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游于文学和哲学的殿堂 赤壁赋课堂教学实录 苏教版

时间:2019-05-15 05:03: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遨游于文学和哲学的殿堂 赤壁赋课堂教学实录 苏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遨游于文学和哲学的殿堂 赤壁赋课堂教学实录 苏教版》。

第一篇:遨游于文学和哲学的殿堂 赤壁赋课堂教学实录 苏教版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遨游于文学和哲学的殿堂 赤壁赋课堂教学实录

孙碧云

一、师:在中国诗人中,李白显太高,瑶台仙阁高不可攀;陶渊明太远,桃花源里忽隐忽现;杜甫较近,却显太实而缺空灵;苏轼比较起来更受欢迎,他的诗词轻松愉快,喜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是北宋人,又叫苏东坡。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全才,在中国艺术史上,他是大书法家,也是画家;在中国文学史上,他是一位大作家:诗,他是北宋最大的一家;在词方面,是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散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散文之一。今天,让我们伴随著名播音员夏青的朗诵步入苏轼为我们构筑的文学和哲学的殿堂,领略大家的风采。

[放录音,学生听,教师投影预习题1]

二、师:

1.读准下列字的读音:

举酒属(zhǔ)客 冯(píng)虚御风 酾(shī)酒临江 一叶扁(piān)舟 无尽藏(zàng)斗(dǒu)牛之间 山川相缪(liáo)横槊(shuò)赋诗 愀(qiǎo)然 2.请一生解释预习题2 既望:已过了望日,即农历十六日,阴历初一为“朔”,月中称 “望”,月末称“晦”。望:满月的意思。

斗牛:南斗星座和牵牛星座,两星座都在银河的南端,为日、月运行 必经之处,一般连称“斗牛”。纵:放任,不加控制。

正襟危坐:理一理衣裳,挺直身子端正坐起。正:使„„正;危:高而

端。相属:互相嘱告,通“嘱”。

取之无禁:获取这些东西没有人禁止。3.(展示预习题3)请一生解释加点字 ⑴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被 ⑵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⑶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⑴驾一叶之扁舟 在数量词与中心词之间,凑足音节 ⑵哀吾生之须臾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⑴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那个

⑵且夫天地之间 发语词,表议论 4.请学生翻译下列句子: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潜藏深渊的蛟龙飞舞,使独守在孤舟上的寡妇哭泣。(加点字使动用)法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击败的地方吗?(被动句)C.侣鱼虾而友麋鹿

同鱼虾做侣伴,同麋鹿做朋友。(加点字为名词活用为动词)D.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如同蜉蝣那样短暂地寄居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粒小米。E.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愿与飞仙相携而遨游,愿同明月拥抱而永存。

三、师: 同学们若还有字、词、句方面的问题请提问: 一生问:“徘徊”是来回走动的意思,而月亮一晚上只能走一次,如 何“徘徊”? 师: 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一生: 我认为这里的“徘徊”是写月亮移动缓慢的意思。

一生:我想是侧面写了作者的心理,他觉得月亮对游人含情脉脉,不 忍离去,因而产生愉悦之情。

师: 这位同学的解答把景与情交融在一起了,很好。还有问题吗? 一生问: 苏轼为什么称自己为“苏子”,而不是“吾”、“予”等? 师:古人用“子”来表示对男子的尊称,在这里应该是“苏生”的意思。

一生问: “而不知其所止”中的“所止”怎么解释? 师:请同学来解释这个词组。生:“到达的地方”的意思,与上文的“所如”一样属所字结 构。一生问:“知不可乎骤得”的“骤”字为什么不解释成“一下子,忽

然”?据课文解释为“多有所得”,显然不合文意,因为一 样都不可能得到,而又何谓“多有所得”呢?

师:我也同意同学的意见,这里是“迅速”的意思,作“轻

易”讲更合适些。

四、师:再听一遍朗读,注意以下压韵字和换韵情况。可跟读,体会声韵

美。

幻灯提示:第一段: 间、天、然、仙

第二段: 桨、光、方

慕、诉、缕、妇

第三段: 稀、飞、诗

昌、苍、郎 东、空、雄 鹿、属、粟 穷、终、风

第四段: 往、长

瞬、尽 主、取

月、色、遏、适

第五段:酌、籍、白

五、作业: ①熟读课文。

②分四人一组研读课文,从文章思想感情,写作特点,文体特 色等方面提出问题。

第二课时

(教师收集整理学生问题,用幻灯投影展示给学生)

师:这堂课我们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一步领会《赤壁赋》的情与理。(展示问题一: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文章第一段的景物描写美在何处?为什么写得赛似仙境?)

生1:苏子泛舟赤壁之下,上面是一轮皓月,下面是万顷碧水,月光如烟雾般笼罩江面,清风徐徐吹拂,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左右东西。景象澄沏,又似朦胧,如梦境一般。

生2:作者写自己在辽阔江面上泛舟,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远离人世,悠悠忽忽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赏心悦目。但我感觉却有“醉翁之意不在酒”之妙,长江的大气、饮酒吟诗的快感,豁达的情境都使下文悲之情更加浓重和凄凉。

师:对,作者的这一段描写蕴涵着一种深沉隽永的诗意,一下子把人带进了诗的国土,沉醉在山水风月之中,同作者一起去领略那深蕴的人生意义。这种境界和意蕴是过去的赋从来没有表现的。同学们已经把讨论引向第二个的层次,有同学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展示问题二:文章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变化是否太突兀?悲从何来?)

师:我们先来理作者情感的变化线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是指《诗经·陈风·月出》诗的第一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为什么苏轼在船中诵读“明月之诗”里的“窈窕之章”?

生:因为是七月即望,月圆之夜,吟明月之诗为了召唤月亮出现,请看,月亮似乎听到苏子的呼唤声:“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一轮明月冉冉升起了。

生:《月出》诗写出了明亮月光下美人的娇好容貌和幽闲体态,引起感情上爱慕和烦闷不安。这与下文的扣舷而歌的内容是有联系的,所以吟此诗也有引出下文作者自歌“望美人”的作用。

师:从扣舷而歌的歌词看,显然是从《月出》诗里生发出来。“流光”指江面上闪烁荡漾的月光,不就是“月出佼兮”么?“美人”即心上漂亮的人儿,不正是“佼人僚兮,舒窈纠兮”么?“渺渺兮予怀”表现临风怅惘,思绪黯然,不就是“劳心悄兮”么?但这歌词与单纯的民间情歌有所不同,这里的“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表现的是政治的感慨。悲从何处来,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看到江水之阔,面对宇宙之大,难免产生知音何处,而发出天各一方之叹,在游赏之“乐”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了,这“乐”本就属于苦中作乐,借山水而暂时排遭其内心的郁闷。所以从“望美人兮天一方”的失望心情中进一步引出忧患 整个人生的哀思来。这是由乐到悲的第一层心境。师问:由乐到悲的第二层心境是通过什么来写呢?

生:客人的洞箫声。

师:如何写箫声?

生:比喻、夸张,形象地写出了箫声的幽怨悲凉。使人如闻其声,几乎

也要流泪。

师:这种借箫声来抒写作者一腔忧思哀绪的写法,我们在哪篇课文里学

过?

生: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就 是借琵琶写愁情。生:《红楼梦》中“凸碧堂品笛凄清”也是类似意境。

师:经过吟诗与吹箫的描写,使“泛舟”的快乐气氛向悲哀转化,完成了

两段之间的过渡。

(展示问题三:第三段先说英雄伟大,再说自己渺小,那么“月明星 稀”,乌鹊南飞”一句对突出曹操“一世之雄”有何作用?这段如何通过对比写出人生短暂?)

生:“月明星稀”的诗是由眼前的明月联想而起的,由身边的赤壁又联想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到曹操横槊赋诗和赤壁之战的情景。师:写曹操的重点在哪里?

生:写曹操不是为了说明他是英雄,重心在“而今安在哉”这句上,为了突出像他这样的又是诗人又是英雄的人物最终同归于“空虚”的忧思悲绪上;还有这一段的对比是为了写“悲”,不是为了写人生短暂,所以我认为这一组同学的问题没问到点子上。

师:这意见有道理。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理解课文的过程,能正确地提出问题,也就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开始。对第三段的理解,刚才的同学比较准确。那么,它通过客人的一段议论,用对比写出了愀然而悲的原因是什么?

生:曹操和“吾与子”对比,说明像曹操称雄一世,也逃不脱失败的命运;更何况我们命运不济,仕途坷坎,只有“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 麋鹿”,泛舟喝酒罢了,还谈什么理想,谈什么建功立业?一悲也

生:吾生之须臾和长江之无穷对比,说明人生短暂,如匆匆过客。生:“天地,沧海”与“一粟”对比,说明人的渺小。师:对人生渺小而短暂这是客人抒发的第二个悲的原因。

生:还有是现实与理想的对比,说明想长生不老而不能,只有“托遗响 于悲风”的悲哀。

师:同学们注意,这儿的“风”已不是徐来的清风,却变成了悲风,可见 情绪的变化,将情融于景中去抒写。(展示问题四:第三段客的话是否也是苏轼自己心境的表达?如果是,那么苏轼一贯的 豪放风格与文中“悲”的感情是否矛盾?)

生:文中客和“我”的对话是苏轼让从前的苏子和现在的苏子通过文章进行一场超时空的链接。

(全班哄然大笑)

师:绝妙的想象。客的回答,正是苏轼自己贬谪黄州后的苦闷与迷惘的写照。在《念奴娇》词里不也说“人生如梦”吗?那么这种感情与豪放风格是否矛盾?

生:应该是不矛盾,但我却很难说明白这道理。

师:一般的人,在忧患于人生短促和虚空时,他会怎么做? 生:喝酒,及时行乐。像曹操说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笑)

师:这是古人解救自我的好方法。李白在感叹“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 过客”以后,不是接着说:“浮生如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另一位唐代诗人韦庄也说过:“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但苏轼不用此法。他认为举杯消愁只有愁更愁,俗话说“心病还要心药医”,欲求精神苦闷的真正解脱,只有求之于自身在哲学上的“解脱”,所以虽然他借客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悲情,但醉翁之意并不在宣扬这种悲观的论调,而是沿用赋家“抑客伸主”的方法,力求阐明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超脱于无益的悲观,凭仗哲学武器,他的精神世界也就随之而转出了一个更新的境界。因此文中的“悲”与豪放风格并不矛盾。

(展示问题五:第四段议论让人难以理解。“哀吾生之须臾”与“水与月”有什么关系?“且夫”一句与解答客的问题又有什么本质上联系?)

师:第四段从几个方面论述主旨? 生:两个层次,“且夫”表示进一步议论,属本段第二层次。师:第一层次扣住第三段哪一点来说理?

生:从“而又何羡乎”看是针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叹

来阐发的。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师:从什么角度说明不必羡慕宇宙的无穷?

生:从“变与不变”的角度,从变的角度说,天地宇宙也是瞬息百变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从不变的角度,我和万物那是永恒的。

师:作者用什么修辞方法阐述这一“不变”的观点。生:用水与月作比喻,借眼前的景来说理,寓理于景。

师:苏轼认为作为个体的人,生命是短促的,但他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命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这种“物我一致”的观点说明了苏轼对生命的肯定和对生活的热爱。

师:第二层还是围绕同一个问题进一步说理,从什么角度来论述? 生:“取与不取”的角度,重点讲“取”。

师: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所以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该取的就不必因“吾生之须臾”而羡慕其“无穷”,而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这样议论最后又回到了“乐”上来。

(展示问题六:苏轼这种听任自然,力求豁达的心境却让人有消极感,他是否有陶渊明归园田的心境?)

生:我不这么认为。苏轼的人生观应该是乐观旷达的,因为当时他被流放到这偏远的黄州,又几乎丧失人身自由,但他不讲丧气话,不甘陷于苦闷而力求解脱,这很不简单。

生:我认为苏轼这番话看起来很超脱,但骨子里仍然有人生空虚之感,所以所谓的听任自然,只能是一种自我安慰。

生:他与陶渊明的心境还是有区别的,陶渊明是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苏轼的思想从本质看是很矛盾的,我认为他是表面恬淡,内心还是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追求,“望美人兮天一方”就体现出积极入世的思想,在《念奴娇》中拿周瑜比,现在与曹操比,都是感叹人生短暂,不能像古代英雄那样有所作为。

师:在同学们的讨论中,从现实出发来思考,对这一段还有许多问题:

(展示问题七:苏子听任自然的观点,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可取?“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在今天却是应该争取的;声色是大自然固有的,不以听看而存在,此处是否反映了苏轼唯心主义观点?“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也是不对的。)

生:我认为听任自然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客观形势对自己最不利时,苏轼不是意志消沉,不去幻想,而是顺乎自然积极去适应现实,在现在竞争社会中,要立足于社会,我们同样要积极地去适应现实,投身到激烈的竞争中去。

生:在现代社会,“一毫而莫取”的观点显然行不通,你不去争取,只有被别人“吃”掉。

生:你的理解是断章取义了,他说这话有前提“苟非吾之所有”,如果用这种态度做官,那现在会少很多贪官,反腐倡廉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众会心地笑)

师:很好。同学们不是只停留在读懂字词句上,而是立足于时代来评判古人的文章,批判地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请看下面的问题:你们是否认为苏轼应该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生笑)生:不能苛求。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作为成语现在还用,如果说是对大自然无节制地索取、破坏,显然是不对的;而作者享受的只限于清风、明月,所以不至 于破坏生态。

下面我们看最后一个问题:

(展示问题八:最后一段为什么以酒后一片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的景象作结?表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达了作者怎样的情坏和人生态度?)

生:呼应开头,如“舟中”呼应“泛舟”;“东方之既白”呼 应“月出东山”。结构浑然一体。

生:最后写“客喜而笑”,情感转悲为喜。师:此时已不是开头那种单纯的山水之乐了,“笑”说明什么? 生:是分外欣慰和轻松,苏轼通过自我调节达到了精神上的满足。师:那么后面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生:反衬,用杂乱形象来反衬内心世界的舒坦,宁静。

生:老师,我还有一个疑问,刚才我们讨论苏轼不靠借酒来消愁,那么最后写喝酒的目的是什么?

师:这时候的喝酒已不是借酒消愁,而是精神达到“自由”和“解放”以后的娱悦了。你看三杯下肚,放枕便睡,竟至一觉醒来,“不知东方之既白”矣。而我们读者好象也在清风明月的照拂之下,跟随他进入一个酣甜如梦、忘忧驱愁的文学和哲学的境界中去了。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上册 眼睛和眼镜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设计思路】

“眼睛与眼镜”系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第四节内容。本节课的设计,在教学目标上,不仅关注学生获得的有关眼睛和眼镜的知识,而且更加注重科学探究过程、探究方法的学习,不仅关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而且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在教材处理上,突破现有教材对有关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平铺直叙,力图“体现教师不应是课程的传递者和执行者,而应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生者”、“教材只是师生对话的一个话题”的新课程理念;在课堂结构上,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建构课堂程序,即: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引入新课,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分析问题,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开展“眼睛是如何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和“近视和远视成因”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解决问题,即通过“近视和远视矫正”的探究和“眼健康保健知识的教育”,使学生了解眼保健知识,学会正确用眼和护眼,体现物理教学的人本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3)了解用眼护眼常识。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的探究,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通过用眼护眼教育,强化眼保健意识,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4)通过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渗透物理学无处不在的和谐美。

【教学重点】

1、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

2、探究“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教学难点】

探究“近视和远视的成因”。

【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蜡烛、火柴、水、自制水透镜、眼球模型、注射器、凸透镜、凹透镜若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很高兴认识你们!今天呀,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潘多拉盒子,里面有非常6+1副魔具,戴上它,你就近视了,谁来试试?(教师向学生分发魔具,并让学生戴上)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

师生一起观看九寨沟的风景视频。

师:好,非常6+1的同学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甲(戴上魔具的学生):没看清。

生乙(戴上魔具的学生):看得很模糊。

生丙(没戴魔具的学生):九寨沟的风景真是太美了,有机会我想也去看一看!

师:非常遗憾!这么美的景色,近视的同学却看不清。那么近视了,为什么看不清物体了呢?关于近视你们想知道些什么问题呢?

生丁:我想知道近视是怎样形成的?

生戊:近视对我们有什么危害?

生己:我想知道怎样预防近视?

生庚:近视能矫正吗?

教师: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近视有关的知识──“眼睛和眼镜”。

点评:用魔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体验,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话题。

二、眼睛是如何看清物体的?

师:了解眼睛首先要了解眼球的结构(如图1,老师放课件,学生观看视频,了解眼球

师: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来看清物体的,而普通照相机是通过调节底片与镜头的距离来使物体成清晰的像,由此,你对照相机的改进有什么大胆的设想呢?

生:老师,是否可以制成一种可以改变镜头凸起程度的照相机。

师:非常棒!就是能自动变焦的照相机,是吗?天才的发明家!

点评:通过“眼睛是如何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观察和实验,一方面让学生分组实验,收集证据,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借鉴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从而对照相机的改进作出大胆的设想(仿生学原理),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探究与实验: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和矫正

师:我们有些同学患有近视,还有的爷爷奶奶患有远视,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近视眼和远视眼看物体时有什么不同?

生: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师:嗯,观察很仔细!是这样的吗?同学们。

生:是!

师:大家想过没有,近视和远视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甲:近视眼可能是长时间用眼,眼睛疲劳而形成的。

生乙:近视眼可能是不注意用眼卫生,譬如用脏手擦眼。

师:还可能是什么原因呢?结合前面的实验结论想想?

生丙(短暂沉默后):实验已经证明,眼睛看清近处物体,晶状体变凸;看清远处物体时变得扁平,我想,近视和远视是不是还可能与晶状体凸起程度发生了变化有关。

师:说得非常好!长时间用眼、不良用眼习惯、以及不注意用眼卫生等都会导致眼球的晶状体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近视和远视都是由于晶状体发生了变化。那么,近视可能是晶状体变得怎么样了呢?

师(引导学生):上面我们已经得到,晶状体变凸,只能看清近处物体,而近视眼也只能看清近处物体,那么近视眼,可能是晶状体变得怎么样呢?

生丁(短暂沉默后):近视眼可能是晶状体变凸。

师(追问):为什么?

生丁:因为眼睛看清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凸。

师:很好!那远视呢?

五、保护眼睛,远离近视

师:近视了,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方便呢?

生甲:近视了,看不清黑板上的字。

生乙:近视了戴上眼镜,睡觉、起床都很麻烦。

生丙:近视了,上体育课打篮球很不方便。

生丁:戴上眼镜,下雨天骑车经常看不清路。

„„

师:说得很好!下面我们通过一段动漫来进一步了解有关情况。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动漫“青少年用眼卫生与防护”(片段):

视频文字部分内容:(小朋友)哇!多可爱的大眼睛呀!(老爷爷)眼睛是造物主赐给人类的无价之宝。(小朋友)嗯?怎么戴上一副大眼镜了?(老爷爷)据调查,我国已经有4亿人患有近视,我国近视发病率已经名列世界第二,而且近视患者的年龄也越来越小,这必须引起全社会重视,不然近视的危害比想象的严重多了。(小朋友)我不戴眼镜看不清老师的板书;我连看书上的字都模糊;我,我一直眼睛疼,还头昏,什么也看不清;哎,这么简单的算术题都出错了,爸爸妈妈总是怪我不用功,其实都是近视惹的祸;哎,我的眼睛疼,心口也疼,太难受了!(老爷爷)这对兄弟,哥哥18岁,弟弟才6岁,他俩原来都有一副明亮的大眼睛。(小朋友)噢,我也趴着看书,我和妈妈都喜欢躺着看书。(老爷爷)6到18岁养成这个坏习惯,最容易得近视眼了。他们患了近视,麻烦可多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眼睛应该和心灵同步爱护成长。我们的孩子有空就钻进电脑里当小网虫,还有的孩子痴迷过度,干脆变成电脑游戏迷。可是你们知道?长时间用眼就会造成视疲劳,眼睛好比一部精密的仪器,当物体距离眼睛太近,引起眼睛睫状肌痉挛,调节功能下降,焦点不落在视网膜上,看东西模糊不清,就产生近视性改变了。(小朋友)哦,这下我明白了,现在我们已经戴上了眼镜,以后该怎么办呢?戴眼镜太不方便了!哎,我真想马上拿掉这副大眼镜。(老爷爷)孩子们别伤心,现在你们大多数患的都是假性近视,通过治疗,视力是可以恢复的。(小朋友)真的,太好了!

师:我们在青少年时期所患的近视,多半是假性近视,假性近视是可以矫正的,要矫正假性近视,首先必须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你们通过平常的观察发现我们班哪些同学有会导致近视的不良习惯呢?大家互相帮助指出来。

生甲:我同桌每天趴着看书。

生乙:我班很多同学喜欢在太阳光强烈的地方看书。

师: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就到这里,下课!

点评:运用多种学习方式了解用眼护眼知识,体现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课程理念。

备注:“眼睛与眼镜”这节课在2008年元月黄冈市物理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初中组第一名。在2008年3月底湖北省物理课堂教学比赛中,其独特的教学设计和创新的实验器材赢得了大赛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

下载遨游于文学和哲学的殿堂 赤壁赋课堂教学实录 苏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遨游于文学和哲学的殿堂 赤壁赋课堂教学实录 苏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