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 2015年 师资培训《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第二节)
1.为什么要研究高等教育学?
旨在探讨高等教育中的各种理论和现实问题,找到高等教育的本质和客观规律,使高等教育工作更具科学性,从而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2.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是什么?
加深对高等教育工作的认识; 增强高等教育工作的责任感; 提升高等教育工作的水平。
第二章(第三节)
3.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高等教育的多元化。
第四章
教师和学生是高等教育系统中两个最活跃的人力因素,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交互过程中形成师生关系。
4.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什么?
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具有复杂性; 高校教师的职业具有创造性; 高校教师的职业具有示范性;
高校教师的职业具有长周期性合迟效性。
5.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哪些?
包括职业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
高尚的职业道德:指高校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合道德准则。 合理的知识结构:
按照内容分类: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 按照知识形成的类型:间接知识、通过直接经验获得的知识; 从功能分类:
本体性知识(即学科知识,是教师关于所教科目的知识)
条件性知识(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专门知识,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实践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情境知识以及相关的学科经验)文化知识(指与教师所教学科相邻的其他学科知识,即通识性的知识)
专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一)全面掌握并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
(二)系统的教学设计能力;
(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多方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五)教育指导能力
(六)教育机智
(七)教学监控能力
(八)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九)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十)终身学习的能力 良好的身心素质:
(一)认同教师角色;
(二)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正确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
(四)具有教育独创性;
(五)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的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的控制情绪。
6.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自我意识的发展 认识活动的发展 情感的发展 个性的发展
7.从教育学角度看高校学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高校学生是高等学校教育的主体 高校学生是发展性的人 高校学生是个性化的人
8.高校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高校师生间的社会关系 高校师生间的教育关系 高校师生间的心理关系 高校师生间的伦理关系 高校师生间的法律关系
9.高校师生交往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师生之间沟通减少
师生之间互相信任程度降低
师生之间在思维、价值观等方面差异明显 师生交往的功利主义色彩加重
10.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是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实现最佳教育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是完成高等教育任务的重要前提之一。(1)学校方面:
树立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 为师生交流创造平台 改革专业设置和教学方法 完善帮困制度(2)教师方面: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提高修养,促进专业发展 改革教育方式 了解和关心学生
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3)学生方面:
尊重教师 以学为本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五章(第一节、第四节)
11.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所谓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是由学校的性质合培养目标及自身的学科发展水平来决定的,由特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合相应的课程体系组成。
12.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应当具有哪些特点?
与学科发展紧密结合 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 立足国家国情合具有民族特性
13.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的理念依据
高等教育史上出现的三种基本的知识价值取向: 以学科知识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以社会发展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14.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的现实依据
培养目标,社会需要,学科发展
15.课程资源是什么?高等学校课程资源是什么?
课程资源是指向构成课程活动所需要的一切素材和条件; 高校课程资源是指供给高校课程活动、满足高校课程活动需要的一切,包括高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来源合保证课程活动的设备合材料。
16.高校课程资源具有哪些功能?
储备功能:指课程资源显性的物质内容和显性的观念内容都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 支持功能:指课程资源对课程活动的进行具有维护、保障的功效。
17.高校课程资源的分类方式有哪几种?具体有哪些类型?
(1)按照存在方式可以分为:
显性课程资源: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运用与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如教材、计算机网络,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中的实物、活动等; 隐形课程资源:指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如学校和社会风气、家庭风气、师生关系等。(2)根据来源,可以分为:
校内课程资源:包括大学校内的各种设施和场所,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各种活动。 校外课程资源:包括家庭、社区以及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
网络化课程资源:包括多媒体化、网络化、交互化的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发的校内外课程资源。
(3)根据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可分为:
文字课程资源:以教科书为主的印刷品;
实物课程资源:自然物质;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为教育教学活动专门制作的;
活动课程资源:包括教师的言语活动合体态语言、班级集体合学生社团活动、各种集会合文艺演出、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以及师生或学生之间的交往等。
18.高校课程资源开发的模式有哪些?
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实践性模式
19.高校课程开发过程的具体步骤?
确定开发原则; 了解有关需求 研制课程目标
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实施课程评价
20.高校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是什么?
以学校为中心的原则; 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 学术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第六章
21.可能考到的辨析题
教与学: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教师教和学生学是同一活动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彼此依存、相辅相成的。教学包括教与学,是通过教促进学,通过学改进教的一个复杂的互动过程,不是教与学的简单相加。在实践活动中,如果只有教或者只有学的片面活动,或者二者的互动与相互促进不足就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教学活动。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现代教学观重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教师主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实施者与领导者。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是否善于按照教学任务合教学规律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才能迅速有效的掌握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自身的发展。
学生主体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能动的学习主体,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具有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学生这种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落空。因此,教师要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在注意发挥教师专业优势合主导作用的同时,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以富有吸引力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构建知识和技能、培养批判性思维以及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教学与发展
学生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
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智慧、情感、意志、性格、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是精神方面的发展。发展是人的心理机能与活动有效性的提升。教学不仅追求知识技能的积累,更要关注这种积累带来的人的身心机能的整体提升,这个提升过程就是人的发展过程。学生知识的积累,智慧与人格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教学的深刻影响。关注教学的发展性是今日教学改革的一大特征。 教学与教育
教学与教育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两者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一般而言,教育活动包括教学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教学以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学与智育
教学与智育不是一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智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教育要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学是实现这一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之一。智育主要是通过教学来进行的,但教学不是智育实现的唯一途径,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其他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但智育却不是教学的唯一任务,教学也要完成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等方面的任务。 教学与上课
通常人们将教学等同于上课,不可否认,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上课来完成的。但是教学与上课不是一个概念,他们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包括上课,上课只是教学的一个环节,主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除了上课以外,教学还包括备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合学业成绩评价等环节。
22.高校教学的特点是什么?
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统一
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逐步增强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教学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23.高校学生学习有哪些特点?
学习内容具有专业性; 学习过程具有自主性; 学习途径具有多样性; 学习具有创新性;
24.高校教师的教学原则是什么?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教书育人;
教师要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知识与学术水平; 教学内容的编写与选择要保证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结合(2)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重视基本能力的培养;
注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3)循序渐进原则
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顺序进行系统教学; 遵循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组织教学
指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4)因材施教原则
正确对待个别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善于把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5)启发性原则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扬教学民主,注重相互启发(6)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教学
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7)直观性原则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直观与讲解相结合 重视语言的运用(8)巩固性原则
引导学生理解知识 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重视积极巩固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9)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启发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指导学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严格要求学生,规范学习行为(10)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要搞好自身的科研工作 寓科研于教学中 切忌只为任务而科研
25.高校教学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1)班级授课制
也叫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照年龄、文化程度等划分等级并编成有规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由教师根据规定的教学内容合教学时间,按课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优点: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缺点:有一定局限性,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一切都由教师安排。(2)其他组织形式
现场教学;个别教学;小组教学。
26.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改革、完善班级授课制,促进教学单位合理化
推广电化教学和远程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因材施教;压缩班级规模;在班级
授课制基础上,辅之以其他形式,例如分组教学。(2)综合使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与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的有机结合。
解决共性问题时,采用全班教学; 解决不同层级问题时,采用分组教学; 解决个别性问题时,采用个别教学; 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3)个别化教学成为改革方向
个别化教学包括小组教学、不分年机制、独立学习、个别规定教学。
27.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1)备课
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2)上课
组织教学; 检查复习; 学习新教材; 巩固新教材; 布置作业
(3)教师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目的明确; 内容正确; 方法恰当; 表达清晰; 组织严密; 积极性高 教书育人
(4)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作业内容符合教学大纲、教科书的要求; 分量适当,难易适度; 布置作业要有明确的要求。(5)课外辅导
(6)学业成绩的考查与评定
口试;笔试;实践考试
28.常见的教学方法以及具体要求是什么?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要求:①讲授内容要保证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②讲授要富于启发性。③讲究语言艺术;
④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需要,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合理使用现代化手段。
谈话法
要求:①要做好充分准备
②要善于提问;
③谈话要面向全体学生,并做好归纳、小结 ④鼓励并启发学生自己设问;
读书指导法
要求:①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掌握预习、复习、编写阅读提纲的方法。
②指导学生精读与略读相结合,读与思相结合。③加强辅导。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要求:①在演示前做好准备,要符合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②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注意演示的适时性; ③结合演示进行讲解和谈话。
参观法
要求:①做好参观前的准备工作
②做好参观时的指导工作; ③做好参观后的总结工作。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实验法
要求:①教师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进行先行实验,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保证效果与安全;
②是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与方法,懂得院里、过程、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自觉性
③注意实验过程中的指导 ④做好实验小结
练习法
要求:①提高练习的自觉性
②精选练习材料
③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联系方法,适当分配联系分量、次数和时间 ④了解练习的结果
实习作业法
要求:①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
②教师应与实习部门密切协作,加强技术指导 ③实习结束时进行检查评定,做好总结
(4)以引导探索为主的教学方法
发现法(4个环节)
①创设问题情境
②利用材料,提出假设或答案 ③检验假设 ④作出结论
学导式教学法 研究法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
①支架式教学:是为帮助学生建构对知识的理解而提供的一种概念框架。②抛锚式教学:也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指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
或者真实问题的基础上。
③随机进入式教学:指学生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
29.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策略是什么?
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来选择
根据专业、学科和教材特点来选择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合知识水平来选择
30.什么是高校教学评价?
所谓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以搜集相关信息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师生的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31.教学评价的功能有哪些?
导向功能 诊断功能; 反馈激励功能 发展性功能
32.教学评价分为哪几类?
(1)根据评价的作用分: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2)根据评价的方法合标准分:
相对性评价 绝对性评价
33.教学评价的改革方向是什么?
在评价目标上,重视学生的发展 在评价主体上,注重学生参与 在评价内容上,重视全方位视角 在评价方法上,注重多样化 在评价重心上,注重过程。
第七章(第一节)
34.教学设计是什么?
教学设计就是一个为教学活动制定规划和决策的过程。
35.教学设计的作用是什么?
利于教师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 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做出合理安排; 利于各教学因素、教学环节的整合优化; 利于教师反复研究教材,做好因材施教工作。
36.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问题解决为核心,注重交互合作; 体现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教学设计要有针对性、预见性合创新性
37.教学设计包含的技能类别有哪些?
制定教学目标的技能; 分析处理教材内容的技能;
选定教学方法合教学媒体的技能; 分析了解学生的技能; 实施教学评价的技能
38.教学设计各技能类别的具体内容(详见课本114页~116页)
第八章(第三节)
39.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是什么?
学科的综合性; 研究的基础性; 设施设备的先进性; 资源的丰富性; 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40.高等学校科研的原则有哪些?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
面向世界学术前沿与面向国家需求相结合; 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相结合; 个体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
第二篇: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
知识点梳理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古代中国教育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4.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进入20世纪以后,教育在数量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普遍重视,政治道德教育普遍呈现出国家主义的特征。
二次大战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创办私学,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重视因材施教。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
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战国后期,《学记》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主张启发式教学,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在西方,教育学的思想来源,以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
苏格拉底以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
柏拉图把人分成三种集团或等级:哲学家、军人、劳动者。他认为教育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乃是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这种理想的正义国家的工具。其代表作为《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禀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他的教育思想代表作是《政治学》。
6.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提出“泛智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反映在《大教学论》中。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①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在教学上,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②杜威与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
重点难点提示
本章的重点是识记教育和教育学发展历程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事件和人物以及他们的主要思想,理解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和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归纳(2)
小学教育
复习提要
本章简要地介绍了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详细地阐述了义务教育的意义、法律保证以及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的地位,并论述小学教育的目的和素质教育。
知识点梳理
1.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
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6岁~12岁的儿童。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对全体公民实施的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
(1)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
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2)我国近现代的小学教育
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近代小学的开端。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设初等小学堂,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1840年以后,我国的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是:.①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
②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
③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
④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了公立和私立两类。
(3)建国以后的小学教育
建国之后,从1986年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2.义务教育
(1)义务教育的概念
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世界上有的国家或地区又称强迫教育、公民教育。
(2)义务教育的意义
①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②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
③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3)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义务教育法》)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
3.《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内容与实施
《义务教育法》共18条,对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实施对象及年限、学制、管理体制、办学条件、各方应履行的责任与义务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
(1)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2)义务教育的实施对象及年限
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均为适龄义务教育学生;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儿童的入学年龄可推迟到7周岁;我国义务教育的年限为9年。
(3)义务教育的学制
“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通常有“六三学制”、“五四学制”、“九年一贯制”。
(4)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
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
4.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5.教育目的的意义
教育目的是人们对教育活动的一种设计。小学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小学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小学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小学教育目的是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小学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小学教育活动具有指导意义,它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
6.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3)人们的教育理想
7.我国小学教育目的表述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整体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
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8.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重点难点提示
本章的重点是识记义务教育的基本内容,理解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和小学教育的目的,难点是理解素质教育以及素质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关系。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归纳(3)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复习提要
本章概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动因和一般规律、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着重论述了学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所起的特殊作用。
知识点梳理
1.身心发展的概念
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包括身高体重的增加,骨骼构造的变化,神经组织的变化等。二是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指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发展;意向的发展.指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的发展。
2.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
内发论者一般强凋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
(2)外铄论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我国古代的苟子、英国哲学家洛克、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都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外铄论者一般都注重教育的价值,关注的重点是人的学习。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足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等)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等)在个体活动巾产生作用的结果。
3.身心发展的一一般规律
(1)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4.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1)遗传及其作用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它的作用表现在:
①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②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③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④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环境及其作用
人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人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
环境对人的作用表现在:
①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②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 „
(3)学校教育及其作用
①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原因是: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Ⅱ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Ⅲ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②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Ⅱ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Ⅲ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Ⅳ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4)个体在社会实践中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个体的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得以实现,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个体的实践活动体系中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基本的是认知活动。第三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是人与环境之间最富有能动性的交换活动,是一种能量的交换,体现了人的主动选择。
5.童年期儿童发展的主要特征
(1)童年期儿童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身高、体重、肌肉的强度和耐力、肺活量的增长都相当均匀。
(2)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①观察。教师应引导儿童从观察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
②注意。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不断发展,需要教师及时提示和提出要求。
③记忆。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要注意运用直观教学,使记忆系统化。
④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
⑤情感。小学生的道德感比较模糊,理智感大多和具体事物相联系。
⑥自我意识。小学低年级儿童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相对较差,中年级开始逐步学会把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加以比较来评价自己的行为。
(3)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
①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②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
③低年级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而对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兴趣相对较弱
④对学习结果的重视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6.小学教育的特殊任务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根本任务就是打好基础,即要求学好语文、数学,打好读、写、算的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使小学生初步学会
运用自己的手和脑,运用自己的智慧与体力,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公民打下基础,为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提示
本章的重点是识记相关概念,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影响因素和作用以及小学教育的特殊任务,难点是运用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教育的重要性。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归纳(4)
学生与教师
复习提要
本章介绍了学生的本质属性、社会地位以及教师的人格特征、职业性质与特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论述了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人格和社会道德上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梳理
1.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
学生是能动的主体,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需要。
(2)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学生的发展性与学生的不成熟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正因为不成熟,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校和教师才大有可为。
学生学习的特殊性表现在: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2.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
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在教育领域中,中小学生享有未成年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如身心健康权、隐私权、受教育权等,并受到学校的特殊保护;作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中小学生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当然,学生负有接受教育和管理的义务。
3.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1)学生的受教育权
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
(2)学生的人身权
国家除了对未成年学生的人身权进行一般保护外,还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等进行特殊保护,并要求教师、学校、家庭、社会尽到特殊的保护责任。
为了保障学生的人身权,学校和教师的职责是:
第一,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第二,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第三,学校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共同做好校舍维护和防护工作。
第四,对侵害学生各项人身权的行为应积极予以劝阻、制止或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4.学生的义务
一是遵守法律、法规。
二是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四是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5.教师职业的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了教师的社会地位的专业性。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6.教师职业的特点
(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7.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教师要具有学科知识素养、广泛的文化素养、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
(1)敬业。敬业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第一要素。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要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学生观、教育质量观。
(3)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4)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8.教师的人格特征
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个性的品质特征,良好的个性品质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
一名称职的教师或优秀教师必须具备以下人格特征: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心胸开阔,兼容并包。
9.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1)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①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②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③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①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②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3)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教师对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有着巨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重点难点提示
本章的重点是识记学生的本质特点和教师的职业特点,理解学生的权利、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容和重要性,难点是运用师生关系的理论来分析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归纳(5)课程
复习提要
本章介绍了课程的一般概念、类型和主要制约因素,分析了课程设计中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详细论述了小学课程的性质、课程设计及发展趋势。
知识点梳理
1.课程的一般概念
“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问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一般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学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2.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具体的制约因素有: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4)课程理论
3.课程类型
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根据任务,可以把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根据课程的制定者,可以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根据课程的组织方式,课程可分为科目本位课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经验本位课程。
4.课程设计的概念
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前者主要解决依据培养目标设置哪些课程和如何设置这些课程的问题,涉及到基本的理论要求和不同形式的优化组合;后者主要解决课程标准问题,这实际上即指课程计划(或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5.课程计划
(1)课程计划的概念
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的。
(2)课程计划的内容
①教学科目的设置②学科顺序③课时分配④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3)课程计划编制的原则
一是保证实现教育目的与任务,体现课程结构的完整性。
二是依据科学的课程理论,处理好课程系统内部范畴的几个基本关系,体现基础性和多样性。
三是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精简课程,加强基础和有利于发展学生特长;知识体系相对完整,保证学科间的合理关系;注重统一性与灵活性、稳定与变革相结合。
(4)课程计划对学校和教师的指导意义
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教育的统一要求,是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确定工作步调的依据,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和其他活动的依据。
6.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即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教学大纲是国家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7.教科书
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第一,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第二,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第三,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第四,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第五,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第六,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8.我国小学课程
(1)小学阶段课程的性质
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2)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
①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的统一
②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的为最终目的 ③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④贯彻幼儿、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衔接的原则
⑤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等等
(3)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
二、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学校 情境中 教与学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初创、发展、成熟、完善。
3.教育心理学是 应用心理学 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 交叉学科。
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等五种要素;由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5.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的作用。
6.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 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7.学生是学习的 主体 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一为 群体差异,二为 个体差异。
8.教学媒体是 教学内容 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 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 以及 学生的学习方法 等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9.教学环境包括 物质环境 和 社会环境 两个方面。
10. 学习过程 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11学生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12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有 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13、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 学习准备,其中纵向指 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横向指 每个年龄段出现的各个内部因素相互影响的学习准备。
14.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5.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6.智力的差异包括 个体差异 和 群体差异。
17.性格的特征差异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18.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 外倾型 与 内倾型 两类。★
19.IQ是指 智商,它有两种确定方法 斯坦福-比纳量表、韦克斯勒量表。
20.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 特殊形式,其学习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21。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23.加涅后来在早期学习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 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24.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 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 行为规范的学习。
25.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主动的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26.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 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27.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接受学习与
发现学习;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机械学习与 意义学习。
28.接受学习也是 概念同化 的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29.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30.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 心理意义。
31. 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
32. 建构主义 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
33.在 皮亚杰 和早期 布鲁纳 的思想中已有了建构的思想,维果斯基 的思想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他强调社会文化历史的作用,特别强调 活动 和 社会交往 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突出作用。
3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 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 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而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 选择 和 加工。
35.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称为 学习需要,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 学习愿望或学习意想,从作用上看,它即为学习的内驱力。
36.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 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
37.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就是 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它就是学习的 诱因。
38.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叫做 诱因。
39.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 学习行为 为中介。
40.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41.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 认知、审美 和 创造 的需要。
42.在学习活动中,自我实现 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43.成败归因理论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和不可控性归因。
44.学习动机是指 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45.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词汇学习。
46.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信息 及其 组织。
47.下位学习又称 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48.上位学习也叫 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49.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知识的 知识获得、知识保持 和 知识提取,在这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 同化、保持 和应用。
50.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 表层意义、表面特征 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 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 认识的加工过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 实物直观、模象直观 和 言语直观。
51.概括指 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概括存在着抽象程度不同的两种类型,即 感性概括 和 理性概括。
52.现代认知心理学将人的记忆系统分为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三个子系统。
53.技能是 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 的活动方式,它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技能是通过学习和练习而形成的、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54.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 操作活动方式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 心智活动方式。
55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可以分为 细微型操作技能 与 粗放型操作技能 ;根据动作的连贯与否可以分为 连续型操作技能 与 断续型操作技能 ;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 闭合性操作技能 与 开放性操作技能 ;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 徒手型操作技能 与 器械型操作技能。
56.一般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 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 与 操作熟练 四个阶段。
57.就有效的操作技能的形成而言,模仿需要以 认知 为基础。
58.示范可以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但示范的有效性取决于许多因素,如 示范者的身份、示范的准确性、示范的时机 等。
59.进行言语讲解与指导时,要注意言语的 简洁、概括 与 形象化 ;不仅要讲解动作的 结构 与 具体要求,也要讲解动作所包含的 基本原理 ;不仅要讲解动作的 物理特性,也要指导学生注意、体验执行动作时的 肌肉运动知觉。
60.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 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61.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要经过三个阶段 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62.我国教育心理学家通过教学实验,提出了 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63.我国心理学界一般认为,用心理模拟法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经过两个步骤
创拟确立模型 和 检验修正模型。
64.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 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合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指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65.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 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 和 资源管理策略 等三个方面。
66.认知策略包括 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包括
计划策略、监视策略 和 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包括 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 和 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67.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有 主动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视、个人自我效能感。
68.元认知是 对认知的认知,★ 它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 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合观念的调节和控制 和 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69.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有 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型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70.问题就是 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它含有三个基本成分 给定的条件、要达到的目标、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71.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 问题解决,它有下面几个基本特点 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存在两种类型 常规性问题解决、创造性问题解决。
72.同质不同形的各种问题的例证叫做 问题的变式。
73.创造性是指个体 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74. 发散思维 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 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75.影响创造性的因素主要有 环境、智力、个性。
76.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效果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叫做
头脑风暴训练。
77.态度是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 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它包括 认知、情感、行为 三种成分,其中,情感 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78.能力决定个体 能否顺利 完成某些任务,而态度则决定个体 是否愿意 完成某些任务。
79。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 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 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的心理结构包括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80.皮亚杰认为,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 认知能力 和 社会关系 具有重大影响。
81.柯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六个阶段 处罚服从取向、相对功利取向、寻求认可取向、遵守法规取向、社会契约取向、普遍伦理取向。
82.常用而有效的态度与品德培养的方法有 有效的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价值辨析、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83.心理健康就是 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和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社会功能。
84.心理评估有两种参考架构 健康模式 和 疾病模式。
85.所谓心理辅导就是 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
86.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为 学会调适、寻求发展。
87.教学目标 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88.布鲁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 认知、情感 和 动作技能 三大领域。
89.CAI具有这样几个优越性 交互性、即时反馈、生动形象、自定步调。
100.教学目标具有 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
10.综合是指将所学的零碎知识整合为知识系统,包括三个水平用语言表达自己意见、处理事物、推演抽象关系。
11.行为目标的陈述具备三个要素 具体目标、产生条件、行为标准。
12.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由两部分构成 一般教学目标、具体教学目标。
13.加涅指出,在教学中,要依次完成以下九大教学事项 引起学生注意、指示教学目标、唤起先前经验、呈现教学内容、提供学习指导、展现学习行为、适时给予反馈、评定学习结果、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14.确定教学目标并进行任务分析之后,教师要组织教学过程中几个基本要素,如 教学事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材料 以及 教学情景 等。
15.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游戏、参观法、实习作业。
16.选择教学媒体时,★ 教师要综合权衡 教学情景、学生学习特点、教学目标★ 性质、教学媒体的特性等方面的因素。
17.教学媒体包括 非投影视觉辅助、投影视觉辅助、听觉辅助、视听辅助。
18.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称为 教学策略。
19.合作学习的特征 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各自尽力、社会互助、团体历程。
二、20.课堂管理就是指 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21.课堂纪律是 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分成四种类型 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
22.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是 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规模、班级的性质、对教师的期望。
23.学生群体对个体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 活动的难易、竞赛动机的激发、被他人评价的意识、注意的干扰。
24.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叫做 群体规范,包括 成文的正式规范、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群体规范的形成经历三个阶段 相互影响阶段、出现一种占优势的意见、评价、判断和响应行为上的一致性。
25.课堂气氛可以分成 积极的、消极的、对抗的 三种类型;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是 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教师的情绪状态。
26.勒温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 集权型、民主型、放任型。
27.教师期望通过四种途径影响课堂气氛 接受、反馈、输入、输出。
28. 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 是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
29.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这三大课堂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课堂结构,它包括 课堂情景结构 与 课堂教学结构。
30.群体动力的要素包括 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群体人员的人际关系 等。
31. 学生、学习过程 和 学习情境 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课堂结构。课堂情境结构要考虑 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学生座位的分配 ;课堂教学结构要考虑 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教学过程的规划。
32.教学评价是指 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包括 确定评定目标、收集有关资料、描述并分析资料、形成价值判断、作出决定 等步骤。
33.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 言,可分为 形成性评价 和 总结性评价 ;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分为 常模参照评价 和 标 准参照评价 ;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分为 配置性评价 和 诊断性评价 ;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分为 正式评价 和 非正式评价。
34.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叫做 标准化成就测验,其优越性在于 客观性、计划性、可比性。
35.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叫做 自编测验,它通常用于 测量学生的学习状况,分为 客观 题和 主观 题。
36.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有 信度、效度、区分度。
37.非测验的评价技术有 案卷分析、观察、情感评价 等。
38. 教师专业需要某些特殊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思维的 条理性、逻辑性 以及 口头表达能力 和 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39.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 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 ;一是 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40.有迹象表明,教师特征与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年龄阶段特征存在着 相互作用。
41.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做 皮格马利翁效应。
42.研究表明,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 课前计划、课堂教学过程 和 课后教学评价 三个方面都存在差异。
43.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为 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等三个阶段。
44.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为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进行专门训练、反思教学经验。
45.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
49.布鲁巴奇等人提出了四种反思的方法 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50.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 反思性实践 或 反思性性教学,这是“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具有作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
51、中学生的记忆特点中 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理解记忆是主要的识记方法。
52、中学生思维能力更加成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占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
53、皮亚杰把人的个体发展阶段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其中出现守恒的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
54、苏联的维果斯基十分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社会交往作用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他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55、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把人格的发展分为8个阶段,其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的阶段是变得勤奋阶段,主要矛盾是主动性对内疚的阶段是发展主动性阶段。
56、用智商年龄和实际年龄的比值来反映智商是比率智商。一个学生的智商年龄是8岁,实际年龄是7岁,那么其智商是。
57、美国心理学家维特金根据参照物的不同把人的认知方式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其中,以自己内在为参照物的是场独立型。
58、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59、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主要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媒体。
60、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以及反思过程。
1.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并列结合学习、类属学习、下位学习、上位学习)
2.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组织策略、精加工策略、元认识策略、复述策略)
3.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20世纪60到7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起)
4.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5.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2岁、4-5岁、4岁、6岁)
6.“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合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强化说、认知失调论、从众说、观察学习理论)
7.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场依存性、场独立性、冲动性、沉思性)
8.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图表、新知识、认知框架、以上都对)
9.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认知与情感成分)
10.以概念同化的学习方式获得概念主要发生在(学龄期、学前期、成人、以上都是)
11.奥苏伯尔的同化模式中,总括性同化又称(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相关类属学习)
12.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积极作用、消极作用、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没有作用)
13.儿童能运用表象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并能据此进行想象,从而获得知识。这种认知表征是(动作表征、符号表征、映象表征、表象)
1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最新获得的能力、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15.运动符号办事的能力是(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
16.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痕迹消退说、动机说、同化说、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17.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顺向正迁移、逆向正迁移、顺向负迁移、逆向负迁移)
18.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学前阶段、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
19.“杀鸡吓猴”的教育效应最易被解释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强化原理、认知失调说、从众说、观察学习说)
2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词汇学习、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二. 填空题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 和教学环境。
2.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 学与教 的科学。
4.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者发展心理水平对新的学习的和适应性称之为学习准备。
5.儿童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 自我监控三个方面。
6.动机有激活、指向和 强化 三个基本功能。
7.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项成就行为的主要判断称为 自我效能感。
8.心理发展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定项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 个别差异性。
9.尝试与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 准备律。
10.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 评价 三个过程。
11.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称之为 学习策略。
12.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有班级规模、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的性质和 对教师的期望。
13.品德的心理结构主要有三个成分,它们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 和道德行为。
14.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能力或特性称之为 创造性。
15.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的状态的过程称之为 问题解决。
16.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是 发现教学。
17.在学习达到刚好记忆水平以后再进行的学习称之为 过度学习。
18.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及其组织称之为 知识。
19.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 品德。
20.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称为 教学目标。
名词解释
1. 心理发展:. 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 学习准备. :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3.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4.问题情境: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1.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 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类化说、关系转换说 等。
5.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 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6.奥苏伯尔认为原有认知结构的 清晰性、稳定性、包容性、概括性、连贯性
和 可辨别性 等特性都始终影响着新的学习的获得与保持。
7.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相识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8.迁移: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如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等都是典型的迁移形式。
9.正迁移与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付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
第三篇: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
一、教育是在特定的人际关系中促进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简而言之,教育是人际关系、人的发展、社会实践三者的统一。
二、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或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内容、教育的组织机构、教育的物质资料
三、教育学是以人的教育和教育人的社会实践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
四、教育起源的几种观点:利托尔诺——生物起源说;孟禄——心理起源说;凯诺夫——劳动起源说;智化劳动说。(宗教观点——神话起源说)
五、教育学的萌芽与建立: 教育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1、教育理论的经验形态阶段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我国古代的《学记》;柏拉图《理想国》《法律篇》;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2、系统归纳整理阶段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儿》
3、科学性论证和多样化发展阶段 赫尔巴特“实质教育论”;杜威“形式教育论”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其教育论为“传统教育论”。“形式教育论”的代表杜威《民主主义与教学》、《学校与社会》,其教育论为“现代教育论”。
六、教育功能是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在与社会大环境发生关系时的能量交换。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它分为直接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管理功能)和间接功能(生产功能、军事功能)
七、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是伴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教育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八、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从教育的功利性和作用的范围分出来的,是指教育在满足社会需要时产生的功能作用。其中又包括:
1、政治功能
2、经济功能
3、文化功能等方面。军事功能可以包括在政治功能之中,管理功能可以包括在经济功能之中。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手段之一。
九、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设想和规定。其旨的规定性是对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定。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它反映国家对教育应培养怎样的人的总要求,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十、我国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及其规定性
教育目的的内容:1955年“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和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美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精神实质:(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这是基本精神,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
(2)使受教育着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明确了我国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3)注重提高全民素质。是我国当今社会发展赋予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国当代教育的重要使命。
(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反映了我国教育的基本使命。质的规定性: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社会倾向和人的培养具有质的规定性,表现在:
(1)对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在于明确教育进行人力培养的社会性质和根本方向,使其培养出与一定社会要求相一致的人。
(2)对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把握教育活动及人才培养性质和方向的根本所在。
教育目的确定的依据:
1、附和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2、反映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3、还要附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其含义: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才能的全面发展,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发展。其基本思想: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是一致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十一、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法律形态的各种教育机构设置及教育法规的总和。
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包括两个方面: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学校教育制度是指法定的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及其运作规范的总和。
我国现行学制的演变:
1、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开始的,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侵略和资本主义势力的兴起,迫使清朝政府不得不对延续几千年的封建教育制度进行改革,于是,“废科举,兴学校”,改革教育,制定现代学制。2、1902年,清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执行。到1903年颁布了“癸卯学制”是我国现代学制的开端。它将学校教育系统规定为三段七级。该学制贯彻了当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方针。3、1913年颁布“壬子葵丑学制”对普通学校分三段六级,对师范学校、实业学校作了相关规定。4、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壬戌学制”,该学制参照了美国学制,缩短了修业年限,后简称“六三三制”。该学制把普通教育分为三段六级,大学以后是研究院,修业年限不限。5、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制定了新学制。学制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文化教育政策”为依据,以“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以适应国家革命工作和经济建设需要为宗旨,批判地吸收了旧学制中某些实用部分,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新学制。具体在学校系统的设置和修业年限方面,大体上沿习“六三三制”。只是把业余学校和工农速成中学、夜大学、各级政治学校纳入了学制,充分体现了人民性的特点。这是我国学制发展的一个新阶段。6、1958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随后许多地方开展了学制改革的实验,1961年开始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特别是制定了大、中、小学工作条例。文革提出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等口号,对我国的学制和教育事业造成严重破坏。7、1976年结束了这场浩劫,特别是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努力,我国迅速结束了十年浩劫所造成的教育上的混乱局面,着手重建和发展被破坏的学制系统,从而使我国学制逐步想合理和完善的方向发展,使各级各类学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现代学制的类型:
1、双轨型如英、西欧国家
2、单轨型 如美
3、综合分支型 如苏联、中国。
终身教育:现代 法 朗格朗,英 里士曼 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由于教育制度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所以它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
(1)在原始时代,社会还处于混沌未分化状态,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分离出来,还没有产生学校,因此,还没有教育制度。
(2)在进入古代阶级社会之初,由于社会的分化,由于教育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第一次分离,就产生了古代学校,甚至后来还有了简单的学校系统,因此,那时就不可能有教育制度。
(3)现代学校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的产物,它是社会的进一步大分化,特别是教育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第二次分离出来,现代学校决定了教育制度的系统性和完善性。
(4)教育制度在当代还在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它的发展方向是终身教育制度,在发达国家体现得尤为明显。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是与现代学校的产生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在古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学校没有严格的大、中、小之分,更没有幼儿园。近代依赖,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步产生了现代大学和现实中学,特别是随着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国民学校的产生和发展,逐步形成为公共教育制度,形成了大、中、小的严格区分,形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系统。(1)大学和高等学校。12世纪产生,18到20世纪发展完善,最早产生于意大利、法国、英国。(2)中学。产生于文艺复兴前后,如英国的文法学校、德国和法国的文科中学。实科中学的出现是中等教育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3)小学。第一次科技革命到19世纪后,许多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普及了初等教育。
(4)初级中学。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第二次科技革命,把义务教育延长到了八到九年。
(5)职业学校。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6)高级中学。第三次科技革命,延长了义务教育年限,一些国家已经普及了高中教育。
(7)20世纪中期,短期大学和大学。
(8)幼儿教育机构。18世纪末最早出现,19世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幼儿教育机构,20世纪上半叶,第二次科技革命,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机构发展较快。二战后,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走向普及。而且,从以保育为主走向以教育为主。
(9)研究生教育机构。18世纪末最早出现,在德国先产生了现代学位,又产生了现代研究生教育机构。(10)成人教育机构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主要内容:
1、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3、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4对学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
1993年2月13日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确定了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
2、调整教育结构
3、改革办学体制
4、改革高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
5、改革和完善投资体制。我国现行学制还需要继续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
2、切实普及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十二、教师是受社会的委托,在教育机构中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影响的专门人员。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前苏联 加里宁
教师劳动的特点:主体性、复杂性、示范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示范性。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关心学生;群体间的团结协作;严以律己不断进取。
教师个体的专业化发展: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1)专业理想的建立。是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质、目的、价值和生活等理想和信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教师专业行为理想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
(2)专业知识的拓展。包括量的拓展、质的深化、知识结构的优化。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和经验系统。
(3)专业能力的发展。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包括:
1、设计教学能力
2、表达能力
3、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
4、教育教学交往能力
5、教育教学机智
6、反思能力
7、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8、创新能力
(4)专业自我的形成。是独特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及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不仅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育行为方式,而且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辅导、教师的在职培训和教师自我教育。
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1教师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领导方式,教师的智慧,教师的人格因素2学生方面主要因素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3环境方面,影响师生关系的环境主要是学校的人迹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构建策略:首先老师应该做的:
1、了解和研究学生。老师要与学生取得共同的语言,使教育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涉及方面如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兴趣、需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方法、个性特点、身体状况、班集体的特点。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包括热爱所有的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忌讳挖苦、讽刺,粗暴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避免师生对立,老师处理问题必须公正无私,使学生心悦诚服。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掌握沟通与交往的主动性,经常与学生交心,还要掌握交往的策略和技巧。(疏远——亲近——依赖)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通过提高自身的素质来吸引学生。学生应该:
1、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追求独立自主的同时,自觉接受老师的指导。
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3、了解老师的优点和长处。
4、理解和宽容老师的缺点、过失。不要冷淡和疏远老师,避免以逆反的态度顶撞老师。
5、乐于与老师交往并虚心向老师求教。总之,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师生双方相互理解、共同努力。只要我们采取恰当的途径和方法于老师沟通,就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矛盾和冲突,逐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十三、课程的含义:课程的界定见仁见智大致有如下: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学习经验(杜威),课程即文化再生产(鲍尔斯和金蒂斯),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弗雷尔)。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的实施: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
课程的类型:
1、从课程形态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2、从课程设置形式分为选修课程和必须课程
3、从活动范围分为学校课程和校外课程。
学校教学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练习活动以实现学生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常用教学方法:
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方法
1、讲授法
2、演示法
3、谈话法
4、读书指导法
5、暗示教学法
二、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方法
1、练习法
2、实验法
3、发现法
4、参观法。
学校教学的组织形式:
1、中国古代个别教授
2、现代的一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3、“道尔顿制” 自学
3、分组教学
4、特朗普制(大班上课、小班研究、个别教学)。
教学评价类型:
1、预定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
3、反应性评价
4、总结性评价(或者笔记
1、诊断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
3、总结性评价
4、相对性评价
5、绝对性评价)(形成与总结结合)
第四篇:2010四川造价员考试复习资料
四川2010年造价员考试专业及范围)考试分土建、安装两个专业,其中安装闭卷试题涉及安装专业的全部知识,安开卷试题的编审题分“电气”和“管道”,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答其一。
(二)考试范围
1.《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2.2009年《四川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
3.《工程量清单项目特征描述指南》,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4.《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国标GB50500-2008)。
5.财政部、建设部印发的《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使用法律问题的解释》。7.四川省造价工程师协会印发的《四川省<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管理暂行办法>细则》(川建价师协[2007]05号)以及关于修订《四川省<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川建价师协[2008]10号)8.四川省建设厅、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四川省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工程量清单招标投标报价评审办法>的通知》(川建发[2009]60号)。9.四川省建设厅、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四川省房屋建筑及市政程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投诉处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川建发[2009]61号)。10.四川省建设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实施办法的通知》(川建发[2009]67号)。造价员考试复习资料(一)充分发挥工程价格作用的主要障碍是()。
A、工程造价信息的封闭
B、投资主体责任制尚未完全形成
C、传统的观念和旧的体制束缚
D、工程造价与流通领域的价格联系被割断 :C。
:从表面上看,四个选项都是对的,但单项选择题应该选择最合适的答案,故应。
静态投资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和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 B、基本预备费 C、涨价预备费 D、未明确项目准备金 :B 要点:静态投资是以某一基准年、日的建设要素的价格为依据所计算出的建设项资的瞬时值,它包含因工程量误差而引起的工程造价的增减。建设项目的实际造价()。
A、中标价
B、承包合同价 C、竣工决算价 D、竣工结算价 :C 要点:工程造价具有多次性的计价特征,是一个由粗到细、由浅到深、由概略到的计价过程。在竣工验收阶段,要全面汇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实际花费的全部费编制竣工决算,如实体现该建设工程的实际造价。价格形成的基础是()。
A、供求关系 B、价值
C、币值 D、土地的级差收益 :B 要点:影响价格形成的因素很多,除以上4个选项外,还有汇率等因素,但教材始就明确指出“价值是价格形成的基础”,因为价格不过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某项目中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为560万元,设备工器具购置费工为330万元,工程建他费用为133万元,基本预备费为102万元,涨价预备费55万元,建设期贷款利59万元(没有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则静态投资为()万元。A、1023 B、1125 C、1180
D、1239 :B 要点:建设项目静态投资包括建筑工程安装费用,设备和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故只能选B。工程造价具有()。
A、分配职能
B;控制职能
C、评价职能
D。预测职能
E、调控职能 答案:A、B、C、D、E。
:预测、控制、评价和调控是工程造价的特殊职能,但它还具备一般的商品价格,因此也应选A。工程造价具有()职能。
A、分配 B、控制 C、计算 D、预测
E、调控 :A,B,D,E 要点:教材中阐述了工程造价有四种职能。但是应该注意,工程造价也是一种价它除了具备自身的特殊职能外,还具备价格的基本职能,因此A也是正确答案。工程造价形成过程中,受()的支配。
A价值规律
B、经营管理规律
C、纸币流通规律 D、供求规律 E、社会发展规律 :A,C,D 要点:工程造价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投资费用,一种是工程价格。如果把工程造解为一种价格,则它应该受支配价格运动的经济规律支配,即价值规律、供求规纸币流通规律。
工程造价的计价特征有()。
A、单件性
B、多样性 C多次性
D、复杂性
E、批量性 :A,B,C,D 要点:本题为2001年全国造价工程师考试题。工程造价的计价特征有单件性、多、组合性。方法的多样性、依据的复杂性五个特征,E显然不对。工程造计的层次性包括()。
A、建设项目总造价
B。土建工程及安装工程造价
C。单项工程造价 D、分部分项工程造价
E、单位工程造价 :A, C, D,E 要点:工程造计的层次性包括建设项目总造价、单项工程造价、单位工程造价、分项工程造价四个层次。
造价员考试复习资料(二)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目标是()。
不执行国家计价定额
B.加强政府管理职能
立以市场形成的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D.制订统一的预算定额 :C 要点: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发展,传统的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概预算定额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要进行改革。为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造价管理改革的目标只能是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应体现为以()为重点的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设计阶段
B、投资决策阶段
C、招投标阶段
D、施工阶段 :A 要点:工程造价是贯穿于建设全过程的,但必须重点突出。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工程全寿命费用的 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占以上。
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甲级资质专职技术负责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从业()年以上,得造价工程师注册证书。
B.9 C.10 D.11 E.12 :C 要点: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甲级资质专职技术负责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从业10年,并取得造价工程师注册证书。
经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统一考试合格人员,在取得《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个月内到所在省级注册初审机构申请注册。
B.6 C.9 D.12 E.随时 :A 要点:经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统一考试合格人员,在取得《造价工程师执业证》3个月内到所在省级注册初审机构申请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的有效期为()年。5
B.1
C.2
D.3
E.5 :2 要点:造价工程师注册的有效期为2年。
在有关工程造价的概念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工程造价两种含义表明需求主体和供给主体追求的经济利益相同
工程造价在建设过程中是不确定的,直至竣工决算后才能确定工程的实际造价 实际工程造价职能的最主要条件是形成市场竞争机制 生产性项目总投资包括其总造价和流动资产投资两部分 建设性目各阶段依次形成的工程造价之间的关系是前者制约后者 :B,C, D, E 要点:工程造价的两种含义是从不同角度把握同一事物的本质,是对客观存在的。故A错
建设项目投资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但各阶段程度不同,应以()为控制。
策阶段 B.竣工决算阶段 C.招投标阶段 D.设计阶段 E.施工阶段 :A,D 要点:建设项目投资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但各阶段程度不同,应以决策、设计阶段为控制重点。
造价工程师是建设领域工程造价的管理者,作为管理人员应具有3种技能,即()。技术技能 B.外语翻译技能 C.管理技能 D.人文技能 E.观念技能 :A, D,E 要点:造价工程师是建设领域工程造价的管理者,他的职业范围和担负的重要任要求他必须具现代管理人员的技能结构。作为管理人员应具有3种技能,即技术、人文技能和观念技能。
建设期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初步投资估算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控制造价 在竣工验收阶段:竣工决算 在招标阶段:施工图预算 在实施阶段:结算价 :A,B,D, E 要点:)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初步投资估算)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控制造价)在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总概算(拟建项目工程造价的最高限价))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预算)在招标阶段:承包合同价)在实施阶段:结算价)在竣工验收阶段:竣工决算
造价工程师有那些不予注册:()。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刑事处罚执行完毕至申请注册之日不满7年; 行政处罚自决定之日至申请注册不满3年;
吊销造价工程师注册证自处罚决定之日至申请注册不满5年; 在两个以上单位以造价工程师名义执业的; :A,C,D, E 要点: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不予注册:)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刑事处罚执行完毕至申请注册之日不满5年;)行政处罚自决定之日至申请注册不满3年;)吊销造价工程师注册证自处罚决定之日至申请注册不满5年;)在两个以上单位以造价工程师名义执业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予注册的其他情形。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目标是()。
不执行国家计价定额
B.加强政府管理职能
立以市场形成的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D.制订统一的预算定额 :C 要点: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发展,传统的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概预算定额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要进行改革。为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造价管理改革的目标只能是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应体现为以()为重点的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设计阶段
B、投资决策阶段
C、招投标阶段
D、施工阶段 :A 要点:工程造价是贯穿于建设全过程的,但必须重点突出。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工程全寿命费用的 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占以上。
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甲级资质专职技术负责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从业()年以上,得造价工程师注册证书。
B.9 C.10 D.11 E.12 :C 要点: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甲级资质专职技术负责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从业10年,并取得造价工程师注册证书。
经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统一考试合格人员,在取得《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个月内到所在省级注册初审机构申请注册。
B.6 C.9 D.12 E.随时 :A 要点:经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统一考试合格人员,在取得《造价工程师执业证》3个月内到所在省级注册初审机构申请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的有效期为()年。5
B.1
C.2
D.3
E.5 :2 要点:造价工程师注册的有效期为2年。
在有关工程造价的概念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工程造价两种含义表明需求主体和供给主体追求的经济利益相同
工程造价在建设过程中是不确定的,直至竣工决算后才能确定工程的实际造价 实际工程造价职能的最主要条件是形成市场竞争机制 生产性项目总投资包括其总造价和流动资产投资两部分 建设性目各阶段依次形成的工程造价之间的关系是前者制约后者 :B,C, D, E 要点:工程造价的两种含义是从不同角度把握同一事物的本质,是对客观存在的。故A错
建设项目投资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但各阶段程度不同,应以()为控制。
策阶段 B.竣工决算阶段 C.招投标阶段 D.设计阶段 E.施工阶段 :A,D 要点:建设项目投资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但各阶段程度不同,应以决策、设计阶段为控制重点。
造价工程师是建设领域工程造价的管理者,作为管理人员应具有3种技能,即()。技术技能 B.外语翻译技能 C.管理技能 D.人文技能 E.观念技能 :A, D,E 要点:造价工程师是建设领域工程造价的管理者,他的职业范围和担负的重要任要求他必须具现代管理人员的技能结构。作为管理人员应具有3种技能,即技术、人文技能和观念技能。
建设期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初步投资估算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控制造价 在竣工验收阶段:竣工决算 在招标阶段:施工图预算 在实施阶段:结算价 :A,B,D, E 要点:)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初步投资估算)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控制造价)在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总概算(拟建项目工程造价的最高限价))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预算)在招标阶段:承包合同价)在实施阶段:结算价)在竣工验收阶段:竣工决算
造价工程师有那些不予注册:()。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刑事处罚执行完毕至申请注册之日不满7年; 行政处罚自决定之日至申请注册不满2年; 刑事处罚执行完毕至申请注册之日不满5年; 在两个以上单位以造价工程师名义执业的; :A,C,D, E 要点: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不予注册:)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刑事处罚执行完毕至申请注册之日不满5年;)行政处罚自决定之日至申请注册不满2年;)在两个以上单位以造价工程师名义执业的;)在申请注册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
造价员考试复习资料(三)
某投资者购买了1000元的债券,期限3年,年利率 10%,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按利法,则3年后该投资者可获得的利息是()元。0 B.300 C.100 D.331 答案:D 分析:若该债券按单利计息,则 3年后利息额为:I3=p·i·n= 1000 X 10%X 3=300元);若该债券按复利计息,则3年后的利息额为I3= p[(1+i)3 –1]=x[(1+10%)3-1]=331(元)。
某企业于第一年年初和第二年年初连续两年各向银行贷款30万元,年利率为10%。于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年末等额偿还,则每年应偿还()。23.03万元 B.25.33万元
C.27.87万元
D、30.65万元 答案:C 分析:第三年年初累计借款=30 x(F/p,10%,2)+30 x(F/p,10%,l)=69.3元)
每年等额还款额= 69.3 X(A/p,10%,3)=27.87(万元)现值系数与终值系数是()关系。
正比
B.倒数
C.对数
D.没关系 答案:B 分析:现值系数与终值系数是互为倒数。某公司贷款1000万元,年复利率i=10%,试问5年后连本带利一次需支付()。
611 B.813 C.1611
D.1813 答案:C 分析:按F=p(F/p,i,n)= 1000(F/p,10%,5)从附录中查出系数(F,10%,5)为1.611,代入式中,即:F=1000 ×l.611=1611(万元)
某公司希望5年后有1000万元资金,年复利率i=10%,试问现在需一次存款()。
620.9 B.631.1 C.725.7 D.833.5 答案:A 分析:由p=F(p/F,i,n)=1000(p/F,10%,5),从附录中查出系数(p/F,5)为 0.6209,代入式中: 000 × 0.6209=620.9(万元)
在进行资金时间价值计算前,首先应了解()几个概念。现值
B.终值
C.年金
D.单利法
E.终值系数 答案:ABC 分析:有关资金时间价值计算的六个概念:利率(折现率)、计息次数、现值、终年金、等值。因此选ABC。
在实际应用中,现金流量因工程经济分析的范围和经济评价方法不同,分为()。财务现金流量
B.当前现金流量
C.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 预计现金流量
E.已发生现金流量 答案:AC 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现金流量因工程经济分析的范围和经济评价方法不同,分为现金流量和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前者用于财务评价,后者用于国民经济评价。现金流量图的作图方法中,在横轴上方的箭线表示()。
现金流出
B.现金流入
C.效益
D.费用
E.投资 答案:B C 分析:相对于时间坐标的垂直箭线代表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在横轴上方的箭线表金流入,即表示效益;在横轴下方的箭线表示现金流出,即表示费用。利率是各国发展国民经济的杠杆之一,利率的高低由()因素决定。
社会平均利润率
B.金融市场上借贷资本的供求情况
C.风险的大小 通货膨胀
E.借出资本的期限长短 答案:A.B.C.D.E 分析:利率是各国发展国民经济的杠杆之一,利率的高低由以下因素决定:(1)利率的高低首先取决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并随之变动。
(2)在平均利润率不变的情况下,利率高低取决于金融市场上借贷资本的供求情
(3)借出资本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风险的大小也影响利率的波动。风险越大,也就越高。
(4)通货膨胀对利息的波动有直接影响,资金贬值往往会使利息无形中成为负值。(5)借出资本的期限长短。影响资金等值的因素有()。
A.金额的多少
B.年还款额
C.资金发生的时间
D.年金
E.利率的大小 答案:AC E 分析:影响资金等值的因素有三个:金额的多少、资金发生的时间、利率(或折现的大小。
第五篇:2011四川造价员考试复习资料
四川2010年造价员考试专业及范围
(一)考试分土建、安装两个专业,其中安装闭卷试题涉及安装专业的全部知识,安装开卷试题的编审题分“电气”和“管道”,考生可
根据自己的情况选答其一。
(二)考试范围
1.《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2.2009年《四川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
3.《工程量清单项目特征描述指南》,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4.《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国标GB50500-2008)。
5.财政部、建设部印发的《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使用法律
问题的解释》。
7.四川省造价工程师协会印发的《四川省<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川建价师协[2007]05号)以及关于修订《四川省<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川
建价师协[2008]10号)
8.四川省建设厅、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四川省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工程量清单招标投标报价评审办法>的通知》(川
建发[2009]60号)。
9.四川省建设厅、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四川省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投诉处理暂行办法>的通
知》(川建发[2009]61号)。
10.四川省建设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实施办法的通知》(川建发[2009]67号)。
造价员考试复习资料(一)
1、充分发挥工程价格作用的主要障碍是()。
A、工程造价信息的封闭
B、投资主体责任制尚未完全形成 C、传统的观念和旧的体制束缚
D、工程造价与流通领域的价格联系被割断 答案:C。
分析:从表面上看,四个选项都是对的,但单项选择题应该选择最合适的答案,故应选C。
2、静态投资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和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
A、预备费
B、基本预备费 C、涨价预备费 D、未明确项目准备金 答案:B 解题要点:静态投资是以某一基准年、日的建设要素的价格为依据所计算出的建设项目投资的瞬时值,它包含因工程量误差而引起的工程造价的增减。
3、建设项目的实际造价()。
A、中标价
B、承包合同价 C、竣工决算价 D、竣工结算价 答案:C
解题要点:工程造价具有多次性的计价特征,是一个由粗到细、由浅到深、由概略到精确的计价过程。在竣工验收阶段,要全面汇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实际花费的全部费用,编制竣工决算,如实体现该建设工程的实际造价。
4、价格形成的基础是()。
A、供求关系
B、价值
C、币值
D、土地的级差收益 答案:B 解题要点:影响价格形成的因素很多,除以上4个选项外,还有汇率等因素,但教材一开始就明确指出“价值是价格形成的基础”,因为价格不过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5、某项目中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为560万元,设备工器具购置费工为33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133万元,基本预备费为102万元,涨价预备费55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为59万元(没有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则静态投资为()万元。
A、1023 B、112
5C、1180
D、1239 答案:B 解题要点:建设项目静态投资包括建筑工程安装费用,设备和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故只能选B。
6、工程造价具有()。
A、分配职能
B;控制职能
C、评价职能
D。预测职能
E、调控职能
答案:A、B、C、D、E。
分析:预测、控制、评价和调控是工程造价的特殊职能,但它还具备一般的商品价格职能,因此也应选A。
7、工程造价具有()职能。
A、分配 B、控制
C、计算 D、预测
E、调控
答案:A,B,D,E 解题要点:教材中阐述了工程造价有四种职能。但是应该注意,工程造价也是一种价格,它除了具备自身的特殊职能外,还具备价格的基本职能,因此A也是正确答案。
8、工程造价形成过程中,受()的支配。
A价值规律
B、经营管理规律 C、纸币流通规律
D、供求规律
E、社会发展规律 答案:A,C,D 解题要点:工程造价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投资费用,一种是工程价格。如果把工程造价理解为一种价格,则它应该受支配价格运动的经济规律支配,即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纸币流通规律。
9、工程造价的计价特征有()。
A、单件性
B、多样性 C多次性
D、复杂性
E、批量性 答案:A,B,C,D 解题要点:本题为2001年全国造价工程师考试题。工程造价的计价特征有单件性、多次性、组合性。方法的多样性、依据的复杂性五个特征,E显然不对。
10、工程造计的层次性包括()。
A、建设项目总造价
B。土建工程及安装工程造价
C。单项工程造价
D、分部分项工程造价
E、单位工程造价 答案:A, C, D,E 解题要点:工程造计的层次性包括建设项目总造价、单项工程造价、单位工程造价、分部分项工程造价四个层次。
造价员考试复习资料(二)
1、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目标是()。
A.可不执行国家计价定额
B.加强政府管理职能
C.建立以市场形成的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D.制订统一的预算定额 答案:C 解题要点: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发展,传统的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概预算定额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要进行改革。为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目标只能是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2、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应体现为以()为重点的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A、设计阶段
B、投资决策阶段
C、招投标阶段
D、施工阶段 答案:A 解题要点:工程造价是贯穿于建设全过程的,但必须重点突出。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 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占75%以上。
3、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甲级资质专职技术负责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从业()年以上,并取得造价工程师注册证书。A.8 B.9 C.10
D.11 E.12 答案:C 解题要点: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甲级资质专职技术负责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从业10年以上,并取得造价工程师注册证书。
4、经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统一考试合格人员,在取得《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证》()
个月内到所在省级注册初审机构申请注册。A.3B.6 C.9 D.12 E.随时 答案:A 解题要点:经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统一考试合格人员,在取得《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证》3个月内到所在省级注册初审机构申请注册。
5、造价工程师注册的有效期为()年。A.0.5
B.1 C.2
D.3
E.5 答案:C 解题要点:造价工程师注册的有效期为2年。
6、在有关工程造价的概念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工程造价两种含义表明需求主体和供给主体追求的经济利益相同
B、工程造价在建设过程中是不确定的,直至竣工决算后才能确定工程的实际造价 C、实际工程造价职能的最主要条件是形成市场竞争机制 D、生产性项目总投资包括其总造价和流动资产投资两部分 E、建设性目各阶段依次形成的工程造价之间的关系是前者制约后者 答案:B,C, D, E 解题要点:工程造价的两种含义是从不同角度把握同一事物的本质,是对客观存在的概括。故A错
7、建设项目投资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但各阶段程度不同,应以()为控制重点。A.决策阶段 B.竣工决算阶段 C.招投标阶段 D.设计阶段 E.施工阶段 答案:A,D 解题要点:建设项目投资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但各阶段程度不同,应以决策阶段、设计阶段为控制重点。
8、造价工程师是建设领域工程造价的管理者,作为管理人员应具有3种技能,即()。A.技术技能 B.外语翻译技能 C.管理技能 D.人文技能 E.观念技能 答案:A, D,E 解题要点:造价工程师是建设领域工程造价的管理者,他的职业范围和担负的重要任务,要求他必须具现代管理人员的技能结构。作为管理人员应具有3种技能,即技术技能、人文技能和观念技能。
9、建设期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初步投资估算 B、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控制造价 D、在竣工验收阶段:竣工决算 C、在招标阶段:施工图预算 E、在实施阶段:结算价 答案:A,B,D, E 解题要点:
(1)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初步投资估算(2)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控制造价
(3)在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总概算(拟建项目工程造价的最高限价)(4)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预算(5)在招标阶段:承包合同价(6)在实施阶段:结算价(7)在竣工验收阶段:竣工决算
10、造价工程师有那些不予注册:()。A、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B、刑事处罚执行完毕至申请注册之日不满7年; C、行政处罚自决定之日至申请注册不满3年;
D、吊销造价工程师注册证自处罚决定之日至申请注册不满5年; E、在两个以上单位以造价工程师名义执业的; 答案:A,C,D, E 解题要点: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不予注册:(1)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刑事处罚执行完毕至申请注册之日不满5年;(3)行政处罚自决定之日至申请注册不满3年;
(4)吊销造价工程师注册证自处罚决定之日至申请注册不满5年;(5)在两个以上单位以造价工程师名义执业的;(6)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予注册的其他情形。
1、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目标是()。
A.可不执行国家计价定额
B.加强政府管理职能
C.建立以市场形成的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D.制订统一的预算定额 答案:C 解题要点: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发展,传统的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概预算定额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要进行改革。为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目标只能是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2、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应体现为以()为重点的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
A、设计阶段
B、投资决策阶段
C、招投标阶段
D、施工阶段 答案:A 解题要点:工程造价是贯穿于建设全过程的,但必须重点突出。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 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占75%以上。
3、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甲级资质专职技术负责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从业()年以上,并取得造价工程师注册证书。A.8 B.9 C.10 D.11 E.12 答案:C 解题要点: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甲级资质专职技术负责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从业10年以上,并取得造价工程师注册证书。
4、经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统一考试合格人员,在取得《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个月内到所在省级注册初审机构申请注册。A.3 B.6 C.9 D.12 E.随时 答案:A 解题要点:经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统一考试合格人员,在取得《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证》3个月内到所在省级注册初审机构申请注册。
5、造价工程师注册的有效期为()年。A.0.5
B.1 C.2
D.3
E.5 答案:c 解题要点:造价工程师注册的有效期为2年。
6、在有关工程造价的概念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工程造价两种含义表明需求主体和供给主体追求的经济利益相同
B、工程造价在建设过程中是不确定的,直至竣工决算后才能确定工程的实际造价 C、实际工程造价职能的最主要条件是形成市场竞争机制 D、生产性项目总投资包括其总造价和流动资产投资两部分 E、建设性目各阶段依次形成的工程造价之间的关系是前者制约后者 答案:B,C, D, E 解题要点:工程造价的两种含义是从不同角度把握同一事物的本质,是对客观存在的概括。故A错
7、建设项目投资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但各阶段程度不同,应以()为控制重点。A.决策阶段 B.竣工决算阶段 C.招投标阶段 D.设计阶段 E.施工阶段 答案:A,D 解题要点:建设项目投资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但各阶段程度不同,应以决策阶段、设计阶段为控制重点。
8、造价工程师是建设领域工程造价的管理者,作为管理人员应具有3种技能,即()。A.技术技能 B.外语翻译技能 C.管理技能 D.人文技能 E.观念技能 答案:A, D,E 解题要点:造价工程师是建设领域工程造价的管理者,他的职业范围和担负的重要任务,要求他必须具现代管理人员的技能结构。作为管理人员应具有3种技能,即技术技能、人文技能和观念技能。
9、建设期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初步投资估算 B、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控制造价 D、在竣工验收阶段:竣工决算
C、在招标阶段:施工图预算 E、在实施阶段:结算价 答案:A,B,D, E 解题要点:
(1)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初步投资估算(2)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控制造价
(3)在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总概算(拟建项目工程造价的最高限价)(4)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预算(5)在招标阶段:承包合同价(6)在实施阶段:结算价(7)在竣工验收阶段:竣工决算
10、造价工程师有那些不予注册:()。A、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B、刑事处罚执行完毕至申请注册之日不满7年; C、行政处罚自决定之日至申请注册不满3年; D、刑事处罚执行完毕至申请注册之日不满5年; E、在两个以上单位以造价工程师名义执业的; 答案:A,C,D, E 解题要点: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不予注册:(1)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刑事处罚执行完毕至申请注册之日不满5年;(3)行政处罚自决定之日至申请注册不满2年;
(4)在两个以上单位以造价工程师名义执业的;(5)在申请注册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
造价员考试复习资料(三)
1、某投资者购买了1000元的债券,期限3年,年利率 10%,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按照复利法,则3年后该投资者可获得的利息是()元。A 220 B.300 C.100 D.331
答案:D
分析:若该债券按单利计息,则 3年后利息额为:I3=p·i·n= 1000 X 10%X 3=300(元);若该债券按复利计息,则3年后的利息额为I3= p[(1+i)3 –1]=1000x[(1+10%)3-1]=331(元)。
2、某企业于第一年年初和第二年年初连续两年各向银行贷款30万元,年利率为10%。约定于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年末等额偿还,则每年应偿还()。A.23.03万元 B.25.33万元
C.27.87万元
D、30.65万元
答案:C
分析:第三年年初累计借款=30 x(F/p,10%,2)+30 x(F/p,10%,l)=69.3(万元)
每年等额还款额= 69.3 X(A/p,10%,3)=27.87(万元)
3、现值系数与终值系数是()关系。
A.正比
B.倒数
C.对数
D.没关系
答案:B
分析:现值系数与终值系数是互为倒数。
4、某公司贷款1000万元,年复利率i=10%,试问5年后连本带利一次需支付()万元。A.611 B.813 C.1611
D.1813
答案:C
分析:按F=p(F/p,i,n)= 1000(F/p,10%,5)从附录中查出系数(F/p,10%,5)为1.611,代入式中,即:F=1000 ×l.611=1611(万元)
5、某公司希望5年后有1000万元资金,年复利率i=10%,试问现在需一次存款()万元。
A.620.9 B.631.1 C.725.7 D.833.5
答案:A
分析:由p=F(p/F,i,n)=1000(p/F,10%,5),从附录中查出系数(p/F,10%,5)为 0.6209,代入式中: p= 1000 × 0.6209=620.9(万元)
6、在进行资金时间价值计算前,首先应了解()几个概念。A.现值
B.终值
C.年金
D.单利法
E.终值系数
答案:ABC
分析:有关资金时间价值计算的六个概念:利率(折现率)、计息次数、现值、终值、年金、等值。因此选ABC。
7、在实际应用中,现金流量因工程经济分析的范围和经济评价方法不同,分为()。A.财务现金流量
B.当前现金流量
C.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 D.预计现金流量
E.已发生现金流量
答案:AC
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现金流量因工程经济分析的范围和经济评价方法不同,分为财务现金流量和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前者用于财务评价,后者用于国民经济评价。
8、现金流量图的作图方法中,在横轴上方的箭线表示()。
A.现金流出
B.现金流入
C.效益
D.费用
E.投资
答案:B C
分析:相对于时间坐标的垂直箭线代表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在横轴上方的箭线表示现金流入,即表示效益;在横轴下方的箭线表示现金流出,即表示费用。
9、利率是各国发展国民经济的杠杆之一,利率的高低由()因素决定。
A.社会平均利润率
B.金融市场上借贷资本的供求情况
C.风险的大小 D.通货膨胀
E.借出资本的期限长短
答案:A.B.C.D.E
分析:利率是各国发展国民经济的杠杆之一,利率的高低由以下因素决定:
(1)利率的高低首先取决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并随之变动。
(2)在平均利润率不变的情况下,利率高低取决于金融市场上借贷资本的供求情况。
(3)借出资本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风险的大小也影响利率的波动。风险越大,利率也就越高。
(4)通货膨胀对利息的波动有直接影响,资金贬值往往会使利息无形中成为负值。
(5)借出资本的期限长短。
10、影响资金等值的因素有()。
A.金额的多少
B.年还款额
C.资金发生的时间
D.年金
E.利率的大小
答案:AC E
分析:影响资金等值的因素有三个:金额的多少、资金发生的时间、利率(或折现率)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