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 《坐井观天》教学片断与评析
自读自悟充分想象深刻理解寓意 ——《坐井观天》教学片断与评析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正确理解课文寓意有一定难度。我认为,应该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寓意。
教学时可作如下设计——
师: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了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不同看法。
生:我知道了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理解得很好。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它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师:很好。下面,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
生: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不到井口范围以外的天,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生:因为小鸟天天在空中飞,亲眼看到天很大很大,所以它认为天“无边无际”。
生:还有一点,文中说“小鸟飞了一百多里”,“一百多里”既说明小鸟飞了很远的距离,又说明了“天很大”。
师:说得真好。请同学们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天,的确很大。
生:天,无边无际。
师:你们再用纸卷成纸筒去看看天,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天不过纸筒口那么大。
师:你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
生:因为长长的筒壁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上去天只有纸筒口那么大。而走出教室看天,没有什么障碍挡住我们的视线,所以天无边无际。事实上天的确很大。
师:对。看画面,你们明白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吗?(多媒体画面演示: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生:明白了。这是因为青蛙的视线被厚厚的井壁挡住了,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生:我来补充,还因为青蛙整日坐在井里看天,从来没有出去过。
师:说得好极了。下面,我们来读读第二次对话。
(学生按四人一组,一人担任引读,另两人分别读青蛙和小鸟的话,一人担任评委。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小组活动。)
[点评:这一片断教学,教师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天有多大”,学生既有了亲自动手操作的实践体验,又有了多媒体画面直观而形象的感知,自然就明白了青蛙形成错觉的客观原因。教师引导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师: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笑的含义一样吗?
[点评: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培养语感。]
生:它俩笑的含义不一样。
师: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次对话。先分角色朗读,再相互讨论它们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生:青蛙笑小鸟错了,自己是对的。
生:小鸟笑青蛙过于自信,听不进别人的正确意见。
生:青蛙觉得自己天天坐在井里看天,最了解天的大小,不会弄错的,小鸟居然和他争论,实在可笑。
生:小鸟笑青蛙确实弄错了,还自以为是。
师:说得太棒了。(教师指名两学生分别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并说出这么读的理由)
生:我觉得“天天”“不会”要重读,这样就读出了青蛙对自己的看法很肯定、很自信。
师:理解得真好。你真是一只“自信”的小青蛙。
生:我觉得“是”“看一看”要重读,这样就读出了小鸟很有耐心、很讲道理。
生:我来读读小鸟的话。(生朗读)
生:我觉得“不信,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要读得婉转一些,要读出很善意地劝告的语气,这样突出了小鸟很有耐心、乐于帮助青蛙。
师:你真是一只聪明可爱的小鸟。
[点评:这一教学片断,教师先放手让学生读书,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然后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揣摩青蛙、小鸟“笑”的不同,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再次自读自悟,训练了学生的“悟性”,满足了儿童内心的一种需要。学生通过读,情感得到熏陶;通过读,深刻了解了青蛙和小鸟的不同特点。同时,也为深入了解寓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也明白了:学而不问,自以为是,是青蛙看问题片面的主观原因。]
师:假如青蛙真的跳出了井口,它看到的天是怎样的呢?这时它会怎样想呢?投影仪出示习题: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这下子,它惊呆了,心想:。于是,对小鸟说:“。”小鸟说:“。”
(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
生:青蛙跳出井口一看,哇!原来天真的无边无际。它不好意思地对小鸟说:“对不起,是我弄错了。”小鸟说:“没什么,你以后多出来看看,有错就改还是好青蛙。”
生:青蛙跳出井一看,天真大啊!心想,外面比井底好玩多了,以后我要多出门看看。它对小鸟说:“是我弄错了,我真不该和你争。”小鸟说:“没关系,以后不要老呆在井底,常到外面来看着走走,就不会再闹笑话了。”
生:青蛙跳出井口一看,天的确大极了。它的脸刷的就红了,心想:小鸟说对了,我确实错了。它不好意思地说:“小鸟,我为刚才的固执向你道歉,希望你原谅我。快到我家喝点水吧!”小鸟说:“你有勇气承认错误,我愿意和你做好朋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
[点评:这一延伸的练习设计,既是读写结合的一次小练笔,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创造欲望,同时也深化了对寓意的理解。]
评析:这一教学片断,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合理地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强化了对寓意的理解,较好地体现了语文教学“应立足促进学生的发展,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宗旨。
具体讲,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培养学生语感。《试用修订版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实践活动,使其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陶冶情感、形成能力。教师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顿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读书。
2.小组合作,强化了主动参与、相互交流。这一片断,教师多次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拓宽了学生之间交流的信息空间,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化了主动参与。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思考,在相互交流中启发,情感和认识水乳交融,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和合作意识。
3.精心设计练习,激发学生创设想象。《试用修订版大纲》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教师借助多媒体,出示青蛙跳出井口的画面,围绕“青蛙跳出井口会怎么样呢”等问题,采用小组内合作、小组间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让每组学生在一个共同认知的基础上创造出个性化的语言,促使学生的知、能、情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一次体现其个性魅力,将课堂上的知识内化,并通过自己的再创造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完成了一个以知育情、以情促知的拓展过程。
第二篇:二年级 《坐井观天》教学片断与评析-教学教案
——《坐井观天》教学片断与评析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正确理解课文寓意有一定难度。我认为,应该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寓意。
教学时可作如下设计——
师: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了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不同看法。
生:我知道了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理解得很好。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它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师:很好。下面,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
生: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不到井口范围以外的天,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生:因为小鸟天天在空中飞,亲眼看到天很大很大,所以它认为天“无边无际”。
生:还有一点,文中说“小鸟飞了一百多里”,“一百多里”既说明小鸟飞了很远的距离,又说明了“天很大”。
师:说得真好。请同学们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天,的确很大。
生:天,无边无际。
师:你们再用纸卷成纸筒去看看天,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天不过纸筒口那么大。
师:你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
生:因为长长的筒壁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上去天只有纸筒口那么大。而走出教室看天,没有什么障碍挡住我们的视线,所以天无边无际。事实上天的确很大。
师:对。看画面,你们明白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吗?(多媒体画面演示: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生:明白了。这是因为青蛙的视线被厚厚的井壁挡住了,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生:我来补充,还因为青蛙整日坐在井里看天,从来没有出去过。
师:说得好极了。下面,我们来读读第二次对话。
(学生按四人一组,一人担任引读,另两人分别读青蛙和小鸟的话,一人担任评委。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小组活动。)
[点评:这一片断教学,教师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天有多大”,学生既有了亲自动手操作的实践体验,又有了多媒体画面直观而形象的感知,自然就明白了青蛙形成错觉的客观原因。教师引导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师: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笑的含义一样吗?
[点评: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培养语感。]
生:它俩笑的含义不一样。
师: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次对话。先分角色朗读,再相互讨论它们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生:青蛙笑小鸟错了,自己是对的。
生:小鸟笑青蛙过于自信,听不进别人的正确意见。
生:青蛙觉得自己天天坐在井里看天,最了解天的大小,不会弄错的,小鸟居然和他争论,实在可笑。
生:小鸟笑青蛙确实弄错了,还自以为是。
师:说得太棒了。(教师指名两学生分别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并说出这么读的理由)
生:我觉得“天天”“不会”要重读,这样就读出了青蛙对自己的看法很肯定、很自信。
师:理解得真好。你真是一只“自信”的小青蛙。
生:我觉得“是”“看一看”要重读,这样就读出了小鸟很有耐心、很讲道理。
生:我来读读小鸟的话。(生朗读)
生:我觉得“不信,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要读得婉转一些,要读出很善意地劝告的语气,这样突出了小鸟很有耐心、乐于帮助青蛙。
师:你真是一只聪明可爱的小鸟。
[点评:这一教学片断,教师先放手让学生读书,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然后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揣摩青蛙、小鸟“笑”的不同,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再次自读自悟,训练了学生的“悟性”,满足了儿童内心的一种需要。学生通过读,情感得到熏陶;通过读,深刻了解了青蛙和小鸟的不同特点。同时,也为深入了解寓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也明白了:学而不问,自以为是,是青蛙看问题片面的主观原因。]
师:假如青蛙真的跳出了井口,它看到的天是怎样的呢?这时它会怎样想呢?投影仪出示习题: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这下子,它惊呆了,心想:。于是,对小鸟说:“。”小鸟说:“。”
(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
生:青蛙跳出井口一看,哇!原来天真的无边无际。它不好意思地对小鸟说:“对不起,是我弄错了。”小鸟说:“没什么,你以后多出来看看,有错就改还是好青蛙。”
生:青蛙跳出井一看,天真大啊!心想,外面比井底好玩多了,以后我要多出门看看。它对小鸟说:“是我弄错了,我真不该和你争。”小鸟说:“没关系,以后不要老呆在井底,常到外面来看着走走,就不会再闹笑话了。”
生:青蛙跳出井口一看,天的确大极了。它的脸刷的就红了,心想:小鸟说对了,我确实错了。它不好意思地说:“小鸟,我为刚才的固执向你道歉,希望你原谅我。快到我家喝点水吧!”小鸟说:“你有勇气承认错误,我愿意和你做好朋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
[点评:这一延伸的练习设计,既是读写结合的一次小练笔,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创造欲望,同时也深化了对寓意的理解。]
评析:这一教学片断,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合理地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强化了对寓意的理解,较好地体现了语文教学“应立足促进学生的发展,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宗旨。
具体讲,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培养学生语感。《试用修订版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实践活动,使其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陶冶情感、形成能力。教师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顿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读书。
2.小组合作,强化了主动参与、相互交流。这一片断,教师多次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拓宽了学生之间交流的信息空间,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化了主动参与。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思考,在相互交流中启发,情感和认识水乳交融,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和合作意识。
3.精心设计练习,激发学生创设想象。《试用修订版大纲》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教师借助多媒体,出示青蛙跳出井口的画面,围绕“青蛙跳出井口会怎么样呢”等问题,采用小组内合作、小组间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让每组学生在一个共同认知的基础上创造出个性化的语言,促使学生的知、能、情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一次体现其个性魅力,将课堂上的知识内化,并通过自己的再创造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完成了一个以知育情、以情促知的拓展过程。
第三篇:《坐井观天》教学片断
《坐井观天》教学片断
作者:吴海云 单位:望疃镇中心小学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正确理解课文寓意有一定难度。我认为,应该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寓意。
教学时可作如下设计:
师:请同学们自由结伴,读一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二次对话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读对话)
生:我知道了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不同看法。
生:我知道了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理解得很好。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它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师:很好。下面,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
生: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不到井口范围以外的天,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生:因为小鸟天天在空中飞,亲眼看到天很大很大,所以它认为天“无边无际”。
生:还有一点,文中说“小鸟飞了一百多 里”,“一百多里”既说明小鸟飞了很远的距 离,又说明了“天很大”。
师:说得真好。请同学们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天,的确很大。
生:天,无边无际。
师:你们再用纸卷成纸筒去看看天,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天不过纸筒口那么大。
师:你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
生:因为长长的筒壁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上去天只有纸筒口那么大。而走出教室看天,没有什么障碍挡住我们的视线,所以天无边无际。事实上天的确很大。
师:对。看画面,你们明白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吗?(多媒体画面演示: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生:明白了。这是因为青蛙的视线被厚厚的井壁挡住了,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生:我来补充,还因为青蛙整日坐在井里看天,从来没有出去过。
师:说得好极了。下面,我们来读读第二次对话。
(学生按四人一组,一人担任引读,另两人分别读青蛙和小鸟的话,一人担任评委。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小组活动。)
[点评:这一片断教学,教师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天有多大”,学生既有了亲自动手操作的实践体验,又有了多媒体画面直观而形象的感知,自然就明白了青蛙形成错觉的客观原因。教师引导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师: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笑的含义一样吗?
[点评: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培养语感。]
生:它俩笑的含义不一样。
师: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次对话。先分角色朗读,再相互讨论它们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生:青蛙笑小鸟错了,自己是对的。
生:小鸟笑青蛙过于自信,听不进别人的正确意见。
生:青蛙觉得自己天天坐在井里看天,最了解天的大小,不会弄错的,小鸟居然和他争论,实在可笑。
生:小鸟笑青蛙确实弄错了,还自以为是。
师:说得太棒了。(教师指名两学生分别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并说出这么读的理由)
生:我觉得“天天”“不会”要重读,这样就读出了青蛙对自己的看法很肯定、很自信。
师:理解得真好。你真是一只“自信”的小青蛙。
生:我觉得“是”“看一看”要重读,这样就读出了小鸟很有耐心、很讲道理。
生:我来读读小鸟的话。(生朗读)
生:我觉得“不信,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要读得婉转一些,要读出很善意地劝告的语气,这样突出了小鸟很有耐心、乐于帮助青蛙。
师:你真是一只聪明可爱的小鸟。
[点评:这一教学片断,教师先放手让学生读书,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然后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揣摩青蛙、小鸟“笑”的不同,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再次自读自悟,训练了学生的“悟性”,满足了儿童内心的一种需要。学生通过读,情感得到熏陶;通过读,深刻了解了青蛙和小鸟的不同特点。同时,也为深入了解寓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也明白了:学而不问,自以为是,是青蛙看问题片面的主观原因。
师:假如青蛙真的跳出了井口,它看到的天是怎样的呢?这时它会怎样想呢?投影仪出示习题: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这下子,它惊呆了,心想:„„。于是,对小鸟说:“„„。”小鸟说:“„„。”
(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
生:青蛙跳出井口一看,哇!原来天真的无边无际。它不好意思地对小鸟说:“对不起,是我弄错了。”小鸟说:“没什么,你以后多出来看看,有错就改还是好青蛙。”
生:青蛙跳出井一看,天真大啊!心想,外面比井底好玩多了,以后我要多出门看看。它对小鸟说:“是我弄错了,我真不该和你争。”小鸟说:“没关系,以后不要老呆在井底,常到外面来看着走走,就不会再闹笑话了。”
生:青蛙跳出井口一看,天的确大极了。它的脸刷的就红了,心想:小鸟说对了,我确实错了。它不好意思地说:“小鸟,我为刚才的固执向你道歉,希望你原谅我。快到我家喝点水吧!”小鸟说:“你有勇气承认错误,我愿意和你做好朋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
[点评:这一延伸的练习设计,既是读写结合的一次小练笔,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创造欲望,同时也深化了对寓意的理解。]
评析:这一教学片断,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合理地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强化了对寓意的理解,较好地体现了语文教学“应立足促进学生的发展,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宗旨。
具体讲,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培养学生语感。《试用修订版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实践活动,使其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陶冶情感、形成能力。教师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顿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读书。
2.小组合作,强化了主动参与、相互交流。这一片断,教师多次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拓宽了学生之间交流的信息空间,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化了主动参与。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思考,在相互交流中启发,情感和认识水乳交融,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和合作意识。
3.精心设计练习,激发学生创设想象。《试用修订版大纲》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教师借助多媒体,出示青蛙跳出井口的画面,围绕“青蛙跳出井口会怎么样呢”等问题,采用小组内合作、小组间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让每组学生在一个共同认知的基础上创造出个性化的语言,促使学生的知、能、情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一次体现其个性魅力,将课堂上的知识内化,并通过自己的再创造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完成了一个以知育情、以情促知的拓展过程。
第四篇:《坐井观天》教学片断及反思
一、案例
师:青蛙为什么笑呢?
学生:因为青蛙成天坐在井里,看到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说天无边无际,青蛙觉得很好笑。
生:青蛙以为自己是对的,它认为小鸟在说大话,觉得很好笑。
师:小鸟又为什么笑呢?
生:青蛙明明是错的,还偏以为自己是对的,小鸟觉得可笑。
生:小鸟天天在天上飞,当然知道天有多大,而井里的青蛙却不相信,小鸟无可奈何地笑了。
生:天明明无边无际,而井里的青蛙看天却只有井口那么大,还不相信小鸟的话,让人又气又好笑。
师:小朋友,学了这篇课文你懂了什么?(学生议论纷纷,众说纷云)
二、反思
1、揭示寓意一直是低年级寓言教学的难点。如果学完课文后直接让学生说出寓意,显然是不现实的。有时只好把寓意抄在小黑板上,让学生读读背背了事。而本课教学不是这样,我抓住青蛙和小鸟的“笑”,引导学生找出“笑”的原因,从中体会到青蛙的目光短浅,自以为是,从而水到渠成地明白了寓意。
2、分角色表演本课的故事,可以加上自己想象的内容。通过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多元地体会寓意。
第五篇:二年级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二年级《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读准“沿”字的音,掌握“观、际、答、弄”四个字的字形。
【教学难点】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教学准备】能活动的挂图、玻璃板、投影仪或生字卡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16开的白纸。【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一)谈话导题:
今天咱们来学习第六课坐井观天(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二)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坐井观天”中的“观”字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又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写谁坐井观天?结果怎样?(启发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暂不讨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让学生借助拼音小声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这篇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
(二)提问:
青蛙与小鸟共有几次对话。
三、分段学习课文
(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
1.青蛙坐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青蛙、井里。并把剪好的一只青蛙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放大了的插图上的井底。)
2.小鸟从哪儿飞来?落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小鸟、天上。并把剪好的小鸟图片贴在插图中的井沿上。)
3.什么地方是井沿?(沿,就是边。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教师指着插图中的那口井来讲解。)
(二)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1.学习它们的第一次对话。(1)青蛙问小鸟什么了?(指导朗读,要读出问话的语气。)(2)小鸟是怎么回答的?小鸟为什么要从天上飞下来,落在井沿上?(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渴。)
(3)小鸟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说明什么?(说明天很大很大。)2.学习第二次对话。
(1)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又说什么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青蛙说的话,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2)青蛙说小鸟说“大话”,这“大话”指的是什么?(说小鸟的话是吹牛的话,是不符合实际的话。)
(3)青蛙认为天有多大?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4)“弄错”是什么意思?(是搞错的意思)。什么叫“无边无际?”(“际”是靠边的或分界的地方,也就是边际,“无际”就是没有边际,“无边无际”在本课是形容天很大,没有边际。)3.学习第三次对话。
(1)让学生小声自读六、七两个自然段。
(2)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是什么表情?这里的“笑了”是什么意思?(嘲笑)
(3)青蛙说自己不会弄错的原因是什么?(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
(4)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它是怎样劝告青蛙的?(教师指导朗读小鸟说的话,要表现出既觉得青蛙可笑,又仍然很耐心,很诚恳。)
(5)假如青蛙真的从井底跳出来,(教师边说边把插图上的青蛙图片从井底移到井外来。)看看天,它会发现什么?会怎么说呢?(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4.让学生齐读课文,读后提问。
在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上,青蛙和小鸟各是什么看法?它们的看法为什么会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小鸟是在天空中飞翔,所以它看到的天确实是无边无际的;而青蛙天天坐在井底,它的目光受到限制,它也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5.小结。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认识到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盲目自信、自以为正确,不肯接受小鸟的帮助,这是不对的。我们要学会全面看问题,要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6.戴上青蛙、小鸟的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青蛙、小鸟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四、布置作业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把“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小学语文二年级《坐井观天》说课稿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不要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还自以为是。《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一篇,对于后续课文的学习起着很大的引领作用。
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理解“井沿”,并学会书写“沿”。理解“坐井观天”、“说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
2、分角色流利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3、口语练习:用“谁和谁在干什么”、“_____得很哪!”“一……就……” “因为……所以……”进行口语练习;续编青蛙跳出井口的第四次对话。本课的寓言故事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其中有很多口语训练的素材。可以利用本课生动有趣的情景,结合语言点对学生进行较为规范的口语训练,让学生理解并且运用文中的句式,丰富口语的内容,为接下来把口语更规范地转化为书面语(作文)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课文二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口语训练及续编对话是难点。
创新点:为突破教学难点,采用的方法有(1)与生活相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结合本课对话内容中的语言点对学生进行模仿训练,让学生在口语练习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3)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
三、说学法 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等学习方法。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练习: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口语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2)抓重点词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达到理解和运用的结合;(3)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4)引导由说到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训练想象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五、说过程 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安排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解决生字(写7个,除“沿”),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理解了“井口”、“井底”并找到了青蛙和小鸟的3次对话。今天的第二课时,首先回顾课文内容,复习词语,学写“沿”字,然后抓住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着重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抓住对话中的语言点进行训练,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在运用过程中加深理解,从而达到理解和运用的相互促进。本课时的口语练习基本分为三个层次:
1、是课文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及运用,如“()无边无际”、“__________大得很哪!”、“一......就......”;
2、归纳句式的运用,如本课开头的“谁和谁在干什么”以及最后“因为......所以......”;
3、对所学的词语和句式的灵活运用,体现在学生续编第四次对话。这三个层面的口语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基本上做到了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在第三个层面运用所学续写对话时,我采用了说和写结合的方式,这样的方式,首先是帮助学生学会把口语规范化地变成书面语,其次,由说到写,实际上是放慢了说的速度,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可以将所学的词语和句式写出来。最后说和写结合起来,训练学生写片段,模糊作文的概念,逐步培养学生“我手写我心”的能力,为三年级过渡到写作上打下基础。最后是理解寓意,布置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