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教学反思 韩颖

时间:2019-05-15 04:3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贞观之治教学反思 韩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贞观之治教学反思 韩颖》。

第一篇:贞观之治教学反思 韩颖

《贞观之治》教学反思

清江浦中学

韩颖

课前思考

在上周举办的校基本功大赛上,我们历史组四位老师选择了同课异构的课题《贞观之治》。这对于所有的老师来说既是合作又是挑战。如何在共性的知识体系,共同的教材基础上,上出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想法,这是我深刻思考的问题。如何能让评委老师在四节相同的课中能对我的课印象深刻?如何能让课堂在看似枯燥的充满政治策略的理论中妙趣横生?那就要求这节课不仅是能够符合课程标准,更能让学生通过这堂课能够“以古观今,以古谏今,古为今用”,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体会非凡的参与感,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甚至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规范自己行为,实现自身的成长。课前准备

俗话说,“要给人一碗水,你必须有一缸水”。在备课前,我深感自己的学科素养不够,用了周末两天的时间大量查阅资料,从宏观上了解隋朝的灭亡,唐朝建立的背景,唐太宗和武则天的治国策略,包括他们的君臣关系,他们与百姓的关系等等。又到互联网上学习了别人的课件制作和教学设计。在一览群书后,我决定集合博采众长,在选取别人优点的同时,上出自己的特色。课堂设置

首先要确定的是课堂的组织形式,也就是教法,这是横贯整堂课的线,如果这条线不结实,那么整串珍珠将散落一地,课堂也就如一盘散沙。所以课堂组织形式异常重要。历史教学讲究的是情景的设置。如何让学生真正地融入课堂,并对这节课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寓教于乐呢?我决定通过角色模拟,让他们切身体会唐朝的社会动向。我把全班分为百姓组、大臣组、贤才组、皇帝组、史学家组。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他们对课堂的认同感和归宿感。“贞观之治”的原因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把这一枯燥的知识点讲活讲透?我设置的是让学生从各自不同的阶层讨论,并向皇帝建言,最后由皇帝组针对发言做全盘性的决策。这样既让学生激情澎湃,有在无形中有效地完成了本课的重难点突破。课堂升华

有了重难点的突破,远远没有达到一堂优秀课堂的标准。如何能实现本课的升华,这是本课的点睛之笔。如何把“贞观之治”的治国策略古为今用?我们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我设置了“请你来治国”环节,让学生联系“贞观之治”的策略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参与到国家管理中。增强了他们的时代责任感。在讲授唐太宗“从谏如流”的这一知识点时,让学生联系自身,就听取别人意见受益匪浅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争先恐后发言,感受颇深。这一环节培养了他们自我批评自我反省的良好习惯。最后通过“放飞梦想 七彩人生”环节,老师寄语全班同学“希望你们如魏征,房玄龄般,做一个有胆识,有见解的人希望你们如唐太宗、武则天般,做一个有抱负,有作为的人放眼国家利益,民族责任,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通过这一环节与我们国家当今的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这一伟大目标实现并轨。课后思考

上一堂课不容易,上好一堂课更不容易,这要求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关注史学动向,关注教学研究,更要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我们教师应该意识到教材的内容是最基本的知识点,教师所要做的是教会学生以开阔多元的视野去看待这些历史。基于教材且高于教材,用“大历史的眼光”教授与学习历史,这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必须坚持的原则。

第二篇:贞观之治的教学及反思

《贞 观 之 治》课例研修报告

襄阳谷城陈明彦

研究背景

一、教材分析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一章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为繁盛的隋唐时代,《贞观之治》则是唐朝历史的开篇,是唐朝的第一个盛世。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唐朝这样一个少有的封建盛世是怎样一步步发展并繁荣的?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和女皇武则天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要让学生体会到: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促成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她当政期间,继续推行贞观时期的政策,进一步推动了唐代经济的发展。上承“贞观”,下启“开元”。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断及文献资料,学生查找唐太宗、武则天相关资料,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中进行学习。如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唐代总体概况的影音资料,通过精心的设计与营造,学生很快便融入到那个时代的氛围中。有效地开发、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使历史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整合多种课程资源,设计出富于挑战性、开放性、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课对于唐太宗和

武则天的评价是难点,特别是对武则天的评价。因此根据学生评价人物往往不客观的特点,对人物的评价进行了特别的设计,将唐太宗的评价置于特别设计的问题背景之中,引导学生掌握评价人物的基本方法。在评价武则天前,让学生去猜测“无字碑”之谜,倡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发表带有个性的见解,提倡结论的不唯一性。此问题的设置是为评价武则天作铺垫的。而之后评价武则天时则不同以往,以让学生为她撰写碑文的形式进行,实现文史知识的整合。

教学思路设计

本课是以“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等内容为线索来展开的,唐朝的建立可以让学生自学,从教科书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掌握。“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通过搜集和整理课外资料、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完成。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引导学生参加课堂活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问题和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影视剧《贞观长歌》片断。引导学生漫谈“你所熟悉的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Ⅰ、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和李世民即位

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会二世而亡呢?”学生自读课文,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李渊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学生自读楷体字辅助文,了解在唐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功勋显赫,教师补充“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2、贞观之治

(1)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

(2)出示探究问题:你认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先阅读课文,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再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

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因势归纳出四个方面: A、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多媒体展示文献资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教师小结: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

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他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到君民关系有如舟水,贞观年间的许多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开明思想而制定的。

B、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政策

学生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政策,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政治上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教师简述:这些开明的治国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C、唐太宗善于任贤纳谏

学生解释“房谋杜断”。有关最著名的谏臣魏征,由学生表演一段课本剧,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教师简述:这些贤才谏臣为唐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对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D、治世局面的形成

学生观察敦煌壁画“唐朝雨中耕作图”,感受经济繁荣景象,认识到治世局面的形成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作。

多媒体展示两段资料:

“(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

“(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线,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学生讨论两段资料的含义,对比说明唐太宗治国政策所起到的作用,及治世局面的形成。

(3)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除了开明的政策外,还有哪些原因?

学生回答的内容有:

①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②唐太宗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他重用富有才干的房玄龄,杜如晦以及敢于直言的魏征。

③唐朝沿用隋朝三省六部制,贞观时期,还增加了宰相 人数,这样既避免了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

④贞观时期,还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唐太宗还重视文化教育。

Ⅱ、女皇武则天

1、在课前谈话基础上展示武则天画像,简介武则天经历,强调 唐朝的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教师出示探究问题: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出武则天的统治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教师简评并衔接新知识: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女政治家。“贞观之治”的局面出现在谁统治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治世局面呢?

Ⅲ、试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的统治。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强调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三)练习与探究

设计表格,列出并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四)巩固与小结

1、通过投影,复习巩固本课重要知识点。

2、学生谈学完本课,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教学后的反思:

反思这节课,我在备课时,往往考虑更多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且力求尽善尽美。每一个子目怎么讲,需要学 生回答什么问题,甚至连过渡语怎么说等等全设计好;而恰恰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人,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和为解决这些问题应采用哪 些方法和途径。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留一点空间给学生思考、谈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的时间。同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可根据课堂情境,如学生的反应等及时 调整教学计划

第三篇:《贞观之治》教学案例

2010年——2011年学第二学期

《贞观之治》教学案例

一、引言: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有了较强的自己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具备了基本的分析探究能力,老师稍加引导就能够将课文中的基本信息进行整合加工,从而作出自己的判断。近几年,电视节目里放的历史戏很多。里面的历史人物各不相同,特别是有些历史人物与书本上所描述的截然不同。每当上课讲到书上某个历史人物时,学生都会把电视剧中的历史人物及其所演绎的情节当成是历史事件来举例说明,还郑重其事的告诉你,应该是这样的。有时真让人哭笑不得。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一直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我就以此为突破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案例描述:

在上到《贞观之治》这一课时引导学生归纳到唐朝的建立后介绍建立者李世民,在这时,一学生举手要发言,说“老师,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渊,而不是李世民”。另一位也站起来说:“我了解李世民是李渊的第二个儿子,弑兄逼父后登基(玄武门之变),老师,那历史上为什么称其为明君呢?” 对这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我楞了一下,反应过来,我一面用较慢的语速表扬他们能思考和大胆提问,一面想第二个问题不是引入下文的最佳途径吗。如果让学生自己摘得“果实”不是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所以我当机立断对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假装面如难色),我想我们只要学习一定能弄清所有的问题。现在我提议分小组学习,你们俩(我真诚地微笑着对刚才两位提出问题的学生)如果愿意就一人带一小组,第一小组主要结合隋朝的建立归纳唐朝的建立(对比包括时间、建立者、都城、简单的归纳建立的过程),第二小组结合课文寻找李世民被称为明君呢?各小组形成书面材料并交流汇报,老师作必要的补充或更正,最终我们师生形成的共同思路是:隋朝的衰败 玄武门之变 兵变 唐朝的建立 简单介绍建立者(李渊)归纳称为明君的原因(贞观之治介绍李世民)(学生归纳老师总结)。

通过这堂课我从学生脸上洋溢的笑容中发现,学生获得了满足感 和作为学习主人自主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从此以后,我发现很多同学上课积极性也高起来了。反思这节课总结一下几点:反思以往的传统教学,教师备课侧重在备教学过程的设计,且过程设计过于具体、详尽、死板而不给学生留有空间。除了对本课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等的分析与处理外,往往更多的考虑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且力求尽善尽美,需要学生回答什么问题,甚至连过渡语怎么说等等全设计好,而恰恰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人,忽视考虑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和为解决这些问题采用哪些方法、途径以及学习资料的储备。在这样教案的导向作用下,学生很可能变成被动的学习工具。所以教师在备课编写教案时,要留一点空间,给学生思考、谈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实施中可根据课堂情景如学生的反应等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书本、课堂为中心,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忽视复杂的教育对象,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较少鼓励学生提问,一旦在课上遇到学生提出自己预设以外的问题便会用“课后讨论”等搪塞过去,学生始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而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这种亦步亦趋的学习方式是培养不出真正具有求实精神、怀疑和证伪精神、创新思维和进取精神的学生的。我认为要改变课堂教学行为,首先要确立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考虑这节课我能为学生提供哪些服务?上课时更多地让学生表述他们想了解什么?特别在学生发现问题时,老师要引导他们去思考、追求、探索,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创造性学力,而不是考虑你的教案怎么实践,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将来从事创造性劳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反思:

总之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小组讨论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对历史人物应如何评价的讨论使课堂得到理性的升华。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历史人物的解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主体性得到了有效地发挥。但是,提高学生素质是一个长期作用的过程,教师不能指望上一两节课就能实现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急于求成,要做到细水长流。教师要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2011年6月5日

第四篇:涂颖教学反思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

涂映

2013—2014学,我担任高一年级两个普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认为自己积极主动,认真负责,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所做的努力:

(一)保持、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工作。

1、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一部分来自他的语文老师,因此,我努力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力图用充沛的感情,丰富的语言、知识,深刻的思想,灵活的教法来吸引学生,引发学生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各种语文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有利于我全面了解学生实际。

2、复背课文

利用早自习时间,对初中所学诗歌、文言文进行复背检查,让学生在复背的过程中增强文言语感,有利于高中文言文教学。

3、坚持每周写随笔,不限制内容、体裁,只要求必须表达真情实感。同学们在随笔中畅所欲言,喜怒哀乐任意表达。我坚持全批阅,每篇随笔后面都有我或多或少的批语,这些话给学生们鼓励,让他们乐于表达。

4、坚持课前演讲。每个月一个演讲主题,每堂课前5分钟完成,全班学生轮流上台演讲。学生在课前演讲中既锻炼了写作文笔,更锻炼了在台前讲话的勇气。演讲主题主要选择学生有话可写,有兴趣写的内容,如“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诚信是金”,“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等等。

(二)夯实基础知识,培养语文能力

面对两个基础、水平都甚差的班级,我该如何实施教学呢?首先,我把语文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需要记忆、背诵、积累的基础知识。一类是需要学生掌握技能、方法,进而形成能力的。比如:阅读、写作。

对于第一部分内容,主要发挥了各班语文科代表的作用,请他们按照要求布置、检查、督促学生复习,利用早自习做过关练习。后来我觉得这样做还不够,就在第二学期改变做法,对1000个字音练习逐一过关,每个学生每星期过关100个字音,并且是老师逐一检查每个学生过关。这项工作很烦琐且历时长,但师生都坚持得很好,学生兴趣高涨。

对于第二部分内容,就需要精讲多练。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倾筐倒豆荚容易,画龙点睛难”,“精讲”讲什么?怎么讲?我想还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比较好,为此,我努力从学生练习中发现问题,精讲一些可操作性较强的方法,并辅之以练习加强训练。这学年主要强化的是学生写作训练。训练学生审题、拟纲,训练学生发散思维,训练学生辨证思考。

(三)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地进行个别辅导,认真分析他们在平常学习和练习中的不足,分析原因,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督促改正。

二、存在的不足

1、作文训练有些操之过急,且没有做到分类施教。

2、面批作文量大,坚持的不好。

3、平行班学生情况把握不准,在语文课上的思想教育内容偏多,今后想办法改正。

三、扬长补短,努力完善自我。

在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才不会被淘汰。我坚持每天读书,充实自我,寻找一切可以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机会,不断汲取新知识、获得新养料。(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

总之,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我深知,路还很长,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五篇:韩颖唱红歌 颂中华

教研漫谈

唱红歌 颂中华

——校本课程开发有感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速的今天,国家课程三级管理体系也日臻完善,但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却一直在困惑着农村学校的老师们。

去年,徐延平校长来的我校后,开始了对校本课程新的思索,指出:学校可以把革命歌曲、爱国主义歌曲,主旋律歌曲作为校本课程的内容。于是,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名为《红色乐章》的校本教材终于与师生见面了。《红色乐章》根据中学生不同学段的特点,通过借鉴文献,搜集资料整理而成三个学段的内容,每个学段收录十首红色经典歌曲。一时间校内掀起了一股浓浓的红歌热。“红歌大家唱”,理直气壮地教学生唱红歌,理直气壮地讲红歌背后的动人故事,唱红歌已成为我校的文化特色。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外界不良文化充斥着整个校园;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极端思想侵蚀着学生的心灵;国际敌对势力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国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导致部分中学生变得自私、冷漠、空虚、孤独。城市化进程带来居住条件的封闭,信息化发展催生的虚拟世界的诞生,更加剧了部分学生的内心的空虚和孤独。所以通过唱红歌颂中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积极向上、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思想占据学生心灵的主阵地显得尤为重要。

红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红歌不仅歌词美,而且一首红歌

就是一段历史,唱红歌可以使学生受到红色教育。一首首红歌教育着一代代人成长,使大家在唱红歌中受到教育,在红歌中汲取丰富的政治营养,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改革开放好和伟大的祖国好,坚定跟党走,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理想和信念。

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才刚刚起步,说是校本课程还有点欠妥,因为他的内涵和形式与正规的校本教材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已经开始了探索,我们要在探索中坚持,在坚持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只要我们执着,我们一定会成功。因为我们坚信:也许理想还很遥远,但是追求永远不会黯淡。

南八家初中

韩颖

下载贞观之治教学反思 韩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贞观之治教学反思 韩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贞观之治教学设计优秀

    贞观之治教学设计优秀1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

    教案反思张颖

    教学设计:《石头书》张颖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2、在反复朗读中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认识人物对话。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

    《小乌龟找工作》教学反思 陈颖

    《小乌龟找工作》教学反思陈颖 《小乌龟找工作》是一篇童话,所以我也以孩子们熟悉的成语故事“龟兔赛跑”作为导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

    第2课《贞观之治》教案_说课稿_反思

    第2课 《贞观之治》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

    《贞观之治》教学案例[推荐5篇]

    《贞观之治》教学案例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一章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为繁盛的隋唐时代,《贞观之治》则是唐朝历史的开篇,是唐朝的第一个盛世。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和......

    第2课 “贞观之治”教学设计

    第2课 “贞观之治” 建湖县裴刘学校 周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唐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掌握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重视纳谏的治国方针,发展生......

    1.2_“贞观之治”_教学设计_教案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 教学目标 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

    莆田制鞋技术的传承和发展 韩颖

    莆田制鞋技术的传承和发展 汉语言文学专中文1213班 201221171094 韩 颖 摘要:莆田制鞋技术历史悠久,闻名中外,誉有“鞋城”之称。在各大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莆田制鞋技术遭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