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要是你迷了路》说课稿(特教)
《要是你迷了路》说课设计
青岛**学校
** 【教学内容分析】
《要是你迷了路》选自上海市辅读学校实用生活教材《实用语文》第九册第7课。本课是一篇集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于一体的儿童诗。课文以诗歌的形式,以假设的语气向同学们介绍了如何在白天、黑夜和阴雨天气利用太阳、北极星和大树三个方向指示标来辨别南北方向。文字浅显易懂,插图简明生动,符合培智学校五年级智障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发展观察能力的一篇有趣课文。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三册认识方向基础上进行的,并为学生将来在实际生活中使用地图打下基础。这篇课文教学时间安排为三课时,本课为第三课时。【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培智学校五年级的特殊学生。在认知方面,他们普遍存在智力发育迟缓且水平低下的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和保持,观察、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知识记忆困难且遗忘速度快,知识迁移能力薄弱。对音乐、绘画、游戏、竞赛、奖励等元素感兴趣,表现欲望强烈。
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将学生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比较喜欢学习,基本能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乙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不爱学习,较难维持学习活动。【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甲组学生:基本掌握五个生字的读法和写法,理解重点词语的意义,能够正确的朗读课文;乙组学生:能够认读部分生字词,基本理解词语含义,能在教师的辅助下跟读课文。
技能目标:甲组学生:训练学生观察能力,能够在星空中找到北极星、学会区分疏密不同的树冠两面,了解它们与方向的联系,并尝试利用上述三个指向标辨别南北方向;乙组学生:训练最基本的观察能力,认识太阳、北极星、区别树冠的疏密两面。
情感康复目标:通过学习帮助学生初步树立遇到问题时应有的良好心态(别慌张)和寻求解决办法的科学途径(仔细想、认真看),体验助人为乐后愉悦、欢喜、自信的积极
情感体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生字词,认识北极星和树冠的疏密两面,区分南北方向。
难点:学会利用太阳、北极星和大树来辨别南北方向,初步树立问题解决的正确态度,了解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教法、学法】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结合智障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特别注重以下四点:
1、康教一体化。
本课以“康教一体”为核心理念,融感觉统合训练、注意力训练、心智训练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伴随着音乐节奏做游戏,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注意力、眼手协同能力、手脚协调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训练和康复。
2、情境童趣化。
本课以学生喜爱的动画人物形象导课,以动画片情节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生动呈现三个问题情境,层层铺垫、环环相扣,穿插情境再现、小组合作、律动操等教学环节,采用音乐、连环画、多媒体课件等形式辅助教学,既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3、情感体验正向化/积极化。
教师以爱心、耐心和有效的教育机智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觉察学生一丝一毫的进步,给予及时、真诚的正向反馈,发展学生自由、快乐、受保护、被接纳、被理解,乃至成功、自信等积极情感体验,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愉悦、宽容、安全的氛围中有所收获。
4、教学层次化。
本课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能力分组,并据此进行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的调整和设计,充分考虑甲乙两组学生的认知能力,采用不同的方式,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能力基础之上获得一定的训练和康复。
【教学设计】
(一)音乐激趣,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边播放音乐《别看我只是一只羊》,边进行导课。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看看它是谁? 课件出示喜羊羊动画形象。
师:今天我们就跟着喜羊羊一起继续学习第7课《要是你迷了路》。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最喜欢的卡通形象和音乐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创设情境,学习文本。
1、游戏互动、复习生字。
师:这一天村长组织羊村成员郊游,喜羊羊最早来到公园,它被一颗大树吸引了。。出示教具:挂满苹果的大树。
游戏:摘果子。把字卡做成苹果贴在大树上,请乙组学生上来苹果,并念出苹果后面的字。如果出现困难,请甲组同学帮教,并带领大家跟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游戏,达到乙组学生复习生字的目的,并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做好准备。)
2、情境推进,巧学文本。
情景一:摘了很多大果子的喜羊羊非常高兴,它忽然想到村长交代的中午12点钟在公园南门集合。可是南门在哪呀?喜羊羊糊涂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喜羊羊吧!
(设计意图:帮助喜羊羊的环节,可以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激情,增强学习动力。)课件出示课文第2小节,指名学生朗读。师:谁知道向导是什么意思啊?
学生随机回答,老师小结:向导就是带路的人。为什么太阳是向导呢?
课件出示重点句,学生齐读。
读了这句话,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太阳是向导了吗? 相机板书,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有了太阳这个向导,喜羊羊就能找到南门了。同学们谁能把喜羊羊送到南门呀? 出示教具:情景一挂图,指名学生将喜羊羊“送”(贴)到南门。
(设计意图:将帮助喜羊羊的这份爱心,转化为实际行动,强化学生愉悦、成功的情感体验。)
真棒!奖励你这个喜羊羊贴纸。相机进行礼貌教育。
(设计意图:捉住教学契机,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强化礼貌用语的使用,渗透德育内容。)
情境二:不知不觉天黑了,喜羊羊要去北面的音乐广场参加篝火晚会啦!该怎么走呢?我们再来帮帮它,好不好?
课件出示课文第3小节。请甲组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找问题,教师纠正读音,领读课文。
大家见过北极星吗? 出示星空图
你们知道哪颗是北极星吗?
学生随机回答,教师相机补充:看!在这个勺子旁边,最大、最亮的那颗就是北极星。要是你能认出它,晚上就不会迷失方向。
教师起读,同学接读。课件出示课文第3小节。
找到了北极星,喜羊羊也就来到了北边的音乐广场。它高兴极了!那么,同学们,我们也跟着喜羊羊一起去参加篝火晚会吧!
(设计意图:再一次捉住学生敏感的神经,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活跃课堂气氛。)起立!我们来一起活动一下!
康复训练1:方位操。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胳膊、手掌上的肌肉,促进动作灵活性发展;是听觉、视觉和运动觉的统合训练。)
康复训练2:寻找北极星。出示学具北斗星图,请甲乙组学生分别“穿越障碍”将北极星贴在黑板准确的位置上。教师协助乙组学生完成康训项目,并给予掌声鼓励。
(设计意图:促进手脑配合、协调大肢体动作、锻炼小肌肉群,同时还使观察能力和注意力得到训练。)
情境三:喜羊羊唱歌跳舞,玩得非常开心。忽然天空下起了雨,喜羊羊要赶回公园南门外的羊村,可是这时既没有太阳,又没有北极星,它该怎么办呢?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还告诉我们什么方法可以找到方向呢?
出示课文第4小节,学生齐读。大树是怎么指示方向的呀? 课件出示:实物图和重点句。
同学们,来看一看,哪边是南方呀?哪边是北方呢?为什么呢? 课件再现重点句。引导学生朗读重点句。
师过渡:课文学习到这儿,我们知道太阳、北极星和大树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呀!要是迷了路,它们可以指示方向。
现在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自己迷了路应该怎么办? 出示课文第1小节。
师:好啦!现在让我们跟着音乐妹妹地读一读这篇小诗吧!配乐朗读,师生接读,男女生分节读。
(设计意图:在反复诵读中,巩固新知、锻炼语言能力、强化积极情感体验。)
(三)补充知识,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大自然中除了太阳、北极星和大树之外,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指示方向啊,想了解吗?
出示年轮图。
师:大的一面是南边,小的一面是北边。出示积雪图。
师:积雪也可以指示方向呢!冬天,融化快的一边是南边,慢得一边是北边。大自然可真神奇呀!告诉我们这么多秘密。如果想了解更多,就做个小书虫,多多看书吧!
(设计意图:满足能力较强学生的知识学习需求,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作业布置】
甲组:回家找一找更多的指示方向的方法,下节课告诉老师。
乙组:把课文中学到的指示方向的方法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附带简图的板书设计直观性更强,有利于智障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促进知识迁移。)
各位老师,本节课我根据智障学生特殊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情境教学和康教一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动画情节中,参与到知识获得的过程,及时反馈、积极鼓励,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认识水平,体验积极情感,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说课稿
二年级 程红红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西师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四册第5组课文中的一篇。本文是一首文字秀丽,同时包含丰富自然知识的儿童诗,它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气,向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一切对于小学生来讲是生动有趣的。这首诗歌在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自然科学知识,符合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篇有趣的课文。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内容: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课文,知道课文中天然的指南针具体指什么,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观察生活、辨别方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喜爱大自然。2.教学重点、难点:
二年级学生生活经验肤浅,方位感很弱,虽然在数学课上学过辨别方向,但那是平面的,和本课的实际生活中的立体感知是有很大差别的。根据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我把“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作为教学难点。重点是“在情感的世界里让孩子深深感到:要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说教法:
1.扶放结合法:针对本课特点,采用“举一反三,扶放结合”法。首先扶着学生学习第二节,教师点拨,使学生掌握抓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的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学习第三、四、五节,旨在教学生乐学、会学。
2.“以读代讲”法:《大纲》指出:“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根据本文特点,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积累语言。
3.“直观教学”法:通过幻灯片及板画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三.说学法: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自主学习,读中感悟。
四.说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词语积累
我设计了“你还认识我吗啊?”出示课件,让学生开火车读词,达到复习旧知,积累词语的目的。
(2)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愉悦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智力活动,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愉悦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兴趣十足。教学开始,我首先创设情境,以故事导入课文:有一天小白兔和它的伙伴们去郊游,可是在回来的路上它迷路了,小白兔可着急了(画外音)谁愿意帮帮它呀!请举手。(然后我就出示“小白兔”迷路图,让学生看了以后,从心底里油然生起一股同情心。)学生讨论过后,我顺势导入课文:我们来学习课文,看看如果在野外迷了路,有什么办法分辨方向,找到正确的路来帮助明明。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里介绍了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用笔作上记号。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课文中讲的“天然的指南针”各指的是什么?(板贴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图片)。然后用句式“课文介绍的天然指南针有___________”进行说话练习。这样,学生对于课文的大概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4)自主学习,突破难点
这一环节是为课文的教学难点设计的,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对白天、晚上、阴雨天和冬天这四种情况下寻找方向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理解并不一定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角,老师只是引导者。由于第三、四、五节的结构都与第二节相似,所以我采取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我首先让学生读读第二节,通过朗读、课件演示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游戏,让学生知道“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接下来我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讨论学习三、四、五小节,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学习情况。在交流过程中,结合课件、板画,着重理解怎样利用北极星、大树和沟渠道里的积雪辨别方向,同时理解重点词“稠”和“稀”的意思。用沟渠里的积雪辨别方向尤其是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想到了简笔画,给学生直观形象,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在沟渠里的积雪,北面化得快,南面化得慢这一现象,再进一步拓展,如果是山坡上的积雪,又会是哪一面化得快呢?这时我再出示山坡上积雪的幻灯片进行辨析,让学生明 2
白山坡上的积雪和沟渠里的积雪情况正好相反。这样教学可以在学习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并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
(5)感情朗读,突出重点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教学更应强调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本诗是写自然科学常识的诗歌,虽然没有强烈的情感,但语言清新秀丽,富有情趣,我就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汇报读、男女生赛读、诵读、齐读等方式。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又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
(5)整体回顾,游戏巩固
学生学完课文之后,应对课文有个总体的认识,此时让学生做一做跟课文相关的练习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消化。然后我会及时组织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太阳、北极星、大树和积雪帮助迷路的“小白兔”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样既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本内容上,又符合小学生爱玩的特点,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掌握知识,同时又能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6)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游戏结束后,我会继续往下编故事: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明明顺利地回到了家。经过这次历险,他终于明白了学习是多么的重要。你看,他在干什么?(课件出示:我还想知道大自然中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它们各是怎样准确指点方向的?)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教育学生也要像“明明”一样有错就改,主动学习课外科学文化知识,做生活的有心人。然后我让学生交流课前找到的其它天然指南针的相关资料。
总结:大自然不光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它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呢。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了解大自然的奥秘。作业的设计主要是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五、说板书设计: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天然指南针 太阳 中午 指点方向
北极星 晚上
大树 雨天
积雪 雪天
细细观察 多多去想
本课的板书设计力求突出重点,反映课文的思路,做到简明、概括,使学生获得鲜明的印象和有关知识,更好地掌握方向。
说课总结: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始终以“小白兔迷路——寻找回家的方向——回家主动学习”这一故事为主线,通过多种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地结合,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实现了尊重儿童,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
第三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
西夏区第十一小学 査学英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四册第5组课文中的一篇。本组课文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其中《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文字秀丽,同时包含丰富自然知识的儿童诗,它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气,向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一切对于小学生来讲是生动有趣的。这首诗歌在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自然科学知识,符合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篇有趣的课文。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内容: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课文,知道课文中天然的指南针具体指什么,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观察生活、辨别方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喜爱大自然。
2.教学重点、难点:
二年级学生生活经验肤浅,方位感很弱,虽然在数学课上学过辨别方向,但那是平面的,和本课的实际生活中的立体感知是有很大差别的。根据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我把“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作为教学难点。重点是“在情感的世界里让孩子深深感到:要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说教法:
1.扶放结合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要十分重视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针对本课特点,采用“举一反三,扶放结合”法。首先扶着学生学习第二节,教师点拨,使学生掌握抓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的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学习第三、四、五节,旨在教学生乐学、会学。
2.“以读代讲”法:《大纲》指出:“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本文是一首文字秀丽,同时包含丰富自然知识的儿童诗,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积累语言。
3、“直观教学”法:通过幻灯片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三.说学法: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自主学习,读中感悟,这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四.说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复习旧知
(1)、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2)、复习上节课的生字词学习情况。
(复习后告诉学生指南针的的知识。课文中也藏着几个天然的指南针,可这些天然的指南针是什么,我并不急于出示,而是留给学生悬念,让学生自己在下一环节的读文中找,激起学生“我要读”的欲望。)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里介绍了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用笔作上记号。让学生明确课文中讲的“天然的指南针”各指的是什么?(板书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样,学生对于课文的大概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3、自主学习,突破难点
这一教学环节是为课文的教学难点设计的,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对白天、黑夜、阴雨天和冬天这四种情况下寻找方向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理解并不一定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角,老师只是引导者。由于第三、四、五节的结构都与第二节相似,所以我采取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我首先让学生读读第二节,通过朗读、课件演示及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接下来我再让学生同桌合作学习,用填表格的形式,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讨论学习三、四、五小节,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学习情况,完成表格。在交流过程中,结合课件,同时理解重点词“稠”和“稀”的意思。
用沟渠里的积雪辨别方向尤其是一个难点,若不细读课文,详加分析,老师也一时难以理解。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我通过让学生在大屏幕上的填空的形式,当学生对答案产生分歧的时候,让他们真正发现问题所在,从而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找出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我想到了出示图解,给学生直观形象,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在沟渠里的积雪,北面化得快,南面化得慢这一现象,再进一步拓展,让孩子们来当小诗人,把第五小节进行改编,这样教学可以在学习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并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
(4)感情朗读,突出重点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教学更应强调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本诗是写自然科学常识的诗歌,虽然没有强烈的情感,但语言清新秀丽,富有情趣,我就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汇报读、男女生赛读、诵读、齐读等方式。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又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
(5)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你还发现了哪些天然的指南针?他们是怎样帮助你辨别方向的?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课前搜集的资料吧(课文内容之外,是学生展现自己课外知识的机会。)选了几个代表进行展示。
总结:大自然不光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它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呢。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百科全书》等书籍,了解大自然的奥秘。作业的设计主要是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五、说板书设计: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太阳
天然的指南针 北极星
大树
积雪
本课的板书设计力求突出重点,反映课文的思路,做到简明、概括,使学生获得鲜明的印象和有关知识,更好地掌握方向。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多种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地结合,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实现了尊重儿童,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
第四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 1
【教学设计综述】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该组教材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既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又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本篇课文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们介绍了大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这首诗歌易读易懂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学,所以这节课的设计要能引起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并使他们懂得,大自然中的很多现象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观察到。因为课改中的孩子们普遍阅读量较大,课文中的内容学生可能已经在课外阅读中接触过,所以,教学时不必太过强调课文的意思是否理解,而应把重点放在“引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探索大自然、拓展课外知识”上。在这一前提下,本课教学我试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用他们对知识的探索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让他们在疑惑中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在阅读中了解自然现象,在寻找中感受自然科学带来的乐趣。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引导学生介绍文本中最喜欢的天然指南针”为主线展开教学,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对比等方法攻破教学重难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其产生积极的思维,激发学生爱科学,善于观察的情感。充分发挥孩子的收集处理信息、感知想象、朗读感悟的能力,真正达到学科间的融合,并充分给他们探索、发现的机会,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孩子们展现和交流自己的课外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认8个字,并读一读有关他们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解课文,朗读课文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点】
掌握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雪化得快的是南面还是北面。
【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设计环节分为“揭示课题──直接导入;复现字词──渗透方法;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细细品味;回归全文──阅读积累;课外延伸──培养能力;总结全文──激发兴趣”七个环节。
“揭示课题──直接导入”这一环节就是本课的导入。我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交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给学生一个心理铺垫,同时激发学生求知的愿望。
“复现字词──渗透方法”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利用大屏幕的呈现给了学生一个视觉的冲击,并鼓励他们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识字,同时在复习词语的过程中随机渗透识字方法,如学习“盏”字时我提问:“怎么记住盏字?看到它你还想起哪些字?”之后我追问:“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生:熟字换偏旁);再比如学习“稠”字时我提出:“结合生活说说什么是稠?”(生:喝的粥很稠,田里的小苗很稠……)接下来我追问:“它的反义词是什么?”(生:稀);这样复现生字词,不是把识字作为一项任务教,而是作为一扇窗,引导孩子通向识字的乐园。久而久之孩子们识字的能力得到了培养,识字的兴趣得到了提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把握。我分三个层次进行:
首先是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天然的指南针?这样的设计能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性梳理,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接着我采用图片演示的方法把孩子们找到的四种天然指南针粘贴到黑板上,孩子们的眼睛被颜色鲜艳的剪贴画吸引,上课伊始边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有利于后面的教学,同时形象生动的画面有助于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最后我引导学生再读文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天然指南针进行介绍,这一问题的抛出尊重了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再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接下来的“精读课文──细细品味”这一环节,因为课改中的孩子们普遍阅读量较大,课文中的内容学生可能已经在课外阅读中接触过,所以,教学时我不太过强调课文的意思是否理解,而把重点放在“引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探索大自然、拓展课外知识”上。如学生介绍“北极星”时,先说说如何利用它帮助我们辨别方向。随后我追问为什么喜欢它?学生可能会说因为北极星乐于助人、神奇,可能会说因为
北极星能帮我回家我很感激它。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把感受读出来,有效进行朗读指导。随后我问学生学到这你有什么疑问吗?这是教学的重点,当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时,我通过课件展示把学生带进美丽的夜空中去,和学生一起在星空中找北斗七星,认北极星,辨别出南北方向。在生动的画面中,在动听的音乐声中,孩子们已融入文本,教学重点巧妙突破,随机进行配乐朗读,让孩子们在学知识的同时享受语文学科的乐趣。
最后我在课件中出示“北极星北斗星”小儿歌,不仅引导孩子从儿歌中掌握辨别方向的方法,同时扩大了学生的阅读积累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的欲望。再如学生汇报积雪这种天然指南针时,我采用了说方法、做实验、看课件、读感受、做填空的方法引导生自主学习文本。“沟渠中积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南面还是北面?”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首先我把传统的实验法与现代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手势演示屋顶和沟渠积雪的融化过程,通过形象的演示、生动的语言描述,学生在对比实验中理解了教学难点。随后的课件演示给孩子们一个视觉冲击,这无疑是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最后我出示填空训练,帮助学生对学习的难点内容进行了疏理。在处理大树一小节内容时,我采用观察图片找发现的方法。处理太阳一小节内容时,我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法,孩子们在模拟的动画中感受太阳的忠实,感受早、中、傍晚树影的变化规律,生动的画面早已胜过有声的语言。
“回归全文──阅读积累”我提出:喜欢课文的哪一小节就来读一读,想背的背背。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帮助学生整理全文,又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朗读积累的空间,学生是演员,教师充当观众,学生背诵文本时的背景音乐是“笛快”这首曲目,舒缓、柔和的格调设定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积累氛围。
“课外延伸──培养能力”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孩子们用有声的语言描述生活中看到的、从家长口中听到的、从课外书了解到的关于指南针的资料。学生的表现另我感动,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另我钦佩,可见在交流中学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学习热情高涨!
“总结全文──激发兴趣”这是本节课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我用朴实诚恳的语言激发孩子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为课外阅读和学习做好铺垫。
这节课,我准备了图片、课件、实物和背景音乐等媒体,适应了低年级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问题,驱动思考,生成联想,掌握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体验和感知为主,通过交流实验等方法,掌握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整个教学设计上重视了能力的培养、知识的传授,但不忽视过程与方法和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且我注意了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学生同学习、同感知,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和谐,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大胆张扬自己的个性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情感,培养了学生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
看到了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我突然从心里升出一种感动,因为在现代信息技术参与课堂的今天,我不仅看到了孩子们丰富的知识储备,更看到了孩子们藏在心里的探究愿望。
所以,我会更加努力,让我的语文课上得更生动、更丰富、更有味,并且让孩子们更喜欢。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教学目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自然现象、自然景观)中的课文。该单元主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积累丰富语言,拓宽视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其中《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和《最大的“书”》是两篇介绍自然常识、拓宽学生视野的课文,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气,向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一切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多么有趣。丰富的知识,秀丽的小诗,把我们带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
因此,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学习课文,知道课文中天然的指南针具体指什么,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积累语言,仿写诗歌。(知识与能力目标)
(2)通过感情朗读课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喜爱大自然。(情感与态度目标)
(3)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过程与方法目标)
2、教学重点、难点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非常富有儿童情趣,但是,他们的生活经验肤浅,方位感很弱,在数学课上学过辨别方向,但是,那是平面的,和本课的实际生活中的立体的,有很大的差别。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大自然的情趣和奥妙作为教学重点,把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作为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地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对信息的解释。该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情境性。因此,本课拟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为主的教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拓宽视野。
2、学法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读中悟,以朗读为突破口,这体现了课标的要求。具体操作步骤为初读课文,整体把握;细读品位,突破难点;感情朗读,突出重点。
三、说教学程序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这属于启发思维阶段,从“要是你在城里迷了路”这个问题入手,导入“你在野外迷了路怎么办”,从而把学生带入课文。
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自由读课文后,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印象,“你知道了什么,请你把知道的和大家分享。”这样,对于课文的大概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
3、细读品位,突破难点
这一教学环节是为课文的教学难点设计的,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对白天、晚上、阴雨天和冬天这四中情况下的找方向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理解并不一定到位。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配合幻灯片的演示,再通过假设情景的表演,增强了趣味性,突破了课文难点。
4、感情朗读,突出重点
诗歌教学应该强调多读少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出感情,读出味道。因此,这一环节安排了自由读、汇报读、竞赛读和齐读。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读法,每个学生都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在“你的朗读让我陶醉”这样的评价和激励中,让学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的喜悦。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发挥了学生的不同个性。
5、仿写诗歌,拓展延伸
语文学习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感,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在课文的导入时,用“要是你在城里迷了路怎么办”,为仿写诗歌内容上作了铺垫,而诗歌的形式,学生自己能够悟出一点来,那么这种仿写,既有语感的培养,又有对课文的拓展延伸。
6、板书设计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白天太阳
晚上北斗星仔细观察
阴雨天大树认真去想
冬天积雪
本课的板书设计力求突出重点,反映课文的思路,做到简明、概括,使学生获得鲜明的印象和有关知识,更好地掌握方向。
说课总结
本课教学通过多种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地结合,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实现了尊重儿童,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 3
各位尊敬的评委、领导和老师们:
你们好!
能参加这次说课比赛,对于我来说,既是一次锻炼,又是一种提高。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说课梗概
教材分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人教版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知识丰富的小诗,教给了我们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简单、朴实的语言带着大家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奇妙。
学情分析
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有一定的朗读、感悟能力,但还较肤浅。由于学生缺少在野外旅游、探险和迷路的生活经验,学生在野外辨别方向的生活储备不足,理解本课内容会有难度。
教学环境分析
因为本课内容浅显易懂,且教学环节多以尊重学生自读体验为主,学生通过朗读以及借助整合的学习方式就能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动手上机操作的频率不高,根据学生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我确定在多媒体教室与学生一起进行课文的学习。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2.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3.通过学习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懂得如何运用天然指南针辨别方向。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开门见山
↓
二、精读课文,细细品味
↓
梳理课文脉络
游戏:挑选解说员
展示课件帮助理解重难点
三、背诵课文,阅读积累
↓
四、课外延伸,能力培养
↓
交流搜集的资料
创编诗歌
教学策略与实施
由于孩子缺少在野外旅游、探险和迷路的生活经验,因此为突破“懂得如何运用天然指南针辨别方向”这一教学重难点,在教学实施中,主要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展示中午阳光树影图、北极星和北斗七星图、大树枝叶稠稀图、积雪图,让颜色鲜艳的画面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课文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直观,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起到了帮助理解课文的作用。
下面说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具体教学实施。
整合点一:中午阳光树影图,看太阳辨别南方。
由于学生在一年级时已学习《影子》这篇课文,对阳光与影子的关系比较熟悉,平时也常在操场玩“踩影子”游戏,因此对本课这一知识点较容易掌握。
课堂教学中,我没有花太多的精力在讲解上,而是通过课件出示中午阳光树影图勾起它们的生活记忆,继而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填空,帮助学生回顾知识点。信息技术的应用带给学生熟悉的画面,用他们已有的生活实际和知识储备巩固课文重难点。
整合点二:夜空北斗七星图,认北极星辨南北。
在课前预习课文时,较多学生表示不明白北极星在天空的哪个位置。我们常说教学难点不光指课文本身难理解的地方,还包括学生的质疑问难。为避免空洞的说教,我在上课时,通过课件的展示,把学生带进美丽的夜空中去,和学生一起在星空中找北斗七星。接着课件出示本册书《数星星的孩子》里“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对着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启发学生利用北斗七星辨认北极星。有了图片的帮助,学生很快弄明白北极星的真正位置,轻松辨别出南北方向了。在生动的画面中,教学重点巧妙突破,让孩子们在学知识的同时享受语文学科的乐趣。
整合点三:阴雨天大树枝叶图,看枝叶稀稠辨南北。
由于广州终年阳光灿烂,,四季变换不明显,所以植物生长旺盛。在广州街头种植的植物普遍枝繁叶茂,很难分辨出枝叶的稠和稀,所以,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遥远。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这一小结的涵义,课前我利用网上的搜索工具查找大量树木的图片,最后挑选最能体现枝叶稠稀的一幅图,作为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点的工具。果然,课堂上,当我用电脑出示那幅图时,学生马上能指出哪边稠哪边稀,继而确定出南北方向。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时空和地域的界限,起到辅助理解课文内容的作用。
整合点四:冬天沟渠积雪图,积雪融化辨南北。
由于广州常年不下雪,所以没见过雪景的部分孩子无法光凭想象就能明白沟渠里积雪融化的情况。所以,课堂上有学生想当然地认为雪化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南方温度高雪就化得快一些,反之就北方气温低融化速度慢一些。另一些学生则表示书上说的是沟渠里的积雪,沟渠里的南边是背着太阳的而北边是迎着太阳的,迎着太阳的一方当然就化得快一些,所以结论就如书上说的北边化得快。
面对学生两种相反的意见,我采用传统的实验法与现代的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解决课堂上的生成情况。我先在学生面前用手电筒和书本模拟太阳和沟渠做了个简单的实验,在学生对积雪融化有了初步印象的基础上,我再有意识地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通过课件播放积雪融化的动态过程。这样,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和形象的演示,使学生在对比实验中理解了教学难点。之后的动画演示更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在本课教学中,信息技术不但帮助师生突破教与学的重难点,还糅合了课堂练习、教学拓展和课程资源,为训练学生的语言搭建多个平台,为培养学生的思维提供阶梯式练习,为开阔学生的视野准备多篇阅读材料。
结束语:
以上是我的说课,真诚地希望能得到各位评委老师的指点。谢谢大家。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 4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共有四篇课文,17课《古诗两首》和《18雷雨》是对大自然的赞美和自然事物的描述。《最大的“书”》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两篇介绍自然常识、拓宽学生视野的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让学生留心周围事物,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在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中的“读读背背”有一首名为《东西南北》的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同学们对东南西北的方位基本有了解。小学科学《我们在哪里》一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可以根据太阳来辨认方向。而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的第1课时就是《认识东南西北》。
依据课程标准以及教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学习课文,知道课文中天然的指南针具体指什么,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观察生活、辨别方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喜爱大自然。
我们学校二年级的孩子已经能够自主识字。我们本着“先学后讲,以学定教”的原则,做到“三讲两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通过小组交流能以兵教兵的形式学会的不讲,结合学段目标,对学生的遗漏点、易错点、重难点进行相应的补充和讲解,比如:课文中的四会字“忠”,学生可以通过“加一加”和猜谜语的方法来进行识记,但是,对于课文中的词语“太阳是忠实的向导”不容易理解。在教学时,我请学生说一说如果是早上的太阳,你能辨别方向吗?傍晚的太阳呢?引导学生体会因为太阳永远都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中午的时候在南边,按一定的轨迹运转,是可以信任的,可靠的,所以说是忠实的向导。再进行填空练习
忠实的早上在()中午在()傍晚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理解了忠实的意思,而且与三年级将要学习的辨认东南西北结合起来,对于方向感进行了渗透。
这是一篇具有科学性的文章,有些辨认方向的方法可能学生会不理解,比如:第5小节“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那边是北面”因为按照常识,应该是南面照到的阳光多,积雪化得快。我可以画简笔画突破课文的重、难点,在黑板上简单地画出沟渠,阳光从南面照过来,由于被沟渠的壁挡住了,阳光先照到沟渠中北面的积雪,所以北面的积雪先化,南面的积雪反而化得慢。看了直观的简笔画,学生就会一下子理解了。
当然,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辨别方向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也仿照着课文中的小诗来说一说、写一写。结合我们是城市孩子的现状,让学生再说一说如果在城市里迷了路怎么办?把语文知识与科学知识、生活知识紧密地进行结合,鼓励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看书多请教多观察多思考,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文字秀丽,同时包含丰富自然知识的儿童诗,它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气,向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一切对于小学生来讲是生动有趣的。这首诗歌在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自然科学知识,符合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篇有趣的课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一下几点:
1、认识4个生字,会写“盏、慌”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诗歌内容,知道一些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
由于这是一首诗歌,我把教学教学重难点定为: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一些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
二、说教法:
1、引导先学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要十分重视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课前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学指南的要求,先学课文,完成一些相对应教简单的练习。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利用工具书或其他方式解决问题。
2、“以读代讲”法。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本文是一首文字秀丽,同时包含丰富自然知识的儿童诗,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指名读、自由读、范读、小组赛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积累语言。
3、“举一反三”法。针对本课特点,二、三、四、五节的结构都是一样的。我首先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节,教师点拨,使学生掌握抓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朗读。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学习第三、四、五节,旨在教学生乐学、会学。
4、“直观教学”法: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三、说学法: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结合我校的“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因此,我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积极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先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自主学习,读中感悟,这体现了先学后教的要求。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堂课的开始,为了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情境创设中,应该做到新颖,要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新的情境,从而产生好奇心,达到集中注意力的目的。教学开始,我首先创设情境,提出了两个问题:如果你在大街上迷路了,你会怎么做?另一个问题是: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你又会怎么做?这两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区分在不同的地点迷了路要用不同的方法。然后我顺势导入课文:我们来学习课文,看看如果在野外迷了路,有什么办法分辨方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然后老师范读一遍,让学生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如字音、节奏等。接着让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按着老师的方法读诗歌,然后把本课的生字读一遍。这样,学生对于课文的生字和大概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3)自主学习,突破难点
这一教学环节是为课文的教学难点设计的,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对白天、晚上、阴雨天和冬天这四种情况下寻找方向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理解并不一定到位。由于第三、四、五节的结构都与第二节相似,所以我首先让学生读读第二节,通过朗读、课件演示,让学生知道“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紧接着学习生字“忠”,然后进行词语积累,引导说话,除了“忠实的向导”还可以“忠实的……”。接下来让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学习第三、四、五节。同时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稠”和“稀”的意思。
(4)多种形式朗读,突出重点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教学更应强调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本诗是写自然科学常识的诗歌,语言清新秀丽,富有情趣,我就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又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
(5)游戏巩固,指导书写
学生学完课文之后,对课文有个总体的认识,我设计了游戏“喜羊羊回家”,
这样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检测了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而且还顺其自然地过度到指导书写。
五、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寓学于乐。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愉悦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兴趣十足。
2、朗读感悟,积累语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教学更应强调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3、自主实践,发展能力。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激励赞赏,体验快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 6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该组教材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既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又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本篇课文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们介绍了大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这首诗歌易读易懂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学,所以这节课的设计要能引起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并使他们懂得,大自然中的很多现象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观察到。因为课改中的孩子们普遍阅读量较大,课文中的内容学生可能已经在课外阅读中接触过,所以,教学时不必太过强调课文的意思是否理解,而应把重点放在“引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探索大自然、拓展课外知识”上。在这一前提下,本课教学我试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用他们对知识的探索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让他们在疑惑中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在阅读中了解自然现象,在寻找中感受自然科学带来的乐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 4 个生字,会写 9 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难点:
会认 4 个生字,会写 9 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说教法:
本课的教法我力争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教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拓宽视野。
说学法: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读中悟,以朗读为突破口,这体现了课标的要求。教学生图文结合,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结合,
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的学习方法。以导读、问读的形式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在读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美读。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索,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合作学习,解决疑难,培养学生初步的质疑和探索能力。
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根据二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直观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我出示一幅野外的风景图片,
上面只有孤零零的一个小朋友,然后问学生:“这是一张怎样的脸?”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词语“慌张”并做到理解。同时通过故事情节过渡,适时板书 “天然的指南针”,告诉生是“天然的指南针”帮助男孩走出森林,引起学生对“天然的指南针指什么?”这一个可以概括全文内容的主导性问题的思考,接着顺势导入课文。
2、自学生字
1.学生自学生字。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针、忠、盏、稠。强调“盏”字的读音。
(2)指名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3)给生字扩词。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写写”。
3、展示朗读。
(1)小组内读课文,想读哪小节就读哪小节。
(2)推荐小组组员,展示朗读,并说说推荐原因。
(3)全班交流。(正音)
4、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通过问题“你认为文中的男孩有可能是借着什么指南针的指引走出了森林?”为线索,带领学生学习“太阳”“大树”两小节。学生是学习的主角,老师只是引导者。由于另外两种指南针的结构都与第二小节相似,所以我采取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通过朗读感知这两小节,引导学生结合图画交流读懂的内容和不不懂的疑问。主要解决“忠实的向导”指什么?太阳为什么就是忠实地向导?以及大树为什么长成南稠北稀的样子?这些对二年级学生有一定困难的问题。
考虑到孩子们对小组学习的方法把握不好,我出示了小组学习的方法帮助,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另外两小节,主要学习思路是先读、再交流读懂的,然后讨论疑问。这样的自主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
“积雪怎么辨别方向”是全文的难点。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我没有在开始就直接带领学生用折叠的书方法演示,而是通过让学生在大屏幕上的填空的形式,当学生对答案产生分歧的时候,让他们真正发现问题所在,从而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找出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5、纵观全文、了解结构
诗歌的写作是很明显的总分总关系,通过单独朗读首尾两小节,让学生发现 两小节写作上的特点,初步感知这种常见的写作结构,为学生的背诵提供了帮助,也为他今后感知作品、亲自写作初步打下基础。
6、书写生字
7、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20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向导:太阳 北极星 大树 积雪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 7
一、说教材
这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介绍了几种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亲切通俗、富有韵律的语言,丰富有趣的自然科学知识,能吸引学生走进大自然那奇妙的世界。这首诗歌在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自然科学知识,符合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篇有趣的课文。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积累“慌、辨”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练习上下文理解“稀、稠”等词语的意思。
3.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二年级学生生活经验肤浅,方位感很弱,虽然在数学可上学过辨别方向,但那是平面的,和本课的实际生活中的立体感知是有很大差别的。根据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我把“培养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作为教学难点。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掌握一些辨别放的方法,感悟大自然的神秘”。
三、说教法
1.扶放结合法:针对本课特点,采用“举一反三,扶放结合”法。首先扶着学生学习第二节,教师点拨,使学生掌握抓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的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学习第三、四、五节,旨在教学生乐学、会学。
2.“以读代讲”法:《大纲》指出:“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根据本文特点,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积累语言。
3.“直观教学”法:通过幻灯片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属于诗歌的形式,四句为一段,无需学生分类标序号。我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整理脉络——细读课文,学习理解——巩固总结,拓展交流。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课件展示指南针,向学生讲解这种陌生事物的本领和能力,引出学生思考,如果在野外迷了路该怎么办?齐读课题,引出所学。
2.初读课文,整理脉络。发布自由朗读的任务,疏通生字我放在了这一环节,所以这一环节很重要,要求学生找出生字词并画出来,要求读准字音,同桌间小组内互相正音。教师巡视,随机正音。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识记字形,了解字义,并注意在学文中随机巩固。根据动画演示,描红书写,教师巡视,相机纠正,请同桌之间互相评价。
开火车认读生字,请小老师带读课文,指名学生回答课文介绍了哪些辨别方向的指南针?用“有……有……有……还有……”“有……有……还有……和……”练习说话。
4.细读课文,学习理解。课文是采用了总—分—总的模式,根据课程要求,没必要强调文章结构,所以依次讲解即可。第一段引导学生“慌张”可以换作什么词让学生明白词语含义。第二、三、四段学习模式一致,先疑——谁是向导;二设——在哪指路;三指——靠什么指向;适时补充小科学知识,譬如太阳一天的轨迹图、北极星与北斗星的辨认、朝南的枝叶长得茂密、雪坡沟渠的南北等。通过课件展示,学完一段再次朗读等方法加深印象、强化理解。
5.巩固总结,交流拓展。鼓励学生总结课文,教师适时补充。师生交流其他辨别方向的事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科学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五、说板书设计
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 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四册第5组课文中的一篇。本组课文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其中《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文字秀丽,同时包含丰富自然知识的儿童诗,它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气,向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一切对于小学生来讲是生动有趣的。这首诗歌在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自然科学知识,符合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篇有趣的课文。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内容: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课文,知道课文中天然的指南针具体指什么,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观察生活、辨别方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喜爱大自然。
2.教学重点、难点:
二年级学生生活经验肤浅,方位感很弱,虽然在数学课上学过辨别方向,但那是平面的,和本课的实际生活中的立体感知是有很大差别的。根据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我把“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作为教学难点。重点是“在情感的世界里让孩子深深感到:要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说教法:
1.扶放结合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要十分重视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针对本课特点,采用“举一反三,扶放结合”法。首先扶着学生学习第二节,教师点拨,使学生掌握抓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的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学习第三、四、五节,旨在教学生乐学、会学。
2.“以读代讲”法:《大纲》指出:“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本文是一首文字秀丽,同时包含丰富自然知识的儿童诗,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积累语言。
3、“直观教学”法:通过幻灯片及板画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三、说学法: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自主学习,读中感悟,这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心理学认为,愉悦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智力活动,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愉悦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兴趣十足。教学开始,我首先创设情境,以故事导入课文:明明是一个贪玩的孩子,好不容易盼到学校去郊游,他可高兴了。在郊游的路上,他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捉蜻蜓,不知不觉离开队伍,迷路了。此时他又累又渴,找不到回家的方向了。怎么办呢?(然后我就出示“明明”迷路图,让学生看了以后,从心底里油然生起一股同情心。)学生讨论过后,我顺势导入课文:我们来学习课文,看看如果在野外迷了路,有什么办法分辨方向,找到正确的路来帮助明明。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里介绍了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用笔作上记号。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课文中讲的“天然的指南针”各指的是什么?(板贴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图片)。然后用句式“课文介绍的天然指南针有___________”进行说话练习。这样,学生对于课文的大概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3)自主学习,突破难点
这一教学环节是为课文的教学难点设计的,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对白天、晚上、阴雨天和冬天这四种情况下寻找方向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理解并不一定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角,老师只是引导者。由于第三、四、五节的结构都与第二节相似,所以我采取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我首先让学生读读第二节,通过朗读、课件演示及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知道“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接下来我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三、四小节,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学习情况。在交流过程中,结合课件,着重理解怎样利用北极星和大树辨别方向,同时理解重点词“稠”和“稀”的意思。在第五小节的学习上,我采用学生独立完成,后再找学生讲解讨论,并出示课件。因为通过教师的点拨、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汇报讨论等方法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所以我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的更加灵活。因为沟渠里的积雪辨别方向是一个难点,若不细读课文,详加分析,是难以理解的。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想到了课件,给学生直观形象,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在沟渠里的积雪,北面化得快,南面化得慢这一现象,再进一步拓展,如果是山坡上的积雪,又会是哪一面化得快呢?这时我在黑板画上太阳并写上西南北,做一个山峰的手势让学生自己进行辨析,让学生明白山坡上的积雪和沟渠里的积雪情况正好相反。这样教学可以在学习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并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
(4)感情朗读,突出重点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教学更应强调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本诗是写自然科学常识的诗歌,虽然没有强烈的情感,但语言清新秀丽,富有情趣,我就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朗读:自由、汇报读、男女生赛读、诵读、齐读等方式。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又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
(5)、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以第六小节做课文总结并出示课件:你还知道大自然中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教育学生主动学习课外科学文化知识,做生活的有心人。然后我让学生交流课前找到的其它天然指南针的相关资料,再用幻灯片展示。
(6)整体回顾,游戏巩固
学生学完课文之后,应对课文有个总体的认识,此时让学生做一做跟课文相关的练习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消化。然后我会及时组织游戏,让学生通过帮助迷路小鱼宝宝,根据所给词语对课文进行背诵这样既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本内容上,又符合小学生爱玩的特点,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掌握知识。
总结:大自然不光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它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呢。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蓝猫淘气三千问》等书籍,了解大自然的奥秘。作业的设计主要是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教学设计与多媒体的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在语文课堂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使教学信息的容量增大,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更能丰富教学的表现力。例如:我在本课教学中运用了大量多媒体资源,如果单靠课文的描述,学生是体会不到科学带给人类的便捷,但利用网络资源后,去让学生知晓这些有趣的自然科学,当学生了解了课文中给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只要细心观察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天然的指南针可以给我们指
明方向。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还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有助于课堂教学的优化,使学生主动求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 9
一、说教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课选自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它是一首文字秀丽,同时包含丰富自然知识的儿童诗,它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气,向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
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一切对于小学生来讲是生动有趣的。这篇文章读来生动有趣,在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自然科学知识,符合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篇有趣的课文。
1.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知道课文中天然的指南针具体指什么,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积累语言,仿写诗歌。
(2)发展学生的观察生活、辨别方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喜爱大自然。
2.教学重点:
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②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3.教学难点:
向学生介绍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掌握自然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精神,积极倡导合作方式。
二、说教法:
本课的教法我力争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教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拓宽视野。
三.说学法: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读中悟,以朗读为突破口,这体现了课标的要求。教学生图文结合,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的学习方法。以导读、问读的形式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在读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美读。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索,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合作学习,解决疑难,培养学生初步的质疑和探索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根据二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直观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我出示一幅野外的风景图片,上面只有孤零零的一个小朋友,然后问学生:“这是一张怎样的脸?”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词语“慌张”并做到理解。同时通过故事情节过渡,适时板书“天然的指南针”,告诉生是“天然的指南针”帮助男孩走出森林,引起学生对“天然的指南针指什么?”这一个可以概括全文内容的主导性问题的思考,接着顺势导入课文。
(2)解决生词,整体感知
学生已经将文读过很多遍,有的甚至已经提前背过。但是,考虑到个别同学的自学能力,我还是将一些生词出示出来,让学生熟练识记。接着找出文中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印象后,这样,对于课文的大概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归纳能力。
(3)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通过问题“你认为文中的男孩有可能是借着什么指南针的指引走出了森林?”为线索,
带领学生学习“太阳”“大树”两小节。学生是学习的主角,老师只是引导者。由于另外两种指南针的结构都与第二小节相似,所以我采取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通过朗读感知这两小节,引导学生结合图画交流读懂的内容和不不懂的疑问。主要解决“忠实的向导”指什么?太阳为什么就是忠实地向导?以及大树为什么长成南稠北稀的样子?这些对二年级学生有一定困难的问题。
考虑到孩子们对小组学习的方法把握不好,我出示了小组学习的方法帮助,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另外两小节,主要学习思路是先读、再交流读懂的,然后讨论疑问。这样的自主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
“积雪怎么辨别方向”是全文的难点。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我没有在开始就直接带领学生用折叠的书方法演示,而是通过让学生在大屏幕上的填空的形式,当学生对答案产生分歧的时候,让他们真正发现问题所在,从而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找出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4)纵观全文、了解结构
诗歌的写作是很明显的总分总关系,通过单独朗读首尾两小节,让学生发现两小节写作上的特点,初步感知这种常见的写作结构,为学生的背诵提供了帮助,也为他今后感知作品、亲自写作初步打下基础。
(5)拓展延伸、激发探究
天然的指南针很多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针?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开动脑筋思考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找到出路。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 10
一、教材简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5组课文中的一篇。本组课文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大自然更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既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积累丰富的语言,还可以汲取自然界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教时,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
本组共四篇课文,其中《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和《最大的“书”》是两篇介绍自然常识,拓宽学生视野的课文,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一切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多么有趣。丰富的知识,秀丽的小诗,把我们带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
因此,我把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学习课文,知道课文中天然的指南针具体指什么,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积累语言,仿写诗歌。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计论背诵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二年级学生生活经验肤浅,方位感弱,根据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我把“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作为教学重点。难点是“在情感的世界里让孩子深深感到:要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做生活的有心人。创编诗歌。”
二、教法、学法
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对信息的解释。该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情境性。因此,本课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为主的教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拓宽视野。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标还告诉我们,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读中感悟,自主实践,这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具体操作步骤为读中感悟,突破难点;创设情境,实践运用;拓展延伸,创编诗歌。
三、教学环节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从已知入手,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把学生引到新的求知环境保护之中。
(二)细读课文,突破难点
这个环节,分成几步:①教师引领,渗透学法;②学生自学,运用学法;③朗读感悟,积累语言;④创设情境,实践运用。
1、教师引领,渗透学法
太阳就是天然的指南针,它是怎样告诉我们方向的呢?在学生发现太阳怎样指明方向后,再利用课件进一步明确方向,给学生直观的印象。
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早上太阳在哪儿呢?傍晚呢?谁能说说太阳的生活规律?并归纳成两个词——日出东方,夕阳西下。
再来背一背一年级时学过的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诗《东西南北》,联系旧知,积累语言。
知道了太阳的生活规律,晴天人们就不会迷路了,谁想读读这一小节。进行朗读练习。
然后小结,同时课件出示表格,引领学生学会填写表格,为下面的自学奠定基础。
2、学生自学,运用学法
学生独立朗读课文后,和学习伙伴合作填写表格,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结合课件、板画,着重理解怎样利用大树和沟渠道里的积雪辨别方向,同时理解“稠”和“稀”的意思,用沟渠里的积雪辨别向尤其是一个难点,若不细读课文,详加分析,老师也一时难以理解。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想到了简笔画,给学生直观形象,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在沟渠里的积雪,北面化得快,南面化得慢这一现象,再进一步拓展,如果是山坡上的积雪,又会是哪一面化得快呢?同样结合板画进行辨析,让学生明白山坡上的积雪和沟渠里的积雪情况正好相反。
3、朗读感悟,积累语言
语文素养之一就是让学生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感情朗读,背诵课文都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4、创设情境,实践运用
创设小朋友去郊游迷路了,需要有人帮助指点方向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设计意图:本环节把听、说、读、写融合在一起,如同一首交响乐,让学生沉浸在其中朗读体会、思考讨论、表达运用,使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三)延伸拓展,创编诗歌
1、先让学生说说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再利用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创编诗歌。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欣赏美、感悟美、创造美,学生是天生的诗人,他们受到美的启发,积累了丰富的语言,诗歌就会从他们的心里流出来。
四、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文字,二是板画。文字写的是文本的主题思想,是本课的重点,板画是沟渠和山坡的积雪,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这样的板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
五、设计理念
(一)快快乐乐学语文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学语文更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说,良好的学习兴趣和端正的学习态度的养成比认了几个字,背了几篇课文更重要,因此,我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了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寓学于乐。心理学认为,愉悦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智力活动,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愉悦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兴趣十足,因此,我创设了“帮迷路的孩子找方向”这一情境,让学生去演一演,既巩固了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降低难度,会学乐学。大家都知道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在学习课文环节中的表格填空、口语交际,拓展环节中的创编诗歌,我都作了适当的示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
3、多向互动,感染快乐
教学要面向全体,一堂好课应该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伙伴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课堂上1+1往往会大于2,学生在小组学习、交流讨论中,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欣赏,形成了一个快乐的学习整体。
4、激励赞赏,体验快乐
教育在于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需要赞赏的语言,激励的目光,学生受到肯定,心里充满了自信,就会学得更好、更快乐。
(二)扎扎实实求发展
语文姓语,工具性、人文性是语文的本质,如果离开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思想情感的感悟,那就不成其为语文了,于是,我努力去做几下几点:
1、朗读感悟,积累语言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教学更应强调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本诗是写自然科学常识的诗歌,虽然没有强烈的情感,但语言清新秀丽,富有情趣,我就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朗读: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填写表格,练读喜欢的一小节,朗读展示,师生合作读,一分钟背诵积累等。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又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
2、自主实践,发展能力
(1)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在教学中应教给学生求知的方法,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因此,上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学习第2小节,渗透用表格学习课文的方法,再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完成表格,让学生在读中尝试着自己去理解课文内容,去感悟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
(2)根据教材特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一般都注重情感性、人文性,容易忽视思维性,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在课堂上增强了学生思维的密度,结合课件、板画,让学生在脑子里构建起空间方位框架,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还有上面提到的表格,实际上又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一个有效的训练。
(3)提供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要落实到读和写上,要重视写话能力训练,挖掘训练点,让孩子多练笔,为三年级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教材是珍贵的学习资源,写话的纽带,本课是仿写诗歌非常好的体例,于是,我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天然指南针的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先说后写,在充分说的基础上写。还有为巩固课文内容的理解而设计的,口语交际,这些都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了发展。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4
新教材小学语文第三册11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诗。本课曾在人教版中三年级教材中出现过,此次放到新教材中稍做了修改。课题设置了一个假设的情景,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它饶有兴趣地向人们介绍了在中午、黑夜、阴雨天怎样根据自然现象来辨别方向。
这篇常识性的文章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方向南北的理解上还是有一点困难的。尤其第2———4自然段写了在不同的时间、气候条件下,辨别方向的3种方法。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
因此,我在设计本课的第二课时的教案时,就打算在本堂课中解决这课的重点。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复习13个新字及寸字旁,朗读第一段。
2、学习2—4段,理解“忠实、向导、指点、北极星、永远、阴雨天”等词语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3、初步懂得怎样利用自然现象辨别方向。
其中第3点是本课重难点。
考虑到低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在设计教案时,就把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放在首位。这点思想贯穿了整节课。如课刚开始就让学生念念并记住还没记住的词,课中让学生自学、交流,讨论。在朗读时让学生说说怎样朗读好等等,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充分想到利用形象、鲜明的教具刺激学生的兴趣。根据低段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我设计了一些教具,让学生说说,动动,如在教学“北极星”这段时,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星,学生读完这一段后,请他们自己表演“北极星”挂在何方,又如在教学“太阳”这段,让学生自学后上黑板贴太阳,我觉得设计得较满意的是最后的“帮迷路的小红帽找家”这则表演既可以发挥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进行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更能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事实看出,上来的学生对方向的认识已初步搞清了,教学难点也克服了。
朗读的突破。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课文读熟、读透了,慢慢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加深了,因此,我在这堂课中,非常重视让学生多读。课中安排了自由读,默读,比赛读等近十种形式。另外,我觉得比较好的是我赞同朗读有不同的节律、韵调。每个学生都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只要读正确,读好听就行,所以,学生的读法就很不一样,发挥了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
当然,本堂课有很多细节上考虑得还不是很成熟,有待我更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同时,希望各位老师能多帮助我,提醒我改正不足。谢谢!
第五篇:语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
语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
语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这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介绍了几种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亲切通俗、富有韵律的语言,丰富有趣的自然科学知识,能吸引学生走进大自然那奇妙的世界。这首诗歌在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自然科学知识,符合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篇有趣的课文。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积累“慌、辨”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练习上下文理解“稀、稠”等词语的意思。
3.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二年级学生生活经验肤浅,方位感很弱,虽然在数学可上学过辨别方向,但那是平面的,和本课的实际生活中的立体感知是有很大差别的。根据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我把“培养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作为教学难点。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掌握一些辨别放的方法,感悟大自然的神秘”。
三、说教法
1.扶放结合法:针对本课特点,采用“举一反三,扶放结合”法。首先扶着学生学习第二节,教师点拨,使学生掌握抓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的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学习第三、四、五节,旨在教学生乐学、会学。
2.“以读代讲”法:《大纲》指出:“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根据本文特点,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积累语言。
3.“直观教学”法:通过幻灯片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属于诗歌的形式,四句为一段,无需学生分类标序号。我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整理脉络——细读课文,学习理解——巩固总结,拓展交流。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课件展示指南针,向学生讲解这种陌生事物的本领和能力,引出学生思考,如果在野外迷了路该怎么办?齐读课题,引出所学。
2.初读课文,整理脉络。发布自由朗读的任务,疏通生字我放在了这一环节,所以这一环节很重要,要求学生找出生字词并画出来,要求读准字音,同桌间小组内互相正音。教师巡视,随机正音。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识记字形,了解字义,并注意在学文中随机巩固。根据动画演示,描红书写,教师巡视,相机纠正,请同桌之间互相评价。
开火车认读生字,请小老师带读课文,指名学生回答课文介绍了哪些辨别方向的指南针?用“有……有……有……还有……”“有……有……还有……和……”练习说话。
4.细读课文,学习理解。课文是采用了总—分—总的模式,根据课程要求,没必要强调文章结构,所以依次讲解即可。第一段引导学生“慌张”可以换作什么词让学生明白词语含义。第二、三、四段学习模式一致,先疑——谁是向导;二设——在哪指路;三指——靠什么指向;适时补充小科学知识,譬如太阳一天的轨迹图、北极星与北斗星的辨认、朝南的枝叶长得茂密、雪坡沟渠的南北等。通过课件展示,学完一段再次朗读等方法加深印象、强化理解。
5.巩固总结,交流拓展。鼓励学生总结课文,教师适时补充。师生交流其他辨别方向的事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科学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五、说板书设计
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语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文字秀丽,同时包含丰富自然知识的儿童诗,它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气,向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一切对于小学生来讲是生动有趣的。这首诗歌在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自然科学知识,符合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篇有趣的课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一下几点:
1、认识4个生字,会写“盏、慌”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诗歌内容,知道一些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
由于这是一首诗歌,我把教学教学重难点定为: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一些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
二、说教法:
1、引导先学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要十分重视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课前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学指南的要求,先学课文,完成一些相对应教简单的练习。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利用工具书或其他方式解决问题。
2、“以读代讲”法。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本文是一首文字秀丽,同时包含丰富自然知识的儿童诗,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指名读、自由读、范读、小组赛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积累语言。
3、“举一反三”法。针对本课特点,二、三、四、五节的结构都是一样的。我首先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节,教师点拨,使学生掌握抓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朗读。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学习第三、四、五节,旨在教学生乐学、会学。
4、“直观教学”法: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三、说学法: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结合我校的“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因此,我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积极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先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自主学习,读中感悟,这体现了先学后教的要求。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堂课的开始,为了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情境创设中,应该做到新颖,要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新的情境,从而产生好奇心,达到集中注意力的目的。教学开始,我首先创设情境,提出了两个问题:如果你在大街上迷路了,你会怎么做?另一个问题是: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你又会怎么做?这两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区分在不同的地点迷了路要用不同的方法。然后我顺势导入课文:我们来学习课文,看看如果在野外迷了路,有什么办法分辨方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然后老师范读一遍,让学生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如字音、节奏等。接着让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按着老师的方法读诗歌,然后把本课的生字读一遍。这样,学生对于课文的生字和大概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3)自主学习,突破难点
这一教学环节是为课文的教学难点设计的,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对白天、晚上、阴雨天和冬天这四种情况下寻找方向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理解并不一定到位。由于第三、四、五节的结构都与第二节相似,所以我首先让学生读读第二节,通过朗读、课件演示,让学生知道“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紧接着学习生字“忠”,然后进行词语积累,引导说话,除了“忠实的向导”还可以“忠实的……”。接下来让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学习第三、四、五节。同时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稠”和“稀”的意思。
(4)多种形式朗读,突出重点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教学更应强调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本诗是写自然科学常识的诗歌,语言清新秀丽,富有情趣,我就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又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
(5)游戏巩固,指导书写
学生学完课文之后,对课文有个总体的认识,我设计了游戏“喜羊羊回家”,这样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检测了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而且还顺其自然地过度到指导书写。
五、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寓学于乐。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愉悦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兴趣十足。
2、朗读感悟,积累语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教学更应强调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3、自主实践,发展能力。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激励赞赏,体验快乐
语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3
【教学设计综述】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该组教材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既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又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本篇课文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们介绍了大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这首诗歌易读易懂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学,所以这节课的设计要能引起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并使他们懂得,大自然中的很多现象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观察到。因为课改中的孩子们普遍阅读量较大,课文中的内容学生可能已经在课外阅读中接触过,所以,教学时不必太过强调课文的意思是否理解,而应把重点放在“引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探索大自然、拓展课外知识”上。在这一前提下,本课教学我试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用他们对知识的探索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让他们在疑惑中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在阅读中了解自然现象,在寻找中感受自然科学带来的乐趣。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引导学生介绍文本中最喜欢的天然指南针”为主线展开教学,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对比等方法攻破教学重难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其产生积极的思维,激发学生爱科学,善于观察的情感。充分发挥孩子的收集处理信息、感知想象、朗读感悟的能力,真正达到学科间的融合,并充分给他们探索、发现的机会,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孩子们展现和交流自己的课外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认8个字,并读一读有关他们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解课文,朗读课文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点】
掌握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雪化得快的是南面还是北面。
【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设计环节分为“揭示课题──直接导入;复现字词──渗透方法;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细细品味;回归全文──阅读积累;课外延伸──培养能力;总结全文──激发兴趣”七个环节。
“揭示课题──直接导入”这一环节就是本课的导入。我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交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给学生一个心理铺垫,同时激发学生求知的愿望。
“复现字词──渗透方法”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利用大屏幕的呈现给了学生一个视觉的冲击,并鼓励他们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识字,同时在复习词语的过程中随机渗透识字方法,如学习“盏”字时我提问:“怎么记住盏字?看到它你还想起哪些字?”之后我追问:“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生:熟字换偏旁);再比如学习“稠”字时我提出:“结合生活说说什么是稠?”(生:喝的粥很稠,田里的小苗很稠……)接下来我追问:“它的反义词是什么?”(生:稀);这样复现生字词,不是把识字作为一项任务教,而是作为一扇窗,引导孩子通向识字的乐园。久而久之孩子们识字的能力得到了培养,识字的`兴趣得到了提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把握。我分三个层次进行:
首先是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天然的指南针?这样的设计能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性梳理,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接着我采用图片演示的方法把孩子们找到的四种天然指南针粘贴到黑板上,孩子们的眼睛被颜色鲜艳的剪贴画吸引,上课伊始边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有利于后面的教学,同时形象生动的画面有助于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最后我引导学生再读文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天然指南针进行介绍,这一问题的抛出尊重了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再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接下来的“精读课文──细细品味”这一环节,因为课改中的孩子们普遍阅读量较大,课文中的内容学生可能已经在课外阅读中接触过,所以,教学时我不太过强调课文的意思是否理解,而把重点放在“引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探索大自然、拓展课外知识”上。如学生介绍“北极星”时,先说说如何利用它帮助我们辨别方向。随后我追问为什么喜欢它?学生可能会说因为北极星乐于助人、神奇,可能会说因为
北极星能帮我回家我很感激它。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把感受读出来,有效进行朗读指导。随后我问学生学到这你有什么疑问吗?这是教学的重点,当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时,我通过课件展示把学生带进美丽的夜空中去,和学生一起在星空中找北斗七星,认北极星,辨别出南北方向。在生动的画面中,在动听的音乐声中,孩子们已融入文本,教学重点巧妙突破,随机进行配乐朗读,让孩子们在学知识的同时享受语文学科的乐趣。
最后我在课件中出示“北极星北斗星”小儿歌,不仅引导孩子从儿歌中掌握辨别方向的方法,同时扩大了学生的阅读积累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的欲望。再如学生汇报积雪这种天然指南针时,我采用了说方法、做实验、看课件、读感受、做填空的方法引导生自主学习文本。“沟渠中积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南面还是北面?”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首先我把传统的实验法与现代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手势演示屋顶和沟渠积雪的融化过程,通过形象的演示、生动的语言描述,学生在对比实验中理解了教学难点。随后的课件演示给孩子们一个视觉冲击,这无疑是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最后我出示填空训练,帮助学生对学习的难点内容进行了疏理。在处理大树一小节内容时,我采用观察图片找发现的方法。处理太阳一小节内容时,我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法,孩子们在模拟的动画中感受太阳的忠实,感受早、中、傍晚树影的变化规律,生动的画面早已胜过有声的语言。
“回归全文──阅读积累”我提出:喜欢课文的哪一小节就来读一读,想背的背背。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帮助学生整理全文,又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朗读积累的空间,学生是演员,教师充当观众,学生背诵文本时的背景音乐是“笛快”这首曲目,舒缓、柔和的格调设定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积累氛围。
“课外延伸──培养能力”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孩子们用有声的语言描述生活中看到的、从家长口中听到的、从课外书了解到的关于指南针的资料。学生的表现另我感动,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另我钦佩,可见在交流中学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学习热情高涨!
“总结全文──激发兴趣”这是本节课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我用朴实诚恳的语言激发孩子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为课外阅读和学习做好铺垫。
这节课,我准备了图片、课件、实物和背景音乐等媒体,适应了低年级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问题,驱动思考,生成联想,掌握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体验和感知为主,通过交流实验等方法,掌握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整个教学设计上重视了能力的培养、知识的传授,但不忽视过程与方法和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且我注意了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学生同学习、同感知,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和谐,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大胆张扬自己的个性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情感,培养了学生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
看到了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我突然从心里升出一种感动,因为在现代信息技术参与课堂的今天,我不仅看到了孩子们丰富的知识储备,更看到了孩子们藏在心里的探究愿望。
所以,我会更加努力,让我的语文课上得更生动、更丰富、更有味,并且让孩子们更喜欢。
语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西师版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反映自然现象、自然景观)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积累丰富的语言,拓宽视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其中《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介绍自然常识、拓宽学生视野的课文,本文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气,向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一切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多么有趣。丰富的知识,秀丽的小诗,把我们带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
二、说学情分析
课改中孩子们普遍阅读量较大,课文中的内容学生可能已经在课外阅读中接触过,所以,教学时不必太过强调课文的意思是否理解,而应把重点放在“引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探索大自然、拓展课外知识”上。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课文中天然的指南针具体指什么,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积累语言,仿写诗歌。
(2)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感情朗读课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喜爱大自然。
(3)过程与方法目标: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非常富有儿童情趣,但是,他们的生活经验不足,方位感很弱,在数学课上学过辨别方向,但是,那是平面的,和本文的实际生活中的立体的,有很大的差别。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大自然的情趣和奥妙作为教学重点,把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作为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地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对信息的解释。该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情境性。因此,本课以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为主的教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拓宽视野。
2、学法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读中悟,以朗读为突破口,这体现了课标的要求。具体操作步骤为初读课文,整体把握;细读品位,突破难点;感情朗读,突出重点。
六、说教学流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这属于启发思维阶段,从“要是你在城里迷了路”这个问题入手,导入“你在野外迷了路怎么办”,从而把学生带入课文。
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自由读课文后,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印象,“你知道了什么,请你把知道的和大家分享。”这样,对于课文的大概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
3、细读品位,突破难点
这一教学环节是为课文的教学难点设计的,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对白天、晚上、阴雨天和冬天这四中情况下的找方向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理解并不一定到位。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配合幻灯片的.演示,再通过假设情景的表演,增强了趣味性,突破了课文难点。
4、感情朗读,突出重点
诗歌教学应该强调多读少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出感情,读出味道。因此,这一环节安排了自由读、汇报读、竞赛读和齐读。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读法,每个学生都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在“你的朗读让我陶醉”这样的评价和激励中,让学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果”的喜悦。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发挥了学生的不同个性。
5、仿写诗歌,拓展延伸
语文学习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感,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在课文的导入时,用“要是你在城里迷了路怎么办”,为仿写诗歌内容上作了铺垫,而诗歌的形式,学生自己能够悟出一点来,那么这种仿写,既有语感的培养,又有对课文的拓展延伸。
语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5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共有四篇课文,17课《古诗两首》和《18雷雨》是对大自然的赞美和自然事物的描述。《最大的“书”》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两篇介绍自然常识、拓宽学生视野的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让学生留心周围事物,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在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中的“读读背背”有一首名为《东西南北》的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同学们对东南西北的方位基本有了解。小学科学《我们在哪里》一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可以根据太阳来辨认方向。而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的第1课时就是《认识东南西北》。
依据课程标准以及教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学习课文,知道课文中天然的指南针具体指什么,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观察生活、辨别方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喜爱大自然。
我们学校二年级的孩子已经能够自主识字。我们本着“先学后讲,以学定教”的原则,做到“三讲两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通过小组交流能以兵教兵的形式学会的不讲,结合学段目标,对学生的遗漏点、易错点、重难点进行相应的补充和讲解,比如:课文中的四会字“忠”,学生可以通过“加一加”和猜谜语的方法来进行识记,但是,对于课文中的词语“太阳是忠实的向导”不容易理解。在教学时,我请学生说一说如果是早上的太阳,你能辨别方向吗?傍晚的太阳呢?引导学生体会因为太阳永远都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中午的时候在南边,按一定的轨迹运转,是可以信任的,可靠的,所以说是忠实的向导。再进行填空练习
忠实的早上在()中午在()傍晚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理解了忠实的意思,而且与三年级将要学习的辨认东南西北结合起来,对于方向感进行了渗透。
这是一篇具有科学性的文章,有些辨认方向的.方法可能学生会不理解,比如:第5小节“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那边是北面”因为按照常识,应该是南面照到的阳光多,积雪化得快。我可以画简笔画突破课文的重、难点,在黑板上简单地画出沟渠,阳光从南面照过来,由于被沟渠的壁挡住了,阳光先照到沟渠中北面的积雪,所以北面的积雪先化,南面的积雪反而化得慢。看了直观的简笔画,学生就会一下子理解了。
当然,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辨别方向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也仿照着课文中的小诗来说一说、写一写。结合我们是城市孩子的现状,让学生再说一说如果在城市里迷了路怎么办?把语文知识与科学知识、生活知识紧密地进行结合,鼓励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看书多请教多观察多思考,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
语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教学目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自然现象、自然景观)中的课文。该单元主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积累丰富语言,拓宽视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其中《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和《最大的“书”》是两篇介绍自然常识、拓宽学生视野的课文,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气,向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一切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多么有趣。丰富的知识,秀丽的小诗,把我们带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
因此,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学习课文,知道课文中天然的指南针具体指什么,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积累语言,仿写诗歌。(知识与能力目标)
(2)通过感情朗读课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喜爱大自然。(情感与态度目标)
(3)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过程与方法目标)
2、教学重点、难点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非常富有儿童情趣,但是,他们的生活经验肤浅,方位感很弱,在数学课上学过辨别方向,但是,那是平面的,和本课的实际生活中的立体的,有很大的差别。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大自然的情趣和奥妙作为教学重点,把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作为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地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对信息的解释。该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情境性。因此,本课拟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为主的教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拓宽视野。
2、学法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读中悟,以朗读为突破口,这体现了课标的要求。具体操作步骤为初读课文,整体把握;细读品位,突破难点;感情朗读,突出重点。
三、说教学程序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这属于启发思维阶段,从“要是你在城里迷了路”这个问题入手,导入“你在野外迷了路怎么办”,从而把学生带入课文。
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自由读课文后,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印象,“你知道了什么,请你把知道的和大家分享。”这样,对于课文的大概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
3、细读品位,突破难点
这一教学环节是为课文的教学难点设计的,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对白天、晚上、阴雨天和冬天这四中情况下的'找方向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理解并不一定到位。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配合幻灯片的演示,再通过假设情景的表演,增强了趣味性,突破了课文难点。
4、感情朗读,突出重点
诗歌教学应该强调多读少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出感情,读出味道。因此,这一环节安排了自由读、汇报读、竞赛读和齐读。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读法,每个学生都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在“你的朗读让我陶醉”这样的评价和激励中,让学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的喜悦。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发挥了学生的不同个性。
5、仿写诗歌,拓展延伸
语文学习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感,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在课文的导入时,用“要是你在城里迷了路怎么办”,为仿写诗歌内容上作了铺垫,而诗歌的形式,学生自己能够悟出一点来,那么这种仿写,既有语感的培养,又有对课文的拓展延伸。冬天积雪
本课的板书设计力求突出重点,反映课文的思路,做到简明、概括,使学生获得鲜明的印象和有关知识,更好地掌握方向。
说课总结:
本课教学通过多种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地结合,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实现了尊重儿童,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