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古诗二首 浙教版

时间:2019-05-15 05:2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古诗二首 浙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古诗二首 浙教版》。

第一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古诗二首 浙教版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以及赞美梅花品格的情感,知道梅花自古以来是清高、勇敢的象征。

2、学会本课生字5个,词语4个。

3、能解释诗句中字、词的意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5、会用自己的话说说《静夜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读懂诗句,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歌曲磁带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教学《静夜思》,学会诗中3个生字,理解“疑”“举”等字的意思。

2、背诵并默写该诗。

3、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感。

过程:

一、揭题。

播放《十五的月亮》的歌曲。简短谈话,揭示第一首诗的题目。

二、自由读。自学3个生字。读通诗句。

三、指导朗读。

四、讲解诗句。

1、读古诗,圈出不懂的字。

2、学生试解。

3、连起来说说诗的意思。

五、背诵全诗,体会情感。

六、作业。

第二课时

目标:

1、教学《梅花》,学会诗中的5个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的读背全诗。

3、体会梅花的风格,学习梅花不怕困难的精神。

过程:

一、启发谈话。

二、听课文录音,自学生字,读通诗句。

三、理解诗句。

1、学习第1、2 句。

正确朗读这两句诗。说说带点字的意思。试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2、学习3、4两句话。

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四、指导朗读。

范读。自读。交流讨论,朗读品味。

五、作业。

第二篇: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诗中描写林中所见和小儿泛舟采莲的情景,有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背诵古诗。

2、理解诗意,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图文结合)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题质疑

同学们学过哪些古诗?(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古诗 “池上”,“池上”这首诗说的是小娃儿撑船采莲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3)交流认字方法。

(4)自由读,开火车读。

3、出示会写的生字卡片。(1)指导写字。

(2)认真读,观察字形。重点指导:垂:中间横最长,最后一横最短。笔顺:招:右边是刀+口。(3)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课文,感知主旨。

1、从题目知道这首诗写什么。“小娃”指什么人?“撑小艇”去做什么? “小娃”是指小孩子,也就是诗中的主人公,幼稚的孩子撑着小艇在池中采莲。这首诗就是描写小孩子泛舟采莲的情景。

2、读第1、2两句。

(1)解释诗句意思:小孩子在池中撑着小艇,偷偷地采了莲蓬回家。

(2)提问学生,谁能说说小孩撑船在池中采莲的情景?(一个头发乱蓬蓬、顶着荷叶的小孩,用竹竿撑着小船,船上放着刚刚采摘的莲蓬。)(3)齐读第1、2句。

3、读第3、4句。

(1)小孩子采完莲蓬后是怎么返回的,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教学“一道开”的意思,描述孩子撑船返回的情景)(2)小孩子返回的状态是什么样的?(不知道怎么藏匿自己的踪迹,“解”是知道、懂得的意思。)指点:生动地描写了小孩的天真无邪和纯朴。(3)齐读第3、4句。

4、朗读全诗。(注意节奏、停顿、重音)

小结:短短的四句诗,将一个天真、纯朴的采莲小孩的形象生动、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希望同学们朗读时,将这种感情读出来。

5、有感情朗读全诗。

四、作业布置 1.背诵古诗。2.说说诗句大意。3.板书设计: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安全提示:

1、在教室、走廊里活动做到轻声慢步,切忌攀爬、跳跃、投掷、追逐、喧哗、起哄,教师如发现有不良言行应及时制止,当面教育;

2、开关门窗、窗帘、灯、水龙头等正确规范,确保安全、节约;电器设备等(白板、水电控制阀、高处的开关)须由教师或专业人员管理。

第二课时

一、复习《池上》,巩固学习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

2.读古诗《池上》。试抽背古诗。

二、学习《所见》,认识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3)自由读,开火车读。(4)指导书写。

(5)学生书写,老师指导。

三、精读古诗,感悟主旨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把这首古诗读给学习小组内的同学听,互相评议。3.小组合作,自学交流,互相交流。4.词语教学。

林樾:林木;林间隙地。

鸣蝉:一种昆虫,常见于夏天,雄虫腹面有发声器,可以发出鸣叫。

5.题目《所见》的意思。(将在林中看到的写下来)6.读第1、2句。(1)指名说大意。

(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唱着歌,优美动听、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中振荡。)(2)这时的牧童心情是怎样的?(轻松、愉快)7.读第3、4句。

(1)作者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A.牧童在干什么(观察他的表情)

B.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知了(学生找到“鸣”字)C.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可爱···)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3)让学生个人读、小组读诗中有趣的那一幕。8.指导朗读。

(1)假如你就是诗人袁枚,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轻松、快乐、愉悦的心情)(2)带着这样的心情读古诗。(3)齐读古诗。

四、作业 1.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大意。

板书设计:

所见

见:牧童

黄牛

听:林樾 鸣蝉

感:生活情趣 诗情画意 安全提示:

1、在教室、走廊里活动做到轻声慢步,切忌攀爬、跳跃、投掷、追逐、喧哗、起哄,教师如发现有不良言行应及时制止,当面教育;

2、开关门窗、窗帘、灯、水龙头等正确规范,确保安全、节约;电器设备等(白板、水电控制阀、高处的开关)须由教师或专业人员管理。

第三篇:12 古诗二首 说课稿

古诗二首

池上

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古诗两首《池上》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全诗以活泼朴实的白描手法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的“偷采白莲”的乡村小娃,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

设计理念:语文课标前言就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还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富有创新活力。”所以在设计该环节时,我根据学生基础情况和年龄特点与课文的难易程度来进行如下设计。

学情分析:由于近一年时间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三方面的语文学习能力即:

一、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是重点留预习内容。让他们通过长期的预习课文内容来并进行批注等的方法,使他们到课上学习时能得心应手,也能够由此形成一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合作探究能力。课前的预习是浅层次上的读懂课文,上课再梳理文章必然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矛盾就会产生火花,而火花就必定会引发思考,所以就会深层理解文章,而合作探究正是为达到让他们交流彼此学习经验,体验自我学习的成功感和博采众家所长的目的而进行 的。

三、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乱笔头,天天说不如日日记来得更有效果。对于艺术而言,很多时候灵感转瞬即逝,学生学习也是如此,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的灵感与疑惑也是转眼间就不见,只有抓住这灵感与疑惑就能走近答案的边缘。这也是自我学习成功感的体验。三者紧密相联,可以顺向相生,行成良性循环,也可以逆向相克,造成恶性阻力。我班学生由于进行了一定的训练,所以基本上可以做到以上三点。

本篇古诗,采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子撑船偷采白莲蓬的情景,学生真实的生活经历与此类似,所以更容易找到学习的切入点。文章浅显易懂,又配以插图,所以极易被学生理解。学生在此诗之前已经有了学习诗词的经验和方法,所以利用此诗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轻松的感受到古诗并不是生涩难懂的,只要方法得当,完全可以领略到诗境我悠远与绵长。﹙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培养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

2、学会结合图画理解诗文内容。

3、根据诗中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

趣。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3.培养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读书指导法,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等。

2、学法: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同学们,你们小时候都做过那些有意思的事交流一下吧!

2、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伟大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的顽童在做些什么吧。﹙板书课题﹚《池上》

3、简介作者

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他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4、课题质疑:看到《池上》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如:池上是什么池?什么人在池上?池上都有些什么?为什么要来到池上?„„)﹙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布置初学。

要求:自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合作探究 2.看一看—-观察课本插图,图文对照,揣摩诗意。

说一说——用自己的话说诗句大意、诗句之美。

2、巡视指导。

二、交流反馈

(1)读诗解词。(指名让学生读诗并让学生找到每一句中重点的词,并进行解答。)

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撑,说明很用力,孩子小,胖乎乎的表情动作多可爱。

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藏匿。

偷:偷偷

采:摘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须根,花白色。也叫紫萍或水草。

(2)懂诗句。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理解的诗句,一人一句,可以质疑,可以补充。

(在这一部分当中应该注意“偷”字的理解,“白莲”是莲花还是莲蓬,通过产生的质疑让学生体会到图文结合的重要性。)(3)指导朗读,重点体会“ 撑、偷、藏、开”等字应该读出淘气、可爱、质朴、天真的意味来。

同桌读、指名读、赛读、欣赏学习读好的学生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掌握学生读的程度,以能完成感受到小孩子的天真可爱为完成任务。)

(4)明大意。完整地说一说诗的大意。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通过读来感悟诗的意境。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美。

1、说诗

⑴提出问题。

读了这首诗,你的感受和体验最深的是什么?愿意把学习成果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⑵学生练说。互相说,选说的好的说给大家听

⑶教师引导指导说。

①“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等。

通过“ 撑、偷、藏、开”字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小孩子当时怎么撑的小艇,当时的表情、动作、心理等来详细描画诗外的形象,要俱体、生动,语句优美。如:小家伙用力地支着船篙,把劲儿都用上了,也走不快,胖乎乎的小脸上满是汗水,弄得小脸都花了。„„

3、写感受

试一试能不能把你眼前的这幅画用手中的笔写下来呢,把诗变成一篇小文章呢?

⑵交流评价写提好的作品。

设计理念: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我以学生的自主、合作为主要形式,让学生说的时既能有自己的理解和想像,又能拮取别人的想法中的优点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在读中产生独特体验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阐述自己的见解。听、说、读、写贯穿整个环节,不仅会听会说还要下笔成文。

四、总结全诗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感受。(学习方法、内容感受„„)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池上》,并默写。

2、用自己的话把诗的大意写出来。

设计:

偷采 白莲回

池上

童真、童趣

不解 浮萍开

小池

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池》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这首诗里,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题的研究思路、新课标的精神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利用纵横数字输入法帮助学生学习生字的读音、字义。

2、运用纵横数字输入法默写古诗,既有效地检查每个学生对古诗的掌握情况,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

3、运用纵横数字输入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独立思考的人。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纵横数字输入法帮助学生学习生字词。

难点:运用纵横数字输入法默写古诗。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确保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意义;并在学习过程中实施小组学习、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同时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说教学流程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如下教学流程:(1)谈话导入,引入课题(2)自主合作,学习生字(3)运用纵横,默写古诗(4)归纳总结,补充拓展

具体阐述如下;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取谈话导入的形式,让学生自由交流学习纵横输入法的收获。学生学习了纵横输入法,打字的速度明显提高,学过的字记得更牢,不认识的字也能轻松输入„„通过交流,学生分享了收获的喜悦,兴致盎然。

接着,我先出示编码“9341”,告诉孩子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学生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有些孩子已经忍不住在电脑上打出“9341”,大声说出《小池》,于是课题很自然地揭示课题——运用纵横输入法学习古诗《小池》。

(二)自主合作,学习生字

首先,我先出示本课生字“池、惜、阴、晴、柔、露”,让学生小组合作,运用纵横输入法自主学习生字,在电脑上打出生字,并进行识记。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巡视指导,最后,通过抢答竞赛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我在识字教学中设计这一环节,意图是:①把纵横输入法与识字

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既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又让学生掌握了识字的方法;②运用纵横输入法自主学习生字,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确保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意义;③运用纵横输入法自主学习生字,并在学习过程中实施小组学习、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同时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运用纵横,默写古诗

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并能体会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然后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熟读成诵,水到渠成。为接下来的古诗默写奠定基础。接着,我让学生运用纵横输入法默写古诗。学生实际操作,进行竞赛,教师巡视指导。(1)学生在电脑上打诗

(2)针对个别不会打的字可以求助老师,但要加时。计时得出结论,到底哪个小朋友打得最快,进行表扬。

我的设计意图是:①让学生运用纵横输入法默写古诗,老师可以有效地检查每个学生对古诗的掌握情况,然后进行下一步的个别辅导;②利用纵横输入法默写古诗,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生字的理解和认识,起强化与深化的作用。

(四)归纳总结,补充拓展

(1)组织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交流所学的知识。(2)补充另外一首描写夏天的古诗《所见》,让学生回家用纵横码进行练习,并做好记录。

总之,将纵横数字输入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将继续探索利用纵横数字输入法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开一扇窗!

第四篇:三年级上语文教案-古诗二首-语文A版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词典,边读边想象,大体理解每首诗的意思,体会朋友之间真挚的感情。

3.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朋友之间真挚的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幻灯片、投影仪、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师述:通过平时的学习,我们古诗库中已经积累了不少古诗。今天我们的古诗库又将增加两首古诗,它们分别是《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板书课题。

二、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1.简介作者。王维(?—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2.学生自由读古诗,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想象画面。

(1)指名读,正音。

舍:多音字。舍(shě)不得、宿舍(shè)。在本诗中读“shè”。

朝:多音字。朝(zhāo)霞、朝(cháo)代。在本诗中读“zhāo”。

(2)说说自己通过朗读,读懂了什么?

(3)查字典或词典,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诗句的意思: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思是:渭城的早晨,刚刚下过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土,旅店旁的杨柳被雨水淋过后更加青翠了。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思是:朋友,您就要上路了,请再喝一杯送别酒吧,等你出了阳关后就不容易见到老朋友了。

三、想象表演,体会感情。

1.边读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2.说说自己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同桌分别扮演王维和元二,再现依依惜别的情景,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指导朗读。

4.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四、拓展。

1.交流自己学过的王维的古诗有哪些?(《山居秋暝》《竹里馆》《杂诗》《相思》《使至塞上》《鹿柴》《鸟鸣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试着背一背王维的诗。

五、巩固生字词。

1.认读生字:唐 舍 杯 董 雁。

2.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唐”字和“董”字的写法。“唐”第5笔稍长,写在横中线上。“董”中横画很多,第5笔最长。

六、作业。

1.背诵、默写《送元二使安西》。

2.预习《别董大》。

第二课时

一、复习谈话,引入新课。

1.背诵《送元二使安西》。

2.师述:这是王维送别好朋友元二时写的一首诗。一位名叫高适的诗人也写有一首送别好友的诗。他是怎样写的,表达怎样的情感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会明白。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通过课前预习,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高适(约702—765),字达夫。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与李白、杜甫结交。他是一位有政治才能的诗人。他的诗歌,语言质朴精炼,气势雄健高昂,粗犷豪放,遒劲有力。他是唐朝发展到极盛时期最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

2.古诗写的是高适送别谁?(董大: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3.指名朗读古诗。

三、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明白哪句的意思就说哪句。

2.讨论交流。老师相机引导学生了解诗意。诗句的意思: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意思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甚至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黯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晖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意思是,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这是对朋友的劝慰。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

3.启发学生想象高适和董大分别时的情景。

4.朗读全诗。

5.全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真挚而深厚的思想感情。)

四、巩固生字词。

1.认读生字词。

2.指导识字。重点指导“董”“雁”字的写法。

五、总结延伸。

1.说说这两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诗中表示友谊的诗句有哪些?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配乐朗读,深化理解。

1.自由练读,摸索朗读方法和技巧。

2.老师指导朗读。前两句景物描写朗读时语速较慢,要有凄凉之情,空旷之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要读出慷慨大度的气势。

3.配乐朗诵。

七、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课外收集唐朝的古诗,举行古诗朗诵会。

板书设计:

第五篇:新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行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它是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这首诗抓住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教科书中两首诗均配有插图。第一幅配合《登鹳雀楼》的诗意,画的是在山上的古楼,诗人登上最高层,眺望黄河的情景。第二幅画的是诗人远望庐山瀑布,瀑布从山上倾泻而下的情景。

教学目标

1.认识“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通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背诵古诗。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孩子们,今天教师和你们一起到山西永济县去看一座楼(出示图片),这是一座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

三层高的楼阁,因为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飞来休息,所以被人们称为“鹳雀楼”。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座楼的名字。

2.鹳雀楼刚刚建好的时候还不怎么有名。唐代的时候,有一位名叫王之涣的大诗人来到这里(板书:王之涣),他登上这座楼写了一首诗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想。从此以后,这座楼就远近闻名了。这首诗的题目就叫:登鹊雀楼。谁来读读课题。

3.学写“楼”字。

古时候的楼都是木制结构的,那木当偏旁的时候把捺变成点。楼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作为偏旁时要把木写得小一点,这叫做左窄右宽。师范写,生书空。

4.诗中到底写了些什么呢?打开书,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这首流传千古的著名诗篇吧!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从出示图片入手,用轻松的言语带孩子们认识鹳雀楼,激发孩子们想进一步了解鹳雀楼的欲望;接着巧妙地引出诗人和诗题,设下悬念,让孩子们带着疑惑去学习古诗,激发了求知的兴趣。

二、读文识字

1.请孩子们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对照拼音,把诗读通顺。我喜欢按自己的速度用心读书的聪明孩子。

2.检查自读。

逐字落实正读音。大诗人王之涣穿越时空来到了我们课堂,要听听我们班选派出来的最优秀的孩子是怎么读他的大作的。读书,尤其是读诗,讲究字正腔圆,把每个字音咬准了哦!谁来试试?

3.孩子们,你们读得都太好了!这些生字都认识了吗?单独认看看!(出示生字词)哪些字容易读错?你给大家友情提示一下。齐读生字词。

4.师范读,生轻声跟读,注意语感节奏。

孩子们都读得这么好,王之涣先生很满意!教师也想试试读一读。大家听听教师是怎样读的。教师读得好吗?好在哪里?在课件里标出节奏线。逐句练习,逐句跟读,师生合作,按节奏读。

设计意图:请来了大诗人王之涣,激发了孩子认字识字的兴趣;而让孩子感受教师朗读时的不同之处,从而发现感悟古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三、想象画面,理解感悟

1.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谁能说说诗中哪些内容是诗人登上楼阁时看到的?哪些内容是写他想到的呢?

2.诗人到底看到了什么?请小朋友读读第一句,然后看看图想一想,再同桌说一说。

(1)指名说。教师点拨:靠着山在诗句中就是“依山”。太阳下山了,就要看不见了,就是诗中的哪个字啊?“尽”就是“完”了。那“白日”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呢?

(2)再指名说。多美的夕阳下山图呀!“黄河入海流”可以怎样理解?就是“黄河流入海”。

(3)诗人在楼上看着黄河水流向大海,多么壮观啊!想去看看黄河水流入大海的2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场面吗?(4)看了照片,感觉黄河怎样了?能用朗读来表现黄河入海的雄浑的气势吗?指名读,男女比赛读,齐读。

3.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人情不自禁地想到——(出示后两行诗句)读了这句,头脑里有什么小问号吗?(重点理解:欲穷千里目)谁能帮帮他?你是怎么知道的?故事中有些字很难知道意思,其实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来査找答案。今天,教师查找资料,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课件出示词语意义)。现在能完整地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自己读读诗,看看字意,试着说说。等会儿,我们全班来交流。

4.诗人说的再登一层,真的是让我们再登一层吗?还记得《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吗?小松树之所以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那是因为——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板贴:登高才能望远)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曾说过类似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合作的力量是最大的。现在请同桌合作,把诗人登楼后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说说,好吗?

6.今天你们学得真棒,教师要奖励你们。我给你们配乐,请你们来配音,一边读一边想象诗句中的画面,可以加上自己的感情,甚至动作。相信你们这次会读得更好。现在你们就是大诗人王之涣了,试试看个人读,齐读。

7.小朋友读得多好呀!让教师更喜欢这首诗了。我们把它背下来好吗?谁来试试? 8.回家后,我们也像这样把古诗背给家长听,告诉他们诗意和作者,能行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插图,开想象,在学生脑海里黄河的壮观景象会越来越明晰,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从而真切感受到黄河水流进大海的那种磅礴气势。通过这样感悟内化,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

四、感悟诗情,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一起通过学习了一首美丽的诗,现在我们一起跟着王之涣的脚步一起来看下这首诗。(播放歌曲)多美丽的景色啊,白日、远山、黄河,组成了一幅壮美的景象,让我们也胸襟大开,想要登高远望,看到千里之外更开阔更高远的地方,真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呀!

2.这首诗的最后两行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有人在作文中用到它,也有人把他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追求更高的理想。今天教师也想把这首诗送给大家,当我们想要自己变得更优秀时,就对自己说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激励自己。当我们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我们也对自己说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鼓励自己。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要更上一层楼。

设计意图:“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更远”这是这首古诗中要阐明的道理。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通过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使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的脑海中“活“起来,从而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再现诗人创造的意境。这样,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体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突破了这个难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

五、板书设计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1.让学生背诵已学的《静夜思》和《赠汪伦》,引出诗人和诗题。

古诗,中华文化的瑰宝。一首古诗,聊聊数十字,诗人就描绘出一种意境。看到月光就想到了家乡,写下了《静夜思》,床前明月光„„;送朋友时依依不舍,就写下了《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刚才的两首古诗是被后人尊称为“诗仙”的诗人写的,他是谁?(板:李白)他喜欢游历山水,在美丽的山水中吸取创作的灵感。这不,他又来到了庐山,被庐山的秀丽风光深深吸引,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望庐山瀑布》。正音、齐读。读了诗题,你知道什么?

2.读诗首先要读准,读顺。请打开书,自由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齐读。

3.认读生字。读带拼音词语——去掉拼音齐读。4.你有什么好办法把红色的生字记住呢?

设计意图: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而是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一是新旧知识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趣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学习新诗,事半功倍。

二、美读感悟

1.(配乐)师介绍庐山美景。

2.孩子们,此时此刻,你就站在庐山中,你有什么感受呢?

(1)美在瀑布

①你是从诗中的哪一句感受到瀑布的美?请美美地读。

②除了瀑布让你感到美,还有哪里让你感受到美?(2)美在香炉峰(紫烟)

①诗中哪句描绘了这样的美景?质疑、理解“紫烟”。②谁能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齐读。③理解“挂”的用法之妙。(示两幅图)请看,这两条瀑布哪一条是挂前川呢?水流从上而下,垂直而落,所以我们用“挂”。引出生字“挂”,师范写,生在田字格中4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写一个。师生共同点评。

④大自然是多么伟大,多么神奇!它把壮观的瀑布挂在山前,妆点成一幅巨大的美妙绝伦的山水画。我们不禁赞叹道:遥望瀑布挂前川。

3.说话练习:面对香炉峰上倾斜而下的瀑布,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

4.面对如此雄伟壮观的瀑布,诗人又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一起读。5.大家看,这垂落而下的瀑布速度该有多快啊!理解“飞”。

6.面对如此气势磅礴的瀑布,诗人想到了什么?见过银河吗?(示图)诗人真的见到了银河吗?理解“疑”在诗中的意思。

7.男女同学合作读这句诗吧。

设计意图:低段古诗教学重在品读中知诗意,读重于解。因此在此教学环节中图文结合帮助学生品味诗句,想象美景,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诗的意境了,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朗读水平。

三、立意升华,巩固拓展

1.教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再次感受祖国的山川之美。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尝试着把它背一背。

3.庐山瀑布以奇、秀、险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对其吟诗作赋,教师也找了其他诗人给它作的诗。(拓展其他诗句)

4.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许多乐趣,发现许多秘密。

设计意图: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及古诗的积累运用。

四、板书设计

望 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想 九天银河

下载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古诗二首 浙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古诗二首 浙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苏教版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能揣摩有关诗句的含义。 2.反复诵读,能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3.能背诵这两首古诗。 二、教学重难......

    2018年秋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12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12 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会认的字。 2理解诗意,朗读背诵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教师) 3.做一份本课生字小......

    语文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古诗二首

    2.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两条绿线内的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

    古诗二首教案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中所选区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房兵曹胡马》和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马诗》,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马,与本单元的课文主题“......

    古诗二首教案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4.......

    古诗二首教案

    沭阳如东实验学校初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古诗二首》主备人:单延安审核人:缪小燕 日期:2014.02.16 教学目标: 1、预习,解读古诗大意。 2、反复诵读,读出意境、意蕴。 3、背诵......

    古诗二首教案

    《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田春丽 【教材分析】 本课有《过分水岭》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篇古诗。第一首作者是温庭筠,诗中作者化无情之物为有情,生动地再现溪水潺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