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阿诚第八中学刘志红《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阿城八中
刘志红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学习重难点】: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时光的痕迹,像一列穿越记忆的火车,时光火车虽然已经远去,可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却像酒一样,越久越醇。
作品介绍:《礼记.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二、朗读课文:
第一遍,学生齐读文章,读错的字音老师及时纠正,(老师不范读,学生自己读,读错后纠正,印象更深)第二遍,学生齐读,注意节奏,(老师给出划分的节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划分)第三遍,学生齐读,注意语速,(老师启发,宋代大理学家的名言“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提醒大家注意语速,声调)请大家大声适当速度的朗读文章,不要辜负了这样的好文章。
三、译读课文:
1、同学们,下面在我们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大家也做一次小老师,把自己会的讲给同组同学,不会的进行谈论交流。一会我们在班级展示成果,看看哪个小组完成最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这篇文章很简单,相信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不要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同时这个环节的设立,是为后面文章中心做铺垫。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学相长。)
2、班级交流,教师指导。
重点字词:虽 嘉 肴 弗 食 旨 至道 善 是故 困 自反 自强 故 曰 相 长 兑 命 学 学 其 此 谓 乎
四、思维导图,理清脉络:
(教师提问,层层推进的引导学生把握这篇文章的结构脉络,并要求学生用脉络图的方式,画出结构,并进行讲解)问题
1、文章的中心句什么哪个句子?(学生写在练习纸上)问题
2、文章以“嘉肴”开篇,引出“至道”,那两者有怎样的联系?
问题
3、由两者的类比引出什么结论? 问题
4、这个结论由进一步得出什么看法?然后自然得出中心? 问题
5、问题得出后,可文章并没有结束,为什么还要引用《兌命》中的“学学半”这句话?
请同学把思维构图,根据刚才得问题,梳理并整理好,并放到实物展台,按照所画,给同学们讲解。(请几位学生到前面展示自己的成果,一个是为了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另外也是给其他同学一个引领)
五、资料助读,品读感悟:
资料:当学生子夏与孔子探求《卫风》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的含义,并且能体会到“礼”应该以忠信仁义为本的道理以后,孔子情不自禁的衷心称赞他道:子夏呀,是你启发了我啊!现在你可以与我研究诗经要义了啊。孔子以圣人之名望、先生之尊,他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却乐于享受“教学相长”的进取之乐。这是一种胸襟,这是一种境界。
1、刚才资料中最后一句话,一定引发大家的思考。结合资料和课文,大家说说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总结,古代这句话,多对老师来讲,老师在教学生过程中,遇到学生提出问题,老师也讲解不了,发现自己也存在问题,促进老师去更进一步去学习。转折,引导学生分析今天的意义。)
2、同学请仔细思考,今天教学相长,怎样理解呢?
3、(在上面两种结论下,追问)大家能不能想一想,教学相长,还有哪些情况适用呢,请同学回忆一下,老师开始时让大家在翻译课文时,大家要把自己会的讲给大家,大家发现了什么?
六、拓展延伸、微文写作:
从本文的学习中,你一定获得了一些启示,大家就用短文的方式,写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启示。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
七、课堂小结:
文字简约,意蕴丰厚,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喜欢传统文化,要担当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做民族文化的传承者。(教师赠语:博学慎思,明辨笃行,教学相长,长善救失。)
第二篇:重庆市第三十九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0《虽有嘉肴》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2.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课前探究】
1.读准下面这些字的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教学相长().......2.作品链接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相传由西汉戴圣编纂,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等。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3.积累下面的文言字词。
(1)虽有嘉肴(2)弗食 ..(3)不知其旨也(4)不知其善也 ..(5)然后能自强(6)虽有至道 ...(7)教学相长(8)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9)教然后知困(10)然后能自反也 ...(11)然后能自强(12)学学半 ..(13)其此之谓乎 .4.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预习交流】小组相互检查课前探究内容
【互助提升】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朗读节奏。
2.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3.本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4.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
(二)深层探究
1.本文观点鲜明、说理透彻,请你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作者的写作思路。
2.你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悟出了什么道理?
3.本文还谈到了“教”与“学”的问题,请你找出作者的观点并简要解说。
4.学习只会使人知识越来越丰富,思想越来越充实,本文中却说“学然后知不足”,你如何理解?
【体验成功】 1.背诵课文
2.积累有关《礼记》中的名言名句。
3.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快乐心得】
【中考写真】
1.下列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2分)A.***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为共同维护地区安全和打击跨国犯罪奠定良好的开端。
B.江苏全面调高了水和气主要污染物的排污费征收标准,成为全国率先大幅度调高排污费的试点省份。
C.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提高修养、丰富情感、增长知识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D.部队青年演员陈一方,在最近播出的电视连续剧《长征》中成功地塑造了女共产党员刘英的光辉事迹。
2.综合性学习。
飘过冬的天空,走过春的花园,趟过夏的河流,我们来到了秋的世界。请你参与“我和秋天有个约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以下任务。
(1)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多少吟咏秋天的诗文名句。试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一组立意相反的吟咏秋天的诗文名句,要求注明作者。
(2)班上决定为此次活动办一期黑板报,聘任你为主编,请你为黑板报拟写主题语,并设计两个栏目。主题语:
栏目设计:
(3)仔细寻找、捕捉你身边的秋天的踪迹,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你所见之秋景,不少于50个字。
3.现代文阅读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迟子建)(1)立春之时,北纬50度的地方,还是零下30度的严寒。
(2)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和冷月,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窗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树的形态。立春的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儿花园的气象,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来。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色的,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诡的光辉了。初开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它,接着嫣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蜜浸透了,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撒向这里了。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了雪白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因为霜花的神经最怕阳光温暖的触角了。
(3)虽然季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也赶不走。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开始消融,屋檐的白昼滴水了,霜花终于熬不住了,撒脚走了。它这一去也不是不回头,逢到寒夜,它又来了。不过来得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闪闪烁烁地隐现在窗子的边缘,看上去像是一树枝叶稀疏的梅。四月底,屋顶的雪化净了,林间的积雪也逐渐消融的时候,霜花才彻底丢了魂儿。
(4)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山坡。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殖土,要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时,背阴山坡往往还有残雪呢。这样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的巢穴。然而随着冰河炸裂,达子香花开了,背阴山坡也绿意盈盈了,残雪也就没脸再赖着了。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山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那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5)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也就是说,极北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的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做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6)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羽翼丰满起来了。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做了春天的天空呢!1.第(2)段作者描写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时,着力描绘了阳光色彩的变化。试写出这一变化过程,并分析它的作用。(2分)
2.试说说本文和下列诗句中春天迟来的原因有什么不同?(2分)人家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3.第(3)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4.阅读第(5)段,说说“我”喜欢迟来春天的原因。(2分)
5俗语说,“欲速则不达”。阅读第(6)段,说说其中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