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呕心育桃李 晚霞映满天——访北京语言大学杨惠元教授
大连盼达汉语学校www.xiexiebang.com
呕心育桃李 晚霞映满天——访北京语言大学杨惠元教授
杨惠元,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汉语速成学院前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对外汉语教学论、第二语言速成教学和技能教学、研究方向紧密结合教学,从微观角度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如何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效果和效率,探讨进行汉语速成教学的规律。专著有《听力训练81法》、《汉语听力说话教学法》、《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对外汉语听说教学十四讲》等,曾于1993年、1995年两次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2002年被评为全国对外汉语教学优秀教师,2003年荣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
工作讲分配,机缘难自弃——走上对外汉语教学之路
谈到四十年前如何走上了对外汉语教学这条路,杨惠元老师说,这并非他自己的选择,更像一种缘分。诚然,那个年代的人,并无太多主动选择的权力。但是命运也还是公平的,因为机会永远垂青有准备的人,努力的人才有可能被选择。
由于正赶上文革,杨惠元老师那一届的同学被延迟一年至1968年才得以从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毕业。响应大学生接受工农兵再教育的号召,中文系毕业的他们不是继续用纸笔挥写青春,而是被分配到了河北张家口地区的解放军农场,在农场里挥洒汗水。由于时代如此,他们无从选择。“那时候真的很苦”,杨老师笑着说。但是即使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杨惠元老师坦然而乐观,不畏苦不畏难,积极劳动,被选为解放军学生连的班长。
1970年,从解放军大熔炉毕业的杨惠元老师被分配回北京。虽然顺利回了北京,但是被分到当时号称北京“兰考”的大兴县。面临这种分配,杨老师心态依旧平和而坦然。在大兴县教师学习班的一次思想汇报中,他由衷地说了这么一句话:“进了大兴门,就是大兴人,就要为大兴的教育事业贡献一辈子。”这句话使在场的领导、同事深受感动,并迅速传播为大兴县教育界当时一句鼓舞士气的口号。在大兴县红星公社的德茂中学教语文的那段日子,杨老师确实显示出了献身大兴教育事业的十
大连盼达汉语学校www.xiexiebang.com
足干劲。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他还勇于搞教育教学改革,带着学生们走出课堂,到问贫下中农中间访贫问苦,写村史家史等。
遭遇过文革的重创后,北语于1972年10月在周恩来总理的亲笔批示下复校,周总理还指示要从北京各区县选拔一批思想积极、学术过硬的老师作为出国汉语储备师资。这个时候,由于自身的不断努力而在大兴教育界崭露头角的杨惠元老师就被选拔进了这个出国汉语师资班。在师资班学了两年英语之后,1974年9月,杨惠元老师留在北语成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至此,杨老师正式踏上了对外汉语教学的路,这一走,就是几十年。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创新教学法
对中文系出身的杨惠元老师来说,对外汉语教学其实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也是也个全新的挑战。毕竟在北京师范学院所学的知识和之前在大兴的教学实践主要是针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而对如何教留学生汉语,杨老师刚开始的时候也并没有很清晰的思路。然而,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干劲和赤诚地为学生服务的态度却是相通的。那时六天工作制,杨老师每周周一早上来到学校,周六晚上才离校,整个一周就扑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杨老师与他的同事们一起,上午给学生们上课,下午辅导学生自习,晚上还要到学生宿舍里给学生查漏补缺,给一些后进生单独辅导。就在这样高强度的教学实践中,在全心全意为学生的服务中,他们基本在零基础上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教学经验,总结出独到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
迄今,杨惠元老师已经出版了多部有关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学术著作,如《听力训练81法》、《汉语听力说话教学法》、《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等等,当之无愧是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专家了。但即使到现在,问起他创制了哪些教学方法,杨老师依然谦虚连连地说,“我自己哪有能力创新那么多方法,很多是向别的老师学习,经过我的课堂教学实践验证以后总结出来的。”给他印象尤其深刻的是1985-1987年他做教研主任的时候,除了平时紧张的上课,杨老师还经常去听别的老师的课。老教师的课、年轻教师的课,他都虚怀若谷地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听、去看、去观摩,他从这些课中得到了
大连盼达汉语学校www.xiexiebang.com
很多经验和启发。然后他再把学到的方法用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演练、检验,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加以调整。
更难能可贵的是,杨惠元老师非常善于系统地把这些零碎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整理成系统的理论,比如杨老师的“微技能”教学法。他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理论指导,把汉语的学习总结成一个层级系统。比如汉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其中“听”一项,杨老师就又把它分为了八个小层次的微技能,包括:辨别分析能力、记忆储存能力、联想猜测能力、概括总结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边听边记能力、听后模仿能力、检索监听能力。每节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一两个微技能进行集中训练。这一理论符合我们平常说的“做事情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微技能训练的理论和方法更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实用性,从而课堂训练的效果更加明显。
杨惠元老师一直在这样不断的学习、实践、推敲、反思,最后总结沉淀出一些教学法,然后他又无私地把它们贡献出来,亲自指导培训年轻的教师,进而把这些方法写成著作供更多有志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人学习参考。直至今日,杨老师还保持着对工作的一片热情,在任校教学督导员期间热心指导青年教师的授课、为校内外的对外汉语教师们开设讲座等等。
诚心换诚心,桃李满天下——海外教学经历
1983-1985年,杨惠元老师被派到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大学教了两年汉语,把他对工作和学生的一腔热情带去了遥远的南斯拉夫。这两年的海外教学也成为了他生命中一段特别的记忆。
刚到南斯拉夫的时候,杨老师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语言的障碍。虽然学校里的同事和学生都能讲一些英语,但是很多都带有浓重的口音,听和理解他们的话语很困难。杨老师向来非常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如果不懂他们的语言,就不能充分的融入学生的生活,跟他们打成一片,知其所需,急其所急,为他们的中文学习提供更好的服务。于是,杨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勤奋地自学了塞尔维亚语,并且能够应付日常交际。有了语言这一工具和媒介,杨老师跟学生们的感情纽带更为紧密了,不仅课上利用学生母语的特点更高效、更有的放矢地进行汉语教学,而且方便了课下跟学生们的交流。为了更好
大连盼达汉语学校www.xiexiebang.com
地了解学生、服务学生,在周末、节假日杨老师还会到学生家里家访,他可以用塞语跟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们直接交流,这大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谊。
在那个年代,物流并不像今天这样发达,在国外生活还不免会面临物质生活上的匮乏和不适应。现在回忆起来,杨老师很感念当时南斯拉夫的大使馆,说使馆教育处在物资上给了他们很大的帮助和支持,比如使馆教育处通过一些特别的渠道买到一些新鲜蔬果什么的都会记得分给杨老师他们一些。这样的时候,杨老师总是要跟他的学生们一起分享,他经常会在宿舍做一些中国菜或者包饺子来招待自己的学生。这些生活中的点滴也给了学生们很多乐趣和感动,有一个学生专门写了一篇称颂杨老师的文章,题目是《我的用筷子的老师》,发表在当地一家知名的杂志《世界》上。
说起国外生活,有过这样的经历的人应该都体会过那种深刻的,难以排解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愁。杨惠元老师也有过这样的时候,但他直面这些问题,尽量充实自己的生活,主动为使馆教育处做些管理中国留学生的工作,更加努力的学习外语,富有激情地投入教学工作和与为学生的服务工作中。实在思乡忧闷的时候,自幼受父亲影响而深爱京剧的杨惠元老师就唱几嗓子京剧,一方面排解了自己的思乡之苦,另一方面也向学生们展示和介绍了中国的文化,一举而两得。
两年的时间在富有激情的工作和学习中也飞快的过去了。到了道别的时刻,心怀不舍的不只是杨惠元老师,他事后才得知,他的学生们竟然联名给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写信,希望能把杨老师留下来。但无奈当时国家教委已经委任了接替的老师,学生们的这一请求没有得到应准。贝尔格莱德大学的校长得知此事感慨地说,“在我们贝大的校史上,有老师曾被学生赶走过,而如此被学生挽留的老师,杨惠元老师是第一个。”
直至今日,南斯拉夫的那些学生们还对杨老师心怀感激与思念,平时经常会在网上致以问候,就在2005年元旦,杨老师还又收到了他们其中一个寄来的卡片。师生情谊深厚如此,必是一片诚心相待的结果。
大连盼达汉语学校www.xiexiebang.com
杨老师多次到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香港、澳门等地培训汉语教师,截止到2005年退休,杨老师教过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1683人,中外研究生644人,在国内外培训汉语教师3480人。真可谓是呕心育桃李,桃李满天下。原文引自:北京语言大学
本文来源:盼达汉语大连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