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大会”对小学语文成语教学的借鉴意义文档

时间:2019-05-15 04:52: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成语大会”对小学语文成语教学的借鉴意义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成语大会”对小学语文成语教学的借鉴意义文档》。

第一篇:“中国成语大会”对小学语文成语教学的借鉴意义文档

《中国成语大会》对小学语文成语教学的借鉴意义

《中国成语大会》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委联合主办,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同出一脉。其风格轻松幽默,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从激烈的竞赛中让观众体味到中国的文字源源流长,博大精深,成语更是中华文库的瑰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对我们在小学语言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成语,对充实学生的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文学鉴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我们可以借鉴这档栏目寓教于乐的方式在课程编制和教学实践中让我们的孩子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尽可能多地吸收民族的文化和智慧,对作为民族文化几千年来不断积淀和发展的成语教学创造一个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的新契机,为将来说话、习作、与人交往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新课程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小学语文中成语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来源渠道的进一步丰富,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不再单一的来自于课堂之上,从而形成了“小大人式”的用语用词,结果是“语惊四座”。

成语是中华母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如:神话语言(“愚公移山”等)、历史故事(“围魏救赵”等)、诗文语句(“一鼓作气”等)、口头俗语(“三长两短”等)等。令人感喟的是,当网络词汇大量地走进人们的生活,例如:你OUT了、I服了YOU等,外语恶补更成为家长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不能承受之重,还有多少人会以说成语感到骄傲呢?现实中,滥用成语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成语被改头换面用于各类广告。如:杀蚊的蚊香,是“默默无蚊”,止咳的糖浆,是“咳不容缓”……这种对成语的改装移植宣传,严重的影响了孩子们在学习中对成语的理解、使用。这些现象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母语在青少年中的传承将受到极坏的影响。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中的成语教学要求 我们山西省大同县小学教育使用的苏教版教材非常重视成语教学,它的教学要求是:熟记,大概了解成语的意思;高年级能适当运用。

三、成语简述

(一)什么叫成语?

成语是一种相传习用,意义上整体化、结构上定型化,且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短语。通俗地说,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二)成语的来源

成语的来源有以下几种: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头俗语。

(三)成语的结构

成语共有4000来条,其中95%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等以上成语。如“莫须有”、“ 欲速则不达”、“五十步笑百步”、“ 醉翁之意不在酒”等。成语一般用四字格式,如我国古代的诗歌总集《诗经》,就以四字句为多。

总之,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

四、借鉴《中国成语大会》的方式对小学语文成语教学方法改进 《中国成语大会》其中猜词部分是通过两人合作,其中的描述者只能用题面成语的释义、典故、使用情状对题目进行提示,直到合作的猜词者正确猜中题目。描述过程不能出现题目中的任何一个字,不能用任何口型提示,也不能用其他语种的同义词提示。描述用语中出现题面字时即为犯规。在节目中加上毕淑敏 郦波 蒙曼三位文化名人通过点评,引经据典,使枯燥的成语瞬间充满活力。

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对小学语文成语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加以升华,注入活力。

(一)采用灵活丰富的教学手段

成语教学应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教师缺乏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导致学生缺乏参与意识的主因。语文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把行之有效的语文活动形式引进课堂教学。

1、说成语故事许多成语来源于神话、寓言、历史故事等,让学生探究成语的出处,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史知识,扩大眼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说话、举例让学生给所学的成语造一个句子,或者举一个例子,正是出于“学以致用”的考虑。学生有时虽然不能准确表达出它的意思,但只要能意会,甚至正确运用就行了。

3、把握联系,适当补充苏教版教材中有的练习上会出现一些成语,表达着相同或相近的主题,这就给教者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4、感情朗读,熟记成语语文积累不等于死记硬背,而语文积累又离不开必要的识记背诵。教成语的方法是多样化的,不同的成语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乐学、爱学,不断增加兴趣。

(二)提供参与的活动机会

爱活动、爱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抓住这个心理特点,在教学中给足学生自由表现的空间。在实际中,我尝试把“教”的权利放给学生。当“小老师”的同学总是十分兴奋的。在小组讨论时。我就给他们一些时间为自己精心准备,从理解的几个成语中挑选出最满意的,教给大家。而听的同学也会格外认真,因为他们也不愿意放弃补充的机会,如再把意思解释得更清楚一些,透彻一些。这时,老师的角色就是一位点评嘉宾。

(三)保证学习的充足时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学习上的导师。教师绝不能越俎代庖。用过多的讲和问代替学生的学。首先教师得在时间上有保证。

1、留足自习时间每次上课前,我让学生充分预习,先扫除字音障碍,再通过查阅工具书(如字典、成语故事书等)理解词义。或了解成语故事、成语的出处等。让学生先自主探究,这对学好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2、留好讨论时间课堂上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讨论,共同解决。每次让学生先分小组讨论,看看可以解决一些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这是激活学生参与的有效方式。可现实教学中讨论时往往只是好学生的参与后,便草草结束。其实这种活动不能仅仅流于形式,高效的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每人主动参与的基础上,首先得保证个体切实学习的时间。小组讨论时,时间要充分。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使所有的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得到训练。不能只是一些优秀学生包揽了全部活动时间。否则,学生的活动只会流于形式。

(四)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

营造融洽的气氛,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环境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创造力。也可以抑制一个人的创造力的发挥。

1、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多给学生一个赞赏的眼神,一句热情的鼓励,—个支持的暗示,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强烈的关爱和信任。从而真正从内心深处萌发参与的热情。对待后进生更要耐心地给予期待性的评价,如“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再想一想,你能说对的”、“你已经动了脑筋了”等。让他们在体验成功快乐的同时,积淀起参与的信心。

2、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非同寻常的看法和见解,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教师应该以充分的关注和鼓励,尊重并引导其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解除他害怕犯错误的心理。

五、小学语文中成语教学禁忌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不少成语学生一看就懂,一用就会。如“不约而同”、“先人后己”、“百战百胜”等等。但是,在我国历代群众所创造的成语宝库中,象这样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基本一致的只占极少数,还有大量的是从古代历史事实、寓言、古典作品及流传的辞句中得来的,对于这些成语,就不能用简单的字面意义相加的方法去理解。因此,教学中一般应该注意如下三忌:

(一)忌单从结构看意义

成语的定型性很强,它的结构或者结构成分不能轻易变动,排列次序也不能轻易改变。如:“落花流水”不能改作“流水落花”。“载歌载舞”是“边唱歌,边跳舞”的意思,如按一般支配结构析成“载着歌曲,载着歌舞”就错了。成语是由组成它的各个词凝练为一个整体的,它不是一般的词组,如果一味按照一般的词组去分析,就难免失误。

(二)忌以今义解古义

成语中的不少词体现的是其本义,如果用今义去解释这些词,就会曲解或者解释不通。有是学生总认为“走马观花”的“走”是“行走”的意思,那就错了。其实,“走”在这里正是体现它的本义“跑”的意思。如果把“赴汤蹈火”中的“汤”(本义是“开水”),解释为日常生活中喝的“汤”,显然是不当的。

(三)忌望文生义

成语的内容是整体性的,许多成语是由比喻、夸张等方式构成的,它的含义蕴藏在字面底下,要求学生不能机械地在字面上做文章,否则就会犯“胸有成竹——胸中长有一棵完整的竹子”的错误,出现笑话。如果把“望洋兴叹”解释成“对着海洋而叹气”的话,“洋”字就解释错了。把“形容人群或车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川流不息”,当作“河流淌个不停”来解,都是望文生义,没有透过字面,抓住成语的本质。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也要扮演点评嘉宾的角色,要经常注意纠正学生理解错了成语,正确地理解成语,运用成语。

第二篇:《中国成语大会》对小学语文成语教学的借鉴意义

《中国成语大会》对小学语文成语教学的借鉴意义

学校:山西省大同县城镇第三小学校 姓名:刘雪梅 性别:女

【摘要】央视主办的《中国成语大会》对部分成语的定义、出处、结构进行了“普法式”的普及,其风格轻松幽默,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联系到小学语文教学,结合小学生身心特点我们来探讨其对小学语文中成语教学的方式、方法、禁忌等可借鉴的意义。【关键词】成语大会 小学语文 成语学习自主掌握

《中国成语大会》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委联合主办,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同出一脉。其风格轻松幽默,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从激烈的竞赛中让观众体味到中国的文字源源流长,博大精深,成语更是中华文库的瑰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对我们在小学语言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成语,对充实学生的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文学鉴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我们可以借鉴这档栏目寓教于乐的方式在课程编制和教学实践中让我们的孩子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尽可能多地吸收民族的文化和智慧,对作为民族文化几千年来不断积淀和发展的成语教学创造一个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的新契机,为将来说话、习作、与人交往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新课程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成语简述

(一)什么叫成语?

成语是一种相传习用,意义上整体化、结构上定型化,且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短语。通俗地说,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二)成语的来源

成语的来源有以下几种: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头俗语。

(三)成语的结构

成语共有4000来条,其中95%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等以上成语。如“莫须有”、“ 欲速则不达”、“五十步笑百步”、“ 醉翁之意不在酒”等。成语一般用四字格式,如我国古代的诗歌总集《诗经》,就以四字句为多。

总之,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中的成语教学要求

我们山西省大同县小学教育使用的苏教版教材非常重视成语教学,它的教学要求是:熟记,大概了解成语的意思;高年级能适当运用。

三、小学语文中成语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来源渠道的进一步丰富,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不再单一的来自于课堂之上,从而形成了“小大人式”的用语用词,结果是“语惊四座”。

成语是中华母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如:神话语言(“愚公移山”等)、历史故事(“围魏救赵”等)、诗文语句(“一鼓作气”等)、口头俗语(“三长两短”等)等。令人感喟的是,当网络词汇大量地走进人们的生活,例如:你OUT了、I服了YOU等,外语恶补更成为家长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不能承受之重,还有多少人会以说成语感到骄傲呢?现实中,滥用成语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成语被改头换面用于各类广告。如:杀蚊的蚊香,是“默默无蚊”,止咳的糖浆,是“咳不容缓”……这种对成语的改装移植宣传,严重的影响了孩子们在学习中对成语的理解、使用。这些现象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母语在青少年中的传承将受到极坏的影响。

四、借鉴《中国成语大会》的方式对小学语文成语教学方法改进

《中国成语大会》其中猜词部分是通过两人合作,其中的描述者只能用题面成语的释义、典故、使用情状对题目进行提示,直到合作的猜词者正确猜中题目。描述过程不能出现题目中的任何一个字,不能用任何口型提示,也不能用其他语种的同义词提示。描述用语中出现题面字时即为犯规。在节目中加上毕淑敏 郦波 蒙曼三位文化名人通过点评,引经据典,使枯燥的 2 成语瞬间充满活力。

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对小学语文成语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加以升华,注入活力。

(一)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

营造融洽的气氛,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环境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创造力。也可以抑制一个人的创造力的发挥。

1、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多给学生一个赞赏的眼神,一句热情的鼓励,—个支持的暗示,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强烈的关爱和信任。从而真正从内心深处萌发参与的热情。对待后进生更要耐心地给予期待性的评价,如“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再想一想,你能说对的”、“你已经动了脑筋了”等。让他们在体验成功快乐的同时,积淀起参与的信心。

2、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非同寻常的看法和见解,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教师应该以充分的关注和鼓励,尊重并引导其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解除他害怕犯错误的心理。

(二)保证学习的充足时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学习上的导师。教师绝不能越俎代庖。用过多的讲和问代替学生的学。首先教师得在时间上有保证。

1、留足自习时间每次上课前,我让学生充分预习,先扫除字音障碍,再通过查阅工具书(如字典、成语故事书等)理解词义。或了解成语故事、成语的出处等。让学生先自主探究,这对学好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2、留好讨论时间课堂上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讨论,共同解决。每次让学生先分小组讨论,看看可以解决一些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这是激活学生参与的有效方式。可现实教学中讨论时往往只是好学生的参与后,便草草结束。其实这种活动不能仅仅流于形式,高效的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每人主动参与的基础上,首先得保证个体切实学习的时间。小组讨论时,时间要充分。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使所有的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得到训练。不能只是一些优秀学生包揽了全部活动时间。否则,学生的活动只会流于形式。

(三)提供参与的活动机会

爱活动、爱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抓住这个心理特点,在教学中给足学生自由表现的空间。在实际中,我尝试把“教”的权利放给学生。当“小老师”的同学总是十分兴奋的。在小组讨论时。我就给他们一些时间为自己精心准备,从理解的几个成语中挑选出最满意的,教给大家。而听的同学也会格外认真,因为他们也不愿意放弃补充的机会,如再把意思解释得 3 更清楚一些,透彻一些。这时,老师的角色就是一位点评嘉宾。

(四)采用灵活丰富的教学手段

成语教学应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教师缺乏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导致学生缺乏参与意识的主因。语文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把行之有效的语文活动形式引进课堂教学。

1、说成语故事许多成语来源于神话、寓言、历史故事等,让学生探究成语的出处,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史知识,扩大眼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说话、举例让学生给所学的成语造一个句子,或者举一个例子,正是出于“学以致用”的考虑。学生有时虽然不能准确表达出它的意思,但只要能意会,甚至正确运用就行了。

3、把握联系,适当补充苏教版教材中有的练习上会出现一些成语,表达着相同或相近的主题,这就给教者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4、感情朗读,熟记成语语文积累不等于死记硬背,而语文积累又离不开必要的识记背诵。教成语的方法是多样化的,不同的成语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乐学、爱学,不断增加兴趣。

(五)大胆借鉴开创学生喜闻乐见“愉悦式教学形式”

1、表演猜测式教学

在《中国成语大会》的启发下,灵活运用表演猜测掌握成语。如“坐井观天、一刀两断、相依为命、掩耳盗铃、对牛弹琴、画饼充饥、望眼欲穿、望梅止渴”,引导学生上台表演,以形象的动作,丰富的表情演出每个成语的意思,下面同学根据表演猜测成语,这种做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成语的记忆不再是一个枯燥的过程。

2、幽默问答式教学

努力学生激发学生兴趣,使愉悦式教学形式多样化。多方搜集、整理,将一些成语幽默地组织在一起,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记忆。例:

最长的时间——地老天荒、海枯石烂

最快的速度——白驹过隙、一日千里、风驰电掣

最大的手术——洗心革面、脱胎换骨、改头换面

最怪的动物——狗尾续貂、虎头蛇尾、画蛇添足、虎背熊腰

……

3、歇后语式教学

(1)、源于历史典故

①齐桓公的老马——迷途知返

②赵括打仗——纸上谈兵

③鲁班皱眉头——别具匠心

(2)、源于神话传说

①龙王爷亮相——张牙舞爪

②阎王爷当木匠——鬼斧神工

③王母娘娘走亲戚——腾云驾雾(3)、出于四大名著

①李逵穿针——粗中有细

②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

③唐三藏取经——好事多磨

④刘姥姥进大观园——少见多怪

(4)、出于成语转换

①叶公好龙——口是心非

②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③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5)、源于生动比喻

①骆驼走路——昂首阔步

②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

③千里马长翅膀——突飞猛进

(6)、缘于幽默讽刺

①巫婆跳绳——故弄玄虚

②强盗逮小偷——贼喊捉贼

③哑巴观灯——妙不可言

从而使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促使学生对于成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4、活动中学成语,兴趣日益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积累成语的兴趣,我设计了一些列的活动,让学生广泛参与其中。主要有以下一些活动:

5(1)成语接龙游戏(全班参与,按座位顺序进行)(2)成语故事会(全班参与)

(3)小组对抗赛:以组为单位,把全班按纵向分为四个大组,四个大组之间进行竞赛对抗。事先规定:题目由每个小组自拟,每个小组拟5个题目,分为抢答和必答两种类型,每道题2分。比赛结束后合计出各小组所得总分,优胜的一组每位同学都能获得一份奖品。例如:

a、找出跟动物有关的成语(不少于5条)b、列举能表达人们心情的成语(不少于5条)c、列举运用比喻或夸张修辞手法的成语(不少于5条)d、说出含有反义词的成语(不少于5条)

e、找出几个含有讲礼貌有爱心的成语(不少于5条)

经过多种方法的训练,学生在学习成语时已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摄取,借鉴《中国成语大会》的形式达到了成语的愉悦式教学。个性化的教学其实无形中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广大教师在课改时要勤于思考,大胆探索,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小学语文中成语教学禁忌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不少成语学生一看就懂,一用就会。如“不约而同”、“先人后己”、“百战百胜”等等。但是,在我国历代群众所创造的成语宝库中,象这样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基本一致的只占极少数,还有大量的是从古代历史事实、寓言、古典作品及流传的辞句中得来的,对于这些成语,就不能用简单的字面意义相加的方法去理解。因此,教学中一般应该注意如下三忌:

(一)忌望文生义

成语的内容是整体性的,许多成语是由比喻、夸张等方式构成的,它的含义蕴藏在字面底下,要求学生不能机械地在字面上做文章,否则就会犯“胸有成竹——胸中长有一棵完整的竹子”的错误,出现笑话。如果把“望洋兴叹”解释成“对着海洋而叹气”的话,“洋”字就解释错了。把“形容人群或车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川流不息”,当作“河流淌个不停”来解,都是望文生义,没有透过字面,抓住成语的本质。

(二)忌以今义解古义

成语中的不少词体现的是其本义,如果用今义去解释这些词,就会曲解或者解释不通。有是学生总认为“走马观花”的“走”是“行走”的意思,那就错了。其实,“走”在这里正是体现它的本义“跑”的意思。如果把“赴汤蹈火”中的“汤”(本义是“开水”),解释为 6 日常生活中喝的“汤”,显然是不当的。

(三)忌单从结构看意义

成语的定型性很强,它的结构或者结构成分不能轻易变动,排列次序也不能轻易改变。如:“落花流水”不能改作“流水落花”。“载歌载舞”是“边唱歌,边跳舞”的意思,如按一般支配结构析成“载着歌曲,载着歌舞”就错了。成语是由组成它的各个词凝练为一个整体的,它不是一般的词组,如果一味按照一般的词组去分析,就难免失误。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也要扮演点评嘉宾的角色,要经常注意纠正学生理解错了成语,正确地理解成语,运用成语。

当今单调、低俗的娱乐节目或多或少的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和 《中国成语大会》节目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同时也警醒我们,学生的认知渠道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上,不能滞留在师生单向的信息传递上,要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就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大量的充足的活动空间,课内外结合,正确引导、合理利用网络传媒渠道,举一反三自主掌握知识,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

爱尔兰诗人叶芝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第三篇:中国成语大会

第一届贴吧成语大会

【一五一十】

解释:

五、十:计数单位。五个十个地将数目点清。比喻叙述从头到尾,源源本本,没有遗漏。也形容查点数目。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五回:“这妇人听了这话,也不回言,却踅过来,一五一十,都对王婆和西门庆说了。”

近义词: 原原本本 一清二楚 滴水不漏

【待价而沽】

解释:沽:卖。等有好价钱才卖。比喻谁给好的待遇就替谁工作。出处:《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近义词: 囤积居奇 奇货可居善价而沽 席珍待聘

【后生可畏】

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厝火积薪】

解释:厝:放置;薪:柴草。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出处:汉·贾谊《新书·数宁》:“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偷安者也。”

近义词: 盲人瞎马 朝不保夕危在旦夕

【五湖四海】

解释: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出处:《周礼·夏官·职方氏》:“其浸五湖。”《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唐·吕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近义词:四面八方 五洲四海

【言听计从】

解释:听:听从。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采纳。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近义词: 百依百顺 视为心腹深信不疑 言听计用

【朝秦暮楚】

解释: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出处: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近义词: 朝三暮四 喜新厌旧反复无常 朝四暮三 三心二意 见异思迁

【纡尊降贵】

解释:纡:屈抑。指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俯就。出处:梁·简文帝《昭明太子集序》:“降贵纡尊,躬刊手掇。”

【欲取姑予】

解释:姑:暂且;与:给与。要想夺取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他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出处:《老子·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爱惜羽毛】

解释:羽毛:比喻人的声望。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出处:汉·刘向《说苑·杂言》:“夫君子爱口,孔雀爱羽,虎豹爱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近义词:自惜羽毛

【卿卿我我】

解释:形容夫妻或相爱的男女十分亲昵。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

【曲高和寡】

解释: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近义词:阳春白雪

【安如泰山】

解释: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近义词: 固若金汤安如盘石 坚如磐石 岿然不动

【暗香疏影】

解释:暗香:清幽的香气;疏影:稀疏的枝影。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态,后被用为梅花的代称。出处:宋·林逋《林和靖集·卷二·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和衷共济】

解释:衷:内心;济:渡。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出处:《尚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近义词:风雨同舟 同甘共苦 同心同德 同心协力 同舟共济 团结一心 通力合作 同心合力 齐心协力

【明媒正娶】

解释:明、正:形容正大光明。旧指正式婚姻。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论起初婚,王氏在前,只因休了一番,这平氏到是明媒正娶,又且平氏年长一岁,让平氏为正房,王氏反做偏房,两个姐妹相称。”近义词:明媒正礼

【红叶题诗】

解释:唐代宫女良缘巧合的故事。比喻姻缘的巧合。出处:唐·孟棨《本事诗》载红叶题诗的故事。

【潜移默化】

解释:潜:暗中同,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潜移暗化,自然似之。”近义词: 耳濡目染近朱者赤 潜移暗化

【土崩瓦解】 解释:瓦解:制瓦时先把陶土制成圆筒形,分解为四,即成瓦,比喻事物的分裂。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出处:《鬼谷子·抵山戏》:“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

近义词: 分崩离析 支离破碎 四分五裂

【时乖命蹇】

解释:时:时运,时机;乖:不顺利;蹇:一足偏废,引伸为不顺利。时运不好,命运不佳。这是唯心主义宿命论的观点。出处: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早是抱闲怨,时乖运蹇。又添这害相思,月值年灾。”近义词:生不逢时 命途多舛

【和光同尘】

解释: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也比喻同流合污。出处:《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近义词:浑俗和光 与世无争

【坐言起行】

解释:坐能言,起能行。原指言论必须切实可行,后比喻说了就做。出处:《荀子·性恶》:“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设,张而可施行。”近义词:言行一致

【形销骨立】

解释:销:消瘦。形容身体非常消瘦。出处:《南史·梁本纪》:“帝形容本壮,及至都,销毁骨立。”近义词: 形容枯槁 鸠形鹄面 瘦骨嶙峋 瘦骨伶仃

【望衡对宇】

解释:衡:用横木做门,引伸为门;宇:屋檐下,引伸为屋。形容住处相距很近,可以互相望见。

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司马德操宅洲之阳,望衡对宇,欢情自接。”近义词:衡宇相望 门当户对

【丝丝入扣】

解释:丝丝:每一根丝;扣:织机上的主要机件之一。织布时每条丝线都要从筘齿间穿过。比喻做得十分细致,有条不紊,一一合拍。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十七回:“此为丝丝入扣,暗中抛索,如道家所云三神山舟不得近,近者辄被风引回也。”近义词:环环相扣 有条不紊

【钟灵毓秀】 解释:钟灵毓秀 出处:唐·柳宗元《马退山茅亭记》:“盖天钟秀于是,不限于遐裔也。”近义词:鸾翔凤集

【抱残守缺】

解释: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出处:《汉书·刘歆传》:“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或怀妒嫉,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抑此三学。”近义词:固步自封 因循守旧 墨守成规 故步自封 因循沿袭 陈陈相因

【象齿焚身】

解释:焚身:丧生。象因为有珍贵的牙齿而遭到捕杀。比喻人因为有钱财而招祸。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近义词: 怀璧获罪 怀璧其罪

【暴虎冯河】

解释: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出处:《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近义词: 有勇无谋 贸然行事

【血气方刚】

解释: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出处:《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近义词:年轻气盛 年富力强

【明日黄花】

解释: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出处: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近义词:时过境迁

【牝鸡司晨】

解释: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出处:《尚书·牧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近义词:阴差阳错 牝鸡司旦

————————————————————分割线———————————————— ———————————————————————————————————————

第二届贴吧成语大会

【猴年马月】

解释:猴、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未来的岁月。近义词:遥遥无期

【不了了之】

解释:了:了结,结束。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指把事情放在一边不管,就算完事。出处:宋·叶少蕴《避暑录话》卷上:“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语,故有‘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是鲁公’之言。人以为戏谈。”近义词: 束之高阁 置之不理

【量才录用】

解释:量:估量。根据才能大小分配一定工作。出处:《礼记·王制》:“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后使之。”宋·苏轼《上神守皇帝万言书》:“凡所擘画利害,不问何人,小则随事酬劳,大则量才录用。”

【金相玉质】

解释:金、玉:比喻美好;相:外貌;质:本质。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出处:汉·王逸《离骚序》:“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目击道存】

解释:眼光一接触便知“道”之所在。形容悟性好。出处: 《庄子·田子方》:“仲尼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纡青拖紫】 解释:比喻显贵。出处:汉·扬雄《解嘲》:“纡青拖紫,朱丹其毂。”近义词: 纡青佩紫

【泪眼汪汪】

解释:汪汪:满眼泪水的样子。两眼充满泪水。出处:《新编五代史评话·梁史》卷上:“黄巢听得凭地说,不觉泪眼汪汪。”

【倚门倚闾】

解释:闾:古代里巷的门。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出处:《战国策·齐策六》:“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

【解铃系铃】

解释: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还得由谁去解决。出处:明·瞿汝稷《指月录》卷二十三:“金陵清凉泰钦禅师,性豪逸,众易之,法眼独契重。一日眼问众:‘虎项金铃,是谁解得?’众无对,师适至,眼举前语问,对曰:‘系者解得。'”

【涣然冰释】

解释:涣然:流散的样子;释:消散。象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出处:《老子》第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近义词: 冰消瓦解

【黯然销魂】

解释:黯然:心怀沮丧、面色难看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肉体。心怀沮丧得好像丢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出处: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近义词:黯然神伤 丧魂失魄 失魂落魄

【自暴自弃】

解释:暴:糟蹋、损害;弃:鄙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出处:《孟子·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近义词: 妄自菲薄 自甘堕落 自惭形秽

【幡然悔悟】

解释:思想转变很快,彻底悔悟。

出处:清末资产阶级革命家、宣传家、小说家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八回:“话说谭绍洸听得冯云山这番议论,已幡然悔悟。”近义词:如梦方醒 迷途知返 恍然大悟

【毁家纾难】

解释:毁:破坏,毁坏;纾:缓和,解除。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出处:《左传·庄公三十年》:“斗穀于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近义词: 精忠报国 舍身为国

【抹月批风】

解释:抹:细切;批:薄切。用风月当菜肴。指吟啸风月,清高自赏。出处:宋·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贫家何以娱客,但知抹月批风。”

【闳中肆外】

解释:闳:博大;肆:奔放,淋漓尽致。指文章内容丰富,文笔又能尽量发挥。出处:唐·韩愈《进学解》:“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念兹在兹】

解释:念:思念;兹:此,这个。泛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出处:《尚书·大禹漠》:“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近义词: 念念不忘 时刻不忘 无时或忘 没齿难忘

【举一反三】

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近义词:闻一知十 问牛知马 融会贯通 触类旁通

【百年树人】

解释: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近义词:百载树人

【风花雪月】

解释: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出处:宋·邵雍《伊川击壤集序》:“虽死生荣辱,转战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

近义词:花天酒地 花前月下

【冷暖自知】

解释:水的冷暖,只有饮者自己知道。佛教禅宗用以比喻自己证悟的境界。也比喻学习心得深浅,只有自己知道。出处:唐·善无畏《大日经疏》卷十二:“如饮水者,冷热自知。”近义词:心里有数

【摇唇鼓舌】

解释: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出处:《庄子·盗跖》:“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

近义词:拨是弄非 花言巧语 巧舌如簧

【穷兵黩武】

解释: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出处:《三国志·吴书·陆抗传》:“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见我已大病矣。”近义词:兴师动众

【老生常谈】

解释:老书生经常说的话。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出处:《三国志·魏书·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谈。”近义词: 旧调重弹 陈旧见解 陈词滥调 老调重弹 【东风马耳】

解释: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出处: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钓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反求诸己】

解释: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出处:《孟子·公孙丑上》:“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近义词:反躬自问 严于律己 闭门思过 反躬自省

【同声相应】

解释: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出处:《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近义词:意气相投 情投意合

【残篇断简】

解释:残缺不全的书籍。出处:北周·庚信《谢滕王集序启》:“某本乏财用,无多作述……至如残编落简,并入尘埃;赤轴青箱,多从灰烬。”

【移风易俗】

解释:移:改变;易:变换。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出处:《荀子·乐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近义词: 推陈出新 破旧立新

【集苑集枯】

解释:集:栖息;苑:茂盛的树木;枯:枯树。有些鸟栖于茂盛的树木,有些鸟栖于枯树。比喻人的志趣不同,趋向各异。出处:《国语·晋语二》:“暇豫这吾吾,不如鸟乌;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

【斑衣戏彩】

解释:指身穿彩衣,作婴兒戏耍以娱父母。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出处:《北堂书钞》卷一二九引《孝子传》言老莱子年七十,父母尚在,因常服斑衣,为婴兒戏以娱父母。

【莫逆之交】

解释: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指非常要好的朋友。出处:《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近义词: 生死之交 莫逆于心

【聊表寸心】

解释:聊:略微;寸心:微薄的心意。略微表示一下心意。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早间曾以小匣托渔人奉致,聊表寸心,从此不复相见矣。”

【精兵简政】

解释:精减人员,缩减机构。

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十四章:“只要肯认真抗战,这种精兵简政,分头并进,倒也似乎更要合理些了。”

近义词:精打细算 缩衣节食

【提纲挈领】

解释:纲:鱼网的总绳;挈:提起。抓住网的总绳,提住衣的领子。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荀子·劝学》:“若挈裘领,诎五指而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宋史·职官志八》:“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

近义词:一语道破 要言不烦纲举目张 一针见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活动

【不约而同】

解释: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出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应对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近义词: 不谋而合 不约而合 异口同声

【同心一意】

解释:指心志一致。出处:《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不识之无】

解释:连“之”字、“无”字都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出处: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近义词:不识一丁胸无点墨目不识丁

【同气相求】

解释:比喻志趣相同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出处:《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近义词:意气相投情投意合

【意气相得】

解释:形容志趣极其相合。出处:唐·李百药《北齐书·高乾传》:“魏领军元叉,权重当世,以意气相得,接乾甚厚。”

【音信杳无】

解释:没有一点消息。出处:明·吾邱瑞《运甓记·剪发延宾》:“盼前程音信杳无。”

【无迹可求】

解释:没有踪迹可以寻求。多指处事为文不着痕迹。同“无迹可寻”。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求之不得】

解释:想找都找不到。原指急切企求,但不能得到。后多形容迫切希望得到。出处:《诗·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近义词:梦寐以求

【音问两绝】

解释:书信与消息都断绝。亦作“音问杳然”。出处: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卢造》:“后楚卒,元方护丧居江陵,数年间,音问两绝。”

【无胫而行】

解释:胫:小腿。没有腿而能行走。比喻事物用不着推行,能迅速传播。出处:汉·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

【求田问舍】

解释: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出处:《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

【得失在人】

解释:指人生的胜利失败就取决与本人的努力与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出处:唐.陈子昂《与韦五虚己书》:”仆尝窃不自量,谓以为得失在人,欲揭闻见,抗衡当代之士。”

【绝德至行】 解释:绝、至:极,尽。极为高尚的道德品行。出处:宋·王安石《上宋相公书》:“然绝德至行,九州四海所共矜式。”

【行藏用舍】

解释:行:做,实行。藏;退隐。用:任用。舍:不用。意为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出处:《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舍己救人】

解释:舍己:牺牲自己。不惜牺牲自己去救别人。出处:老舍《老张的哲学》:“舍己救人也要凑好了机会,不然,你把肉割下来给别人吃,人们还许说你的肉中含有传染病的细菌。”近义词:舍己为人

【行步如飞】

解释:走路的步子轻快如飞。亦作“行步如风”、“行疾如飞”、“行走如飞”。出处:宋·洪迈《夷坚丁志·李茇遇仙》:“至寺门下,觉身轻神逸,行步如飞,洎归舍,不复饮食。”

【舍短录长】

解释:不计较别人缺点,取其长处,予以录用。同“舍短取长”。

【人来人往】

解释: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也形容忙于应酬。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回:“这两三天人来人往,我瞧着那些人都照应不到,想必你没有吩咐,还得你替我们操点心儿才好。”

【飞短流长】

解释:飞、流:散布;短、长:指是非、善恶。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出处:唐·沈亚之《送韩北渚赴江西序》:“故有谀言顺容积微之谗,以基所毁,四邻之地,更效递笑,飞流短长,天下闻矣。”

【长此以往】

解释:长期这样下去。

出处:高阳《清宫外史》上册:“长此以往,必定搞成明朝末年那个样子,大政受言路的影响,摇摆不定,政府一件事不能办。”

【求同存异】

解释:求:寻求;存:保留;异:不同的。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出处:1965年3月23日《人民日报》:“共同点是基本的,分歧是局部的,可以求同存异。”

【存而不论】

解释:存:保留。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出处:《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近义词:姑置勿论 避而不谈

【不一而足】

解释:足:充足。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出处:《公羊传·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近义词:所在多有 不可胜数 不计其数 不胜枚举 恒河沙数 数不胜数 举不胜举 层出不穷

【而立之年】

解释: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坐而论道】

解释:坐着空谈大道理。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出处:《抱朴子·用刑》:“通人扬子云亦以为肉刑宜复也,但废之来久矣,坐而论道者,未以为急耳。”

近义词:纸上谈兵 徒托空言

【日就月将】

解释:就:成就;将:进步。每天有成就,每月有进步。形容精进不止。也日积月累。出处:《诗经·周颂·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将心比心】

解释: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大学三》:“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近义词:推己及人 设身处地

【艰难玉成】

解释:玉成:敬辞,意为成全,成功。形容经过艰辛的磨炼,终于获得成功。出处:《诗经·大雅·民劳》:“王欲玉女,是用大谏。”宋·张载《西铭》:“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

【成家立业】

解释:指男的结了婚,有职业,能独立生活。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恤贫济老》:“杭城富室多是外郡寓之人……四方百货,不趾而集,自此成家立业者众矣。”

近义词:克绍箕裘 安家立业 继志述事 家成业就

【成王败寇】

解释: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出处: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诗:“成王败寇漫相呼,直笔何人纵董狐。”

【山木自寇】

解释:山上的树木,因长成有用之材,而被人砍伐。比喻因有用而不免于祸。出处:《庄子·人世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独木难支】

解释:一根木头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出处: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近义词: 孤掌难鸣回天乏术 【支吾其词】

解释:支吾:说话含混躲闪。指用含混的话搪塞应付,以掩盖真实情况。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二回:“余荩臣见王小五子揭出他的短处,只得支吾其词道:„他的差使本来要委的了。银子是他该我的,如今他还我,并不是花了钱买差使的。‟”近义词:含糊其词 闪烁其词 吞吞吐吐

【业精于勤】

解释:业:学业;精:精通;于:在于;勤:勤奋。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的。出处: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近义词:勤奋好学 孜孜不倦

【言人人殊】

解释:殊:不同。说的话个个不同。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出处:《史记·曹相国世家》:“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近义词: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骇状殊形】

解释: 犹言奇形怪状。出处:清·祝德麟《海啸》诗:“阳侯拜,天吴舞,骇状殊形不可数。”

【语无伦次】

解释:伦次:条理。话讲得乱七八糟,毫无次序。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七引《诗眼》:“古人律诗,亦是一片文章,语或似无伦次,而意若贯珠。”近义词:颠三倒四 条理不清

【语重心长】

解释: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形容对人真诚的劝告或忠告。出处:清·洛日生《海国英雄记·回唐》:“叹别离苦况,转忘了母亲的语重心长。”近义词:言近旨远微言大义苦口婆心谆谆告诫

【琵琶旧语】

解释:表示对外屈辱求和之意。出处:《宋书·乐志一》:“傅玄《琵琶赋》曰:„汉遣乌孙公主嫁昆弥,念其行路思慕,故使工人裁筝、筑,为马上之乐。欲从方俗语,故名曰琵琶。‟”

【齐东野语】 解释: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出处:《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近义词:道听途说

【齐大非偶】

解释:指辞婚者表示自己门第或势位卑微,不敢高攀。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桓公六年》:“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近义词:门高莫对

【天高听卑】

解释:卑:低下。原指上天神明可以洞察人间最卑微的地方。旧时称好的帝王了解民情。出处:《史记·宋微子世家》:“天高听卑。君有君人之言三,荧惑宜有动。”三国魏·曹植《责躬》诗:“天高听卑,看肯照微。”近义词:天高听下

【骇人听闻】

解释: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出处: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近义词:耸人听闻 危言耸听

【不可名状】

解释: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出处:《老子》第十四章:“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晋·葛洪《神仙记·王远》:“衣有文采,又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近义词: 不可言宣 不可思议 不可胜言

【黔驴技穷】

解释: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出处: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近义词:黔驴之技无计可施 束手无策 黔驴技尽

【技高一筹】

解释:技:技术。筹:筹码,记数用具,这里是量词。略微超过一个码。形容双方比较,稍强一些,技术高人一等。

出处:金玉舟《赵匡胤》第21章:“单守能比乃兄技高一筹,的确是„能‟了一些。”近义词:棋高一着略胜一筹

【一表非凡】

解释:表:外貌;凡:平凡。形容人容貌俊秀又有精神。出处: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天生的一表非俗,匹配得你过。”近义词:一表人才 仪表堂堂 飒爽英姿

【凡夫俗子】

解释:泛指平庸的人。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三回:“吾等又不是凡夫俗子,恃强斗勇,皆非仙体。”近义词:伧夫俗人平常百姓

【君子固穷】

解释:君子:有教养、有德行的人;固穷:安守贫穷。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正人君子】

解释: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出处:《旧唐书·崔胤传》:“胤所悦者阘茸下辈,所恶者正人君子。人人悚惧,朝不保夕。”近义词: 正派人物 志士仁人

【淑人君子】

解释:淑:温和善良。君子:古代指地位高,品格高尚的人。指贤惠善良,正直公正、品格高尚的人。出处:《诗经·曹风·鸤鸠》:“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子虚乌有】

解释:子虚:并非真实;乌有:哪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出处:汉·司马相如著《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扶正祛邪】

解释:祛:去除。扶持正气,去除邪气。现用来指扶持好的事物,纠正错误倾向。

【邪不压正】

解释:邪:邪气,指不正派的人或事;不正当的、不正派的人和事压不倒正当的、正派的人和事事。出处:唐·韦洵《刘宾客嘉话录》:“此邪法也,臣闻邪不干正,若使咒臣,必不能行。”

【压倒元白】

解释:元、白:指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用来比喻作品胜过同时代有名的作家。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卷三:“时元、白俱在,皆赋诗于席上。唯刑部杨汝士侍郎后成。元、白览之失色。……汝士其日大醉,归谓子弟曰:„我今日压倒元、白。‟”

近义词:首屈一指 压倒一切 名列前茅

【因缘为市】

解释:旧指官吏借不公正的判决,收受贿赂。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刑法志》:“奸吏因缘为市,所欲活则傅生议,所欲死则予死比。”

【白龙鱼服】 解释:鱼服:穿起鱼的外衣。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出处:汉·刘向《说苑·正谏》:“昔日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 汉·张衡《东京赋》:“白龙鱼服,见困豫且。”近义词:微服私巡白龙微服

【缘木求鱼】

解释: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近义词:刻舟求剑 水中捞月 缘山求鱼 竹篮打水

【六街三市】

解释:六街:唐代长安城中的六条大街;市:古代称早晨、中午、傍晚为三时之市。泛指大街小巷。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元年》:“中书舍人韦元徼巡六街。”《周礼·地官·司市》近义词:大街小巷

【呼幺喝六】

解释:幺、六:骰子的点了。掷骰子时的喊声。泛指赌博。也形容吆喝。出处: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三折:“咱则道舌刺刺言十妄九,村棒棒呼幺喝六。”近义词:呼卢喝雉 盛气凌人 指手划脚

【六出冰花】

解释:出:花分瓣;六出:六个花瓣。指雪花。出处:南朝·梁·萧统《黄钟十一月启》:”彤云垂四百之叶,玉雪开六出之花。”

【冰清玉洁】

解释:像冰那样清澈透明,像玉那样洁白无瑕。比喻人的操行清白(多用于女子)。出处:汉·司马迁《与挚伯陵书》:“伏唯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

近义词:不染纤尘 冰清玉润

【区区小事】

解释:区区:小,少。形容很小很少的小事。出处:《左传·襄公十七年》:“宋国区区。”

【如泣如诉】

解释:好像在哭泣,又象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以貌取人】

解释: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之;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颗粒无收】

解释:收:收成。连一粒米也没收获到。多指因灾祸造成绝收。

【养尊处优】

解释:养:指生活。指生活在有人伺候、条件优裕的环境中。出处:宋·苏洵《上韩枢密书》:“天子者,养尊而处优,树恩而收名,与天下为喜乐者也。”

【红口白牙】

解释:指一口咬定或指某句话确实说过 出处: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56回:“红口白牙,吃了东西,要甜的不敢给咸的,要辣的不敢给酸的,吃完了不给钱?”

【大逆不道】

解释: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违反封建道德。旧时统治阶级对破坏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汉书·杨恽传》:“为妖恶言,大逆不道,请逮捕治。”

近义词: 罪孽深重 离经叛道

【色衰爱弛】

解释:色:姿色、容颜;弛:松懈,衰退。指靠美貌得宠的人,一旦姿色衰老,就会遭到遗弃。指男子喜新厌旧。出处:《韩非子·说难》:“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

【交浅言深】

解释:交:交情,友谊。跟交情浅的人谈心里话。出处:《战国策·赵策四》:“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称师,是庸说也;交浅而言深,是忠也。”

【形形色色】

解释:形形:原指生出这种形体;色色:原指生出这种颜色。指各式各样,种类很多。出处:《列子·天瑞》:“有形者,有形形者,有色者,有色色者。”

【信手拈来】

解释: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出处:宋·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

【神经过敏】

解释:①症状名。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异常锐敏,神经衰弱患者大都有这种症状。②泛指多疑,好大惊小怪。出处:鲁迅《集外集·关于〈关于红笑〉》:“倘仅有彼此神似之处,我以为那是因为同一原书的译本,并不足异的,正不必如此神经过敏,只因„疑心‟而竟想入非非。”

【白首齐眉】

解释:犹白首相庄。指夫妇到老犹相敬爱。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邹夫人白首齐眉,然晚岁丧明,家计亦薄。”

【黄绢幼妇】

解释:解释 “绝妙”二字的隐语。作为文才高、诗词佳的赞语。出处:《世说新语·捷悟》

【白纸黑字】

解释:白纸上写下了黑字。比喻有确凿的文字凭据,不容抵赖或悔改。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买冤家债主》第二折:“不要闲说,白纸上写着黑字哩。若有反悔之人,罚宝钞一千贯与不反悔之人使用。”近义词:证据确凿

【白袷蓝衫】

解释: 旧时士人的服装。亦借指尚未取得功名的士人。出处: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回:“大抵青天碧海,不少峨眉见嫉之伤;谁知白袷蓝衫,亦多鼠思难言之痛。”

【白蜡明经】

解释: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出处:唐·张鷟《朝野佥载》:“张鷟号青钱学士,以其万选万中。时有明经董万九上不第,号白蜡明经,与鷟为对。”

【白蚁争穴】

解释:比喻竞逐名利 出处: 元·马谦斋《沉醉东风·自悟》曲:“取富贵青蝇竞血,进功名白蚁争穴。”

【白衣公卿】

解释: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散序进士》:“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近义词: 白衣卿相

-END---以后还有再更新~~~

贴吧第一、二届成语大会及其他活动出现的成语及其释义汇总

整理了一下贴吧活动中出现的成语及释义和出处以及部分近义词,大家一起学习如有错误敬请指正!

【千里共婵娟】

释义:遥隔千里却同在一轮明月之下。多表示分隔两地的人借观赏明月而情意相通。婵娟:形容月色明媚,借指明月或月光。

出处: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四篇:中国成语大会

2014年9月开始,德育处在我校特设的“人文课”上要求全体同学观看《中国成语大会》总决赛全部13期节目,在同学中引起强烈反响,在增加知识的同时,人民网北京7月10日电(燕帅)今日央视《中国成语大会》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李挺、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姚喜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收听收看中心主任金文雄、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任学安等人出席论坛。

李挺副总编辑在致辞中提到,如何提升文化创造力是今天媒体界或者是文化界的很重要的课题。《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是立足于我们传统文化的定位,来形成新的电视节目来传播传统文化,这是中央电视台理所应当该承担的责任,应该在文化创造力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介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收视人群在一套3.48亿,十套2.11,总达到5.59亿。城市观众比其他的在播节目高32%。

相关介绍:中央电视台《中国成语大会》再掀传统文化热

7月6日,《中国成语大会》总决赛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黄金时段播出。这档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大型文化赛事历时3个多月,每周末先后在综合频道和科教频道播出,共13期,成为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又一档语言文字类的电视节目新品牌,再掀传统文化热潮。

《中国成语大会》在CCTV-综合频道播出时,共有3.48亿不重复的人收看,在CCTV-科教频道播出时达2.11亿。《中国成语大会》5-13期在34城市平均收视率1.26%,单期最高收视1.47%,同时段最高排名全国第1位。

首届《中国成语大会》赢得了较高教育背景观众群的欢迎。其中高中教育背景的观众与其他同期在播节目相比高出25%,大学以上教育背景的观众更是高出了152%。城市观众的构成比例与其他同期在播节目相比高出32%。

作为央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之作,《中国成语大会》坚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深耕细作,坚持走自主研发的原创道路,广受关注和好评。播出期间,网络热议指数多次冲击新浪微话题电视节目排行榜,百度搜索“成语大会”主题词高达5200多万条,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环球时报、北京日报等平面媒体和新浪、腾讯、搜狐、凤凰等网络媒体持续聚焦报道,评价节目“指向经典,达到了让大众仰视母语的目的”。

一、深耕文化沃土,弘扬文化自信。

语言文字,是流淌在一个民族血液里的文化基因。找到传统文化与当下需求的契合点,就找到了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路径。深耕中华文化沃土,践行国家媒体责任,强化民族的文化基因,是央视下大力气创新研发语言文字类大型品牌赛事的初衷。《中国成语大会》借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经验,坚持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传达观点,凝练价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国家的文化自觉。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集成,蕴含着中华民族历经千年锤炼保留的价值观念,是汉语中最浓缩精妙的表意资源,特别是其具有字面义和引申义的二重义特点,决定了成语在文化承载上的丰富性和在历史沿袭上的传承性。要完整地理解一个成语,除去字面意,必须要知道其背后的历史典故。所以成语是汉语中唯一没有办法被准确地翻译成其他语言的经典文字,正所谓“古今同用,百代甄选;中国智慧,自成语境”。在网络传播和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蕴藏在古籍中的经典文字正日趋沉睡,传承百代甄选的中国智慧,弘扬自成语境的文化自信,成为国家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央视科教频道在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迅速抓住成语这一中华文化的语言精华深做文章,用轻松愉悦的竞赛形式向大众传递成语之美,无论是节目组精心甄选、最终呈现在屏幕上的带有正面价值导向的成语赛题,还是选手在组队比赛中表现出来的责任与担当,都释放出强烈的正能量,吸引全民的参与和关注,让成语这一“语言冷门”成为了“文化热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成语大会》还带动了青年人热心传统文化的风潮。晋级比赛的优秀选手有90%是年龄在20-30岁间的年轻人,他们对成语的稔熟运用和非凡谈吐、他们之间默契的沟通合作能力和生动的个人情感故事,极大拉升了年轻观众对节目的期待和兴趣,选手李凡的精彩表现更使“神配合”、“神解释”、“中国成语大会美女学霸”等话题迅速蹿红网络。一时间,说成语、谈典故成为时下青年人时髦的话题和游戏。国家媒体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迅速提升。

二、坚持本土原创,创新文化品牌。

近年来,引进模式成为潮流,火爆的电视节目通常都是“洋版本”,国产电视自身的原创能力下降。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不仅需要借鉴和引进,更需要创新和创造。《中国成语大会》坚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开掘资源,坚持走本土原创的道路,在借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竞赛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独特多元的构思,在核心内容、节目形态、赛事规则、专家阵容方面创新升级。

在内容上,《中国成语大会》的信息量非常饱满,总决赛全程使用的2000多条成语所蕴含的丰富历史典故与深厚民族智慧,为节目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节目中的成语不仅有古代神话、历史故事、文学经典,还有民间口语和外来语等,适合不同层次、不同文化水平的观众在生活中的使用现状,全方位展示成语之美,激发观众了解成语、热爱成语的兴趣。在形态上,《中国成语大会》兼顾比赛现场与观众互动的双项需求,用视听手段将猜词与填字游戏巧妙结合,量身设计“目标计时对抗赛”、“限时限猜对抗赛”、“双音节同题对抗赛”的多元比拼方式,节奏紧凑,悬念突出,拉动观众跟随自测的吸引力强。在赛制上,《中国成语大会》选择涵盖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参赛选手,以组队晋级、个体淘汰的形式架构起紧张精彩的比赛框架,选手自身的个性和魅力,选手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在营造更多看点的同时,为节目争取最广大的受众群体。在专家阵容方面,《中国成语大会》力邀毕淑敏、蒙曼、郦波等多位重量级文化名人担任评判嘉宾,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生动揭示成语所蕴含的知识点,回溯中国成语的历史渊源,凸显臧否善恶的传统文化,挖掘成语背后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智慧和思考,充满浓郁的文化传承气息,有力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媒体融合方面,由央视网开发成语手机游戏在播前上线,互动预热,节目播出期间推出“央视悦动”客户端“摇一摇”和成语“记忆力大考验”互动活动,多终端组织网友对参赛选手网友投票点赞,有效提升增加了网民对节目的关注和参与。

三、媒体聚焦,国民热议,引发对文化传承与核心价值观的深入思考。

《中国成语大会》播出期间,平面媒体聚焦报道量超过200篇,网络媒体跟踪报道逾40多万篇。伴随节目进程,媒体报道由聚焦赛事,关注节目样态,逐渐深入到《中国成语大会》对传承文化的作用这一话题上,进而发酵出电视媒体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担当等一系列深度话题。《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做电视节目,需要文化担当》的大篇幅访谈,赞许央视“致力于让中国成语文化进入主流大众视野并获得全民共识”,并对国家媒体的文化担当进行了阐述。《中国青年报》借由《中国成语大会》这一文化热像,发表了题为《93.5%受访者认同熟悉成语有助于了解历史文化》的调查报道,解析当代人疏远成语的心态与成因,高度肯定成语大会对于传承文化的正面作用。《综艺报》以《中国成语:从未被仰视 一直在发光》为题,深度剖析成语中浓缩的中华民族智慧和核心价值观。

在成为媒体报道焦点的同时,网友对《中国成语大会》的关注度也一路飙升。网友“青岛客家人”说:《成语大会》是一片撒播中华文明优秀品质的净土。中华文明中的那种担当、责任、友善、助人的美好品行在选手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呈现。网友“真情真美的幸福”留言:中国成语大会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喜欢成语,甚至是喜欢历史文化的朋友们能聚在一起彼此切磋交流。整个节目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涛涛江水8010”表示:全家人都喜欢看成语大会,在开心娱乐的同时还能学到知识。网友“lsylala”说:成语大会结束了,但它带给我们的感动回忆酸甜苦辣还在,它的激昂,振奋,带领中国古典文化攀上高峰,期待下一届选手的表现。网友“maxmg056”留言:首届中国成语大会落下了帷幕,我相信全民学习成语,弘扬中华文化的脚步不会停止还将越走越远。

《中国成语大会》比拼的是成语,弘扬的是文化。中央电视台坚守文化品质,坚持自主创新和以社会效益为先,通过举办《中国成语大会》,成功拓展了国家媒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引年轻受众群体的传播阵地,让安静地矗立在古籍中的经典文字闪耀出夺目的智慧光芒,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国家媒体的使命和责任。

第五篇:中国成语大会 第四场

中国成语大会 第四场

1.破绽百出:形容漏洞或弊病非常多。

2.融会贯通:指把各方面的知识、道理融合贯穿,从而获得对事物全面、透彻的理解。

3.捶胸顿足:形容非常悲伤,悔恨或焦急的样子。

4.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回事似的。形容不把事情放在心上或态度镇定,不动

声色。

5.如获至宝:好像得到了最珍贵的宝物。形容非常珍视所得到的东西。6.铺天盖地:形容范围广、数量多、声势大。

7.立竿见影:在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看到竹竿的影子。比喻立刻见到功效。8.飞来横祸:突然降临的意外灾祸。

9.不容置疑:不允许加以怀疑。指绝对真实可信。

10.风调雨顺: 指风雨适度,有利农事。

11.短兵相接:指用刀剑等近距离交战或搏斗。也比喻面对面的较量。12.寸步难行:一步也难以行走。形容行走十分困难。

13.乘虚而入:趁着对方空虚或疏于防范时进入。

14.大海捞针:比喻很难办到或无从寻觅。含有枉费力气之意。15.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指与众不同,自成一家。

16.耳濡目染:因经常听到看到而不知不觉受到影响。

17.残兵败将:指战败后残存的兵将。

18.三心二意:又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拿不定主意或心志不专一。19.搬弄是非: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从中挑拨,制造纠纷。

20.长驱直入:指军队远距离地向目标不可阻挡地快速挺近。

21.东山再起:指隐退后复出任职或失势后重新再来。

22.趁火打劫:趁着人家失火时前去抢劫,比喻趁着别人遇到危难时去捞取好处。23.春风满面:一脸笑容。形容和蔼 的面容。

24.光天化日:指太平盛世,比喻众人看得清楚的场所。

25.恨之入骨:恨他恨到骨头里,形容痛恨到极点。

26.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做主,指无法控制住自己。

27.阿谀奉承:说好听的话迎合、讨好别人。

28.耳目一新:听到的和见到的都和以往不同,令人感到很新鲜。29.不了了之:应该做完的事情没有做完,将其搁置起来或拖延过去,就算完事。30.恩将仇报:受人恩惠反以仇恨相报,指人忘恩负义。

31.调兵遣将:调动兵马,派遣将领,也泛指安排布置人力。

32.愤世嫉俗:痛恨不合理的社会现状和不良的习俗。

33.半斤八两:旧制一斤等于十六两,半斤就是八两。比喻两者不相上下,多含

贬义。

34.恶贯满盈:指作恶极多,已达极点。

35.风餐露宿:在风中吃饭,在露天住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艰苦劳累。36.不学无术:既没有学问,有没有能力。

37.稳如泰山:向泰山一样稳固。形容十分稳固,不可动摇。

38.千疮百孔:到处都是洞和创口。也喻破损残缺非常严重。也指弱点、毛病极

多。

39.才疏学浅:才能不够,学时肤浅。常用为自谦之辞。

40.不计其数:无法计算其数目。形容极多。

41.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

42.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苦生活的磨炼。

43.弹无虚发:每一颗弹子都击中目标。比喻文章、议论等能准确击中要害问题。44.堆积如山:东西堆积得象山一样。形容数量极多。

45.恶语伤人:用恶毒的话伤害他人。

46.飞檐走壁:在房檐上走,在墙壁上跑。形容人武艺高强。也特指偷盗行为。47.将信将疑:既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

48.乌合之众:指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49.无动于衷:内心毫无触动。指对应该受触动的事物毫不在意、不动心。50.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指受害程度加深。

51.出其不意:在别人料想不到的时候行动。

52.措手不及:指事到临头来不及应付。

53.东奔西跑:形容四处奔走或为达到某个目的而到处活动。

54.攻无不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百战百胜。

55.欺人太甚:指太欺负人了。

56.窃窃私语:背地里小声说话。

57.青红皂白:青、红、黑、白四种对比鲜明的颜色。比喻事情的是非曲直或始

末缘由。

58.倾国倾城:意为因爱悦佳人之深而使得城与国颠覆。后用来形容女子容貌极

美。

59.穷山恶水:贫瘠的荒山,经常引起灾害的河流。指自然条件很差的地方。60.不伦不类: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合规范,不成样子。61.无拘无束:没有任何限制的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62.伤风败俗:指败坏良好的社会习俗风气。

63.笨鸟先飞: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时恐怕落在后面而提早行动。

64.夫唱妇随:指丈夫说什么,妻子就附和什么,形容夫妻之间感情融洽,行动

一致。

65.高抬贵手:对方的手抬高一些就可以让人过去。表示请求宽恕、通融时的客

套话。

66.根深叶茂:树根扎得很深,树叶就长得茂盛。比喻基础深厚牢固,事业就会

繁荣兴旺。

67.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不能了结。

68.荒无人烟:十分荒凉偏僻,没有人家。

69.皆大欢喜:大家都高兴、欢喜。常用来形容圆满结局。

70.三言两语:指很少的几句话。

71.近水楼台:比喻由于地处近便而获得优先的机会。

72.井然有序:指整齐而有秩序。

73.翻江倒海:形容水势浩大,多用来比喻力量或盛世巨大。

74.不省人事:指失去知觉,也指不懂得人情事理。

75.繁花似锦:繁密茂盛的花朵像锦缎一样。形容炫丽的景色或美好的事物。76.飞禽走兽:泛指鸟类和兽类 动物。

77.非分之想:指超越本分的想法。

78.狗仗人势:比喻依仗某种权势欺压人。

79.好吃懒做:贪图吃喝,懒得做事。指人只知享受,不勤勉做事。80.虎口拔牙:在老虎口中拔牙,比喻冒极大危险去完成某项任务。81.昏昏欲睡:昏昏沉沉只想睡觉,形容精神萎靡或非常疲倦。

82.必由之路:必须经过的道路或地方。也比喻事情的发展必须遵循的途径。83.祸从天降:灾祸从天上落下来。形容意想不到的灾祸突然降临。84.无理取闹:指毫无理由地跟人吵闹或故意捣乱。

85.酒囊饭袋:比喻只知吃喝,不会办事的无用之才。

86.娇小玲珑:身材小巧,伶俐可爱。

87.无人之境:指没人的地方。

88.穷途末路:形容人陷入绝境,走投无路。

89.伤筋动骨:泛指身体受到严重损失,也比喻事物受到重大损害或做大的变动。90.所向无敌:形容力量强大,无往不胜。

91.天昏地暗:形容天地间一片昏暗。形容社会黑暗,政治腐败。

92.拉家带口:带着一家老小,多用于指受家人拖累,生活负担很重。93.天各一方:指相隔十分遥远。

94.碌碌无为:平庸无能,没有什么作为。

95.乱七八糟:形容没有秩序、条理,十分混乱的样子。

96.落荒而逃:形容大败而逃。

97.眉飞色舞:形容非常得意、兴奋的样子。

98.蒙头转向:头脑发昏,不变方向。形容面对突发或复杂的事情不知所措。99.靡靡之音:柔弱、萎靡的音乐。古时认为是亡国之声。后泛指颓废、低俗的音乐。

100.名存实亡:名义上还存在,但实际上已经消亡。

101逆来顺受:对外界的压迫或恶劣的境遇等顺从地忍受。

102.扭扭捏捏:身体摇摆扭动,形容害羞、不大方或故作姿态。

103.浓妆艳抹:形容装扮艳丽浓重。

104.挖空心思:形容费劲心机,多含贬义。

105.片甲不留:一个士兵也没有留下,形容全军覆没。

106.姗姗来迟:形容慢腾腾地来晚了。

107.伤天害理:指做事凶恶残忍,丧尽天良,违背做人的准则。

108.拉拉扯扯:指用手牵拽对方。也指拉关系、套近乎。

109.少见多怪:见识少,遇到不常见的事物就觉得奇怪。多用以嘲讽人孤陋寡闻。110.身败名裂:地位丧失,名誉扫地。

111.腾云驾雾:乘着云雾,指在空中飞行。形容神志恍惚或头脑晕眩、迷糊。112.物竞天择:指自然界生物竞相生存,优胜劣汰的客观规律。

113.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形容读书勤奋。

114.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很顺利。

115.汗牛充栋:书多得堆满屋子,用车运时,牛马累得出汗。形容藏书极多。116.拾人牙慧:比喻袭用他人的意见或言论。

117.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极尽忠诚。

118.拨云见日:比喻见到光明的前景或受到启发而豁然开朗。

119.从善如流:采纳正确的意见,就像水流向低处那样顺畅。形容非常愿意听从

正确的意见。

120.攻城略地:攻占城池,夺取土地。

121.曲意逢迎:指违背自己的本意,想方设法迎合讨好别人。

122.如芒在背:形容心神不定、忐忑不安的样子。

123.摧古拉朽:摧毁枯草,折断朽木。比喻轻而易举得将对方摧毁。124.调三窝四:指挑破离间,搬弄口舌。

125.舞榭歌台:唱歌跳舞用的亭台楼阁,泛指寻欢作乐的地方。

126.博物通达:指人学问广博有明白事理。

127.米珠薪桂:米贵如珠,薪贵如桂。形容物价极高。

128.反客为主: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多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129.出人头地:指高人一等,超过一般人。

130.咄咄逼人:原指出语伤人,后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131.奔走相告:指跑着互相转告。指人们把重要的消息迅速传播。

132.本末倒置:比喻把事情的轻重主次弄颠倒了。

133.反目成仇:翻脸成为仇人。

134.虎背熊腰:背宽如虎,腰粗似熊。形容人魁梧健壮。

135.黄粱一梦:比喻虚幻的梦境和不可实现的欲望。

136.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可动摇。

137.机不可失:机会难得,不可错过。

138.彬彬有礼:文雅而有礼貌。

139.吃里扒外:接受这一方的好处,暗中却为那一方出力办事。

140.各为其主:各自忠孝于各自的主子。

141.按部就班:原指写文章按循序组织文辞,后指按照一定的次序或步骤行事。142.八面玲珑:形容四面八方都很通明、敞亮、精致巧妙。形容人处世圆滑,面

面俱到。

143.浑水摸鱼:在浑水中捉鱼。比喻乘乱捞取好处。

144.绘声绘色:形容描写、叙事生动逼真。

145.耿耿于怀:心存某事,不能忘怀。

146.嗟来之食: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147.从一而终:指女子只能从属一个丈夫,夫死终身不得再嫁。

148.不拘小节:不拘泥于无关大体的小事,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

149.单刀直入:原为佛教用语,比喻认定目标,勇猛精进。后多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150.倒背如流:倒过来背诵像流水一样顺畅,形容对读过的诗文非常熟悉。151.甘拜下风:指情愿居于劣势地位,表示诚心佩服,自认不如对方。152.土生土长:指在本地出生,本地成长。

153.穷乡僻壤:指荒原偏僻的地方。

154.求同存异:寻求共同之处,保留不同意见。

155.人仰马翻:形容作战惨败的情景。也形容忙乱不堪的样子。

156.忍无可忍:忍受到再也不能忍受的地步,形容忍耐已达到了极限。

157.如虎添翼:好像老虎加上了翅膀一样,形容得到了有力的帮助,强的变得更加强大。

158.兵荒马乱:形容战时社会动荡、百姓生活不能安定的景象。

159.不可思议:原为佛教用语,指道理玄妙不可能想象,不可能用言语表达。后160.指难以想象。

161.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来一样,形容刚从迷惑惑错误中醒悟过来,明白真相。

162.得意忘形:形容人因高兴而忘乎所以,失去常态。

163.同流合污:指没有独立人格,混同流俗,与世浮沉。也指和坏人一起做坏事。164.天下无敌:全天下没有敌手,形容力量强大或本领高超。

165.兵不厌诈:指用兵打仗不排斥用欺诈的办法迷惑敌人。

166.不毛之地:指贫瘠、荒凉的地方。

167.沉鱼落雁:形容女子容貌十分美丽。

168.小巧玲珑:形容器物小而精致。也形容人身材不高、灵巧。

169.垂帘听政:指皇后、太后当政管理国家大事。

170.铁证如山:形容证据确凿,不可推翻。

171.听其自然:听任人或事物自由地发展而不加以干预。

172.无与伦比:指非常突出,没有能比得上的。

173.投机取巧:指利用时机、以巧妙的手段达到某种目的或牟取不正当的利益。174.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情当作大事情来处理。

175.不翼而飞:没长翅膀却飞走了,比喻传播迅速。也比喻东西忽然不见了。176.心灰意懒: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177.兴风作浪:刮起大风,掀起波浪。也比喻煽动挑拨,制造事端。178.行色匆匆:形容出行时急急忙忙的样子。

179.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果。180.雪中送炭:下雪天给人送碳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帮助。181.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182.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也指人沉默不语,保持安静。

183.言归正传:把话头转回到正题上来,原为平话、旧小说中的套语,后也用于一般的文章中。

184.安然无恙:平平安安,没有发生意外或遭遇损害。

185.词不达意:说话或写文章时,使用的词语不能确切表达意思。

186.息息相关:一呼一吸相互关联,形容关系极为密切。

187.喜笑颜开:形容十分高兴,满面笑容的样子。

188.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摆弄斧头,比喻在内行面前卖弄本事,常用语自谦。189.小肚鸡肠:形容气量小,心胸狭窄。

190.无微不至: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考虑到,形容关心、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191.五雷轰顶:比喻遭到猝不及防的沉重打击。

192.狐朋狗友:指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朋友。

193.挥金如土:挥霍钱财像撒土一样,形容挥霍无度或出手大方,花钱不加节制。194.弹尽粮绝:打仗时弹药用尽,粮草断绝,形容处境十分危急困难。195.粗茶淡饭:简单粗劣的饮食,形容生活简朴、清苦。

196.百步穿杨:形容射箭或射击技术极其高明。

197.洞房花烛:借指新婚之夜的景象。

198.出口成章:话说出口来就能成为一篇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下载“中国成语大会”对小学语文成语教学的借鉴意义文档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成语大会”对小学语文成语教学的借鉴意义文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成语大会观后感

    中国成语大会观后感成语,短小而精炼,用仅有的几个字便概括出一个故事、一个寓言以及人生哲理。学成语不但可以生动语言,培养语感而且可以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然后爱上这个有......

    中国成语大会观后感

    中国成语大会观后感(改写) 成语,短小而精炼,用仅有的几个字便概括出一个故事、一个寓言以及人生哲理。学成语不但可以生动语言,培养语感而且可以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然后爱上......

    中国成语大会规则

    北京实力传媒有限公司文件大型文化类原创季播电视节目 《中国成语大会》 节目规则简介 时长:110分钟 集数:13集 总时长:1430分钟 主形态:演播室竞赛+外拍纪实+细节采访 播出:中央电......

    成语大会

    成语归类大全1 一、描写人的品质: 金碧辉煌玉宇琼楼鹤立鸡群 鸡鸣狗盗 鹬蚌相争 蚕食鲸吞 美妙绝伦巧夺天工锦上添花蛛丝马迹 龙争虎斗 龙马精神 龙飞凤舞平易近人 宽宏大度......

    中国成语大会成语整理(第六场)

    中国成语大会成语整理(第六场) 鼎足而立:比喻三方分立对峙。 长篇累牍:指篇幅冗长的文章。 字斟句酌:对每一个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慎重。 丧魂落魄:形容心......

    中国成语大会成语整理(第四场)

    破绽百出:形容漏洞或弊病非常多。 融会贯通:指把各方面的知识、道理融合贯穿,从而获得对事物全面、透彻的理解。 捶胸顿足:形容非常悲伤、悔恨或焦急的样子。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

    小学语文成语

    小学语文成语 小学语文成语1 1、含反义词的成语 — 远近闻名 积少成多 左邻右舍 里应外合 黑白相间2、含近义词的成语 — 生龙活虎 胡言乱语 东奔西走 狂风暴雨 千言万语3、......

    小学语文成语

    小学语文成语: 一、AABB:开开心心、快快乐乐、明明白白、平平安安 二、ABB:绿油油、白花花、沉甸甸、气冲冲 三、ABAB:收拾收拾、打扫打扫、讨论讨论 四、ABAC:又大又圆、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