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间教学活动设计.doc捉小马、稻草人和小麻雀 李晓燕
《民间传统游戏在体育活动中运用》
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李晓燕 班级:中班
活动一:《捉小马》(健康)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动作敏捷性
2.提高幼儿快速跑的能力提高幼儿参与集体游戏的兴趣 活动准备:小马头饰人手一个、老虎头饰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做准备运动,活动身体
师:小朋友们,过会我们要玩一个游戏,现在大家跟着我活动一下身体,等下才能表现的更好。
小鸟飞,飞啊飞,拍拍翅膀飞啊飞。(上肢运动)小鸭走,走啊走,摇摇摆摆走啊走。(下蹲运动)小象走,走啊走,甩甩鼻子走啊走。(俯背运动)小马跑,跑啊跑,嗒嗒嗒嗒跑啊跑。(跳跃运动)
(二)基本部分
1.出示马的头饰,引出游戏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是什么?(教师戴上头饰)我是马妈妈,你们是一群可爱的小马。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游戏,这游戏名字叫做“捉小马”。2.老师交代游戏玩法规则
游戏开始前,大家先选一人暂时当“老虎”,由“老虎”在场地上划一个大圆圈做房子,其余的人当“小马”站在圆圈里面。游戏开始,“老虎”念儿歌“小马小马快快跑,摸摸××就回槽”。并在儿歌中具体指定“××”是指什么物体,所指定的物体必须是在附近50米之内的。儿歌念完后。“小马”们应很快向指定地点跑去并触摸所指定的物体,触摸后要立即往回跑。当“小马”们全部触摸过所指定的物体往回跑时,“老虎”便开始追捉“小马”,跑回圆圈里面的“小马”就算安全回到了家,“老虎”不能再捉。如果有“小马”被捉住,此轮游戏结束,由被捉住的“小马”当下一轮游戏的“老虎”;如果“小马”们全部逃回圆圈,则还由原来的人发令和当“老虎”,游戏继续进行。
3.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
开始可以由老师当老虎,待幼儿熟悉游戏玩法后可以请幼儿当老虎(可进行两次)
4.分组进行游戏
幼儿人数较多,可让幼儿分组游戏,使幼儿人人都有扮演角色游戏的机会。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对活动情况进行评价。
师:小马们今天玩的开心么?大家表现的都很好,都能遵守游戏的规则。我要表扬XXX。他反应很快,注意力很集中,动作做的很漂亮。小朋友为他鼓鼓掌,也为你们鼓鼓掌,因为你们也很棒
2.做做放松运动
师:小朋友也都累了吧?现在和老师做做放松活动,抖抖脚,抖抖手(舒展运动),然后回教室,小朋友口渴了要记得去喝水。
学习经验延伸:(区域活动)把头饰放于体育区,让幼儿在区域中自由结伴游戏
附:(儿歌或故事)
捉小马小马小马快快乐跑,摸摸××就回槽。
《民间传统游戏在体育活动中运用》
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李晓燕 班级:中班
活动一:《小麻雀和稻草人》(健康)活动目标:1.会双脚行进跳和四散追逐跑 2.培养幼儿注意力和快速反应的能力 3.教育幼儿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在操场四角创设小麻雀的家,在操场中间放一些小石子当小麻雀的食物。
活动过程:
一、引题带领幼儿活动四肢
1.引导语:我们都是稻草人,把来吃粮食的麻雀都赶跑吧。2.引导幼儿模仿稻草人,做挥、拍、摇等驱赶麻雀的动作。
二、介绍玩法
选2~3名幼儿扮稻草人,其余幼儿扮小麻雀。“小麻雀”一边念儿歌“小麻雀”喳喳叫,能飞能跳真灵巧,来到草地把食找,稻草人来了快快跑,一边跳到草地上找食。当念到“快快跑”时,“稻草人”去捉“小麻雀”,“小麻雀”四散躲闪跑回家。待稻草人抓到4~5只“小麻雀”后,游戏重新开始。
三、交代规则 “小麻雀”应边念儿歌边双脚跳。
四、放松活动
“稻草人”自由表演,庆祝赶跑了麻雀,保护了粮食。附:(儿歌或故事)
“小麻雀”喳喳叫,能飞能跳真灵巧,来到草地把食找,稻草人来了快快跑.
第二篇:二年级语文《称赞》教学设计·作者:新华区光明路小学 李晓燕
《称赞》教学设计
光明路小学 李晓燕
课程名称:称赞
使用教材: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5第十八课第二课时
设计思路:
《称赞》是一篇新教材,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在第五单元第一课。本单元教材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排的。从“识字五”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从团结起来力量大,到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到互相帮助、和谐相处,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处处体现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现代意识。本课通过小獾和小刺猬相互称赞,彼此感受称赞的快乐,让学生明白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更多的称赞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称赞。在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设计,让学生在课件连动中练读,读中感悟,另外让学生在生动的flash动画中亲身体验朋友间的真挚友谊;并大胆运用“送称赞花”等游戏,使全体同学切身的体会称赞别人与被称赞,实现全员互动场面,充分让学生感知称赞,体现了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玩中感悟的教学思路”。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机表扬)
2、品读1至4段
(1)抽生分段读
师:小刺猬是怎样称赞小獾的?
示课件: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
凳仔细的看了看。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的一个比一个好!”(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
(2)师:小獾听后心情怎样?
示课件:“真的吗?”小獾高兴极了
(3)师:小刺猬在什么情况下称赞了小獾?
(结合实物,理解“粗糙”)
(4)师:既然小獾的板凳做的很粗糙,为什么小刺猬还要称赞他?
示课件:板凳做的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的很认真。
(5)师:小刺猬是怎么发现小獾很认真的?
(理解“仔细的看”)多么认真的小獾、多么善于发现的小刺猬!我们拿起书一起读1至4段。
3、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体会5至10
段。
们再品读一遍5至10段。
4、配音朗读
师:老师根据课文给大家做了一部动画片,你们想看吗?不过动画片没有声音,你们能不能给他配音呢?要配好音,得先念好配音词,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联系一下吧!(小组合作、指明学生配音)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指导学生尝试称赞别人)
称赞多神奇啊!称赞给小獾带来了自信,称赞给小刺猬消除疲劳。美丽的称赞花在小刺猬和小獾中间开放,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给别人更多的称赞。同学们,你得到过别人的称赞吗?(指导学生尝试称赞别人)
1、个别指导
2、全体实践
3、拓展深化
示课件:在生活中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第三篇: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爱唱歌的小麻雀》教学设计及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爱唱歌的小麻雀》教学设计及反思
设计意图:
《爱唱歌的小麻雀》是一篇充满关爱之情的温馨小故事,作品围绕爱唱歌的小麻雀不能唱歌这一悬念,通过简单、重复的对话,使孩子逐步理解故事内容,体验美好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作品中角色较多,我将有关角色认知的内容放在最前面,为理解故事埋下伏笔;故事后半部分层层递进,既给孩子清楚明了的记忆、理解、想像的线索,又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关爱朋友的美好情感。
2、愿意在集体面前较自然地表述。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用旧挂历自制的有层次的图书及可粘贴操作的动物卡片,书的内页制作如图,前一页都比后一页短一些,每一页上都有一棵树的造型。
2、利用图书的封面、封底绘制一棵大树。
3、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
一、第一遍听故事,突出认知――别人睡觉时不要唱歌,不能吵醒别人。
1、初步了解故事。
(1)出示图画书,展示用封面、封底制作的大树,并介绍故事名称。
(2)引导幼儿通过故事名称猜猜故事可能讲些什么。
2、理解故事内容。
(1)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边完整讲述故事。
(2)提问:谁住在最上面?它的下面是谁?谁住在最下面?
(3)提问:小松鼠为什么叫小麻雀不要唱歌?
二、第二遍听故事,激发情感――结合生活经验,为小麻雀想想办法
1、展示图书。
教师打开图书,让幼儿了解本书结构,然后将动物卡片分别粘贴在不同的页码上,合上书。
2、合作讲述。
3、分析讨论。
提问:小麻雀可喜欢唱歌了,可现在不能唱了,怎么办呢?(轻轻地唱;到别的地方去唱;一起睡觉,等等。)什么时候小麻雀才能唱?(鹿宝宝醒了再唱。)
三、第三遍听故事,行为练习――和小麻雀一起为小鹿唱最好听的歌
1、播放录音故事。
2、引导幼儿静静地等待小鹿醒来,在最后时刻,教师用醒来的小鹿形象调换原来熟睡的小鹿形象。
3、带领幼儿和小麻雀一起为醒来的小鹿唱歌、跳舞。
4、以小鹿的口吻感谢懂得关心别人的小麻雀和小朋友。
附:爱唱歌的小麻雀
在高高的树顶上,住着一只爱唱歌的小麻雀,她的歌声可好听了,小动物们都喜欢听。
有一天,小麻雀又站在高高的树顶上,大声地唱起了歌:“大清早的树林里,有只麻雀爱唱歌……”突然,从下面传来一个声音:“上面的小麻雀,请你不要唱了。”小麻雀想:“是我唱得不好吗?为什么不要我唱?我得下去问明白。”小麻雀往下飞,看见猫头鹰,问:“猫头鹰,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猫头鹰说:“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小麻雀又往下飞,看见啄木鸟,问:“啄木鸟,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啄木鸟说:“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小麻雀继续往下飞,看见小猴子,问:“小猴子,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小猴子说:“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小麻雀再往下飞,看见一只小松鼠,问:“小松鼠,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小松鼠说:“是的。是我叫你不要唱的。”小麻雀奇怪地问:“为什么呢?”小松鼠说:“你飞下去看看就知道了。”小麻雀飞到树底下,呀!草丛中的鹿宝宝正在睡觉呢。小麻雀不唱歌了,轻轻地飞回树顶,安静地等着、等着……她想,等鹿宝宝醒来了,我要为她唱一支最好听的歌。
活动反思:
这节《爱唱歌的小麻雀》因为它是一篇充满关爱之情的温馨小故事,作品围绕“爱唱歌的小麻雀却不能唱歌”的主线,以小小的悬念吸引着孩子,通过简单重复的对话,使孩子慢慢获得一份情感的愉悦,从而延伸为内化的行为。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法!根据幼儿认知水平和教材的自身特点,我在这节课中利用废旧挂历,通过翻阅自制的绘本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移动教具让孩子感受上、下空间方位,从而让幼儿有兴趣的接受并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动物的对话,感受愉悦情感。最后通过对故事的学习培养幼儿移情意识,进一步感受故事中关爱朋友的美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