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读本教案教案2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读本
——警示思考之对日军暴行的思考(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分析日军在南京大屠杀的原
因,认识军国主义思想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相关史料,观看影像视频资料了解南京大屠杀的惨痛史实,了解日军灭绝人性的战争罪行,日军封锁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行径,讨论并分析南京大屠杀发生的原因,揭露日军封锁、否认南京大屠杀消息的行径,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罪恶本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
重点: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史实,了解日本当局封锁南京大屠杀的消息
难点:讨论并分析南京大屠杀发生的原因;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罪恶本质。
教学过程
一、南京大屠杀的发生
1、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展示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每组各选出一名同学代表,讲述这段沉重的历史记忆。(教师概括总结)
学生第一组: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侵占南京后制造了二战中震惊中外长达六个星期之久的大屠杀事件,这是日军侵华战争期间无数起暴行中最集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
日军的屠杀达列了疯狂程度。从被俘士兵,杀到平民百姓;从青壮年,杀到老、弱、妇、婴;从工、农、商和城市贫民,杀到僧人和尼姑;甚至在国际团体为收容难民而组成的“安全区”内,日军也是要杀就杀。全城内外,“尸野遍地、人血染地”,其状惨不忍睹。
学生第二组:日军杀人手段残忍。除去通常的枪杀外,砍头、劈脑、刀戳、穿胸、剖腹、断肢、碎尸、活埋、活焚、淹死、冻死、饿死、炸死,还大批地用机枪集体射杀,再用刺刀补戳,最后弃尸江中,或放火烧尸,毁尸灭迹。
日军在南京城内四处强奸。南京妇女惨遭日军蹂踊者不可胜数。上至六、七十岁的老妇,下至八、九岁的幼女,甚至孕妇,凡是被日军抓获的,均遭强奸。妇女因被轮奸致死、奸后被杀,或者拒奸被杀、奸后自杀的,实属面广量大。
学生第三组:日军疯狂纵火焚烧。陷城之初,遍处大火,烈焰冲天,古城南京三分之一的建筑化为灰烬,损失不可胜计。至12月20日,日军惟恐烧之不足,复又从事全城有计划的纵火暴行,倘遇市民敢于冒险营救者,悉遭屠杀。市中心繁华地带被烧得断垣残壁,焦土无垠。
学生第四组:日军大肆抢劫财物。从粮食、牲畜、衣服、器皿、金银钱币,到珍贵的书籍字画、文物古玩等,无一不抢。不仅抢掠市民财物,也抢掠护士财物、病人被褥、难民粮食,甚至连美大使馆职员、美籍女教士和德国人的住宅,也先后遭抢劫,损失惨重。
教师总结: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深切缅怀为民族解放而牺牲的仁人志士,无法忘却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特别是在南京大屠杀中惨遭日军屠杀的30万遇难同胞的深深伤痛。
2、以史为鉴,开拓未来,是我们对待历史悲剧的正确选择;忆昔抚今,警钟常鸣,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阅读P13-17,请思考:侵华日军进行南京大屠杀的原因是什么?(小组讨论)
学生第一组:从日军攻击南京的军事部署来看,日军兵分八路攻击南京,其意图显然是想占领中国的首都南京,并将中国精锐部队围歼于南京城下,彻底消灭中国军队的精锐力量。正因为如此,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即展开所谓“扫荡”,大肆搜捕并屠杀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
从战略角度来分析,南京是中国的首都,占领南京在政治上意义重大。从军事战略的角度来看,消灭中国军队的有生力量,打击和削弱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迫使中国政府与之签订城下之约,一举彻底解决所谓的“支那事变”,对日本来说则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这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直接原因。
学生第二组:日本军国主义有预谋的恐怖政策。其主要表现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大肆宣传种族优越论,蔑视中国和亚洲的其他各民族;在战场上无视生命的尊严,无视国际法准则,下达了“应全部杀掉俘虏”的指令;发表“膺惩暴支”声明,占领中国首都,企图用暴力手段消灭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学生第三组:日军士兵因中国军民在战场上的反抗产生了报复心态。由于无条件执行上级命令而产生大肆滥杀的心态;在紧张枯燥的战争中形成了以杀人施暴取乐的扭曲心态;由于军国主义宣传,士兵们形成了以杀人越多越“光荣”的畸形心态。上述士兵的战场心态,导致了南京大屠杀的发生。
学生第四组:国军指挥官唐生智不成功的撤退计划,使遇难同胞中增加了9万名军人;另外,南京大屠杀的发生还与某些战场条件及日本军人的复杂心态有关。抢劫、纵火以及部分强奸是有组织地进行的。屠杀战俘、脱离部队的士兵以及非战斗人员,则是根据现地指挥官的命令执行的。”
教师补充:南京大屠杀是日本推行军国主义战争政策的产物。军国主义一般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各领域的国家生活均从属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政策。日本军国主义从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形成并发展,其思想渊源为古代、中世纪的日本武士道精神。而在军国主义意识支配下的武士道,对内成为毒化和控制日本国民思想的工具;对外则疯狂扩张,侵略亚洲各国,同时也将日本民族引向灾难,成为侵略战争的罪恶之源。
二、日本当局对南京大屠杀消息的封锁
侵华日军当局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十分重视对新闻舆论的控制与利用,除了组织、派遣了大批日本随军记者到南京采访,以虚假的报道掩盖日军大屠杀的真相外;还十分重视对西方中立国家新闻传媒界的工作。阅读教材P22-26,回答问题:
1、讨论并概括日军是如何封锁南京大屠杀消息的?
在开始阶段,日本当局首先设法拉拢、收买西方国家新闻传媒界的记者,企图软化西方国家新闻舆论。
其次,就是在日军占领南京后,长期封锁南京,从而切断西方记者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新闻消息来源。
第三,就是派遣日本新闻检察官进驻上海电报大楼,监控上海的电讯机构,阻止英、美记者及时拍发出有关日军暴行与中国抗战的新闻电讯稿。第四,就是实施抵赖、欺骗与刁难、打击并施的两面政策。
小结: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对这些错误言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
板书设计 对日军暴行的思考
一、南京大屠杀的发生
1、沉重的历史记忆
2、惨剧何以发生
3、日军人性的扭曲
二、日本当局对南京大屠杀消息的封锁
1、对国际新闻舆论的控制
2、以虚假报道掩盖真相
教后反思:本课内容史料丰富,对于日军的暴行的了解,要积极疏导学生被激发的民族自尊心与爱国主义热情,引导他们不忘过去,开拓未来,以发奋的学习去建设家园,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第二篇: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演讲稿(2篇)
《永不忘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永不忘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七十七年前的12月13日,是“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那一天日军的炮火轰开了南京的大门,灭绝人性的侵略者对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进行了长达六周的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烈火,烧红了黯淡的天空;鲜血,浸透了苦难的大地。惨叫四起,撕心裂肺;尸骸遍地,触目惊心。十朝古都,六朝金粉,就此沦陷和毁灭了。30万鲜活的灵魂,美丽的生命,就此消失和泯灭了!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远无法抹去的阴影,永远不能忘却的伤痛!这是一段血泪史,是一段苦难史,更是一段屈辱史!我们应该时刻告诫自己“勿忘国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今天,当我们站在这里,眼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晨风中火一样冉冉升起时,相信我们大家的心中都在涌起一种无比自豪,无比骄傲,也无比神圣的感情。不论我们走向何方,不论我们在何时何地,只要我们看到它高高飘扬在蓝天白云之间,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祖国她是和我们血与肉相连,荣与辱相通的!祖国光荣,则我们光荣,祖国耻辱,则我们耻辱!同学们,请记住——血,不能白流;历史不能忘却。
了解历史、学习历史是为了唤起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是为了让大家以实际行动去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强大崛起尽自己的一分力!七十多年前,在敌人的炮火硝烟中尚且诞生了文学家老舍、数学家华罗庚等等伟人,那么在今天的优越环境下,我们应更有所作为!当年有这么一句话:读书是为了救国,要救国就要读书!今天,我们要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同学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准备好了吗?在无数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今天,我们更加应该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为祖国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最后,我和大家一起向三十多万南京的死难者、向在战争岁月牺牲的无数英勇烈士献上我们最诚挚的敬意!
谢谢,我的演讲完毕。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77周年纪念日。从日历上看,那不过是一年中一个普通的日子而已。可是这一天,尤其是1937年的12月13日,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而言,是一个不该忘却的日子,是一个让人的心会流血的日子。77年前的这一天,日军攻占南京后,在长达六周的时间内,大肆屠杀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遇难者达30万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这场震惊中外的大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永远的伤痛,也把日本侵略者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而时至今日,日本却连一个正经的“对不起”都没有。相反,日本首相和一些高官多次参拜供奉着战犯的靖国神社;面对大量无可辩驳的物证和史料,日本右翼分子却一再歪曲和否认历史,还一再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否认南京大屠杀,甚至称南京大屠杀是“伪造的谎言”。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开放,用铁一般的事实,揭露了当年侵华日军的侵略罪行,将尘封的沉默和真实写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其目的就是要告诉人们,永远不能忘记民族的苦难,不能忘记我们今天的和平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同时也呼吁日本人民,以此开启被日本右翼势力长久封尘的记忆,坦诚面对那段历史,不要忘记和自觉接受那段历史的教训。然而,据称今天的日本教科书,很少有把日本的这段真实历史教给他们的下一代。这种异乎寻常的顽固与反动令国家人民感到愤怒和难以理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人民从来都是宽宏和包容的。77年过去了,仇恨不曾生长,时间可以消逝,但记忆不会风化,耻辱更是不容漫长的沉痛所尘封。
我们记住耻辱,记住南京大屠杀这段悲痛的历史,也就是让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一条巅覆不破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尊重历史、牢记历史的民族。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而是希望我们的国家、民族和每一位中国人,包括海外的炎黄子孙,要有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为了反攻倒算,是为了避免“南京大屠杀”式的悲剧不再重演。是为了正告那些已经、正在或者妄图对中华民族施加罪孽、图谋不轨的国家和民族:团结、坚强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我们自信地向全世界宣布:我们都有一个家,这个家没有任何人可以胆敢再次侵犯,这个家的名字就叫——中国!我们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坚持不懈的奋发努力、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祖国一天比一天强大。
最后愿我们的生活能永远祥和、美满、幸福,愿我们能永远远离灾难与不幸!谢谢!
第三篇:设立国家公祭日-教案
设立国家公祭日 传播和平正能量
形势与政策专题:
设立国家公祭日 传播和平正能量
主要内容:
一、公祭日的设立:为了从未忘却的纪念
二、国家公祭日设立的背景及意义
三、从设立国家公祭日看日本对待历史的态度
四、“公祭日”不为记住仇恨 而是要传播和平
2014年12月13日,我国将迎来第一次大型的国家公祭活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此之前的9月3日,全国各地也隆重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活动。
国家公祭日是如何设立的?有什么意义?它对未来中国的外交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从本专题中寻找答案。
一、公祭日的设立:为了从未忘却的纪念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二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
2014年2月25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议,拟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拟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为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抗战中,中国各族人民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3500万人。制定本纪念日是为了更好地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出贡献的人们,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由来
设立国家公祭日 传播和平正能量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中,日本投降从而战争结束的日期及其后每年的纪念日。1945年9月3日清晨(当地时间),日本在停泊在东京湾美舰密苏里号上与盟国签订《降伏文书》;由于时差关系,美国的“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9月2日。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于9月3日。
1945年9月3日,中国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放假1天,悬旗3天。国民政府并通过决议,规定从次年开始,每年的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台湾当局为了统一各军种节日,于1955年起将对日抗战胜利日作为陆海空三军的军人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8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由周恩来总理签署的通告,确定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9月3日。通告指出:本院在1949年12月23日所公布的统一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曾以8月15日为抗日战争胜利日。查日本实行投降,系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签字于投降条约以后。
中国在这一天,曾举办过多次大型庆祝活动。民主党派“九三学社”就是为了纪念这个日子而命名的。
近年来为何淡化
抗日战争结束后,众所周知,中国很快陷入内战,所以这个日子的喜庆气氛被冲淡了许多。
新中国成立后,并没有每年都进行庆祝,只是在“逢十”的年份举办一些活动。那么,为什么法定的胜利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呢?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汤重南教授认为,宣布9月3日这个日子为纪念日的是国民党政府,解放战争时期对这个事情不愿意多说,新中国成立后也没有多提。现在,我们越来越承认抗日战争是国共合作的一次抗战,是中华民族的统一抗战,但不可忽视中国共产党起到的重要作用。正如汤教授所言,“有个过程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个过程应该越短越好。”
现在国家以法定形式确定纪念日,从一定意义上也说明越来越正视历史,显示出执政自信。
2、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杀-日军侵华历史事件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军队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中国同胞实施长达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残暴行径,铁证如山,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立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审判,早有历史结论和法律定论。2014年6月10日,中国外交部表示,中方将有关南京大屠杀和日军强征慰安妇的一些珍贵历史档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记忆名录。
制定该国家公祭日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近几年的反映日本入侵南京的电影:《南京 南京》、《金陵十三钗》等。
设立国家公祭日 传播和平正能量
3、日官员设立对中国国家公祭日的反应及中国回应
对于中国设立公祭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在2月26日上午举行的记者会上,就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将南京大屠杀发生的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草案一事表示:“虽然日方对‘为何在战后69年才’抱有疑问,但因是中国内部问题,所以日本方面不予评论。”
日本《朝日新闻》2月26日指出,在中日历史问题上,中方发布法律设立国家纪念日是十分少见的异例。中方此举是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和历史认识问题在国家层面上的批判行为。其目的是把安倍政权历史认识问题推向国际社会。
针对日本政要的言论,国防部回应中国设国家公祭日:日本无权说三道四 2014年02月27日记者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25日下午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草案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有评论称,此举是中日博弈下的战术亮剑。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称对中方二战结束 69年后设立纪念日和公祭日感到疑惑。请问中方对此作何评论?
中方:真正让我们感到疑惑的是,二战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历史对于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早有定论,为什么日本有些人至今仍然要为历史翻案,仍然要去参拜靖国神社,去膜拜那些二战甲级战犯的幽灵。我们敦促日方正视和反省战争责任,以实际行动取信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而不是去对战争受害国的正常纪念和悼念活动说三道四。
二、国家公祭日设立的背景及意义
1、国家公祭日设立的背景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中日关系史上既有2000多年的中日两国互相借鉴、共同进步的友好交往史,也有甲午海战、侵华战争等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人民遭受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付出沉重代价的不幸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及亚洲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的大局出发,希望重建和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关系,提出了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目标。然而,战后的日本在美国的控制下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1952年4月,在美国的促压下,日本吉田茂政府同台湾当局缔结了所谓的“和平条约”,宣布建立所谓“外交关系”,公然对新中国进行挑衅,为中日邦交正常化设置了严重障碍。直到1972年9月29日,中日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的一页。
近些年来,中日关系虽然总体上保持了接触与发展的方面,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历史问题,日本否认侵华的部分史实,篡改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称“关于侵略的定义,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国际上都尚无定论”。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更是直接否认南京大屠杀。日本广播协会(NHK)经营委员百田尚树今年2月3日在东京街头的公开演讲中声称,根本不存在南京大屠杀,一时间,各种各样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甚嚣尘上。而安倍政府频繁参拜靖国神社。一些别有用心的日本右翼分子幻想复活军国主义,严重地伤害了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的感情。
二是领土和海洋争端问题。自安倍政权上台后,围绕钓鱼岛主权问题展开的中日争执不断升级,从而导致中日关系急转直下。安倍政权将中国视为“假想敌”,设立国家公祭日 传播和平正能量 发表了一系列“中国威胁论”,在外交、军事等各方面展开攻势,联合越南,菲律宾等国,围堵中国。
材料:
2013年12月,菲律宾海岸警卫队收到日本10艘巡逻艇;
2014年8月1日,日本与越南达成协议,将向越南赠送6艘二手海上巡逻船和海上保安装备,以提高越南‚海上执法能力‛。
由于当下正值日本右翼势力活跃,中日摩擦不断。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设立国家公祭日。这确实是对不肯认罪、否决侵略历史的日本右翼势力的有力回 击。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对于抗日战争纪念日,存在着一些争议:在某些学者和民间人士看来,“八一五”、“九一八”和“七七”更值得纪念。这使得本来没有争议的事情发生了分歧。
同时,虽然南京方面每年在12月13日,都举行一些纪念活动,但由于是地方性的,影响力亦有限。
近些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又多次提案,民间呼声也愈来愈高涨。不仅中国如此,从全世界范围看,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定国家公祭日,或者纪念日,或者哀悼日,以举办最为庄严隆重的仪式,缅怀逝者。
因此,通过国家法定形式确定“双日”,也能够更好的教育生者,警示今人,建构个人与国家、公民与社会、民众与政府之间共同的民族信仰与价值追求。
以上设立的国际国内背景。
2、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多重意义
抗战早已胜利结束,但硝烟并未散去。值此日本右翼势力不断抬头、安倍政权的仇华倾向日益显著之际,由全国人大以立法形式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正当其时。
(1)表明中国人民缅怀抗战英烈,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二战东方主战场,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为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此次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的形式确定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为了更好地铭记历史,缅怀在抗战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坚定立场。
资料: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我国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共300名。
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约有2000万名烈士牺牲,但目前全国有名可考、并收入各级《烈士英名录》的仅有193万余人。
民政部公告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为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公布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后期,民政部还将分批公布牺牲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名录中的许多英烈,其名字和事迹许多都已被广泛传颂,甚至耳熟能详,如 设立国家公祭日 传播和平正能量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9军132师师长赵登禹、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以及狼牙山五壮士等。外籍牺牲英烈人员中,则有加美援华医疗队医生诺尔曼〃白求恩等。
对牺牲内涵有很大拓展
记者注意到,民政部此次公布的抗日英烈名录,既有共产党军官,也有国民党军官,还包含多位外籍人士。这些牺牲的英烈以军队官员较多,其中近三分之一为国民革命军牺牲官兵,同时也包括教授、作家、医生、记者等。
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介绍,此次公布的英烈名录,对牺牲的内涵有很大的拓展,‚以前我们说的牺牲主要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里的牺牲者,但这次公布的名录里还有外国人、抗日联军军官、国民党军官。‛
公方彬说,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崛起,所有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的牺牲者都值得祭奠,也都可以祭奠。
为什么首批公布这些抗日英烈?公方彬表示,这次公布的英烈关注度更高,总体上来说都是大家印象比较深的、影响比较大的、历史事迹比较鲜明的英烈,可以更好地引领公众。
(2)把这个全中华民族的灾难纪念日上升为国家最高层面,既体现国家的重视,不能忘记历史,也是正告日本右翼势力,妄图抹掉历史“不可能”。
长期以来,日本国内总有一些势力企图为侵略历史翻案,为二战甲级战犯张目,企图挑战国际社会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正义审判,挑战二战结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对此,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决不允许。可以认为,至设立“双日”,中方就安倍政权精心设计并顺序打出的“组合拳”已悉数亮相。这场斗争进行得有理有节、有章有法,充分调动了国内国际舆论,将道理和公义完全置于中方一边,陷安倍政权于被动,沉重打击了日本右翼势力的嚣张气焰。
每当从日本传来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时,我国外交部都会及时予以回应,但对方往往不予理会;近几年的12月13日,南京各界都会集中在大屠杀遇难者纪念碑前举行公祭,但因为是地方性纪念行为,其影响尚不能跨越国界。现在,全国人大将这两天法定为国家公祭日,到时,国家领导人将与全国各地民众一道公祭死难者,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死难同胞,同时正告日本当局,企图借否认侵略历史为军国主义招魂的伎俩注定落空,其影响必将波及国内外。
(3)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不仅是为了回击日本当局的需要,也是为了教育本国公民的需要。
由于某种原因,自1949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南京大屠杀”这个历史名词极少被各方面提起,说起南京和大屠杀,只知道雨花台,不知有南京大屠杀。及至1982年,在日本篡改教科书的刺激下,中国学者才想到“要对南京大屠杀进行研究”。然后,才有1985年建成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该馆馆长朱成山曾感慨:“没有日本否定历史,还没有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国人常以“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的名言告诫自己,要正视历史,但如果我们自身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又怎能理直气壮地斥责别人健忘或有意抹杀历史呢?
现在,中国终于有了第一个国家公祭日,其设立不仅表明中国政府和人民永远记得30多万死难同胞,也表明我们冲破了观念的束缚,具有了还原抗战历史真相的勇气和胸怀。
材料:9月6日晚,网名为“泰山摄影学校”的网友在某论坛发布网贴称,当天在泰山举行的第二十八届泰山国际登山节上,一名据说自天津的30岁左右的 设立国家公祭日 传播和平正能量 男子,穿着印有“大日本帝国海军”字样的T恤衫,公然叫嚣日本军国主义,随后该男子被现场民众包围。周围民众纷纷对其指责,该男子则辩称自己从小在日本长大,在日本就是这样穿。执勤民警为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将其带离现场。
徐州公安官方微博也发表评论,称对这样的人已无语:“你忘记南京大屠杀了吗?忘记”九一八“了吗?那段历史,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 有网友对该男子行为表示愤慨,称其所穿衣物系日本军国主义的标志,作为受害国的人民今天容忍了他,明天可能会有更多这样的人;更有网友直接表示:你可以试试去以色列穿个有纳粹标志的背心,看有什么结果。不过也有人不赞同周围民众的过激行为,称穿什么衣服是个人自由,不违纪不违法,别人不应横加干涉。
讨论,谈谈你的看法?
三、从设立国家公祭日看日本对待历史的态度
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消息一出,网上顿时沸腾,“坚决支持”,“公祭日就是国耻日,必须牢记”,“早就该设了”,有不少人说,“没办法,都是被小日本逼的”,“公祭是对日本右翼势力的坚决回击”等。
日本外务省干部也对此指出,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后,中方对安倍政权的批判加强,认为中方此举有针锋相对之嫌。
当然,中方首先认为,设立公祭日表明中国拒绝遗忘历史,拒绝遗忘是为了以史为鉴,设立国家公祭日,是对逝者的安慰,对生者的永久警醒,更符合国际惯例。
1、设立国家公祭是国际惯例 联合国
缅怀大屠杀受难者国际纪念日
1945年1月27日,苏联军队解放了最大的纳粹死亡集中营波兰奥斯维辛,二战期间,在这里110万人遭纳粹屠杀。
2005年,第60届联大全体会议一致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月27日定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以此反对任何否定纳粹大屠杀历史事实的做法,并要求所有国家教育并帮助下一代了解有关种族屠杀的罪行。多国也将1月27日设为公祭日。
波兰
波兰每年1月27日会举行活动纪念奥斯维辛解放。2005年1月27日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活动上,时任德国总统克勒等44个国家领导人以及集中营幸存者等数千人参加了纪念活动。
德国
1995年通过法律设定1月27日为大屠杀受害者纪念日。2014年1月27日,总统府、总理府、各部委及下属各机构均降半旗,德国联邦议院为悼念遭纳粹屠杀的死难者,举行追悼会,德国总统高克和总理默克尔均出席纪念仪式。
新加坡
新加坡全面防卫日
背景:1942年2月15日,日军攻陷狮城。日军进城后展开针对华人的大屠杀。
设立目的:新加坡于1967年2月15日竖立“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纪念碑”,并将每年的2月15日设立为“全面防卫日”,以纪念日占期间死难的同胞。并提 设立国家公祭日 传播和平正能量 醒新加坡年轻一代牢记日本统治时期的悲惨日子,让他们了解自由与和平的可贵及全面防卫的重要性。
官方活动:每年2月15日,官方纪念活动在“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纪念碑”前举行。新加坡政府、警察部队、宗教团体、中华总商会、死难者家属代表等参加悼念仪式。
俄罗斯
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
背景:1945年5月8日,德苏签订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书,二战欧洲战场结束。
目的:苏联将德国投降翌日5月9日定为伟大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战胜德国法西斯的纪念节日,并庆祝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的胜利。
官方活动:这一天是俄罗斯的法定假日。每年这一天,莫斯科都要举行盛大集会和阅兵式。国家领导人前往红场的无名烈士墓前敬献花圈,进行哀悼。同时在这一天庆祝的国家还有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波兰、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克兰、英国、乌兹别克斯坦等。
美国
珍珠港事件纪念日
背景:1941年12月7日,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遭日本袭击,致约2300多名美军官兵丧生。第二天,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讲话,称12月7日为“国耻日”,对日宣战。
目的:2011年,珍珠港事件70周年当天,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12月7日为“国家珍珠港荣军纪念日”。以勿忘国耻,纪念死伤将士。
官方活动:
官方每年这一天会举行悼念仪式。2011年珍珠港事件70周年纪念活动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隆重举行,美国政府、军方和退伍军人组织代表以及普通民众约3000人出席活动。纪念日当天娱乐场所全关闭。
设立战争胜利纪念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祭典、纪念在战争或惨案中死难的本国国民,从而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自一战以来,在国际上已成为惯例。
国家公祭既是“国家”的,也是“公共”的祭奠。说是“国家”的,是指任何国家、任何性质的国家公祭,国家领导人都会到场祭奠,敬献花篮、花圈并发表纪念性演讲;说是“公共”的,是指国家公祭的公众参与度很高,在许多国家,公祭日当天自发前往祭奠、凭吊的群众都达数万人,许多家庭都是扶老携幼前来参加,从而令国家公祭不仅成为官方的、也成为全社会的传统和记忆。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对中国同胞实施长达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将这一天定为国家公祭日,能凝聚海内外中国人最大的共识,也能得到国际社会普遍尊重和认可。
在设立国家公祭日同时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则是从另一个层面去纪念这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反侵略正义战争。
公祭日让国人铭记牺牲和耻辱,胜利纪念日让国人铭记胜利和光荣,两相结合,更能令国人世代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过渡)但不可否认的是,从国家公祭日的设立看,毫无疑问,是中国特别是习近平上台后,对近些年来,日本右翼势力兴风作浪的有力回应。
设立国家公祭日 传播和平正能量
2、设立国家公祭日,倒逼日本正视历史
材料:2014年1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瑞士举行的达沃斯经济论坛上,发表了主题演讲。
演讲中,安倍针对自己参拜靖国神社的行径辩解道,‚靖国神社里面没有‘战争英雄’,只有为战争倒下的灵魂‛。宣称自己参拜不是为宣扬所谓的甲级战犯。
安倍称自己参拜靖国神社没有敌意,也没有侮辱他人的意思。安倍反复强调自己参拜靖国神社是对逝去的灵魂表达谢意,宣誓不战,创造一个‚和平‛的世界。在他看来,双手合十、对‚为国捐躯‛的战士表达谢意,是全世界领导人‚共同的姿势‛。
对此,中国外交部长王毅针对日本首相安倍日前在达沃斯公开为其参拜靖国神社辩解作出回应。
王毅表示,中国有句话叫欲盖弥彰,越抹越黑。安倍的辩解只能证明,他仍在顽固坚持与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背道而驰的错误历史观。
王毅指出,安倍首相不顾各方反对,执意参拜靖国神社,向甲级战犯表达敬意,他的本意很清楚,就是要为侵略翻案,为战犯张目。一切有良知的人们和主持正义的国家对此都绝不会接受。历史的教训值得汲取。我们呼吁国际社会携起手来,共同制止这种企图开历史倒车的行为。
在达沃斯经济论坛上,安倍还称当前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有相似之处,当时英德虽然贸易往来密切,但还是发生了战争,中日需要引以为鉴。
王毅说,这一说法时空错乱,莫名其妙。现在的世界与一百年前相比已发生巨大变化,包括中国在内的维护和平的力量不断增强,世界和平是有保障的。当然,如果日本领导人想谈历史,那就让我们来看看历史事实。1910年,日本强行吞并朝鲜半岛,1931年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发起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又挑起太平洋战争。回顾这段历史,谁是战争的制造者,谁是麻烦的制造者,一目了然,不言而喻。
王毅敦促日本的当政者不要试图转移视线,模糊焦点,还是应认真反思自己的错误言行,认真对待国际社会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的批评。
(1)日本不肯悔罪的历史基因 今天,全世界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日本这个犯下了战争罪的国家为什么不肯悔罪,而是长期推卸战争责任,甚至日益右倾呢?
答案纷纭,其中最值得深思的是,日本近代以来走上了“全盘西化”的道路,它不但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发展观,而且还把西方最坏的东西全部学到了手,其中特别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国强必霸、恃强凌弱的霸权主义,至今依然还被日本视为“西方文明”的优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是个学习西方经验的反面典型。
日本的西化就是日本的军国主义化。军国主义渗透进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之中。相当一部分日本人认为,西方的,就是文明的,就是好的,西方人即使做坏事,也是文明的、好的,也是值得学习和效仿的。
于是,日本由此形成一系列匪夷所思的变态思维,也就不奇怪了。比如说对于发动侵略战争,日本国内最流行的论调是:国强必霸就是西方的“公理”,既然西方列强都发动过侵略战争,日本为什么就不能发动侵略战争?倘若日本是法西斯,那么这也是向西方学习,是见贤思齐,这根本没有错,唯一的区别只在于日本打败了,被迫接受惩罚。而英美打胜了,所以就不受惩罚。日本右翼认为东京审判非法,其逻辑根源就在于此。
设立国家公祭日 传播和平正能量 再比如,日本既然已经率先西化了,那就成为了文明国家,文明国家殖民落后国家,这有什么错?这不但不错,而且还是“解放”那些落后国家,是“帮助”他们走向现代化,日本殖民亚洲“有理论”、“有功论”,就是从这个“文明/野蛮”逻辑里面推出来的。
根据这样的逻辑,日本的政客认为,即使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向西方宣战是自取灭亡,从而不得不被迫承认失败并向西方道歉,但日本对于被它侵略和殖民的亚洲国家就没有什么可道歉的,因为那些国家不是文明国家。
日本为什么不肯悔罪?一个重要原因是: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统治者认为,即使西方坏的东西、即使西方人作恶,那也是“文明”的一部分,从而导致日本当年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与西方“比坏”的法西斯道路。
人类历史的发展证明,一切优秀的民族都应该正视历史与现实,在吸收其他国家、其他民族优秀的东西的同时,批判和否定那些坏的东西,从而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追求全盘西化,到头来不但只会沦为人家的附庸,而且还会走到亡国灭种的邪路上去,最终不但害了别人,更害了自己。
(2)、历史观影响国家命运 日本与德国:不同的历史观
2013年12月30日,德国政府发言人赛贝特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态,所有国家都应对20世纪发生的可怕事件负责,只有正视历史,各国才能共同构建未来。
日本和德国都在二战中犯下了滔天罪行,也是二战战败国,但两国对待二战历史的态度截然不同。德国对历史问题深刻反省,彻底摒弃纳粹主义。今天,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得益于德国正确的历史观,德国在欧洲和世界的影响也日益增大,赢得了普遍尊重。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日本一直对不光彩的历史加以掩饰甚至否认,不愿意彻底承担历史罪责。其错误的历史观只会加剧地区领土争端问题持续升温,最终让日本再次走上邪路。
(3)、悔罪是救赎与宽恕的基石
素有“黎巴嫩文坛骄子”之称的纪伯伦的有着样一句诗,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这句诗送给感化并宽恕了日本战犯的中国人民,再合适不过。
8月16日,国家档案局将45名日本战犯的侵华罪行自供全部发布完毕。1956年,在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上,这些双手曾沾满鲜血的强硬军国主义分子纷纷主动认罪。参加旁听的外国记者评论:虽然检察官与战犯、受害者与战犯、证人和法官与战犯各自的立场不同,但所有人都异口同声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这在国际审判史上绝无先例。
45名战犯通过认罪找回了人性。岛村三郎在《从中国归来的战犯》一书中这样记叙:从开始悔罪时起,我等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我希望能在法庭上以死刑的方式终结自己的人生。开庭那天正值炎炎夏日,岛村浑身湿透,却表情肃穆,一直没有伸手擦汗。在自述时,他忽然双膝跪地,泣不成声:“我当年是一个魔鬼,残杀了那么多善良人的儿女,却从未落过一滴眼泪„„”
外国记者看到的“绝无先例”,背后蕴含着新中国改造日本战犯的努力。翻开史料,可以从无数细节感受到这项工作的艰难和伟大:刚到抚顺战犯管理所,战犯们并不认为自己有罪,在得知自己不再是“战俘”,还曾激烈地闹监;管理所的科长,亲自与战犯们一起回忆家乡,互相讲述战争给个人带来的惨祸,直至 设立国家公祭日 传播和平正能量 深夜;身怀家仇国恨的工作人员,忍着悲痛做米饭和鱼肉给战犯吃,自己却回家端起一碗白萝卜;骨折的战犯,被瘦弱的中国医生背着爬楼,流泪忏悔对不起中国人民„„是真相的还原、正义的感召、人性的温暖,让“鬼”变成了人。
相比起来,留在日本的一些人,却始终没有放下“鬼”的恶念。一些右翼势力始终想方设法地掩盖侵略历史、否认战争罪行,不仅令日本人多年无法洗清精神污点,也逐步动摇了战后的和平基础。对于悔罪的日本战犯,他们贴上了“洗脑”的标签。实际上,抚顺战犯管理所根本没有强迫过他们。恰恰相反,跟西伯利亚的生活完全不同,战犯们不用劳动、衣食无忧。他们是在读书看报中了解到的世界真相,在人性环境中反思出的战争罪恶。与之相比,那些至今仍在传播错误历史观、美化侵略战争的人,才是在给日本国民“洗脑”。
1956年的那次审判,45名罪大恶极的日本战犯甘愿伏法,甚至求死以向中国人民谢罪。但并没有一名日本战犯被判死刑,另有1017名战犯免于起诉。回国之后,大多数人终生都在揭露战争罪行,为保卫和平出力。那些重新做人的日本战犯,包括平安返乡的日本开拓团侨民,还有被中**亲哺乳的日本残留孤儿,都会刻骨铭心地记得,中国没有要求日本血债血还。
马克·吐温说过,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恕。中国从未动摇还原历史和声讨罪行的信念,因为否则就等于无视苦难与牺牲,正义与罪恶就无法区分;中国却也从未吝啬宽恕,因为和平基因就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中,放下对血海回头、诚心赎罪的日本人的仇恨,共同争取未来,中国人始终无怨无悔。
悔罪,是自救与宽恕的基石。这是“抚顺奇迹”留给世界的宝贵财富。昨天的战犯顽石点头,最终赢得了正常的人生。铭记前人曾经犯下的罪行,认清国家曾经走过的邪路,由此警示后人、播种和平,今天的日本方能完成自救和获得宽恕。这也是让中日走向更伟大和解的唯一之路。
四、“公祭日”不为记住仇恨 而是要传播和平
设立国家公祭日,也有人担心是这是否是从国家层面上加强了对日本的敌视和挑衅?是否是在倡导民族复仇?从而影响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
第一个提出设立国家公祭日的赵龙委员在多年的努力将成为现实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赵龙说,“我认为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上升为国家公祭日,这是顺乎民意的,也是合乎世界潮流的。我觉得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我们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世界表明,我们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尊重人的价值和生命的价值,这是用世界眼光和历史眼光来统筹考虑解决这个问题。”
可见,设立国家公祭日,虽有指向日本国内否认战争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的现实针对性,然而,国家公祭日设立的意义,却远高于中日博弈本身。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让人们牢记历史,正视历史。旨在告诉人们,历史就是历史,不是握在手里的橡皮泥,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们必须正视历史,尊重历史,维护历史的真实,而不能罔顾历史,否认历史,篡改历史。
中日同是亚太地区的大国,两国关系的走向直接关涉到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在美国战略再平衡的背景下,中日关系的重要性更为凸显,甚至关涉到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第一,设立公祭日,就是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就是要深刻认识和平的来之不易,必须特别珍惜和平,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 设立国家公祭日 传播和平正能量 重要贡献。
第二,设立公祭日,就是为了警醒国人,必须时刻牢记民族国家耻辱,统一民族共识,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进一步增强两岸人民同的历史链接和历史记忆,共同致力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
2014年9月10日,在国台办的例行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明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两岸在举办相关纪念活动时会否进行更多合作?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马晓光回答道,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奋起抵御外侮,为赢得民族的独立尊严奠定重要基础的伟大的全民族的抗战。近期以来,海峡两岸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对抗战胜利以及在抗战中壮烈捐躯的先烈们进行纪念和祭奠。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下,两岸应该进一步增强共同的历史链接和历史记忆,共同致力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设立公祭日,我们不是为了记仇,不是为了报复,不是为了重蹈历史。中华民族一向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是珍视友谊的民族,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强大,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不会给任何别国制造灾难和痛苦。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中国永远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繁荣的坚定力量。
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称:
——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中国梦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天下太平、共享大同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理想。……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
总结:
如今的中国不再是满清时期的中国,也不再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中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任人宰割、受尽凌辱。它已经是睡醒的雄狮,腾飞的巨龙,已经成为世界上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对待历史的态度决定着民族的未来,我们拒绝遗忘,只为更有力地前行。设立公家公祭日,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有助于同世界人民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共同牢记历史,开创未来,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第四篇: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感想
首个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有感
每每提到南京大屠杀,心情总是无比沉重,脑海里回荡的是课堂上那一幅幅触目惊心、毫无人性的画面,而躺在画面中的人们,不是别人,而是中华人民、华夏儿女。那年那日,是太多中华儿女心头的痛楚,南京城在呼喊,然而,留下的确是日本官兵惨无人性的杀戮!这是苦难的历史,这是悲惨的历史,是中华人民乃至于全世界人民都不可否认的历史。历史从来都不是教会人们学会记恨,历史从来都是教导人们不要重蹈覆辙。然而有些人却要刻意歪曲历史,这是中华人们所不能容忍的。历史需要被澄清,历史需要被记住,历史是不能任人更改的。中华人们是对的,我们为了守护历史,尊重历史,正式历史做出了我们应有的努力。国家以立法形式将每年的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在提醒人们的同时也在警醒着人们。
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的确定,是既东京法庭和南京法庭关于南京大屠杀审判、1985年建立纪念馆立碑编史后,第三次固化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而以国家立法的形式设立公祭日,这无疑是一项彰显国家意志的重要活动。公祭悼念的对象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以及所有在日本侵略中国时被日本官兵残害的人民。今年,我们将迎来第一个南京大屠杀公祭日,举国上下将为之哀悼。而这无一不是在警醒着我们勿忘国耻,以史为鉴。“落后就要挨打”,当时的中国备受耻辱,多少国土被蹂躏,多少同胞被残酷的日军所杀戮。如今的中国,再也不会让历史重演,中华人民必将奋力拼搏,凝聚力量,提高中国综合实力,让中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XXX 2014年12月11日
第五篇:四班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活动简报
德育简报
(第一期)
四年级(1)班 主办
21017年12月13日
牢记历史
勿忘国耻
为教育学生勿忘国耻、缅怀先烈,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来临之际,我校开展了“勿忘国耻,爱我中华”主题教育。学校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全校师生面向国旗集体肃立默哀3分钟,以此悼念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骨肉
同
胞,用无声的语言表达对生命的哀思。12月13日下午队会课,四(1)班中队进行了“牢记历史 勿忘国耻”主题队会:
老师带领学生重温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希望大家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同时,让孩子们记住身上的重担,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为心中的理想去努力去奋斗。对大家进行了深刻的国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所有人的心灵收到了无比的震撼,激起了大家强烈的民族精神,让大家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并呼吁所有青少年勿忘国耻,努力学习,强健体魄,不断进取,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崛起而努力奋斗!
通过此次活动的展开,大家纷纷表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牢记先烈们为祖国做出的牺牲,要把满腔的热情化为学习的动力,为祖国的强大、繁荣、复兴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掌握过硬的本领,将来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做新时代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