《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实录及反思

时间:2019-05-15 04:4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实录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实录及反思》。

第一篇:《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实录及反思

音乐巨人贝多芬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九店中学

胡余龙

一、音乐导入

师: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段音乐。(出示课件)

师:大家好像都已经完全陶醉在这动人的旋律之中了,但你们知道这段音乐叫什么名称吗? 生(齐说):《命运交响曲》!

师:对!这就是不朽的乐章——《命运交响曲》。每当这激越高昂、荡气回肠的旋律在耳畔响起,我就仿佛看到一位老人,正顽强地与不幸的命运作殊死的搏斗,这位老人就是音乐巨人贝多芬。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吧。(板书课题)

二、人物简介

师:著名文艺大师丰子恺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贝多芬,他说:“贝多芬的伟大,绝不仅在于一个音乐家,他的音乐是他的伟大灵魂的表征,他的音乐是灵魂的声响。”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贝多芬所走过的人生历程。(多媒体出示:贝多芬(1770—1827),德国乃至全世界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出身于波恩的一个音乐世家,年少时便显露出音乐上的天赋,8岁就开始登台演出,到维也纳深造后,音乐上取得了更加伟大的成就。他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28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与人交流时只能借助于纸和笔,但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出了大量不朽的音乐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贝多芬的一生,是不屈不挠与苦难抗争的一生,是对艺术不懈追求的一生,是对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一生。)

(学生齐读最后一句)

三、整体感知

★ 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师:贝多芬经历坎坷,一生的故事数不胜数。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作家何为的这篇散文选取的是一件什么事呢?让我们再次快速阅读本文,然后以“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本文讲的是 ”句式说话。

生1: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本文讲的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事。师:你概括得很精炼。

生2: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本文讲的是贝多芬接待来访者的事。师:你是从贝多芬的角度来说的。

生3: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本文讲的是一位客人采访贝多芬,并与贝多芬热烈交谈的事。师:你概括得很全面。

四、研读探讨

★ 思读课文——畅谈阅读感受

师:同学们,这篇文章构思精巧,意境深远。你读出了什么呢?请大家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用笔画出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研讨,畅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小组内合作探究)

生1:我们小组找的句子是第97页中间的“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师:为什么是这一句呢?

生1:因为如果一个音乐家没有了听觉,就不能知道自己的曲子是好是坏,就不可能达到最高境界,而贝多芬却能写出这么多这么好的曲子,他克服的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师:你真是贝多芬的知音啊!

生2:我们小组感触最深的句子是第22段“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因为这句话表明了贝多芬对生的渴望,同时也表现了他同艰苦命运作斗争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师:“熔岩”在这里指的贝多芬的创作激情;“熔岩要喷发”,他心中的创作激情是不可抑制的。这表现了他与不幸命运作斗争的决心。

生3:我们小组找的是第18段中的“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演奏的都美。”因为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贝多芬的耳朵虽然聋了,但他的心里却充满了自信。

师:贝多芬虽然耳朵听不到音乐,但他却用心去感受音乐。

生4:我感触最深的是文章最后一段:“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表现了贝多芬坚强、有毅力。也告诉我们: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师:你理解得很深刻,贝多芬以他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贝多芬的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完美传达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即贝多芬心中的音乐。

★ 精读课文——体会描写妙处

师:我们常从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来刻画人物。本文在人物的外貌描写方面有独到之处,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了贝多芬的精神世界。下面让我们精读课文第6~9段,勾画出描写贝多芬外貌的句子,全班交流。

生1:我找的是第6段中的“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 师:这是从身材方面来描写贝多芬。

生2:我找的是第7段中的“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

师:这是从服饰方面来描写贝多芬,“陈旧”、“不整洁”的衣服表现了贝多芬的不修边幅。生3:我找的是第9段中的“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师:你能不能作一些简要分析呢?

生3:这一段外貌描写表现了贝多芬的顽强的毅力。

师:对!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特点:“蓬勃的头发”、“深邃的眼睛”、“凝重不可逼视的光”、“紧闭的嘴”,这一切都显示了贝多芬面对不幸遭遇却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让我们大声朗读第9段,再一次回味作者传神的外貌描写。(生齐读第9段)

五、写作训练

师:何为老师为我们展示了抓住个性特点、揭示精神世界的人物外貌描写的好方法,那么就请同学们借鉴课文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写一段描写老师外貌的文字,然后请其他同学猜一猜,你写的是哪一位老师。

师:要求:用五、六句话勾勒出人物的外貌,不需要太长,但一定要抓住人物的个性特点。检验的标准,就看其他同学能不能一下子猜出你写的是谁。

生1:他的身材很高大,五官端正,脸上常带着微笑,额头下面有两道极浓极黑的眉毛,一双有力的大手,上课时常做出各种夸张的手势,走起路来健步如飞。

师:你抓住了身材、眉毛等特点,你们猜一猜,他写的是谁? 生(齐说):语文老师!(生1点头表示肯定)

生2:他有着长而圆的脑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下面,有一个长而尖的鼻子和一张不大不小的嘴,最惹人注目的是他的头发,像是一朵枯萎的花,显得十分稀落,惟有边上的一圈,略显茂盛。(全班大笑。注:数学老师有些秃顶)

师:你抓住了人物最显著的特点,大家猜一猜,他写的是哪一位老师? 生(大声齐):数学老师!生3:一位四十多岁,大腹便便的老师向我们走了过来,他个头高高,两肩宽阔,头发却有些卷曲,一脸严肃,面色红润,中间点缀着几颗黑痣。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描写也很全面。那么,请同学们猜一猜,他写的到底是哪一位老师呢? 生(齐):政治老师!(生3点头)

六、延伸拓展

1、感受贝多芬

师:现在,让我们结束我们的写作训练之旅,来深刻领会文章的内涵吧!首先,让我们再一次聆听这不朽的乐章,再一次深入到贝多芬的灵魂深处。

教师再次播放《命运交响曲》,学生复听,再次感受贝多芬的精神世界。

2、畅谈贝多芬

师: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是否对贝多芬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呢?现在请同学们就“我心中的贝多芬,是一个 的人。”这个话题,畅谈对贝多芬的认识、评价。

生1:我心中的贝多芬,是一个坚强、有毅力、严肃、外表冷漠、内心充满激情的人。师:你对贝多芬认识很全面。

生2:我心中的贝多芬,是一个意志坚强的音乐家。师:你认识到了贝多芬最大的特点。还有谁补充?

生3:我心中的贝多芬,是一个面对噩运,毫不屈服,顽强斗争的人。师:你概括得非常精辟。

3、学习贝多芬

师: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最在的打击莫过于耳朵听不见音乐,但贝多芬并没有在这巨大的打击之下消沉下去,而是敢于面对困难,用“心”去观察和思考人生,进而把这种思考付诸音乐,使音乐成为思想的载体,心灵的归宿。因此,“我心中的贝多芬,是与苦难和命运顽强斗争的贝多芬”,可以说,正是苦难,炼就了贝多芬的灵魂,也正是苦难,成全了贝多芬的不朽。那么你是怎样认识苦难的呢?

请谈谈你对“苦难”的认识:以“苦难”为话题,每人说一句话。我们看哪一位同学的话最深刻,最富哲理,最有创意。

生1:苦难也许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师:你说得非常好。

生2:苦难只是一层薄薄的黑纸,它挡住了我们的视野,只要你不停地去捅破它,灿烂的阳光将会重现在你的眼前。

师:你说得很形象。

生3:苦难是知识海洋里阻碍我们前进的礁石,只有穿越它,我们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师:对!克服苦难,才能成功。

生4:苦难好比一位武士守护着成功之门,我们只有拿起顽强拼搏的利剑击败武士,才能开启成功之门。

师:这个比喻非常新颖。问天下谁是英雄?战胜苦难的勇士也。

师:刚才,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对苦难的认识,有的同学感受还非常的深刻,在这节课的最后,让老师送给大家几句话来一起共勉吧。

(多媒体出示:苦难,是一济良药, 让我们的身心更加壮实康健;苦难,是一块磨石,让开拓的利剑更加光茫四射;苦难,是一笔财富,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亮丽多姿。让我们扼住命运的咽喉,永做生活的强者吧!)(学生齐读一遍)

七、课堂小结。

小结:有人说,“苦难是人生中最好的学校”,也有一句歌词这样唱到:“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音乐巨人贝多芬用他的一生和他的作品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诠释。是的,人生旅途中不可能没有失败和挫折,就让我们像贝多芬一样,去坦然面对各种苦难和失败的挑战,做一个真正的强者吧!下课!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我原以为非常简单,一节课就可以轻松完成,但通过深入解读文本,才发现文中竟有许多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的句子。我是越挖越深,越理越多,真要让学生将每句话的丰富内涵全都理解透彻,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于是我决定大胆取舍,将那些难句理解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重点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音乐来感悟贝多芬的内心世界。贝多芬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关键在于他集卓越的音乐天赋和热情奔放的性格于一身,有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毅力。他以深刻、锐利的眼光,敏感地把握住了时代和社会的脉搏,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巨人般的性格,而且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奋斗和希望,因而具备了鲜明的社会性和深刻的哲理性。他为人类留下了一笔永恒的宝藏,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认为,音乐是无声的语言,特别是当慷慨激昂的《命运交响曲》响起的时候,我想:每一位听到这旋律的人都会被其中那种与命运不屈抗争的顽强精神所感染,因此,我在课前导入环节和体会贝多芬的精神之前两次让学生感受《命运交响曲》,应该说受到了较好的效果,有许多同学都被感染了。

2、揣摩文中外貌描写的句子,并活学活用。本文的作者显示了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不但从远到近、由上至下进行描写,秩序井然,而且以形传神,从对贝多芬的肖像描写中,表现出了他的生活遭际、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他那“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衣饰,“拖在衣服后面的”“早已失效了”的助听器,“愁苦”的脸,蓬乱的头发,都在印证着生活的窘迫和苦难的压力。然而,与此同时,他那“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的宽阔双肩,“有力的大手”,“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都在显示着他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学生通过体会这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来学习模仿这种方法,形成自己的能力。的确,有些同学已经能抓住人物的个性特点来描写老师了。

3、通过用“苦难”为话题说话,学习贝多芬的顽强抗争的精神。著名学者傅雷曾这样评价贝多芬:“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这样一种超生和创造的力,只有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我非常欣喜的看到了有些学生对苦难的感悟较为深刻,在课堂上已经迸发出了创新思维的火花。

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缺乏对音乐欣赏方法的指导,各个板块之间的衔接有些地方还不太自然等,希望在以后的课堂上能逐步改进。

第二篇:《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实录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3课

《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实录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 生:喜欢。

师: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呢? 生1:我喜欢听流行歌曲。生2:我喜欢听古典乐曲。

师:喜欢听流行歌曲的,我们今天换一种风格;喜欢听古典乐曲的,老师满足你们的愿望。(播放《命运交响曲》)

生:闭上眼睛听音乐。师:从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 生3 :我感到热血沸腾。

生4 :我觉得如山崩地裂,似火山爆发,令人惊心动魄。师:这首撞击心灵的乐曲,它的曲名是什么?是谁创作的? 生5 :是贝多芬创作的《命运交响曲》。

师:贝多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出了不朽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音乐巨人贝多芬》。(师板书课题)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速读课文,了解生活中的贝多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生速读课文)

生1:我认为贝多芬是一个平凡的伟人。师:你是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生1:贝多芬面对耳聋的打击,却不沉沦,创作出不朽的音乐,所以我认为他是一个伟人。但他也有凡人的喜怒哀乐。文中写道:“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大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生2:我认为贝多芬是一个坚强的人。文中写道: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生3 :我认为贝多芬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文中贝多芬说到: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生上台写贝多芬的性格特点)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3课

师:同学们归纳贝多芬的性格说得不错。他确实是一个平凡的伟人。他有着和凡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当有人来拜访他,并希望了解他时,他会感动得流泪;当无端被打扰时,他一样会表现出不耐烦;面对耳聋的打击,他也不免叹息,感到软弱。但是贝多芬之所以是伟大,之所以是巨人,就在于他具有超出常人的坚强意志,不向厄运低头。他的最伟大的作品《第九交响曲》竟是在全聋后所作,聋子能作音乐已是妙谈,何况所作的又是最伟大的杰作。对此,我国著名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对他作了高度评价。(出示投影,生齐读傅雷的评价)。

师:你还知道哪些人身处逆境,却不沉沦,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生4:张海迪,半身瘫痪,可在轮椅上自学成才,写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生5:海伦.凯特,双目失明,可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生6:司马迁虽受宫刑,但他却忍辱负重写出了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师: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困难吗?在困难面前,你是退缩了还是战胜了它?

生7:最大的挫折是年少气盛的我报考外国语学校,却被无情地拒之门外,从此,我发誓,在任何一所初中就读,都要敲开重点高中的大门。师:愿你付出汗水,收获希望。

生8:在小学五年级,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自己右眼严重弱视。治疗期间,同学叫我“独眼龙”。可我最终挺过来了。

师:在你身上,看不出任何忧伤,你用灿烂的笑容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

师:我在人生之路上也遇到过不少的挫折,但给我打击最大的是少年丧父,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89年农历5月25日那天中午(师声音开始哽咽),我正端着一盒饭边吃边悠闲地和同学聊天,突然,有人来对我说,父亲去世了,犹如晴天霹雳,手中的饭盒啪地一声掉在地下。(师泪流满面,生也在悄悄擦拭泪水)。也就在那一刻,使我由浅薄走向成熟,抓住高三最后的光阴,使我从大山里走出来,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师:人的一生如云卷云舒,潮起潮落,相信大家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也会正确对待厄运,请你说一条关于厄运的名言俗语以共勉。

师:“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生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生10:困难如弹簧,你强它就弱。生11;“得意淡然,失意夷然”——冰心。生12:交好运时要谨慎,遭厄运时要忍耐。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3课 生13: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四:精读品味,课外延展

师:刚才我们已经深入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却仍与他“对面不相识”,他的肖像如何?你能根据他的画像加以描述吗?(生根据画像描述)

师:文中是怎样描写贝多芬的肖像的?跳读全文,勾画关于贝多芬外貌描写的句子。(生齐读外貌描写的句子)

师:体会这些外貌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生1:他的内心非常坚强,因为文中写道“他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

生2:从他的外表描写中,我可以看出他的生活很穷苦,因为他的耳朵失效了。

生3 :外表描写显示着他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文中写道:他有一双有力的大手,“有一种凝视不可逼视的光”,“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唇”。

师:从课文的描述中,我们已经感知了贝多芬这位音乐大师的外貌特征,对人物的描写,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两点(放投影)1:要以形传神,忌面面俱到。

2;忌“脸谱化”,要反映出人物的内心和思想。

师:我们现在根据人物描写的原则,来做一个游戏。猜猜她(他)是谁。

师下水示范,展示投影。“她是一个阳光女孩,脸上经常绽出微笑,似春日的阳光,扎着一对羊角辫”。师:猜猜她是谁? 生(众):周亭。

师:老师只是抛砖引玉,下面就看你们的表现了。(出示投影:三分钟人物速写,选取同班同学或老师描写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读大家一起猜。)

生1:那位穿着白色运动服,跳跃在篮球架下的女孩就是我的同桌。齐耳的短发有节奏地跳跃着,白皙的脸上由于运动透着朵朵红晕。弯弯的眉黛,清澈的大眼都含着笑。生(众):谷云梦。

生2:他,篮球似的脑袋,圆盘状的脸,脸色红彤彤。一笑起来,脸上便扑闪着两颗黑葡萄似的大眼睛。身材像滚筒,不过,可别说他丑,要知道人不是因为美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生(众):刘玉虎。

师:本文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把音乐巨人贝多芬还原为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生活中的贝多芬正如罗曼·罗兰所言。(出示投影,师生齐读:他是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是由痛苦造成的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3课

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贝多芬带给我们的欢乐吧!(师生齐唱《欢乐颂》结束新课。)

第三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反思

《音乐巨人贝多芬》的教学反思

张琼芬

汉语言文学

2009101545

准备微格教学的教案,我花了很多心思,看了很多别人的教案,也写了很多遍教案,修改了很多次教案。

短短的十二分钟,如何利用才是最有效的?面面俱到可能只会导致最终的面面不到。到底该有怎么上,怎么安排,怎么做才会有亮点,有内容,有条理。这是我准备教案前脑子里一直盘旋的问题。

这次微格,我选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本单元的主题为“杰出人物”。这些杰出人物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我们的成长。贝多芬正是这样的一位伟人。作为“乐圣”,他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作为和苦难命运做斗争的榜样,贝多芬更是令人崇敬。课文主要写的是“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通过女佣的介绍、对贝多芬的外貌描写和贝多芬自己袒露心声,由表及里,成功地表现出了他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文中贝多芬的性格是双重的:他有巨人般顽强的品格,也有凡人的喜怒哀乐。这正是本文的独特之处:把伟人还原成活生生的现实中的人。

在十二分钟内,要把课文的重难点全部解决时不可能的,通过句子的解释达到对人物形象的了解,需要对很多句子进行详细的分解,而除去课文“导入”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可能只够讲解2到3个句子,这样总感觉不完整,解释了几个句子后突然结束,我觉得会显得比较突兀,所以我放弃对人物性格的探讨。12分钟的微格内容设计,我安排为“课文导入”和解决“理清课文思路”(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那几件事?)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是课文的最重点,但是作为一篇记叙文,这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导入和这个问题的解决差不多就是12分钟了。

依照这个想法,我开始写教案。

导入的设计,我采取了提问,图片展示,听音乐“重重冲击”。在写教案时,我对导入是比较满意的,上了微格后,感觉也还可以,这一点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我的导入先从提问入手,我提问了三个问题(或者应该说是一个问题有三处回答点):对于一个画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眼睛)对于一个歌唱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嗓子)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耳朵)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是息息相关的,目的是突出耳朵对音乐家的重要性,因为本文的主人翁贝多芬就是一位聋子,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位聋人做音乐的不容易,有了兴趣去了解一位聋子是怎么做音乐的。紧接着,用一句话引入贝多芬生平的介绍,“今天,老师却要带领你们去认识一位聋人音乐家,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你们知道是谁吗?”(贝多芬)接着,就是贝多芬图片的展示,许多老师在做人物介绍时,都是一张图片加上一段长长的文字,我觉得这样会产生视觉疲劳,而且老师说太多,学生反而无法记到重点。所以,我进行人物介绍时,主要是以“图片介绍法”,也就是展示给学生不同时段的人物照片来了解人物生平。贝多芬的介绍,我用了四张图片加一段简洁的文字,图片分别是年轻时的,中年时的,演奏时的贝多芬和他的雕塑。年轻时,中年时的照片是为了说明贝多芬的早逝,演奏时的样子是为了说明他对音乐的热爱,而雕塑是为了说明贝多芬对音乐的贡献,最后一张照片就是一段简洁的文字,主要是总结贝多芬耳聋后的创作,同时顺水推舟让学生听一听失聪后他创作的第一首曲子《命运交响曲》,让学生闭上眼睛去感受这首曲子,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失聋后的心境。(苦闷,不甘,命运抗争的力量等等)最后,让学生带着这种感受走进课文内容的学习。

课文内容的分析,我没有仔细地分析句子,而是进行整体把握,先把接下来的学习任务展示(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那几件事?)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展示了两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一个是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二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过程是怎样的?其间主要写哪几件事?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是经过小组讨论的,再由小组派代表回答,组员进行补充完善。两个问题的解决,时间也就差不多了。

没有进行微格之前,我在组里进行了多次的“演练”,对于12分钟的教学程序可以说是十分的熟悉的,可能是因为这样,再加上正式微格时的紧张,说话的速度就变得特别快,也没有什么感情了。整节课下来,还是比较顺的,内容上却显得比较空了。唐越老师在点评的时候,说可以通过对课文的重点句子分析来体现人物性格,这样比较符合写人物的课文。这一点我是想过的,后来为什么没有那么做,也在前面解释了。整节课,只解决了一个课文线索的问题,我也觉得确实比较空洞。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考虑课文内容的主次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微格教学有个好处,就是把你教学的全过程都记录下来,让自己有机会看自己“上课”。看视频后,很多自己上课没有注意到的问题都可以看见,如上课的手势,口头语,表情等等。上课的时候,我们往往只注意到上课的内容,而往往把教态方面给忽视了,可是,作为一名教师,教态方面也是很重要的。多余的,不合适的手势,过于频繁的口头语都是会影响学生听课的兴趣,作为教师,应该好好重视这一点。

第四篇:音乐巨人贝多芬 教学反思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反思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一篇写人的散文,作为“乐圣”,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成就无人能及,作为与苦难命运作斗争的代表,贝多芬同样令人崇敬,无论从哪一方面说,贝多芬都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在上课伊始,我指导学生理解文中的难句,从而一步步地走进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体会其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

一、树立人文意识,确定教学重点

《音乐巨人贝多芬》把贝多芬这样一个伟人还原为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着重表现他耳聋后生活中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文章以客人的访问为顺序,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从外表逐步深入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成功的表现了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

文章中贝多芬的喜怒哀乐鲜明可感,给读者心灵以震撼,使这篇文章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因此,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应以人文意识为中心:

1、品读课文语句,着重从肖像、语言描写中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悟人物形象;

2、学习贝多芬敢于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感悟正确的社会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1、强调学生的“自主”阅读。《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过程中的几件事;整体感知贝多芬的个性特点,要有自己的看法、评价和体验。

2、本课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讨论”。“讨论”体现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性和合作、探究性。讨论的中心话题是“课文中的贝多芬 是个怎样的人”。采取分组讨论法,学生的创造性概括应加以提倡,如:贝多芬才华横溢却遭遇命运的致命打击,他与世隔绝、生活暗淡,内心极度痛苦、寂寞、绝望,绝望中苦苦而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继续坚持音乐创作而成为音乐巨人。我看学生这个说法更吻合课文内容而富有独创性。

3、“质疑”也是这节课必不可少的一环。《课程标准》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学生经过独立的自主阅读后,会有“自己的疑问”,这时应允许他们寻找合作伙伴进行研讨,仍然得不到解答的问题,则可以集中起来进行研究,教师作适当的点拨。如文章最后,贝多芬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是一个透视贝多芬心灵的窗口,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似懂非懂。但本节课我就没有设置学生质疑这一环节,在今后的课堂中我要加以对学生该方面的训练,让其学会质疑解疑,让语文课真正地鲜活起来!

第五篇:音乐巨人贝多芬

莲山课件http:///

音乐巨人贝多芬

(何为)

(第二课时)

教者:李丽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

2、从人物的描写中感受到人物的性格及精神。

3、学习人物的高尚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的人物描写的方法并会运用这种方法。

教学难点:从描写方法中感受到人物的性格及精神,并能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反映人物的性格及精神。

教学方法:整体建构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对初步的了解了“乐圣“的内心,知道了他的伟大人格及与命运不屈抗争的精神,今天让我们伴着这《命运交响曲》再次走进贝多芬,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出这一伟人的形象的。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根据目标出示学习方法的知识树。

四、出示自学指导

五、检查点拔

作者在描写贝多芬时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六、合作探究

找到文中的描写语句,说一说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或精神?

概括板书:肖像

动作→人物性格、精神

语言

七、拓展:

1、议一议:片段练习

2、找一找:本册书中其它课文中的人物描写的语句,并分析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

3、动一动:自己选择人物描写的方法,描写一下我们的老师和同学,表现出他们的性格特征。Xkb1.com

八、回归系统:谈一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九、作业:

莲山课件http:///

下载《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实录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实录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音乐巨人贝多芬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 2.复述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大致了解贝多芬的人生经历,归纳贝多芬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音乐巨人贝多芬

    音乐巨人贝多芬 【课文学习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体会本文于肖像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特点,学习使用肖像描写。 3、了解贝多芬......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一、教材分析: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该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描写历史人物的感人故事。探寻他......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事件、人物形象。 2、学习肖像描写,在肖像描写中展示人物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世界的方法。 3、在熏陶......

    音乐巨人贝多芬(推荐)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赛教) 冯 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个字的的音,掌握重点词语。 (2)探究几个难句的含义,把握文章内容。 (3)体会课文中出色的肖像......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 巴雁四中 王育中 说课稿 说体现的思想: 一、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二、在熏陶感染中培......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2、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观。教学重点: 1、 学习外貌描写刻画人物......

    音乐巨人贝多芬读后感

    《音乐巨人贝多芬》 今天我们上了《音乐巨人贝多芬》这一课,语文老师先放了一段音乐,这便是贝多芬的代表作《命运交响曲》,我们闭上眼睛,认真地去感受这首名扬世界的曲子。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