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二)教学大纲[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5:44: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程力学》(二)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程力学》(二)教学大纲》。

第一篇:《工程力学》(二)教学大纲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工程力学

(二)(学分4,学时60)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工程力学》是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远程高等教育工程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工程力学》

(二)课程对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静力学的主要内容作了回顾,并增加了结构动力计算的内容。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们掌握静力平衡和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两部分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杆件结构内力和位移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培养结构分析与计算方面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并逐步培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基本内容:静力平衡;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杆系结构的构造规律、静定和超静定结构内力分析方法,影响线及结构动力分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说明:对本门课程学习要点的掌握程度由高到低设置为:“掌握”、“理解”、“了解”。需要“掌握”的内容多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课程的重点也多出于此。

第0章 结构力学绪论 4学时

第一节、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结构的计算简图及简化要点 第三节、杆件结构的分类 第四节、荷载的分类 教学要求:

一、了解结构力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方法和学科内容;

二、理解掌握结构构件计算简图的概念及几种简化方法;

三、理解结构体系、结点、支座的形式和内涵;

四、理解荷载和结构的分类形式。

第1章 理论力学知识回顾 8学时

第一节、基本知识与物体受力分析 第二节、平面力系的平衡 教学要求:

一、掌握典型约束及约束反力,会作受力图;

二、掌握力矩、力偶的概念和性质;

三、会计算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力对点的矩;

四、了解力线平移定理,平面力系的简化方法与简化结果;

五、掌握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正确应用各种形式平衡方程求解平面力系平衡问题;

六、掌握梁和刚架的支反力计算。第2章 材料力学知识回顾

——杆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 12学时

第一节、材料力学基本概念 第二节、轴向拉伸和压缩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第三节、扭转 第四节、弯曲内力

第五节、弯曲应力、弯曲变形及强度计算 第六节、压杆稳定 教学要求:

一、掌握用截面法计算内力;

二、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

三、掌握轴向拉伸杆件的内力、应力、变形计算以及强度条件;

四、掌握梁弯曲时的内力、应力、变形计算以及强度、刚度条件;

五、了解扭转时的内力、应力、变形计算;

六、了解压杆稳定问题。

第3章 结构力学知识回顾 24学时

第一节、平面体系几何组成分析

第二节、静定梁、静定平面刚架和实体三铰拱、静定平面桁架 第三节、结构的位移计算 第四节、力法 第五节、位移法

第六节、影响线及其应用 教学要求:

一、掌握平面体系几何组成分析;

二、掌握静定梁、静定平面刚架、静定平面桁架的内力计算及内力图的绘制;

三、掌握三铰拱的内力分析及合理轴线;

四、掌握静定结构荷载作用下位移的计算;

五、掌握力法和位移法求解超静定梁及刚架;

六、掌握对称结构计算的简化;

七、理解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结点线位移的刚架;

八、理解影响线的概念,掌握用静力法和机动法绘制静定梁的影响线;

九、了解机动法作超静定梁影响线的概念;

十、理解结点荷载作用下静定梁影响线的作法,掌握影响量的计算和最不利荷载位置的确定。

第4章 结构动力计算 12学时

第一节、结构动力分析基本概念 第二节、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第三节、单自由度体系的强迫振动 第四节、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第五节、多自由度体系的强迫振动 第六节、自振频率的近似计算 教学要求:

一、了解结构动力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动力自由度的判别方法。

二、掌握单自由度、有限自由度体系运动方程的建立方法。

三、掌握单自由度体系、两个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动力特性(频率、周期和振幅)的计算。

四、掌握单自由度体系、两个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强迫振动的动内力、动位移的计算。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五、了解阻尼对振动的影响。

六、了解自振频率的近似计算方法。

三、课程使用的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

1.《工程力学》.黄丽华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 2.《结构力学》.阳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主要参考书:

1.《理论力学》.李心宏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材料力学》.孙训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结构力学》.龙驭球、包世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结构力学》.郭长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教学大纲制定者:张园园

第二篇: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简要说明

工程力学是一门面向工科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本大纲主要是为土木建筑类专业编写的,其它开设《工程力学》课程的专业也可参照本大纲。本大纲的计划学时数为90学时。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其它各门力学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同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直接应用。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够对物体及简单的物体系统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并进行相关计算;掌握受力构件变形及其变形过程中构件内部应力的分析和计算方法,掌握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理论在工程设计、事故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为经济合理地设计构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并为有关的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而且,通过学习工程力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

1、基本要求

(1)静力学部分

理解静力学的基本公理和基本概念,能够对物体及简单的物体系统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并进行相关计算。对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能熟练地选取分离体和应用各种形式的平衡方程求解。求解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是静力学的重点。

(2)材料力学部分

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的认识,具有将杆类构件简化为力学简图的初步能力,能分析杆件的内力,并绘出相应的内力图,能分析杆件的应力、位移,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并会处理简单的一次超静定问题,对应力状态理论与强度理论有初步的认识,并能进行组合变形下杆件的强度计算,能分析简单压杆的临界载荷,并进行稳定性校核等计算。

2、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含讨论课),并安排适当的课外作业,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自学。

四、授课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 授课教材:

1.重庆建筑大学.理论力学(建筑力学第1分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干光瑜,秦惠民.材料力学(建筑力学第2分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主要参考书目:

1.王 铎.理论力学解题指导及习题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苟文选.材料力学导教、导学、导考.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3.赵志岗.材料力学学习指导与提高.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4.范钦珊.工程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孙训方.材料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计划总学时数为90学时,具体分配如下。

第一篇

静力学(20学时)

绪论(1学时)1 目的要求

了解国内外力学发展史及概况,并对其发展与展望作简单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要点

(1)工程力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2)力学在科技发展与工程应用中的作用与地位

(3)国内外力学发展与展望简介 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知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3学时)1 目的要求

理解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理,并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图。2 要点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力、刚体、力系、平衡 2.静力学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 第二节

静力学公理

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3.二力平衡公理 4.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5.推论(力的可传性、三力平衡汇交定理)第三节

约束与约束反力 1.柔索约束

2.光滑接触表面约束 3.光滑圆柱铰链约束 4.链杆约束 5.固定铰支座 6.可动铰支座 7.轴承 8.球铰链

第四节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1.受力分析

2.画受力图的步骤与方法 第二章

汇交力系(2学时)1 目的要求

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和解析法。2 要点

第一节

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几何法 1.合成的几何法—力多边形法则 2.平衡的几何条件

第二节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1.力在轴上和平面上的投影 2.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3.投影与分力的比较

第三节

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1.合成的解析法

2.平衡的解析条件—平衡方程 第三章

一般力系的简化(7学时)1 目的要求

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方法。2 要点

第一节

力对点之矩

1.平面力系中力对点之矩

2.平面汇交力系合力之矩定理 第二节

力对轴之矩 1.力对轴之矩的概念

2.力对直角坐标轴之矩的解析表达式

第三节

力偶及其性质

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1.力偶

2.力偶的性质 3.力偶系的合成 4.力偶系的平衡 第四节

力向一点平移 1.力的平移定理

第五节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1.简化中心 2.主矢和主矩 3.简化结果分析 4.固定端约束

第六节

物体的重心、质心与形心 1.重心及重心坐标公式 2.质心及质心坐标公式 3.组合法求形心

第四章

一般力系的平衡(7学时)1 目的要求

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和滑动摩擦定律,并能用它们求解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2 要点

第一节

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1.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 2.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第二节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1.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 2.平衡方程的几种形式 3.特殊情形

第三节

一般力系平衡方程应用举例 1.求解单个物体平衡问题的要点 2.相关例题

第四节

物体系统的平衡

1.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解题要点 2.相关例题 第五节

滑动摩擦 1.静滑动摩擦定律 2.动滑动摩擦定律 3.摩擦角与自锁现象

4.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第六节

静定与静不定问题的概念 1.静定问题 2.静不定问题

第二篇

材料力学(70学时)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1、目的要求

明确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掌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了解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学习方法等。

2、要点

第一节 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及研究方法 1.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 2.材料力学任务 3.材料力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 1.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

第三节 了解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1.基本变形形式 2.组合变形

第四节 内力 截面法 应力 应变 1.内力的概念 2.截面法

3.应力与应变的概念

第二章 轴向拉伸、压缩(8学时)

1、的要求

掌握求杆件轴力的截面法,熟练画出轴向拉压杆的轴力图;会应用强度条件对轴向拉压杆件进行强度计算;掌握胡克定律及其应用,会计算轴向各拉压杆件的轴向变形;了解超静定的概念,会解简单的一次拉压超静定问题;了解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压缩时的基本力学性质。

2、要点

第一节 轴向拉伸和压缩及工程实例 1.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

2.工程实例: 机构连杆、螺栓、桁架、房屋立柱、桥墩 第二节 轴向拉压杆的内力·截面法 1.轴向拉(压)杆的内力——轴力 2.截面法求轴力 3.轴力图的绘制

第三节 轴向拉压杆的应力 1.应力的概念

2.轴向拉压杆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 第四节 轴向拉压杆的变形·胡克定律 1.纵向变形,横向变形,线应变 2.胡克定律

3.弹性模量,抗拉(压)刚度,泊松比 第五节 材料拉伸、压缩时的力学性质 1.低碳钢的拉伸试验概述

2.应力应变曲线图及其特征点(比例极限,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强度极限)3.铸铁的拉伸试验概述

4.低碳钢和铸铁的压缩试验概述及应力应变图 第六节 许用应力、拉压强度条件 1.许用应力的确定 2.拉压强度条件

第七节 简单拉压超静定问题 1.静定问题与超静定问题概念 2.超静定问题的解题思路

3.简单拉压超静定问题解法举例 第三章 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2学时)

1、目的要求

会对铆钉等连接件进行受力分析和进行剪切与挤压的强度计算;了解剪切胡克定律和剪应力互等定理。

2、要点

第一节 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1.剪切和挤压的工程实例 2.剪切和挤压的受力特点

3.名义切应力的计算,剪切强度条件 4.有效挤压面积,挤压强度条件

第二节 拉(压)杆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 1.连接处破坏三种形式

2.拉(压)杆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 第三节 剪切胡克定律和剪应力互等定理 1.剪切胡克定律介绍 2.剪应力互等定理介绍 第四章 扭转(8学时)

1、目的要求

会用截面法求杆件横截面的扭矩,熟练画出杆件的扭矩图;会计算圆杆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剪应力和对杆进行强度计算;会计算圆杆扭转时横截面的扭转角和对杆进行刚度计算。

2、要点

第一节 扭转·扭矩和扭矩图 1.扭转的受力与变形特点

2.功率、转速与力偶矩之间的关系 3.扭矩的概念 4.扭矩图的绘制

第二节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强度条件 1.圆轴扭转时的应力计算 2.剪切弹性模量 3.极惯性矩 4.扭转强度条件

第三节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刚度条件 1.相对扭转角的计算 2.抗扭截面模量 3.抗扭刚度条件

第四节 简单的扭转超静定问题 1.扭转超静定问题概述

2.简单的扭转超静定问题解法举例 第五章 梁的内力(6学时)

1、目的要求

会用直接计算法求梁任意横截面的剪力和弯矩;会列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掌握弯矩、剪力、荷载集度间的关系及由此得出的剪力图和弯矩图的一些规律;掌握画剪力图和弯矩图的叠加法和简便法。

2、要点

第一节 工程中的弯曲问题 1.平面弯曲的概念 2.平面弯曲的工程实例 第二节 梁的内力 1.梁的内力求法 2.梁的内力符号约定 第三节 剪力图和弯矩图 1.剪力图的绘制 2.弯矩图的绘制

第四节 利用弯矩、剪力、荷载集度间的关系绘内力图 1.弯矩、剪力、荷载集度间的关系推导

2.利用弯矩、剪力、荷载集度间的关系作内力图的方法 3.简便方法绘内力图举例 第六章 截面的几何性质(2学时)

1、目的要求

了解静矩、惯性矩、惯性积、主轴、形心主轴、主惯性矩和形心主惯性矩的定义;会计算矩形和圆形截面的形心主惯性矩;正确应用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会计算简单组合截面的形心主惯性矩。2 要点

第一节 静矩、惯性矩、惯性积 1.静矩的概念 2.惯性矩的概念 3.惯性积的概念

第二节 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 1.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推导 第三节 简单组合图形惯性矩的计算 1.简单组合图形惯性矩的计算方法 2.简单组合图形惯性矩的计算举例 第七章 梁的应力与强度计算(8学时)

1、目的要求

正确使用弯曲正应力公式,熟练计算梁上各点的弯曲应力,并掌握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及其应用;学会计算矩形截面、工字形截面和圆形截面上的弯曲正应力,并掌握切应力强度条件及其应用;了解提高梁的抗弯强度的措施及选择合理截面。

2、要点

第一节 梁的正应力 1.纯弯曲的正应力公式 2.抗弯截面模量 3.纯弯曲理论的推广

第二节 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1.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2.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应用举例 第三节 梁的剪应力 1.梁的剪应力公式 2.梁的剪应力计算举例

第四节 梁的合理截面形状及变截面梁 1.梁的合理截面形状 2.变截面梁

第八章 梁的变形(8学时)

1、目的要求

了解挠度与转角间的关系和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会用叠加法求梁的某些特定截面的转角和挠度;了解梁的刚度条件。

2、要点

第一节 挠度和转角 1.平面弯曲梁的挠度 2.平面弯曲梁的转角

第二节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1.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的建立 第三节 积分法计算梁的位移 1.计算梁的位移的积分法 2.积分法计算梁的位移举例 第四节 叠加法计算梁的位移 1.计算梁的位移叠加法 2.叠加法应用举例 第五节 梁的刚度条件 1.梁的刚度条件

2.梁的刚度条件应用举例 第六节 超静定梁 1.超静定梁的概念 2.超静定梁的解法举例

第九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8学时)

1、目的要求

了解应力状态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会从具体受力杆件中截取单元体并标明单元体上的应力情况;会计算平面应力状态下斜截面上的应力及主应力;了解空间应力状态的概念和空间应力状态下三个主应力б

1、б

2、б3;掌握广义胡克定律,会计算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线应变或正应力;了解强度理论的概念,会应用强度理论对杆件进行强度校核。

2、要点

第一节 应力状态的概念 1.主应力的概念 2.主平面的概念 3.主单元体的概念 4.应力状态的分类

第二节平面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 1.解析法概述

2.主应力和主平面的方位

3.剪应力的极值及其所在的平面的方位 第三节平面应力状态分析——图解法 1.应力圆方程 2.应力圆的作法 第四节 广义虎克定律 1.广义虎克定律介绍 第五节 强度理论

1.第一强度理论介绍 2.第二强度理论介绍 3.第三强度理论介绍 4.第四强度理论介绍

第十章 杆件在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8学时)

1、目的要求

了解组合变形的概念,会将组合变形问题分解为基本变形的组合;会分析斜弯曲、拉(压)弯、偏心拉伸(压缩)等组合变形杆件的内力、应力和对杆件进行强度计算;会应用强度理论对弯扭等组合变形杆件进行强度校核。

2、要点

第一节 组合变形的概念 1.组合变形的概念 2.常见的组合变形

3.组合变形的一般研究方法 第二节 斜弯曲 1.斜弯曲的概念 2.斜弯曲问题解法 3.中性轴

第三节 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 1.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概念 2.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解法 第四节 偏心拉伸(压缩)1.偏心拉伸(压缩)2.偏心拉伸(压缩)解法 3.截面核心

第五节 弯曲与扭转的组合变形 1.弯曲与扭转的组合变形

2.弯曲与扭转的组合变形的解法 3.相当应力

第十一章 压杆稳定(8学时)

1、目的要求

掌握压杆稳定的概念;了解临界力和临界应力的概念;掌握欧拉公式,会计算压杆的临界力和临界应力;了解柔度的物理意义,掌握柔度在压杆稳定计算中的应用。会应用稳定条件对压杆进行稳定计算。

2、要点

第一节 压杆稳定的概念 1.平衡稳定性的概念 2.压杆稳定的概念

第二节 细长压杆的临界力

1.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力计算公式推导 2.细长压杆的临界力普遍公式——欧拉公式 3.长度系数

第三节 临界应力、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1.细长压杆的临界应力计算公式 2.压杆的柔度

3.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第四节 三类压杆、临界应力总图 1.三类压杆的概念 2.临界应力总图

第五节 压杆的稳定性校核 1.压杆的稳定条件 2.稳定安全系数 3.折减系数

4.压杆稳定条件的应用 5.试算法

第六节 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1.减小压杆长度

2.改善压杆的约束条件 3.合理选择截面 4.合理选用材料 机动(课程复习)(2学时)

第三篇:工程力学教学大纲(本站推荐)

《设施农业环境工程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温室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规律与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植物对环境要求的特点,研究如何采用经济和有效的环境调控工程技术与设施,创造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二、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1.了解设施农业环境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设施光环境及其调控

(1)掌握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以及功能,四种太阳辐射的单位及其特点。(2)掌握设施光环境特点。(3)掌握设施光环境的影响因素

(4)掌握设施光量、光谱、光周期调控的方法。(5)掌握人工光源的要求及常见人工的种类和特点。3.设施热环境及其调控

(1)掌握设施热环境的变化特征。(2)掌握热平衡方程的基本原理及其作用。(3)掌握设施保温的主要技术措施。(4)掌握设施加温主要方式的特点及应用。(5)掌握设施降温的方式与设备。4.设施水环境及调控

(1)掌握设施内水环境的特点。

(2)掌握设施湿度对设施作物的影响及其调控方式。(3)掌握设施灌溉系统的组成。

(4)掌握设施内各种灌溉系统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5)了解设施灌溉系统主要的设备特点。5.设施气体环境及其调控

(1)了解设施内主要的有害气体的来源及其减除方法。

(2)掌握设施内CO2的变化特点

(3)掌握设施内CO2的增加的方法,CO2施肥的技术要点。

(4)掌握设施内气体流动环境对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如何调控。6.设施土壤环境及调控

(1)了解设施内土壤环境的特征。(2)掌握设施内土壤环境的调控与控制。7.设施环境自动控制系统

(1)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式。

(2)掌握自动控制的分类以及设施内自动控制的基本要求。

1(3)掌握设施内传感器的分类及传感器的种类。(4)了解设施内主要的几种环境自动控制系统。(5)掌握草莓设施栽培的主要技术要点。

《设施作物栽培学》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设施作物的范畴,以及在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掌握设施环境条件与设施作物生长发育的联系;掌握设施作物栽培制度以及繁殖与育苗技术;掌握主要设施蔬菜、设施花卉、设施果树的栽培技术。

二、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1.掌握设施作物范畴以及设施作物生产在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2.设施环境与设施作物

(1)掌握设施作物对温度的基本要求、温度对设施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掌握设施作物对光照强度、光质、光周期的基本要求,以及光照强度、光周期对对设施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3)掌握设施作物对CO2浓度的要求以及CO2气体环境对设施作物生理效应和生育效应的影响。(4)掌握湿度环境对设施作物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光合产物分配、生理障碍及作物病害的关系。(5)掌握土壤湿度及通气状况、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土壤连作障碍对设施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3.设施作物栽培制度

(1)掌握作物栽培设施的类型、结构和特点。

(2)了解设施栽培介质类型,掌握设施作物对固体基质物理和化学性质的要求。(3)了解设施作物茬口安排的原则,掌握设施作物栽培主要茬口类型。(4)掌握设施作物立体栽培的种类与意义。3.设施作物繁殖与育苗技术

(1)了解设施作物繁殖方式,掌握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以及播前处理技术;掌握自根繁殖的方法以及不同自根繁殖方法适用的设施作物种类;掌握影响自根繁殖成活的因素;了解获得无病毒苗的方法。

(2)掌握穴盘育苗的概念、设施设备及育苗技术要点。

(3)掌握嫁接育苗的意义、嫁接育苗的方法以及嫁接繁殖成活的原理与影响因素。(4)了解水培育苗的特点,掌握水培育苗的主要类型及技术要点。4.设施瓜类蔬菜、茄果类蔬菜栽培

(1)了解设施蔬菜栽培特点,掌握我国设施蔬菜栽培区域类型;了解我国设施蔬菜栽培的主要种类。(2)掌握瓜菜类蔬菜的主要茬口安排及设施栽培技术。

(3)掌握茄果类蔬菜的主要茬口安排及设施栽培技术。

(4)掌握食用菌栽培的主要茬口安排及设施栽培技术。5.设施切花和盆花栽培(1)了解我国设施花卉栽培的现状与特点,掌握我国设施花卉栽培的主要种类。(2)掌握主要切花设施栽培的主要技术要点。(3)掌握主要盆花设施栽培的主要技术要点。6.设施葡萄、桃、草莓设施栽培

(1)了解果树设施栽培现状及意义,掌握果树设施栽培的原理及生理学基础。

(2)掌握果树设施栽培过程中树种与品种的选择原则、果树设施栽培的主要形式、果树设施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3)掌握葡萄设施栽培的主要技术要点。(4)掌握桃设施栽培的主要技术要点。(5)掌握草莓设施栽培的主要技术要点。

《土壤肥料学》课程复习大纲

第1章 绪论

1.1 土壤和肥料的概念 1.2 土壤和肥料学发展概况

1.3 土壤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1.3.1 土壤肥力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1.3.2 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1.3.3 可持续农业中的我国土壤肥料学研究

第2章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2.2 土壤生物与土壤有机质 2.2.1 土壤生物 2.2.2 土壤有机质 2.3 土壤水分 2.3.1 土壤水分的保持

2.3.2 土壤水分的类型和性质 2.3.3 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2.3.4 土壤水分的能态 2.3.5 土壤水分状况与作物生长 2.4 土壤空气 2.4.1 土壤空气的组成 2.4.2 土壤通气性

2.4.3 土壤通气状况与作物生长 2.5 土壤热量

2.5.1 土壤热量来源与平衡 2.5.2 土壤的热特性 2.5.3 土壤温度与作物生长

2.6 土壤水、气、热的调节与氧化还原性 2.6.1 土壤水、气、热的调节 2.6.2 土壤氧化还原性质 第3章 土壤的基本性质 3.1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和耕性 3.1.1 土壤孔性 3.1.2 土壤结构性 3.1.3 土壤耕性

3.2 土壤胶体与土壤吸收性能 3.2.1 土壤胶体 3.2.2 土壤吸收性能 3.3 土壤的酸碱性 3.3.1 土壤酸性 3.3.2 土壤碱性 3.3.3 土壤缓冲性

3.3.4 土壤的酸碱反应与植物生长

第6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原理 6.1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6.1.1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概念 6.1.2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分组 6.1.3 肥料三要素

6.1.4 必需营养元素与植物生长 6.2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6.2.1 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6.2.2 根外器官对养分的吸收 6.2.3 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转和利用 6.3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条件 6.3.1 植物吸收养分的基因型差异 6.3.2 环境因素对植物吸收养分的影响 6.4 施肥的基本原理 6.4.1 养分归还学说 6.4.2 最小养分律 6.4.3 报酬递减律 6.5 施肥技术 6.5.1 施肥量的确定 6.5.2 植物营养期与施肥

6.5.3 施肥时期(或种类)与方法的确定

第7章 土壤与植物氮素营养及化学氮肥 7.1 土壤氮素营养

7.1.1 土壤氮素的含量与形态 7.1.2 土壤氮素转化及其有效性 7.2 作物的氮素营养

7.2.1 作物体内氮的含量和分布 7.2.2 氮的生理功能 7.2.3 氮的吸收与利用

7.2.4 作物氮素营养失调的形态表现 7.3 常用化学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7.3.1 铵(氨)态氮肥 7.3.2 硝态氮肥与硝铵态氮肥 7.3.3 酰胺态氮肥 7.3.4 缓释氮肥

7.3.5 氮肥的合理分配与施用

第8章 土壤与植物磷、钾素营养及磷、钾肥 8.1 土壤、植物磷素营养与化学磷肥 8.1.1 土壤磷素营养 8.1.2 植物磷素营养

8.1.3 常用化学磷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8.2 土壤、植物钾素营养与化学钾肥 8.2.1 土壤钾素营养 8.2.2 植物的钾素营养

8.2.3 常用钾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第9章 土壤与植物中的中、微量元素营养及中、微量元素肥料 9.2 微量元素营养与微肥 9.2.1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 9.2.2 植物的微量元素营养 9.2.3 微量元素肥料及其施用

第10章 复混肥料 10.1 复混肥料概述 10.1.1 复混肥料的概念 10.1.2 复混肥料的类型 10.2 掺混复肥的生产 10.2.1 配方设计 10.2.2 肥料混合的原则 10.2.3 投料量的计算 10.2.4 成粒方法 10.2.5 工艺流程

10.3 复混肥料的合理施用 10.3.1 因土施用 10.3.2 因植物施用 10.3.3 因养分形态施用 10.3.4 以基肥为主的施用 10.3.5 掌握合理的用量

第11章 有机肥料 11.1 发展有机肥料的意义 11.1.1 有机肥料的概念 11.1.2 有机肥和无机肥的关系

11.1.3 有机肥料在培肥土壤和植物营养中的作用 11.2 有机肥料的腐熟原理与技术 11.2.1 腐熟的目的

11.2.2 腐熟的过程及其调控技术 11.3 有机肥料的主要类型 11.3.1 粪尿肥 11.3.2 秸秆类肥 11.3.3 绿肥 11.3.4 微生物菌剂 11.3.5 有机废弃物的利用

11.4 有机肥料的利用及其问题与对策 11.4.1 有机肥利用过程中的问题 11.4.2 发展有机肥料的对策

第四篇:《工程力学》(二)实施方案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工程力学》

(二)课程实施方案

2012年3月

一、课程简介:

学分情况:4学分

学时安排:理论学时60

二、课程性质:大连理工大学网络学院必修课

《工程力学》是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远程高等教育工程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工程力学》

(二)课程对《工程力学》

(一)中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静力学的主要内容作了回顾,并增加了结构动力计算的内容。使学生们掌握静力平衡和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两部分的基本知识,在学习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杆件结构内力和位移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培养结构分析与计算方面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并逐步培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材:

1.《工程力学》.黄丽华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

2.《结构力学》.阳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3.《工程力学》

(二)网络课件,包括:课程讲解、例题分析、作业题,请同学们予以参考。

四、教学过程:观看课件的课程讲解、自学平时作业网上课程辅导答疑(网上讨论)考试

五、教学特点:

(1)本门课程注重力学的素质教育,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分析,而

不追求冗长的理论推导和复杂的数值计算;

(2)本门课程同时具备理论性和实践性,引入更多的工程实例作为

例题和习题,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本门课程的例题和习题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同学们

复习和备考的参考资料,同学们应予以重视并认真完成。同时,为配合同学们学好本门课程,辅导老师在每个教学周都上传一份当周课程内容的辅导资料,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做好笔记。1

第五篇:11.2土木工程力学(本)教学大纲

天津电视大学广播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

《土木工程力学(2)》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土木工程力学(本)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类杆件结构的受力性能,掌握分析计算杆件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后续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行结构设计打下坚实的力学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土木工程力学(本)是建筑力学(专)的后续课程,是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课。学习本课程应具备高等数学和建筑力学的力学基础知识。

本课程属专业基础课,授课时应注重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掌握基本的结构分析计算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教学总体要求

1.掌握平面杆件结构计算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通过学习,掌握平面杆件结构的计算方法。

3.多做习题是本课程重要的学习环节。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

课程教学要求分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第二部分 媒体使用与教学过程建议

一、课程教学总时数、学分数

本课程为5学分,课内学时90学时,开设一学期,安排在第二学期。

次序 1 2 3 4 5 6 7

教学内容 绪论

几何组成能分析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力法解超静定结构 位移法解超静定结构 力矩分配法解超静定结构

课内学时 1 2 16 10 16 14 5 8 9 总计

二、教材

影响线及其应用 结构的动力计算 16 90 本课程的媒体建议选用文字教材、IP课件、录像教材等。其中文字教材是课程的基本媒体,2007年7月审定的土木工程力学(本)课程教学大纲编写的。本课程所采用的文字教材为贾影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土木工程力学(本)》教材。

不但包含所有教学内容,而且包含教学要求、其它媒体的使用方法及必要的教学信息等内容,是学生学习的核心教材。

IP课件、录像教材是强化媒体,主要是讲授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对工程结构进行力学分析的能力。是对文字教材某些内容的强化与补充。

三、教学环节

1.先修课程

《材料力学》、《理论力学》

2.面授辅导或自学

自主学习是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本课程的教学要注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收看电视、IP课件、直播课堂、网上教学辅导等方式进行学习,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导学助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

习题课要服从于教学大纲,使用多媒体一体化教材,采用讲解、讨论、答疑等方式,通过讲思路,讲方法,培养学生对工程结构力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3.作业

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学好本课程的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作业内容以教材中的习题为主,通过这些习题的练习,逐步加深对课程中各种概念的理解、熟悉分析和计算方法,达到基本掌握本课程主要内容的目的。

4.考试

(1)期末必须上网进入中央电大,市电大或建工电大在线平台察看期末复习指导,以获取本课程的期末考试的资料。了解考试的方法、内容、及必带品(2)要详细知道并掌握每章的重点、考核知识点。(3)要把所有的作业重新复习一遍,加深认识(4)几大类型题应各做两道题以上

考试题目要全面,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同时要做到体现重点,题量适度,难度适中,题量和难度的梯度应按教学要求的不同层次安排。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绪论

教学内容:

1.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2.常见工程结构类型及计算简图,荷载的分类

3.本课程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要求:

掌握各类结点、杆件及支承的受力特点。

二、几何组成分析

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

2.简单组成规则

3.例题分析

教学要求:

掌握简单组成规则的灵活应用。

三、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教学内容:

1.静定梁的计算及内力图

2.静定刚架的计算及内力图

3.静定拱的计算

4.静定平面桁架的计算

5.组合结构的计算

教学要求:

理解杆件截面内力与外荷载的微分关系,理解结构的整体和局部平衡概念;熟练掌握梁、刚架的计算方法及内力图的绘制;掌握桁架及组合结构的计算方法;了解拱的计算方法。

教学建议:

1.使学生充分理解整体和局部平衡的概念。

2.重点讲述受弯杆件及链杆的力学特性。

3.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梁和平面刚架内力图的绘制。

四、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教学内容

1.变形体系的虚功原理

2.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

3.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

4.图乘法

5.静定结构温度变化时的位移计算

6.静定结构支座位移时的位移计算

7.线弹性结构的互等定理

教学要求:

了解变形体系的虚功原理及其应用形式;理解并熟练掌握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的一般公式;熟练掌握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方法及图乘法;掌握支座位移和温度改变等因素作用下的位移计算方法;了解线弹性结构的互等定理,理解静定结构的基本力学特性。

教学建议:

1.使学生理解静定结构位移计算方法的原理。

2.本章的重点是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及图乘法。

3.理解桁架及组合结构的位移计算是本章的难点。

五、力法

教学内容:

1.本章概述

2.基本概念

3.力法基本原理(一次超静定结构)

4.力法典型方程(二次超静定结构)

5.力法计算多次超静定结构

6.对称性的利用

7.温度变化时的内力计算

8.支座移动时的内力计算

9.超静定结构的基本力学特性

教学要求:

理解力法解超静定结构的原理。理解超静定结构的基本力学特性。熟练掌握用力法解在荷载作用下一次及二次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掌握利用对称性计算超静定结构内力的方法。了解多次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了解温度变化及支座位移时的内力计算方法。

教学建议:

1.理解用力法解超静定结构的思路。

2.本章重点是一次及二次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

3.理解力法原理,学会利用变形协调条件建立力法典型方程。

六、位移法

教学内容:

1.位移法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2.位移法典型方程的建立及系数项、自由项的求解

3.用位移法求解具有一个及两个结点位移的结构

4.对称性的利用

5.位移法与力法的区别

教学要求:

1.理解位移法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2.熟练掌握具有一个及两个结点位移的结构的计算方法

3.掌握利用对称性的简化计算方法

教学建议:

主要强调位移法的基本原理。

七、力矩分配法

教学内容:

1.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2.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

3.力矩分配法计算无结点线位移的刚架

教学要求:

理解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了解它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熟练掌握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掌握力矩分配法计算无结点线位移的刚架。

教学建议:

结合工程实际,介绍力矩分配法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八、影响线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

1.影响线的概念

2.用静力法做直接荷载作用下单跨静定梁的影响线

3.用机动法做影响线

4.间接荷载作用下单跨静定梁的影响线

5.影响线的应用:(1)利用影响线求量值(2)求最不利荷载位置

教学要求:

理解影响线的概念,了解影响线的用途,学会如何使用影响线,掌握直接和间接荷载作用下单跨静定梁的弯矩、剪力、支反力影响线的做法。

教学建议:

1.明确影响线的定义。

2.重点讲述直接荷载作用下单跨静定梁的弯矩、剪力、支反力影响线的做法(机动法)。

九、结构动力计算

教学内容: 单自由度体系运动方程的建立 单自由度体系自由振动的解

单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强迫振动 两个自由度体系运动方程的建立 两个自由度体系自由振动的解

教学要求:

理解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单自由度体系在自由振动及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动力解。了解双自由度体系自由振动的解,了解阻尼对振动的影响,了解结构的共振现象。

教学建议:

本章内容偏难。建议自学与录像相结合。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动力问题的求解。

下载《工程力学》(二)教学大纲[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程力学》(二)教学大纲[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测绘专业《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精选5篇)

    测绘专业《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工程力学是由基础理论课过渡到设计课程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研究简单机构的受力分析以及工程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

    工程力学

    飞行器及其动力装置、附件、仪表所用的各类材料,是航空航天工程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航空航天材料科学是材料科学中富有开拓性的一个分支。飞行器的设计不断地向材料科......

    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地基与基础、工程地质学、工程水文学、工程制图与cad、计算机应用、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工程结构、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技术与管......

    工程力学学习心得

    工程力学学习心得 1. 外效应: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效应 2. 内效应:力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的效应 3. 刚体: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发生形变(能当做刚体的条件:研究物体的性质有关) 4. 力......

    工程力学习题。。

    一、填空题 2、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 (方向) 、(作用点)用符号表示力的单位是 (N)或(KN)。 3、力偶的三要素是力偶矩的(大小)、(转向)和(作用面的方位)。用符号表示力偶矩的单位为(N·m)或(K......

    工程力学题目

    理论力学复习题 第七章:点的合成运动 例10 图示曲柄滑道机构,圆弧轨道的半径R=OA=10 cm,已知曲柄绕轴O以匀速n=120 rpm转动,求当=30°时滑道BCD的速度和加速度。解:取滑块A为动点,动系......

    工程力学计算题

    1. 如图13-5所示,夹板锤的质量m = 250kg,由电动机通过提升装置带动,若在10s内锤被提高H=2m,提升过程可近似地视为匀速的,求锤头重力的功率。若传动效率η=0.7,求电动机功率。 2.......

    工程力学试卷

    工程力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物体的平衡是指物体相对于地面__________或作________运动的状态。 2.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_____。该力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