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快乐的杉树林》教学反思
快乐的杉树林
《快乐的杉树林》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记叙了家门前的杉树林给自己的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全文紧紧扣住“快乐”展开,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描写了杉树林的景色变化和我们在林间活动的情景,充满了快乐和童趣。全文文笔流畅,饱含作者对杉树林的喜爱之情,及对童年快乐生活的留恋。
这篇课文的结构非常清晰,因此,我根据课文的这一特点设计教学过程的。教学时,我以抓住中心段入手,突破中心,带动全文。全文的学习,理清了课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并了解了分述部分是按时间顺序描写的方法。第二段是课文的重点,教学时,我以课题入手,让学生先理解课题的意思,再带着“杉树林给我们带来哪些快乐?”这个问题去学习课文,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抓住这篇课文所提示的学习方法,理解重要语句和词语,一步步使学生理解每个季节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的快乐。在学习“秋天”和“冬天”两个季节时,比较恰当地向学生展示了杉树林的图片。并且借助课文中描写秋天杉树林美丽的句子,进行反衬课文中语句的优美,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使学生读得非常生动、优美。
最后,我进行了一个读写结合,让学生总结春夏秋冬杉树林的写作特点,即先写景再写“我们”的活动。随后我引导学生回忆实际:校园里处处留下了我们童年的美好记忆,也许是热闹的儿童乐园,也许是安静的学校图书馆,也许是操场边上的一个小花坛……最后根据课文的写作结构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情。事后,我把它作为一次小练笔让学生试着写一写,嘿!大多数学生写得还不赖,虽有一些学习上困难的学生,但听别人说的时候倒是挺仔细的,所以写得也比较像样。
学生习作1:
在校的四年里,学校里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我的足迹:热闹的操场、僻静的小花园和知识的海洋——图书馆。在这些地点,让我印象最深的事情就是抓鸟。
一次,老实在课堂上介绍画眉鸟,长长的尾羽,浑身青绿色的,黄喙白足,歌唱得非常动听,于是,我便萌生了去寻找青鸟的念头。我几乎每节课下课都去校园的角角落落寻找,终于,苍天不负有心人,我找到了一只画眉鸟。我蹑手蹑脚地绕到它后面,双手快速地合拢——抓住了!我高兴极了,小鸟在我手里不安地股东翅膀,小小的生命还在为厄运挣扎。过了2个小时,画眉鸟折断了翅膀,它闭上了它那美丽的大眼睛,乖乖地躺在了笼里,好像又回到了妈妈的怀抱。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把小鸟埋在了树下。
从此,每当我走过校园里的这棵树下,都回非常后悔,如果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一条小生命也不会过早离世了。
学生习作2:
一只用塑料做的“球”,在天空中来回飞动,两只打球的拍子,在地上来回舞动……这就是羽毛球运动。
一天体锻课,老师带我们来到了羽毛球馆。我们争先恐后地抢着拍子和球。我和徐尧开始决一雌雄。
我先发球,我把球一拨,“球”成了一条几乎垂直的抛物线。再一打,“球”又像一支离弦的箭一样飞了出去,落在了禁区内,我得了一分。接着我再发球,他一个猛打,差点没接住。我很快地定了一下神,心想:徐尧真厉害,真不好对付,我得给他下个套。于是,我轻轻地往左方发,他却不动声色。我以敏捷的身手马上追球,往右狠狠地打了一下。说时迟,那时快。不到一眨眼的工夫,他就跑到右边,接住了球,又狠狠地反击。这一切使我目瞪口呆。我用拍子边蹭了一下,脚下一滑,摔倒在地上,屁股刻骨铭心的痛。他扔下球拍,一下子把我扶了起来……
新的比赛开始了,“球”在我们之间飞来飞去,画出一条条友谊的彩虹……
第二篇:快乐的杉树林 教学设计
快乐的杉树林
【学习目标】
1.了解杉树林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知道杉树林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体会“我”喜爱杉树林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粉妆玉砌”、“毫不在意”、“避暑胜地”、“不约而同”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使用。
3.能学习课文中的句式,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节。【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体会“我”喜爱杉树林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杉树林图像,板书:杉树林
简介杉树 2.填空:()的杉树林 3.出示课题:快乐的杉树林
针对课题质疑:为什么说杉树林是快乐的呢?
二、学生小组自学课文,讨论学习。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粉妆玉砌、毫不在意、避暑胜地、不约而同,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理解的地方。
3.完成填空: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家门前杉树林
的不同的景色以及
的情景,抒发了我 的思想感情。
4.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是按什么顺序写一年四季的景色的?
三、小组学习交流。1.指名分节读课文。2.交流填空。
3.学习总起句,总结句。理解“无穷”。
4.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杉树林给我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又带来了哪些乐趣?
四、小组讨论,学习课文第2~5节。1.默读课文,杉树林一年四季有哪些变化?
(1)第二节:春天抓住树叶生长的过程,颜色、形状的变化,突出孩子们欣喜的感情。板书:长叶
指导朗读:春天,杉树长叶了,带着欣喜来朗读。
(2)第三节:夏天抓住“火辣辣地烤着”、“拼命地叫着”是表明天气的炎热程度,说明了盛夏的“酷暑难挡”,理解“极好”、“避暑‘胜地’”,说明杉树遮阴,清风习习,给人带来的阵阵凉爽。板书:胜地
想想该怎样读好这前三句?(欢快)(3)第四节:秋天抓住杉树林“更新换貌”的具体内容:
“红得那样鲜艳,火红火红的,远远看去,好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秋风扫过,那火焰般的红叶飘落在地上,像红色的地毯”、“夕阳和晚霞增添了它的红,雨后的水塘更映出了它的红。”、“秋天,是杉树林最美丽的时候。”
理解比喻句,把杉树叶子比作火焰,突出了它的红,红得耀眼,加上夕阳、晚霞、雨后的水塘使它红得可爱。板书:最美
指导朗读:这里充分显示了秋天杉树林的美丽,语速可以稍慢,音量稍轻,表现出幽雅而柔和的秋景之美。学生小组读,指名读,齐读。
(4)第五节:冬天:抓住“„„地面上,„„树干上,„„屋顶上,„„粉妆玉砌的世界”表现出杉树林冬天所特有的的美。板书:粉妆玉砌
指导朗读:读出欢快的语气。
(5)小结:杉树林一年四季的美景让“我”喜爱,让“我”陶醉,同时,它还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乐趣。
2.自由地读读课文,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杉树林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乐趣?划出有关语句,讨论学习
(1)我和小伙伴们一放学,就到杉树林里做游戏。玩累了,„„有的还带着“牙牙”学语的娃娃来观看。大伙儿轮流荡秋千„„毫不在乎。”写孩子们在杉树林荡秋千。
从“一„„就„„”能看出孩子们多么喜爱杉树林,“毫不在意”“自顾自”可以看出小伙伴们在杉树林里尽情地荡秋千,玩得很快乐。即使吃尽苦头,屁股疼上两三天也“毫不在乎”,反映出孩子们尽情玩耍,心中充满了欢乐。
指名读,生评价,读得轻快些,读出欢乐的语气。
(2)“当然这里是我们的天下喽!„„有的做游戏。欢声笑语给整个杉树林带来了生机。” 理解“天下”、“不约而同”、“有的„„有的„„”看出杉树林是小伙伴玩耍和学习的天地,同时也是避暑的好去处。“整个”说明杉树林到处有孩子们玩耍的身影,使杉树林充满了活力。指导朗读:语气欢快些,语速可稍快,读一读,体会杉树林给我们带来的欢快。(3)“我们时常迎着夕阳在这条用红叶铺满的路上来回走动,脚下软绵绵的,舒服极了。” 从“时常”、“来回走动”“舒服”这几个词中可以看出秋天的杉树林能给我们提供特殊玩耍的方式。
指名读,学习朗读,语速可慢些,读出舒服的感受。
(4)“有的堆雪人,有的掷雪球,空中回荡着喊叫声,打闹声„„”
“有的„„有的„„”反映了杉树林的确使我们冬天的生活也丰富多彩,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最后的省略号省略了些什么?
有感情朗读,体会杉树林给我们童年生活带来的乐趣。
3.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增添了那么多的欢乐,再加上它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不仅让我喜爱,让我陶醉,更让我难以忘记。板书:喜爱
配乐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各自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认真、有感情地读一读,试着它背诵出来。
六、完成课堂练习,学生质疑:(1)完成课后词语积累2(2)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杉树的叶子全变成红色,红得那样鲜艳,远远看去,好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1.夏天,大地被灼热的太阳烤得火辣辣的。2.今天,雨下得真大。
3.。(3)学习了课文,大家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七、作业。写段练习。
板书:
快乐的杉树林
春天
长叶
一„„就„„、毫不在意(乎)、自顾自
夏天
胜地
天下、不约而同、有的„„有的„„、整个喜爱
秋天
最美
时常、来回走动、软绵绵、舒服极了
冬天 粉妆玉砌
高兴地、有的„„有的„„、回荡
第三篇:快乐的杉树林教案
1、快乐的杉树林
[教学目标]
1、了解杉树林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知道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体会“我”喜爱杉树林的思想感情。
2、知道课文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组织材料的;在“分述”部分又是按时间顺序描写不同季节的景色特点。
3、学习“抓中心句学课文”的方法。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用“毫不在意”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节。
[教学重点]
了解杉树林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体会作者喜爱杉树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知道课文整体及分述部分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板书:快乐的杉树林 2. 指名读题。
3. 审题。找出课题中反映文章中心的词语。(快乐)二. 初读课文,理解词义
1、讨论并出示。
生机——生,具有生命力的;生机,活力。课文指孩子们的笑声给杉树林带来活力。
呼啸而来——呼啸,自然界发出的声音;课文指西北风发出高而长的声音吹过来。粉妆玉砌——妆,装饰;白粉装饰的,白玉砌成的,形容雪景十分漂亮。毫不在意——毫,一点儿;一点儿也不放在心上。
不约而同——同,一致;大家事先没有约定,但说的或做的却完全一致。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法
(一)学习第二节 出示:
1. 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默读第二节,思: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春天的杉树林? 板书:
春天:景色
活动 3. 轻读,春天杉树林的景色是如何的呢?
板书:长出绿叶
(生长过程:“长出——幼芽——长出——叶子——成了——针似的叶子”;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叶子的形状。)
4. 春天,孩子们在杉树林里活动,杉树林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快乐呢?
默读第二节,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我和小伙伴们一放学,就到杉树林里做游戏。
(“一„„就„„”能看出孩子们急切的心情,体现小伙伴们十分喜爱杉树林)
(1)他们做什么游戏?
(2)抓住“受大人责骂——毫不在意——大人们带娃娃来观赏——劲头可大了——摔疼毫不在乎”这些词,体会小伙伴们在杉树林玩得很愉快,喜爱杉树林的感情。
5. 朗读这一节,语调轻快。小结:这一节主要写:春天,杉树长出绿叶,孩子们在那里快乐地荡秋千。
(二)学习第三节。出示:
1. 夏天的杉树林作者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呢?(阳光、知了两方面写出了天热。)
板书:避暑胜地 2.理解“胜地”。
(著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
3.夏天的杉树林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快乐呢?
板书:
下棋
打扑克
游戏
四、揭示学法,指导自学
(一)揭示学习方法 出示:
1、学习了二、三小节,作者是抓住景色和活动两方面来写杉树林给作者的童年带来许多欢乐。
板书: 季 :景色
活动
2. 秋、冬两季作者也是从这两方面来写的,先写杉树林的景色,再写孩子们在杉树林中的活动。
3. 我们运用“抓中心句学课文”的方法来学习秋、冬两季。首先围绕中心句,找出跟中心有关的内容,再找出重点词句,理解意思
(二)自学四、五节 出示:
1、秋、冬两季杉树林给孩子们带来哪些欢乐?
2、哪些词能体现孩子们爱杉树林?
品读句子(秋:来回走动;冬:堆雪人 掷雪球)3.秋、冬两季杉树林的景色美在哪里?
(秋:火红火红;冬:粉妆玉砌)
五、总结全文 出示:
1、课文围绕哪句话写的?(课文开头一句或最后一句。)
2、无穷的欢乐是指哪些欢乐?(孩子们一年四季在杉树林里活动的句子。)
3、从无穷的欢乐中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爱杉树林的思想感情)
4、朗读全文
六、课后作业 出示:
选择校园中最能引起自己美好回忆的某一处地方,先描写一下环境或景色,再写出在此处发生的事或是同学们的活动情景,能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板书:
季节 景色 活动
春天
长出绿叶 荡秋千
夏天
避暑胜地 下棋 打扑克 做游戏
1.快乐的杉树林 秋天
红得艳 来回走动 带来无穷欢乐
冬天 粉妆玉砌的世界 堆雪人 掷雪球
第四篇: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快乐的杉树林-沪教版【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快乐的杉树林
关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认识本课生字;能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粉妆玉砌、毫不在意、避暑胜地、不约而同”等词语。积累描写一年四季的四字词语。
2.通过品读重点语段了解杉树林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感受杉树林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体会“我”喜爱杉树林的思想感情。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在理解课文语言的过程中,感受杉树林四季的特点。
2.通过品读重点语段,体会“我”喜爱杉树林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几幅杉树林的媒体画面,简介杉树。杉树是一种绿色的乔木,树冠的形状像塔,叶子长披针形。许多这样的杉树生长在一起就成了杉树林。板书:杉树林 2.结合看到的画面,用一二句话说说对杉树林的印象。3.补全课题,齐读 说明:
媒体的情景创设,让学生通过感官认识杉树林,并在表达中说出自己对杉树林的初步感受,在此基础上补全课题——“快乐的”,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和热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读要求:
⑴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找出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并用“—— ”划下来。⑶圈出表示时间的语句,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学生交流,师相机出示:
我家门外有一片杉树林,它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我家门外的杉树林给我金色的童年带来无穷的欢乐。板书:无穷的欢乐
3.出示有关表示时间的语句,板书: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4.引读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和表示时间的语句,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和表达顺序:
我家门外有一片杉树林——
春回大地——
天渐渐热了——
一阵阵凉风吹来——
冬天来了——
我家门外的杉树林—— 5.小结本文写作特点。6.完成填空:
xiaoxue.xuekeedu.com
的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我们在杉树林 „„
(什么季节)(干什么)板书:做游戏 避暑 赏景 玩雪 说明:
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读读、划划的过程中知道文章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组织材料的;在“分述”部分又是按时间顺序描写不同季节的景色特点。一个填空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又让学生在大致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训练。
三、深入研读,读说感悟。
师:杉树林给我的金色童年带来了无穷的快乐,课文做了具体生动的描述,它怎样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呢?我们一起深入学习杉树林四季的景色。
㈠ 默读课文2—5节,思考: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划出有关句子并说说理由。
㈡ 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交流,随机学习,教师主要引导学生从“杉树林的美丽景色”和“孩子们在杉树林里的愉快活动”这两方面内容来体会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欢乐。▲学习第2小节(春天)1.指名交流,说说感受。
⑴出示:我和小伙伴们一放学,就到杉树林里做游戏。玩累了,„„有的还带着“牙牙”学语的娃娃来观看。大伙儿轮流荡秋千„„毫不在乎。
①引导关注文中的“一„„就„„”,感受小伙伴们急切的心情,指导朗读。②抓住“毫不在意”、“毫不在乎”两个词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对 我们毫不在意,对 我们毫不在乎,我们在意、在乎的是。(孩子们尽情玩耍时心中充满了欢乐,指导朗读)板书:荡秋千
叶子,最后越长越大,就成了一根根针似的叶子。
xiaoxue.xuekeedu.com
⑵出示:春天来了,杉树林长出嫩绿的幼芽。没几天,绿芽就渐渐地长成草绿色① 读读这句话,你了解到了什么?(春天杉树叶发芽长叶的过程)
② 再读读,从作者对杉树叶变化的细致描写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作者对杉树叶生长变化的细致观察和描写中,感受他对杉树林的喜爱之情。)③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孩子们欣喜的感情。说明:
本环节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学生比较多的关注到的是孩子们在杉树林玩耍的内容,从“受了责骂也毫不在意,屁股疼上三天也毫不在乎”等语句中体会到童年的快乐,容易忽略对春天到来,杉树叶变化的描写,因此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相关句子,体会作者观察的如此仔细,正是体现了对杉树林的喜爱之情,而对杉树林的喜爱正是源于杉树林给作者童年带来的快乐,也为后文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学习第3小节(夏天)
1.指名交流,出示:太阳老是火辣辣地烤着大地,树上的知了大概也嫌天气热,拼命地叫着。
读读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⑴比较句子,哪个词用得更好?
太阳老是火辣辣地烤着大地,树上的知了大概也嫌天气热,拼命地叫着。太阳老是火辣辣地照着大地,树上的知了大概也嫌天气热,不断地叫着。⑵学生交流,教师指导朗读
(教师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感受到盛夏“天热”的程度,从而真正理解“酷暑难挡”)
2.出示:杉树林可是一个极好的避暑“胜地”。当然这里是我们的天下喽!我们不约而同地带着椅子、板凳到杉树林里去避暑。„„杉树林里凉快极了„„有的下棋,有的做游戏。欢声笑语给整个杉树林带来了生机。
⑴读这段话,你从哪个词中最能感受到作者杉树林的喜爱?说说理由。①理解“胜地”。
②结合生活展开想象,假如是你,你还会在树阴下做些什么?
③体会“胜地”文中的真正意义,理解加引号的原因。板书:“胜地”(我们的快乐天堂)
⑵朗读体会杉树林在酷暑难挡的盛夏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板书:做作业 下棋 做游戏 说明:
xiaoxue.xuekeedu.com
本环节仍旧围绕“哪些语句写出了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并说说理由”这一话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感悟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杉树林给“我”带来的快乐。这一部分的教学先让学生通过比较字词从而理解盛夏的酷暑难挡,再引导学生关注“胜地”一词帮助学生理解“胜地”原指有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而作者将不起眼的杉树林称作“胜地”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片树林给孩子们带来了的无限乐趣及作者对这片树林的情有独钟,从而也解决了“胜地”加引号的原因。▲学习第4小节(秋天)
1.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杉树的叶子开始由绿色变成了半黄半绿的颜色;过不多久,叶子全变成红色,红得那样鲜艳,火红火红的,远远望去,好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秋风扫过,那火焰般的红叶飘落在地上,像红色的地毯,美丽极了。
⑴自读,说说体会。
⑵着重抓住描写树叶颜色变化的词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比喻句的作用。⑶秋天杉树林主要美在树叶上,这景色是独特的,引导学生怀着喜爱之情有感情地朗读。
2.秋天是杉树林最美丽的时候,孩子们在干什么呢?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文本语言并通过合理想象感受秋天的杉树林能给孩子们提供特殊玩耍的方式,从而体会到杉树林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3.秋天的杉树林真是令人向往,老师也想和你们合作着念念。
引读:秋天的杉树林是最美丽的时候,你瞧,杉树林更新换貌了!杉树叶子的颜色开始变化了——,秋风扫过又是无限美好——,夕阳和晚霞——,雨后的水塘——,我们时常迎着夕阳——。4.积累背诵这小节
①出示要求:默读这一节,能不能从树叶颜色的变化、落叶的无限美好、以及“我们”的感受背诵积累。
②媒体出示秋天杉树林的美景以及孩子的活动情景,引导学生带这意境朗读、背诵。
▲学习第5小节
1.同桌互读第5小节,并说说从哪儿感受到了“冬日杉树林的美丽以及我们的快乐”。
2.交流(美丽:引导学生抓住“„„地面上,„„树干上,„„屋顶上”理解“粉妆玉砌”,体会杉树林冬天所特有的美,随机指导朗读)。(快乐:引导学生抓住
xiaoxue.xuekeedu.com
“有的„„,有的„„,”以及最后一个省略号体会杉树林使我们的冬天的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给我们带来了欢乐。板书:堆雪人 掷雪球)
3.从你们的交流中,老师也感受到了这份快乐,来!能不能通过你们的朗读把快乐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说明:
对秋天、冬天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通过自读感悟和教师提示性的引读,让学生深入理解家乡的杉树林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教师通过创设意境,让学生在读中悟,悟后读,水到渠成,熟读成诵。四 总结课文,拓展迁移。
1.师生根据板书共同回顾全文内容,再次点明文章先总起后分述再总结的结构特点,并板书。
2.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我们已经与作者心灵相通,那么就请你选择一个季节,结合板书,联系课文内容并通过合理想象,介绍一下作者家乡的杉树林吧!出示练习: 的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
(什么季节)(美景、愉快的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联想春天捉迷藏;夏天捉知了;秋天拣落叶,制作标本;冬天给杉树穿上冬装„„能仿照文本内容把这一画面说具体。
(课内交流以后对自己的写话作进一步修改,誊写在练习本上。)说明: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全文内容,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在回顾中加深对文章整体性地把握,另一方面再次点名文章结构特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练习。最后一环节的写话练习旨在复习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组织材料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式表达课文有关内容,以写促读,加深对课文中心的把握。
附板书: 快乐的杉树林
总 起 分 述 总 结
春天 做游戏(荡秋千)
夏天 避暑“胜地”(做作业、下棋、做游戏)
乐
秋天 赏景
冬天 玩雪(堆雪人、掷雪球)
xiaoxue.xuekeedu.com
快 乐 无穷的欢
关于说课
一、教材分析
《快乐的杉树林》是一篇优美的写景课文,它生动地记述了我家门前杉树林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以及我们在杉树林活动的情景,并写了杉树林给我们带来无穷的欢乐,抒发了我喜爱杉树林的思想感情。全文文笔流畅,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杉树林的喜爱之情,及对童年快乐生活的留恋。
本篇课文结构清晰,层次清楚,全文紧紧扣住“快乐”展开。第一节开门见山点明了文章的中心。第2—5节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杉树林四季景色的变化和我们在林间活动的情景,充满了童趣。中间四节表达结构都先描写富有季节特征的林中景色,再写孩子们在林间快乐玩耍的情景,写作手法基本相同。文章最后再次点明中心。因此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通过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那份意境,体会作者那份情怀的同时,也应让学生明白作者的写作特点,进而在阅读、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经历积累、感悟、运用的过程,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
通过四年级一年的学习,学生基本具备了自学字词的能力,也逐步掌握了一些理解词句的方法。但教学中教师并不能因而放弃字词教学,对于课文中学生理解存在一定难度的词、句还需教师适时点拨,从而协助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把握。
这一阶段的学生基本能通过预习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初步学会通过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品词析句等方法理解课文的中心,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但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铺设“台阶”,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的整体训练,在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中感悟、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并适度渗透语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以提高。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
xiaoxue.xuekeedu.com
目标一:能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认识本课生字;能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粉妆玉砌、毫不在意、避暑胜地、不约而同”等词语。积累描写一年四季的四字词语。
字词教学虽然不是五年级教学的重点,但是正确地理解词义有助于学生对课文中句段含义的正确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字典等不同的方法来理解词语,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进一步领悟文章内涵。如:课文第三节中写道:杉树林可是一个极好的避暑“胜地”,此处“胜地”加上了双引号。这里应该帮助学生理解“胜地”原指有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而作者将不起眼的杉树林称作“胜地”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片树林给孩子们带了的无限乐趣及作者对这片树林的情有独钟,从而也解决了“胜地”加引号的原因。
“春回大地、酷暑难挡、秋高气爽、粉妆玉砌。”是描写一年四季的四字词语应该结合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积累。
目标二:通过品读重点语段了解杉树林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感受杉树林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体会“我”喜爱杉树林的思想感情。
感受杉树林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体会“我”喜爱杉树林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与难点。课文从“杉树林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色”和“孩子们在杉树林里愉快的活动”这两方面展开描述,点点滴滴都透露着作者喜爱杉树林的情感。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关键内容,让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品味课文的语言,感悟文本、浸入文本,从内心深处真正感受杉树林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体会“我”喜爱杉树林的思想感情。
目标三: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必须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借助不同的感悟和理解手段,读
中体会,带着感受读”,这种“品悟读”的方式是本课朗读训练的特点。课中理解重点句的环节都体现着这样一种朗读训练理念。在本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个别读、集体读、范读、引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悟,悟后读,水到渠成,熟读成诵。
以上三个教学目标的制定不管是从知识技能,还是过程方法,情感目标价值观,都作了整体的考虑,三方面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整体推进。
关于教学设计
多次研读了教材,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了课堂教学。本设计突出以下几点:
一、总览全文,整体感知。
xiaoxue.xuekeedu.com
学生每拿到一篇文章,总有先睹为快的心理,在阅读教学的开始阶段,就要顺应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大意。因为先对文章的大致内容有个整体感知,有助于学生能迅速进入状态,融入文章,对文章重点部分内容的把握与理解也就能更迅速,更准确。如:课开始,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我出示一个填空练习,旨在引导学生归纳,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大意,也让学生在对这些内容的初步感知中,激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二、多维推进,板块聚合。
经过初步的整体感知后,需要有一条明晰的主线和几个相对集中而有独立的板块,把必要的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要素聚集在板块中,整体推进教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一个维度都可以作为一条主线,我们可以根据学习内容选择一个维度作为主线,牵一发而动全身,达到顺藤摸瓜、一石三鸟的效果。本课的教学以知识与能力主线,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渗透其中。本课设计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第一板块,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知道文章写作顺序,了解课文大意;第二板块,研读课文,找找哪些语句写出了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说说理由,在品读词句、体验情感的过程中,积累优美词句,训练表达能力,并能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给同学听;第三板块,总结课文,拓展迁移,并进行写话练习。在读、说、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学生读、说、写的能力,同时感受到杉树林给作者童年带来的快乐,激发起学生对童年快乐生活的留恋。
三、以读促悟,沉浸文本。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提倡注重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自己读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有所感悟。在这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也始终贯穿着这一想法。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品味课文语言的过程中感悟作者对杉树林的喜爱之情。通过用心读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关键的字词,在自读过程中用心感悟,在媒体的创设中加强直观感受,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情感,使学生真正领会作者对杉树林的喜爱及对童年快乐生活的留恋。另一方面在学生体验情感的同时也让学生体悟文章的结构特点,始终在品味语言、领悟情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结构特点,进而让学生深入到与文本的对话之中。总之,在这堂课中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思,在学中悟。
教学反思
1.重视文本,注重朗读积累
xiaoxue.xuekeedu.com
语文学习过程既是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的过程,更是学生情感体验、个性张扬的过程。基于这样的理念,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进行积极、主动的感受体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文品句,既给足时间让学生“读进去”,用自己已有的理解水平、感情经验解读课文,又给足时间让学生读出来,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出来。在本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个别读、集体读、范读、引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悟,悟后读,水到渠成,熟读成诵。2.说写结合,强化语言实践
语文教学不仅在于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有效的阅读教学应该精心设计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需要指出的是课堂中的语言实践活动不能游离与文本内容,应依据教材提供的内容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创设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把习得的语言巧妙地加以运用,促使学生在迁移中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言语。《快乐的杉树林》这篇课文学生对于文章的内容较易把握,学生跟随作者一起来欣赏杉树林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跟随作者一起在杉树林里嬉戏,感受到了那片杉树林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穷的快乐。最后,设计这样一个练习:请学生选择一个季节,联系课文内容并通过合理想象,介绍一下作者家乡的杉树林。如果学生只交流文本内容,教师可以追问:如果是你在这一片杉树林中,你是如何游戏的,说来听听,在给了学生准备的时间后,再让学生交流,相信学生能根据自己平时的生活经历,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他们眼中的杉树林,自己自由畅想着在杉树林中快活地做着各种游戏。最后,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堂上说的话写下来。我想,长此以往,经过举一反三地练习,不仅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字,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五篇:《父亲、树林和鸟》教学反思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反思1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这种爱也感染了我,使我有了爱鸟意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
我在教学生朗读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独特体验,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我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用声音触摸文本,用心灵揣摩文本。例如引导学生读出情:对小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出形,边读边在头脑中过电影、画画,使小鸟的可爱、小鸟的快乐、父亲的情怀在孩子头脑中活起来;读出神,悟出语言文字的言外之音。
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新课标精神,把准课文中的布疑点,巧妙地运用自主质疑,解疑的探索
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突破点,找出重点词句,随之相机指导朗读,诱发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如从“我知道父亲这时候也最快活。”“喃喃地说”“深怕惊动小鸟”等词句和父亲的语言中领悟“父亲”的爱鸟,从“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一句中领会“我”的`爱鸟、护鸟之情。在语言环境中体验生活,受到感染和熏陶.对于课堂上的教学资源能合理应用,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一节课,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有趣,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地读,体会父亲对鸟的挚爱。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反思2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这种爱也感染了我,使我有了爱鸟意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
我在教学生朗读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独特体验,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我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用声音触摸文本,用心灵揣摩文本。例如引导学生读出情:对小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出形,边读边在头脑中过电影、画画,使小鸟的可爱、小鸟的快乐、父亲的情怀在孩子头脑中活起来;读出神,悟出语言文字的言外之音。
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新课标精神,把准课文中的'布疑点,巧妙地运用自主质疑,解疑的探索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突破点,找出重点词句,随之相机指导朗读,诱发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如从“我知道父亲这时候也最快活。”“喃喃地说”“深怕惊动小鸟”等词句和父亲的语言中领悟“父亲”的爱鸟,从“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一句中领会“我”的爱鸟、护鸟之情。在语言环境中体验生活,受到感染和熏陶。对于课堂上的教学资源能合理应用,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一节课,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有趣,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地读,体会父亲对鸟的挚爱。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反思3
本文通过童年时代父亲和“我”的对话,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在上这堂课之前,我仔细的翻阅了教师用书,在网上查找了相关资料。第一课时我设置的主要问题有:①质疑课题,“父亲”
“树林”“鸟”三个词并列,让你想到了什么?②在文中找一个句子来概括课文的主内容。③文中哪些句子体现出了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热爱?④课文插图,图上有什么人?图上有什么?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你觉得他们在看什么?画面上有鸟吗?你有什么感受?以上几个问题主要是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孩子们一般都能够回答出以上问题,但是对于读后的感受,学生自己的理解很少,无法说出自己的感受,甚至是没有感受,我想我应该再教一教学生如何去感受。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课文第一句话“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你重读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读?板书在黑板上,整篇课文都是围绕这一句话写,之后的课文内容教学,学生需要随时回到这一句话上。
接着(1)自由朗读课文3-9自然段,找出描写父亲“望”的语句。找到以后,学生齐读思考①树林里很安静,什么也看不清,父亲是怎么知道树林里没有鸟的?②你能尝试做做这些动作吗?体会父亲的心情。
第三自然段提的问题:①这是一片怎样的树林?“幽深”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此的感受?提出问题之后,一部分学生能够联系生活,说出“幽深”的大意。但是感受却很少,在学生没有感受的情况下,我应该再让学生读,仔细的读,分小组读,男女互读等等。另外,这里应该再加入一个仿写,多个修饰语连用,体会词语表达的丰富性。因为我本堂课没有使用多媒体,忽略了给学生将生活中的美呈现在课堂的.机会。
第六自然段的教学,我主要是想通过两个词语“凝神静气”和“像树一般兀立”从父亲的神态、动作来体会父亲观察细致而专注,通过学生做动作,读句子,孩子们能够体会出父亲观察的认真,仔细。
第八自然段“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父亲的观察非常仔细,也说明他喜爱、了解树林和鸟,能从几片叶子动就能判断出有鸟儿。)那父亲在望鸟的时候,“我”在干什么呢?找一找写“我”的表现的句子。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找到。找到之后把“我”的表现与父亲的表现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感觉?对于学生说自己的感觉,真的是很恼火,学生说不出自己的感觉,我也是非常苦恼,前后我去查找一下,如何教学此类问题。
接着读15-19自然段,思考:父亲对鸟还有哪些更深入的了解?从父亲的对话中,你对鸟儿有了哪些了解?你有什么感受?
另外,在14、15、16自然段,有一个语文知识。幸好提前备了课,不然就错过了。
第20自然段,朗读思考①父亲的这种喜爱中还包含着什么感情?②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③为什么这时小鸟最容易被猎人打中呢?
最后“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我先让学生说说猎人的特点,说了之后再假设父亲做猎人,会有什么情况发生?提了这两个问题之后,再说说“我”感到高兴的原因。
课文上完以后,我没有总结,应该让学生思考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升华主题,让学生体会父亲“知鸟爱鸟”,热爱大自然。另外,课后习题也没有讲,在讲课后第一题时,先让学生提取课文中的相关信息,加深对课文重点语句的理解,感受父亲的形象,提升阅读能力。课后第二题,加点部分让学生先说感受,再仿写几个句子,引导学生在写作中也可以有意识地运用生动的语言。
常常反思,我这堂课上得生硬,把我备课的问题一板一眼的提出来,没有语文味道,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不到语文的美。过渡语没有仔细设计,问题设计不连贯。但是值得表扬的是,我仔仔细细的备课,学到了很多东西。列如围绕中心句教学,句段抓关键词,多读重点语语句,自然段的问题设计怎么连贯等等。要提前备好课,多学习。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反思4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父亲、树林和鸟》教学反思。课文生动地讲述了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表达了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指导用“舒畅”“快活’造句。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内容分为两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概括地讲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第二部分(从“童年时“到结束)具体讲父亲怎样喜爱树林和鸟,教学反思《父亲、树林和鸟》教学反思》。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在上课时,先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把课文读顺、读通、读正确,注意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引导学生运用“多读多想“的方法,弄懂课文所讲的内容,弄清课文前后两部分的联系。我以谈话导入新课,让学生畅谈感受,渲染与课文相对应的气氛,形成了一个心理场,直接作用域学生,让学生去感受,促使学生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深入学习课文。如“我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的父亲。”“茫然”形容完全不了解或不知所措的样子,那我为什么茫然地望着父亲?学生却不大理解。所以在讲解时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茫然”和“凝神静气”。“我”并没有看见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父亲却说林子里不少鸟。“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这么说,所以茫然地望着父亲。父亲凝神静气地站在树边,从中可以体会到父亲不想惊动鸟,看出父亲对小鸟的喜爱。而在最后“我’听了父亲的话,为什么心里掠过一阵沉重,也由衷的地感到高兴?学生在理解这句时能体会到的只是第一层意思,我心情的沉重是因为小鸟在黎明飞翔时最容易被猎人打中,而对于我又由衷的高兴却无法理解,在讲这部分时,让学生联系前面所提到的'父亲一生喜欢小鸟,对小鸟非常了解,而且他不是猎人,是不会去伤害小鸟,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通过引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学会与文本对话,抓住重点词句,深入感受父亲知鸟爱鸟。促使学生达到感情的熏陶。
不足之处:
1、老师讲的太多,学生发言不大积极。
2、朗读的太少。
以读悟情,有感情地朗读是体会人物感情的主要方法。本课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父子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地读,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的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在读时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听读、自读、品读、分角色演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用声音触摸文本,用心灵揣摩文本。
在朗读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读出情,对小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出神,悟出语言文字的言外之音。如从“我知道这也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刻。”“父亲喃喃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等语句和父亲的语言中领悟“父亲”的爱鸟,从“我也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父亲不是猎人。”这一句中领会“我”的爱鸟、护鸟之情。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反思5
本课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父子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
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教学时,我采用了以读悟情,在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的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在读时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听读、自读、品读、分角色演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用声音触摸文本,用心灵揣摩文本。在朗读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读出情,对小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出神,悟出语言文字的言外之音。
如从“我知道这也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刻。”“父亲喃喃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等语句和父亲的语言中领悟“父亲”的爱鸟,从“我也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父亲不是猎人。”
这一句中领会“我”的爱鸟、护鸟之情。这样,以读代讲,学生感受深刻,效果良好。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反思6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生动地讲述了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表达了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指导用“舒畅”“快活’造句。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多读多想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在上课时,先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把课文读顺、读通、读正确,注意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引导学生运用“多读多想“的方法,弄懂课文所讲的内容,弄清课文前后两部分的联系。我以谈话导入新课,让学生畅谈感受,渲染与课文相对应的气氛,形成了一个心理场,直接作用域学生,让学生去感受,促使学生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
二、抓关键词理解课文的内容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深入学习课文。如“我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亲。”“茫然”形容完全不了解或不知所措的样子,那我为什么茫然地望着父亲?学生却不大理解。所以在讲解时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茫然”和“凝神静气”。“我”并没有看见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父亲却说林子里不少鸟。“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这么说,所以茫然地望着父亲。父亲凝神静气地站在树边,从中可以体会到父亲不想惊动鸟,看出父亲对小鸟的喜爱。而在最后“我’听了父亲的话,为什么心里掠过一阵沉重,也由衷的地感到高兴?学生在理解这句时能体会到的只是第一层意思,我心情的沉重是因为小鸟在黎明飞翔时最容易被猎人打中,而对于我又由衷的高兴却无法理解,在讲这部分时,让学生联系前面所提到的父亲一生喜欢小鸟,对小鸟非常了解,而且他不是猎人,是不会去伤
害小鸟,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通过引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学会与文本对话,抓住重点词句,深入感受父亲知鸟爱鸟。促使学生达到感情的熏陶。
三、借助课件培养学生的能力
我抓住文章的父亲又对我说的`话进行重点教学,引领孩子们感悟。多次让学生合作讨论学习。课堂效果比较好。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大胆想像,创意表达的能力,加深了对课文中爱鸟护鸟这一主题的深刻认识。
不足之处:
1.但是我在教学生字词时,指导不够到位,一些难写的字学生很难记住,在以后的教学中,特别是低中年级,教学生字,多花点时间,重视多指导学生记字的方法。
2.老师讲的太多,学生发言不大积极。
3.朗读的太少。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反思7
本篇课文充满了童真童趣。阅读它,仿佛自己也会回归到一个孩子。更喜欢的是和孩子们一起走进课文,享受童思的飞扬,童言的奇妙。教学《父亲、树林和鸟》,随着文本,我们来到了一个雾蒙蒙的树林。很安静。有“我”,有“父亲”。“我”看不见一只鸟飞也听不到一声鸟叫,父亲却说有不少鸟。“神”的是父亲刚说鸟要唱歌了,果真就听到了鸟的歌唱。父亲还说鸟有鸟味,父亲还知道鸟最快活的时候和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时候。在“我”的眼里父亲真是鸟的专家,鸟的知音,鸟的爱好者。阅读这样的文本,犹如温习着一个古老而真切的童话。每一个字符中流淌的是人与自然本应和谐相融的片片情愫。
这是一片较难的课文,作为三年级的`孩子来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引领大家反复诵读,用心体味。我并不在于挖掘的意蕴有多深,而在于情感的流露有多真。在听完课文录音后,我板书了“父亲鸟”,要求中间加一个词语。孩子们说出了“父亲爱鸟。”“父亲喜欢鸟”。“父亲关心鸟。”点着头,表示着我的满意。这时,骆思佳举起了小手,“我觉得可以加了解,父亲了解鸟。”“了解!真是一个好词!”。于是,我们牵着“爱”的情脉,踏上“喜欢”的林荫,去寻找一份“关心”,一份“了解”。孩子们的世界就是多姿多彩,一经打开心窗,清新的小花便会探出头来,惹你喜爱不已。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反思8
大文斗范文网后面为你推荐更多《父亲、树林和鸟》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和第七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基本是一致的,都是写自然美的,写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秋天的雨》与《大自然的声音》在篇章结构和段的结构上,是一致的。《听听,秋的声音》与《大自然的声音》属于两种不同的文体,表达的诗意主题却是一致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与《带刺的朋友》在写作心理上,也是一致的。
教材一个单元接着一个单元,在形式上的统一性,往往会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审美疲劳”,如果教师一直按部就班地以同一个节奏开展教学活动,时间久了,学生的创造性、灵性也会因此而逐渐消失掉。教材是拿来用的,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上得到长足发展,让学生的言语生命更加的润泽,充满创造的活力,创造性使用教材,只要逻辑清晰,目标科学而明确,教师还是应该鼓起勇气,去积极地实践。
《父亲、树林和鸟》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题目就已经揭示了主题——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简单的故事,简单的对话,简单的语言,却氤氲着令人心动的情感美——这种情感,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对自然的敬畏,自然给予人的美好馈赠。但这种情感美的传达,又不是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本身来完成的;表现出情感美的,是语言文字,是细腻生动的语言文字。“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还有父亲深情地介绍树林里的鸟的句子,都将读者带进了故事中,和“我”一起疑惑,和“父亲”一起发现、懂得和享受。
我是早自习才告诉学生今天要上这篇课文的,小朋友们在早自习自由读了这篇文章,课上我们又齐读了三次,文章中有许多难读的生字词,学生们初次接触难度不小。在第一节课上,我花了二十分钟带领学生们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组词、积累四字词语。课文中的生字组词对学生来说小菜一碟,但是个别词语意思的`理解却有难度,如“幽深、兀立、惊愕、凝神静气”等。
教学环节:梳理主要内容
每当我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会比较茫然,这节课上,小涵飞快地举手说:讲了父亲和鸟。小宇说:讲了父亲和我去看鸟。小宣说:黎明时候,父亲和我去树林里看鸟的故事。其他同学默不作声。后来告诉他们要讲清主要内容,就要明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大家才有所头绪。
重难点解析:你从哪些地方知道“父亲”很喜欢鸟?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父亲”很了解鸟?
这两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他们一下子就找到了许多相关句子,句子是找出来了,但对于句子里的含义有些却不明了。如:“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文中少有对树林和鸟的正面描写,都是通过父亲的一举一动来“暗示”的,这就更需要学生深入语言文字身处去探寻了。而这,正是此文阅读学习的一个重要价值。学生对于联系上下文这一方法还是不太熟练,问大家为什么这么说的时候,部分学生不知道要回到上文找答案,只是当我把问题分解了一步步问的时候才得出答案。但知道了这个层面,对于“父亲此时也是最快活”的原因也就很容易明白了。
在文章的结尾:“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学生也能脱口而出时因为父亲了解鸟,爱护鸟的原因。
课文的课后题第三题,说说加点词的理解,这道题目对学生来说难度很大,大部分学生说不出来其中的感受和原因。但是对于文章的主旨却是很明白的,因此理解起来不算难,只是语言的组织能力相对较弱。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反思9
《父亲、树林和鸟》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主体部分由“我”和父亲的对话组成,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和热爱,也应对了第七单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主题。除了识字教学,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能结合课文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的含义,感受本课独特的语言特点,积累句子。
一、整体教学设计
针对本课的特点和教学重点,我整体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开课导入时,我采用图片导入的方式,让学生观看几幅人和小动物在一起的图片,初步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初读课文,除了自学生字的任务,还给孩子设置了“课文中都有谁,他们去了哪里,做了什么”的问题,让孩子梳理文中的主要内容;生字的学习依旧按照我班一直采用的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再次读文,孩子们需要在文中画出“你认为体现父亲爱鸟、懂鸟的语句”,并和自己的同桌互相读一读,最后指名班级分享;当孩子们充分感受到父亲的爱鸟和懂鸟之情后,整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来了,孩子们需默读课文,并独立思考并辨析课后的5个对父亲的判断题,个人充分思考之后,小组交流一下各自的看法。
二、比较成功的做法
综合最后的课堂效果,我认为本课教学比较成功的做法有:
抓关键词句,体会人物感情。本篇课文,虽没有明说父亲的爱鸟之情,却处处流露着父亲对鸟的了解与爱护。如果只是在读课文之后大方向设置问题“父亲爱鸟吗,为什么?”,孩子难免会“手足无措”。抓关键语句,本身就是课标要求的孩子应掌握的理解课文的方法。无论什么课文,这种方法都是直接有效的,而且应长期贯彻在课堂上,成为孩子自觉掌握并使用的阅读方法。本节课,孩子们就理解的非常好,甚至在交流环节,孩子们不仅仅原搬照读课文语句,还会加上自己的看法,如有同学提到“父亲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这句话可以体现父亲非常爱鸟懂鸟,因为他的动作非常认真仔细,一遍一遍的,好像生怕错过了鸟。诸如此类的优秀发言还有很多。
2.以“辩论”的形式交流观点。课后的5个判断题,需要孩子自己根据课文给出自己对父亲的判断。我预设前面4个问题,大家会挺一致,到了第五个“父亲曾经是个猎人”,同学们一定会有分歧。我便设置辩论的环节:如果你和他的判断一致,但是理由不一致,就站起来补充;如果你和他的判断不一致,大声说出来“我反对”,并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过程中,我只点名每个问题的第一个发言同学,剩下的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起立发表观点。这个特别的“辩论”不仅让课堂异彩纷呈,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怎么没有可能是猎人?这说了是曾经,也就是以前当过,现在可能不当了。所以我认为父亲曾经就是个猎人。”一个小男孩抓住了“曾经”这个词。“不,我反对,开头就说了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那也就说他一生都不可能是猎人了。”另一个男生立刻说到。这是本节课令我最欣喜的地方。
3.“递进式”的`课堂结构。本节课我的设计是遵循这样的思路进行的:导入初读——梳理故事情节——感受父亲与鸟——辨析有关父亲的信息。前一个环节都是完成后一个目标的前提,环环相扣,这样易于学生理解,因此课堂效果也较好。
三、不足之处
当然,课堂教学不是尽善尽美的,我认为,本课的课堂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是:本课的另一教学目标“感受本课独特的语言特点,积累句子”并没有得到课堂上的落实。
本课的课堂时间都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上下功夫,至于在感受本课类似于“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语言上时,没有时间安排在课堂上,而是当做课后题单独分析,然后草草布置成课下积累作业,让学生摘抄。本来孩子们就刚经过前两个单元“习作练习”密集练笔,为什么不给孩子预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尝试写一写这样的语言呢?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反思10
《父亲、树林和鸟》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没有直接写“父亲”是怎样保护鸟或是为鸟的生活环境提供什么方便,而是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感受到人与鸟是那么亲密无间,领略人与自然的融洽,体会到父亲对鸟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深入学习课文。
课文中有一些关键词,需要教师特别关注,如第六自然段中“我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我紧紧抓住“茫然”这个词,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情感。这个句子中“茫然”意思是形容完全不了解或不知所措的样子。我提问:“我为什么茫然地望着父亲?”学生却不大理解。所以在讲解时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茫然”。第一:“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父亲却说林子里有不少鸟。“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这么说,所以茫然地望着父亲。第二:父亲“望了望”“闻了又闻”就知道林子里有很多鸟,我茫然。第三:父亲说话是“喃喃”,我茫然。父亲凝神静气地站在树边,从中可以体会到父亲不想惊动鸟,看出父亲对小鸟的喜爱。通过引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学会与文本对话,抓住重点词句,深入感受父亲知鸟、爱鸟,促使学生受到感情的熏陶。
2、续写故事,提升情感。
学完全文,学生已经知晓父亲知鸟,更爱鸟。此时我采取续写故事,提升学生的爱鸟情感。我播放音频:《我是一只小小鸟》,然后播放视频:鸟妈妈带着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突然一声枪响,鸟妈妈被击中落地。受惊的小鸟只有躲在树林中哭泣。让学生续写后面的故事,此时学生的情感需要流露,我就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自编故事,并写下来。这样的处理,提升了学生的.情感。
二、成功之处
这次比较成功之处是:自主学习生字。
本课生字共有13个,在前面几个单元我已经教会了学生很多识字方法,因此本课我采用学生自主识字,“看谁是识字王”的竞争方式。学生纷纷说出识字方法,争当“识字王”,出现很多识字方法。如加一加“雨+务=雾”;减一减“潮-三点水=朝”;猜谜语“千里(重)”“月亮旁边(膀)”;形近字:“猎、借、错”等,学生学习兴趣高,效果好。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这一句和有关鸟味的这一句,学生因为缺少生活经验,在感悟上不是很到位。对于鸟味,我让学生回忆和妈妈一起买菜时,经过卖鸡地方时你会闻到的味是什么样的,鸟味和这种味是差不多的,帮助学生搭起生活与文本的桥梁。但是关于前一句,虽然也作了引导,但是总觉得学生没有学好。
四、改进措施
回顾本课教学,需要进行一些改进。
本课我和父亲的对话,充分体现了父亲对鸟的了解和爱护,因此在教学时,要多多进行分角色对话练习,感悟父亲话中蕴含的情感。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反思11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这种爱也感染了“我”,使“我”有了爱鸟意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
在教学中,首先,我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其次,多次让学生合作讨论学习,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习。再次,我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用各种不同方式表扬、鼓励学生。比如,用眼神、动作、激励性的语言等。
在教学生朗读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独特体验,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我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用声音触摸文本,用心灵揣摩文本。例如引导学生读出情:对小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出形,边读边在头脑中过电影、画画,使小鸟的可爱、小鸟的快乐、父亲的情怀在孩子头脑中活起来;读出神,悟出语言文字的言外之音。
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新课标精神,把准课文中的布疑点,巧妙地运用自主质疑,解疑的探索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突破点,找出重点词句,随之相机指导朗读,诱发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如:从“我知道父亲这时候也最快活。”“喃喃地说”“深怕惊动小鸟”等词句和父亲的语言中领悟“父亲”的爱鸟,从“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一句中领会“我”的爱鸟、护鸟之情。在语言环境中体验生活,受到感染和熏陶.对于课堂上的教学资源能合理应用,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一节课,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有趣,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地读,体会父亲对鸟的挚爱。
为了引领学生逐步感悟父亲知鸟爱鸟,我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朗读,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交流之后,组织了多次层层深入的入情入境地朗读。接着读课文领悟情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父亲是个知鸟、爱鸟、爱树林的人。然后逐句研读品味,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解“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这个主题的关键处。我抓住文章的.父亲又对我说的话进行重点教学,引领孩子们感悟,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大胆想像,创意表达的能力,加深了对课文中爱鸟护鸟这一主题的深刻认识。但是我在教学生字词时,指导不够到位,一些难写的字学生很难记住,在以后的教学中,特别是低中年级,教学生字,多花点时间,重视多指导学生记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