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白居易气死关盼盼了吗
白居易气死关盼盼了吗? 作者:白坤堂、白灵坤
关盼盼何许人也?她是唐代贞元年间徐州节度使张愔的妾。
白居易与关盼盼相识于贞元二十年(804年),当年春天身为校书郎的白居易东游徐州,在张愔为他举行的宴会正酣之时,张愔命盼盼歌舞佐欢。盼盼的精彩表演,使白居易非常高兴,于是当即赠诗给盼盼:“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这是两人仅有的一次相识,此后,二人就再也没有见过面。
到了明代,出现了白居易气死关盼盼的说法,有个叫陈彦之的人为此还写过一首诗:“仆射新阡狐兔逰,美人犹在水边楼。乐天才思如春雨,断送残花一夜休”,指名道姓说白居易的一首诗竟要了关盼盼的一条命。这些人把根本没有的事说得好像真的一样,编造了一个破绽百出的故事,大意如下:
张愔生前花重金买了几名美女,花大力气教她们唱歌习舞。关盼盼就是其中之一。她天生聪明美丽,在张愔的调教下能歌善舞,深得张愔的宠爱。可是好景不长,仅仅才过了两年,元和元年(806年)张愔染病不治身亡。张愔的其他妻妾随即各奔东西,唯独关盼盼独守燕子楼,为故主张愔守义不嫁。寡居的日子是寂苦的,她写了一首组诗共三首来倾诉他的哀伤和悲痛,名为《燕子楼》。诗是这样写的: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人思悄然。自埋剑履歌尘散,红袖香消已十年。
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瑶瑟玉萧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张愔的堂兄弟名叫张仲素(字缋之),是张愔的幕僚。元和十年(815年)的一天,张仲素带着关盼盼写的《燕子楼》三首拜访白居易。是年,张愔已经死去八年之久。白居易看罢张仲素带去的诗,为关盼盼八年来对张愔的深情所感动,于是因同其题作三绝句:
满帘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钿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著泪潸然。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白居易写完这三首绝句,心想如果能为故主殉葬,岂不更好?于是又在这三首绝句的后面写了一首诗,取名《感故张仆射诸妓》(见《白居易集》第199页),全诗如下:
黄金不惜买娥眉,捡得如花三四枝。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张仲素把白居易的诗交给了关盼盼,关盼盼看了后十分生气,她认为白居易羞辱了她,于是又写了一首诗严厉责问白居易:
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去随(见《全唐诗》卷八零二)。
意思是说,我关盼盼自从张愔死后独守空楼,形影憔悴得如同春后开败了花的牡丹枝,你白居易怎么会知道我的深意啊,竟然责怪我关盼盼不随张愔而去。
关盼盼又进一步责问白居易“儿童不识冲天物”,你白居易就像个不懂事理的小孩子,我关盼盼不随张愔而去,那是为了维护张愔的声誉,免得后人说他生前好色,死后还要妻妾陪葬。你白居易懂个啥?“漫把青泥污雪毫”,偏要把青泥抹在我身上,实在是侮辱死人了!关盼盼越想越生气,遂不食而卒。
以上就是虚构出来的故事情节。事实果真如此吗?
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弄清关盼盼那首责问白居易的诗“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去随”。这首诗第三句“舍人不会人深意”里的“舍人”,毫无疑问是指白居易。但是,什么时候才可以称白居易为“舍人”呢?白居易是在元和十五年(820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被授予主客郎中、知制诰的,第二年长庆元年(821年)十月十九日转任中书舍人,因此,要称白居易为“舍人”,最早不可能早于长庆元年。而长庆元年比虚构故事里的关盼盼那首“自守空楼敛恨眉.....”诗,在时间上已经晚了五六年。如果关盼盼真的是在元和十年写了那首诗,她怎么会知道白居易在五六年后能当中书舍人?世上根本就没有先知先觉者,因此,关盼盼决不可能在元和十年写诗责问“舍人”白居易。这就肯定了关盼盼那首责问白居易的诗“自守空楼敛恨眉„„”是蓄意编造的。
再看看白居易那首《感故张仆射诸妓》诗。白居易“感”的是“诸妓”,写作时间一定是在张愔死后不久、张愔的其他妻妾还没有各奔前程的时候。白居易绝不可能在元和十年、距离张愔病死已过去八年的时候才写《感故张仆射诸妓》这首诗。我国著名的白居易研究专家朱金成先生在他编著的《白居易家谱》中考证《感故张仆射诸妓》这首诗写于元和二年(807年),是在张愔死后两年,这是合情合理的。由此可以说白居易气死关盼盼这件事是子虚乌有。
以上是从白居易任职中书舍人和写作《感故张仆射诸妓》诗的时间来判断关盼盼那首“自守空楼敛恨眉....”诗的真伪。再看看张仲素拜访白居易时带给白居易的《燕子楼》三首诗到底是出自何人之手?
白居易在他的《燕子楼三首》诗的序言中是这样说的:“昨日,司勋员外郎张仲素缋之访予,因吟新诗,有《燕子楼》三首,词甚婉丽。诘其由,为眄眄作也(注:其它记载多作‘盼盼’)······予爱缋之新咏,感彭城旧游,因同其题,作三绝句。”白居易在序中说得非常清楚,《燕子楼》三首是“缋之新咏”,也就是张仲素作的。“为眄眄作也”,根据序的上下文的意思,应该是白居易“诘其由”,问张仲素作诗的原因,张回答说是“为眄眄作也”,就是写关于眄眄的事情,根本不是说《燕子楼》三首就是眄眄作的。
至此,真相已经大白,《燕子楼》三首是张仲素所作,并不是出自关盼盼之手;关盼盼更不可能写“舍人不会人深意.....”那首诗。说“白居易气死关盼盼”,纯粹是无稽之谈!至于白居易为什么要在元和二年写《感故张仆射诸妓》诗,那是因为他觉得他的朋友张愔生前有件事情没办好,没有在他“心力”还没“尽”的时候就把“诸妓”打发走,免得以后“诸妓”没法生活。实际上白居易是在暗责他的朋友,丝毫没有责怪“诸妓”的意思。
白居易对关盼盼给予了很大的同情和期待。他在《燕子楼三首并序》第三首诗中写道:“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意思是说,张愔墓上的白杨树已经长得像屋柱一样粗了,这么长的时间都过去了,盼盼还依旧笼罩在哀痛的阴影里。怎么样才能让盼盼走出阴影,也像这些白杨树一样健健康康地生活呢?“争教红粉不成灰”,这是白居易发自内心的呼唤,折射出的是白居易那颗善良的心。
有些人硬要为“白居易气死关盼盼”的说法辩解,说什么元和十年白居易写《燕子楼三首并序》时还在太子左赞善大夫任上,赞善大夫是可以称作“舍人”的。这样说对吗?唐代在太子东宫设左春坊和右春坊,左春坊在左庶子之下设中允,右春坊在右庶子之下设中舍人,早在唐高宗(650„„.683年)时,就已经改中允为左赞善大夫,改中舍人为右赞善大夫了。退一步说,即使白居易当过右赞善大夫,那么要称他为“舍人”,至少在唐高宗以前才有可能。因此,把在唐宪宗时期任太子左赞善大夫的白居易称为 “舍人”完全是不可能的。如此为“白居易气死关盼盼”的说法辩解也是徒劳的。
关盼盼是徐州名妓,如果白居易真的气死了关盼盼,当时还不是轰动全徐州的大事?徐州的地方志一定会大书一番。可是,《明统志·徐州府》这部徐州府的志书并没有这样的记载,这难道不是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说白居易的一首诗竟把关盼盼活活给气死了是胡说八道吗?
对于白居易气死关盼盼的说法,早在清代就有人提出了质疑。有个叫张宗泰的人就在他的《删存质疑》中说,这些说法出自前明,“不足征信”。
第二篇:读关盼盼和诗白居易有感
读关盼盼和诗白居易有感
霜露万点愁!别离只匆匆!
香魂掩黄沙。燕子楼梦空。
绝字已模糊,贞情不被同。
题记:
燕子楼,为余浩腕,贞情一梦你为谁守候?
半帘月色一影秋,香冷枝瘦暮啼就。雁过无声彷徨回顾,心思凭谁诉?
只托那寂雨倾城潺潺多少深情弦音碎!
闲翻诗笺,已是远去兰舟,粉堕香残红楼墨,一笔相思只为那良人一人长。
霓裳羽舞尽谁韵?阙了古今漫一案诗行。
暗雨潇潇敲打窗楹,飞雁它遥遥北去,曲寂日落,细数着天荒地老的距离!
那一春,花红了柳绿了,笑了拥了,和你浪漫了!这一秋,叶落了草枯了,我哭了傻了,和你离别了。
朝朝夕,夕夕朝!残阳里燕子楼只空锁沉默。
一十年,一十年!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一十年,一十年!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理剑履歌尘绝,红袖香消一十年。
一十年,一十年!
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瑶琴玉箫无愁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你只劝: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寒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你只劝:
钿带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起即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一十年
你只劝: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坟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流年穿梭一曲离殇,肝肠寸寸断。
悲,悲,悲!
雪上加霜倍酸楚!佳人悲提笔,只漫把青泥汗雪毫。
我还问:
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
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相随?
悔,悔,悔!
临彼此身倦客才知悔,才知那香消玉损诗为过!
痛,痛,痛!
以死全节不被解。弥留翻飞:儿童不识冲天物!只淡,只淡!
叹,叹,叹!
舍人不会人深意!怎知我不相随来不成灰?
细水流,细水吟。流吟不尽那一枚夫妻情分深!
有来生,盼相依,莫别离!问尘烟,灵魂忧殇眼角涅磐美丽那瞬!
楼中燕,人已去!花影它移声寂寂。笑语何从觅?
浮生若梦,百转千回,好似还遥见那曾经……琴瑟相合景,霓裳曼舞中,对诗对奕会,赌书消酒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