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方法与观念
成 人 高 等 教 育
毕 业 论 文(设 计)
题 目:浅谈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方法与观念
完 成 人:
专 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纪层次:专升本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09年5月18日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制
浅谈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方法与观念
河北科技示范学院2006级
摘要:信息技术是中小学教学中的基础学科,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 探索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深入学习信息技术能力的学生,已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要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这就给信息技术课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其主要方法有:成果展示法、教师演示法、模拟训练法、问题探究法。近年信息技术课已广泛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们的教学观念正在不断的更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要注重素质教育,强化基础性;要突出创新教育,激发探究性;要加强文化教育,增强主导性;要实施全面教育,提高自主性。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方法 观念
信息技术是中小学教学中的基础学科,缺少现成的教学方法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因此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 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深入学习信息技术能力的学生,已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教学观念
一、要摸索新型的教学方法
受几十年来传统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课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主宰教学全过程的状况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依然存在,重教轻学的思想倾向很难克服。教师的主导作用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被严重削弱,这就给信息技术课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成为今后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现将本人教学实践总结如下: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中小学教学中的基础学科,其教学方法决不能完全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有其独特的教学模式。如何进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呢?我认为应该是:
1、课程教学目标明确,使课程教学顺其自然
信息技术课之前是叫计算机课,或者微机课,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这样叫。实际上,这两者之间是有所区别的。信息技术的基本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如果继续使用“计算机课”或“微机课”这个名称,就体现不出基本的课程教学目标,所以将计算机课、微机课改称为信息技术课是与国际接轨的做法,国际上信息技术的定义是有关所有信息产品、信息工具的使用技术,相比之下微机或计算机的概括范围要窄得多。当今世界主流的信息技术是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从定义上范畴较广的一个概念,中学生要学的信息技术是主流的先进的信息技术,即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技术。
2、打破概念舒服,使学生树立信息意识
对于信息是个词,许多人理解得都不很深刻,以致口语讲信息技术都显得不很顺口,在信息技术的导言课中教师应当向学生讲清信息及信息技术。在讲授这个概念的时侯,我首先给出信息的两个定义:(1)信息的通俗定义
信息是人们表达、传输、保存、加工处理的有价值的消息、情报、知识等。(2)信息的科学定义
所谓信息是人们感知到的各种刺激中所包含的内容。注意,这里的刺激一定要基于学生已有概念,即学生在学习条件反射时所建立的刺激概念,为了进一步说明可以从视觉刺激、听觉刺激等方面举几个例子。
在这里我必须强调的是,讲这两个概念是帮助学生理解的,不可以以科学定义而否定通俗定义,通俗定义是日常生活中实用的定义,科学定义是为研究问题方便而设的定义,两者只是应用场合不同。信息技术课本身是技术课程,实用是最终目标,教学的效果不是看学生背了多少,而看学生会做多少。
当然为了进一步理解信息概念,应当考察信息的分类及各种特性,有关的信息基本操作,及信息技术的历史演变。特别要向学生讲清的是如下几点:
信息可分为高级信息与原始信息; 信息传递媒介多种多样,可以让学生举例;
信息的表示形式常见的有文字、图形、数字、声音、图像等; 与信息有关的操作有:表达、传输、处理加工、保存等; 要结合有关信息的操作深入浅出的讲解信息技术。
我们要向学生讲明,本门课将要学习的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我们的课程中计算机是作为主要的信息工具出现的,要求同学从工具应用的角度去学习使用计算机,处理好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的关系。
3、教学环境建设与管理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环境前提是必须拥有机房,能做到一人一台都具备多媒体功能,最好都能上互联网,由于这样的环境建设投资较大,非一般学校能够负担得起,在机房建设方面最好采取与自身承受能力折中的方案。上不了网可暂时不上,做不到人手一机,可以多人一机。建议主管教育部门或社会自愿投资者,建一些商业性的机房为学生们提供有偿上机服务,使部分学校共享。
机房维护管理要有一定的资金保障,一些同志认为机房建好就可以了,后续资金不必要,实际上,机房的正常运行及效率提高离不开后续资金投入,自然的设备损耗如,键盘鼠标,需要更替,设备升级需要资金,新的软件购置也要花费,机房维护得好设备运行正常率高,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才有保障。信息技术教师开设信息技术咨询信箱,开办橱窗“信息技术园地”,不定期举行信息技术专题讲座,举行电脑制作比赛,程序设计比赛,开办课外兴趣小组,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提供良好的环境。
4、、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建议
(1)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把教学目标进行精心设计。比如,在让学生学习Windows的鼠标操作和窗口操作时,我就选择了一个Windows中自带的“纸牌”游戏。学生对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我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Windows窗口的操作和鼠标的单击、双击、拖动时,他们看得是那么认真。示范一结束,他们就迫不及待做起来。可是如何玩,怎样积分我却没有给他们讲,而是让他们去自学“帮助”。因为自学是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特殊性所要求的。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就常用的操作系统和文字处理软件而言,几年前还普遍流行“WPS”,现在几乎被窗口化的“Word”完全取代,而且版本在不断的提高。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瞬息万变,各种类型的卫星网、广域网及校园网层出不穷。因此,学生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自学能力,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2)转换师生位置,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大纲规定学生独立操作约占总时间的70%左右,这就是说本门课程的学习多半时间是在学生自学中进行的,上好本课程,教师的组织引导起关键作用,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据学生素质情况进行分组,通常每小组安排有一两名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辅导这部分素质较好的学生,他们接受速度快,然后由他们再去指导他们小组的同学学习,学生中有部分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同学也可以选出作为班级辅导员,多给学习相互讨论的机会与时间,同时多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优先讲怎样使用软件自带的帮助系统。学生机器里多装些学习软件,供学生学习时选用,如果机房机器内部联成局域网,并运行起多媒体电子教室,要充分利用,集中讲精讲一般性的问题。应该看到学生们是有种种兴趣倾向的,在组织教学的时侯应有所侧重,喜欢音乐的同学可以给他们布置制作方面的任务,有美术特长的同学可以给他们学习图像处理的机会,喜欢编程的同学可以单独为他们讲点编程。
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把握好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把教师由权威者变成指导者。要精讲多练,多让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其中技能性,也就是操作性,占据主要地位。而动手是领会、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培养技能的基本途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在实践中我们可能都有类似的体验,对于有些操作,比如鼠标的单击、双击和拖动等,听起来或看起来觉得挺简单,但在自己实际操作时却觉得非常笨拙,这时才感觉到原来并不是想像得那么简单。此时,教师就应当用少量时间讲解操作方法,而让学生用大量时间练习。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会觉得轻松多了。动手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信是学习过程中的巨大动力,只要亲自动手去试一试,实际操作一下,你就会从内心里感觉到计算机并不是那么神秘。这样,即使每次动手只有很小的一点点收获,他们也会有一种日见成效的感觉,信心随之也会大增,学习劲头也就更大。(3)、合理运用举例对比,对基本概念要清晰阐述
在讲授“计算机基本知识”的时后,除讲清楚概念外,多采用举例对比。讲“计算机特点”时,为说明计算机速度快,用计算机几分钟就可以预报第二天的天气,而用人工计算,则须要六万四千人连续计算24小时。又如英国数学家W.Shanks曾用15年的时间将圆周率的值计算到527位,而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仅用40秒钟就打破了这一记录。讲计算机的精度高时,可以计算机控制导弹为例,从几公里或几十公里之外发射,可以准确击中预定的目标,而误差不到一米。清晰的距离对比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4)侧重任务驱动教学,使用好课件。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显而易见的实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使学生任务明确,思路清晰。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在贯彻的时侯,应当注意针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如:为让学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可以布置机器设置任务,可以规定什么样式的屏保程序,墙纸,机器日期等。也人为设定一些软故障让学生修复。讲字处理软件,应当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讲程序设计可以任务就更容易设计,一个联系实际的编程题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任务等等。例如,我在讲Excel的自动序列填充与排序时,事先设计好各班的成绩表,并填好学生的成绩。上课时,我首先展示该班的成绩表,然后要求学生在看清老师的示范操作后,完成表格,看看自己在班级中处于第几名。对于这种实用性的任务,学生兴趣很浓,学习热情高涨,学生在这个具体任务的驱动下,能很快完成目标任务。但同时应注意,由于学生中知识水平的不同,差异也很大,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心研究教法,注重优秀生的示范操作和助手作用,及时发现差生的进步并予以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课一般都在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我把制作好的课件放在教师机上,除教学用以外,学生也可以点播,这样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5)、加强反思练习,整合所学知识
跨学科是创新教育的一大特点。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忽视了发散思维,而强调线性思维。这样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的。计算机作为工具,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如用Word设计贺卡、小报,进行单词听写比赛,用“几何画板”研究数学与物理问题,用Internet查询资料,用Excel分析班级成绩等。这些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又打破了学科界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习、巩固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还能有助于消除其他部分学科教师因信息技术目前不是高考科目而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产生的偏见。再说,对信息技术课教师本身来讲,也能促进自身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
教师从事教学实践活动的灵魂是教学观念,向要创造出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没有正确的教学观念是不行的,也不可能实现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课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逐步更新着人们的教育观念。
1、要注重基础培养,强化素质教育。
只有将这门课程的目标体系、认知结构、课程计划、评价方法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种实用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工具,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软硬件的发展,必将成为学生今后工作、生活的得力工具。因此,信息技术教育要强化“双基”的落实,更要注重素质教育,要大力挖掘素质教育的潜能,要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进行终身学习的手段,为学生今后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2、要增学生强主导性,以及文化教育,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社会各个领域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网吧、游戏厅的出现,对学生影响不断增大。用先进的文化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开展计算机文化教育,已刻不容缓,只有让学生树立吸收先进文化的意识,才能使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利用教师的权威性主动进行言传身教,掌握计算机文化教育的主动权,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促使学生对外来的信息进行有选择地获取、传播,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上信息,这样上网吧玩游戏的现象就能得到有效控制,指导学生利用网吧为学习文化知识服务,使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3、要张扬个性,突出创新教育,激发探究性学习。
信息技术课程有独特的教学特点、教学规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科学力量及最新成果,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假设构想、提出任务和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思维,开拓创新,激励学生探知欲望,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的求教者,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中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我们要努力克服传统课程所带来的缺陷,使信息技术课成为简单易学的实用课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高举素质教育大旗,使信息技术教学真正为基础教育注入动力,使之成为其他学个学习的工具和助手。
参考文献
[1]《中学生电脑课堂》,中央电视台七套播出。[2]《心理学》,高玉祥等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教育学》,王美玉等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学习的革命》,[美]珍尼特·沃斯、[新]戈登·德莱顿,上海三联书店 [5] 《计算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陈丽敏,广东省汕头市飞厦中学。[6]《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樊志华,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7] 《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做法》,张梦宝,人民教育出版社。
[8] 《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研究》,李省思、彭光业主编,学林出版社出版
Abstract: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the basi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teaching
disciplines, and foster the teaching of scientific concepts, to explo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ethods, and foster a scientific spirit and with a certain sense of innovation and an in-depth stud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pacity of stud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our urgent responsibility of teachers.We need to explore new teaching methods.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is no longer suited to the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has brought great difficulties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Therefore necessary to explore new teaching methods.The main methods are: the results show method, teacher demonstration method, simulation training method, Problems' explore method.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vision in recent years has been widely Attracted attention, it is the concept of teaching is constantly updated.Teaching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foundation;to highlight the innovation and education, to stimulate inquiry;to strengthen education, enhancing the dominant;to implement a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and improve autonomy.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concept of teaching methods
第二篇:信息技术课教学观念与方法的探索
信息技术课教学观念与方法的探索
乐东县黄流中学 陈积梁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探索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深入学习信息技术能力的学生,已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课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的教学观念正在不断的更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要注重素质教育,强化基础性;要突出创新教育,激发探究性;要加强文化教育,增强主导性;要实施全面教育,提高自主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这就给信息技术课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从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和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这两个方面来阐述,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观念;教学方法
一、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教育工作者从事教学实践活动的灵魂,没有科学的教学观念就不可能探索出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实现培养目标。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新兴基础工具课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逐步更新着人们的教育观念。
1、要注重素质教育,强化基础性。
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计划、目标体系、认知结构、评价方法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又是一种技术性、实用性都很强的工具,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软硬件的普及与发展,必将成为学生今后学习、工作、生活的得力工具。因此,信息技术教育要注重素质教育,强化“双基”的落实,要大力挖掘素质教育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进行终身学习的手段,为学生今后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2、要突出创新教育,激发探究性。
信息技术课程有自身教学规律、教学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最新成果,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提出任务和问题、假设构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思维,开拓创新,激励学生探究新知,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要加强文化教育,增强主导性。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在社会各行各业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游戏厅、网吧的出现,对中学生影响不断增大。对中学生开展计算机文化教育,用先进的文化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已刻不容缓,只有让学生树立吸收先进文化的意识,才能使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利用教师的权威性主动进行言传身教,掌握计算机文化教育的主动权,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促使学生对外来的信息进行有选择地获取、传播,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上信息,这样上网吧玩游戏的现
象就能得到有效控制,指导学生利用网吧为学习文化知识服务,使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4、要实施全面教育,增强自主性。
信息技术课程是具有普及性质的基础工具课程,虽然目前农村中学机房小、微机少、班额大,往往是两三人共用一台机器,经济条件还不能满足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硬软件的要求,造成了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不平衡。但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条件,根据课程计划上好信息技术课,让全体学生能掌握简单的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方法。要实现这个目标,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必需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探索,不能只注意培养“尖子”生,要在“培优”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补差”,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并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的普及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5、转化学生上网观念,多角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丰富广阔的信息资源空间,但是很多学生没有充分利用这些网络资源,也缺乏分析、辨别信息的能力。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是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内容,而且网络游戏充斥着暴力等内容,严重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转化学生的上网观念,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上网的良好习惯,多角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例如,在《合理使用因特网》一节时,教师可采取课堂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学习上网的道德修养和安全法规。教师可布置辩论题目:计算机网络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要求学生就网络道德内容和法规、计算机网络利弊分析等方面做好准备。同学们对这样的辩论赛很感兴趣,积极地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辩论开始后,辩手们充分利用搜集到的信息开始了唇枪舌战,课堂气氛高涨。赛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样的辩论赛,了解到计算机网络的利和弊,认识到正确利用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也懂得了上网时应该遵守网络道德、法规,这种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达到了教学效果。
二、要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教学受几十年来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大,以教师为中心,主宰教学全过程的状况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依然存在,重教轻学的思想倾向很难克服。教师的主导作用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被严重削弱,这就给信息技术课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已成为今后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现将本人教学实践总结如下: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教学方法决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有其独特的教学模式。如何进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呢?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成果展示法、教师演示法、模拟训练法、问题探究法。
(1)成果展示法:就是利用现代最新成果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使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例如,高一年级的“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这一节,我在上课之前,先展示2009年十一届全运会的金牌榜,问学生海南获取的金牌数,学生通过刚才展示 的金牌榜就一眼了然。通过展示法,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2)教师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示范操作或利用有关教学光盘和学习软件等进行演示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再下来,我就言开正传,这一节课我们就学习如何来获取信息internet上的信息,首先讲搜索引擎概念,然后引出搜索引擎的分类,再讲搜索技巧。讲课的进程当中,分别以目录索引类的搜索引擎(http://www.xiexiebang.com)和全文搜索引擎(http://www.xiexiebang.com)进行搜索十一届全运会的金牌数。让学生感觉到利用现有的搜索引擎获取信息是非常容易的。
(3)模拟训练法:就是利用现成的教学软件,让学生跟着模拟训练以达到掌握操作方法的目的,以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学习新知的能力。
为了得到获取更准确的信息,提醒学生不要集中使用同一家的搜索引擎,因为再好的搜索引擎也有局限性,合理的方式应该是根据具体要求选择不同的搜索引擎。这样会激发学生使用多种搜索引擎。让学生能体会到身临其境的作用,然后达到训练的目的。
(4)问题探究法:就是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提出任务,设计问题并提供资料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假设、探索、验证、归纳、解释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给出学生一个任务,李明同学想看中国大陆的故事片或者是动画片,但不想看爱情片。根据这个任务,要求学生自行搜索。(可以提示学生使用逻辑命令进行搜索)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科学在各学科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这一崭新而有旺盛生命力的科学将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术教育的每一步发展都体现了社会的进步。由于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需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知识更新的周期也必将变得越来越短。为了培养优秀的跨世纪人材,必须提高教学效益,改革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才能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才能更好地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信息素质和创造素质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丽敏,广东省汕头市飞厦中学,《利用计算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樊志华,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3].李省思、彭光业,《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研究》,学林出版社出版.[4].覃钧,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生的信息素养.广西教育.2006年第12期.[5].崔革,实现教育信息化培养良好信息素养.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8期.
第三篇:信息技术课中的快乐教学
信息技术课中的快乐教学
曾经读到过这么一句话:“教育的基本意义在于让教育者感受到快乐,获得自信,找到自我发展的最佳途径。”我读后深受启发。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我曾多次组织全市信息技术教学的研讨、观摩活动,听了许多课,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学生在我们信息技术课堂上快乐吗?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没有快乐的课堂就如同没有阳光雨露的苗圃,是贫瘠而悲哀的。下面我就从教学准备、教学组织、教师语言魅力三个方面简单地谈一谈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快乐教学。
充分的教学准备是快乐教学的基础
1.明确一个新颖的主题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这说明两方面问题:第一,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践者。备课时,教师要研究教材,研究新课程标准,设计出具有自己思想的教学设计。否则,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师充当的就只是教科书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角色。而没有思考的课很难上出新意来。第二,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既然是例子,说明教材并非是教学的全部。教师要针对具体的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场所,确定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可以是学生关心的热点事件,可以是重大的社会时事。这样,课堂教学围绕快乐的主题进行,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轻松地掌握了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三维目标得到了和谐统一。例如,高中必修教材中《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这一章节,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周边实际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或熟悉的主题,如“美丽的校园”、“我做校园公益广告设计师”、“我与偶像合影”等。
2.构思一个精彩的导入
一部好电影,精彩别致的开头能迅速地吸引住观众,让人产生非往下看不可的强烈欲望。一首好歌,只要前奏一响,就可拨动听众的心弦。课堂教学也同样如此,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整堂课的和谐自然发展定下基调,有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钟情”。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授高中必修教材《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章节时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你们是否向往游览旅游胜地?你们有没有一直想与之合影的青春偶像?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的这些愿望与梦想都将轻而易举地实现……什么?不信,老师从不吹牛,你们看……”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全被吸引和调动起来了,课堂充满了快乐的氛围。
3.选择贴近于生活的素材
新课程倡导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所以,我们要努力从生活实际中选取合适的素材供学生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体验生活来轻松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所要求掌握的技能。例如,高中必修教材第二章《文件路径》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课前用数码相机拍下几组学生的照片,存放在电脑中,通过让学生找出这些照片来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看到自己同学的调皮镜头后的笑声中学会文件查找的方法,学会各种文件存放的路径。又如,在《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这一节,教师利用刚在江苏省南通市举行的十运会的金牌榜作为素材,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各地金牌数,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文本信息结构化和形象化带来的优势。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加强家乡自豪感。
科学的教学组织是快乐教学的保障
1.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任务驱动法、讲解演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等。教师在教学时要从教学目的、内容、环境、设备、教育对象等实际出发,灵活应对,切忌生搬硬套,以免造成“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之类适得其反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小组分工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有时为了生动有趣地完成教学任务,一节课甚至可以多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教师都要与学生互动起来,产生良好的氛围。
2.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积极、恰当的评价对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学评价分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评价主要侧重在学生的接受程度、反应情况和参与意识等的检测与记录,要针对评价的结果及时调整讲、学、练,让评价得到落实。教师可以结合提问、指导和交流进行。终结性评价,可以通过作品演示评比、填写互评表、网络实时检测等手段来进行,可以制定相应的评价量规。教师通过教学评价,让部分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部分学生找到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3.注意课堂的延伸
新课程着眼于提高所有学生的信息素养,“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允许存在个别“差异”,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在设计操作任务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和学生的水平,布置拓展学习任务。例如,在《Flash绘制图形基础》这门课中,在完成教师要求的图形后,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班级标志,然后选择一种熟悉的绘图软件,把标志绘制出来。这样的设计不受软件的限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幽默风趣、富有魅力的教学语言是快乐教学的催化剂
教师语言是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的重要工具。语言对于我们的教学,如同音响和旋律对于音乐,如同线条明暗和色彩对于绘画,如同动作和姿态对于舞蹈一样,是教师不可或缺的艺术。幽默是一种艺术、一种力量、一种深沉的善意。课堂上多几分幽默,学生就会多几分热情,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教学活动就会更加和谐。
信息技术教师的语言要用词准确规范;语言要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表达方式要形象生动、富有情趣、通俗易懂,要善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掌握操作。如在Photoshop图层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这么解释图层:可以将图层理解为透明纸,可将图形中的不同内容画在不同的透明纸上,最终将这些透明纸叠加在一起就是一张完整的图形。再通过教师用透明纸的演示,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图层的概念了。当然,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语言除了科学无误还要简明扼要,特别是操作步骤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不能不着边际和不得要领。
信息技术课中的“快乐教学”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我们转变观念,还要有更高的业务素质,不仅要有“乐教”的精神,还要有“会教”的本领,努力使教与学呈现“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新面貌。
第四篇:浅谈在信息技术课中的教学与德育
让课堂充满童趣——浅谈在信息技术课中的教学与
德育
傅玲 2010-12-23 08:47:47
让课堂充满童趣
——浅谈在信息技术课中的教学与德育
单位:成都市聚星小学 姓名:傅玲
联系电话:028-84527104
现象一:
上课前在机房前排队时,孩子们最爱问我的问题不是“今天上什么内容?”,而是“老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可以打游戏吗?”,“老师,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打游戏啊?”
现象二:
鞋套、鞋套,还是鞋套。每次上完信息技术课,我都会特别嘱咐学生把鞋套扔到机房前面在纸箱里,但还是会有个别学生乱丢。每当我看到楼梯口或走廊上一双又一双的鞋套时,我的心底就会窜出一股无名怒火,因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强调,而且自己的手里中也已经捡到几双被扔在楼梯上的鞋套。甚至有几次隔壁办公室的老师也捡到不少,还特别来找我提意见„„
现象三:
老师,我没有鼠标。怎么会这样,我赶紧上前查看,理一下线头,鼠标已经被哪个捣蛋鬼藏到显示器后边的缝隙里了;老师,我的键盘没有1字健了,一看,键帽不知被谁撬掉了;老师,我的耳机没有声音,再一看,耳机线居然被哪位“高手”拔下来了„„ 现象四:
每次上课后,孩子们用过的凳子总有那么三四个被主人遗忘,横七竖八,乱七八糟的放在机房过道中„„
每次打扫机房时,做清洁的同学总会从抽屉里、主机和桌子的缝隙中找到一些食品包装纸、一些废纸屑、一些不要的垃圾„„
面对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前、课时和课后所表现出的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以及种种不文明现象,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教育势在必行。“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这是我们的共识,可是,当人们一说到学生的德育工作,总会联想到一本正经的思想品德课或者是各种各样的德育活动。好像德育就仅仅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或者政治教育的代名词似地。但是,当我们真正去了解和思考后,才发现德育还包括了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等多种形式。因而对于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我想在这里谈谈我的一小点切身感受。
兴趣入手,亲近学生。
我认为让学生对你所教的感兴趣,并且对你有亲近感,是教育成功的法宝。只有让学生对你讲的感兴趣,他们才会认真的听;而一旦学生对你有了亲近感,认为你和他是同一战线上的,那么无论他对你讲的是否感兴趣,他都会耐着性子听一听。这就是为什么通常情况下,朋友的话比老师和家长的话管用的原因。一般说来孩子们都十分喜欢上信息技术课,那是因为大部分的孩子将信息技术课与电脑游戏联系了起来。开始,孩子们每每问我“老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可以打游戏吗?”,“老师,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打游戏啊?”的时候我也很头痛,很恼火。就老在寻思,到底什么时候他们才能不问了呢?
后来另一位老师的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我突然醒悟。对啊,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何不将孩子们要学习的知识以他们最喜欢的游戏的形式出现呢?就这样,有了改变这节课的初衷。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刚刚接触计算机不久,对电脑游戏还没有达到迷恋的状态,也并不会一上课就要求玩电脑游戏,因此,也正是培养其对真正的信息技术知识感兴趣的较好时期。只要利用好了这个时期,孩子们就会从心底里对信息技术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就举一个我教学中的例子吧。在让学生学习如何对桌面图标进行自动对齐的学习目标。其实,就这个知识点本身而言,应该算是相当简单的。如果是授课教师直接讲,直接告诉学生可能只需要
一、两分钟吧。但是,我却认为虽然知识点很简单,但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多花一些时间是值得的。因此,我这样设计了我的教学过程:首先,告诉孩子们:“今天是愚人节,我们要来做一个游戏”,这样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兴趣。当孩子们将自动排列选项取消后,小声的,悄悄的,用很神秘的口吻告诉学生们:“孩子们,请注意啦,我们的恶作剧就要开始咯。”孩子们一下子就瞪大了自己的眼睛望着我,像是怕被发现似的。我小声的说:“现在就请同学们拖动桌面上的各个图标,我们要把桌面弄的乱七八糟的,比比看,谁的桌面最乱。”这下子孩子们来劲了,纷纷把自己的桌面的图标弄的凌乱不堪。“傅老师,傅老师你看我的桌面最乱”,“不,你的还没有我的乱,傅老师,你看,我的才是最乱的。”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高了很多。
“哎呀,糟糕,现在,管理员就要来了,要是他看到我们的桌面这么乱,肯定会大发雷霆的。快快快,我们要赶紧把桌面收拾好,不能被他发现了。”正在恶作剧的孩子们一听,也来了兴趣,那就一个一个的拖回去吧。大部分的孩子都这么做。这时,我赶紧说道:“哎呀,你们这样一个一个的拖,好慢啊,管理员就快到了,咱们就快被发现了,有没有简便的办法呢?”经我这么一提醒,果然,就有孩子想起了刚才的“自动对齐”,“老师,我们可以用自动对齐啊。”“啊,这位同学真细心,刚才咱们把自动对齐撤消了,现在是派他上场一显身手的时候了。同学们,动作快,赶快请出自动对齐。”这其实也是对刚才的知识进行复习,刚刚没有听到的学生也可以乘这个机会再次学习。
当孩子们整理好了电脑桌面后,我跟孩子们进行了简单却很郑重的交流:“孩子们,你们觉得是乱七八糟的桌面好看呢,还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桌面好看?”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告诉我,“整齐干净的好看。”“那你们希望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室,我们的机房也是这么的干净整齐吗?”“想。”“孩子们,我希望你们能够说到做到,当下课起立时,能让我们的凳子回到自己的位置,让我们的机房整整齐齐;当你们离开机房时,能让你们用过的鞋套、废纸躺倒他们该去的垃圾箱里,让我们的校园干干净净。你们说好吗?”“好。”当孩子们回答我时,我发现,他们的声音很洪亮,像是在保证,而他们的眼神也不一样了,充满了决心。之后这些不文明的现象虽然偶尔还是会出现,但孩子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情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虽然,这次的教学看似是从一个小小的恶作剧开始的,但实际上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觉得老师也像个小孩子似地和我们一起玩耍,也拉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也适时的给孩子们进行文明习惯的德育教育,我想这就是我所追求的充满童趣的德育教育。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与需要,并且让自己随时保持一颗童真的心,善于发现与创造有新意、有童趣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式以及时机适当的切入,那么在孩子们的信息技术课中让教学和德育充满童趣也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第五篇: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知识目标:1.理解信息的概念,懂得什么是信息。
2.了解信息的几种典型特征及其表现。
3.知道信息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以及懂得利用信息为人类服务。
【能力目标】
学会利用身边的信息,掌握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认识到信息对人类的重要性。
2.能够辨别信息的真伪性,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3.激发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信息的本质概念
【教学难点】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出信息的概念
问题导入:
①师:“今天是我们的第一节课,大家知不知道我们这门课叫什么?”
生:信息技术。
②师:为什么以前叫电脑课,现在改为信息技术课,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教师设疑)
学生思考。(讨论十分钟)
2.举例子
师:古代战事传递,奥运报道、娃哈哈等产品的广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生答:军事情况、产品的特性等信息。
总结归纳“信息”的概念:刚才大家从图片、文字中感受到的东西就是我们从这些媒体中得到的信息。事实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接触信息。对人类而言,五官能直接感受到的一切,比如你所读过的书,你所听到的音乐,你所看到的事物,你所嗅到的气息,你所想到的问题,你所做过的事情等,这些都是信息。广义地说,一切存在都是信息。除了人类五官所能直接感受到的以外,我们通过各种手段、各种仪器感知到的一切也都是信息。谁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什么是信息吗(信息的概念)?
生:总结。
师:(补充)信息是对事物的状态、特性和运动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客观描述。
师:你们在生活周围中曾获得过哪些信息?(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回答。)
生答:学习生活用品、汽车、交通、动画片、电视剧预告等等。
二、指导学生认识信息的特征
师:我们会发现,信息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信息有哪些特征?怎样才是信息呢?
举例子:特征一:当我们在传递信息时,有的要通过纸张来传递,有的是刻在光碟上,还有的是靠我们的大脑来记忆存储信息,当我们需要信息时,就从这些存储信息的载体获取信息。不管我们怎样传递信息,信息总是要依附在一定的介质上,这说明信息有怎样的特性呢?
学生回答,师补充:依附性
举例子:特征二:同学们,当你们有一个好消息的时候,你们会怎样?学生回答:我们会告诉身边的好朋友或亲人。
对了,你们的好消息这时就是信息,这个信息马上会一传十,十传百。这说明信息可以用来怎样?
学生回答,师补充:传递。
举例子:特征三:提问: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那你我各自有多少个苹果?学生回答:各一个。再次提问: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我们每人有多少种思想?
学生回答:两种思想。
师:我们在交换思想时也即在交换信息,信息在我们之间传递着。这说明信息是可以共享的,也就是信息的其中一个特征:共享性。
师总结:所有的信息都具有这三种特征,是哪三种呢?
学生回答:依附性、传递性、共享性。
三、指导学生认识信息的作用
师:下面有两个例子,请同学们讨论,信息可以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
举例子:
例1:比如说本拉登死了,但是尸首没人见到,所以他可能真死了,也可能没有死。
师:看来。信息有正反两方面,我们要正确辨别信息的真伪,让信息为我们服务。
四、小结布置任务
1.小组选择其中一个题目,讨论、汇报结果:
播放课件:
1.如果你要买一台电脑,你需要了解哪些信息,你准备通过哪些途径去获取这些信息。
2.假如现在你父母需要买房子,你需要了解哪些信息,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获取。
师小结:在信息时代,谁感知到、认识到并拥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谁就拥有成功的机会。如果你想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就需要具备收集、整理、传递、发布、应用信息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学好这门课──信息技术。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一开始就设问:“我们这门课叫什么名称?”,突出信息技术课中的“信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关键词。然后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让他们说出从中看到、感受到的东西,引出信息的概念。“一切存在都有信息,信息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及方式的表征”。
接下来给出生活中的应用,让同学们讨论怎样去获取有用的信息去解决问题,从而感受到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重要性。由此引出“信息技术”这个概念──“信息技术是指能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利用等功能的技术”。最后,学生完成作业“信息技术与中学生学习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