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案
第二单元 诗苑漫步 5.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
(2)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3)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描写并抒发感情。2.过程与方法
先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变化与节奏、旋律的关系,接着对本诗的修辞手法及重点段落进行详尽地分析,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
1.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2.了解并学习诗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 点拨法、讨论法、朗读法、体会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诗歌朗读带、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MTV作品《懂你》,学生欣赏。
(用画面、歌曲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用这首作品引出“母爱”这一话题。)播放片段后,以“我们今天共同学习一篇赞美特殊母爱的诗歌,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入新课。
投影课题:课题背景设计为一只燕子给几只乳燕喂食的图片。
二、朗读诗歌,初步感受文意
1.听录音,读诗歌。强调注意朗读时要讲究节奏,按意义单位划分这首诗的句子节奏,并有感情地朗读。
2.指名学生朗读诗歌,配较为凄凉的背景音乐烘托气氛。同时投影听读时的任务:试在脑海中为大堰河“画像”。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大堰河的形象。
(目的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大堰河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感情。)3.概括诗歌的内容。
诗人通过回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倾诉了对乳母深深的怀念与感激。
三、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1.朗读课文,归纳诗歌层次,并概括每个层次所抒发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四个部分。
3.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是诗歌的前四段,它主要讲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呢?
明确: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怀念与痛悼。
4.第二部分又讲述了些什么呢?
明确:第二部分是从第5段到第8段,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了诗人对她的深切眷恋与尊敬。
5.诗歌的第三部分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实则控诉了社会现实的黑暗,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表现出来?
明确:第10段写大堰河的殡葬。用生前“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与死后“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相对比,深刻而生动地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
6.诗歌的第四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第四部分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四、诗歌朗读 指名分段朗读,体会诗的节奏和旋律。朗读提示:
第一部分:第1、2节充满怀念和同情,语调舒缓。第3节感情沉痛、悲哀。语调低沉、有力。
第二部分,着重写回忆,感情上时喜时悲,变化不定。阅读时也要随之节奏多变,构成变化多端的旋律。
第三部分,写大堰河死的凄凉,节奏应放慢。
第四部分,是献给大堰河的赞美诗,感情炽热,因而要节奏强烈,旋律加快。最后一节,诗人的感情已走向高潮,朗读时也应热情奔放,把火山喷发似的感情传达出来。
(引导学生体会本诗的节奏和旋律。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五、深入研究、体会本诗的构思特点
诗人在构思本诗时,把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时而记人写事,时而直抒胸臆;时而回忆历史,时而直面现实;时而写保姆,时而写诗人自己;时而详写,时而略写。任意挥洒,无拘无束。
请学生举例说明。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可作如下的归纳: 第一部分,诗人告诉我们,由于看到雪才想起保姆大堰河悲苦的一生,这是写本诗的导火线。在具体安排上,一开始交代大堰河与“我”的关系,她没有姓,没有名,缺少独立的人格。这样的安排是为了突出诗人强烈的感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部分,在激情的推动下,回忆大堰河对“我”的抚爱。为了充分地表现这种爱,诗人不惜笔墨进行铺排,又写她在自己家里的陌生、忸怩之感衬托大堰河的可亲可爱。
第三部分,用叙述方法,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这是诗人最感痛苦的事。他用舒缓的笔调,边叙述,边叹息,更显得沉痛。
第四部分,用呼告的手法,直抒胸臆,把诗中的感情推向高潮。诗人的感情达到了极致,往往要抛弃具体的叙述或描写,借助直抒胸臆的方式,宣泄自己心中火山喷发似的激情,第12、13节便是明证。第13节,感情最强烈,语句却最少。诗人的选择是正确的,语言啰唆,就难以充分表现自己心中的强烈的激情。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诗歌。
2.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给大堰河填写一份“档案”。☞板书设计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 青 第一层:怀念与痛悼 第二层:眷恋与感激 第三层:同情与控诉 第四层:讴歌与赞美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大堰河的“档案”。
(通过想象,使“大堰河”这位旧社会穷苦劳动妇女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明晰起来。)2.诗歌朗读会。
(引发学生对大堰河悲苦一生的思考,体验诗人对乳母深深的怀念与感激之情。为赏析诗歌奠定基础。)
二、合作探究,理解人物形象(一)思考大堰河的形象
1.从哪些地方表现出大堰河对诗人有慈母般的爱?
2.大堰河勤劳纯朴、宽厚善良、只求奉献的精神品质在哪些地方表现出来?
3.为什么说大堰河的形象意义决不仅仅是对大堰河个人的讴歌与赞美?
4.本诗除了通过对大堰河形象的塑造进行抒情外,还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进行抒情。这具体表现在何处?
根据预习提纲,学生自学。再分小组讨论。讨论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一题,经师生评议、补充,统一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明确:
第1题:主要表现在第4、5、8节里。在第4节,用八个排比句集中写大堰河对乳儿的爱。这八句实在是八个出色的细节,把她的爱心写得非常具体、充分。“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两句首尾反复,起了点化、强调感情的作用。在第5节,叙写“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之后,发问道:“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显而易见,从哭声中传达出来的是对乳儿的爱。这种间接表现的方法是十分有力的。在第8节,进一步写大堰河对乳儿之爱,其细节有切糖、夸画、赞儿、梦做“婆婆”等。特别是那个梦,表现她具有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写得浪漫,富有幻想、激情。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爱至极致,不禁做起梦来。她的梦可以看作对乳儿的祝福,当然也表现出她个人的精神要求。不过,她很本分,知道自己地位低下,不配享受这幸福,所以她不敢把梦对人说。
第2题,在第4节,描写她在家整天做家务,带孩子,忙得不可开交,在第7节,用6个排比句集中写她在乳儿家劳动,年复一年,始终“含着笑”,显得那样勤劳纯朴,宽厚善良。为了乳儿,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洗衣、做菜、喂猪、熬汤、收麦晒豆„„什么都肯干,表现出无私的奉献精神。
第3题,大堰河的性格特征和不幸遭遇,在旧社会颇有典型性。诗人在第12节里明确写道:这首诗是“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由此可见,“大堰河”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是人类的保姆。诗人对她的讴歌和赞美,实质上是对广大劳动妇女的讴歌和赞美。
第4题,第1、2、12、13节都是诗人直抒胸臆。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探究明确:这首诗选择了大堰河若干生活片段,一系列细节,多侧面地展示了她丰富的个性。大堰河勤劳纯朴、善良无私,在她身上体现了千百万劳动妇女的共同品质。她的悲剧命运很有典型性。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愤怒控诉。)(二)讨论抒情主人公形象
提问:《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抒情主人公有哪些特点? 在讨论的基础上,对诗中抒情主人公的特点作如下归纳:(1)对劳动人民非常热爱,对抚育他成长的大堰河充满怀念和感激之情。
(2)他憎恨自己出身的那个阶级,憎恨黑暗的旧社会,是地主阶级的“叛徒”。
(3)感情真挚、热烈,襟怀坦白,爱憎分明。
艾青曾多次说过:“诗人必须说真话。”他还说:“诗人只能以他的由衷之言去震撼别人的心。”这首诗正是依靠真情实感方才打动千百万读者的心的。
三、分析探讨修辞手法
诗歌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其形式不仅具有特殊性,更会采用多种写作手法来表现内容,抒发情感。本文除了多处运用联想、想象和对比以外,还多次运用排比,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找出本诗哪些地方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手法?举出例子后,请谈谈它们所起的作用。
明确:如第4节中的八个排比句,第7节中六个排比句,都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明快,气势酣畅,有力地传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真挚的爱。第1节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了诗人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第3节,首尾句反复写道:“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有力地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9、11节,都采用开头和结尾诗句反复的手法,通过反复吟咏表现对大堰河的深情,许多节用了首尾诗句的反复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四、拓展延伸
观看MTV《懂你》,体会片中母亲的形象。
分析了大堰河的形象后,让我们再感受另一份伟大的母爱,请欣赏《懂你》,大家要注意画面中的故事。学生讲述画面中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此环节由大堰河这一特殊的母爱扩展到广泛的母爱,扩展到学生的内心,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五、结束语
学习这首诗歌,我们不仅要学会分析人物形象,诵读时把握感情,更重要的是,通过这课的学习让我们更了解我们母亲的情、母亲的爱、母亲的心,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好地珍视母爱,更好地爱我们的母亲!
六、作业设计 课外阅读现代诗歌。☞板书设计 诗人的大堰河充满怀念和感激之情。
感情他憎恨自己出身的那个阶级,憎恨黑暗的旧社会,是地主阶级的“叛徒”。☞教案点评
“教师既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点拨是重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这个教学设计中借助多媒体的手段,将“现代诗歌赏读方法”贯穿课堂,突出朗读教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或诗人的生活经历,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要注意的是,诗歌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学生自主阅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独特的情感体验。对劳动人民非常热爱,对抚育他成长的
第二篇:《大堰河—我的保姆》优秀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文本分析】
这首诗是现代诗人艾青的成名之作,也是他走向世界诗坛的起点。诗人通过追忆大堰河短暂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对养育他的乳母的刻骨铭心的真挚怀念与赞美。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了解排比、对比、反复的修辞方法,体会诗人感情,分析大堰河形象
过程和方法:通过反复品读、捕捉意象、分析细节来认识大堰河的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感恩母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诵读中品味人物形象,体会诗人感情。难点:理解描述性意象的运用及作用
【教学层次设计】
第一课时:反复诵读——理清结构——把握情感 第二课时:分析意象——人物形象——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课时(45分钟)
一,导入(2分钟)
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发表后一举成名。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知人论世(8分钟)PPT
1、作者简介: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胡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他被送到贫苦的大堰河家去抚养,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岐视的空气里长大”的。少爱美术,曾赴法国专攻美术。1932年回国,加入“左联”,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入狱。在狱中艾青转而从事诗歌创作。1933年1月一个雨雪纷飞的早晨,他在狱中睹雪思人,因雪神飞,回忆起幼年生活,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并一举以感人肺腑的感情和清新自然的诗风震动诗坛。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主要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火把》、《光的赞歌》、《古罗马竞技场》等。
2、写作背景: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视,被寄养到大堰河家。艾青就是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爱抚下成长的。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因此他“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18岁就离开了家。1933年1月,他23岁,在狱中他满怀深情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
三,反复品读,把握情感(30分钟)
1、自由试读:学生朗读,你喜欢哪些语段?请有感情地读出来。
朗读提示:本文的情感基调可以这样处理。
第1.2节,要充满怀念和同情,语调舒缓。
第3节,感情沉痛悲痛,语调低沉有力。
第4--8节,着重写回忆,感情上时喜时悲,变化不定。
第9—11节,写大堰河死的凄凉,节奏应放慢。
第12节,是献给大堰河的赞美诗,感情炽热,节奏要加快。
第13节,诗人的感情已达到高潮,朗读时应热情奔放,把火山喷发似的感情传达出来。
2、思考: 本诗可分为几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何?
明确:诗歌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狱中回忆(1—3)养母生前(4—8)养母死后(9—11)直接赞美(12-13)归纳分析每个层次所叙述的事情,可以为后面的根据所叙事件分析感情提 供知识基础。板书:介绍关系 劳动繁重
家破人亡
呈诗赞美
3、分组讨论,把握意象,体会情感。
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找出相应层次出现的意象,意境,情感具体分析
典型意象:河、雪、坟墓、枯死的瓦菲、典押了的园地、青苔的石椅、紫色的灵魂
意境:静谧、凄婉、悲哀、荒凉、遥远
情感:追怀 痛悼
眷恋 感激
赞颂 讴歌
(一)首先我们来看诗歌的第一层,请一位同学帮我们把这一节的内容朗读一下。
问:诗人是怎样想起大堰河的?为什么艾青说“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使我想起了你呢?
答: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暇,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正因为这许多原因,艾青想起了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想起了她低下的社会地位(她是童养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想起了她死后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长了青苔的石椅,这一切在我们的心中构成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呢?(凄凉、衰败、荒寂)这样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因此,我们在读这几节时,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低沉、舒缓)好,大家一起把第三节读一下。注意把握诗人的感情。
(二)如果说第一层是作者站在现实的牢房里,那么,从第四节开始,作者就转入了对大堰河深情的回忆了。
艾青因为生他时母亲难产,后来又因为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而被送到大堰河家整整抚养了5年。那么,诗人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家庭里得到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四节。
问: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主画面又是什么呢?
八个镜头,主画面是“抱在怀里,抚摩我”
诗人运用这样的手法,是为了突出她怎样的品质? 勤劳、慈爱。
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个勤劳、充满母亲般慈爱的大堰河向我们走过来了,她的双手轻轻的抚摩着她的乳儿,这是怎样的一双手啊。大家睁开眼睛,谁能给我描述一下这双手?
是啊,正是这双勤劳的,尽管粗糙却温暖的手,使一个贫困的家庭充满了温馨,使艾青——这个被地主家庭嫌弃的孩子得到了无微不至的母爱,而我和大堰河只不过是乳儿和乳母的关系。
诗人在五岁时终于被领回了自己的家,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啊。但诗人心中感觉到却是——“忸怩不安”。
问:为什么会这样?(补充背景介绍)
大堰河家穷,却有爱,我家富有,但缺少爱,想到这些,诗人心中充满了——眷恋与感激。
全班同学齐读4、5、6三节,读出诗人的眷恋之情,感激之情。
(三)大堰河在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又开始劳动了,流她的血汗。大家自读第七节,思考:大堰河从事着这样又苦、又脏、又累的活儿,为什么始终含着笑呢?
大堰河的笑是有着多种原因的,有为和乳儿重新生活在一起的喜悦,有在劳动中获得的满足。这让我们想起了另一个和她有着相似命运的人——祥林嫂,当她在鲁家作着比一个男人还多的事情时,“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多么淳朴,宽厚的灵魂啊。
全班女同学齐读六个含着笑的句子。
(四)但是,诗人写到这里,认为还不足以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于是,她又带着我们走进了大堰河美丽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大家浏览第八节,看一看,作者选取了几个细节来表现大堰河对自己的深爱?
问:为什么说做梦能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呢?
大堰河的梦正是她对诗人最美好的祝愿,她期望他能长大成人,成材成家,生活幸福美满。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这个梦实现了,有一个娇媚的媳妇叫她一声“婆婆”,她会有怎样的表情呢?
(五)是啊,谁不期望美梦成真呢?如果这个梦能实现,该有多好啊。但是,大堰河流尽自己的血汗后,就过早的离开了人世,结束了自己悲苦的一生。(教师朗读9、10节)
问:大堰河死后得到的是什么?(微薄的葬礼)
她生前付出的何其多,而死后得到的又何其少啊,想到这里,诗人的心一阵阵发痛,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问: 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悲剧?诗人对这个社会怀着怎样的感情?齐读11节,读出诗人的憎恨之情。
(六)艾青的回忆到这里就结束了。在他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却有着金子般美好心灵的大堰河。她勤劳,善良,宽厚,她如同一座雕象,一直矗立在诗人的心中。诗人从回忆的大门走了出来,外面依然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依然是阴冷潮湿的牢房,但诗人却有着按捺不住的澎湃的激情,呈给大堰河由心灵而写成的赞歌。(教师范读12、13节)
问: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这首赞歌,仅仅是呈给大堰河的 吗?(紫色代表着高贵,这首诗歌是献给所有勤劳的中国人民)
【板书设计】(5分钟)
结构
情节
意象
情感
狱中回忆(1—3)
介绍关系
坟墓
追怀 痛悼
养母生前(4—8)
劳动繁重
乳液
眷恋 感激
养母死后(9—11)
家破人亡
黄土
同情 诅咒
直接赞美(12-13)
呈诗赞美
紫色的灵魂
赞颂 讴歌 第二课时(45分钟)
一,导入(2分钟)
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艾青,动情地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我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是什么样的人物可以成为中国的代表?这节课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请同学们再读一下课文,为主人公—大堰河建一个档案。
二、知人论世(8分钟)PPT
大堰河,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另嫁,又生了两个孩子。当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三,分析人物,把握艺术手法(30分钟)
1、互相合作,为人物建档案
姓名:大堰河
籍贯:浙江省金华县大叶荷村
性别:女
年龄:四十多岁离世
家庭成员:五个儿子,一个养子,丈夫
爱好:洗衣做饭?照顾孩子?
属相:牛?——忍辱负重、默默奉献、脚踏实地
猪?——任人宰割、不知反抗
兔?羊?——温顺善良
血型:O?——奉献型,万能献血者
其他型——学生可能从大堰河性格方面考虑
身高、体重——体重可能因大堰河生活状况而偏轻。
健康状况——估计学生会写出“营养不良、椎间盘突出”等,能自圆其说即可。
生前:生活勤俭,家境贫苦,家务繁重
死后:死后凄苦,殡葬之薄,悲惨写照
人生信条——学生的答案会是丰富多采的。教师适时说出自己的认识:套用鲁迅先生的名言“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来深化大堰河的形象。
主要性格:有待讨论
2、具体讨论人物性格 1.引导学生讨论抒情主人公形象。提问:《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抒情主人公有哪些特点? 在讨论的基础上,对诗中抒情主人公的特点作如下归纳:
(1)对劳动人民非常热爱,对抚育他成长的大堰河充满怀念和感激之情;(2)他憎恨自己出身的那个阶级,憎恨黑暗的旧社会,是地主阶级的“叛徒”;(3)感情真挚、热烈,襟怀坦白,爱憎分明。艾青曾多次说过:“诗人必须说真话。“他还说:“诗人只能以他的由衷之言去震撼别人的心。”这首诗正是依靠真情实感方才打动千百万读者的心。
3、诗人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样一个人物?
1、学习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
诗人感情的节奏和旋律总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本诗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相当充分、有力。提问:本诗哪些地方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手法?举出例子后,请谈谈它们所起的作用。
回答:如第4节中的八个排比句,第7节中六个排比句,都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明快,气势酣畅,有力地传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真挚的爱。第1•节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了诗人对她特有的深情。第3节,•首尾句反复写道:“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有力地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9、11节,都采用开头和结尾诗句反复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2.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为了表现诗人爱憎分明的感情,本诗多处采用对比的写法。可以先让学生寻找这类句子,体会它们所起的作用。教师要注意引导和点拨,着重体会第4、6节的对比。这两节,把两个家庭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描写,虽然没有发什么议论,但诗人的感情倾向不言自明。此外,如美丽的梦境和凄惨的死亡,生前的辛勤操劳和死后的凄苦悲凉,这些都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气氛以及对主题的表达。
【作业布置】(2分钟)
教师:“只有平凡的儿女,没有平凡的母亲。我们的母亲都是可亲、可敬、可爱的„„母爱,人类情感走廊中的上品,伟大永远是它的同义语。母亲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声轻轻的呼唤,还有那眼角的皱纹、满手的老茧,微驼的背影,哪一个做子女的不应刻骨铭心?
用我们的笔、用我们的心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吧!以“母爱”为话题写一段文字,150~300字即可.【板书设计】(3分钟)见上面档案部分
第三篇:《大堰河—我的保姆》优秀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品读、捕捉意象、分析细节来认识大堰河的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2、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排比、对比、反复的修辞方法的作用,体会诗人感情。
3、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艾青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博大而宽广的胸襟。教学重难点
重点:诵读中品味人物形象,体会诗人感情。难点:理解描述性意象的运用及作用 教学过程
一、激疑导入。
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发表后一举成名。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诗。
二、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胡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他被送到贫苦的大堰河家去抚养,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岐视的空气里长大”的。少爱美术,曾赴法国专攻美术。1932年回国,加入“左联”,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入狱。在狱中艾青转而从事诗歌创作。1933年1月一个雨雪纷飞的早晨,他在狱中睹雪思人,因雪神飞,回忆起幼年生活,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并一举以感人肺腑的感情和清新自然的诗风震动诗坛。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主要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火把》、《光的赞歌》、《古罗马竞技场》等
2、大堰河
大堰河,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另嫁,又生了两个孩子。当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三、听示范朗读,初悟情感。
1、听读提示:本文的情感基调可以这样处理。
第1.2节,要充满怀念和同情,语调舒缓。
第3节,感情沉痛悲痛,语调低沉有力。
第4--8节,着重写回忆,感情上时喜时悲,变化不定。
第9—11节,写大堰河死的凄凉,节奏应放慢。
第12节,是献给大堰河的赞美诗,感情炽热,节奏要加快。
第13节,诗人的感情已达到高潮,朗读时应热情奔放,把火山喷发似的感情传达出来。
2、思考:同学们体会到了诗人对大堰河的几种情感? 本诗可分为几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何? 明确:
诗人的情感中有赞美,有歌颂,有敬佩,有同情,有愧疚,还有对社会不公的愤怒。
诗歌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狱中回忆(1—3)养母生前(4—8)养母死后(9—11)直接赞美(12-13)
四、赏析诗歌,理解形象。
为了更好的锻炼学生的朗诵能力,这一节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分节朗诵诗歌,进而教师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1、问:诗人是怎样想起大堰河的?为什么艾青说“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使我想起了你呢?
答: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暇,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正因为这许多原因,艾青想起了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想起了她低下的社会地位(她是童养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想起了她死后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长了青苔的石椅,这一切在我们的心中构成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呢?(凄凉、衰败、荒寂)这样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因此,我们在读这几节时,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低沉、舒缓)好,大家一起把第三节读一下。注意把握诗人的感情。
2、如果说第一层是作者站在现实的牢房里,那么,从第四节开始,作者就转入了对大堰河深情的回忆了。
问: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主画面又是什么呢? 八个镜头,主画面是“抱在怀里,抚摩我”
诗人运用这样的手法,是为了突出她怎样的品质? 勤劳、慈爱。
问:为什么会忸怩不安?
大堰河家穷,却有爱,我家富有,但缺少爱,想到这些,诗人心中充满了——眷恋与感激。
全班同学齐读4、5、6三节,读出诗人的眷恋之情,感激之情。
3、读第七节,问:大堰河从事着这样又苦、又脏、又累的活儿,为什么始终含着笑呢?
大堰河的笑是有着多种原因的,有为和乳儿重新生活在一起的喜悦,有在劳动中获得的满足。这让我们想起了另一个和她有着相似命运的人——祥林嫂,当她在鲁家作着比一个男人还多的事情时,“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多么淳朴,宽厚的灵魂啊。
4、但是,诗人写到这里,认为还不足以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于是,她又带着我们走进了大堰河美丽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大家浏览第八节,看一看,作者选取了几个细节来表现大堰河对自己的深爱?
问:为什么说做梦能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呢?
大堰河的梦正是她对诗人最美好的祝愿,她期望他能长大成人,成材成家,生活幸福美满。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这个梦实现了,有一个娇媚的媳妇叫她一声“婆婆”,她会有怎样的表情呢?
5、是啊,谁不期望美梦成真呢?如果这个梦能实现,该有多好啊。但是,大堰河流尽自己的血汗后,就过早的离开了人世,结束了自己悲苦的一生。
问:大堰河死后得到的是什么?(微薄的葬礼)
她生前付出的何其多,而死后得到的又何其少啊,想到这里,诗人的心一阵阵发痛,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问: 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悲剧?诗人对这个社会怀着怎样的感情?齐读11节,读出诗人的憎恨之情。
6、艾青的回忆到这里就结束了。在他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却有着金子般美好心灵的大堰河。她勤劳,善良,宽厚,她如同一座雕象,一直矗立在诗人的心中。诗人从回忆的大门走了出来,外面依然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依然是阴冷潮湿的牢房,但诗人却有着按捺不住的澎湃的激情,呈给大堰河由心灵而写成的赞歌。(教师范读12、13节)
问: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这首赞歌,仅仅是呈给大堰河的
吗?(紫色代表着高贵,这首诗歌是献给所有勤劳的中国人民)
五、赏析写作手法
1、学习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
诗人感情的节奏和旋律总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本诗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相当充分、有力。问:本诗哪些地方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手法?举出例子后,请谈谈它们所起的作用。
明确:如第4节中的八个排比句,第7节中六个排比句,都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明快,气势酣畅,有力地传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真挚的爱。第1•节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了诗人对她特有的深情。第3节,•首尾句反复写道:“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有力地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9、11节,都采用开头和结尾诗句反复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2.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
为了表现诗人爱憎分明的感情,本诗多处采用对比的写法。先让学生寻找这类句子,体会它们所起的作用,着重体会第4、6节的对比。这两节,把两个家庭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描写,虽然没有发什么议论,但诗人的感情倾向不言自明。此外,如美丽的梦境和凄惨的死亡,生前的辛勤操劳和死后的凄苦悲凉,这些都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气氛以及对主题的表达。3.体会叙事和细节描写入诗的作用。
同学们自由寻找,谈体会。
这样的写作手法使得读者感受到一幅强烈的画面感,获得强烈的情感冲击,能更好的体会人物形象和诗人情感。
六、拓展延伸进一步理解艾青 • 我爱这土地 •
•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发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
艾青的诗有着特有的忧郁美。诗人的这种忧郁,源自民族的苦难,体现着他深刻的忧患意识,博大的历史襟怀和浓烈的爱国真情!
• 最后以一句话作为课堂的结尾:
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苏联〕别林斯基
第四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艾 青
教学目的
1.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2.引导学生通过典型细节分析认识大堰河的形象:勤劳、纯朴、善良。3.了解排比、反复的修辞方法以及对比的写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教学设想
此诗为艾青的成名之作,极有影响,其原因之一便是独到的思想深度,和蕴于诗行间的真情。然而学生对诗人如此怀念一位农妇,或许感受不深。应该向学生指出,诗中把一个连姓名都没有的极其普通的劳动妇女做为讴歌的对象,正表明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一往情深。不是为了报恩,而是礼赞那些“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的儿子们”。而对自己的地主阶级家庭,则是厌倦、陌生、格格不入。艾青以此诗宣告自己彻底背叛了封建地主阶级,而投向劳动人民的怀抱,这在30年代是难能可贵的。
学生看惯了眼下流行的朦胧诗,对此诗一下子不易进入境界,关键在于引导。此诗的感情是通过具体情节、具体事物表现出来的,因此越是具体描绘之处越是容易激发感情。建议抓住诗中关于保姆的典型细节去加以剖析,这些细节的描绘,正是出于诗人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机会。这样可能用“情”打动学生,用“情”将学生带入诗的天地之中。教学要点
1.介绍诗人及此诗的写作背景。(略)
2.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性诵读。(选几段)
3.抓住典型细节进行剖析,引导学生贴近作品,认识大堰河的形象,•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4.了解排比反复在诗中的作用,理解对比的写法在诗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诵读情况。①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②朗读的语气。(重点检查3、4、5、6、7、9、10节)
2.导入:作者及作品介绍(参见课本178页注解①和“预习提示”,不必做太多补充)。强调这是艾青在狱中写的,在一个飞雪的早晨写的,人在困境中,在饥寒中,总会想亲人,想家人,而此时艾青想的却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大堰河。
提问:大堰河连名字都没有说明了什么(贫穷,社会地位低下)诗人为什么不想念自己的父母却想念大堰河?(看课本180页注②,艾青诞生时母亲难产,•因而受到父母的歧视,就被送到贫苦的大堰河家抚养。)
结着冰屑的萝卜切开,在那冰冷剌骨之时能够笑吗?面对着猪吃的麦糟,嗅着那刺鼻的馊味儿,扇着呛人的炉烟,常人在这时能够笑吗?然而诗中却始终写大堰河“含着笑”,这表明她的勤劳与善良。不仅如此,如果联系第5节所写“我”离开大堰河家时,她居然“哭”了,•那么在这一节中反复写她“笑”,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意——表明大堰河对乳儿的深深的爱,为能够和乳儿在一起而“笑”。这种爱是超越了功利关系的伟大而无私的爱!是真正的母爱!第8节。通过为乳儿切冬米糖和梦中吃乳儿的结婚喜酒这样两个细节,表现了“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第9节。写大堰河死时还念着乳儿,•同时表现作者因未能最后看一眼乳母而内疚悲痛的心情。第10节。写大堰河一生劳苦之重与死时葬敛之薄。提问:这节运用了不少定语做修饰,找出来,说说这些修饰语的作用。(“四十几年的”“数不尽的”表明大堰河一生凄苦之沉重,“四块钱的”“几尺长方的”“一手把的”表明安葬之菲薄。其中蕴含着诗人对不公正的社会的愤慨,也含着对大堰河深了的悼念与歉疚。)第11节。提问:在这一节里写“我”与大堰河的后代的感情上的联系,你能找出表达这种感情的语句吗?试作分析。(“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一句,表明诗人对大堰河后代悲惨命运的同情,对旧世界的憎恶;“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一句,表明诗人与被压迫遭痛苦的阶级兄弟心连心。)讲解:当“我”飘泊回到故土时,及大堰河的儿子们碰见了,诗中把这说成是“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而在第6节中写“我”回到自己家中,却说成“做了新客”;且看着“不熟识的妹妹”,一切都感到“忸忸不安”。
补充:艾青(1910.3.27—)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此诗以笔名“莪伽”发表于同年七月出版的《北斗》第2卷第3、4期合刊。
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组织春地画社。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等。1935年10月,经保释出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又与戴望舒合办诗刊《顶点》,此间较重要作品有《诗论》。
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此时代表作有《向太阳》等。1944年获模范工作者奖状,并加人中国共产党。
1945年10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领导工作,写有《布谷鸟》等诗。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动,1959年转到新疆石河子垦区。1979年彻底乎反后,写下《归来的歌》、《光的赞歌》等大量诗歌。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著作书目:
第五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大堰河的人物形象
2、学习对比、反复、排比在诗歌抒情中的作用
3、体会诗人对大堰河深挚的情感,感受母爱亲情,学会感恩。【教学过程】 导入:
冰心在散文《荷叶母亲》中写道:“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母亲是荷叶,子女是红莲,母亲是我们遮风挡雨的大伞,母爱何其伟大!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艾青赞美母爱的诗歌,感受他对母亲深深地眷恋之情。
冰心《歌颂母亲》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一、听配乐朗诵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1、思考:读了这首诗后你了解到大堰河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首诗作者要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吃了她的奶长大的。她心地善良、一生辛苦勤劳。她爱“我”如自己的儿子。她只活到四十年就离开了人世。
这首诗不仅坦露了诗人深沉的内心积郁而且为我们中国的农村妇女树立了一尊朴素庄严的塑像。那种积郁首先来自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公正的事物,来自他对农民命运的关切。
作者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表达了对她的悲惨命运的同情。并揭露和诅咒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
二、理清结构,把握情感
1、结构化分
第一部分(1─2节)写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与自己的关系;
第二部分(3─8节)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质,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尊敬。
第三部分(9─11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
第四部分(12─13节)直抒胸臆,赞美大堰河。(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献诗)
2、把握情感
体会诗是诗人感情的载体,这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全诗13个诗段,概括每个部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第1部分:怀念与痛悼
第2部分:眷恋与感激
第3部分:同情与控诉
第4部分:讴歌与赞美
三、具体研习
1、课文第一部分 思考:
①看前两节诗,一共十行倒有三行重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反复,突出诗人永难忘怀大堰河的养育之恩,浓浓托出深深怀念之情。②诗中,称呼时而用“她”,时而用“你”,这怎么理解?你换一下试试。用“她”是客观的交待,用“你”是表达亲切的深情。
2、课文第二部分
①第三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人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采用排比的手法,通过想象和联想,描绘了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荒凉的坟墓、冷落的故居、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通过一连串的排比,在对悲惨凄凉气氛的浓重渲染中,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保姆大堰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并由此自然地引出第二部分对大堰河悲惨一生的回忆。
②大堰河悲惨的一生有两种身份:保姆身份和佣工身份,哪一节突出她的保姆身份,哪一节突出她的佣工身份?(第四节,第七节)这两节分别表现了大堰河怎样的品格?
第四节:勤劳,慈爱;第七节:勤劳,淳朴,善良,本分(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③第四节和第六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作者要表达什么?
第四节说在大堰河家虽然物质条件很差,但蒙受的是深挚的爱。第六节说虽然物质条件很优裕,但精神上极其痛苦。通过对比反衬出大堰河家中虽然贫穷却充满欢乐充满爱。
④第八节写道: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说的梦,在梦里,她吃着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这样写有何作用? 大堰河对她乳儿的爱原来如此深切真挚,就连梦中也念念不忘!她乳儿幸福就是她最大的满足!这个梦,把大堰河对乳儿的爱推向了高潮,倾注了她那慈母的深情。但是这个梦是不能说的,因为这个梦对大堰河来说是非份的,是一种执着的明知不可能实现却始终不能忘怀的期待。
3、课文第三、第四部分
①第11节写大堰河死后得到的微博的葬礼,用数量词组“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尺长方”、“几束”、“一手把”的鲜明对比,有什么作用? 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②第12节写道:“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德的大堰河”诗的主题思想有何变化?
诗人的感情并没有停留在大堰河一个人身上,诗人通过对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淳朴的形象的塑造,写出了整个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使诗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广的社会意义。
三、课堂小结
1、大堰河形象: 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村妇女的典型,她勤劳淳朴、善良本分,爱乳儿如亲儿,但一生命运悲惨。
2、表现手法:抒情诗,运用对比、反复、排比抒发强烈的情感。
3、表现主题:这首抒情长诗,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的黑暗社会。
四、结束语
母亲颂
(郑国柱)尽管母亲依旧贫穷 儿女对母亲的爱绝不含糊 我们只喊一声“母亲万岁” 更深沉的爱在心中如火山喷涌
尽管母亲平凡无功 她在儿女心中是真正的英雄 王侯将相的功业谁能谁住多少? 儿女们却能把母亲的恩德牢记心中
尽管母亲人微言轻 她在儿女心中却比泰山还重 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 却用母浇灌了儿女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