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下面,我根据这张量表谈谈我对今天凌老师《竞争与合作2》课的一些看法,不足之处敬请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1、课堂话语的时间。根据观察的数据,凌老师讲授的时间为20分钟,学生活动的时间也为20分钟,师生互动的时间为5分钟,过程中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时互动时间充裕,对于这样一个时间分配是比较适中的。这样的时间安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自主的学、主动的学。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是真正融入了课堂,效率高。
2、课堂话语的措辞。根据观察,凌老师的吐词清晰,语速适中并不时利用鼓励性的语言,营造了和谐、民主的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堂话语的插话。每一次学生的作答,凌老师都能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增强学生的持续性学习;面对学生的回答问题,凌老师总是耐心倾听、冷静分析、合理引导,发扬民主,从来打断学生,尊重学生,张扬学生的个性,尽量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让他们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欲望,并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行为习惯。
小小建议:
1、教师讲解的时间可以再缩短一些,把感受合作拼图游戏的小组分享的时间适当加长一些更好,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经验或教训的时间也可以稍微多一点,让学生真正懂得良好合作的意义。
2、在小组分数统计上,教师应更多的照顾一些弱势的小组,给予他们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总分体现和谐课堂、民主课堂。
个疑问,是关于咱语文这个学科的,身边一直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语文不需要投入那么多时间,反正拉不开差距,而且投入的时间与分数不成正比,可能花了很大力气可分数并不太高。有位老教师曾说过这样的话:“要是想让哪个班成绩差,好办,语文老师多下劲,多让让他们学语文,到时中考、高考成绩准差,其它科都不好不说,语文也不好——语文教与不教、学与不学一个样。”
——摘自 特级教师党红英《语文教师,不能在别人的浅薄中迷失自己》
缘起三:“痛心”的“2009届初三中考绩效考核”。
5月份,某区某校兑现的这份考核,竟然不顾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将其优分率与数理化“比拼”,教师和领导者的“抗争”结果,语文学科很“受伤”。
面对如此桩桩尴尬的现实,不断叩问:语文课堂效益,何以流失?语文,何以“被边缘化”?
缘起四:区教育局提出“教学效益年”活动,区教科室筹办“同题博客比赛”
为近距离观察我校及兄弟学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实情,磨砺经验,熔铸底气,搜讨精研,开一剂“救课”的“良方”。本学年笔者已听评课28节。为节约篇幅起见,现重点选取《孙权劝学》、《感受戏曲之美》(语文综合性学习)(七年级)、《台阶》、《春酒》(八年级)、《致女儿的信》、《范进中举》、《那树》(九年级)6节课,从课堂教学目标厘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调控机智、课堂首尾环节设计等观察点,洞悉幽微。
二、归因与对策 ——课堂效益,何以流失? 的确,6节课,小课堂,大智慧。如《孙权劝学》、《感受戏曲之美》目标明确,教师归结性语言动人心魄。《台阶》结尾“怎么了呢,父亲老了。”改换标点的教学设计,不乏亮点。再有:《那树》选择教学内容中树和人“物质”和“精神”的“两个空间”的比照细读,不乏深刻。
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纵观全局,从研究的角度审视之,不可否认,其问题大致可归纳为:目标定位是否适切,教学内容选择是否精当,教学设计是否简约,教师语言是否简洁等。
(一)效益,在目标的虚化中消解
先从教材看,观察人教版现行语文教科书,以社会生活为核心的单元“主题结构”,只要是同一主题的,不管是文言文、白话文,不论散文,还是诗歌„„都可以编排在同一个单元(七年级语文尤甚)。再从教师看,这种(较之以往“语文知识、能力”编排结构)伤筋动骨的变化,给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带来了混乱”。的确,当今教学效益的明显下降,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最后从学生看,从容纯正的阅读状态缺位。几乎人人抱着“课堂听听就可以”的心态,弹性阅读遭遇流产,名著阅读沦为“拿什么拯救你”的颠覆境地。效益,就这样在目标的虚化中消解。课例1.《致女儿的信》教学目标: [目标描述] 知识与能力:
1.复习书信的格式和特点。
2.学习本文用故事去阐释道理的方法,体会故事背后的寓意。3.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过程与方法:
1.本文由于采用故事的形式去阐释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进一步养成有感情朗读课文的习惯,提高其朗读感知能力。3.出示一些名言警句或者一些感人的爱情故事,让学生进一步受到启发和感悟,逐步形成正确的爱情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意从正面去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其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同时也要体会文中作者作为父亲对女儿的深深的爱,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去生活和学习。2.引导学生理解爱情的本质,适当进行青春期教育。[分析与研究] 课堂教学目标,“面面俱到,却又面面虚化。不能发挥教学目标的定向作用”。
你看,上述教学目标“知、能、情”三维目标一个也不少,貌似周全。再想想不对劲。一堂课大小共计8个教学目标,如此之多,怎么可能个个落实呀。为什么?因为时间就是那么短短的45分钟呵。“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把三维目标直接当作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并且详细地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目标设置。这其实是对三维目标的一种错误认识。” “语文课程目标是针对语文课程的设计和编制而言的„„而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想教的是什么,具体地说就是指教学内容,它是针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言的。”教学实践中这种照搬照抄,目标指向的严重错误,何谈教学效益?
值得深思的是“课程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混为一谈的并不少见。所以,课堂教学的 效益,在目标的虚化中消解了。面面俱到,却又面面虚化。
改进措施:删繁就简,目标预设应“适切”。定位适当,切合学情。建议目标简化为:
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3.让学生初步思考认识“爱情是什么”这个问题。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古人云:“防患于未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医师”的最佳药方是防病胜于治病。在商业、科技等领域的一些经典案例中,“预案”不可或缺,例如著名的阿波罗计划。这是否启示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为什么不可以预案呢?的确,一个优秀的教师功夫尚在课堂之外。例如可以在备课上特别是目标上多做些文章。对教师而言,备课是一种工作,但备课更是一种创作。从这个意义上说,备课是从教材到教案的创作,更是从教案到实际教学过程的创造。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将教学目标以及教材重、难点分析等内容,都一一纳入预设之列剔除那些“非语文”的课堂教学目标。力争将“不”降到“零点”,落实教学难点,把钝化的教学目标凸显出来。
(二)效益,在教学机智的弱化中放逐 课例2.《范进中举》 观察点:教学调控机智。[情景描述] 激情导入、梳理情节、赏析精彩片断,一切都进行得有条不紊,还剩最后一个环节分析小说主题,如果不出意外,就会圆满完成任务。师(迫不及待):“你认为是谁使范进受人奚落,又是谁使范进平步青云,倍受尊敬?”
(评析:原本就很安静的教室,显得更加寂静了,很显然大家都在积极思考。片刻之后)
生1:“我认为是科举制度,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了范进,他像有神附身一样,整个身份地位发生了焕然一新的变化。”
生2:“老师我同意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不过我还有一点补充的那就是科举制度不仅让范进这样,就连他身边的那些目不识丁的老百姓也深受其害。”
师: 不愧为实验班的学生,答案如此精彩。(评析:可以顺理成章地总结小说的主题了.)
生3:(举手,看得出他很想发表自己的意见)我认为是范进自己,他从二十岁开始考到五十四岁,整整考了三十五年,在这三十五年的时间里,他经历了许多场考试,考试失败了,他并没有放弃,考不上再,他就是凭着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支撑到今天......(评析:课堂遭遇“意外的尴尬”,学生的回答无疑是在美化范进,这和作者要讽刺的目的截然相反,学生纷纷谈论起来,令教师无所适从,非常尴尬)师:(打断了他的发言)我不是问你范进为什么能考取举人,你坐下去。”
生:红着脸低下头,慢慢坐了下去„„ [分析与研究] 巧妙点拨,邂逅意外精彩,让机智的课堂像秋天一样明净。宁鸿彬老师上的《皇帝新装》一个片段.他是这样上的:他让学生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有位学生说这是一个爱美的皇帝。这无疑是碰到了麻烦,宁老师不愧为名教师,他是这样问学生的:你说的“爱美”是他的优点还是缺点?学生:当然是缺点,宁老师继续引导:如果说是缺点,光说“爱美”是不行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你们看,我上课还穿西装打领带,我60岁的老头,也爱美。但是,这是优点不是缺点。你能不能把刚才的说法稍许修改,使人一听,就知道说的是缺点。学生:爱美过度。宁老师:很好!过分讲究穿戴就是缺点了。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臭美。宁老师适时追问耐心引导,对学生的精神和心灵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学生回答后的巧妙点拨决定了课堂丰富性和有效性。
(三)效益,在教学内容的模式化中缺失
一、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现状概述
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工作小组的领导下,高
一、高二年级紧紧围绕学期初提出的教改目标,推出数学、语文等9个学科共计52 节各种课型的公开课、实验课,其中高一年级24节,高二年级28节,参与听课人数达900人次,体现了课型全、科目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等特点。通过对这52节教改实验课的听课观察,我们发现了以下变化:
第一、教师的教学观念在发生改变。绝大部分教师关注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观念得以强化;对“先学后教,以 教导学,以学定教”、“保障学生充分的思考与训练的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科概念系统化、习题系列化”等理念和原则有了很好的理解。
第二、教学环节的设计更为科学合理。在先学后教,或者先阅读后讨论,或者先精要讲解,再讨论、再练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较以前强化了,时间较以前增加了。
第三、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明显改进。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对自己课堂讲授时间的控制,有意识地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保障其思考、表达、练习的时间;注重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目无学生,一讲到底的行为得到了基本控制。
第四、课堂师生关系呈现出良好态势。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变得更加民主、平等;教师在课堂上的态度变得更亲切、自然;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为有效。
第五、课堂研究的氛围日益浓厚。在这次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主动要求上公开课的老师增多了,中层干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科组长、高级教师带头示范,青年教师踊跃参与;每个备课组都行动起来,同一备课组老师集体听课、评课已成常态。教改实验已从实验组延伸到其他组。天天都有公开课,业余谈话有了更多的专业语言,老师们对教研的兴趣明显增强,校园呈现出浓浓的教研氛围。
但是,课堂教学改革任重道远。到今天为止,我们还不能说改革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我们希望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实现学生学习效益的大改观,如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增多,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增强,考试成绩明显提高,课外活动的时间和内容更丰富,等等。
显然,我们离这一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二、对当前我校课堂教学状况的观察与分析
对课堂教学观察的角度很多,本报告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一)关于课堂教与学的方式 1.教师自觉控制讲授时间。教师少讲在课堂上得到了较普遍的体现。比如高二语文课、高二政治课、高二英语课,高一数学课、高一物理课、高一地理课等都较好地实现了这一点。他们的课堂没有满堂灌和一讲到底的现象,讲授时间一般都控制在25分钟以内。
2.教师科学设计讲练环节。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安排了学生训练内容。一般而言,教师课堂能保证至少15分钟的学生练习的时间,能够迅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当堂训练。比如高二化学学科李泽恕、林海川老师,政治学科许子栋、谢瑞老师,物理学科蒋正常老师,生物学科李跃新、刘莹老师,数学学科徐喜明、寇桂环、金安海老师,英语学科桂佳老师等。在他们的课堂上,均安排有层次、有梯度的作业习题让学生当堂做,充分发挥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效率。高二化学科组还设计出指令性作业和指导性作业,既有对学生的统一要求,又有对部分学生的指导性要求,科学控制了作业量和学生课外做作业的时间。
3.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做到了教学生思维方法,注重思维能力培养。如刘焕玉老师上《函数的单调性》时,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结合生活实例来讲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叶正言老师上《映射》课时,引导学生自学课本,自己领悟,自己发现“对应、映射、函数”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杨永军老师上《指数函数》课时,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发生的过程,而不是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语文、英语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自己理解阅读材料,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师结合材料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地面对现实世界。例如叶将花老师上《Travel journal》时,很自然地让学生讨论“人生的旅程”,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黄斌胜老师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比如他讲“罗马法”的影响时提示学生,一般地说,“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当代与后世的;本国与国际的,使学生了解分析历史事件或历史史实要有哪些思维角度。
4.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是学生学习方式改进,许多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如方静、叶将花、林小燕三位英语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很好,4人小组能围绕材料进行讨论、交流,形成共同的观点,并且小组成员有具体分工和明确职责。化学林海川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做实验来理解有关的概念和原理。刘莹老师让学生通过读图了解“生物种群的特征”,涂源安老师让学生通过探究让学生自己推导“速度位移”公式,王得寿老师的物理课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课堂上学生们通过积极探究、合作学习,一个“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学生给出了十多种解决方法。
要指出的是,尽管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观,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许多教师并不真正放心让学生自主学习,深怕学生思维走出自己设定的圈子,不能让学生真正自主地进行发挥。二是对学生如何自主开展学习,怎样学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中缺乏相应和有效的指导。很多老师的基本做法就是让学生看书,教师提问、讲解或讲练结合等。其实,教师要做的事情很多,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比如说:对学生如何阅读教材进行指导;学生阅读后如何对知识归纳和整理进行指导;如何对现有知识进行质疑;对基础不同学生如何进行分别指导等等。
三是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还有一个适应过程,课堂上主动学习、表现积极的还只是部分学生,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还是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不愿动手、动脑,仅满足于听教师的课堂讲解。
(二)关于课堂教学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在课堂观察中我们发现,教师能积极开发、整合课堂教学资源,服务于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是绝大部分教师上课都使用课件、教学软件,充分发挥了电子白板的作用和功能。
二是各学科一般都采用了不同形式的学案、讲学稿,课前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的预习和基础知识的自学,保证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重难点的突破,提高课堂解决问题的效率,比如高二历史学科蒋小平、语文学科安文娜、政治学科罗元春、英语学科袁科苑等老师都能有效地设计和运用好学案、讲学稿,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是许多教师充分挖掘社会中的时政、新闻以及影视文化等资源充实到课堂教学中,如黄斌胜老师的历史课上,除给学生提供与主题相关的“史料”外,还将出台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与讲授内容“罗马法”进行比较,让学生去感受和理解;陈旭东老师讲“价值规律”时,举出了《大宅门》中生动的例子,还举了现实生活中房价起落变化例子等,使一节内容枯燥的课,由于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课堂教学非常生动。
四是老师能根据培养目标,开发课程资源,设计出新的课型。如高二语文组开设“时评阅读课”,将社会生活中热点问题引入课堂,组织相应的素材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探讨,学生们自主发现问题、理性分析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师生竞相各抒己见,彼此交流碰撞,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高、效果好。
希望全体教师都能进一步强化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的意识与能力,在备课时能基于教材并超越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有机整合课内外资源,充分而有效地引入生活、时政、科技等各方面的资源,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思维能力。
(三)关于师生关系及有效互动
1.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方面。许多课堂体现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恽涛老师的语文课就充分体现了师生民主平等的关系。课堂中老师提供阅读材料,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分组探讨,学生们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个观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高、效果好。林小燕老师与学生交流,真诚自然、情感丰富。王得寿老师对学生各种不同的复杂的解法,一丝不苟、耐心细致地进行评价,表现出对学生的真情流露。方静老师上英语课时亲切的笑脸、关怀的语气,让学生轻松愉快,思维活跃。课堂观察中,也发现一些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理解、尊重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注意学生的情绪状态的变化,甚至对学生的各种反应置若罔闻。如有课堂上学生不抬头听课,甚至打瞌睡,教师都不进行干预;有些教师过于关注程序化的操作,显得“目中无人”;有些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没有耐心;有些教师虽然关注学生,但只是关注少数几个学生。
二是对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不作分析,对学生的学习需求不进行了解,教学无的放矢;有些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没有考虑到课堂或学生的实际需要,只是为活动而活动,显得勉强。
2.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方面。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主要体现在师生提问的方式及对回答问题的评价上。许多课堂师生互动非常自然,流畅,提问的针对性强,对学生的回答点评到位。
教师目前提出的问题中如“这个回答对不对?”、“是不是这个答案?”等缺少思维含量的问题越来越少了,比较多的是如“这个概念的定义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这样的知识性问题,对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是有较大帮助的。
但值得提醒注意的有两点:
第二篇:课堂观察报告
课 堂 观 察 报 告
七年级下《欧洲西部》
观察维度一:课堂教学模式
“互动型教学”是以对话为主要特征,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和多项交流,教师和学生都是对话的参与者。知识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媒介,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分享和建构知识及其意义的过程,课堂模式变成“预习—交流—反馈”。具体来说,我们观察后,觉得叶老师的课堂为我们的课堂教学了模式注入了一滴新鲜血液,也提供了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例如:利用上课前五分钟,组内共同验证学案完成 情况,引起组内学生共鸣。组长反馈关于欧洲西部位置范围完成情况较好,而主要国家及经济实力理解起来还有一定困难。
再如:课上处理学案的过程中,师积极引导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组内探讨,组间互动,整堂课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型的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处理“雄厚的经济实力”时,师除了让生观察多媒体提供的数据外,而更多地让生利用课下搜集的资料、图片、数据亲自对比,切身感受欧洲西部经济实力的雄厚,而在处理“特色产业”时,师更是采取了让生组内、组间交流的形式,极大地调动了生的兴趣。最后:师点拨到位,反馈及时,在这堂互动的课堂上,叶老师的导演角色相当到位,教学过程中师适时注意点拨并对生的意见简单评价,在讲到地形时,生都注意到以“平原为主”,而这时师则适时提出“冰川地形广布”这一特点,恰到好处。这种处理方式既有利于课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课堂上老师的解放。
总之,本堂课,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但也引民了一些思考,首先,学生对于老师的问题,参与度高,但学生在“主动质疑”这个方面较为欠缺;其次,在整个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很投入,但有一些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效果较差。
观察维度二: 组织教学
今天我们课堂观察,有效评课的观察角度是教师教学中的“组织教学”这一视角,对于叶老师的这一堂课观察结果如下: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在“位置与范围”、“部分国家的特色产业”两部分内容时,师充分引导生组内、组间活动,不仅激发出学生的潜能,更活跃了课堂气氛,效果事半功倍。
二、语言规范,善于组织,调控得当,课堂约定有效,具有一定教学机智,引导得法。
三、教学环节安排重难点突出,问题设计科学,时间分配恰当,有利于知识的构建,叶老师把握住本节的两个重难点,即“雄厚的经济”与“繁荣的旅游业”着重讲解探讨,而其余的问题则主要通过生探讨,合作解决,师只作适当点拨。
四、采用了不同形式的呈现方式
下面我们重点谈一下叶老师课堂上的一种学习形式,一、合作学习,在这堂课上,我们看到了叶老师精心创设的合作学习;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⑴分工科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为了使学生合作达到最佳效果,老师精心安排学习小组,既考虑了男女搭配,又考虑了学生个性,学习成绩差异的搭配,⑵目的明确。⑶时间充分。学生们讨论、争辩、表达及倾听他人意见的机会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内容,这样就使教学活动具有单向、双向和多向交流的多重色彩,形成了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
观察维度三 : 学习方式
叶老师这堂课采用了探究式学习方式,简单评价如下:
1、创设探究问题情境,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新颖而富有悬念和启发性的开场白,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好奇和积极探究的心理,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积极体验获取成功的喜悦
观察维度四 : 情感价值观
新课程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概念,叶老师 在授课过程中,较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学会生活”。教师在本节课的授课中,让生联系自己所见、所闻,指导学生应用地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到“学习有用”,进而学得有趣。
我们应该从这次课堂观察的过程中深刻地反思自己,从他人成功处自己积累经验,同时更应该从他人的失误处总结 经验教训,更加完善 自己的课堂教学,让自己的课堂走上有效的轨道。
第三篇:课堂观察报告
教 育 实习专 刊
课堂观察报告 年XX学校实习队组编
课堂观察报告
工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金玮豪
一、【背景】
(一)任课教师:王秋萍
(二)教学内容:机械工业出版的《汽车概论》一书中项目二任务一“汽车的标志”第一课时。
(三)观察维度:教师提问有效性、课堂文化、教学行为时间分配。
二、【前期准备】
(一)理论知识的学习
正式课堂观察之前,我对课堂观察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学习,对究竟什么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的意义是什么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日常观察。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首先,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学研究的本质在于追求更合理的教学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对某一教学现象,如: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努力追求其合理性,并实施在自己教学活动中,得以验证,以形成对现象的新的理解和鉴赏。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教学实践上的不足,而且有助于教师间教学研究氛围的形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二)课时、课型的选择
按照正常的课程进度,我选择了汽车概论项目二任务一汽车的标志的认识这节课。
(三)研讨教材
本课时是“汽车标志”的第1课时,该课程是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而了解汽车标志的认识也是学对汽车的品牌的认识,对汽车的兴趣和认知有了充分的体现。因此,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生必须予以重视。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教师讲授时应将汽车的代表的国家标志按照发源地一一讲解。
(四)分析学情
本章内容趣味性比较强,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微观又不直观,这些因素对于中职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另外,中职学生在经历了高考的失败之后,精神状态都比较萎靡,所以普遍学生的学习兴趣都不高。故,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应通过多媒体课件,建立具体的模型,对局部放大,变微观为直观等等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对课上的学习内容进行分思考、分析以及推理。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五)学习目标的制定 1.熟悉日系车型 2.熟悉德系车型 3.熟悉美系车型
三、【课中观察】
(一)观察工具
观察表及课后会议分析报告
(二)观察目标 1.观察“教师提问有效性” 2.观察“课堂文化” 3.观察“教学行为时间分配”
(三)观察过程
课前,我于上课前5分钟进入教室,未与学生做交流。课中,根据观察目标仔细听课观察记录,课后,与杨老师进行沟通。
三、【课后会议】
(一)关于提问有效性的观察分析和建议: 有待提高的地方:
1.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2.教师所提个别问题不到位,造成学生想回答但找不到思维的入口。3.无法控制生成,教师点拨功力欠火候。建议: 1.对于年轻教师,教师在备课时更要充分考虑学生,做到有备无患。2.教师应融入学生,成为课堂一份子,提问语言应 准确、明晰,指向性强。
(二)关于课堂文化的观察分析和建议: 优点:
1.课堂情景设置了两个,情景设置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的语言亲切、表情和蔼,师生互动较为和谐。评价有针对性。3.小组合作有分工、有目标,组织有效,课堂生成真实有效。建议:
1.语速适中,但应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2.教师的活动范围要不局限于讲台,关注每一个学生。3.(三)关于教学行为时间分配的观察分析和建议:
教学行为时间分配非常合理,其中教师讲解占整节课的20%,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占整节课的72.5%,非教学时间只占7.5%。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后续观察学习计划】
(一)跟进式调查
通过本次的课堂观察活动,我们诊断出王老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会进一步的对王老师进行跟进式调查,看她的这些问题是否有所改善。
(二)发展式调查
基于此,我认为自己在教学方面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希望也能够通过课堂观察这种形式查找并解决各种问题。可以说,课堂观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活动,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借助合作的力量在实践性知识、反省能力等方面将获得新的发展,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在教学方面每个教师争取做到: 1.通读各个版本教材,了解每个知识点在不同教材中的位置和教材提供的学习载体。
2.把教材所有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使每位老师心中都有一棵知识树(或知识链),以利于教师在教学时做到既关注学生知识的起点,又关注知识的延伸,准确的把握知识。
第四篇:课堂观察报告
课堂观察报告
大板实验小学曹立杰
一、观察缘由
课堂提问是师生课堂教学的一种最常见的方式,为了增强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开展了以“有效的课堂提问”为主题的课堂观察活动。
二、观察设计
本次观察对象为一年级的一位数学教师,执教内容是北师版第2册数学课,参与观察的人员为学校数学组老师及行政领导。本次观察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1.制订观察方案,做到五个确定,即确定观察主题、确定观察内容、确定观察工具、确定观察方法、确定成员分工。我们对观察主题进行了细化理解,认为“提问的有效性”应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有效的,包括铺垫型、思考型、提醒型及其他;二是低效的,包括过易或过难的、无意义重复的、表述含糊的;三是无效的,即没有必要的那些提问。2.准备人手一份课堂教案,对教材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在观察时更多地聚焦于我们的主题。本次观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分时段分小组的观察方法。我们将进入课堂的观察人员根据时段进行分工,每二人一组,重点观察五分钟内的提问情况;二是采用聚焦式笔记记录方法,集中记录课堂提问;三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三、观察引发的困惑
我们对课堂提问进行了汇总与处理,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果,也由此给观察者和观察对象带来了困惑。
1.从量上看来,教师课堂提问数量偏多,一堂课共有63个问题,平均每分钟达1.6个问题之多。这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也让上课老
师大吃一惊。教案上只写有15个问题,为什么会化解成这么多问题呢?这是困惑之一。
2.从质上来看,有效问题共有36个,占 57.14%,其中以思考型、提醒型问题为多。低效问题25个,占39.68%,主要集中在过易以及无意义重复问题上。无效问题2个,占3.2%。教师提问的有效度还是不够理想。由此我们进行假设:去掉低效与无效问题,如果一堂课提的是36个问题,是否恰当?这是第二个困惑。
四、观察问题解疑
带着困惑,我又在网上学习了一位特级教师的课,进行了对比研究仔细分析,试图找出困惑的症结所在。
1.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2.除了提问以外,教师没有安排更多的学习形式
3.教师所提的问题含糊或者不到位
4.教师过多依赖提问展开教学过程
5.无法调控生成,教师点拔功力欠火候
6.学生不会提问,没有养成提问的习惯
五、观察建议
1.转变观念,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改变方法,倡导学习形式的多样性
3.研究规律,注重提问操作的技巧性
4.把握教材,提高课堂问答的实效性。
第五篇:课堂观察报告
课堂观察报告
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观察点:教师提问有效性 观察人:刘慧霞 观察小结
许晓青老师以问题作为教学的主线,其中贯穿语言文字的训练,从问题的水平来看,该教师理解性的问题占69.2%,提问技巧较单一,注重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没有应用性的问题。
直问就是直截了当地问,问的主旨即在直接的答案。曲问是一种迂回问法,即所谓问在此而意在彼。这种问法运用得好,会有很强的激发作用。有时虚提一问,无须正面回答,目的是引导学生去探索。有时问题和答案都很简单,但释疑之后却又引起更深的疑问。在本环节中,教师的直问占100%,无曲问。宽问,又叫概括问或笼统问,是指提问的内容较宽较概括而言的。窄问,又叫具体问,是指提问的内容较窄较具体而言的。宽问居高临下,窄问具体生动,各有各的效用。单问,就是集中提一个问题,然后集中释疑。有时一堂课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单问组成,提问既成为线索,又显出层次。本环节教学中,教师以“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贯穿始终,构成清晰的线索。重问,就是重叠提问,又叫连续问,即在短时间内多次提问。提问艺术是一个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教师讲课中不时出现的发人深省的问号,往往被看成是智慧和创造的象征,它会使教学之间、师生之间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
适时的教学等待是增强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使学生反应长度增加,回答时间延长,答题正确率提高,增强学生自信心,创造性思维活动更加活跃,思维结果更为完善。在本环节教学中,教师提问后未作停顿的次数是10次,占76.9%。教师应当多留一点时间,让学生有时间整理自己的思维,组织自己的语言。
在学生回答方式上,选择个人回答的问题数为11个,两个问题选择齐声回答,在观察时间段内,教师没有选择让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这种方式。学生回答方式比较单一,应根据问题的不同类型,采用多种方式回答问题。
理答是教师对学生答问结果及表现给予的明确、有效的评价,其实质是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理答的态度及行为方式,对学生答问的质量与积极性有直接影响,是有效课堂提问的重要环节。该教师能较为及时地捕捉生成,但理答方式较为单一,简单肯定占46.2%,不作任何评价为23.1%,简单肯定占主要部分,评价语有待于进一步丰富,方能实现评价多元化。教师预设问题过于简单,一问一答式较明显,没有孩子潜心会文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观察报告
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观察点:教师理答方式
观察人:刘小敏
张松峰 观察小结
老师们对课堂理答这个词一定感到有点陌生,通过听课学习我对“课堂理答”这一概念有了一点了解:“理答是指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是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的即时的明确的有效的一种评价,也就是老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对话”,它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进一步学习,也影响到学生对一节课,甚至这门功课的兴趣与态度。
本堂课教师的理答方式: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4次,占12.1%,这四次基本上都是学生读书出现问题而打断的。这节课学生读完书后老师大部分是以点头或嗯做评价。这节课不存在消极批评。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10次,占30.3%.这一项占的比例比较大。追问10次,占30.3%.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5次,占15.2%.其中也包括老师借学生评价来鼓励学生的。鼓励学生提问1次,占3%.本堂课教师的理答方式占的比例较大的是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和追问。针对这两项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重复理答
累而不赘
这节课老师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10次,占30.3%.这里存在学生回答问题不清楚,老师加以重复。还有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有些没给出有针对性的评价,而是用简单的肯定或重复学生的回答来表示,并赋予一些语音语调,使得学生对答案更清晰,我认为这样的重复还是不可避免的。还存在当学生做出回答后,教师只是单调地重复,接着提出了下一个问题。这样的重复学生的答案,有时会起到强调、肯定的作用,但也拖沓了课堂,影响了课堂效率。
(二)深度追问
不断升华
本节课追问10次,占30.3%.这包括当学生对老师的提问回答不明确时,老师变一种问法,以降低难度,这是我们教学中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在体会句子时,往往并不能一下子答到关键点,这就需要我们去引导,而引导的有效方法就是追问。学生在老师刨根究底的追问中,深入思考,逐渐明晰。这种追问的目的是让学生不断深入了解课文,使他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还有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又进行有效追问让他们迈向更高的目标。追问在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应该倡导顺着学生思路想下去的追问。
总之,许老师在这一节课的理答是比较恰当的,她带领学生围绕课文中心先让学生将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转化为形象的画面,然后再将画面转化到课文内容,再让学生带着这种感受去朗读,也就水到渠成。学生的理解、感悟、朗读等融为一体。
课堂观察报告
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观察点:教师教学时间分配
观察人:冯党平王茜 观察小结
学习时间是有效性教学的前提。而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保证。在本次课堂观察中,我们重点对课堂教学行为的时间分配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我们把师生的活动划分为两块,即教学行为和教学环节。
从表中时间分配可以看出,执教者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师生互动、主动探索、自主学习上。她从生活实际引入,重视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教师讲解的时间不多,教学活动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和师生间的交流来进行。她讲解的时间仅为4分41秒,只占用了整节课的10.79%,而探究活动(师生问答)的时间为27分25秒,占用了整节课61.60%的时间,师生问答中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的活动反馈和方法交流,教师的提问大多都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问关注点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这样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参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猜测、推理、验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活动时间也比较充足,11分32秒,约占总时间四分之一,学生的活动包含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和互相评价,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提取已有经验和获得新信息,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新课标对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这样一种“老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现状,提出了“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新方式。在这堂课中,我们看到执教老师把自己的作用始终定位在“点拨”上,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习的“组织者”,最大限度地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充分地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机会,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地学习、探讨、交流、实践,达到教学目的。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教学时间分配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步骤,而且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标准。听课过程中和课后我们也一直在思考,教学时间究竟应该怎样分配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行为不仅为目标服务也为教学效率服务。
2、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才会有的放矢。
3、分析教学对象,教学时间的分配才会更加艺术和人性。
4、分析学生个体差异,把握课堂的整体学生利益,教学时间的分配才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