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组开题报告
在“个性、创意美术”的活动中构建“健康的师生关系”----美术组三级子课题开题报告
一、选题缘由
“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这我们的教育存在的十分突出的问题,在我们所从事的美术教育上也同样存在。分析当前美术课堂发现:
1、教学内容的单一
我们的美术教材,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儿童的生活世界,但仅以同龄儿童作品的呈现来启发儿童学习美术,只能使儿童的审美力、创造了、感染力都停留在比较浅显、局限的层面。这抑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2、教学方式的单一
有人说:“教师应该是牧羊人,应该把学生带到水草丰盛的地方,让他们自由寻觅食物。”如果我们尝试把“小羊羔”们放养在课堂之外是否会有意外收获呢?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美术课堂,虽然有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但拘泥场地、教材的限制,我们每节课必须在教室里完成,我认为这样恰恰在某种程度上关住了孩子思维的门,让孩子的视野变得日益狭窄。
3、创造空间的局限
“美术”一门让学生拥有“创造美的方法学”的学科。其核心就是“创造”,但现实中美术课堂,许多教师对“美术”这个概念上述求的核心理念缺乏必要的思考与理解,从而导致在教学之中只注重客 观对象的描绘或脱离实际生活的想象绘画,从而使学生从小就形成或依葫芦画瓢、或胡乱想象涂抹、或缺乏对生活的多元体验,出现此画非“童画”的感觉等不良的美术学习习惯。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个性
也就是一个人在其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人的个性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表现为兴趣、能力、气质、动机、理想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这就需要我们设计不同的教学预案以满足不同的受教育者发展之需。
2、创意
创意是人们产生新颖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或对问题作出独特解答的能力。美术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是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想象和创造贯穿审美过程的始末,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3、美术课堂中健康的师生关系
美术课堂中健康的师生关系是指通过教师以“导师、朋友、助手和模范”的身份,创造以学生为中心、以其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整合多种美术表达形式促使学生创造出多样的、个性的、童趣的艺术形象及作品的美术活动。融洽的师生互动中着力保护学生独特个性和创作激情,给予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的自由。在如此健康的美术课堂里师生是相互启迪,平等互助的,共同丰富其情感体验、共同张扬其独特 个性、共同关注其自我发展的。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在法国,绘画的“基本功”不是素描,不是水彩,而是创意。强调美术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你的创意,然后从创意出发,选择你所需要学习的传统美术。“如果一个孩子想画一辆卡车,他总会找到自己的办法,可能不是传统常规的做法,但很可能因为做不到传统方式反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创意。”
2、美术教育界的泰斗——罗恩菲德的经典之作《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提到:人的创造力是一种与身俱来的基本驱力,就儿童而言,创造性并不需要熟练的技巧,但必须具有某种程度的感情自由,能帮助儿童表现其特殊需要的技巧才能使用。因此,教师要最大限度地与儿童的思想和经验实现沟通,了解适合儿童的媒材,设法扩大他们经验范围。
四、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
以“创意美术”为核心内容,探索多种组织形式、多种绘画方式的美术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
具体目标:
1、通过定时定期开展创意美术活动,加强教师对创意美术活动的认识,提升对创意美术活动的设计、指导能力。
2、通过参与创意美术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提高对艺 术的创造、表现和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创意美术活动的实践,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自信心理、同伴关系的提高,完善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形成师生平等的快乐课堂。
(二)研究内容
1、创意美术活动在班级开展可行性方案的研究,与美术教材有机结合,最终形成较为完整的课程方案。
(与美术教材衔接的内容、绘画工具材质的选择、教师指导语、分享交流方式、作品展现形式等)
2、创意美术活动组织形式的研究,梳理出有利于开展创意美术活动的途径和模式。
3、创意美术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研究,追踪创意美术中学生多种能力的提高情况。
4、创意美术活动的实施,对师生关系的提升起到的具体促进作用。
(三)研究方法
1、经验总结法:依托教学实践后的反思,形成有一定思考质量的经验论文,不断优化创意美术教学的质量。
2、行动研究法:以发现教学问题、改进实践为目的,努力扎实地开展创意美术教学,在反思调整中修正活动方案。
3、案例研究法:根据不同活动内容进行实践研讨,及时撰写有质量的观察反思,为经验总结提供思考素材。
4、个案研究法:追踪个别学生,通过较长时间的观察、分析,逐步 掌握学生参与创意美术活动的情况,提高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指导能力。
(四)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讨论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形成课题研究初步框架,落实人员,分工明确。
(2)资料收集:翻阅各类幼教杂志、上网查询等,积累课题文献资料。
2、实施阶段
(1)实施创意美术教学
(2)注重实践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如教学课例、反思等)
3、调整阶段
(1)梳理并汇编创意美术教学的成果(2)共同商讨创意美术教学方案
4、实施阶段
(1)实施开展创意美术教学(2)不断调整和优化方案内容
(3)加强方案反思的资料收集、文献资料的整理等。
5、总结阶段
形成课题研究的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五)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的相关优秀论文
2、优秀展示课、公开课
3、学生创意美术活动方案。
4、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五、参考文献
《创造与心智的成长》(美国)罗恩菲德 1993 《创新是主旋律——谈幼儿美术创造性活动的设计思路》李慰宜
《自由绘画》,法国书籍——作者EliseFREINET 《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褚玲 《365个艺术创意》
《与大师一起艺术创想》 2011年6月1日
胡曼 执笔
2013.4.11.6
第二篇:高中美术开题报告
高中美术开题报告范文
2016-01-16 3 手机版
课题名称:让美成为所有学生的精神动力和生活方式--创建农村特色美术学校的研究与实践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本课题于20xx年9月26日在宁波市政协联谊宾馆举行开题报告会。与会领导和专家有:宁波市政协副主席陈大坤、中央教科所规划办主任曾天山、中央教科杂志主编高宝立、浙江省教科院院长方展画、宁波市教科所所长沈海驯、宁波市教科所原所长喻立森和宁波市教科所科室办的负责人。
本课题承担单位的负责人、课题组成员和学校所在区(县)的教科室人员一同参加了汇报。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鄞江中学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普通农村中学,地处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薄弱的鄞西农村。为摆脱困境,学校从1983起开始实施美术教育的改革,并于同年成立了第一个美术兴趣小组,学生纷纷积极报名参加,虽然没有在较短的时间里很快的提高升学率,但学生毕业后都能很快找到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受此鼓舞,学校坚定了走“以美兴校”之路的信心--依托宁波市鄞县的人文资源,结合本地区市场的需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以此为指导思想,兴趣小组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日趋正规有序,层次也不断提升。1992年县教委同意学校在稳步提高普通班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创办一个美术专业班。从兴趣小组到美术专业班,学校的“以美兴校、形成特色”战略目标初步得以实现。
近年来,鄞江中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探索、持续沉淀、认真总结,逐步形成了一个“以美术教育带动普通教育,以美术特色质量全面教学质量”的特色办学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95年学校被评为浙江省首批特色高中,2002年被评为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2004年更是被评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
然而,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我们发现这种“普通班和专业班并存,以专业班带动普通班”的办学模式只适应了当时特定历史时期学校发展的需求。因为这种模式从本质上说,仍是一种以高考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特别是普通班的学生而言,美术教育、美的教育因高考的挤压依然被挤压到极其边缘的地位。在这种模式下,新课程所要求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专业第一”、“升学第一”的状态。显然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学校的发展。
在提倡人的全面发展的今天,把教育价值取向定位在升学上,定位在部分学生的身上,是很不合时宜的,也势必造成学校新的被动和滞后。为此,我们将总结经验,深化研究,希望探索出一条“生活化”的富有特色的美术教育之路:在保持专业教育特色的同时,能够利用学校现有的美术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促进学生和谐个性和艺术素质的全面发展,力求使“美”成为所有学生的精神支柱和生活方式,进而对广大农村地区学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家价值。
二、研究概念界定
本课题的“美”,是指以美术教育为原始切口和主要载体的美育结果,即学生在学校受全面教育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充分享受美、感悟美、创造美,让美成为所有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并形成素养以得到终身受益的享受。
“所有学生”,是指全校的每一个学生,而不仅仅指美术专业班的学生。作为一所具有美术教育特色的学校,她的每一学生都应享受优质的美术教学资源,因为他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接受良好的美术教育。
“精神动力”和“生活方式”,是指学生主体对学习和生活的认知态度、价值理性、核心动机、审美习惯等在一定时空、相关人际、抽象客体、物象客体中的作用性反应中所呈现的状态。本课题重点关注学生的在校生活阶段的各种状态,也适当涉及非在校时段和将来的生活预期。为此,贴近生活实际的美术教学,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也将使他们改善生活的逻辑结构。
“特色美术学校”,是指在以美术教育为特色的学校群中,再以一定的内涵发展的方式区别于该群体的学校。本课题研究所追求的正是以“全体性而非选择性、生活化而非专业化”为特色的“美术特色学校”.三、研究目标
全员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美术家,而是提高全体学生的人格素质,使全体受教育者掌握美术史论的初浅知识,习得形象感知、形象思维、形象想象、形象表现等多种美术能力,提高审美修养。简言之,学校全员美术教育的终极目的应当是通过美的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影响和改善社会的精神风貌和物质环境。
因此,我们认为建设农村特色美术学校的目标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明确学校定位,确立合乎社会和地区需要、合乎学校现状和前景的办学理念,并以此为指导,不断推动学校“以美兴校,形成特色”战略向前发展,由“美术特色学校”转向“特色美术学校”,由注重部分学生转向注重全体学生。
2.立足学生发展,建构“以美术熏陶为经线,以生活方式为纬线”的教育框架,依托本地的人文资源,结合本地市场的需求,开发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为学生精神生活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使美的教育渗透到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以促进学生和谐个性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其将来的生活质量。
3.优化师资队伍,完善培养机制,通过专业教师的创作机制和进修体制,充分挖掘全体教师的潜力,加速锤炼,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引领和指导学生的校园生活。
4.尝试建立一套具有普遍意义的农村高中特色美术教育的管理体制,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活动项目等提供系统的支持与保障。
5.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和高中阶段美术人才培养的选拔机制、有效途径、具体方法和评价体系,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6.以美术特色教育的成功经验和管理模式带动学校音乐和体育特色的发展,从而使学校逐步走上一条立体化、综合化的发展道路。
这几个部分的目标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但最终还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四、课题的实施
(一)打造一个能充分感知的生活化的“美”的环境
1.不断完善专业教学设施。1996年,学校投资新建了3660平方米艺术馆,内设12间画室、2个展厅(教师作品展厅和学生作品展厅)、1间精品收藏室、1所400平方米的陶艺工作室,多个教师工作室等,各类美术教具一应俱全。校园内的环境布置突出了特色美术学校的特点,学校被评为宁波市“园林式校园”,安置了八位现代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和四大发明等16座雕塑。学校还在图书大楼内开辟了美术专用阅览室和作品展览厅。为更有利地开展艺术活动,又将在教学大楼1-5层大厅安置陈列橱,并拟于2010年对艺术馆进行改造。(负责人:徐惠银)
2.主办《中国水彩》杂志。由中国美协主编、鄞江中学主办的水彩方面唯一的国家级刊物《中国水彩》2001年落户我校,至今已出版了46期,并将继续主办下去;《中国水彩》成为学生接触高雅艺术的最好载体。2002年与宁波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第七届全国水彩画写生大赛,2004年组织了水彩艺委会成员象山采风活动,均取得了巨大反响。在此带动下,宁波已成为中国水彩画的活动中心。2008年3月我校组织了《中国水彩年鉴》的编写工作,填补了中国百年水彩历史的空白。(负责人:徐惠银)
3.承办学术研讨会和画展。目前我校已经成为宁波市艺术研讨中心,每年举办市级以上研讨活动两次。我校还协办了第9届全国“水彩画、粉画展”,组织《中国水彩年鉴》第二次联会。我们将继续承办各类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学术研讨会和各类画展。(负责人:徐惠银、骆建钧、陶育义)
4.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积极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发挥特长,展现自我,定于每年的5月举办以“美”为系列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节。(负责人:华成峰)
5.兴办民俗文化研究会。我校与鄞江镇政府合作设立画家写生基地,并成立镇级陶艺馆,举办民俗(庙会)文化研究会,举办画展。(负责人:徐惠银、华成峰)
(二)组建一套使美成为学生生活方式的管理体系
1.行政管理系统(校长室、艺术处、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室、总务处)
2.子课题管理系统(艺术处、教科室)
3.艺术馆(所)管理系统(艺术处、总务处)
4.课程管理系统(教务处、艺术处)
5.学生管理(课程选择后)(教务处、艺术处)
具体的指责分工和合作网络正在配套调整中。
(三)建立一支能使美术教育得以普及的师资队伍
任何教育改革得不到教师的支持都不能成功,特色美术学校的建设更是如此。近年来我校对专业教师成长十分重视,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据统计至今学校在教师进修方面已花费70余万,进修学校包括中央美院、中央美术研究所、上海油雕院、中国美院、清华大学等,甚至到德国读研。但是,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不加重视,必将对下一阶段的课题研究乃至学校的长远发展造成消极影响。为此,我们积极开展新一轮的专业教师成长计划,以更好地促进教师队伍向更高、更优、更专的层次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
1.教师课程课题任务。每位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提出可供学生选修的课程,并提出相应的小课题规划(校级)。时间:2009年10月前。联系结对区内的有美术教育成果的学校,如塘溪中学、钟公庙中学、东吴小学等;了解本地文化特色,引入相关课题之中。(负责人:华成峰、刘红首)
2.专业教师创作计划。教师在上课之余,如无特殊情况,必须在个人创作室参加创作活动;每周五和学生文化课月考、期考期间,为教师集体创作时间。每月每位教师必须上交两件优秀习作,每一学期有一张创作作品由学校保管,学校将颁发收藏证书给予教师,但所有权归作者,使用权归学校。(负责人:张经伦、张韩光、金华祥)
3.专业教师进修计划。对于创作才能突出并对学校发展具有深谋远虑的教师,和高考专业成绩优秀的带头教师,个人专业潜力巨大的教师,学校均给予上名校进修的机会。对已选定进修的专业教师应与学校签定相关协议,回报母校:进修结束后,参与进修的教师必须在一学年内举办一次有影响的画展;必须带一名徒弟,以促进专业教师专业水平的均衡发展。2009学拟安排陈金芬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负责人:徐惠银)
4.作品年鉴和淘汰制。对美术教师的作品实行“双年展”,并引入作品淘汰机制,每两年出版教师作品集一本,激励教师创作。(负责人:华成峰、张韩光)
5.课堂教学比武观摩。美术教师人人参加基本课、欣赏课、创作课的比武观摩,并与说课、研课、评课相结合,全面提高美术选修课的教学质量,特别要保证全校每班每周一节美术欣赏课的高质、高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负责人:艺术处、教务处)
6.专家引领画龙点睛。专人负责邀请或聘请十多位专家、教授作为学校的特聘教授,不定期来校讲学或现场作画。(负责人:徐惠银、华成峰)
7.全部学科渗透美育。非美术的学科或课程,均按“德育渗透”的模式,结合各自学科的文化、历史、“留白”及其社会价值、生活价值、人性价值,进行渗透式的育“美”教学,甚至实现“课程艺术化”.(负责人:艺术处、教务处)
(四)创建一系列使美成为学生生活方式的培育机制
1.自选化校本课程的构建
我们首先要形成一套培育“让美成为学生精神动力和生活方式”的校本课程(教材),包括选修性和专业性课程(教材),并坚持与时俱进,持续发展。(负责人:教务处)
目前全校普通班学生美术课程设置的菜单(负责人
华成峰
张经伦)
注:
*课程选择:以高一年级为对象,全员参加,由学生自主选择。(负责人:教务处、年级段)
*课程实施:每周二下午第四节课,走班选修(负责人:教务处、年级段)
*教学模式:课内实行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实践,课外实行小导师制(美术专业班学生担当小导师)。(负责人:各相关的美术教师)
*评价机制:①评学生:按学生在特色教学中美成为其生活方式所达到的基本学习要求和行为规范(标准)进行评价;②评教师:按教师在特色教学中美成为其生活方式所达到的基本教育要求和教育效果(标准)进行评价;③评课程:按教师所开发(或师生共同开发)的校本课程的科学性、可行性、可信性如学生的接纳度、内化力、持续性进行评价。(负责人:华成峰、刘红首)
2.日常化美术活动的保证
*以兴趣小组为单位成立学生美术专业社团和业余社团。(负责人:陈芬维)
*每年的五月为艺术活动月。(负责人:华成峰)
*在艺术馆、教学楼设置学生作品展橱。(负责人:张经伦)
3.多轨化培养机制的转换
多轨培养体制,即多轨出发,转轨有利,多轨合一。普通班的学生可以转入美术班学习,美术班学生也可以转入普通班学习,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负责人:华成峰)
五、本课题拟定子课题
1.“让美成为所有学生生活方式”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负责人:徐惠银)
2.农村学校美术类美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负责人:骆建钧)
3.美术教育兼备专业化和生活化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负责人:陶育义、张经伦)
4.让美成为所有学生生活方式的培养和管理机制的建构(负责人:华成峰)
5.让美成为所有学生生活方式的校本课程建设(课程设置、课程选择、课程内容、校本教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负责人:张韩光)
6.享受美,感悟美,创造美的教学模式建构(负责人:陈金芬)
7.美成为学生生活方式的评价体系建构(负责人:刘红首)
8.特色美术学校建设的部分关系研究(因果关系、相关关系等)(负责人:华成峰)
六、预期各阶段成果
1.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09.7-2009.9
(1)成立课题组,形成课题研究意向
(2)搜寻“特色美术学校”的文献资料
(3)课题组成员交流学习“特色美术学校”理论及文献资料的体会
(4)对课题组成员的进行培训
2.第二阶段(课题确立、启动阶段):2009.9-2009.10
(1)制定研究实施方案与具体工作计划
(2)确立各个子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案
(3)召开本课题开题大会
3.第三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09.10-2012.2
(1)各子课题分项进行落实和操作
(2)定期交流总结,汇报子课题进展
(3)专家指导和指正
4.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12.2-2012.5
(1)各子课题形成阶段性成果
(2)形成本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七、经费概算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限800字)
鄞江中学20几年的特色办学经历证明,他们确实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办学道路,并卓有成效和成绩。
现在他们敢于站在时代要求和教育改革的前列,再次提出了更有创意、更有高度、更有价值的命题和课题。我们许多人曾经实地考察过该校,现在又看到了文本,确实感到很踏实、很成功,也难怪该课题能在这次全国特色学校建设的候选研究课题中,经评审组盲评脱颖而出。
该课题的主要价值就是立足于“特色学校的深化和拓展”:(1)拟将学校建设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让学生体验生活之美、知识之美、精神之美,让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美的享受过程,努力探索并争取突破我们目前的部分“怪律”;(2)站在“我们现在的分科性教学如何‘总科化’”的教改节点和发展视角,集中力量去研究“如何将美育成为所有学科的共性”问题,旨在使学生的能力发展不再被分割,个性发展不再失魂;(3)切入了“特色高中”的终点本质,即“特色高中不能为特色而特色”,而应着眼于学生毕业后所能折射出来的交往、表达、欣赏等综合素质和后续能力的培养。
本课题事关高中段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实践成败,专家组重点提出如下注意事项:(1)要探索出特色学校建设实践中的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找到并确认相关规律或路径,使之既能成为自己的成果又能成为他人的坐标;(2)要进一步明确并坚持课题的核心价值和关键问题,不能把硬件改善、教师变化作为重心,而要从注重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精神状态、个性气质的变化去研究自己的课题,以期从美术走向美育,从技巧走向道理,从体验、享受走向发现、创造;(3)要突破“生活方式”的时空,不能单一地将生活时空拘泥在“校园文化”的特定形式上,因为学生毕竟还有1/3的课外自主时间,要将学生放到更广的生活时空和社会实践中进行自主发现、自主选择和自主表达关于生活形式的美和文化精神的美。
专家论证会主持人的期望性总结是:本课题的关键就是到时要看看,鄞江中学的普通班学生的美术美育修养比其他普通高中的同类毕业生的美术美育修养高多少,同类异校的学生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差异。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根据专家组的论证意见,经过本课题组的认真讨论和理解,特作出以下重要变更:
1.在继续保持美术特色学校建设高位发展的基础上,把课题的重心更倾向于美术教育的普及实践及其美术育人功能的研究上,并把同类异校学生的美术美育修养、生活态度方式的变化及其差异作为可视目标。
2.在继续重视专业班美术教学在前位领跑的基础上,把美育渗透和美术教育的常态化、生活化扩大到所有学科领域和所有校园生活时空,并适当延伸到学生的社会生活。为此,将加大子课题的引导、规范、论证、管理力度。
3.对课题标题(引题部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进行再论证。
第三篇:美术教学开题报告
美术教学开题报告
美术教学开题报告1
1.选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2. 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思路。
3. 研究基础
4. 课题研究步骤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美术课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很多农村学校的家 长 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对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这不仅需要社会、学校的努力,更需要我们一线的美术教师为之付出努力,来发展农村的美术教育。一些客观因素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就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农村美术教学中,由于教学设施、场地、认识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逐渐降低,使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是束手无策,这就造成了教学上的低效率后果,并逐渐进入到教--学的低效恶性循环,无法适应当代学生健康、活泼、创造性地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思路。
1.理论知识直观化,引起兴趣;当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美术知识技能难度较高的绘画课时,我们要把理论知识 的讲解渗透到每一个有趣的小环节中,把枯燥的理论知识通俗化,学生就会乐学,会学了。
2.表现手法多样化,培养想象力;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 是不同的,对同一课题的表现形式也就会有所偏好。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因势利 导,采用多种表现手法,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小组合作对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它能激发 学生的创作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之间学习、认知方面的交流、沟通
3.把握好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培养想象力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使教师的作用不是“一团知识的明了化和教案”,而是鼓励、指导学生 去想象和创造,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教师在这一教学中, 不是命令学生学习, 而是教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而是主动地去想象。
三、研究基础
课题组成员是来自于教学一线的教师,他们对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有着切身的体会,同时由于他们都 在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努力打造自己,探寻着一条适合自身的专业成长的道路,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积累了相当的实践基础。为了本课题的顺利申报和研究,已经收集、查阅了一部分相关的研究资料。本课题无论对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还是对于自身美术素养的提高都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要以学生的全面成长出发,结合当地实际,开创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美术教育。充分利用本县自然资源和乡土文化,开辟艺术教育新途径,唤醒学生对艺术、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通过综合教育实施,县教育对此有所加强每年组织综合比赛,美术专业知识技巧应用、动手动脑手工制作科技制作等。这样多少对于美术基本知识教育有一定的改革和良好的推广。
四、课题研究步骤
(1)、调查研究、理论准备阶段(某年某月某日-某月某日)
参研人员进行理论学习,调查分析了解现状制定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某年某月某日-某月某日)
1、收集有关作品,组织学生利用乡土资源,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兴趣。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关内容进行美术初级教育,提高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3、定期开展各类美术活动。(某年某月某日-某月某日)
(3)、总结结题阶段收集相关材料,汇总研究过程性资料,分类加以整理,进行全面总结,完成研究报告
美术教学开题报告2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和享用价值。而评价,就是人类发现价值,揭示价值的一种根本方法”.在课程研究发展,第一次把课程评价纳入课程开发过程并使之成为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之一的,是美国课程学家拉尔夫?泰勒。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名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把课程评价问题作为课程开发的四个基本问题之一,从而使课程评价研究成为新课程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自泰勒之后,课程评价领域从价值取向到操作模式,已经历了几代嬗变与演化,每次嬗变和演化都直接体现了整个课程领域的变化;每一次的嬗变和演化也都体现了人类不断摆脱盲目被动而走向自觉能动,同时间接地折射出了时代精神的发展轨迹。
近观历史文化,自20世纪后半叶起,世界文化格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呈现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和文化相对主义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艺术教育改革的焦点集中于一种具有开放、互动、多元特征的,能不断扩展的艺术课程,而作为小学艺术教育的主干课程-美术与这一趋势相对应,其研究方向也向这一方向聚焦。21世纪中国的艺术教育在继承全世界艺术教育成就的同时,也必须保持本国艺术教育特色,同时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新格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一条重要枢纽,新课程更重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美术教育内容不断更新,美术教育评价也面临新的挑战,立足于素质教育的美术教育也更应重视对每位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作出积极的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二、研究动因
要提高美术教学活动的质量,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的落实,就离不开评价。评价不仅是个人之间交流的一种手段,而且也是群体间交流的一种必要手段。无可否认,美术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双边的交流活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准确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这种学习反馈形式-学业评价会促使教与学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从而完整地、准确地体现出美术教育思想。因此,如何进行作业评价成为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从评价标准看:美术作业的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在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往往采取当堂评价的方式,如学生、师生共评,教师点评等,作为美术教学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当堂评价美术作业难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作业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心理等意识问题,更难以做到深入的恰当的分析,只能泛泛地点到为止。尤其是面对一些大班额的具体情况,仅凭有限的课堂上三五分钟的作业评价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除了在课堂上的当堂评价外,在办公室批改学生的美术作业,是大多数老师所采用的对学生美术作业评价的主要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属于静态的对于学生学习实践结果的评价,由于离开了学生本人,多少带有一些教师的主观意识,因此在评价时,教师如何通过学生的作业来和学生进行客观的平等的意识上的交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从评价结果上看,发现很多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往往重改不重批,有的甚至不改不批,打上一个分数就算完了,至于那个分数是怎么打的?为什么那样打,大多数老师都没在等级分数之外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交待,更有甚者,对一些自认为不好的作业竟一撕了之,有的甚至当着学生的面。毫无疑问,这种行为更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人以这种缺乏沟通、缺乏理解、缺乏情感因素,缺乏明确指导的作业评价方式,是对学生劳动成果和学生本人的不尊重,是与《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相违背的。
三、课题界定
就当前情况看,提到“评价”,人们大都把它与“判断” “价值”等概念联系起来。本课题所提出的学生作业评价,就是指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学生学习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但要想把握它的准确涵义,还要结合几个具体问题,其中包括:学习计划、活动以及结果,即评价内容的问题;学习主体及其心理,即评价对象的问题;关于价值或特点的问题,即将涉及评价的标准;关于评价的方法、途径问题等等,而其中的具体问题既相互关联又互相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提出了“评语+等级学业评价体系”这一概念。
鉴于美术教学跨年级段多,我们主张应该视具体的学习任务评价,与其他的学习评价模式相互补充。事实上也是对当前学生美术学习评价领域发展趋势作一种全面的、整体的、合理的概括和总结,同时通过实践与研究诞生新的评价模式和方法等评价元素。
(一)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这是美国认知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突出了多元化,认为人的智能结构由7种要素组成,不同组合使每人的智力结构各具特点,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2.教学论指出:评价是构成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布鲁姆曾对评价做出过精辟的论述:a评价是一种获得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的教育有效性的论证方法。b评价包括了一般期末考试更多种类的证据c评价用于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倡导把评价的过程与结果作为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源泉。
3.乌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每个孩子都有归属、尊重、实现自我的需要。儿童的这种认同感来自于各方面对他的评价。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秀,如果他们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便会失望、情绪不振。
(二)研究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本课题提出和建立,也是基于四种不同的需要:学生心理的需要、家长认识的需要、学校教学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它的现实意义具体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用“评语+等级”评价学生作业,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同时便于家长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子女的美术学习情况。
2. 课题实践和研究过程,能促使我校美术教师在积极参与教改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教育、科研等各种能力均得以提高。
3.在此过程中,运用“评语+等级”评价学生美术作业的实践与研究,为教学决策提供科学、可操作性的依据。
四、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经查阅大量文献等资料表明;教育界这对于“学业评价”“课程评价”等资料方面略有著述,但显现出“大教育”的迹象,对于“美术学业评价体系”的研究目前还未领略。因此,关于新课程中小学美术学业评价体系的建构与研究方面的课题及论文专著在国内尚属冷门。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具体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分别是:
(一)研究内容
1.构建多元化操行评语模式
操行评语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本身是一种操作过程,当然不可能方法单一,需要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体系。评价的正确性与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多元化是密切相关的。随着评语的改革与发展,评语的功能日渐突出。因此,在科学、正确的“指挥棒”的导向和推动下,对受教育者的评价不再是以往的学期末一段简单的生硬的定性文字,而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①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
所谓主观评价也叫做自我评价。学生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学习、个性特长、与人交往等各方面进行主观的评估,完成相应的评价任务。主观评价应当是最重要最常用的评价手段。学生的主观自我评价是进行积极的自我反馈、自我鉴赏、自我总结、自我调整的有效手段。其次,主观评价没有外界压力,是在高度自觉、积极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保护和激发被评价者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学生的主观评价往往是比较深入、贴切的,但是自我评价往往受到评价者的同一性的局限,对评价的观点、内容、标准和效果,有很强的主观色彩,缺少客观标准,如果主客观差异比较大,就难免会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因此,老师在学生的自我评价基础上应组织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小组评价或老师综合评价,这样就弥补了自我评价的局限,使学生的操行评语既有自己的主观认识,又有同学及老师的客观评价。
②相对评价与标准评价
相对评价指在接受评价的一个群体中,按照一定的评价要求,将每个学生的情况与评价的要求相比较,来确定每个被评价学生所达到的水平,实现评价目的。这种评价受益面大,能全面地评估每一个学生达到的高度,并确定其在群体中的位置,同时使学生可以客观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激发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此种评价方式可根据不同年级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但是,该评价是有相对性,有很大的“相比较而言”的弱点。
标准评价是一种相对绝对评价,它告诉学生明确的客观标准,例如:“你是一位美术爱好者,美术成绩优秀,懂得在美术作品中如何表现自己的情感,懂得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标准评价使被评价者只能知道自己有没有达到某种标准,而并不清楚自己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
③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其特点在对学生学习的表象进行全面的深入细致的考察和分析,进而揭示一个学生的基本特点、对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和学习效果。定性评价多用评语的形式表述,反映学生学习的质的既定性。好处是方法较简捷,由评价者根据平时学习的直觉和理性分析予以评定,但它完全局限于评价者的教学经验和洞察力,主观性强,客观依据不足。
定量评价也是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主要运用统计学原理,考察学生的学习有个量的搜集和积累。虽然操作起来较复杂,但有具体的数据作基础,作为分析、评价依据,就比较客观,也比较科学。
④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
学生受教育的过程评价,指的是不单纯依靠对学生结果的测定来进行评价,而是重视对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进展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来评定每个学习时期或学习步骤本身的优缺点。如某位学生,刚开学一段时间学习很努力,且学习效果很好,但后期学习松懈,效果较差,这样在评价时应体现他的这一学习的过程体现 结果评价主要依靠学生的最终的学习效果的测定成绩,这个测定结果虽然很重要,但不能作为我们评价学生的依据。因为我们要考察学生好的成绩是怎么得来的,同时,也要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所获得的结果如何。在实践中,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为了提高评价质量,使学生的操行评语是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各种情况,就必须建立科学、公正、多元的现代评价体系,我们必须用好评价这一杠杆,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如何就学生的受教育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监控、解剖、收集和运用有关信息,对他们的学习效能和质量作出准确判断和评价,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深感任重而道远,我愿在此课题不断探索和研究。
2.评语具体化研究
①抓住时机,点拨思路
“等级+评语”的批改方式,不仅注意学生画面效果,而且注意了学生的构思与想象,适时点拨,以帮助他们拓宽思路,发展智能。
②善用技巧、评点问题:当学生作业中出现构图、色彩、创造等方面的问题时,宜用评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找出不足之处并如何进行再创作,学生构图不饱满,主题不明确等问题时,他们自己往往很难发现。所以教师在点评时可采用:你看这样画是不是更好点,现在主题还不够突出,你看该怎么办?诸如此类的评语。
③启发诱导。
学生对一个物体的理解往往是比较定性的。据此,我们也要用评语诱导他们去思考,去大胆创作。如:一只靴子,告诉小朋友们,他不仅仅只是穿在脚上的靴子,你可以把它往大的方向去想,把它想象成一棵树桩,可以在上面画一些茂盛的树枝和叶子,也可把它想象成一个游泳池。天热时有很多男男女女都过来游泳……除了这些,你还想到了什么,你还可用什么方法来作画类似这样的评语。不仅可促进学生的思路发展而且可诱导他们潜心于美术创作。
④充分利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情趣、学习习惯、学习注意力等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发展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端正的学习态度、高涨的学习热情、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情感是学生健康发展的根基,也是学生后继学习的内在动力,积极开展这方面的评价,就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和主动性,小学生天性爱受表扬,老师几句鼓励的话语,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适时进行正面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⑤适时合理评价。
3.构建课后美术作业评价研究
本课题所建立体系主要是通过建立学生档案袋来体现学生的作业成绩,设置美术学习档案袋,通过评价活动做好美术学习过程中各阶段的评估记录,是美术教学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有效手段:如果建立美术学习档案袋,学生就能自然对照教学要求和教师各阶段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找出自己的差距和成绩,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进步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质量,教师通过学生的美术学习档案袋,了解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活动所作的内在心理是定位和评判,便于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的个性,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可以说,美术学习档案袋建立,促进了美术教学与评价更加紧密的结合,它全面展示了学生的学习二)预期目标
通过课题实践和研究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学习情感,形成自信,体验成功,为学生在美术乃至其他学科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素养。
六、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和条件分析
任何一项课题的提出、试验和研究,都需要有一定的保障措施和相应的研究条件
1.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和责任,形成课题研究脉络,做到有组织、有保障。
2.建立课题组例会制度,总结前阶段实验工作;建立定期交流制度。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和课题研究档案管理制度,详细记录整个研究过程,保证了课题实施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具有优越的学校研究环境,学校学习氛围浓厚,具有特定优势的学生群体,具有一支结构优势的美术师资队伍。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准备阶段(20xx年9月-12月)
1.组建课题小组,并形成课题研究脉络,健全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2.收集相干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理论学习,形成理论综述。
3.制定其可行性方案。
4.提出课题申请,进行实验前期调查、分析、撰写《调查分析报告》。
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2月)
《阶段性研究报告》报告
《中期成果展》 主要展示教案、学生个案作品、以及教学和片断案例
总结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0月)
①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论文、报告、学生作品、教案、案例等资料。
②集结本课题实践和研究的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八、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小学美术教学的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寻找理论支撑,发挥理论指导作用。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一年级学生的调查,摸清我校高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情况、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
3.个案分析法:组建学习小组,定好组长,充分发挥学生小组长的作用,让基础好的学生带动身边的几个学生共同进步。同时,对重点帮困学生个别配好学习对子,随时记录情况,进行个案分析。
4.经验总结法:组织美术教师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及时分析总结。
九、研究对象
一年级段小朋友:
实验班:一(5)、一(6)班
对照班:一(7)、一(8)班
美术教学开题报告3
摘 要: 当前,一些中职高职院校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听讲和练习,这种模式很容易影响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本文结合当前职业教育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其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推动美术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美术教学 改革模式
与一般的学校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推动学生就业,满足社会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因此,职业教育中的美术教学必须贴合教育的实际需要,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知识范畴进行拓展,对其审美理念进行塑造,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职业教育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式单一
当前,在职业院校中,多数美术教师并没有经过全面系统的培训和实践,往往都是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缺乏相应教学经验,在教学中,只能死板地按照教材内容和个人认识,对学生进行指导,很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相互背离的情况。另外,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模式,对知识点进行细致全面的讲解和示范后,让学生完全照搬照抄,以成绩最好、画得最像作为评判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在遭遇全新课题或者创意课程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思维将会受到约束和禁锢。
1.2教学模式死板
现代职业教育美术教学中,教学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当前大部分职业院校在美术教学中,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在教学方法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学生所掌握的仅仅是一些抽象的理论性知识,缺乏趣味性和针对性,影响了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1]。
2.职业教育美术教学改革模式的有效措施
2.1注重兴趣培养
从根本上讲,美术教学的意义是提高学生审美趣味,使其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通过对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其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发挥自身创新思想,进而促进其审美技巧和审美能力的提高。美术教师应该根据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内容,参照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培养其对于艺术的探索精神。例如,在对荷花等静物进行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对荷花的形态结构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然后利用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以图片形式向学生讲解国画的构图、笔法与墨色变化等,同时展示一些著名的荷花作品,让学生进行赏析和讨论,加深理解,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在下笔时做到胸有成竹。
2.2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在个人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而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如果失去了创新能力,则将会很难立足于世界。作为被普遍认可的,开拓学生创新能力最有效的学科,美术教学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职业教育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以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及美术技巧的练习为依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践行能力,同时对其审美情趣进行塑造,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要想确保上述目标的有效实现,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进行多样化的美术实践,对各种工具进行切身体验,从美术知识和美术实践中,感悟美术行为的艺术魅力。
2.3改进教学方法
一方面,可以从美术学习以实践为主的特点出发,引入尝试教学法,在教学中,给出相应示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观察和描绘,然后根据学生的绘画成果,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对学生认识方面存在的偏差和技法上存在的不足进行矫正,充分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这样,学生可以放心大胆地将自己的创新思维通过绘画形式表现出来,提升学习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将美术与文学、舞蹈、音乐等学科融合,改变传统单科教学的模式,鼓励学生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大胆尝试新的材料,对不同材料进行组合,以取得新的效果。例如,一般情况下,在美术作品创作中,多是采用铅笔、水粉等,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掌握这些材料之后,引导其尝试不同材料的组合创作,如将水粉与油画棒结合起来,由于二者之间并不相溶,会在画纸上产生独特的效果,因此,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强化2]。
2.4完善教学评价
与语数外等基础学科相比,美术教学突出的是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尤其反对所谓的一致和统一,因此,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学生的态度上,看其是否存在真情实感的流露,是否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对于美术学习的热情,应该对教学评价标准进行完善,采用纵向分析法,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并非对最终成绩进行评价,而是分析学生个体取得的进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得学生能够在对比中,发现自己取得的点滴进步,树立强大的自信心,同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解决,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3.结语
在职业教育中,美术教学并非仅仅是对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更是对其灵感进行开发,对其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关键所在,应该得到足够重视。针对当前职业教育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重视起来,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推动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美术教学开题报告4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幼儿美术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能感染情绪,表达思想,陶冶情操,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语言。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儿童人格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绘画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表现力,提高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纲要》中提出了“感受与表现创造并重”的美术教育观。强调幼儿的美术教育要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要始终把对幼儿个性、情感的尊重放在首位,强调在幼儿精神获得满足和愉快的同时,培养其对美的感受力和艺术表现力、创造力。
学习《纲要》的同时,反思目前幼儿园的美术教育现状,我们发现仍然存在误区:如在美术表现、创造性方面,仍然偏重美术知识和技法的传授,忽略幼儿对美术的感受和情感表现,表现形式不够丰富,评价重结果轻过程,以“像不像”、“好不好”为评价标准,忽略幼儿对绘画“美”的情感体会和表达、表现等。针对以上误区,我们综合实际,提出了“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表现力的研究”这一课题。通过研究,充分发挥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幼儿自主的学习过程,引导幼儿运用各种形式大胆表现、自由想象,让幼儿对美术活动怀有强烈的兴趣和表现热情,以美术带动思维,从而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情感表现力,不仅是幼儿素质启蒙教育有效开展的新路,也是幼儿全面素质形成的重要切入口。如果一个幼儿对活动充满了积极的情感,他就会具有极强的求知欲望,从而形成探究环境的动机,并努力去认识事物,解决问题。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就是从早期的兴趣和能力出发,根据其特点,因势利导,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爱好,使其在活动中得到快乐和满足,感受到什么是美,并会用绘画这种方式来表达自身的情感,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概念界定
1、美术:是以有形的物质材料,塑造出人们可以直接感知的可视形象的视觉艺术。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是指有组织的美术活动,和灵活多样的日常美术活动。有组织的美术活动内容包括绘画、手工、欣赏名画三大部分。
2、美术表现力:幼儿把绘画活动作为一种表现手段,通过自己对周围事物的美的体验,经过想象以绘画、手工等形式,创造性地表现出来的能力。他们的自我表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由表达,一种是创造性表达。表现力的核心是创造。
(二)理论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纲要》中,不仅强调了“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而且还强调了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2、赫伯、里德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
培养人的个性,顺应儿童自然本性的发展。”美术教育是表现内心的艺术,儿童通过视觉艺术这一形式来表示个人的感受,从中体验到快乐、成功、确定自身内在的本质和价值。美术活动为儿童提供了自我表现的形式。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课题研究步骤:
(一) 准备阶段
学习《纲要》,和相关理论书籍或文章,结合本园实际和特色,确定研究要点和切入口。做好论证和方案形成的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二) 实施阶段
1、对幼儿进行观察、了解、分析,把握幼儿的现状、特点、需要和潜力。
2、根据分析情况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适合本班幼儿的课题计划。
3、经常进行教学观摩,不断改进教学模式。
4、每月进行研讨活动一次,每周不定期交流;每月至少撰写有照片的案例分析并进行交流。
5、利用照片、录象、文字记录和收集幼儿作品等多种手段做好过程实录。
(三) 总结阶段
成果资料整理、分析、展示;撰写研究报告;请专家对成果进行评价。
七、研究成果形式和呈交日期
1、成果形式:结题报告、论文和随感、案例记录、研讨活动照片、幼儿作品等。
2、呈交日期:xx年6月
课题研究举措
(一)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的老师。”兴趣可以开发人无限的潜能。
1、让幼儿多感知大自然的美丽,亲身去体验自然界中蓝天白云,花鸟鱼虫,瓜果蔬菜等各种形态、色彩,感受发现其中的美丽,这些都将给孩子带来无限乐趣和遐想,引发他们的兴趣。
2、老师的教学方式和语言也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采用拟人化的方法介绍所作画的特征、表现方法,再以新颖的组织形式,艺术的引导和热情的鼓励,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3、创造适宜幼儿发展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孩子的思维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到情感的影响,为幼儿设计和提供一个良好、宽松、愉快、活泼的学习环境是必然的需要。教师应以亲切的语气,温和的表情使幼儿的心理处于安全、宽松的状态中。利用幼儿精品和名画来布置教室,让幼儿想象美、感受美,并提高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发挥想象、尽情表现欲望的场所。
(二)挖掘作品的内在情感,运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手段,促进幼儿情感表现力的发展。
1、不同的绘画,不同的主题,不同的风格,同时也流露出不同的情感,只有抓住特点,充分挖掘作品的情感因素,才能启发幼儿去感受、体验作品的真正内涵,我们的课题研究要充分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引导幼儿挖掘美,富有感情的表现美,将幼儿的美术活动渗透在主题活动和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实施。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要限度的给予孩子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自主的运用美术手段来表现,使孩子把自身的体验和真实情感倾注在艺术创造中。
2、我们一般的绘画活动,通常是蜡笔水彩画,在教学中,要努力突破这种局限性,结合幼儿表现的需要,开展棉签画、印章画、指点画、水墨画等,启发引导,争取做到同一作品,多种感觉;同一对象,多种角度;同一命题,多种表现;同一内容,多种手段。引导幼儿运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手段,充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3、在幼儿绘画活动时,启发幼儿观察、回忆生活中的美好情感,人们热爱劳动,文明礼貌等美好事物,通过引导幼儿对这些美好事物的描绘,从中诱发幼儿积极向上的美好情感,使幼儿的心灵得到陶冶,使健康向上的思想意识、社会责任感、道德感在他们的心灵得到萌生,这样,不仅使他们能感到生活的美好,同时激发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4、开展创意画和随意画的练习,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通过讲述一个故事、一段音乐,一个题目,现场的直观表演,让幼儿将自己心中的情境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随意的线条、色块、画面,也可以进行多方位的联想,画出新的内容。这样,幼儿能够多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自己的世界里翱翔。
5、游戏是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美术活动将要追求的目标,即美术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宽松、自由、和谐、开放的空间里,引导幼儿自由表现自己的意愿和感受,让幼儿达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三)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提高幼儿美术作品的利用率。
1、多元评价。它能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所感,通过幼儿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家长参与评价的方法,使幼儿既能表达自己和展示自己,又能获得来自各方面的评价信息,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欣赏,正确地认识自己,看待别人,有利于自信、自尊、自我反省和评价能力的培养,教师多倾听幼儿的想法,尊重每个幼儿的点滴创造,鼓励别出心裁的表现情感的方式,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情感表现力;不以成人的眼光进行评价,提高幼儿表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2、要提高幼儿美术作品的利用率,体现绘画活动的教育价值。如: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老师,或同伴间互相赠送等,还可以布置教室、走廊、区角等等,让幼儿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为幼儿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幼儿园实验班的孩子整体绘画水平得到了提高。
2、将孩子们的画整理分类并附说明装订成册。
3、总结好的美术教学方法进行整理运用 。
4、根据整个课题研究过程呈现论文论文。
第四篇:美术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美术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和享用价值。而评价,就是人类发现价值,揭示价值的一种根本方法”.在课程研究发展史上,第一次把课程评价纳入课程开发过程并使之成为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之一的,是美国著名课程学家拉尔夫?泰勒。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名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把课程评价问题作为课程开发的四个基本问题之一,从而使课程评价研究成为新课程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自泰勒之后,课程评价领域从价值取向到操作模式,已经历了几代嬗变与演化,每次嬗变和演化都直接体现了整个课程领域的变化;每一次的嬗变和演化也都体现了人类不断摆脱盲目被动而走向自觉能动,同时间接地折射出了时代精神的发展轨迹。
近观历史文化,自20世纪后半叶起,世界文化格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呈现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和文化相对主义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艺术教育改革的焦点集中于一种具有开放、互动、多元特征的,能不断扩展的艺术课程,而作为小学艺术教育的主干课程-美术与这一趋势相对应,其研究方向也向这一方向聚焦。21世纪中国的艺术教育在继承全世界艺术教育成就的同时,也必须保持本国艺术教育特色,同时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新格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一条重要枢纽,新课程更重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美术教育内容不断更新,美术教育评价也面临新的挑战,立足于素质教育的美术教育也更应重视对每位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作出积极的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二、研究动因
要提高美术教学活动的质量,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的落实,就离不开评价。评价不仅是个人之间交流的一种手段,而且也是群体间交流的一种必要手段。无可否认,美术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双边的交流活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准确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这种学习反馈形式-学业评价会促使教与学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从而完整地、准确地体现出美术教育思想。因此,如何进行作业评价成为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从评价标准看:美术作业的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在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往往采取当堂评价的方式,如学生、师生共评,教师点评等,作为美术教学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当堂评价美术作业难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作业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心理等意识问题,更难以做到深入的恰当的分析,只能泛泛地点到为止。尤其是面对一些大班额的具体情况,仅凭有限的课堂上三五分钟的作业评价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除了在课堂上的当堂评价外,在办公室批改学生的美术作业,是大多数老师所采用的对学生美术作业评价的主要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属于静态的对于学生学习实践结果的评价,由于离开了学生本人,多少带有一些教师的主观意识,因此在评价时,教师如何通过学生的作业来和学生进行客观的平等的意识上的交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从评价结果上看,发现很多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往往重改不重批,有的甚至不改不批,打上一个分数就算完了,至于那个分数是怎么打的?为什么那样打,大多数老师都没在等级分数之外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交待,更有甚者,对一些自认为不好的作业竟一撕了之,有的甚至当着学生的面。毫无疑问,这种行为更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人以这种缺乏沟通、缺乏理解、缺乏情感因素,缺乏明确指导的作业评价方式,是对学生劳动成果和学生本人的不尊重,是与《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相违背的。
三、课题界定
就当前情况看,提到“评价”,人们大都把它与“判断”
“价值”等概念联系起来。本课题所提出的学生作业评价,就是指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学生学习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但要想把握它的准确涵义,还要结合几个具体问题,其中包括:学习计划、活动以及结果,即评价内容的问题;学习主体及其心理,即评价对象的问题;关于价值或特点的问题,即将涉及评价的标准;关于评价的方法、途径问题等等,而其中的具体问题既相互关联又互相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提出了“评语+等级学业评价体系”这一概念。
鉴于美术教学跨年级段多,我们主张应该视具体的学习任务评价,与其他的学习评价模式相互补充。事实上也是对当前学生美术学习评价领域发展趋势作一种全面的、整体的、合理的概括和总结,同时通过实践与研究诞生新的评价模式和方法等评价元素。
(一)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这是美国认知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突出了多元化,认为人的智能结构由7种要素组成,不同组合使每人的智力结构各具特点,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2.教学论指出:评价是构成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布鲁姆曾对评价做出过精辟的论述:A评价是一种获得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的教育有效性的论证方法。B评价包括了一般期末考试更多种类的证据C评价用于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倡导把评价的过程与结果作为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源泉。
3.乌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每个孩子都有归属、尊重、实现自我的需要。儿童的这种认同感来自于各方面对他的评价。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最优秀,如果他们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便会失望、情绪不振。
(二)研究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本课题提出和建立,也是基于四种不同的需要:学生心理的需要、家长认识的需要、学校教学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它的现实意义具体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评语+等级”评价学生作业,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同时便于家长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子女的美术学习情况。
2.课题实践和研究过程,能促使我校美术教师在积极参与教改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教育、科研等各种能力均得以提高。
3.在此过程中,运用“评语+等级”评价学生美术作业的实践与研究,为教学决策提供科学、可操作性的依据。
四、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经查阅大量文献等资料表明;教育界这对于“学业评价”“课程评价”等资料方面略有著述,但显现出“大教育”的迹象,对于“美术学业评价体系”的研究目前还未领略。因此,关于新课程中小学美术学业评价体系的建构与研究方面的课题及论文专著在国内尚属冷门。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具体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分别是:
(一)研究内容
1.构建多元化操行评语模式
操行评语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本身是一种操作过程,当然不可能方法单一,需要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体系。评价的正确性与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多元化是密切相关的。随着评语的改革与发展,评语的功能日渐突出。因此,在科学、正确的“指挥棒”的导向和推动下,对受教育者的评价不再是以往的学期末一段简单的生硬的定性文字,而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①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
所谓主观评价也叫做自我评价。学生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学习、个性特长、与人交往等各方面进行主观的评估,完成相应的评价任务。主观评价应当是最重要最常用的评价手段。学生的主观自我评价是进行积极的自我反馈、自我鉴赏、自我总结、自我调整的有效手段。其次,主观评价没有外界压力,是在高度自觉、积极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保护和激发被评价者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学生的主观评价往往是比较深入、贴切的,但是自我评价往往受到评价者的同一性的局限,对评价的观点、内容、标准和效果,有很强的主观色彩,缺少客观标准,如果主客观差异比较大,就难免会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因此,老师在学生的自我评价基础上应组织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小组评价或老师综合评价,这样就弥补了自我评价的局限,使学生的操行评语既有自己的主观认识,又有同学及老师的客观评价。
②相对评价与标准评价
相对评价指在接受评价的一个群体中,按照一定的评价要求,将每个学生的情况与评价的要求相比较,来确定每个被评价学生所达到的水平,实现评价目的。这种评价受益面大,能全面地评估每一个学生达到的高度,并确定其在群体中的位置,同时使学生可以客观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激发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此种评价方式可根据不同年级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但是,该评价是有相对性,有很大的“相比较而言”的弱点。
标准评价是一种相对绝对评价,它告诉学生明确的客观标准,例如:“你是一位美术爱好者,美术成绩优秀,懂得在美术作品中如何表现自己的情感,懂得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标准评价使被评价者只能知道自己有没有达到某种标准,而并不清楚自己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
③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其特点在对学生学习的表象进行全面的深入细致的考察和分析,进而揭示一个学生的基本特点、对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和学习效果。定性评价多用评语的形式表述,反映学生学习的质的既定性。好处是方法较简捷,由评价者根据平时学习的直觉和理性分析予以评定,但它完全局限于评价者的教学经验和洞察力,主观性强,客观依据不足。
定量评价也是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主要运用统计学原理,考察学生的学习有个量的搜集和积累。虽然操作起来较复杂,但有具体的数据作基础,作为分析、评价依据,就比较客观,也比较科学。
④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
学生受教育的过程评价,指的是不单纯依靠对学生结果的测定来进行评价,而是重视对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进展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来评定每个学习时期或学习步骤本身的优缺点。如某位学生,刚开学一段时间学习很努力,且学习效果很好,但后期学习松懈,效果较差,这样在评价时应体现他的这一学习的过程体现
结果评价主要依靠学生的最终的学习效果的测定成绩,这个测定结果虽然很重要,但不能作为我们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因为我们要考察学生好的成绩是怎么得来的,同时,也要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所获得的结果如何。在实践中,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为了提高评价质量,使学生的操行评语是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各种情况,就必须建立科学、公正、多元的现代评价体系,我们必须用好评价这一杠杆,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如何就学生的受教育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监控、解剖、收集和运用有关信息,对他们的学习效能和质量作出准确判断和评价,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深感任重而道远,我愿在此课题不断探索和研究。???
2.评语具体化研究
①抓住时机,点拨思路
“等级+评语”的批改方式,不仅注意学生画面效果,而且注意了学生的构思与想象,适时点拨,以帮助他们拓宽思路,发展智能。
②善用技巧、评点问题:当学生作业中出现构图、色彩、创造等方面的问题时,宜用评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找出不足之处并如何进行再创作,学生构图不饱满,主题不明确等问题时,他们自己往往很难发现。所以教师在点评时可采用:你看这样画是不是更好点,现在主题还不够突出,你看该怎么办?诸如此类的评语。
③启发诱导。
学生对一个物体的理解往往是比较定性的。据此,我们也要用评语诱导他们去思考,去大胆创作。如:一只靴子,告诉小朋友们,他不仅仅只是穿在脚上的靴子,你可以把它往大的方向去想,把它想象成一棵树桩,可以在上面画一些茂盛的树枝和叶子,也可把它想象成一个游泳池。天热时有很多男男女女都过来游泳……除了这些,你还想到了什么,你还可用什么方法来作画类似这样的评语。不仅可促进学生的思路发展而且可诱导他们潜心于美术创作。
④充分利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情趣、学习习惯、学习注意力等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发展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端正的学习态度、高涨的学习热情、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情感是学生健康发展的根基,也是学生后继学习的内在动力,积极开展这方面的评价,就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和主动性,小学生天性爱受表扬,老师几句鼓励的话语,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适时进行正面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⑤适时合理评价。
3.构建课后美术作业评价研究
本课题所建立体系主要是通过建立学生档案袋来体现学生的作业成绩,设置美术学习档案袋,通过评价活动做好美术学习过程中各阶段的评估记录,是美术教学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有效手段:如果建立美术学习档案袋,学生就能自然对照教学要求和教师各阶段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找出自己的差距和成绩,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进步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质量,教师通过学生的美术学习档案袋,了解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活动所作的内在心理是定位和评判,便于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的个性,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可以说,美术学习档案袋建立,促进了美术教学与评价更加紧密的结合,它全面展示了学生的学习二)预期目标
通过课题实践和研究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学习情感,形成自信,体验成功,为学生在美术乃至其他学科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素养。
六、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和条件分析
任何一项课题的提出、试验和研究,都需要有一定的保障措施和相应的研究条件
1.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和责任,形成课题研究脉络,做到有组织、有保障。
2.建立课题组例会制度,总结前阶段实验工作;建立定期交流制度。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和课题研究档案管理制度,详细记录整个研究过程,保证了课题实施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具有优越的学校研究环境,学校学习氛围浓厚,具有特定优势的学生群体,具有一支结构优势的美术师资队伍。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
准备阶段(20xx年9月-12月)
1.组建课题小组,并形成课题研究脉络,健全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2.收集相干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理论学习,形成理论综述。
3.制定其可行性方案。
4.提出课题申请,进行实验前期调查、分析、撰写《调查分析报告》。
*
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2月)
《阶段性研究报告》报告
《中期成果展》
主要展示教案、学生个案作品、以及教学和片断案例
*
总结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0月)
①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论文、报告、学生作品、教案、案例等资料。
②集结本课题实践和研究的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八、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小学美术教学的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寻找理论支撑,发挥理论指导作用。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一年级学生的调查,摸清我校高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情况、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
3.个案分析法:组建学习小组,定好组长,充分发挥学生小组长的作用,让基础好的学生带动身边的几个学生共同进步。同时,对重点帮困学生个别配好学习对子,随时记录情况,进行个案分析。
4.经验总结法:组织美术教师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及时分析总结。
九、研究对象
一年级段小朋友:
实验班:一(5)、一(6)班
对照班:一(7)、一(8)班
第五篇:美术毕业创作开题报告
美术毕业创作开题报告
美术毕业创作开题报告1
本科毕业创作(设计)开题(立意)报告
创作(设计)题目:《放飞希望》风筝系列包装设计
学院:美术学院
专 业 、班 级:艺术设计·装潢00级0班
学生姓 名:指导教师 (职称):xx(讲师)xx(助教)
20xx年xx月xx日填
美术学院毕业创作(设计)开题(立意)报告要求
开题(立意)报告既是规范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又是完成高质量毕业创作(设计)的有效保证。为了使这项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特制定本要求。
一、选题依据
1.创作(设计)题目及研究领域;
2.创作(设计)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3.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二、创作(设计)研究的内容
1.重点解决的问题;
2.拟开展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写作大纲或创作、设计思路);
3.创作(设计)预期取得的成果。
三、创作(设计)工作安排
1.拟采用的主要研究(创作、设计)方法;
2.创作(设计)
进度计划。
四、文献查阅、(创作、设计)资料综述
学生应根据所在学院及指导教师的要求查阅一定量的文献和搜集创作、设计资料,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综合,形成综述。必要时应在调研或实习的基础上递交相关的报告。综述或报告作为开题(立意)报告的一部分附在后面,要求思路清晰,文理通顺,较全面地反映出本课题的创作、设计的背景或前期工作基础。
五、其他要求
1.开题(立意)报告应在毕业创作(设计)工作开始后的前两周内完成;
2.开题(立意)报告必须经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通过;
3.开题(立意)报告不合格或没有做开题(立意)报告的学生,须重做或补做合格后方能继续创作(设计)工作,否则不允许参加答辩;
4.开题(立意)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允许更换题目或指导教师;
5.开题(立意)报告的内容,要求打印并装订成册(部分专业可根据需要手写在统一纸张上,但封面需按统一格式打印)。
美术毕业创作开题报告2
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对近现代画家的调查,了解水彩虚实技法的发展进步过程。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大量的书籍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水彩技法及在当代中国艺术教育中的发展过程和状态,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3)定性分析法:对于本研究课题,我们除了要掌握一些资料之外,更多的要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对获得的各种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了解中国当代水彩技法的虚与实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
可行性分析:
1、资料来源充足:现代网络设备,各种的期刊,报纸杂志都能为我们提供信息美术毕业创作开题报告美术毕业创作开题报告。相应的理论研究比较多,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性支撑;
2、导师的精心指导: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修改论文,查找相关资料,使论文研究更彻底;
3、准备及研究时间充足:我校开展论文写作的时间充足,从20xx年7月份开始选题,到20xx年5月中旬定稿,将近半年的时间可以供我们写作和研究。
(四)进度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1、20xx年7月10日――8月10日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
2、20xx年9月1日――9月12日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并按学校相关要求完成开题报告,准备开题答辩。
3、20xx年7月13日――12月30日完成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4、20xx年1月1日――3月10日认真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修改论文。完成论文2稿美术毕业创作开题报告论文。
5、20xx年3月11日――5月10日完成第三、四稿,毕业论文中期考核。
6、20xx年5月11日――5月20日定稿,装订,成册,准备答辩。
(二)主要措施:
1、查阅有关文献,去期刊网或报纸、杂志等媒体了解相关资料;
2、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事实分析并解决问题;
3、与指导老师及同学共同探讨有关本题的相关内容。
(五)主要参考文献
[1]孔新苗,张萍.中西美术比较[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xx.
[2]蒋跃.水彩画艺术[J].美术杂志社,20xx,(5).
[3]张道一.美术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4]孙宜生.意象素描[M].武昌: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6.
[5]童丽莉.水彩画的当代视野彩绘当代―中国水彩画高峰论坛纪要[N],浙江美术在线-世纪美术
[6]关维兴.我和水彩,光明日报[J],10,(25).
[7]于然.绘画色彩基础[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88.
[8]中国水彩画(第六期)[J].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xx.
[9]文金扬.绘画色彩学[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xx.
[10]王伯敏.中国画构图[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
[11]潘公凯,等.中国绘画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
美术毕业创作开题报告3
一、论文题目
数字化坏境下小学美术课程的构建-谈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应用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目前我国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以课堂导入、教师演示、学生创作、教师辅导、学生展示这几个环节进行的。美术课是要满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材料的运用了解艺术的多样形式,对艺术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单一的教学形式会让美术课局限于创作美术作品,而忽视了它的研究性价值和应用性价值。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信息时代,社会需要创新型的复合人才。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对时代的巨大影响,现代信息技术不仅重塑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同时也影响了我们的教学方式。数字化教学,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前沿中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应用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学习方法,网络的普及使教育再一次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更具有独特风格,美术教学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可视性,应用网络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数字化下的网络信息技术促进了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革新。互联网时代促进了教育理念的进步,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在教育研究这条路上不断地探索。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教育学术界的教育理论流派纷呈,美国杰出心理学家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人于1999年出版的《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一书中,研究人类对于科学知识的科学认知规律,对教师、学校工作者以及教育政策制定者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由斯特弗和盖尔主编的《教育中的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的建构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学习者是在认知、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教育的关注点也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以及认知的形成。
认知心理学创始人奈瑟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倡导者西蒙主张研究自然情境中的认知,强调关注环境对智能的影响。1991由剑桥大学出版的《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认为知识是个人与社会或物理情景间的互动产物。注重学习者的参与性。《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中强调学习环境是不同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不是为传统教学中的学习设计的,而是为善于从自己的经验中建构自己的意义的学习者创设的。
“认为学习既不是传输过程也不是接受过程,学习是需要意志的、有意图的、积极的、自觉地、建构的实践,该实践包括互动的意图、行动、活动反思”。《贾斯珀项目》将知识的学习视为一项完整的、真实的任务,在现代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立足课堂、拓展课外、超越课堂,是学生面向真实社会中问题的解决。我国教育观念的更新一直追随着西方的先进理念,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项任务。闫寒冰所着《学习过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一书中探讨了关于教育理念转型的问题,强调教育中心的转变、教育技术的转变,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培养学习的机器,而是培养学习者即培养学生如何进行自我学习,其理论基础也是来自于建构主义。
四、存在的问题
为了达到整齐划一的美术教学效果,为了能使课堂有新意,教师都乐忠于把精力放在课件的精美制作、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知规律。学生们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完成学习的。数字化下的信息技术只是作为支持教学的工具,教师不能仅仅依赖于形式上的“作秀”,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需要我们追根溯源的思考美术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如何使学生感受美、热爱美并将美与实际联系起来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如何能让美术在学生们的学习乃至今后的生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规矩、听话、画面效果漂亮、整洁成了美术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仅以画面的最终效果作为教学评价,而忽视学生个体在整个学习中的综合评价,使我们的教学显得有些急功近利。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更为科学的教学模式。数字化学习下有多种教学模式如:数字化一对一学习模式、探究式学习模式、合作式学习模式、网络远程教育模式等。任何一种模式都是独立存在的,彼此间只能成为互补的关系,并不系统。但是计算机网络作为教育技术仅仅对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起到一个技术支持,换句话说它仅仅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我们不能简单地视其为工具,更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如何拓展它的价值。而数字化下的项目学习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目前,我国不断开始接受西方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性。数字化的项目学习目前已经在我国生根发芽,但只是偏重于文化学科,对于艺术类的美术学科来说还没有一套套成熟的可借鉴的经验。美术作为一门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审美情感的学科,一直处在校本科目的角落里。美术学科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会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如语文、数学、自然科学、音乐等,因此美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学科的生活性、实用性、真实性、综合性往往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很难体现。
五、研究方法及思路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目前中小学美术课堂的上课模式及效果,根据调查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并选定一个小学进行美术课调研试验,选取部分班级开展数字化下的美术项目学习,作为自变量进行对照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和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美术项目教学与传统美术教学的差异,以及开展项目美术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在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研究项目学习相关着作,设计美术项目学习案例并实施开展教学。
六、论文的创新
此篇论文是以建构主义、实用主义、多元智能、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贾斯珀项目为理论基础,打破以往美术学术着作过分强调学科中心,过分注重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试图探究美术学科与项目学习模式的融合,注重美术学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真实情景的情感体验中进行知识的构建,美术情操的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以及高级思维的培养。
七、论文提纲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课题研究的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存在的问题
4研究方法及思路
5数字化项目学习的优势
6论文的创新
第1章数字化教学的时代背景
1.1教育范式的转换对教育理念的影响
1.1.1理解教育范式
1.1.2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转换的必然性
1.1.3学习范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优势
1.2教育技术的发展
1.2.1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概况
1.2.2教育技术与教育范式的关联
1.2.3教育新范式下的教育技术范式转变
1.2.4 网络技术对美术课的影响
1.3课程改革
1.3.1我国相关政策的支持
1.3.2新课程改革对数字化美术课程的要求
第2章数字化下美术项目学习的积极作用
2.1回顾以往数字化美术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2.2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
2.2.1解读项目学习
2.2.2建构主义
2.2.3多元智能
2.2.4实用主义
2.3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2.3.1必要性
2.3.2科学性
第3章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建构
3.1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建构
3.1.1项目学习目标的建构
3.1.2项目学习活动设计的建构
3.1.3项目学习成果展示、评价体系的建构
3.2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美术项目学习活动的设计实施案例
3.2.1 《正月十五闹元宵》项目学习活动实施案例
3.2.2项目学习单元设计方案
3.2.3项目实施过程
3.2.4项目反思
第4章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前景展望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