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案

时间:2019-05-15 05:37: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孙权劝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孙权劝学》教案》。

第一篇:《孙权劝学》教案

15.孙权劝学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1.教师或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2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掌事:掌管国家大事。但:只不过。多务:事情多。孰若:与„„相比如何。遂:于是

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完成目标1)(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5.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7.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9.提问: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第二课时

一、试背诵全文

二、复述课文(学生讲讲文章的内容和背景)

三、情节表演(分男女两组,每组三给人,分扮演三个角色)

四、教师小结(目标4)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五、布置作业

A.课后练习一、二、三。B、背诵全文。

C、写写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六、说课精要:

解决本课重难点要注意讲练结合,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后记:(附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只不过应当刎览一些书籍,了解过去的历史。你说事多,比我如何?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补益。”吕蒙从此开始读书。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事情,大吃了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啊!”吕蒙说:“士人离别三天,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你怎么发现情况这么近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学生能够理解和找到文中的主旨。背诵的情况也是良好。

第二篇: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物塑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5.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与《伤仲永》比较)

重点:

1.字词。(本文是略读课文,字词部分以课外准备、课内教授相结合)

2.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教学设想:

1.学生在课下借助工具书自渎课文,对字词自读质疑。

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理。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1课时

预习:

熟读课文,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并记下疑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以关羽导入,引出吕蒙。

多媒体展示关羽图片,以“败走麦城”的故事,引出吕蒙。

二 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通过预习《孙权劝学》,你们觉得《资治通鉴》应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明确:了解文学常识的目的是: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和修养,并给我们提供进一步学习、看书的基础。

三 全班朗读全文。

用幻灯片打出几个应该注意的读音。

四 字词过关。

昨天已经让同学们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预习课文了。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点字词和字词疑点。

1.每个小组至少提出3个重点字词,并解释词义。

2.提出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字词疑难点。

──给学生2分钟的交流时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

五 翻译全文。

请一个同学翻译全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注出翻译不恰当的地方和翻译得精彩的地方。

(教师总的指导)

六 分析人物形象。

了解了课文之后,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吕蒙为什么能够打败关羽呢?──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谁起了重要作用呢?──孙权。

请大家再次深入地阅读课文,想一想孙权、吕蒙是什么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孙权、吕蒙)

我们在《最后一课》中学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那么,在这篇课文中,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写方法呢?

──对话。我们知道对话是人讲的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神态。请我们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朗读,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试着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感情、语调。

请几个小组来读一读,互相交流。

七 总结。

这是的一篇关于劝学和学习的文章。我想我们大家要反问一下自己:我是一个好学的人吗?我正在用学习完善、发展自己吗?如果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最重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

1.故事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2.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下注释。)

二、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1.读一读:

(1)认读: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2)全班齐读。

(3)解读:边大声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4)释疑: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语句。

(5)故事复述。

2.议一议:

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1)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四、模仿表演,体验反思

1、模仿表演:

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学生作点评。

2、体验反思:

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课外延伸:

①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②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了本文后你的体会。

③课后背诵全文。

第三篇: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2、准确翻译、研讨理解内容及作者思想。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读出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2、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养成勤学的观念和习惯。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2、品味鲁肃、吕蒙的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教学方法:

阅读、启发——合作探究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确,乱世出英豪。三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可谓水火不容。然而,曹操又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称赞。对于孙权,也许我们更多的是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

二、背景简介

1、提问:《孙权劝学》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有谁能谈一谈有关《资治通鉴》的知识吗?

(指名介绍)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2、教师明确作家、作品 作家作品及相关资料。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3)、简介文中的三个人物(多媒体)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鲁肃:学识渊博,孙权的谋士。

三、初读课文,正音正字。

1、读准字音(多媒体显示需注意读音的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熟悉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3、齐读课文,熟悉内容。

四、概括课文情节,初步感知内容(显示问题,允许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大惊——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五、翻译课文,强调重点字词及句子。

(一)、重点字词解释。

1、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2、今:现在。

3、涂:同“途”。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

4、辞:推托。

5、务:事务。

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书。

7、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现指学位的一个等级。

8、涉猎:粗略地阅读。猎,本意猎取,本文为阅读。

9、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0、乃:于是,就。

11、及:到了…的时候。

12、过:到。

13、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14、非复:不再是。

15、更:更新。

16、见事:认清事情。

17、但:只。

18、孰若:哪里比得上。孰:谁,若:比得上。

19、就:从事。20、遂:于是,就。

21、何:为什么。

22、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23、始:开始。

24、与:和。

25、论:讨论。

26、议:评议。

27、大:非常,十分。

28、惊:惊奇。

29、今:现在。30、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31、复:再。

32、即:就。

33、拜:拜见。

34、待:等待。

35、当:掌管。

36、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37、更:重新。

38、耳:罢了。表限制语气。

39、邪:吗。表反问语气。40、乎:啊。表感叹语气。

(二)、重点语句

1、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蒙以军中务多辞)翻译: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为借口推辞了。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翻译:我难道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

3、卿言多务,孰若孤?翻译:你说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六、课堂小结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赞叹,遂与之“结友”的佳话,说明了学习对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性。

七、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一、二 并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背诵情况。

二、合作探究课文内容。

1、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什么?答: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最初吕蒙推辞的理由是什么?答: 军中多务

3、孙权给吕蒙提供的读书的目的是什么?答: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学?答: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5、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6、鲁肃为何与吕蒙结友?答: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

7、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答: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三、古今异义字

更 古:重新。今:更加,越发

但 【但当涉猎】 古:只 今: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 古:语气词,译为“罢了”.今:耳朵

治 古:研究 今:治理

博士 古:当时专管传授经学的学官 今:求学的高学位。

见 古:知道.今:看见

四、人物性格

孙权:关心下属,循循善诱。吕蒙:勤奋好学,自信。

鲁肃:慧眼识人。

五、说话训练: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要求: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楚,有条理。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6)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7)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8)劝人要讲究策略。9)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10)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11)与方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六、本文成语

【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七、总结全文: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挺立在时代的潮头。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希望大家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八、布置作业

孙权好学 如果你的同学不爱读书,你能不能学习孙权的劝导方法劝导别人从学习态度 上重视学习善劝:

呢?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语重心长 言辞恳切

板书设计:

不可不学(必要性——严格要求,殷切希望。)孙权: 劝学 涉猎、见往事(方法,目的)孤常读书(以身作则,现身说法)

吕蒙: 辞学——就学 知错就改 虚心好学,豪爽的武将风度。才略大有长进。论议 轻松调侃

鲁肃: 大惊——结友 鲁肃敬才、爱才。侧面表现吕蒙才略进步惊人。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是一篇自读课,故事性很强,本节课教学重点放在了朗读上,通过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把握人物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这节课中得以充分体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表演等方面的能力,活跃课堂气氛。

第四篇: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教学难点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预习指导

让学生准备《现代汉语词典》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反复朗读课文,让自己的朗读不但字音、停顿准确无误,而且有一定的感染力。

教学流程

一、导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学

(一)作家作品简介

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辅助周瑜等大破曹军于赤壁,并领兵袭破关羽,占领荆州。

(二)学生齐读课文。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

见往事:知道

以为:认为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三)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 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一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结友。5.概括情节:劝学一就学+议论一结友。

6.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

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三、议

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一)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思考讨论:

1、“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丁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二)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准说话时的语气语调。思考讨论: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三)齐读全文

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请说明。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四、练

(一)有关“吴下阿蒙”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XX同学在诗歌创作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不再是吴下阿蒙

(二)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上节课,某某同学朗读的《黄河颂》非常好,真叫人刮目相待。

(三)分析文章: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全文都围绕“学”来说明的。

1、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学习的目的、方法) 卿言多务,孰若孤?(委婉的批评)

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

2、因为劝,所以吕蒙终于开始就学。

3、再看鲁肃赞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吕蒙回答: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鲁肃行动: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4、此做法有何含义?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四)归纳:

1、掌握下列加点的词语

A 但当涉猎

B 见往事

了解

C 乃

于是

D 吴下阿蒙

E 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A、蒙辞以军中多务。A、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推托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B、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学官吗? C、蒙乃始就学C、吕蒙于是开始去学习。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长兄认清这件事太晚了啊。

3、古今

推辞

古:到了„„的时候

好的词语

今:以及

:到

古:古时王侯自称

经过

今:孤独

重新

古:只,仅仅

更加

今:转折连词,但是

博士

古: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学位名称

4、一字多义

就: 蒙乃始就学

接近,靠近,趋向

当: 但当涉猎

应当

指物作诗立就

完成当窗理云鬓

对,对着

以: 辞以军中多务

可: 不可不学

可以,能够

以钱币乞之

皆有可观者

值得

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5、注意下列句子中出现的倒装现象和句子成分省略现象: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②孰若孤? 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

6、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罢了”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五、悟

(一)拓展延伸:学了这篇文章,文中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对你有什么启示?  劝人要讲究策略  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 开卷有益;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 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  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二)小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劝学、就学、议论、结友)

第五篇: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张春晓 文登市三里河中学

内容分析:

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人物形象孙权、吕蒙、鲁肃性格鲜明,各具风韵;人物对话富有情趣,虽然短小,但却令人寻味。知识目标 :

1、掌握本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2、识记重点字词及其翻译; 能力目标 : 准确朗读课文,正确翻译课文,并通过文章的朗读与分析了解文章的创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教育目标 : 教育学生应该学会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文化养料;同时,在自己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应该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 , 并认真的加以改正。教具准备:录音机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风春月。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你知不知道你是哪个电视剧的主题曲?对,就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话说三国时期,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一员大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 ,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工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依赖,可他就是不爱读书,于是孙权对他进行了劝说,究竟劝说的效果如何呢,就让我们一起从《孙权劝学》中寻找答案。

二、简介文学常识: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借鉴。治平三年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他反对王安石实行变法。元丰八年哲宗即位,召他入京主国政,数月间尽废新法。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著有《司马文正集》、《嵇古集》。

2、《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294卷,又考异、目录30卷。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22种。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全书贯穿1362年史事。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

三、新授:

(一)准确翻译原文,识记重点词语。

1、生自读课文,掌握文章内容。

2、生对照书下注释理通文意。

3、小组交流。

4、质疑问难,师生齐解决。

5、生口头译文。师适时纠正。

(二)揣磨品味课文。

1、孙权劝学的过程与结果分别如何?你查到了那些资料可以说明吕蒙学有所成?

(过程:指出“学”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指出“学”的可能性:“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揣磨人物语气,应该如何读出文中的对话?

(孙权:语重心长,谆谆告诫;鲁肃:感叹;吕蒙:自豪。)

3、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归纳形成板书:

《孙权劝学》

劝 证

孙权——————吕蒙——————鲁肃 重 必 要 要 性 性

(三)拓展;

1、试分析《孙权劝学》与《伤仲永》两篇课文在创作风格以及人物形象吕蒙何方仲永的不同?(《孙权劝学》:对话为主,言简意赅; 《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吕蒙:年长好学,学有所成; 方仲永:年幼不学,毫无所成。)

2、读了这个故事,你从中有何收获?

(四)作业:

想象作文;吕蒙巧遇方仲永。

(五)总结: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我们可以从中获取源源不断的“活水”来充实自己的头脑,武装自己的思想。虽然英雄已去,但他们的豪情与才智却奖被人们永世传诵。师赠诗句: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下载《孙权劝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孙权劝学》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作者,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理解文章主旨。 2、过程和方法: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进而分析......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过......

    孙权劝学 教案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肖凤歌 教材分析:这一部分体现了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孙权劝学》是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名人单元。前三篇写的是邓稼先、闻一多、贝多芬,第四篇......

    孙权劝学教案

    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教学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1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3、理解文章的内......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本文的文学常识;了解并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 2.能力目标:弄清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分析人物对......

    《孙权劝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揣摩想像人物当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活动。 2、品味语言,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