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三个优秀案例:抓住学生青春期的心理特点设计教案(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05:18: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点评三个优秀案例:抓住学生青春期的心理特点设计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点评三个优秀案例:抓住学生青春期的心理特点设计教案》。

第一篇:点评三个优秀案例:抓住学生青春期的心理特点设计教案

优秀教学案例点评:抓住青春期的特点设计课堂活动

作者:江西萍乡芦溪镇中学李文辉

《说说你我的优点》,《学会倾听》,《青春期心理健康》这三节心理健康课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善于抓住青春期的特点设计课堂活动。

一.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1.青春期的情绪特点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情绪容易波动,而且表现为两极性,即有时心花怒放,阳光灿烂,满脸春风;有时愁眉苦脸,阴云密布,痛不欲生,甚至暴跳如雷,可以用“六月天孩子脸”来形容。父母在碰到这种情境时,千万要冷静,否则很容易发生冲突。

2.青春期的人际交往特点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渐渐地从家庭中游离,更多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活动,结交志趣相投的同学为知心朋友,他们无话不谈,形影不离,视友谊至高无上,甚至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惜,这些举止往往令家长很难理解。而这恰恰是典型的心理断乳表现,只是发生得太快,家长没有心理准备。如果此时的家长愈加束缚,他们离家长愈远,有的甚至逃离家庭去投奔同学。同时,青春期是性心理萌芽期,表现为开始比较注意自己形象,特别是异性同学对自己的评价,也尝试与异性交往。但是在交往过程中心理变得很复杂,一方面渴望接近对方,另一方面又很害怕别人发现,结果,交往过程神神秘秘,羞羞答答,反而显得别扭。一般情况下,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恋爱,只是彼此有共同的语言,喜欢一起交流和彼此欣赏。但是,由于表现的别样,成为同学们的谈资,一经同学的夸大处理便成为有色新闻,令当事人非常尴尬。就这样,由一起异性同学的交往而引发严重的心理负担,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为数不少。这就是青春期的苦恼。

3.青春期的情感特点

在这段时期,青少年的情感由原来对亲人的挚爱之情,拓展到对同学、老师、明星、科学家和领袖人物的崇敬和追随,由自爱到爱集体、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爱整个全人类。也就是说,青少年的情感充分地体现了社会性。此时,他们的道德观也发生了变化,对成功人士、名人崇拜得五体投地,对坏人坏事疾恶如仇。他们追求公平公正,一旦发现某人有私心杂念,他们就会嗤之以鼻,就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妥协和容纳不同意见的人与事,所以很容易受到伤害。

4.青春期的思维特点

思维是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初中阶段抽象思维开始发展,他们对一般的问题,能够透过现象进行概括和总结;到了高中阶段,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迅速发展,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多维地、立体地考虑问题,并且通过综合、分析、推理找出本质和规律。所以,在此阶段,他们好辩论,喜欢钻牛角尖,打破沙锅问到底,敢于挑战老师和家长,呈现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但是,有时由于缺乏交流技巧,容易遭遇挫折。

二.青春期的心理可以形容为疾风骤雨期,他们充满热情和抱负,但又富于理想主义,对现实缺乏了解。由于抱负和理想,使他们好高骛远,想入非非,但是,现实又很容易让他们心灰意冷,甚至忧心忡忡。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自身,从而关注家庭,关注社会,学习积极性更高。

青春期的少年就是在这种矛盾和苦涩中度过。家庭是他们的避风港,如果家长善解人意,通情达理,给予关怀和支持,那么,青春期可以顺利通过;相反,家庭支离破碎,父母漠视无睹,而少年的心理异常脆弱,在得不到有利的支持和帮助下,很容易被不良的社会团伙引诱,而误入歧途。

三。以活动课的形式进行教学,不说教,活泼,紧密联系实际,更加让学生有真切的体会。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也增强了他们学习实践的能力。

四。课件美观,不拖泥带水,实用。

第二篇:如何抓住学生学习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如何抓住学生学习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一个好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学会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这样才能因材施教,也才能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很多人认为老师只要熟悉教材就能上好课,其实不然。作为现代的教师应当要着重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还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地把知识教给学生。那该如何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分析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好奇作为学生思维的先导,是中学生思维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培养好奇心,能使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成功的起点,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引发和激励。如:在讲解概率与统计的时候,让同学们猜想抛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和频率分别是什么,然后再通过幻灯片中抛掷硬币当场试验其频率,新鲜的实验方法让学生们兴趣大增,从而也得出了“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这一结论。这样学生对学习概率与统计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2、抓住学生“善疑”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新课改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创新人才的产生,需要十分自由、宽松地探讨问题的环境。因此我们在课堂上有时要故意留点疑问,布设陷阱,让学生发现矛盾,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例如给学生们提出问题“怎样得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然后启发学生利用刚学的两角和、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去推导,这样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课本上的公式,他们会在产生成就感的同时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3、关注学生“爱动”的心理特点,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及动手能力。中学生获得新知识常要借助具体的实际经验作为支柱,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设计探索性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动心理,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素养。比如在讲数学几何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手工操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自我的奇思妙想的空间,使学生从学数学到做数学到玩数学,带来学习态度上的变化,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再到创造性学习,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根据学生“争胜”的心理特点,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学习的意识。好胜是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有利于他们形成平等竞争的品格。例如一节课后,教师可以布置一道思考题,哪一位学生第一个解决问题就能得到奖励,以此来激励他们积极思考、探索问题。

5、利用学生“喜玩”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玩中求知,玩中创新。玩是中学生的天性,玩也有出息。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对知识的预见和选择,注重知识结构层次的调整,让学生在玩中求知,在玩中创新。例如:通过做一个摸棋子游戏来引出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这里有三个盒子,每个盒子里都装着二十个围棋子,它们除了颜色有黑、白之分外别无区别。我们让学生随机摸出棋子,看看有哪些可能性。这样在他们玩的同时学到了知识。

在遵从上述五点的同时,还要兼顾孩子对数学的感兴趣程度以及本班学生数学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例如:顶岗实习时我带的是一个文班的数学,众所周知,文班孩子普遍对数学不太感兴趣,有一部分同学还对数学有一种恐惧感,他们班数学成绩更是和理班相比差距很大。所以我就针对于本班大部分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适当降低难度,注重基础,善于引导,启发教学,多让学生自己探究,让他们在探究中产生成功的满足感和喜悦感,从而不畏惧数学,一步步喜欢上数学,对数学产生兴趣。我们班的数学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升,我由衷地高兴。但更让我高兴的是,一部分学生对数学不那么畏惧缺乏自信了,他们在数学中也找到了一些乐趣,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我想这才是最成功的。而我会继续在教学的道路上探索,继续探究学生的心理,为教学铺好道路,也为成为一个好老师打好基础。

第三篇:陈红英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之《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二年级的学生

2、学科:语文

3、课时:第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让学生在家里陪妈妈一起做家务,体验妈妈平时的辛劳。(2)学生熟悉学习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二、教学课题

通过学习《三个儿子》一课,引导学生孝敬父母的道理,引导学生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1、情感、态度、价值观:孝敬父母,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2、行为与习惯:形成初步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知识与技能:了解自己生活的家园的环境状况及其变化。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斗,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眼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难怪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却能帮妈妈拎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1、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2、)明白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3、)通过学文、赏文,懂得孝敬父母并能付诸行动。

2、教学难点(1、)通过讨论明白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2、)分角色朗读课文。3教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贴图、一桶水。课时划分:两课时

四、教学方法

在互联网条件下将信息技术与本课内容进行整合,充分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认识文本内容。师生交流、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多媒体演示等手段实施教学,将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也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内容融于课程及学科教学之中,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有趣味性和感染力。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展示:学生成语接龙!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积累的成语真多!老师带来四个成语想让大家积累一下:“扇枕温衾、卧冰求鲤、弃官寻母、怀桔遗母”。其中,扇枕温衾讲的是九岁的黄香孝敬父母的故事。(师讲故事内容)(示课件)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25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B3%C9%D3%EF%B9%CA%CA%C2%C9%C8%D5%ED%CE%C2%F4%C0&s=0

通过诵读经典,可以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今天,我们要来学习《23 三个儿子》,认识三个小朋友。相信大家学完以后,也会有很大的收获的。

示课题:《23 三个儿子》,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8%FD%B8%F6%B6%F9%D7%D3&in=27858&cl=2&lm=-1&st=-1&pn=1&rn=1&di=53147497650&ln=1998&fr=&fm=result&fmq=***93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1&-1&di53147497650&objURLhttp%3A%2F%2F&W594&H398&T10109&S62&TPjpg

2、汇报学习

(1)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贴图,板书:聪明、有力)

(2)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贴图,板书:好嗓子)

你妈妈平时是怎样表扬你们的?能否带上动作的表情做一做吗?(个别说)

你看,你妈妈表扬你时是多么的自豪,多么的得意呀!谁来当当妈妈表

扬一下这个既聪明又有力气的儿子?(个别演)还有更自豪的妈妈吗?多自豪,多光荣的妈妈啊!我们一起来当当这位妈妈,好吗?

这里有一个关联词“既„„又„„”,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第二个妈妈又是怎样夸她的孩子的呢?能带上骄傲的表情读一读吗?(个别读)

(3)多么令妈妈骄傲的孩子呀!两个妈妈都在夸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又是怎么说的呢?

(示句子)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贴图,板书:没有特别)

请自由地练习读一读。这时,这位妈妈在想些什么呢?她在说这句话时又是怎样的心情?(平淡,平稳)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个别读,齐读)

3、正因为如此,这位妈妈说话的语气才如此平淡。看着自己可爱的儿子,在打水时,其中一个妈妈问老爷爷:“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

请看黑板,你看到了几个儿子?明明是三个儿子,可为什么老爷爷说只

看见了一个儿子?那我们就继续学习下面的部分。

4、请自由地读一读7、8自然段,看看你知道了什么?(水很重)多重的一桶水呀?你从哪里知道这桶水很重呢?(晃荡,走走停停,痛,酸)

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个别读,齐读)

http://video.baidu.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6&word=三个儿子朗读

(示一桶水)这也是一桶水。请一个小朋友来提一提。其他小朋友观察他的动作与表情。你的感觉怎样?现在要把这桶水提到宿舍去,你最想得到的是什么?(帮助)那你说,这三位妈妈

现在最想得到的是什么?(帮助)她们多么希望„„

5、那三个儿子又是怎样做的呢?请用﹏划出来。

(1)学生汇报。(一个„„一个„„另一个„„)

(2)其实,老爷爷眼里的孩子是哪一个孩子?(第三个儿子,提水的孩子)

示句子: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 着走了。

你能找出孩子的动词吗?他为什么跑到妈妈的跟前。(想到妈妈可能会很累,想妈妈减轻负担。)

(3)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儿子?

是呀,这个儿子望着妈妈提着沉甸甸的水,望着妈妈一路走走停停,他默默地帮妈妈提水,没有过多的言语,没有过多的犹豫。在老爷爷的眼中,这个普通、没有什么特别的孩子却能够帮助是一位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板书:孝敬父母)(把没有特别擦去)

★光有本领是不够的,还要懂得孝敬父母(示句子)

6、说一说。

你认为要做一位孝敬父母的孩子应该是怎样的?

7、齐读句子:一个„„一个„„另一个„„

说话训练:一个(一只)„„一个(一只)„„另一个(另一只)„„

五、总结

现在小朋友该明白了老爷爷为什么只看见一个儿子吧?

自古以来,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师希望我们每人孩子都能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多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六、指导书写

要为父母做事情,我们必须有强壮有力的胳膊才行!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书写“胳膊”这2个字。

1、观察,说区别。

2、师范写,生练习。

七、拓展延伸,动手实践。

同学们的胳膊强而有力,写的字可好看啦!下面运用你们的智慧、发挥你们的才干,把课前发给你们的彩纸拿出来,动脑筋,为你的妈妈亲手制作一份母亲节的礼物吧!

八、总结。

相信这节课你们的收获也不少,多多关心孝敬你的父母吧!下节课我们再举行一个作品展示吧!

板书设计: 23三个儿子

图 聪明 有力

图 好嗓子

图 孝敬父母

六、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本科教学中,我们没有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涵,而是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跟前,为什么老爷爷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广东省 学校: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容边小学 姓名:陈红英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容边小学 邮编:528305 邮箱:553005258@qq.com

第四篇:八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驱散烦恼的乌云》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案例

驱散烦恼的乌云

【活动背景】

中学生的情绪发展正处于一个不成熟不稳定的时期。他们很容易因人际交往或学业成绩等方面的不尽如人意而陷入负面的、消极的情绪中。他们又正处于一个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的时期,负面情绪的不能及时消除,很容易使他们否定自己,形成消极的自我认同。

其实,在情绪上,每个人都有“天使”和“魔鬼”的两面(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情绪无对、错之分。中学生所遇到的种种烦恼,既是成长的“危机”,也是成长的“生机”,人生不能越过“这一段”而跃进到“下一段”,有如“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可以说,“烦恼”是生命成长中的“礼物”,尽管这个礼物的包装有时不那么漂亮。

那么,怎样让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烦恼”,增强面对烦恼时的自信心呢?《驱散烦恼的乌云》一课将带领学生们一起打开烦恼的“包装”,寻找烦恼事件中所包含的积极性,发现成长中的“珍宝”。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来自叙事疗法。叙事疗法以其活泼、温暖的问话风格,外化①、解构、重写问题的技巧,和形成个人良好自我认同的终极目的,可能更适合青少年儿童。

叙事疗法认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主人,是面对问题的专家。中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有丰富的成长体验和应对烦恼的方法,这些都是“成长中的珍宝”,需要和学生一起挖掘出来。

所以,本课中,笔者借用叙事疗法中“搭建鹰架式”②的会话方式,设计了10个问题,每个问题均作用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由厘清烦恼事件,到认识烦恼对自己的影响,到调动学生原有的积极体验,一步步抽丝剥茧般地,带学生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通过给“烦恼”起名字,和给应对烦恼的“内心力量”起名字的形式,使“烦恼”和“内心的力量”以外化的形式被看到,从而解构、重写了学生对烦恼的认识,也极大增强了学生应对烦恼的信心,增强了学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活动目标】

1、认识、体验烦恼事件中的积极因素;

2、增强应对烦恼的信心;

3、形成对成长中的自己新的良好的自我认同。【活动对象】初

二、初三学生

【活动方法】小游戏、音乐、故事、纸笔问答、交流分享 【活动过程】 一:课前热身:

1、指导学生闭眼,放松,默数可以同时听到周围哪几种声音。

【设计意图】处于烦恼中的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容易陷进负面情绪中,过分关注自我。这个游戏可以使学生更全面细微地体验自己的感觉,从过分关注自我的自我隔绝中解放出来,感受到与周围世界的融合,达到很好的放松和静心效果,为课程的展开作铺垫。

2、播放班得瑞的音乐《春野》,循环播放,做讲课的背景音乐。

【设计意图】好的音乐,也是一种治疗。优美、舒缓的音乐可以使学生放松、静心;同时也是一种暗示,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成长、希望等。

二、邀请玩游戏——《驱散烦恼的乌云》

解释课题:一般人当被烦恼的乌云困住的时候,很容易只看到乌云,只感到自己整个是被烦恼包围的,是沮丧的、灰暗的和没有力量的,而这节课我将邀请大家去看到自身的力量,让这个力量发出光来,从而驱散乌云。

强调游戏规则:可能我问的问题有时会让你觉得奇怪,没关系,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重要的是用心去体验;注意保密,不经同意,不许随便看同桌写了什么。写完后可以分享,可以交给我看,也可以自己保存。

【设计意图】用邀请玩游戏的形式,比较容易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课题的解释,已经带入了“外化”的精神。用“乌云”一词来形容烦恼,本身已经在为烦恼命名,使“烦恼”与人分开。而且用“乌云”来形容烦恼,很形象可感,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游戏规则的强调,也是为了学生在安全的氛围下,更自由地宣泄,和自己的内心世界接轨。

三、纸笔问答:

1、你现在面临的最主要的烦恼是什么?

2、给这个烦恼取个名字,可拟人化。比如,自卑兄弟、害怕大老虎、黄金先生(大便)、讨厌的家伙或那个东西也可以。可以给这个烦恼画个图像,看那个家伙对你说了什么话?

讲《汤姆和黄金先生的故事》③启发学生,同时提醒学生不要笑,而要感谢汤姆的愿意分享。(把外化的技巧带进来,外化那个烦恼,这是整节课的关键。)

3、烦恼的乌云,或那个家伙,你起了名字的那个东西,在什么时候,与什么人在一起时,比较容易找上你?

4、那个家伙如何影响你的生活?如何影响你和父母、和老师、和同学、和朋友或其他人的关系?它如何影响你对自己的看法?

5、什么时候,那个家伙对你的影响比较小,它显得比较没有力量,而你似乎把它很好地控制住了,或者把它打败了,让它没有影响力了?好好想想,一定会有这样的时候。

6、你是怎么做到的?具体说说。

7、驱散烦恼的力量从哪里来?

8、这是哪一种力量?给它取一个名字,什么名字最适合这种力量?举例:有一个动画片叫《希瑞公主》,每当遇到危急关头,希瑞就高举着宝剑说:“宝剑——给我力量!”于是宝剑就发出光来,带给她很多的力量。要是让我给那个力量起名字,我可能就会叫它“宝剑之光”。你喜欢叫它什么呢?

9、带着这个力量,你再看原先烦恼的那个家伙,你和它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自己的生活、和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关系有没有变化?

10、这个游戏带给你哪些东西,你喜欢这个游戏吗?想象一个星期或十几天后的自己,有什么感谢的话要对今天的自己说?用第二人称“你”或称呼自己的名字,直接说。有什么感谢的话要对那个烦恼说?

【设计意图】纸笔问答的形式,使学生可以用不同于口语的书面语形式来书写自己的故事。而且,“书写能够累积成为智慧”,“能够记录种种发现”,“书写的资讯内容比较高等,比较无法预测”,“促成思想的独立”④。

10个问题的设计采用“搭建鹰架式”的结构,每个问题均作用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由厘清烦恼事件,到认识烦恼对自己的影响,到调动学生原有的应对烦恼的积极体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正向力量。给“烦恼”和“内心的力量”起名字的形式,把这两者标记出来,使它们更容易被认出;而借用一个星期或十几天后的自己的眼睛来看现在的自己,更是用了叙事里“时空互证”的技巧,来见证自己的成长变化。到最后一个问题答完时,学生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禁不住要感谢自己和曾经的“烦恼”了。

四、交流分享

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宝贵的。我们把故事讲出来,一方面把自己的成长体验和大家分享,一方面也相当于请听的人为我们的成长做了一个见证,所以不管是讲故事的人还是听故事的人,都应该被感谢。在互相交流和见证中,不同的想法互相碰撞激发,那么我们对烦恼的体悟可能就更丰富了。所以大家尽可以敞开交流,当然,如果有顾虑,你可以选择先在好朋友或小组中交流。

小组交流后,班级交流。下面是一个班级交流的例子,感谢这位同学的分享。

1、考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成绩不好,是我最大的烦恼。觉得什么事情都无所谓,可是做完事情后就后悔。

2、我给这个烦恼起名字叫“蛇先生”。觉得这个烦恼很可怕,会给别人带来不好的影响。

3、在我和别人交流的时候,或和我的朋友在一起时,我会说:别问我借东西、说话。

4、它使我总是对别人发脾气,令人讨厌,使别人都不喜欢我,说我是一个自卑、不自信、乱发脾气的的人。因为一点儿小事情就老是对父母发脾气,觉得别人的一举一动都是错的,我的举动是对的,事情过后想起来,觉得自己做得很离谱。

5、有一次,我正在写我的作业,就快下课了。我写得很快,然后有人问我借修正液,我打算说“不借”,可是一想,应该帮助别人,就借给了他。

还有一次,妈妈唠叨我,我想对妈妈大发脾气,可是想想妈妈对我的好,就没有发脾气。

6、我是以别人为主,以自己为次,想想别人对我的好。

7、别人对我的爱,在召唤我内心深处的爱。

8、爱。

9、爱会战胜烦恼,让它在我心中消失,让我很好的和别人相处,让我的生活充满快乐。

10、我觉得这个游戏让我认识了我的烦恼,同时也控制了这个烦恼。我相信我以后会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很喜欢这个游戏。

谢谢你,媛媛,让我懂得了这么多,我现在的生活很愉快,觉得自己长大了,也更懂事了。

哈,烦恼好像不再是烦恼了,原来它是来帮助我的。谢谢!

五、小结:

烦恼是上天送给我们的“礼物”,尽管有时这个礼物的包装不是那么漂亮,但是只要你懂得打开包装,你会发现,里面的珠宝熠熠生辉。

六、作业:

根据课堂上的问答,创作一篇小故事,题目:XX(给自己取一个喜欢的名字,可以用小名或网名)和XX(烦恼的名字)的故事

教学后记:

这节课后,我收到的几乎每份答卷都说喜欢这节课。学生们给自己烦恼起的名字那样形象,感悟也那样深刻。比如:

一位同学给考试起了个名字叫“恶魔”,如图:http://www.xiexiebang.combs争辩说,“外化式对话使许多人第一次体验到自己选择的责任,以问题来体验人时,人对问题无计可施,因为问题就是这个人。当问题在人外面时,他就能负起如何与问题互动的责任。”

其中情节的命名是外化问题最有力的辅助手段。为情节或问题命名,是一种建构,这样的建构会影响人们对这一情节的解读。所以,为情节或问题命名,会促使我们发现问题运作的策略和方法,这样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应该如何进行发应。随着治疗的进行,情节的命名和重新命名会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持续下去。

②《说故事的魔力——儿童与叙事治疗》第5页。吴熙娟老师的推荐序中说:“麦克.怀特老师特将苏俄心理學学家雷夫.维高斯基(Lev Vygotsky)的潜在发展区域理念(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发展出搭建鹰架(scaffolding)的叙事理念,这是麦克.怀特工作的精髓。

③《儿童叙事治疗——严重问题的游戏取向》30页。稍有改动。七岁的汤姆的烦恼是,他经常大便失禁。他把大便起名字叫“黄金先生”,并且说:“黄金先生”经常从裤子里偷溜出来,弄臭了他的生活。最后,汤姆在老师和家人的帮助下想出了很多办法,终于打败了黄金先生,不再让他偷跑出来。

④《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39页 作者引用史达伯斯的话

下载点评三个优秀案例:抓住学生青春期的心理特点设计教案(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点评三个优秀案例:抓住学生青春期的心理特点设计教案(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