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时
课题: 远近的奥秘 内容:远近的奥秘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的: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2、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欣赏图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观察到了什么规律? 生:近大远小。
2、新授:
(1)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
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2)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板书设计:
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练习: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
放学路上请注意安全
第2课时
课题:第一课 远近的奥秘 内容:远近的奥秘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的: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2、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2、、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学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3、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板书设计: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
练习: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
放学路上请注意安全
第3课时
课题:第一课 远近的奥秘 内容:远近的奥秘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的: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2、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 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4)整理画面
板书设计:远近的奥秘
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示
五、拓展阶段: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教学随笔:学生以前已经接触过写生课,所以对于静物写生已经不陌生了,主要看学生对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掌握得如何,从作业的总体看来,学生还需加强练习。放学路上请注意安全 放学路上请注意安全
第4课时
课题:风景写生 内容:风景写生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2、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教学重难点:
1、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2、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2、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
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部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
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
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 板书设计:风景写生
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 练习: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 放学路上请注意安全
第5课时
课题:风景写生 内容:风景写生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2、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教学重难点:
1、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2、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发展阶段
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板书设计:风景写生
三、学生写生,教师辅导
四、作业点评。
第6课时
课题:第三课 心中的风景 内容:心中的风景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
1、初步了解和掌握色彩风景画的一般特点和基本画法,提高对色彩的运用能力。
2、在作业过程中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色彩画风景的作画要求和一般方法。
2、色彩的调配和着色运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观赏导入,板书课题。
1、观赏风景画作品。
2、简析画面色彩与构图特点。
3、提出并板书课题:用色彩画风景。
板书设计:心中的风景 练习:用色彩画风景。放学路上请注意安全
第7课时
课题:第三课 心中的风景 内容:心中的风景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
1、初步了解和掌握色彩风景画的一般特点和基本画法,提高对色彩的运用能力。
2、在作业过程中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色彩画风景的作画要求和一般方法。
2、色彩的调配和着色运笔。
教学过程
(二)新授
1、选景构图
告诉学生选景不可贪多,应简单、有重点,主次得当,切不可将所见之景都画上去。
当选择好景物之后开始勾画草图。可用铅笔轻轻画出,不要太详细,应大方饱满,注意取舍,可以挪动搬迁有些景物,符合自己的审美需要。
主要的景物应安排在画面视觉中心,占据较大空间。
2、从远到近或从近至远铺画景物色彩。
(1)用蓝色加少许紫色大笔触画天空大体色彩;黄色画地面,接画少许蓝色,使地面有草地之感,也宜用大笔触概括。
(2)用橘黄色画秋树,随意点画,与未干之天空蓝色相交处变黄绿,自然呈现树叶之色。
(3)用赭褐色加少许蓝色画树干、树枝和房子,房子阴暗处用浅蓝色稍画,整个画面既有冷暖色对比,又是统一协调的,非常好看。
(4)可点画出人物、门窗等细节,直至完成。
板书设计:心中的风景
小结:刚才老师所画的景物步骤是由远至近画出的,实际上是先画远景再画中景后画近景,同学们画时也可由近到远去画。即近景——中景——远景(天空、远山等物)。
练习:用色彩画风景。
放学路上请注意安全
第8课时
课题:第三课 心中的风景 内容:心中的风景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
1、初步了解和掌握色彩风景画的一般特点和基本画法,提高对色彩的运用能力。
2、在作业过程中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色彩画风景的作画要求和一般方法。
2、色彩的调配和着色运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三、作业展评
四、课后拓展:
1、可以利用自己拍摄的照片,进行添画、扩展,创作风景画。
2、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风景长卷的绘画。板书设计:心中的风景 练习::学生运用以前所学过的色彩知识,创作一幅风景画 ?
放学路上不要追打、吊车、请注意安全
第9课时
课题:第四课 会动的剪影 内容:会动的剪影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2、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
用边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板书设计:会动的剪影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
(3)第三步:装上木棍 练习:制作剪影
放学路上不要追打、吊车、请注意安全
第10课时
课题:第四课 会动的剪影 内容:会动的剪影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2、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发展阶段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 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三、剪影表演
各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板书设计:会动的剪影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
(3)第三步:装上木棍 练习:制作剪影
放学路上不要追打、吊车、请注意安全
第11课时
课题:第四课 会动的剪影 内容:会动的剪影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2、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拓展阶段、拓展: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皮影戏的历史:
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有的地区叫“皮猴戏”、“纸影戏”等,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据说,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尔其、暹罗(泰国)、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从世界范围看,18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名人,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高度的评价。可以说皮影戏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
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很多皮影艺人子承父业,数代相传。无论从影人造型制作、影戏演技唱腔和流行地域上讲,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比比皆是,一乡一市有二三十个影班也不足为奇。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连本戏(连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
板书设计:会动的剪影
练习:通过对本地区以及其他地区的皮影进行了解,热爱家乡的民族工艺,通过亲手制作,感受民间艺人的精湛手艺。学生学习热情高,制作精美,有创意。放学路上不要追打、吊车、请注意安全
第12课时
课题:第五课 水墨画动物 内容:水墨画动物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水墨画的基础知识、用笔用墨,学习几种动物的画法。
2、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样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感受中国画工具特性。
3、培养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体验合作、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的用笔用墨用笔用墨的技法技巧,以及动物的造型。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简要地复习国画的基础知识和用笔用墨等作画技巧 结合课本的范图,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A、欣赏灵活多变的用笔,加深中锋侧锋以及点笔的了解 B、欣赏用墨焦浓重淡轻五色,加深学生对墨色的了解
C、构图以及动物的造型
D、欣赏名家名作,了解名家的风格及其代表性作品了解几位画坛大师,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板书设计:水墨画动物
布置作业,画两幅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麻雀、虾。
第13课时
课题:第五课 水墨画动物 内容:水墨画动物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水墨画的基础知识、用笔用墨,学习几种动物的画法。
2、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样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感受中国画工具特性。
3、培养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体验合作、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的用笔用墨用笔用墨的技法技巧,以及动物的造型。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师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了解作画的全过程,并归纳出步骤: 讲解归纳动物的大形体
讲述调墨调色
分步作画,讲解画动物的先后顺序 修改调整完成
三:板书设计:水墨画动物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课后拓展:收集徐悲鸿齐白石等画家的资料,了解马和虾的画法,进行水墨画临摹、写生、创作。通过水墨画的练习,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更加了解中国画的精髓。放学路上不要追打、吊车、请注意安全
第14课时
课题:第六课 形体切挖 内容:形体切挖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教学重难点:
1、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2、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阶段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2、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三:板书设计:形体切挖,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
练习: 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放学路上不要追打、吊车、请注意安全
第15课时
课题:第六课 形体切挖 内容:形体切挖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教学重难点:
1、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2、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2、发展阶段
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
3、学生作业: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
二、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三、板书设计:形体切挖
四、课后拓展:用彩纸经过镂刻、剪贴,制成一件柱形的艺术品。
第16课时
课题:第七课 我们做乐器
内容:我们做乐器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乐器及乐器的发展,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乐器。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意识。教学重难点:
1、了解乐器。
2、设计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请学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乐器的资料。
2、教师 简要介绍乐器的发展乐器的种类,并让学生欣赏不同的乐器发出的不同的音效。
3原始社会(用兽骨陶泥等制作乐器)-----奴隶社会(青铜制作精美的乐器)-----封建社会(乐器的用料工艺更为讲究、多样,如:青铜编钟、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至今(居住在我国西南<云南贵州四川>和西北<青海、宁夏、甘肃、新疆、西藏>地区一些少数民族仍旧是用手工来制作乐器如:藏族大鼓,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韵味)
(二)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归纳乐器的形状及特征。
板书设计: 大鼓
手鼓 手鼓
响板
笙
古琴
笛子
二胡铜钹
提琴排箫吉他
埙
沙锤
2、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乐器,教师讲解乐器的制作方法。A、杯子里放入不同容量的水(液体)。
B、易拉罐里装入不同容量的水,悬挂在木棍上。
练习:(1)观察教材中的几幅插图,看看这些乐器是用什么制作的?怎样制作的?
(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放学路上不要追打、吊车、请注意安全
第17课时
课题:第七课 我们做乐器
内容:我们做乐器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乐器及乐器的发展,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乐器。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意识。教学重难点:
1、了解乐器。
2、设计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教师给学生介绍几种简易乐器的制作方法:
A、沙锤:在易拉罐里放一些粗沙子,把口封好(也可以再加一个手柄),这样就制成了一个沙锤了。连续摇动产生下雨的声音。
B、竖笛:用黏土做个竖笛,六孔的好做,一个空心管,依次六个孔,最上边是吹的那个横口。
最最简单的:用纸也行,用手工纸粘成一个空心管,剪六或八个孔。最上边是吹的那个横口。几分钟即成。材料:一般的稍厚纸都行,剪子,胶水。
C、找两片比较嫩的竹叶子,叠在一起,但不要太紧。然后撅着下巴(具体很难描述),就是尽量使得出气平稳且只有一丝。嘴巴不要碰到叶子,隔着2毫米的样子。
3、学生思考先画出自己的设计草图并进行小组交流。
2、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构思进行启发性的讲评。3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板书设计:我们做乐器
A、沙锤、B、竖笛、C、找两片比较嫩的竹叶子,叠在一起,但不要太紧 二:交流与评价:
1、展示学生制作的乐器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构思及制作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自己是怎样解决的。让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并吹一吹自己的乐器
2、师生交流评价
师生交流——比一比,谁的乐器造型好,谁的乐器能发出优美的声音 作业:利用竹筒铁管铁盒陶土等材料制作乐器 放学路上不要追打、吊车、请注意安全
第18课时
课题:第七课 我们做乐器 内容:我们做乐器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乐器及乐器的发展,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乐器。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意识。教学重难点:
1、了解乐器。
2、设计乐器。
教学过程: 课后拓展:
1:让学生尝试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制作乐器
2;教学随笔:本节课学生通过欣赏了解乐器及乐器的发展,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乐器,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意识有所进步。资料:
1、青铜编钟:作为国之礼乐重器,青铜编钟在中国历史上居有重要地位。其发展演变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1)西周以前是青铜编钟的起源阶段,铜铙的出现为青铜编钟真正起步的标志;(2)西周至战国是青铜编钟的发展阶段,青铜编钟的3种主要形制镈、甬钟、钮钟相继问世,一钟双音开始应用。西周礼乐制度的制定,则奠立了这一阶段青铜编钟发展到极盛的基础;(3)秦汉至清是青铜编钟的衰落阶段,一钟应用双音的现象已经不再能够见到,青铜编钟的铸造技术水平跌入了低谷;
(4)清代以后为青铜编钟的研究和制作阶段,曾侯乙编钟的复制和中华和钟的研制为此阶段影响较为重大的两项工作。
文章基于现有出土文物和文献记录,对青铜编钟的起源、发展、衰落及研究和制作这一发展脉络进行了概述,并试析了它的文化内涵和人文、艺术价值。
2、藏族大鼓:呈圆筒形。流行于西藏等藏传佛教各寺院中。鼓框用多块木板拼合而成,外部箍以数圈宽窄不同的扁铁条,并用钉固定住。两端蒙以牦牛皮为面,皮面四周边缘用铁钉固定。各地规格不一。西藏萨迦寺的额阿,当地又称错阿钦布,鼓面直径135厘米、鼓身长(鼓框高)150.5厘米,鼓身两侧各置一对鼓环,鼓身涂深红色漆,箍鼓的五圈扁铁条漆为绿色,大鼓横置于特制的高132厘米的鼓架上,放于寺院的大经堂内。常用于重要的诵经活动,在宗教节日举行羌姆表演时,也用于乐队合奏中。
3、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战国时期楚国的重要乐器种类。两只昂首卷尾、四肢屈伏、背向而踞的卧虎为底座,虎背上各立一只长腿昂首引吭高歌的鸣凤,背向而立的鸣凤中间,一面大鼓用红绳带悬于凤冠之上。通体髹黑漆为地,以红、黄、金、蓝等色绘出虎斑纹和凤的羽毛。全器造型逼真,彩绘绚丽辉煌,既是鼓乐,也是艺术佳作。值得指出的是,在这一凤与虎的组合形象中,凤高大轩昂,傲视苍穹,虎却矮小瑟缩趴伏于地,反映了楚人崇鸣凤、向往安祥的意识和征服猛兽、不畏强暴的精神。板书设计:我们做乐器
1、青铜编钟。
2、藏族大鼓。
3、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练习:让学生尝试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制作乐器 放学路上不要追打、吊车、请注意安全
第19课时
课题:第八课 宇宙之旅 内容:宇宙之旅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
2、学习和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宇宙飞船。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养成收集有关宇宙飞船的信息与资料习惯。
2、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各种宇宙飞船。
3、了解和掌握飞船的主要结构。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中国首位宇宙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后的一段影片,并讲解有关神舟五号的发射情况让学生通过直观的了解,亲身感受中国人民实现了千年来的飞天梦
2、导入课题
3、引导学生欣赏宇宙飞船图片作品,感受作品所体现的宇宙飞船的形状特征 板书设计:宇宙之旅、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练习: 鼓励学生说说形状特征是如何的?除了影片的宇宙飞船,你们是否还知道有关其他宇宙飞船的知识吗?
放学路上不要追打、吊车、请注意安全
第20课时
课题:第八课 宇宙之旅 内容:宇宙之旅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
2、学习和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宇宙飞船。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养成收集有关宇宙飞船的信息与资料习惯。
2、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各种宇宙飞船。
3、了解和掌握飞船的主要结构。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发展阶段
1、师生共同找出飞船的主要结构,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造型
2、师总结学生们搜集到有关宇宙飞船的相关知识,讲述宇宙的多种造型特征与设计原理,以及有关载人飞船载人航天器组成的知识
3、分组欣赏了解宇宙飞船的主要外型组成部分 4 学生分组进行绘制草图 板书设计:宇宙之旅
练习:启发每个小组应积极动脑,有创意地并要符合宇宙飞船的基本造型特点制作一艘宇宙飞船 放学路上不要追打、吊车、请注意安全
第21课时
课题:第八课 宇宙之旅 内容:宇宙之旅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
2、学习和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宇宙飞船。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养成收集有关宇宙飞船的信息与资料习惯。
2、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各种宇宙飞船。
3、了解和掌握飞船的主要结构。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2、展示评价阶段
1、组织学生欣赏各小组展示自己组的作品,由各组组长阐释本组所制作宇宙飞船模型的特点与优点 板书设计:宇宙之旅
练习: 有创意地并要符合宇宙飞船的基本造型特点制作一艘宇宙飞船 放学路上不要追打、吊车、请注意安全
第22课时
课题:第八课 宇宙之旅 内容:宇宙之旅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
2、学习和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宇宙飞船。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养成收集有关宇宙飞船的信息与资料习惯。
2、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各种宇宙飞船。
3、了解和掌握飞船的主要结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2、引导学生自评与互相评
3、收拾与整理:学生整理桌面与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二、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家有机会制作卫星城,有一定的场景,有多种形状的卫星,并配以一定的交通工具与自然景物。
教学随笔:学生通过了解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学习和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宇宙飞船,本科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认识太空:
人类几千年来不断地对太空进行探索,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天文学家。
1、了解航天发射中心
我国有三个航天中心,分别是甘肃省酒泉发射中心,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航天发射中心,主要发射人造卫星。现在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卫星。
2、了解长征系列火箭。
火箭是用来发射卫星、飞船的。“长征”系列火箭是世界有名的火箭,它为我国发射了许多卫星、飞船。
3、飞船的组成
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总长8860mm,总重7840kg。飞船的手动控制功能和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为航天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4、杨利伟基本资料
姓名: 杨利伟
民族:汉出生年月:1965年6月21日 籍贯: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身高:168厘米
体重:65公斤
杨利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大学文化,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大校军衔。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伴随着这一时刻的来临,所有的中国人都记住了一个名字——杨利伟。作为中国首位叩访太空的航天员,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后,杨利伟安全返回。
板书设计:宇宙之旅
神州飞船的组成
一、轨道舱(长2.8米,直径2.2米)
二、返回舱(长2.00米,直径2.40米,不包括防热层)
三、推进舱(长3.05米,直径2.50米底部直径2.80米)
四、附加段
练习:回家制作卫星城
放学路上不要追打、吊车、请注意安全
第23课时
课题:第九课 保护文物
内容:保护文物
课堂类型:综合 探索 教学目标:
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3、绘制宣传小报,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了解文物。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欣赏 文物图片,小组讨论,感受文物的美感。
2、讲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过程和成就,让学生了解祖先创造的优秀文化。
(二)发展阶段 板书设计:保护文物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手抄报
放学路上不要追打、吊车、请注意安全
第24课时
课题:第九课 保护文物 内容:保护文物
课堂类型:综合 探索 教学目标:
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3、绘制宣传小报,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了解文物。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三、课后拓展:多搜集一些历史文物资料,增进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加强保护文物的责任意识。
中国的文物古迹包括:
①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等;
②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 ③各时代有价值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④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旧图书资料; ⑤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
板书设计:保护文物
文物古迹:是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和遗迹。国际上文物主要指百年以上并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品。
练习: 学生在课前调查了解了本地区的文物资源,课上通过欣赏 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绘制宣传小报,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放学路上不要追打、吊车、请注意安全
第25课时
课题:第十课 爱护古建筑 内容:爱护古建筑 课堂类型:综合 探索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古建筑的意义。
2、增强对传承民族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意义。
2、对本地的古建筑进行了解。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上节课我们找寻了我们家乡的文物,为我的家乡有这么多的文物感到骄傲,今天我们再一起找寻家乡的古建筑,了解一下我们美丽的家乡。
2、新授:
板书设计:爱护古建筑
三、学生制作 :家乡的古建筑
四、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放学路上不要追打、吊车、请注意安全
第26课时
课题:第十课 爱护古建筑 内容:爱护古建筑 课堂类型:综合 探索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古建筑的意义。
2、增强对传承民族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意义。
2、对本地的古建筑进行了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拓展
唐山地上名胜古迹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经过大地震的劫难,保留下来的珍贵遗址或气势恢宏,或结构精巧,工艺高超。这里有腾峰越谷、蜿蜒曲折,横贯迁安、迁西、遵化三县(市)、长达200.4公里的明代长城;有“京东第一庙”之誉的玉田净觉寺;有名传遐迩的迁西景忠山碧霞元君庙,大自然不仅赋予了它壮丽的景观,而且明清两朝几位帝王对它也多有青睐,既有顺治帝的敕书,又有康熙的题咏;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帝王陵墓群清东陵,总占地面积2520平方公里。从1663年清王朝第一帝顺治到1935年葬入荣惠皇太后,共建有清代五个皇帝、四个皇后以及嫔妃、公主等陵寝15座。1961年,清东陵被国务院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由国家文物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同年12月接受联合国遗产委员会组织的验收。此外,丰润天宫寺塔、定慧寺、无梁阁、药师灵塔、遵化汤泉流杯亭、永旺塔等建筑,都风格别致,结构精巧,各具时代特征。古往今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唐山人文荟萃,灿若群星。
净觉寺的建筑艺术兼具明清两代风格,融会宫廷民间两种特色。“这里的每块石头都有自己美丽的传说。”唐山市旅游局罗局长说。
万佛园———气势庞大的佛国 板书设计:爱护古建筑
三、学生制作 :家乡的古建筑
放学路上不要追打、吊车、请注意安全
第27课时
课题:第十课 爱护古建筑 内容:爱护古建筑 课堂类型:综合 探索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古建筑的意义。
2、增强对传承民族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意义。
2、对本地的古建筑进行了解。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拓展
遵化万佛园,国家4A级景区,紧临清东陵,规模庞大,据说已投资2.6亿。
上关湖———绿水迢迢 青山关———青山隐隐
最后一站是迁西的青山关景区,这也是抗倭名将戚继光曾经练兵的地方。
清东陵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首要的帝王后妃陵墓群。
清东陵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
清东陵具有较悠久的历史
清东陵自1661年开始营建,历时247年才告结束。最早的建筑物距今已近400年,最晚的建筑物距今也近百年,不仅反映了从清初到清末陵寝规制演变的全部过程,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清王朝盛衰兴亡的历史。
清东陵是中国历代皇家陵园中最具特色的例证之一
清东陵是中国陵墓营建活动高峰期的代表作。在环境质量、山川形势、陵寝建筑以及陵寝建筑的配置与山川形势的结合上都达到了最为完美的地步,成为中国历代皇家陵园中最富特色的例证之一。清东陵的环境及建筑具有相对的脆弱性
清东陵大部分建筑物为砖木结构,具有易糟朽、易燃烧的特点。一些砖石结构的建筑、设施和艺术品长期处在野外,遭受风剥雨蚀,极易风化,因此具有相对的脆弱性。二:板书设计:
景陵皇贵妃园寝:内葬康熙帝的悫惠皇贵妃和惇怡皇贵妃。
景陵妃园寝:内葬康熙帝的48位妃嫔和1位皇子。
裕陵妃园寝:内葬乾隆帝的死后被贬的乌喇那拉皇后和35位妃嫔。
定陵妃园寝:内葬咸丰帝的15位妃嫔。
惠陵妃园寝:内葬同治皇帝的4位皇贵妃。
公主园寝:内葬宣宗道光皇帝的2位公主和2位皇子。
裕陵妃园寝:内葬乾隆帝的死后被贬的乌喇那拉皇后和35位妃嫔。
定陵妃园寝:内葬咸丰帝的15位妃嫔。
惠陵妃园寝:内葬同治皇帝的4位皇贵妃。
公主园寝:内葬宣宗道光皇帝的2位公主和2位皇子。
三、学生制作 :家乡的古建筑
放学路上不要追打、吊车、请注意安全
第28课时
课题:第十一课 电脑美术 内容:电脑美术
课堂类型:综合 探索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操作系统画图程序的界面。
2、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
2、引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组合新颖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电脑绘画,并且用画图画了很多漂亮的画,那么你们用画图画过那些画?都用到了画图中的哪些工具?
师: 这里也有一幅同学的作品,是一只小鸟,可是它很孤单,它想让同学们为它找一个同样的伙伴,可以用什么办法去找呢? 三:板书设计:电脑美术
练习:绘画工具进行绘画电脑美术 放学路上不要追打、吊车、请注意安全
第29课时
课题:第十一课 电脑美术 内容:电脑美术
课堂类型:综合 探索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操作系统画图程序的界面。
2、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
2、引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组合新颖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二)新授阶段
生:用手来画,画一个和它一样的 生:用电脑绘画
师:用那一种方法更简单? 生:电脑绘画
讨论:从画图软件中的那里可以找到?去找找看!(让学生上讲台来找给大家看)
师:请同学们试一试,一起来制作更多的画。
师:同学们电脑绘画有趣吧!老师也非常喜欢用电脑绘画,想不想和老师共同完成一张电脑画? 师:我来操作,你们帮我思考(讲解绘画过程)三:板书设计:电脑美术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
放学路上不要追打、吊车、请注意安全
第30课时
课题:第十二课 中国画和油画 内容:中国画和油画 课堂类型: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史和中国绘画的表现技法。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们的知识和对美学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去发掘艺术的真谛。教学重难点:
1、中国绘画工具都有哪些?各种不同的画法都能体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每幅美术作品都有一定的喻意,它的涵义是什么?
3、画作表现的是怎么样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把书中的国画作品给同学们看,把他们的目光吸引过来。接下来看过作品后大家都知道那些是国画哪些是油画,问一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就来告诉大家。
2、新授:
(1)分别的介绍作品的内容和具体要表现的含义。
(2)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把画面设计成什么样子的呀?你都想在画面上画什么呀?
三:板书设计:中国画和油画。总结作品,用自己的观点去解释同时在掌握了最基本的中国绘画的工具和分类外我们更应该进一步的去挖掘更加深刻的东西。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通过今天的美术课大家都掌握了什么知识,要想表现作者不同和心里情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向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我要画一幅作品,我应该怎样去体现。
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史和中国绘画的表现技法。增强学生们的知识和对美学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去发掘艺术的真谛。放学路上不要追打、吊车、请注意安全
第31课时
课题:第十二课 中国画和油画 内容:中国画和油画 课堂类型: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史和中国绘画的表现技法。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们的知识和对美学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中国绘画工具都有哪些?各种不同的画法都能体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每幅美术作品都有一定的喻意,它的涵义是什么?
3、画作表现的是怎么样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时:二 课时 二:拓展
中国画: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中国画的历史发展:
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
中国字画可写在纸、绢、帛、扇、陶瓷、碗碟,镜屏等物之上,常见的有下列几种,壁画不入其列。
三:板书设计:中国画和油画
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四: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史和中国绘画 放学路上不要追打、吊车、请注意安全
第32课时
课题:第十二课 中国画和油画 内容:中国画和油画 课堂类型: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史和中国绘画的表现技法。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们的知识和对美学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中国绘画工具都有哪些?各种不同的画法都能体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每幅美术作品都有一定的喻意,它的涵义是什么?
3、画作表现的是怎么样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时:二 课时 二:拓展
纸本:中国字画用纸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容易受水的是生宣,生宣加了矾水就不易受水,是熟宣。
壁画:古人在墓穴、洞穴、寺壁、宫廷等绘制大幅壁画,不少的壁画遗留至今,成为国宝。
折扇:古人扇画多较细小,以便携带。但现代人多用巨型扇画做室内装饰物,所以较古人更为实用。
圆扇:圆扇多呈圆形或椭圆形,面积不大。但也有绢本、纸本之分。古代宫廷用的大扇或者掌扇,大至高于人齐,现在很少见。
陶瓷:花瓶、杯、碟、镜屏等器皿,亦有字画制作,所用颜料及制法不同,但字画原理及欣赏不变。
器皿:除瓷器外,如日历、灯罩、鼻烟壶甚至现代领带及衣物等,亦有以字画作装饰,而且十分流行,别具一格。
油画的主要材料和工具有颜料、画笔、画刀、画布、上光油、外框等。
① 颜料,分矿物质和化学合成两大类。
② 画笔,用弹性适中的动物毛制成,有尖锋圆形、平锋扁平形、短锋扁平形及扇形等种类。
③ 画刀,又称调色刀,用富有弹性的薄钢片制成。
④ 画布,标准的画布,是将亚麻布或帆布紧绷在木质内框上后,用胶或油与白粉掺和并涂刷在布的表面制作而成。
⑤ 上光油,通常在油画完成并干透后罩涂上光油,保持画面的光泽度,防止空气侵蚀和积垢。
⑥ 外框,完整的油画作品包括外框,尤其是写实性较强的油画,外框形成观者对作品视域的界限。三:板书设计:中国画和油画
油画主要技法有:
① 透明覆色法
② 不透明覆色法
③ 不透明一次着色法,也称为直接着色法。
作为一种艺术语言,油画包括色彩、明暗、线条、肌理、笔触、质感、光感、空间、构图等多项造型因素
四:练习:制作中国画和油画
放学路上不要追打、吊车、请注意安全。
第二篇: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 基本形体切挖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准备
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
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 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
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2、发展阶段
⑴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⑵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⑶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像。
3、本课练习
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5、作品展示 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
6、拓展
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
第二课 点的集合
教学目标
1.点、线、面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及点的集合形式
2.通过对各种点与线的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其掌握不同点的表现形式,从而有选择的进行创作。
3.体验点、线作品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点与线的集合的形式。
教学难点:点、线、面的联系与画面美的体现。教学准备:
学生:水粉或水彩颜料、彩笔、彩色纸、剪刀、胶水、铅画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对比导入。说明:
课件出示画面效果完全不同的点彩派创始人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塞纳河景色》以及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拾穗者》,请同学们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
在分析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经过观察会直观地感到:点彩画画面以点排列的方式绘制,画面效果较为朦胧,与之完全不同的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画面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
1.同学们是否知道这两幅画叫什么名字?作者分别是谁? 2.这两件作品画面效果有什么截然不同的地方?(揭示课题)
《大碗岛的塞纳河景色》(修拉)《拾穗者》(米勒)
(二)知识全面剖析。
此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以多媒体课件演示为主,结合学生小组讨论、回答等方式进行。
1.点的横向排列形成什么? 2.点向四周排列又形成什么?
3.点疏密不同的排列会形成怎样不同的效果? 4.点大小不同的排列会形成怎样不同的效果? 各种工具表现不同的点。
(三)欣赏点的各种形式。1.欣赏生活中动植物身上点的图片。2.中国画里的点和线。
(四)点画作品分析。
课本中选择了不同种类的点绘画作品,在此,可将各种作品展示于学生面前,通过老师的引导逐一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分析,得出不同作品的绘画方式,从而使学生全面了解点的作用及表现形式。
1.同学直观感受点彩画、纸拼贴画、纸团蘸色点画、彩笔点画等作品。2.在老师的引导下,小组讨论学生不同的作品以及绘画方式。
(五)学生实际操作。说明:
这一环节是学生充分展示个性、表现自我、相互交流、体验乐趣的过程。学生能否根据课上所学知识与技能,将画面的艺术效果表现出来,是这一环节的根本。在此过程中,教师随时给予指导和肯定,使学生的画面及时保留较好的效果。学生操作的过程是对知识技能加深与掌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点画方式进行作画。因为本课从技法上讲相对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学生也可选择或参考课本中的作品进行临摹。
作业要求:1.选择点画方法之一进行创作或临摹。
第三课 远去的路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
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透视基本规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结合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分组欣赏、讨论课本和老师提供的图片,理解什么是透视现象。
二、发展阶段
1、小结透视现象所产生的规律。
2、什么是视平线和消失点。(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
3、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教师用几何形体示范什么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4、课堂作业根据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到学校周围观察,注意体会物体的透视变化规律。
三、课后整理
1、回家收集相关的一些建筑、风景等图片,巩固知识。
2、准备好第二节课的工具材料。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1、检查课前准备
2、回顾透视的基础知识点
二、发展阶段
1、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4)、整理画面。
2、讲评作业
(1)、两位学生为一组,相互交换作业,进行评比。(以是否准确表现出透视变化为标准)
(2)、老师统一点评。
三、拓展阶段
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第四课 线与造型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初步认识线造型的艺术特点,并能运用正确的技法进行线造型的创作,锻炼学生手脑协调能力,使健康和谐地发展。2.能力目的:掌握硬质线材的表现手法,学会用曲卷、折叠、连接等手法进行线造型的创作。培养学生初步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多维空间想像能力。
3.感觉线造型的艺术特点,体会线造型结构带来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合理用材巧妙用材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用金属线材创作一个艺术造型。难点:线造型的创意表现。教学过程
一、认识软材与硬材。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上课所备的工具材料情况。
2.教师从教学知识说起,引导学生认识“线”。线:两点之间作连接,便是线。
3.教师拿实物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软材,什么是硬材。点明本课学习硬线造型。导入本课,板书课题。
二、欣赏认识线造型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线造型作品和学生作品中,认识线造型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线造型作品。
三、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
四、实践操作,练习创作线造型。
五、作业展示,共享创作成果。
第五课 风景写生
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2.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第1 课时)
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
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
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
(二)发展阶段(第2-4 课时)
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老师巡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第六课 让剪影动起来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3)第三步:装上木棍。
二、发展阶段。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成8组,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提示学生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未完成的可以在课后接着制作。
4、准备下节课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样表演。第二课时 剪影表演
课前准备:布置环境
一、8个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二、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点评。
三、总结: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
四、拓展: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第七课 漂浮的画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探索有关浮力的知识,并能根据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有创意的设计。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将艺术创造与科学研究完美结合的意识,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探究简单的浮力知识,并结合身边废旧物品进行有创意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在制作漂浮物时,创新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 游戏l:
发给学生每人一支吸管,提出游戏要求:你能想到几种令吸管在水中漂浮起来的方法? 游戏2:
抢答——如果给你一把吸管,让它们漂浮在水面上.设想一下都可能有哪些不同的造型?
二、思考反馈 吸管为什么可以漂浮? 铁很重,为什么轮船却能漂浮在海上?
三、信息交流
a.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b.哪位科学家最早发现了浮力? c.你知道有哪些关于浮力的小故事吗?
四、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分组探究:(材料:铁、纸、不同造型的盒子、木片、泡沫、毛笔等。)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材料可以漂浮? 看一看:书中同学作品给了你哪些启发? 试一试:运用折、剪、卷、组合等不同手段,你能用手边的材料组织什么样的漂浮物的造型? 讲一讲:你能设想一下它的功能及装饰吗?
五、探索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一个能浮在水面上的新颖美观的玩具。
第八课 山山水水
教学目标:
1.欣赏现代优秀画家的山水画,激发学生表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创作欲望。2.学习山水画的构图特点及远景近景的不同画法,初步学会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提高绘画能力。
教学重点:山水画勾、皴、点、染的技法学习。山水画的远景近景着色整理等具体技法。教学难点:山水画的构思及构图。教学准备:
1.教师:国画用具、宣纸、范画、教材、录像。2.学生:书、国画用具、学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由画树引入山水画的新课内容。2.板书课题:学画中国画——山山水水 三.讲授新课:
1.山水画: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三大画种之一(山水、花鸟、人物)具有几千年历史。2.欣赏画家作品:分析三种不同风格
3.技法讲解: 勾、皴、擦、点、染 4.出示范画,学生欣赏: 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根据自己的理解,参照范画,画一幅山石。学习技法。2.可以先在报纸上练习外型。五.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第九课 彩墨家园
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水墨画的基础知识。即,工具材料,用笔用墨。学习几种动物的画法。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几张小动物的照片。准备好笔、墨、宣纸等。教师准备几幅小动物的图片。教师准备范图。
教学过程:
1.简要地复习国画的基础知识和用笔用墨等作画技巧。2.教师出示几幅动物的水墨画,并结合课本的范图,引导学生进行欣赏。a.欣赏灵活多变的用笔,加深中锋、侧锋以及点笔的了解。
b.欣赏用墨焦、浓、重、淡、轻五色,加深学生对墨色的了解。c.构图以及动物的造型。
d.欣赏名家名作,了解名家的风格及其代表性作品。了解几位画坛大师,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3.教师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了解作画的全过程,并归纳出步骤: a.讲解归纳动物的大形体。
b.讲述调墨、调色。
c.分步作画,讲解画动物的先后顺序。d.修改调整完成。
4.布置作业,画两幅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麻雀、虾。5.老师巡回指导,主要是用笔、用墨以及动物的造型。6.征集作业、讲评,提高审美能力。
(三)课后拓展
收集徐悲鸿、齐白石等画家的资料,了解马和虾的画法。
第十课 我做的乐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乐器及乐器的发展,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乐器。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乐器 难点:设计乐器 教具准备:
教师:有关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乐器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制作乐器的竹筒、铁管、铁盒、陶泥。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教师播放几段乐曲让学生欣赏。
2、请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乐器发出的乐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乐器的不同音效。
3、请学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乐器的资料。
4、教师出示图片并简要介绍乐器的发展、乐器的种类,并让学生欣赏不同的乐器发出的不同的音效。
5、原始社会(用兽骨、陶泥等制作乐器)-----奴隶社会(青铜制作精美的乐器)-----封建社会(乐器的用料、工艺更为讲究,多样如:青铜编钟、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至今(居住在我国西南(云南、贵州、四
川)和西北(青海、宁夏、甘肃、新疆、西藏)地区一些少数民族仍旧是用手工来制作乐器。如 :藏族大鼓,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韵味。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出示乐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乐器的形状及特征。
2、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乐器,教师讲解乐器的制作方法。
3、学生思考先画出自己的设计草图并进行小组交流。
4、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构思进行启发性的讲评。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利用竹筒、铁管、铁盒、陶土等材料制作乐器。交流与评价:
1、展示学生制作的乐器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构思及制作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自己是怎样解决的。
2、师生交流评价。
3、布置下节课工具。
第十一课 废旧物的“新生命” 教学目标:
1、认识科学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自己或小组合作用绘画或工艺制作等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科学对我们人类生活的贡献。
3、并用绘画、工艺制作等多种形式表现科学创造这一学习过程,培养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探索科学对生活发展的作用,并以绘画、工艺制作等形式加以展示。教学难点:
思考与体会科学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教学准备:绘画材料或制作材料、资料 教学过程:
1、引入:
(1)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古代,去看一看那时候人们的生活状态,如建筑、交通、通讯等。
(2)想一想现在人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3)是什么力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2、学生讨论并回答。
3、讲授新课:
(1)学生分组,从建筑、交通、通讯、医学、日常用品等方面,将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进行交流,探究科学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变化。
(2)学生可对现在的科学发明或生活进行幻想。
4、启发创作:
(1)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学生作品,了解体现学科功能的表现方法。(2)欣赏一些运用科学技术设计的生活用品。
5、作业要求:
用绘画或制作的方法,表现一副体现科学性并具有一定功能的主题作品。
6、展示作品:科技产品发布会,设计师展示自己小组的设计作品,并进行讲解。
7、小结
第十二课 保护文物
教学目标:
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2.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3.绘制宣传小报,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保护意识。教学重点:
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2.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教学难点: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
(1)收集当地的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
(2)就事先了解当地博物馆或文物保护单位,以便组织学生参观。学生准备:
铅笔、彩色水笔、颜料、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工具材料或陶土等手工制作工具与材料。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欣赏收集当地的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2)分小组讨论交流,感受文物的美感。
(3)教师讲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过程和成就,让学生了解祖先创造的优秀文化。
2.发展阶段
(1)教师讲解一些资料展示卡、宣传小报和实物仿制的方法,为学生更好地作业创造必要的条件。
(2)作业完成后布置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3.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各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4.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多搜集一些历史文物资料,尽力寻找生活所在地的历史文物,增进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加强保护文物的责任意识。
第十三课 古建筑的保护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古建筑的意义。
2、增强对传乘民族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这些伟大的古建筑物是祖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技术的结晶,从而认识到,爱我中华,保护好国宝是我们新一代神圣的职责。教学难点: 通过考察,调查,史学声进一步认识到我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色,从而提高认识美丑的能力,潜移默化地爱护文物的道德教育。
课前准备:收集古代建筑的图片,资料。(制成幻灯片或挂图)教学过程:(一)上课,师生问好
揭示课题——《中国古代建筑欣赏》,作启发性谈话。“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国的建筑,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东方乃至世界享有盛誉.今天介绍的我国古代建筑均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意义,是人类建筑宝库中的瑰宝,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如中国的万里长城与埃及的金字塔称得上是世界的奇迹.还有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雄伟,最古老的宫殿建筑;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上现存海拔最高,保存最好,历史最悠久的宗教建筑 ”
(二)请同学谈谈见到古建筑时的心情,描述见到古建筑的外貌等等。(三)教师谈谈自己见过的古建筑,谈谈身临其境的感受,(如青岛崂山瀑布;曲埠孔府,孔庙;泰山绝顶;海南南山等等。)(四)根据部分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历史背景,教师作适当的介绍和讲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破坏,偷盗,价值)(五)弄清古建筑与仿古建筑不同的概念: 古建筑:是前人保存下来的遗产,是国宝。
仿古建筑:是现代人按古人建筑的模样新做的,不是文物。
中国的古建筑一般都由石,砖,木构成,特别是木结构的建筑常因战争,火灾等人为因素和自然灾害的破坏,原貌很难保存.但宁波的保国寺历千载而完好如初,它是江南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北宋木结构殿。
堂.其建筑奇特雄伟,令人神往.保国寺由此成为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简介部分古建筑: 万里长城 嘉峪关 布达拉宫 北京故宫太和殿 颐和园 杭州西湖 山西恒山悬空寺 苏州网师园,拙政园(七)课后小结
第十四课 电脑美术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操作系统画图程序的界面。
2.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组合新颖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电脑绘画,并且用画图软件画了很多漂亮的画,那么你们用画图软件画过那些画?都用到了画图软件中的那些工具?
生:铅笔工具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幅同学的电脑作品,是一只小鸟,可是它很孤单,它想让同学们为它找一个同样的伙伴,可以用什么办法去找呢?
(二)新授阶段
生:用手来画,画一个和它一样的。生:用电脑绘画。师:用那一种方法更简单? 生:电脑绘画
讨论:从画图软件中的那里可以找到?去找找看!(让学生上讲台来找给大家看。)
师:请同学们试一试,一起来制作更多的。生: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电脑绘画有趣吧!老师也非常喜欢用电脑绘画。想不想和老师共同完成一张电脑画? 生:想。
师:我来操作,你们帮我思考。(讲解绘画过程)
(三)学生创作 教师辅导
(四)互评
第十五课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史,和中国绘画都有着那些的表现技法。2.增强学生们的知识和对美学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3.让学生主体参与,在绘画作品中找到最能打动自己的地方在哪儿里。教学重点:
首先,我们在接触中国绘画的时候就应该明确它的绘画工具都有哪些?各种不同的画法都能体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其次,每幅美术作品都有一定的喻意,它的涵义是什么? 教学难点:通同学们看作的同时要想,安表现的是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首先,把自己准备好的国画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把他们的目光吸引过来。接下来看过作品后大家都知道那些是国画哪些是油画,问一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就来告诉大家。
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分别的介绍作品的内容和具体要表现的含义。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把画面设计成什么样子的呀?你都想在画面上画什么呀?
例:如果我是作者,我就要把天空画成红色的,因为它向征着热情等等。三.组织教学。体验发现。
大家可以看一下罗中立的<父亲>>这幅作品,我们通过这幅作品能想到什么呀?他的手里拿着饭要什么呀?大家可以一起来讨论相互的交换一下意见。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通过今天的美术课大家都掌握了什么知识,要想表现作者不同和心里情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向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我要画一幅作品,我应该怎样去体现。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让同学们自己去总结作品用自己的观点去解释同时在掌握了最基本的中国绘画的工具和分类外我们更应该进一步的去挖掘更加深刻的东西。
六、研究性作业:
同学们在了解中国绘画的同时让他们自己去书店或家里找一些有关中国绘画的书籍,去总结其创作意图。
第三篇: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备 课 本
BEI
KE
BEN 2012年-----2013学第一学期
学校
三 塘 小 学
科目
美
术
年级
六
年
级
教师
吴
维
君
第一课
永恒的追求
执教时间:
教学内容:第一课
永恒的追求
教学重点:分析欣赏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体会美术作品中的精神内涵。教学难点:如何领会美术作品表现的体育精神。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了解体育与美术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感受美术作品所表达的体育精神内涵。
2、能力目的:欣赏表现体育精神的绘画、雕塑等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学会用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评述。
3、情感目的:感受古往今来人类对力与美的追求和对理想生存状态的向往,培养关注体育事业、热爱体育运动的思想情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导入教学:优秀作品的共同特点,不简单地停留在对体育运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瞬间,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特定的主题,引发观赏者的联想和思考,使观赏者得到美的熏陶。
2、观赏、思考与描述: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了解,并进行思考描
述。问题:这些美术作品表现了什么?它们是否吸引你?为什么?你对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体育精神有什么感受?
3、依次欣赏:《掷铁饼者》《走向世界》《走向奥林匹克》《崛起》《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北京申奥标志》
4、引导更进一步欣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对美的感悟。问题: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美术对人类有什么意义?从这此作品中你获得什么审美感受?
5、各小组选取一到二位同学发言,进行评述。
6、教师归纳小结。
7、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执教时间:
教学内容:第一课
永恒的追求
教学重点:分析欣赏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对收集的体育用品进行欣赏评述。教学难点:如何领会美术作品表现的体育精神。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了解体育与美术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感受美术作品所表达的体育精神内涵。
2、能力目的:欣赏表现体育精神的绘画、雕塑等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学会用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评述。
3、情感目的:感受古往今来人类对力与美的追求和对理想生存状态的向往,培养关注体育事业、热爱体育运动的思想情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教学:学生对体育用品进行欣赏,评述。
1、从体育用品的设计、造型、适用与审美结合。,2、从运动会标志的创意及结构形式。,3、从运动会吉祥物的形象设计及象征意义。
4、从体育场的内外空间设计。
三、各小组选取一到二位同学发言,进行评述。
四、教师归纳小结。
五、学生作业
1、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自行设计一幅校运会的吉祥物
2、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自行设计一幅校运会的会标
六、教学后记:
第二课
中国雕塑作品
执教时间:
教学内容:第二课
中国雕塑作品
教学重点:分析欣赏不同形式的雕塑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对雕塑美术作品进行材料、表现形式与内容特征的分析评述。
教学难点:会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雕塑的感受和理解。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欣赏认识感受美术雕塑作品所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2、能力目的:学会用美术术语对美术雕塑作品进行正确分析与评述。
3、情感目的:感受中国古往今来美术雕塑作品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教学:
1、阅读欣赏,初识雕塑。
2、讲授新知,认识雕塑。
3、讨论探索,感悟雕塑。
4、学生思考,所喜欢的雕塑有哪些?
三、各小组选取讨论,进行交流,一到二位同学发言,进行评述。
四、教师归纳小结。
第三课
皮影人物
执教时间:
教学内容:第三课
皮影人物
教学重点:欣赏皮影人物造型艺术学习皮影人物造型方法,用硬纸替代牛皮等镂刻皮影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会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雕塑的感受和理解。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皮影人物造型的面、线连惯和概括性。
2、能力目的:学会用美术术语对美术雕塑作品进行正确分析与评述。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教学:
1、欣赏皮影人的造型,感受民间艺术魅力。
2、分析皮影人的造型特点,感受民间艺术魅力。
3、讨论探索皮影人的造型方法,皮影人为什么会活动?
4、学生思考,设计并创作皮影人物造型,所喜欢的皮影人物造型有哪些?
三、各小组选取讨论,进行交流,一到二位同学发言,进行评述。
四、教师归纳小结。
五、学生作业:自行设计一件皮影人物造型的作品。教学后记:
第四课
民族娃娃
执教时间:
教学内容:第四课
民族娃娃
教学重点:结合绘画与剪贴的方式,制作一个民族娃娃
教学难点:如何巧妙运用材料表现民族娃娃的民族形象和服饰的形式。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 欣赏了解各民族服饰文化,感受少数民族服饰的形式美。
2、能力目的:用生活中的小物品进行造型设计一个民族娃娃。
3、情感目的: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态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教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列举我们熟悉的民族服饰。
2、启发引导,解决困惑。出示民族娃娃,想想怎样制作?
3、提示:用什么做头?用什么做衣服?用什么做裙子?怎样调整完成?
4、自主创作,大胆表现。
三、各小组选取讨论,进行交流,一到二位同学发言,进行评述。
四、教师归纳小结。
五、学生作业:自行设计制作一个民族娃娃。
六、教学后记:
第五课
线造形 执教时间:
教学内容:第五课
线造形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学习,学会用金属线材创作一个艺术造形。
教学难点:线造形的创意表现。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 认识线造形的艺术特点并能用技法进行线造形创作。
2、能力目的:掌握硬质线材的表现手法。
3、情感目的:体会线造形结构带来的审美趣味。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所备工具材料情况。
二、导入教学:
1、欣赏认识线造形: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线造形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2、学生进行评述。
3、学习线造形的表现方法。
4、教师示范线造形的一般方法,示范一个造形。
三、学生自行操作,练习创作。
四、学生作业:教师讲解作业要领,学生进行造形创作,教师作指导。
五、教学后记:
第六课
刨花的巧用
执教时间:
教学内容:第六课
刨花的巧用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了解刨花和铅笔屑的形态特征,运用这些材料进行艺术造形设计和创作。
教学难点:巧妙选材,合理用材,设计艺术造形。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 观察了解刨花和铅笔屑的形态特征。
2、能力目的:练习用刨花和铅笔屑做自己喜欢的艺术造形。
3、情感目的:感悟美术设计和艺术创作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所备工具材料情况。
二、导入教学:
1、激情引趣:教师作示范演示:提问课本上的作品是用什么做的?有哪些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2、学生进行评述。联想探讨:作品是什么材料?怎样制作?
3、尝试体验:分析和参照课本的图例,用铅笔屑做一个简单的花的造形,学生自主练习,教师指导
4、创造表现:用自己带的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艺术造形。
三、学生自行操作,练习创作。展示交流
四、学生作业:教师讲解作业要领,学生进行造形创作,教师作指导。
五、教学后记:
第七课
苗绣 执教时间:
教学内容:第七课
苗绣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了解苗绣的艺术造形设计和纹样创作。
教学难点:如何将苗绣纹样装饰在生活用品中。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观察了解苗绣的艺术特点,感受苗绣纹样的装饰美。
2、能力目的:能把苗绣纹样用在生活用品中。
3、情感目的:感悟美术设计和艺术创作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所备工具材料情况,讲评上一节课作业。
二、导入教学:
1、激情引趣:教师作演示:欣赏实物,激发兴趣。
2、启发引导师生共学探讨: 并介绍苗绣的应用,镶嵌服装的衣领、衣襟、衣袖、裙边、帕边、腰带、也可用于挎包、线包等。
3、尝试体验:分析和参照课本的图例,设计制作苗绣纹样。
4、创造表现:根据苗绣纹样特点,自由选择适合单独纹样的形式进行纹样设计。
三、学生自行操作,练习创作。展示交流
四、学生作业:教师讲解作业要领,学生进行纹样设计创作,教师作指导。注
意色彩的深浅对比。教师巡视。
五、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执教时间:
教学内容:第七课
苗绣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了解苗绣的艺术造形设计和纹样创作。
教学难点:如何将苗绣纹样装饰在生活用品中。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观察了解苗绣的艺术特点,感受苗绣纹样的装饰美。
2、能力目的:能把苗绣纹样用在生活用品中。
3、情感目的:感悟美术设计和艺术创作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所备工具材料情况,讲评上一节课作业。
二、导入教学:
1、激情引趣:教师作演示:欣赏实物,激发兴趣。
2、启发引导师生共学探讨: 并介绍苗绣的应用,镶嵌服装的衣领、衣襟、衣袖、裙边、帕边、腰带、也可用于挎包、线包等。
3、尝试体验:分析和参照课本的图例,设计制作苗绣单独纹样。
4、创造表现:根据苗绣纹样特点,自由选择适合单独纹样的形式进行纹样设计。要求:纹样对称,上色干净,均匀
三、学生自行操作,练习创作。展示交流
四、学生作业:教师讲解作业要领,学生进行纹样设计创作,教师作指导。注意色彩的深浅对比。教师巡视,选择好的作业在班上展示。
五、教学后记:
第八课
壮锦图案
执教时间:
教学内容:第八课
壮锦图案
教学重点:。欣赏壮锦图案,了解壮锦图案的风格特点,学习设计一幅壮锦图案用以装饰自己的生活小用品。
教学难点:如何创造性地设计出具有壮锦风格的图案。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引导学生欣赏壮锦图案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感受壮锦图案的形式美。
2、能力目的:学习图案的基本设计原理,掌握图案的设计绘制方法。将图案的设计运用到生活的美化装饰之中。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
3、情感目的: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良好品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具,安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教学: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收集的壮锦图案资料导入教学。
三、知识讲授:讲授壮锦图案的构成样式。知识讲授应配以图案分析进行,以增强教学的形象直观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壮锦图案的构成形式有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多种几何纹结合穿插构成的复合几何图案等多种样式。
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述组织原理和设计方法,可简要讲授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构成形式,使学生能尽快掌握其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为设计制作打下基础。激情引趣:教师作演示:教师示范、讲解壮锦图案的绘制过程。
四、学生作业:临摹一幅壮锦图案。教师讲解作业要领。临摹步骤:
a用铅笔在几何纸上(或画上小格子的图画纸)定出图案的基本形。 b在定好的基本形上填色。 c调整,完成。
课堂小结:交代第二课时学习需准备的工具材料。教师巡视,选择好的作业在班上展示。
五、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执教时间:
教学内容:第八课
壮锦图案
教学重点:。欣赏壮锦图案,了解壮锦图案的风格特点,学习设计一幅壮锦图案用以装饰自己的生活小用品。
教学难点:如何创造性地设计出具有壮锦风格的图案。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引导学生欣赏壮锦图案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感受壮锦图案的形式美。
2、能力目的:学习图案的基本设计原理,掌握图案的设计绘制方法。将图案的设计运用到生活的美化装饰之中。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
3、情感目的: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良好品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具,安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教学: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收集的壮锦图案资料导入教学。
三、知识讲授: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结合壮锦图案欣赏,采用提问式,复习壮锦图案的构成形式、色彩配色特点、设计特点、设计方法、绘制过程等知识,提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做作业。
作业要求:结合壮锦图案的构成原理,设计出具有壮锦风格的图案。学生可按上节课的绘制方法进行作业的设计制作。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做作业,师生互动。
3、作业展示,师生观摩,学生交流互评。
4、教师课堂小结。布置学生课余时间将设计的图案装饰一件生活小用品,或制作一件壮锦
课堂小结:交代第二课时学习需准备的工具材料。教师巡视,选择好的作业在班上展示。
五、教学后记:
第九课
我们的小报
执教时间:
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感受美术作品所表达的美术精神内涵。
2.能力目的:欣赏表现体育精神的绘画、雕塑等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学会用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评述。
3.情感目的:感受古往今来人类对力与美的追求和对理想生存状态的向往,培养关注体育事业、热爱体育运动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欣赏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体会美术作品中的精神内涵。教学难点:如何领会美术作品表现的体育精神。教学过程:
二、组织教学
1.导入教学:优秀作品的共同特点,不简单地停留在对体育运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瞬间,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特定的主题,引发观赏者的联想和思考,使观赏者得到美的熏陶。2.观赏、思考与描述: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了解,并进行思考描述。问题:这些美术作品表现了什么?它们是否吸引你?为什么?你对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体育精神有什么感受?
3.依次欣赏:引导更进一步欣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对美的感悟。
问题: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美术对人类有什么意义?从这此作品中你获得什么审美感受?
4.各小组选取一到二位同学发言,进行评述。5.教学后记:
第十课
成语故事新编
执教时间:
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感受美术作品所表达的美术精神内涵。
2.能力目的:欣赏表现体育精神的绘画、雕塑等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学会用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评述。
3.情感目的:感受古往今来人类对力与美的追求和对理想生存状态的向往,培养关注体育事业、热爱体育运动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欣赏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体会美术作品中的精神内涵。教学难点:如何领会美术作品表现的体育精神。教学过程:
三、组织教学
1.导入教学:优秀作品的共同特点,不简单地停留在对体育运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瞬间,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特定的主题,引发观赏者的联想和思考,使观赏者得到美的熏陶。2.观赏、思考与描述: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了解,并进行思考描述。问题:这些美术作品表现了什么?它们是否吸引你?为什么?你对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体育精神有什么感受?
3.依次欣赏:引导更进一步欣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对美的感悟。
问题: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美术对人类有什么意义?从这此作品中你获得什么审美感受?
4.各小组选取一到二位同学发言,进行评述。5.教学后记:
第十一课
货卡
心情的留言板
执教时间:
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感受美术作品所表达的美术精神内涵。
2.能力目的:欣赏表现体育精神的绘画、雕塑等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学会用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评述。
3.情感目的:感受古往今来人类对力与美的追求和对理想生存状态的向往,培养关注体育事业、热爱体育运动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欣赏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体会美术作品中的精神内涵。教学难点:如何领会美术作品表现的体育精神。教学过程:
四、组织教学
1.导入教学:优秀作品的共同特点,不简单地停留在对体育运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瞬间,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特定的主题,引发观赏者的联想和思考,使观赏者得到美的熏陶。2.观赏、思考与描述: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了解,并进行思考描述。问题:这些美术作品表现了什么?它们是否吸引你?为什么?你对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体育精神有什么感受?
3.依次欣赏:引导更进一步欣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对美的感悟。
问题: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美术对人类有什么意义?从这此作品中你获得什么审美感受?
4.各小组选取一到二位同学发言,进行评述。5.教学后记:
第十二课
变化多样的脸谱
执教时间:
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感受美术作品所表达的美术精神内涵。
2.能力目的:欣赏表现体育精神的绘画、雕塑等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学会用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评述。
3.情感目的:感受古往今来人类对力与美的追求和对理想生存状态的向往,培养关注体育事业、热爱体育运动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欣赏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体会美术作品中的精神内涵。教学难点:如何领会美术作品表现的体育精神。教学过程:
五、组织教学
1.导入教学:优秀作品的共同特点,不简单地停留在对体育运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瞬间,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特定的主题,引发观赏者的联想和思考,使观赏者得到美的熏陶。2.观赏、思考与描述: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了解,并进行思考描述。问题:这些美术作品表现了什么?它们是否吸引你?为什么?你对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体育精神有什么感受?
3.依次欣赏:引导更进一步欣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对美的感悟。
问题: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美术对人类有什么意义?从这此作品中你获得什么审美感受?
4.各小组选取一到二位同学发言,进行评述。5.教学后记:
第十三课
群马图
执教时间:
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感受美术作品所表达的美术精神内涵。
2.能力目的:欣赏表现体育精神的绘画、雕塑等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学会用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评述。
3.情感目的:感受古往今来人类对力与美的追求和对理想生存状态的向往,培养关注体育事业、热爱体育运动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欣赏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体会美术作品中的精神内涵。教学难点:如何领会美术作品表现的体育精神。教学过程:
六、组织教学
1.导入教学:优秀作品的共同特点,不简单地停留在对体育运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瞬间,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特定的主题,引发观赏者的联想和思考,使观赏者得到美的熏陶。2.观赏、思考与描述: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了解,并进行思考描述。问题:这些美术作品表现了什么?它们是否吸引你?为什么?你对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体育精神有什么感受?
3.依次欣赏:引导更进一步欣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对美的感悟。
问题: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美术对人类有什么意义?从这此作品中你获得什么审美感受?
4.各小组选取一到二位同学发言,进行评述。5.教学后记:
第十四课
各族人民向往的北京
执教时间:
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感受美术作品所表达的美术精神内涵。
2.能力目的:欣赏表现体育精神的绘画、雕塑等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学会用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评述。
3.情感目的:感受古往今来人类对力与美的追求和对理想生存状态的向往,培养关注体育事业、热爱体育运动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欣赏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体会美术作品中的精神内涵。教学难点:如何领会美术作品表现的体育精神。教学过程:
七、组织教学
1.导入教学:优秀作品的共同特点,不简单地停留在对体育运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瞬间,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特定的主题,引发观赏者的联想和思考,使观赏者得到美的熏陶。2.观赏、思考与描述: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了解,并进行思考描述。问题:这些美术作品表现了什么?它们是否吸引你?为什么?你对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体育精神有什么感受?
3.依次欣赏:引导更进一步欣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对美的感悟。
问题: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美术对人类有什么意义?从这此作品中你获得什么审美感受?
4.各小组选取一到二位同学发言,进行评述。5.教学后记:
第十五课
古代的桥
执教时间:
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感受美术作品所表达的美术精神内涵。
2.能力目的:欣赏表现体育精神的绘画、雕塑等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学会用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评述。
3.情感目的:感受古往今来人类对力与美的追求和对理想生存状态的向往,培养关注体育事业、热爱体育运动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欣赏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体会美术作品中的精神内涵。教学难点:如何领会美术作品表现的体育精神。教学过程:
八、组织教学
1.导入教学:优秀作品的共同特点,不简单地停留在对体育运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瞬间,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特定的主题,引发观赏者的联想和思考,使观赏者得到美的熏陶。2.观赏、思考与描述: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了解,并进行思考描述。问题:这些美术作品表现了什么?它们是否吸引你?为什么?你对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体育精神有什么感受?
3.依次欣赏:引导更进一步欣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对美的感悟。
问题: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美术对人类有什么意义?从这此作品中你获得什么审美感受?
4.各小组选取一到二位同学发言,进行评述。5.教学后记:
第十六课
学做设计师
执教时间:
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感受美术作品所表达的美术精神内涵。
2.能力目的:欣赏表现体育精神的绘画、雕塑等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学会用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评述。
3.情感目的:感受古往今来人类对力与美的追求和对理想生存状态的向往,培养关注体育事业、热爱体育运动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欣赏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体会美术作品中的精神内涵。教学难点:如何领会美术作品表现的体育精神。教学过程:
九、组织教学
1.导入教学:优秀作品的共同特点,不简单地停留在对体育运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瞬间,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特定的主题,引发观赏者的联想和思考,使观赏者得到美的熏陶。2.观赏、思考与描述: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了解,并进行思考描述。问题:这些美术作品表现了什么?它们是否吸引你?为什么?你对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体育精神有什么感受?
3.依次欣赏:引导更进一步欣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对美的感悟。
问题: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美术对人类有什么意义?从这此作品中你获得什么审美感受?
4.各小组选取一到二位同学发言,进行评述。5.教学后记:
第四篇: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十一册美术教案
第1课 祖国在我心中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围绕绘画或黑板报的主题认真地构思设计,并用学到的技法和方法烘托主题,完成活动任务。3:能从角度或部分形象来对主题进行表现。二:重点难点:
1:尝试和探究人物的比例和神情动态的画法。2:学习整体设计的方法,了解均衡、变化的审美原理。三:教学准备:
示范用绘画工具、学生自带色彩画工具。四: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1:课件引入
通过多媒体播放学校的升旗仪式和奥运会升起五星红旗的情景,将学生引入一个充满神圣感、自豪感的氛围中。
2:了解常识
和学生一起交流课收集的关于国旗、国微、国歌的知识,让学生更深一层地了解五星红旗的寓意、来历,和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具有的常识。
3:师生讨论
一起欣赏课件上的摄影作品、范画,了解每一幅图画所传达的心情。接下来谈谈自己的创作设想,尽量要求构思与众不同,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有了好的构思后,学生应着重考虑画中的情景、国旗的位置,人物的位置、动作以及相关的环境的位置分配。
4:绘画步骤
构思——打轮廓——涂色
教师重点讲解一些不同角度的画法,如正面、侧面、背面等不同的表现方法,以及敬礼一些动作的画法,画面总休色调的把握等。
5:欣赏评价
绘画作业完成后,进行师生共同评。
第二课时
1:看书自学
上课时先让学生自学,了解关于黑板报的相关知识,如黑板报由哪几部组成,设计和出黑板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等。2:欣赏评价
对黑板报的要求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后,我们来对本班的黑板报和一些手抄报做一个评价,看看本班的黑板报对照书上的要求,有哪些地方做得不错,哪些地方有待改进,进一步加深对黑板报的认识。
3:黑板报设计步骤要求
黑板报版面设计应主题 明,版面美观、醒目,以达到吸引观众的宣传效果。a:组织相关稿件
每期黑板报都有一个主题,围绕主题选择稿件,5—至6篇即可。b:绘制版面设计图
版面主要内容设计可为:一个刊头,大、中、小文章版块5—6篇。作业比例参照本班教室内的黑板比例。c:版块布局画格子 d:分工合作完成 4:排版游戏
以“庆国庆”为主题做排版游戏
a:设计一个比较切合“庆国庆”主题的刊头,画在黑板合适的位置上。b:选择安排好版块标题位置,并用合适的外形把版块画出来。c:选择适当的题花、尾花插图画在合适的位置上。5:欣赏评价
作业完成后进行评价,小结 6:课后 伸
学生利用课余到各班教室去欣赏黑板报,并在教材中“学习屋”的调查评价表上作出自己的评价。
第2课社区即景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观察,引导记忆,提高学生绘画的取景构图及观察能力。2:充实学生的形色知识与造型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描绘能力。3:了解社区的基本功能及相关的人文知识。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爱护环境、尊老爱幼的优良品质,增强公民道德意识。二:重点难点:
1:社区的基本功能及相关的人文知识的了解。2:取景构图的基本方法。三:教学准备 课件、色彩画工具等。四:教学过程
1:欣赏课件,认识领悟
课件欣赏,教师解说描绘,让学生感受社区之美,并同时引导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社区。2:信息汇总,分享交流
A:分组展示自己收集的社区照片和图片,放到自己小组的展板上,一起交流分享好吗? B:这些照片真美,他们一定都有自己的来历和故事,介绍一下给大家吧。C:大家的资料真丰富,想去其它组参观吗?
D:说一说最让你感动,让你记忆深刻的社区情景是什么? 3:分析比较,解决问题 A:构图取景
利用课件开展“找焦点”的游戏,请同学上台来移一移课件中的取景框,找一找最合适的视觉焦点。B:表现指导
老师手里有两张作品,同学们一起来比较一下哪一张作品更好,为什么?(小结:一张是简单的平涂,另一张进行了深入的刻画,有明显的对比)
那么我们一起来将平涂的作品改一改怎么样?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修改:色彩要有冷暖关系
物体要有明暗关系
画面要有空间关系
线条要有轻重变化 5:自主表现,展现自我
作业要求: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幅社区风景画
步骤:先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构图,然后将构图分为6份,每个成员一份,同学们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最后重新拼命完成。
6:交流评价
利用学生作品在学校或班上主办一次“社区是我家,大家都爱它”的宣传展览。然后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7:小结下课
社区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学习、生活的大空间,是一个小社会,更是一个亲密的大家庭,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优秀的社区公民吧。
第二课时
1:学习回顾,导入新课
小结:我们的社区,有优美的自然景色,有繁华的商业景观等,这些在上节课我们已介绍过,也都用自己的画笔描绘过,那么,除了这些,不定期有什么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导入正题,还有丰富多彩、热闹非凡、健康向上的社区活动。2:创设情境,欣赏感受
通过课件出示一些社区人民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的图片及社区活动场景,唤起学生对自己社区的相关情形的记忆。
3:分析交流,创作表现
利用课件,与学生交流,解决在画面中怎样安排人和物的位置、面积的大小,怎样传达自己意图的问题。
A:请学生上台用课件进午人和物的拼图游戏,对人和物的选择、位置及大小的变化,有目的取舍、组合,组合出不同感觉的画面,教师及时给予点评和技术指导。B:课件对两张范画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事物深入具体地描绘的有力。C:创作表现
作业要求:尝试画一画,在你心中社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人或事。4:作业评析
先自我评价,然后互评,最后教师点评。5:小结下课
第3课科幻画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加深对宇宙的了解,增强对地球环境保护的意识。2:学习用绘画形式表现科学幻想的内容。3:培养想像能力和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的精神。二:重点难点
1:增强对地球环境保护的意识。2:学习用绘画形式表现科学幻想的内容。三: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A: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是古时候人们梦寐以求的而今天已经实现了的事物吗?(学生回答)
B:小结:大家都说得很好,比如像小鸟一样飞行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飞天神仙、长着翅膀的天使都表达了自以来人类飞翔的梦想,而今飞机、宇宙飞船早已实现了。只要我们努力学习,今天的梦想就可以变成明天的现实。
C:大家知道我们今天的生活面临着哪些生存危机吗?
小结:人口拥挤,战争,环境污染等等都威胁着我们的生活,怎样才能避免呢?我们可以试着把自己的设想画下来。(板书课题)
2:学习欣赏
A:受地球臭氧层破坏的电子图片启发创作的《修补臭氧层》的绘画 B:受交通拥挤启发创作的可以低空飞行的汽车。C:受洒水车启发创作的以水为动力的洒水车。D:爱房屋拥挤启发创作的飞行的家等
提问: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生活中有什么困惑?分别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3:启发思考:
A:提问:你在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烦恼?你最关注的是什么?
B:交流:学生分小组进行,然后把自己的烦恼告诉大家,可以请同学们帮忙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C:构思:根据同不们的意见,学生总结自己的感想,看看怎么样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在创作中找到最科学的办法,关键一步是怎么把它变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4:指导创作
讨论A:你决定用什么样的工具材料表现? B:你的创新在哪里? C:你为人类解决了哪些烦恼? D:你将运用什么方法来烘托画面气氛? 绘画要求:表现形式不限,构图饱满,色彩鲜艳 5:学生创作,教师行间辅导 6:作业讲评,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1:学习回顾,导入新课
上次布置每个同学准备一张自己最满意的画,并且在家晨进行简单的装饰,准备了没有?今天,我们来学习办小画展。
2:讲授新课
A:提问:谁知道办画展需要做哪些基本工作呢? 小结:作品准备、布展、宣传等。
B:师:说一说你参观过的画展是怎样布置的?它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师小结:不管画展怎么布置,都要大方、得体,观看时舒适并给人以美的感受。C:课件展示各类画展布置的图片,引导欣赏。
D:师问:如果你来设计,根据我们现在的教室,你有什么布置方案?
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进行简评后集体选取比较恰当的方案作为布展用。G:口头征集画展名称并纳入布展方案。
H:教师引导思考:画展布置好后,如果没有观众参观就没有意义。怎样才能让人们来参观我们的画展?学生讨论后得出,贴海报宣传或散发请柬邀请。
E:出示海报并认识海报的内容。内容包括画展的名称、办展地点、时间、主办单位等。F:出示请柬实物了解其内容,被邀请人姓名、活动时地点、内容等。3:学生作业: 教师分配工作:
A:安排10个同学制作海报和请柬以及展标。
:其余同学分四组布展。分为布展组、展标组、请柬组、海报组等分别进行操作。可让学生自愿选任务,分组完成。
C:教师参与,活动开始。4:组织宣传与画展参观 5:小结下课
第4课小记者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调查: 学生收集自己平时喜欢看的报刊,并选择一二幅自己喜欢的新闻图片,了解家人喜欢阅读的报刊杂志。
二:信息汇整 分享交流: 1.今天,每个同学都带来了自己喜欢看的报纸、杂志,看来你们是一群爱学习、关心社会的学生。哪位同学来介绍自己带来的图片新闻呢?为什么喜欢它呢?说说你的理由。
几名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图片新闻,并根据其内容进行介绍。
2.同学们能不能将你带来的图片新闻介绍给大家,让大家分享你带来的信息,共同分享你的快乐呢? 小组内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3.同学们带来的图片新闻很多来自你们订阅的儿童报及家人订阅的杂志,有的图片新闻报道反映了我们少年儿童关注的事,有的报道了我们生活中感动人的事,有的是社会上的新鲜事,还有的揭露了我们生活中的丑陋现象等等。由于这些新闻来源于生活,它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丰富我们的生活,很多问题引起大家的思考„„所以,好的新闻能吸引读者的眼光,震撼读者的心灵,这也正是图片新闻的魅力所在。
三:图片欣赏 认知领悟 : 1.优秀图片新闻赏析
(1)《神舟五号成功返航,中国人实现飞天梦想》(2)《抗洪卫士、钢铁长城》(3)《晨》
引导学生围绕每_张图片的主题展开讨论,老师讲解。
我们的记者是如何拍到这些好新闻的呢?有的同学也许对新闻工作、记者的工作很好奇,让我们走进一家报社,来了解一下他们的工作吧!录像:记者采访的一些工作花絮。四:情境设置 明确任务 我们学校的校报和宣传橱窗一直在收集和传播同学们关心的各方面的新闻信息。这节课让我们来做一做小记者,用我们敏锐的眼光去捕捉校园内外大家关注的事、感人的事、新鲜的事、不平的事,用我们美术这一特殊的语言——图片新闻的形式表现出来好吗? 五:策划采访活动
那么小记者的采访活动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在采访活动中你们有哪些问题或困难需要解决呢? 学生提出问题(预见性的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采访前制定好周密的采访计划书,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很好的采访效果。
(1)采访人员的工作形式及合理分工(个人、双人、小组合作)。(2)采访的内容、对象的选择,校内或校外,人物或事件。(3)图片新闻的表现形式,摄影或绘画。(4)采访的程序。
六:自主表现 分工合作
学生策划采访计划书,交流采访计划书。七:课后拓展 学习延伸
查阅报刊的图片新闻,上网查阅有关“小记者网站”的信息,建立信息交流。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报纸的版式,收集有自己喜欢看的版式的报纸。二:学习回顾
点评上一课时的作品,从学生作品的题材、文字、图片几方面讲评。三:情境设置 明确学习任务
前面我们在课堂里了解到有关新闻的知识,同时积累了很多好的新闻素材。前几天,老师听说学校的橱窗要更换内容了,我们把前面学习中创作的新闻作品在这堂课内用集体的智慧汇编成一份份手抄报,供全校同学欣赏,共同分享我们的成果、快乐,好吗? 四:信息交流 学生将带来的报纸进行交流,说说自己喜欢这一版式的原因,初步了解版式的构成、结构。1.个别学生将自己带来的报纸在全班进行介绍。2.同座之间相互交流。
五:作品欣赏 初步了解手抄报的基本组成部分
展示历届优秀学生作品欣赏(包括彩色、黑白、手工、电脑绘制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1.了解手抄报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它们在版面的位置:刊名、文章版块、标题、内容、插图等。2.手抄报主题的确定:呈现手抄报的主要内容,如卫生保健方面、环境保护方面、科学幻想、文化艺术、综合知识等。
六:尝试设计
根据小组的素材,小组选择一个主题,每位同学尝试在纸上设计一份手抄报的版式草图,不需写文字,只要用线画出刊名、文章版块、内容、标题、插图的大致位置即可。
教师收集部分学生的草稿,师生共同发现存在的问题。
1.刊名的大小及位置。2.文章版块的外形及组合。3.插图的合理穿插。七:师生互动 比较分析解决问题
结合动画课件的互动演示,师生共同探讨解决尝试设计中发现的问题,加深了解手抄报版式设计的基本要求。
(教师随机示范演示)1.刊名:
一般在报纸的上方醒目的位置,刊名的字体样式及粗细能直接吸引读者。2.文章版块:(1)外形
规则形、不规则形(2)组合
文章版块的大小穿插组合——版式和谐美观。文章版块不同外形的组合——版式活泼有变化。文章版块之间距离疏密得当——版式清晰明了。3.插图
(1)内容:围绕文章的主题。(2)大小位置:不能喧宾夺主。八:修改草图 学生再设计 1.小组合作,确定手抄报主题。
2.整理采访记录及图片,补充相关素材,编辑文字、图片。
3.选择最优版式进行设计制作表现。(如一课时不够,可延伸到下一课时或课后完成)九:交流评价 课堂小结
将学生作品在学校或班级的橱窗中展览 1.自评,小报的题材及版式。2.互评,自己或他人成功、不足之处。3.师评,学生参与的状况、任务达成等。
第5课能干的工程车
第一课时
感受体验,游戏激趣
一、视频欣赏工地施工的情景,揭示课题: 《能干的工程车——2》
二、拼图游戏: 1.在电脑上玩拼图,2.分组竞赛:每组几张被剪成几块的工程车图片,学生用最快的时间拼出来。分析材料,学习方法
一、认识我们的材料:学生分组讨论,每种材料可以做什么?怎样制作?(如纸盒经过剪贴可做车身,瓶子可做车轮,吸管、纸桶可做车上的线路管道等)
二、范例分析:出示挖土机的图片,说说每个部分可以用什么制作。
三、学习方法:
1.细致观察,巧妙分解; 2.明确分工,分块制作; 3.合作组装,装饰完成。分工合作,共同创造
一、依据本组材料的特点,互相讨论,明确本组设计制作的主题。
二、对本组制作的工程车仔细观察分块,并明确每个人的分工。
三、分工制作部件,共同组装完成。
四、教师指导帮助。联系实际.展示布置
一、每组利用剩余材料将自己的桌子布置成一个工地现场进行展示。
二、学生分组欣赏交流。
共同评价
一、教师评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要注重对自主研究、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
二、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与体会。
第二课时
感受体验,游戏激趣
一、视频欣赏工地施工的情景,揭示课题: 《能干的工程车——2》
二、拼图游戏: 1.在电脑上玩拼图,2.分组竞赛:每组几张被剪成几块的工程车图片,学生用最快的时间拼出来。分析材料,学习方法
一、认识我们的材料:学生分组讨论,每种材料可以做什么?怎样制作?(如纸盒经过剪贴可做车身,瓶子可做车轮,吸管、纸桶可做车上的线路管道等)
二、范例分析:出示挖土机的图片,说说每个部分可以用什么制作。
三、学习方法:
1.细致观察,巧妙分解; 2.明确分工,分块制作;
3.合作组装,装饰完成。分工合作,共同创造
一、依据本组材料的特点,互相讨论,明确本组设计制作的主题。
二、对本组制作的工程车仔细观察分块,并明确每个人的分工。
三、分工制作部件,共同组装完成。
四、教师指导帮助。联系实际.展示布置
一、每组利用剩余材料将自己的桌子布置成一个工地现场进行展示。
二、学生分组欣赏交流。共同评价,提高升华
一、教师评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要注重对自主研究、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
二、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与体会。
第6课 丰盛的大餐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优秀的水果拼盘艺术摄影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立体形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 力和设计意识。
2、学生通过运用堆拼、切、围摆等方法组拼果盘,集体合作组拼的尝试体验活动,感受利用食物创造美的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
了解餐具的搭配和装盘技艺的特点; 尝试运用堆拼、切、围摆等方法组拼纸盒,集体合作组拼盘。
教学难点:
拼摆、切等方法的恰当运用;
集体分工合作,完成独特、新颖的拼盘。
教学准备:学生:各种水果(每人至少三种),小刀,硬纸或盘子若干,塑料垫板一块,牙签。
教师:自制水果切面贴图,欣赏图片或课件,设计用纸;课件。
教学活动 :
一、创设情境
1.组织学生评奖学具准备情况。
2、做“水果接龙”游戏,揭示活动内容——水果拼盘。
3.欣赏各种精美的水果拼盘。(展示课件,欣赏制作精美的水果拼盘图片。)
师: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用餐后都习惯吃点儿水果,并形成了一种饮食文化艺术,水果拼 盘的造型越来越丰富了,越来越精美了。请同学们欣赏各种精美的水果拼盘,边看边想一想:这些水果拼盘美在哪里(比如水果的造型与果盘的形状联系、水果颜色形状的搭配)?你发现你所熟悉的水果在这些水果拼盘里变成了什么模样?
二、方法探索
1. 师引导学生结合刚才欣赏的作品进行交流水果拼盘的造型与颜色搭配的美。
讨论几种水果的基本切法。师可以实物演示,如:甜橙:(1)横切成片;竖切成片。(2)切圆片;切半圆片。(3)去皮,分两半;去皮,逐一分瓣。
2.课件展示水果拼盘的做法,教师结合幻灯片给予讲解。(课件或图片展示水果切雕造型。)
(1)选料:从水果的色泽、形状等多方面进行选择,几种水果搭配在一起要协调。(2)构思:制作前要充分考虑水果拼盘的主题,并为其命名。(3)色彩搭配:对比色、相近色、多色搭配。
(4)艺术造型与器皿的选择:水果的造型要与果盘协调。
(5)拼盘常用的刀法。(学生演示自己知道的,教师补充学生不知道的。)
3、小组讨论如何利用所带材料进行制作,各小组展示并说明各自的主题。
三、创造表现
1. 以小组为单位,共享材料,自主合作制作一个水果拼盘。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保持水果新鲜的特征。
四、欣赏评述
1、学生下位欣赏各小组作品,展开互评和自评。师小结,并发奖(创意奖)
2、师提示,展示两种作业中常见问题:(1)造型过于饱满,盘子装不下。(2)造型不够饱满。(3)切割过于复杂。师生讨论后小结:
(1)要从盘子造型、大小开始构思、制作。
(2)已出现问题时,如果是纸质盘子,可以将盘子加大或剪小。(3)造型应尽量简洁,以免丧失水果新鲜的特征。
第7课巧用肌理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学会体验,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认识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认识肌理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发现或制作周围生活环境中的肌理,学会用拓印的方法采集图案。
一、触觉和视觉感受,活动导入。1.摸一摸,猜一猜
准备两件质感截然不同的物品:光滑的盒子与竹编的盒子;平滑的镜子与粗糙的沙纸。蒙住一位学生的眼睛,让他用手触摸,感受实物的质。
教师将学生摸过的材料分别拓印下来,再让这个学生猜。对号入座,并说出触摸与眼观的感觉。2.看一看,想一想
提示学生,什么人用触觉认识文字,什么动物用触角探路。
二、提供空 间,主动学习1.拓一拓,找一找
请学生翻一翻自己身上,看一看自己的学习用品,有什么可以拓印的材料,找找身边有什么值得拓印的实物。如小实物:叶子,钥匙,鞋底,硬币,象棋;大实物:水泥地面,井盖,木桌椅,花玻璃,树干。
2.组织室内外活动
(1)规定活动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返回教室。规定活动范围,教室,走廊,操场。(2)规定活动秩序,组长完成简单管理任务。
三、提供材 料,探究其它拓印方法
1.提问学生除了摹印外,你还知道其他的拓印方法吗? 2.示范揉纸拓印。
教师提供几组拓印材料,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拓印肌理。(毛线,胶棒,抹布,胶水,颜料,水粉笔,各种色纸等。)
四、感受过程,提出问题 1.整理材料
(1)说说你是怎样利用老师的材料来拓印肌理的,你碰到了什么困难吗?你是怎样解决的?(2)当你拓完作品心中有什么感受?(3)说说你的拓品有什么质感,给你什么感受,让你联想到了什么?(4)想想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加工,使它更好看。把以上问题制作成卡片,使整个作品图文并茂。2.引导学生把拓品作为素材使用。帮助他们把拓品的纹理利用起来作画面。
五、课后延伸
鼓励学生课后寻找其他获取肌理的方法,教师提示,如选取印刷品局部纹理、用复印机复印实物或用计算机制作等等,都可以得到有趣的肌理纹样。
第8课 自制小盆景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树木盆景实物和相关图片。学生:了解有关树木盆景及树形态和造型的常识。准备细铁丝和橡皮泥等材料。
一、欣赏交流
1.引导学生欣赏树木盆景,初步感受盆景中树木的形态和造型。2.学生谈谈课前所了解到的对盆景的认识了解和兴趣所在。(1)小组交流,师生畅谈。(2)课件文字展示:盆景是植物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相结合的一种形象思维艺术,也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于一体的精神文化。不同时代的人,亦有不同时代的精神文化,栽种盆景那是自古至今都有,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物质丰富、和平环境下的一种精神文明表现。树木盆景在我国盆景艺术中占有主导地位,具有独特的风韵和技巧。其表现手法随着地区的差异,取材的不同,形式的多种多样而千变万化。有的以露根、虬干取胜;有的以叶形、叶色见长;有的以花、果取景。树姿则力求古朴、秀雅、苍劲、奇特,色彩要丰富,风韵要清秀,这是树木盆景造型艺术的基本要求。3.欣赏示范作品。用铁丝、橡皮泥等相近材料塑造的各种树的造型。(1)比较后面的盆景和前面所看到的盆景的共同点和差别。(2)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盆景中的树木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发现材料:细铁丝、彩色橡皮泥等材料。展示实物盆景
课件演示
二、教学范作
探究体验(一)尝试制作(二)实践反馈 1.学生尝试:根据刚才所看所想,试着运用所准备的工具制14 作一棵简单的树。2.学生交流,在制作中积累初步经验。师生探讨:在尝试制作中遇到的困难,并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铁丝、橡皮泥
三、学习新知(一)了解常见树木的基本特征。(二)学习制作树木模型的方法和要领。1.欣赏图片与讲解:松柏直立挺拔柳树婀娜多姿枫树色彩艳丽2.学生观察,教师示范。树干的塑造:注意树干的造型有特色(斜卧式、直立式等)。枝、叶的塑造:注意疏密组合。3.学生总结归纳制作步骤要领:(1)整体构思,细铁丝捆扎出树干和树枝的整体造型。(2)用彩色橡皮泥或性质相近的材料捏制加工树干、树枝使其更加逼真。(3)用彩色橡皮泥或性质相近的材料捏制出树叶,制作出大方逼真的树木模型。资料图片 铁丝、橡皮泥
四、学生二人合作完成作业。
1.设置情境,展示活动方案:展示一条宽敞的马路,请每两个小朋友合作制作一棵大方逼真的树,全班同学的“树”都“移植”马路两旁。2.了解作业要求:同桌二人,相互协作,运用铁丝、橡皮泥等性质相近的材料,捆扎、捏制出大方逼真的树木模型。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学生作业拼摆活动场景
五、作业的展示和评价活动。I.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摆放在马路两旁。(教师事先在讲台上布置)2.说一说:在制作的想法和在制作过程中的感受。评一评:你认为造型大方逼真的树有哪一些?
六、课后思考 教师提示:如何将自己制作的树的模型制作成盆景?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大胆尝试,做一个树木盆景。
第二课时
一、教师运用教学课件展示两幅优秀自制小盆景图片,引导欣赏,提问。(或教师出示优秀小盆景实物范例。)图片一(课本范图一)。教师释义:盆景:利用奇石、植物和人工制作的饰品构筑成山水等微缩景观。教师提问:此盆景运用了哪些制作材料?使用了什么方法?(石头、草、树叶、纸盒等材料,运用了粘合、穿插等方式)图片二(课本范图二)。教师提问:你觉得此盆景最有意思的是什么?(材料巧妙运用,如木片的运用,形成小桥流水的意境;废弃烟盒改装成房屋等。)
二、教师出示盆景范作,引导欣赏,教师提问:1.谁能够来尝试重新组合?学生用另一套材料尝试对材料的换位重新组合材料,形成盆景。2.试试看,你还可以增加或删减什么材料进行组合?
三、综合分析:组合的过程中,碰到了什么问题?该怎样解决? 教学课件展示两张图片,分阶段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构成材料与组合方式的简单印象,教师出示盆景范作,同时提供给学生尝试 组合练习的同一盆景的制作材料。
四、探究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1.对比分析:学生重新组合盆景与教师范作盆景区别。组合的随意杂乱与主次突出、意境明确。2.讨论解决:怎样做到主次分明?根据材料,确定立意,从主体形成人手,逐步补充。3.方法学习:材料组织有什么技巧?采取粘合、穿插等方法,注意高矮、疏密的搭配,巧妙利用材料特点,创造意外效果。展示学生组合练习盆景作品与教师范作。
五、创作活动
1.活动开展:4人小组合作,合理分工,完成一个自制小盆景。2.作业要求:小组合作,将石块、沙土、树枝、草叶等加上自己制作的简单模型,组合成缩小的景观,表现出一处比较完整的景致。课件展示各类盆景作品,提供创作素材。
六、展示与评价
1.自评:小组派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自制盆景的特色。2.咏诗会:各组选派一人,针对自己组的 盆景或他组的盆景,朗诵诗~首,或是学过的古诗,或是自创。3.教师综合评议。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
第9课 壶中日月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欣赏
1.学生欣赏《红楼梦》中妙玉储雪七步煮茶的片段。2.请学生上台模仿妙玉煮茶、沏茶、品茶的系列动作。3.教师小结:茶文化和壶文化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历代通茶经懂茶道的文人喝茶是很有讲究的,好茶要用好壶沏,中国的壶文化源远流长,你对壶文化有多少了解呢? 课件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片段。
二、研究讨论
1.信息收集:课前通过网络、书籍或民间搜集实物收集有关壶文化的资料。2.交流感受:相互观摩,交流感受,开展讨论。3.教师小结:针对学生研究成果加以补充完善,使学生对壶的历史文化、艺术特点、造型结构等方面有初步的认识了解。4.学习指导:(1)引导学生欣赏画家齐白石、吴昌硕、朱建新画的壶。(2)学生开展讨论和评价。(3)教师总结:他的画风格独特,多辅以长题,构图以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画壶时中锋行笔,流畅生动,画面纯真朴素,真诚天然。5.学生试画并学习作画方法和步骤。(1)请几个作画大胆的同学上台示范。(2)教师修改学生不恰当之处。(3)师生总结作画方法和步骤,提出作画要求:采用多种方法和墨色浓淡表现壶的不同形状。以壶为主,文字或其他物品为辅,注意形状大小、线条疏密变化,构图美观大方。可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有关资料和实物造型。
课件展示几位画家画壶的作品。运用中国画画具试画。
三、创造表现 运用所学的笔墨技法创作一幅以壶为主的中国画。教师巡回指导。课件播放古典音乐。
四、作品讲评 表扬作画大胆和构图独特的学生,并展示其作品。
五、总结拓展 参观茶艺馆,欣赏各种各样的茶壶以及茶艺表演课件展示。
第二课时
一、激情造趣导人课题
1.教师用自己制作的陶壶和陶杯表演沏茶、品茶,并请几个学生来品茶。
2.教师引导:如果每个同学都动手做一把造型别致的茶壶,那我们就可以像古代文人那样悠然自得地吟诗品茶了。
4.播放歌曲《小茶壶》“小茶壶的肚子圆又圆,香喷喷的茶水装里面,客人来了他就点点头„„”5.用自制的功夫茶茶具表演。
二、分析结构掌握壶形 6.课件展示多张茶壶的实物图片。
7.学生讨论:茶壶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分别有什么形状? 8.教师归纳总结:一般壶简单分为嘴、把、盖、身筒、底,每部分可长可短、可方可圆、可粗可细、可曲可直、可以是规则几何形也可以是生活中实物造型,但嘴、把、盖一般是相平的,都具备“雅”、“朴”、“简”的特点。课件展示各种款式的茶壶,并演示茶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三、尝试体验探讨研究
1.参观宜兴紫砂壶制作工厂,了解制壶的各种方法和各道工序。2.师生合作,采用盘泥条方法,尝试制作一把茶壶。3.师生共同总结制作方法和步骤:(1)压泥板,做壶底,要求平整;(2)搓泥条,盘壶身,内收内盘,外开外盘;(3)围泥板,做壶嘴,身筒穿个口子;(4)制泥条,做壶把,连接须牢固:(5)捏泥块,做壶盖,大小要合适;(6)装饰整理,可粘贴泥块,可雕刻,也可糊平外表。课件播放紫砂壶的制作流程。
四、设计构思创作表现 1.指导学生设计壶形草图,要求美观大方,比例协调,装饰简洁美观。2.两人为一小组,分工又合作制作一把茶壶,教师巡回指导。课件播放欢快的音乐。
五、观摩交流相互评析 1.学生相互欣赏、评价作品。2.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用视频展示台展示作品。(作品不宜搬动)
六、课后拓展布置作业 1.倾听专家分析紫砂壶的历史、工艺、造型、材质、功能。2.将作品上釉、烧制,教师统一收藏、展览。课件演示。
第10课 唱大戏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欣赏京剧唱腔片断,播放《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1)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艺术?(2)展示图片:包拯提问:为什么包拯脸上都有许多的图案和颜色?(3)教师总结: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有些人物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是京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
2.这种用来化妆用的图案和颜色在京剧中叫脸谱。我们根据剧中人物的性格、容貌、身份等特征,运用艺术夸张的手段,以不同的色彩和图形描绘脸部,来塑造忠奸、善恶、美丑等人物形象。戏剧音乐及图片
二、赏析
板书课题欣赏、感受,创设情境。脸谱欣赏介绍
1.CAI课件展示:京剧——舞台化妆——脸谱思考:脸谱美不美?美在何处?色彩鲜艳,对比强烈,造型夸张,人物性格特征鲜明。
2.CAI课件画具材料及范画
三、新授
1.了解脸谱绘制方法提问:(1)如此美丽的脸谱,你们想不想把它表现出来?那怎么画呢? 2.介绍脸谱画法:(师示范)①先画出人物的脸形。在画好的脸谱外形上定出左右的中轴线。②画出人物五官,定出眉、眼、口、鼻的位置。③分块勾画出花脸各部位的图形。④涂色。学习脸谱制作方法,初步了解戏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示范作品
学生作业
四、尝试
学生尝试体验。本环节要求学生自主随意地进入体验活动,将经历赏析、观摩所获得的认识从图形中反映出来。具体做法为:①用线条画一脸谱形象。②学生相互交流评议。③教师根据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结。
五、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作业要求:运用画脸谱的方法绘制一幅与众不同的戏剧脸谱。2.教师巡视指导。
六、评估总结 1.学生自评、互评。2.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布置第二课时任 务。学生作业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教师:戏剧是我国四大精粹艺术之一,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特点。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画戏剧脸谱,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画戏剧人物。出示课题
二、学习新知
1.提出问题。说说自己知道的戏剧,有什么特点?和现代人比较有什么区别? 2.学生交流。
3.欣赏短片。注意仔细观察短片中戏剧人物服饰、装扮、动态的特点。看从短片中你能学到一些什么。
4.学生总结。师:好,看完了短片,大家一定又有新的收获。谁来总结戏剧人物装扮、服饰的特点?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板书:化妆的特点:强调人物特征,夸张,程式化。服饰的特点:宽松,修长,色彩艳丽。
5.观看戏剧,模仿表演。师:自由模仿唱腔、动作,体会戏剧中人物的亮相、身段、眼神。6.学习画法。教师演示并讲解绘画步骤。(1)构思:确定画什么类型的戏剧人物。(2)画形:抓住戏剧人物的特征、神态、比例,线条流畅。(3)涂色:根据戏剧人物的性格特征,力求色彩鲜明生动。(4)整体调整:可加入主观想像,适当修改添画完成。(板书:1.构思2.画形3.涂色4.调整)7.作品赏析。你觉得这几幅戏剧人物绘画作品感觉怎么样?学生讨论。教师小结。出示问题 播放短片 出示剧照 出示板书 播放戏剧
边讲边出示步骤板书及分步出示演示步骤图 出示作品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1.根据记忆画l一2个较熟悉的不同动态的戏剧人物。抓住人物亮相、身段、眼神和服装道具的特点,表现出戏剧的韵味。
2.分组开展比赛,评选“最佳作品组”。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出示作业要求 出示戏剧人物图片播放戏剧音乐
四、作业展评(分组展示)1.说说自己的作品。2.评评别人的作品。学生作业
五、总结拓展 1.教师小结。宣布“最佳作品组”。2.介绍各地传统戏剧的种类。
六、布置作业 课后将教材上的填空题和问答题完成,下课。播放戏剧音乐
第11课乡村发现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本课的学习材料(稻草、树叶、麦秸、果实等),并将这些材料分组放置在操场。(室外教学)2.教师讲叶圣陶爷爷写的《稻草人》故事,勾起学生的想象或回忆。3.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稻草人形象。充分贮备学习材料。
分组尝试发现问题
1.教师提出学习主题。师:下面我们就以组为单位,互相合作尝试捆扎一个稻草人.(时间定为5分钟以内)看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
2.学生分组制作。
3.发现尝试作业中的问题。预估问题:形态不美(身体高矮比例失调,头重脚轻分配不匀);松散不稳(轻轻一碰即倒下,部分结构松散未扎紧):没有做完(合作不利,分配不公)。预备一个制作有问题的“稻草人”。
相互学习解决难点
1.师生讨论,逐一解决问题:形态不美怎么办?①应大致确定人物的身高比例,找准脖子、腰部、肩部的捆扎位置。②稻草的分量要做到心中有数:代表手部的稻草分量明显少于身体部分(包括腿部)。稻草量少的情况下,有时可将稻草整束弯曲后再捆扎,头部显得精致一些,有时也可将代表手部的稻草挽回进行捆扎。
2.师生讨论,逐一解决问题:松散不稳怎么办?①稻草人各部分的分量合理,重心稳定。也可适当添加工具使稻草人稳定且动态有趣。②注意捆扎的松紧要合理:扎得松则稻草显得体量大,一般在关节转折处扎紧。
3.师生讨论,逐一解决问题:没有做完怎么办?用最短的时间做出精品就有效率。
4.请优秀组的学生代表介绍经验,或教师示范介绍制作步骤。①试扎:用手比画人物的关节位置。②分扎:捆扎做出人物的大体形。③装饰:最后修剪、装饰、整理。小黑板上简绘稻草人的示意图。
作品欣赏拓展方法
1.相同材料不同方法的作品欣赏。(以稻草为主材)作品①鸟:草团包扎鸟身,翅膀采用编织的方法(参见教材左下图5)。作品②蛇:头部采用编织的方法(参见教材左下图7),镶两粒玉米代表眼睛,身体用捆扎方式。作品③狮:一大堆草做身体,一小撮草做尾。粗树枝做腿起支撑作用,头部和脚掌采用编织的方法(参见教材左下图4),其余五官用果实点缀)。
2.综合材料的作品欣赏。主材:树皮、棕榈叶、果实。附加材料:毛线、布、牙签、纤维绳等。小黑板的反面简绘编织示意图。
拓展思路自主表现
1.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设计与构思。2.提出作业要求。3.学生制作,教师指导。作业展示评析交流
1.作业展示活动:各组合理摆放本组的作品,进行展示、命名。2.评析交流。
第五篇: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陈 国
第一课《基本形体切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在基本形体上进行切挖。
过程与方法:学习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三、教学策略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六课《形体切挖》,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引导学生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针对第三学段的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运用对比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运用全新的媒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区别形与形体的不同,加深学生们对形体这个概念的认识。先把形体切挖完成,然后再根据成品来把图画出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造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写生能力。
几何形的知识学生们从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就开始学习了,可以通过复习几何形导入,区别形与形体的不同,加深学生对形体这个概念的认识,并利用课件帮助学生把生活中见到的一些物体归纳为几何形体。通过图片欣赏,帮助学生了解六面体、圆柱体等形体在生活中、在工业设计中、在雕塑、建筑中的应用,也培养学生分类学习、分类查找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美术的学习是感知运用为主,理性思考较少,也就是所谓的想到什么画什么。让学生先画想象中的把形体切挖后的草图,再按草图动手制作,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有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画草图失败而备受打击。即使能画出来的学生也很少会照着草图原样来切挖,很多都是做着兴起就不管草图的存在了。可以运用一种倒置的学习形式,让学生的感知先行,用最高的学习热情先把形体切挖完成,然后再把切挖后成品画出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造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写生能力。更多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
在拓展阶段,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拓宽视野,把形体切挖的材料范围扩大到了瓜果、蔬菜上,希望学生能运用或尝试运用形体切挖的方法来美化身边的环境。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感悟体验
一、复习基本形与基本体:
1.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所学习过的一些基本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结论:我们学习过的基本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常用的基本形。
2.接下来,请大家回忆一下,你所知道的几何形体有哪些?
回忆以往的知识,引导学生们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观察发现
二、欣赏提升,开阔视野:
1.那如何将形变成体呢?(启发学生回答。)圆柱体、立方体、长方体、椎体、四棱体、球体等等一些基本的几何形体。(教师展示可拆卸立方体自作课件。)
2.过渡:大家可别小瞧了这些基本的形体,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到建筑物、汽车,小到杯子、牙刷,都是由这些基本的形体变化而来的。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
3.欣赏课本范图以及草图,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形体切挖?
形体切挖就是将基本形体的某一部分切除或挖空,切除的部分可以是规则形体,也可以是不规则形体,使这个基本形体成为一个新的造型。如凯旋门是在六面体上切除一个规则的拱形门,而矮凳是在圆柱体基础上切挖掉一个不规则形体。
开阔学生视野,在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地体会增加形的厚度,就可以将形变成体了。
了解形体切挖就是将基本形体的某一部分切除或挖空,切除的部分可以是规则形体,也可以是不规则形体,使这个基本形体成为一个新的造型。
探究形成三、范作赏析:
1.展示多媒体图片,请生回答。
2.观察我们的教室,理解物体的基本形概括。
请多个学生回答。
4.展示“凯旋门”。
①这座建筑物你们认识吗?(请生回答,教师总结介绍凯旋门。)
②引导学生分析凯旋门和立方体的区别。
通过欣赏学生的作品,了解制作的方法和要素,是如何在立方体上切挖出一个立方体和一个半圆柱。为下面的创作打好基础。
尝试表现 更多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
学生操作:
1.理解“切”和“挖”。
①什么是“切”,什么又是“挖”呢?(请生思考回答。)
②(教师展示积木),介绍“切”、“挖”
切:是是从一个物体上截取一部分。
挖:是从一个物体中间掏出一个部分。
2.体验切挖:
①教师演示草图切挖。(多媒体展示凳子)
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凳子是由哪个基本形体切挖出来的吗?
②教师演示草图切挖。除了这种草图的形式来体验切挖,还有哪些形式呢?
学生自由回答。
小结:可以在花泥、橡皮泥、萝卜、苹果、土豆纸张等物体上进行切挖。
3.欣赏以形体切挖方式制作的各种图片。
通过图片欣赏,帮助学生了解六面体、圆柱体等形体在生活中、在工业设计中、在雕塑、建筑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分类学习、分类查找资料的能力。
通过区别形与形体的不同,加深学生们对形体这个概念的认识,并帮助学生把生活中见到的一些物体归纳为几何形体,了解形体切挖特点,切挖掉的部分可以是几何形体,也可以是不规则形体。
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形体切挖方法的运用的认识。
拓展知识
五、课后拓展:
1.欣赏以形体切挖方法及不同材料制造的建筑、日用品等图片,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把形体切挖的材料范围扩大到了瓜果上。
拓宽学生视野,希望学生能运用或尝试运用形体切挖的方法来美化身边的环境。
第二课《点的集合》
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中点的概念,知道点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学会用点构成精彩的画面。
2、认识“点彩派”的绘画典型特征。尝试体验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注意整体画面色彩和谐关系。
3、感受点的艺术魅力。利用儿童的个性特征,通过欣赏、分析、创作、指导、评价,激发其探究、创造、表现的欲望,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 明白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及其在各类画种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点的组合规律、疏密变化,使画面呈现和谐的色彩。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学生:水粉或水彩颜料、彩笔、画纸
课 时: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请你猜猜我是谁? 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先看出它是什么? 你能猜到那是什么吗?那么你看到了什么?(各种颜色的点)再退远一点,现在看到什么了吗?(是人物画)点是造型的基本要素之一,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大家先来欣赏几张世界名画。欣赏比较:
1、《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修拉 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画家。
2、《纳蒂布港》西涅克 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创始人之一。3《牧羊女》 米勒 法国现实主义画家 学生比较欣赏,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学生回答:点彩派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点点的奥秘,出示课题——《点的集合》
二、发展阶段
1、解读图形,讲述概念。通过欣赏教材和学生思考可以得出:金钱豹的身上有斑点纹;彩色的鹅卵石可以拼成火车的点;马赛克上三角形、正方形是点;花园里开放的小花是点;树叶是点;夜空中的星星也是点;距离足够远的话人是点,汽车是点,甚至房屋也是点„„ 出示图片,清学生再次辨析点。通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析,可以看出:点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只要在相对空间中比较小的事物都可以看成点。欣赏图片,看看色点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欣赏图片,了解点的排列方法与效果。
2、欣赏作品,感受点的魅力。1)《殉教者》希腊 马赛克镶嵌壁画 小块的马赛克由点及面,追求绘画的效果。2)《蜡染》 苗族民间工艺 民间工艺中利用点的组合作为自己画种的表现手法,生动灵活。3)《黑屋顶》吴冠中 中国当代艺术大师 把房屋屋顶、窗户概括成不同形状的点,组成一幅形式感很强的画面。《山水》 黄宾虹 中国当代国画大师 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变化万千,还概括的表现了各种物象。4)《构成》 维克托•瓦萨里 法国 由圆圈圆点组成具有惊人视错觉的瞬间效果。5)《星月夜》 梵•高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 用点进行方向组合,形成线化的感觉,增强流动效果。《午夜和晨雨中夜莺的歌声》 法国 米罗 通过点的奇妙形状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
3、学生创作练习用点的集合创作一张作品。以不同的点为造型元素,采取各种工具和材料,完成一幅有创意的作品。不同的工具可以表现不同的点。欣赏课本P4技法点击,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创作,题材不限。作业要求:用点的画法进行临摹或创作。注意整体效果的变化,把握色彩的关系。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三、展示与评价
1、将完成的作品按小组张贴到展示板上。
2、小组内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
3、各小组优秀作品大比拼。优秀作品的作者说说自己的创意与绘制过程中的感受。
4、评出最佳作品
第3课《远去的路》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
⒈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现象,并能运用所学透视现象绘画或拼贴一幅有路的风景画。
⒉通过欣赏,观察绘画作品和自然界的景物,发现近大远小,近高远低和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条路,发现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现象。⒊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感受风景画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习惯。教学重点: ⒈通过观察了解生活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⒉能运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创作一幅有路的风景画。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道路的变化,由此及彼,能从不同的视角观察自然中其它物体的透视变化。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绘画彩笔、作业纸、彩纸、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以前的写生作品,回顾以前学过的写生知识,提示在写生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视觉现象来描绘物体。
引导学生根据以前的经验在练习纸上画一条由近到远的道路。分析学生的练习作业中的透视运用,导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并板书课题。
二、发展阶段
⒈透视的发展史
课件欣赏乔托的作品《逃亡埃及》,并出示古埃及的画面,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学习乔托在画面中通过明暗等绘画手段表现了人物及景物的透视感,是透视学的奠基人。
欣赏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加深对作品中透视现象的认识。⒉自然中的透视
以一幅有明显透视效果的道路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画面中都有哪些透视现象,教师总结并板书:近宽远窄、近高远矮、近大远小
结合课件讲解物体的透视感,并渗透视平线和视点的概念。对照图片,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往远处看,画面中的透视也有相应的变化。
⒊欣赏作品中的透视
欣赏《呐喊》等系列绘画作品中的透视,引导学生观察透视在画面中的作用,并同时引导学生欣赏画面的构思和表现,为学生的创作打下基础。
课件对比作品赏析,如果画面中没有透视会给人什么感觉?加深学生对透视的重要性的认识。
三、学生创作
作业内容:利用绘画或者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路的风景画。要 求:在画面中要表现出道路的透视感。可以根据想象添加合适的环境。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讲评
围绕作品是否具有视觉现象的特点和画面内容是否丰富来评价。找出优点,指出不足,指出改进办法。教师评价。
五、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透视的几种表现。布置下节课学习材料。
第4课《线与造型》 教学目标:
了解线是艺术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和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运用与作用。运用直线、曲线、细线、粗线、长线、短线、实线、虚线、有规则的线和自由的线表现各种头发。
通过欣赏、交流,学生充分认识和体验线的特性及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师教学用书、中外优秀绘画名作、学生作品图片。
学生: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纸。
教学重点:
认识和了解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特性及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大胆地运用各种线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二、教学思路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为了能顺利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建议采用以下教学策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一)运用“观察比较法、启发式谈话法”,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线的种类,比如线有粗有细、有长有短。
(二)通过欣赏评述,利用“简介强化法”,使学生在欣赏、观察中,充分认识到线在美术造型中的运用,积累丰富的视觉和审美经验,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三)运用示范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各种手段表现人物头发。
结束时可以展示不同类型的作品,开拓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一、导入阶段
1.播放课件《球的运动轨迹》。
思考:把球的运动轨迹连接,最终能形成什么?
2.教师归纳小结:线是点的运行轨迹。与点和面相比较,线是最活跃、最富于变化最有个性的表现元素。
3.出示中国画线描图片。
引导学生说说图中主要是用什么来表现画面的?
教师小结:看来线是表现造型的主要手段。这节课就和老师一起来研究一下“线与造型”。
二、讲解演示阶段
1.线和我们的生活也是分不开的。出示生活中跟线有关的图片。
2.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其他和线有关的场景?
3.组内交流:通过刚才的欣赏和交流,你发现线有哪些特点呢?
线的特点:
直线 曲线 粗线 细线
长线 短线 波浪线 折线
4.课件出示艺术家作品
观察后说说艺术家们是如何运用这些线的?
5.教师小结 教师教学用书 美术 六年级上册
线的组合
水平垂直倾斜水平波浪垂直拆线自由组合
有规则的排列:整齐、有秩序,富有节奏的美感。(出示图片)
自由性的组合:自由、优美、富有创造性。在创作时,根据物象的特性,启发引导学生可抽象地表现画面。(出示抽象作品图片)
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生活中的线条,其实我们人的身体上也有线条,最明显的就要属头发啦。
6.多媒体出示不同发型的图片,用头发作比喻,直发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鬈发又有什么样的感觉?教师戴假发演示。
7.教师找学生作模特,然后简单演示怎样画人物,如何用不同的线表现不同的发型,并板书绘画步骤。
8.学生看教材第11 页“表现人物头发的学生作品”,拓展学生创作思维。
三、发展阶段
现在老师给大家当一回模特,请同学们给老师设计一款发型,看谁是最优秀的设计师。(学生动手尝试用不同的线来表现人物头像,提出可以画自己的同学,画时重点表现人物的头发。)
四、展示与评价
展示优秀学生作品,让学生互相说说谁画得更好,头发画得怎么样,还应该怎么改进。评选出优秀设计师。
五、课堂小结
通过同学们的作品可以看出大家对线已经十分了解,并且能用线来表现头发的造型,我们可以把今天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以后的作品创作中,让我们的画面更加丰富。
1.能否找出线的特性与组合规律。
2.能否感受到线与造型是分不开的,并用线的多种组合方式来表现人物的头发。
3.能否大胆地创作出新颖的作品,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_
第5课《风景写生》
教学目标:
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10—12分钟)
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
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
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二)发展阶段(28—30分钟)
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老师巡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作业点评。
第6课《让剪影动起来》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3)第三步:装上木棍。
二、发展阶段。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成8组,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提示学生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未完成的可以在课后接着制作。
4、准备下节课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样表演。第二课时 剪影表演
课前准备:布置环境
一、8个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二、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点评。
三、总结: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
四、拓展: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