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钓鱼的启示教案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案
解放街小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2.理解父亲坚决的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3联系实际,使学生受到“要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教育。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理解课题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生听视频朗读,欣赏故事。教师出示听读要求:
⑴这篇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件事?(学生听后,复述课文内容)2.自读自悟,了解内容。
⑴这样难得的鱼,父亲为什么要他放掉呢? ⑵詹姆斯的家乡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规则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鲈鱼的相关资料并介绍,引导学生体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三、深入体验课文,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变化 1.初步了解情感,随机指导,择要板书。
(一)我的情感
(1)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2)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3)从“我”钓到大鲈鱼到把它放回湖里的心理变化,你体会到什么?
(二)父亲的情感
(1)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2)逐句指导:
从父亲平静的语气从中体会到什么?
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师生分角色朗读)
从父亲“不容争辩”的语气中,你体会到什么?(3)讨论
师: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感悟升华
1.默读思考: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
2.学生读书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3.“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
4.“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什么意思? 5. 指导朗读这段话。
五、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钓鱼这件事对“我”的启示是那么深刻,影响了“我”一辈子,那学了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呢?或者课文中有哪些语句对你有启示?请谈谈你的收获。(学生谈感想)
2.再读启示,铭记在心。
六、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和时间赛跑》教案
解放街小学
赵雪玲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时间的意义,激发珍惜时间的意识,立志养成和时间赛跑、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体验,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自制的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的小书签;课件。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名言吗?谁给大家说一句有关时间的名言?程老师也喜欢收集名言,课下要送给大家每人一个小书签。(出示课件:)
谁能大声地给大家读一读?你能把自己的理解给大家说说吗?老师相信你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今天的学习对“珍惜时间”会有更深入的感触。
二、情境导入(配乐出示古诗:)《长歌行》
师:这一老一少立于江边,昭示着人生短暂,转眼百年,时间就如同滔滔江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是呀!太阳落山了,有再升起的时候;小鸟飞走了,有再来的时候;小树枯萎了,有再绿的时候;花儿凋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然而时间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有人面对时间一片茫然,而有人却要和时间赛跑!两种态度,结果会一样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时间赛跑》。
三、领悟文章
1、带着问题,快速的读一遍课文,之后思考填空:出示思考题:(1)通过外祖母去世这件事,“我”懂得了_________,长大后要告诉自己的孩子_________。
(2)文中的“我”是一个_________的孩子。
(3)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
2、小组讨论之后汇报。
3、结合着学生的汇报问:爸爸看到“我”为失去外祖母哀痛的样子,对“我”说了什么话?边读边画在书上。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
4、指名读爸爸的话。爸爸想让孩子明白什么?
围绕“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这句话,爸爸举了哪三个例子?指名读。
5、理解什么是时间里的事物?(体会时间的宝贵)
6、爸爸的话比这些谚语还让人震动,还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爸爸的话是什么呢?再读。
7、爸爸的话始终围绕在耳际,爸爸的心愿从此埋在了“我”的心底。“我”发现时间果真过的是那么飞快,“我”是怎么明白爸爸的话的?
“我”不仅明白了,还非常着急、非常悲伤。想一想:“我急的是什么?”“悲伤的是什么?”“决定的是什么?”
8、文中从哪几个方面写“我”和时间赛跑的?他认为和时间赛跑就像在做游戏,多么紧张、多么快乐,赢过时间又是多么自豪。能体会着读出你的感受吗?指导读。
9、因为他时常能够赛过时间。这种游戏可能就是最好的珍惜时间的方法了。听了爸爸的话,不仅不为外祖母的去世而伤心了,反而更加懂得了珍惜时间,与时间赛跑。他最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指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受益不浅”你是怎样理解的?是什么使“我”懂得珍惜时间,与时间赛跑的?再读爸爸的话。
“我”理解了爸爸的话,爸爸的话已不是一个谜语。而且还找到了谜底:假如你一直和时间比赛,你就可以成功!“我”要把这句话告诉自己的孩子,告诉所有的人。让我们也牢牢地记住这句话吧:(出示课件)齐读最后一句:假如你一直和时间比赛,你就可以成功!
10、你能用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吗?可以说自己,也可以说别人。
11、这么多人都懂得珍惜时间,那我们如何珍惜时间呢?
四、课文拓展
像作者这样的人、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就像我们课前说的那些名人名言一样,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你们看:(出示图片)
1、矿难救援与时间赛跑,一次次救援工作与时间争分夺秒。
2、中国的宇宙飞船与时间赛跑,三峡工程和时间赛跑,中国的发展和时间赛跑。
未来的科学家、作家、艺术家、设计师们„„你们一定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新的启发。请拿起你们的笔,尽情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吧。
(学生动笔写后进行交流。)
五、总结
孩子们,时间无处不在,它正悄悄地从你身边流逝,如果你听到了时光奔走的声音,请调整自己的心态,与时间赛跑吧!
第二篇:《钓鱼的启示》教案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课文最后一部分有些句子的含义深刻,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释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钓鱼的启示》,请看老师写课题。板书:钓鱼的启示
你们觉得课题中哪个词最关键?那“启示”是什么意思呢?
二、抓“启示”的句子。
1、通过钓鱼这件事,作者又从中获得什么启示呢?答案就在文中,用你善于发现的眼睛找一找吧!
2、谁愿意把找到的句子与大家交流呢?
a、课件出示: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b、你们都觉得这句话是钓鱼给作者带来的启示吗?那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齐读)发现了吗?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
(板书:是非)
你认为“是”是什么意思?“非”是什么意思?
师:那么在钓鱼这件事上,怎样做就是对的,怎样做就是错?
(板书:放不放)
面对这样一条大鲈鱼,作者与父亲的意见一致吗?他们的意见是什么?(板书:父亲“我”)
三、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感受“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1、为什么作者不愿意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呢?能找见文中的句子来告诉大家吗?
课件出示: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阳光下轻轻翕动着。
能谈谈自己的理解吗?能把作者这种得意的神情读出来吗?
2、同学们,从哪些句子也能看出作者舍不得把鲈鱼放回湖里呢?
3、交流,谈理由,并引导想象作者的心理活动,指导读。
4、出示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5、师:发现了吗?你们找的这些句子,有的是描写作者的(生补充:语言、神态、动作)透过这些描写,我们就可以体会到作者心情的变化,快速从这些句子中找一找,体现作者心情的词语。
板书:(得意)——(急切)——(伤心)——(乞求)——(依依不舍)
6、师:(指板书)作者的心情由捕到鲈鱼时的“得意”,到父亲要求放掉鲈鱼时的急切、伤心,以至到舍不得放掉鲈鱼时的乞求,依依不舍,心情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感受作者心情的变化。
7、我们看到作者对这条大鲈鱼实在是太喜爱了,但因为喜爱就能占为己有吗?为什么?(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来两个小时)
8、师:这就是道德的抉择,面对这样一条诱人的大鲈鱼,只是放与不放的问题,可作者做起来却很难,作者不想放,不愿意放,而父亲却——(坚持要“我”放),老师相信你们对这句话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9、再次出示启示的句子齐读。
10、从哪儿看出父亲坚持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呢?
(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a、引导抓词体会“得”?(一定、必须、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体会到父亲的坚决。
b、指导读好父亲的话
c、那么,你们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又能体会到什么呢?(父亲也很喜爱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也舍不得放,父亲也在经历道德的抉择),但父亲最终选择的还是“放”。
(2)、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引导理解:不容争辩
看插图想象:父亲会“不容争辩”地会对作者说些什么?
11、师:孩子们,此时老师心中有一个疑问,在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到处都静悄悄的,除了天知、地知、父亲知,“我”知外,根本再也没有人知道“我”没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可父亲却坚决让“我”放掉鲈鱼,这是不是不爱我呢?(生谈)
12、师:这就是爱,他不是溺爱,而是一种严厉的爱,父亲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道德实践是没法妥协的,必须从小严格要求,这是作为一位真正爱孩子的父亲必须做的,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在作者11岁的人生旅途中,父亲给他上了一堂道德课,三十四年过去后,作者成了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但是在人生旅途中,作者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大鲈鱼相似的诱惑的“鱼”。面对这诱惑人的“鱼”,大家猜猜作者会怎样做呢?
课件出示:
但是,在人生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大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个加引号的“鱼”是什么意思呢?老师这儿有两种答案供同学们选择:
(1)、捕捞指作者到诱人的大鲈鱼。()
(2)、指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如金钱、地位、荣誉……包括那些暂时带
来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
师:作者之所以在面临道德抉择时是非分明,一切都因为——
出示父亲的话(生读):作者也深深明白:是父亲让作者在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力量战胜自我——这是作者后来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的重要原因。课件出示(生读):
一个人要是从小……力量。
(通过找具体的句子,使学生明白我之所以不放鱼的原因和父亲坚持要放鱼的做法是正确的,让学生对是与非有进一步的理解,明白文中的“我”做法错在哪里。)
四、德育渗透
1、师: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经常碰到——﹡、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你会怎样做?
﹡、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你会怎样做?
﹡、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你或怎样做?
2、师:听着你们的回答,老师看到了你们在道德面前,是非分明的表现,这就是《钓鱼的启示》一文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相信此时此刻你的心中一定澎湃着千言万语,那你就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3、交流
师:同学们,让我们记住法国著名数思想家孟德斯鸠的这句话吧!出示 :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得时候做些什么。
——孟德斯鸠 也让我们记住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这句话吧!
出示:
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
——毕达哥拉斯
第三篇:钓鱼的启示教案
钓鱼的启示
执教:葛增仁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学习用文章标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体会人物的情感。
4、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钓鱼,导入课题
1、谈钓鱼:同学们,你钓过鱼吗?当你钓到鱼的时候心情如何?如果我让你把钓到的鱼重新放回去,你愿意吗?对,问得好,为什么!可是,有一个跟你们年纪相仿的孩子却这么做了,他就是美国的詹姆斯·兰费蒂斯吗,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课文《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
2、读题目:理解题目意思。
在写“钓”字时区分“钓”与“钩”的写法。(3)分析:题目包括“ “、“”两个部分,能在课文中找出来吗?听录音朗读,去发现。
师:?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解题目,初步感知
1、理解题目:“启示”是什么意思?从题目上看,课文可能会写什么?(板书:钓鱼、启示)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好,就让我们读书,看看有没有写出钓鱼、启示这两个部分,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写其他的内容?不要齐读,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
3、整体交流,概括内容。课文写了钓鱼、放鱼、启示三个部分的内容。好,选择老师要让你们加上时间、地点、人物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老师要告诉你一招,我们读语文,有的时候可以利用题目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学习语文的一条重要方法。
三、品课文,体会情感
1、深入体验“我”的情感。(从钓到鱼到放鱼,我的情感有什么变化?)请细细地品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
2、指导与交流
交流: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时,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板书:乞求、依依不舍)
出示
(1)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作者是什么感情?从哪些哪里体会到?(你真会读书,连标点都注意到了,眼睛真亮。)
(2)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3、体会父亲情感交流。(导语:下面,我请一位同学读儿子的话,老师我读父亲的话,我们模拟父子进行情感交流)
(1)、分角色读。挖掘父亲的情感。孩子,你有什么想问我的吗?请同学替我回答。难道我不喜欢这条大鲈鱼吗?谁来答?你是怎么知道我也喜欢的?从“好一会儿”你读出了什么?
(2)、体会我的情感(好,下面我们换一下,你来读父亲的话,我读儿子的话)
你想问我什么?(为什么你这么不舍?)
课件出示: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了不少水花。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来之不易)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大、美)补充鲈鱼的资料:谁来说说鲈鱼的资料。教师补充:江上渔者 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南宋辛弃疾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无人知晓)
五、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中国有句古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今天,我做的仅仅是放生一条鲈鱼这一小步,也许,它将是我人生的一大步,那么,结局如何呢?我们就“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吧!
五、课外作业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个;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个。
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4、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提出疑难问题。〖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板书设板书设计计
板书设计:
29、钓鱼的启示
钓鱼得意
放鱼急切乞求依依不舍
第四篇:《钓鱼的启示》教案
钓鱼的启示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给了你什么启示,感受父亲对子女的严格教育。(2)理清文章条理。(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文本,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过程。
3、情感目标
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受到严格教育的重要。自觉抵制各种“鱼”诱惑,做一个严格遵守道德标准的孩子。
学习重、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以读为本,融情于境,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精读重点语句和段落,初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时间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出示幻灯片,学生欣赏
1、导语:同学们,美妙的画面往往叫人赏心悦目。欣赏美、品味美将能净化人的灵魂。作者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你能找出课文中描写这种情景的句子吗?谁能将这种美妙给读出来,让大家欣赏。
2、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月夜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感情朗读相关语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起来。给学生个性化朗读创设了一个展示平台 自主学习
二、自主学习,感受美
1、在这样美好的夜晚,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我钓到一条怎样的鱼?父亲喜欢吗?从那些句子看出来。读第3自然段:多诱惑人的鱼呀!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可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
3、父亲为什么看表?父亲为什么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在想些什么?
当时父亲是这样想的:
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
自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读第四自然段,体会父亲矛盾的心理
把学生的自学、自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发现 交流互动
三、理解升华,表现美
1、各种方式朗读5~8自然段的父子对话,读出人物感情,体会我不想放鱼的原因
2、小组合作学习:
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亲”和“我”,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鱼’该不该放”?各自说出自己的理由。
3、读句子,体会任务感情
我慢慢地把鱼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4、对比读第3、9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鱼时的不舍心情。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得意——惊讶——委屈——依依不舍
4、“我”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放掉,父亲是不是有点傻?他为什么要我放鱼呢?
5、“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默读感悟: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6、理解句子的含义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回的大鲈鱼放回湖里,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7、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请联系个人的生活实际和体验想一想,说一说。
8、小结
角色朗读
说说我不想放鱼的原因
联系上下文,与周围的同学合作、讨论。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讨论交流
感知人物心理活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在学生入情入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读读、议议。深刻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任务情感。达标检测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钓到大鱼
兴奋
放鱼回湖
急切——委屈 难受——无可奈何 依依不舍
受到启示
感激
选择道德
放弃个人利益
第五篇:《钓鱼的启示》教案
《钓鱼的启示》教学案例 秦岭小学
张维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会读会认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明白父亲的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
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明白父亲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师:同学们坐得真端正,一看就知道是守纪律的好学生,老师想问一下,老师不在的时候,你们有没有违反过纪律? 生1: 生2:
师:老师欣赏你们的坦诚和勇敢,但是更提倡大家向xxx学习,学习她们在老师不在的时候,也能遵守纪律。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美国的著名建筑设计师詹姆斯,他从小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育,一向以社会公德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正因为这一点,他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信任,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钓鱼的启示》。请大家拿出手来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钓”右边是个“勺”子,与鱼钩的“钩”要区分开来。齐读课题。
2、课文大家都预习了吧?效果如何呢?现在老师要来检查一下。(出示:划着火柴)指名读,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词语(皎洁等)这些词语会读吗?齐读。老师建议同学们读词语的时候,要读出词语的音韵来。再齐读。
3、有进步,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浏览课文,看看课文11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说的很清楚,也很具体。这就是课文的结构,作者的写作思路。(板书:钓、放、悟。)
二、新授
1、什么是启示?作者从这件事中悟到了什么启示呢?谁来说一说。(指名读)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出示幻灯)
什么是“是”?什么是“非”?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对作者来说放掉鱼容易吗?是的,很难。(板书:难)
2、现在请大家默读文中放鱼的部分,看一看文中那些句子让我你们感受到放掉鱼对作者来说很难,然后用“——”画出来。
a“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师:知道我说这话时的心情吗?很舍不得,很难,再来读一遍。还有没有?
b 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是呀,此时无声胜有声,作者把乞求的目光投向父亲,他多么希望父亲能留下这条鲈鱼呀!c 我慢慢地……..放回湖里。
你知道作者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吗?(很不舍,很难。)d“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师:你关注了这个“急切”读得也很急切。真实难以置信啊!急文中人之所急,入情入境,这是读书的 最高境界,齐读。
3、一句句,一声声都是难舍之情,放掉鱼对我来说就那么难吗?你从哪里找到了我放鱼难的理由?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并用“~~~~~”划出来。(1)(啊。好大的鱼!——————-)他找到了这个句子,我们一起来看看。他说非常大,非常漂亮,你能通过读来读出这种感情吗?(指名读)老师看到了脸上惊喜的表情,我们一起带着惊喜和自豪来读这一句。这就是喜,文中人之喜,入情入境,这也是读书的境界。(板书:喜)(2)这是 第一个理由,还有吗?(“过了好长时间”)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是好长时间?
是的这条大鲈鱼真是来之不易,我们还从哪里感受到这条鱼的来之不易呢?(3)还有第三个理由吗?(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4、是的,这条鱼这么大,这么的来之不易,现在带回去还没有人知道,难怪让我放掉鱼很难,但仅仅是“我”放掉鱼难吗?(对父亲来说也很难)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父亲为什么要看手表?原来父亲也希望把这条鲈鱼留下,但是时间还没到,他不能破坏规则。
请找出这句话中的三个动词。(盯、看、转)
“盯”着看是怎样的看?父亲盯着鲈鱼看时,他的内心在想? 父亲把目光转向了我,他在想?
是的,父亲也很矛盾,这条鱼不仅大,漂亮,还是儿子的劳动成果,他也舍不得放掉鲈鱼。虽然他知道放掉鱼是正确的选择,但要做到这一点却很难。但作为父亲他有教育儿子的责任,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父亲的态度如何?你从那一句知道的?
(出示句子: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孩子,你把它放回湖里去。)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
5、为了让儿子自觉遵守规则,父亲掷地有声地说:孩子—— 为了让儿子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父亲不容争辩地说:孩子—— 11岁的儿子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急切地问道:“爸爸,为什么?” 父亲心意已决,平静地说:“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就这样,我把大鲈鱼放回了湖中,俗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我放弃了鲈鱼,是否也得到了什么呢?(得到了启示)
仅仅舍弃一条鲈鱼就可以得到这些吗?文中那句话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齐读
这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呢?
是的,这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能给我们带来方便,带来利益,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诱惑,就像这条鲈鱼一样让我们很难做出抉择。在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听到过?见到过?
让我们若有所所思地读这句话。
每当每当诱惑来临,面临艰难的抉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一起告诉我,想起什么?
“告诫”换成“告诉”行吗? 你觉得告诫应该是什么样的语气?
很严肃的语气。
你就用严肃的语气读一读这段。我们一起用严肃的语气读一读。
你能改写这个句子吗?道德只是个简单的——与——的问题,__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请大家拿起笔来,先在自己的课本写一写,然后说一说。(同学们说的很好,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启示,这就是我们的阅读启示,生活就是一本无字书,值得品读。)
三、总结:
我们来看一下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写钓鱼、放鱼的经历,由此悟到了启示。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从小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就会取得巨大的成就。作者的人生成就正说明了这一点(板书:德者得也)想着课文的内容读一遍。
请想着文中启示读一遍。
请想着你从中得到的启示读一遍。
请小声的读进你的心里去。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钓鱼的启示》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离鲈鱼捕捞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这件事情让我终身受益。这是一篇说理性文章,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能体会“我”得到的启示,从而能把这个启示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懂得要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本篇课文的重点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以“难”为线索,抓住重点词句,读中感悟,分析作者的心情变化,体会作者放鱼之难。接着我引导学生研究父亲的言行。当我们捕捞到大鲈鱼时,父亲虽然很高兴,可是他此时看了看表,离开放捕捞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面对道德难题,父亲没有商量余地让作者放鱼,此时父亲的心里会怎么想呢?让学生体会父亲放鱼之难。在揣摩文中主要人物的心理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写作目的: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在理解父亲的话时,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自己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当时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要求学生畅所欲言,师生共同给予评价,使学生既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够认识生活中的是与非。
教学过程中,我以读为本,运用多种形式、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注意读思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提高教学效率。
一、以体验促阅读
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时,我鼓励学生在有关的句子想一下如果自己就是作者的体会,进而在师生的交流、讨论中完善体验。例如对“‘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体会到了难受、伤心、委屈等,这些都是很有见解的体验。
二、抓重点词句,感悟情境
语言文字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凭借,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品读,使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从而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所以,阅读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程度,提出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朗读要求,不能让读停留在同一层次,也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要由浅及深,逐步提高。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是自己的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