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自然环境增加自闭症儿童对数量理解的有效方法

时间:2019-05-15 05:3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利用自然环境增加自闭症儿童对数量理解的有效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利用自然环境增加自闭症儿童对数量理解的有效方法》。

第一篇:利用自然环境增加自闭症儿童对数量理解的有效方法

利用自然环境增加自闭症儿童对数量理解的有效方法

一、教案目的:

数字、数量是一项较抽象的概念。“1”既可代表一个人,也可以代表一棵树、一支玉米等等。如何让自闭症儿童认识数定并理解数量的含义,是一个很重要并且较难的课题。

本计划的目的是让自闭症儿童在认识数字基础上,如何利用自然环境,如汽车4S店、家俱城、超市、公交车站点等场地进行泛化与理解,以达到在用中学、学中用的目的。

二、教案的背景分析:

数字是数学的基础,它是生活必不可少的元素。孩子通过生活中长期的教育,基本能认知0-9十个数字,并能说出来(3、4、0说得不清楚)。但对一个数所代表的含义并不太明白。计划通过自然环境中存在的活生生的物品使之逐步领会其中的含义。

三、教具准备:

自然环境中孩子感兴趣的物件,如小区的园艺栏杆、马路边的石头、4S店汽车、超市袋装薯条等等。

四、教学方式:

1、对自然环境中孩子感兴趣的物件,让孩子用手碰触物件点数,在点数时要说出声来。

点数原则:在初期,家长与孩子一起边动嘴不动手,但家长要随孩子之后(当学生)。

2、点数时,家长要带动孩子去数,声音可适当抑扬顿挫地变化。尤其是孩子发音不太好的数字,如3、4。

3、在孩子数得兴致高时,要及时给予赞美和她喜欢的方式(如挠痒痒)来加强鼓励。

4、对孩子说得不清楚但数数时顺序正确时,家长不要给她纠正,以免影响孩子的兴致与信心。

5、在孩子点数计数时,观察孩子的下一步的反应,如果注意力不太集中时,可以将孩子抱起来,以集中孩子的身体的倾向的保持注意。

6、每次数完一项物件后,要即时询问孩子,“一共有几个?”并予以适当的手指提示。

7、前期可以让孩子数固定一个数量,如“3”个。每次均提供3个物件,不同场所反反复复地进行类似的数数训练,以便让她领会3的抽象含义。

五、注意事项:

1、看待问题主要得从正面入手,要抓住孩子每一个感兴趣的眼神,如果孩子当时不愿意做的就不要强求。

2、兴趣是成功的一半。要让孩子将数数成为自己的兴趣,然后家长就可以从兴趣上找到生活自理成功的契机。如xx经过中方园东区南门的园艺栏杆,每次必将240个栏杆(分成8组)逐个数一遍,乐此不疲。

3、课题训练一定要循序渐进,既保持必要的课题难题,又不压抑孩子的兴趣和自信,如孩子本身最期待的洗澡时玩水、玩泡泡,则其它环节要渐进地加入,不可强求。

4、坚持训练目标,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变化。

六、训练结果分析

通过半年来对数字与数量感知的训练,孩子现在能较好地认知车牌、广告牌、电话机、物价签等上面的数字,说得也较为清晰,对2、3两个简单的数字所示的数量有了一些启蒙。且30之内的顺序数也唱数也较好。但是仍不能理解数字所代表的各项物件含义。本计划仍需要继续执行。

第二篇:利用ABA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更深入的认知训练

利用ABA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更深入的认知训练

自闭症儿童的认知训练,和正常儿童的认知发育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遵循这个规律,孩子就算学得慢,总是在沿着上坡走,科学研究表明,除了深重度的智力障碍是无法接受训练的,中重度、中度和轻度的智障儿童都可以在科学连贯的训练中得到进步,并把自身的潜力挖掘出来。

从认知训练角度来说,孩子学习任何一个课题(项目),都要走“感知——理解——表达——泛化(扩展)”这条线路,以学颜色为例,孩子把红色做为颜色学习的第一步,要先“感知”红色是咋回事、再“理解”什么是红色、再用语言或非语言沟通方式“表达”红色,再把红色“泛化”到生活中,比如过马路时见到红灯知道停下来。如果不了解这个学习规律,要教颜色时,拿出一堆五颜六色的气球,一个个教给孩子“这是红气球”、“这是绿气球”、“这是蓝气球”、“这是黄气球”,这种教法如果遇上一个连视知觉都有问题(无法分辨红色与其它颜色的不同,就是说,他连红色物体与红色物体的配对这一关都过不了),孩子只会被一堆气球搞兴奋或搞迷糊。

说到这,必须要提ABA教学法了。以前认为ABA是一种刻板地教孩子做这做那的训练自闭症孩子的方法,大概就是指令发出了、孩子去执行。其实ABA是个适合所有自闭症儿童的训练方法,甚至在与正常孩子的沟通中,都可以运用ABA。包括记忆搭积木、动物表演、讲故事、木头人游戏、视觉训练之找不同等。例如,在玩“记忆搭积木”游戏时,有的孩子很聪明直接上六块积木,中间一张白纸一挡,老师搭好六块积木后,打开白纸,让孩子记忆十个数,再挡上白纸,发指令“跟我搭一样的”,这时候我们观察孩子的表现就会知道这个课题设置难了,马上后退,撤掉两块积木,变成四块搭,明显这个设置符合孩子的能力,他在记忆模型时说“太简单了”,但真正搭时又忘掉了某个细节,我马上给予辅助,再给他快速看一眼,他搭完后我把两堆积木摆在一起,让孩子自己去总结“哇,一样的”,等孩子稍微熟悉这个游戏规则后,老师可以让孩子也当当老师,角色互换表演!

以下是对自闭症孩子进行ABA教学时精髓的分解课题、并给予辅助、及时强化的理论实践总结:

一、分解课题 课题是指孩子应该学会的一个能力,这样说来,我们的孩子需要学习的课题成百上千,ABA强调把每个能力分成最小、最简单的单元进行教学,这个过程就是“分解课题”。比如教认识颜色,从红色开始教(先不教其它颜色),第一步应该是配对分类,让孩子“把一样颜色的放一起”,这就是刚才我说的学习规律的“感知”阶段。说到这,可能有许多人要问“为什么教颜色时不直接告诉孩子颜色的名称,比如拿着红气球、红杯子等教‘红色’,而是先让孩子去配对去分类呢?”因为在认知发展规律中,知觉算是最基础的能力,如果人在视觉上都无法分辨并理解一个物体与其它物体的不同,又怎能理解更复杂的物体命名和功用呢?

接着讨论“分解课题”之学习颜色的例子,第一步是配对分类,如果孩子能在有干扰物的情况下把红色与红色物体快速正确地放在一起,说明孩子已经感知到了红色,注意:随着教学的深入,老师的指令语已经从最初的“一样颜色的放一起”变成了“红色的放一起”,在孩子具备这个能力后,进行第二步训练——理解,就是让孩子“拿红色给老师”,如果孩子能在有多个其它颜色物体的干扰物中间快速正确地拿一个至多个红色物体出来,说明孩子已经具备了理解红色的能力,就进行第三步的训练,让孩子表达红色,比如老师问“它是什么颜色的?”孩子回答“红色”。

ABA强调无论教孩子什么能力,比如物品认知、形状、数学、说话、画画等,都要遵循这个分解课题、循序渐进的原理。也许有人会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很刻板,但教学的执行者是谁?是老师。试问:你手上有一个孩子,你设计好了课题、把一步步课题分解得很细,进入教学后你发现孩子对这块的能力超乎你的预期,他学得很快、掌握得很透彻,那你还会按照写好的教案去一步一步细细教吗?——肯定不会,水涨船高嘛。

二、给予辅助 自闭症儿童之所以学东西很慢,是因为情绪认知的问题,让他们无法象正常儿童那样顺利地接受外界信息并输出这些信息,他们很难通过观察而自然地学习。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孩子一个新的课题时给予辅助,刚开始时可能是手把手的完全辅助,随着孩子能力的不断提高,逐渐减少辅助。这是ABA的一个主题原则。比如教孩子画一个苹果,一开始需要老师手把手地教他画,然后不再手把手教、而是给他一个视觉提示,即苹果图片让他照着画。再是老师先示范画一个苹果,收走,让孩子自己去画。最后是直接让孩子画一个苹果。细想一下,其实我们正常人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也经历过无数别人的“给予辅助”,包括父母、老师、同伴,记得我小时候学包饺子,是妈妈手把手教并示范了许多回,我才学会。

做一个合格的特教老师,一定要掌握辅助的方法和技巧,不会辅助得太慢太晚而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信心,也不会过多给予辅助而让孩子产生了依赖心理。

三、及时强化 在课堂上听的最多的几句话,就是“耶”、“太棒了”、“你好聪明”,这就是强化。强化的意思就是在孩子做出一个正确反应后,老师给予的反馈。在孩子反应后,及时给予强化会让孩子愿意配合,更愿意继续学习那些新的、好的行为和能力。

其实“强化”这个概念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在我生孩子之前、在学校当老师时,系统学习过《教育心理学》,里面就有一章专门讲“强化”,在正常儿童的教育中,强化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小时候爱学哪门功课,主要是因为喜欢教那门课的老师,而为什么喜欢那个老师,当然是那个老师对自己好总表扬自己了。

特殊孩子虽然在认知发育上存在多多少少的障碍,但爱听表扬是全人类的共性。试想,如果一个孩子对你的要求有了正确反应,而你不强化他,他怎么知道他的反应是正确不正确?如果他不确定这点,那为什么还愿意继续跟随你的教学呢?

分解课题、给予辅助和及时强化是ABA教学的内涵,了解这几个基本概念后,我们来探讨一下自闭症儿童认知训练中有哪些课题可以去做呢?

按照儿童认知发育的规律,我把训练步骤大概理一理——

1、模仿:动作模仿、仿说、使用物件模仿,随后进行听指令的教学

2、视知觉:从配对和分类开始

3、搭积木(也可以和配对、分类同时进行):搭积木属于使用物件的模仿,练习孩子的视觉空间、顺序等。如果孩子搭积木不行,就要退回到动作模仿。

4、自己的认识(五官、名字等)、日常用品认知、水果蔬菜动物卡片认知、人物认知

5、功能性配对:比如了解牙刷和牙膏都是刷牙用的。

6、分类:先把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玩的给归归类,再进行类别教学。

7、形状(如果孩子对颜色敏感,也可以先教颜色)

8、颜色

9、对比性认知: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厚薄等

10、方位词:上下、里外、前后、左右、中间、旁边

11、肯定与否定的教学

12、数的概念:唱数、任意起止数、点数报总数、按数取物、认识自然数、序数、量的多少、数的大小、数的分解与合成、加减运算、应用题

13、时间教学:钟表、一天的时间、星期几、年月

14、所有课题的结合(泛化),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方法都是特教专家和老师们根据多年实战经验总结出来的一个大致套路,并不表示孩子非要学会前一项、才能进行后一项的学习,有许多课题是可以穿插着同时进行的。而且孩子能学的课题绝不仅仅为上述十几项,课题是无穷无尽的,只要老师和家长肯用心,就能从基本课题上演化出许多子课题,即纵向上可以不断延伸。

认知训练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除了用慈绳爱索牵引孩子外,家长和老师还需要掌握更多科学严谨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帮助到我们的孩子。给爱注入智慧,这份爱会更加有意义。

老师家长除了对认知训练的步骤和课题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之外,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确了我家孩子下一步的路该怎么走,再也不会盲目地跟随别人的脚步。

认知是一个大脑神经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感觉、注意、记忆(经验)、知觉、分析推理、策略生成、预估与调整、表达等。从这个定义不难看出,“感觉的训练” 即感官通路的训练是认知训练的基础,这包括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本体觉和前庭觉的训练,其实这些就是改善脑功能的训练。借用一个好友对认知训练的观点“要想富、先修路”,这个路就是感官通路,关于感官通路方面的训练,DOMAN方法值得大家去借鉴。

在认知的训练上,注意力的集中是继基础感官能力训练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基础,这些注意力的训练包括视觉和听觉方面的。

记忆是建立在不断积累的感觉经验上的,这些感觉经验包括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嗅觉的和味觉的,大脑接收到新的感觉信息,透过对感觉记忆的解读,从而形成了知觉,在知觉的基础上,我们的大脑才有了形状、颜色、方位、时间、大小、量度、质地等概念,到了这个阶段,我们才可以说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基础。

因此,想要给孩子进行认知训练,先要对孩子的情况进行客观地分析,说实话,还是要打好认知基础,这个认知基础就是修好感官通路。

其实想给孩子进行认知训练,最基本的前提是你已经清楚分析并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建议家长们多了解一些认知训练方面的知识,知道学习一个课题(能力)的前提条件,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到你的孩子。模仿训练的前提是孩子具有一定的视觉专注与视觉记忆、基本的互动意识、基础的本体感意识、基本的欲望表达与动作能力。配对训练的前提是孩子具备拿和放的能力,并具备基础的模仿和听指令能力。物品认知训练的前提是孩子具备基本的配对和分类能力。学习形状和颜色的前提是孩子有一定的配合能力和模仿能力、分类及配对能力、一定的认知能力。学习方位词的前提是孩子有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一定的认知能力、具备空间的概念、具备一定的身体形象感。学习数概念的前提是孩子具备配对分类能力、具备颜色形状大小长短等认知能力。

知道了每一个课题学习的前提条件,其实就是知道了认知发育的规律。按照孩子具备的基础能力给他设计课题,让他跳起来就够得着,是比较科学并明智的。

第三篇: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表达性认知训练的方法

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表达性认知训练的方法

在康达教学中,我们部门所接触的自闭症儿童很多都是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和常见的水果类,但是孩子在表达时和过渡到挂图中(墙面认知),自闭症儿童就表达不出卡片和物品的名称,在指认挂图中,孩子视觉定位,视觉分辨,眼手口统合能力都不到位,无法进行练习,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且将孩子程度看得很高,认为孩子会的东西多,自己认为孩子该学习什么了,并且要求老师教孩子哪一方面的知识,完全忽略了孩子的基础。

当遇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我也尝试了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明确的认识到孩子的基础在哪,该怎么做,但家长很难接受,但是经过一些方法的尝试,和家长有了良好的交流与共识,在训练孩子时就没有了压力,而且家长每天都能看到孩子的变化与进步,针对这样的孩子:

首先,对与认知障碍的孩子,一定要以墙面认知为主,桌面和实物的认知为辅,这是为了培养孩子看到什么用手指着说的能力。

其次,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要与家长沟通好,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多引导,多创造情境,让孩子进行拿,指,例:买来的水果,可以让孩子听指令拿,拿苹果,拿葡萄,或在孩子去吃这些水果的时候家长可以说,吃苹果,吃香蕉等。

在就是老师和家长都要有一个平淡,等待的过程,一定要每天坚持训练,不可中途放弃。

另外在做指认卡片中,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手眼口的统合能力,手指到,眼看着,嘴巴一定要表达(不管是仿说或直接表达,一定要孩子说,这样能够将孩子主动语言激发出来),且在指认中要抓细节,给孩子一个正确的行为指导,要孩子右手伸1,持续指,不能满把手去指,这是为孩子以后做阅读训练做基础。

最终自闭症康复指导师一定要记住,卡片是一个材料,一个载体,老师要通过这些材料,图片来提高孩子视觉观察能力,视觉寻视能力,视觉分辨能力,视觉定位能力及手眼口统合能力,而不是为了认知而认知,且在这个过程 要要求孩子气流量,吐字清晰度。

通过在康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鉴定了以上方法用在孩子身上有明显效果,不但提高孩子的能力,孩子说话的声音也有了提高,同时也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赞同。

第四篇:浅谈对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有效方法

浅谈对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有效方法

经常听到一些小学生的家长抱怨说,孩子很聪明,就是不爱学习,写几个字的作业要几个小时,一会动动这,一会动动那,上课也不注意听讲,经常把题抄错,总记不住老师留的作业,你打他骂他都不管用„„在万般无奈之余,家长得出了结论,这孩子不是读书的“材料”,将来也不会有大出息。据调查,各所学校如这样的孩子还不在少数,据老师反映这些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注意力难集中,很难与人相处,你说他,他就像没听见似的。再问家长这样的孩子在婴幼儿期有什么表现,他们的父母总是面带困惑地说:没发现孩子有什么问题。笔者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分析,这是感觉统合能力失调所造成的。目前有很多小学、幼儿园引进了感统训练的器材,也发现了很多疑似孩子,就是不会用!下面笔者将四年来在实践中操作的有效方法介绍给大家,希望能给从事幼儿园、特殊教育及随班就读教学的老师带来帮助!

1、概念 1、1感觉统合

是指感觉学习(即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及平衡感)与运动学习(包括语言、阅读、写字等)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学习能力。感觉统合能力的提升能综合培养孩子各方面技能,锻炼孩子逻辑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塑造优秀品质,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孩子是个有机体,只有大脑及身体感官的组合互动,才能形成学习能力。一般的知识只是学习的工具,学习能力的本质不好,再多再好的工具都没有用,只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压力。1、2感觉统合训练

是借助专业的训练教具,结合中国儿童的实际情况,为每个参与训练的儿童量身定制训练科目,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儿童在快乐训练的过程中从根本上解决在学习过程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不足现象,使孩子训练后逐渐能达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1、3感觉统合训练的本质

感觉统合训练不只是一种生理上的功能训练,而是协调心理、大脑和身体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训练。儿童在训练中获得熟练感觉,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并在游戏中感觉到自己对躯体的控制,变焦虑情绪为愉快,并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对更复杂的身心任务进行挑战。1、4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

感觉统合训练的关键是同时给予儿童前庭、肌肉、关节、皮肤触压、视、听、嗅等多种刺激,并将这些刺激与运动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在脑干、丘脑、小脑、基底节、边缘系统、大脑皮质广大区域分级发生感觉、运动整合,在整合中促进上述脑区脑细胞的成熟、神经通路专门化,并开拓新的神经专门化通道。因此,在感觉训练过程中,儿童只能在大脑适当地被激活和控制躯体的肌肉骨骼系统后,才能获得心理上的快乐和体验;反之,只有在适当的心理动力驱使下,个体才能使大脑按照意愿去行动。

2、最佳训练年龄 2、1儿童的教育要从0岁开始:人类已经进入 21 世纪,世界各国科技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引发了对人才及教育的竞争,婴幼儿早期教育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儿童教育的年龄从3岁推到0岁。幼儿身心与智力的发展,最大的问题在大人与幼儿间的互动关系。婴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早期阶段,无论在身体动作、智能、语言及社会行为诸方面,均有极为迅速的发展,行为改变显著,其问题的发展历程,实为日后身心发展的基础。人类大脑分左右半球,在婴幼儿时期即快速成长,并作左右半球专责化,左脑区以语言、听觉、嗅觉及抽象逻辑能力为主,右脑区主管视觉、空间、方位、图像及记忆。新生儿至3岁是开发运动潜能的敏感期,科学适宜的运动能强体健身,提高宝宝身体控制的准确性、灵活性和协调性,而且为宝宝智力、心理高质量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蒙特梭利和皮亚杰两位伟大的儿童教育专家所说,0-6岁的学习,主要是以感觉学习为主,透过感觉器官由右脑输入讯息,并在左脑逐渐组成概念和判断,这就是幼儿期思考系统及学习行为的形成。2、2初生的婴儿,在动作方面不受意志与思想的支配,所以他的动作是未分化的,缺乏组织和目的,到了幼儿期,他的神经系统,骨骼和肌肉都有相当快速的发展,动作开始逐渐的分化,而形成有组织、有目的的行为。例如:天线宝宝儿童感统智能训练中心在此发展阶段,可以协助幼儿建立数概,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促进大小肌肉和双侧协调,增强幼儿的生活能力,养成良好习惯,建立人际关系,培养好的情绪和人格。他并采用国际上最具权威的感统训练体系,借助特定的训练器材,结合幼儿实际情况,为每个参与训练的儿童量身定制训练科目,使每个孩子都能在提高儿童学习能力及情绪稳定方面取得显著效果。

3、感统失调的危害性(会造成学习、生活上的哪些障碍)3、1儿童感统失调无疑会造成儿童学习和交往的障碍,尽管这样的儿童有正常或超常的智慧,但由于大脑的协调性差,影响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等等,因而,直接影响了儿童学习、生活、运动,也影响人际关系,妨碍正常的成长教育。其主要表现为: 3、1、1 严重影响儿童心理素质的提高 3、1、2 对儿童的智力开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利 3、1、3 学习能力和性格上出现障碍 3、1、4 人际关系敏感或社交退缩,心理素质差

4、分类 4、1根据儿童不同行为的出现情况可分为五种类型,分别为前庭觉不足、本体觉不足、触觉不足、视觉不足和听觉不足。4、1、1 训练前庭觉的原则:一切有位移的游戏和活动都可以锻炼。4、1、2 训练本体觉的原则:只要让懒惰的孩子动起来就可以了。4、1、3 训练触觉的原则:只要有接触就可以了。4、1、4 训练视觉的原则:在训练前庭觉的基础上让孩子多去区别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等。4、1、5训练听觉的原则:在训练前庭觉的基础上多创造语言环境去刺激孩子。

5、下面笔者具体来介绍一下感统训练的实际操作方法 5、1训练前庭觉不足的游戏方法: 5、1、1前庭觉训练

游戏一 匍匐前进:(适用于1-6儿童,运动时间为20分钟。)使用器材:体能棒、半砖

玩法:我们将体能棒和半砖连在一起,请小朋友随着轨道进行爬行,小朋友可以手脚爬,手肘爬,还可以分成两组幼儿进行比赛。

功能:通过爬行刺激幼儿的前庭觉,训练幼儿身体的协调性。注意事项:在爬行中,头要始终抬起。游戏二 抱住圆圈圈:(适用于1-6岁,运动时间为20分钟。)使用器材:吊缆、竖抱筒

玩法:幼儿抱住吊缆的外圈,保持平衡后,教师帮助做前后左右或是360度的回转,教师摇晃的时候可以在幼儿周围放单手可拿到的玩具,增加趣味性。

功能:促进幼儿的前庭觉,促进神经系统更加灵活,对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自闭症的幼儿帮助很大。

注意事项:在游戏中,如果幼儿发生晕眩,往相反方向旋转。

游戏三 小小摇篮:(适用于1-6岁儿童,运动时间为20分钟。)使用器材:吊网

玩法:孩子仰躺在网中,教师可以顺时针,逆时针,360度的旋转。功能:刺激幼儿前庭觉接受器,并且促进肌肉张力。

注意事项:在游戏中,如果幼儿发生晕眩,往相反方向旋转。

游戏四 我会飞:(适用于1-6岁儿童,运动时间为20分钟。)使用器材:吊网、许多小球球、筐

玩法:幼儿俯卧在网袋里,做飞机样姿势同时投球。(向筐里投球)功能:强化幼儿的前庭觉接受器,刺激双脑分化和手眼协调能力。注意事项:幼儿在摆动中头要抬高,尽量以90度为主。

游戏五 摇摇平衡走:(适用于3-6岁儿童,运动时间为10分钟。)使用器材:1/4圆平衡板

玩法:幼儿在1/4圆平衡板直立行走,也可以躺在上面进行摇摆。功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四肢协调能力。注意事项:走平衡时,手要伸平,头要抬高。

游戏六 双人转转:(适用于3-6岁儿童,运动时间为30分钟。)使用器材:太极平衡板

玩法:幼儿站在或用手拿着板,按照迷宫形状来操作。

功能:刺激幼儿的平衡能力和重力,手眼脚的协调能力。以及两位幼儿的协调。注意事项:在运动中要保持身体重心的平衡,不能相互推、拉对方。

游戏七 飞碟:(适用于2-6岁儿童,运动时间为20分钟。)使用器材:打陀螺

玩法:一名幼儿坐在陀螺中,教师在旁边帮助,使陀螺旋转起来。功能:刺激前庭觉信息输入,帮助双脑分化。

注意事项:在运动中,幼儿头要紧贴在陀螺中,双手不能松开。旋转速度不宜过快。

游戏八 飞行员:(适用于3-12岁儿童,运动时间为30分钟。)使用器材:大滑板,圆形滑车

玩法:幼儿平爬在圆形滑车上,教师轻轻推一下,慢慢滑下。功能:刺激幼儿的前庭觉接受器和双脑分化。注意事项:在运动中注意头要抬高,手伸平。5、1、2训练视觉空间和形态感觉不足的方法

游戏一 拉着你:(适用于1-2岁儿童,运动时间为30分钟。)使用器材:圆形滑车、一根绳索

玩法:一名幼儿坐在圆形滑车上,请另一名幼儿用绳子拉车向前走或原地转。功能:刺激幼儿的视觉移动,方向感和距离感。

注意事项:在游戏时,练习者的双手不能离开圆形滑车,双眼睛不能闭上。游戏二 小小接力赛:(适用于3-12岁儿童,运动时间为30分钟。)使用器材:88轨道、一只小球

玩法:请一名幼儿双手握住轨道两边手柄处,轨道内放一小球,通过手、脑、眼的配合,使小球从轨道的前端滚向末端,在球滚到末端处时,换另一条轨道,并保持球在轨道上不落地。

功能:主要针对左右脑分化不良,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及精细动作。注意事项:在练习时,不能有明显的停顿现象。

游戏三 火眼金金:(适用于3-6岁儿童,运动时间为10分钟。)使用器材:视力环

玩法:幼儿双手握住视力环,通过转动使圈内铁球转动,眼球随着铁球转动而移动。

功能:促进幼儿眼肌和眼神经的发育。

注意事项:在进行游戏时,眼睛要对滚动的小球进行视觉追踪。

游戏四 盘山公路:(适用于3-12岁儿童,运动时间为20分钟。)使用器材:上下转盘

玩法:幼儿手持转盘两侧,使小球在轨道内滚动,保持球在轨道内上下转动不落地。眼球对滚动的小球进行视觉追踪。

功能:对眼肌及眼神经发育不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注意事项:在进行游戏时,眼睛要对滚动的小球进行视觉追踪。

游戏五 搭积木:(适用于1-6岁儿童,运动时间为20分钟。)使用器材:智力开发方块

玩法:幼儿可用积木做镶嵌,也可以做图案的接龙配对游戏。功能:培养幼儿认识图案配对、组合的能力和创造力。注意事项:在进行游戏时,只能独立完成。5、1、3训练本体觉、触觉的实际操作方法有很多很多,笔者已经在上面的训练原则上提示了,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就能发现的。

笔者认为:孩子“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一方面是先天因素。有的母亲怀孕期间工作忙碌、焦虑、运动不够,紧张情绪对孩子的感觉系统发展影响很大。此外,剖腹产率不断增高,幼儿出生时没有经过产道挤压,以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跳过了像爬行这样重要的成长阶段,这对孩子的触觉和关节很不利。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娇宠溺爱,造成孩子操作能力欠缺。此外,还有不少家长将成人社会的竞争意识过早地加到孩子身上,使孩子负担加重,剥夺了孩子玩耍和接触外部世界的机会。

下载利用自然环境增加自闭症儿童对数量理解的有效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利用自然环境增加自闭症儿童对数量理解的有效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