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品味余光中的“乡愁”
品味余光中的“乡愁”
魏榕(杭州外国语学校 高一(3)班 310023)
摘要:愁是文学作品里面最喜欢描写的。而乡愁是诗人最爱写的,也是最难写的。乡愁,是一种思念家乡的忧愁心情。而余光中的乡愁是清新委婉而又重浊沉雄的乡愁。本文探究的是他如何在他的诗中表现他的乡愁的,又为什么会有这种乡愁。
关键词:品味 余光中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题记
愁是文学作品里面最喜欢描写的。比如辛弃疾的《采桑子》——“少年不识愁滋味,独上高楼,为赋新诗强说愁。如今识透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李煜的那首《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还有李清照的《武陵春》中的“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艨舟,载不动、许多愁。”
而乡愁是诗人最爱写的,也是最难写的,余光中写的就是的乡愁。
乡愁,是一种思念家乡的忧愁心情。在远离祖国大陆的华夏儿女眼中,中国就是一个“乡”,那种人类永恒而又共同存在的对故土的眷恋的情感就是“愁”。“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一种乡愁;“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一种乡愁;“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一种乡愁。
而余光中的乡愁是清新委婉而又重浊沉雄的乡愁。
在他的诗中,勾勒出的是他个人的人生体验,也是一种在外的游子生活。那种离开祖国的痛苦,对于母亲的思念,还有身为一个中国人的自尊心在诗歌的字里行间中不断流露。他的乡愁是文字的乡愁,是历史的乡愁,是宇宙空间的乡愁,包含了古典的、传统的、乡土的、民族的观念。
写于1971年的《乡愁》无疑是余光中乡愁诗的代表作。“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是恋母的乡愁;“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这是情爱的乡愁;“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这是生死的乡愁;“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是空间的乡愁。“小时候”到“长大后”,“到后来”,“到如今”,时间在流逝,这乡愁,也从一个人的乡愁,变为一群人、一代人的乡愁。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普普通通的意象使得诗人笔下的“乡愁”被放大了无数倍。
全诗只有88个汉字,从希望到失望,从失望到绝望,再从绝望到希望,将乡愁表达得淋漓尽致,又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深切希望。
还有他的《乡愁四韵》。余光中分别用“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四个不同的意象抒发了他久久难忘的乡愁。
“酒一样的长江水”,酒是醉人的,长江水是绵长的,连在一起就是无限的思念。“血一样的海棠红”,血是热烈的,海棠花是多娇的,融在一起就是焦灼的渴盼。“信一样的雪花白”,信是在等待,雪花是真纯的,夹在一起就是温馨的祝福。“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是牵挂,腊梅预示着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即将来临的希望。
祖国对游子永远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游子思念祖国,心中充满了温暖,这正是诗人正视现实而又能执着追求的心理源泉——亲情、乡情、爱国之情的强大的召唤力和凝聚力。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人在旅途,魂归故里。哪怕天涯海角,啊怕沧海桑田,人总是希望回到最初的那个地方。人在他乡,思乡之情古来有之。余光中的“乡愁”情结,产生于赴美就学期间,先因自我寂寞之伤,后因异国强盛之忧,所以多年后《乡愁》等一批诗作随感而发。直至今天,我们谈起《乡愁》,心头依然会升起一种盼望祖国统一的神圣使命感。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余光中曾在一篇文章中发自内心的独白:大陆是什么?“大陆是母亲。”中国是一个大圆,而台湾、香港是小圆。尽管她们都有自己的圆心,却都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这个大圆。
一个少时背井离乡的游子,长大后日思夜想母亲却又不能相伴左右,更不能随意亲近,这种情感是如此的纠结。在漫长的思乡岁月里,梦中怀旧,对月追思,海峡临风,长歌当哭,上下求索,欲罢不能,自然成了诗人漫长而又热切的思乡之情。于是,这思乡之情就化作了诗人笔下的乡愁诗。
“离开了家,才知道家的可爱;离开了国,才知道国的可贵。”余光中在返乡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难忘的文化苦旅,道不尽的亲情、恋情,使得他在踏着“寻根”的步伐回到永春洋上老家时,不顾年逾古稀,一头扑进故乡的怀抱,寻觅起幼时的欢乐时光来。他前后摸索,浮想联翩,依依不舍,不忍离去。也许,那盘虬错节的根,那记录着历史的根,正是他心中永久的归属。欣喜替代了忧愁,美感驱走了失意。所以,诗人说:“我宁愿多回几趟故乡,也不愿再写‘乡愁’。”
然而,余光中毕竟不仅仅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位“乡愁诗人”,甚至远远不止是一位诗人。在徐学的《余光中评传》中,他是:
“一个认真的学者,不苟的翻译家,写起字来,总是一笔一画方方正正;而在腐儒和道学家眼中却是十足的浪子,不道德的文人。
“一个喜欢开快车的诗人,喜欢一切高速的节奏,在诗歌中赞美飙车;同时也是瑜珈功的修练者,先后养过十多头小鹦鹉,并为之精心撰写食谱。
“他酷嗜民族文化,自幼浸淫其中,发掘弘扬,终身不渝;而批评和剖析自己的民族和国人,比谁都坦白、锐利。
“他是浪漫的,写缠绵悱恻的情诗,从不间断,对可爱的女性有用不完的柔情;他又是科学的,搜集古今中外的地图册,钻研大部头的天文书,对地球的画像,世界的脸谱,天象的分布,宇宙的流转十分专业。
“他是平易而民间的,有许多朗朗上口的童诗民谣为证;他又是深奥而神秘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时常有出神人化的创造。
“他并非任何一个教派的信徒,但也不是一个理直气壮的无神论者。总足觉得神境可亲,喜欢瞻仰大教堂,看寺看庙,在那里。琢磨一〃灵魂的问题。
“他喜好在家中静静欣赏地图,画册和唱片,他也更愿意用脚去丈量世界山川。亲人和朋友视之为诙谐的绣口,他自称是女生宿舍的舍监……” @
参考文献:
1.《台湾知名诗人余光中:把观众拉回来做读者》(中新网-华文报摘)2.王干《当代的“床前明月光” —— 余光中<乡愁>赏析》 3.余光中_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363.htm)4.徐学《余光中评传》
第二篇:乡愁——余光中
余光中:乡愁 Homesick
作者:余光中(1928—),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1949年岁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诗人的思乡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Homesick— By Yu Guangzhong
乡愁——余光中
When I was a child, my homesickness was a small stamp, Linking Mum at the other end and me this.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When grown up,I remained homesick, but it became a ticket by which I sailed to and from my bride at the other end.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Then homesickness took the shape of a grave, Mum inside of it and me outside.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Now I’m still homesick,but it is a narrow strait separating me on this side and the mainland on the other.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第三篇:《乡愁》余光中
乡愁
[台湾]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呀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选自《白玉苦瓜》,台湾大地出版社1974年版
第四篇:乡愁 余光中
乡愁 余光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理解托物寄情的写法和巧妙的构思。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体会美,欣赏美的诗歌的能力。体会诗歌意境。3.情感目标: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展现爱国情怀,以便激发学生“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
二、学情分析:
1.《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这需要学生在体会诗歌的意境中更好的把握。因此,运用教学软件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诗歌的美妙意境。同时把本课教学分为四大模块,即“听读——朗读——品味——迁移”。通过听说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加深理解,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四大模块,即“听读——朗读——品味——迁移”。古人云:品韵方晓丝雅,执毫始觉草篆神。本诗则可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美”,我将指导学生“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
三、教学重点:为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让学生体会美。
四、教学难点: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理解诗歌运用意象的笔法。教学方法:
教法:诗歌教学重点应在读上下功夫,因此,教学本诗重在教会学生读,采用反复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品,读中感。并初步结合我校农村中学语文的教学实际,再给学生提供另外几首有关《乡愁》的诗作,拓展思路。学法: 诗歌重在读,学习本诗,要让学生加强诵读,运用反复育读法,适当辅以讲授法,充分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五、教具准备: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思乡之作——《乡愁》。(板书)
(二)、展示教学目标。(课件)
如果我们能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了解他所处的社会、时代,那么我们就能更准确、更深入地理解他的作品。所以,我们先来简单地了解一下作者。作者简介(课件)
(三)品读鉴赏:
1.诗人把乡愁分成了几个阶段来写?它们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表示这种顺序的标志性词语。
2.诗人把乡愁分别比作什么?每一种对象分别表现诗人对谁的思念?这些比喻的运用有什么好处? 3.诗中哪些语句让你感触最深?请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理由?
4、怎样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四)难点分析
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意象的笔法。诗中主要设置了四个象征性的意象: 一是“小小的邮票”,它象征着作者少年时代乡愁的骨肉之情。母亲牵挂儿子,儿子想念母亲。
二是“一张窄窄的船票”,它象征着作者青年时代乡愁的恋人之情。这是青年男女之间的思恋和向往。
三是“一方矮矮的坟墓”,它象征着作者中年时代乡愁的生死之情。这是一种只能埋于心底、无法在两者之间传递的刻骨铭心的思念。墓里墓外虽然只有咫尺,然而却又是那么遥远。四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它象征着作者晚年时代乡愁的故国之情。海峡虽然“浅浅”,但是故国之情却是深不可测。而且,作者的情感是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它绵远深长、回味不尽。作者“乡愁”的内涵和境界,随着自己的成熟和时代的发展,得到不断的深化和提升,从个人和家庭的亲情,扩展到海峡两岸的爱国之情。这就使“乡愁”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乡愁》这首诗的 结构美和 音乐美体现在 哪里呢?
1、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 差,长句与短句互相变化错落,体现 自由 诗的 特点。
2、同一位置上 的词的 重复与 叠词的 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 唱三叹的 旋律,给全诗 营造一种 低回怅惘的 基调。
拓展练习:
新中国已经成立半个多世纪了,台湾却仍是一个有家难回的孩子,台湾同胞更是望眼欲穿,想早日回到祖国大陆,与亲人团聚.请以“隔海相望的亲人,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话,慰藉台湾同胞的相思之苦。
要求:1.感情真实
2.字数不限,一句话也行。
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教师点拨:
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陆,后来赴台湾。两位诗人都钟情于中国古典文化,承继传统文化中乡愁的永恒主题写出了新意。
不同之处在于,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她的《乡愁》,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月夜的笛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异,也具有比较强的时代意义。但在思想深度的开掘上,这首《乡愁》不如余光中的《乡愁》那样深刻。
五、语言运用。
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民族的集体意识。
六、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课外搜集有关乡愁和爱国的诗各一首并写积累本上,相互交流。教学反思:
《乡愁》是一篇充满人文,饱含感情的诗歌,它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思乡之情和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而且诗歌教学重在朗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朗读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进而感受蕴含其间的浓浓乡情。
在品味诗歌的意境这个环节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交流,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的教学理念,在这里,既有学生个人的见解,又有小组集体的智慧,小组成员间各抒己见,互相交流,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描述四幅画面的情景,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最后通过拓展延伸,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其中的仿写激活了学生创新的思维。
不足之处:课堂节奏有点前松后紧,在仿写指导上做得还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努力探讨并改进。
第五篇:乡愁 余光中
《乡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中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课《乡愁》 内容分析::《乡愁》是一首现代诗,余光中的经典之作,是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诗两首》的第二首。本单元一组诗歌共同的主题就是爱国思乡之情,要求能领悟诗歌中所蕴涵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感情。吟诵诗歌,欣赏诗歌是本单元的主要要求。学情分析:初三学生由于很少接触诗歌,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六大模块,即“导课—介绍作者—朗读吟诵——品味欣赏——拓展迁移总结”通过听说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描写思乡之情的名句或图片。
2、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根据课标精神和本课的课型特点,针对中年级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自读自悟法。教学时,以朗读作为重点,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朗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2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能力目标:
1、理解本诗深刻的主题,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品味语言的能力、自学探究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3、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更为深沉的爱国情怀,将感情上升到激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教学难点:对诗中四种意想的体会和把握。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放钢琴曲《思乡》·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
剪不断的乡愁总是漂泊在外的游子们永恒描写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请你把搜集到的有关乡愁的诗句写在黑板上。(学生朗读)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乡愁》,看看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又是如何来倾吐心中的乡愁的!
二、作者简介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吧,哪个同学根据你积累的资料,简要的把你所认识的余光中先生介绍给大家。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三、读——感乡愁 【提示】:
一读:读诗,吐字清晰
二读:读诗,注意节奏和停顿,体现诗的音乐美。
三读:读诗,注意诗中的重音,读得抑扬顿挫,体现诗的抒情性。提示:重音,指为了表达感情有的要读重些。四读:读诗把韵脚读好,是讲究押韵的。
提示:押韵:诗句中永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结尾,就叫押韵。本诗押韵回环往复。1.自读读出自己的感悟
2.明确感情基调、语速(深沉中略带哀伤的,缓慢的。)3.划分诗的节奏。
(生边小声试读边快速标出朗读节奏,师来回巡视着,指导有疑难的同学。)
4、老师作示范朗读。
5、指名朗读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明确:节奏:按音节或意义单位来划分,重音:能突出对象的特点,能体现中心、突出主题,是段中的关键、句意的重点或情感强烈的地方,如“小小”这一个词应读得很重,它能体现邮票的特点,且“小小”能更衬托出浓浓的乡愁,我在这头语气应提高,后一句应降低以体现思母之情
师:请同学们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小组讨论:以第一节为例,划分节奏并标出重读音让学生注意以下地方的正确读法:
(课件展示:)
1)后来啊(注意“啊”与前一字连读轻声,不能当单字重读)
2)大陆/在那头(“在——那——头”要气流不断,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重读“小小”)
我/在这头(重读“这”,以下类推)
母亲/在那头(重读“那”,以下类推)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重读窄窄)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注意“啊”与前一字连读轻声,不能当单字重读)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重读矮矮)
我/在外头(语调稍微提高)
母亲/在里头(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轻微颤音)而/现在(语气转平和)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重读“浅浅”)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那头”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
6演示文稿展示朗读诗歌方法)
1)把握朗读基调(语气、语调);
2)讲究朗读节奏;
3)注意朗读重音;
4)调节朗读速度;
5)投入朗读感情(用心去读)通过朗读,想景悟情,我们己经感受到诗人独具的艺术匠心。体会到浓浓的乡愁。
四、品——悟乡愁
这首诗除了在整体上具有“结构美”和“音乐美”,在细节上也有许多细致精妙的地方。请你任选一个角度,用这样的句式写话:“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例如……”
[示例]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整齐划一的结构上。例如:全诗的四节诗的每一节都分四行,相对应的每一行,句式相同,字数相同。
幻灯片出示:(1)从整体结构上,A美在整齐划一的结构上。
B美在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上。
(2)从构思立意上,C美在从小到老的时间顺序上。
D美在身处各地的空间变化上。
E美在托物寄情的比喻形象上。
(3)从词句运用上,F美在数量词的运用上。
G美在叠词的运用上。
H美在每节诗中长句和短句的运用上。(4)从思想感情上,I美在表情达意时人称的不断变化上。
J美在每一节诗都是一幅凄美的图画上。
K美在主题的逐步深化、最后升华上。
1、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借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呢?作者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生:诗人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表达不可捉摸的乡愁,小小的承受着不可以言说的愁,更体现了愁的厚重。
生1:思母之愁、夫妻离愁、丧母哀愁、思归浓愁 生2:母子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哀、恋国之思
2、这些愁具体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抒发诗人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背景资料:
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其中便有人们争诵一时的“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土。”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老师:作者把这些愁以时间的顺序铺排在一起,我们读来会发现有韵脚的变化,邮票、船票,变为坟墓、海峡,而且时间上后来啊延长,而现在转折,我们会发现,情愫在逐渐的加深,母子之情,夫妻之情,有思念之愁,但是尚可以相见,而丧母则是深沉的阴阳之隔,而大陆则是一种隔开的思念,思念变得厚重。
3、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想景悟情,再现诗中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生六人一组,师来回巡视,具体指导。)示例:通过联想,演释诗的内容:
“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端坐在木桌前。如豆的灯火映照着他那双湿润的眼。窗外,清冷的月光如泻。他正在小心翼翼地粘贴着一枚小小的邮票。信封上,是他母亲的名字。——他给母亲写些什么呢? 是叙说离家求学的艰辛,还是追忆儿时盘恒母亲膝头的亲密?是倾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怀,还是应答母亲日日村头槐树下的翘盼?…… 他还在恭敬地粘贴着。他粘贴的哪里仅是邮票,他粘贴的是母子身处两地遥相思念的亲情!他邮寄的又哪里仅仅是信,他邮寄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拳拳赤子之心!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这正是一个少年——如烟如梦的乡愁啊!”
4、小结: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作为乡愁的对应物,收到了具体、生动的效果这些意象,形式上看起来是并列的,从感情的抒发来看,则是层层推进的。由乡关之思、怀亲之情、至更为崇高的爱国深情,具有以往乡愁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构思精巧、结构整饬、旋律优美。
5、再次朗读全诗,体会感情,试着背诵。(三分钟后,师生齐背)
五、拓——思乡愁
《乡愁四韵》[1]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2]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3]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2、读了余光中的《乡愁》后,我好象也沾上了几分诗情,突然间诗兴大发--师作诗:“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乡愁是别离时母亲依依的挥手。” 啊!我发现同学们好象也跃跃欲试了!好,你们也来试着表达心中的那份浓情诗意吧!请展示你们的才华吧。(多媒体出示:乡愁是…… 母爱是…… 友谊是……)
六、结束语:
1.通过朗读、补写,我们了解了乡愁,《乡愁》是一首游子思乡的深情恋歌,是一首如泣如诉动人心魄的真挚的情诗。它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完美的形式,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感,在给我们强烈的情感震撼的同时,也给我们极强的审美感受。七.布置作业:
1、学习《乡愁》的写法,以《童年》为题创作一首小诗。
2、与席慕蓉的同题材诗进行比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