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什么叫做新闻写作中的「华尔街日报体」和「倒金字塔体」
什么叫做新闻写作中的「华尔街日报体」和「倒金字塔体」?
马伯庸
如楼内其他人所说,题主搞混了。华尔街新闻体是华尔街新闻体,倒三角体是倒三角体,也叫倒金字塔体。
华尔街新闻体的写作原则是“由小及大”、“窥叶知秋”,结构上,开头从非常个人的视角切入,再从这个小细节推展开来,逐渐论及全局,最后还要勾连回开头,一般用于深度报道。这种写法更显人情味。倒金字塔体则正好相反,讲究”言简意赅“、”由重及轻“,开头说最核心的新闻点,然后说次重要的新闻点,然后是支持核心的材料和证据,最后是补充性材料,叙述多,议论少,时效性强,一般用于突发报道。
倒金字塔体最早出现于南北战争时候,战地记者们为了抢先发回报道,用这种方式一段一段在电报局里拍发,先发核心信息,再慢慢把事情说清楚(顺便说一句,有的记者为了不让别人抢到头条,发完正经报道以后,还会继续拍发一些大部头的东西比如圣经来挤占电报机,让竞争对手发不出去。《神秘岛》里的吉丁史佩莱就干过这种事。)真正把这个体系发扬光大的契机,是林肯遇刺,美联社最先发了一条新闻:今晚总统在剧场遇刺,身受重伤,一共才12个单词。这个记录后来在1945年被打破,还是美联社的新闻:”罗斯福总统今日突逝“,6个单词。
答案里还有人提到新华体,这个和我们高中写议论文的结构是类似的,开头高屋建瓴,然后夹叙夹议,论点+论述+论据+名人名言+论述+论点,最后概括成数个排比句,进一步拔高主题。优点是磅礴大气,蛊……呃,鼓舞人心,看完以后让人热血沸腾。缺点是容易腻。
关于写作理论,其他答案说得很充分了,我来举个具体例子吧。
鉴于当前的大好形势,让我来举一个古代的例子好了:假如我们要写一则鸿门宴的新闻报道,该怎么写呢?
倒金字塔体:
标题:刘邦出席宴会时险遭刺杀(汉元年十二月,法通社灞上电)
刘邦在项羽举办的鸿门宴会上险遭刺杀,已返回灞上军营。(开头开宗明义,直接把新闻最核心的点出。)此次宴会旨在解决项羽与刘邦关于关中占领问题的争端。在宴会期间,项羽的堂弟项庄要求舞剑助兴,借此靠近刘邦,但被及时阻止。(杀手身份、行刺手段以及结果,属于次要新闻点)
刺杀事件发生后,刘邦很快离开席位,宣称去上厕所,但他没有再次出现在宴会场合,而是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经郦山、芷阳小道返回灞上军营。(针对”返回军营“做进一步解说,至此鸿门宴的核心新闻已经报道完整。)据信,阻止项庄刺杀的人,是项羽的叔父项伯。他当时也同时起身舞剑,阻挡住了项庄。项庄被迫退后,但宴会并未因此而中断。(针对刺杀一词做详细解释,解释为什么是“险遭”。)
刘邦离开以后,他的幕僚张良向项羽和范增做出了解释,声明刘邦已经喝醉,并进献了白璧一双、玉斗一双表达歉意。(对刘邦如何离开鸿门的详细解释。至此,对核心新闻的细节补充也完整了。)
有宴会出席者指出,在此刺杀事件发生前,项羽的重要幕僚范增曾数次举起自己的玉玦。在宴会结束后,他还用剑将张良进献的玉斗击碎。(补充性材料。)目前鸿门和灞上的军队没有异动,但据信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已被处决。(事件发生后的后续动向,不分析,只罗列事实。)
在刺杀事件发生后不久,刘邦的一名部属樊哙曾闯入宴会现场,痛斥项羽。但项羽赞扬了樊哙的举动,并赏赐他一块生猪肉。樊哙未经烹煮即行食用。如果没有他的出现,刘邦的事业恐怕会遭遇失败。刘邦离开时,他也随之护送离开。(对宴会细节的描述,但这条信息与核心信息关联少,重要性比较低,所以放在后面说)
唯一仍留在现场的张良和项伯关系良好,曾经救过后者的性命,两人来往十分密切。(这里仍在罗列事实,但记者已经通过事实罗列在表达自己的观点。)
华尔街日报体:
标题:鸿门宴,一次几乎爆发的政治危机(汉元年十二月,墨通社灞上电)
樊哙闯进鸿门宴会的时候,他的双手紧握着短剑和盾牌,头发直竖,眼角几乎要裂开。守门的持戟卫士试图要阻止他,但失败了。这位年轻时在沛县从事狗类屠宰业的的平民,此时正面对着天下最有权势的贵族项羽,高声发出严厉的指责。整个宴会现场鸦雀无声。(开头从小人物的视角切入,设置悬疑。)樊哙本来是在门口担任警卫工作,没有资格出席。但他突然收到同僚张良的提醒,自己的主君沛公在鸿门宴会上差点遭遇了一次刺杀,而刺杀者项庄显然得到了项羽的默许。他情急之下不顾自己的低微身份,未经许可闯入宴会,试图履行自己的职责。樊哙和所有沛公幕僚都很清楚,这次危机并不只是沛公一个人的危机,而是樊哙、张良这些部属乃至整支沛军的危机。如果任由项羽阵营充满敌意的态度发酵,将会对天下局势产生不可逆转的深刻影响。(从樊哙个人的遭遇过渡到政治层面的危机)
在这次宴会不到一个月之前,反秦联军在关中取得了一次辉煌的胜利。刘邦军团攻克函谷关,占领了秦的首都咸阳。但这次胜利引起了项羽的不满。他当时刚刚打破秦军对赵国的围困,却被告知刘邦已经进入关中。项羽认为自己受到了侮辱。在此前的一次政治会议上,楚怀王与将领们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这被认为是项、刘之间发生争执的重要动机之一。“我兄长对刘邦的这一无耻举动非常愤怒,这个卑贱的小官吏窃取了不属于他的贵族荣誉。”项羽的堂弟项庄说,后来正是他主导了鸿门宴上的刺杀。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向项羽写信,指称刘邦试图在关中称王,这成为激怒项羽的最直接因素。这次政治纠纷随即演变成了军事摩擦。项羽调动了四十万军队驻屯在鸿门,而刘邦的军队数量只有十万。虽然两军暂时并非发生冲突,但局势一触即发。刘邦阵营的一位军事观察家郦食其表示:“如果两军开战,刘邦军队将没有任何胜算。” 但同时他也指出,这对于反秦的整体战略是个非常沉重的打击。项羽阵营也有人持同样的意见。“与其对军队实施打击,不如直接对刘邦采取必要手段。项王不能接受反秦联军失去十万名勇士,但他并不介意只失去一个厚颜无耻的同僚。” 范增如此说道。他是项羽的高级顾问,在决策圈拥有很大的影响力。
当然,并非每一个人都和范增持同样意见。项羽的叔父项伯利用和张良——后者是刘邦的军事顾问——的亲密私人关系,成功说服了项羽在鸿门召开一次会谈,以求尽快消弭双方的分歧。在发出的公开声明中,项羽表示愿意尽最大的诚意与刘邦当面沟通,并以已故将领项燕的名义起誓保证他的安全。刘邦很快做出了回应,说他将亲自前往鸿门赴宴,为自己之前鲁莽的军事行动道歉。
沛公的这一回应让爱好和平的人们如释重负,范增也是。
(这一部分从樊哙扩展到天下大局,简要概括了双方起冲突的大背景,然后又将视角缩小集中在鸿门,转到中心问题。要尽可能地直接引用多方发言,不要简单概括成“他们纷纷表示”,或者”大家都认为“,要细致到每一个人的立场表达,这些人一般都经过精心挑选,可以代表一个阶层或者一个团体的普遍意见,也可以当事人身份表达重要信息。)
在鸿门宴开始后,刘邦很快就发觉自己陷入了危机。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侍者宣称,他清楚地看到范增先后三次举起玉玦,这应该是某种危险的暗示。但项羽并没有做出任何回应,显然他还没在现实利益和名誉之间做出任何抉择。范增很快找到项庄,项庄起身表示要临时增加一项娱乐活动。他舞剑助兴,并慢慢靠近刘邦。促成这次会谈的项伯这时也拿起剑来,借舞剑之名阻挡了项庄的攻势。“我当时没想那么多,和谈必须进行下去。何况如果沛公被杀的话,那么张良也会遭到连累,他是我最好的朋友。”项伯在事后如此表示。
舞剑结束以后,刘邦安然无恙地留在自己座位上,暂时。张良认为危机仍旧没有解除,他立刻通知再守护在门外的樊哙。樊哙采取了非同寻常的做法,他直接闯进宴会大厅,斥责项羽背离贵族道义。项羽面对斥责显得很愧疚,他赏赐了生猪肉和酒给樊哙,并称赞他是勇者。樊哙趁机再度阐明刘邦的立场:我方无意占据咸阳,更无意称王。目前的军事调动,只是一种保护性的临时占领,可以随时解除。”这是一个最鲁莽的人做出的最明智的举动。“ 张良事后评价。
数刻之后,刘邦起身去厕所,他再也没有回来过。据信,刘邦是在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的护送下,经郦山、芷阳小道返回灞上军营。而张良确信刘邦离开之后,才向项羽表示刘邦喝醉了,已经早早返回,并进献了白璧一双、玉斗一双表达歉意。耐人寻味的是,项羽居然收下了这件礼品。范增是如此地失望,以至于拔出剑将玉斗砸碎。“啊,真是一个缺乏头脑的蠢货。将来夺取天下的,必然是沛公。”有人听到范增言辞激烈地批评道。
刘邦回到灞上的第一件事,就是处决了曹无伤。处决是在一个深夜进行的,没有棺材,也没有墓地。
(叙述新闻核心事件,多人物,多视角,按时间顺序。)
鸿门宴结束后,刘邦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将军队撤出了关中,避免了一次惨痛的失败。项羽立刻占领了咸阳,并指使军队进行了数次劫掠。项羽错失了一次打击潜在竞争对手的机会,但他至少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咸阳。刘邦虽然被迫撤离,但至少保住了有生力量和良好的声望。在秦朝灭亡后的政治版图中,他仍旧可以发挥显著作用。
当然,刘邦的占领并非一无所获。不只一名目击者报告,在刘邦军队撤离时,用几十辆大车运走了地图、政府档案等物资,这为这名野心勃勃的平民领主做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注脚。”我们只是出于学术目的才搜集的,反正项羽将军没兴趣。”萧何断然否认了这个猜想。
樊哙在鸿门宴后的工作暂时没有任何变动,但在关键时刻的突出表现,让这位勇者的职业生涯一片光明。当被问起未来五年的职业规划时,这位勇者谦逊地引用了陈胜的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
(做简单的总结和分析,并回到开头故事)
新华体
标题:沛公完成战略转移,项贼图谋破产(汉元年十二月,儒通社灞上电)
严冬十二,关中灞上,野火燎原,意气风发。沛公在鸿门又一次成功挫败了野心家窃取反秦果实的图谋,率领军队胜利西上。
(开头先用套句抒情一二,然后定出一个基本调子,用宏大叙事勾勒出新闻主体的重大意义。注意细节,比如”又一次“,表明成功不是偶然的,是持续性的。)
东风吹,战鼓擂。六国人民反秦反暴政的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在神州大地进行着。在沛公的英明领导之下,大军率先开进关中,占领了暴秦首都咸阳,彻底打碎了绑在六国人民头上的枷锁。沛公心系人民安危,入关之后,立刻废除暴秦法律,只约法三章,让关中父老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开心的笑颜,回到每个百姓的脸上,他们自发地打出横幅,编写歌谣,齐声称赞还是沛公的领导好。
(新华体最重要的特征是贾诩贾谊……呃,是夹叙夹议,即在描述新闻时,随时予以评论,或点明其历史意义,或宣扬其效果。)
然而,在这暴秦摇摇欲坠、全国即将解放的大好形势之时,总有一些野心家蠢蠢欲动,意图窃取反秦果实。旧贵族势力的代表人物项羽对沛公的成就非常惧怕,唯恐平民阶级的觉醒会危及到贵族统治。他突然率领大军攻打函谷关,进逼关中,想要扼杀平沛公。
根据此前达成的协议,先入关中者可以称王。项羽这一背信弃义的举动,让六国人民为之震惊,良知之士齐声叱责。关中军民纷纷向沛公请战,甚至有战士写下血书,流着泪激动地说:”沛公是我们的大救星,谁对他不利,谁就是百姓的敌人。“
其时暴秦余孽未平,战事未消。沛公审时度势,思虑再三,为了不影响全国反秦大业,决定暂时放下恩怨,与项羽进行谈判。项羽要求沛公只身前往鸿门参加宴会,反动势力代表范增公开叫嚣说:”他刘邦心虚根本不敢来“只等着沛公拒绝,就把开战的罪名扣在他的头上。
沛公置自身安危于度外,毅然决定只身前往。面对同事和部下的担心,沛公笑着说道:”项羽和范增一直要求我一个人去,说明他们心里是害怕的,外强中干。你们想,我刘邦一个人,就能把他们吓成这样子,说明这四十万大军,也没什么好怕的嘛。”
(新闻叙述以时间顺序为主,尽量不插叙,不倒叙,主体人物要始终保持正面,基调要昂扬。)
在鸿门宴上,范增施展出卑劣手段,安排了特务进行暗杀。沛公几次面临危险,却一直镇定自若,谈笑风生,即使是敌人,也暗暗佩服他的大气。在张良、樊哙以及进步人士项伯的协助下,沛公义正词严地谴责了项羽的不义之举,让他哑口无言。沛公的大义凛然,始终主导着谈判的节奏。巨大的舆论压力,让范增等人不得不放弃了刺杀计划。沛公再次成功地阻止了敌人的阴谋,完成了谈判。
从鸿门宴返回以后,沛公首先揪出了隐藏在反秦队伍里的叛徒曹无伤,然后召集全体大会。在大会上沛公指出,当前全国斗争的核心,将从秦与六国义军的矛盾,转移到六国旧贵族与平民阶层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十分尖锐,不可调和。考虑到旧贵族势力在一段时间内仍占有优势,沛公决定从大局出发,利用谈判所赢取的宝贵时间进行战略转移,不执着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大踏步地让出关中,跳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为此,必须要西上汉中,暂时接受汉中王这个称号。关中军民虽然不舍,但时间就是命令,理解了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他们已在紧锣密鼓地做着相关准备。每一个人都深信,在沛公的带领下,迟早是要回到关中的。
沛公的举措,极大地震惊了敌人。项羽的狗头军师范增在得知沛公让出关中后,惶惶如丧家之犬。他向别人哀叹说:“项羽为人太过善良,不足为谋,我看这天下呐,早晚会落到刘季业手里。”
(叙述一定要有技巧,多用形容词、成语,部分细节可以适当避开或改动,紧紧围绕主题。)
这一次关中到汉中战略转移,以鸿门宴为转折点,将开启反秦运动的新篇章。鸿门宴是宣诏书,是烽燧台,是铁犁铧,它是项羽的催命符,是沛公的里程碑。旧贵族必将灭亡,新朝代必将兴起。让我们再次喊出反秦元勋陈胜的那句话吧: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结尾要铿锵有力,至少三联排比,然后提出一个押韵口号,总结宏大意义。)
第二篇:华尔街日报体和新闻特写
故事化
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看,受众阅读除了求知层面的需求外,还有消遣和娱乐的需求。“华尔街日报体”借鉴了文学写作中的故事描绘手法,能把枯燥、干瘪、索然无味的硬新闻变得生动活泼、通俗有趣。故事性增强了新闻的趣味性、可读性。
“华体”一般在文章的开头展示涉及到的典型人物或故事,通过气氛的渲染,将人带入新闻,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些人物或现场的描写实际上
就像电视新闻的新闻画面一样可视。
人文关怀
“华体”叙述路径客观上要求寻找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个案,强调人物故事,个案命运的重要性。任何一则报道,总要涉及和影响或将影响一些人。人是构成新闻事件的主体,新闻报道说到底,是报道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变化。人和人的生活对读者来说,具有最高的心理上的接近性。新闻报道里有了人,有了他们的动作、语言和感情,生活状态的报道,很容易唤起读者的兴趣。
贴近性
新闻价值学说中的“接近性原理”,是指要寻找所报道的事实与读者在时间、地点、心理或者利益上的接近点。接近的因素越强,读者阅读的愿望也就越大。从读者关切点上找角度,回答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解答读者想知而未知的问题,这就是最佳的新闻角度。贴近性越高,读者对这一消息的关心程度、注意和兴趣就越大。以普通人的视角来写作,透过普通人这个点来深化有主题的面,一方面赋予了人情味,另一方面又突出了贴近性,极易使读者产
生共鸣。
强大的信息释放功能
“华尔街日报体”个性化的开头可以为记者节省大量笔墨,同时受众可以在轻松的阅读状态
中获得丰富的信息。
人文学院足球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嗖”的一声,球快速坠入球门远角。曾经的人文学院足球队队长佟尼昊打进了回校后的第一粒进球,他和往常一样和队友们进行着山呼海啸般得庆祝。球场上一招一式仿佛就像是在昨天一般,他也和往常一样如同精灵一般在场上穿梭,潇洒的过人、灵活的步伐、迅捷的速度,给整只球队带回了曾经的回忆。
这是一场队内欢迎赛和告别赛,参赛的双方均为人文足球队的队员,只不过参加比赛的双方分别是毕业生代表队和在校生代表队,曾经毕业的学长们在此次端午节之时又回到了母校,来看望曾经一起战斗的兄弟,而在校生作为当今的球队主力人员也对于学长们的归来感到异常的兴奋,仿佛球队就像一个大家庭,在今天团聚了。
“英雄归来”——学长们
在每一年的端午节,人文足球队有个传统的友谊赛——新老生交流赛。今年的端午一样迎来了阔别已久的学长们,06届的任宾、07届的志辉、10届的佟尼昊和白向田等学长们在毕业多年后又一次回到了河北经贸大学人文足球队。学长们的归来,仿佛英雄般得降临,使得现在的球员感到很高兴,因为大家一直都在网络上保持着联系,有些新的队员没有见过他们,只是听到过关于他们曾近的趣闻,今天的见面使得双方都感到异常的开心。
在经过短暂的休息后,比赛开始了。学长们一到球场上便变得生龙活虎,穿着当年毕业时的签名球衣,一样的球场、一样的球衣、一样的氛围,仿佛就像是在昨天,唯一变得是身材均已经发福,球场上的姿态略显笨拙。而队员们面对的学长们得变现,则当仁不让,敢拼敢打,即使是友谊赛青春也要打出自己的风格,青春的的气息环绕球场。不一会儿的功夫,曾经叱咤赛场的学长们,终于还是被体力所打败了,面对活力四射的学弟们,在球场上不停的被抢断、封堵、过掉,即使是曾经球场上的一霸,此时也只能乖乖缴械了。最终,现役队员以6比5的比分险胜,获得了此次“端午友谊赛”的胜利。诙谐幽默的氛围
赛后,曾经的足球队队长佟尼昊表示:“毕业已经一年时间了,非常怀念在学校里的兄弟们,今天看到大家表现的都很棒,自己感到很欣慰。”队友们听到后,笑着齐声说道:“昊哥,你该减肥啦!”随即,球队又陷入轻松愉快的氛围。而作为球队老大哥的志辉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大学四年人文足球队陪我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大学生活,现在也已经工作了,平时踢球的时间不多,但是一有时间我就会回到学校和小学弟们一起踢球,来一起追寻我们的大学生活。毕竟,无足球,不兄弟嘛!”说话,志辉的眼角泛起了微微泪光。此时不知那冒出来一句说道:“辉哥,我们的嫂子哪去了?”“哪有?还等着你们给我介绍对象呢!”辉哥笑着说到。球队的氛围又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一壶酌酒把言欢
“七月份的尾巴你是狮子座,八月份的前奏你是狮子座,相遇的时候如果是个意外,离别的时候意外的看不开。。。”队员们在把酒言欢后,一起唱起了这首《狮子座》的队歌,每个人互相搭着肩膀,无论是朝天吼着还是低头吟唱,此时此刻你我之间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而是永远的一家人。最后,还是互相告了别,佟尼昊说明年还会回来,志辉也说明天一定有我。。。就像人文足球队的“”说的那样“输赢看淡,兄弟情真意切。”
新闻特写:韩国留学生与人文学院广电班合作参摄微电影 一台架好的摄像机,一位肩扛摄像机的学生,一边是来自韩国的女留学,一边是来自人文学院的男学生,俩人之间正在进行着剧本的演练。
“你好,你就是香仁吧?”男生绅士的说道,“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认识你很高兴。”来自韩国的香仁礼貌的说道。
这就是昨天韩国留学生与人文学院广电班合作拍摄微电影的现场。
下午五点中,盛夏的阳光依然格外明亮,阳光照耀下的孔子像金光闪闪。孔子像下的一行四人在讨论着剧本台词和分脚本镜头,商量着如何进行拍摄。炎炎烈日也难挡同学们对于微电影创作的热情,这是人文学院广电班第一次和外国友人合作拍摄微电影,来自韩国的香仁为此次微电影的女主角,男主则为人文学院的薛聪,俩位摄像分别是人文学院的石浩男、郝佩希。
初次合作拍摄的韩国留学生香仁,在首次参演微电影时显得有些拘谨,但是她的汉语还是挺好,与其他三位同学交流起来比较顺畅。台词中有一些较为难的古诗,因此台词的记忆使得香仁感到很难。但是,此时三位同学耐心的一字一句的教香仁怎么去读,怎么去念。在这过程中,可能是三位男同学对于拼音有些遗忘了,在标写拼音时出现了错误,因此还出了一些笑话。但是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逐渐的相互熟识,彼此之间的合作顺畅,加快了拍摄的速度。
这部微电影的名字叫做《出糗百事通》,主要讲述的是一名韩国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之间进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发生的趣事。在拍摄的过程中,人文学院广播电视专业的王黎燕老师,一直在一旁进行指导,例如:对于镜头的拍摄、台词的更正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三位同学也在与香仁的交流过程中成为了好朋友,顺利完成了孔子像旁边、公园、图书馆三个地点的拍摄,整个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在和谐的氛围下只用三个小时便顺利完成了整个微电影的拍摄工作。
结束拍摄后,四个人一起吃了顿杀青宴。在吃饭的过程中,香仁高兴的说道:“认识你们很高兴,谢谢你们带我来吃这么好吃的鸡公煲,以后有机会我一定把这么美味的食物带到韩国,开一间分店。”“要算我们股份哦!原来汉语在美味面前会变得如此流利。”来自广电班的薛聪笑着说道,其他三个人听到后,也都开心的笑了起来。饭后,香仁与三位同学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虽然只是一次简单的微电影合作,三人却在与韩国友人香仁的交流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