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流评课
电流评课
了我校×老师的课电流。《电流的测量》是九年级科学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电路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觉得姚老师经过《电流的测量》第一课时的教与学,使学生初步学会了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最简单的电路来使小灯泡发光,认识了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和连接、量程、读数等重要的操作方法。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动手操作初步学会检查简单电路,测量简单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的方法。同时,学生的勇于提问、乐于探究的精神和认真观察、记录的习惯也得到培养。
(一)基本体现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突出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和实践过程该教师充分体现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探究性的学习正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解决问题为主题、以激发学生兴趣为起点、以学生的自主选择为方式,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本节课整体教学设计和效果基本体现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二)“尝试--失败--找原因--再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
初中生由于受到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局限,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及所归纳的结果,常常是不完善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我们不能求全责备,尽量找出其闪光点,并予以肯定。教师只有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才能让学生在实践、探索、再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事物。本节课中,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主要设计思路是在学习了电流表的基本使用方法后,注重让学生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探究的过程。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基础,如果让学生直接连接电路,“电流表连接在哪里?怎样连?”会使学生无从下手。在课堂上也出现了前面一段时间上台的学生无从下手,下面的有些学生却干着急的情景。因此我觉得,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发放实验仪器,分小组动手探究,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方法。在这种有目的的尝试--失败--找原因--再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兴趣及创造力被最大限度的激发起来,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不足与反思。
在课后,科学组成员进行了探讨,共同提出了一些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如下:
1、本节课教学中,感觉教师可能是怕时间不够,刚开始有些着急,前面的内容还可以慢点。
2、教师的演示实验效果鄙视很明显,做演示实验时仪器都放在了讲台上,导致后面很难看清楚。电流表可以用大型的演示用的电流表。
3、教师的提问方式可以改进,教师的提问突然性太强。
4、可以让学生进行分小组探究实验。让学生的参与面更加广。
第二篇:电流的测量评课稿
《电流的测量》说课稿
组别:理综组 教师:冉光强
一、自我介绍
各位老师好,我是冉光强,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九年级物理《电流的测量》
二、教学分析
本节内容安排在<电路图>之后, 学生已经接触了最简单的电路,初步了解了电路状态,电路的串联和并联连接方式。本节课进一步了解电路中的电流的基本知识,为下一节课学生实验电流表测电流的正确操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为为以后电路分析,电阻,电压等基本概念的学习作好铺垫.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尤显重要.电和生活联系极其紧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很强的求知欲。他们很想通过自己动手去发现其中的奥秘。但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在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同时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我校有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师可用<极域教师控制软件>展开教学, 构建有效的网络环境.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确立本节课教学目标,我按三维目标方式来表述.(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从常用电器的电流值感知电流的单位“安”
2、学会把电流表连入电路测电流
3、学会电流表使用不同量程时的读数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浏览专题学习网页,自主学习,初步了解电流的基本知识。
2、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深化巩固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先学后教”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2、通过信息技术与本节课知识的整合,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利用网络的意识,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为实现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重点.四、教学难重点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单位及感知电流的单位“安”,电流表的连接和熟练读数。
教学难点
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的正确掌握,2、电流表的读数。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度,本节课多处地方采用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在一下的教学过程中,为大家畅述.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演示:开关闭合电灯发光,灯为什么会亮?引出电流, 生畅所欲言,提出自己对电流好奇的问题。
2、教师引导,明确任务,(设计意图:教师结合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形成主题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
3、学生看书,自主学习(小展示)
本节课采用先学后教的学习方式,同学们通过游览老师自制的专题学习网页欧仑学案上的内容,结合主题任务,先自主学习,时间大概10分钟左右.4、合作交流,展示提升(大展示)
展示学案上的相关内容。
5、及时反馈,评价巩固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同方式的信息技术整合,突破难度。
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及时纠正错误,掌握规则。这样的整合教学可视性强,操作性强,学生兴趣搞。
六、反思本课例创新点
“先学后教”的方式先进行理论学习,然后通过理论学习再进行动手实验操作。篇二:物理评课稿
关于《摩擦力》的教学反思
武小强
本节课的亮点有: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本节课运用了幻灯投影片的三幅图片所展示的日常生活中的有关摩擦的情境,引发学生对现象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即科学教学必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课堂生态化。
渗透科学方法的教学,组织了科学探究。本节课在学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大胆采用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组织方案交流,然后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对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实现了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本节课选择有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开展探究,内容适当,时机把握较好。注重了对三维目标的渗透。主要体现在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如利用课堂即时资源桌子和学生手掌,让学生用手掌在桌子上摩擦,并交流他们获得的即时体验。又如:在进行科学探究时,每两位学生桌子上安放一套实验器材,让更多的学生有了体验的机会。
值得商榷之处有: 教学引入阶段: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固然可以,但对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来说并不起多大作用。可否请一学生用力去推讲台前的那张大的实验台桌。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先问推桌子的学生:你对桌子是否施加了推力 桌子被推动了没有呢 然后面向大家:回忆一下前面学的内容,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根据大家的回答,桌子受到了推力,桌子应当会改变运动状态 1 或发生形变。现在我们看到的情况是桌子受到了推力既没有发生形变,也没有改变运动状态,这是为什么呢 请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这样创设的情境,让学生用已有知识去解释这个现象,却解释不了,从而产生认知矛盾冲突,心理上就有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通过学生的互动交流,就比较自然的引出新课题的学习。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需求。
有关摩擦分类的教学:本节课的设计是先给出定义,然后让学生来举例。我认为,学生的认知总是先有感性认识,然后才有理性认识。建议先让学生说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摩擦现象,然后进行分类,最后给出一个初步的定义。
有关探究活动:探究课一般有完全探究和部分探究之分。本节课欲进行完全探究,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等完全由学生来进行。结果在时间安排显得有些忽忙和不足。建议将完全探究改为部分探究,几个影响因素的探究可以分给几个小组来完成,然后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来实现全体学生对探究结果的共同体验,分享探究成功的喜悦。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中,还是存在着教师自已讲得较多的毛病。应当放手让学生说,多抽几位学生说。教师穿插的语言要简洁,进行富有启发性的简短提问。让学生在交流中充分彰显他们的交流能力。
教学中要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本节课将一学生的实验结果不作交流分析,随意改动。教师科学态度的不严谨必将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坏影响。当我们的教学预设与学生实际不一致时,应当及时调整自已的教学方案,充分利用这一课堂生成资源展开教学,对此展开讨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 通过讨论与交流,学生就会理解做这个实验为什么要匀速拉动小车了。
物理评课稿:《串并联电路》评课 3
一、开篇创设情境:上课开始时,提示学生啊:“我们快过什么节了?”(学生答出圣诞节和新年),随即打开课前布置好在墙上的彩灯让联系生活,闪烁的灯光把学生带到了节日氛围中,紧接着,教师话锋一转,设疑道:“拧下一只灯泡,剩下的还亮吗?”教学内容从生活中切入,亲切自然,饱含着人文的气息。
二、温故知新巧提问:出示手电筒,你了解它的电路吗?这应该是前面《电流和电路》知识的复习,但不是单调的提问,而是让学生上台板画手电筒的电路图,让学生动手动脑,活泼新颖。
三、用肢体语言—手拉手表示串并联:这是我见得最新颖最贴切的类比串并联的的首尾相接和首首相接,尾尾相接的方法。物理规律能这样表演出来,让人叫绝,这么直观的方法让学生体验“串并联”,多么易于学生接受啊!
四、注意细节:学生动手连接电路,教师提示学生操作中,应断开开关——安全和节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家庭电路需要这样做。为学生服务,为生活服务,这不是我们教育之目的所在吗?
五、竞争、交流与合作:教师引导学生连接电路中赛速度,但快的还是要帮助慢的,让学生上台演示和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实验的结论。
六、照应:学过了新的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回来探究那串彩灯的连接方式,通过拆下部分灯泡看它们是否相互影响来推断,这灯不仅是给人看的,还可以摸!教学活动始于彩灯,终于彩灯,如此,完美谢幕!
七、生活:引入新课、复习旧课、实验操作、解决问题、应用举例、多媒体资料中人体的电流——心电(图)的测量,都围 4 绕生活展开,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进生活新课标理念。
八、三维目标:综观一节课,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真正是学习的主人,在探究过程中学到了知识,锻炼技能,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无形中受到多方位的启迪,对
物理评课稿:《磁场》 内容:八年级物理第九节第二节:磁场
本节公开课非常成功,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从中吸取良好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体优点如下:
教态自然,和气悦人。教师的姿态优雅,会给以亲切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语言流畅,抑扬顿挫,节奏性强,能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无不规范的口语,叙述得当。实验演示得当,使教学直观了当,具体形象,便于掌握知识,记忆起来简便,使抽象的知识显而易件,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变得浅而易懂。
知识丰富,引用资料形象生动,富于哲理,对教材其到了良好的补充,相辅相承。5篇三:经典优秀物理评课稿
经典优秀物理评课稿《电源和电流》评课稿
更新时间:2011-03-05 好评度:1610 第二周是高二物理组研讨周,大家共同听了解鹏翔、李霞、王景军等老师的《电源和电流》一课。王校长参与了整个听课和评课过程。陈红灵老师评课:
1、课程内容多,课时无法完成。
2、明确电源作用,用水位差类比,形象易理解,力争把电源理解透彻。在教学中可以用家庭中常见的水表类比。
谢鹏翔老师从初高中衔接方面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初中教材中有抽水机和电源的类比,水流和电流的对比。
李主任建议大家认真钻研课标,不要把问题讲难。
赵京南提出物理课堂应当多引入生活当中的例子,增加物理课堂的趣味性。最后王校长作了总结:
1、重视初高中衔接,建议各位教师把初中教材学一遍,高中教学应该站在更高的高度上。并清醒认识到,哪些是自己的经验,哪些是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的新问题。
2、教学过程应该是螺旋式上升,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
3、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难点,经常引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类比,学生体会到生活当中就有物理。
5、教师的语言应该精炼,逻辑性要强。篇四:电功率听课记录及评课稿
《电功率》听课记录及评课稿
执教班级:三(2)班 执教时间:2014年12月25日
一、复习导入
1、老师 ①什么叫电功 它的两个单位是什么?换算关系
②电流做功的实质?
③如何测电功?
[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适时适度的点评]
2、看漫画(课件)
做功的快慢与做功多少和时间都相关 [评:学生很兴奋,并进行积极的思考]
3、电流通过电风扇半小时做功72000j,洗衣机2分钟做12000j ①电流通过哪个做功多? ②哪个做功快
[评:教师让学生通过计算类比的方法引出课题,给学生的印象较深]
二、新授过程:
1、电功率
①定义: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电功率
②意义: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里
③公式:p=w/t=u·i(电功率电压和电流的乘积)
④单位:瓦特(w)千瓦(kw)1kw=1000w [评:较具体,强调单位的一致,同一导体,同一时间]。
例题:一盏电灯连在220v的电路中,电流为68ma,求:电功率?若通过100h做功是多少焦耳?多少千瓦时?
[评:此题是很好的,引导同学们注意单位一致]
2、额定功率:
演示实验:让同学观察灯泡的亮暗
在不同电压下,灯泡的亮度是不一样的 [评:让同学来观察灯泡的亮度引入额定功率] 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评:应着重强调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都是固定的,是由厂家给的] 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 小结: 巩固练习:灯泡上标有“6v 3w”的字样,接在8v的电压上,问灯泡的额定电压
是,额定功率是:。联一个 的电阻才能使灯泡正常发光。
[评:本人认为此题后面的问题难度有点大,但是可以让同学们扩展知识很有帮
助] 评课:
总体感觉这节课能算一节好课,主要表现在:
1、能灵活运用课件进行教学
2、在课堂教学中能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
3、教学重难点较突出,该讲的都讲了
4、从学生的课堂反应及巩固习题看,课堂效果是很好的值得商讨:
1、对课件应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2、要注意板书的规范;
3、习题的选择要突出“重点”选择一些较简单的练习题来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适当的给一些扩展题,让同学们激发智慧篇五:物理评课稿
物理评课稿:《串并联电路》评课
一、开篇创设情境:上课开始时,提示学生啊:“我们快过什么节了?”(学生答出圣诞节和新年),随即打开课前布置好在墙上的彩灯让联系生活,闪烁的灯光把学生带到了节日氛围中,紧接着,教师话锋一转,设疑道:“拧下一只灯泡,剩下的还亮吗?”教学内容从生活中切入,亲切自然,饱含着人文的气息。
二、温故知新巧提问:出示手电筒,你了解它的电路吗?这应该是前面《电流和电路》知识的复习,但不是单调的提问,而是让学生上台板画手电筒的电路图,让学生动手动脑,活泼新颖。
三、用肢体语言—手拉手表示串并联:这是我见得最新颖最贴切的类比串并联的的首尾相接和首首相接,尾尾相接的方法。物理规律能这样表演出来,让人叫绝,这么直观的方法让学生体验“串并联”,多么易于学生接受啊!
四、注意细节:学生动手连接电路,教师提示学生操作中,应断开开关——安全和节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家庭电路需要这样做。为学生服务,为生活服务,这不是我们教育之目的所在吗?
五、竞争、交流与合作:教师引导学生连接电路中赛速度,但快的还是要帮助慢的,让学生上台演示和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实验的结论。
六、照应:学过了新的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回来探究那串彩灯的连接方式,通过拆下部分灯泡看它们是否相互影响来推断,这灯不仅是给人看的,还可以摸!教学活动始于彩灯,终于彩灯,如此,完美谢幕!
七、生活:引入新课、复习旧课、实验操作、解决问题、应用举例、多媒体资料中人体的电流——心电(图)的测量,都围绕生活展开,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进生活新课标理念。
八、三维目标:综观一节课,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真正是学习的主人,在探究过程中学到了知识,锻炼技能,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无形中受到多方位的启迪,对他们的情感态度影响深远。
第三篇:评课
《北风和小鱼》是一则有趣的童话,写的是肆虐的北风虽然能够使许多动植物害怕,但是小鱼却不怕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弱者面对强者时毫不畏惧的情景。王老师整堂课充分挖掘了教材的语言价值,着重于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基本功。老师设计了多处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如:让学生听了北风的声音后,让学生说说他们都听到了什么,以及听了这些声音有什么感受;再如:让学生观察北风向梧桐树、草地、鸟儿吹一吹,梧桐树、青草、小鸟发生变化的画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所看到的情景,通过看图不仅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又如:“北风气急了,它怎么想,学着北风的口吻来说一说”等等,像这样的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训练,王老师课上还有多处。可以看出,整堂课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高于一般一年级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平时王老师这样不断训练的结果。王老师整堂课非常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十分善于煽情,善于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化解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并抓住学习重点。老师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用自己投入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因此,整堂课上自始至终学生脸上都洋溢着学习的热情,如:一开始,由“呼呼地吹”去体会北风的凛冽,王老师不仅仅让学生听了北风的声音,说了自己的感受,还让学生也模仿北风的样子来吹一吹,当学生吹得不够用力时,老师引导学生“北风吹得还不够大,再大一点”,全班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用力地吹一吹,很自然地体会了北风凛冽,不仅化解了难点,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北风的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王老师让学生来演一演北风的样子,模仿北风的样子来说说北风的话,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再进行朗读指导就显得水到渠成了。只是,一年级的孩子学习课文还应该多给他们一些读课文的时间与空间。课堂上应是书声朗朗。还有,对于朗读的指导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有些地方,如“北风气急了,猛吹一口气”等处,应该不仅仅是因为读就是读,得有感情,老师可以进行范读,让学生试着比较一下怎样读更好。
丰碑》这篇课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文章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表现了红军将士们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今天有幸听到马老师执教这篇文章,教者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让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这节课中马老师巧妙的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思想感情。1。情境教学法:课堂中注重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图片、录音等教学设备营造氛围,让学生观看红军过雪山的录相和冻僵的军需处长图片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关注,入情入境生情。2.诵读质疑法:指导读中感悟,读中质疑,实现语感积淀,促进学生自悟自得,使学生在图、声、乐、情中自主学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深刻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媒体演示法,多媒体展示感人的画面,再配以柔和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本节课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在马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课文要表达的感情,也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本课教学中,学生以多种形式的读来整体感知这篇文章,即:1.大声自读,读通课文;2.分段朗读,检查自学;3.快速览读,概括内容;4.小声自读,画出最感动的语句。由品赏朗读到领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主要依靠求异思维。在结尾之处的教学设计也体现出教者的别具匠心。马老师用课件出示军需处长在雪地里冻僵,像座晶莹的丰碑的画面,让学生仔细看图,并想像,“当军需处长靠在树下马上要牺牲了,他会想些什么呢?他有什么心愿吗?”让学生看图想象延伸,不仅练习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发展了思维,也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在战士们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在同学们的心中也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一样永垂不朽。人们常说:“文道结合”,在总结课文时,马老师又问学生:“你从军需处长身上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畅所欲言纷纷把对军需处长的崇敬表达出来了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我认为马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正体现了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学习。
评课是在课堂教学领域内,根据现代教学理论,运用现场观察的手段,收集课堂教学过程的事实性材料,对能够认识和进行评价判断的教师、学生行为及这些行为所导致的结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评课是教师应具备的一项基本功。经常性地开展评课,有利于准确诊断教学问题,提炼教学经验,优化教学艺术,有助于教师间切磋技艺、共同提升。正如有位专家所说:科学的评课可谓课堂教学的指挥棒、经验交流的总结场、疑难问题的解答地、教法学法的点拨源、先进教学手段的演示台、教学特色的发掘地、现代教学思想的传播站、更新观念的着力点。因此评课对于推进新课改的实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评课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有规律可循、有要领可操作,有一定的原则可引路。评课也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需要有个性化的创见,需要一种智慧去演绎。评课形式多样,如:个别交谈式、集中讨论式、书面评议式。评课稿的撰写当然属于书面评议式,这种形式可以静下心来,深思熟虑地咀嚼回味课的全程,冷静地用相关的理论去审视剖析,较从容地做到说理透彻、分析到位。
在正规的教学论文范畴内可能找不到评课稿的概念,但实事求是地说,对自己或他人的课堂教学的入情入理地剖析难道不是最好的教学论文吗?起码可以避免一线教师充当某些专家的传声器的两难境地。
一、存在问题
1、重教师轻学生
虽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的呼喊声如海浪拍击,生本意识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日趋浓烈,但在评课时,我们仍只关注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忽略学生通过学习到底发展了没有,发展了多少。我们在评课时习惯阐述教师的言行,很少剖析学生的言行,更甭说去洞察学生学习时的神态、习惯,体察学生的心灵、情绪。即使有幸提到了学生,也只是就表象的热闹与否上蜻蜓点水一掠而过,没有从本质上重视学生的学情。久而久之,循环往复,课堂成了教师展示自我、演绎教案的舞台也就不难理解了。请看下面一篇评课稿:这节阅读课总体上感觉①教师教学理念新: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②教师能着力引导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互动中学习;③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体现了课改的趋势;④重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需要探讨的问题:①教师既要注意语文教学内容活动化有要注意做到活动内容语文化。②师生互动不要停留在表层上,要通过互动,实现师生在知识、情感、心灵上的双赢,这是深层次的问题。③既要引导学生掌握书本的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建构新的知识,超越现有的知识,勇于创新。
应该说这位教师的评课思路清晰,有自己的见解,而且看问题比较深入,但是他自始至终居高临下地站在教师角度俯视学生,评课的视角基本上局限在教师的角色意识里。
2、重形式轻目标
教学形式应服务于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运用的任何教学形式都要从完成教学目标出发,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策略与方法,这是最基本原则。但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较多地存在只讲形式不讲实效的现象。选择教学形式时对全体学生的训练深度、训练广度、训练的灵活性、层次性等因素都缺乏考虑。如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的确能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拓宽视野、增加信息,为创设间接的教学情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现代教学媒体的滥用会削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扼杀想象力。但不少教师对现代化的理念把握不很准确、不很全面,尚未真正理解现代化的本质,混淆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认为运用现代化媒体就是现代化了。在评课时,往往把是否运用媒体作为象征性的指标,贴上媒体标签的就加以充分肯定。
这重形式轻目标还表现在忽视语文学科的本位目标,评课时,较多关注的是语文教学外围上的因素,诸如:氛围、情感、合作,很少涉及到课文的特点体现、重难点落实、语言发展目标的达成。例如:有位教师评《一株紫丁香 》教学如下:①一开课,教师让学生沉浸在动听的旋律中感受音乐,体验歌曲的情感,利用欣赏歌曲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悟师生之情。②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创设情境将诗、乐和画融为一体,为后面的诵读、感悟诗歌营造了良好的心理氛围。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扮演角色的领读,尊重了学生的选择,给学生创设展示读和个性化朗读的机会。③在朗读的基础上采取灵活的汇报方式,体现了新课改的自主学习精神,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有效地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④最后,又一次音乐响起,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音乐声外的旁白是对这首诗最好的注释。这样的评课稿很显然是重表象轻实效,忽略了教学目标的学科性、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教学效果的实效性。这样的评课思维盛行的话,就会导致教学实践停留在对教学技巧的模仿和研讨上,缺失理念的观照,缺失新课程精神与实践操作的整合。
3、重面面俱到轻特色剖析
对一节的评议应该从整体上去分析评价,但决不是不分轻重、主次,面面俱到,而需要有所侧重。但实践中有些评课往往面面俱到,试想一篇评课稿从教学目标、处理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教学个性和教学思想诸方面上去综合分析,肯定会流于泛泛而谈、浅平乏味。
各位老师,大家好!很感谢大家来到咱们这个外貌看起来已经不怎么时髦的校园里参加这样一场意义深远的活动,感谢大家如此真诚地聚到这里来倾听与研讨!下面,我把自己对语文综合活动课的理解以及参加这次活动展示的心得跟大家作一个汇报。
《语文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我觉得这段话是可以用来阐释语文教学的综合活动趋势的。沽名生意,语文综合活动课,要以语文为主线,综合各类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提高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我设计的语文综合活动课《我爱读书》,以指导阅读为主线,除了上好一堂课,还延伸出了一系列活动,如“相约书城”、“诵读比赛”、“让摘录更快乐”等,目的就在于扎扎实实地引导孩子们成为爱阅读、会阅读的人。
在上课之前,我组织“相约书城”这个十分有意义的活动,目的是一举多得:一是利用良好的城市文化资源,身临其境,让学生在浓厚的阅读氛围中感受书本带来的快乐;二是推荐好书更加便利,更有说服力,让学生与家长明白三年级开始阅读哪些书更好;三是为课堂交流积累资料。上课一开始,我出示的那些照片都是在活动中拍下的,用意在于唤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快乐,在这个基础上,我引出自己写的诗歌《书》,再次激发他们对书的喜爱,接着引出阅读这个主题,就顺理成章了。
指导学生摘录这个环节,体现了活动课的养成与发展的功能。这堂课里,摘录是作为辅助阅读的活动方式出现的,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在阅读中发展思维、想象、感悟等能力。三年级的学生对一边阅读一边摘录的好处认识不深,他们的阅读很多时候都停留在浅层,比较懵懂,要摘录什么,他们的概念比较模糊,摘起来很茫然,容易带着功利性,为了完成任务而摘,为了摘成语或者摘歇后语、格言而摘,我想要学生明白的是要摘录自己有感悟的,可以引起共鸣的词与句,这样的摘录才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阅读感悟能力,进而使他们具备得心应手的写作能力。
最后要提到那些小书签,这是我比较得意的作为课堂激励的一个小招术,小小的书签上,那些意义深刻的话寄托着我对孩子们的期望,虽然一小片一小片剪着的时候手比较酸,但是看起来效果很好。看到孩子们想得到书签的急切表情与得到书签时的自豪神情,我真的很开心。
一堂课上完了,接下去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一切为了孩子”,我想,不管是传统的常规的语文课,还是新兴的语文综合活动课,这个教育宗旨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第四篇:评课
评课材料
今天两位老师讲的都是绘本故事。故事的阅读教学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次很新颖的尝试。所以,在我们进行集体备课之前,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集体观看了杨老师下发的国家和山东省的阅读教学示范课视频,同时,老师们都做了详细的听课记录,在观看的过程中,如果有老师对示范课的某一个环节提出异议,我们也会停下来讨论,商议无果的情况下,我们还会在网上的相关文章中找寻答案。
当然,网上找出的答案一定不是万能的,真正的备课环节开始,两位执教教师为主备教师,她们在经过前面的学习和思考后,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有了自己初步的教学想法,这时,我们进行了组内集体教研,对于两位主备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在商讨和争论后,我们进行了第一次试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一次试讲后,我们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拓展环节实用性不强,整堂课下来,学生多为孤军奋战,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较少,评价方式单一,板书不够规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方面做的不够等等,很多很多问题罗列在我们面前。所以,第二轮第三轮的集体备课和试讲就又开始了,在整个备课的过程中,我们组的老师们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在一次一次的尝试中摸索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方法,尽可能的在这次活动中讲出一节有自己特色和风格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现在,我就分别针对今天两位老师的课,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陈昕老师执教的是丽声妙想绘本系列故事之一《Presents For Baby》。这是一节温馨的故事教学课。在教学中,陈老师结合自己家也有一个小baby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故事,让学生用心灵触摸故事。整个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故事主人公逐段理解故事内容,板书的设计也对学生理解整篇故事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整堂课给人的感觉是温馨有亲和力!
张晓洁老师执教的是一个经典的英文绘本故事《Five Littl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这是一个深受孩子们喜欢的英语绘本故事。课前,张老师积极收集相关资料,给孩子们呈现了一节好听,好看,好学又好玩的小学英语阅读课,相信这样的课堂一定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觉得更值得一提的是,张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有一项是让学生完善自己的英语读书记录本,可见,我校五年级的部分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和培养下,已经养成了每天进行英语阅读,并书写英语读书记录的好习惯,相信能够坚持这一做法的孩子,在不断的积累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希望我校有更多的学生能在老师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下,体会阅读技巧的成功运用,享受阅读的乐趣,并带动其他语言技能的发展,最终成为独立的阅读者。
第五篇:评课
评课: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是否突出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是否紧密围绕教学目标?
2、从处理教材上分析: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难点,抓住了关键?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看教学思路设计:(1)、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是否符合学生实际?(2)、教学设计是否具备新教学特点—具备独创性?(3)、教学思路、层次是否清晰?(4)教师所作的教案设计在课堂上是否有很好的效果?看课堂结构安排:(1)、结构是否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2)、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效率高?
【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前面时间安排多,内容松散,后面时间少,内容密度大)或前紧后松现象(前面时间短,教学密度大,后面时间多,内容松散)。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3)、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4)、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是否得当?(5)、优差生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6)教师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
4、从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分析:(1)是否量体裁衣,优选活用?(2)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
(3)教学方法是否有改革和创新?(4)现代化教学与现代化教育手段是否相互呼应?(是否使用现代教学科技进行讲课)
5、从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分析:(1).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其次,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2).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6、从教学效果上分析: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