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八节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学案
第八节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学案
www.xiexiebang.com第八节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学案
本节学习重点:、三大发明的内容及完成和发展的朝代;
2、活字印刷术发明的时间、发明者、传播和比欧洲早的时间;
3、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向外传播和意义;
4、南宋发明的管形火器及其意义;
5、火药和火药武器的传播;
6、《梦溪笔谈》的作者、朝代及李约瑟的评价;
7、郭守敬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工作和编制的《授时历》;
8、宋代理学的概念和朱熹的历史地位、思想实质;
9、五代的杰出词人;
10、宋词繁荣的原因;
11、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词的特点及其代表作;
12、陆游的主要文学成就及其词的代表作;
13、元曲的概念及元杂剧、散曲的性质;
14、元曲最杰出的作者极其代表作。一、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
、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
2、宋元文化:
3、契丹(辽)、党项(西夏)、女真(金)、蒙古的文化:
二、科学技术、三大发明:①内容:
②完成和发展的朝代: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①时
间:
②发明者:
③传
播:A、向东:
B、向西:
④比欧洲早
3、指南针的使用:①用于航海的时间:
②传播:
③意义:A、B、4、火药的发展:①经过:
B、南宋:
c、金朝:
②传播:
5、《梦溪笔谈》:①朝代:
②作者:
③内容:
④评价:A、A、北宋:
B、6、天文历法:①元
朝:
②郭守敬:主张:
成就:A、B、c、三、哲学思想——理学
、思想特点(概念):
2、代表人物:朱熹:①历史地位:
②主要思想:A、B、c、③思想实质:
四、文学——宋词和元曲、五代、辽、宋、夏、金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词:
五代——李煜:①历史地位:
②词的特点:A、前期:
B、后期:
宋词:①繁荣原因:A、B、②词的特点:
③代表人物:
A、苏轼:时
间:
贡
献:
地
位:
代表作:
B、柳永:时
间:
词的特点:
代表作:
c、李清照:时
间:
词的特点:
D、辛弃疾:时
间:
词的特点:
代表作:
E、陆游:时
间:
政治主张:
主要成就:
词的特点:
名
作:
2、话本:①形成原因:
②性
质:
③文学特点:
3、元曲:①概
念:
②元杂剧:
③散
曲:
④代表作家:A、作
家:
B、代表作:
c、内
容:
基础网络
情况:11世纪中期,北宋毕异创造活字印刷术。
外传: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埃及和欧洲,早欧洲四个多世纪。
外传:13世纪传人阿拉伯和欧洲各国。
①用于航海,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②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北宋:在东京设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
南宋:发明管形火器“突火枪”,从而开创了战史新阶段。
①百科全书式著作,北宋沈括著,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的科技成就。
②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天文历法:元代郭守敬创制简仪、高表等天文测仪器。主持编定《授时历》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比西方早300年。
宋代哲学,又称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道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宇宙万物,“理”是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材料,是第二性的。
理由: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评价:把天理和人欲对立,实则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前期:主写宫廷生活,风格柔靡。
后期:亡国之作为主,抒发国破家亡的愁苦之情,哀婉感人,艺术成就很高。
①感情豪放,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给词注入强劲生命力,是宋词中豪放派的创始者和主要表。
②《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其代表作。
柳永:反映市民生活,市民气息浓,流传很广,代表作为《雨霖铃》等。
①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明白有话,生活气息浓。
②流落南方后,渗透忧伤感情,也有怀念中原故土的。
①承扬苏拭的豪放词风,思想和艺术水平很高。
②悲痛山河分裂,时代气息浓,如《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陆游:有感慨国事的豪放之作,也有婉丽飘逸之作,《钗头风》缠绵徘侧,一往情深”
①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与唐诗、宋词并称于文学史。
②元杂剧把音乐、歌唱、舞蹈、表演、道白熔于一炉,是独具民族风格的综合舞台艺术,产生韵文、散文组合的文学剧本。
③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曲,是北方的流行歌曲。
④关汉卿是杰出代表。揭露封建统治,同情受压迫人民。悲剧《窦娥冤》是其代表作。、宋元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政治
经济
民族关系
对外关系
文化基础
2、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
高度发展、全面繁荣
各民族文化进一步交融,在保留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一些各自的特点。
这一时期,我国的三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传往世界,为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交流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3、中国古代的三大发明对西欧的影响
中国古代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向西传到欧洲,对西欧资产阶级摧毁封建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印刷术作为新教反对天主教起了重要作用,火药炸毁了西欧的骑士阶层,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西欧资产阶级开辟新航路,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客观条件。
4、怎样认识文化现象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一定文化现象都是某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①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私人书院也注重按封建伦理观念培养学生德行,这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和封建制度完善的表现。
②词这种新体诗歌的发展,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兴起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③李清照作品的委婉含蓄,辛弃疾作品的豪放激愤,陆游诗词对统一的渴望,是当时民族矛盾和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反映。
④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更是直观地反映了宋代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的繁荣。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案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案
[基础知识]三大发明完成建筑技术提高沈括《梦溪笔谈》元历法与郭守敬理学教育与史学成就书院兴盛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宋词李煜苏轼柳永辛弃疾李清照陆游市民文学元曲与关汉卿
[基本理论]
.指出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2.指出这一时期我国科技成就为世界领先,培养学生致力科技文化振兴中华的情操;
3.介绍古代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其魅力,并指出这些文化由各民族共同或学习中分别创造。
[能力培养]
.文化的发展是以经济政治的发展为前提的,通过分析文化繁荣的原因,促使学生理解上述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讲述各项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史的影响,培养学生中外史对比的能力和意识;
3.讨论分析这一时期文化的时代特征,提高学生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理学;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其特点、历史地位。
[教具教法]资料,图片,学生结合语文准备的资料,讲述,评价,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由同学概述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教师归纳。
一是两宋时期的经济是在隋唐盛世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起来的,南方超过了北方,是中国封建经济的最高阶段,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的高度发展是文化繁荣的前提;二是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使中原和南方相对安定;三是少数民族政权对立,民族融合加强,各地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是主流,各族人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进步;四是我国先进文化传播世界各地,我国同时地吸收了外来文化,丰富了本民族文化;五是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是建立在隋唐文化成果的基础上的。
一.科学技术。
.三大发明完成和发展。
(1)活字印刷术。11世纪,平民毕升,泥活字。东传至朝鲜、日本,西传至欧洲、埃及,较欧洲早400年。
(2)指南针。宋时在航海中普遍使用。13世纪传至阿拉伯与欧洲各国。对世界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科技条。
(3)火药。唐末用于军事。北宋在东京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与火器。南宋时出现“突火枪”。“管形火器”开创人类作战史新阶段。13世纪中期传至阿拉伯,后传入欧洲。金制造火器较发达,曾以此击败蒙古进攻。
2.建筑。
(1)李诫《营造法式》。北宋末年。对建筑材料、样式、结构有记载和精致的样图。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作。
(2)辽代蓟县独乐寺、山西应县木塔。古代木结构建筑著名。
(3)金代建造卢沟桥。
(4)元大都。有排水系统。
3.沈括《梦溪笔谈》。总结古代尤其是北宋科技成就,为英国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4.历法。
(1)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
(2)郭守敬创制简仪和高表等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天文测量工作。
(3)郭守敬编定《授时历》,一年周期与今公历基本相同,早今公历300年。
二.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道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南宋朱熹为集大成者。理为宇宙万物之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将天理与人欲对立,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资料]朱熹。徽州骛源人,寓居福建。与程颐程颢合称“程朱理学”。另稍前有周敦颐,曾有《爱莲说》一文著名并相传。朱子重建和主持白鹿洞书院,从事教育五十余年。主张抵抗,为权臣排挤。留有《四书章句集注》与《朱子语类》等。后为权臣害,先诬蔑朱子之道学为伪学,后诬蔑朱子霸占友人死后财产和引诱两个小尼姑作妾,使朱子罢而去。
三.书院兴起。北宋兴起,南宋大盛。著名者有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等。以封建伦理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鼓励讨论,辩难和自讲心得,风气活跃。
[资料]五大书院。
四.《资治通鉴》。司马光主持编写。略。
五.文学。
.词。
(1)李煜。五代时南唐后主。有很高文学价值。
[资料]
(2)宋词繁荣的条。一是经济有一定发展,商业和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人民思想感情更加丰富,不能以韵律严格的诗来表达。二是宋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尖锐,一些作家以新形式抒发感情。
(3)苏轼。北宋文学家,豪放派代表人物。
[资料]
(4)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资料]
()李清照。两宋之交,婉约派代表人物。
[资料]
(6)辛弃疾。南宋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资料]
(7)陆游。南宋人,诗词均佳,豪放与婉约兼而有之。
[资料]
(8)
2.话本。市民文学的典型代表。由城市艺人口头讲述,记录整理,在流传中不断补充,情节完整,语言生动,艺术成就高。
3.元曲。
(1)元杂剧与散曲的合称。将音乐、歌唱、舞蹈、表演、道白熔于一炉,形成独具民族风格的舞台艺术形式,并产生韵文与散文组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散曲包括小令与套曲,是当时北方的流行歌曲。
(2)关汉卿。代表作为《窦娥冤》。
[资料]蒙古人不重科举,灭金后只举行过一次科举,此后80余年废科举。社会上许多读书人将科举作为唯一目标,不免失落。且元工商业发展畸形,王公贵族与官僚聚居城市,为元剧流行提供土壤。此时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戴上臭老九的帽子。他们不得不踏入此间,寻得一席之地。关汉卿,北京人,长期创作戏剧,被称“梨园领袖”。《窦》剧中有“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198年关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另有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等。另有王实甫的《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六.绘画艺术。代表作品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另宋徽宗赵佶的绘画作品也很出名。
[堂小结]
第三篇:考点18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中国古代史学案
第五单元
五代、辽、宋、夏、金、元 考点18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本节学习重点:
1、三大发明的内容及完成和发展的朝代;
2、活字印刷术发明的时间、发明者、传播和比欧洲早的时间;
3、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向外传播和意义;
4、南宋发明的管形火器及其意义;
5、火药和火药武器的传播;
5、辽、宋、夏、金、元时期建筑技术发展的表现;
6、《梦溪笔谈》的作者、朝代及李约瑟的评价;
7、郭守敬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工作和编制的《授时历》;
8、宋代理学的概念和朱熹的历史地位、思想实质;
9、书院兴起的时间、性质及著名代表;
10、《资治通鉴》的作者、朝代、史学地位;
11、五代的杰出词人;
12、宋词繁荣的原因;
13、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词的特点及其代表作;
14、陆游的主要文学成就及其词的代表作;
15、话本形成的原因及其性质;
16、元曲的概念及元杂剧、散曲的性质;
17、元曲最杰出的作者极其代表作。
●考点扫描——自建知识网络
●学法指导——剖析重点难点
1、宋元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1)(2)(3(4)(5)
2、中国古代的三大发明对西欧的影响
3、怎样认识文化现象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一定文化现象都是某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①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私人书院也注重按封建伦理观念培养学生德行,这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和封建制度完善的表现。
②词这种新体诗歌的发展,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兴起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③李清照作品的委婉含蓄,辛弃疾作品的豪放激愤,陆游诗词对统一的渴望,是当时民族矛盾和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反映。
④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更是直观地反映了宋代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真切感悟——高考试题演练
1.(1993年上海卷)下列科技成就属于宋朝时期的有【】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火药的发明制成罗盘针用于航海 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A. B. C. D.
2.(1995年上海卷)下列科技成就,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应是【】
雕版印刷术 地动仪 《授时历》《梦溪笔谈》 《齐民要术》
A.B. C. D.
3.(1993年全国卷)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北宋毕升发明锡活字南宋时罗盘针开始用于航海元朝时中国火药武器传到欧洲
A. B. C. D.
4.(1997年上海卷)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领先欧洲800年以上的有【】
张衡的地动仪 祖冲之的圆周率 《唐本草》沉括的“十二气历” 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A. B. C. D.
5.(2000年春季卷)火药和火药武器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是在【】 A.唐末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6.(2002年广东卷)下列关于《梦溪笔谈》的叙述,正确的是【】
A.记载了许多古代科技成果
B.由明代人编写C.是记载“靖康之变”的史籍
D.作者是郭守敬
7.(2002年新课程文综卷)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8.(1999年广东卷)我国古代著名编年体史学著作是【】
A.《史记》 B.《史通》 C.《通典》 D.《资治通鉴》 9.(1995年全国卷)阅读以下材料:(10分)
材料一 :《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迷失方向)
材料二: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图片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炎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赤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
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的辨别方向的功能?(2分)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3分)
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3分)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2分)
10.(1996年上海卷)简述北宋以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展、传播扩对世界的影响。(10分)
11.(2005天津文综)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认为,中国在公元3-13世纪之间保持着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属于此时期的科技成就有
①雕版印刷术②记录太阳黑子③实测地球子午线④铸铁柔化处理技术⑤计算圆周率的方法 A.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2.(2005北京文综)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的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罗盘针 13.(2005全国文综3)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
A.佛教和道教思想
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 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
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
14.(2005全国文综1)话本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促使它兴起的直接社会原因是
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B.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15.(2005春季文综)(40分)古往今来,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推动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回答:
(1)图为印于868年的《金刚经》(部分)。它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确切印刷时间的雕版经卷。11世纪,我国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哪些社会需求推动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8分)
(2)中国印刷术传到欧洲后,约在15世纪中期,德国人首先采用了铅活字印刷技术。自此,铅活字统领世界印刷业500年。马克思认为,印刷术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之一。它是“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简要说明印刷术对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强大的推动力”。(8分)
(3)右图为1879年外商在上海创办的新式印刷工厂——点石斋书局。1882年广东人徐润看到点石斋图书印制 精美,获利甚丰,遂与其兄集资在上海创办同文书局。这是民族印刷工业之始。此后,各地相继出现新式印刷厂,中国近代印刷业初步形成规模。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新式印刷业出现的社会政治背景。(6分)请举一例说明新式印刷业给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带来的新变化。(4分)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印刷业高速发展。右图为我国生产的具有国际水平的印刷机。这一时期,王选发明了居世界领先水平的第四代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使汉字印刷告别了“铅与火”的历史,被誉为中国印刷史上继活字印刷后最伟大的发明。
根据以上四组材料,试就中国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曲折与辉煌,谈谈你的认识。(14分)
●模拟考场——考点能力检测
一、选择题
1.元朝郭守敬在天文历法上的杰出成就是()
A.发明了测量经线的科学方法 B.主持天文测量,编写了《授时历》
C.使中国古代历法体系成熟 D.留下了哈雷慧星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2.将我国四大发明传到西方的是()
A.到中国学习的留学生 B.敢于冒险行走八方的航海家 C.善于经营东西贸易的阿拉伯人D.中国皇帝派往西方的友好使者 3.两宋时朝火药的制造技术有了提高()
①这和当时频繁的战争有关②开始制成了射击管状火器③促使我国封建制度衰落④南宋时传入欧洲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4.与隋唐时期相比,宋元文化的最主要特点是()
A.影响且促进了欧亚等世界文明的进步 B.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使中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 D.传统科技文化开始衰落 5.下列四组人物中,毕升归入哪组最合适()
A.张仲景、孙思邈 B.苏轼、李清照、辛弃疾C.甘德、沈括、郭守敬 D.蔡伦、马钧、张衡 6.下列对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传入欧洲后所起作用的评价,哪些是正确的()
①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②为新教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③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④成为欧洲科学复兴的必要前提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是()
A李煜 B.苏轼 C.柳永 D.李清照 8.柳永词流传很广的主要原因是()
A.艺术水平高B.风格婉约,真挚感人C.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D.多为收复故地的豪放之作 9.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10.元杂剧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主要因为()
A.戏曲在元代其形式与内容达到了完美结合 B.《窦娥冤》在当时反响很大,并长演不衰 C.它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 D.它把音乐、说唱、舞蹈、念白熔于一炉
二、非选择题
11.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其《中国:发明与发现的摇篮》一书中说:“古代中国在1500年内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现代世界科技赖以存在的发明一半来自中国……”略述两宋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的情况,并 分析其原因?
12.宋元时期,我国科学技术传播到欧洲(“中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深远地影响。请回答:
(1)宋元时期,科技文化“中学西传”有哪些具体表现?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2)概述宋元时期我国科技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结合史实分析其社会根源。
(3)分析出现“中学西传”现象的主要原因。
第四篇: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03 隋唐时期和辽宋夏金元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一、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一)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隋的统一
(1)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是北周。
(2)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3)当时在南方的割据政权是陈朝。陈后主不问政事,沉迷享乐。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2.开通大运河
(1)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2)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3)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2)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3)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4)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4.隋朝的灭亡
(1)隋文帝厉行节俭,曾教训太子说:自古帝王没有好奢侈而能长久的。然面,隋朝的第二个皇帝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他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2)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3)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
(2)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3)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学科&网
①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②贞观时期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2.女皇帝武则天
(1)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她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开元盛世”
(1)唐玄宗是武则天的孙子,他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学科%网
(2)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三)盛唐气象
1.经济的繁荣
(1)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唐王朝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此外,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3)商业: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2.民族交往与交融
(1)唐初,突厥控制了漠北和西域的广大地区,经常对唐朝进行骚扰。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2)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
(3)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4)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如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5)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6)文成公主入藏:
①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
②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
③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3.开放的社会风气
(1)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3)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4.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最为著名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2)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
(3)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坎坷。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4)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深受大众欢迎。
(5)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柳公权的字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6)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阎立本的人物故事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7)当时的音乐、舞蹈吸收了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多姿多彩,还涌现出一批技艺超群的舞蹈家、歌唱家和乐器演奏家。
(四)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遣唐使
(1)唐朝时期,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
(1)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2)鉴真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仍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面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唐与新罗的关系
(1)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
(2)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4.玄奘西行
(1)唐朝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2)后来,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3)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五)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安史之乱
(1)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2)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
(3)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
(4)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学科*网
2.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唐朝后期,发生大规模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2)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后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他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
(3)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3.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2)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3)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
(4)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二、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一)北宋的政治
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宋太祖在进行统一大业的同时,加强中央集权,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①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宋太祖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②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③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④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学科%网
2.重文轻武的政策
(1)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2)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3)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4)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5)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二)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契丹族与党项族
(1)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2.辽与北宋的和战
(1)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2)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3)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4)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
“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3.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2)西夏虽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3)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三)金与南宋的对峙
1.女真族的崛起
(1)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从此,女真族的力量不断增强。12世纪初期,阿骨打起兵抗辽,把辽军打得节节败退。
(2)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2.金灭辽及北宋
(1)正当女真崛起之时,辽和北宋的统治却是危机重重,统治者腐败无能,人民不断起义。当金军攻占了辽的一些地区后,北宋朝廷想借金的势力收复被辽占领的失地,于是遣使与金联系,双方订立盟约,相约夹攻辽朝。
(2)北宋出兵伐辽,被辽军打得大败。而金军却势如破竹,相继攻占辽的都城和许多地区。1125年,辽被金灭亡。
(3)金在与北宋联兵攻辽的过程中,看到了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于是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3.南宋的偏安
(1)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3)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四)宋代经济的发展
1.农业的发展
(1)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学/科网
(2)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3)宋代的经济作物,在南方有很大的发展。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2.手工业的兴盛
(1)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2)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3)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指南针。
3.商业贸易的繁荣
(1)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2)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4.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五)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1.蒙古族各部的统一是由铁木真完成的。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蒙古灭西夏与金
(1)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1227年西夏灭亡。
(2)成吉思汗率军进攻西夏时去世。此后,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
(3)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蒙古军队南下进攻南宋,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
3.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60年,他继承了汗位。
(2)忽必烈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他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
(3)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4)元朝建立后,继续进攻南宋。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拥立南逃的宋宗室成员,继续展开抗元斗争。
(5)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6)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元朝的统治
1.元朝的疆域
(1)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行省制度
(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
(3)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学&科网
(4)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3.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在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七)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繁华的都市生活
(1)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大的瓦子,可容几千人。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2)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棕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
2.宋词
(1)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2)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词牌,如《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等。词的内容开始大多是描写女性伤离怨别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到宋代才有较大的变化,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3)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4)北宋文学家苏轼,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5)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她的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是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的作品则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6)南宋的辛弃疾,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元曲
(1)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3)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4.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2)这部史书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3)《资治通鉴》这一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4)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八)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2)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他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制版时,在一块四周有框的铁板上撒上松脂、石蜡和纸灰等,将烧制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熔化,将字版压平,这样就可以印书了。印完之后,再将松脂熔化,泥字拆开,然后又可以再次排版。
(3)此后,能工巧匠们又发明了木活字。
(4)到了元代,著名的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
(5)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6)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向。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人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2.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
(2)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人们用带有磁性的钢针放在碗边,或用线将针悬起,钢针就可以灵活地指向南方。后来人们把这种有磁性的钢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于是就制成了罗盘。
(3)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学&科网
(4)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5)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6)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宋金战争中宋军使用了火器,而金人从宋人那里学会了制造、使用火药武器。蒙古人在灭金、灭宋的战争中,也大量使用了火器。元朝还用金属作简,取代竹筒,发明了火统,这比以前的突火枪威力更大。
(7)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人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3.发达的中外交通
(1)宋朝由于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
(2)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3)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4)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考向一
归纳比较秦朝与隋朝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
①都是经过长期分裂后,实现统一的王朝。
②都实行了一些开创性的政治改革,如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隋朝开创的科举制,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都有举世闻名的工程,如秦朝万里长城、隋朝大运河。
④都因大兴土木、实行暴政而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如秦未农民起义、隋末农民起义。
⑤都是短命王朝,二世而亡。
(2)不同点:
①所处阶段和所起作用不同:秦统一时处于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故秦的统一加强和巩固了封建制度;隋统一时中国处于封建社会走向繁荣时期,故隋的统一为封建社会盛世局面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②开国皇帝治国重点不同:秦始皇较注重政治制度建设,巩固政权;隋文帝较注重恢复和促进经济发展。
③对知识分子采取的政策不同:秦“焚书抗儒”;隋实行科举制,笼络人才。
【典例引领】下列选项中与隋朝最相似的朝代是
A.周朝
B.秦朝
C.汉朝
D.南朝
【答案】B
考向二
列表归纳民族政权从并立到统一
【典例引领】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与南宋对峙的女真政权是
A.北宋
B.辽
C.西夏
D.金
【答案】D
考向三
比较分封制、郡县制与行省制
分封制、郡县制与行省制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巩固统治,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学科&网
【典例引领】“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A.实行分封制
B.实行郡县制
C.创立科举制
D.推行行省制度
【答案】D
1.某导演拍摄电视剧《隋文帝》时,布置了四个场景,其中错误的是
A.从北周统治者手中夺取政权,建立隋朝
B.征发大量人民开凿大运河
C.出兵灭陈,完成国家的统一
D.发展经济,使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2.在一节历史课上,王老师让同学们分组评价唐太宗,下面是四个组的评价结果汇报,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创立科举制,开通大运河,使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推动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D.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开创“贞观之治”
3.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唐朝经济繁荣的是
A.农民用曲辕犁耕地
B.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
C.唐三彩闻名中外
D.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4.请为下面四幅图片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
A.唐朝经济繁荣
B.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C.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D.唐朝科技发达
5.下列事件存在着密切联系,据内在联系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①黄巢起义
②安史之乱
③唐玄宗统治腐败
④藩镇割据
A.①②④③
B.③②④①
C.③②①④
D.①②③④
6.如果你想了解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下列哪一词组不能入选
A.削弱相权
B.三年一换
C.设置通判
D.重用武将
7.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关于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8.下图为中国历史某一时段纪年表,图中①所指的朝代是
A.辽
B.元
C.金
D.隋
9.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了
A.国家支持东南沿海开发
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人民赋税负担沉重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10.某班历史兴趣小组要编排有关成吉思汗的课本剧,设置了以下场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铁木真被推为蒙古各部共同的大汗
B.蒙古军队传递军报时使用蒙古文字
C.成吉思汗登长城察看军情
D.营帐内挂着一幅元代疆域图
11.有人说,新成立的雄安新区将成为中国的另一个“腹里”。元朝时曾把几个地方称作“腹里”,它们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这几个地方是
A.山东、山西、河北
B.山东、山西、河南
C.山东、山西、陕西
D.山东、山西、北京
12.下图是王弘力所作“古代风俗百图”之《瓦子内说书图》,图的右边配诗中写道:“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瓦子”出现于
A.西汉
B.唐朝
C.宋朝
D.明清
13.下图所示是《梦溪笔谈》中对我国古代一项发明的描述,与该项发明直接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蔡伦
B.徐光启
C.毕昇
D.宋应星
14.北宋吸取历史教训,实行了新的政策,由此引发了很多社会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宋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1)根据材料一,说出北宋采取了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采取该政策的原因。
材料二
宋初大将曹翰的《退将诗》: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宋朝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2)北宋武将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材料三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了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材料四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劝学诗》宋真宗
(3)结合所学,分析科举制的发展对宋代社会有哪些深远影响。
材料五
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入侵势力所颠覆的,但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稳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材料六
(4)根据材料五、六和教材内容,谈谈这种政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1.(2018年江苏南京)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
A.秦灭六国
B.西晋灭吴
C.隋灭陈朝
D.元灭南宋
2.(2018年江西)“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
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
3.(2018年广西玉林)“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出现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4.(2018年山东威海)《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小明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小明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B.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C.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5.(2018年江苏南京)“贞观十五年……公主嫁到吐蕃,加强了中原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评述的是
A.唐蕃和亲的意义
B.宋夏议和的影响
C.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D.土尔扈特部回归的原因
6.(2018年湖北恩施州)2018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掀开了中印关系的新篇章,进一步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我国早在唐朝就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7.(2018年山东聊城)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A.等级森严
B.商业繁荣
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
8.(2018年江苏连云港)为“还我河山”,下图历史人物率部抗击
A.辽军
B.金军
C.西夏军
D.元军
9.(2018年山东德州)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北宋,下列情景有可能遇到的是
A.占城稻在黄河流域广泛种植
B.辛弃疾的词作传唱大江南北
C.人们可以在瓦子中观看京剧
D.四川地区已开始使用“交子”
10.(2018年福建)1271年,他接受汉族儒臣的建议,改国号为元。“他”是
A.耶律阿保机
B.完颜阿骨打
C.铁木真
D.忽必烈
11.(2018年贵州黔西南州)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世祖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
A.行省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12.(2018年四川成都)元朝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建立了行省制度,并在中央设宣政院。下图中,宣政院辖地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2018年湖南郴州)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下列文化名人与其成就搭配正确的选项是
A.杜甫——《望庐山瀑布》
B.马致远——《窦娥冤》
C.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罗贯中——《红楼梦》
14.(2018年湖南株洲)“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对此材料解读不准确的是
A.三大发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B.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C.指南针为发现新大陆创造了条件
D.火药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考点冲关
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他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隋文帝实现统一后,实行了发展经济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A、C、D都是隋文帝的功绩。大运河开凿于隋炀帝统治时期,B与隋文帝无关。故选B。
2.【答案】D
【解析】A项,“创立科举制,开通大运河”是隋炀帝的贡献;B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对武则天统治的评价;C项,开创“开元盛世”,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的是唐玄宗。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强盛,文教昌盛。由于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故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贞观之治”。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3.【答案】D
4.【答案】B
【解析】日本遣唐使来华,反映了唐朝时期中日交流频繁;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玄奘西行天竺,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唐朝时,大食(阿拉伯帝国)派遣使臣与唐朝通好,大食旅行者反映了唐朝与大食的友好往来。四幅图片都反映的是唐朝对外友好交往的史实,故选B。
5.【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政事,还重用奸诈的李林甫、杨国忠,政治十分腐败,以致酿成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此后,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最终爆发了黄巢起义。故正确顺序应是③②④①,答案选B。
6.【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为强化中央集权,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因此D项“重用武将”不符合宋朝史实,不能入选,故选D。学科&网
7.【答案】B
【解析】960年,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10世纪初,在北宋西北,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上京临潢府。11世纪前期,在北宋东北,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都兴庆府,史称西夏。故正确的示意图是B。
8.【答案】C
【解析】纪年表①处政权的建立时间是1115年,灭亡时间是1234年,并与南宋并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金灭辽及北宋,与南宋形成对峙局面。1234年,蒙古灭金。故选C。
9.【答案】B
10.【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但是,元朝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的,因此,成吉思汗时期不可能有元代的疆域图,D不符合史实。答案选D。
1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故选A。
12.【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北宋都城东京城内出现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答案选C。
13.【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中的内容“若印数十百千张,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以字布局”可知这与活字印刷术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C符合题意。A项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项徐光启,撰写了《农政全书》这一明代末年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D项宋应星撰写了科技巨著《天工开物》。故选C。
14.【答案】(1)政策:重文轻武。原因:防止武将专权、篡权。
(2)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削夺武将兵权、抑制武将地位的措施,武将们不仅平日不受重视,连带兵打仗都处处收到掣肘,感觉到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发出这样的感慨。社会上,人们看到武将不仅地位降低,而且打仗也是败多胜少,因此不再以从军为荣。
(3)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4)积极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消极影响: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学科%网
(4)根据材料五、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是为了压抑武将,防止武将跋扈,但不是轻视武备乃至军队。事实上,宋朝对军队是极为重视的,每年的军费开支约占财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人数最多时达到120多万。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有积极的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但也有消极影响: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直通中考
1.【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它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新统一,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故C符合题意;秦灭六国结束的是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故A不符合题意;西晋灭吴,结束的是三国的分裂时期,故B不符合题意;元灭南宋结束的是辽宋夏金的并立时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答案】C
3.【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贞观之治”出现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开元盛世”出现在唐玄宗统治前期。故“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出现于唐朝,故B符合题意;唐朝、宋朝、明朝与“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无关,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是隋文帝,故A不符合题意;唐玄宗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故B不符合题意;武则天改唐朝的国号为周,是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这不是评价武则天的主要依据。故C不符合题意;武则天在位时期,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这是得出“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的结论的主要依据,D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5.【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故材料评述的是唐蕃和亲的意义。故A符合题意;宋夏议和和吐蕃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是在元朝,故C不符合题意;土尔扈特部回归发生在清朝,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答案】B
8.【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的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的人物是岳飞,这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取得了郾城大捷,大败金军,收复了很多失地,B项符合题意;抗击辽军的是北宋时期的杨家将,A项不符合题意;岳飞也没有抗击西夏军和元军,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9.【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从越南引入的占城稻,在东南地区推广,还未在黄河流域推广。故A不可能遇到,不符合题意;辛弃疾是南宋词人,当时南宋与金对峙,故辛弃疾的词作传唱大江南北的情景不可能遇到。故B不符合题意;京剧的形成时间是清朝的道光年间,在北宋还未出现京剧。故C不可能遇到,不符合题意;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D可能遇到,符合题意。故选D。学科%网
10.【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71年,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的建议,改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故D符合题意;耶律阿保机建立的是契丹国,故A不符合题意;完颜阿骨打建立的是金,故B不符合题意;铁木真统一蒙古后,建立了蒙古国。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辽阔,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元世祖实行行省制度。故A符合题意;郡县制是秦朝在地方实行的政治制度,故B不符合题意;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故C不符合题意;世袭制是中国古代的王位世袭制度,和元世祖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采取的措施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宣政院是元朝时期设置的专门负责管理西藏的机构,图片中②是宣政院的辖地。①是中书省;③是湖广行省;④是是云南行省。故选B。
13.【答案】C
14.【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刷术的发明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知识的传播;火药的使用引发了世界战争史上武器和战争方式的大变革,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起到了直接作用;指南针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它们都改革了世界的面貌。由于我国长期的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传统,三大发明没有促进中国社会的转型,A项解读不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解读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