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只有一个地球》。下面,我简要地说一说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敬请多多指教!
一、把握教材,确定目标:
1、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11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文字优美,行文严谨。文章从人类生存的角度简要地介绍了地球的相关知识,运用数字、对比、比喻等方法阐明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2、确定目标:根据本文的特点、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A、学会生字7个,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恩赐、滥用、矿产、目睹、枯竭、渺小、慷慨、威胁、和蔼可亲。
B、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C、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提高学生参与环保的性。
D、了解课文运用数字、对比、比喻等说明方法。
3、重点、难点:感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理解地球的“可爱”与“易碎”。
4、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二、突出主体,选择教法:
课堂是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以上的认识,我选择教法如下:
1、以读为主,读思写结合法;
2、边读边想象,合作交流法,意在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与习惯。
三、重在实践,指导学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与方法,也就是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为此,我指导学生以读为本,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多读多想,体会文章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感悟作者运用数字、对比、比喻等进行说明的方法。
1、朗读疏通全文,2、默读了解大意,3、轻读想象探究,4诵读品味内化。此外,还适时指导学生利用摘抄法、收集资料法等进行深入学习。
四、循序渐进,开放教学:
作者运用数字、对比、比喻等进行说明的好处,并适时地进行模仿、拓展练习。
4、品读鉴赏化其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的段落,并边读边想象地球的“可爱”与“易碎”感悟文章语言的优美与简洁,然后反复诵读,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文,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
五、拓展练习,巩固深化
1、继续查阅与收集资料,出一期有关环境保护的手抄报;
2、以小组为单位编创一句保护地球的公益广告词。
六、美
小
资 源 有 限
不 能 移 居
板书:
只有一个
精心保护
七、小结:
本文教学遵循“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理念,以读为本,在读感知、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以上是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很粗糙,敬请各位多多批评。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只有一个地球》,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十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都是科普作品。《只有一个地球》在本单元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本文的训练重点,也就是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抓住文章的要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上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二、说学生。
鉴于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我班孩子情感比较丰富,爱好朗读这一特点,于是课前让他们收集整理好有关地球的各种资料,在后面的教学设计中也重点考虑从激情、诉情,抒情的角度进行设计,力求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
三、说教学目标。曾多次听过《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有琢磨表达重在语言训练的,有引导探究研究性学习的,也有力在信息资料整理交流的,但每一次似乎都留下了一个共同的遗憾:孩子们的表现过于理智,他们发出来的话语只不过是一种公共口号而已。反复研读教材,“人类的母亲”这几个字眼紧紧地抓住了我。母爱是至真至美的情感,人不正是大地之子吗?由此而发,我设想将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转换成同“地球母亲”交流的过程,从而赋予地球这一客观存在以情感、人格的因素。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样设计,阅读的过程亦首先变成了“聆听”的过程,再辅之以相关文本与非语文材料等课程资源的拓展强化,势必对学生内心形成猛烈的撞击,生成丰富的体验。顺着学生心理的发展,再转入“诉说抒情”阶段,必是有感而发、有情可抒的了。因此,根据新课标结合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3、激发起学生的情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为了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把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我一直欣赏这样一种说法,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我更欣赏这样一种理念,一堂成功的阅读课应该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生命激情,让短短的四十分钟成为师生共同度过的美好的生命时光。让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学生是无尽的回味,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
《只有一个地球》虽是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却也更是一篇充满浓浓情意的课文。对于这篇课文,我确立一个重点,即:地球是唯一可以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落实一个思想,即: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一种情感即:把地球当成母亲来珍爱组织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抓住一个“爱”字来组织教学,美丽的地球我们喜爱,唯一的地球我们珍爱,满目苍痍的地球,我们怜爱。我想这既是语文教学深层次思想内涵,又是引导学生突破情感与理性认识的一个切入点。鉴于些我设立了“导入激情——聆听动情——诉说抒情”的学法导向。层层推进教学,以真正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生成与深入进行。
五、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激情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观看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从神舟六号飞船上拍摄的地球美景后,一句看似不经意的问:“地球,你还想称它为什么?”“母亲!”孩子们亲切的称呼,拉近了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在此基础上,我顺势利导:“地球,母亲,多么亲切的称呼,使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位诗人的一句话:‘所有的儿童都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所有的爸爸妈妈都是地球的孩子。’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地球,走进母亲,好吗?”
(二)、聆听动情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因此,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力求创造一种适宜的“对话”环境,或是情感诱导,或是方法指点,或是激励肯定,努力促成“对话”的不断生成与深入。让孩子们在默默地读,静静地听,在与同伴的交流与合作中与地球妈妈融为一体。基于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对孩子们说:“读书,其实就是同文字交流,同书中的人物对话。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这篇课文每一个词语后面都有地球妈妈的心跳,每一个段落后面都有地球妈妈的呼吸。让我们默默地读,静静地听,听听地球妈妈都在向我们诉说什么呀?”孩子们在默读,静思的基础上,会从以下三个方面找出地球妈妈在诉说些什么?一是:我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一是:在宇宙空间,我是你们唯一的母亲;一是:
我正在悲伤的哭泣。这三方面,根据学生的选择相机进行学习。在地球母亲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这部分,通过情感诱导,让孩子们说出地球母亲在你心目中的形象,然后再回到书中有关语段,在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中,在反复的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地球妈妈的美丽,激发孩子们喜欢地球妈妈的感情。在宇宙空间,我是你们唯一的母亲这部分,通过讨论、分析、计算得出我们不可能移居别的星球。因为唯一,所以让孩子们产生珍爱地球的感情。在我正在悲惨的哭泣一部分中,通过方法指导,让孩子从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入手,看看我们的地球母亲正在受到怎么样的伤害,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现在的地球母亲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与第一部分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然后在对比诵读中体会地球母亲那令人揪心的、悲惨的哭声。怜爱之情也油然而生。到此,水到渠成地引导孩子们揪出伤害母亲的罪魁祸首:那就是人类,人类的无知,人类的贪婪。最后让孩子们在如泣如诉的音乐声中填写、诵读:昨天,我们的母亲(美丽壮观);今天,我们的母亲(满目苍荑),而伤害母亲的竟然是(我们人类自己),这才是最让母亲心痛的呀!
(三)、诉说抒情。
此时,学生的思绪已经是汹涌澎湃,他们有太多的话想对地球妈妈、想对我们周围的所有人说了。于是,自然地转入诉说抒情:其实我们什么都不必说了。面对地球母亲哀伤的眼神,作为她的孩子又应如何应答呢?这是我们每一个地球人都应该直面的问题,大家静静地想一想,然后再写下来吧。这一设计不但有利于学生情感的表达,又达到了读写迁移的目的。学生们把自己写下来的话在班级交流以后,我顺着他们情感的发展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同学们,千言万语,汇成这一句话——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的明天如何,就在你我他,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中,警示人们,大声读——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把这句话深深地镌刻在心底,字字千钧,低沉而有力地再读——只有一个地球。
六、预设教学效果
我想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这种深入地对话,让师生的生命感悟在课堂这一短短的四十分钟里尽情表达,在语言文字的激扬中踏上精神的升华之途。通过静读、倾听、诉说、抒情,让孩子们浮躁的心灵变得平衡和充实。最后达到让师生一同在阅读的世界里流连,在阅读的世界里陶醉,在阅读的世界里静听自己生长的拔节声这一目的。谢谢大家!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一、分析教材 这篇文章是以鲁迅先生侄女的角度去描写其人的。作者通过回忆伯父生前留下的深刻印 象的几件事,来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 对鲁迅先生的无限怀念与敬仰之情。本文在表现人物品质方面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的方法,语言内涵深刻。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单元导读”以及本文的具体特点,制定了本课的目标如下:
1、正确读准“挽、囫、囵、恍、搞、枣、霜、详、逝、章、咳、嗽”12 个生字的字音。注意多音字“正”“冠”;注意“嗽”字的写法,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 霜”的意思。
2、快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文章的段落结构,明白文章的是围绕“他为自
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个中心句来写。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4、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本文共分两个课时
1、第一课时内容安排: A、整体把握单元的课文大意,据单元导读弄清本单元教学要求。B、快速浏览课文,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结构。C、学习生字词 D、学习“救助车夫”的事例。
2、第二课时内容安排: A、学生根据学习“救助车夫”时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谈《水浒》”、“谈碰壁”、“关心女佣”的事例。教师重点引导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B、学习“追悼鲁迅先生”部分 C、总结全文 D、课外阅读
有关鲁迅的资料。
四、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A、正确读准“挽、囫、囵、恍、搞、枣、霜、详、逝、章、咳、嗽”等 12 个生字的字 音,注意多音字“正”“冠”,注意“嗽”字的写法,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 经风霜”的意思。B、理清文章的段落结构,明白文章的是围绕“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个 中心句来写。C、学习通过动作、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
五、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 新课程标构,明白文章的是围绕“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个 中心句来写。C、学习通过动作、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
五、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对六年级学段的学生要求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 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再加上本单元导读中提到要“理清文章思路”的要 求。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为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掌握课文结构。” 同时,又因为文本的叙事时代背景离学生比较久远,学生对此感到陌生,这有碍于对一 些重要的句子的理解。所以将本课时的难点设置为:理解“伯父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 地叹了一口气”这一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第一课时教学方法
1、整体导入法:单元主题教学以单元主题为依托,在主题内容学习之前对整组课内容 进行整体的感知。它以导语为切入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感受单元专题的情感,激发学生 的学习欲望。并让学生明确本主题的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对于主题教学来说,采用单元整 体导入,了解选文的大体风格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主题学习的方向。
2、朗读感悟法:叶圣陶先生说:“朗读自有它的目的,主要在真正理解所读的东西,从而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从而提高觉悟,丰富见识。”知识的积累是从少 到多,由浅入深的过程。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课文,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 情,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这对于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七、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整体导入:
1、把握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检查预习:说说这单元的文章都跟谁有关系?(鲁迅)谈 谈鲁迅初步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不强求)
2、学生朗读单元导读,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教师板书学习目标)。(这样做是为 了让学生和老师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检查自己是否达成目标)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通过他身边亲人的描述了解他,看看生活中的鲁迅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从单元的整体把握入手,有利于将原来支离破碎或者不太明显的东西建构成一个立体的 教学体系,使教师和学生以整体的生命,而不是生命的某一方面投入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更 好地实现阅读的高效积累及教学的最优化。
二、初读课文,把握文章结构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最能说明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句子,划出 来。
2、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文章写了鲁迅的几件事来表现他是一个这样的人?
3、请你给文章分一下段,你会分几段?根据什么来分?(事情)
4、请你再快速浏览课文,除了按事情分段,课文中还有一个地方可以为我们分段提供 参考,你发现了吗?(空行分段)
5、请给每一件事起一个小标题。
6、想一想,这几件事和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关系?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尤 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把握是学生在快速阅读后对信息的筛选、整合的过程,是语文实践能力的体现。也是本单元的目标之一。对课文运用小标题的形式概 括是整体把握的更高一层次的要求体现。但在已明确了分段的情况下,小标题概括课文主要 内容就能让学生更明确文章的结构层次,从而更清晰地把握文章的结构。请大家注意:这个 环节中我们快速默读和快速浏览的阅读方法。快速默读意在学生能更加专注地思考问题,从 而找出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答案。而快速浏览旨在培养学生快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从具体事例入手,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 多”的高尚品格
1、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同学们最感兴趣的一件事。(让学生自己找出最受感动的一件事,估计学生大部分会找出帮助车夫的事)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段,边读边想这段中哪些细节描写体现了鲁迅先生是一个 “为 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
你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4、出示动作描写片断,学生齐读,划出描写动作的词。“扶、蹲、半跪、拿、夹、洗、敷、扎”
5、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教师相机引导学生通过“半跪”感受鲁迅的“为他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这些动作哪些是写鲁迅的?哪个动作令你最受感动、最能体现他为别人想得多?为什 么? 引导学生通过天气的寒冷和时间长久,以及鲁迅与车夫之间的身份差异,来感受鲁迅 的“半跪”)
6、指导朗读,抓住动词读出自己的感动。(先自由练读,再齐读感悟)只听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却不闻学生书生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阅读课。在这 里我们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练读指导朗读全班齐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 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7、从鲁迅的帮助车夫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鲁迅的确是为别人想得多,还可以从哪些地 方感受得到?(掏出一些钱,把剩下的药和绷带给了他)
8、师: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鲁迅在街头帮助了一位车夫,如果你们帮助了别人,你们 的心情会怎样?鲁迅当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沉重)
9、出示神态描写的句子,抓住“严肃”和“叹气”引导学生理解。
住“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引导学生:鲁迅当时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作补充并小结: 鲁迅由这位车夫想到了 千千万万的车夫,想到了中国千千万万的穷苦人,他们处在水深火热中,这都是社会制度的 不合理造成的,鲁迅知道原因所在,然而又无法解除穷苦人的痛苦,因而脸色变得严肃。这 句话表现了鲁迅对旧社会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11、指导朗读,抓住人物的神态,读出沉重痛心的感情。阅读教学应鼓励学生做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在这部分,我们让学生选 择文中最令他们感兴趣的事例来写,就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从而充满热情地学。我们 让他们边读边思考问题,是为了让他们做独立的阅读者。《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设计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让学 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思想得以碰撞,灵感得以激发,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学生的学习主 体得到充分体现。在理解“半跪”和鲁迅为何叹气,为何严肃时,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的体验。让各个学 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而不是老师设计好了标准答案再引导学生寻找 “标 准”。
四、老师总结: 这就是鲁迅先生,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一个忧国忧民的老人,文章中还 有其它几件事也都表现了他的这些品质,下节课,我们就用学这段的方法来自学。出示学习方法:
1、朗读段落,想想通过什么来描写人物,划出有关词、句。
2、通过关键的词句来理解人物。
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和时代背景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4、通过朗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建构主义学习观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当在已 有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去重新构造自己对其他事件的理解。这就正好体现了新 课标上说的“学会自主学习”,也完成了一种学习方法的迁移。
五、布置作业: 让学生阅读有关鲁迅先生事迹的书,扩大学生的信息采集量,从其他方面加深对鲁迅的 了解,再重新回归到主题阅读上来
第二篇: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只有一个地球》
说课稿
于 芳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教材分析:
内容及地位:《只有一个地球》是第十一册第三单元三篇课文中的第二篇课文。在“导读”中提出“学习本组课文,会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要注意查阅工具书和收集相关的资料,理解课文中介绍的科学知识。还要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做到有资料互相交流,有问题共同探究,通过集体努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本课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本课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让学生学会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树立环保意识。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地球的特点,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及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对地球产生的危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利用课文内容和课外收集资料,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达到教学目标提出的感受地球之美,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的要求。教法与学法: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的教学理念。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了新的飞越。他们有了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敢于在交流和讨论中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及已有的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些因素对本节课的教学是非常有利的。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情境激趣:
导语: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跟随我们的宇航员到太空去看一看吧!(课件播放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可爱的地球”资料片。学生会看见一个旋转的晶莹透亮的球体,听到悦耳的配乐朗诵,情不自禁地进入情境中。)当宇航员目睹了地球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写宇航员感叹的那句话。(二)、选读探究
浏览课文后,学生很快找出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让学生抓住这个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共同研究。通过梳理,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课件)
1、“地球美丽又渺小”、2、“资源有限”、3、“不能移居”然后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最能说明问题的一方面深入探究。
1、地球的美:
(1)找出描写地球外貌的句子(课件)(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感受地球的美。
(2)引导学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和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的。
2、地球的易碎性:
(1)找出“地球的容易破碎”具体体现在哪儿?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语“枯竭、滥用、再生”等弄清地球上的“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2)再读课文。在学生理解了内容的基础上交流课前搜集的人类破坏地球资源的材料。
(3)(课件)出示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组数据,再配上敲击键盘的声音,目的引起学生高度重视,使其心灵受到强烈震憾。
此时此刻,我想孩子们会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3、地球的唯一性: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
引起学生争辩: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能否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最后引导学生得出我们无法移居别处,我们只有在地球上生活。得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结论。(三)、升华情感(课件)
1、这时,让孩子们互相交流,畅所欲言,对地球妈妈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
2、联系实际,交流: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四)、拓展迁移
构思一幅宣传画,设计一句广告语或写一篇读后感,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五)、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简明扼要,又重点突出。
总之,《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信息搜集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信息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质疑探究,利用协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思维。最终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附板书设计:
9、只有一个地球
保 美丽渺小 人 护 资源有限 人 地 不能移居 有 球 责
第三篇: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行: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只有一个地球》,具体程序如下:
一、教材和学生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它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鉴于学生初步具备了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课前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地球,并充分利用网络架起时空桥梁,搭起学生意义建构的支架,从而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
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与默读课文相结合,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理解文章主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生动,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重点探究关键句,深入感悟文章主旨;个性品读,交流感悟,培养个性化阅读的'习惯;品味语言,欣赏视频,直观感受,联系实际,提升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重点是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难点是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三、教法、学法说明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四、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提出目标,导入新课自主、合作、探究整理归类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一)提出目标,导入新课
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教学开始我给学生制定了一个学习目标,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使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学习,并为学生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学习方法奠定基础。
(二)自主、合作、探究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回味自己读这篇文章的感受,引导他们抓住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相机引导。
这正体现了新课标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地球的可爱
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探究学习时,首先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导学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和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
然后,进入相关网页,地球丰富的资源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2、地球的易碎性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抓住至少、本来等词,体会说明文应用词准确。然后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看到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此时此刻,孩子们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这时让学生观看地球妈妈遭到破坏的影像资料,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网络信息,将文字形象化,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正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三)、整理归类
结合板书,教授了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体现了在阅读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四)升华情感
这时,让孩子们把最想说的话与同学们交流,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五)拓展迁移
观看视频,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学完这课,我设计了可由孩子们自主选择的作业。他们有的制作环保小报,有的发出环保倡议,有的写一篇200字的读后感,有的写保护环境演讲稿,有的画一幅环保宣传画等,并且通过网络发送到网上去,在地球村展示台展示,引起社会的共鸣。
这样的设计,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五、板书设计
我是把板书设计在一个地球的简笔画上的,让学生感受可爱与易破碎的易转化性,又利于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六、教学小结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协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最终达到意义建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组教学内容是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旨在通过一系列课文的学习,在掌握课文生字新词,积累语言的同时,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同时,也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了铺垫,通过以“珍惜资源”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以及针对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或根据漫画写环保故事的习作练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只有一个地球》是本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文章语言朴实、流畅,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又饱含着深情。它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二、说目的
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理解“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等词语;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品析重点语句,联系现实生活实际,体会资源有限的根本原因;情感与价值: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达到教学目标提出的感受地球之美,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的要求;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
三、说学法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以课后问题引导学习,讨论和交流,诱导学生读进课文中去,又从课文中想开去。
四、说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选读探究——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观看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拍摄的地球美景时,我设计了一段导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一句看似不经意的问:“地球,你还想称它为什么?”学生亲切的称呼,拉近了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选读探究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相机引导。
这样设计,意在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地球的可爱
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探究学习时,首先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慷慨无私”。引导学生抓住 “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和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
2、地球的易碎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把握“矿产资源必将枯竭”、“再生资源不能再生”两个要点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实际,感受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正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3、地球的唯一性
当选择这一部分学习时,引导他们抓住“至少”、“本来”等词,体会说明文应用词准确,严谨。接着,让孩子们相互交流课前搜集的九大行星的资料和别的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有关资料。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
(三)升华情感 这时,让孩子们把最想说的话与同学们交流,并通过网络在“小论坛”中发表。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四)拓展迁移 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学完这课,我设计了可由孩子们自主选择的作业。他们有的制作环保网页,有的发出环保倡议等,并且通过网络发送到网上去,在展示台展示,引起强烈的共鸣。
这样的设计,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五、说板书
为求得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全文的内容、主旨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力求简单、明了,特作如下板书:
13.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壮观
可爱 和蔼可亲
慷慨无私
无法移居—只有一个地球
矿产资源必将枯竭
易碎
再生资源不能再生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是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它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无法移居”、“保护地球”这四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本设计抓住“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是怎样一步步得出的?最后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拓展性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在读中引发学生思维,唤起学生情感,让学生的思想和教材产生共鸣。
二、说目标:
1.能说出课文表达的观点,是怎样一步步得出的。
2.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说重点:
能说出课文表达的观点,是怎样一步步得出的。
四、说难点:
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
五、说教法、学法: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主题阅读的教学模式,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搜集资料等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发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六、说过程:
(一)小诗引路:根据我们的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我先采用小诗引路的方式导入,一首李广田的《地与子》送给孩子,并配有《月牙之死及飞天》的纯音乐,让孩子在这种氛围中诵读这首诗,紧扣主题,为下文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做好铺垫。
(二)检查反馈:这个环节我主要通过问答的形式来了解、考察孩子对上节课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进一步明确课文所讲的几方面内容: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无法移居、保护地球。
(三)学习“一主”教材,研读品悟。在上这个环节的基础上,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找出“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的关键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的美丽又渺小;弄清地球上的资源有限,然后结合相关的段落,课前搜集的资料,看到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此时此刻,孩子们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再让学生观看地球遭到破坏的影像资料,并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引导学生抓住“至少”、“本来”等词,体会说明文应用词准确,进而理解了人类“无法移居”的原因。最后,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并设计宣传,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四)“两翼”教材环节,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保护我们可爱的地球的重要性,同时也有机的结合了两翼教材,达到了以文带文的目的。
本节课中,我的多媒体课件以蓝色为背景,为学生创设了本篇文章地球水蓝色的纱衣格调一致。分别利用了平板、画廊、翻牌、音频、视频、笔、抢答、光荣榜、学生点名、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使解决问题的途径多样化了,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学会了新媒体的运用。
五、说板书:
18.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又渺小 资源有限 无法移居
保护地球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4
一、说教材:
《只有一个地球》是北师大版第九册第十单元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本文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地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和唯一性,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尤其是在表达方面,本文十分注意用词的准确,说明方法的恰当,行文的严谨。文章的字里行间除了表达出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还洋溢着号召人们保护地球的热情。
文章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学生要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多方面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指导学生朗读这类说明性文章,除了同朗读叙事性作品一样要注入自己的感情以外,还要指导学生在交流体会感想的基础上写好心得笔记,从而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中生悟,理解“只有一个地球”的深层含义。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在交流体会感想的基础上写好心得笔记。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抓关键词体会,从而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写好心得笔记。
四、说教法: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读中生悟”,“品评交流”和“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说学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主阅读感悟,我运用了勾画,批注,写心得笔记等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程序:
本课安排了两课时,在第一课时,我的教学目标是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感悟大意。在第二课时,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抓关键词体会,从而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指导学生在交流体会感想的基础上写好心得笔记。现说一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为了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的崭新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在开课始,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激发情感。先让学生说一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再导入本课的学习:我们来看看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什么这样,让学生再次整体感受地球母爱的“慷慨”及与之形成对比的人类对它的迫害,激起学生对地球“爱”与“怜”,对人类所做的“羞”与“愧”,从而拉近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品读感悟
在充分调动学生情感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找出作者要表达的相关内容,勾画出重点词句,进行批注,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全班交流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预设:
1、地球的可爱
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汇报时,首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让他们说一说:当你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2、地球的易碎性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汇报时,先让学生说说地球容易“破碎”表现在哪里然后让学生联想:看到“生态灾难”你眼中浮现了哪些画面使学生联想到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联想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此时此刻,孩子们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这时,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这样就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正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3、地球的唯一性
当选择这一部分汇报时,引导他们说一说:当你读到这儿,你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接着,让孩子们相互交流课前搜集的九大行星的资料,从而认识到别的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写心得笔记
在这一环节时,首先讲解写心得笔记的要领就是把读后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写下来。接着让孩子们在小组内交流读后心得,然后写心得笔记,最后在全班交流。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和写心得笔记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四)拓展迁移
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学完这课,我设计了可由孩子们自主选择的作业。可以创作环保童谣,可以制作环保警示语,还可以写环保倡议等。
这样的设计,注重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七、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认识
破坏精心保护心得感想
笔记体会
别无去处造福子孙后代启发
收获
写一篇作文:地球妈妈,我想对你说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只有一个地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课本中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课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只有一个地球”,从而形成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第二课时内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前地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下面我谈一下对第一课时的教学设想。
2、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人类的家园为主线,将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地球之间所存在的奉献与获取、建设与破坏、减灾与自护等方面的辩证关系和内容整合为一个单元。而本课《只有一个地球》第一课时则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只有一个地球”,从而形成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本课时话题切入口虽小,但知识含量大,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并注意将品德的形成与知识的学习相融合,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知识技能的掌握相结合。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初步学会在收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3、教学目标:
识记:认识到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理解:深刻理解、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运用:通过学习,初步学会在收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情感:培养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
4、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到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难点:深刻理解、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从而培养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否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本课,根据教材的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打算采用以下教法:
1、情境教学法
给学生播放一段反映地球美丽富饶的录像,从而创设情境,从直观上激发学生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
2、启发诱导法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并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教师头脑里灌输到学生头脑里,教师应努力达到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本课的教学,我采用边讲解、边提问的方法组织教学,循循善诱,层层深入,使学生在积极思维中获取新知。如:在学生观看了展示地球美丽富饶的录像后,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生活,说说地球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启发诱导学生去思考,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对地球的感激之情,帮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
3、比较分析法
教学要得法,根本问题就是要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有的优秀教师说得好:“要把演员的位置让给学生,自己去悉心钻研导演的艺术。”
而比较分析法则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不仅有助于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解开学习中的疑团,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训练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其他星球基本概况(温度,水分,氧气)的资料同地球给我们提供的生存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并展开讨论,从而论证出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采用这种教法,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愉快的学习活动中各有所得。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因此要求教师不仅“供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毛主席也曾作过一个生动形象的描述,他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为此,本节课我打算教给学生大胆质疑、探究解疑的学习方法。
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我在课上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大胆质疑。如:我们是不是可以人为地创造出一个适合人类长期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呢?进而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查阅资料,展开辩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又可以训练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给学生播放一段反映地球美丽富饶的.录像。
●看到这一个个美妙的画面,你此刻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对地球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以上的设计,既创设了情境,又集中了学生思想,激发了求知欲。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 感悟地球的奉献
●请大家结合自己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生活,说说地球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可从以下几方面思考:(屏幕显示)
①、我们身上穿的衣服离不开哪些资源?
②、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离不开哪些资源?
③、我们的住房离不开什么资源?
④、我们的交通离不开什么资源?
⑤、我们喜欢的自然风光有哪些?
(生交流后汇报)
●是啊,地球慷慨无私地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她的确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
●(师生同唱《我们的田野》,通过歌词和旋律来进一步感受地球的奉献,并从心底由衷地感谢地球。)
在以上的教学中,我采用启发诱导法,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动脑思考、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觉,这样不仅重视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思考能力。
活动二 论证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我们的地球实在是太可爱了,但由于人类不加节制的开采和破坏,目前,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濒临枯竭。有人说:如果地球破坏了,我们不是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请同学们围绕 “如果地球上资源枯竭了,我们能不能找到适合人类生存的第二个星球。”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学生拿出自己收集的一些有关其他星球基本情况(温度,水分,氧气)的资料与地球为我们提供的生存条件进行比较,并展开讨论分析:
①、月球和火星的温度,大气含氧量和水分状况能否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②、其他星球,如金星、木星等是否适合人类生存?
以上教学采用比较分析法,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不仅有助于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解开学习中的疑团,而且,可以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到目前为止,除了地球之外,我们还没有找到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其他星球,谁来救救人类?
(生质疑: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人为地创造一个适合人类长期生存与发展的第二个空间呢?)
①、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大胆假设和想法,其他学生对此提出质疑。
(展开小小辩论会。)
②、教师介绍“生物圈2号”实验基地以失败而告终的相关情况。让学生知道,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人类还无法模拟出一个类似地球的,可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
以上教学通过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大胆质疑,并主动探究,去寻找答案,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又可以训练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小结:
迄今为止,至少在距离地球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科学家还没在找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而且,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人类也无法模拟出一个类似地球的,可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所以,我们必须承认:“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将别无去处!作为地球母亲的孩子,热爱她,珍惜她,保护她是我们神圣的使命,也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对于这一点,同学们作何感想?请说一说。
(生讨论交流,谈体会,表决心。)
最后突破难点,让学生通过谈感想,深刻理解、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从而培养热爱地球、感激地球、珍爱地球的情感。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6
一、教材和学生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组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它通过地球“美丽可爱而又渺小”、“资源的有限与面临的枯竭”、“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学生在四年级的时候通过《地球万岁》一课已初步认识到了地球对我们的重要性,而课前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地球,并充分利用网络架起时空桥梁,搭起学生意义建构的“支架”,会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认识地球。
二、教学目标 、重难点说明
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 定位在: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理解“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等词语;了解地球的特点、有限的资源及人类的开发对地球产生的危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抓住重点问题把握、理解文章的中心,并能够正确表达出自己的感想。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达到教学目标 提出的感受地球之美,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的要求。
三、教法、学法说明
基于教学目标 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观察感悟、情感交流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四、教学过程 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观察激趣——问题探究——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一)观察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观看所拍摄的地球美景这前,我先让学生们观看了几张宇宙中的图片,然后我设计了这样几句导语:“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 ,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好朋友,它就是——地球”,然后又观看地球的国片。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一句看似不经意的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想用一句什么话来赞美地球?”学生发自肺腑的表达,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问题探究
从文中的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入手,对学生对通篇课文的理解有很好的帮助。所以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我们感受到了地球的美丽,那在课文当中作者用哪一句话概括了地球的特点?得出“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令人困惑的问题。从这一问题入手,来全面、准确地认识地球。
1、感悟地球的外在美
学生通过课前的观察图片,已初步感受到了地球的美,这时可再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们通过对其中词语的咸悟、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这时“面对如此美丽可爱的地球,我们人类把它称作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对地球的伟大有了初步的认知。
2、感受地球的内在美
“地球的内在美体现在哪?”这一问题的探究,让学生感悟到了地球为我们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资源,对地球的伟大与无私奉献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3、感受地球的渺小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学生已认识到了地球的美丽与可爱,这时我又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是啊,地球是伟大,它无私地、慷慨地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资源,包括森林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等,可是你知道吗——出示“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通过这个句子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和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同时也会让学生更心疼地球。
4、地球的易碎性 (资源的枯竭)
地球像一叶扁舟,可就是这一叶小舟却载着60多亿人在茫茫的宇宙中行驶,它无私地、慷慨地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机关报资源,可我们人类呢?我们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它的?观看看到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并进行解说,看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此时此刻,孩子们禁不住伤心愤怒,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地球妈妈易碎的原因,这时学生的情感又有了一定的升华,此时再引导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学生更能有切切实实的感受。
网络信息,将文字形象化,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正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5、地球的唯一性
“等有一天,地球上的资源枯竭了,我们便再也无法生存了,这时的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吗?”通过这一问题的解决,学生又对地球的唯一性,人类的不能移居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升华情感
认识到了地球的唯一、人类的不能移居,再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共鸣,学生的情感认识得到了一定的升华。
(四)拓展迁移
当学生的情感认知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我又给学生观看了两条网上的信息,分别是‘布什总统抛弃东京议定书和布会总统不参加拯救地球的会议,让学生谈感受,并倡导他们给布什总统写劝说稿,这样的设计,使情感的抒发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并且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之后,让学生畅谈“因为一个地球,所以我们……”这时学生内心的想法便自然而然的便是肺腑之言了。
五、板书设计 (略)
六、教学小结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感悟情境;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理解升华;利用问题探究,把握要点、升华情感;利用实践活动,拓展迁移。最终达到意义建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7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要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就是让学生以读为本,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多读多想多悟,理解作者所介绍的内容,了解课文的写法,从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组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把握主要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同时实际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一份力量。作为单元教学的第一课,在教学中实现单元教学要求对本单元的学习骑着引领的作用。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是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课文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活动范围很小、地球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最后得出结论: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启迪读者的思想。
本课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让学生学会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说明文的写作顺序。具体学习体会地球的美丽又渺小。第二课时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两方面的'知识,明确“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树立环保意识。
二、抓住教材说目标、重难点
知识目标:通过对文本的阅读领悟明确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能力目标: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环境的意识付诸行动。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方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明白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环境的意识付诸行动。
三、关注学情说教法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有一定的思考、分析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进行过一个学期,大多数学生敢于在交流和讨论中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及已有的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些因素对本节课的教学特别是重难点的突破是非常有利的。
教法: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1、引导学生合作讨论。
先给小组学习方法指导:小组合作读书,勾画重点词语谈感悟,结合资料谈感受。朗读表达感悟。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融集学生学习的信息资源,加强沟通,共同探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本文是说明性文章,指导学生朗读这类作品,除了同朗读叙事性作品一样要注入自己的感情外,还要注意体现这类作品的逻辑力量。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一句,“但是”要强调,以引起人们对后面内容的重视,“即使”可强调,使人们感到,这种设想能否实现还是求知数,“又有多少人”要稍加强调,使人们认识到,即使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能居住的也是极少的。在读中学生认识到了地球的唯一、人类的不能移居。对文章中的几处重点描写进行个性化的朗读,既可以表达出学生个人的情感,也可以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四、重视能力说学法
本节课树立以学定教的理念,以重视学生自学能力为主,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在学法上是这样安排的: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重点内容:地球自然资源有限和目前人类无法移居。小组从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到小组查找的资料补充进行交流理解,小组汇报。
2、情感朗读法。本文是说明性文章,指导学生朗读这类作品,除了同朗读叙事性作品一样要注入自己的感情外,还要注意体现这类作品的逻辑力量。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一句,“但是”要强调,以引起人们对后面内容的重视,“即使”可强调,使人们感到,这种设想能否实现还是求知数,“又有多少人”要稍加强调,使人们认识到,即使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能居住的也是极少的。在读中学生认识到了地球的唯一、人类的不能移居。对文章中的几处重点描写进行个性化的朗读,既可以表达出学生个人的情感,也可以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3、联系实际学习法。在课文最后一段的学习中,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设计小练笔:你想对地球、人类或对自己说些什么?以此加深对课文主题“只有一个地球”的认识,内化自己的行动。
五、根据学情说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2分钟)
上节课,我们一起初步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了解到这篇课文作者采用抓住事物特点的几个方面的顺序来写,写了关于地球的哪些内容?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
美丽,渺小
资源有限
不可移居
所以,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地球的可爱,知道地球的可爱不仅在于外观的美丽,还在于地球的无私和慷慨。那么,为什么说同时,地球有太容易破碎了呢?这节课我们小组合作深入学习课文。
(二)小组选读,合作探究(25分钟)
小组自由选择学习地球太容易破碎(地球资源有限)
不可移居(唯一)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读书,勾画重点词语或说明方法谈感悟;
结合资料谈感受。
通过朗读表达感悟。
小组汇报:
(1)找出“地球的容易破碎”具体体现在哪儿?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语“枯竭、滥用、再生”等弄清地球上的“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2)结合资料汇报不可再生资源的不加节制地开采造成的后果。预设课件(煤矿,石油,天然气够用多少年)
交流中说道“不加节制”进行理解,朗读体会。感情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对比地球的无私和人类的自私。
同学们,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才能形成的资源被贪婪的无知的人们破坏着,你的心情怎样?带着感情朗读。(伤心,悲痛)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结合资料汇报可再生资源的随意毁坏和滥用的后果。
结合课文重点词语谈感受时,随机出示“人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本来一次可以去掉吗?为什么?教师总结“本来”一词体现了课文用词的准确性,突出了这些资源原先可以再生,强调了现在已经不可以再生。
预习时已查找过资料和图片,如果汇报时不够充分,教师预设准备:课件,森林资源的破坏和滥用化学品的危害,教师补充地球每天在发生着什么变化?课件,学生浏览
同学们,看着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图片、资料,我仿佛看到地球在哭泣,你不想说点什么吗?(人类真是太残忍了,人类在毁灭自己)
带着情感朗读“人类生活所需要的……”
(过渡)听着你们的朗读,李老师的心情也很沉重。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合理利用,她是可以不断为人类作贡献的。但由于人类的肆意破坏,已经使地球千疮百孔,也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可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也会说:(引读)“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请学习不可移居的小组汇报,随机出示课件。理解“至少”强调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说明的准确性。
是呀!如果地球被我们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所以作者才说(引读)“只有一个地球”。
(三)、朗读文本,情感升华(5分钟)
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我们可亲的地球妈妈,正在遭受着无情破坏我们的家园──这个水蓝色的星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她需要我们一起去精心保护她。
请同学们带着对地球母亲的一片爱心,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板书: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四)联系实际,拓展迁移(8分钟)
你想对地球、人类或对自己说些什么?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交流
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板书课题)(生齐读)痛定思痛后只有一句──(生齐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记住──(齐读)
六、说板书:这样的板书设计既简明扼要,又重点突出
总之,《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信息搜集形成合力,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合作学习中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朗读和拓展最终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8
一、说教材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第二课,本课介绍了人口、森林、水等问题,反映出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已经威胁到了我们的生存,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必须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目的是培养学生从小懂得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二、说学情分析
经过五年半的学习,六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等环保主题的课文,具备了一定的环保知识。依据学生的这一实际, 教学本课需要两课时。我说的是第二课时。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我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来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1、学生能说出人口、水、森林问题所带来的危害。
2、学生会讨论、交流怎样保护地球?
3、学生会用说、写、画等方式为环保献策。我是依据中英西南项目的要求来设计教学目标的,这样的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
围绕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剧增、资源匮乏是当前地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本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运用合作、探究、迁移等教法,学生思、议、说、写、画等学法,来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依据教材、学生实际,我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采用激趣导入法。先播放视频《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相机板书课题。这样设计能调动学生看、听、说、想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求知的欲望。万事开头难,于是我利用激趣导入为教学做好铺垫。
活动二、感受地球的环境变化。
有了铺垫,我便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学习教材,感悟地球的无私奉献。播放多媒体课件,先展示出一家三口的幸福情境,再展示儿多母苦、穷困潦倒的生活画面,最后展示人口剧增,拥挤不堪的场面,学生通过对比,说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好处。接下来播放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画面,再到污水排放、洪水来临的情境,引导学生悟出水污染的问题。幻灯展示茂密的森林、过度砍伐的树桩再到山体滑坡的.图片,学生自悟出森林的作用。
通过对比,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地球母亲从美丽诱人到遍体鳞伤的变化过程。照这样下去,地球妈妈的将来会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能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孩子们在丰富的想象中感受到地球的无私奉献,同时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活动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有了活动二的鲜明对比,此时播放视频《地球妈妈的心声》,让学生感受地球妈妈急需我们拯救的呼声。于是我提问“同学们看了视频有什么疑问?”指导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资料。这一安排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转变了教师的角色。引导学生讨论水污染、森林急剧减少、人口的爆炸性增长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这种现象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这种追根溯源的提问法,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面对这些问题该怎么办呢?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是啊!地球母亲哺育了我们,现在她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该怎样回报她呢?此时我便抓住学生的心理活动,播放《爱的奉献》这首歌,学生在歌词和旋律的陶冶下,进一步感受地球的无私奉献,来唤起我们保护地球的行动。
活动四,作业超市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学生根据自己个性,来选择说、写、画、唱等方式。在音乐声中完成作业超市。这个活动的设计,既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又升华了情感,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平台,使整个教学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让学生在接受品德教育的同时,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个活动的设计,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打下基础。
六、说板书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人
威胁生存 保护地球
水
森林
好的板书是课文内容的缩影,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看着板书,再现知识。我采用这样的板书简洁美观,条理清楚。
七、说课前反思
根据新课程标准,使品德教学与多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视频,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音乐,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等。这样的设计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能实现教学目标,我是按照中英西南项目的要求,来确定教学目标的,我所设计的目标具有检测性、可操作性。
无论是视频导入还是伴随音乐的结尾,都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9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淡水资源严重缺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话题,了解森林资源骤减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懂得节约用水和保护森林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3、树立环保观念,能为环境保护献计献策。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间一个环节,体验淡水资源的严重缺乏。前面讲到了水的重要性,可以说世界上的万物生长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既然水对于人类如此重要,那它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答案无疑是否定的。那么我国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到底是多少呢?我们来举个例子:这是32块小磁铁组成的圆柱,代表世界上的水资源,包括海水和淡水。让学生猜一猜:世界上的淡水资源有多少?也就是这儿的几小块?学生自由猜一猜,当有学生说一块时,问问他是怎么知道的?然后揭出一小块大声告诉学生:这就是世界上60亿人口使用的淡水资源。可是,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大部分分布在南极和北极,被厚厚的冰川覆盖着。可直接利用的只占这里的0.3%。就是千分之三,你知道是多少吗?老师给大家看(揭下一小片碎片,告诉学生)这就相当于我国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同学们,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自由说感受)过度:正因为水资源如此缺乏,所以许多地区的人们至今还过着缺水的日子。你能想象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吗?(课件播放视频片段:妈妈,我要喝水)观看后畅谈感受。
总结:同学们,看着他们那瘦弱的肩膀上晃荡的水桶,那一碗碗浑浊的水,那一张张失去童真的小脸,那特殊的'洗脸方式。听着他们那一声声嘶声力竭地呼喊:妈妈,我要喝水,以及妈妈那无助的双眼,我们的心无比沉重。如果我们再不节约水资源,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我们的子孙也许也将过着这样令人无法想象的生活。所以,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下一代,为了那些因缺水而挣扎在死亡边缘的人们。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我为什么这样设计呢?本课的关键词是:有限的资源。种种事实告诉我们,世界人口日益增长,而资源日益减少,所以保护资源迫在眉睫。为什么当今那么多孩子没有节水意识呢?我想那是因为他们对淡水资源的缺乏并不太了解。我们都知道地球上97%是海水,3%左右是淡水。可直接利用的只有3%的0.3%。空洞的讲解和数字的感知并不能在他们的头脑中烙下深深的印记。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分割磁铁”这一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切身体验到淡水是非常缺乏的。紧接着又让他们观看人们缺水的日子,让他们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如果再不节约用水,我们的后代将无法生活。从而激发节约用水的道德情感。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10
一、教材简析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在本单元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本文的训练重点,也就是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抓住文章的要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上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课文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时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活动范围很小,地球所用的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随意破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研究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最后得出结论: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目睹、和蔼可亲。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掌握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思想感情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三、教学重、难点
为了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把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把理解“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含义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
2.制作教学课件。
五、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检查预习,研读悟情,指导朗读,指导说话。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为:巩固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指导写话。
【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开展学习,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说教学程序】
下面我具体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我拟定了本课时的教学流程如下:情境导入——了解学情——研读悟情——总结回顾——课外拓展。
一、情境导入
新课标提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课堂一开始,我通过与学生的谈话(我们现在在哪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打开思维,得出“我们现在都在地球上。”的结论。让学生站起来,跺跺脚,感受脚下就是地球,向地球打声招呼。(地球,你好!)并进一步启发学生:我们还能怎么称呼地球?学生会回答:人类的母亲、美丽的家园、地球妈妈……这时候,板书“地球妈妈”,让学生再次深情地向地球妈妈打声招呼。(地球妈妈,您好!)然后,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有关地球的课文,同学们翻开课文。(板书课题:只有一个地球)
看似不经意的谈话,实则引导学生将地球人格化、形象化,从而拉近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情感铺垫。
二、了解学情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和预习习惯。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在导入之后,我让学生谈谈预习时读懂了什么,可以是一个词语,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自己的一些感受。又鼓励学生说出不懂的地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一环节的设计,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从而把握教学的深浅,做到以学定教。
三、研读悟情
1.自读课文
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个问题是个难点,在质疑的时候肯定会有同学提出,可以以此为契机,深入学习课文。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写地球的可爱的?又是怎样写地球的容易破碎的?把相关的语句划出来,碰到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小组讨论。交给学生在课堂上思考与寻找的时间。
2.汇报交流
(1)体会地球的可爱
让学生说说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出了地球的可爱。引导学生从以下语句体会。
①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②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③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在品读这些语句时,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思想感情,并通过朗读表达思想感情。如:抓住“晶莹透亮”“相互交错”“薄薄的”“纱衣”这些词语体会地球的美丽壮观,读出地球的美,读出对地球的赞美之情;抓住“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这些词语体会地球的可敬可亲,用亲切、深情的语气读;抓住“无私”“慷慨”体会地球的伟大,读出感激之情。
在引导品读的时候,做到由扶到放。品读第一句的时候,先让学生认真读读句子,说说读后有什么感觉,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再说说该怎么读好句子,通过指名读,评价读,范读,齐读等形式让尽量多的同学能做到感情朗读。品读第二句时,让学生自读后在重点词语下面做上记号,和旁边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读书体会,在汇报交流之后指导朗读。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用“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思想感情,并通过朗读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小组结合品读第三句,汇报交流。
尊重学生对课文的独特体验,挖掘字里行间蕴含的人文内涵,在对字词的品读之中师生共同体验情感,积累语言,张扬个性。
(2)体会地球的易碎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以下语句来体会:
①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②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③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还是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品读句子。有两个地方值得挖掘:一个是“本来”一词,引导学生体会“本来”一词说明因为人类的破坏,现在地球上的部分可再生资源已经不能再生,不能长期给人类作贡献了。另一个地方是“生态灾难”,虽是平平淡淡的四个字,却写尽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全部担忧和震撼。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某种生态灾难,再出示体现每天发生在地球上的污染的一组数据,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接着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目睹地球疮痍的一面,触目惊心的一幕幕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时顺势启发:看着青春不再的母亲,看着伤痕累累的母亲,你有什么话想对我们的地球妈妈说吗?学生积蓄了一节课的情感在这里怦然而出,深深的歉意、信誓旦旦的承诺……相信会源源涌出。
对“生态灾难”一词的挖掘,从情感深处引发了学生情感共鸣,激起了学生热爱地球的激情,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学生生活紧密相连,使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
(3)能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这一方面课文讲得很清楚,只需让学生读读课文就能明白,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之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4)所以,难怪宇航员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让学生读读宇航员的感叹,呼应课堂开头的质疑。
(5)这样人类能够选择的只有一个:珍爱地球,善待地球,保护地球。带着这种情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6)这时学生的思绪已经是汹涌澎湃,他们肯定迫切地想告诉人们要爱护地球妈妈,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拓展问题:学了课文,你想对人类说点什么?让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内心的愤慨或热切期盼。
四、总结回顾
结合板书整理整节课的学习线索,总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要精心地保护地球!再次让环保意识碰撞学生的心灵。
五、课外拓展
给地球妈妈献上一份礼物,如:一份保护环境的倡议书、一张环保宣传画、给人类的一封信、动手栽下一棵小树苗……布置这样的课外作业既能很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能把对学生的环保教育落到实处。
【自我评估】
我一直欣赏这样一种说法,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我更欣赏这样一种理念,一堂成功的阅读课应该让语文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应该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生命激情,让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成为师生共同度过的美好的生命时光。让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学生无尽的回味,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这是我渴望达到的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对于这篇课文,我确立一个重点,落实一个思想,贯穿一条线索,体现一种情感这样的教学思路。一个重点就是让学生理解地球是唯一可以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一个思想是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条线索就是抓住宇航员的那句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一种情感就是让学生把地球当成母亲来珍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抓住一个爱字来组织教学,我想这既是语文教学深层次思想内涵,又是引导学生突破情感与理性认识的一个切入点。因此我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中感受地球的外在美,在进一步研读中认识地球的内在美,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中掌握美丽而无私的地球妈妈正在面临着破碎。从而使学生从不同的层面感受和认识地球的可爱。然后与课文描写地球遭受破坏的文字相对照。在对比中使学生理解课文,化难为易,达到从感性到理性的这一认识过程。
在重点段的教学中,我主要运用指导学生阅读和运用课件辅助教学这两种方法,让学生从静态的文本去感受跳跃的生命与汹涌的激情,激发学生灵动的想象。对于课文中描写地球遭受破坏的那部分,我觉得内容对小学生的理解过于理性。于是我就运用精心准备的课件来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画面带给学生视觉、听觉乃至心灵的震撼。激发学生的思维,并结合所见所闻和感受,从而引发共鸣。真正的使学生从课文走进生活。
【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可爱 地球 易碎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11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下面,我说一说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课文内容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是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启迪读者的思想。
2、联系性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中明确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要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而在三、四年级学习的说明性文章的基础上,五年级第三单元正式提出学生应了解说明方法并在写作中应用,本册书则是在这一基础上又强调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可以说这篇文章是对小学阶段所学说明文知识的一个总结,但同时它也是七八年级完整进行说明文教学的一个铺垫。
二、说目标
(一)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3、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文的方法。
过程方法:1、重点探究关键句,深入感悟主旨。
2、个性品读,把握主要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从小树立环保理念。
(二)教学重点: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三)教学难点: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三、说学情
高年级的学生独立性较强,已经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和预习习惯,已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收集信息的能力,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地球,收集周边有关地球及环保的资料。搭起学生意义建构的“支架”,从而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以上认识,我选择情境教学法;讨论探究法;指导朗读法等教法,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然后加以点拨,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五、说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预计5分钟)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观看学生收集的拍摄的地球美景时,我设计了一段导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然后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拉近了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自学指导,整体感知(预计8分钟)
1、基础达标:
①默写:晶莹、和蔼可亲、资源、矿产、恩赐、枯竭、滥用、威胁、目睹。
②指导易错字:蔼、赐、竭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完成教学目标1(生字)
2、默读课文,根据提示,梳理脉络。
提示: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方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并初步感知“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为后面深入探究做铺垫。突破教学目标2(内容)
(三)深入探究,回归系统(预计15分钟)
通过一个问题,三个部分来完成。
问题:为什么说“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了?”
1、地球的美
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探究学习时,首先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导学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和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
然后,进入相关网页,地球丰富的资源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同时指导朗读。
2、地球的易碎性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然后进入相关的网页,看到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此时此刻,孩子们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这时让学生观看地球妈妈遭到破坏的资料,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同时突破教学重点。
3、地球的唯一性
当选择这一部分学习时,引导他们抓住“至少”、“本来”等词,体会说明文应用词准确。接着,让孩子们相互交流课前搜集的九大行星的资料,再推荐相关网站让他们上网查阅,然后引导下载别的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有关资料。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预计7分钟)
1、总结:“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了”这一句即使全文基调,又可以成为整个单元的基调!
2、拓展: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
设计意图:突破教学难点
作业:1、书写生字。2、制作环保手抄报。(据时间选作)
设计意图:深入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六、说板书
13、只有一个地球
七、说反馈(教学共计36分钟,预留4分钟反馈)1、《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生存“ ”的道理,说明的重要意义。
2、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A、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B、映入宇航员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C、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D、地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E、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12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只有一个地球》
一、教材和学生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组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它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鉴于学生初步具备了利用多种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课前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地球,并充分利用网络架起时空桥梁,从而更加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在:
1、知识目标:结合文章进一步理解词语意思;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的特点、有限的资源及人类的开发对地球产生的危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搜集处理网络信息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达到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的要求。
四、教法、学法说明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帮手.
五、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选读探究——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观看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美景时,我设计了导语,:“地球,你还想称它为什么?”学生亲切的称呼,拉近了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选读探究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我们的地球太可爱,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一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相机引导。
这正体现了新课标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地球的美
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探究学习时,首先让孩子们结合多媒体:美丽的地球外貌,从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导学生抓住 “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和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
然后,多媒体出示:地球美丽的地貌,地球丰富的资源,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2、地球的易碎性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多媒体出示: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此时此刻,孩子们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这时,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网络信息,将文字形象化,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解决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地域限制。正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3、地球的唯一性
当选择这一部分学习时,引导他们抓住“至少”、“本来”等词,体会说明文应用词准确。接着,让孩子们相互交流课前搜集的九大行星的资料,结合网上学习,了解别的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有关资料。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
(三)升华情感
通过媒体展示:美丽的地球与伤痕累累的地球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时,激发了孩子们内心的共鸣,让孩子们把最想说的`话与同学们交流。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四)拓展迁移
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网上资料,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学完这课,我设计了可由孩子们自主选择的作业。他们有的制作环保网页,有的发出环保倡议等,并且通过网络发送到网上去,在地球村展示台展示,引起社会的共鸣。
这样的设计,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六、板书设计(略)
七、教学小结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协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1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永吉县xxx中心校的教师,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只有一个地球》,具体程序如下:
一、教材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组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语言朴实、结构严谨,饱含深情,介绍了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三方面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除了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信息社会所必备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本课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引向语文教学的课堂,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借助网络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在探究中理解,在理解上朗读。扣住课题“只有一个地球”感受地球之美,认识地球资源现状,升华对语言的感悟,激发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综合能力也得到培养,从而达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学科的有机整合。
三、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选读探究----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激趣
课的开始,我运用多媒体,借助网络呈现“地球”飘浮于太阳系的神奇美景,让学生对地球母亲有了初步的`感知,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切入找到了契机。
(二)选读探究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归纳三个探究主题,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指导,这正体现了: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与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地球的美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时,首先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导学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列数字和打比方的方法写出地球的渺小的。然后借助网络,将丰富的地球资源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2.地球的易碎性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然后借助网络,让学生观看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家园被破坏,孩子们会禁不住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增强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地球的唯一性
当选择这一部分学习时,引导他们抓住“至少”、“本来”等词,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接着,让孩子们相互交流课前收集有关行
星与别的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有关资料,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升华情感
这时,让孩子们把最想说的话与同学们交流,这样,情感熏陶与
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五、拓展迁移
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14
教材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也是一篇科普作品。课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该课文能引起学生探索与创造的兴趣,学习时要求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要注意查阅工具书和收集有关资料;要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做到有资料互相交流,有问题共同探讨,通过集体努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并学会初步的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2、了解地球的特点、有限的资源及人类的开发对地球产生的危害。
3、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4、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课文,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说明地球上人类活动范围很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得等几方面知识。
[教学理念]
1、高年级的识字教学以自学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方法进行生字识记,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通过运用对照比较、社会调查、指导朗读、感官刺激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自读感悟、合作交流、自由畅想等多种学习方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3、运用“情景激趣——课文探究——升华情感——拓展思维”的教学模式,层层递进,不断增强学生善待地球的情感以及环保意识。
[教学课时]
根据学生以及教材的特点,本文分为2个课时讲授。
[教学媒体]
1、课文生字学习课件
2、重点词句、段落的文字课件
3、美丽地球动画课件
4、地球资源课件
5、人类破坏地球图片
6、音乐欣赏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教师出示谜面:“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自己变,每天能行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
2、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出示谜底,并板书“地球”。
3、教师引导:“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它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生自学预习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布置预习要求:
(1)借助字典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了解文章大概意思;
2、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8分钟)。
三、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1)恩赐:赐是平舌音
(2)矿物、慷慨、贡献:“矿”、“慷”、“贡”是后鼻音
(3)滥用:“滥”是前鼻音
2、同音字、形近字比较区别并组词
裹渺()恩()慨()
囊()缈()思()概()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查到的词语的意思,教师出示“词语学习”的课件,并联系上下文引导同学理解词语。
四、齐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讨论分段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这篇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小组讨论(5分钟)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第一段(1~2自然段):地球美丽而渺小。
第二段(3~4自然段):地球资源有限。
第三段(5~9自然段):地球只有一个,人类不能移居。
4、齐读课文,体验课文内容。
五、作业设计
1、识记字型,写生字。
2、收集“美丽的地球”图片以及有关环境破坏的图片。
[第一课时设计思路]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针对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巧设谜语,创设一种神奇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把谜底“地球”写在黑板上,很自然地拉开本课的帷幕。
二、初读课文,学生自学预习课文
为了渗透小学六年级识字教学以自学为主的原则,教师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学习工具,培养自主研究、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教师检查预习效果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按照学生接受能力的规律,教师有步骤地从字音、字形、组词、词义等方面循循善诱,多层次、多维度,由浅到深、由难到易让学生充分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四、齐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通过小组讨论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分段,理清文章的脉络,为第二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五、作业设计
通过识记字形、写生字,巩固学到的新词语;布置同学收集图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对下一节课的学习有个感性认识。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布置学生分享收集到的有关“美丽的地球”的图片,教师播放“美丽的地球”课件。
师:同学们,看到美丽的地球,你们还想称它为什么?
生:好朋友/家/母亲……
师:有同学把地球叫做母亲,说得多动情啊!我不由想起了一位诗人的话:“所有的儿童都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所有的爸爸妈妈都是地球的孩子。”那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地球,走进母亲,好吗?
生:好!
二、地球美丽而渺小
1、播放课件“地球的美丽与渺小”
师:地球——我们的母亲,她美丽吗?
生:美!
师:你们从那里可以看出母亲的美呀?
[学生找出描写地球外貌的一句话,教师相应出示文字课件;“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然后让学生读,再大家互评、齐读、试背,使学生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
师:我们的母亲非常美丽而且她的身材也非常苗条,课文中哪些词语描写了母亲的娇小呢?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6300多公里”、“亿平方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运用数字说明和打比方的方法,写出地球的渺小。]
三、地球资源有限
师:母亲的美并不在于她的外表,而在于她对我们的无私奉献。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4自然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母亲为我们奉献了什么?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地球为人类奉献的自然资源,接着教师出示地球资源的课件,让学生弄清“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从而得出“地球资源有限”的结论。]
师:娇小而美丽的地球母亲,把她有限的资源默默地奉献给了我们人类,但我们有没有好好地利用他们,好好地保护我们的母亲呢?
[教师接着播放人类破坏地球资源的课件,让学生看到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再让学生结合课本和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谈谈自己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学生举例:如使用一次筷子(破坏森林资源);把费旧电池乱扔(污染水资源);用一次性碗、杯、塑料袋等(环境受到污染)……此时,教师出示信息窗,把相关的人类破坏地球的资料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进一步引起高度重视,心灵受到震撼。]
四、地球只有一个,人类不可移居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闭上眼睛想一想:地球母亲原来是年轻而美丽的,而此刻她却伤痕累累地向我们走来,不断地哭诉着她的悲哀……那么我们该怎么办?是躲开,移居到别的星球去;还是留下来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生:我们应该留下来保护我们的母亲!
生: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因为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了。
[教师出示“无法移居”的'课件,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得出结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五、升华情感
师:今天我们走近了地球母亲,进一步了解她,想必现在同学们也有很多话想对我们这位母亲说。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告诉母亲,好吗?
生:亲爱的地球妈妈,我们爱您,我们会用颗颗美丽的心呵护您……
[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播放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拯救地球》作为伴奏。]
六、拓展思维
师:母亲听了你们的心里话,心里肯定非常高兴,那么我们除了用语言表达对母亲的爱之外,我们还应该怎么样啊?
生:用行动!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应如何保护环境,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最后教师小结,师生大声宣读:“保护环境,从我作起!”]
七、作业设计
每位同学回家做一件保护环境的小事(如发出环保倡议、画环保宣传画、设计环保公益广告、参加植树活动等)。
[第二课时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力求突显新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充分运用对照比较、社会调查、指导朗读、感官刺激等教学方法,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质疑探究;利用协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思维,最终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这一环节,教师通过播放直观、形象的“美丽的地球”课件,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地集中到本课的学习上,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称呼地球为母亲,拉近学生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下面各个环节的教学作好情感铺垫。
二、课文探究
1、课前教师已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破坏环境的图片,了解地球环境的现状,让学生对课堂的探究有个思维的基点。
2、教师将课文分为三大部分:“地球美丽而渺小”、“地球资源有限”、“地球只有一个,人类不可以移居”进行层层递进的探究。将地球作为母亲,以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方式,使每个部分的连接自然流畅,环环相扣;其中每部分都安排了相关的课件演示,通过直观、形象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充分运用网络信息,将文字形象化,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三、升华情感
这一环节,教师通过播放相关音乐,创设氛围,让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力求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完美的结合起来。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四、拓展思维
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联系实际,交流讨论,发散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善于发现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情感。
五、作业设计
教师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同学们自主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针对不同特长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形式和角度,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把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体验。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15
一、教材分析
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目前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
针对文章的特点,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
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存的美丽星球。
三、教法、学法说明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四、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学习探究——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观看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拍摄的地球美景时,我设计了一段导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一句看似不经意的问:“地球,你还想称它为什么?”学生亲切的称呼,拉近了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学习探究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自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
1、地球的美
首先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导学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列数子、打比方、作比较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美丽和渺小。
然后,进入相关网页,地球丰富的资源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2、地球的易碎性
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引导他们抓住“至少”、“本来”等词,体会说明文应用词准确。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然后,由学生来读他们准备的资料,从触目惊心的数据中感受到人类的破坏性和残忍。此时老师在播放一组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的图片,此时此刻,孩子们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3、地球的唯一性
老师补充别的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有关资料,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
(三)拓展迁移
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并且让学生在写小片段的时候可运用我们所学的说明方法。
五、板书设计(略)
六、教学小结
这是一篇说明文,引导学生在抓住“一个中心句,三个支点”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并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并用于指导小片段的写法。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第四篇:《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教材分析:
(一)内容及地位:
《只有一个地球》是第十一册第三单元三篇课文中的第二篇课文。在“导读”中提出“学习本组课文,会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要注意查阅工具书和收集相关的资料,理解课文中介绍的科学知识。还要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做到有资料互相交流,有问题共同探究,通过集体努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本课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本课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让学生学会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树立环保意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地球的特点,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及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对地球产生的危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利用课文内容和课外收集资料,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达到教学目标提出的感受地球之美,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的要求。
教法与学法: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了新的飞越。他们有了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敢于在交流和讨论中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及已有的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些因素对本节课的教学是非常有利的。
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
导语: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跟随我们的宇航员到太空去看一看吧!(课件播放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可爱的地球”资料片。学生会看见一个旋转的晶莹透亮的球体,听到悦耳的配乐朗诵,情不自禁地进入情境中。)当宇航员目睹了地球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写宇航员感叹的那句话。
(二)选读探究
浏览课文后,学生很快找出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让学生抓住这个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共同研究。通过梳理,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课件)
1、“地球美丽又渺小”、2、“资源有限”、3、“不能移居”然后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最能说明问题的一方面深入探究。
1、地球的美:
(1)找出描写地球外貌的句子(课件)(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感受地球的美。
(2)引导学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和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的。
2、地球的易碎性:
(1)找出“地球的容易破碎”具体体现在哪儿?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语“枯竭、滥用、再生”等弄清地球上的“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2)再读课文。在学生理解了内容的基础上交流课前搜集的人类破坏地球资源的材料。
(3)(课件)出示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组数据,再配上敲击键盘的声音,目的引起学生高度重视,使其心灵受到强烈震憾。此时此刻,我想孩子们会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3、地球的唯一性: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
引起学生争辩: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能否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最后引导学生得出我们无法移居别处,我们只有在地球上生活。得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结论。
(三)升华情感(课件)
1、这时,让孩子们互相交流,畅所欲言,对地球妈妈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
2、联系实际,交流: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四)拓展迁移(课件)
构思一幅宣传画,设计一句广告语或写一篇读后感,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五、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简明扼要,又重点突出。
总之,《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信息搜集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信息资源,创设情景;
利用文字信息,质疑探究,利用协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思维。最终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附板书设计:
9、只有一个地球
保美丽渺小
护资源有限
地不能移居
球
人 人 有 责
第五篇: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只有一个地球》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只有一个地球》,它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说教材】
首先,我来说说教材。本文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地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和唯一性,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尤其是在表达方面,本文十分注意用词的准确,说明方法的恰当,行文的严谨。文章的字里行间除了表达出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还洋溢着号召人们保护地球的热情。
这课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我主要谈谈第二课时的设想。
【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我预设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中生悟,理解“只有一个地球”的深层含义。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在交流体会感想的基础上写好心得笔记。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说教学重、难点】
因此,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通过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抓关键词体会,从而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学难点为:指导学生写好心得笔记。
【说教法】下面,我说说我的教法,语文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之功,贵在导学,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读中生悟”、“品评交流”和“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
【说学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主阅读感悟,我运用了勾画、批注、写心得笔记等学习方法。
【说教学程序】
本课安排了两课时,在第一课时,我的教学目标是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感悟大意。在第二课时,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抓关键词体会,从而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指导学生在交流体会感想的基础上写好心得笔记。现说一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为了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的崭新要求,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为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尝试按照“导入新课、激趣生疑→自读发现、赏读自得→研读感悟、引发辩论→作业设计、形式创新→结束课文,感情升华”这五个环节来设计这堂课。
一、导入新课,激趣生疑。
一开始,老师用比较新奇的语言导入新课,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然后让学生抓住文章的切入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自己来提问题,老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回到问题,而是全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找答案,这样做无疑是让学生去自读自悟。
二、自读发现,赏读自得。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学伊始,老师根据教材的特点,阅读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切入点”,这样学生自主读书,就能很快地发现问题精髓,学生抓住了这个切入点,就等于抓住了学习的兴奋点,把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学生通过自读,很快发现突出体现地球的“可爱”和“容易破碎”的部分。
在课文第一段的教学难点就是“如何感受到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而感受的最佳是朗读。设计这一环节时,首先让学生找到能突出地球可爱的句子读一读。这时的读,学生还停留在对这段文字表面的感知,还没有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然后老师再通过课件的演示——在茫茫的宇宙中,出现了一个裹着水蓝色纱衣的晶莹透亮的球体,还有地球上的自然景观和一些生物。当学生看到它时,会真正地感受到地球是那么美丽,那么亲切,在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震撼,很自然地激发起:“我要把地球的美读出来”的欲望。在教学“地球渺小”这部分内容时,可让学生通过质疑、计算来体会,然后再出示课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运行情况,使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地球是那么渺小。
在教学地球“容易破碎”的重点段即“资源有限”这一部分,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探究。例如:赏读、思考、讨论、解疑、查找资料等形式,给予学生更广泛的空间,以便学生掌握更多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看好大屏幕,听读一遍课文,然后让学生找出“地球的容易破碎”具体体现在哪儿?学生很容易找出。然后再让学生思考:你还读懂了什么?学生马上会回答矿物资源的形成要经过很长时间,它是不可再生的,用完了就没有了;第四自然段中的四种自然资源是可以再生的,但随意毁坏的话,能再生的也会变成不能再生。接着再让学生听读一遍课文,注意听电脑老师读得好在哪儿?说说理由,并让学生试读、比读。在学生理解了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拿出课前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的人类破坏资源的材料当堂汇报。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还增强了环保意识,真可谓是一举三得。在这种热烈的氛围下,教师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将课内外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真正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想说的东西很多,情绪也逐渐高涨。此时,再让学生带着感情来朗读这部分内容,就会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发展了他们积极健康的情感。
三、研读感悟,引发辩论。
“不能移居”这部分内容,学生很容易看懂,所以教师不必多讲,而是设法
引起争辩,从而体现对学生在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前从书籍、报纸、杂志、网络上获得了关于星球的大量的信息,内容广泛。学会只需汇报
一、两个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原因,其它的资料可让学生作为课外知识掌握。
四、作业设计,形式创新。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要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在此自读、赏读、品读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过渡、引读,师生的感悟已达到高潮,教师再设计了一项扩展应用性的作业,先让学生谈保护地球的建议或打算,这一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然后再选择其中的设计公益广告一项,让学生当堂完成。这种有探究、有体验、有实践、有创造的作业学生会自觉地、愉快地完成,并可以从中增长见识、形成能力、发散思维、激发创作欲望,起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结束课文,感情升华。
在歌曲《装扮蓝色的地球》声中,一条条立意深刻、精妙,很有警示性的公益广告应运而生,同学们兴趣盎然。教师此时用充满激情的语调说:“地球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地球属于我们只有一个,我们应该精心地保护她。把你们此刻感受到的尽情读出来,站起来呼吁全人类——齐读最后一小节。”这时,整个课堂教学的气氛就会达到高潮,真正体现了语文课的“书声琅琅。”
【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认识
破坏精心保护心得感想
笔记体会
别无去处造福子孙后代启发收获
说板书: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板书,是因为我个人觉得这一板书的设计,内容精当简约,布局合理,能体现文章的中心寓意,更能够很好地体现文言文语言的干净利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