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深圳第六届全国幼儿园创意戏剧游戏专题研讨心得2
2016年深圳第六届全国幼儿园创意戏剧游
戏专题研讨心得
六月我们一起前行,成就更加优秀的自我,尽管六月的天气骄阳似火,暑气留恋。但也阻挡不了我们迫切的外出学习的心情。一路上,我看着学习的通知,儿童创意戏剧?是什么意思?是戏剧吗?还是我们所说的童话剧?带着这些疑问我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学习培训,让我对儿童创意戏剧有了简单的了解。
维持二天的学习培训,分别聆听了台湾陆韵葭教授带来的《玩转戏剧、快乐教育》、深圳市阳光花教育集团王英校董《幼儿园精准定位赢之道》、许卓娅教授《从集体音乐教学中的微型戏剧游戏到建构性教育戏剧游戏课程》。其实,在中国的幼教传统中,从来不缺乏戏剧活动(娃娃家,社会性角色扮演游戏,表演游戏)的传统,缺的是对过程而不是结果的关注,缺的是观察而不是评价,缺的是支持而不是引导。在戏剧教育方兴未艾的今天,在幼教领域,老师最需要的不是学会什么新的技能,引进什么新的课程,而是重新回到幼儿的基本学习方式:游戏,重新深刻认识儿童游戏的价值、方式。为儿童留出充分的游戏空间和充足的游戏时间。真切关注幼儿游戏和交谈中的幻想成份,对生活的模仿成份,以及情感思想表达方式,这三者共同构成了幼儿期的戏剧游戏。当我们还在困惑于幼儿园戏剧活动要不要开一门兴趣课,戏剧活动该属于哪个领域的教学活动,谁能为我们提供剧本等等“问题”时,我们需要的不是戏剧教育的模式,而是戏剧教育对自由、自主、自娱自乐的精神实质的追求。希望戏剧游戏,戏剧活动能撞击我们的儿童观教育观,而不是给我们找到了一个新的经济生长点!
“关注幻想成份、关注模仿生活,以及情感思想表达方法”,确实是游戏传统上的重要特征,但是戏剧游戏已经开始超出这一层面。戏剧游戏,是成剧之戏,已经能够成为剧的游戏,兼有未成剧的游戏特征,同时,由于戏剧是综合性艺术学科,其综合性不仅是艺术和其它学科相结合,同时也使得零散的游戏活动获取了更大的意义背景,哪怕是微剧,也已经开始整合和深入。所以,在表现生活上、表现幻想上、表现情感思想表达的方式上,戏剧游戏起始于但会超越娃娃家等的传统。儿童慢慢地玩到这个层次上,可以更深刻地表现自己、表现自己的幻想和模仿生活,更深地探索和形成儿童世界的文化,并前瞻性地影响成人世界的文化,建构杜威所说的更好的小社会。而儿童玩游戏要自由自主地玩到剧的广度和深度,的确更需要充分的游戏空间和时间,但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同时也是素质上的,都需要教育者的竭力成全。
许多幼儿园近年开始对进行幼儿戏剧的探索,表现出巨大的热情,同时也有巨大的困惑。这种热情,正缘于他们观摩一些先行园所幼儿戏剧活动受到的触动:那种幼儿自由、自主、自娱自乐的精神!那种看来自然而然又全面发展的状态!这种巨大的热情恰恰说明了幼儿园对于幼儿游戏精神的向往和追求,想要突破原有的教师高控或放羊两级模式的勇气,这是有计划的教育和游戏化理念同时在人们心中生根的证明。是需要肯定的。同时,教师也存在巨大的困惑,这显示出教师的纯真理想和当前水平的客观差距。把戏剧游戏当成一种模式,当成兴趣课,当成一个领域,当成一种特色,都显示出教师对于游戏本质的误解,以及对戏剧本质的误解。游戏是自由、自主、自娱自乐的,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表现形式,不存在不追求自由、自主、自娱自乐的游戏,当然包括了戏剧游戏,也不存在不追求综合性的戏剧游戏。追求自由自主自娱自乐,它才是孩子的快乐成长。进行戏剧化这样一种综合性的尝试,则是教师对于儿童课程生活化、整合化的追求,是对孩子全面快乐成长的追求。困惑和误区的存在,在于提醒我们,要正确理解戏剧游戏,需要了解戏剧,更需要去补好基础课:如作者所说,重新深刻认识儿童游戏的价值,方式。扎实地从最基础的观察入手,真正了解自由游戏的过程,支持这些过程。压抑我们评价儿童和引导儿童的冲动,直到我们做好准备。从教师的困惑到理解,有一个漫长的路要走,需要对游戏有本质的理解,需要遵循游戏本质的教育策略,需要遵循游戏本质的戏剧化策略,需要将这些策略自然地导向儿童的全面发展。这一征途中每一步的困惑都是必然的。综上,我们确实需要警惕错误的游戏观将戏剧教育扭曲成高控的伪游戏,同时也需要客观评价探索过程中的困惑和弯路。学习保护儿童的自由游戏权,并进一步学习保护儿童在自由游戏当中全面发展的权利。儿童全面发展型的自由,不是留出来的,是养花引来的蝴蝶,在戏剧对游戏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更是教师以一种系统性生态视角地养花变成的蝴蝶谷地过程。我们需要重新深切解读游戏价值和方式,同时也需要学习戏剧的价值和方式,我们需要发展支持幼儿自由游戏的课程和教学,也需要同时发展支持幼儿深度游戏的课程和教学,探索综合性方式以求把儿童的自由游戏时间、生活环节时间、教学活动时间、家庭生活时间真的融在一起,不仅仅是整体大于部分,而在于教育成为活的生活整体。儿童的学习兴趣才是深厚的,学习品质才是稳定的,儿童的游戏花园一样的幼儿园生活才自然延伸到学龄期和终生教育。戏剧的综合作用,正是推进深度游戏的尝试方式之一。一切都需要合理的教育技巧和教育行为来支撑,有的可能还不够合理,甚至大量的教育行为还不如没有,比不上放儿童去乡野自由游戏,或者有时进一步的同时又退两步,这更显示出这个探索方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益的探索总是漫长而艰辛的。
现在结合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我们也只是在“六一”活动时会想到要排演童话剧,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参与的,我们可以把某一个月定位童话月,从剧本的选材、角色的定位、乃至服装道具,人人参与,看看我们会排出怎样的效果,我们也可以借鉴她们的一些做法,慢慢开始做起来。将我们日常教学中的美工、音乐、建构、阅读、角色表演等多种区角游戏结合起来。把儿童启蒙艺术真正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这次培训,每位专家老师精彩的讲座,让我开阔了眼界,对幼儿园创意戏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提升了创意戏剧活动创设水平。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才是我们成长的途径和最大的收获。
将石幼儿园何春霞
2016-7-8
第二篇: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研讨心得
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研讨心得
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研讨心得
《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指导》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有困惑、有错解,但经过这次的认识—实践—反思,我对这套课程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当我们接触到这套课程时,首先要对这套课程中的“整合”这个概念进行界定,如果连什么叫整合都没认识清楚,我想就无法去实施这套课程。那么“整合课程”是指什么呢?在这个概念上许多人会进入一个误区:就是对整合课程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只考虑各学科之间相结合或联系的层面上,有时甚至还片面地认为整合就是单纯的把各领域的内容拼凑在一起。当然存在此想法有它的根源性,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将幼儿学习的内容分为六科,课程观是以知识为中心,导致了只重幼儿的知识与智力的发展,忽视了直接经验,因而也不利于幼儿情感的陶冶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通过这次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研讨活动,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整合课程”是一种课程模式,它倡导课程综合,是强调课程内容的有机联系,把课程的各个部分要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课程,注重教育影响的整体性,它更能让幼儿全面和谐的在自主的活动中发展,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较多成为主动、积极有效的学习者。
在概念被界定、认识清楚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其目的性就比较明确了。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时常会去思考和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何课程非要整合呢?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对这一问题作了充分的回答,使我们对“整合”、“教育整体观”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确立了“一日活动都是课”的教育理念,把孩子们的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及生活活动看作是一个教育整体,明确幼儿教育应充分协调多种资源、多方面的教育影响,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使幼儿教育形成一个系统,使各种因素发挥整体的影响,以提高幼儿教育成效,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当我们能科学地认识课程整合观后,我们对课程整合有了正确的方向,在实践中我们会多角度、多层面地对整合课程进行反思,整合课程主题活动内容的选择、设置应依据孩子们的兴、生活,在孩子们已有的经验上来安延伸。孩子们认识世界有其独特的方式,因此,我们应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来获得多方面的经验,从而使课程内容自然的整合。那么,课程内容的整合有领域内的整合,也有领域间的整合。相对于以往的分科教育而言,领域已经对教育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整合。因此,领域的内容必然比学科内容整合程度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领域的内容已不需要整合。从目前我国幼儿教育的实践来看,要使领域真正成为领域,必须加强对领域内容的整合。每一个领域的的教育内容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但在一个领域中,教育内容有可以作相对的划分。如在科学领域,有数学方面的内容,有科技方面的内容,还有自然界方面的内容。在实施这套课程中,我们应努力使这些内容之间尽可能地相互联系,有机整合。《>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研讨心得》
第三篇:幼儿园中班亲子游戏:创意动动乐
幼儿园中班亲子游戏:创意动动乐
幼儿园中班亲子游戏:创意动动乐
指导语:
1、孩子们根据音乐变化和自己的想象自由地做动作,提高幼儿音乐的感受力。
2、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增进亲子感情。
3、本组游戏适合3-4岁幼儿。
游戏一:小摇铃游戏功能:
1、父母带领孩子一起玩游戏,提高孩子对音乐游戏的兴趣。
2、能听着音乐做动作,提高幼儿身体的控制力。
游戏准备:
摇铃、绳子和音乐磁带等。
游戏过程:
1、家长和孩子把摇铃系在身上或手腕、脚腕上,扮作风铃。
2、带领孩子一起晃动身体,引导孩子探索如何使摇铃发出声音,激发孩子游戏的兴趣。
2、音乐开始,家长和孩子跟随音乐的节奏自由扭动身体,挥动手腕,双脚交替轻轻地蹬地,让摇铃发出声音,嘴里也可发出“叮铃铃……”的声音。
3、音乐停止,家长和孩子控制身体停止不动,不让摇铃发出声音。
4、让孩子自己听着音乐节奏的快慢、轻响,变换动作。
游戏二:汽车嘀嘀嘀游戏功能:
会听着音乐做相应的动作。
游戏准备:
方向盘(塑料盘子),节奏快慢不同的音乐磁带。
游戏过程:
1、爸爸在前做司机,手握“方向盘”,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员在后面拉住前面人的衣服做乘客。
2、家长和孩子在音乐声中开汽车。音乐快,用小跑步表示,音乐慢,用走步表示,边开车边发出汽车的喇叭声,音乐停止,可马上蹲下表示刹车,音乐响起,继续开汽车。
3、在游戏的过程中,家长可以问孩子:“汽车开到哪里去?”孩子回答:“汽车开到**”(引导孩子说出熟悉的地名)提示:
也可以变为开火车。一手拉住前面人的衣服,一手臂曲肘在身体旁前后摆动作车轮滚动状,边开火车边发出火车的“咔嚓咔嚓”声。
游戏三:音乐魔盒游戏功能:
感知音乐的出现和消失,引起辩听音乐的兴趣。
游戏准备:
音乐盒、音乐贺卡等。
游戏过程:
1、爸爸、妈妈把音乐盒藏在某一处(如:橱里、被窝里、玩具堆里等)让孩子随着音乐四处走动,孩子随着音乐声寻找。
2、找到后,孩子蒙住眼睛,爸爸或妈妈手拿音乐盒边放音乐边四处走动,孩子随着音乐声寻找爸爸(妈妈)。
3、孩子和父母可交换角色进行游戏(即孩子藏音乐盒,父母找)。
提示:
经常调换、提供一些新的有声玩具。
游戏四:高人和矮人游戏功能:
1、能听辨音乐的轻响变化,并用动作表现。
2、增加几组家庭之间的友谊,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游戏准备:
音带、录音机。
游戏过程:
1、邀请2-3组家庭共同参与游戏。
2、由一位家长控制音乐的大小,其他家庭成员手来手围成圆圈。
3、听到响的音乐,迅速高举手臂,跟着节奏学“高人走”。
4、听到轻的音乐,就迅速蹲下,跟着节奏学“矮人走”。
5、音乐轻响交替进行,根据音乐轻响变化迅速学做“高人”和“矮人”。
第四篇:全国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心得
全国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心得
桐木中学
苏热生
2014年4月11日至4月13日,我有幸参加2014“绿城之春”全国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观摩了天津市新华中学李庆老师、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杨如群老师上同课异构研究课及南宁市邕武路学校数学教师团队分别展示一节“MS—EEPO”有效教育学生学习方式训练课、一节初中数学“MS—EEPO”有效教育平台互动方式研究课,收益颇多。
通过南宁市邕武路学校数学教师团队的说课,上课和议课等展示“MS—EEPO”有效教育校本教研新文化,知道有效教育最常用的是要素组合方式和平台互动方式两种。根据这两种课型,教师能否交出主动权,是传统课型和新课型的分水岭,只有交得出主动权,才可能形成互动—主动—能动的局面。基于这样的理念,评课有多种方法,但传统的评课方法由于要面面俱到,虽然评课者和被评者都很累,却往往评不到点子上。有效教育的项目性评价和经典性评价两种方法。前一种评价是从知识点或关键点的强化次数、流程、梯度,以及听看讲想做和动静七个要素换着用的水平、主体互动的水平几方面进行评价,后一种评价是以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互动、主动、能动六个指标进行点评,这两种评价方法,简洁明了,便于操作,让人耳目一新。
多年来,“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处理好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如何处理师与生、生与生、教材与学生的相互关系;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评价一节课。”这些问题困惑着许多教师,参加2014“绿城之春”全国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在许多方面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让我深受启发。下面谈谈我参加这次培训的几点体会:
一、转变理念
传统的教学更多的强调时间加汗水的收益,作为教师要有国际视野,有科学的教育观,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效、科学,具有先进性和大众化。要大胆创新,要改变落后的现象,继承传统教育中的精华,学会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条线上耕耘。博采众长,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观点吸纳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为我所用。
二、功能化操作
为期两天的观摩研讨中,章建跃教授是对其中几节课进行了互动对话释疑中点评,其中提到了教育的经典性评价、单要素评价、流程性评价、项目性评价和学科性评价。如经典性评价“第六种教学方式”(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互动—主动—能动)的前瞻性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的体现。而这六点也是教师做一节课的评价标准。既以“第六种教学方式”(知 1 识性—个性—创造性—互动—主动—能动)的六个指标备课,也可以以这六个指标评课,为教师指明目标,而这样的目标是适应与任何学科的,教师可以结合课型的特点选择任何一种学习方式、课型方式、评价方式灵活运用。
三、有效调控
在两天的观摩中,大家听到最多的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约定”。说它熟悉是因为这个“约定”是我们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几乎每天都用的教学要求。说它陌生是因为在MS教学方式中,师生对约定运用更广阔,学生们在与教师的约定中体验到人格尊重,主动参与的乐趣和能动性的提升,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受到激发。例如,认为他说得对请伸直拇指和食指表示赞,错就把两个食指交叉举起来;掌心向着老师表示同意,反之表示反对;当你要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要尽量的地面向更多的同学等等。因为有了有效的调控,就可以更全面、高效、快速地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就可以变着花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避免了我们平时在课堂上的能放不能收的吵闹现象。
总之,在MS—EEPO教学实践中除了要注重专家引领和理论指导,更要强调一线工作经验的交流分享,选择MS—EEPO实验的教师代表必须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避免“花架子”、走形式,以使教育实践更具实效。通过聆听讲座,使我们体会到 “三性(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三动(互动、主动、能动)”教育思想的前瞻性;通过教学观摩,让我感受到MS—EEPO的引进为课堂注入了活力与灵气以及它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学生们在互动中,体验到人格尊重、主动参与的乐趣和能动性的提升,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受到极大的激发。MS-EEPO给与会教师许多新鲜的名词、崭新的理念、值得深思的方法与策略,而这些不是一两天培训能领悟的,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研究、使我们的教学更为有效。
第五篇: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研讨心得
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研讨心得
《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指导》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有困惑、有错解,但经过这次的认识—实践—反思,我对这套课程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当我们接触到这套课程时,首先要对这套课程中的“整合”这个概念进行界定,如果连什么叫整合都没认识清楚,我想就无法去实施这套课程。那么“整合课程”是指什么呢?在这个概念上许多人会进入一个误区:就是对整合课程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只考虑各学科之间相结合或联系的层面上,有时甚至还片面地认为整合就是单纯的把各领域的内容拼凑在一起。当然存在此想法有它的根源性,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将幼儿学习的内容分为六科,课程观是以知识为中心,导致了只重幼儿的知识与智力的发展,忽视了直接经验,因而也不利于幼儿情感的陶冶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通过这次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研讨活动,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整合课程”是一种课程模式,它倡导课程综合,是强调课程内容的有机联系,把课程的各个部分要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课程,注重教育影响的整体性,它更能让幼儿全面和谐的在自主的活动中发展,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较多成为主动、积极有效的学习者。
在概念被界定、认识清楚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其目的性就比较明确了。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时常会去思考和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何课程非要整合呢?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对这一问题作了充分的回答,使我们对“整合”、“教育整体观”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确立了“一日活动都是课”的教育理念,把孩子们的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及生活活动看作是一个教育整体,明确幼儿教育应充分协调多种资源、多方面的教育影响,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使幼儿教育形成一个系统,使各种因素发挥整体的影响,以提高幼儿教育成效,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当我们能科学地认识课程整合观后,我们对课程整合有了正确的方向,在实践中我们会多角度、多层面地对整合课程进行反思,整合课程主题活动内容的选择、设置应依据孩子们的兴、生活,在孩子们已有的经验上来安延伸。孩子们认识世界有其独特的方式,因此,我们应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来获得多方面的经验,从而使课程内容自然的整合。那么,课程内容的整合有领域内的整合,也有领域间的整合。相对于以往的分科教育而言,领域已经对教育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整合。因此,领域的内容必然比学科内容整合程度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领域的内容已不需要整合。从目前我国幼儿教育的实践来看,要使领域真正成为领域,必须加强对领域内容的整合。每一个领域的的教育内容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但在一个领域中,教育内容有可以作相对的划分。如在科学领域,有数学方面的内容,有科技方面的内容,还有自然界方面的内容。在实施这套课程中,我们应努力使这些内容之间尽可能地相互联系,有机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