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微型课题研究报告(共)
微型课题
“小学低段语文课堂规范学生语言行为的研究”
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1、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刻不容缓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人们通过说话、写字实现正常的交流和沟通。有位哲人说过:“语言文字的发展,不单是语言的问题,它还承载着国家主权、民族的文化和利益,涉及到一个民族的兴亡,语言不在,文化就不在。”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在语文言文字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规范语言文字对于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规范学生语言行为责无旁贷。
2、低段学生课堂语言亟待规范
教学活动离不开师生、生生之间语言的沟通,失去了语言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而沟通语言的优良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一个误区,注重教师语言的准确精炼,却很少关注学生语言交流的规范。
乐山处于方言区,绝大多数学生从小所处的语言环境是乐山方言,加上许多孩子由老人带大,其中夹杂了许多土话,学生势必把方言土话带入课堂,虽要求讲普通话,实际上有不少学生是换个腔调说的乐山话,即我们讲的“椒盐普通话”,即使是写作,学生也难以把方言土话转化成规范用语。
网络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冲击也不小。除了语言交流外,有些学生甚至把它们当作书面语言在写话、习作中使用。小学低段是学习语言的基础阶段,教师应规范学生语言行为,减少网络语言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3、规范学生课堂语言行为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让学生掌握和准确运用语言是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和外在体现。小学低段正是培养规范用语的关键时期,语文课堂作为实施语文教育的主阵地,理应承担规范学生课堂语言行为的责任。
(二)课题主要概念界定
1、小学低段:此课题研究对象为小学一、二、三年级学生,一、二、三年级为小学低段。
2、学生语言行为:指学生口语交际与书面表达语言的行为。学生语言行为按说话环境分为课堂内、课堂外。
3、语文课堂规范学生语言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各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改变学生用方言、土语、新兴网络用语以及家庭幼儿时使用的儿化语言进行课堂口语交际与写话、习作的不良习惯。使学生敢于、善于表达,语言表述流畅规范,条理清晰,意思完整准确,让学生逐步从乐说到能说,说好,积累规范的书面语言,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题的设计
(一)研究目的
通过对学生课堂语言现状的调查,收集学生语言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并分类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类别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并落实于日常课堂教学中,从教师的语言规范入手,通过有意识的语言训练提升学生语言规范水平,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二)研究内容
1、低段学生课堂语言不规范行为调查。
2、小学低段语文课堂规范学生语言行为的教学策略研究。
(三)研究对象
以我校1-3年级全体学生和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
(四)研究周期
从2013年3月至2013年10月止,历时1年。分三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13年4月)
主要工作:成立课题组,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展开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并申请立项研究。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修改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5月—2013年9月)
主要工作:按照课题方案实施研究,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积累经验和资料,逐步形成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总结。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
主要工作:整理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操作性资料,提炼研究成果,撰写成果论文、研究报告、约请专家指导,圆满结题。
(五)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文献资料法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证明所要研究对象的方法。教育文献是以记载、反映教育活动、人物、事件和理论为内容的文献。在研究中大量查阅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文献资料,对自己掌握的文献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加工,形成对事物本身的科学认识。
2.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3.案例研究法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案例研究法是通过对这些事件的研究揭示出某些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得以在更大范围内加以实践运用。
4.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通过抽样的基本步骤,多以个体为分析单位,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了解调查对象的有关咨询,加以分析来开展研究。我们也可以利用他人收集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对于学生以及缺少经费的人们,这种方法特别合适。
(六)研究措施
1.认真开展低段学生课堂语言行为现状的调查。
调查了解清楚学生课堂语言现状,才能明确本研究目标任务与方向,后续研究才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课题组首先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生调查问卷,实施问卷调查,再对问卷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针对问题确定研究目标内容与研究措施。
2.加强理论学习,确立对“语言文字规范表达”的理论认知。
教师确立对“语言文字规范”的理论认知是完成该课题研究的前提,只有理论指导
下的实践才具有明确的方向,有理论指导实践研究才能在一定的高度前行,课题组要充分搜集与该课题相关的各类理论资料,认真研读,用以指导我组的研究行为。
案例 教师阅读“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的书籍,提高自身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在平时上网时也有意识地关注这方面的内容,并在课题研讨活动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定期开展研讨活动,形成工作制度。
(1)间周一次研讨活动。低段语文课题组每2周开展一次微型课题研讨活动,活动内容围绕语文课堂规范小学生语言行为的教学策略进行研讨。大家各抒己见,进行信息的交流、思维的碰撞。组长注意收集、整理、提炼大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点滴经验加以总结推广,让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再实践、再总结。
案例 每个教师准备了一本语言收集册,记录每堂课收集的学生的不规范语言,在研讨活动中大家都把自己记录的进行交流,组长记录并分类。教师就不同情况共同讨论如何矫正某种语言行为,以便今后在工作中加以应用。
(2)一月一次教学会诊。每一个月课题组开展一次课堂教学会诊,共同研究讨论该堂课教学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与创新性,探讨适宜的教学方法,加强对课堂教学实践的指导力度。
案例 张玲燕老师上了一节课题研究课《画家与牧童》,课后,教师们积极评课。教师们认为张老师在课堂上关注了学生语言的规范化,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了有效干预。教师课堂语言规范,学生语言不规范的现象大大减少。
(3)加强教学反思交流。课题组成员每节课上完之后,认真撰写教学反思,记录下自己的点滴收获、体会,并在研究活动中和学校QQ群中充分交流,互相获取新的信息,大家取长补短,共同学习提高。
4.有效操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规范学生语言行为。(1)强化教师规范学生语言行为的意识。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确立规范学生语言行为的强烈意识并养成一种教学习惯。不放过任何一个教学细节中对学生语言习惯不规范的纠正。语文教师在授课中要做到自身语言符合母语语言文字规律,以自身规范的语言行为引领示范学生,让学生受到规范的语言熏陶,形成一种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良好语境。
(2)潜心实践,大胆探索,提炼总结课堂教学新策略。
每位教师要带着本组的研究课题认真研讨新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着力收集研究学生不规范语言行为的种类加以分析,从而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组织课堂教学,不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各种规范学生语言行为的方式、方法,反复验证,不断提炼总结教学成果,形成系列教学策略。
(3)拓宽规范学生语言行为的渠道,合力解决问题。
充分利用好每期都要召开的学生家长会与学校安排的家访活动,对学生家长实施语言规范的培训。首先让学生家长树立规范语言的意识,讲明规范学生语言行为的重要性,让家长自己权衡其中的利弊得失,获得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家庭、学校、课堂形成共识,共造规范的语言环境。其次指导家长、学生正确购买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给家长、学生推荐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与科普读物。明确指出某些卡通、漫画书籍中有许多垃圾语言,杜绝学生阅读受害。
(4)开展各类语言竞赛活动,提高学生规范用语的积极性。
利用低段学生活泼好动、语言模仿力极强、探求欲旺盛、喜欢活动、乐于表现的年龄特点,积极开展各类综合语文实践活动,组织各类语言竞赛,寓教于各类活动中,寓教于乐,激发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热情,在活动中强化规范语言的意识、习惯,让学生在各类活动中不断成长。比如:设立一个有趣的话题,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的比赛。设立一个话题,开展口语借力赛。设立一个话题,开展写话竞赛。围绕一种动物、植物、一个人;或者是创设一个生动的场景;共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表演一个课本剧等,以此为话题开展口语交际竞赛活动或者是写话竞赛活动。还可以收集学生病句,大家当啄木鸟医生,集体会诊,给出规范的语言表达。
案例 开展“我是啄木鸟”纠错竞赛活动。把平时累积的学生出错最多的语言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或词语或句子或短文,让学生一起来发现并改正,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很受学生欢迎,而且取得很好的效果,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研究成果
四、研究效果
课题研究取得了很明显的效果,也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一)课题组自评 学生方面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低段学生课堂语言中不规范的地方逐渐减少,学生有意识地使用规范的语言进行交流,并逐渐形成习惯。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表达水平,规范化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教师方面
1、课题组教师在研究中不断成长,主动收集交流各种资料,交流课堂上诸多语言问题,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自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加以验证实践,有效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逐步提高学生语言规范化水平,同时,教师教学水平也不断得以提升。
2、教师在课题研究实践中也不断发现自身在语言规范方面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后教师有意识地总结思考如何提高自身的语言规范水平,教师语言规范了,本身对学生就是一个示范,一个好的教育活动。
社会评价
从学校层面来说,教师欣喜地看到学生课堂语言更加规范了,在学校对外的公开课教学中得等到了兄弟学校同行的高度评价,学生习作中语言不规范的情况大大减少。从家长反馈情况看,学生说话更清楚规范,表达更顺畅了。
五.研究总结与思考
一年的研究活动,让教师深刻感受到参与研究活动确实受益匪浅。以前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自从课题开展活动以来,教师特别关注学生的语言规范化情况,积极针对一些问题思考对策并在实践中付诸实施,积累了丰富的语言规范化教学经验。在研究活动中,教师们也认识到,规范学生的课堂语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这是一场持久战,课题研究活动告一段落,但规范学生语言这一工作将一直持续下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学生语言能力提高。规范学生语言不能单单依靠教师,它需要家长,以及社会共同努力,只有整个语言环境规范了,学生的语言就更容易规范。
主要参考文献
1.《有效备课 上课 听课 评课》 余文森 福建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技能的创新与发展》 欧阳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 傅道春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新课程教学设计概论》 毕田增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5.《教师如何做研究》
郑金洲
福建教育 6.《教师反思的方法》
吕洪波
教育科学出版社 7.《问题教学》
郑金洲
福建教育 8.《教师科研有问必答》
9.《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10.《让规范的语言走进语文课堂》
11.《中国文字学概要》
徐建敏
李行健
彭敬周.杨树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中学教学参考》杂志
上海古籍出版社
xx
《研究报告》执笔:
第二篇:微型课题
《培养小班幼儿午睡习惯的实践研究》的实施方案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幼儿时期是形成社会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研究表明2—3岁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因此,培养和训练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习惯不仅是父母 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也是老师的职责。良好午睡习惯是调节幼儿情绪、保证饮食。是身体健康发育的先决条件之一。
午睡作为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其身体保健的重要性。高质量的午睡,能使幼儿精神饱满,食欲旺盛,减少疾病,促进全面发展。就在园幼儿而言,充足的午睡,既能消除上午集体活动、游戏活动带来的疲劳,又能保证下午活动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
科学研究进一步表明:足够午睡,可以使神经组织在睡觉时将消耗的力量得到恢复,保护大脑皮层细胞免于衰竭和破坏。同时午睡还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过程,能将人在白天所获得的信息加以整理,排除常用的信息。
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活动时容易产生疲劳,所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午睡习惯,提高午睡质量,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幼儿的午睡常规培养、睡姿培养以及午睡技能培养。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2、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的习惯。
本课题的重点:午睡常规培养
本课题的难点:午睡技能培养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训练法
本课题的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2009年9月针对本班幼儿的午睡存在的现状以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实施方案,申报课题;(负责人:郭军萍)
2、实施阶段:2009年10月—12月开展研究;(负责人:郭军萍王颖)
(1)、分析影响小班幼儿午睡质量的因素。
(2)、创设积极的环境和心理氛围,为幼儿入睡打好基础。
(3)、在午睡时利用讲故事、形象的儿歌,培养幼儿的午睡常规以及睡姿和午睡技能,通过培养和训练转化为幼儿的积极领会,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
(4)通过游戏和比赛的形式,表扬午睡做得好的小朋友,要求小朋友向他们学习,这样也有利于良好睡眠习惯养成。
(5)利用家园联系簿,来园离园时与家长的交谈,和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孩子的教养问题,做到家园共育。
3、总结阶段:2010年1月根据研究情况写出总结、反思、撰写各案分析报告,结题论文。(负责人:郭军萍王颖)
.根据课题目标及实施方案,开展系列活动。
2.落实研究方案,并进行个案记录和分析。
3.收集小班阶段午睡习惯培养的内容、方法,并进行选择和提炼。
第三篇:微型课题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识字
(二)学习目的:
1、使学生学会“沙、捉、迷、珠、皮、铁、环、房”8个字,会认“猜、影、丢、劲、弹、跳、抓、棋”8个字,认识3个偏旁。
2、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学会“沙、捉、迷、珠、皮、铁、环、房”8个字,认识4个偏旁。
2、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使学生学会“沙、捉、迷、珠、皮、铁、环、房”8个字。
2、认识4个偏旁,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沙、捉、珠、环”4个字,会认“猜、影、丢、劲、弹、跳、抓、棋”8个字,认识“王”偏旁。
2、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学会“沙、捉、珠、环”4个字,认识“王”偏旁。
2、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入识字氛围
1、老师邀请大家一起玩比手劲的游戏。同桌两个小朋友两人一队就可以进行。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创设了十分轻松的识字氛围。教师相机将“比手劲”的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读一读。
2、在生活中,你平时还会和小伙伴们玩些什么游戏呢?(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相机出示词语卡片)
3、大家回忆一下,课前我们在学校操场参加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二、我会识字
1、仔细地看看图,图中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把你知道的游戏名称大声告诉同学们。教师相机将游戏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
2、自己读读诗中的词串,哪些游戏你玩得特别棒,就把它的名称大声念出来,在小组中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出示相应的游戏名,并记住相关的生字。
3、再读词串,哪些游戏你还不会玩?念给全班小朋友听一听。在念的过程中,可以请学生说说游戏的规则,或者演示一下游戏的玩法,然后再读读游戏的名称,在玩玩读读的过程中自然识字。
4、小组竞赛,检查识字效果。
三、我会写字
1、选择最感兴趣的字,指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通过交流记住生字。
2、指导学生整体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摆放的位置,然后再观察关键笔画的写法,力求把字写得正确又美观。
3、练写生字,写完后互相交流欣赏。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迷、皮、铁、房”4个字,会认“猜、影、丢、劲、弹、跳、抓、棋”8个字,认识“车”和“户”偏旁。
2、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学会“迷、皮、铁、房”4个字,认识“车”和“户”偏旁。
2、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游戏巩固
出示各种游戏小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大家一起找朋友,卡片与黑板上相应的词卡贴在一起。
二、合作交流,学写生字
1、指导学生观察本课要求学会的字的结构,通过交流记住生字。
2、指导学生整体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摆放的位置,然后再观察关键笔画的写法,力求把字写得正确又美观。
三、练写生字
学生练习写生字,写完后互相交流欣赏。
四、将生字拓展到生活中
1、你还会玩什么游戏?请把它的名称写在小卡片上,明天带来贴在教室里,互相认一认,说一说。
2、大家分组玩游戏,准备开一次游戏展示会。比比哪个小组的游戏最多最好。板书设计 识字二
图:猜手影 丢手绢 掷沙包 捉迷藏 比手劲
打弹珠 跳皮筋 滚铁环 抓棋子 跳房子
一年级下册《识字二》教学反思
《识字二》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本课借鉴“三字词”的语言形式,具有押韵上口、好读易记的特点,将识字写字教学与对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融为一体。这篇韵文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但是,作为一年级下册的课文,识字写字依然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的基本设计思路是: ,一、创设情境,进入识字氛围
老师邀请大家一起玩比手劲的游戏。同桌两个小朋友两人一队就可以进行。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创设了十分轻松的识字氛围。教师相机将“比手劲”的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读一读。
二、我会识字
1、仔细地看看图,图中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把你知道的游戏名称大声告诉同学们。教师相机将游戏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
2、自己读读诗中的词串,哪些游戏你玩得特别棒,就把它的名称大声念出来,在小组中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出示相应的游戏名,并记住相关的生字。
3、再读词串,哪些游戏你还不会玩?念给全班小朋友听一听。在念的过程中,可以请学生说说游戏的规则,或者演示一下游戏的玩法,然后再读读游戏的名称,在玩玩读读的过程中自然识字。
三.我会读词
1.教学过程中,通过自由读、男女生读、齐读、拍手读等多种读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及三字歌的认识和理解。在朗读中,我又适时指导并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帮助孩子们理解三字歌的内容。
2.一年级学生天性好动,在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力很难持久,我安排了小组比赛刺激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但后段时间里,学生注意力不太集中。
在这篇识字教学中也有几处没有做好的,如:由于前面读字音和让学生质疑三字歌内容花了不少时间,致使后面时间不够,所以虽然安排了课后练习的环节,但最终因时间关系大大缩水,还没来得及完成练习就下课了。如何提高识字效率,保证读写真正落实到位,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这个问题。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经验总结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打开科学文化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它是低段学生难闯的但又必须要闯的一个关。每位低段语文教师,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引领学生走好语文学习的第一程,为学生搭建识字平台,让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提高识字效率,为今后的听说读写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采取各种形式,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一年级儿童学习知识大都从兴趣出发,所以教师就要采取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变“要我识”为“我要识”。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集中,不持久,易被新鲜的刺激吸引,因而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挂图、投影、表演、实物、图片及多媒体等灵活有效的形式创设识字情境,使机械呆板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这样可以增强教师的语言感染力,唤起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形成生动、活泼、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例如教学第二册识字课《识字二》时,我抓住学校新建的操场,创设了一个去参观新学校的情境,让学生快乐识字:⑴看图说话识字:来到美丽的大操场,你看到同学们在操场上干什么?(认识十项运动名称:采手影,丢手绢,掷沙包,捉迷藏,比手劲,打弹珠,跳皮筋,滚铁环,跳皮筋,抓棋子,跳房子。)⑵动作帮助识记:让我们也在新操场上做做这些运动吧。(在学生做动作的过程中让他们发现,字的偏旁和字的意思有关系,从而帮助识记。)⑶游戏加强识记:秋天到了,苹果树上的苹果成熟了,你想摘吗?只要你能把苹果上的生字宝宝念出来,红苹果就送你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中途插个游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与生字的再次见面加深印象。)⑷念儿歌巩固识字。(把这六个词语编成一首琅琅上口的儿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⑸说话拓展识字:来到这美丽的大操场,你最想做什么运动?(允许学生运用刚学的词语说话,更鼓励运用自己在课外学来的词语说话,通过交流,拓展识字,认识更多的运动名称。)
2、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兴趣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为了让学生保持住最佳学习状态,学得津津有味,教师就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的内在魅力,通过诱导学生参与操作、实验、交流、猜想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激发识字兴趣。如在学习“口”后,可以让小朋友用小棒在桌子上摆一摆:“口”再加一笔是什么字?学生的探索兴趣马上被激活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连平时对识字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在积极想办法,动手摆一摆。不一会儿,“日,中”两个生字宝宝就诞生了。此时可以趁热打铁,鼓励学生拿两根小棒摆一摆。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学生又认识了“目、白、甲、田、由、申”等生字宝宝。学生体味到了成功的乐趣,识字的劲儿更足了。
3、开展识字竞赛,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受表扬,受奖赏,小小的成就感将会成为他们识字的最大内驱力。学校和班级可以定期举办“识字大王”、“故事大王”、“成语大王”等识字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识字成果的舞台。实践证明,在成就动机的驱动下,每个同学都渴望成为“识字大王”、“识字明星”,原本枯燥的识字活动充满了生机,大大激发了学生识字兴趣,变“要我识”为“我要识”。
二、利用生活资源,拓展识字途径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迅猛进步,特别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从家庭生活到社会活动,从各种电子传媒到日常生活用品,从社区环境到娱乐场所,从名胜古迹到自然景区,从五彩缤纷的现实世界到虚拟神奇的网络世界,汉字几乎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个空间。面对如此强烈的视听冲击,我们的学生怎么能不耳濡目染呢?因此,我们的识字教学,除了课本之外,还有一个课堂,还有一种老师,这就是学生所处的那个生活环境,就是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生活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活水源头,教师要做好这活水源头的引路人。
1、校园生活 识字的乐园
开学第一天,我作自我介绍时在黑板上写下了“惠康里小学 一(1)班 班主任 邓老师”这几个字,教学生认读。在发新书时教学生认读每一本书的名字。在学生作自我介绍时发下班级名单,让每位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名字,再带着全班同学读一读。每位学生都在积极地认读自己和别人的姓名。放学时还可以布置家庭作业:让爸爸妈妈帮助自己认识并记住全班同学的姓名,谁最早能正确读出每个同学的名字就能当组长,帮助老师发本子。没几天工夫(有的只用了两天时间)很多同学就全会念了,要知道这里有45个同学的姓名,有一百多个生字啊。刚入学的新生表现出了强烈的识字兴趣。在这里,教师只是加了“一勺糖”,学生便争着来喝这杯苦涩的“咖啡”了。
2、家庭生活 识字的温床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融合。每个家长格外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等各种形式与家长沟通,调动起家长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家庭中识字。如家长可以把家里常用的物品名称制成卡片,分别贴到实物上,让字与实物结合,学生在无意中记住了字,毫不增加负担。家长可以把食品包装袋上的字剪下来教孩子认读,如“中华牙膏”、“康师傅方便面”、“东北大米”„„教师配合家长可在教室创设一个“识字园地”,让学生把这些剪下来的字贴上去,并教其他学生认读。这极大提高了孩子们课外识字的积极性。家长还可以让学生先认家里人的姓名,单位名字,然后扩展到认识亲戚朋友的姓名,称呼,家庭住址等等,都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4、社会生活 识字的天地
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为学生提供了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识字环境,丰富了他们的口头语言,许多琅琅上口的广告词更是受到小学生的青睐。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走进商场公园,穿过大街小巷要认一认路牌、广告牌、商店名等等。然后给学生一个交流识字的平台,让他们把自己平时认识的牌名读出来与大家分享认识汉字的快乐。
三、教给多种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学生在生活中培养了自主识字的兴趣,有了自主识字的途径,等于给他们插上了翅膀,在识字的王国里展翅飞翔。如果教师能在教给识字方法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识字,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就如虎添翼,将会大大提高识字效率。⑴利用构字规律记字形
我国心理学家艾伟早就指出,用“六书”去解释生字能建立牢固的音、形的联系。形声字总是分两部分,一部分表意,一部分表音。表意部分称为意符,表音部分称为音符。意符表示形声字的意义范畴,音符则表示形声字的读音。当然,对低年级学生用不着说什么术语,只需让学生初步体会就行了,如“妈”字,教师可让学生分析字形,学生都知道是左右结构,左边是“女”,左边是“马”。让学生分别读“马”和“妈”字,知道“马”就代表整个字的读音。再询问学生“妈”字为什么是“女”(因为妈妈是女人)。遇到类似情况都采用此方法,学生便能有所领悟。我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减法”和“换法”,使他们加深了对形声字构字规律的认识,真正做到了举一反三,从而大大提高了识记生字的效率。⑵编首口诀儿歌记字形
琅琅上口、生动有趣的儿歌对低年级孩子有着无穷的魅力,编首口诀儿歌能帮助学生轻松掌握一些难记的生字。如: “金”:一个人,本姓王,口袋里装着两块糖。“爱”: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
“左右”:小朋友靠右走,右字下面是个口,小朋友要记清,左字下面是个工。学生兴致勃勃,在快乐的笑声中记住了生字,对编口诀儿歌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大大增加。⑶说个故事记字形
在教学中构字特点,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让学生感到汉字不再是单调的笔画组合,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学习汉字的兴趣。如:
游:一个小孩子,戴者一顶小帽子,在方方的水池里游泳。呆:教师边讲故事边写:一个人张者大嘴巴,象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在发呆。⑷猜个字谜记字形
猜谜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不仅能活跃气氛,锻炼思维,更让学生易学易记,兴趣盎然。如: 思: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告:一口咬掉牛尾巴。
⑸经常复现记字形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经验总结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的形式越多越新,识记的效果越好。多种复现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小火车”、“摘星星”、“你做我猜”等多种方法让生字与学生见面,帮助学生记忆。此外,一年级新生入学5-7周便基本上掌握了汉语拼音,并能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教师可以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有效地巩固了新学的字。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只要教师能满腔热情地为学生铺路搭桥,那么识字将不再枯燥,不再会是一种负担,孩子们一定乐于识字,并学会识字。
【教学内容】
本课识字安排了一首琅琅上口的儿歌,将要求学会的8个生字,其中5个形声字巧妙的包含在儿歌中。儿歌语言通俗易懂,同时也为孩子们创设了一幅青蛙吃害虫保卫庄稼的美好画面。
【教学目标】
1、学会“清、晴、睛、虫、情、请、卫、兵”8个生字,会认“蛙、保、护、害、做、庄、稼”7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通过学习,了解形声字的特点,并能尝试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帮助识记汉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写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儿歌识字,2、通过读儿歌了解形声字的特点,并能尝试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帮助识记汉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到识字乐园
(三)里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点击课件,出现《识字三》)
师:请大家瞪大眼睛,仔细看大屏幕,待会儿会出现很多字,在每个字中都含有一个咱们认识的字,看谁眼睛亮,最先发现它。
(课件屏幕闪现带有“青”的字,最后所有字全部呈现在屏幕上)
2、师:(点击课件出现所有闪过的字)哪个字呀?(青)
3、对,就是这个字,谁来读一读。(指名学生读字,正音)
4、“青”字可有趣了,可以和很多偏旁组成新字,这些字都是“青”字的好朋友,今天咱们学习的儿歌里就有好多他的好朋友呢!来,听听这首儿歌吧!(配乐儿歌)
【设计意图:设计游戏以文中“清、晴、请、情、睛”字的声旁“青”字为切入点,引出儿歌,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
二、读准字音、读好词语、读通儿歌,图文结合体会形声字的特点
(一)读准字音,读好词语,体会形声字声旁的特点。
1、儿歌有意思吧!快,翻开书90页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要多读几遍哟!
2、谁的眼睛亮?发现了“青”字的好朋友?快拿出小铅笔把他们圈出来,圈一个读三遍。(生边圈边读,师巡视)
3、看,“青”字的好朋友都高兴的跳到了大屏幕上,有几个字是咱们以前认识的,你们还记得吗?(指名认读“清”、“睛”、“情”、“请”,正音)
4、咱们开起小火车读一读。
5、(出示晴)这个字也是青的好朋友,看看它读什么?(指名读晴字)
6、瞧,田字格和双横线里还有几个字咱们没认识呢!赶快读一读,把字音读准。
7、都读准了吗?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记得夸夸小伙伴或者帮帮他哟!
8、咱们来读一读这些字吧。(师出示字卡读,读中正音)
9、谁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他读一遍大家跟着读一遍。
10、字音读准了,词儿能读好吗?瞧,这儿有好多词语,你们可要看得清,读得准哟!自己先试试。
11、来,小组长们拿出词卡,和你的小组员一起读一读。读得时候可要注意词儿连读哟!
12、(课件播放小青蛙的叫声)小朋友们快听,是谁在叫啊!(课件播放小青蛙的话:小朋友们读得可真认真,你们能帮助我读好荷叶上的词语,让我踩着荷叶跳回家吗?)
师:大家愿意帮助小青蛙吗?(指名读荷叶上的词语,正音)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方式指导读好词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读通句子,图文结合体会形声字形旁特点。
1、字音读准了,词儿读好了,听,小青蛙在夸奖你们呢!(课件)长长的句子能读通就更了不起了!捧起书,自己先读一读。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想,这首儿歌一共有几句话呀!
3、(生回答预设:有两句话)那就请你把第一句话读给大家听吧!(第一句话点红)
4、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预设:学生自由说出读了第一句话后的想象。)
5、真的象你们说的那样吗?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语言描述并点击课件):我们来到了小河边,看,河里的水荡起了绿波,多清啊!(闪‘清’字三点水旁)太阳也笑嘻嘻地挂在了天上,送给我们一个大晴天(闪‘晴’字日字旁)看呀,小青蛙跳呀跳呀,跳到了荷叶上,它正睁着一双大眼睛呢!(闪‘睛’字的目字旁)咦,它睁大眼睛在干嘛呢?
(生想象回答)
6、是吗?去看看!(播放课件青蛙捉害虫)
青蛙可做了不少好事情呢!(闪‘情’字的竖心旁)它是害虫的天敌,有了青蛙的保护,禾苗长得可壮了。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儿歌中的美丽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的描述语言中闪现出每个形声字的偏旁,帮助学生将图、文义和形声字的字形相结合,体会形声字偏旁表示字义的特点。】
7、你们喜欢小青蛙吗?那就把你们喜欢的心情读出来吧!(点出第一句话)老师给你们配上好听的音乐!
1)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两三人读)
2)女孩子一起来读读。
8、读得真好,大家真的很喜欢小青蛙!(师戴起头饰)瞧,我就是一只小青蛙,呱呱,(师边做动作边说)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保护禾苗吃害虫,我可是做了不少好事情呢?你们谁来夸夸我呀?
【设计意图:通过夸奖小青蛙理解“卫兵”一词的意思,同时帮助学生读好儿歌。】
(生夸奖师回应:别看我的个子小,可是我的肚子大,我一年可以吃掉10000多只害虫呢!谁还想夸夸我?对,我就是禾苗的小卫兵。听了你的夸奖我可真高兴!小青蛙愿意和你交朋友)
9、(点击课件)大家这么喜欢我,那(闪‘请’字的言字旁)你们一定要记住保护我哟!(出示第二句话)
10、谁来读读这句话?男孩子们一起读读。
11、那小朋友们,你们准备怎样保护我呢!
(预设:不吃青蛙;不捉青蛙;还要提醒别人不要伤害青蛙)
12、啊,相信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做到。来,捧起书,和着美妙的音乐,咱们一起把这首儿歌美美地读一读。(点击课件播放音乐)
三、自主发现,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儿歌读得真好!(出示小黑板)看,就是有了这几个字才有了这么一首有趣的儿歌呢!再小声读一读这几个字,你们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音和形,通过直观比较,初步体会形声字在音和形上的特点.再次让学生将图、文和形声字相结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形声字偏旁和字的意思有关,师总结出形声字。】(预设:每个字里都含有“青”,师引导观察读音,学生发现他们都是后鼻韵母)
2、再仔细看看每个字的偏旁,想想刚才咱们读的儿歌,你又知道些什么?
(预设:河里是有水所以清字是三点水旁;天上有太阳才是晴天所以晴字是日字旁;目就是眼睛所以睛字是目字旁;学生存在困难的是“请”和“情”字,师可做引导)
3、生说到哪个字师就评价总结:你从三点水知道了清字与水有关;看到这个“日”你想到晴天里有太阳;你从言字旁知道了请别人帮忙可是要好好的说哟 “目”字你想的和我一样;那听了大家这么说,我也明白了,心情很好,“情”字就是个竖心旁。
4、瞧,这类汉字多有意思呀,(点课件)刚才从他们的一部分(指“青”字)咱们大致知道了读音,现在又从偏旁(指偏旁)知道了字的意思,像这样的字,我们给它们起个名字叫形声字。
5、谁有好办法最快记住这些字?
【设计意图:学生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识记生字,也可运用刚学习的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体现自主识字的教学理念】
(预设:学生自己随意说识记方法,如果用上形声字的方法,老师肯定:你用上了今天学习的形声字的知识,看到三点水,想到了和水有关,河里的水真清啊!老师奖励你两只小青蛙。谁能用她这种看偏旁想意思方法来记其他几个字)
6、那这几个字怎样在田字格中摆得好看呢?(学生自主观察写这几个字要注意什么?说到关键笔画,课件点红,强调这几个字都要注意左窄右宽)
7、师范写“睛”,先认识新偏旁“目”,边写边再强调关键笔画以及“月”字的撇要改成竖。
8、生练写“睛”,师巡视指导,提醒书写姿势。
9、欣赏一下你同桌小伙伴写的字。
10、展示部分学生作品,评价中再次指导书写要点。
11、用同样的方法和同桌一起先看看,再说说,最后写写剩下的几个字“请、情、清、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并运用识字写字的方法,培养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和良好习惯。】
结束语:汉字可有趣了,只要大家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就能和他们交上朋友!下节咱们还要继续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呢!
第四篇: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关于微型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
微型课题的研究方案没有固定的格式,但要尽可能地把一些基本内容讲清楚:
1.问题描述:即描述遇到的问题及课题产生的过程,并由问题提炼出课题名称。在描述时,一般都是采用白描的手法叙述此课题产生的过程,即我遇到的什么问题。同时,在阐述问题时一定要观点简洁明了、点到为止。
2.课题界定:即对课题关键词、核心语进行诠释,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关键词要从两个方面定义,一是从内涵上定义,二是从外延上定义。同时,还要对课题进行任务分解,分解出来的任务就是研究的内容。
3.研究概况:即在开展研究前,了解一下省内外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情况及主要成果。了解研究概况有利于研究者知己知彼、少走弯路,同时还有利于整合、借鉴、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4.研究思路:即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时间安排以及研究措施等。①研究方法:把本课题能用到的诸如课例描述法、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列举出来。②实施步骤:即本课题研究计划分几步完成,每一步做些什么。③时间安排:即本课题研究需要多长时间,每步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等。④研究措施:即在研究中准备采取哪些具体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做法。
5.预期成果:即该研究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和要求。研究成果报告和论文是微型课题的两种成果表现形式。研究成果中涵盖着教学日记、教学叙事、教学反思、学生作业作品、个案、谈话记录、教学案例、研究报告、发表或交流的文章等各种资料。当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课题,选择其中的部分形式作为成果形式。
附:
海安县教育科学2007~2009个人微型课题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方案
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王锋
一、问题的提出
1992年颁布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提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2000年《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200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以及理解运算的实际意义。”从小学课程目标的历史沿革可以看到,一直以来,口算教学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内容。这种被普遍关注的状况,一方面反映出它在数学教育及教育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它又似乎在人们的泛用中成了教学日常用语中含义不言自明、也无需考究的“常识”。口算是什么?好像很清楚,又觉得不太清楚。在这样清楚与不太清楚之间的徘徊,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慢慢对口算的本真意义在教学中的应用产生了异化,往往忽视了对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这个看似基本的教学问题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需要探讨和研究。
二、相关研究分析
1.国内的研究现状概述
口算发源于“日常数学”后,它融合了数学的特征与数学教育的规律。它基于个人对数的基本性质和算术运算的理解,口算为个性化、多样化地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口算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技能形成的过程,也是一种认识的过程。这种过程只有以明确的、具体的目标作为向导,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否则,师生双方就像在黑暗中走路,只能摸索着前进。
传统的口算教学往往把口算与解决问题分割开来,纯粹为了口算而教,使口算教学与现实生活明显脱节。而课改初期,教师们往往设计了内容丰富的情
景吸引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又没有较好地把握情景与教学之间的合理关系,导致口算课与解决问题的课分不清楚。新教材对口算教学的编排体例进行了改革。它完全打破了以往的格局,它把口算教学和应用数学相结合,这样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另外,传统教学的计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结果,忽视算理的推导,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算对、算快的层面上。而如今口算教学转到了另一个极端,十分重视你是怎么算的,还可以怎样算,而缺少计算方法的提炼,导致算理很突出,算法不扎实,学生口算技能不够熟练。那么寻求算理与算法的平衡点就成了计算教学理性回归的关键。
2.研究的价值
(1)口算源于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人生活的需要,生活中随处都会用到口算,强化口算教学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2)口算是学生建立数感、发展数学心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方式,通过口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充分激发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3)关注口算教学有利于加深教师对数学教学行为的理解,提高自我反思力,增进教师实践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核心概念界定
“口算”是指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直接通过思维活动计算出结果的计算方法,又称心算。“小学数学口算教学”是指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出发,进行建立在有意义基础之上,符合小学生口算心理机制的口算解题方法的指导的教学。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是指在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培养学生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充分激发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研究。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模式和途径。
(2)通过口算教学切实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课题研究者对口算教学有较深刻的认识,并能改进或提升口算教学。
(4)形成一批有较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教学论文。
(5)能对全校的数学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起推动和辐射作用。
五、研究内容
1.小学生口算的数学基础与心理机制的研究
2.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3.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4.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六、研究方法、步骤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研究准备阶段,查阅国内主要报刊杂志,了解国内研究现状和相关的理论信息,浏览网络中相关研究内容,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借鉴先进的研究经验。
(2)案例研究法。一是进行课例研究,二是进行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个案研究。
(3)行动研究法。不断探索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模式和途径,不断观察、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2、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7.2~2007.6)确定课题名称,进行调查分析,填写课题申报表。
(2)初步研究阶段:(2007.9~2008.1)开题论证,通过文献查找和观察了解,研究小学生口算的数学基础与心理机制。
(3)深入研究阶段:(2008.3~2008.6)积累个案,探索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模式和途径,对已有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提升。
(4)总结阶段:(2008.9~2009.9)整理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将研究成果汇编成集,申请结题。
第五篇:微型课题研究
微型课题研究
一、什么是教师微型课题研究
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是指把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即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课题,并展开扎实的研究。研究的着眼点主要关注于教育教学细节,研究内容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真问题、实问题、小问题,力求研究的周期短,见效快。微型课题研究以“小切口、短周期、重过程、有实效”为基本特征,以“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为基本理念。让广大教师在“做中学、研中做”,把想好的东西做出来,做好的东西写出来。
二、微型课题研究有何价值
教师进行微型课题的研究,可以从很多方面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1.引领教师进入一种研究状态,经历教育教学问题的发现、反思、解决的过程,在实践中触摸一种本原的研究方法,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体。
2.有助于教师解决当下教育教学中的迫切问题,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包括即时效应:学科成绩、班级常规管理等。
3.有助于教师个人积累实践经验,丰富和提升实践智慧。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更加重视个人知识在教师专业行为中的意义。
4.打破教师的专业个人主义,使教师形成一种开放的视域,促进同伴对话、同伴互助。
5.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以“研究”为基质的年级组协同体、项目协同体。
6.促进学段管理的前移,由“管理”同“服务、引领、对话”的方向转变,形成以“共生”为内核的学校文化。
三、微型课题研究有什么特点 1.小,即研究的问题小
微型课题研究主要聚焦于教育实践中的矛盾和疑难,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有价值的细小问题。问题可以具体到一堂课的教学案例设计、授课导人方式、课堂提问、作业设计等等。“小”还表现在研究的规模上,微型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小、人员少、时间短,因而规模小、投资少。“小”是微型课题研究最显著的特点。
2.活,即灵活
首先,微型课题研究的选题论证、方案设计、立项开题、实施研究等相对简便,没有省、市规划课题研究那么复杂。其次,在研究的组织形式上,教师可以单独研究,也可以合作研究。第三,微型课题可以重复研究,不同学校的教师或课题组可以同时或先后研究同一个问题。
3.实,即实在
首先是选题“务实”,选题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其次,研究过程“踏实”,源自于实践中的问题还在实践中解决,微型课题研究在教中研、研中教,不是游离于教育教学实践之外的活动。再次,研究成果“真实”,注重在工作中做得怎么样,它可以是教学案例设计稿,听、评课稿,教育案例,教育故事,课堂教学实录;也可以是研究小报告,访谈记录,调查报告,沙龙材料,学生作品;还可以是音像作品,图表、教具等实物。
4.短,即周期短
微型课题研究的时间视研究内容而定,可长可短,时间短的两至三周就可以解决问题,长的三至五个月,最长的一般不超过一年。它不需要固守三、五年的研究周期。
5.平,即符合当地、当时教师的研究水平
第一,进行微型课题研究,教师一般不需要专业研究人员具备的有关研究设计和解释的高级技术,只要具有基本的研究知识; 第二,微型课题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发展和检验理论,而在于获得能够直接应用于眼前工作的知识,它既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又提高研究者本身的能力;
第三,微型课题研究的问题都是研究者感兴趣的话题,与当前工作无关的问题一般不去研究;
第四,微型课题研究,不需要广泛的文献研究和原始资料,不需要彻底地了解自己所研究的问题,教师只需要对相关的研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第五,微型课题研究在设计的程序上不需要那么严格,往往在比较自由的行动中做出调整。
第六,微型课题研究不强调其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以及对后继研究的可能启示,关注的是研究结果所具有的实践意义,以及对研究者本身和他们同事的教育教学会不会有一些应用价值。
6.快,即见效快
由于研究的周期短且基于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因而速度快、效率高,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
四、开展微型课题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⑴ 观察法; ⑵ 调查法; ⑶经验总结法; ⑷文献法; ⑸比较法;⑹个案研究法; ⑺统计法; ⑻行动研究法;
五、微型课题应遵循哪些原则 1.学科性原则:
研究可限于某一门学科在教学中产生的具体问题,或者是德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
2.科学性原则:
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支撑。3.简约性原则: ①课题参与人员少,既可限于学科教研组或年级组,也可个人申报或2至3人合作申报。②课题研究周期短,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学年。
4.可行性原则:
课题研究必须考虑主客观条件,要切实可行,研究的问题、方法、结论明确具体。
5.实用性原则:
对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有指导或借鉴作用,其成果(规格要求不高)可以在学科内或小范围推广应用。
六、微型课题研究什么 1.微型课题从何产生?(1)教育事件、教学事件——课题产生的触发点。(2)教师个体从自身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中发掘问题。
(3)来自同伴的(年级组、学科组、班级组、办公室)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4)教师自身在读书、学习后的对某种新理念、新方法在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嫁接、应用。
(5)教师围绕学校主课题研究,结合自身实际,确立的具体可行的子课题研究,进行建构性试验。
2.微型课题的种类 A.教育教学类
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方案 教学案例研究
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研究 新课改下的教材、教法研究 教学资源库建设
新课改下的教学方法研究 B.德育工作类
班主任工作中某难点的解决方案 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的方法研究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方法研究
学业优秀学生的行为特质分析研究 学业较差学生的行为形成原因研究 单亲家庭学生行为形成之研究 信息化对学生的影响研究 网络游戏对学生的影响研究 C.学校管理类
德育网络构建研究
提高学校科研管理水平研究 教师评价研究
提高后勤保障能力的研究
科学的进行常规考核和质量考核之研究 D.现代教育技术类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方法研究 远程培训方式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在某学科中的应用研究(多媒体教学、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等)
校园网安全技术研究 教学管理软件开发研究
七、如何做微型课题研究(基本步骤)1.选择研究问题 2.拟好研究课题
拟题要注意的两点:一是形式上常会以“研究、初探、探究”等字眼为特征,一般不用疑问句式,也不用叙事文章的标题;二是内容上一般要包含研究范围、研究途径、研究结果、研究状态等,或其中部分内容。
掌握微型课题标题的基本结构:
研究范围+研究主题+研究结果(或状态)+研究
结论:短语中心语的限制越多,课题切口或角度就会越小。
3.设计研究方案 包括:问题的产生,课题的界定,研究的现状,研究的思路,预期的成果,完成的措施。
4.实施行动研究
提出具体的改进策略,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讲究科学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5.提炼研究成果
如何归纳?说到底是:解决了什么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什么效果。
6.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课题成果的集中体现,要认真写好微型课题的研究报告。一个结题报告的研究成果,应当包括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两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