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案例 初中英语教师招聘教学目标分析及案例
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案例 初中英语教师招聘教学目标分析及案例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初中英语教师招聘教学目标分析及案例”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案例1《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Knowledge objectives a.To enable all the students to read, to spell , to understand the vocabulary correctly.b.To help most students ask and answer the new sentence pattern: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2.Ability objectives.a.To improve the students’ skill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b.T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using the new sentence pattern.3.Emotion objectives a.To train the Ss to cooperate well in groups and in pairs.b.To be interested in communicating in English.案例二 人教版《Don’t eat in class》
1、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这一单元主要话题是“Talk about rules谈论规则”,其中主要涉及内容如下:
A、Functions功能:大部分学生能谈论规则,并制定规则。B、Structures语法结构:大部分学生了解祈使句和情态动词Can和have to的用法。
C、Target Language绝大多数学生掌握日常交际用语与词汇: Don’t eat in class!Can we wear hats?No,we can’t.We don’t have to wear a school uniform等。D、Vocabulary 词汇:rule、classroom、hallway、fight、have to等。(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句型谈论规则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3)情感目标
A、谈论规则有利于学生守秩序,遵纪守法,使学生感受到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好处。
B、有些规则是必要的,但规则太多却使人感厌烦!学生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会体验到不同的情感。案例三《How was your weekend?》 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依据。
本单元的整体语言目标,即Language Goal, 是“谈论最近的过去所发生的事情(Talk about recent past events)”。教材的安排也是通过听说读写各种活动,使学生学会如何谈论过去(教材中体现为“上个周末)发生的事情。本课时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对过去时的概念几乎一无所知,他们即使在表达现在的概念时,对已经学过的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也常常搞混。因此,本节课需要对常用动词的一般现在时作一定的复习,在此基础上引出一般过去时,通过听、说和写的训练逐步领会其用法。本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
A.大部分学生初步领会一般过去时的概念及构成;B.全体学生基本掌握play, clean, watch等规则动词和do, go, be等不规则动词的过去时的用法;C.大部分学生学会运用How was your weekend?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两个特殊疑问句及其回答。(2)能力目标
通过课堂所设置的听、说、写的训练,大部分学生逐渐领会一般过去时的用法。(3)情感目标
通过谈论学生所喜爱的周末活动,以及对自己和同伴的周末活动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和学习的活动。
归纳总结模板(听说课):确立依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1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遵循四个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新课标突出关注学生的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优先考虑学生学到什么、学会什么,而不是教师要教什么。
[案例一]:一位教师在确定“It’s a nice day, isn’t it?”(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10)课堂教学目标时,把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讲解语法上,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特点,致使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暗示教师重视“教”字,使得学生感到很枯燥,造成“老师讲评书,学生看天花板”的课堂局面。而同样是这一堂课,另一位教师是这样确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与陌生人闲聊”这个话题展开 教学,首先提醒学生聊天应注意的事项,该聊些什么,如何将话题展开。然后让学生打开书本,看图说话,用句型描述,小组对话表演。最后对比中西方文化。此堂课教学目标,虽然教师语法讲解很少,但对学生的导学非常成功。这样既体现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积极性很高,整堂课学生都在尽情地享受学习带给他们的愉悦和快乐,又能通过与“陌生人”的闲聊,达到了解、关心别人,从而增进友谊,培养学生语法的应用能力。
二、综合性原则
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都应指向多种教学目标。教师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要尽量顾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增长知识,又培养能力,同时还要考虑教师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无论是从学生的现实兴趣,还是发展需要,以及教育的功能上看,教师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都应体现综合性的原则。[案例二]:教师在确定“How much are these pants?”(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 7)课堂教学目标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To learn to use How much questions, to learn to ask about price and talk about clothing, to learn to thank someone等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通过学习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一些特别的情景,促使学生达成口语能力提升的学习目标和与人交际的能力。
三、系统性原则
新课标规定了初中英语课程总目标,但是在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单元、不同的课时,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必须要把握好各个学段、各个单元以及各个课时的目标,并使之系统化,做到前后照应,密切相连,从而有效推进课堂教学。
[案例三]:一位优秀教师上示范课“What should I do?”(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2)时,确定的课堂教学目标既核心突出,又尊崇循序渐进的系统性学习法则,做到了前后照应,使知识得到了延伸与深化。整堂课围绕“Talk about problems and give advice”展开教学,并结合已经学过的“What’s the matter?”(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2)进行复习,从身体方面的问题扩展到生活、学习以及以后的工作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提出建议,并想尽办法解决困难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演绎课堂教学活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可操作性原则
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能力水平、生活阅历、兴趣习惯等,应准确地选择和使用相应的行为动词,最大限度地克服模棱两可的陈述现象,使之教学目标具体化、简明化,并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在课堂目标表述内容里,像“Master”、“Understand”、“Improve”、“Revise”等抽象动词,由于它不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以及它的涵义宽泛,各人均可从不同角度理解,给课后的教学评价增加了
难度,因此这些词语应尽量避免使用。
[案例四]:在市上举行的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老师上“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人教版七年级上Unit 9)的Section B时,之所以被评价为不成功,原因在于他把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为了
Improve students’ listening skills, spoken English, reading skills and writing skills。其中“Improve skills”表现程度定位过高, 涵义过宽,不具备实际操作性,诱使他没有把How to learn to describe movies with adjectives and write a movie review作为重点,导致大部分学生的课堂学习浮在“水面”上,而没有很好掌握scary, funny, interesting, sad and exciting等形容词,以及如何运用它们来描述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电影。
在新的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教师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崇尚“有效教之、高效学之”的课堂教学,必须从“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特点”等方面去思量,并遵循一定的确定原则,才能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潜能,才能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才能全面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说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依据。
教学目标的确立首先要根据单元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对语音、词汇、日常交际用语、语法等方面的不同程度的要求), 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objectives)则应落实到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语言知识或某项技能上, 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 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知识和能力), 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为了贯彻 “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的教学原则, 教师还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 从而确定德育(情感情意)目标。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准确、具体、简洁、全面。
3.依据理论选择如下:
1根据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2根据新课标要求,通过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此外,每一门课程都应该尽可能结合学科特点,把培养学生的情感融化到日常教育教学中。3根据以上我对本单元教材内容的分析,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应遵循()的原则,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本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词汇与句型
(2)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所设置的听、说、写的)训练,培养学
生听,说,读,写(选择)能力,使学生掌握()(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谈论(),培养学生()
案例:人教版“新目标”8年级上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Section A,1a-2c 根据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语言目标
A.复习已学过的简单的日常活动短语,例如,watch TV, go shopping, read books, exercise。要求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以上短语并灵活运用在表达频率的句子中。
B.要求大部分学生学习并掌握书中所提的活动短语,要求学生对于老师拓展的其他活动短语能看懂,能听懂,学习能力好的学生能运用到表达频率的句子中。
C.大部分学生能恰当使用 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hardly ever, never, once a week等频率副词来表达日常活动的频率。
D.大部分学生能掌握并运用以下句型进行顺畅的对话: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I usually go to the movies.What does he do on weekends?
He sometimes goes to the movies.How often do you shop?
I shop once a month.How often does Cheng watch TV?
He watches TV twice a week.(2)能力目标
学习描述课余时间的活动安排,初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3)德育目标
让学生懂得如何合理分配课余时间,来安排课余活动,做一个拥有好习惯的学习者和生活者。归纳总结模板(阅读课):
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学大纲中规定,阅读课教学要求学生尽可能运用阅读技巧获取大量信息,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根据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扩大词汇量,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所以,我把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词汇运用,如()等;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掌握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同时注意开发学生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想象,比较和分析等多种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师生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英语语言的美,体验成就感和合作精神。
案例:八年级下册Unit9 Reading: 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 基于我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语言知识,语言技能,阅读技巧,情感价值,文化意识。1语言知识:Southeast, quarter, population, simply, excellent, dark, natural, environment, temperature,equator, Night
safari, Wake up,all year round„ 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 Yes,I have been there before.No, I have never been there.2能力目标:
A学生可以用现在完成时谈论“过去的经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本单元的核心词汇与表达方式。(主要体现在Guessing-game中)
B阅读技巧: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体现在对文章的处理:scan, skim, careful-reading, post-reading.)
3情感目标
A通过评选最佳旅行社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然体会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体现在moral-education中)。
B(文化意识)学生对新加坡的各个方面有所了解(体现在post-reading中)。
C通过讨论过去经历,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城市,甚至是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体现在guessing game中)。
案例: SEFC B1 L37的教学目标可表述如下。(1)语言知识目标: A大部分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本课中规定的四会、三会词语及日
常交际用语(略)。º
B复习和学习体育运动项目(略),通过谈论体育爱好, 帮助学生
联想起奥运会, 为阅读课教学做铺垫。(2)能力目标:
A围绕运动及运动项目话题, 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prefer A to B表达个人喜好。智力发展目标: 在连贯的听、说活动中, 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快速反应能力。
(3)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热爱体育, 争做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合格人
四.说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说课稿要写出该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分别是什么, 并写出确立该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理论依据, 即在列举该课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同时, 说明为什么该重点是本课教学的最主要部分或最重要内容, 为什么该难点在本课教学中是学生最难理解和最容易出现错误的部分(有时重点和难点相同), 为什么该关键点对本课教学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
案例: JEFC B3L21 说重点、难点、关键点及其依据可表述如下: JEFC B3 L21 的重点和难点均是 “现在完成时的基本结构和用法”。现在完成时态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时态之一, 本课是该项语法教学的第一课,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语言输入, 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 “现在完成时的基本结构和用法”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又是本课教学的难点。现在完成时的动作发生在过去, 强调现在的状态或对现在造成的影响, 它与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和一般过去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 正确理解现在完成时的概念是掌握其用法的关键, 对本课教学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
第二篇:初中英语教师招聘教学目标分析及案例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案例1《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Knowledge objectives a.To enable all the students to read, to spell , to understand the vocabulary correctly.b.To help most students ask and answer the new sentence pattern: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2.Ability objectives.a.To improve the students’ skill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b.T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using the new sentence pattern.3.Emotion objectives
a.To train the Ss to cooperate well in groups and in pairs.b.To be interested in communicating in English.案例二 人教版《Don’t eat in class》
1、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这一单元主要话题是“Talk about rules谈论规则”,其中主要涉及内容如下:
A、Functions功能:大部分学生能谈论规则,并制定规则。B、Structures语法结构:大部分学生了解祈使句和情态动词Can和have to的用法。
C、Target Language绝大多数学生掌握日常交际用语与词汇: Don’t eat in class!Can we wear hats?No,we can’t.We don’t have to wear a school uniform等。D、Vocabulary 词汇:rule、classroom、hallway、fight、have to等。(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句型谈论规则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习
惯。(3)情感目标
A、谈论规则有利于学生守秩序,遵纪守法,使学生感受到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好处。
B、有些规则是必要的,但规则太多却使人感厌烦!学生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会体验到不同的情感。案例三《How was your weekend?》 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依据。
本单元的整体语言目标,即Language Goal, 是“谈论最近的过去所发生的事情(Talk about recent past events)”。教材的安排也是通过听说读写各种活动,使学生学会如何谈论过去(教材中体现为“上个周末)发生的事情。本课时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对过去时的概念几乎一无所知,他们即使在表达现在的概念时,对已经学过的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也常常搞混。因此,本节课需要对常用动词的一般现在时作一定的复习,在此基础上引出一般过去时,通过听、说和写的训练逐步领会其用法。本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
A.大部分学生初步领会一般过去时的概念及构成;
B.全体学生基本掌握play, clean, watch等规则动词和do, go, be等不规则动词的过去时的用法;C.大部分学生学会运用How was your weekend?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两个特殊疑问句及其回答。(2)能力目标
通过课堂所设置的听、说、写的训练,大部分学生逐渐领会一般过去时的用法。(3)情感目标
通过谈论学生所喜爱的周末活动,以及对自己和同伴的周末活动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和学习的活动。
归纳总结模板(听说课):确立依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1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遵循四个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新课标突出关注学生的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优先考虑学生学到什么、学会什么,而不是教师要教什么。
[案例一]:一位教师在确定“It’s a nice day, isn’t it?”(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10)课堂教学目标时,把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讲解语法上,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特点,致使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暗示教师重视“教”字,使得学生感到很枯燥,造成“老师讲评书,学生看天花板”的课堂局面。而同样是这一堂课,另一位教师是这样确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与陌生人闲聊”这个话题展开
教学,首先提醒学生聊天应注意的事项,该聊些什么,如何将话题展开。然后让学生打开书本,看图说话,用句型描述,小组对话表演。最后对比中西方文化。此堂课教学目标,虽然教师语法讲解很少,但对学生的导学非常成功。这样既体现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积极性很高,整堂课学生都在尽情地享受学习带给他们的愉悦和快乐,又能通过与“陌生人”的闲聊,达到了解、关心别人,从而增进友谊,培养学生语法的应用能力。
二、综合性原则
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都应指向多种教学目标。教师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要尽量顾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增长知识,又培养能力,同时还要考虑教师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无论是从学生的现实兴趣,还是发展需要,以及教育的功能上看,教师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都应体现综合性的原则。
[案例二]:教师在确定“How much are these pants?”(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 7)课堂教学目标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To learn to use How much questions, to learn to ask about price and talk about clothing, to learn to thank someone等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通过学习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一些特别的情景,促使学生达成口语能力提升的学习目标和与人交际的能力。
三、系统性原则
新课标规定了初中英语课程总目标,但是在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单元、不同的课时,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必须要把握好各个学段、各个单元以及各个课时的目标,并使之系统化,做到前后照应,密切相连,从而有效推进课堂教学。
[案例三]:一位优秀教师上示范课“What should I do?”(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2)时,确定的课堂教学目标既核心突出,又尊崇循序渐进的系统性学习法则,做到了前后照应,使知识得到了延伸与深化。整堂课围绕“Talk about problems and give advice”展开教学,并结合已经学过的“What’s the matter?”(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2)进行复习,从身体方面的问题扩展到生活、学习以及以后的工作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提出建议,并想尽办法解决困难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演绎课堂教学活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可操作性原则
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能力水平、生活阅历、兴趣习惯等,应准确地选择和使用相应的行为动词,最大限度地克服模棱两可的陈述现象,使之教学目标具体化、简明化,并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在课堂目标表述内容里,像“Master”、“Understand”、“Improve”、“Revise”等抽象动词,由于它不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以及它的涵义宽泛,各人均可从不同角度理解,给课后的教学评价增加了
难度,因此这些词语应尽量避免使用。
[案例四]:在2009年市上举行的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老师上“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人教版七年级上Unit 9)的Section B时,之所以被评价为不成功,原因在于他把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为了
Improve students’ listening skills, spoken English, reading skills and writing skills。其中“Improve skills”表现程度定位过高, 涵义过宽,不具备实际操作性,诱使他没有把How to learn to describe movies with adjectives and write a movie review作为重点,导致大部分学生的课堂学习浮在“水面”上,而没有很好掌握scary, funny, interesting, sad and exciting等形容词,以及如何运用它们来描述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电影。
在新的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教师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崇尚“有效教之、高效学之”的课堂教学,必须从“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特点”等方面去思量,并遵循一定的确定原则,才能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潜能,才能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才能全面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说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依据。
教学目标的确立首先要根据单元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对语音、词汇、日常交际用语、语法等方面的不同程度的要求), 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objectives)则应落实到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语言知识或某项技能上, 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 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知识和能力), 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为了贯彻 “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的教学原则, 教师还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 从而确定德育(情感情意)目标。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准确、具体、简洁、全面。3.依据理论选择如下:
1根据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2根据新课标要求,通过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此外,每一门课程都应该尽可能结合学科特点,把培养学生的情感融化到日常教育教学中。
3根据以上我对本单元教材内容的分析,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应遵循()的原则,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本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词汇与句型
(2)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所设置的听、说、写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选择)能力,使学生掌握()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谈论(),培养学生()
案例:人教版“新目标”8年级上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Section A,1a-2c 根据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语言目标
A.复习已学过的简单的日常活动短语,例如,watch TV, go shopping, read books, exercise。要求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以上短语并灵活运用在表达频率的句子中。
B.要求大部分学生学习并掌握书中所提的活动短语,要求学生对于老师拓展的其他活动短语能看懂,能听懂,学习能力好的学生能运用到表达频率的句子中。
C.大部分学生能恰当使用 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hardly ever, never, once a week等频率副词来表达日常活动的频率。
D.大部分学生能掌握并运用以下句型进行顺畅的对话: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I usually go to the movies.What does he do on weekends? He sometimes goes to the movies.How often do you shop? I shop once a month.How often does Cheng watch TV? He watches TV twice a week.(2)能力目标
学习描述课余时间的活动安排,初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3)德育目标
让学生懂得如何合理分配课余时间,来安排课余活动,做一个拥有好习惯的学习者和生活者。
归纳总结模板(阅读课):
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学大纲中规定,阅读课教学要求学生尽可能运用阅读技巧获取大量信息,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根据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扩大词汇量,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所以,我把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词汇运用,如()等;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掌握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同时注意开发学生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想象,比较和分析等多种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师生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英语语言的美,体验成就感和合作精神。
案例:八年级下册Unit9 Reading: 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 基于我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语言知识,语言技能,阅读技巧,情感价值,文化意识。
1语言知识:Southeast, quarter, population, simply, excellent, dark, natural, environment, temperature,equator, Night
safari, Wake up,all year round„ 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 Yes,I have been there before.No, I have never been there.2能力目标:
A学生可以用现在完成时谈论“过去的经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本单元的核心词汇与表达方式。(主要体现在Guessing-game中)
B阅读技巧: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体现在对文章的处理:scan, skim, careful-reading, post-reading.)
3情感目标
A通过评选最佳旅行社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然体会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体现在moral-education中)。
B(文化意识)学生对新加坡的各个方面有所了解(体现在post-reading中)。
C通过讨论过去经历,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城市,甚至是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体现在guessing game中)。
案例: SEFC B1 L37的教学目标可表述如下。(1)语言知识目标: A大部分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本课中规定的四会、三会词语及日常交际用语(略)。º
B复习和学习体育运动项目(略),通过谈论体育爱好, 帮助学生联想起奥运会, 为阅读课教学做铺垫。
(2)能力目标:
A围绕运动及运动项目话题, 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prefer A to B表达个人喜好。智力发展目标: 在连贯的听、说活动中, 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快速反应能力。
(3)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热爱体育, 争做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合格人
四.说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说课稿要写出该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分别是什么, 并写出确立该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理论依据, 即在列举该课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同时, 说明为什么该重点是本课教学的最主要部分或最重要内容, 为什么该难点在本课教学中是学生最难理解和最容易出现错误的部分(有时重点和难点相同), 为什么该关键点对本课教学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
案例: JEFC B3L21 说重点、难点、关键点及其依据可表述如下: JEFC B3 L21 的重点和难点均是 “现在完成时的基本结构和用法”。现在完成时态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时态之一, 本课是该项语法教学的第一课,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语言输入, 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 “现在完成时的基本结构和用法”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又是本课教学的难点。现在完成时的动作发生在过去, 强调现在的状态或对现在造成的影响, 它与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和一般过去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 正确理解现在完成时的概念是掌握其用法的关键, 对本课教学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
第三篇: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刘灵才
一、教学内容 ——
书面表达
新版人教八年级英语unit1 sectionB 3c 让学生写一篇旅行日记。
二、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培养合作竞争意识,优化写作教学过程,提高写作教学效益。
三、教学过程
Step1.教师介绍本次写作的总体情况,如文体、格式、简述写作方法、提出字数要求等。
Step2.教师提问,Are there any problems about this writing?
S1:
I don’t know what to write about.S2:
I don’t know how to use the tense.S3:
I don’t know how to express “名胜”in English.S4
I don’t know how to organize my writing.......教师把问题板书并让学生分组讨论。
Step3.由小组长组织组员进行讨论,交流观点,参阅课文范例,查生词、词组等。
Step4.每组汇报结果,教师最后给出满意回答。
T:
What tense should we use ?
Group1: the simple past tense ,we think.T:
yes, quite right.A diary tells sb.’s past events.......Step5.小组成员每人按要求进行实际写作,包括写提纲,打草稿等。有困难的可求助组员和教师。
Step6.教师简要传授修改策略。让学生阅读全文,并做必要的修改。每个组员依次评改其他三位组员的作文,最后定稿并上交。
Step7.教师点评学生作文,并提出修改意见。采用实分制,对于好词、好句、好段予以加分,以示鼓励。
案例分析
本节课是写作课,教学目标明确恰当,教学方法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师生多向交流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团结协作的会话环境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1.教师先引导学生提问来激发他们英语写作的兴趣。这些问题都与学生实际写作有关。
2.通过分小组讨论。学生相互交流了观点,知道了要写什么,怎样写,拓展了他们写作思路,降低了写作难度。3.学生互评互改,体现了合作精神,提高了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第四篇:初中英语语音教学案例
初中英语语音教学案例(第一课时):
房县白窝中学
王厚平
一、教学任务:
①
音标知识的简单介绍;
②
音标知识的重要性;
③
教学音标: a,辅音:能正确识读 28个辅音;
b,元音:元音字母在开、闭音节中的发音。
二、教学重点:
①
开、闭音节的区分及元音字母在开、闭音节中的发音
②
28个辅音的认读,尤其是6个爆破音的认读。
三、教学难点:
开、闭音节的区分及元音字母在开、闭音节中的梵音和28个辅音的认读
四、教学步骤:
Step One Everyday English(日常用语)
⒈----Good morning,Hellen!(afternoon/evening)
----Good morning,Alice!(afternoon/evening)
⒉---How do you do!
----How do you do!
⒊----How are you ?
----Fine, thank you,And you?/ I’m OK.thanks.----I’m fine, too.⒋----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Mary/Tom.(I am Mary)
⒌---Can you spell it,please?
----Yes, M—A—R—Y,Mary.⒍----Are you clear?
----Yes.?No.⒎Read after me,please.⒏Look at the blackboard.Please.⒐Exchange, please.(注;第6、7、8、9的项目只要求学生明白指令并作出反应即可)
Step Two
①简单介绍音标的知识,(联系汉语拼音)
②
说明学习音标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学好音标除了能自己独立识读英语单词外,更重要的是能轻松记忆后面将要学到的所有单词,而记忆好单词是学好英语的最基本保证。)
③音标慨况:元音(单双元音);辅音(清浊辅音)。
Step Three
①
开音节与闭音节的认识及开闭音节单词的区别练习;
② 元音字母在开、闭音节中的发音及练习
③让学生反复练习元音字母在开闭音节中的发音。
Step Four
①
元音和辅音的初步认识;
②
辅音的教学及6个爆破音的正确认读
五、课堂作业及训练、测试
①单项选择
()1.英语共有____元音字母;国际音标共有___个,其中辅音____个,爆破音____个。
A.5,48,20,10
B.21,48,28, 6
C.26,48,5,10
D.5,48,28,6
()2.下列单词中为开音节的是______。
A.cake
B.borrow
C.window
D.meat
()3.下列表述错误的是_________。
A..音节通常由一个元音加上一个或者几个辅音构成。
B.以元音字母结尾构成的音节叫绝对开音节。
C.元音和浊辅音在发音时声带要振动。
D.元音字母在开音节单词中一般读其字母音,其中” u “在开音节中还可读/u::/。
②.找出下列各组划线部分读音不同与其它的一个。
()① A.cake
B.make
C.watch
D.name
()② A.he
B.desk
C.game
D.see
()③ A.bike
B.rice
C fine
D.sit
()④ A.hot
B.smoke
C.box
D.dog
③ 《语音教材》P1的练习处理。
④默写6个爆破音。
教学后记:
第五篇:初中英语第二册教学案例
初中英语第二册(上)第11单元第43课以对话的形式呈现了反意疑问句,反意疑问句是这一课也是这一单元的重点。我为本课设计了一个中心任务——用反意疑问句谈论不同季节的天气。我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对本课进行了整合,正如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而且程晓棠教授说过,好的任务型活动应该具有系列性,即在同一个话题下开展不同的活动,下一个活动在前一个活动的结果中产生。经重新整合过的教学内容,更好的体现了任务与任务之间环环相连,所有的活动始终围绕大的中心任务展开。我想通过展示以下不同的教学活动过程来谈一下我的课后思考与启示。
Theme: Dates, months and seasons
Function: 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 in different seasons
Structure: Tag questions
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How to form tag questions and answer them
Teaching aids: recorder and computer aids
Teaching aim: Learn to talk about the weather by using tag questions
Teaching process:
Step 1.Leading-in
Daily report(A story about polar bears)
Step 2.Pre-task
1.Talk(Make up dialogues about their favourite seasons)/ Report(The seasons in one’s hometown / UK / Germany /…)
2.Discussion(The weather in different seasons among different cities in China and the world by reading the map of China / the world)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Beijing
Wuhan
Kunmin
Hangzhou
England
Germany
Toronto
Sydney
Step 3.While-task
1.Listening comprehension.(Tape listen and answer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ydney now?”)
2.Reading comprehension.(Ask and answer tag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dialogue in pairs)
3.Role-play.(Practice the dialogue and then act the dialogue in group of three after listening and repeating the tape.)
4.Form tag questions and then answer them according to the truth.5.Brainstorming.(Students are divided into 4 groups, each group try to imagine some words or phrases related to the 4 pictures of the seasons.)
6.Competition.(The students from each group try to make as many tag questions as they can, and then answer them.)
Step 4.Post-task
The results
Group1/SpringGroup2/Summer Group3/AutumnGroup 4 /Winter
Step 5.Home work
Finish off the rest of the exercises.课后反思
我在明确了任务目标后,精心设计恰当而又有效的活动,积极创设能让学生主动交流的语言环境,把课本材料还原成活生生的交际语言,既紧扣了教材,又抛开了教材,然后再回到教材。让每个学生进入活动角色,积极用英语思维,通过小组合作,把书本知识内化为实实在在的语言交际能力。
由于学生值日报告的内容(关于北极熊)事先是未知的,所以我一边听一边思考,尽快把话题引到天气与季节上,同时也引出了反意疑问句。对话如下:
T: So the polar bear is really lovely, isn’t it?
S: Yes.(by most of the students)
T: As we now know the seasons are not so obvious and the weather is always so cold, do you like the seasons there?
S: Yes./ No.(the answers are quite different)
T: That is to say different people like different weather.Now would you please make up a dialogue or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favourite seasons.可见任务型教学不如五步教学法来得相对“可靠”与“安全”,后者在教师控制下,学生所做的事情是教师可以“预知”的。而前者“再现社会情境的真实性的特点使得活动的结果具有不可预知性和多样性。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接着,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中国与世界地图,并给学生布置任务——通过阅读地图谈论不同城市在不同季节的天气,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用语言做事,活动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的“任务型”教学途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样便很自然地引出对话的主题——悉尼的天气。对话如下:
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ydney now(December)?
S: It’s cold / hot.(students have different answers)
T: Now let’s discuss when spring / summer / autumn / winter is in Australia ?
S: It’s from ….(向学生展示澳大利亚与北京相同月份有代表性的动、植物及风景、人文图片课件)
T: That means when it’s winter in China, it’s summer in Australia.So it’s hot now, isn’t it ?(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本堂课实际上也是英语课、地理课的整合。新课标“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中提到“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任务激活了他们先前关于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的知识,使原有知识背景与当前信息之间生成更多联系,使所学知识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真正做到知识综合。
本课最后一项任务(Competition)比较具有挑战性(或未知性),我除了明确操作步骤,还提示学生运用自己的“前知识”(knowledge about the four seasons)和“前技能”(tag question)。因此,在完成此项任务前,我设计了“脑力风暴”(brain storming),让全班学生群策群力快速联想与春、夏、秋、冬有关的词,使学生既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又不偏离任务的中心。
本课的高潮分别是开头由学生谈论自己最喜爱的季节和最后两项任务——脑力风暴和看图造句(用反意疑问句造句并回答)比赛。高潮1:课堂外,学生自觉搜集、整理、归纳材料,自编对话谈论自己家乡及国外的季节,学会了主动学习,从各方面获得信息并加工处理成为自己所需要的语言交际素材,活动“能够促使形式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标》),发展了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完成任务中自信心不断增加,当学生所进行的任务使他们当前的语言能力发挥至极点时,英语的习得也扩展到最佳程度。高潮2:学生谈论自己熟悉的话题(杭州的四季),情绪较高,心情愉悦。学生平等参与、自由使用,有更多的独立性,当学生积极地参与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尝试时,也就渐渐掌握了用反义疑问句进行问答的语言形式。由于看图造句(描述杭州的四季)回答为开放性任务,学生在提问和回答时都有可能会犯一些语法错误,我便宽容地对待,即不随意打断,而是让他们先进行交流,然后,请同组内有不同意见的同学来帮助指出,既可以加分,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点评
本节课任务与任务之间相互关联,并体现层层递进。随着课堂进程的发展,任务在其语言知识的难度上、内容的拓展上、能力的训练上、意义的启发上都体现了渐进性、发展性。渐进性、发展性的任务设计能使整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一气呵成,水到渠成。
几点思考:
1.如何处理班额大、学生多,教师指导有困难的问题;如何提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率。注重结合对任务结果的评价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重视学生课外任务(如:Report/Talk)的完成情况(没有轮到的学生怎么检查),特别是在完成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等,是作为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小组讨论中,个别学生包揽全局,或语言水平低的学生跟不上活动节奏时应采取什么措施,即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深入课堂,有效地关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参与程度。
3.本堂课能基本上围绕课文中的话题,在一项大任务中通过完成各项小任务来渗透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训练。但如何解决讨论内容及表达方式单一及学生思维狭窄的问题;如何能不设框架,尽量让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去完成任务,应是我们今后值得尝试和思考的课题。
4.任务实施前的准备是课上还是课下做,需要多长时间,生词和语言现象如何处理,怎样在语法和词汇中体现任务型教学的理念,初中生能力有限,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教师如何为他们完成任务提供适当且必要的帮助,以及如何把握任务的难度等都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5.在设计任务时,我们更偏重于活动型(比较适合善于形象思维,想象力丰富的初一学生),今后如何设计更深层次的解决问题型的任务,使学生体验用英语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