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伟 初二19班 淮安市开明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评价表
《淮安市开明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评价
表》
扉页:
这次研究的题目是:《现代鱼缸的换水问题》。 由于现在的一些的家庭崇尚“家庭生态化”,所以家里会养鱼类或两栖类的生物,比如说:金鱼、小乌龟等等。但是因为这些生物的居住场所大多为水中,所以家庭里会使用鱼缸,我家也一样。可是这带来了换水的问题,因此想在换水的问题研究一下。
主要是先制作鱼缸的改造图纸,然后通过理论验证,最后进行试验,验证这种鱼缸的是否实用、可行。
7月26号开始实施方案,先通过网络了解现代鱼缸的特点,知道其中存在的弊端,获知里面要改进的地方。由于鱼缸大多采用有机玻璃制作,加强了鱼缸使用寿命,和实用性。所以我根据这种特性,试想在鱼缸的右侧底部安装一个插管装置,用来进行换水。
首先我们用两块面积不大的有机玻璃(最好厚点)进行初步试验。将玻璃通过切割掏个洞(两块都是),在距离洞口边缘一个半直径的地方用玻璃胶粘贴,两块之间的距离大约是0.5公分,再将其中那块玻璃的圆形洞口的内圆壁上改装成螺丝的螺旋状,是用来充当“螺母”的,而水管也就是“螺丝”(水管与玻璃的接头处也是要制作成螺旋状)。中间的空隙是用来存放一块宽度为0.5公分的小块有机玻璃(最好是边长大于圆洞直径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其中一角用钢钉通过3块玻璃来进行固定,将外部玻璃再掏一个弧形的条状槽用来控制中间玻璃的开关,因此中间玻璃在弧形槽中还需添加一个短的小棒(只需高出槽一点就行)。另外还要在内侧玻璃中布放一张覆盖整个洞的网(要像筛子那么细的网),防止里面的东西通过水流泄出。通过实验证实了此设想的可行性、以及实用性,还有方便性。由此验证了我们的方案是正确的。(以上就是我们的实施过程)
在此次研究的过程中的确遇到了很多的麻烦。需要在设计、实际还有美学的方面要考虑周全。①插管输送水流的设想———我在解决这个难题的时候因为要求的实际性很高,所以我认为这样的单纯的使用单块玻璃进行掏空的方法是存在问题的,于是我们大胆的用了3块玻璃进行粘黏,只是由于中间是使用玻
璃胶,所以在空隙处安放玻璃并不增加“合成玻璃”的厚度,这样的“合成玻璃”有另外的一个好处,可以进行插管输水,因为这样的话有了一段相对合适的厚度来与水管接头。还有就是中间是面积大于洞口的有机玻璃,所以不用怕渗水或漏水。出于实际考虑我们还是在内部玻璃上添加了不止一层的纱网,以求鱼缸里的水生物不会顺着水流流出。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虽然这个设计大体上是完成了,但是细节方面还要注意,对美学上的考虑,在外部玻璃不与水管进行接口是最好用配套的塞子(最好是橡胶塞)塞上,还有就是防止将中部玻璃碰碎。
论述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成果
科技制作研究成果收获
此次研究的研究者是——淮安市开明中学学生陈伟、邵秋月、陈涛。
鉴于我们是在自行选题的条件下通过累积平日里所学的科学知识,加上相对丰富的生活经验,已经完成此项设计。现在在此进行对于这项设计的成果论述。
对一项设计的成果进行论述的角度是多方面的,首先我以其中一个角度开始。因为是第一次进行正式的设计和制作,所以原本的心中是有一些胆怯心理的,心理并不是很有底。但也完全不用有心理负担,只要大胆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即使会面临失败、苦难甚至外人的冷嘲热讽,但起码我们勇敢的踏出了第一步,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非凡的。
这次的活动其实真的收获了许多东西,比如冷静。在设计与制作之间其实是有联系的,设计图纸的是否合理是决定这项制作的关键性步骤。但也会遇到实际情况,这在脑海和图纸上是完不成的,只要深入到现实中才能
真正地了解实际中的情况是怎样的,这自然很麻烦,可是却是必不可少的。再者说大胆,作为一项研究我想既然老师布置了这项作业就是让我们充分地运用平日里所学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这些就要我们大胆的想象,敢想敢做,一个中学生就应该这样。
这是我们在这次的实验与计算综合的研究性学习中自我认为学到的比较重要的东西,这是在课堂、在家、学不到,更是老师和父母所教不了,只有自己的不断探索才能感受其中的乐趣,虽然再过程中有难免的挫折,但成功后会觉得这些苦是值得的!
这是这项研究对研究者的改变,下面就开始介绍我们最引以为豪的设计——鱼缸换水装置。
鉴于传统式的鱼缸是采用全方位封闭式的外形结构,只留单面;也就是数学上所说的“无盖立体图形”,由于只有单面,因此在换水上存在很大的弊端。众所周知,鱼缸是一定要保持水质的洁净的,不然里面的水生物是活不了。如果是小一点点的鱼缸那还好一点,将水倒掉再接水,这也还将就;但现在家庭都富裕了,所买的鱼缸和水中的生物还有装饰品就不是那么小、那么少了,正常的中等型号的鱼缸大概是:100×60×80cm左右的,想想看如果计算一下鱼缸的容积的话那就要480000cm³,合480dm³,由于水的密度是:1×10³,所以也就是480公斤,即便是只有1/2的水位那样也要240公斤,这还是忽略鱼缸重量不计的情况下得出的,所以这样的鱼缸是根本无法带水移动的。一些人也想出了个别方法,像使用水管牵引,其实就是水管一头放在鱼缸里,另一头放在接水处将是从鱼缸中牵引出来,这种固然好,但还是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水牵引到了一定的水位无法构成牵引的条件,那样的话还是有一定的剩水在鱼缸里,如果不清理干净就再次放入新的水还是会影响水质,影响水中生物的生存。还是无法保证在家饲养水生物的安全、方便、快捷的条件。
我们的设计正好弥补了以上所说的各种弊端,就拿移动来说,我们的鱼缸根本无需移动,它采用了鱼缸边缘的位置进行输送水流,只要用水管与玻璃接头相接并拧紧,再打开两块玻璃中间的玻璃阀门就行了。十分方便、快捷。既保证了家庭饲养的休闲性,同时也保证了安全性。
我们以原先说的“牵引式输水法”为创作源头,将牵引的方式由水管嫁接的方式改到了鱼缸的底部,首先从位置上来讲确保了不会出现积水的情况,也从侧面保证了水质,保障了水生物的生存环境及其健康。
再者从放水和输水的安全性能来讲,无需太过繁重的体力去搬,也不用去“牵引”,只是运用了自然界简单的“水往低处流”的特性,利用一个开关装置进行控制,然后让水管与玻璃相接,打开开关水自然从一个出口流出了。因此安全性能可以是★★★★★。
既然一切创造都是以“取之生活,用于生活”为核心,那对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就必须进行考虑,因此对排水装置设计就得进行修改,因为这里面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将玻璃阀门打开,水会顺势流下,那里面的东西也会顺水流出。”这是个很要命的问题,如果不解决那这项设计将面临失败。所以我们将内侧的有机玻璃中间的洞中铺上多层纱网,这样既保证了在输水过程中不会出现水流无法输出的情况,同时也确保了水中的生物以及装饰用的珊瑚、水草等不会借势流出。这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添加,但是出于实际考虑确实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此次虽说是初步设计,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还是有的,但我们本人认为已经很好了。
(注:此次研究的全过程中也确实涉及到一些我们并未学习到的东西,诸如在规划开关阀门的开关槽的时候,因为不知道在旋转过程中有机玻璃会形成什么位置变化,所以在电脑上制作了一些虚拟图形进行演示,积累相关知识以及经验,用来辅助研究。至于其他的参考文献并未在此次研究性学习中出现过,也并未引用过类似的参考文献,所以无需说明。)
以上就是此次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第二篇:评价研究活动:小学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
评价研究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
芙蓉镇一小
蔡玲平
2015-5-29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就小学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如何进行评价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进行评价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态度是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主动、自主、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评价过程中重在评价学生参与的主体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达到评价的目的,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参与活动态度的评价。
1、学生是否认真参与每一次活动,并保持浓厚的兴趣。评价时注意学生参与的自愿、主动性,活动中明确自己的地位及作用,活动的欲望值与活动的情趣是否保持一致。如,活动过程中带有一些消极情绪,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完成自己承担研究任务的动力。
2、主动提出自己的设想。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非常重要。说明学生参与活动保持着良好的思维情趣,能明确研究的内容,把握研究的方向。
3、做好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对资料搜集和整理的评价要做到“细”、“实”、“效”。“细”是看学生通过哪些途径搜集哪些资料。“实”是看搜集的信息是否真实可用,不是自编自吹,更不能剽窃别人的成果。“效”要
讲求活动的实效,搜集的资料对研究主题起到支撑作用。整理资料要做到规范,条理要清楚。
4、乐于合作,能和同学交流,尊重他人。研究性学习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一个主题研究是否成功取决于小组合作是否融洽,所以,相互交流,尊重他人是合作学习的前提,评价时应关注学生是否乐于与人合作。学生能主动、积极参与活动的态度将决定研究性学习的效果,有效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至关重要。
二、对学生活动中学习方法掌握进行评价
学习方法的掌握可以从采用多种途径搜集信息、学会分类整理资料,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时应关注学生掌握方法的过程。
1、多种途径搜集信息的评价。学生可采取多种途径搜集信息,如网络、查阅资料、图书、调查、访问等方式获取信息。评价时要遵循评价的整体性、多元性,力求客观地反映学生在活动中的真实表现。
2、学会分类整理资料的方法。整理资料方法的掌握是学生通过学习实践获取的,也是学生互助学习、主体活动的表现,评价的依据来源于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悉心观察、感悟与思考等,离开这些活动过程中的原始积累,评价就会失真,不能体现促进性评价的原则。
3、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是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具体表现。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取新的知识,把自己的点滴体会记下来,实践中又不断解决新问题,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索。评价应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自主生成许多新的课题或主题,从而为下一行动奠定目标和基础。
三、对活动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评价
在研究性学习中,对实践能力发展的评价可从学生活动中求知的好奇心,探索的欲望以及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主动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
学生求知的好奇心,探索的欲望是研究性学习的动力,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求知的欲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活动中教师应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细心观察学生研究的情感,准确判断学生求知的程度,加以评价引导,让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的轨道。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养成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又能培养学生智力的发展,评价要以学生活动中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评价点,鼓励学生发展自主创新思维,发展独特的个性,研究与众不同的主题和内容。
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既是对研究性学习有了深刻的认识的表现,又是参与深入的表现,不仅体现了学生研究的主体性,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评价要关注学生独立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及时参与引导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就不容易走入误区,问题得到解决,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厚,学生的动力就会更强,钻研的劲头就会更大。学生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自己多方面的才能。所以,教师及时引导、评价对学生活动的发展举足轻重。
四、对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获得的体验进行评价
学生的主体性不仅是体现在活动的开始、过程、评价中,更应体现于学习活动中获得的体验。所获得的体验可以从尊重他人想法与成果;活动中遇到困难不退缩,并且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能对自己进行“反思”等方面进行评价。
学生在活动中相互评价时,应要求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评价,尊重他人想法与成果。通过平等的评价,才能相互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相互交流评价又是学生研究活动成果的阶段体现,相互启发,产生更多的探索欲望,促进进一步改善探索思路,使研究素质得到提高和拓展。由于农村小学生求知欲望强,但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知识面窄,活动不能全心投入,又不能按时完成活动的任务。有的学生胆小,没有交际能力,遇到困难就后退、萎缩不前。针对这种情况的评价,应侧重于鼓励,树立信心,激发兴趣,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都应及时捕捉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树立“我能行”的信心,只要迎难而上,就能战胜困难。同时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出自己参与活动的体会,谈出自己活动的收获,并进行交流,不断提高认识,不断总结经验。所以,教师还应该在学生自评,互评后,及时给学生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期待下一学期有更多的收获。
尽管评价的主体多元化,但学生仍是最重要评价的组成部分,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评价,做好自评、互评。让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去评价自己和同伴,树立自信,树立“我能行”的意识。同时又用评价的结果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评价时应尽量纳入新的评价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目标,遵循评价的整体性、多元性和主体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评价的活动中,完成体验,产生情感,才能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创造世界,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创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