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拼音教学与德育的渗透(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5:59: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拼音教学与德育的渗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拼音教学与德育的渗透》。

第一篇:幼儿拼音教学与德育的渗透

幼儿拼音教学与德育的渗透

高桥小学

李艳艳

内容摘要:拼音教学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幼儿拼音教学是枯燥的,需要我们渗透德育教育,使幼儿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学会做人的道理。在拼音教学中巧编故事,进行孝敬父母的教育,紧扣教学细节,随机渗透德育,拓展德育外延,具体化拼音规则,指导现实生活。把枯燥的汉语拼音变成孩子们喜闻乐见、生动有趣、充满思想情感的有生命体。

关键词:巧编故事

紧扣细节

具化规则

学科渗透是中小学德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中小学德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也非常重要。成功的学科渗透能使德育教育水到渠成,润物无声。拼音教学是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但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发音方法和拼读技巧,不注重思想情感教育,使汉语拼音教学处于相对抽象和枯燥之中,无形中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了教学效率。学前班拼音教学更是为一年级打基础,更为单调。我在拼音教学中有意识的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特别重视对幼儿的德育教育,把德育因素设计成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懂得做人的道理。做了一下几点尝试:

一、巧编故事,进行孝敬父母的教育

幼儿情感不稳定,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直观具体的事物和生动活泼的形式,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良好情感的产生,有利于教学,更有利于德育渗透。巧编故事,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是拼音教学渗透德育的常用方法。如在学习“ao”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在很久以前,人们的生活很贫困。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刮着,有一对母子冻的缩成一团。这时,母亲拿出一件破旧的棉袄给儿子穿上,儿子看到母亲也很冻,于是就假装自己不冻,把棉袄给母亲穿在了身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复韵母就是棉袄的”ao”。小男孩孝敬妈妈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像小男孩一样,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孝敬父母,报答父母。在这样充满爱的故事里,小朋友不仅记住了“ao”,也感受到了小男孩对妈妈的爱,对妈妈的孝敬。

二、紧扣教学细节,随机渗透德育,拓展德育外延。拼音教学中,毕竟还是应该以拼音教学为主,我们不能强调德育而冲淡了拼音教学的主体。所以,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种渗透,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出现。我在教学音节ná 时,请学生看图,图上是一只手在拿苹果,学生读过音节,我问学生“你会拿苹果给谁吃?”有学生回答“我会拿苹果给妈妈吃,因为妈妈每天给我做饭很辛苦”;“我会拿苹果给老师吃,因为老师给我们上课讲了很多话,一定会口干。”教学音节词语“râ chá”时,我说“今天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小朋友很热情地端上了一杯热茶,客人接过茶夸你是个热情待客的好孩子。”在教学复韵母“ài”时,我问:“你爱谁?”孩子们的回答很令人感动:“我爱爸爸妈妈”;“我爱爷爷奶奶”;“我爱老师”等等都有,我接着问:“我们应该爱护什么?”学生说:“我们应该爱护小树苗”;“我们应该爱护小动物”。这些都只是课堂教学中一些小小的细节,老师经常有意识地给学生这样一些提示,就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印象,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长此以往学生得到的将远远超过单纯的拼音学习本身。

三、具化规则,联系品德行为,指导现实生活。

幼儿年龄小,又大都是独生子女,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与人相处的意识差。在平时的拼音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把一些拼音规则具体化、形象化,渗透与人共处的理念,培养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习惯和意识。如在学习“j、“q”、“x”和“ü”相拼,“ü”上两点省略的规则时,我采用“n”、“l”和“ü”相来作对比。当“n”、“l”和“ü”在一起时,“ü”上有两点,而“j”、“q”、“x”和“ü”在一起时,“ü”上没两点。这时什么原因呢?我是这样引导的:这是因为“n”、“l”和“ü”在一起时,“n”、“l”两个小朋友经常欺负“ü”,“ü”整天眼泪汪汪,而“j”、“q”、“x”和“ü”在一起时,他们一起玩、一起笑,非常关心帮助“ü”,“ü”一看到他们就擦干眼泪开心地笑了。小朋友们,你们喜欢“n”、“l”,还是喜欢“j”、“q”、“x”(孩子们马上说喜欢“j”、“q”、“x”),为什么呢?这是因为“j”、“q”、“x”不欺负别人,而且还帮助关心别人所以大家都喜欢他们。只有不欺负别人的小朋友,大家才喜欢跟他玩,才是一个好学生。我们也要像“j”“q”“x”一样做一个不欺负别人的好孩子。就在“ü”的一笑一哭中小朋友们不仅掌握了枯燥的规则,也学会了与人共处。

学校无小事,事事育人,课堂无小处,处处育人。在拼音教学中,需要我们努力扩展拼音教学的内涵和外延,敏锐地捕捉教学中的教育契机,有效地把握教材中的育人资源,卓有成效地进行德育教育。我将在以后的拼音教学中继续挖掘渗透德育,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深化教学内容,把枯燥的汉语拼音变成孩子们喜闻乐见、生动有趣、充满思想情感的有生命体。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改革》

2、《小学德育教育纲要》

3、《新概念下的拼音教学》

第二篇:物理教学与德育渗透

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渗透德育教育

刘俊清

摘要:新的初中物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这与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有很大的不同,而是充分考虑到德育教育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能够培养出人格健全、学识充盈的优秀人才所起的重要作用,故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较高的德育要求,因此,我们每个从事一线教学的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深挖德育题材,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让学生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表现为一个只会学习知识的人,而更是一个有着完整的精神世界和独立个性的生活着的人。

关键词: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内容,既是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切实可行落到实处的。二零一二年版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设置部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课程目标进行了纲领性的解读,形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三维立体目标,而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实际就是针对德育教学制定的教学目标。细读新课标,我认为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

一、利用华裔及近现代物理学家的爱国事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的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爱国主义是德育的中心和核心内容,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做出的杰出贡献,能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宣传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的事迹,能加深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爱国主义教育历来都是动员和鼓励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子,是推动我国社会前进不可或缺的巨大力量,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前后后,一批怀着赤诚爱国之心的物理学家,为我国的科技事业不惧个人安危也要立志报国的赤胆之心的事迹,所以,每位物理教师一定要在物理教育教学中挖掘出来熏陶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在物理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

(一)要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纵观物理学的理论的发展史,它是在持续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并修正自身,是不断完善并丰富自身的嬗变的过程,它充满着新旧理论观点的激烈碰撞,历经了对世界认知的否定与再否定的曲折历程。

在世纪以前,在天文学领域里地心说占统治地位,而哥白尼受到古希腊人思想的启示,经过长期的精细反复的系统观测并做了大量复杂的数学计算,终于创立了新的宇宙结构体系日心说。后来

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相互转换的介绍,引发学生的类比思想,使他们自觉地将两者联系起来。我们在讲物体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物态的改变,而物态的改变又会导致体积、密度等量的变化,让学生进行比较,自然地渗透量变、质变规律的教育。最终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明白这样的道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通过这些材料,教会学生看待任何事物都要有发展的眼光,让学生懂得,做任何情不能只计较眼前个得与失,更要着眼于未来的有序健康的发展,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意识,明白防微杜渐,量变会引起质变的道理。

三、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感

(一)“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让他们始终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心,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走出课本,走进生活,去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及和谐相处的情感。

(二)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最基础、最本质的教学形式,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树立起学生爱护仪器的主人翁思想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在学生不断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其团队精神会不断的得到培养,长期下去,学生就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并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三)我们通过介绍中外科学家发现重要定律和原理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锐意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由于物理学知识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历史上取得伟大成就的中外科学家无不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历经了无数的磨难,尤其在他们发现新定律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的复杂实验,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对中外科学家的生平事迹、生活轶事、重大贡献、成功经验的介绍,让学生懂得物理学的每一项成果的获得,都与物理学家们良好的个性素质密切相关。

如英国科学家焦耳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积余年实验研究,做了多次实验,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法拉

素材紧紧结合教材特点介绍给学生。从中让科学家的那种勤奋、刻苦、灵活、持久、为科学真理不畏强暴而献身的精神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能使其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

在初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必须融汇在对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去完成,因为大部分内容的德育因素在教材里并不突出。对于这些内容,应将德育内容渗透于知识讲解过程中,不要僵硬地将德育内容提到课堂教学的高度,而是要因势利导,做到有向渗透。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内容不是给学生方法论、世界观的有向引导,就是给学生某种高尚情感的感化、积极思想的陶冶和人生观的启迪,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为渗透德育的方向,这是新课程目标的要求,我们每位从教者必须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并将不懈努力而奋斗。

二十一世纪以来,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同时德育工作也越来越受到更多人们的瞩目,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也日益彰显出来,每个从事教育工作的有识之士都深刻认识到了过去那种过分注重学生的知识与解题技能培养的弊端,使得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盲目学习的地位,阻碍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每位物理教师一定要自觉的充分的结合物理学科特点,依据课新程标准的德育要求,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在物理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备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争取让每个受教育者都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第三篇: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

钱国梅 汉语言文学 2011级

摘要:教育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只是仅仅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特别是处于新世纪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更是任重而道远。“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该不失良机地,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进而实现随文潜入心,润童细无痕。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所以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教材、教法固然需要下功夫去钻研,同时,德育教育也应该被放置于一个凸显的地位。陶行知把教育学理论归结为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教育”的中心就是道德教育,这“做人”的基本含义就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真人”,做一个真正的,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与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是德育的要求。德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失掉了灵魂,那语文教学还有什么意义呢?在语文学科中注重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德行水平,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21世纪迅猛发展的全球化进程必然带来思想道德领域的深刻变化。这既为德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也向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总之,关注德育时代的发展趋势不论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都将德育列为教育的重中之重。

事实上,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只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德育的渗透,使许多宝贵的德育资源白白浪费了。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如果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溶入到一种积极上进的思想道德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就不失为一块培育品学兼优人才的沃土。如何将语文教育的养料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神圣的使命。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就要语文教师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实现。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语文这一学科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它既具有思想性、趣味性,又富有形象性,此外语文课也含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因素。《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它阐明了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任务和要求。如何在语文学科中加强与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坚持“文”与“道”的统一,坚持语文保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探索的。

小学语文担负着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探究德育思想渗透的方式方法。

一、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1、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的都是十分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通常将德育渗透意图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与品德教材相比,品德教材的德育渗透意图几乎是直述给学生的,单从课文标题上看,就十分明显。比如《做人要正直》、《热爱祖国》等等。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利用教材进行渗透时,既要深刻挖掘教材的德育内容,又要设计好巧妙的渗透方法,使学生在接受课文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接受品德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对课文非常地熟悉,并且能根据课文中所渗透出来的德育内容,巧妙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

2、作业训练中的德育渗透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仅靠课堂上的40分钟是不够的。在语文学习中,同学们必定要接触一些作业、练习,其实这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因此在选择课后作业、阅读材料时,要注意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材料,这样才能使学生练有所用。

3、教学日常性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教师即课程”。这不仅包含了教师对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性,更包含了教师对学生身心健康品德的形成和良好思想的塑造的重要影响。将教师的健康人格作为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资源,可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是最直接的课程资源。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教师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在课堂管理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以自己的仪表态度、言谈举止和处事待人,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意志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要有博大的胸怀,高尚的情操,以自己至诚至真至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我们祖国的未来,带领他们走向道德光辉的顶点。

二、认真梳理教材,挖掘德育因素

小语课文中的思想教育内容并不都是很明显的,教师备课时必须充分注意到它的潜藏性,在梳理教材内容,文化知识的同时,应细心阅读,精心思考,从而挖掘出蕴藏在课文中德育因素。语文教材不仅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训练有其系统性,德育因素的安排也是有一定的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有些教材的思想内容表现得很明显,教师在教学时只注意到表面层次的内容是不够的,要想使思想教育“到位”必须去挖掘深层次的东西,才能使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如《开国大典》一课,新课前可先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并请同学介绍自己所收集的卡片,然后请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哪些地方最美。在指导读全文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读,读出新中国成立时北京城之美,读出中国人的自豪感,还应引导学生知道,短短的几十年祖国的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的祖国真伟大,激发他们从现在起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富强献出自己的力量的热情。通过步步引导,学生可以从中受到强烈的爱国教育。

三、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渗透点

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成为学生德育渗透的主要领域,同时也是学生个性构建的有效途径。被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作品,有的描写自然风物,祖国的大好河山,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枫叶如丹》、《三峡之秋》等,启迪着学生对祖国美丽山河的向往与赞美。有的塑造品德高尚、刚正不阿的主人公形象,例如《晏子使楚》、《詹天佑》、《南沙卫士》、《苏武牧羊》等,纯洁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的熔铸音乐美、建筑美以及绘画美,这主要体现在古代诗歌作品中,例如王维的《鸟鸣涧》、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等,它们寄寓着诗人的喜怒哀乐、彰显了诗人的执着追求,或者明理,或者警世。鉴于此,教师需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渗透点,这里以《詹天佑》为例,笔者认为可以在课文的背景介绍中渗透德育:清代末年,政府昏庸腐败不堪,西方列强又不断欺侮、倾轧中国,对我国的内政大加干涉。在科学技术严重落后的情况下,修建一条由北京至张家口的铁路干线也是困难重重的。而詹天佑临危受命,主动接受了修建京张铁路的重任。在此过程中,詹天佑没有在意西方列强的阻挠与嘲笑,将种种恶劣气候、险峻地势战胜,提前两年时间竣工了属于中国自主建造完成的铁路工程,进而彰显了民族的气节与荣耀感。当学生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充分了解之后,就会对詹天佑更加地景仰与爱戴。詹天佑的这种为民族争光的精神品质必然会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这种形象化、具体化的德育渗透方式,必然是优于枯燥的说教的,詹天佑的形象会始终留存于学生的记忆之中,潜移默化地成为他们爱国教育的楷模。由此观之,教师必须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渗透点,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培养。

四、在学生字、词中渗透德育

汉字教学完全可以成为学生感受祖先智慧而深深挚爱祖国民族文化的过程。《解开汉字之谜》的作者安子介先生认为:“汉字是一个阿丽斯仙境似的领域,每一段的转弯抹角,就有一段故事。”试想,如果在识字教育中能带领学生走入那“仙境”解读那“故事”,我们的学生就能感受到祖先造字的聪明和智慧,能体会祖国文字的神奇和有趣,我们的学生就会乐学汉字,主动探索汉字的奥秘。他们不但学出扎实的文字基本功,而且在“耳濡目染”祖先的造字方法过程中,学出了创造思维能力,学出了对祖先的敬佩对汉字文化的民族自豪感。

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渗透德育,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具体分析字形同做人处事之间的关系,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结构,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团结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教育。

比如:在学习“乳”字时,为同学们讲解它的来历,在甲骨文中是手抱婴儿哺育的形象,再延伸到各位妈妈哺育小朋友的辛劳,这样的教学不只使其记住了“乳”字的写法、意义,还加强了同学们对母爱的认识,教育他们心知感恩孝敬父母。此外,因为乌鸦喜欢腐蚀和啄食农村垃圾能消除动物尸体等对环境的污染,起净化环境的作用。所以一些地区对“乌鸦”代表着灾难和吉祥的看法是不正确的,学生们从中不只懂得了该词组的使用和意思,还培养了纠正错误看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爱护鸟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

五、在阅读文章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具有教育意义的好作品,体现了文以载道、道以文益的原则。但小学语文教材的德育意图却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不采取直接表达方式。因此,在进行德育方面时,要结合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能力来加以渗透。教学课文应以和课文相适应的情感介绍资料制造氛围,使学生似身临其境,在创设的情境中,在强烈的氛围中投入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体会。罗丹说:“在我们周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朗诵优美的作品,是可以发现美的,也是学生间接获取生活美的有效途径,现实生活中的一粒粒“珍珠”都将在阅读中被发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三峡之秋》描写的是祖国秀丽壮美的河山,令人感受到雄奇旖旎的自然美;《百合花》歌颂了新媳妇可贵的品质,令人感受到阴柔美;《荷塘月色》的素淡朦胧给人一种婉约清丽美。如此等等,学生都能在朗诵中发现,在朗诵中感染,陶醉。又如: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课文通过拟人对话读的形式,把“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那种迫切想找出“雷锋”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通过再造想象的心理活动过程,抽象文字符号,描述的事物还原,形成相应的新形象,可以增强学生置身其中的感觉,激发他们潜在的情感。

六、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作文就是用语言文字表达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教学生作文和教学生做人是一致的。“夫文以行立,行以文传。”德行是文章的基石,是创作的基础和根本。在写作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

1、正确引导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必须引导他们多接触日益发展的社会。为了是学生能够如实反映社会实践,敢于敞开思想,敢于说真话,说实话,写出有独立见解的文章,教师首先指导他们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事物,并在这过程中,陶冶他们的情操,引导他们热爱生活,做到先学做人后写文章。

2、深化思想

人们经常议论,大凡好文章,都不仅能以理服人而且能以情感人,这样强调的是“理”,是把“理”放在“情”之前的,刘勰指出:“理定而后词畅。”因此,写作指导时,要特别注意将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对事物所见所闻引起的所思所感,再进一步凝聚深化,形成一种思想,一个中心,使其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这是生活实践向认识发展的深化,是练人育人的好机会。

3、及时教育

另外,在作文批改中,对学生在文章中流露出的错误观点和不健康感情,或文章中对某些问题的不正确看法以及用词不当等,都应及时指出、及时教育,对其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还应联系阅读教学进行评讲等。

所谓“文如其人”“文品即人品”,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作品,无一例外是作者的人生体验,情趣、胸襟、道德情操乃至人生理想的反映。“做人”与“做文”应有机结合,做到“以作文促做人,以做人促作文”。针对学生的情况,设计好作文和练笔的内容,发现所写的内容健康,反映个人追求和对社会人生思考的好文章及时推荐朗读,同时抓住练笔中,消极的思想,没有明确生活目标的,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好疏导工作。例如开学初我班第一篇练笔是《我的自画像》,在同学们交上来的作文中,有的找不到自己的优点,有的找不出自己的不足,有的甚至拿自己的缺点当夸耀的资本。比如,有一位同学说自己天生好动,活泼可爱,今天抓弄同学,明天气气父母,字里行间毫无愧色,甚至沾沾自喜。还有一位同学写自己很会给同学起花名,花好听又贴切,还自认为是幽默的人。我及时进行德育渗透做好疏导,促使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既不要低估自己,又不要妄自菲薄。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尊重。

今天的青少年生活在和平年代,远离了战争的硝烟,也没有遭遇过动荡的时局和过多的生活坎坷,他们是温室中长大的一代。十几年来教育工作的失误和个别舆论的错误引导使他们缺失了许多精神食粮,诸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的精神,立志成材,树立远大的理想对于他们来说印象都很淡漠,他们或缺乏责任感,或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都是教师进行德育渗透的立足点。与此同时,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要有时代感,要贴近学生实际,反映国内国际的新形势,新信息,尤其要反映学生关心的身边的新情况,新问题。

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挖掘德育因素,要善于将德育渗透于知识的载体中去。只“挖”不善于“溶”,不能叫成功的“悟”,而只知“溶”,不善于“挖”也不能叫自觉、准确的“悟”。我们要挖得准确,溶得不露痕迹,像“着物物不知”的春风,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渗透宜细水长流。让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时代活水流入语文教学中,使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之花常开常新!

总之,语文教学中应兼顾德育教育,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只有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编排体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让学生感知课文内的具体情节,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才能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熏陶。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目前还是一个有争议的命题,我们之所以把它详加论述,并不是要削弱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更不是把它与德育教育对立起来,而完全是为了更合理、更准确地处理和把握好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关系,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作为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愿我能在新形势的大语文背景下谱写崭新的一页。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717.[2]徐家良主编.《小学语文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11 月第 1 版.[3]张海霞.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读写算2011(11).[4]《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渗透

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渗透

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渗透

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将官池镇梨园小学 刘晓芬

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将官池镇十里铺小学 张丽娜 王桂霞

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特点是: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既有内容广泛的政治、地理、历史、民俗等知识的传授,又有严格的节奏、听音、视唱、发声、演奏等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最佳途径。正如列宁指出:“音乐是对人民进行教育的有力工

具。”

一、在教学准备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的准备关键在对教材的分析,教师应当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的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如:《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国旗国旗真美丽》、《小乌鸦爱妈妈》等。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作好教具、课件等其他的教学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国旗国旗真美丽》欣赏教学中,我就准备了一面五星红旗放在新课的引入阶段进行展示,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看照片,同学们既有听觉又有视觉的感受,对他们更深切理解歌曲的情绪给予很好的帮助。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一节优质课中,教学过程是精粹,在此环节中体现德育教育最忌空洞说教,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原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教师就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把情感做为主线来贯穿整节课。同时音乐教师还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音乐学习习惯。

三、在音乐感受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音乐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

节奏、优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

四、在学习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以往音乐课的学习评价中,教师往往让几个学生组成一组选唱一首歌曲,打上一个等级草草了事。这样不仅没有起到综合评价作用,更重要的是严重淡化了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都是我们评价应包含的内容或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对美的追求。例如:我在一次期末考核中,加入了父母评价一栏,让学生把《洗手绢》回家唱给父母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的

实际情况创编歌词,表演给家长看,家长给出简要的评价。第二天看到家长们的评价时,让我大感意外。“她长大了,懂事了!”“我的宝贝儿子也会做事了!”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不正是我们德育教育的最好结果吗?

五、在教学手段中渗透德育教育

将音乐与文化融合起来,把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音乐与历史、地理、体育的关系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来讲,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中低年级同学的喜爱。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够“当众、自信、有表情地歌唱和表现”。学生在自由表现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了自信与勇气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新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养成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六、在音乐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游戏时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它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如以班级、小组等为单位的游戏,需要学生的协作精神;而一些需要克服一定困难的游戏,有利于学生毅力的训练。

歌表演、律动特别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如教学《我爱雪莲花》,将具有新疆舞特点的律动交给学生,《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歌表演有彝族风味,《金孔雀轻轻跳》是美丽的傣家舞。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不仅清楚认识中国的多个民族,也加深了对民族音也的理解和热爱。

七、教师以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需要树立教书育人的意识,在本职岗位上,落实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 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良好的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有献身教育事业的伟大理想,以为人师表的道德标准衡量自己,培养高尚的情操,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教学工作。课堂上,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形象,歌唱充满激情,琴声优美动听,所有这些,都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化作用,使学生不仅通过间接的教材内容,更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得到直接的德育教育。

总之,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音乐课深入挖

掘音乐歌曲的德育因素,揭示音乐情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受到陶冶,受到影响,受到启发,受到鼓舞,最终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第五篇:德育渗透与学科教学工作汇报

德育育人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工作汇报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作为农村中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学校生存、立足的基础,然而学校教育终极目标绝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此,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人的教育,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成为一个风格高尚的现代人,这正是我校德育工程的宗旨。怎样才能做好这一点,找到两育并举之路,我们认为其最佳结合点就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在学科教育中渗透人格教育”,而且要把它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学科教学任务不仅仅在于传授学科知识,培养学科能力,也应肩负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进行德育教育的使命。学科教学如何去贯彻落实德育渗透这一目标?通过探索,现就构建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谈谈学校的具体做法。

一、重视提高全员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意识与现代德育意识

首先要纠正教学观念上的偏差,许多教师觉得德育仅仅是德育领导、班主任的事情,这是教师观念上的偏差。《德育大纲》强调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础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德育大纲》的实施看作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应该让所有工作者都认识到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德育工作者和班主任的任务。所有学校工作人员都应该成为德育工作者,所谓“教学教育化”,“教书并育人”。作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关键在于行政领导,基础在教师。教学领导与教学第一线教师应切实改变观念。学校不仅仅对学生将来负责,更要对学生的将来幸福负责。要从更深层次去认识德育渗透工作与学科教学工作并不矛盾,两者可以有机结合,学科教学可以渗透德育内涵,德育渗透塑造健全人格更会促成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讨论,使全体教师真正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在学科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途径,认识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使教师认识到自己不是一个简单的“授业解惑者”,更应该是一个“传道者”,教学与教育必须结合,而且能够结合,从而能够自觉地有计划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明确教师培养方向,加强教师师德教育,以“德”促“德”

教师是学科教学的主导,是德育渗透工作的实践者,而且学生在校接触的都是教师,因而教师的形象,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无疑会产生巨大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榜样的作用对学生产生影响往往超过其所学科知识本身。不难推断,一个道德水平低下,缺乏高尚人格的教师,虽

然不一定会使教出来的学生道德败坏,人格扭曲,但决不可能完成学科德育渗透任务,不可能促进学生健全高尚人格的养成!即使教材中有很好的德育因素,也会视而不见。我们想,我们的教师不仅具有极高的学科素质、文化底蕴,也应具有自然诚实、乐观自信、充满热情,有着高度责任感的品格,也应该追求教师大气与豪气,具有极高的亲和力。只有这样,虽然教师是平凡的,但肯定充满着教师的人格魅力,只有充满人格魅力教师,才会教出富有人格魅力,具有高尚人格的学生。因此,切实加强师德修养培训,将东宝区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落到实处,将师德修养作为评价教师首要依据,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确定学科德育渗透目标,挖掘学科德育渗透素材,创建有利于德育渗透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教材的德育功能

小学所有学科都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作为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改革与各科新课程标准更是强调了德育目标。应该说,我们的各科教材也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如何有效地、科学地挖掘教材中德育内涵,将德育内容与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是落实德育渗透的核心工作。为此,学校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指导各科教研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学习,讨论研究,明确本学科德育渗透主体目标。各学科德育渗透有着共性,如都强调爱国主义教育,但又有着各学科德育的不同个性。如品德与社会学科,强调培养学生热爱和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主族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对历史上的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理解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解尊重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等。第二是要求各年级备课组根据这些具有学科特点的主体德育渗透目标,结合本学科、本年级教材,组织全组教师讨论,将它作为备课组集体备课主要任务,发挥备课组集体力量,从教材中找到德育渗透与学科知识的结合点,作为课程教学德育渗透的载体。

第三是组织学校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研讨课,要求各备课组集体讨论,集体备课。我们认为,各学科德育渗透目标内容是有多样性,各有特色,但德育渗透教学模式有其共性。通过听课、评课,各学科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探讨比如主体性教学策略,反思性教学策略,问题教学策略等。研究如何创设宽松、民主的,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的,有利于德育渗透的教学氛围。

四、挖掘教师潜力,加强艺术与技能课程,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真正的“人”的健全必须同时在三个维度上发展:即知识、身体和人文。现代教育必须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因而教学重要任务应该是创建“生命生活质量”,关注人的“灵魂建设”。

而生活质量的提升,灵魂建设的加强,都离不开艺术与体育。不断加强音乐与美术课程,并开设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初步形成综合化的艺术课程。并在艺术课程教学中,强调学生对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的鉴赏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对艺术的感悟能力,将这一目标作为艺术课程德育渗透的重点工作。

在体育学科教学中,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还应该通过体育锻炼活动,以身体上坚强达成精神上顽强的意志;也更需要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兴趣,培养一种伴随他们一生的体育活动爱好。促成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未来生活质量,培养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意识,促成健全人格的形成。经过实践、探索与改进,完成学生基本体育技能的初步训练,并了解学生的兴趣方向。使体育教学逐渐步入正轨,在加强艺术、技能学科,发挥其德育渗透功能的同时,还应利用本校教师资源,挖掘教师潜力,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如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视心理问题,引导解决,促成学生形成健康心理,也同样重要。

五、加强组织管理,健全德育渗透评价机制,保证德育渗透工作正常进行

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管理机制。我校把“德育渗透”学科教学作为学校教学常规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教师教案检查中,由德育工作分管领导负责检查教师教案中德育渗透的内容以及如何渗透的方法。在学生评“教”栏目中,将教师的亲和力、修养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应该说,我们在德育渗透管理机制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学科德育渗透评价机制仍然滞后,缺乏系统性的评价手段,这严重制约了学科德育渗透的健康发展。我校准备制定《学科教学渗透实施细则》,进一步将其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发挥学科德育渗透的功能。

总之,在学科德育渗透的探索与实践,我校走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有很多问题还需探讨,还有许多工作有待我们完善;我们希望经过研讨集思广益,引进各校的先进经验,促进我校德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下载幼儿拼音教学与德育的渗透(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拼音教学与德育的渗透(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渗透

    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渗透 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特点是:知......

    数学与德育渗透

    数学与德育渗透 小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是数......

    数学教学德育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

    物理教学德育渗透

    物理教学德育渗透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教书固然重要,但育人更为重要。作为教师应该育人于课堂之中。物理德育即物理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借助教......

    德育渗透教学设计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教学设计 聂文杰 一、关于本课德育内容设计的说明 (一)对小学英语教学总体德育目标的解读 通过学习英语,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开拓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

    书法教学德育渗透

    软笔书法教学德育渗透 孙颖娜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要面对全体,使学生在多方面得到发展,书法教学作为培养特长一面来讲,要让学生了解书法的重要性,晓知并学习古代名人学有所成的精神......

    德育渗透

    学生德育渗透课例 -------在文本里感受爱的力量 海林林业局子弟小学 罗娜 《掌声》是篇人文性很强的课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

    德育渗透-德育

    德育渗透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门思想性较强的学科,几乎所有的德育内容都能在体育教材中找到它的位置,与德育密切相关。我国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