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敬畏自然》教案鲁教版

时间:2019-05-15 05:4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语文上册《敬畏自然》教案鲁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语文上册《敬畏自然》教案鲁教版》。

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敬畏自然》教案鲁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敬畏自然》教案鲁教

www.5y

kj.co

m 《敬畏自然》教案

学习目标:、加强字、词、句的积累

2、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

3、领悟中富有哲理性的语句

4、增强学生关注自然,保护自然的责任意识

难点:

.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2.人们常说“人定胜天”、“征服自然”,而课文的作者却主张“敬畏自然”,这是两种对立的观点,阅读时,应弄懂:作者为什么主张敬畏自然而嘲笑“征服自然”的主张。y)#>fI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阅读本文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二、整体感知

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2、熟读课文,分别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边读边画出关键性语句。(预习要求)

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一遍,然后回答下边的问题。

(1)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文中谈论

自然 的关系,作者否定了

征服自然的口号,提出了敬畏自然的观点。'

(2)你认为人与自然是什么关系?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3),题目是《敬畏自然》,作者的主要观点也是敬畏自然,那“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提示:原文有一个段落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要点:敬重畏惧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为美好。

(4)作者为什么要提出敬畏自然?

要点: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导致自然界的惩罚,所以作者提出要正确认训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

(5)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要点:我们人类与自然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都是平等的生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3、关于“人与自然”的问题,通过课文分析,层层深入。我们理解了作者的观点:人应该敬畏自然,把自然界中的万物当成兄弟,平等对待。

A、可是现实生活中是这样的吗?当今世界人与自然的关系到底如何?请联系你课外阅读中所积累的人与自然之间的故事、案例和其他资料,谈谈你的体会和意见。(事先预习时已准备,每个小组推荐一个人发言。)

要点:当然不是,可举些例子,矿坑,伐树,空气污染,水质污染„„

我们20世纪50年代搞大跃进,以为人定胜天,结果肆意破坏环境,贻害无穷。

如海南热带雨林屡屡遭到砍伐;海洋生物种类大幅减少„„

现在中国国内许多城市淡水缺乏,长江已经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黄河”,华北地区沙尘暴大举入侵,这都是我们滥耕滥伐的结果。

现在废气、废水、废渣污染、光污染造成人们生存危机,物种剧减,这都是人类所谓的“征服自然”所产生的恶果。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B、那这样这下去,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怎么样?

要点:伤害了大自然等于伤害我们自己,近年来的沙尘暴,酷热,去年的海啸„„伐树会造成土地的荒漠化,让人无法生存。伤害水源,无疑是人类自断生路„„(播放自然灾害的视频资料)

c、既然伤害自然就等于伤害我们自己,那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对待大自然?

要点:爱护她,保护她,敬畏她。

D、做为个体的我们能为此做些什么?(这个问题是不是把主题缩小化了???)

要点:我们可以不使用白色塑料袋,避免白色垃圾。可以不随便丢弃电池。可以努力学习知识,合理地利用资源,《中国青年报》中曾载,一老翁,多年研究,致利于造纸厂的水污染,终于有所成就„„„

三、深入探究、本文多处运用了反问句,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7|LEc

师举一例,让学生自己体验两个。

2、本文有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仔细体会下面几句话的含义,并与同学交流看法。

课后习题,选择其二。先讨论,后回答。

3、本文的内容丰富,你是有还有一定的疑惑?请在小组内提出来讨论,如果解决不了,全班集体解决。教师在学生讨论期间,巡视,参与讨论。

四、总结及拓展延伸

课文结尾作者呼吁:“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如果我们以为“人定胜天”,破坏了这个家园,我们将无法生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大自然呢?我们是不是要积极行动善待自然?我们也要向全世界大声疾呼:“我们要生存,我们要发展!我们要一个和谐的自然广“亿万智者们,为了我们的地球母亲,行动起来吧,让我们全体同学以实际行动,呼吁社会的每一个公民保护自然,让人类的心灵与自然相通!请每位同学,给全校师生写一则正确对待大自然的倡议书。

www.5y

kj.co

m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上册《推敲》教案鲁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推敲》教案鲁教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我们就来好好读读、演演这个故事。

2、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第2-7自然段)

二、细读第2-7自然段、快速阅读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以下填空题。

(1)贾岛去(),不巧(),结果留下()。

(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3)结果他冲撞了(),和()商量了起来。

(4)韩愈认为还是用()好,理由有三:一:()二:()三:

()

2、回答题(1)

(1)指名回答。

(2)出示插图,说说图意。文中哪句话描写了图上的内容。(用“——”画出来)指名读句子。感受到了什么?

(3)出示全诗,读一读。

(4)小结:深夜访友不曾遇,以诗赠友情谊深。这是故事的发生。

3、回答题(2)

(1)指名回答。犹豫什么?

(2)出示插图,用自己的话形容一下贾岛。

(3)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指名读句子。

(4)演一演。

指导:贾岛会说些什么话?做些什么动作?

指名当导演,当贾岛,当群众。

演后评议。

()小结板书: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4、回答题(3)

(1)指名回答。

(2)介绍韩愈:唐朝著名的大诗人。

(3)出示文,小组分角色朗读。

(4)小结:韩愈“迎面而来”,路上行人纷纷避让,而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完全沉浸在创作之中,对韩愈的到来浑然不知,不知不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演一演

指导:韩愈说什么?怎么说?

贾岛说什么?怎么说?

演后评议。

(6)同学们,韩大人正在思考呢,那我们来讨论一下,到底用哪个字好?

、回答题(4)

(1)指名回答。(表明有礼貌;衬托出宁静;响亮)

(2)出示文,齐读。

(3)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三、学习第八小节

、说说对贾岛的印象。

2、什么是推敲?

3、总结推敲的含义。

四、拓展提高、王安石“推敲”的故事——春风又绿江南岸

2、练一练

(1)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摸”换成“找”行吗?为什么?

(2)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依仗队中。“闯”换成“走”行吗?为什么?

五、外探究、将故事完整地演一演,师提供剧本。

2、探究一下《题李凝幽居》的诗意。

第三篇: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

1.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长行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黄鹤楼

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白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9.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1.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竹影》教案鲁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竹影》教案鲁教版

《竹影》教案

教学目标:、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内容;领会课文描写所表现的童趣。

教学难点:体会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用儿歌《影子》导入,学生齐读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影子有关的《竹影》。

二、简介作者: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自幼爱好美术,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1921年赴日学习音乐和美术。回国后,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著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明确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及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的生字注音。

惬意qiè

水门汀tīng

差不齐

cēncī

撇piě

蘸zhàn

口头禅chán

2、整体感知:

(1)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2)、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明确:本文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过渡: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在婆娑的竹影中,他们感受了到美。

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品味阅读: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

2、体验童趣: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现在想起来很有趣味的。跟大家说一说。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体会了这篇课文中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这又让我们想起了上学期我们学习过的一篇文言文《童趣》,能不能记住,好我们来齐背第二自然段。

五、深入阅读,感悟体会:、开头交代天气闷热的目的是什么?这让我们想起那篇课文,它的开头也是写闷热的天气,他们的目的是否相同?给你什么启示?

2、文中写道“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来到很久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爸爸是怎样一个人?

3、丰子恺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他的成长有影响吗?他后来之所以成就卓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六、拓展延伸,比较欣赏:、通过爸爸对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介绍,你认为此二者的区别有哪些?讨论一下,结合自己的认识,归纳一下。(细读5、6自然段。)

(1)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

(2)颜色方面: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

(3)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

2、归纳:中国画重神似、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写实。

补充:中西方在画法方面的基点区别:

(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3)中国画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画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4)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5)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3、师小结:

一次童稚的游戏,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七、总结全文: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八、布置作业:、丰子恺的成功与其父的教育引导有关吗?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以“如果我是家长”为题写一篇随笔,畅谈自己的教育构想。

2、细读课文第6自然段,归纳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然后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与美术课上完成一幅水彩画或一幅国画。

板书设计:

18、竹影

丰子恺(画家、散文家)

晚饭后,“我”和弟弟到屋后的院子乘凉。

内容

在游戏中爸爸引导我们走进艺术殿堂。

夜深人散,“我”欣赏竹画,心底升起对中国画的由衷爱意。

中心: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九、课后反思:

第五篇:敬畏自然教案

敬畏自然教案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积累词语掌握“蓬高,咫尺,狼籍,呐喊”等词的词义。学习应用“自不量力,相形见 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等词语。

2、理解作者对环境的忧患和思考。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

3、把握文意理解主旨,培养阅读科学文艺作品的兴趣。

4、理解层层递进的论述方法,和对比手法的应用。

5、揣摩关键词句,体会含义,培养语感。

二、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2、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3、概括要点理解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

4、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

1、导入新课:

我们曾意气风发地相信“人定胜天”,不注意环境保护。使几百年才进化而成的物种,在几十年间绝迹,人们还来不及xx,大自然已反过来惩罚人类了。那么我们该以什么态度对待自然?《敬畏自然》回给我们指点迷津。2朗读课文,(1)多媒体展示人类征服自然的图片,如登山、横渡„„(2)教师配乐读课文,学生循声低和。教师抽查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词语。(多媒体展示)3合作探讨,把握文意。

(1)自渎课文,学生概括段意,划分结构,理清行问思路(2)以小组为单元共同讨论交流,小组长归纳发言要点。(3)教师酌情指点,归纳总结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1)从人类“征服自然”读起。

第二部分(2—7)讲人类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

第三部分(6—10)阐述人类智慧和大自然智慧的关系。第四部分(11)人类应敬畏自然。(4)教师小结(本课主旨)多媒体展示本文结构。4深层探究,理解作者的观点:

(1)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是哪一段?

(2)学生齐读第八段,思考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3)同桌交流看法,并且自由发言。

(4)教师明确总结: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产物。5布置作业:

(1)揣摩课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2)完成三个语言表达主题。用多媒体展示。(3)课外阅读。

下载七年级语文上册《敬畏自然》教案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语文上册《敬畏自然》教案鲁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敬畏自然教案

    11 敬畏自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积累重点词语。 2.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2.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

    《敬畏自然》教案

    《敬畏自然》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2、努力激发学......

    敬畏自然教案[★]

    11敬畏自然教案 • 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

    敬畏自然教案

    《敬畏自然》教案 一、重点段落研读: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知(竟不知道;竟没想到。)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

    敬畏自然教案

    1.注音。(请同学上黑板完成加点字注音)蓬蒿(hāo) 咫(zhǐ)尺(chǐ) 狼藉(jí) 呐(nà)喊相形见绌(chù) 美味佳肴(yáo) 鲲(kūn)鹏 混淆(xiáo) 2.解释下列词语。(出示课件)......

    《敬畏自然》教案

    《敬畏自然》教案 献县二中 杜芳华 科目: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授课班级:八年级五班 课时:两课时 教学分析: 这篇文章属于议论性的散文,主要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的作者深入......

    敬畏自然教案

    教学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 2、通过诵读感知文章,抓住关键句、品读其中的哲理,理解作者的观点“敬畏自然”的内涵。 3、学习作者议论性散文的语言,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

    敬畏自然教案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高天流云,大漠孤烟,青山绿水,春华秋实,都是大自然富予我们的恩赐。但曾有一段时间,人类竟宣称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