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教案 时间的周期问题列举法 常庄镇埠岭联校杜家福

时间:2019-05-15 05:22: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微教案 时间的周期问题列举法 常庄镇埠岭联校杜家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微教案 时间的周期问题列举法 常庄镇埠岭联校杜家福》。

第一篇:微教案 时间的周期问题列举法 常庄镇埠岭联校杜家福

周期问题

---列举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85页“智慧广场”时间周期问题。教学目标:

l.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周期的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体会列举、推理、计算等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的过程,发现解决时间周期问题的规律。教学难点:会运用时间的周期规律来解答问题。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日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自己下一个生日是周几呢?学了这节课之后.你就能得到答案了。(课件出示信息)

仔细观察图片,从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过生日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活动,而周几过生日又是他们非常关心的,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孩子们探究的兴趣。

学生交流发现的信息,预设:2015年11月19日是星期四

12月5日是小强的生日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12月5日是星期几? 教师引导:这节课我们就来帮助小强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时间周期)你们还记得二年级的时候研究的关于周期的问题吗?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交流(考虑学生合理的学习起点,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预设:

1.研究的小彩旗的问题 2.花的问题

……

二、研究如何解决周期问题.。

(一)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教师引导:同学们的记忆真好!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今天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课件出示:

探究提示:

⑴认真观察,怎样才能知道12月5日是星期几?你采用的是什么方法?

⑵独立思考.⑶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二)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生成的方法,组织学生有顺序地交流.预设:

(1)列举的方法。把从11月9日到12月5日所有的日期都一一写出来后

发现12月5日是星期六。

针对这种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仿照月历表的形式进行列举,使学生能够发现每7天就是一个循环的规律。

(2)推算的方法。根据每7天一个循环进行推算。

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列举和图示的方法推算出12月5日是星期六。在推算的时候,我们都是利用一周7天这个规律来推算的。

(3)深入思考,合作交流: 师:能不能利用这个规律,想到别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小组一起来合作研究。

小组探究。集体交流。

预设:先算出11月19日到12月5日一共经过多少天,可以分两段来计算天数:l1月9日到11月30日为第一段天数,计算方法为30—19=11(天),再加上12月份的5天共16天;7天一个周期,16÷7=2(周)„„2(天),经过了2个周期多2天,往下数2天,就是星期六。

教师及时质疑:这种方法可以吗?谁有不同意见?(学生交流)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计算时,提醒大家要注意些什么?

预设:在交流的时候,引导学生明白两点:一是计算经过了多少天的方法;二是用除法计算得到的商表示什么,余数表示什么,根据余数确定是星期几。明白这两点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用除法计算解决周期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经过的天数是解决时间周期问题的关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运用过去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师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交流这些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自已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可以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算法的最优化选择。(4)试一试,课件出示

2012年的元旦是星期日,2013年的元旦是星期几? 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知识点.(5)结合生活,解决问题:

自主练习1,根据2015年7月25日是星期六推算2015年8月13日是星期几。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时,让学生说清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论学生采用哪种方法解决,只要有道理都可。

2.自主练习2,课件出示 根据12月11日是星期五,推算元旦是星期几。学生独立完成。注意12月有3l天。

教师小结:运用计算方法要注意,一是计算经过了多少天的方法;二是用除法计算得到的商表示什么,余数表示什么,根据余数确定是星期几。明白这两点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用除法计算解决周期问题的方法.三、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习了运用列举法,推算法和计算法来解决问题。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一是计算经过了多少天的方法;二是用除法计算得到的商表示什么,余数表示什么,根据余数确定是星期几。明白这两点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用除法计算解决周期问题的方法.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

友情提示:

(1)想一想,本题的周期问题是什么?(2)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周期是几?(3)60天内一共循环了几次? 2.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4题

清楚本题的周期是4,然后独立解答。3..出示自主练习第5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画,找到月季花和菊花排列的规律,然后独立解答。这道题可以用112÷4=28,正好循环了28次,最后一盆是月季花。

五、课堂总结

其实生活中关于周期的知识还有很多奥秘,只要你仔细观察,用脑思考,就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六、课后应用

根据所学的知识说出明年自己的生日是星期几?

第二篇:第3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 常庄镇埠岭联校 杜家福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第六单元信息窗2第1课时。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事例,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用简单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2、经历信息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了解统计图画法不同对数据描述和解释的影响。

3、通过参与“保护眼睛”的统计活动,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增强保护眼睛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难点:学会在有横轴、纵轴的方格图上用折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学具:三角板,方格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目前我国中小学生患近视的人越来越多,引起了家长和社会的关注。请看某地区城镇与农村学生患近视情况统计表。(多媒体出示情景图)

同学们从这个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从图中较易得出:①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的学生人数越多。②条件相

同时,城市的近视人数高于农村的近视人数。„„

2、如果老师想很清楚的分析数量增减变化情况,你能帮老师选择一种合适的统计图吗?

(师板书:容易看出增减变化情况。)学生可能提出:可以用折线统计图。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绘制统计图。自主学习提示:

⑴想一想,怎样绘制折线统计图呢?(描点、连线、标数)

⑵同桌的两个人合作,分工一下,一个人绘制农村学生患近视人数的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另一个人绘制城镇学生患近视人数的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⑶同桌的同学互相看看,看你的同桌绘制的统计图还缺点什么? 学生绘制统计图,教师巡视寻找素材。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㈠汇报绘制的统计图。

寻找同位两个同学的进行合作汇报。预设:

㈡提问:同桌的两个继续合作,你能很快地比较出两个地区在哪一个年级患近视人数最接近,哪一年级患近视人数数相差最多吗?(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摆在一起。)

老师看到同学们很认真地去比,质疑提问:你觉得比起来方便吗?不方便在哪?谁能想一个办法,让比起来更容易些呢?

学生可能回答:把两条线画在一起。(把两个统计图绘制在一起)

㈢绘制复式统计图。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尝试绘制。(教师可提示学生在原来的图上画)预设:

2、教师质疑:为什么要在统计图中标出:学生可能回答:

可以用不同的颜色的线段或用实线、虚线进行区分城镇与农村患近视人数的变化情况。

教师讲解:这叫做图例,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一般标在坐标图的右上角。追问:一条折线统计图叫单式折线统计图。把两幅图合并成一幅图,那么合并成的统计图应该叫什么统计图呢?

教师讲解并板书:像这样的统计图就叫做复式折线统计图。提问: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有局限性,体会到引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可以比较方便地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学生回答后归纳小结: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步骤相同,但复式折线统计图要用折线分别表示两个或两个了上不同的数据,为了区别,要用不同的折线来表示,并标明图例。

3、进一步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

师:好,下面我们体会一下看着这幅复式折线统计图来回答这几个问题。

呢?

⑴城镇和农村在哪个年级患近视的绝对人数相差最大呢? 学生回答。

⑵城镇和农村学生在患近视人数上有没有共同特点呢? 学生可能回答:都成增长趋势,并且增长的越来越快。„„

小结:复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好,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直观的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还有利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通过了解某地区城市和农村小学生患近视情况,在绘制统计图时,认识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知道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学会了用简单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来描述数据,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在经历信息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体验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工具性,同时体会了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了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课本自主练习第1题,看图填表,并回答问题。

温馨提示:

①每周的数据都有两个,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又该怎么填呢? ②哪种洗衣粉的销售情况好些?你有什么建议?

③预测一下第五周洗衣粉的销售情况?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如下表:

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统计图

温馨提示:

①看一看,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②绘一绘,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你能在上图中绘出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吗?

③议一议,根据你所绘制的统计图,发现了什么?

此题使学生感受到:中国的金牌数目越来越多,体育事业蒸蒸日上,感受到祖国的强盛,增强民族自豪感。

板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

制图注意:描点 连线 标数量 图例 标题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直观的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还有利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1)在认知冲突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在教学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并不是直接给出复式折线统计图,而是先让学生分组分别画出城市和农村的100名小学生中患近视的情况统计图,然后再让他们说出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进而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这种认知冲突中学习学生既感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好处,同时学习起来有非常的轻松。

(2)在情景引入时,注意关注生活热点。

用家长和学生关注度高的小学生近视问题引入,既体现热点,又能引起学生们的高度关注,学生会在很高的热情中继续学习,又能提醒学生注意用眼卫生,注意保护视力。

(3)有分析,有预测,培养学生统计意识。

统计活动的过程不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而且还包括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做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还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有关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谈体会、说感受、提建议,从而使学生在分析和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逐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2、使用建议。

学生在分析、比较折线统计图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说,学生说得越具体越好,教师注意引导总结,发现方法,形成知识技能。

3、需破解的问题。

本节课能不能渗透一些统计图的不同画法对数据分析产生影响的题目?

常庄镇埠岭联校 杜家福

下载微教案 时间的周期问题列举法 常庄镇埠岭联校杜家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微教案 时间的周期问题列举法 常庄镇埠岭联校杜家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