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成本会计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成本会计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重点课程,成本会计岗位也是很多学生学成就业后的主要工作岗位。这门课的特点是理论性强,要求学生逻辑思维强,动手能力强,学生必须把经济业务理解透了后,方能正确地进行实务操作。这就要求成本会计教师能在“成本会计”教学中,通过“仿真实训”,用实例讲解理论,促进学生的理解,使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准确进行成本核算,为以后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成本会计
成本核算
成本会计实践
仿真教学
一、引言
“成本会计学”是财会专业的重点课程,也是大部分学生学成就业后的主要工作岗位—成本核算。本课程理论性强,动手能力要求高,但要教学过程中又难以实践化。这就要求成本会计教师能用实例讲解理论,促进学生的理解,使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准确进行成本核算,为以后就业奠定良好基础。成本核算过程是枯燥、繁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各种分配方法、大量的计算公式感到“力不从心”。就业后,学生大多反映 “实际用的和学的不一样”。因此,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在“成本会计”授课中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对成本会计课程没有兴趣的原因
(一)课程本身空洞抽象
成本会计课程本身理论空洞,学生不理解数据的来由,就单纯地计算,单纯地按照成本会计的一般的核算过程来,收集费用,分配费用,然后在分配费用过程中选择分配归集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定额法等等,但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课堂上老师说,什么样的企业用什么样的方法,他们靠死记,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个企业用分批法,那个企业用品种法。由于书本上分配方法,费用归集方法各种各样,很多方法又是相似的,导致他们混乱了,一本书学完后,脑袋里有了很多种方法,可是确不知道何时用,怎么用,一到企业,更是慌了,甚至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一个核算过程中只要用一种方法的,却同时出现了好几种方法的现象。
(二)教师本身缺乏成本会计工作实践经验。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力量,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成本会计课程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教师不仅应具有较高的成本会计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现代高校教师大部分是从课堂走上讲台,对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组织特点以及管理要求都不太了解,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或网络,授课时“照本宣科”,侧重于数据的计算与账务处理,很难把理论和实际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授课不生动,影响课堂效果。就算把这些教师放到企业里去做学生未来要做的活,他们都不一定做得好,一份工作,自己都做不好,怎么能教别人做好呢,显然我们的教师是很有必要先去参加真正的实践,再回来教学的。这样才能讲得让学生信服。
(三)教学过分依赖多媒体和课本教学。
现代化现代教师教学大多采用多媒体教学,都是统一的电子教学课件,大版版的数字计算,公式选用,案例分析都是用PPT的形式给我们的学生看,导致理论及公式更是生硬,课堂毫无生气,教师没有主动带着学生跟着他的思路走,甚至教师本身都没有思路,照本宣科。
(四)教学过程中理论多,实践少。
财会专业是应用型专业,成本会计又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不仅需要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更需要在实践中学会针对不同生产特点、组织形式、管理要求,进行综合的成本核算与分析。由于企业成本核算的保密性,企业不可能让学生接触到成本核算,学生到企业去实习成本会计是不现实的。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大部分学校开设了“成本会计实验”,但往往是资料以“语言”的形式出现,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通过原始凭证得到的数据往往直接给出,容易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总是在模仿教师讲授的步骤,反复进行核算程序的演练。学生到就业单位,感觉什么也会,又觉得无从下手,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究其原因是,我们大多数的成本会计实验都缺乏数据的收集及整理过程中。学生没有通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就很难切身的了解这个实例企业的工作环境,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不了解这些,学生就没办法切身的去为这个企业想,为什么它要选用这个成本核算方法,这样核算有什么好处,避免了什么坏处,核算过程中及公司套用了一下,根本起不到锻炼他们思路的作用。笔者在企业在工作过程中总是能快的上手,我的工作心得是,思路比较清晰。每个企业的成本核算思路都大相径庭。
二、改进“成本会计”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让学生了解成本核算流程。
由于各企业成本核算不尽相同,教师在授课中首先让学生有感性认识,了解不同企业的成本核算流程。有条件的学校应组织学生到管理完善的工厂参观学习,让学生看明白一件完整产品是怎样从原材料成为产成品的,了解分步生产、分批生产是怎么回事。进入工厂前,为防止“走过场”,教师应编写好指导手册,让学生明白该注意看什么若条件不允许,教师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搜集有关成本岗位责任的资料,结合有关生产影像资料,上课时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正处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促使学生了解工作职责,加强责任心,同时达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仿真实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所谓“仿真实训”,就是找一家典型企业,提供企业的基本情况,把企业某一期间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原始凭证“复制”出来,也可以适当加工整理,在讲授“成本会计”时,介绍企业情况,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仓库保管员、领料员、填制记账凭证的会计人员、登记账簿的会计人员;让学生明确材料收入、发出的流程,从原始凭证“读”出内容,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让学生按着自己的原始思路进行成本核算,并就核算结果,进行成本分析,找出提高利润、节约成本的途径,充分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吸收。一些重复的事项可以省略,每个流程取一两张原始凭证即可,重在体现其工作流程,锻炼学生工作思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与人沟通能力,克服其到企业后不知从何下手的感觉。学生一整套做完后,教师应该要求写实验总结。要求写出其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及想法分歧等等,然后将实验核算过程及结果,以及总结一起收集,进行系统的查看,涉身处地的想象学生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提示他们在哪里应该转变思路,然后请做得好的学生上次去示范演讲,讲讲他的具体操作思路,及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才能真正锻炼到学生的成本核算思路。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单纯是理论,更应该加强教师的实践工作经验积累,教师应该有充分的实践案例在头脑里,要达到每一种方法都有一个自己非常了解的企业案例,有一套非常清晰的核算思路,认真备课,提高课件质量,让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工作思路,而不是简单套用公式,会用各种方法计算就行。学生要学的,根本不止这个,也不是这个。他们要的,是到一个企业,该如何开展工作,是思路的问题,不是套公式计算。所以要求我们的教师是一个企业工作经验非常丰富的人,如果过去一直都没有到企业去实践过,学校应该主动要求这个教师去企业工作,给他们补贴,鼓励他们去做,这样才不会误人子弟,才是对学生负责。
四、成本会计教学思路设计
(一)强调成本管理主题 即突出客户关系,强调客户的变化,增加客户成本核算和盈利性分析,协调成本时间、质量等因素的关系,对成本规划 和成本管理加以扩展讨论。
(二)树立成本效益思想,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成本会计的真正内涵不是简单计算出完工产品和产品成本数额,而是如何规 范、系统、准确地参与企业成本监督和管 理。本科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经常会认为 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成本升降是唯 一标准。其实成本只表现一定时期内所发 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至于这种耗费效益如 何,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 来的。这里需要融入经济学思想:相同产 出下的投入越少越好;相同投入下产出越 多越好;投入的增长要慢于产出增长;投 入减少要快于产出减少;投入下降产出上 升为好。成本工作绩效考核应根据投入与 产出关系进行评价。在实践中片面强调降 低成本,势必挫伤企业为未来增效而支出 某些短期看来高昂但却必要的费用的积 极性,从而影响企业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 换代。所以,为未来增效而正视树立成本 效益思想,有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
(三)注重课程内容的交叉性
会计学属于经济管理学科的一个分支,与其他相关课程的相互支撑密不可分,如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例如,在谈 到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单独核算的部分,为什么要进行单独核算,对企业来说有什 么意义,可以借鉴微观经济学中“企业生 产可能性边界”来加强理解,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是要有一些固定资产投入在里面的,例如厂房、机器设备等等。即使在停产阶段也需要对这些固定资产进行保养与维护,所产生的费用即构成固定成本,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处于亏损状态时,并不一定要求企业立即停止生产,因为如果实现的收益仍然能够补偿上述固定成本的支出,就需要继续经营下去,只有当收益不足以弥补固定成本支出时,才 有必要停止一切生产活动。这一经济学原 理说明了为什么有些企业特别是制造型 企业大都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 成本两部分分别核算。这样经济学与会计 学两种知识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使 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四)课前布置预习作业
埃德加福尔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 样学习的人”。会计信息纷繁复杂,要能够迅速获取和运用所需信息,关键之一就是要“会学习”。作为实践性较强的成本会计而言,在老师讲授之前,学生对这一块知识体系是一片空白,如果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获得一种自发的继续学习的能力,一种独立思考并带有批判性的认识能力,而不会被老师的思路所牵引,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五)化繁为简,总结规律
在成本会计课本的每一章都有许多类似的公式,如果零散的记忆经常会发生 混淆,例如分配材料费用、工资、制造费用、计算废品的成本、交互分配、定额比例 法、约当产量法等等,可以套用一个标准 化公式来表示,即:分配率 = 待分配费用 /各种产品的分配标准之和,其中分配标准主要就是定额费用和定额工时,而后某产 品应分担的生产费用 = 该产品的分配标 准×分配率。这样在遇到需要分配成本的 问题时,就可以逐一套用该公式,取得事 半功倍的效果。
五、总结
采用仿真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对教师来讲,不仅要具有较好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材料搜集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要深入企业,熟悉业务流程,设计出接近实际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件。对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投入更多的学习时间并能合理分配时间,不能顾此失彼。这样才能使“仿真实训”教学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第二篇:管理成本会计财务问题思考
【摘 要】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三门课程内容重复是当前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许多学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也在分析重复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三门课程内容的整合办法。
【关键词】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重复
作为高校会计专业三门并列的核心课程,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存在严重的内容重复成为一个普遍问题,这无论给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带来了很多困难和不便,浪费了稀缺的教学资源。对此,许多学者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本人在从事会计教学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一点看法,在此与大家探讨。
笔者认为,财务管理与会计学属于同一学科层次,它们的地位是并列的,都是企业管理中两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会计学的两大分支,属于第二层次;成本会计当前公认是其既具有财务会计的性质,又具有管理会计的性质,应属于第三层次。因此,本文将首先解决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内容重复问题,将会计的内容进行整合,然后再探讨与财务管理的内容重复问题。
一、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
1、天生的血缘关系,两门学科内容重复的历史必然。
十九世纪中叶后期至二十世纪20~30年代,在工业革命的的推动作用下,产生了以成本核算为核心的成本会计。20世纪三四十年代,泰罗制逐步形成与推广,标准成本、预算制度逐步建立,据以进行日常的成本控制和定期的成本分析,成本会计的职能从成本核算扩大到成本预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而这也被公认为管理会计的萌芽。可见,早期的管理会计是从成本管理开始的,因为在当时,面对竞争,企业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控制成本。二战以后,成本会计积极开展成本预测与决策,变动成本法、目标成本法、责任成本制度相继出现,成本会计将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集中形成独立的体系,形成了对企业成本的全面管理。而这时,成本习性分析、本量利分析和变动成本法等也成为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的雏形也基本形成。20世纪50年代,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的发展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成功应用,为现代管理会计奠定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以预测决策会计为主,以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为辅的现代管理会计体系正式形成。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从成本管理扩展到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等。
因此,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密不可分。管理会计自产生之日起就与成本会计存在天然的“血缘”关系,管理会计对企业的全面管理就是从成本管理开始的,随后又扩展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而成本会计一直面向的是对企业成本的核算和管理,成本管理是它们研究内容的交叉点。当前的教材中也体现了这一点,管理会计主要包括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变动成本法、预测分析、短长期经营决策、全面预算、标准成本制度、责任会计等;成本会计主要包括成本核算、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成本会计中成本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与管理会计中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变动成本法、预测分析中的成本预测、全面预算中的成本费用预算、标准成本会计、责任会计等内容重复。
2、教学需要,两门课程内容应明确划分。
做为一门学科的研究,可以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延伸,与其他学科内容的重复可以说是一种进步。但作为教学,尤其是本科教学则应将其内容与其他学科明确划分。笔者认为,可将成本会计定位为财务会计的一部分,其核心是成本核算,即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而原成本会计中成本管理部分全部在管理会计介绍。这是因为:首先,管理会计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作为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理应包括对成本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业绩考核评价,否则,其提供的信息是不完整的,甚至某些信息是无法提供的。比如,没有成本预算就无法进行相应的现金预算、利润预算,没有成本决策也无法进行价格决策等。其次,现代成本管理决不是某一部门的工作,而是企业各个部门及全体员工的责任,成本会计人员不可能单独承担现行成本会计赋予的成本预决策,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职责,将成本管理并入管理会计便于学生从整个企业的角度理解成本管理。
这样,成本会计的教材内容可以这样设置:
(1)成本会计基础理论,包括成本会计对象、性质及核算原理等;
(2)各种费用的核算及成本计算模式与方法;
(3)成本信息报告;
(4)电算化在成本计算中的应用。
这几部分内容已经足够做为本科生一学期每周两课时或三课时的学习。
3、两门课程不宜合并。
1952年世界会计师大会上正式提出了“管理会计”一词,这标志着管理会计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正式形成并得到公认,促使了现代会计被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随后,管理会计在西方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世界上许多会计组织也都成立了研究管理会计的专门委员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及时、正确地做出决策和有效地进行管理控制就需要具有实时性、前瞻性的管理会计信息,单是财务会计已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完整的现代会计体系理应包括两个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系统:一个是为外部管理服务的财务会计,另一个则是为内部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那么,解决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内容重复,只能是成本会计给管理会计让路,而不应将两大分支之一的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合并,形成所谓的“成本与管理会计”,这就犯了原则性的错误,破坏了整个会计的学科体系。
二、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
1、研究对象相似,两门课程内容重复的不可避免性。
财务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活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实行分工、分权管理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专业管理,包括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物资管理、营销管理、人事管理等。在这些专业管理中,有的侧重于价值管理,有的侧重于劳动要素管理,有的侧重于信息管理。财务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一种价值管理,是对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动所进行的管理,因此可以说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就是企业的资金运动。根据企业资金运动的内容,财务管理应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使用、收回和分配的管理,它们构成财务管理不可分割的部分。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之一,它的研究对象理应和会计的研究对象一致,即企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示的经济活动,也就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管理会计主要利用财务会计所生成的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财务信息,进一步分析加工,提供经济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而这种加工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企业资金运动的管理过程。由此可见,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在研究对象上有着惊人的相似,这种相似造成两门课程内容大量的交叉重复。从目前教材来看,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重复的内容有:本量利分析、经营杠杆、销售预测、利润预测、资金需要量的预测、经济订货批量、资金时间价值、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责任会计,涉及两门课程相当大比重的内容。
2、侧重点不同,两门课程重复内容的协调。
虽然研究对象相似,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也有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侧重点的不同。管理会计为内部管理者提供如何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会计信息,着眼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它对经济信息进行直接管理,对资金运动则进行间接管理;财务管理为企业提供如何保持良好财务状况的手段和措施,侧重于资本经营,着眼于资金运动本身的管理,是对资金运动的直接管理行为,具体表现为货币的取得、运用、分配及规划等。
因此,财务管理课程应以资金运动为主线,以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和资金成本为主要考虑因素,以财务决策为核心,以资金的筹集、投放、运用、回收和分配为主要内容,构建其教材体系。管理会计课程应以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划和控制为主线,以本量利分析为基本手段,以经营决策为核心,以经营活动的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为主要内容,构建其教材体系。以此为原则,我们就可以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重复内容有一个比较好的协调。具体如下:资金时间价值、资金需要量的预测、长期投资决策侧重于对资金运动的直接管理,应划归财务管理;本量利分析、经营杠杆、销售预测、利润预测、经济订货批量、全面预算、成本控制、责任会计侧重于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管理,应划归管理会计。
参考文献:
[1]王朝曦。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交叉关系研究[J]。财会研究,1999,(3)。
[2]郭晓玲。对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学科内容交叉问题的探讨[J]。财会月刊,2005,(3)。
[3]牛彦秀。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交叉问题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2,(6)。
[4]杨忠智。试析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课程体系的整合[J]。财会月刊,2006,(4)。
[5]陈良。对建立管理成本会计学科体系的凡点认识[J]。管理世界,2005,(10)。
第三篇: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思考齐晓国
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思考
邢台市工业学校财经管理部 齐晓国
摘要:成本会计是我校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应用学科。把学生培养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具备基本实际操作技能的实用会计人才,是我校会计教师的一项重大使命,也是努力探索和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成本会计
实践教学
学生
目前,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无论是教学计划还是实际教学工作,成本会计教学都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但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的培养应用型成本会计人才的目标相距甚远,笔者就此进行探讨。
一、现实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学理念使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被忽视
实践教学是成本会计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认真严肃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使学生具备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成本管理工作的能力素质和在不同环境下从事相关岗位工作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教学观念,以传授知识为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导致教师对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课程教学计划中用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小,实践教学的形式单一,技术手段落后。实践能力相对弱,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多年以来,许多毕业生在毕业后很难马上胜任成本核算岗位工作。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成本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
成本会计教学一直沿用“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先完成成本会计理论教学,然后,用很短的时间让学生集中进行一点模拟实验。这样人为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成两块。由于在校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成本会计工作,在理论学习中往往感觉成本会计理论很抽象,对成本会计理论知识不能深刻理解,甚至是一知半解;而在最后进行模拟实验及到单位实习时,又觉得无从下手,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得不到有力的保证。
(三)现实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形式和手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现时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包括模拟实验和会计专业实习,其中,成本会计模拟实验被融于财务会计模拟实验之中,而且仅只对生产费用分配和产品成本核算进行模拟实际操作。
二、改进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原则
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校学生的基本特点,尝试做到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的原则。注重强调实践教学形式和手段对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三、改进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措施
(一)建立成本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
建立将成本会计实践教学贯穿到整个理论教学之中成本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在本门课开始之初,精心设计一套与教材同步的实训资料,以实训资料为载体边讲边分析,边操作,指导学生独自,或分组,分角色完成实训任务,学生课前了解实训要求,课中带着任务听课,课下完成任务。做中学,学中做。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中的优势作用。成本会计教学方法的改进,必须注重现代化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创造了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交融的教学环境,对学生产生了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为教学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素质。
具体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作用表现为: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掌握成本会计理论和技能,本人采集工业企业实际的工作流程资料,使学生能够较快的了解真实企业的情况,边抽象为具体,把枯燥无味的成本会计理论表现得生动有趣,动画、音乐、图像等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
(三)多种教学形式实现成本会计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最佳组合
成本会计课程内容较多,大都涉及企业实际的生产工艺流程,而我们的学生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社会经验极其缺乏,企业知识更是少之又少,所以不同的核算方法,分配方法就变得很抽象难懂,这就需要老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使相应的知识点以最合适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以下方式方法可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1、情景教学法:一种在实际情境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使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信息强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
2、演示教学法:一种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实务操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它有利于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增强教学效果。
3、案例教学法: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它能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4、社会调查法:一种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机会或特定安排一定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调查、并撰写专题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它是学生深入实际了解社会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可组织学生到成本费用控制较好、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进行专题调查,了解企业降低成本费用、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途径和措施;也可组织学生到成本费用高、生产经营状况不好的亏损企业作专题调查,发现这些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让学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训练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述各种实践教学形式和手段,它们的特点、实施环境和条件要求不同,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也有区别。在实践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特定的教学目的,对这些实践教学形式进行选择和使用,会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最佳组合,是实践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达到高度统一的前提和基础。
第四篇:对《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进的若干思考
对《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进的若干思考
徐
婧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
摘要:《成本会计》课程作为高校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影响会计学专业的教学质量,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人才质量。而当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必须加以重视。文章分析了《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旨在提高《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高校专业教育课程的设计从来都是来源于社会各种经济活动的需要。20世纪末,我国资本市场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企业管理中成本管理的职能显得越来越重要。但企业的成本花费金额不等,种类繁多,尤其是工业制造业企业,更是会牵涉到许多零星琐碎的花费,还要考虑生产的工艺和周期等问题,管理上的难度使得成本管理一直是企业十分重视的问题。成本会计从隶属于其他行业会计的部分核算内容转变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在高校中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其所研究的内容本意也是为满足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可以为企业输送成本核算、管理人才,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总是未能达到预期目的。
一、《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陈旧有局限
由于成本会计只是会计核算的一个分支,相对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主干课程教材的不断更新,《成本会计》的教材明显更新缓慢,不能与《财务会计》教材相互配套。现代成本会计较传统意义上的成本会计已有所变化,虽然成本核算仍然是基本职能,但其内涵已扩展至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多方面,现在更注重在成本管理和控制方面。而目前学生使用的成本会计教材都是让学生大致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基本生产耗费,并采用传统的产品计算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对产品的成本进行计算、分析,编制成本报表,着重强调学生对成本核算的掌握,而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方面只有寥寥数语,草草带过,并没有顺应社会变革和企业会计核算需求的变化而革新。
除此之外,教材在编写实例时考虑到篇幅问题,数据一般只涉及一个月或一个季度,数据之间缺乏连续性,教师讲授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同时也受时间或空间的限制,只好简化可能发生的情况,将程序中的一些步骤省略,只讲重点。这样对成本计算方法的教授会带有片面性,容易与前面所学知识脱节,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前后不能连贯且不成体系,使得学生能理解例题,但一旦遇到和例题不一样的情况,往往就不知所措。
2、高校教育对成本会计重要性强调不够
《成本会计》课程一般安排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课程学完以后,而大多高校都一味强调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尤其与考从业资格、助理会计师等证件相联系之后,学生会把整个学习重心都放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两门课程上,对成本会计的重视也仅限于和助理会计师考试有关的内容。而由于各高校在课程安排等一系列措施上所导致的潜意识的误导,使得学生都认为学好《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两门课程是最主要的,不仅和考证相关,以后即使到了工作岗位,也主要运用这两门课的理论知识。但往往实际当中,成本管理与核算是企业特别重视的问题,采取哪些成本计算方法以及计算出的成本数据都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但高校的成本会计教育中并未做出这样的意识引导。
3、理论不能与实践结合
目前各大高校的教学理念还是比较传统,都以传授知识为主,主要以课本为中心,依靠教师讲解来进行知识传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比较轻视。有很多高校会安排会计核算的综合实训,甚至有条件的高校能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但愿意专门安排《成本会计》课程实训的高校不多,即使安排,教学计划中用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也会比较小,且由于条件限制以及缺乏好的实训教材,实训最后变成了大型的课堂练习。而很多教师自己也没有实践经验,或有实践经验但经验不多,教师自己就对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不能给学生正确的实操经验的引导,导致学生还是对教材和老师的教导依赖很大,对于实际的成本计算工作还是无法形成感性认识。
二、对《成本会计》教学改进的思考
1、加快教材内容的更新
高校教育本来就应该和社会需求挂钩,如果和实际脱节过多,必然影响学生的就业。要想提高成本会计教学质量,必须建立体现时代需求的成本会计课程结构,首先就要从编制能适应企业会计核算环境变化的教材开始做起。现有教材的成本计算及核算内容可以保留,但还应当秉持“算为管用,算管结合”的原则,再大幅度加入成本管理方面的内容,不管是成本预测方法,还是具体的成本管理控制制度,都可以与每个成本计算内容结合在一起介绍,让学生既掌握每个费用要素的归集分配方法,每个成本项目的计算核算程序,也可以同时了解该如何控制成本费用的支出比例和总体额度;除此之外,原有内容也应更新,传统教材传承下来的方法往往重点介绍的未必是企业广泛使用的,企业广泛使用的教材上又未必有,如现代企业大多喜欢使用计划成本来进行成本核算管理,但现在教材都把实际成本法作为重点,把计划成本法作为次重点。所以应在企业普遍使用的方法上多介绍,而对那些企业已渐渐不使用的方法只作为知识点了解一下即可。
2、加入仿真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内容
成本计算核算过程一般都比较繁琐,如果想让学生弄清楚完整的流程,必须一步一步介绍,不能用跳跃式思维来讲解。但现有成本会计教材在成本核算源头即每笔具体费用发生时的核算就介绍得比较模糊,又不将计算步骤与核算步骤相联系,直接跳跃至最后的成本汇总计算。而且不管是体现要素费用发生的如增值税发票等这样的外来凭证,还是如费用分配表、成本计算表等这样的自制凭证,都没有予以介绍,即使教材上有列示一些自制凭证,但由于印刷空间有限,都尽量精简表格内容和格式。由于没有原始凭证实物,学生没有形象化概念,只能凭空想象,可学生都没有实际接触过企业产品生产过程,都想象不出费用因何发生,怎么发生,怎么分配,分配后怎么会计处理等这些问题的答案。结果最后,学生都学会了模仿例题,但一旦脱离例题进行实训,学生便无从下手,如果在理论教学时,就可以向学生发放仿真原始凭证并介绍凭证填制方法和用处,学生学习起来肯定会形象化的多,也好理解的多。
3、改变教学模式
直至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模式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模式,并不是教学重点。然而,仅就会计专业而言,过于依赖理论知识的传授,并不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尤其是成本会计,如果学生从未见过企业车间,也从未进到车间看过产品生产过程的话,就很难去理解理论上所讲的众多成本计算方法的,因为不了解,学生就很难对理论知识有认同感。所以,《成本会计》这门课程,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重实践、轻理论”模式,大幅提升实践教学的比重。
有条件的高校可联系企业,由教师带领组织学生到企业去观看企业产品加工的过程,了解什么叫生产线、工序、生产班组等基本常识,还有车间如何给工人排班,如何统计生产工时,原材料、完工产品等存货如何收发存等问题。其他高校如联系不到企业,也可以在教室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录像,一边看录像一边讲解。只有将理论和实际对照,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书本上的知识点,并灵活运用。
4、建立试题库,丰富考试形式。
学校可以建立成本会计试题库,在库中设置多种题型的试题,如单选、多选、判断、填表、计算、案例等。由于试题形式多样,试题题量充足,考试时就可以随机抽取试题形成试卷。这样任课教师考查学生时就可以控制题型、章节内容等,满足不同级别考试的需要,而且出题客观,能够较好的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外,考试形式也应该多样化,不能单一的只采用书面的闭卷考试,可以适时的结合实践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学生《成本会计》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应该实践考试与书面考试成绩各占50%,使学生重视对成本会计的整体把握。
参考文献:
[1] 于富生,王俊生等.成本会计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8.[2]庞碧霞.《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探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8):141—143.[3]黄世英,徐保华.对《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7,(05):66.[4]俞宏,夏鑫.成本会计教学的体系结构创新及策略构想[J].会计之友,2006,(06):40—41.[5]宋红霞,于广敏.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7.8.
第五篇:成本会计教学工作总结
成本会计教学工作总结
会计是一门实用型很强的学科,仅仅记住一些理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应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成本会计教学工作总结,欢迎浏览。
成本会计教学工作总结一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一学期过去了,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同时非常感谢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使我在各方面都有进步和提高。以下为我对本学期的总结:
一、教学方面
我承担了20XX级会计电算化1、2班的《基础会计》教学工作。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的基础课程,是学习会计的起点,对于学习会计学的学生来说,尤为
重要。
为了能上好这一门课程,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认真备课、上课和总结。每堂课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及时调整和补充课件,课后及时对课件做好总结。
《会计基础》是会计专业学生核心课程,针对学生才学习完“基会”就直接过渡到“初财”且会计准则新修订的实际情况,我在课程准备时力求做到深入浅出;同时,在教学安排中,尽量把准则中新的内容传递给学生。
为了实现学校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针,让学生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时间安排上多调动学生们的实际思考和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在动手过程中学习会计知识,以达到学期末学生能独立的对小企业进行做账、登帐和出具报表等实际操作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们对会计学的兴趣和爱好,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多和学生讨论社会中与会计学和经济学有关的
新闻和事件,例如:公司上市年报、达芬奇事件等。
此课程也是会计从业资格的必考科目,多搜集考试相关类型和重点,为学生考取从业资格证书做好准备。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考虑到上课班级人数众多,每次课下课后,我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同学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动态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尽可能照顾到大多数同学的学习进度。
多从本校和网络上听一些知名老师的精品课程,从中发现自己讲课中的不足,以近一步提高自己的上课技能。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找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4、认真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为了做到习题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我收集各种辅助资料,对重点题目
和难点进行详细的答案解析,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二、工作方面
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优化自己的板书,在课程安排与设计上,力求让自己的教学风格更为简洁明快。
2、对吸收能力慢的学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做好教学个人工作计划。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更是欣慰的.欣慰的是我
生活在一个团结的充满人情味的教师群体氛围中,尊敬的领导、热情的教师和活泼可爱的学生让我感到了大家庭般的温暖,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用满腔热忱去对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成本会计教学工作总结二
一、实务操作与理论学习同样重要
会计是一门实用型很强的学科,仅仅记住一些理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理解、掌握、运用”这个思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在我讲解理论的时候,经常联系大量的具体的经济业务,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记住一些理论知识。但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会应用,这也是学习的目的。如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关键是做会计分录,为了让学生掌握该部分内容。每学一个账户,我都会随机出几个业务题,让学生作会计分录,通过做题,学生会很好地体会该账户的用法,借方记什么内容,贷方记什么内容,期末余额在哪一方,表示什么意思。这样讲完所有的账户后,学生只是理解了各个账户,还不会具体应用,一些账户学生容易混淆它们的用法。因此我首先分类练习,主要分下列几类:筹集资金、供应原料、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利润及分配过程等,每一类让学生做大量的真实业务练习。为了节约时间,通常我读业务题,同时让学生理解分析,然后学生依次按顺序站起来回答,因为每个学生必须站起来回答,所以他们不得不努力思考,站起来表现一个最好的自我,整个教学过程很流畅。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为将知识系统化,给学生某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带领学生作一遍,再给学生另外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让学生自己做。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作练习的时候要考虑该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应用那些知识。这样反复练习,可使学生将实践与理论
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牢固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
二、课堂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再学习的能力
在学校里,那些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是出类拔萃的学生。因此对学生的教育,更应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我觉得这个问题在我们学校更是如此,学生自学的能力特别的差,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从我大学学习的经验来看,学期结束,大部分学生不会看课本,而且即使看也只是看一部分,很少有学生系统将课本看一遍,所以也就很难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因此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再学习的能力。
具体说来包括课前预习,每次下课之前我都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且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在下次上课时让他们回答,问题越具体,学生通过看书就回答得越准确。要求他们带着问题去看,看书的过程中要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同时,由于我带的班是商务管理专
业,在课堂上注重对会计前沿问题的探讨和讲解,尤其注重对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的内容的讲解与分析,而且还推荐相关书籍,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和学习。
三、亲其师而兴其学,乐其友而信其道
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于对老师的印象。一位优秀的教师除了在教学上要有创新外,在师德师风上的优良品质的塑造也同样重要。因此,我认为学生对老师的好感,更加体现在对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的关心与帮助上。在担任05级基课程的教学时,我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提供了一些帮助,主要有:
(1)组织学生观看“余世维”在时代光华管理学院的《成功经理人》讲座。目的是教会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会他们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经理人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等。
(2)认真听取学生对我的教学方面的意见,与学生交流,商讨改进的措施。
(4)对学习缺乏动力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并对症下药。当然,对于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来说,教学经验不是很丰富,还需要今后不断的积累。例如,我将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整改的思路与措施总结如下:
(1)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方面,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师德师风建设;另一方面,能将科研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以科研带动教学,以科研方法作为教学的源动力,以科研成果作为教学的奠基石。
(2)根据课程和学员的实际情况,能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做铺垫。
(3)加强网上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探索新 的教学模式,使所培养的人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
总之,我作为一名教师是始终把学生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把关心学生的工作做好、做深、做细、做实,让学生满意。
成本会计教学工作总结三
会计专业教学工作担负着为国家、社会培养输送会计专业人才的重任,为了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会计人才,在会计专业教学中不仅要将会计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更多地去培养学生们对会计专业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职业道德修养,使之能真正成为服务社会的专业会计人才,会计教学工作总结。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引导学生入门开始
对于选择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进入学校学习会计是他们从事会计工作的一个启蒙,在这个时期要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学习
动机和学习目标,因为有了学习动机就会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培养出学习兴趣。
作为会计教师,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要带领学生进入会计领域,领略会计工作的重要。教师在向学生们传授专业知识时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更多地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为会计专业奉献终生的人生理想。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教师需要做多方面的准备工作,比如在讲授“基础会计”时,针对学生刚步入校门,缺乏对会计主体和会计工作的认识,因此在开课之前,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认识实习,将认识实习作为基础会计学课程的导入课程。首先,带领学生到不同的企业去参观,参观的单位可以选择加工业、制造业、商业企业等不同类型的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会计机构的设置情况,帮助学生建立会计主体的概念。其次,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聘
请有丰富经验的会计人员讲解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和如何做好会计工作等内容。认识实习可以列入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但实习时间一般不要太长,主要去几个有代表性的单位即可。
二、认真选择与授课对象想适应的教材,合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目前关于会计学课程的教材比较多,这些教材大多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指导会计实际工作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就内容来说,有的重理论、轻实践,有的则比较注重实践内容的介绍。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必须要慎重,要结合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水平,选择与授课对象相适应的教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学的授课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之外,还可以采用多媒体,制作会计课件作为会计教学的辅助工具。当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
适合采用课件教学的,比如企业的生产流程、会计平衡公式、会计的循环组织程序、财务报表等内容可以采用课件教学,因为在这些章节中有大量的图表和程序图,借助多媒体设备可以将复杂信息进行转化和分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同时,教师还要用实物教学法让学生接触大量的凭证、账簿、报表等,加强学生的感性认知,消除书本和现实之间的断层,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加强实验教学,使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地结合
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做好会计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传统的会计教学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使学生毕业后尽快地进入工作角色,适应工作岗位,应该进一步地强化实验教学的工作,工作总结《会计教学工作总结》。
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要从几个方面同时入手,首先,在理论教学中,作为理论课程教师在讲授理论课程时就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并且要强调实践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学习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以后学习实践操作作准备,做好渗透工作,达到实践培养的目的。其次,加强会计实践课程的教学,丰富会计实践课的教学内容,比如,在进行基础会计的实验教学中,针对学生刚接触会计学的实际情况,可以设计简单的会计实验资料;在进行财务会计的实验教学中,可以设计复杂的会计实验资料,也可以分岗位进行实验教学,还可以设置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对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系统的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再次,还可以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带领学生到企业去参观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到企业财务部去实习,感受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组织方式以及业务处理情况。
最后,给学生布置寒暑假作业时其中一项是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社会实践,要求学生每一个假期到企业财务部去熟悉一个会计岗位,最后由企业给学生作出实习期间的实习鉴定,这样使学生尽早地接触会计实践。
四、建立完备的会计学科考核方法
会计理论知识的考核可以根据每个单元的内容确定检测试题,检测试题要求有一定的覆盖面,突出重点,尽可能训练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结束,给出检测结果,同时归纳出存在的问题,最后将各单元检测的成绩纳入期末总成绩[1]。也可以采用知识竞赛的方式,这种方式下可以在班级内部分成若干个竞赛小组进行竞赛,也可以以班级为竞赛主体在整个会计专业中开展竞赛。小组竞赛方式是全员参与覆盖面广,取胜的学习小组可以用适当的奖品予以鼓励,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将竞赛成绩记录记入平时成绩最后汇总在期末成绩中。班级竞赛方式
是在班级中挑选学习成绩优良者参加,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们出于集体观念,都想在竞赛当中为班级争取得好成绩,在这个过程中就达到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这些方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效果非常好。
会计实践操作的考核可以根据教学进度进行,完成一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就马上进行测试,比如,讲授了货币资金的核算内容,就测试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讲授了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情况下发出材料的核算,就测试原材料明细账的登记等等。这种方式既能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也能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另外,也可以采用分岗位测试的方法,在学生学习完所有的理论知识后,按会计岗位来上实践操作课程,然后按会计岗位进行测试,比如出纳员岗位、记账岗位、会计岗位等所应掌握的经济业务内容,教师给出系列习题,过关的同学发放相应的技能证书,证明学生在校期间对不同会计岗
位的掌握程度,这种方法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以德立才,注重加强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
一个企业的会计人员肩负着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的重要责任,其工作方式、工作态度、业务能力都直接涉及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相关部门的利益。所以,要求会计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尚的职业道德,面对各种利益诱-惑能坚持原则、不为所动,这就需要在校期间及早地对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个人素养,为学生未来成功的会计人生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矗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开设“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专业课程,将爱岗敬业、依法理财、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等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融入课堂教学中;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比如号召学生为聋哑学校、贫困山区小学募捐,到社
区、敬老院开展献爱心活动,这些活动都可以促进学生高尚道德观念的形成,为达到较高的会计职业道德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