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反思[大全]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玉田镇太平小学 陈玉巧
今天我执教的是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一课。我这节课依据“以学定教”的课改理念,设计了导入新课、探索新知、实践应用、课堂小结、课下作业等五个环节。其中导入新课部分,我采取了谜语导入的做法,既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新课的兴趣,又复习了前面所学知识。在探索新知一环节,主要是小组合作,动手分类,动手操作, 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由于课后练习中安排了两个画平行四边行的练习题,虽然孩子们在方格纸上有了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 画平行四边形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后,安排了画平行四边形的这一环节,这样大大降低了画平行四边形的难度。在课堂小结环节,孩子们谈自己收获。最后是课下作业,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下节上课时订正。
课堂的整体效果不错,下面我结合本节课的具体情况,谈谈自己的得与失。
一、成功之处。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深刻揭示数学源于生活,并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理念。
本节课通过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平行四边形,教师展示的生活中有平行四边形的图片等,让学生初步充分感
知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它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教学过程,使学生充分感受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从生活实际中产生,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为后面研究其特征、体会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等做好铺垫。
2、本节课将书上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
课上主要组织了小组给8个图形分类、用手势比划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亲自动手做长方形、拉动长方形等一系列的活动,既把书上的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探索对象,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互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基本达到了课程标准的“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要求,同时也符合二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把课堂还给学生,强化自主探究。
本节课多个环节注意留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评价和反思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激情洋溢,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成功体验,使课堂焕发出新鲜的活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研究明白了所学内容,学生的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分析推理、归纳概括等各方面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二、不足之处及改进。
1、我觉得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虽然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在引导、启发学生学习做得不够,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激励。
2、在学生的学习习惯上也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锻炼,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的意识不强,缺乏举手发言的勇气。所以在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训练。
3、由于自己教学经验不足,课上还存在着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学生的回答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有时不是引导转化,而是生拉硬拽到自己的思路上来,这样就把课上的生成资源处理得过于简单。
总之,自己今后要改进与加强的方面很多,力争不断研究逐步提高。
第二篇:《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反思
《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是一种常见的四边形,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我让学生在预习时就能自己用剪一剪、折一折、做一做等方法制作出平行四边形。教学一开始,我们就让学生直观感知认识平行四边形,在小组合作、集体讨论中发现平行四边形边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自主操作中量出平行四边行上下两条边之间的距离。由于学生已经会画了从一点到一条线段之间的距离、三角形的高,因此学生就可以自主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并量出高度。由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因此我就问学生什么是平行四边行的高,从而引出平行四边行高的概念。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平行四边行的高有无数条,让学生自己能发现并解释出高有无数条的原因,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提高其知识掌握的深度。与此同时,在练习中把新授知识与学生的已有概念联系起来,达到融会贯通。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联结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了数学学习的运用灵活度。现将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
课堂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学具和多种教学媒体,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演示的空间,把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建立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创造了一定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一直以小组活动为主,通过分一分、认一认、说一说、画一画等实践活动的安排,让每个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在方格中画出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不稳定的特性,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验证,真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分组活动中,学生主动去量平行四边形的边,发现“对边相等”,又用想尽各种办法去量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有的学生就用折纸的方法去量角,发现“对角相等”,而且有的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都是“平行的”,平行四边形很容易变形等等。这些平行的重要特征,都不是出自教师的嘴里,而是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活动,所发现、了解的,同时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联系生活,感悟数学
本节课中我选择了许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作为教学素材,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知道这些物体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重视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建构新的知识。
当然,这节课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课堂生成的处理部分不到位,学生活动后的教师评价语言有待加强等,在今后的教学中都有待进一步改善。
第三篇: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要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明白高与底是相互垂直的线段,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空间想象的能力。
在设计这节内容时,我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设情境以学生感兴趣的魔术表演出示长方形框,拉一拉变成平行四边形,再把抽象出的几何图形画在黑板上,这样直观呈现,有利用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接着再出示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和黑板上的平行四边形,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接下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验证,教师提出合作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汇报验证过程、验证结果,其余学生补充,老师进一步完善。这样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说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水到渠成,再回过头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老师补充通常我们说“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折高部分让学生自学看书,动手操作,知道“折后两部分底重合时”留下的折痕才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底和高是互相垂直的线段。并追问“同一底上还能折出不同的高吗?”让学生继续折,明白同一底上有无数条高,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
1.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培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让他们观察、发现、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创造性地运用教材,领会编者意图,把例
1、例2结合在一起上,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有了更清晰地、更完整地认识。
3.学生在揭示“平行四边形的意义”时,百花齐放,言之有理,教师适时评价,最后回归课本,通常我们说“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4.练习设计穿插在新授内容中,学生在学习了特征后有小练,运用特征解决问题,突破难点。在认识了高以后有小练,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最后还有综合练习,拓展延伸,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5.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本节课体现很充分,首尾呼应,相得益彰,彰显了数学课的魅力。
不足之处:
1.课堂评价语言有些生硬,不生动,没能水到渠成。
2.对课堂生成的资源利用得不够好,以后还有待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四篇: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1.在自主活动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喜欢数学
有人说“思维的火花在于指间”,通过动手做,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发。实践证明,让他们投入到丰富的学习活动中去,动起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提供给学生许多不同的学具,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学具制作平行四边形,让每个学生都有观察、操作、分析、思考的机会,提供给学生一个广泛的、自由的活动空间。通过在钉子板上围一围,方格纸上画一画,吸管摆一摆探索发现“对边相等”这一特征。通过用直尺在白纸上画一画,发现“对边平行”这一特征。用图形摆一摆,发现平行四边形和其它图形的关系。当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在探索中初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这些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说则是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在独立操作、独立观察、测量、思考以及相互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的“新发现”,这就是他们的创造。教学到这里,我又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去验证,对 “全新发现”作出积极的评价。通过说一说,让学生不仅深刻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而且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的欲望,通过大胆尝试、探索,感受数学的乐趣,激起学习的热情。
2.在探索发现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拥有自信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数学家弗赖登塔尔也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本节课的教学,我力图通过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在此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知识的自信心。教学为着这个目标去努力,也实现了这个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探索和发现获得的,而不是我教给他们的。我先让学生“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为学生创设了继续探索的空间。我鼓励每一个孩子根据自己的情趣、愿望和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去操作、去探究、去学习。仔细地观察,自由地表述,培养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五篇: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几种含义;规范0的写法,熟悉0-5的数序。
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想象力合作力、探究能力及认真书写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几种含义,学会书写0。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0的几种含义。
一、谈话——导入:
(在这个新教室里,你发现了那些数学知识)
小朋友们都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今天,郭老师就带小朋友们去见数字王国里的一位特殊宝宝。猜猜看,他会是谁呢?(书写0),认识他的小朋友请举手。和他打声招呼吧,看来,我们小朋友都是他的老朋友了,那你觉得他像谁呀?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直接导入,引出0唤起学生对0的记忆,很自然的引出新知识的学习。)
二、引导——探究
(一)0的写法
观察的真仔细。那你知道0要怎么写吗?好,请上来写(强调:从右上角起笔,向左向下收笔和起笔相连写成椭圆型。)
闭上小眼睛,想象一下0的样子,然后拿出手指在桌子上写一个“0”。究竟谁写的最漂亮呢,咱们把他写在低算本子上,比一比谁是咱们一(1)班的书法家,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闭眼想0到写0,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这个0的样子,会正确书写0)
(二)0的含义:
1、表示没有
师:已经和0成老朋友了。那你能不能说说我们身边什么时候要用到0吗?(学生发言。)
师:对,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关于0的故事,现在请小朋友们听一听。猜一猜,郭老师盒子里有几枚硬币?
师:当一枚都没有的时候,我们就用0表示,0也是一个数字。
师:说一说,生活中用0表示的例子。(师生互说-同桌说)
①黑板上有3个0,都檫了还有()个0。
②请两个小朋友上台说生活中用0表示的例子。回去了现在讲台上还有几位小朋友?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说说做做动动猜猜,使学生从表象到抽象,深刻感知了0的一个含义——没有)
2、表示起点
师:当什么也没有时,用0表示。那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里?在谁的前面?这时0表示什么?从0开始越往后数越大,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从0开始越往后数越大,这长度越长,直尺就是应用这个原理量东西的,这时0就表示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100米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起点。(让两个小朋友表演)
①你能填尺子上的数吗?
师:0在数字队伍里排哪里?为什么排在最前面?排队歌:
6个数字来排队
从小到大排一排:0、1、2、3、4、5
从大到小排一排:5、4、3、2、1、0
3、表示分界线
师:0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一想你还在哪里见过他。
出示温度计,也有0,越往上越(),越往下越()。
说说对0度气温的感受
师:0不但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和温度的分界线。
0还有许多作用,等着我们小朋友们去研究和发现呢!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活动,通过学生的找、说、猜、做,利用身边的物让学生充分感知0的含义。)
三、游戏——加深
最全面、最丰富、最专业的全免费中小学课件、教案、试题等资源库行业性网站。
“八佰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现在,你们和0是不是已经成为好朋友了?那么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了,看你们是不是真的是他的好朋友。愿意接受挑战吗?
1、猜一猜:
①我是一个数,排队排第一,你说我是谁?
②我排3的后面又排5的前面,请你猜猜我是谁?
③今天,郭老师带了3个气球,可一不小心3个气球都飞走了,越飞越远、越飞越高,这时郭老师只剩下了我。你猜我是谁?
2、你的桌上几本书,好,郭老师要求小朋友们桌上有0本书,做一做。
4、做手势猜数字(师生做——同桌做)
(设计意图:在活动游戏中巩固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评价——激励:
今天,我们和数字宝宝0成了好朋友,当遇到什么情况时,他就会出现啊?
把你今天发现的0的小秘密去告诉爸爸、妈妈,也让他们猜一猜、做一做,好吗?
(设计意图:布置的亲子游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校学到的知识向家长说,还能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