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例研修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例研究报告
------《黄河的主人》课例研究报告
一、主题:小学语文教什么?
二、课题:《黄河的主人》
三、课例研修背景
阅读教学不仅是重点,更是难点。课堂上文章的剖析,即使教师把文本分析得再细,再清楚,练习题还是有学生不会写;还有的学生即便会说了,可是写在作业本上却又是另外的一番情形。有时,同样的回答,你换一种说法,有不少学生又不会了。同样的主题文章,换一篇来练习,不少学生又不会了,教师还得重新解析文本内涵。所以平时教学中进行阅读教学时,似乎总有讲不完的内容,除了把课文解析完,还要解析练习册上的阅读,否则学生做出的题不尽如意。针对这种现象,本学期,我们语文组制定了一个研究课题:如何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
四、课例研修计划
第一步:用常规的方法上一堂阅读课。
第二步:上完一节课,大家一起评议这节课,说一说自己的看法。这节课有哪些方法值得大家借鉴,哪些方法有待讨论,哪些方法运用不妥当等。组长把每位教师的发言及时记录下来,再整理成资料保存下来。
第三步:上完课了之后,组长把所有可取的方法进行汇总,然后集体备课,把这些好方法备进去,最后再进行试讲,看看教学效果如何。
五、课例研修过程
第一步:我以本学期的课文为内容,确定一篇文章作为公开课来解析。我选的是《黄河的主人》。
第二步:我认真钻研教材,多方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查阅其他优秀的教案设计及反思,然后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情况,设计出如下教案: 第一次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板书“主人”,问: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是主人?
2、板书“黄河”,齐读题目,问:你最想问什么?
学生质疑,选择有价值的简单板书(黄河的主人是谁?为什么他会成为黄河的主人的?)
二、初读,了解大意
1、请大家带着以上问题,边认真读课文边思考,读不顺的地方要来回多读几遍,力求正确通顺。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能读准吗?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检测?
(2)检查字词,指导生字。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同位互读。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或者容易写错?师指导。学生描红、仿写。
3、小组练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后,再根据PPT出示的段落大意划分段落,组内交流
4、出示:1-3讲羊皮筏子在湍急的黄河上破浪前行。5-6羊皮筏子上的人沉着、从容坐羊皮筏子过河。
7-8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凭勇敢、镇静、机敏成为了黄河的主人。
5、全班交流,老师相机点拨,评价。
6、请你根据以上大意概括一下全文主要内容。
7、通过我们的预习和刚才的阅读,你能回答以上哪个问题?
生交流问题1:黄河的主人是谁?相机板书:艄公(同时理解这个词语)艄公在干什么?(撑着羊破筏子送五个乘客过滔滔黄河)你见过羊皮筏子吗?经过预习,你能来介绍一下吗? 学生上前指着(出示羊皮筏子)介绍羊皮筏子。
生交流问题2:艄公凭什么成为黄河的主人?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过渡:正是因为有黄河的主人艄公的掌舵,乘客们才可以再羊皮筏子上沉着从容浏览。他们在浏览啥?生答
2、浏览全文,划出写黄河的词或句段,生读、找。
交流,相机出示:黄河滚滚、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激流汹涌、波浪滔滔、惊涛骇浪 请你读一读这些词语,指名读。
3、交流,渗透朗读指导。读了这些词语,说说黄河给你的印象?(生谈:惊险、吓人、壮观、气势雄伟)
(相机板书在课题“黄河”的下面:惊险壮观)过渡:想看看黄河吗?
4、播放黄河视频,老师旁白:这就是黄河滚滚的波涛„„看!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气势非凡!„„
课文第1节向我们展示了黄河的雄姿。你能读好吗?
指名读第1自然段,指导性评价。(如:听了你的朗读,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滔滔不息的黄河;
“惊涛骇浪”何意?请学生说,理解“骇”:惊怕。
5、这真是让人胆战心惊的镜头,出示的第1节中的“胆战心惊”。理解整个词语,“战”:发抖,颤抖。
6、文中还有一个词和它意思相近,你能找出来吗?
生找出“提心吊胆”这个词。什么时候你也有过提心吊胆的体验?请用这个词说句话。
四、学习第8自然段的中心句
1、过渡:你最佩服文中的谁?生答:艄公。
2、追问:为什么?(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3、你的回答正是文章的中心句,请你划出来,读一读
4、让我们带着这种敬仰和赞美的心情,齐读中心句。
五、引导质疑,激发学习下堂课的兴趣
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体现在哪?这些问题就是我们下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先思考一下。
第三步: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再进行讨论。那就是如何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快速地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准确地理解文章,对课后阅读题能较快地理解。第二次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能不能读得气势更大一些?(板书,读题目),3
你知道黄河吗?说说你心中的黄河。(生答)
师: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曾有许多诗人、文人赞美过它,李白和王之涣曾这样写过它。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师读,生读。)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是黄河的主人,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
学贵有疑,让我们带着问题去读读课文吧?
1、出示:自学要求(1)标出每个自然段序号。
(2)划出你不熟悉的字或词语。
(3)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检查预习情况
会读吗?今天老师想请我们四年级的同学展示一下自己。(1)带有生字的词语
黄河滚滚
磁力
吞没
竹篙
浊浪排空
整个儿
体积 凭着 读 ②指导写字。
看着这些字词,你觉得有什么哪些字容易写错,要给大家提个醒,或者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他们要和大家分享。描红。(2)含有多音字的句子。
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piāo piào)流。
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jì xì)着乘客的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3)黄河的主人是谁?艄公(注意艄的写法),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4)速读课文,找一找艄公凭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我们书上有一句话交代了
交流,[以雄浑的黄河为背景,投影出示句子:]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了黄河的主人。
(1)指名朗读。
(2)艄公凭借的是什么呢?(板书 勇敢 智慧 镇静 机敏)
过渡:是呀,在滚滚黄河,惊涛骇浪之中方显英雄本色,让我们来看看那奔腾不息的黄河吧。
三、细读感悟
1、感受黄河之壮美
(1)、[媒体出示黄河录象片段。]师叙述:这就是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这就是九曲回肠,奔流不息的黄河!此时此刻,我们就伫立在黄河岸边,听着黄河的咆哮,我们心潮起伏,感情激荡。
(2)看着画面,你能用哪些词来形容黄河呢?
(出示词语:浊浪排空、万马奔腾等)此刻,你想对黄河说些什么?
(3)作者眼前的黄河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来读一读,[以滚滚黄河为背景,投影出示:] 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指名读、齐读),(4)看到这样的黄河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胆战心惊‟。“胆战心惊”是什么意思?是一般的害怕吗?为何胆战心惊?读出你的理解来。过渡:可是在这样湍急的水面上,有人驾驭着羊皮筏子竟能操纵自如,你能想象吗?
2、感受羊皮筏子的险
(1)[出示图片:(羊皮筏子图1)]这就是黄河上的一种交通工具羊皮筏子。将羊皮像脱衣服一样整个扒下来,把四条腿和两头一扎,用嘴吹满气,成为一个气囊,十几只这样的气囊拴在一起,上面再绑一个大木架子,就制作成羊皮筏子了。对羊皮筏子有兴趣吗?课文是怎样描写羊皮筏子的,浏览一下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把你有感想的地方画出来。
交流:出示:①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小而轻)读出你的感受。
比较: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黄河如此汹涌,这羊皮筏子又如此渺小。你好像看到筏子怎么样?
齐读: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过渡:这样小、轻、险的羊皮筏子上还有?
出示:②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读出惊讶:啊„„ 一、二、三、四、五、六
不只„„还有 不可思议,让人震撼。
齐读: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浪如此之大,羊皮筏子如此渺小,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难怪作者要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这是多么让人震惊的画面,再读: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不仅仅是这样,那上面还有什么?
出示:“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指读)这样的筏子你们敢坐吗?你想对羊皮筏子上的乘客说什么?
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了黄河的主人。
(多媒体出示)填空:
凭着顽强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登上珠穆朗玛峰顶端的登山运动员们,他们是
()的主人。
神州五号、神州六号的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他们是()的主人。
凭着敏捷的思维,大胆的发言,XXX成为我们今天课堂的主人,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凭着你们的智慧和勇敢,演绎人生的精彩,成为命运的主人。
四、总结: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表现在哪些地方呢?等我们下节课再去品味吧。
《黄河的主人》说课稿
《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含义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课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镇静、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
文章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筏子险情重重,乘客从容淡定,为下文描写黄河主人的品格做了铺垫。艄公的沉着稳健,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灵,震撼了读者的心灵,让人感到人类的伟大。因为学生没有真正感受过黄河那波浪滔天的气势,更无法目睹艄公那精湛的驾船技术,所以透过文本感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有一定得难度。针对以上学情,结合四年级教材的特点及新课标理念,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四大板块
一、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漂、系”两个多音字的用法。
二、多管齐下,感受黄河的壮美
首先复习文中词语,让学生在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接着引导学生理解感悟第一自然段,感受作者心中的黄河,指导学生读出黄河的气势,读出黄河的壮为了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内容,可以通过黄河的视频欣赏,引导学生感悟眼前的黄河的汹涌澎湃的景象。
三、赏读结合,体验筏子的惊险
1.认识筏子。出示筏子的图片并介绍让学生体会筏子的渺小,从而认识水上这一交通工具。并介绍一些筏子的驾驶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艄公的技术高超。
2.文字感受筏子。学习2-5小节,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作者看到筏子后感受的句子,体会作者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这其中抓住重点句是数数的和一个小小的“啊”字进行品读,感受作者的那份担心、惊讶,体会筏子在黄河上的那份惊险。
3.创设情境,体会乘坐的险。老师设问:如果是你,敢坐这样的筏子吗?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乘坐羊皮让人胆战心惊的情景。然后老师过渡引入:如果是我在作者袁鹰的旁边,我也不敢,即使上了,也是死死抓住羊皮筏子上的竹杆,双眼紧闲,不敢看一眼,因为脚下就是滚滚的黄河。
四,升华拓展:引导学生认识其他的挑战生活的主人,鼓励学生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其一、学生对黄河的了解知之甚少,但课前我却没有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对黄河有一定的了解,因而对于文中描写的黄河的语句没能产生共鸣。本来通过文章中的文字展开想象,最后再回到文字上来,将文字中的气势用语言来进行拓宽,认识了黄河的汹涌,但由于我的第一步没走好,加之后面也没有把精心准备的多媒体课件利用好,更是让学生的头脑中对黄河的感受那么的空洞。
其二、老师们认为我没能情动,所以没能激发学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看来课前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分析还不到位。所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情感难以得到充分抒发,才能难以得到充分展示。
其三、认为我在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也未指导到位,从上课开始时就显得冷淡,学生难以真正入境,课堂气氛也就难以活跃起来了。
通过教师集体讨论,大家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了阅读教学的顺利完成和显著成效:阅读兴趣不高。多数学生读书积极性较低。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课外阅读更是囫囫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很少买书。没有开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针对农村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展开对话,丰富阅读实践。积极培养对话意识,巧妙创设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性感悟
2、立足文本,优化朗读效果。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我们语文阅读教学要立足文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成长。
七、反思:
通过这次课例研修,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再好的课堂教学也会有遗憾,有时候,教师本人在授课中并不能全面发现自己的不足,旁观者清,听一听听课老师的意见能很好的发现问题,这就是团队的作用。在一个团体中,大家一起听课、评课、议课,对于教师的自我完善和成长是很重要的。这一次研修,我感觉自己成长很快,收获颇丰。今后我要让我的教学和研修融为一体,成为我平时的工作常态。作为青年教师,除了要以研究者的姿态参加这样的研修活动,在主动参与研修过程中学会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提升学科教学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也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多发现问题,多研究问题,多解决问题,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是我们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当代青年教师发展的趋势。
第二篇:课例研修报告
课例研修报告:
影响气温分布规律的因素 ——《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一、设计背景
本节教材教材选取了生活中接触最多,最熟悉的的两个气候要素作为学习气候的切入点。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初步学会判读分析世界气温分布图,气温变化曲线图,掌握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本节的学习将对后面学习影响气候的因素以及气候的分布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都对后面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研究问题:影响全球气温分布规律的因素有哪些?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利用教科书中全球气温分布图及一些著名的诗句和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等,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充分展现地理的生活性和实用性,使我们的地理知识生动鲜活起来,以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同时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
(一)、课标要求
⒈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⒉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分布规律;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知道气温及测定方法;
2、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等温线的含义,初步学会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并能总结出世界气温地区分布、时间分布的规律;
3、学生能根据气温的数字资料,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并能根据气温资料分析某地气温特点;
4、学生学会计算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初步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加强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训练;
2、学生通过学习学会观察分析推理和独立思考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体会感悟气温差异以及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2、学生感受地理课程的实用性,提高利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能力;
(三)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深刻理解并说出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
(四)教学难点
1、有关气温的计算;
2、等温线图的判读;
3、判读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4、理解海陆热力差异导致的气温差异;
(五)教学方法
结合生活体验,对比、推理、图表分析为主.(六)教学准备
1、学生小组实验:将同样分量的水和沙子盛在同样质地的容器里,同时放在阳光下照射感受气温的变化差异。
2、教具:温度计;当地夏季景观图;当地月平均气温统计表;多媒体课件或挂图;世界地形图;坐标纸;地球仪;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约5分钟)【课件展示】或挂图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学生看图描述世界气温空间分布的三条规律。
【承转】前面我们通过读图分析了世界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世界气温时间分布的规律。
二、【新课学习】
【设疑思考】请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当地气温一日变化规律和一年的变化规律。
【教师总结】一日之中,一般最高温出现在中午2点左右,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之中,本地最高气温出现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板书】世界气温的时间分布;
1、气温的日变化:最高温中午2点左右,最低温日出前后
【承转】本地最高温出现在7月,最低温出现在1月。1月和7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也反映了世界绝大部分陆地在一年中最热月和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分布情况。下面我们就用世界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进一步来探究世界气温分布的时间规律。
【课件展示】世界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或黑板展示挂图)【小组活动】讨论完成p63页活动题并交流┄┄┄┄┄┄┄┄┄┄┄┄┄┄┄(约12分钟)(教师巡回指导,根据学生交流活动1题,板书结论)【板书结论】
2、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最高温7月,最低温1月,南半球相反 【设疑思考】想想这是为什么?
【教师简要指导】(利用地球仪)由于地球形状与地球运动的关系,一年之中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来回移动,7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得到光热多,气温最高,南半球最低;1月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得到光热多,气温最高,北半球最低。
【承转】1月和7月海陆气温一样吗?
(学生读图得出规律交流,教师板书归纳)
【板书结论】
3、7月陆地高海洋低,1月陆地低海洋高 【设疑思考】想想这是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下水和沙子的实验,得出结论:水与沙子的热力差异,然后再结合夏天游泳的凉快,引导理解海洋与陆地的热力差异导致的气温差异)【课件展示列表】教师简要指导
海洋 陆地 导致结果
1月 放热慢,降温慢
放热快,降温快 陆地低海洋高 7月 吸热慢,升温慢 吸热快,升温快 陆地高海洋低
【点评说明】这里让学生理解海陆热力差异导致的气温差异比较困难,为了突破难点,事先布置了科学小实验,先使学生通过水与沙子热力性质差异的实验,认识不同事物热力性质不同,再分析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同时,课下实验也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归纳的能力。【承转】我们除了通过等温线图来了解各地气温,我们还可以通过气温年变化曲线来了解某地每个月的气温变化情况。
【课件展示】某地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约5分钟)【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回答问题:
1、该地最高气温为多少?出现在几月?
2、该地最低气温为多少?出现在几月?
3、年温度差为多少?
4、该地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为什么?气温曲线呈什么形状?南半球气温曲线应为什么形状?
【教师指导】如何观察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一是找极值及最高温和最低温;二是看弯曲程度的大小;三是分析气温变化总结气温特点。
【承转】了解了世界气温的分布,让我们来看看我们家乡的气温情况。【学生活动】┄┄┄┄┄┄┄┄┄┄┄┄┄┄┄(约15分钟)
1、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查找宁夏的年平均气温;(0℃到10℃)
2、在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查找宁夏平均气温并选择一个词来描述;(0℃到-20℃)
3、在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查找宁夏平均气温并选择一个词来描述;(20℃到30℃)
【承转】那么宁夏每个月的气温情况如何呢?
【课件展示数据】宁夏月平均气温资料表(单位:℃)
【教师指导绘图】下面就让我们用这组数据绘制一幅宁夏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 【课件展示步骤】(注意联系学生学习折线图的已有经验)
1、绘出横坐标轴,平均分成12段,逐段标上月份;(注意把握图幅的大小,横坐标轴不能太长太短)
2、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温度差标上气温刻度;(注意把握温度差不能太大或太小,并要根据月均温最高值和最低值,确定和标注气温刻度)
3、画出4、7、10月与横坐标轴垂线,以及各气温刻度与纵坐标的垂线;
4、将表中各月气温数据用点表示出来;
5、将各点平滑的连成一条曲线;(注意画曲线时,既要平滑,又要让线经过每个点的中央)【教师引导分析】
由数据可以看出我们宁夏的气温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温差大。【课堂测评】┄┄┄┄┄┄┄┄┄┄┄┄┄┄┄(约3分钟)
1、气温变化曲线图上,曲线弯曲度大,则说明:()a、气温年温差大 b、气温年温差小
2、澳大利亚大陆,一年中最高温和最低温分别出现在:()a、2月和8月 b、1月和7月 c、7月和1月
3、以下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冬季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相比,陆地的气温高 b、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较平原气温高
c、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d、夏季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相比,海洋的气温高(测评题可根据教学时间安排,当堂测评或留作作业)
【设计说明】此处的设计由世界走进家乡,通过家乡的气温数据,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绘制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初步分析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选择语言描述气候特点,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为后面学习世界降水的分布,阅读降水量逐月图奠定基础。一方面使学生能简单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从而使学生感受地理知识、能力的实用性。【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气候的基本要素:气温、降水
一、气温
概念:大气的温度 单位:摄氏度 ℃ 测量工具:温度计
二、世界气温的分布 地区分布规律1: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2:同纬度地区海陆气温不同 3:同纬度陆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时间分布规律
1、气温的日变化:最高温中午2点左右,最低温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最高温7月,最低温1月,南半球相反 3、7月陆地高海洋低,1月陆地低海洋高
【点评】:
程玲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体现了地理课中地图的重要性,教学始终围绕读图进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分析地图,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学始终紧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感受地理课的实用性。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为引导者,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教学中注重联系家乡的地理情况进行教学,渗透乡土地理教学。
不足之处:
1、要进一步加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他们能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2、时间没有把握好;有待对知识点的落实。
总而言之,加强地理课堂中的练习,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的难度,扎实基础,培养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益。
初中地理课例研修报告心得体会
自贡二十三中 程玲
我是研修网自贡国培地理二班的学员。为期两个月的远程培训即将结束,回顾这段参加国培远程学习的日子,有些许艰辛,但是更多的还是收获。在网校上,专家们讲的课内容丰富、生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这些优秀的经验引导着自己不断思考地理教学中的问题。我从这次国培中受益良多,下面就自己的心得体会简单谈一谈。
一、学习内容:
从2010年11月10日到2011年1月10日完成,学习共计两个阶段,即学思阶段和知行阶段。每一个模块学习情况具体如下: 模块一:课改热点、难点问题讲座研讨(48学时)
1080 模块二:【初中地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实施
1080
分钟分钟 模块三:【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与课例分析 【知行阶段】在岗实践指导课
二、学习态度:
1080 1080
分钟 分钟
每天除教学工作外,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国培学习中,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在电脑前收看视频材料,做好学习笔记,有时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有时自己谈一谈培训学习感受、教学思考、在课程页面发起话题、课程留言、参与班级沙龙讨论和参加学科组讨论等等。最后认真完成每个模块的作业,并进行学后反思。
三、学习收获:
1、这次国培给我们地处农村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学习的平台。无论是关于专题的讲解还是对初中地理学习方式的改变和教学的评价,讲的最多的是老师怎么教,教什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怎样做好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怎么学,学什么以及如何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等等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无疑给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关,说明了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教育出一批优秀的学生。这样教师只有具备了专业地理知识的储备才能为教学过程的完成提供最基础的条件。教师要教会学生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么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2、在学习过程中我不断与自己过去的教学工作进行比较,在二者的比较中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并及时改正,争取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发展和提高,多向专家和一线讲课的老师学习。只有这样,我才可能取得更加优异的成果。
3、平时应该积极参加、多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课例研修活动等,积极与同学科以及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进行交流探究,多向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学习,寻找灵感,学习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
4、积极探求新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大胆实践,在课标的要求指导下,最大限度的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同时,多与后进生进行交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促进他们的转化。
总之,我认为这次国培对我们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是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种种不足。在讲课专家的指点下,我们得以及时的改正这些错误,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为使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更加辉煌而尽绵薄之力。我很幸运有机会参加这次国培,它让我们农村教师与专家团队有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也给我们一线教师之间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
第三篇:课例研修报告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活动探究”课例研修报告
★邓宇香
本次青年教师园丁工程基地研修活动的重要研修理念是让园丁学员以课例为载体,完整亲历从理论学习到行动研究,连环改进的全过程,成为有研究能力的教学实践工作者。而我们作为青年教师园丁工程的学员,在这次研修中有三大目标:第一是提高课堂教学实践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以及课堂观察诊断与现场指导、扎根课改现实问题的课例研究等活动,提高我们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课后反思、持续改进各方面的能力;第二是增强课堂教学研究能力,通过行动学习、行动研究,提高学科素养、学习和掌握教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方法,在“听中学、做中学”;第三就是积累一批有价值的课例研究成果,即通过“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力求把“听懂的东西做出来、做好的东西说出来”,在这次研修中,我呈现的课例是语文S“电话留言”。
一、研修的目的和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口语交际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虽然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意义非凡,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地重视这块内容的教学,尤其是农村小学。一到百花园的地方,除了提醒学生背诵“积少成多”,其他的内容几乎让学生自己看看就算了。所以近几年的小学语文期中期末检测中“口语交际”部分几乎很难过关,可想而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而对于部分教师来说,口语交际教学也成了“盲区”。
二、研修的方法与过程
在这次研修中,我的主要研修方法是实践、反思、导师引领、自主整改、再次实践;研修过程是:第一步,教学实践,发现问题也就
是第一轮上课,导师们观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第二步,反思交流,导师引领,进行细致的评课;第三步,整合资源,调整方案,再次备课,修改教案和课件;第四步,再次实践,逐步完善,根据修改后的教案上好第二轮课,再评课总结。
(一)教学实践,发现问题;反思交流,导师引领
第一轮上课时,我的教学思路还是比较清晰,但是自我感觉状态欠佳,课堂调控似乎没有做到很好,效果并不显著。通过导师学员共同评课,总结了一些问题:
1、由于是口语交际活动,学生似乎显得有些肆无忌惮,我没有在上课前强调口语交际活动的要求,只注重强调“说”,忽略了“听”和“评”;
2、小组合作的时间没有给够,要求没有细化;
3、创设的四个非常好的情境给学生,却没有很好的利用,尤其
5是不能乱打的。
导师们还一针见血地总结出我这节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口语交际要“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与共,而我只注意引导学生口语表达,却忽略了交际能力的训练。
(二)整合资源,调整方案;再次实践,逐步完善
经过第一次教学实践,自己观看了授课光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真倾听了导师们的意见,我着手修改教案和课件,把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
1、在上第二轮课的时候,我上课伊始便引导学生注意了一个问题:口语交际活动,“说”很重要,所以大家要大胆发言;“听”也很重要,所以大家在听别人发言的时候要认真,学会尊重别人;“评”也很重要,我们在听的时候除了认真,还要细心发现问题,大胆而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诚地说出来。学生从一开始就有了这样的正确意识,所以课堂纪律非常好,与第一轮课的另外一个班级相比,状态完全不同了,看来,教师的课堂引导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完全不能忽视。
2、因为上课开始引导比较到位,我自己本身很投入,所以学生也自然投入。第二轮课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让我非常惊喜的是:我在巡堂时,好几个小组的学生主动向我提问,甚至主动让我参与其中,一反以往老师引导学生乖乖照办的常态,学生的主体性上升到主动性,而老师的主导性变成了学生主动的需求,作为老师,岂不快哉?
3、最重要的第三个环节“创设情境,交际训练”,我依旧沿用原来第一轮课的情境,但是这一次我亲自上阵,与学生“演对手戏”,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我发挥了自己的表演天赋,把前两个情境一一演完,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没想到学生的评价非常细致,出乎我的意料。后两个情境我再放手让学生自主表演,他们就能游刃有余了。
5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强化他们的生活常识。“紧急电话不能随便拨打”这一点在第一轮课没有体现,第二轮课中,我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示了随便拨打电话的漫画,还有出示了法律小常识,让学生真正懂得了紧急电话的用处和注意事项。
三、研修的总结和体会
这一次研修,我感觉自己成长很快,收获颇丰。今后我要让我的教学和研修融为一体,成为我平时的工作常态。作为青年教师,除了要以研究者的姿态参加这样的研修活动,在主动参与研修过程中学会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提升学科教学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也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多发现问题,多研究问题,多解决问题,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是我们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当代青年教师发展的趋势。
2012/3/15
2012年恭城瑶族自治县青年教师 园丁工程学员基地学校研修
课
例
研
报
告
学员:邓宇香
研修时间:2012.3.12-2012.3.16 研修地点:县城中心小学
研修主题: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活动探究
第四篇:课例研修报告
如果迷茫,可以反抗
----第三届数学课例研究研修日志
课例研修的战场,教师、学生每个人都是无畏的战士,谁制定战略,谁提供子弹,谁负责射击,谁收拾最后的战场,所有的角色都在这次严肃、认真的战争中一一登场,实现了各自的价值。
本应该的双赢的战局,我在庆幸自己收获颇丰的同时,也有些些迷茫。
(一)如果迷茫,可以反抗!
我是老师,教育是有规律可以探寻,将真实课例的每一个环节曝光,再进行彻底的研修,可以将我们教书的盲点和缺点扫除和修正,那么我就可以在前进中更加强大!所以即使我迷茫了,我可以就地而起,反抗我自己旧的教育模式,反抗我自己不合理的设计,通过课例研究等这一类的方式逐步达成我的目标。
(二)如果迷茫,可以反抗!
我看到的高中学生,还是比较低调的,可能是年龄的原因,所以对于任何的场面,他们都是淡然的适应着;也或许是习惯了这样的被“监视”被“调查”,所以还是很配合我们对他们课堂作品的研究;但是当我最后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我还是隐隐感觉到他们某些人的迷茫。
我问自己:课例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答---优化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课堂结构、设计、知识达标都更加的高效!我问自己:课例研究的受益人是谁?是不是应该教师和学生双赢,我们当然应该很用心的解决我们教师层面的问题,我们优化了课堂,学生可以直接受益,那我们是否想过我们课例研修的过程中,为什么只能是老师努力的改变,教案不妥我们改,观察角度不对我们换,上课模式不好我们再来,换一个时间,换一个班级,然后一大群老师继续前测、中间观察、后测、总结、探究。我们教师该做的,我们会很认真的去做好!那这个双赢的局面的主动权为什么必须只能掌控在老师手上?学生可以参与吗?---他们可能会说:我们自己的学习模式,我们自己可以设计量化成表格进行自查吗?我们也可以自己分组研修啊!学生甚至可以反抗吗?他们可能会说:课例研究,老师们在改进,我们也可以改啊,用同一个班来研修,我们把第一轮出现的问题,比如--我们为什么不能回答出老师的问题?我们做作业的方式是否太单一了?我们是不是每次真正在讨论?这个题目需要我们讨论吗?然后下来讨论之后改进了,再给老师协作上一次,看看我们改进的效果,对课例研究的影响情况。学生或许会反抗:老师们,课例研究为什么我们只是过客?你们为什么不给我们也参与研修的机会?
所以课例研修,我们现在处于的阶段,还是教师修,教师改!少了学生的主体。当然,我们会认为学生在上课时就应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而不该也不能分心完成其他的,有道理,但是当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包括研究的主体之后,那么我们的课堂会发生更加有趣的化学反应!
第五篇:课例研修报告
课例研修报告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朵基完小研修小组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口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因此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内容。口算教学所占的课时时间有一定的程度,足以说明口算教学的重要性。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删除了一些比较繁琐的口算题,口算难度大大下降,然而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我们重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相互合作,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良好口算习惯的养成以及实际计算能力的提高,或者说在口算教学这一块花的力气小了,导致学生在口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和计算器的逐步普及,数与计算中那些大多数人最常用的基础的知识也在发生着变化。为此,了解和研究这种变化,重新审视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事了十多年的数学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口算能力普遍较差,是数学成绩提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完小的所有班级,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我们都致力于口算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借课例研修的东风,确立本主题,旨在研究新课程背景下,通过探求切实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训练学生
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关注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在加强口算训练、优化口算方法、培养口算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品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例研修的过程与方法1第一次备课,说课,上课要点和关于研修主题的反思,讨论情况记录(附件:第一次备课教案,讨论记录,观课表设计)。第一次课之前,我完小全全体数学教师聚集在一起,讨论自己对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学的几点看法。面对大家的质疑与困惑,我们上网查阅各种有关于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教学资料,并一起研读、讨论,虽然在理论上,我们的头脑逐渐清晰,但是,谈到课堂实践,还是感到手足无措,做不到胸有成竹。我们就决定上一节研讨课。我们挑选了一节五年级的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课后大家对这节课展开了评论。
(1)、整堂课因为创设的情境、动手操作的机会过少,使本节课教学活动重点、难点不够突出。
(2)、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老师有些要求没有讲清,学生合作时出现了乱、散现象,有的学生并没有积极参与到里面,教师应该事先安排好,做到小组之内责任制,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做。
(3)、有些环节过于拖沓,影响了整个教学进度,时间过长。
于是我们结合大家的教学建议,认真进行反思,结合新的教学理念,悉心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特点,我们发现数口算教学,应当体现以下三个方面价值:
○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只有对数学课堂感兴趣,才能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才能为学习数学知识作好充分的准备。因此,作为一般形式的数学课,都是从口算着手来展开教学的,如果在课的开始阶段能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使他们进入到教学内容中来,无疑这样的口算教学是有价值的。
○能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
我们每节数学课,都有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必须完成具体的教学目标,所以我们的口算设计必须为教学的内容服务,围绕教学内容来设计,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能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
作为数学课本身,他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教学的任务,所以一个有价值的口算练习的设计,他应当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着眼于数学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最近发展区。2第二次备课,说课,上课要点和关于研修主题的反思,讨论情况记录。(附件:第二次备课修改教案,说课讨论记录,观课表修改)
当前学生的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而且学生迫切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乐于通过图形观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有趣的活动来解决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要建立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就要创设有效而有趣的活动使其有所体验,所以我们又精心修改教学设计,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们是这样设计这节课教学的: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们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就设计了一些对于例题有关的口算练习,使其掌握的跟牢固,再让学生动手拆实物图,观察长方体的六个面的特点,一方面此活动直观、简便,利于学生操作,另一方面在轻松愉悦的口算氛围下也可以给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一些常见图形和物体内化表面积的概念,此环节我们首先出示长方体实物图让学生说一说长方体的表面积是那些,再引导学生找一找,摸一摸物体的表面,层层递进的活动使学生体验表面积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3)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在计算表面积的活动中,如果单凭学生个人逐一地去计算每一个面,那所需的时间无疑是漫长的,所以我们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这样还能靠集体的智慧算出六个面的表面积总和的简便途径,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务实的学生基本功。在自主探究长方体表面积含义与合作学习计算方法的基础之上,利用测量水池让学生独立完成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并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敢于实践的精神。
(附件;第二次教案设计)
通过前一次的修改和经验的总结,这节课我们上的很成功,得到了教师的一致好评。通过本次活动,我对“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这一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三研修结果陈述 《新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口算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说一说你是怎么口算的?”“你都发现了哪些好的方法?”课堂上,我们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开展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操作、去观察、去交流、去实践、去创新,让学生在“口算”中感知, 在“找”中理解,在“做”中内化,在“算”中巩固,在“比”中升华,从而真正在经历求知过程的同时,让学生体会长方体
表面积的含义,使学生在具体的口算活动中发展数学思维,学会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建立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本节课我们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计算活动,其中有规则图形表面积的计算,如烟囱,水池,布衣柜,教室等;使每个计算活动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动脑的全新的探索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较大的探索空间。学生在合作探究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简便方法时,教师鼓励学生归类,例如“除了长方体有六个面的物体,还有哪些图形不需要计算六个面的”学生想到了水沟等,这都体现了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学科教学应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有它们和谐统一,才会让每个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本节课我们不失时机的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例如“你的做法真是与众不同啊。”“看看谁有一双机灵的眼睛,”“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孩子,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向他多多学习。”“这与你们的团结合作是分不开的,祝贺你们!”等等这些充满激励与鼓舞的话语使课堂充满了人文气息,还有在课堂的最后,我们还鼓励学生们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真正的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促进了人格的健全与发展
201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