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案例1
树立探究意识,培养钻研精神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案例 新源县则克台镇中心小学
潘文丽
教材分析: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发现问题,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证实假想的探索过程,同时向我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语言准确生动,内容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设计意图: 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而“恐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文章从题目到内容都吸引着学生好奇心。因此,在设计中,我抓住这一学习契机,引导学生通过多渠道收集资料,以自主学习唤起学生浓厚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教学始终坚持“以读为本”。在设计中,我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反复诵读,在语言实践中体会说明文中用词的正确生动,并在这过程中感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描绘、敏捷、欣喜若狂、形态各异”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3、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难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课件中包含相关的原始恐龙图片影像、恐龙化石、文字解说、课文重要句段等。
2、学生准备:课前通过各种方法收集恐龙相关资料,可以是图片,可以是文字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示标
1、以“动画片”为饵,激起兴趣。播放恐龙的动画片。
2、课件出示各种恐龙和鸟儿的动态画面,说说你知道它们哪些特点。
3、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回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4、板书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二、查学诊断
1、课前老师让你们查阅了有关恐龙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学生汇报资料。
2、老师检测预习情况 :出示词语(1)自由读(2)当小老师领读(3)开火车读(4)理解词语的意思
3、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讲哪些内容?
三、导学施教
1、自由朗读课文,划分课文的层次。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探究第一部分内容: ⑴ 第1自然段 鸟与恐龙的关系?(学生鸟是与恐龙进化的)
最后一句话(埋下伏笔,后面回头处理“一支”“漫长”的准确性)⑵ 这一段怎样引出观点的?
(把恐龙与鸟类作比较)
(结构相似的“骨骼化石”做一个幻灯片对比)(3)学生讨论: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点睛”引出“画龙点睛”,引申这个成语的意思,由此推出“有羽毛的痕迹的化石”的重要性。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师生共同探究这一部分:
做成幻灯片,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恐龙分支,演化过程。
(1)、老师坦承自己不明白恐龙是怎么进化的,让学生自读,给老师讲解演化过程。
老师出示幻灯片,学生根据提示复述演化过程。(2)、处理“毋庸置疑”意思
(毫不怀疑)引导学生以毋庸置疑的语气读科学家的推测。
(3)、这一部分主要是科学家假设猜想恐龙向鸟儿进化的过程。
(注意: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成鸟儿;并不是所有的恐龙都在向鸟儿进化!)
问:是所有的恐龙都进化成鸟儿了吗?
学生:不是,是 一支 漫长
体会作者的用词准确。
3、学习第三部分
老师:谁能说说“希望能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句话饱含的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指正。(通过化石重现)
四、练测促学
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同桌说后指名学生说。
五、反馈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小结:课文假想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作者说明简洁、意思表达完整、准确,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激发了我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希望同学们在此启迪下,将思绪放飞蓝天,去探索大自然以个又一个奥秘,为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作业布置:完成小练习册。
第二篇:《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案例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案例
设计理念
课标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本课时,紧紧围绕“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这一问题,设计了课件、学习表格,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边读边悟,通过重点词句的分析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学会学习,激发其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思路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组的讲读课文,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第3自然段循着读者的阅读思路,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一设问,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我们的视线引向中生代,在我们眼前再现了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3、有条理的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2、恐龙的演化过程,激发探索求知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恐龙的有关资料、动画,文章的相关段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导入: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仔细看。
第一幅:雷龙
第二幅:霸王龙
第三幅:鸽子
第四幅:孔雀
看完图片,你想说什么?
引出:看似毫不相干的恐龙和鸟类却有亲缘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31课,“飞向蓝天的恐龙”。
2、看到这个题目,你想说些什么?最想了解什么?
预设: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二、走进恐龙,探究演化。
1、浏览课文:
课文哪个自然段写的是恐龙飞向蓝天这一演化过程?
2、反馈:(第4自然段)
3、直奔主题:那就让我们一起把目光聚焦在第四自然段,独立学习后小组合作交流:
(1)恐龙飞向蓝天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吗?
4、小组合作学习,老师明确汇报小组。
三、汇报交流,深化提高
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很快完成了练习题。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一))恐龙飞向蓝天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哪个小组来汇报?
1、恐龙飞向蓝天经历了五个阶段:
2、根据学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飞向蓝天
具备滑翔能力
其中一支猎食性恐龙
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第一种恐龙
3、看板书,清楚阶段。
(二)师:地球上出现的第一种恐龙究竟什么样呢?哪个小组来汇报?
2、小组汇报
3、课件出示第一种恐龙的特点:形似狗,后腿能支撑身体。
4、真奇怪!两亿三千万年前的恐龙我们并没有见过,你怎样能这样清晰地想象出来?
5、师小结:是啊!狗我们都见过,这种用我们熟悉的事物来描写我们从未见过的恐龙,就能使我们很容易地想象它长什么样子,这种方法大家以后作文中也可以运用。
6、带着体会读这句话。
(三)数千万年后,第一种恐龙繁衍成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作者又是怎样向我们介绍的?哪个小组来汇报?
1、小组汇报
2、一共介绍几类恐龙?从哪里可以看出?(相机出示课件)
3、出示改变标点的内容,让学生自由读,看有什么发现?提示标点也不能放过。
4、出示正确内容,读分号前后的两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出示表格,方便学生理解。
5、师小结:本来是六类,现在根据恐龙的共同特点,又将这庞大的家族分成三大类,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每个分句中的两个语句描绘的又是相对的形态,这种说明方法叫作比较。
6、交流资料:恐龙庞大的家族难道只有这几种形态?
7、说话练习:你能用文中“有些„„有些„„”这样的句式说说你了解的恐龙吗?
8、分角色读这句话。
9、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恐龙这个庞大的家族?(播放动画)
(四)这个大家族中的一支猎食性恐龙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变化,找到句子了吗?
1、小组汇报。
2、出示表格
3、男女生合作读。
(五)不仅如此,它们还学会了飞翔,哪个小组汇报恐龙演化成鸟类的推测?
1、根据汇报,相机出示句子。
2、小结:两种推测,一种树栖说;一种奔跑说。
(六)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生接读句子:
1、“毋庸置疑”是什么意思?
2、也就是说,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鸟类,飞向了蓝天。
(七)出示表格,填写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
(八)说明文的语言,很有特点,比较以下几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第一组:
1、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
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2、它们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第二组:
1、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2、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第三组:
1、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
2、根据这一假说,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没有被找到。
小结:说明文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准确,大家在以后的作文中要力求做到,在接下来的复述中更要做到。
(九)你能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吗?
点名复述。
过渡:为什么我们能这么肯定地说恐龙演化成了鸟类,有证据吗?
预设:化石。
师:是呀。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与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找到。直到20世纪末期
(在课文中找出相关段落齐读)。
师:(投影出示再读)你读懂了什么?
师: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
(高兴到了极点,就要发狂了)。
师:研究者们为什么会如此地高兴?
师: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接近2个世纪,将近200年的时间里,科学家们都在苦苦寻找化石。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怎能不令他们欣喜若狂!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这句话。
师:是啊!时间之久,困难之多,这一切实在太让人欣喜若狂。所以,辽西的发现齐读二段最后一句(理解“点睛之笔”)
此时此刻你想对那些孜孜不倦的研究者们说些什么?
预设:你们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感动„„
师:是呀,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投影出示语文园地八的日积月累)
生:学生齐读。
师:这就是科学工作者的精神,坚持不懈,孜孜不倦,只有这样才能探索宇宙的奥秘,恐龙的奥秘还有很多,如果你想对恐龙有更深的了解,你可以看书籍:《恐龙世界》纪录片:《龙行天下》《恐龙星球》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恐龙时代》 电影:此外在许多电影中也会发现恐龙的足迹《金刚》《侏罗纪公园》《与恐龙同行》„„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恐龙的演化过程。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是不是所有的鸟类都是恐龙的后裔?其余种类的恐龙是不是真的灭绝了?这些都需要你们去探索,去解答。希望大家努力学习,丰满自己的羽翼,将来在科学的天空自由翱翔。
第三篇:《飞向蓝天的恐龙》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七小学李娜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描绘、敏捷、欣喜若狂、形态各异”等词语。
2、继续学习采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采用小组探究的方法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作者写作用词的准确性。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教学重点:
重点:
1、学习生字词,理解茹毛饮血,中生代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写作用词的准确性。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课件中包含相关的原始恐龙图片影像、恐龙化石、文字解说、课文重要句段等。
2、学生准备:课前通过各种方法收集恐龙相关资料,可以是图片,可以是文字材料。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交流资料。
1、提到恐龙大家会感到熟悉而又陌生,说他熟悉是因为大家在电视当中经常见到它的身影,谁来说说说道恐龙你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学生说。
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概括—— 的恐龙(笨拙的;庞大的;凶猛的„„)
2、说道陌生是因为我们谁也没见过真正的恐龙,同学们你们了解恐龙吗?根据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3,可是大家知道吗? 这样的庞然大物竟然是轻灵,可爱的鸟类的祖先,它们又是怎样飞向蓝天的呢?这其中又有哪些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31课飞向蓝天的恐龙。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借助拼音或工具书把生字词读准确,运用已学方法识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反馈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出示词语:
中生代 化石 演化
凌空翱翔 迟钝 描绘
毋庸置疑 敏捷 崭新
脑颅 骨骼 鸟翼
A、正音——崭 翘舌音 ;“凌、恐、盈”后鼻音。
注意字形,尤其是笔顺——捷 ;辨析“顿—吨”
第四组:都指身体的某个部位。
B、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预设:
(中生代:大家都知道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按地层的年龄将地球的年龄划分成一些单位,人们习惯于以生物的情况来划分,这样就把整个46亿年划成两个大的单元,那些看不到或者很难见到生物的时代被称做隐生宙,而将可看到一定量生命以后的时代称做是显生宙。宙下被划分为一些代。中生代属于地质年代的第四代,延续约一亿年,这一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这个时期主要的脊椎动物是爬行动物,恐龙繁盛,哺乳类和鸟类开始出现。
化石:指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过程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毋庸置疑:指无须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C、“听意猜词”游戏
3、教师出示生字,请学生把难写难记的生字在本上写5个。
三:熟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反复多练。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2、指读课文,学生认真听,回答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3、同学们读的很认真,说的很好,就让我们带着想象的翅膀学习课文第一段。
4、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段,小组讨论通过读第一段你都了解到了什么。
5、学生交流: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6、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教师提问,如果把加点字“一支和漫长的”去掉可不可以。并出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经过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学生比较读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7、学生有感情的读: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重点字要读出重音。
教师总结:恐龙是怎样演化成鸟儿的呢?科学家们有什么依据可以证明这一说法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第四篇: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1
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全文大意,在自主的环境中理解“漫长、一支、欣喜若狂”的意思。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4、学习课文第二段,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了解恐龙与鸟类的相似之处,通过推敲词语,感受文本表达的严谨。教学重难点:
重点: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难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课件中包含相关的原始恐龙图片影像、恐龙化石、文字解说、课文重要句段等。
2、学生准备:课前通过各种方法收集恐龙相关资料,可以是图片,可以是文字材料。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交流资料
师:先看老师写一个词,你能准确的读出来吗?板书:恐龙 课件出示恐龙图片。
师:看了这些恐龙图片,对他们有什么印象?生。课件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板书学生问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打开课本,翻到31课,出示课件:要求:
1、读准生字词,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文中有大量描写恐龙和鸟类的词语,读准这些词语。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师:课件出示词语:迟钝、凶猛、笨重、茹毛饮血、树栖、轻盈、凌空翱翔、敏捷、五彩斑斓,先找同学来领读一下,谁来? 师:下面我们来开两列火车来读一读,生读。
师:下面我请男同学读第一行,女同学读第二行,找一男一女读。师:发现了什么?生。下面我们带着不同的语气,男孩子读恐龙的,女孩子读鸟儿的,课件变两种颜色,生读。
师:刚才我们读了课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吗?生谈。
三、自读自悟第二自然段,深入感知
师:其实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对于恐龙是怎么飞上蓝天的,有一个概括性的句子,同学们再快速的读一读,划出这个句子来。生读、说。师:课件出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师:这个结论多么不可思议,请你再读一读,跟同桌说说,你明白了什么?生:一支、很长时间 师:很长时间在句子中是哪个词?漫长。那么这漫长的时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中生代。课件出示:中生代时期的恐龙图片
师:这就是中生代时期,看了图片你有什么印象?(恐龙多、恐龙是主宰)
师:同学们猜猜看,从中生代时期到现在,有多少年啊?生 师:课件出示:经过7000万年,恐龙的一支演化成凌空翱翔的鸟儿。师:谁来读一下,生。板书:7000万年,同学们看这个数字,7000后面还有万年,我看有的同学嘴巴张得大大的,为什么?生。师:是啊,那时候还没有人类呢?来,请你再来读这个句子 师: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词,一支,也就是说恐龙中的一小部分飞向了蓝天。
师:我发现学到这了,咱们课文中的词用的是非常的准确的,同学们很会读书,能够联系上下文来抓住关键词来学习,下面端起课本,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女同学读鸟儿的,男同学读恐龙的,最后一句话一起来读
师:读到这,我们想啊,科学家凭什么找到鸟儿是恐龙演化而来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
师:课件出示:
1、发现带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
2、没有找到相关化石
3、发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4、提出亲缘关系的假说。
师:你能按照课文的顺序把这些句子重新排列吗?生
师:这里说到,发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究竟是怎么样的,我们翻到课本152页,有个资料袋,自己阅读一下 师:那谁能简单说说读懂了什么?生
师:课件出示恐龙化石和鸟类化石。看到恐龙和鸟类的化石,此时此刻,你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师:今天我们看鸟类的化石,很简单,放出来就是了,可是当时科学家们为了寻找这样一个依据、这样一个凭证,那可是历经了千辛万苦,接下来,请同学们好好读读第二段,课件出示:好好读读第二段,努力把自己的情感融进去。读者读者,你体验到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师:读到这,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还有不一样的情感吗? 师:老师觉得更多的是一种敬佩的心情,来,我们仰视这些科学家们,首先我们来了解首次提出这个假说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赫胥黎,教师读资料,课件出示:赫胥黎
师:咱们要记住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名字是、生说,怀着崇敬的心情喊出他的名字、生读
师:是的,对科学家们我们是崇敬的,读了这篇课文很多同学说了,我们很高兴,很愉悦,是吧?那么在文章里面,有一个词,课件出示:20世纪末期,我们科学家终于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表示高兴、愉悦的是,欣喜若狂,欣喜若狂什么意思?生。师:课件出示:狂,狂的样子是什么样的呢?生 师:高兴就高兴呗,为什么要这么发狂啊这些科学家们?
大约是多长时间,你怎么知道的?是的,一个世纪是100年,从19世纪初,找到20世纪末,大约是200年,所以他们这时候会、欣喜若狂。
师:课件出示:20世纪末期,我们科学家终于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一起读。
师:恩,老师听出来了这种不容易的感觉,谁还想读一读,还想读吗,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
师:是的,师读,课件出示: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读了这句话,有什么不懂的吗?生,点睛是指画龙点睛,把龙的眼睛画上去之后,龙就,活了,那么这点睛之笔到底是展现一幅怎样迷人的画卷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四、巩固练习,回顾所学
师:下面我们来做练习,拿出练习本,课件出示: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的霸王龙()马门溪龙()的鸽子
()孔雀()演化()鸟儿 生写在练习本上
师:我们随着课文内容的填空,再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所学到的内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下课!
第五篇:《飞向蓝天的恐龙》读后感1
《飞向蓝天的恐龙》读后感1
我感觉课文写得很生动、有趣。首先蜻蜓点水介绍了一下各式各样的恐龙,数不胜数呀!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我百分之百绝对不会相信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这不禁勾起了我的深思:那么庞大的恐龙居然能跟渺小的鸟类相提并论?这可真是令我出乎意料、大开眼界啊!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对恐龙与鸟类的描写中,用了许多形容词,使我们感觉出神入画,仿佛那种形象清晰地展现在我眼前。我再次感悟到:恐龙居然会变成鸟类,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