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新苏教版五数上第四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推荐)
第四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教材第48~51页(例
1、例2和练习八)用计算器计算:教材第52~54页(例3和练习九)整理和复习与探索实践:教材第56~5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和自觉验算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和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难点:自主地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小数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p48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教学准备:教材中两种算法过程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
1、课前在黑板上板书:
钢笔8元 笔记本3元4角 讲义夹4元7角5分 水笔2元6角5分
问:我们平时说价钱习惯说成几元几角几分。现在请你把它们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名说一说:8.00元,3.40元,4.75元,2.65元
这些小数哪些能化简?把它化简成最简小数。(8元,3.4元)
2、看黑板上的四样商品的价钱,请你选择两件商品并算出总价。交流:(可能有的几种情况)
(1)钢笔和笔记本一共多少钱? 口答算式和结果,板书:8+3.4=11.4(元)
问:这个“11”哪里来?为什么8加的是3而不是4?
补充竖式说算理(略)强调:8是整数,3是整数部分的,要和它对齐。补充一个整数加法的竖式,说说整数加法在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特点:右边对齐。
仔细观察小数加法:右边不对齐。追问:那该对齐什么?(小数点)补充:把8改写成8.0,体会小数点对齐。
那你做这样的题时,会不会把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的0补出来?
指出:没必要补,但要注意整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对齐,小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对齐。
继续算一算:钢笔和讲义夹的总价,钢笔和水笔的总价。(2)讲义夹和水笔的总价:
指名列式,板书竖式。观察竖式,体会“小数点对齐,就等于相同数位对齐”。算出结果:7.40 指出:竖式上算出的结果是两位小数,写在横式上的时候要化简成7.4(3)笔记本和讲义夹的总价: 列竖式计算,再次体会小数点对齐。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小数加法和以前学的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
(都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满10进1。)要注意那些地方?
(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竖式上正常计算,横式上要化简。)
3、看黑板上的信息,问:笔记本比讲义夹便宜多少钱? 指名列式,板书竖式(略)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学生完成后交流得数。
注意最后题,竖式上的计算结果是3.00,如果有横式,只要写成3
2、第2题。说说错在哪里?再订正。
第1题,小数点没对齐。第2题,得数的小数点没点上。第3题,只写了小数部分,整数部分要写0。
3、口算第50页的第1题。
指名读得数,注意能化简的要化简。
4、完成第50页的第3题。
看线段图,说说图意。看线段图分别提出加法、减法算的问题。再算一算。
三、检查预习作业。
四、学生作业:第2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小数减法
教学内容:
p.49、50的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4~6题。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小数减法。
2、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
应用。
3、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自觉验算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
探索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当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时的处理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8+1.4,读,说说正确的计算方法。补充竖式,指出:小数点对齐后相加。
二、学习新知:
1、提前板书书上的4件商品的单价。
问:昨天我们利用这些信息,学会了小数的加法和简单的小数减法。说说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后加减,化简)举例较简单的减法:(1)4.75-2.65;(2)4.75-3.4 分别用竖式算出上面的减法,并比较不同:第2小题小数部分缺一个数位,可以补0,算5-0=5,也可以想5不用减,直接移下来。
2、继续看4件商品的单价,提出较难计算的小数减法问题。
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列式并板书:8-4.75 竖式(略)。指竖式问:这题在计算时有什么困难?怎么解决?
(引导:被减数小数部分没有,要补0,变成8.00后算。8.00-4.75时,可以先不考虑小数点,当成是整数减法来算„„)
3、验算:这题比较难,我们还可以用小数加法来验算。补充加法验算的竖式。规范其书写格式。
4、与“4.75-3.4”的竖式比较:为什么两题都出现了小数部分有缺位情况,一题可以直接算,另一题却要补0后再算?
(指出:被减数有空位要补0,减数有空位可以不补0。)
5、学生练习另几题较难的减法计算(做在书上)指名板书。讲评。
3.4-2.65 8-2.65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1)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2)第3题,读出上的新,并依次回答两个问题。交流解法。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吗?
2、完成练习八的部分题目:
(1)第4题,强调做这类题的要求:对的要打“√”,不能空着;错的打“×”,然后在旁边空的地方订正。
再分别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
(2)第6题。读题后,学生把算式写在书上,再交流。
四、检查预习作业。
五、布置作业:
p.50第5题
第三课时:小数加、减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
P50-51练习八第7~12题、思考题。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结合现实情境,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计算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2.6+8= 0.86-0.4= 指名说说口算方法。提醒:竖式时可以把小数点对齐后加减,口算时更侧重整数部分和整数相加,一位小数和一位小数相加。要看清楚数位。
2、笔算:3.6-1.28= 7.18-3.6= 学生列竖式计算,比较两个计算。发现前面一题要补0后再减,后面一题可
不用补0。
3、小马虎在计算3.56加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了4.23。正确的结果应当是多少?
教会学生用还原思想解决这类问题:4.23-3.56=0.67,3.56+6.7=10.26
二、完成书上的练习:
1、直接写出得数 0.83-0.5= 9.2-6= 2+2.8=
3.4-3.1= 0.73-0.23= 3.6+2.4= 学生完成后,指名交流得数。
2、第9题。观察折线统计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
(人的正常体温是37摄氏度左右,这是位体温偏高的病人。„„)分别计算:这一天,病人的最高体温和最低体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从中午12时到下午4时,病人的体温升高了多少摄氏度? 这一天开始时与结束时,病人的体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要引导学生会看折线统计图:折线越陡说明变化越快;折线平说明变化慢。可按段数相差的格数,找到变化情况。相差不多的再通过算的方法来进一步确认。
3、第10题。独立解答书上的问题,再交流。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注意提问的范围:提一些需要计算的问题,不要问如“哪个最贵?”之类的问题。
4、思考题:小力用竖式计算5.1加上一个两位小数时,把加号看成了减号,得2.76。你能帮他算出正确的结果吗?
要求学生用刚才教的还原方法来解答。交流讲评。
三、检查预习作业:
对比练习:
0.17+0.06= 0.79-0.04= 1.3+0.03= 0.17+0.6= 0.79-0.4= 0.56+0.4= 要求学生看清楚位数再加减。
四、布置作业:(略)
第四课时: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p.53的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第1~4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体会小数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在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过计算器计算并探索规律。你在那些时候看见过人们用计算器计算的?你对计算器计算有什么感觉?
板书:准确 方便 简捷
二、学习例3。
1、课前板书:
商品名称 数量 单价/元 金额/元 铅笔 1支 0.80 电池 4节 24.00 文具盒 15.40 15.40 书包 1个 44.70 面包 3.00 6.00 问:这是一张不完整的发票,说说“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算出空的格子。填写完整后,算出总金额。(可以用计算器算,也可以利用数据特点口算或笔算。)
2、试一试:如果老师付出100元买这些商品,应找出多少元? 学生列
式计算。
3、练一练: 用计算器计算。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九第1题。
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2、练习九第2题。
学生独立算出余额和合计数。
3、练习九第三题。
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再直接写出最后一题的得数。追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收获或体会?
四、布置作业:练习九第4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小数加减法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p.54练习九第5-10题。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数学思考,激发学习的兴趣。
2、综合运用有关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体会小数加减法的广泛应用价值,拓展知识面,培养应用意识;培养认真计算、有错就改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2.5+3.2 0.83-0.5 1-0.6 0.92-0.2
要求学生注意小数部分的不同位数,选择这样的既题让学生说说口算方法。直接写出得数:(第5题)
2、用竖式计算:(第6题)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做在本子上。做完后,可请平时多订正的学生说说得数,有问题的再讲具体的计算过程。
二、解决问题练习:
1、第7题,要求学生看懂图的意思,明白竹竿分成了几部分,然后再列式解答。
2、第8题,简单介绍“警戒水位”及相关概念。说说表格中的各数据分别表示什么?
指出:+和-如果用在某个数前,表示的是增加或减少的意思。如果用在算式里,是表示加或减的意思。
依次加或减,算出结果,并对照警戒水位,说说哪几天的水位超过了。
3、第9题,先估算,再用计算器计算。在小组里交流你的估算方法。
4、思考题:
指导学生读懂题目的意思。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1)分段算出每一秒的落地距离,再加起来。(2)简单介绍等差数列求和方法,并用该方法算出和 比较两种方法,检查结果是否一致。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对小数加、减法计算有哪些进一步的认识?还有哪些体会或不清楚的地方?
四、布置课后作业:(第10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单元测试: 小数加法和减法综合练习
一、填空: 1、5.7+9.8=5.7+10()0.2 2、63.8-10.3=63.8-10()0.3
3、比 3.92 多 0.4 的数是()
4、比 4.93 少 1.5 的数是()
5、()的一半是 6.3
6、甲数是 10.9,比乙数多 0.852,甲、乙两数的和是()
7、小于 1 的最大的三位小数减去最小的四位小数是()
8、根据 18.3-9.8=8.5,可以写出两道算式 18.3=(),9.8=()
9、比 10 元少 1.7 元是()元
10、三位小数减去两位小数,所得的差是()位小数
二、判断:
1、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2、计算小数加减法,首先要把各数的末尾对齐„„„„„„„„„„„„()
3、大于
0.1
而
小
于
0.2 的小
数有个„„„„„„„„„„„„„„„„()
4、甲数是 1.45,比乙数少 0.45,乙数是 1„„„„„„„„„„„„„„()
5、用小数计算 8 吨 80 千克-3 吨 800 千克=8.8-3.8=5(吨)„„„„()6、5.42+3.78=9.20,小数部分末尾的 0 要去掉,所以等于 9.2„„„„()7、0.78-0.078=0„„„„„„„„„„„„„„„„„„„„„„„„()8、6.43-6.2-0.2=0.03„„„„„„„„„„„„„„„„„„„„„()
三、选择 1、5.7+8.9+8.3=5.7+8.3+8.9 运用了()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4 角 6 分+7 元 4 分=()
A、7元 8角 6分
B、12 元
C、7.50 元
3、把 2 米 3 厘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是()米。
A、2.3
B、2.03
C、2.003
4、计算小数减法,不小心把减数增加 3.2,被减数不变,那么他计算得到的差()
A、增加 3.2
B、减少 3.2
C、不变
5、从 10 里面连续减去()个 0.1,结果是 0。
A、100
B、10
C、1000
6、两数相除余 9,除数最小是()
A、9
B、10
C、11
7、一个加数是三位小数,另一个加数是两位小数,和是()小数。
A、两位
B、三位
C、五位
四、计算:
1、口算
0.7+0.9=
14+0.78=
4-0.04=
0.78+2.2=
0.8+0.6=
14.6-0.34=
1-0.03=
5-0.08=
8.24+3.76=
1.3+8.56=
30.5+3.05=
3.25+0.75=
4.1-3.8=
0.8-0.55=
0.8-0.45=
2、列竖式计算
8.65-6.31=
10-7.64=
13.6+8.46=
0.99+1.1=
3、简便计算
45.55-(6.82+15.55)
23.75-8.64-3.36
8.54-5.96
34.52-17.87-12
.2321.63-(8.5+9.63)
17.83-9.5-7.83-0.5
27.38-5.34+2.62-4.66
4.57+3.17+3.43+5.83
3.45+8.7+16.55+1.3
4、列式计算
①7.07 与 3.45 的和减去它们的差,得多少?
②比 15.7 少 4.3 的数加上 3.54,结果是多少?
③甲数是 48.3,比乙数多 12.7,两数和是多少?
④9.8 比 2.34 与 4.36 的和多多少?
五、解决实际问题:
1、妈妈买上衣用去了 23 元 5 角,比买裤子多用 8 角 3 分,妈妈一共用去多少钱?
2、班级进行跳高测验,小明跳了 1.24 米,小伟跳的比小明高 0.13 米.小华跳的比小伟矮 0.02 米,小华跳了多少米?
3、粮站收购大豆 2.34 万吨,玉米比大豆多 0.42 万吨,粮站收购大豆和玉米共多少万吨?
4、李老师买了三本书,价格分别是 7.80 元、5.65 元、6.20 元,他付出 20
元钱,应找回多少钱?
5、食品厂一月份生产饼干 5.8 吨,以后每月都比前一个月多生产 0.2 吨,这个食品厂四月份生产饼干多少吨?
6、小马虎在计算 4.25 加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只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 6.28,正确的得数是多少?
六、思考题:
甲、乙、丙三数的和是 10.43,甲、乙两数的和是 6.18.甲、丙两数的和是 6.7 5,求甲、乙、丙三数各是多少?
第二篇:第四单元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
第四单元
小数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1、小数加减法:教材第 47~51 页(例
1、例 2 和练习八)
2、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和用计算器计算:教材第 52~55 页(例
3、例 4 和练习九)
3、整理和复习与探索实践:教材第 56~58 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一位小数简
单加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教材先结合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继续探索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再把加法运算定律从整数范围推广到小数,并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学习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突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方法。
3、适时地将加减法运算定律从整数范围推广到小数,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规律具有的普
遍意义。
4、恰当引入用计算器计算,拓展学生学习与探索的空间,提高学习效率。
5、让学生经历简单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
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的经验,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和自觉验算 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第一课时
小数加、减法
(21)
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和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1、自主地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
1、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
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2、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例 1
二、教学例 1 减法部分和例 2
三、归纳小结
四、练习
五、全课小结
六、课后延伸
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铅笔盒、美工刀、„„„;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
先列出算式。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 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把学生的想法板演出来)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
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
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3、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1)、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
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并列出竖式 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
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2)、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 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点上并对齐小数点。
①你们同桌两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计算结果。②你买的两样东西价钱一样吗?哪种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
③谁最会花钱,花了多少?谁用得最少?他们俩相差多少元? ④每个同学如果都有 10 元钱,售货员还应找回你多少元?
4、完成“练一练”的第 1 题
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5、完成“练一练”的第 2 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6、做 49 页试一试题目
让学生观察与例 2 中的计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启发学生利用例 2 的计算经验先独立完成这里的计算,再学习小组内交流。
7、完成 49 页“练一练”的第 1 题
三个小组各做一题,比一比哪一小组的正确率高。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我想知道你们小组共用了多少元,小组的同学合作一下,把结果告诉我。在这里如果都会,则不必把末尾对齐的错误指出来,以免混淆 鼓励做得较好的同学。
让学生自己说,教师稍作整理。
纠正错误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计算法则。学生说,教师板书
课后感受:
第二课时
小数加、减法
(22)
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
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回忆复习
二、基本练习
三、提高练习
四、课后延伸
五、布置作业 自己复习上节课所学习内容 47 页的例 1 和 48 页的例 2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
1.6-0.4
0.83-0.5
0.65-0.25
4.5+0.5
9.2-6
6+0.34
0.82-0.42
2+2.8
3.4-3.1
0.45+2.85
17.6+3.9
0.73-0.23
3.6+2.4
14-3.9
2、完成 49 页“"练一练”“的第 3 题
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说说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问题,再让学生根据问题合理选择信息并列式计算。
3、用竖式计算
7.5-3.18
5.26-4.75
0.51-0.37
13-3.9
4-0.82
8.04-7.4 每个同学选做两题,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确率,做得全对的同学予以鼓励。
4、练习八的第 3 题
可以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对前 3 个问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 4 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
”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 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 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 2.34。再用 5.1 加上 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练习八的第五题
初步向学生渗透综合法的思想。
把学生典型的错误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共同纠正。初步向学生渗透分析法的解决问题的思想。
课后感受:
第三课时 小数加法和减法练习课(23)
教学内容:
小数加法和减法练习课(课本P51第7~10)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完成课本P51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二、坚式计算
完成课P51第8题。
三、提高练习
1、完成课本P51第9题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2、完成课本P51第10题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四、课后延伸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四课时
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24)
教学内容:
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
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
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教学重点难点:
知识的迁移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二、探究
三、练习
四、总结
1、口算
用卡片出示练习九的第 1 题,指名口答。
2、出示例 3 中的四种文具。
如果让你任意购买其中的两种文具,你想买哪两种?你会计算出所需要的钱数吗?
3、出示例 3 这四种文具,小华各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解答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探索算法
你会计算这道题吗?先算一算再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独立计算,注意选择学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指名板演。
5、比较: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小华一共用的钱数,请同学们比较这些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更简便些?
进一步追问用简便算法的学生:你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6、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
一些小数加法的运算简便。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
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定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这里的字母 a、b、c 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指出:因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 的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7、完成”“练一练”“的第 1、2 两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简便
8、完成练习九的第 2 题
学生练习
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整数减法的一些规律小数减法里同样适用,也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9、完成练习九的 3~5 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第 4、5 题的思考过程,说出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对自己的学习表现怎样评价?(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课后感受:
第五课时
小数加法和减法(用计算器计算)
(25)
教学内容:
小数加法和减法(用计算器计算)教学目标 :
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
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
板书:用计算器计算
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同学们,大家都去过广润发吧?它每天都有很多顾客,特别是到了节假 日,那更是人山人海。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营业员会算得那么快呢,你知道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认识计算器
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 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算顺序。
2、用计算器计算
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他吗?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
3、教学例 4 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先把算式列出来。0.80 + 24.00 + 15.40 + 44.70 + 6.00=
你会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同桌交流按键的方法。你会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吗?核对结果。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
4、完成”试一试“题目
你怎样求应找回多少元?
可不可以把刚才的计算结果用起来? 试着求出结果。
用计算器计算方便了我们的计算,当然也方便我们检验了,你会检验吗?怎样判断你的计算是正确的呢?
5、巩固练习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算的最快,请准备好。完成”练一练“的第 1、2 题
提醒学生看清数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键进行计算,对正确率较高的同学给予鼓励。
6、完成练习九的第 8 题
先示范计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使学生明确计算每次收支后余额的方法。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其余各栏的余额。合计支出数怎样算,合计结余数呢?最终余额是多少?与刚才的计算结果一样吗?
三、用计算器
探索规律
1、我们已经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
来一起探索。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在计算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学生小组讨论发现计算的规律,再集体交流。
2、自主探索: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再出示:111111222222÷333334= 111…122…2÷333…34= 2004 1002 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
完成练习九的第 7 题
生和老师相互交流回答问题。说明:
各种不同的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看使
用说明书。(同桌交流)学生列式。
告诉学生,在这里可以用 100 减,也可以去减 100,100 减的结果是个正数,是应找回多少元。减 100 的结果是一个负数,是营业员差你的钱数。
四、布置作业
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今天的学习对你有用吗,能不能说说?
课后感受:
第六课时
回顾与整理(一)
(26)教学内容:
回顾与整理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沟通小数加减
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教学难点:
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说说本单元我们共同研究了哪些内容。
通过学习有哪些收获与感受?
2、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
用竖式计算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哪些相同点? 比整数加减法有哪些注意的地方?
3、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吗?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 1 题:
口算时也要让学生说一说部分题的注意点和计算方法,特别是进位加与退位减,以及被减数的数位不够的情况与结果末尾是 0 的情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形象的复习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 2 题:
由于题目较多,可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些,然后集体订正,学生也要说出列竖式的注意点,并列举计算中一些典型的错误,让学生在改错中更深刻的体会计算的方法。
3、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 3 题:
提醒学生认真分析每道题目的数据特征,并合理地选择相应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把整数的运算定律通过合理的迁移,最终能熟练地应用在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 4 题:
结合示意图理解题意:
竹竿的高度分成几个部分的和? 现在已知几个部分?
第三部分的高度就是什么的高度? 怎样求池水的深度?
用什么方法?列出算式并解答。集体订正
5、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 5 题:
先简要介绍钙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再让学生看着统计表说说各种食品每 1000 克中的钙含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分别解答相关的问题,并提出问题。
6、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 6 题:
教师首先讲解,让学生弄清当日水位、警戒水位的含义以及水位上升下降的表示方法;其中 ”水位变化“栏中的数字是与前一天比较的差值。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有关正负数和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里,比前一天多就是正数,比前一天少则是负数。
7、完成练习与应用的思考题:
先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关知识和基本规律; 引导学生利用列表的策略进行解答。集体订正。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增长了哪些知识?
这些知识就是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啊,小数加减法的运用还远远不止这些呢,你还能在我们的身边找到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吗?课后去找,比一比谁找得最多。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四、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
(一)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课后感受:
第七课时
回顾与整理(二)
(27)教学内容:
整理与练习
(二)教学目标 :
1、通过对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项目的调查和了解,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 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通过计算有关项目的合计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3、通过此次教学,使学生能积极关注家庭收入情况,体贴父母工作的艰辛,培养学生 勤俭节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支出和收入在计算时采取的方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提前收集:
上月的电话缴费单,水电燃气三个月的缴费数据
教学过程:
一、探索与实践
1、拿出你家上个月的电话缴费单,看看每个月的电话费包含哪几个部分。
小组交流,分组汇报;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你能写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吗?
本月消费有很多,你怎样算本月消费的合计数。计算一下是不是存在这样的关系呢?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
小组交流一下谁家的电话费最多,各自的余额又是多少呢?
××的爸爸中途又充了 100 元话费,那么又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帮他算算。
2、把你收集到的你家近三个月的水电气消费的数据填在书上,然后自己算一下合计数,看看谁家的哪项费用最少? ①家庭支出较低者: ②家庭支出中等者: ③家庭支出较高者:
再与你家庭的收入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哪些同学的家庭储蓄额最多,支出较多的同学考虑一下能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呢? 通过这次的记帐你有什么样的体会?
3、统计一下自己上周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
你的收入是从哪儿来? 你的支出合理吗?必要吗?
你结余多少?你准备怎样处置你结余的钱?
4、我们应当如何合理安排收入与支出?
二、评价与反思
1、围绕书上的三个方面的指标回忆相关的学习过程,举例说说自己在学习本单元中学
得好的地方和学得不理想的地方,然后在小组内向组长汇报,自己给自己评几颗星。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连自己小家都管理不好的人,更谈不上管理好国家这个”大家“。具备了治理小家庭的能力,才能管理好国家这个”大家",小家治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整理家庭收入与支出情况,已具备了初步料理家务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理财技巧,相信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我们也一定能治理好国家,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吧!回去收集你家一周内生活费用的支出情况,并用计算器算出合计数。并对家庭支出的各种数据作出相应的判断,给父母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初步学会理财。让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三、总结与教育
四、延伸与拓展
引导学生答出:合法收入,量入为出 课后感受:
第八课时 小数加法和减法练习课(28--29)
一、填空: 1、5.7+9.8=5.7+10()0.2 2、63.8-10.3=63.8-10()0.3
3、比 3.92 多 0.4 的数是()
4、比 4.93 少 1.5 的数是()
5、()的一半是 6.3
6、甲数是 10.9,比乙数多 0.852,甲、乙两数的和是()
7、小于 1 的最大的三位小数减去最小的四位小数是()
8、根据 18.3-9.8=8.5,可以写出两道算式 18.3=(),9.8=()
9、比 10 元少 1.7 元是()元
10、三位小数减去两位小数,所得的差是()位小数
二、判断:
1、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2、计算小数加减法,首先要把各数的末尾对齐„„„„„„„„„„„„()
3、大于
0.1
而
小
于
0.2 的小
数
有个„„„„„„„„„„„„„„„„()
4、甲数是 1.45,比乙数少 0.45,乙数是 1„„„„„„„„„„„„„„()
5、用小数计算 8 吨 80 千克-3 吨 800 千克=8.8-3.8=5(吨)„„„„()6、5.42+3.78=9.20,小数部分末尾的 0 要去掉,所以等于 9.2„„„„()7、0.78-0.078=0„„„„„„„„„„„„„„„„„„„„„„„„()8、6.43-6.2-0.2=0.03„„„„„„„„„„„„„„„„„„„„„()
三、选择 1、5.7+8.9+8.3=5.7+8.3+8.9 运用了()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4 角 6 分+7 元 4 分=()
A、7元 8角 6分 B、12 元 C、7.50 元
3、把 2 米 3 厘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是()米。
A、2.3 B、2.03 C、2.003
4、计算小数减法,不小心把减数增加 3.2,被减数不变,那么他计算得到的差()
A、增加 3.2 B、减少 3.2 C、不变
5、从 10 里面连续减去()个 0.1,结果是 0。
A、100 B、10 C、1000
6、两数相除余 9,除数最小是()
A、9 B、10 C、11
7、一个加数是三位小数,另一个加数是两位小数,和是()小数。
A、两位
B、三位
C、五位
四、计算:
1、口算
0.7+0.9=
14+0.78=
4-0.04=
0.78+2.2=
0.8+0.6=
14.6-0.34=
1-0.03=
5-0.08=
8.24+3.76=
1.3+8.56=
30.5+3.05=
3.25+0.75=
4.1-3.8=
0.8-0.55=
0.8-0.45=
2、列竖式计算
8.65-6.31=
10-7.64=
13.6+8.46=
0.99+1.1=
3、简便计算
45.55-(6.82+15.55)
23.75-8.64-3.36
8.54-5.96
34.52-17.87-12
.2321.63-(8.5+9.63)
17.83-9.5-7.83-0.5
27.38-5.34+2.62-4.66
4.57+3.17+3.43+5.83
3.45+8.7+16.55+1.3
4、列式计算
①7.07 与 3.45 的和减去它们的差,得多少? ②比 15.7 少 4.3 的数加上 3.54,结果是多少?
③甲数是 48.3,比乙数多 12.7,两数和是多少?
④9.8 比 2.34 与 4.36 的和多多少?
五、解决实际问题:
1、妈妈买上衣用去了 23 元 5 角,比买裤子多用 8 角 3 分,妈妈一共用去多少钱?
2、班级进行跳高测验,小明跳了 1.24 米,小伟跳的比小明高 0.13 米.小华跳的比小
伟矮 0.02 米,小华跳了多少米?
3、粮站收购大豆 2.34 万吨,玉米比大豆多 0.42 万吨,粮站收购大豆和玉米共多少万
吨?
4、李老师买了三本书,价格分别是 7.80 元、5.65 元、6.20 元,他付出 20 元钱,应找回多少钱?
5、食品厂一月份生产饼干 5.8 吨,以后每月都比前一个月多生产 0.2 吨,这个食品厂
四月份生产饼干多少吨?
6、小马虎在计算 4.25 加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只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 6.28,正确的得数是多少?
六、思考题:
甲、乙、丙三数的和是 10.43,甲、乙两数的和是 6.18.甲、丙两数的和是 6.7 5,求甲、乙、丙三数各是多少?
第三篇: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分析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掌握一般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比较、归纳、推理等活动,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增强计算的灵活性。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加、减法。它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主要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在三年级下册学习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册的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又分别学习了整数的四则运算、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减法的性质及其简便运算,第四单元又进一步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在此基础上编排了本单元内容。这部分内容又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竖式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具体教学内容的编排结构如下
2.教材编排特点
(1)选择生活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
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育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和结束”。《标准(2011)》在基本课程理念中明确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小数加减计算的活动,因此,教材在编排上,都是选取学生熟悉的、具有一定联系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生活素材来开展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活动,从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有关数学知识。
例如,本单元以买书购物情境为背景引入教学,将计算融于这一现实背景下分别引出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等教学活动。在内容编排上,以两位同学到图书大厦买书为线索,将买书情境贯穿下来,在例
1、例2和例3中分别提供了用小数表示的相关图书的价格,然后结合现实情境与具体的数量来研究小数加减运算。这样编排,既突出体现了小数加减法这部分知识编排的连贯性与整体性,也使枯燥的小数的计算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乐于探究,同时感受到小数加减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促进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本单元的“做一做”及练习题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数学现实出发,编排了相关的小数加减计算活动,如商品的价格、学生的体重、体育竞赛的成绩、电话费、上网费等方面的小数加减计算。通过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能使学生体会到小数加减计算的价值以及对人类活动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使小数计算成为一种学习的需要,而不是简单的计算,同时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小数加减运算集中编排,突出体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计算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对小数点的处理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化简,因此,把小数加减法编排在同一例题中,便于集中研究算理,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如例1是教学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先在小数加法中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问题,再迁移到小数减法;例2则教学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活动做铺垫。这样编排,既突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又突出了重点,分散了计算的难度,使学生能以较快速度形成小数加减的良好认知结构。
(3)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重视原有知识、经验对学习新知的迁移作用。奥苏贝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先前学习所获得的经验,通过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影响新学习。因此,教材在编排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起点与已有经验,合理编排新知,突出体现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特点。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及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了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并且已积累了大量关于元、角、分的知识。在本册教材中学生还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些都为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打下了扎实有效的知识基础。如例
1、例2的内容是以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为基础的,并且例2教学的数位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又是以例1教学的数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为基础的。在此基础上教学例3,从一步小数加减法计算发展到两步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这样学生就能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迁移、类推,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算能力,体会到算法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从而获得更多的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经验,为后面例4的学习打下基础。这样编排,既可以使学生头脑中的旧知识与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产生联系,也有利于实现学习的正迁移。
(三)教学建议
(1)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素材。
教学时既可根据教材提供的买书情境为素材,引入小数加减法,也可以选择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素材开展学习活动,如家庭用水、用电、用煤气的数量与价钱;购买有关生活、学习用品的价钱等。通过将学生置于相关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然地实现由生活到数学的转化,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小数加减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主题图,让学生在课前到书店或超市调查喜欢的图书或物品的价格,收集和记录相关的数据,为学习小数加减法做好准备。
(2)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通过整数加、减法的学习掌握了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及进、退位的规则。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和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找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将整数加减法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用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经验来计算小数加减法,再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列竖式时应如何对齐数位的道理。
(3)克服负迁移的影响,突破小数计算中的难点。
教学例1小数的加减法竖式计算时,由于两个小数的位数相同,学生计算时会迁移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不自觉地做到了把小数点对齐。教学例2时,则出现小数的位数不同的情况,由于新知与学生已有的认识存在矛盾冲突,受学习负迁移的影响,学生则容易出现将小数的末尾对齐等错误,这也是小数加减计算中的难点所在,因此,教材安排例2和相应的“做一做”加以解决。
以计算8.3-6.45为例,学生计算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数数位不同,学生可能会出现把小数的末尾对齐的情况;二是被减数百分位上没有数字,需要在被减数的末尾添O,并且计算过程中又涉及了连续退位减的情况。因此,教学时不但要让学生说清怎样算,还要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算。计算时可引导学生思考:要从哪一位算起?百分位上要算几减几?学生在计算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情况,教学时应有层次地进行引导,让学生说清自己的算法。如学生计算时,在被减数末尾添O后,可进一步追问添O的依据,使学生应用小数的性质来解释为什么这样计算;如果学生出现把小数末尾的数字对齐的情况,则可迁移前面学习的经验,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从而从计数单位的角度或借助人民币单位等来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还可引导学生举出反例加以说明,体会只有小数点对齐,才台邑保证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对齐,从而认识到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加深对算理的理解,为归纳、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奠定基础。
(4)使学生经历不完全归纳推理的过程。
由整数加减运算到小数加减运算,相关的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范围内是否适用还需要验证。从教材的纵向联系来看,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既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也拓展了加法运算定律的使用范围,为后面学习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打好基础。因此,教学时要沟通整数加法与小数加法的联系,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可以通过几组典型例子的呈现,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通过观察、计算、猜想、验证、推理等活动,使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举例验证的过程,通过不完全归纳法来发现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也同样适用,进而体会这一结论的普遍意义,完善对加法运算定律的认知。例4及“做一做”是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中的应用,应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性,要让学生说清为什么这样算,依据是什么,从而加深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还应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的特点进行比较,进一步优化算法,并自觉、合理地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5)建议用6课时教学。
第四篇:苏教版五上第四单元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47-48页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八第1-3题。教学目标:
1.能够主动收集生活中的小数信息,提出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数学问题。2.会主动联系并提取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3.学会类比迁移、联想建构的学习方法,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与同伴交流思想,对数学学习活动充满热情。
4.敢于质疑,勇于暴露学习问题,主动与同伴开展合作学习。教学重点:
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会正确地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提出数学问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提出问题:
每本笔记本3.4元,每支钢笔8元,每本讲义夹4.75元,每支水彩笔2.65元。你看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 预计学生会提出加减和减法的问题:
(1)买一本笔记本和一支钢笔一共需要多少元?(2)买一支钢笔比一本笔记本贵多少元?
(3)买一本笔记本和一本讲义夹一共需要多少元?(4)买一本讲义夹比买一本笔记本多用多少元? „„
2.你能列式吗?口答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4.75+2.65 3.4+4.75 8+3.4 8+4.75 3.4+2.65 4.75+2.65 4.75-3.4 8-3.4 8-4.75 3.4-2.65 3.揭题: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解决问题,主动探究建构
1、尝试独立探究: 以上这些算式该怎样计算?请自己选择两题试一试.教师加强巡视,及时捕捉发现学生自己的算法。
2、交流引导理解。
(1)请把你的计算方法介绍给大家好吗? 预计学生会有这样一些算法:
第1页 ①用元角分的知识解答.②列竖式计算时,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对着上面的小数点在差里点上小数点。
但列竖式计算时,可能会出现前面分析的种种情况。(2)重点讨论: 加法的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为什么要把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为什么得数中也要点上小数点?这个小数点应该点在什么位置?
①为什么要把小数点(或数位)对齐? ②为什么要在被减数的末尾添上“0”?(如在计算8-3.4时)3.小结时组织讨论: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应用
1、刚才没做的题你能再做一做吗?
2、完成P48练一练第1-2题.做完这组题,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问题?
3、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有些同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跳高:A同学跳了1.23米,只比第一名少了0.02米。
铅球:B同学得到了冠军,投了8.4米,比第二名多投了0.56米。100米跑:C同学也得了第一名,成绩是13.5秒,第二名与第一名相差0.5秒。请分别计算跳高第一名、铅球第二名、100米跑第二名的成绩。
四、课作:完成P49练一练第1-3题.星期天,开展争当“小管家”活动,帮助爸爸妈妈到市场买菜或到超市买东西,并记录、计算家庭支出情况,下周向老师和同学汇报。
第2页
小数的加、减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51页练习八第7-10题。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结合现实情境,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
一、回忆旧知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二、游戏:我是谁?
1.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玩一个“我是谁?”的小游戏。2.我是口算小能手。(练习八第7题)
提问:在这些口算中你们觉得哪几题比较难?
小结:这里出现了两位小数减一位小数,一位小数减整数的口算。口算时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在一旁列竖式帮助解决。
我是笔算小高手。(第8题)
独立完成,4人板演。
说说每一题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
提问:你们觉得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我是看病小专家。(第9题)
提问: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信息?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结合折线统计图解决题中的问题。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其他同学回答)我是理财小当家。(第10题)
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说说每道题的思考过程。
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我是纠错小行家。
出示场景:有个小朋友,名叫小力,外号小马虎。一天数学课上他用竖式计算5.1加一个两位小数时,把加号看成了减号,得2.76,你能帮他算出正确的结果吗?
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小结:以后你们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第3页 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小数减法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48-49页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八第4-6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 0.65-0.25 6+0.34 0.83-0.5 9.2-6 2+2.8 3.4-3 17.6+3.9 3.6+2.4 0.45+2.85 0.73-0.2 14+3.9 1.6-0.4 4.5+0.5 0.82-0.42
二、新授 1.教学例2 出示例2.指名列出算式。
让学生试写竖式,明确相同数位对齐。
思考:被减数百分位上没有数,怎么办,为什么可以看作0。2.完成P49“试一试”
思考:被减数的十分痊和百分位上都可以看作多少?为什么? 3.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3题
第3题:可以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八的第4-6题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第4页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
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练习八的第九题
解决前三个问题后,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练习八的第十题
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加强了对小数的计算能力,在以后的计算中我们要细心,不犯错误。
第5页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5页例
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第6-9题。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购完物,营业员都能借助计算器准确、快速地算出应付的价钱,今天我们也来用计算器解决一些计算问题。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例4(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谈话:怎样用计算器算出她一共用了多少元?(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在全班交流中达成共识:只要把“金额”一栏的数据加起来。
(3)提问:那在计算器上,怎样才能按出买铅笔的钱呢?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按一按,再交流方法。学生的方法可能有:①按照“0”、“·”、“8”、“0”的次序按键。②先按“·”再按“8”,显示“0·8”,就是买铅笔的钱数。
(4)尝试计算。
(5)集体校对。提问:怎样才能计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的想法可能有:①先记牢这个数,然后再按。②看到零点几的小数,可以直接按小数点和小数部分,这样能节省计算时间。③按好一个数,还要看看显示屏,核对一下。④算完还可以用计算器再算一遍。
2.完成“试一试”
(1)提问:如果李芸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请你用计算器算一算。(2)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3)小结:用计算器计算这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出示课题),确实非常快捷,正确率也高。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完成“练一练”
(1)让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在书上记下每题的得数。
(2)交流计算的注意点。在讨论交流中使学生明确:先记牢一个数,然后再按,按好后注意核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完成练习九第6题
(1)提问:你是怎样列式的,结果是多少?
第6页(2)学生各自用计算器计算这四题。
(3)同桌互相出题并借助计算器解答。3.练习九第8题
(1)理解题意。先让学生观察这张收支情况统计表,说说每栏表示什么含义。
(2)思考:怎样算“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先让学生独自思考,再指名回答。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用上月的余额1203.5元减去支出的100元,就能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
(3)明确各项余额的算法。让学生挑选一栏和同桌说说怎样算它的余额?重点解决“合计收入”“合计支出”的算法。
(4)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额,集体校对答案。(5)拓展延伸。谈话:我们也能像小明一样,学记自己的经济小帐本。设想一下,如果要你来统计每月零花钱的收支情况,你准备怎样来设计这张统计表?希望同学们持之以恒记好经济帐,合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钱。
4.练习九第9题
(1)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
(2)汇报结果。前三题的答案依次是1·89、2·889、3·8889。
(3)提问:观察一下,这三题的答案有什么规律?学生的想法可能有:①个位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多1。每个数的末尾都是9。②小数中间“8”的个数和个位上的数一样。
(4)根据这些规律填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用计算器计算了一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第7页
加法运算律的推广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页例3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九第1-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教学重点难点:
知识的迁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算
用卡片出示练习九的第1题,指名口答。
2.出示例3中的四种文具。
如果让你任意购买其中的两种文具,你想买哪两种?你会计算出所需要的钱数吗?
二、探究 1.出示例3 这四种文具,小华各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解答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探索算法
你会计算这道题吗?先算一算再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独立计算,注意选择学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指名板演。比较: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小华一共用的钱数,请同学们比较这些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更简便些?
进一步追问用简便算法的学生:你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加法的运算简便。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
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定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这里的字母 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指出:因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两题
第8页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简便
完成练习九的第2题
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整数减法的一些规律小数减法里同样适用,也能使一些计算简便。2.完成练习九的3~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第4、5题的思考过程,说出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对自己的学习表现怎样评价
第9页
整理与练习(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页的“回顾与整理”和“练习与应用”第1-4题。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再次引起兴趣,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小组讨论: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认为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小组讨论并交流。
3.提问: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用竖式计算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小数加、减法与整理加、减法有哪些相同点?
4.小结。
(1)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一样,都需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
(2)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因为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3)除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之外,还可以口算、估算,或用计算器计算。
二、练习与应用
1.口算大比拼(第1题)(口算卡片出示)
提问:哪几题容易错?为什么?
(1)9.8-4.8=5.0或5时要注意小数的简写。
(2)0.92-0.2要注意把小数点对齐,学生容易算成0.9。(3)1.2-0.8注意个位上的0不能不写。2.笔算大比拼(第2题)
(独立完成,9人板演,集体校对)
3.小结:在口算和笔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4.简算大比拼(第3题)
独立完成,说说每一题分别是用什么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5.脑力大比拼(第4题)
认真读题,弄清题意,独立完成。
三、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整理复习了小数加、减法,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在今天的大比拼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第10页
整理与练习(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页的“练习与应用”第5-6题,第58页“探索与实践”和“评价与反思”。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有关负数,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小数加、减法的广泛应用价值,拓展知识面,提高正确选择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家庭生活中常见支出项目的调查和了解,感受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并产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拓展知识面,提高正确选择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
1.引入: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也有很大的作用,不信,你们看!2.小黑板出示第5题几种食品每1000克中钙含量的情况统计表。提问:你从这张表中能收获什么信息?(独立解决教科书中的三个问题)
提问:对于这张表,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延伸:看了这张表,对于你以后的膳食有所启发吗? 3.投影出示第6题。
(独立读题,弄清题意)提问:“水位变化”栏如果是正数说明什么?如果是负数又说明什么? 小结:“水位变化”栏的正、负数都是说明水位在前一天的基础上上升或下降。
提问:“当日水位”怎么计算呢?
4.教师介绍牛顿在苹果树下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
提出问题:假设有一个物体从高空下落,经过4秒落地。已知第一秒下落的距离是4.9米,以后每一秒下落的距离都比前一秒多9.8米。这个物体在下落前距地面多少米?
提问:“以后每一秒下落的距离都比前一秒多9.8米”是什么意思?(先列表,在解答)
二、探索与实践
1.讲述:课前老师让你们每人搜集了上个月家中的电话缴费单,还填写了一些家庭日常开支的统计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2.提问:从电话缴费单中看看每月的电话费都包括哪几个部分,再算一算合计数与缴费单上的情况是否相符。
3.学生各自计算验证。
4.学生交流家庭日常开支的情况。
第11页 5.提问: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三、评价与反思
1.讲述:这个单元的内容到这儿就结束了,对你自己的学习你有什么评价吗?打开教科书第58页,想想自己每一项各得多少分,和同桌交流交流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有差距。
2.学生活动。
3.学生说说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
三、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整理复习了小数加、减法,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在今天的大比拼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第12页
第五篇:小数加法和减法 教案
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杨钱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教学重点:
1、能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教学难点:
1、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教学过程:
1、口算
用卡片出示练习九的第1题,指名口答。
2、出示例3中的四种文具。
如果让你任意购买其中的两种文具,你想买哪两种?你会计算出所需要的钱数吗?
1)出示例3:
这四种文具,小华各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解答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2)引导学生探索算法
你会计算这道题吗?先算一算再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计算,注意选择学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指名板演。
3)比较: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小华一共用的钱数,请同学们比较这些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更简便些?
进一步追问用简便算法的学生:你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4)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加法的运算简便。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
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定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这里的字母 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指出:因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3、完成““练一练””的第1、2两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简便
4、完成练习九的第2题
学生练习
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整数减法的一些规律小数减法里同样适用,也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5、完成练习九的3~5题
6、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第4、5题的思考过程,说出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布置作业:
1、完成小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