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散文教学,要抓住散文特点,教出散文的韵味
散文教学,要抓住散文特点,教出散文的韵味
小学教材中,散文占很大比重,有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还有少量议论性散文。这些散文,文质兼美,既是学生学习规范语言的典范,又能给予学生文化熏陶、情感熏陶和审美的愉悦。教好这些散文,对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如,六年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
共性着眼于叙事性文章的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文体不具体分类,只是粗略地分为叙事性文章和说明性文章,一般的记叙文、小说、散文,都视为叙事性文章,阅读叙事性作品,要把文章中的场景、细节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但有所感悟,还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感悟。
个性着力于散文特点。这也是本课教学的特点。
1.从语言切入
散文有形散神聚的特点。形即外在的形式,语言是最基本的外在形式,(诸如材料、结构、表达方式与技巧的载体。)神是文章的灵魂,或是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是蕴含的哲理。散文教学要披文入情从语言入手,由形求神。怎样从语言切入呢?可以从线索切入,可以从文眼切入。
本课教学是从文眼切入。文眼是一篇文章构思的焦点。文章围绕这个焦点,把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统一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文眼,可以是揭示中心的一个词语或词组,可以是深含哲理的一句或一段话,还可以是饱含激情或表达深刻感受的句子,也可以是一个特殊的标点符号。文眼何处寻?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过渡句或重点段中寻找。
从文眼切入,由点及面纵深突破课文的重、难点。《跨越百年的美丽》居里夫人美丽的具体表现在内在美,即:执著追求,献身科学,淡泊名利,课题中美丽就是文眼,从美丽这一词语切入,就能牵一发动全身。本课从文眼切入,课文研读的重点是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什么是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种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仔细读读课文,结合课文的事例或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2.从意境突破
意境是生活图景或自然景色与人的思想感情融在一起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要读懂散文,就要走进散文所营造的意境。怎样引导学生走进走进散文所营造的意境。
抓住典型描写,还原场景。很多散文,由一个个特写镜头组成。教学中要抓住这些特写镜头,还原为一个个动人的场景,使散文的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跨越百年的美丽》对居里夫人的美丽聚焦了几个特写镜头的描写,因此,抓住这些典型描写,引导学生想象其情景。
2.1抓住提炼镭过程中艰苦的特写镜头的描写,引导学生想象还原其情景。比如课堂教学中的片断: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居里夫妇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我们看居里夫妇从他们发现到最后提炼镭用了多长时间?
折算成天数那就是1300多天,想一想这1300多天里,他们都在进行着搅拌、溶解、沉淀、分析,假设他们一天工作10个小时,经过多少小时才提炼出了镭?
经过了13000多个小时啊!提炼过程漫长而艰辛。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成吨是多少
那0.1克镭是多少?你们猜猜?
请关注你们的笔尖,笔尖上的一小点那么大就是0.1克。要提炼笔尖这么大的0.1克镭,他们至少提炼了成吨以上的矿石残渣,多么不容易啊,我想居里夫人的这份执著的追求一定深深打动了你,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齐读提炼镭的这段话。还原了居里夫人为科学执著追求的感人的场景。
2.2抓住课文中隐含的两个看似矛盾的地方:一是居里夫人有端庄美丽的容貌,但是她投身于科学研究不在乎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二是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生共获得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两次诺贝尔奖,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在这看似矛盾的背后是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人生追求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从而让学生理解能够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是居里夫人的美丽端庄,更是她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使居里夫人的崇高形象栩栩如生。
&&等等。
引导学生走进散文所营造的意境,领会居里夫人的精神魅力,加深对美丽的理解。
3.于情感处落脚
从散文自身看,它有质的规定性,这质的规定性就是情感。散文教学在情感上落脚,是对散文特质的把握,(也是在落实课标学段目标;感受文章给自己的如喜欢、憎恶、向往、同情等情感体验。)怎样指导学生体验散文的情感呢?
3.1从叙写中体验。文章不是无情物。别说那浓墨重彩饱含情感的描写,即使是再客观的描写也带有作者主观的色彩。
如: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就在这描写中蕴含着作者对居里夫人敬佩的情感。张岩教学时引导学生揣摩、品味、反复诵读,感悟作者的充满崇高敬意的思想感情。
3.2从作者的体验中体验。从作者的体验中体验文章的情感,是情感体验的简捷办法。散文中,作者常采用揭示直观、表达愿望和描绘想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体验。用这些方法写出的文字,我们通常称之为抒情或议论,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这类语句进行体验。
第二篇:把握散文特点 教出散文韵味
把握散文特点 教出散文韵味
一位老师执教《像山那样思考》时,把教学目标定位为:“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整堂课围绕“环保”展开教学,把语文课变成了德育课。这样的散文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得不令我们深思:散文教学到底该教什么?如何确定散文教学内容?笔者认为,散文教学要把握散文的特点,把握文本的特色,教出散文的韵味。下面就以汪曾祺《五味》为例,谈谈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一、抓住文本特点
《五味》是一篇关于吃的散文。自古以来,写“吃”文化的作家作品数不胜数,如周作人、叶圣陶、周国平等都写过经典的有关“吃”的散文。汪曾祺笔下的饮食与他们有相似之处,但也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他写饮食并不仅仅停留在对食物美味的描述,而是借“吃”来传达一种生活的态度。散文的任务是表达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我们教学的任务就是如何让学生体验到这种独特的情感,以及作者是如何来表达自己这种体验的。《五味》正是一篇典型的表达作家情趣的散文。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当定位在“学习本文大处(饮食文化、民俗之趣、文人之闲适)着眼,小处(寻常小食取材、味觉)着手的写法,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感受文字背后的民俗之趣,人生之思。”上。
二、知人论世,走进作家
汪曾祺的散文多平淡质朴,不事雕琢,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样文风的形成,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有关系。食物的味道是五味杂陈,而由汪曾祺个人的经历看一个人的人生也是五味杂陈酸甜苦辣咸皆有,但他却能做到随遇而安。文如其人,汪曾祺散文的平淡质朴,正缘于他心地的淡泊和超脱,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据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可定位在“对语言的品味,理解文字背后的生活之美、文化之美。”例如:写酸的段落中,“直瞪眼”“呼呼地”很生动形象、有趣。对于甜味的描述:广东人爱吃甜食„„广东同学趋之若鹜。“番薯糖水”即用白薯切块熬的汤,这有什么好喝的呢?广东同学曰:“好?剑 闭庑┚渥右嘧?亦谐,长短错落,有韵味。引导学生去品读、感悟,去理解这个经历了生活酸甜苦辣咸,人生“五味”的文人之趣。
三、抓住学情的特点
散文教学除了要抓住文体特征和作者的特点之外,还要抓住学生的特点。《五味》作为一篇写饮食民俗的散文,对于学生而言,不是内容读不懂,而是不会赏析这篇文章好在哪里。所以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王荣生教授认为“从学生的角度讲,可以归结为三句话: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如何让学生体悟到《五味》中具有韵味的语言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来完成新的教学目标。如学生在初中就学过《端午的鸭蛋》,对文中“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样的句子肯定记忆犹新,学生对该句子的赏析也很到位,如果将之迁移到《五味》中,也不乏是个好方法。可以赏析《五味》中:“我们那里叫做 ‘苋菜秸子’,湖南人谓之‘苋菜咕’,因为吸起来‘咕’的一声。”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处。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王荣生.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J].语文学习,2009(12)
[3]曾大龙.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误区与对策[J].现代语文,2012(5)
[4]王志成.以课堂核心问题带动有效教学研究[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3(9):13.作者简介:
温州华侨职专语文教师 姓名:郑小军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6.11 籍贯:温州 单位: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职称:中学二级 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育。
第三篇:散文特点
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的探究(人教版高一必修备课资料)
【文体特点】
一、散文的定义
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这是我们考试中所使用的概念。
二、散文的分类
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1.记叙散文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2.抒情性散文
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
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
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而直抒胸臆的方法,在文章中可以出现,但通篇用此一法者并不多见。
托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征性散文,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如杨朔的多数散文,矛盾的《白杨礼赞》等。
借景抒情的散文,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刘白羽的《日出》等。
3.议论性散文
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
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
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
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鲁迅先生的杂文、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都是典型的议论散文。
三、散文的特征
散文的文体特征概括来说就是“形散神聚”。所谓的“形”应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等。“形”的“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面,但目的却是统一的——用来表现理念、抒发情感的、阐述哲理、表达志趣、寄寓情趣等。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神聚”。例如:《窗》就是通过描述一系列与窗相关的事物来阐述哲理,《荷塘月色》就是通过写景来抒发情感,《说不尽的狗》就是寄寓一种生活、艺术和思想中蕴含的情趣。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较强的纪实性
散文具有较强的纪实性质。主张“大实小虚”:“散文写作,在选材上也并不是绝对地排斥任何虚构的。也就是说,在保持题材上大体真实(请注意,这里的概念并不等同于文学科学中的‘真实性’的含义,故称之为‘题材的纪实性质’)的前提下,某些细节的虚构,乃至某个次要人物的虚拟,不但在创作实践上是有成例的,被允许的,而且有时甚至是很必要的。??关键则是要‘大实小虚’。”(韩少华《散文散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写作论》)尽管散文的细节可以虚构,但散文中的情感是绝对真实的,这一点也应该是散文真实性的一个重要侧面。
2.取材的广泛性。
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的。可以写国内外和社会上的矛盾、斗争,写经济建设,写文艺论争,写伦理道德,也可以写文艺随笔,读书笔记,日记书简;既可以是风土人物志、游记和偶感录,也可以是知识 小品、文坛轶事;它能够谈天说地,更可以抒情写趣。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情操的陶治,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
写散文要选取揭示“人类那种崇高感和庄严感”的材料,要选取反映具有“超世俗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的材料。
3.形式的灵活性
散文取材广泛,内容丰富,为其服务的形式也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①结构多种多样
散文的结构形式不拘一格:有的按时间发展先后顺序或以空间转移为序组织材料,如《小桔灯》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以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感情变化为序,如张洁《挖荠菜》和杨朔《荔枝蜜》;有的以某一思想为统帅,把材料分别组织在几个不同的侧面之内,如《土地》。
②表达方式自由灵活。
散文可以自由地使用叙述、描写等五种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也可使用暗示、象征、比兴、联想等手法。记叙散文以叙述、描写和议论;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间用叙述、描写和抒情。
③语言运用自如。
现代散文的语言主要是现代汉语,但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借用文言词语和用法,方言俚语、歌谣谚语等语言形式。文言语辞如陶铸《松树的风格》中:“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用歌谣谚语的 如:朱可桢《大自然的语言》中引用了“阿公阿婆,割麦插禾。”郦道元《巫峡》中“长江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诗意浓郁。
散文的诗意与它是一种长于抒情的文体分不开的,其诗意的浓度同作者感情的深度总是成正比的。为什么散文长于抒情呢?因为散文一般采用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无论写到什么,其目的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思想见解,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是“作者心灵的歌声”(高尔基)。同时散文有自己特殊的笔调,即所谓散文笔调。散文笔调,首先是语言凝练,优美富有文采;其次是笔法灵活疏放,挥洒自如。
5.语言优美
优美的语言是散文所以成为美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散文语言具有以下特征:
①讲究文采。
常用多种手法,或浓墨重彩、或淡笔轻彩,着力表现事物的“画意”,再现美好的形象。有的散文作家有意识地化常语为奇语,以更好地表现散文的“诗情”和“画意”。散文讲究文采,但并非只使用华美的语言,有的散文家使用最平实的语言,写出极美的文章来。即所谓的“家常风”。如魏巍《我的老师》。
②灵活疏放。
作者可以浮想联翩,随意点染,任情穿插,时而叙,时而议,时而抒情,或将它们水乳交融起来。可谓腾挪翻飞,无不随心应手。
③注重节奏。
句式富于变化,有时骈散相间,平仄相调;有时长短交错,张弛相映,使作品富有音乐美。
6.短小精悍。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层次较少,结构不很复杂,但又具有选材精要,言简意赅,立意深邃的特点。郁达夫“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现代散文序跋选》)
【读解规律】
一、考纲说明
考纲对选考部分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并明确规定分为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三个能力等级考查。
从上述解说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散文阅读的要求是完全基于文章体裁、结构、大意和主题的把握和理解。
二、明确散文文体特征
明白了散文的文体特征,我们在答题时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指引。如分析散文中的景物形象就不同于分析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因为其文体不同,写作目的也就完全不同。
三、理清散文的结构特征
只有理解散文的结构特征,我们答题时才能完整地把握文章大意,恰当地寻找出答题区间,全面作答。
在历年来的散文阅读中,我们都可以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所选的文章都有深刻的内涵,而且结构也比较规范工整。我们通过对文章中时空转变,语意的并列、转折、层进等关系的把握,可以更全面的理解文章大意,更准确地抓住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例如高考题《创造宣言》第5、6、8、9、10段首都使用了“有人说:??,不能创造”的句式,陈述了一系列的“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并列的结构工整而有力。而第11段中则写到“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所以”一词揭示了文章前后的因果关系,也暗示后面的一句话阐明了作者自己对于创造的观点。再如今年广东省的高考阅读题《夕阳透进书房》中明显按照空间的顺序来描写,再比如高考题《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一文的第二段,开头的“在人群之中”和段落中间“走出了人群”两个句子明确地表明了段落的层次。
所以我们也要善于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通过勾画关键词来把握文章结构和段落结构,为全面理解文意打好基础。
四、要明确考点,看清设题的实质
阅读散文时一定要明确所答题目是要求我们理解概括,还是鉴赏评价,亦或是深入探究。
理解概括类题目多表现为概括作品主题和内涵、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以及概括文中主要事物的特点,主要设题
方式为“是什么”“为什么”。回答这类题目时,应抓住三个关键词:结构、筛选、主旨。通过对结构的把握,找出筛选信息的区间,筛选出有用的信息,结合主旨整合成句,亦可通过主旨验证答案。例如,2006全国题《阳光的香味》第3小题“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分析这句话的含义。”本题的答案分为三点:①夜来香和昙花夜间开花,其香味与阳光无光,所以称阴香;②“没有壮怀”是拟人的说法,与农夫决心在乡务农形成对比;③体现了农夫肯定阳刚之美的观点。其中第①点是通过结构分析,在上下文中筛选出答案,第②③点从题目要求“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出发,结合主旨整合而成。
鉴赏评价类型的题目主要表现为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欣赏作品形象、赏析作品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以及评价作品的价值和审美取向。这类题目完全基于对文章的正确全面的理解。回答这类题目时,也可通过几个关键词准确作答:手法、内涵、效果。明白该语句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通过对语意(表层义、语境义、比喻义、象征义等)的阐述,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其表达效果。例如,2006年江苏题《一幅烟雨牛鹭图》第1小题“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爱哪一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本题答案要求说明手法(第一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第二段运用了比喻、比拟的手法),并举例说明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传神地写出了老牛雨中的状态,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营造了和谐的氛围)
在考纲中对探究类型的题目解释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类题目往往表现为“怎么看”,如2006年重庆题《说村落》第5小题“你怎样看待村落的命运?”这样的题目,不仅考查了学生对文本意蕴的把握,同时也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的关注,而对于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也就正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回答时要结合文本观点和现实生活,从中提炼出个性化的看法。
五、规范表述,书写工整
无论完成哪一类型的题目,都要规范严谨。这其中包括术语使用正确,观点表述明确,分析方法得当,阐述条理清晰,书写工整,符合字数要求等
第四篇:散文教学如何教出语文味
散文教学如何教出语文味?
散文教学要教出“语文味”。语文本身语字第一,所以要教出语文味,就要先从语言方面入手!语言各方面的教学到位了,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
教出“语文味”要教出语文的语感。所谓教出语感,即教出对语言的敏感,包括对文体、语体和字、词、句的敏感。所谓教出文体感和语体感,从教师角度说,是不同的文体和语体有不同的教法;从学生角度说,是不同的文体和语体有不同的学法,具体说是有不同的读法和写法。同时还要让学生领会现代语体与文言语体、书面语和口语的不同表达功能。所谓教出学生对字、词、句的敏感,是要让学生学会通过字、词、句的字面意义或字典意义,读出字、词、句的深层含义或象征意义。这三者之中,教出对字、词、句的敏感为最基础最核心。对字、词、句的敏感主要是靠读出来的,而不是靠分析出来的。因此,语文课上要书声琅琅,书声琅琅本身就是“语文味儿”的重要体现。
教出“语文味”,还要净化语文课堂。语文课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可以包容德育、美育、创造教育、思维培育等教育内容,但这些不是它的“特性”或“特点”。语文课应尽可能的把不是语文或不具有“语文味”,甚至是语文但不是重点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堂。要净化语文课堂,首先必须知道什么是语文?其实,早年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指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这一解释,是将“语文”定位于口头与书面这两种“语言”范畴的。但是,“语言”本身又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不论是从现代语言科学看,还是从心理科学看,研究语言不能不忽视与“语言”有着密切联系又互相区别的“言语”。所以,净化语文课堂就似乎可以从“语言”和“言语”这两方面入手。但是,根据“语言”和“言语”的理论,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在言语训练中让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从而发展学生言语能力的活动。所以,这么说来,“语文”的内涵就是指“言语”。净化语文课堂主要可以从“言语”上去开刀。
第五篇:夏之韵味优美散文
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韵味,每个季节也都有每个季节的动人之处。
外面已经是夏天了。
夏天的韵味,当然不在如火的骄阳,不在闷热的天气,也不在烦躁的心情。夏天的韵味需要人们在心静里寻找和品味。
夏天其实很安静。夏日午后,大地上坦然站着的是树和农作物。天空一片蔚蓝,偶尔的一阵风吹动了白白的云朵。乡下的人们习惯躺在凉席上小憩,知了的鸣叫在这安静里添了点声音,蝉噪林愈静,可不是。知了其实并不聒噪,在它的叫声里,有夏日的一个音符。小孩更是喜欢这东西,知了可是很好的玩具呢。小时候的我就喜欢不顾酷热,到野外的草丛里,顺着知了的鸣叫,很轻易逮到它们,然后兴高采烈地拿回家,把知了装在火柴盒里。
盛夏光年,夏天盛着什么呢,空气中草木生长的气息自不必说。那随处明晃晃的绿,似乎在和阳光比高下。它们和人们一样在等待一场阵雨。夏天的阵雨多么让人欣喜啊。它让焦灼的大地得到了滋润,让绿色在大地上翻滚出一道美丽的海洋。凉丝丝的雨点汇成了一个个精灵,有了它们,这焦灼的天气可真凉快多了啊。阵雨过后,小小的河道上,种满水稻的田野上,飞舞着成群的蜻蜓。它们有着太阳般的金黄颜色,给雨后的世界带去灵动的色彩。
夏天盛着什么,花香果香也让人陶醉啊。栀子花,白花瓣。夏天的热烈孕育了栀子花浓烈的清香,老远就能闻到。这花还不张扬,夏天阳光这么歹毒,它自己静静的在角落里开放,直到花香向我们传递它已盛开的信息。而水中亭亭玉立的荷花,山中寂静开放的野百合,也一直沉醉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啊!
夏天是吃水果的最好季节。荔枝、杨梅、桃子、香瓜、枇杷、梨……哪个不让人流口水啊。最让人过瘾的应该是西瓜了。乡下的田里和山上栽种着成片的西瓜,农人们干完活,吃上一个西瓜,那是多么甘甜解渴啊!
虽然夏天的郁热让人们少了好睡眠,却也让农人们有了和夜晚一起纳凉的习惯。小时候,父母和邻居们拿了凳子、椅子、扇子,或坐或躺在自家的晒谷地上,或者聚集在大树下,一起聊天说古,一起畅谈农事。而我们这群孩子,则捉起了暗夜里一闪一闪的萤火虫。此时的田野里,处处蛙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而夏天的早晨很快就来临。
夏天的韵味当然不只是这些,在夏天的韵味里,我们会有一个清凉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