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职业教育中心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实践,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技能技巧,完善智能结构,这对于实现培养应用型初级人才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应当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认真准备,严密组织,加强管理,按照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教学工作。
一、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1、实践教学必须按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含技能训练大纲)和实习指导的要求进行。
2、凡是实验占重要地位的课程,都要单独考核,如电脑操作、会计模拟、电工基础及工科类课程等。其他不能单独进行考核的骨干专业或专业基础课,应保证实践操作的考核成绩占总平均成绩的30%。
3、教师应于每学期开学一周内将该学期的实训、计划送有关教研室同意后,报校企合作部批准。
4、任课教师要重视实验课的教学,熟悉所开设的全部实训内容。
5、各教研组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编写好实训指导书;各教研组、指导老师提前一周将下周实验项目通知学生,编好实验小组,布置预习实验讲义或指导书;每次实验前应会同实验员做好准备工作。
6、实训结束后,任课教师应会同实验员检查实验小组的实验结果,检查实验设备完好和安排好值日生清洁卫生,并检查及格后方可离开。
7、任课教师要认真批改实训作业,评定实验成绩。
8、教师及实验人员必须按课程表及实验计划安排的时间上课,确需调课代课者,必须办理好调、代课手续。凡未经批准而擅自调、代课的,按旷课论处,因实训老师准备不足而造成实训课无法进行者,按教学事故处理。
9、各教研组有一定实践技能培养要求的课程,也应在新学期开学时写出实践教学方案(一式三份),连同学期授课计划一并交教研组按程序审批后认真组织执行,各教研组要经常对执行情况加强检查记录。
二、实践教学环节
1、认识实习
(1)认识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建立感性认识,初步了解所学专业的内容,从而增强和巩固专业思想。
(2)认识实习是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的规定,由教研组拟定实施方案,经教研室同意,报请教务科批准实施。
(3)在认识实习中,要进行职业道德、劳动纪律、规章制度和安全教育,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对实习的内容要记录。
2、课程实习
(1)凡教学大纲(含训练大纲)规定的实训内容,应全部开设,并保证课时的需要。(2)教学实习要着力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高要求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书写实习报告的能力。
(3)担任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师,在学期授课计划批准后,按所制定的实习方案进行准备,保证实习方案的落实。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实习指导书,其内容包括:实习目的、要求、原理和方法、步骤、预习、实习报告的要求等。实习指导书于实习前发给学生。
(5)指导学生实习要严格要求。实训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符合要求者才能操作。实习结束时,要审核实习数据和结果,验收实习用品、用具。学生的实习报告,是实习考核的依据,教师要认真批改,评定成绩。学生实习作业可以作为该门课程成绩的组成部分,也可以单独评定实验成绩。
(6)实验室是进行教学实习的重要场所,学校应根据所设专业对实习的需要,统一规划,重视和加强实验室建设,配备专职实验人员和必须的实验设备。
3、专业实习(含模拟学习)
(1)专业实习是学生在经过系统的理论教学、教学实习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对实际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而进行的综合性实习。
(2)进行专业实习的专业,应列入学期教学计划,专业实习方案、实习资料由教研组确定,教研室主任同意,经教务科审核,由学校批准。
(3)学生的专业实习成绩的评定分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级,不及格的学生应重新进行补做实习作业,专业实习不及格不准毕业。教师在评定专业实习作业时应认真、细致、客观、公正、合理。
4、毕业实习
(1)为毕业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学校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组织好毕业实习。
(2)教务科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在实习前的二个月制定出实习方案,经学校主管校长审定批准。各教研组编写实习指导书,供学生实习期间使用。
(3)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由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鉴定,写出评语。
(4)指导教师要认真批改实习作业(须有评语),成绩分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各等级标准由教研室协调教研组确定。
(5)有条件的专业可以结合毕业实习组织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论文的选题可以由学生自定,或教研组在一定范围内选定或两者相结合。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运用所学知识认真撰写。实习结束后,可以根据毕业论文评定成绩,也可以组织论文答辩小组,选出部分优秀或较差的论文进行答辩,或是组织全体学生进行论文答辩,结合答辩评定论文成绩。
学生毕业实习成绩应单独列入学生成绩册。
(6)认真做好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工作。学生科公室、班主任做好动员工作。学校需指定专人负责实习生的思想工作,经常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班主任、指导教师要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
(7)学校要加强实习工作的领导。学校主管校长、教务科负责人要亲自过问,检查实习准备工作,动员学生认真进行实习,巡回检查实习情况,及时检查实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学校各部门要及时完成本部门负责的各项工作,协调一致,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
5、社会调查
(1)社会调查安排在寒暑假期间进行。
(2)寒暑假前,教务科会同教研组、学生科、团委布置社会调查提纲,学生按选取的题目,有目的地到工厂、农场、商店、市场进行调查,原则上写出不低于1500字的调查报告。
(3)开学后,学生将调查报告上交相关教研组。教研组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定成绩,获优秀者,将给予相应奖励。
(4)学校将社会调查成绩作为考核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依据。(5)社会调查适用于二年级以上的学生。
三、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1、实践教学工作由学校统一领导,重要的实践教学应成立实习领导小组,实习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校长、校企合作部、教务科、教研室、学生科负责人组成。具体工作由校企合作部统筹负责。
2、学校应选择领导重视、业务工作和技术水平较高、资料齐全,又合适的实习指导教师的单位作为实习点。并在实践前与实习单位签订协议,有条件的应逐步建立实习基地。
3、实践地点的联系工作由校企合作部具体负责,与实践单位研究拟定实践教学计划,做好实践指导工作。
4、各教研室应指定带队教师分工负责各实习点的工作,带队教师要深入实习点了解情况,协调实践进程。教务科、校企合作部、学生科、教研室应及时了解时间情况,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5、校企合作部在实践前应向学生布置填写实践手册的要求,发给学生实践手册。学生实践结束时,应填写好实践手册,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填写实践手册,并作出成绩评定。
第二篇: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及教育部颁发的《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等法律和规定,结合学院具体情况,对学院实践教学相关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补充,形成了《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第二条 实验、实训、实习教学都属于实践教学的范畴,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获得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巩固所学理论和技能,接受职业活动环境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及独立工作能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条 术语解释。
1、实习:在实践中学习,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践中应用和检验,以锻炼工作能力。通常是指到企业的生产实习。
2、实训:即“实践”加“培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方式。通常是指在校内实训室完成的实践教学。
3、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设计来检验一个理论或证实一种假设而进行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动。
4、一体化教学:及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理论授课与实践动手相互结合,融为一体的教学方式。
5、生产(顶岗)实习是学生到企业的生产岗位工作、学习,生产(顶岗)实习的学生要完全履行其岗位的全部职责。
6、认知实习:是为了建立对企业岗位环境的初级认识,了解企业的岗位对员工的一般要求,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实习活动。
第四条 学院的各类实践教学都要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或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为依据安排,不可随意增减,如有特使情况确实需要调整,应由系部组织专业建设委员会对其调整的内容进行可行性论证,并将论证的结果及相关资料报教务处审批、备案后方可实施。在各类实训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第五条 本制度适用于学院各种层次、类型的实训、实习、实验以及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实践部分。
第二章 校外生产(顶岗)实习
第六条 基本要求:
1、校外生产(顶岗)实习的根本任务是更加直接地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完成理论知识向实践操作技能、岗位工作能力和实际生产管理能力的转化。
2、校外生产(顶岗)实习的基本方法是在校企“四个合作”的框架下完成教学,是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专业教学与用人单位需求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相结合。
3、校外生产(顶岗)实习是落实职业技术教育直接面向社会、面向生产,服务经济建设职教理念的直接实践,是落实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合作机制的具体体现。
4、校外生产(顶岗)是促进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克服专业培养滞后于用工,教学内容、实验实训设备落后、技术过时、学生实践能力差、上岗独立操作能力弱、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质量意识、效益意识不高等弊端的有效手段。
5、校外生产(顶岗)实习遵循定计划、定岗位、定师傅、定轮换(轮岗)、定考核、定期辅导与检查的“六定”原则。
第七条 生产(顶岗)实习单位的选择。实习单位的选择由系部具体操作(联系、洽谈、协定)完成,实习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依法经营(企业提供营业执照等资质的复印件),管理规范,技术设备先进,产业链延伸性强,在同行业居前列。
2、社会声誉良好,社会责任感强,产品(业务)、管理和技术人员具备基本的合作条件。
3、安全风险评估合格。具体做法:企(事)业单位提供《安全生产许可证》和一份《安全综合分析报告》,系部根据报告对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相关的内容进行现场对照考察,内容包括安全防护条件,安全、卫生、消防制度建设,管理措施落实等情况。
4、提供岗位与所学专业技能一致或相近,有满足实习要求的生产任务(业务工作)。
在实习单位的选择时,优先考虑订单企业。对于学生自行要求选择生产(顶岗)实习单位的,其对实习单位的考察和选择由学生本人及家长按照以上要求完成。
第八条 生产(顶岗)实习的组织与计划
1、生产(顶岗)实习工作由教学系部组织实施,系主任是第一责任人。校外生产(顶岗)实习是校内教育教学的延续,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管理、班级管理的职责不能因为进入实践教学而发生任何变化,系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必须继续按照学院的职责分工认真履行管理职责。
2、教务处负责对生产(顶岗)实习的教学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学生处对对生产(顶岗)实习的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
3、系部与实习企业接洽或洽谈学生实习相关业务时,必须是三人以上参加,(系主任、书记共同参加),并要做好洽谈过程的记录。必要时教务处也可派人参加。
4、每期生产(顶岗)实习前5个工作日,系部将实习前期资料报教务处和学生处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安排学生实习。系部组织相关人员在实习结束后1周内完成其他资料的收集、汇总、装订(以班级为单位装订)、归档工作。(资料清单见第九条第一款)
5、针对每一期实习,系部都要与实习单位联合成立实习管理工作小组,系主任和实习单位领导担任组长,系书记、实习单位业务部门主管、教研室主任为副组长,班主任、指导教师、企业师傅(管理人员)、班干部为工作成员,并且要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
6、系部应该与实习单位有广泛的交流和密切的合作,针对每个实习单位都要形成适合学院和各实习企业特点的《实习学生管理办法》。
7、系主任组织教研室主任、企业相关人员和专业教师依据《实习课程标准》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共同制订顶岗实习计划(或实习安排)。实习计划(或实习安排)是《课程标准》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具体落实,实习计划(实习安排)包括:实习教学要达到的总目标、实习岗位、实习内容(即岗位工作内容)、实习时间分配、轮岗以及考核要求和方式等。(是定计划、定岗位、定轮岗、定考核的内容)
8、《实习课程标准》和实习计划(或实习安排)应作为与实习单位签订的实习协议的附件
9、系部和实习单位应该建立实习指导教师制度。每期实习都要安排学院的教师和实习单位技术人员(师傅)同时担任指导教师,系部要尽力安排学院的指导教师驻点带队,如有特殊情况不能驻点的,必须要协商安排实习单位的人员带队管理。(定师傅的内容)
指导教师的安排情况在前期资料中要明确,并向教务处报备。
10、学生要求自行选择实习单位,必须由学生本人和家长共同提出申请并提供实习单位同意接受该学生顶岗实习的公函及实习协议。经系部同意后,方可开始实习。系部对于自行选择实习单位的学生必须纳入管理范畴并定期进行检查。
11、对于未满18岁的学生还应该提供监护人知情同意书,经系部备案后方可进行实习。
第九条 生产(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
1、校外实习的各项资料
(1)、实习前期资料:①实习企业资质。②实习单位《安全综合分析报告》及系部对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对照考察)结果。③实习管理办法。④与企业的实习协议。⑤实习课程标准。⑥实习管理工作小组组成情况及工作分工。⑦实习计划或安排。⑧安全责任书。⑨安全教育及考试资料。⑩学生意外伤害保险购买情况确认。⑪学生自行选择实习单位的相关资料,包括:自行选择实习单位申请、实习协议、接受公函。⑫未满16岁学生监护人知情同意书。
(2)、其他资料:①实习期间巡查记录(包括电话检查)。②实习成绩(包括实习鉴定)。③实习日志。④实习报告或毕业设计(论文)及成绩。⑤班级实习总结。
2、实习协议签订。每一期实习,都要由学校、实习单位、学生签订三方实习协议(依据教育部关于顶岗实习管理方面的要求),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对于未满18岁的学生,要有监护人知情同意书,协议应包括以下内容:(1)学校和实习单位名称、地址、法人代表或者主要负责人;(2)实习期限;(3)实习内容和实习地点(或岗位);(4)实习食宿安排;(5)实习时间、休息时间(6)实习劳动保护(7)安全教育及安全管理责任;(8)实习学生生活补助;(9)实习责任保险;(10)实习纪律;(11)实习终止条件;(12)实习考核;(13)双方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3、主任、书记、教研室主任起草和制订实习协议、实习管理办法、安全责任书;班主任协助主任、书记落实保险购买、安全责任书的签订和监护人知情同意书的收取。
4、每一期实习前,系部要组织安全教育并进行安全教育考试。安全教育考试不合格者,不能参加实习。系部要协助实习单位做好学生分组、实习小组组长确定等工作。
5、班主任协助辅导员和系书记、学院指导教师协助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协助实习单位负责人(负责学生实习)共同做好实习学生日常管理和操行考核。系主任、书记、教研室主任各自按照分工履行检查、指导、管理职责。
6、系部领导要与实习单位沟通和协商,实习学生进入企业后,由企业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7、各系部制定《实习学生安全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8、学校和实习单位应当结合生产(顶岗)实习的特点和内容共同做好生产(顶岗)实习期间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开展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和安全生产教育。
9、系部要与实习单位充分协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生产(顶岗)实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顶岗实习劳动环境。
不得安排中职学生从事高空、井下、放射性、高毒、易燃易爆,以及其它具有安全健康隐患的顶岗实习劳动;
不得安排中职学生从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生产(顶岗)实习劳动;
不得安排中职学生到酒吧、夜总会、歌厅、洗浴中心等营业性娱乐场所进行生产(顶岗)实习;
不得安排和接收16周岁以下学生生产(顶岗)实习; 不得通过中介机构有偿代理组织、安排和管理学生生产(顶岗)实习工作;
学生生产(顶岗)实习应当执行国家在劳动时间方面的相关规定。
10、实习单位给予实习学生生活补助的形式、内容和标准应当通过签订实习协议进行约定,生活补助的发放应由实习单位直接面对学生完成,学校和实习单位不得向学生收取实习押金、实习报酬提成和其它形式的实习费用。
如果实习单位愿意为学院提供赞助、或实习管理费等,该项费用由学院计财处收取,并按相关规定使用。系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接受企业提供的赞助和实习管理费或带队老师工资等。
11、学生应当遵守学校和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努力完成规定的实习任务,积极参加学校和实习单位组织的文化教育及相关培训活动,服从管理。对擅自离开实习单位等违反实习纪律的学生,应按学校与实习单位的相关规定以及《实习学生管理办法》(《实习学生办法》同第八条第五款指同一个文件)处理。
12、班主任(或学院的辅导教师)每周不少于3次检查或电话询问并留有文字和影像记录记录;教研室主任每周不少于1次检查或电话询问并留有文字和影像记录记录;系主任、书记每月不少于2次亲临现场的检查或不少于4次的电话询问并留有文字和影像记录。(后附巡查记录表附表1 和电话询问记录表附表2)
驻点指导教师要建立实习管理日志,及时处理顶岗实习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确保学生生产(顶岗)实习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各类人员到实习点巡查都要填写《生产(顶岗)实习巡查表》(此表后附)
13、学校和实习单位应加强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住宿管理,保障学生的住宿安全。学生要求在学校、实习单位统一安排的宿舍以外住宿的,须有正当理由,经学生家长签字同意,由学校审批备案后方可办理外住手续。
14、每一期实习结束后,系部要负责组织相关人员按《实习课程标准》和本期《实习计划或安排》进行鉴定和考核,并完成本期实习总结。
15、建立系部、实习单位定期信息通报制度。(1)系部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要定期(一周一次)向系部和实习单位报告实习情况。
(2)遇到一般问题或工伤事故,实习指导教师或班主任(知情人员)应及时向教务处及主管领导报告,并赶赴现场。
(3)遇到重大问题或突发事件,实习指导教师(或班主任)应第一时间向学校和实习单位报告;系部应第一时间向学院主管领导和教务处报告;学院按照规定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否则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4)凡属工伤事故,无论轻重,除按以上要求报告外,都要在一周内将事故发生的详细经过和主要原因以及经验教训以书面形式报教务处。
(5)每月28日以前,系部向教务处报备以下资料: ——附表1《校外生产(顶岗)实习系部情况汇总表》 ——附表2《校外生产(顶岗)实习巡查情况汇总表》 ——附表3《校外生产(顶岗)实习巡查计划表》(指下个月); ——毕业班顶岗实习报:附表4《毕业班生产(顶岗)实习学生信息表》
其中《校外生产(顶岗)实习班级情况汇总表》在本月没有新增或减少实习班级的情况下可以不报。
16、教务处对实习教学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通报,并要求系部限期整改。对于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有重大安全隐患或属安排严重不合理的情况,教务处有权责令停止实习,并向学院提出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17、教师待遇。驻点带队教师参照学院现行一般工勤人员岗位津贴标准发放津贴,一般情况下,驻点带队教师不再安排校内课程,如有特殊情况带队和校内课程临时有交叉,则交叉当天的课时费或津贴(每月按22.5工作日计算)只就高享受一头,驻点带队教师每周报销一个来回从昌吉到实习企业的路费(住宿由实习单位安排)。驻点带队教师的月考核由系部完成。
驻点带队教师津贴等费用和到实习单位巡查的人员差旅费,凭考核结果、巡查计划、巡查记录表等资料,经教务处审核后按正常程序计发津贴,报销差旅费。
除系部经学院同意与企业协商统一的情况以外,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在企业领取实习带队工资或实习管理费等费用。
18、学校应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生产(顶岗)实习管理平台,与实习单位共同加强实习过程管理。
第三章 校内实训
第十条 基本要求
1、实训教学做到课堂化管理,必须按照教学程序组织教学活动;
2、实训内容与专业课内容实现有序衔接,训练项目体现专业技术的规范要求;
3、实训项目要进行合理科学的分解(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前后训练的子项目之间体现技能的循序渐进和由单一到综合的有序过度和整合;
4、训练方法要严格遵循基本知识要领讲解、示范操作、巡回指导(个别指导)、整体推进、总结指导(结束指导、分析讲评)等环节,必要时要进行理论讲解、电教辅导等手段辅助;
5、各实训项目要有详细的课程标准或大纲(以前称训练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制订应经过教研主任、系主任的审批,其内容要包括实训目的、要求、项目训练流程、训练方法、训练工卡量具、地点、设备、材料等;
6、校内实训课程教学资料包括: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计划、教案、教学日志等 第十一条 工作程序
1、每学期末,系部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下学期将要开展的实训项目,并依据专业教学的要求,修订所开设实训课程的课程标准或大纲,实训指导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或大纲制订耗材计划,计划经教研室主任审核,系主任审批,报教务处核准后方可实施,耗材采购、零配件的供应按学院采购程序办理。
各系在每学期开学前做好实训场地、设备、工具的准备工作。
2、每期实习前,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组织班级交接并进行实训动员、安全教育。系书记、班主任参与。
3、班主任、实训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到达实训现场,进行第一次现场教育,检查学生着装、询问学生身体状况并记录在册,组织设备工具材料使用、应急抢救、消防安全等教育考核,合格者进入正常训练,不合格者补课直至合格,否则不得参与实训教学。
4、实训指导教师整体公布实训方案和阶段性训练要求,宣布训练纪律,实训指导教师检查实训设备、工具的完好状况,进行分组、分配实训任务、发放技术资料(图纸);
5、进入训练阶段:教师进行理论知识、技术要领、操作规范、安全注意事项、同学协作内容讲解,组织教学----入门指导--------示范操作(分解动作、连续动作)------分配任务----学生练习-------巡回指导--------纠正错误-------督促训练进度-------完成训练项目--------分析讲评(总结指导)-------确定训练等次-------布置学生完成实训报告的填写和业余阅读准备的资料-------检查交接设备、工具,回收工件、材料-------教师填写教学日志、设备等使用记录。第十二条 实训教学的阶段性内容要求:
1、以基本功训练为主阶段:
(1)引导学生入门的专业知识教育:组织参观、介绍实训场地、实训位置、实训设备、实训工具、实训工件等,向学生进行规章制度、安全技术要求等的教育,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和树立遵守制度安全纪律等观念。
(2)专业技能训练:按照课题要求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动作要领、操作姿势、操作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耐力、速度和准确程度。
2、以综合操作训练为主阶段:(1)在基本动作训练基本连贯、熟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综合作业(业务)对工作内容的全面训练,巩固基本功、运用基本功,逐步提高操作技能(业务水平)和工艺(业务标准、工作流程)分析能力。(2)训练内容多样化、复杂化,训练内容、工作岗位定时轮换。
3、以独立操作训练为主阶段:
(1)以毕业时职业资格考试等级的训练内容为主,独立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技巧,掌握比较复杂的操作技能(业务工作能力)和接近培养等级的熟练程度,独立完成本等级生产任务(业务工作)。(2)指导教师以启发引导为主,激发学生的革新创造潜能,训练项目、训练方法更加多样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十三条 学生管理
实训期间学生旷课累计12课时或病、事假时间累计达20课时以及实训成绩不及格或没有参加实训者,必须补修(注:各系(部)组织实施)直至成绩合格,补修费用自理。
各专业学生,认知实习、专业实习(训)、毕业实习(训)成绩有一项不及格者不予按期毕业。第十四条 检查管理
1、教研室主任每周两次检查实训指导教师实训程序和规范的执行情况;
2、系主任每周抽查一次,询问教研室主任检查落实情况;
3、书记、辅导员、班主任不定期对实训学生进行思想、心理、学习情况等进行教育管理;
4、教务处、督导室定期抽查,上述检查人员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改正,如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或教学安排出现重大失误,为保证安全教学,有权责令停止实习,且依据相关制度向学院提出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5、各类检查要做好相应记录,包括文字、影像资料
6、各系部于每月28日之前向教务处报备——附表5《校内实训检查月汇总表》。
第十五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2013年3月
第三篇: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实践性教学是理论教学的继续、补充、扩展和深化,是使学生验证和深入领会学过的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使之成为适应专业岗位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重要环节。实践性教学对于学生掌握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了解社会、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工作作风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性教学包括:实验课、实习、校内技能实训、课程设计、大型作业、毕业设计(论文)等。为了加强实践性教学管理,提高实践性教学的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实验课
实验课是形成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利用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引起实验对象的变化,通过观察、测定和分析,获得知识与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其目的不仅是验证书本知识,更着重于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进行测试、调整、分析、综合和设计实验方案、编写实验报告等能力,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实验前,教师需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实验指导书,并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指导书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要求、原理、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自编的实验指导书或教材,需经系(部)审定,并于开学时印发学生。
实验指导教师要认真备课,写出教案。备课内容包括: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实施方案,确定实验讲解内容,如原理、操作注意事项、成败关键、安全要求、实验纪律等,明确实验报告要求和评分标准。
实验技术人员在课前要认真做好准备工作,根据实验方案按时备齐实验器材及必要的备品配件,并检查全部实验器材是否性能完好,以保证实验能顺利进行。每次实验前,指导教师必须按学生实验方案预做,验证方案的可行性,检查器材性能,取得必要的数据作为评分标准。
2、实验课指导教师应按实验指导书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实验教学,其中对实验原理、方法、步骤、技术要求和数据处理等的叙述应条理清楚,简明易懂。思考题应联系实验内容,抓住重点、难点,发人深思。
3、实验时应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操作时间。
4、教师应巡查学生的操作和记录,防止操作错误。发现问题,要加强个别指导,及时解答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
5、实验结束后,实验记录应经指导教师检查。学生应按规定的格式和内容,独立书写实验报告。教师认真评阅实验报告,作为成绩考核的主要依据。对实验操作马虎、结果错误或实验报告不符合要求的学生可令其重作实验或重写报告。
6、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教师要结合实验教育学生注意安全爱护设备,节约实验用品(材料)。
7、考核是检查实验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必须贯穿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和对实验的科学态度来评定实验成绩。实验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并按一定比例计入本门课程的总成绩。独立设课的实验单独考核。
8、各门课程应按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学时,开出全部实验,于前一学期末制定实验开出计划。有条件的可增开选修实验。如果需要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增减开出的实验,应有书面报告说明理由,经系主任批准并报教务处。
9、指导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全班批改,按标准评分记录。一周内将实验报告发还学生。课程结束时,将实验课成绩及学生的典型实验报告交教务处存档。
10、各系部要认真加强对实验课的管理,组织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开展实验教学方法和规律的研究,学习新的实验技术和计算机在实验技术中的应用。
二、实习
实习是在教师(含校内、校外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观察、实践和操作,对学生进行特定的技术、技能或综合职业能力训练过程,是学生以生产、服务、建设和管理第一线人员的身份在特定的工作岗位上直接参与生产、管理实践的过程。
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增强劳动观念和社会事业心、责任感,巩固专业思想,提高职业道德水准,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际知识及管理知识,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拓宽专业知识面,培养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习,有助于学生增强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一)实习形式:按照不同的培养目标、专业性质和实习目的,我院的实习教学形式主要包括教学实习(机工、钳工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就业岗位实习、毕业实习等。
1、教学实习(机工、钳工实习):教学实习是工科低年级学生在专业实习之前,结合专业课程教学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一般安排在校内实习工厂进行。其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生产的感性知识,初步掌握一些生产操作技能,并接受劳动纪律、安全防护、文明生产等教育。重点在于基本功训练,以教学为主,不强调完成生产任务。
2、生产实习(专业实习):生产实习是学生按照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到与所学专业相对应的生产或业务现场参加生产劳动、工艺技术操作、资料分析处理、组织管理等实践活动。是综合性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为整个专业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巩固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获取生产实际知识和技能,学习组织管理知识,了解社会实际;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处理某些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实习内容和方式须结合专业特点。工科专业,一般在工业生产现场,结合产品的生产或有关的工艺流程进行;文科、财经及管理等专业进行专业实习。
3、社会实践: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按教学计划要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军事训练、科研活动等,也指文科各专业学生按教学计划要求,结合专业开展的社会调查、研究、咨询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接触社会和群众,认识国情、民情的重要途径。
4、就业岗位实习:指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公共基础课和主要专业课的学习后,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由学院就业指导办公室择优向相关用人单位推荐,经用人单位选拔合格录用后,直接到工作岗位上边工作边实习。同时,继续完成剩余课程的学习,实行半工半学,以工养学。
5、毕业实习:为培养学生独立地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生产、管理、服务中的技术问题和组织工作的能力。安排在学生学完全部专业课程后、毕业前,结合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工作进行。
(二)实习场地
1、实习场所应具备如下条件:专业基本对口、能基本满足实习教学内容的要求;生产秩序安全正常,技术、管理比较先进,对学生实习比较重视;便于安排学生食宿,就地就近,相对稳定;节省经费等。
2、提倡和鼓励各系(部)与选定的实习单位长期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和生产三结合的实习基地。
3、实习应尽量采用集中整班的方式进行,如确实需要分散进行的,系(部)领导要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实习要求和监督检查,不能放任自流。
4、对进行就业岗位实习的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分组,由系部指定专门指导教师与用人单位共同管理指导。
(三)实习的组织管理
1、教务处职责
(1)汇总各系(部)的实习计划;(2)协助各系(部)建立实习基地;
(3)负责实习工作的检查监督、评估、总结和交流。
2、系(部)职责
(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组织教研室制订实习大纲;(2)组织教研室制订实习计划。
(3)组织教研室实施实习计划(确定指导教师,选择实习地点,学生的分组和实习过程的管理等);
(4)检查实习的进展情况,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5)组织实习的考核和交流,负责制定实习成绩的评定标准;(6)负责学生实习成绩的上报和归档以及实习总结的归档。(7)合理使用实习经费。(8)建立实习基地。
3、指导教师职责
(1)执行实习计划,做好实习前有关准备工作;
(2)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状况;了解和处理实习中的业务和生活问题,定期向系(部)及实习单位汇报;
(3)认真指导学生实习,严格要求,不得放任自流;(4)实习中学生若有违反纪律的,指导教师应及时纠正,情节较重者,及时向院、系(部)汇报,并根据学院相关规定处理。
(5)按照规定使用实习经费;
(6)组织学生写好实习日记、实习报告,批阅实习报告,组织实习考核,评定实习成绩并写出书面评语;
(7)认真填写实习日志;
(8)实习结束后,负责实习工作的总结,并将实习总结书面报系(部)。
4、实习学生
(1)必须服从指导教师的领导;
(2)实习中严格遵守学校及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尊重工人和技术人员,虚心学习;
(3)必须严格执行请假制度,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离队或外宿,实习中原则上不准请假,更不得无故不参加实习。如有特殊情况必须按《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学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请假手续;
(4)学生在实习期间要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实习结束时,要写出实习报告,报告应包括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实习资料和数据的整理、实习收获及对今后实习提出的建设性意见等;
(四)实习各环节
1、制定实习计划。实习前各系(部)应组织指导教师提前到达实习地点,了解和熟悉情况,根据实习大纲编制实习计划。实习计划的内容包括:
(1)实习类别;(2)实习时间的安排;(3)实习地点的安排;(4)实习的目的与要求;(5)实习内容;(6)实习的方法与步骤;(7)实习纪律与安全;(8)实习成绩考核;
(9)实习的组织(指导教师及学生分组)。
实习计划由所在系(部)审定批准后执行,并报教务处存档备查。实习指导教师应严格依照实习计划安排好实习。在实习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需做较小调整时,须经系(部)主任同意;有较大调整时,须系(部)审批并报教务处备案。
2、实习前准备。
(1)实习前两周,指导教师应备齐实习教学的物资和文献材料,落实劳保护具,到外地实习的应提前安排好食宿;
(2)实习前,由指导教师发放安全、纪律学习材料,进行安全、纪律教育,并组织安全考试。学生安全考试成绩达不到100分者,不能参加实习。学生安全考试试卷由各系(部)保管(保留一年)。
(3)实习前,召开实习动员会。动员会由教研室主任主持,实习指导教师和辅导员参加,向学生讲解实习教学的重要性及特点、实习计划与安排,实习期间对学生学习、生活、纪律、安全等要求,并作好会议记录。由实习指导教师发放实习大纲、实习计划、实习日记本。
3、实习
(1)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检查学生的实习进行情况;与实习单位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加强安全教育,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加生产、服务、管理实践,培养实际工作能力;指导学生写好实习日记。指导教师在指导期间应认真填写实习日志,并充分利用实习的机会注意收集工作现场的技术资料,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业务能力。
(2)实习结束时,每个学生应写出实习报告。指导教师要认真批阅学生的实习报告,并给出书面评语。
4、实习考核及成绩评定
(1)实习成绩根据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实习报告的质量和考核结果综合评定。
(2)按照实习的内容和特点采取口试、笔试、实做等方式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考核。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4)实习考核由指导教师组织进行。
(5)经批准,学生因病不能参加实习或缺勤累计超过规定实习时间三分之一,不得参加本次实习考核,不能取得本次实习成绩。可以重修方式参加下一届学生相同内容的实习;对于违反实习单位规章制度和纪律的学生,按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罚。对在实习期间违纪,严重损害学院声誉的事件,视具体情况可不予评定实习成绩,严重者将按规定加重处罚;
凡实习成绩不及格者,应办理重修手续,个人承担参加实习的一切费用。
5、实习总结。实习队长负责组织指导教师共同写出实习总结,于实习结束后一周内连同学生实习成绩、全部学生实习日记、实习报告、指导教师实习日志,一并交系(部)保存备查。
三、校内技能实训课
校内技能实训是以校内实习演练工场为主要场所,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技能训练,要求达到规定等级的技术工人、管理员或其他工种标准。
1、校内技能实训计划由教研室组织任课教师、实训指导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编写。实训计划的内容包括:
(1)实训名称;
(2)实训时间的安排(详细列明理论讲授与技能实训的课时安排);
(3)实训地点的安排;(4)实训的目的与要求;(5)实训内容;(6)实训的方法与步骤;(7)实训纪律;(8)实训成绩考核;
2、实训前两周,指导教师应备齐实训教学的物资和文献材料,落实劳保护具。
3、实训开始前,召开实训动员会。动员会由教研室主任主持召开,也可由教研室主任指定任课教师或实训指导教师主持召开,向学生讲解实训课的重要性及特点、教学计划与安排,实训期间对学生学习、生活、纪律、安全等要求,并作好会议记录。动员会后由实训指导教师发放实训计划以及安全、纪律学习材料。
4、校内实训教材由教研室根据教学大纲编写或选订,报教材管理部门审批,实训教材必须在学生实训开始前发放到学生手中。
5、校内技能实训必须按实训计划进行。担任讲授任务的教师必须有教案。按教学常规填写课堂日志(教师用)、教师课堂考勤表和教室日志(学生用),并作为检查、考核校内技能实训的依据之一。技能实训期间的课堂日志(教师用)和教师课堂考勤表由实训指导教师负责填写。
6、实训指导教师对技能实训的各种操作要进行示范,讲解技能要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在学生技能实训期间,要不断进行巡视指导,注意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集中或个别及时指导,予以纠正。对掌握技能操作规范、质量优良或有创新的学生要及时推广他们的经验,给予表扬。
7、参加技能等级考证的校内实训成绩以考证成绩为准;非技能等级考证校内实训成绩应从理论、操作、安全、纪律等方面综合评定。考核与评定工作由实训指导教师和任课教师共同进行。
四、课程设计、大型作业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和有关课程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解决一般生产技术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设计的计算、制图、查阅工具书与使用技术资料等,使学生受到一次设计的基础训练,初步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型作业的作用类似于课程设计,但要求较低。
1、课程设计、大型作业一般安排在本课程基本结束或完整的教学单元结束时进行。
2、教师必须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分析教材内容,抓住核心部分,拟订既有代表性,又有实际应用意义,既能联系多方面的概念和基本理论,又能达到一定能力训练目的的课题,提出明确的任务。为充分、合理地利用本校实践教学资源,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的任务应是日常课堂教学时间内无法安排和完成的。不得将若干次实验课的内容集中于课程设计、大型作业中完成。
3、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未作明确规定的不得安排课程设计、大型作业。条件容许课内完成的任务不得占用学生的课余或自习时间完成。课内不能完成的任务,可以利用课余或自习课时间完成,但不得占用其它课程的上课时间。
4、课程设计、大型作业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1)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的第一指导教师原则上由该课程任课教师担任;外聘教师若不能担任指导教师的,由该课程所属教研室安排本教研室任同一课程(或相关课程)的专任教师担任。本教研室无法安排的,系(部)可安排本系(部)其他教研室专任教师担任。本系(部)无法安排的,可请别系(部)专任教师担任,但应征得该系(部)领导同意。
(2)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的第二指导教师由该课程所属教研室指定本教研室任同一课程(或相关课程)的专任教师担任。本教研室无法安排的,系(部)可安排本系(部)其他教研室专任教师担任。本系(部)无法安排的,可请其他系(部)专任教师担任,但应征得该系(部)领导同意。
5、教务处每学期下达下一学期教学任务后,各系(部)应于本学期结束前将各门课程的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第一指导教师的人选安排落实。
6、第一指导教师应负责按教学大纲要求编写或选用任务书和指导书。并于实施前一周交由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系(部)批准后,方可付诸实施。
任务书应说明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的目的、要求、题目、内容。指导书是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的辅助教材或教学参考书,根据教学大纲分课题编写。内容包括课题的教学要求、内容、相应的设计或操作方法、步骤、进度安排及安全知识、技术资料使用等。
7、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第一周周一第1、2节课由第一指导教师向学生交代任务,第一指导教师同一时间在其他班有课的由系(部)安排调课。
8、第一指导教师应将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的过程分为相互联系的若干阶段进行,在进行每一个阶段前,指导教师必须先介绍该阶段进行的原则、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以,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应核对阶段结果,以便及时纠正原则性错误。
9、在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的全过程中,指导教师要经常注意了解学生设计、作业的情况,及时发现典型的方法(正确的和错误的),并作集中启示或让学生讨论,使正确的方法得到肯定,错误的方法得到纠正,讨论完毕后,指导教师应作小结。
10、第一指导教师因故不能到场指导时,由第二指导教师指导,当两名指导教师都因故不能到场指导时,由第一指导教师或由第一指导教师委托第二指导教师提前布置具体任务,并报请系(部)另派教师或行管人员对学生进行管理。
11、因实验设备等原因必须分批、分组进行教学的,若两名指导教师同时分别在现场指导和在其他班上课,对留在教室的部分学生应由第一指导教师或由第一指导教师委托第二指导教师布置具体任务,并报请系(部)另派教师或行管人员管理,避免造成这部分学生因无指导教师在场而放任自流。对于安排不善造成不良影响者,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12、课程设计、大型作业按教学常规,由实际指导的教师负责填写填写教学日志、课堂考勤表,并作为检查、考核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的依据之一。
13、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结束时,指导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作简明扼要的总结,从中找出规律的东西,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一个飞跃,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14、课程设计、大型作业完成后要进行答辩或质疑考察(书面或口头),结合学生的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平时考查(含独立工作能力、学习态度)和答辩质量按百分制评定成绩,并给予书面评语。
15、指导教师应本着对教学、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密切配合,协调工作,保证实践教学的有序进行。
五、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
(一)选题
1、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要充分体现高职学生的职业性和岗位性,要与学生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可以采取岗前实践和毕业综合训练等形式,由学校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选题,确定训练内容和任务要求。
2、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由指导教师提出,或由学生根据个人特长提出,经教研室讨论通过,系(部)审核批准执行。
3、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确定后,由指导教师根据课题要求编制任务书;学生自选题,由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自行编制任务书。任务书内容主要包括:
(1)课题名称;
(2)设计(论文)的具体内容;(3)目的和要求;(4)技术经济指标;(5)进行程序与日程安排;(6)主要参考书刊、文献。
设计(论文)任务书至少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前一个月向学生下达。任务书交系(部)、教务处存档备查。
4、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确立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采取自选与分配相结合的办法确定具体的课题。
5、毕业设计工作由各系(部)指导各专业教研室在毕业设计(论文)前一学期末安排落实。
(二)课题的调研
根据教学计划与课题的需要,可安排专题调研或短期参观学习,收集资料,但要注意密切结合课题要求,就地就近进行,讲求实效,也可利用毕业实习完成上述工作。
(三)指导教师
1、指导教师一般派讲师(工程师)及以上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助教或助讲可协助指导。对初次担任指导工作的中青年教师,教研室要指派有经验的教师具体帮助指导,定期检查。
2、如课题来自校外有关单位,可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
3、认真审阅学生拟定的工作计划和总体方案,经常检查进展情况。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智力,启发学生的独创性,又要教书育人,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严格要求学生,维持正常秩序,对课题进行中的关键环节要起把关指导作用。
4、课题完成后,要求学生写出毕业设计报告(论文)。报告(论文)要求文字通顺、书写工整、计算准确、画图清晰整洁,注意按统一规定的格式、封面、装订成册。
5、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对学生的思想表现、工作能力、设计质量等提出评语。
(四)答辩
1、学生按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要求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并经指导教师审定、评阅、签字后方可参加答辩。
2、各系(部)应成立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小组),答辩委员会成员必须邀请生产部门、科研单位有关人员参加。
3、答辩前,要将学生创作的全套毕业设计(论文)文件、成果及指导教师评语送交答辩委员会(小组),请评阅人审阅。
4、答辩委员会(小组)要专门开会研究,统一答辩要求,明确评分标准等。
5、答辩时,除就课题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咨询外,还应考核学生掌握与课题密切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的设计及计算方法、实验方法、测试方法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答辩应有记录。
6、答辩后,答辩委员会(小组)要对毕业设计(论文)写出评语,评定成绩。
(五)评分:
1、评定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采用百分制和评语结合的办法,评语包括下列内容:
(1)毕业设计(论文)是否达到任务书的要求,有何特点。(2)设计(论文)的正确性、实际意义、说明书和图纸质量等;报告(论文)的质量和文字表达能力等。
(3)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和运用的程度;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独立工作的能力。
2、评分要严肃认真,坚持标准,实事求是,力求反映学生真实的业务水平。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要单独评定,不受平时学生成绩的影响。
第四篇: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实践(包括实践、操作模拟训练)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它的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为规范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章 实践教学任务管理
第二条 实践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借助于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以获得直接经验,培养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形式和方法。
第三条 各专业任课教师根据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和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和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学时和要求,开出全部必做实验、操作模拟训练等。
第四条 各专业负责人将实践教学任务落实到实训实验室。实训实验室应根据实践教学条件和任务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做好实践教学准备,保证学生按教学计划要求达到足够学时的实践训练。
第五条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在同一系部的实践任务,由承担理论教学的系部与承担实践任务的系部进行协商安排,并由承担实践任务的系部负责将实践课列入课表。
第六条 实践教学任务必须按计划执行,不得随意更改。调整实践教学任务必须由承担实践任务的实训实验室与教学负责人协商后提交书面报告,经分管领导审核同意并签字后,方可更改。
第七条 所有实践教学,都应有相应的实践教学教材或实践指导书。自编或改编的实践教材或指导书,需经实训实验室讨论审定后方可使用,并在实践教学进行前印发给学生。实践指导书应说明本实践的目的、要求、原理、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第八条 各门实践课学时,应在教学计划表上填写清楚,单独设课的应列入课程目录
第九条 凡院内暂时不能做的实践教学,需要到其它院校或单位进行时,可由自行联系,并上报备案。
第十条 各专业教研组或实训中心(室)要制定实践教学研究(含实践教学法、实训技术、实训装置的改进等)的计划、设计方案,积极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增开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和研究性实践,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第十一条 实训室对学生开放后,实训实验室应安排教师或实践教师、技术人员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管理,并有必要的人身和设备安全保障措施。
第三章 实践教学过程管理
对实训实验室的要求
第十二条 根据学院系部教学计划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实训实验室要完善实践指导书、实践教材等实践教学资料,安排实践指导人员,保证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第十三条 实训实验室应对承担的实践教学任务进行认真准备,按要求进行实践教学,努力做到基础课实验每组1人,技术基础课实验每组1-2人,专业课实验每组不超过5人,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第十四条 实训室要加强管理,及时维修实践仪器设备,提高实践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提高实践的开出率。
第十五条 实训实验室要对实践项目进行规范管理。实践项目管理实行实验(实训)卡片(可从网上下载)制,每个实验(实训)的卡片上应标明实验(实训)名称、面向专业、组数,主要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材料消耗量等,努力做到实践项目管理规范。各实训中心应积极建立计算机项目管理数据库。
第十六条 实训实验室要按照学校实训室档案管理及信息上报的各项管理规定做好实训实验室的任务、实践教学、人员情况等基本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上报和归档保存等工作。
第十七条 每轮实践教学结束后,实训室要及时进行总结,并征求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每学年末,各实训实验室要对照计划写出总结报告,上报归档。
对教师的要求
第十八条 实践教学必须由具有指导实训资格的实训教师或实践技术人员指导。对首次上岗指导实践的教师或实训技术人员必须进行试讲试做,试讲试做合格后方可指导实践。任课教师必须参加所讲课程实践的巡视指导,解答实践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
第十九条 指导教师和实训技术人员课前必须认真做好实训准备工作,检查仪器设备、材料等是否完备。对新开实践教学和本学期首开的实验,指导教师和实训技术人员必须按规定提前进行试做,以保证学生实训的顺利进行。
第二十条 实训开始前,指导教师和实训技术人员应认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扼要讲明实训的目的、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等。
第二十一条 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应随时注意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注意观察学生的实训结果,对实训操作不规范或实验结果不符合要求的,应予以认真纠正或令其重做。
第二十二条 实训结束后,要求学生按规定认真清理场地,实训技术人员要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如发现有损坏仪器设备或私拿公物者,当即予以追究,令其做出检查,按学校规定赔偿,并视情节给予纪律处分。
第二十三条 指导教师应仔细批阅学生的实训报告并及时返还学生,不得隐匿、销毁,对不符合要求或数据不全的报告,应令其重做。
第二十四条 指导教师和实训技术人员应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研究和实验,不断改进实践教学;努力采取现代化实训手段和利用电教手段辅助实践教学,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对学生的要求
第二十五条 学生在实训前必须按规定进行预习,明确实训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实训的基本原理。经指导教师和实训技术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实训。未预习或检查不合格者不得参加实训。第二十六条 实训过程中,学生要听从教师和实训人员的指导和管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做好实训记录。要爱护公物,节约药品和材料。实训完毕后,要按要求认真整理实训场地和实验台,经教师验收合格后方可离开实训室。
第二十七条 实训结束后,学生应认真撰写实训报告,要求图表清晰、字迹工整、原始数据齐全、数据处理准确、讨论和分析问题简明扼要、表达清楚,按教师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提交实训报告。
第二十八条 学生应自觉遵守实训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实训课不得迟到、早退。违反者应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令其停止实训。
第二十九条 实训课一般不允许请假,如必须请假需经教师同意。无故缺课者以旷课论处,缺做的实训一般不予补做,成绩以零分计;对请假缺做实训的学生要另行安排时间补做。
第三十条 学生请假缺做实训或实验结果不符合要求需补做、重做者,应按材料成本价交纳材料消耗费。
第四章 实践考核与成绩评定
第三十一条 根据学院及系部规定,实践课的考核成绩,一般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进行评定,但在计算成绩和载入档案成绩单时,如需要转换成百分制,可按下述标准进行换算:优秀95分以上,良好94-85分,中等84-75分,及格74-60分,不及格60分以下。
第三十二条 不单独设课的实践考核内容应包括预习情况、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实训态度、记录、结果、报告等方面,实践成绩应根据上述情况综合评定。
第三十三条 实训课不及格者必须重修。未单独设课的实训缺课达三次及其以上者,单独设课的实训缺课达1/4以上者,均不得参加该门课程的考试。
第三十四条 各学院或实训室应根据以上要求,制定适合本学科的实践考试或考核办法,并具体实施、不断改进。
第五章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
第三十五条 系部和实训中心是实践教学管理的主体。各系部和实训中心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实践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检查监控,及时总结经验,积极推进实践教学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第三十六条 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检查评比。按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进行考核,并按“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级进行综合评价。
第三十七条 结合实践教学改革建设的实际,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和实践教学质量的检查监控,会同有关部门及时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篇: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第1节 总则
1.为了规范实训(习)教学,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明确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职责,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教学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保证实训(习)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2.实践性教学包括实习课、实训课和实习等主要类型。实习课指利用校内实习室进行习证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实训课指利用模拟实际工作场所进行技能训练;实习指利用一定的教学时间到专业相关的单位进行参观和开展实际工作,包括课程见习和毕业生产实习。
3.实训(习)教学由专业教研组制定计划,报教务处审核。并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实施与管理。
第2节 实践教学计划
实践教学计划是实践教学项目、目的与任务、内容与方式、时间与场所等的具体设计与安排。
2.1所有专业课任课教师都必须根据实施性教学大纲的要求、课程表的安排,努力挖掘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和策划实践教学方式或方法,于开学前科学、严谨制定课程实践教学计划。并经教研组长审查,报教务处审核批准后执行。
2.2 实践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实习、实训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实习、实训的内容、方式、场所和时间分配;学生分组与指导教师安排;成绩考核与评定办法及组织与保证完成任务的措施等。
2.3 实践教学计划一式二份,教务处和本人各保存一份。对于同一学期同一课程实践教学计划,教研组长应指定专人编写,经任课教师讨论后,制订统一计划。
2.4任课教师必须严格按实践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实践教学。不得随意提前或推迟教学时间,不得随意删减实践教学内容。若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计划时,须经教研组同意,报教务处批准后方可执行。
2.5教务处将定期检查任课教师执行实践教学计划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不执行计划者,教务处将根据教学管理的相关规定处理。
2.6每学期第19周,专业教研组长需将本组内教师执行实践教学计划的情况以及实践教学总结、实践教学记录表等相关实践教学材料报教务处。
第3节 实训(习)教学准备与过程的规定
为切实加强对实训(习)教学的管理,规范实践教学程序,严肃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制定本规定。
3.1实训(习)教学准备
1.课程实践教师,必须在学期第一周内将实训(习)所需材料的名称、型号或规格、数量等报实训(习)室管理员,管理员汇总并报教务处审核。教务处将根据学校后勤管理的有关规定在每学期前三周内统一办理。
2.在实训(习)课前一周内,任课教师需到实训(习)室核查实践教学仪器、材料等准备情况,认真做好实训(实习)各项准备工作。
3.课前,实践教师必须到实训(习)室按实训(习)操作程序,认真预演。确保演示规范,实训(习)过程严谨有序,结果真实有效。
3.2 实训(习)教学过程
实训(实习)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巡回指导,不得中途离开实训(实习)场地。
3.3 实训(习)结束
1.实训(习)结束后,教师需协助实训(习)管理员清点仪器和所用材料,并在实训(习)室相关记录表格上确认、签名。
2.实训(实习)结束后,教师应督促学生做好仪器使用记录并布置课后练习或撰写实训、实习报告。教师需认真批改实训(实习)报告。凡不符合要求者,应退回重做。
第4节 实践教学的有关规定
实践教学对保证和不断提高专业人才的素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加强我校实践教学的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特制订本规定。
4.1每学期专业教研组需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专业课程教师制订学期课程实训(实习)教学计划,并报教务处审核批准后执行。
4.2 课程实训(实习)的相关规定
1.实习或实训课需有教材或指导书。指导书包括实习的目的、要求、原理、步骤、方法以及实习报告的具体要求等。
2.为保证实习课、实训课的质量,课前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实习内容。实践课教师需在管理员的配合下,认真准备实习,做好预实习工作。
3.实习教学中应尽可能增加分组数目,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要进行具体指导,对各种操作技能应按规范严格要求,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4.实习、实训结束时,要审核实习结果及其数据,习收仪器设备和其它物品。
5.教师应认真批改实习报告,根据实习、实训课成绩的考核办法,评定实习、实训成绩。其成绩按规定单独列出或按一定的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
4.3 实习的相关规定
1.教务处需努力做好学生见习和生产实习的组织管理工作,加强安全教育,避免意外伤害事故发生,以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2.课程见习,应有明确的内容,要有针对性,要使学生明确见习内容、目的与要求,并将每次见习课的具体计划报教务处审批、备案。
3.每学期专业教研组需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组织安排相关教师制订切合专业实际的生产实习计划,并报教务处审核。实习计划主要包括:实习的目的与要求、实习的主要内容、实习方法、时间安排、对实习生的组织纪律要求以及实习的检查、考核和鉴定。
4.4毕业实践是学生毕业前进行综合训练和模拟从业训练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应注重针对性,具体计划和方案由教务处拟定,报分管教学副校长批准后执行。
第5节 实践性教学实施办法
实践性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之一,是理论教学的继续、补充、扩展和深化。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职业教育方针,加强和改善我校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5.1指导思想
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高职业素养以及较强职业岗位技能、技巧和专业实践能力。
2.以实践促理论,以实践能力补理论知识的缺憾。
3.努力建构“低起点、宽适用”的基础知识平台,以促使学生想学、能学、乐学、会学。切实保证学生听得懂,学得进,用得上。
5.2 实践环节的分类
实践环节分为课程实践和集中实践两大类。
1.课程实践:课程实习、实训、实习和课程设计等。
2.集中实践:生产工艺操作实习或技能实训、毕业综合实习等。
5.3 课程实践环节教学实施办法
1.教务处组织教师以“指导思想”为原则,以努力挖掘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着力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比例为本位,根据各课程的性质、内容和教学目标,编写“课程实践性教学大纲”。
实践性教学大纲应包括以下内容:
(1)性质和任务:该实习、实训项目在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2)教学目标:本实习、实训项目主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
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内容和要求:设置实习、实训项目的内容与模块。
(4)学时分配:每项内容和每个模块所需的学时等。
2.授课教师需根据大纲精心策划和合理设计课程实践性环节教学的具体内容与形式,制定“课程实践性教学实施方案”或“实践性教学计划”。并于学期第一周报教务处审查、备案。
方案或计划的主要内容应包含:
实习实训性质、目的和任务;实习实训内容、方式和时间分配;实习实训组织,指导教师的分工与安排;实习实训考核、成绩评定方法与评分标准等。
3.授课教师需积极组织和认真落实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客观、如实填写实践教学记录表。并报教务处核查、备案。
5.4 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实施办法
1.教务处组织相关专业教师根据“指导思想”和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实施性教学大纲”。
2.生产工艺操作实习或技能实训指导教师需根据大纲的内容与要求以及学校的硬件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实践性教学实施方案。并于学期第一周报教务处审查、备案。
3.指导教师需严格履行职责,积极组织和认真指导学生的生产工艺操作或见习,切实高效完成实践教学的指导与管理工作。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指导教师需认真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及时反馈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协助学校妥善解决。并根据实习实际情况,客观、如实填写实践教学记录表,实训结束报教务处核查、备案。
5.毕业综合实习由教务处根据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实施性教学大纲,制定实施方案,统一安排实习时间、指导教师、实习内容与要求。
6.教务处将不定期检查学生实习的状况,了解实习单位和学生的意见与要求,解决和处理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检查指导教师履行职责情况,填写巡查记录表。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自颁发之日起试行。
第6节 课程校外实训(实习)管理办法
实践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理论教学的继续、补充、扩展和深化。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职业教育方针,深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加强我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管理,规范实践教学程序,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执业能力,造就适应当今经济建设和人才市场竞争需要的初、中级技术与管理人才,根据我校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校外实训管理办法。
6.1 校外实训(实习)计划的制定
课程教师需根据实践性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策划和合理设计课程校外实训时间安排、内容与指导方式。制定 “课程校外实训(实习)计划”。并于学期第一周报教务处审查、备案。
实训(实习)计划的主要内容:
实训(实实习)目的、任务与要求,实训(实习)内容、指导方式和时间与学生分组安排,考核方法与评分标准等。
6.2校外实训(实习)的组织与管理
1.校外实训(实习)的地点由教务处根据课程教师的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选择、联系、确定。
2.学生的组织与管理由管理教师(班主任)和课程教师(指导教师)共同负责。管理教师侧重对学生交通与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以及学生组织与考勤的管理。课程教师(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对学生分组安排、指导过程以及成绩考核的管理。
6.3 几点要求
1.指导教师和管理教师须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恪尽职守。并积极、严谨、组织与安排学生校外实训(实习)工作,确保校外实训安全、有序、规范有效。
2.指导教师须积极组织和实施实训(实习)计划。客观、如实填写实践教学记录表和考评学生实践成绩。并于期末报教务处核查、备案。
3.管理教师须认真做好学生思想与安全教育工作;协调处理实训中可能出现的诸种问题;严格考勤, 如实填写学生考勤表,并于期末报教务处备案。
4.学生须严格遵守学习纪律和实训(实习)单位管理制度,绝对服从教师与实训单位管理人员的安排;不得无故缺席;不得随意触摸、摆弄实训场地仪器与设备;损坏物件须照价赔偿。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自颁发之日起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