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草圣追踪”陈振濂大草研究班教学实录之二
草圣追踪”陈振濂大草研究班教学实录之二
“草圣追踪”陈振濂大草研究班教学实录之二 陈教授:
每一次学习都会给出一个主题,上一次学习给出的主题是流畅度(或流畅性),并且针对这一主题做了几轮练习,练习的目的主要是对草书的理论尤其是技法理论作一些清理。在练习中,能达到要求的练习作业不多,和当初学魏碑是一样的,刚开始达不到要求,这也很正常。流畅度是草书的灵魂,通过一次练习是不能解决线条流畅度的问题,需要作长期不懈的努力。本次课程给出的主题:是关于草书线条的停顿、顿挫和休止。
对每一次学习提出一个主题要求,目的是对某一类型的技法进行一次集中的突击练习,但在实际运用中,无论是流畅性还是这次的停顿、顿挫和休止都应该是自然的流露,但练习还是要从基础开始做起。专业的练习是分解的练习,对练习品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也就是我们每一次给出的课题,这个课题对同学们的训练来说,都会在前一个练习的基础之上有一个更高的要求。从流畅度(或流畅性)的练习到停顿、顿挫和休止的练习,它概括了草书线条运行的最基本规则,最基本的规则在这里有二个含意:第一,是它的根本性,这是一个前提条件;第二,是它的及格性,及格性是指它不是最高的目标,也就是说,我们要成为一名草书家,所必须要做到的标准,也就是俗称的六十分的及格线。
上次流畅性的练习我们做的不是很理想,但有此作为基础,在这次做停顿、顿挫和休止练习的时候,我们对古代经典中停顿、顿挫和休止的类型化能力会有所增强。在古代草书经典法帖中,这些类型有很多,孙过庭《书谱》、怀素《自叙帖》,黄庭坚《诸上座帖》中都有这些类型,每一个书法家,他的停顿、顿挫和休止的方式不同,决定了他的风格展现的不同。宋代的书法家吴说创造了一种书体,称为“游丝书”,他把草书线条的流畅和连绵,理解成把所有的线条接成一条连绵不断的线,也就是说:已经到了草书较为成熟的宋代,还是有人对草书的连绵产生误解,他以为把每一线条连在一起就是流畅和连绵。出于对这种对草书流畅和连绵的误解的思考,回过头来看我们今天对流畅度以及停顿、顿挫和休止的理解,应该会感受到我们的学习有着足够的意义,也就是说:如果是全部连绵的线条,其结果给我们的感觉恰恰是不连贯的的线条,只有善于处理停顿的线条,才会在感觉上表现出连绵的意境。连绵的过程会产生出连绵形态,但我们看书法除了看形态以外,还要看连绵的气势,连绵的气势才是草书所取的,而事实上,连绵不断的线条是没有气势的,只有在连绵线条中不断产生出各种各样的技法停顿,这种停顿才会产生连绵的气势。这是一个矛盾的现象,越是有停顿,而且停顿的技术很高,连绵的感觉就越强;越是没有停顿,看似所有的线条都连在一起,反而没有气势连绵的感觉。
停顿、顿挫和休止给线条的流畅度增加了一个解释的角度,为此,对其进行类型分析显得非常重要,这个类型分析我们是以怀素《自叙帖》作为依据,分析的题目涉及停顿主题的五个方面:
1、起笔到收笔的停顿
每一根线条都有起笔和收笔,起笔的时候不停顿,但到收笔的时候有停顿,有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字帖给我们的结果是:它有的时候是停顿,而有的时候看似停顿而并不是停顿。所以不能仅看表面,要悉心体会。
2、行笔过程中的突然停顿
它是一个停顿中的顿挫概念,比如说:以前,我们在写魏碑线条的时候,一根线条写到中间的时候,笔忽然停下来,或者改变方向,这是一种行笔过程中的停顿方式;在行笔过程的“顿挫”是一种停顿的方式,“顿挫”实际上有两个动作组成,“顿”是直接停顿,“挫”是在停顿的基础上继续前行。
3、连绵线条的骤然停顿
在怀素《自叙帖》中,有一些如急风骤雨般的连绵线条,但在线条中某一段会有一个停顿的现象,而且这个停顿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也就是说:它在你的预期中是不会停止的,或者说它在这个地方没有理由停顿,但事实上出现了停顿的现象,我们称为“嘎然而止”。
4、线条转折过程中转向停顿
这种类型在唐楷中出现较多,也很典型,因为,唐楷在转向中线条的线形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线形的变化给我们对其停顿的判断有了一个明显的依据。但在草书中,线形的粗细变化可能不大,但停顿还是非常明显,这些现象在字帖中主要表现为转折后线形和方向上有所变化。
5、空间停顿和线条停顿的关系
空间停顿的概念是指字和字、部件和部件之间的停顿关系,而空间停顿也会通过线条的停顿表现出来,所以,这个关系落实在结构上,让我们对结构和线条的停顿有一个进一步的认识。
这五个停顿分类只是停顿概念中的基础,是一个及格线的分类。如果要达到一个高层次的分类就没有这么简单,我们以后还要总结出各种各样的停顿,就目前而言,我们先找出这五种基本的停顿类型作为我们训练的基础。
陈教授:
从怀素《自叙帖》中找出表现这五种停顿类型的例子,每一个类型要找两例以上,找出来以后对它进行重点的分析和解释。
第一个类型的分析和解释:
下载(28.58 KB)2008-12-9 16:18
下载(35.53 KB)2008-12-9 16:18
停顿图例①
第一个类型是起笔到收笔的停顿(停顿图例①)
第一个是字帖中“杖”字,这个字的横笔的收笔和捺笔的收笔,可以理解为收笔的停顿;另一个是“颜”字,这个字的斜笔是一个较为明显的收笔停顿,它和提笔不是连贯的关系,而是停顿的关系。
在《自叙帖》中有许多类似于上面两个范字的线条,但它不属于停顿,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线条断不等于停顿。大家可以从字帖中寻找哪些是“以断为停”的线条,哪些是“断而不停”的线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停顿就容易理解了,这个牵涉到草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要领,收笔有停和不停之分,有的笔画收了但有连贯之势,有的笔画收了以后就没有连贯之势,比如说“杖”字的撇捺线条,虽然感觉距离很远,但没有给人以停顿的感觉,而横画的收笔是停了,因为判断不出它的前进方向,所以它是停顿的。第二种类型分析和解释:
下载(35.53 KB)2008-12-9 16:24
下载(39.39 KB)2008-12-9 16:24
停顿图例②
第二种类型是行笔过程中突然的停顿(停顿图例②)第一个例子为“语”字,这个字的言旁起笔转折和斜笔收笔处有一个突然停顿;第二个例子是“史”字,这个字的最后捺笔的上半部分改变了方向,也属于停顿的意思。
在《自叙帖》中有一些这样的典型例子,比如“语”字的言旁,就《自叙帖》的流畅性而言,这个地方一般不会这样写,但它会出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它也会出现和上下语调不同的线段,所以,给人以行笔过程中突然停顿的感觉,这个线条在这里就不流畅了,这就是停顿。第三种类型分析和解释:
下载(35.12 KB)2008-12-9 16:24
下载(74.39 KB)2008-12-9 16:24
停顿图例③
第三种类型是连绵线条的骤然停顿(停顿图例③)
“则”字的第一笔部位是明显的骤然停顿,这是一个在连绵线条中突然出现了停顿的典型例子,这种写法在张旭的《古诗四帖》中出现较多,这种停顿和“颠”字的三点停顿不一样,“颠”字的三点是不连贯,而这个”则“同我们在魏碑中所做的线条变速是同一个道理,是在行笔快速的时候突然出现的减速现象,然后继续连贯;如:“赞之动盈”这一组线条中,“动”字的第一笔表现的很突然,行笔的速度到了这里一下就慢了下来,在大量的流畅线条下的骤然停顿,你会感觉到它的技术含量非常高。第四种类型分析和解释:
下载(78.43 KB)2008-12-9 16:24
下载(66.3 KB)2008-12-9 16:24 停顿图例④
第四种类型是线条转折过程中转向停顿(停顿图例④)
这种类型比较容易理解,比如“间”字的两个折笔,如果是按一般的流畅性来写,这个折笔会连带走下来,但字帖中却做了一个停顿,这个停顿做的非常明显。如“驷”字的最后一笔,做了一个连续的折笔动作,我们认为每一个折笔过程都会出现行笔的停顿。第五种类型分析和解释:
下载(60.29 KB)2008-12-9 16:24
下载(25.42 KB)2008-12-9 16:24
停顿图例⑤
第五种类型是空间停顿和线条停顿的关系(停顿图例⑤)
“作”字属于这一类型的一个明显的例子,凡是停顿,都会有一个反常的动作,如果按我们平时的写法右边的部位不会是这样,但字帖中,它是外斜,这样做明显的是把它的势断掉,这个部位等于是一个重新起笔,这个才叫空间的停顿,如果是顺势连带出去的就不是空间的停顿,除了这个例子以外,“荡”字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把折笔写成断开的两段,把撇笔写成断开的两段,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做法,这个做法使空间和线条停顿关系显得很复杂。
“颠”字的三点,这个字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空间结构的停顿例子,如果按空间结构排列,右边完全可以把它连带起来,这里也可以和左达到协调,但这三笔使运笔的速度停了下来,也使动势停了下来,这绝对一个高手才能干的出来,一般的人是不会去犯这个险。
下载(41.5 KB)2008-12-9 16:58
字帖图例③
下载(46.71 KB)2008-12-9 16:58
所谓的突然就是预想之外,原来应该是不停顿,但它却停顿了下来,这才是这种类型的真正含义。作业中这些都不算是突然,但字帖中的这个部位倒是突然的停顿,“得”字的第一笔在字帖中没有回上去,但作业却回了上去,所以不算,如果没有回上去,这个地方就有点突然,而恰恰是一个最突然的地方,被你写成了不突然。
“横”字的横画,这个部位更典型,这个笔画可以作很漂亮的回锋或者是引带,但字帖中却没有这样做,这个部位应该算停顿,而且停顿的有点怪。
“恳”字表现空间停顿和线条停顿的关系比较典型,草书很忌讳这些等距离的空白,一般这样写出来,没有几个人能写的好的,对于这个字,当时我们没把它挑出来作为类型的范例,原来的空间停顿是指部件和部件、结构和结构之间的关系,这倒是一个新的例子,它是指线条和线条之间的空间也是停顿的,因为,这些线条之间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关于停顿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说明。
中国书法的篆隶楷行草都编有字典,看到这本草书字典,我想到我们这个大草研究班的学习,我要拿这个本草书字典作一些“文章”。
对于草书字典的用途,有的同学认为是用来作字和字之间的对比,或者是用来背草法,或者是研究草法从古到今的流变和不同书家线条之间的比较;当然也有认为作为集字创作的需要。但我认为:五体书的字典其中篆隶楷行的字都可以作为范字来学,只有草书字典是没有办法作为范字来学习,换句话来说如果把草书字典作为学习的工具的话,草书字典的编辑是最不合理,最没有必要的,因为其他四体基本是单个成字,你把单个成字做成一件作品,叫作集字创作,但草书能不能集字,我们就要在这个方面做“文章”。这个“文章”和我们提到的流畅度和停顿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从怀素的《自叙帖》、张旭的《古诗四帖》中能发现大量停顿的例子,而草书的停顿和篆隶的停顿到底区别在哪里,篆隶楷的停顿以一个字为单元,而草书的停顿可能是两三个字,或者一个字和一个笔画作为一个停顿的单元,这些在篆隶楷中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认为草书做字典没有意义的理由是:篆隶楷行的停顿是以一个字写完作为单位,虽然它们还有字和字之间的气势连贯,但在物理意义上它是停顿的,而草书不是每个字都停下来的,我们不能把《自叙帖》一个字一个字切出来放在草书字典中去,如果把一个字切出来,没有上面和下面关系,这个字可能会非常难看,比如:以“恳”字为例,如果没有前后左右的关系存在,这个字很难看,只有在前后左右关系作用下,这个结构才有它的存在价值。如果,我们把每个字从行间剥离出来的话,这样做的草书字典是没有什么效果。也最容易犯错误,因为它的依托的关系没有了,因为所以的关系没有了。而字典是以单个字作为对象的,而大草狂草是最没有单个字的概念的。
我们现在研究的停顿、顿挫和休止,和草书告诉我们的每一个字的结束绝对不是一回事,字帖中的停顿是在字的连绵过程之中,而字典的停顿必然是在每个字的结束处,所以,我们的停顿没有字的概念,我们的研究不是把它作为字来分析,而是把它作为艺术表达语言来对比,如果这是表达一个艺术语言,我们所说的这个停顿已经是“看字不是字”,所以,草书字典只有工具书的意义,而没有创作意义,如果按字典草字进行创作的话,这样的草书都是“状如算子”,这样,怀素、张旭的魅力都没有了。草书字典只能解决草法的规则问题,它不能解决我们讨论的草书艺术语言的问题,草书的偶然性和随机性不能事先用一个程序来框定它,用这样的方式来看今天我们大草班的学习,我们要学的是什么,我们要学的就是这个随机性,这个偶然性,就是这个不可预测性。刚才所说的突然停顿,就是一个无法预测的停顿,如果把停顿按草书字典来设定,所有的停顿都是可以预测的,可以估计的,可以等待的,而草书给我们的信息是不可预测,不可等待和无法算计。
篆隶楷行每一个字作为一个单体表达的很清楚,哪怕是行书中有一些连绵,但这些连绵都是辅助的,它的字形是主要,所以,它还是一个单体;只有草书,它的连绵是主要的,而字的单体却是辅助的,一个是字体是主要的,连绵是辅助的;一个是连绵是主要的,而字体是次要或者说是辅助的。
草书的停顿表现的不明显,还是以每一个字的结束作为停顿,这就不是我们所谓的停顿,如果停顿是在字的中间,这才是大草,如果在每一字写完停顿就不是大草。
第一行一、二两个有字的概念,但到了“千万”这个部位,字的概念已经被打破,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停顿不跟着字形走,只有打破了字的概念,这个停顿的变化才生动。
把字帖和作业放在一起看,作业肯定比字帖单调,单调的原因在哪里,主要是停顿运用不够,流畅和停顿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作业的流畅不够,可以说作业已经写的很灵活,但和字帖相比这个灵动和流畅还是很生硬,作业的势不委婉,不圆润,圭角很多给人生硬的感觉,比如说“远”字写的很方,停顿就出不来,第一行的几个字倒有些像,写的较圆润,这个部分在作业中很少见,作业上“动”字和字帖中的线条相比线条还是偏扁。
“空山不见人”这个部分的空间停顿有一定的说服力,但字写的有问题,线条扭的太厉害。作业小趣味太多,虽然我不认为这很差,但趣味多了以后,和字帖的差别就加大了,字帖虽然没有那么多的趣味,但很“大气”,字帖中笔画都是按着常态在走,不让它变出那么多的花样,一般来说,变出花样越多,理论上来说效果会更好,但格调反而下降了,当然也不是说格调下降就是俗气。字帖没有那么多的趣味,反而非常大气,象“出水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