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音乐上册古筝独奏《浏阳河》
古筝独奏《浏阳河》
教学基本要求
1、以歌曲《浏阳河》导入,简介歌曲的主要内容。《浏阳河》是一首在我国流行很广的歌曲。表现了人们对领袖毛泽东的热爱。后来此曲被改编成同名古筝独奏曲。
2、学唱歌曲主题旋律。先听着录音哼唱歌曲,然后教师可出示主题旋律的谱例,指导学生跟着琴轻声模唱。
3、聆听古筝独奏《浏阳河》。设问:
①与歌曲《浏阳河》比较,它的主题旋律有了哪些变化?(旋律进行了节奏上的变化,同时旋律进行了加花处理,使得乐曲更为欢快等。教学时教师可以简单介绍音乐主题发展的一些手法,如加花、变节奏等,通过简单的比较让学生有所了解,有助于后面的教学。)
②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它的音色给人什么感觉?(可以和前面学的两件民族乐器音色做比较,即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帮助学生记住古筝的音色。教学时鼓励学生独立表达,教师适时做些补充。)
4、复听乐曲。设问:
①感受旋律进行的特点:边唱边划一划旋律的进行,说说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是连贯起伏的还是大起大落的?(旋律主要以三度音程内的上下级进为主,优美抒情。)
②旋律主要由哪些音组成的?(1、2、3、5、6五个音)③说说主题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有什么不同?
5、让学生结合前面的学习,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推荐代表交流发言。如教师能够将主题的变化用古筝或钢琴做简单的示范演奏,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效果更好。
第二篇:三年级音乐上册笛子独奏《牧民新歌》
笛子独奏《牧民新歌》
教学基本要求
1、教师可在复习《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歌曲中导入,设问: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你知道哪些关于蒙古族牧民生活的情况?
2、完整聆听《牧民新歌》后,可让学生说说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觉,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3、分段聆听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的特点展开想象,把音乐和这些画面联系起来。请学生说说这样的音乐让你想到了哪些场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教科书上的插图(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多媒体课件展示):①辽阔的草原,②牧民纵情歌唱,③牧民策马奔驰,④牧民眺望大草原,⑤人欢马叫的热烈场面。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不要拘泥于统一答案,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都要给予鼓励。如教师自己能示范演奏笛子则更好,通过分段赏析并介绍一些笛子演奏的特殊技法,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的特点及塑造的音乐形象。
4、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来感受和体验音乐,如跟随教师模唱主题旋律,也可以设计相应的律动(如骑马、挤奶等)或教学生一些基本的蒙古族舞蹈动作,跟随部分音乐做律动和舞蹈来体验音乐。
第三篇:浏阳河音乐教案
歌曲《浏阳河》教案
一、教学内容
演唱歌曲,《浏阳河》及,聆听两首江西民歌《斑鸠调》,《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二、教学目标
1、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学会演唱《浏阳河》,并主动收集不同演奏(唱)形式的《浏阳河》进行听赏。
2、能以乐观的情绪学会演唱《浏阳河》。
3、能认真听赏江西民歌《斑鸠调》《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感受“红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了解湘赣两地民间小调的特点,以及放风筝的传统文化。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人民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深厚感情,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产生对湘赣红色革命圣地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学会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浏阳河》。
四、教学难点
了解湘赣地区的音乐文化及相关背景。
五、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打击乐器
六、教学设想
设计这课时,我编了一个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那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春天,几个可爱的小女孩一起来到浏阳河边快乐的放着风筝,其中一个小孩的风筝断了线,断了线的风筝随着风儿飘过洞庭湖,它看到了洞庭湖上的好风光,了解到洞庭湖是个鱼米之乡,风儿继续吹着风筝往东飞。不知不觉地飘到了江西境内,听到了江西人民在高歌,并看到了毛委员和江西人民在一起苦中见乐的生活,并感受到了军民的鱼水情。学生很自然的跟随这一主线,学会和听赏《浏阳河》、《斑鸠调》、《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三首民歌,并从中感受民歌的魅力。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唱师生问候歌(2)发声练习
(3)节奏及节拍训练(4)视唱练耳 导入1揭示课题
师: 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早日争取红色政权,让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毛主席采用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所以,很多的地方都建有革命根据地,象我们湖南、江西等地,农民把这些地方称之为“红土地”。战争取得胜利后,举国上下一片欢呼,人民以各种形式来表达欣喜之情。
2.教师唱宋祖英的又唱浏阳河一首歌,导入教唱歌曲<浏阳河>.学生接唱《浏阳河》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湖南民歌《浏阳河》 教师提问:浏阳河是什么样的?(老师弹琴,学生歌唱《浏阳河》)a、全班齐唱 b、男女对唱
师:湘江边有个什么县?(湘潭县)出了个什么人领导人民得解放啊?(毛主席)
3、学习歌曲《浏阳河》
(1)教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浏阳河》通过教师的的歌声中,使学生对歌曲有所了解,并对歌唱产生浓厚的兴趣。(2)教师分析歌曲结构
(3)教师用钢琴完整的弹奏歌曲一遍,让学生随着琴声轻声哼唱。
(4)教师把难唱的部分划分出来。加以纠正(5)教师带唱一,二,遍歌曲
(6)学生用轻声带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7)学生随教师的琴声有感情地轻声唱歌词,(8)能运用演唱形式表现歌曲吗?(对唱,一问,一答的对唱)。浏阳河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用歌声来回答。(老师弹琴,学生歌唱《浏阳河》)师:湘江边有个什么县?(湘潭县)
出了个什么人领导人民得解放啊?(毛主席)
四、巩固练习
请其他组的同学仔细欣赏,看看他们用了哪些形式和方法来表现歌曲。
c、能凭自己对音乐的感觉,更细腻的处理好歌曲吗?(声音的强弱、速度变化等等)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唱了湖南民歌《浏阳河》,听赏了湖南、江西其他两首民歌,这几首都是红土地的歌。让我们一起来回忆,刚才我们用了些什么形式来演唱《浏阳河》。(对唱、方言、变化速度、合唱)
今后,我们会学习更多民歌,今天的课到这,下课!
第四篇:音乐三年级上册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学科下册
【教学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共有16课,在本册中,课文内容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力求每一课都有一个主题,每课都包含“演唱”、“听赏”“活动”等内容。
歌曲内容健康生动活泼,体现了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指导学生有表情自信地演唱基础上进行有关爱国主义的教育以及体验各种生活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音乐知识有:节奏的把握、人声的分类、各音符的掌握、四分休止符的学习和音乐家聂耳的故事等等。活动和音乐童话剧是教材的特色之一,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更好的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并达到多种技能的综合运用;通过表演童话音乐剧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和教益,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整册教材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为动力,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玩。
【教学总目标】
1、演唱做到声音自然而连贯、圆润而流畅、有弹性。初步能运用气息控制,做力度变化的练习。
2、能认识各种常用音符、休止符,能知道名称及它们的名称和时值。在教师帮助下视唱C调号上的单声部歌曲,能听辩二拍子、三拍子歌曲,标出小节或节拍。
3、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能知道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
【学生认知】
三年级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经过两年的音乐学习,学生对学习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有自己的见解。对今后学习有很大的作用,必须要抓住这个阶段的学习,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感情。
【课时计划】
第一课:童年
第一课时:学唱歌曲《摇啊摇》、聆听歌曲《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 第二课时:学唱歌曲《小酒窝》、创编伴舞。第二课:草原
第一课时:学唱歌曲《草原上》、聆听歌曲《草原放牧》
第二课时: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聆听歌曲《草原巡逻兵》 第三课时:复习歌曲《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 第三课:好伙伴
第一课时:学唱《噢!苏珊娜》、聆听《同伴进行曲》 第二课时:学唱《原谅我》、聆听《船歌》
第三课时:《噢!苏珊娜》、《原谅我》、《船歌》总复习第四课:放牧
第一课时:学唱《放牛山歌》、聆听《小放牛》、《放牛山歌》 第二课时:学唱《小牧笛》、背唱《放牛山歌》 第三课时:背唱《小牧笛》、《放牛山歌》 第五课:妈妈的歌
第一课时:学唱《妈妈的心》、聆听《妈妈之歌》
第二课时:学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聆听《小白菜》、《鲁冰花》 第三课时:《妈妈的心》、《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总复习第六课:四季的歌
第一课时:学唱《四季童趣》、聆听《樱花》
第二课时:学唱《捉迷藏》、聆听《雪花飞舞》、《樱花》 第三课时:复习《四季童趣》、《捉迷藏》 第七课:钟声
第一课时:学唱《钟声叮叮当》
第二课时:学唱《美丽的黄昏》、聆听《灵隐钟声》 第三课时:聆听《维也纳的钟声》、《灵隐钟声》 第八课:爱鸟
第一课时:学唱《一只鸟仔》、聆听《对鸟》
第二课时:学唱《小乌鸦爱妈妈》、聆听《空山鸟语》
第三课时:复习《一只鸟仔》、《小乌鸦爱妈妈》、聆听《对鸟》、《空山鸟语》 第九课:丰收歌舞
第一课时:学唱《桔梗谣》、聆听《丰收之歌》 第二课时:学唱《圆圆和弯弯》、聆听《丰收的喜悦》
第三课时:复习《桔梗谣》、《圆圆和弯弯》、聆听《丰收之歌》、《丰收的喜悦》
第一课 童年
【教材分析】
1.钢琴曲《童年的回忆》是法国音乐魔术师保罗.塞内维尔和图森合作完成的的作品,又是现代著名钢琴家理查德所演奏的,此曲音色华丽、旋律优雅。
2.歌曲《摇啊摇》这是一首流传于上海地区的民间童谣。2/4拍,D宫调式。全曲平稳优美,有韵律感和动感,词曲结合朗朗上口。
3.歌曲《小酒窝》的词作者是李如会,曲作者是晶日,此曲曲调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旋律欢快、活泼,歌词生动,富有童趣,抒发了在温馨家庭中孩子甜美生活的欢快心情。
4.歌曲《我们多么幸福》是一首童声合唱曲,此曲的词作者是金帆,曲作者是郑律成。这是一首歌颂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的一首儿歌,同时也告诉在新社会的少年儿童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具有很强的说教意义你,这首歌曲是一首上世纪90
年代流行的儿童歌曲之一。
【单元教学目标】
1.《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犹如四幅精致多彩的画图,它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从音乐声中感受并体验这种人间的真挚情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学习并唱会歌曲《摇啊摇》和歌曲《小酒窝》,并要并有感情地流畅地背唱。
3.在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从中让学生学习和感受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并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的幸福童年。
4.对《摇啊摇》、《小酒窝》进行3分钟以内舞蹈创编。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1.歌曲《摇啊摇》、《小酒窝》。2.培养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的兴趣。难点:1.学生能完整流畅地背唱歌曲。
2.从欣赏曲中感受和体验其风格,题材,表现等。
【课时计划】
本课计划2课时完成内容。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歌曲《摇啊摇》
2.聆听歌曲《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完整流畅的唱《摇啊摇》。
2.通过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指导学生学习并感受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完整流畅地唱《摇啊摇》。
难点:学生通过学习能感受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作业设计与布置】
1.课堂检测: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背唱《摇啊摇》。
2.课后练习:以小组为单位为《摇啊摇》创编3分钟内的伴舞。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歌曲《小酒窝》 2.创编伴舞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完整流畅的唱《小酒窝》。
2.通过学习,学生能为歌曲《小酒窝》创编一段3分钟内的伴舞。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会唱歌曲《小酒窝》。难点:有感情的唱歌和有感情的伴舞。【作业设计与布置】
1.课堂检测:指导学生唱歌时尽量用感情来表达。2.课后练习:同学间相互合作对学习过的歌曲进行伴舞。
第二课 草原
【教材分析】
1.器乐曲《草原放牧》,这部作品是根据蒙古孩子龙梅和玉荣这对小姐妹为了饱和集体的羊群而与暴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写成的。全曲共分五段,《草原放牧》是其中一段。
2.笙曲《草原巡逻兵》又名《草原骑兵》,乐曲采用了内蒙民歌的音调,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3.歌曲《草原上》,是一首4/4拍的内蒙古民歌,由陈文泽填词。歌曲的音乐语言简练,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的勾勒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茵茵的草原风光。歌曲2至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敢,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
【单元教学目标】
1.《草原上》等四首作品,初步集中接触我国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调风格,从而体现本课的音乐与民族的人文性,初步感受音乐的民族风格。
2.内蒙古地区的音乐往往是歌舞一体的。要完整流畅地唱会《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并进行即兴编舞,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欣赏《草原放牧》、《草原巡逻兵》,再听音乐,编舞蹈,讲故事,发挥想像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生能完整流畅地唱《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2.培养学生参加音乐时间活动的兴趣 难点:有感情地流畅地表演唱。
【课时计划】
本单元计划3课时完成内容。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歌曲《草原上》 2.聆听歌曲《草原放牧》 3.2/4 拍的节奏学习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完整流畅的唱《草原上》。2.聆听《草原放牧》,讲述《草原小姐妹》的故事。
3.学习2/4拍的节奏,让学生自己能进行简单的2/4拍节奏组合。学习重难点
重点:完整流畅地背唱《草原上》。难点:节奏学习及组合。【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堂检测:复述故事《草原小姐妹》,背唱《草原上》。课后练习:练习组合4至6小节的2/4拍的节奏。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2.聆听歌曲《草原巡逻兵》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完整流畅地唱《我是草原小牧民》。2.通过学习掌握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学习重难点
重点:唱会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难点:掌握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堂检测:回答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
课后练习:通过自己练习,能完整流畅地背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1.歌曲《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2.为《草原巡逻兵》编故事。3.练习唱“1、3、5”。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流畅地有感情地表演《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
2.通过学习,指导学生为《草原巡逻兵》讲故事。3.通过学习,教会学生唱准“1、3、5”。学习重难点
重点:流畅地有感情地表演《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难点:为《草原巡逻兵》编故事。【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堂检测:每个小组唱一遍“1、3、5”。
课后练习:同学间相互表演歌曲《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
第三课 好伙伴
【教材分析】
1.吹奏乐《同伴进行曲》
这是一首用管乐器(包括铜管乐器、木管乐器及玎击乐器)演奏的进行曲。作者泰克早年曾在军队中供职,在此期间创作了本曲,但起初他们的乐队队长并不欣赏此曲,而且还加以嘲讽。后来,泰克廉价将其卖给了出版商,结果演出后却受到人们极大的欢迎,作者由此一举成名。乐曲的曲名系以后所加,用以表示对旧时军乐队中同伴们给予他的关心和帮助的感激。
2.合唱曲《船歌》
这是作曲家黎英海为我国电影《两个小足球队》所写的一首插曲,它描绘了青少年们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表现了他们的真诚友谊和远大理想。
歌曲由两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包含各为3小节的四个乐句,旋律线条作波浪形起伏,6/8拍的节奏富有动感,形象地描绘了小伙伴们在水波上划动桨儿轻快行驶的情景。
第二乐段也是四个乐句,但旋律高昂,坚定有力,展现了青少年的宽阔心胸和远大志向。
合唱部分主旋律是第二乐段的紧缩,在歌中起到副歌作用。“啦啦啦”和“啊”的唱词增添了歌曲轻松、欢快的气氛。3.歌曲《噢!苏珊娜》
这首歌曲是美国作曲家福斯特创作中深受音乐爱好者的喜爱流传最广的一首。曲调素材精练,易唱,易记,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歌曲不仅表现了对朋友的真诚的情意,也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追求的一种向往。
全曲有六个乐句,其中三个乐句是完全相同的,另两个乐句仅是在句尾的落音上稍作变化,整个曲调五个乐句都是重复第一乐句(4小节)轻快、流畅的音乐主题,只是在歌曲的中间部分有一个对比乐句,它是前半句节奏的拉宽,切分节奏的运用在情绪和旋律的色彩上起到了变化,把歌曲推向高潮,点明了“朋友”这一主题情感的表现。后半乐句又回到了主题音调上,使单一的音乐主题在不断反复之中呈现出起伏,好像在倾诉着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4.歌曲《原谅我》
这是一首3/4拍美国儿童歌曲,曲调短小精悍,歌词简练,明快的旋律表达了一个孩子对以往的错,勇于向朋友倾诉,求得原谅的真切心情。歌曲由四个乐队构成的一段体,每个乐句
都以弱起进入,采用了“ ”基本节奏,只是在最后一个乐句稍作变化。歌
”的音程大跳,把曲的第一、二、三乐句的句首运用了相同的音调,朴实的语言“原谅,承认,以往的一点错”,真实地表达了孩子认错时的那种诚恳的神情。第三乐句在句尾作了“ 点、承认错以后舒畅快活的心情。恳求原谅的迫切心情推向高潮,紧接着以平稳的节奏及音调进入第四乐句,表现了孩子改正缺【单元教学目标】
1.《同伴进行曲》等四首作品,反映了中外少年儿童同伴间的珍贵友谊之情,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2.聆听《同伴进行曲》,了解其演奏乐器。聆听《船歌》,知道其演唱形式。
3.学习并唱会歌曲《原谅我》、《噢!苏珊娜》,并要有感情地流畅地背唱。
4.用打击乐或者拍手为《哦!苏珊娜》伴奏。学习2/4拍的挥拍手势并运用到学习中。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流畅地有感情地背唱《原谅我》、《噢!苏珊娜》。难点:有感情地流畅地表演唱。
【课时计划】
本课计划用3课时完成内容。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聆听《同伴进行曲》。2.学唱《噢!苏珊娜》。3.拍手伴奏。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在聆听《同伴进行曲》时、能简单说出演奏乐器。2.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唱会《噢!苏珊娜》,并能背唱。3.唱会《噢!苏珊娜》后,用拍手的形式为其伴奏。学习重难点
重点:背唱《噢!苏珊娜》。难点:聆听音乐描述内容。【作业设计与布置】
1.课堂检测:按小组抽查背唱歌曲《噢!苏珊娜》。
2.课后练习:通过自己练习,能完整订流畅地背唱《噢!苏珊娜》边拍手为其伴奏。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聆听《船歌》。2.学唱《原谅我》。
3.为《原谅我》伴奏。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再聆听《船歌》,学生能知道其演唱形式,随音乐用手滑动来表示曲调的起伏流动。
2.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唱会《原谅我》,并能背唱。3.通过学习学生能用打击乐或者拍手为歌曲《原谅我》伴奏。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完整流畅地背唱《原谅我》。难点:学生能为歌曲《原谅我》伴奏。【作业设计与布置】
1.课堂检测:小组合作讨论后,用手滑动来表示曲调的起伏。2.课后练习:通过自己练习,能完整流畅地背唱《原谅我》。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1.《噢!苏珊娜》、《原谅我》、《船歌》总复习。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流畅地有感情地背唱《噢!苏珊娜》、《原谅我》。2.听《船歌》,用手滑动来表示曲调的起伏。学习重难点
重点:背唱《噢!苏珊娜》、《原谅我》。难点:流畅地有感情地唱。【作业设计】
课堂检测:分小组表演《噢!苏珊娜》、《原谅我》。课后练习:自己表演给家人朋友看。
第四课 放牧
【教材分析】
1.民间乐曲《小放牛》
此曲原为民间歌舞《小放牛》中的一段载歌载舞的男女对唱,描写村姑向牧童问路,牧童故意考问她时的风趣情景。旋律质朴流畅,活泼轻快。这首歌曲在我国各地普遍流行。乐曲就是以这首民歌旋律为基本素材改编而成的。在一段活泼欢快的引子之后,民歌旋律作各种变化与发展,在不同的速度中多次出现。形成三个段落。
第一个段落为中庸稍慢的速度,主题旋律完整地由唢呐吹奏出来: 第二个段落速度加快,仍采用完整的主题旋律。唢呐以不同的音色模仿两个角色的腔调,表现了他们一问一答的情景。第三个段落速度更快,并把主题旋律加以展开,节奏收紧,句幅缩短,仿佛两人的问答越来越
快,气氛也更为热烈。最后速度放慢,唢呐与乐队齐奏,表示对话结束,皆大欢喜。
2.小提琴曲《牧歌》
乐曲是根据内蒙古昭乌达盟同名民歌歌词:“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白云的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羊群好像是斑斑的白银,撤在草原上多么爱煞人。”所提示的意境,以名歌旋律为素材而创作的小提琴曲。
乐曲由钢琴奏出平静舒缓的伴奏音型,引出悠长优美的第一部分音乐主题,这是典型的蒙古族民歌中的长调音调,悠扬飘逸,低回婉转,使人沉醉在蓝天、白云、羊群、笛声交融而成的如诗如画的意境中。接着主题旋律在高音区重复一次,给人以草原宽广无垠、蓝天深邃清澈的感觉。
第二部分是前一主题的发展,调性由G大调转为C大调,速度加快,节奏活跃,既描绘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图景,也倾吐出对草原乡土无限热爱的深情。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尾声余音袅袅,抒发了对美丽草原的不胜依恋。
3.歌曲《放牛山歌》
是一首以农村题材为内容的四川民歌。2/4拍,五声徵调式。音乐素材简练、朴实,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曲调欢乐、活泼,表现了农村的牧童娃娃愉快劳动生活的欢乐情绪。歌曲为六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全曲用“
”三个音为轴心,贯穿全曲,使其具有山歌高亢的特点。第一、二乐句的第2小节与第4小节分别采用了上移一度和同度进行的手法。衬词“哟喂”及“啥”字地方方言语助词的运用,使歌曲增强了浓郁的地方民歌风格,从而形成了一领众和的对唱效果。第三乐句“
”切分节奏的出现,使牧童在欢乐放牧时的心情得到了欢畅的抒发。第五乐句宽松舒展的旋律唱出了“哥儿啰喂”犹如牧童在山坡上向远处呼唤的生动情景,热情而又奔放,歌声悠扬。最后一个乐句采用了与第四乐句同头换尾的手法,再现了牧童们放牧时欢乐的情景和抒发了劳动的喜悦之情。4.歌曲《小牧笛》
这是一首以民歌音调为素材的创作歌曲,商调式,歌曲的结束音使用了下滑音,使歌曲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歌词以朴素的语言、简练的手法,融咏物、写景、抒情于一体,生动地展现出一幅农村风情画,表现了纯朴真挚的感情。
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包含三个乐句。第一乐句第1-4小节的前两小节,是2/4拍,后两小节变为3/4拍;这一节拍延伸到第二乐句的第5-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前两小节。第三乐句较长,包含了7小节,是一个扩充的乐句。节拍、节奏和句幅的变化使歌曲充满生气,洋溢着喜悦、真切的感情。
歌唱时,要求吐字咬字清晰,口形自然,声音明亮,不要过分强调发声的方法,以体现民歌的风格特点。由于歌中运用了变拍子,唱时应注意不同节拍中的重音位置。
【单元教学目标】
1.本课与第二课《草原》属同一主题,但作品所产生的地区不一样,《小放牛》等作品主
要流传在汉族地区,所以其音乐风格与蒙古族有很大的差别。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音乐与民族、地域有密切的关系,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学习并唱会歌曲《放牛山歌》、《小牧笛》,并要有感情地流畅地背唱。
3.聆听《牧歌》、《小放牛》,感受两种不同风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绪的音乐。并记住《牧歌》的旋律。
4.学习唱准“3、5、6”三音。学习理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流畅地有感情地背唱《放牛山歌》、《小放羊》
难点:唱准“3、5、6”三音和理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
【课时计划】
本课计划用3课时完成内容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聆听《小放牛》、《放牛山歌》。2.学唱《放牛山歌》。学习目标
1.聆听《小放牛》、《放牛山歌》,在老师的指导下感受两种不同风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绪的音乐。
2.聆听《小放牛》,载老师的指导下记住其演奏乐器。3.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唱《放牛山歌》。学习重难点
重点:唱会《放牛山歌》。
难点:聆听《小放牛》、《放牛山歌》感受两种不同风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绪的音乐。【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堂检测:聆听《小放牛》、《放牛山歌》,通过师生问答,说出其感受的两种不同风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绪的音乐。
课后练习:朗读《放牛山歌》的歌词,通过自己练习,能流畅地背唱。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背唱《放牛山歌》。2.学唱《小牧笛》。
3.学习理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完整流畅的背唱《放牛山歌》。
2.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完整地唱《小牧笛》。
3.通过学习,能理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学习重难点
重点:唱会《小牧笛》。
难点:理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堂检测:抽查小组背唱《放牛山歌》。
课后练习:朗读《小牧笛》的歌词,通过自己练习,能流畅地背唱。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1.背唱《小牧笛》、《放牛山歌》。2.聆听《牧歌》,记住其旋律和曲名。
3.唱“3、5、6”三音,复习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完整流畅地背唱《小牧笛》、《放牛山歌》。2.记住《牧歌的旋律》和曲名。3.唱准“3、5、6”三音。学习重难点
重点:.流畅地背唱《小牧笛》、《放牛山歌》。难点:唱准“3、5、6”三音。【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堂检测:通过问答复习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课后练习:表演唱学过的歌曲给亲人朋友们听
第五课 妈妈的歌
【教材分析】
1.歌曲《妈妈之歌》
纳西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他分布在该省的宁蒗、中甸和四川省的盐源、木里等地。纳西族的民间音乐有民歌、歌舞音乐和民族器乐等。
《妈妈之歌》又名《阿哈巴拉》,流传于宁蒗县。由于当地的摩梭支系婚姻风俗,民歌中以“阿哈巴拉”为名的很普遍,常用这类腔调演唱情歌或歌唱母亲的恩情。
《妈妈之歌》通过母子两人的对答,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挚爱和期望以及孩子深情的回报。歌曲的歌词朴实无华,母子之情溢于字里行间。旋律婉转起伏、宽广绵长,充分表现了母子间的真挚感情。
2.无伴奏合唱《小白菜》
这首民歌在我国北方流传极广,几乎是家喻户晓。全曲仅6小节,歌词生动而简朴。前4小节的节奏按3/4与2/4拍合成的5/4拍特点。先短后长“
”,基本不变;后两小节则转为4/4拍。
三、四字一句,基本为一字一音,非常口语化,具有童谣歌曲的一般共性。旋律线条级进下行,每句落音依次下跌,形成带有哭泣性质的音调,深刻地表现了一个旧时农村中失去亲娘而受人虐待、孤苦无依的女孩悲凉凄苦的心情。
这首歌曲经作曲家瞿希贤改编为领唱与无伴奏合唱的多声部歌曲,曲调与歌词均略有改动。
歌曲开始,低音部用哼鸣“呣”为主旋律作衬托,渲染了悲伤的气氛。中段(“娶了后娘„„”)采用复调的合唱形式:
当独唱再次唱出主旋律时,合唱声部仍以衬托为主,第一声部用了较强的力度唱出 “ 望。
3.歌曲《鲁冰花》
这首歌曲表现了一个名叫“鲁冰花”的女孩对母亲和家乡的思念之情。
歌曲从一个呼喊式的音调开始。
这是一个远离故土的游子对亲人含泪的呼唤。这一部分旋律采用羽调式并作下行,表现了女孩对家乡、母亲的深切思念和凄婉伤感的情绪。
歌曲的第二部分由原调1=C转入下方小三度上的1=A,调式转为大调式,节奏活跃,给人带来明亮、温暖的感觉,这是对美好童年的回忆。但旋即音调跳跃动荡,情绪变得激动起来,表现了无奈的感慨与执著不渝的渴求。
随着歌曲第一部分的再现,又使人深深地沉浸在魂牵梦萦的不尽思念之中。
4.歌曲《妈妈的心》
这是一首结构规整,曲调流畅,主题鲜明的儿童歌曲。它以第一人称的内心表白,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幸福生活的儿童热爱祖国妈妈的一片深情。歌曲为2/4拍,宫调式,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在四个乐句中,都运用了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第一乐句到第二乐句的八度跳进,及第四乐句的旋律上行和充满深情、富有儿童语气的自白,表达了儿女对祖国妈妈发自
”作为独唱的呼应,增强了悲愤的情绪。
最后两小节,伴唱以微弱的歌声唱出“亲娘呀,亲娘呀——”,表现了对母爱的呼唤与渴
内心的崇敬情感。第二乐段、用“啦啦啦”衬词和跨小节切分节奏,在旋律上下移动三度的模进,在音调上节奏的松、紧变化,唱出了“妈妈的歌”、“儿女的歌”使人感到心潮起伏,激动万千,把情绪推向高潮,与前段形成强烈的对比,点明了主题,歌声在儿女们对祖国妈妈的祝福中结束——祝灿烂的祖国永远昌盛繁荣。
5.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这首歌采用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2/4拍,徵调式。曲调优美、抒情。歌词寓意深刻,它通过一个平日生活的侧面,生动地描绘了孩子对妈妈一片深情和孝顺之心。歌曲在8小节平稳的音调引子进入第一乐句后,中间的八度大跳即刻营造了一个宁静如画的夜晚。第二乐句的切分音节奏的运用富有动感,进一步渲染了宁静的情景。第三乐句(第9-14小节)节奏变得紧凑,旋律呈现起伏,唱出了主人公对妈妈的一片热爱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要让妈妈好好安睡的内心情感的流露。句末节奏、音调拉宽又趋平静,形象地描绘了妈妈入睡时孩子露出甜美微笑的生动情景。歌曲的尾声采用了第一、第二乐句的音调,在节奏上进行变化,用“呣”抒发了孩子对妈妈无尽的热爱之情,意犹未尽,余音绕梁。
【单元教学目标】
1.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是我们少年儿童的祟高品格。本课的五首作品就是表现了“音乐与人”这一主题,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少儿对妈妈深切的爱。2.学习并唱会歌曲《妈妈的心》、《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流畅地背唱。
3.在聆听《妈妈之歌》、《鲁冰花》、《小白菜》活动中了解并知道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4.在《妈妈的心》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学习四分休止符的时值。为《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做2分钟以内舞蹈创编表演。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唱会歌曲《妈妈的心》、《唱给妈妈的摇篮曲》,了解并知道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难点:四分休止符的时值学习
【课时计划】
本课计划用3课时完成内容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学唱《妈妈的心》。2.聆听《妈妈之歌》。
3.学习理解四分休止符和记住mf(中强)的含义。学习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整地唱会《妈妈的心》。
2.聆听《妈妈之歌》,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辨别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3.在歌曲学习的活动中学习理解四分休止符和记住mf(中强)的含义。学习重难点
重点:唱会《妈妈的心》。
难点:理解四分休止符。【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堂检测:通过问答复习四分休止符和记住mf(中强)的含义。课后练习:通过自己练习,能完整流畅地背唱《妈妈的心》。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学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复习《妈妈的心》。2.聆听《小白菜》、《鲁冰花》,学习并知道其演唱形式。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后,学生能完整流畅地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2.通过学习能听音乐辨别无伴奏童声合唱,女生独唱,领唱。学习重难点
重点:唱会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难点:通过学习,听音乐辨别其演唱形式。【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堂检测:听音乐,通过问答来辨别其演唱形式。
课后练习:通过自己练习,能流畅地背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1.用手势动作为《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创编一个3分钟以内的舞蹈。2.《妈妈的心》、《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总复习。3.四分休止符,辨别演唱形式总复习。学习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边唱边为《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创编一个3分钟以内的舞蹈。2.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完整流畅的背唱,并表演唱《妈妈的心》、《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3.通过提问,让学生复习四分休止符,辨别演唱形式。学习重难点
重点:表演唱《妈妈的心》、《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难点:边唱边为《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创编一个3分钟以内的舞蹈。【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堂检测:表演唱《妈妈的心》、《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课后练习:通过讨论,小组内为《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创编一个3分钟以内的舞蹈。
第六课 四季的歌
【教材分析】 1.歌曲《樱花》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也是日本人民最喜爱的花。每年春天,在日本满山遍野地盛开樱花,或白或红的花朵,、艳丽夺目。日本人民总喜欢在这个时节去赏花。《樱花》这首民歌纯朴而生动地表现了日本人民珍爱樱花,趁三月春光结伴前往观赏的喜悦心情。歌曲的旋律建立在日本民间“都节调式”(其音阶为“
”)的基础上,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4/4拍以级进为主的旋律,平稳匀称的节奏,从容不迫的速度,使人联想到木屐的步履。“4”、“7”的奇特落音和偶尔出现的增四度跳进(4-7),都使这首短小的民歌增添奇异的色彩。
2.器乐曲《樱花》
这首乐曲是根据同名民歌的旋律改编的。歌曲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用日本民间乐器大正琴主奏;第二次则以木琴为主奏乐器。这两段音乐速度缓慢,清幽宁静,充满了对樱花的珍爱之情。第三次旋律出现时,速度稍快,调性下移小三度,旋律由大正琴和木琴先后奏出,乐队伴奏中低音部节奏加强,描绘了人们兴致勃勃地赶去观赏樱花的热闹情景。
3.钢琴曲《雪花飞舞》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于1910年为5岁的爱女创作了一套钢琴曲集,题名为《儿童乐园》,反映和刻画孩子的童心世界。《雪花飞舞》就是其中的第四首。乐曲表现孩子在冬日里凝视室外漫天飞舞的雪花,热切盼望春天早日来临的心情。
乐曲开始,轻轻响起“ 的十六分音符音型“
”四个音的上行序列,随即衍化为用左右手交替弹奏、快速”,好像雪花纷纷扬扬,越下越密。一会儿,左右手做反向进行,打乱了原来的序列,使人联想到悄悄飘落的雪片随风飞舞。穿插在十六分音符中的长音与和弦也渐渐明朗,变为一支简单朴素的、孩子们吟唱的儿歌
4.歌曲《四季童趣》
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充满童趣的歌曲。4/4拍,五声徵调式。歌中出现了一幅幅生动而饶有情趣的画面,形象地表现了儿童们在一年四季中天真烂漫的欢乐情景,抒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的心情。歌曲中的第1-4小节与第5-8小节旋律的变化重复,及“
”、“
”两种不同切分节奏运用,使得曲调富于跳跃感,把孩子们在春风中放飞风筝和秋天打枣、摘苹果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第9-12小节音调上下三度音区移动进行,旋律呈现起伏,抒情而又欢乐。第20-21小节的节奏突然紧缩,小节内曲调重复,形成了相互的呼应,更增添了玩耍、逗乐、滑雪的欢乐情绪。紧接着旋律起伏舒展,句尾结束在主音上。那欢乐的笑声,在空中久久回荡,歌声时时在人们耳边回响。
5.歌曲《捉迷藏》
这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活泼而又轻快的歌曲。歌曲把“春、夏、秋、冬”四季的季节变化比拟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在玩捉迷藏游戏。形象生动,很有童趣,也表现儿童对美好的大自
然充满着热爱的情感。
歌曲是3/4拍,F宫调式,为四个乐句构成的二段体。第一乐段为两个乐句。第一、二乐句在旋律上采用了模仿的手法,生动地描述了四季娃“冬躲春来”、“秋躲夏呀”,“你找我来我找他”玩耍游戏的情景。歌曲发展到第二乐段时节奏稍宽松,第一乐句分别运用六度、五度的跳进与第二乐句的向下八度跳进形成了旋律上的较大的起伏,它不仅通过“花丛”、“草帽”、“谷堆堆”、“棉褂褂”揭示了四季的特征,仿佛让人们还感觉到四季气候的变化,融自然科学知识于情趣之中。
【单元教学目标】
1.大自然的四季变化给音乐创作带来无限的生机,本课四首作品反映了少儿们在四季的各个阶段的童趣生活,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情趣与热爱。让我们热情地歌唱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吧!
2.学习并唱会歌曲《四季童趣》、《捉迷藏》,并要有感情地流畅地背唱。
3.聆听《四季童趣》与《捉迷藏》及《樱花》与《雪花飞舞》之间相互不同的风格与情趣。
4.学习3/4的节奏和挥拍手势。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唱会歌曲《四季童趣》、《捉迷藏》。难点:学习后能自己挥拍(3/4)。【课时计划】
本课计划用3个课时完成内容。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学唱《四季童趣》 2.聆听《樱花》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后,学生能完整流畅地唱《四季童趣》。2.学习后能说出曲中出现的力度记号的名称及意义。
3.通过聆听《樱花》,让学生知道出于哪个国家,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学习重难点
重点:唱会《四季童趣》。难点:力度记号的意义。【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堂检测:通过师生问答,指导学生理解和书写力度记号。课后练习:通过自己练习,能完整流畅地背唱《四季童趣》。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学唱《捉迷藏》。
2.聆听《雪花飞舞》、《樱花》。3.3/4拍挥学习。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完整流畅地唱《捉迷藏》。
3.聆听《雪花飞舞》、《樱花》能感受出其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区别。4.通过学习,学生能按节奏正确挥拍。学习重难点
重点:唱会《捉迷藏》。难点:按节奏正确挥拍。【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堂检测:通过小组抽查让学生按节奏正确挥拍。课后练习:通过自己练习,能完整流畅地背唱《捉迷藏》。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1.挥拍指挥唱歌。
2.复习《四季童趣》、《捉迷藏》。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为《捉迷藏》当指挥,并请同学示范练习。2.完整流畅地背唱《四季童趣》、《捉迷藏》。3.聆听《四季童趣》、《捉迷藏》,感受其各自的特点。【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堂检测:抽查学生背唱《四季童趣》、《捉迷藏》。课后练习:把学会的歌表演给亲人和朋友们看。
第七课 钟声
【教材分析】
1.管弦乐《维也纳的音乐钟》
本曲是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1882~1967)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哈里·亚诺什》中的第二段。
哈里·亚诺什是匈牙利民间故事中的一个爱吹牛的老兵。他逢人爱说大话,说什么他曾单枪匹马地战胜过拿破仑;把长有七个头的长龙打翻在地;把烈马驯得服服贴贴等等。组曲就是根据作曲家自己创作的歌唱剧《五个冒险故事》的主题音乐改编的。《维也纳的音乐钟》描写哈里从战场上归来,美丽的公主邀请他到维也纳宫作客时人们欢迎他的情景。
2.电子琴独奏曲《灵隐钟声》
这是一首构思巧妙,形象鲜明的电子琴独奏曲。作者以电子琴的丰富音色和宽广的表现力,描绘出杭州著名佛寺——灵隐寺的风采。
乐曲一开始就传来了两高一低的钟声,然后是轻轻的反复,仿佛是僧人们清早敲响的晨钟在青山中回荡。接着是一个半音级进的音型自低音区向高音区作连续模进,渲染出佛寺宁静而神秘的气氛。随后又是一连串钟声,小钟、大钟轮番敲击,钟声荡漾。在乐曲的引子中,电子琴巧妙地模仿出各种钟声,令人有身临佛寺之感。
3.歌曲《钟声叮叮当》
这是一首曲调短小精悍,旋律、优美的儿童歌曲。6/8拍,大调式。歌词 “叮叮当”模拟了悠扬的钟声,仿佛使人聆听到美妙的钟声在空中回荡。全曲只有二个乐句,基本节奏型相同,在旋律上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下移三度的模进,每乐句中都有一个四度的音程跳进,在平稳中呈现出起伏,仿佛动听的钟声在不断地敲着。歌曲的合唱声部,只运用了同音的支声“1”、“”作为衬托,丰满了悦耳的钟声效果,犹如交织成一曲美妙动听的“钟声交响曲”,在人们耳边久久回响。
4.歌曲《美丽的黄昏》
这是一首短小而优美的欧美歌曲,三拍子的旋律优美抒情,歌曲的音域仅六度,开始的4小节是全曲的主要素材,由do、re、mi、fa四个音组成,第5、6小节是第3、4小节的完全重复,主要节奏型“”,轻盈而有动感。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6小节的上方三度的模进,第三乐句6小节是歌曲大调主音do的六次重复。由于歌曲的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三度模进,所以当二部轮唱时,二个声部非常和谐协调,歌曲通过简炼的三句歌词,描绘了一幅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景色。给人一种雅致、悠闲的感觉。
单元教学目标
1.钟声能唤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本课题的四首音乐作品,都围绕中外特定的环境下的“音乐与自然”——钟声而创作的不同风格的乐(歌)曲。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提高审美的情趣。
2.学习并唱会歌曲《钟声叮叮当》和《美丽的黄昏》,并要有感情地流畅地背唱。3.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灵隐钟声》,感受这两种不同风格的中、外“钟声”音乐。5.在学唱《钟声叮叮当》的曲调中,唱准“自然音列。
”音高。唱准“
”的【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唱会歌曲《钟声叮叮当》、《美丽的黄昏》。难点:唱准“
”音高。唱准“
”的自然音列。
【课时计划】
本课计划用3课时完成内容。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学唱《钟声叮叮当》。2.学习并唱准“
”音高。唱准“
”的自然音列。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流畅的唱《钟声叮叮当》。2.学习并唱准“学习重难点
重点:唱会《钟声叮叮当》。难点:唱准“【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堂检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抽查唱“【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学唱《美丽的黄昏》。2.聆听《灵隐钟声》。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完整流畅的唱《美丽的黄昏》。2.在老师的指导下唱准“学习重难点
重点:唱会《美丽的黄昏》。难点:唱准“【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堂检测:抽查并指导唱不准“
”的音高的少数学生唱。
课后练习:通过自己练习,学生能完整流畅地背唱《美丽的黄昏》。
”的音高。
”的音高。
3.聆听《《灵隐钟声》,介绍杭州灵隐寺。
”的自然音列。
课后练习:通过自己练习,学生能完整流畅地背唱《钟声叮叮当》。
”的音高。唱准“
”的自然音列
”音高。唱准“
”的自然音列。
3.聆听《钟声叮叮当》,感受6/8拍的节奏。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1.聆听《维也纳的钟声》、《灵隐钟声》。2.复习《钟声叮叮当》、《美丽的黄昏》。学习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聆听《维也纳的钟声》、《灵隐钟声》,感受其不同地域,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音乐。
2.复习唱《钟声叮叮当》、《美丽的黄昏》,以组为单位流畅地表演唱。学习重难点:以组为单位能完整流畅地表演唱《钟声叮叮当》、《美丽的黄昏》。课堂检测:抽查并指导唱不准“
”的音高的少数学生唱。
课后练习:通过自己练习,学生能完整流畅地背唱《美丽的黄昏》。
第八课 爱鸟
【教材分析】
1.歌曲《对鸟》
这是浙江乐清县牧童的“对山歌”。它与一般的对山歌不同,对的不是花名,而是鸟名,要求歌者有更丰富的自然知识和更高的对答技巧。歌曲描写两组村童簇拥着各自的领头人,相互对歌赛智的生动情景。歌曲是由两段歌词组成的分节歌形式。第一段歌词表现甲方出题;第二段歌词表现乙方回答,旋律上则稍作变化,如提高音区,增加音程的跳动,刻画了机敏、紧张的神态。
这首歌曲的音乐清新爽健,语调真切自然。整个旋律很平展,又十分动人。第三句句尾的“红加绿”的“绿”字用休止符突然收住。第四句“搽嘴唇哦”的“搽”字用突起的高音唱出,夸张了字调,突出了孩童们对歌时挑逗、顽皮的神情,使人更觉有趣可爱。
2.二胡曲《空山鸟语》
乐曲除引子和尾声外,可分五段,属多段体结构。
引子犹如山林召唤,空谷回声,寥寥几笔就描绘出幽静、深邃、沉远的意境,令人神往。
乐曲通过拟声的手法模仿,使鸟语音乐化。但这不是单纯的自然描写,而是深深地渗透了“人”的感情,使乐曲的造型性与抒情性有机地结合而显得富有情趣。
作者简介
刘天华(1895~1932),我国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中学时参加学校军乐队学吹军号,曾先后学过铜管乐、小提琴、钢琴等西洋乐器。1914年在失业、丧父、贫病交迫的逆境中自学二胡。1927年创立了国乐改进社,在创作和演奏上均有成就。还先后在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高师和北京艺专教授二胡、琵琶、小提琴。
刘天华还刻苦学习西洋作曲理论和民间戏曲。他谦虚好学,向各种人(包括演奏家、流浪艺人、和尚、道士、乞丐等)求教,因而在二胡和琵琶上有较深的造诣。他在二胡演奏技巧上吸收了小提琴的长处,把二胡从伴奏乐器提升为独奏乐器,并纳入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学,为我国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定了基础。他的作品有《病中吟》、《良宵》、《空山鸟语》、《光明行》等10首二胡曲和15首琵琶练习曲。 3.歌曲《一只鸟仔》
这是流传在台湾的一首儿歌。在二段歌词中,每段都采用了象声词来形容一种小动物的鸣叫声和神态,使得歌曲颇为生动有趣。
歌曲为五声徵调式,2/4 拍。音域在九度以内。全曲共四个乐句,每句4小节,他们的节奏型几乎完全相同,如:
,还常采用下滑音和衬词、衬腔,使这首歌显得非常风趣,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诙谐的风格。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下行大二度移位,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全曲音乐素材统一,形象完美,很好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和纯洁的性格。
4.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是一首深受孩子喜爱的叙事歌曲,歌曲结构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2/4 拍,F大调式。曲调的四个乐句由相同的节奏型组成,旋律婉转、流畅、动听,歌词形象生动,充满深情地叙述了小乌鸦对妈妈的一片爱心。
单元教学教学目标
1.鸟,是人类的朋友,鸟类美妙的鸣啼声给音乐创作提供了无限的源泉。让我们唱鸟、爱鸟、护鸟,增强环保意识,增进自然常识,提高审美趣味,发展联想想像。 2.学习并唱会歌曲《一只鸟仔》和《小乌鸦爱妈妈》,并要有感情地流畅地背唱。
用打击乐为歌曲《一只鸟仔》伴奏。
3.聆听歌曲《空山鸟语》介绍刘天华。聆听《对鸟》,让学生讲述“对鸟”的内容,体会“对鸟”的乐趣。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唱会歌曲《一只鸟仔》、《小乌鸦爱妈妈》。难点:用打击乐为歌曲《一只鸟仔》伴奏。
【课时设计】
本课计划用3课时完成内容。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学唱《一只鸟仔》。2.聆听《对鸟》。3.为《一只鸟仔》伴奏。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完整流畅地唱《一只鸟仔》。2.聆听《对鸟》,指导学生听并讲出“对”了些什么内容。
3.通过学习,学生能用打击乐或者拍手的形式来为《一只鸟仔》伴奏。学习重难点
重点:唱会《一只鸟仔》。难点:为《一只鸟仔》伴奏。【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堂检测:抽查并指导学生边唱《一只鸟仔》,边为其伴奏。
课后练习:通过自己练习,能完整流畅地背唱《一只鸟仔》。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学唱《小乌鸦爱妈妈》。2.聆听《空山鸟语》,介绍刘天华。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完整流畅地唱《小乌鸦爱妈妈》。2.聆听《空山鸟语》,感受百鸟啁啾声。
3.通过介绍,让学生知道刘天华和记住他的部分作品。学习重难点
重点:唱会《小乌鸦爱妈妈》。
难点:让学生知道刘天华和记住他的部分作品。【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堂检测:通过提问,让学生回答刘天华的作品。
课后练习:通过自己练习,能完整流畅地背唱《小乌鸦爱妈妈》。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1.复习《一只鸟仔》、《小乌鸦爱妈妈》。2.聆听《对鸟》、《空山鸟语》。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能完整流畅地唱《一只鸟仔》、《小乌鸦爱妈妈》。2.指导学生聆听《对鸟》、《空山鸟语》,让学生能辨别其不同。学习重难点
重点:背唱《一只鸟仔》、《小乌鸦爱妈妈》。难点:能辨别《对鸟》、《空山鸟语》的不同。
第九课 丰收歌舞
【教材分析】
1.歌曲《丰收之歌》
丹麦地处北欧,农牧业发达,素有“欧洲食品库”之称。本歌就是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的一首丹麦民歌,在你哼唱出歌曲的第一句旋律之后,几乎许多人都能接唱下去。歌曲的结构短小、方整,节奏鲜明、简洁,由大三和弦分解构成的音调朴实精炼而不失明快、活泼,抒发了人们热爱劳动并喜获丰收的愉快心情和宽厚助人的感情。明朗、欢快的歌声反映了丹麦人民勤劳、善良的美好心灵和高尚品质。正因如此,歌曲长久以来赢得人们喜爱而传唱不衰。
歌曲采用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9小节至第16小节是前8小节旋律的完全重复(歌词有新的内容),其后的8小节为第二乐段,前4小节的乐句句幅缩短(分为两个乐节),节奏稍作变化,主要出现在高音区,情绪更为热烈,这样就与前面的重复乐段形成对比,但最后4小节立即再现前一乐段中后乐句的旋律,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使歌曲更加朗朗上口,易为人们所熟记。
2.吹奏乐《丰收的喜悦》
这首吹奏乐曲是根据新疆民歌素材发展创作的,它以富于民族特色的音调表达了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在丰收时节的喜悦心情和对明天的美好希望。
3.歌曲《桔梗谣》
这是一首曲调优美、带有舞蹈性节奏的朝鲜族民歌。“桔梗”是朝鲜族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因此取名《桔梗谣》。朝鲜族民歌优美动听,富有舞蹈特点。
歌曲采用3/4节拍,音乐轻快明朗。歌曲为七个乐句组或的一段体结构。第三、四句和第六、七句是第一、二句的变化反复,第五乐句加以衬词,旋律作了发展。整首歌曲前后既统一,又有变化,生动地塑造了朝鲜族姑娘勤劳活泼的形象。
4.歌曲《圆圆和弯弯》
是一首具有民歌风格的儿童歌曲,4/4拍,商调式。曲调优美淳朴,生动地描绘了金秋一派丰收的景象,抒发了农家儿童甜美生活的愉快心情。
歌曲由四个乐句构成一段体。第一乐句第1、2小节出现的四分休止符使歌曲一开始就给人欢乐的气氛,后句在前句的基础音调上,作了节奏的紧缩,更显得愉快活泼。第二乐句切分节奏的运用,把情绪层层推进,增强了丰收的欢乐气氛,圆圆的„„圆圆的„„丰收果实的描绘,寓意深刻,唱出了农家儿童在改革开放后的美满生活的情感。第三乐句以舒展的旋律及富有民歌风的“啰”和“哎”的衬词和上波音的唱法,使喜悦无比的心情在这里得以进一步的抒发。第四乐句重复变化了第二乐句,歌曲的结尾落在“2”的主音位置上,把人们张灯结彩、喜庆丰收的欢乐情绪推向高潮。
【单元教学目标】
1.歌舞形式是表达人们喜悦心情的最佳方式之一。这一形式也最能充分体现音乐的社会性。在丰收时刻,人们往往会载歌载舞,尽情抒发他们喜悦的心情。
2.学习并唱会歌曲《桔梗谣》和《圆圆和弯弯》,并要流畅地背唱。
3.聆听《丰收之歌》、《丰收的喜悦》,并以即兴舞蹈的形式来抒发丰收的喜悦之情。4.了解人声分类的音乐知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唱会歌曲《桔梗谣》、《圆圆和弯弯》。难点:以即兴舞蹈的形式来抒发丰收的喜悦之情。
【课时计划】
本课计划用3课时完成内容。【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学唱《桔梗谣》。
2、聆听《丰收之歌》。
3、学习人声分类。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完整流畅地唱《桔梗谣》。
2.通过聆听《丰收之歌》,感受其丹麦人民的豪放开朗,能歌善舞的风俗特征。3.通过讲解和介绍,让学生知道和辨别人声和人声的分类(男声、女声、童声)。学习重难点
重点:唱会《桔梗谣》。
难点:辨别人声(男声、女声、童声)。【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堂检测:以小组为单位,抽查听曲辨别人声。
课后练习:通过自己练习,能完整流畅地背唱《桔梗谣》。【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学唱《圆圆和弯弯》。2.聆听《丰收的喜悦》。
3、即兴伴舞。学习目标
4.通过学习,学生能完整流畅地唱《圆圆和弯弯》。
3.聆听《丰收的喜悦》,并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其即兴伴舞(3分钟内)。学习重难点
重点:唱会《圆圆和弯弯》。难点:为《丰收的喜悦》伴舞。【作业设计与布置】
课堂检测:以小组为单位,按小组顺序为《丰收的喜悦》伴舞。课后练习:通过自己的练习,能完整流畅地背唱《圆圆和弯弯》。【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1.复习《桔梗谣》、《圆圆和弯弯》 2.聆听《丰收之歌》、《丰收的喜悦》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能完整流畅地背唱《桔梗谣》、《圆圆和弯弯》。2.聆听《丰收之歌》、《丰收的喜悦》,来区别人声和说出人声的分类。学习重难点
重点:完整流畅地背唱《桔梗谣》、《圆圆和弯弯》。难点:区别人声和说出人声的分类。
第五篇:艺术学院举办09级硕士研究生吴曦古筝独奏音乐会
工作简报 【总第13期】
(2010)第六期
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学生科、团委 2010年11月14日
中外戏剧表演交流课圆满结束
(记者团 任凌伟 报道)11月2日,来自法国的中西文化交流使者“查理”应时参访了艺术学院,针对我院08级戏表专业学生以公开课形式进行交流与指导。副院长贺祝平,戏剧系主任张海冰,党支部书记刘艳,戏剧系教师王明理、马玲等老师参加了此次交流。
公开课于上午9点在新楼12楼开课,主要汇报成员为戏剧系08级B组学生,由王明理老师作指导。本次公开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热身练习,剧目展示与师生交流,于11点30分结束。
在疾跑的时候突然叫停,一个动作以快慢两种形式回放,普通人做到的必定以摔跤而告终,而他们却能做的珠圆玉润。“舞台形体节奏训练”,通过快慢节奏的转变让学生在舞台上松紧自如,肢体得以放松。第一环节以此开端,学生们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课堂氛围中,将饱满的情绪展现在舞台上。王明理老师作指挥,要想迅捷并完美的做好一个作业就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舞台上的同学们自然是高度集中着精力,不管是接下来的“过冰面”“避雨”“小狗穿洞”,他们总能以最惟妙的姿态让人称心如意,此时王明理老师也解释了此环节中稳如泰山的秘诀,那就是寻找身体力量的支撑点。而第二项目“数语交流”更是考验临场反应的时刻,从一数
到十,男女以对话形式均分,内容一样,想出众的只能靠特定的人物关系。这难不倒学生们,千奇百怪的想法让在座观众捧腹不禁。
热烈鼓掌还为时方早,接下来第二个环节“剧目展示”是本次课的核心亮点。“抢劫”这个剧情是最普通不过的,但反生在西方的“喜剧式抢劫”别有一番韵味。B组同学热身训练结束后休息了片刻,接着上台为大家奉献“暴力幽默”。从银行懒洋洋的氛围中迅速跳转到抢劫的暴力现场,从从容舒缓的状态到因惊恐而狰狞的表情,观众的心随剧情而走,时紧时松,现场气氛达到高潮。经典名作《等待戈多》中,没有前作动人心弦的剧情,只用两个主角入情入景的对白,细微的动作举止取得了观众的好评,还原了那两个流浪汉的荒诞心理,还原了那个荒诞的年代。“这就是表演的感染力,他们表演的很不错”,查理老师微笑着点头,以示赞许。
学表演出身的查理,在参访过各路派系的表演教程后至此,以“精彩”总结了此次公开课的成效,在讲解到舞台面部表情时他还“以身亲授”,其到位程度让在座老师同学欢呼
叫好。此外,查理还谈到了他最近正在导演着莎士比亚的名作《仲夏夜之梦》,不排除今后与我院进行汇报演出的交流。
最后,到场所有人员进行合影,中外戏剧表演交流课圆满结束。
镜头中的灵魂艺术
————中美友好使者到艺术学院交流
(记者团 郑雅心 报道 周壮 摄影)2010年11月2日九点四十分,在贵州大学艺术学院新楼八楼的设计系会议室中,作为中美友好使者的摄影艺术家,现担任贵州大学英语老师的吴可优女士与设计系的老师同学们进行了精彩的学术交流。参加本次活动的有:设计系主任史建军;摄影教研室主任杨安迪;以及周子鸿老师等。
“情感是摄影家的灵魂,只要诚实的表现自我,就是一个出色的摄影师”这是一位热爱摄影的艺术家对于学生的嘱托,我们感受到的是,在艺术的殿堂里没有国界的划分,没有国家的差异。此次学术交流吸引了摄影专业的同学以及多位摄影爱好者的到来。开场之前,全场早已座无虚席。教室中弥漫着浓烈的艺术氛围。
首先,设计系周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摄影专业的同学们的作品。以产品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和海报设计为主。其中包括了中国文化,民族风情,民间艺术以及对于环保的提倡,怀旧的篇章,全球气候的关注等等,共有近六十幅优秀作品进行了展出。吴可优老师对同学们的作品进行了高度评价,她认为叙述性结合故事性的作品最为吸引人。之后,吴可优老师
与设计系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在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现在的摄影家热衷于环保和关注城市的发展,这是全球共同的焦点。对于当代的大学生,吴老师希望大学之后大家收获的是创造性的思维,好的灵感,以及坚持不懈努力的习惯。在最后,设计系的老师邀请吴老师在11月17日晚上七点三十分,在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进行“西方艺术史”的更深层次的探讨。
在融洽的氛围中,大家意犹未尽的结束了今天的学术探讨。在采访中,一位同学这样说道:“艺术没有国界的区分,用摄影机拍摄的画面记录着情感,表达着心灵的语言。我会努力学习作为一个优秀的摄影师所需要担当的责任。”此次活动圆满成功,各位老师同学表示,得到很多不同文化的知识,增长了专业的见识,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艺术学院美术系举办趣味活动
(记者团 张博涵 报道 摄影)2010年11月8日中午12点30分,艺术学院美术系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活动“两人三脚”,本次活动由美术系学生会组办,参加活动的除了美术系各班代表外还有美术系党委书记王溪,美术系09届班主任邓所恽.“俩人三脚”游戏的规则是每俩个同学将中间俩只脚绑在一起.一组分四个人,然后组与组之间进行竞速PK,先到终点的一组胜利.随着比赛的开始 ,现场的气氛瞬间升华了起来,参加游戏的同学们为了胜利而冲刺,跌倒了不怯懦,勇敢的站起来一步一步走到终点,齐心协力.最终赢得胜利的是09级国画班,而10级美术1班的新生们也取得了第2的好成绩,赛后记者对邓所恽老师进行了采访,问道在他认为同学们通过这样一次交流性的互动比赛会收获什
么?邓老师如是说到: “这样的活动举办的效果我想有如下几点,首先是减压,可以减轻学生们的生活,学习压力,丰富校园生活.其次是给新同学一个归宿感觉,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们毕竟还是在一个由孩子进入成人这么一个阶段.想家是无可厚非的.希望这样的活动可以增加地域亲切感,达到老生带动新生的目的.最后则是给个位同学们提供一个互相认识的平台,以便日后各班同学的专业交流”.这次活动也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称赞,一位10级的新生则认为通过这场比赛使他懂得了同学之间要团结,讲配合,而且感受的到了互相的默契感,对以后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上都有很大的启发,而且现在这种多彩的校园生活和高中比起来别有一番风味,不可言语.上戏教授亲临艺术学院演讲
(记者团 郑雅心 报道 周壮 摄影)2010年11月10日上午十点十分,在贵州大学艺术学院新楼12楼的教室中,作为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上海戏剧学院陆军教授,为戏剧系的同学们演说了以“延长作品寿命的九种可能”为题的精彩演讲。出席活动的有艺术学院副院长贺祝平;戏剧系党支部书记刘艳;戏剧系教授张海玲;戏剧系副教授陶江;杨国平主任,以及金竹老师,唐进老师,王明理老师等。
“对于生命的态度,是戏剧作品应展现出来的最重要的观念。”这是一位具有人性化思考的艺术家对于艺术的理解。在陆军教授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对于艺术的不懈追求,以及对于作品在生命的意义方面的深刻思考。他以《狙击手》小品为开始,与同学们分析其在考虑对于生命的态度方面的不严谨性。陆军教授以风趣幽默的讲说风格,通过一部部作品、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向同学们讲述出这九种延长作品的方式,分别是:革新观念;描述环境;琢磨人物;研究结尾;注重象征;人物图谱;创作形式;寻找戏核以及注重解扣。
在听讲述的过程中,同学们像是融入到各种经典影片与戏剧的创作环境当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一位艺术教育家的生命责任感和是非判别的能力。《春琴抄》,《郭双印连他的乡党》
以及加拿大与德国合作的《崩溃》,都经由他的话语传达出另一种艺术解释。这让我们的同学们对于戏剧的理解,人生的思考都有了进一步的反思。在最后的回答提问中,陆军教授以“多看,多思,多实践”来激励年轻的一辈人要更好的诠释生命与作品之间的关系。
最后,在合影留念中圆满完成了此次的精彩演讲,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以自己的方式,贡献自己的思想从而能为社会,为世界留下些什么,这应该就是戏剧的意义所在。我们期待着下次与陆军教授的更深层次的对话,也同时期待着我们的同学对于艺术与生命的更深刻的反思。
艺术学院举办09级硕士研究生吴曦古筝独奏音乐会
(记者团 张博涵 报道 周壮 摄影)11月12日,在我校艺术学院C楼演播厅举办了一场“耳朵的盛宴”——09级硕士硕士研究生吴曦古筝独奏音乐会。到场的校方领导有贵州大学副书记赵明仁,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范斌,校督导团团长杨国平,音乐系主任游永生等。受邀出席的嘉宾有省人大副秘书长包御坤,省机关工委书记晁农,省机关工委秘书长郭焱,省文化厅副厅长谢斌如,省文联副主席、音协主席崔文玉,省音协秘书长柴永兴,南方航空公司贵州分公司党委书记吴峰,著名京剧表演家卢小玉等。此外现场还有我校的同学们和来自社会各界人士。
吴曦是我校艺术学院09级古筝演奏与表演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我省著名古筝演奏艺术家陈音教授,拥有国家三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员、贵州省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理事等诸多殊荣。并且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
晚7点30分,音乐会开始,一首轻盈欢快的开场曲《弹词韵》将我们拉入了音乐的境界里,大家抛开了生活的烦恼,静静地享受着,如同坐在江边,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弹词韵》的曲作家是周成龙的,此曲短小精彩,结构清晰,音色干净明快,尽显弹拨乐的特点。告别了江南俏丽,吴曦又带我们去探访那竹林深处,一条神秘的小泉。《林泉》一反古筝的音阶常态,旋律流畅,富有神秘气息,正如我们每个人心中,那片与世隔离的竹林里那条神秘的小泉。画面瞬间又切换到气势磅礴的峻岭前,《山的遐想》,曲子悠远的隐约引人入胜,通过轻重缓急起伏的音色变化,让我们领略了山的雄浑、刚毅、高大、绵延。不禁让人有种想像诗人般对山而吟的念头。夜,是属于每个人的,告别了白日的喧哗,夜,偏偏这般《夜深沉》。伴着沉重凄凉的曲子,厚重鼓声响起,古筝清脆,我们内心无不触动,仿佛四面出格的危机四伏就在我们身边存在着。昔日霸王的雄风,如今却情深与慨然的去赴死,无不叹息,曲子将柔美与沉重融合在一起,显得更加凄凉,悲惨,使人深深陷入,不能自拔。到了下半场,吴曦又带我们去游览了令人心仪的小溪与梅花《鬲溪梅》。去体验了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生活,去做客他们淙淙流泉,溶溶明月,白云飘渺的故乡《云岭音书》。去见证那旷世的爱情,去指责那那万恶的封建礼教。钢琴与古筝融洽在一起,宛如天籁。俩只孔雀勇于抗世,不与世俗的精神,《孔雀东南飞》,再次将我们带入如幻的世界中,怎愿轻易走出来。然而时间是抓不住的,这场纯净唯美的音乐会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每每曲目结束,伴随着的是最真挚的掌声和鲜花,在场的所有人无不被这真诚的音乐所打动。
音乐会结束后,记者对陈音老师进行简单采访,提及得以弟子,陈老师满心欢喜与自豪。在她看来吴曦最值得肯定的是对音乐的信念,追逐,真挚。作为一个在音乐界取得成功,家庭美满幸福,在生活上富裕充足的她,不与世俗,不被物质所迷惑,毅然决定深造自己,来校读研,向音乐界更深的走下去,是非常难得的。而问及音乐与生活的相连,音乐对生活的启发,陈老师更是拿出了前主席江泽民同志对音乐的喜爱的例子,作为一个领导人,政治家,能弹钢琴,自弹自唱,更显示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音乐与生活是互通的,音乐的节奏感,音乐的音阶,音色帮助我们更主动地去感官世界,去品味生活。相信同学们在今后,会更明确,清晰地去生活,去学习。
中央戏剧学院徐平教授莅临艺术学院进行学术讲座
(记者团 唐慧 报道 徐龙飞 摄影)11月13日下午,中央戏剧学院徐平教授来到了艺术学
院,做了一个关于表演艺术语言吐字归音的学术讲座。到场聆听的有戏剧系党支部书记刘艳、戏剧系副主任张海冰、戏剧系教师张海玲、陶江、金竹等。
讲座开始,因为到场的人太多而没有足够的座位,徐平教授关切的把舞台上的椅子递给了同学们。讲座中徐平教授首先论述了基本功对于大家的作用,其次,演员在舞台上应该具备脱麦也能让八方观众听清你话语的功力。徐平教授还纠正了同学们在平时很容易犯的一些错误,比如,声韵母发音不准、元辅音发不到位、口型不对等。接着,他还播放了一些自己搜集的话剧片段,中戏教学成果汇报演出等,供同学们感受。
讲座的最后同学们积极提问。很多同学就自身的问题向徐平教授提出了疑问,“我有慢性咽炎怎么办?”、“声音怎么变厚?”、“我的家乡口音很重怎么解决?”、“什么时候练声最好?”等等。徐平教授为了解决同学们的困难,甚至会把同学们请到台上,教他们做操,让他们做一系列动作来辅助发音。他指出,早上练声最有效,一日之际在于晨,而且早上是最关注自己的时候,嗓子也不会因为疲劳而受到损害。他还幽默的说:“你要是贵州人,生活在贵州,说话却是东北腔,估计
贵州人民都不会认你了。所以说语言受着周围环境的影响,那些有家乡口音的同学,我建议多去听听收音机,去模仿,尽量给自己营造说普通话的环境。”
讲座结束,大家都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徐平教授的精彩演讲。最后各位老师留下来与徐平教授合影留恋。
德国奥斯伯格大学玛德林·布雅缇教授在我校艺术学院进行讲座
(记者团 张博涵 报道 周壮 摄影)11月16日,来自德国奥斯伯格大学的玛德林·布雅缇教授在我校C楼演播厅进行造型艺术讲座.本次讲座由艺术学院美术系举办,到场的领导有艺术学院院长项锡黔,艺术学院美术系书记王溪,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张庆学等.晚上7点半讲座开始布雅缇教授首先介绍了本次讲座的大纲.带领大家以一个艺术家的视角,通过美术的语言去认识社会.本次讲座的主题是从欧洲美术到西方现代美术的演变.在西方讲座从古老的故事说起.文艺复兴前的宗教形势,布雅缇教授带我们欣赏了文艺复兴早期极具代表性的罗马式、,哥特式以及拜占廷式的大师作品.去领略从标志性到人性化的演变.经过对大师作品的赏析,同学们充分体验到不同的艺术方式表达的时代性、艺术性.莫耐、毕加索、丢勒,在布雅缇教授的指引下,大家无不有与大师面对面的感觉.也真正对印象派、表现派、立体派有了深层次的认识.最后,布雅缇教授希望大家要像艺术家一样,运用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社会、反映社会、改变社会.讲座结束后,同学与老师们均向布雅缇教授提出问题,张庆学书记问到布雅缇教授对美术作品,造型艺术的接受面比较窄,不像新闻,媒体,电影等形式那般传播快,影响力大的看法.布雅缇教授则认为美术作品更具有表现力,在她们国家,去博物馆的,去展览馆的远远多于去电影院的,而且美术也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去让大家认识,去接受.美籍艺术家贝卡于贵大艺术学院进行讲座
(记者团 佘定洋 报道 雷志坤 摄影)11月17日晚七点半,美籍艺术家贝卡女士在贵大艺术学院D楼阶梯教室进行了题目为《Art in the west——from 1860 to present》的英语讲座,设计系主任史建军,设计系鳌辉、易文、李荣等老师出席了讲座。
贝卡女士是一名美国艺术家同时也是美中友好志愿者,现担任英语教师的职务,她对于西方艺术研究颇深。讲座中,贝卡女士介绍了一些西方艺术文化知识,重点赏析了西方各画派的艺术特征。西方绘画艺术派别较多,其中包括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印象派(impressionism)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作。其代表作品中,莫奈的《日出•印象》、梵高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立体主义(Cubism)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1908年始于法国。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
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代表作有: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乔治•布拉克的《埃斯塔克的房子》等。贝卡女士针对具体绘画作品给予了详细的讲解。
讲座的后半部分,设计系的许多学生都向贝卡女士提出了专业方面的问题,贝卡女士认真地一一进行了解答。其中有一名学生问:“如何她拉近中美艺术方面的差距?”贝卡女士说:“你应该感到优势,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给大家提供艺术创作的素材,况且艺术是没有界限、不分好坏的,所以所谓的差距根本就不存在。”
最后,讲座圆满结束,在场的老师及学生都给予了
贝卡女士热烈的掌声。贝卡女士表示,对艺术感兴趣的同学今后可以在她的个人博客上观看她的摄影及艺术作品。
艺术学院举办“搏艺杯”篮球赛
(记者团 张博涵 报道 曾永达 摄影)11月22日,一年一度的“搏艺杯”在万众期待中终于开赛了。本次比赛由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团委学生会举办,以“团结拼搏,锐意进取”为口号,以丰富大家的大学生活为目的,号召了全院各系的篮球爱好者,从11月22日开始至12月8日结束,为期半个月,各系代表队通过赢得比赛或得积分,最后积分最高的俩队进行决赛。
也许你梦想着做个幽雅的舞者或是是深情的歌唱家,不论你手中持着的是画笔还是乐器,来到这里,这片球场,只有一个共同的朋友--篮球。22日的比赛在晚上7点开打,第一天的男生组揭幕赛是舞蹈系和美术系,贵为上届比赛的冠亚军,俩队之间的恩怨也由来以久。无须太多的话语,球场上做个了断。女生组的比赛则是在戏剧系代表队和音乐系代表队之间展开,是星光灿烂的戏剧系更强些,还是美妙乐曲的缔造者的音乐系的同学们厉害呢?诸多悬念,也随着比赛的进行而揭晓。男生组的比赛先展开,舞蹈系跳球得手,只见他们迅速将球带到前场,很快形成了突破机会,可惜由于太过仓促没能进球,而美术系的几次进攻也都没能打成功。第一节比赛中段,舞蹈系的队员很快进入了状态,0号的连续突破非常精彩,场下的同学们也都为之欢呼。在0号的带领下,第一节比赛舞蹈系18比11领先美术系。到了第二节,显然的美术系加强了防守,尤其是对0号的防守,第一节最后时刻,美术系的中锋连续投进三分,更是将比分搬平,并且一度领先,可惜半场结束前舞蹈系的0号再次站了出来,进攻端里突外投,防守时更是送出抢段,最终带着42比35的比分进入下半场。下半场,双方都进行了大幅度换人,美术系渐渐找到手感,小个子13号连续的快速突破,宛如一道闪电,直击对手。美术系也很快将比分再度搬平。关键时刻舞蹈系的0号再次做出了回应,再他的带领下,舞蹈系多次形成快攻机会,逐步将领先优势扩大。而美术系也由于体力上的问题,没能再次给予还击。最终。舞蹈系以93比78赢得比赛的胜利。同时,这边女生组的比赛也结束了,戏剧系的女生也以34比16的巨大优势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今天的胜利者只是暂时的,美术系的男生们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加强配合,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而不是随从对手,对友们多多交流。无论是美术系的男生们,还是音乐系的女生们,相信他们还有机会证明自己。比赛还在继续,这股弥漫全校的篮球火还在燃烧,而我们的多姿校园生活才刚刚开始。
艺术学院一展独幕剧风采
(记者团 唐慧 报道 周壮 摄影)11月23日晚,我院戏剧系零八级表演本科A组同学在C楼演播厅进行教学阶段汇报演出,本场演出共有四个剧目,都以独幕剧的形式呈现。到场观看的有戏剧系党支部书记刘艳、指导老师贺祝平、戏剧系老师金竹、张月惠等。
凭什么让人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在独幕剧中,一般人物较少,情节线索单纯,从一个生活侧面反映社会矛盾,而构成一个独立完整的戏剧故事。
在今晚的演出中就很真切的反映出这一点,《人质》中一个因为拿公款赌输钱又家庭破裂的女人要自杀的时候却意外遭到一个穷途末路的抢劫犯的绑架。滑稽的是,当自杀者知道劫匪有钱之后居然提出分赃的要求。为了用人质来保全自己,劫匪不得不答应。两人达成协
议后得意忘形,结果引发了一连串笑话。最后当他们发现钞票是假的以后,女人还是选择了自杀,留下劫匪不知所措。如果一个剧目在让观众笑过后还能引发思考的话,那艺术效果当然就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怎一个“奇”字了得? 物以稀为贵,新奇的表现方式自然容易受到观众的青睐。《失落的方舟》中巧妙的把天使和魔鬼比作人性的美丑。讲述了一对本来相
亲相爱的情侣,因为经不起诱惑而互相背叛,最终认识到错误后又重新在一起的故事。本剧借用天使和魔鬼两种身份来演绎,不但恰当的表现出了角色应有的幽默,而且教育了观众人性的美与丑是并存的,只有经得起考验才能获得最终的幸福。看来“奇”的力量果然不能小视。
据悉,明天晚上7点半在C楼演播厅还将上演第二场独幕剧。
寒冬里的温暖
——艺术学院以话剧送温情
(记者团 郑雅心 报道 曾永达 摄影)2010年11月25日,贵州大学校团委学生会组织了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为主题的图书捐赠换票活动,捐赠的图书将全部用于贫困地区,学校及农民工学校的图书室建设。
一本本图书,满载着学生的爱心和传递的希望;一份份真情,化作前行的动力和善良的心灵。贵州大学艺术学院义务编排了默剧《圆月》,话剧《你好,打劫!》,小品《马路上的刘翔》和小品《我要当状元》,在2010年11月26日,27日,28日在世纪星光电影城演出,以此来募捐图书,希望可以帮助贫困儿童,让他们可以有同等的机会更好的学习。此次活动还特别邀请了优秀获奖小品《一封家书》,方言诗《二娃参军》。学校的组织干部是这样说的:“非常感谢同学的爱心,我们收到的不仅是一本书,还是满载着的祝福;我们看到的也不仅是一个学生,而是一个有责任感的青年和祖国未来的希望。”
书籍涵盖着从古到今的格式各类,有《老子》,《孟子》也有刘墉的《萤窗小语》,还有《智慧》和《可乐》等等。无论是什么书,都是一种爱心的奉献。
“在寒冷的冬季,看到这样的活动,心里感觉到的是暖暖的爱意。我希望可以多参加这样的活动。”这是我在采访中听到的最多的话语。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施与永远比得到更让人的心灵感到快乐和欣慰。
创新舞蹈 感受舞蹈
(记者团 周炎 报道 徐龙飞 摄影)2010年11月26日,在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的C楼演播室里,进行了两场给舞蹈演员留下深刻印象的讲座。也真正让同学们感受到舞蹈编导可以一分钟而舞蹈创作则需要一生的不断探索。中国著名的舞蹈大师苏时进教授为我们带来了极为精彩的演讲。
第一场讲座的主题名为《舞蹈与人》。苏教授围绕了“什么是舞蹈”“舞蹈的手段运用”“舞蹈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舞蹈与人文学科”等方面为我们深层次的剖析舞蹈的魅力。舞蹈是情感的力,虚幻的力。它需要气与力的有机结合。它是先天而为,不从文字的文化进行学习,但是也要打好深厚的文化功底。这些话语都让在座的同学们受益匪浅。第二场主题名为《时代变革与舞蹈的创新》,苏教授讲到,创新才是硬道理,也提到舞蹈创新的历史。让我们了解舞蹈的起源和它神秘的力量。最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同学进行自由提问,在苏教授的耐心讲解下,结束了精彩的讲座。这也为艺术学院舞蹈系的同学上了重要的一课。
本次讲座前来听课的同学,座无虚席。掌声不时地响起。同学们深深地折服在舞蹈的世界中。在生动的讲课中,同学们都感受到舞蹈给予我们的心灵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