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肖国镇教授-良好的学术环境对学校的发展很重要
肖国镇教授:良好的学术环境对学校的发展很重要
良好的学术环境对学校的发展很重要 ——肖国镇教授谈大学文化建设
记者 秦 明
一个好的老师或者一个好的学生,确实对学校的影响很大,他们无意识中就成了这个大学的招牌,代表着这个大学的水平。
记 者:肖老师,非常荣幸能够采访您,请您谈谈您对大学文化的理解。
肖国镇:作为一个已退休的人,很感谢你们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谈谈这么多年在学校工作的感想,这很好。我看了看,采访提纲的主要内容,是大学 的特色和西电的特色是什么?其实,前面的一些教授,他们已经谈得很好,我很欣赏这些文章。比方说杨克虎所讲的,一所大学比较有名的教授,应该是大学的名 片,这个确实有道理。实际上,不只是大学,甚至是在中小学里面,有名的老师都是学校的名片,都是人们崇拜的对象。
我在齐齐哈尔上中学时,就知道我们市里有哪些有名的教师。比如有一个教几何教得很好的老师,姓裴,大家就管他叫裴几何;还有一个代数教得好的老 师,我们就管他叫杨大代。那时候,全国大部分地区尚未解放,但齐齐哈尔已经是解放区,积聚了很多很有才华的人才。比如教我们政治课的老师,后来就成了东北 局的宣传部部长;教音乐的老师,像马可、李笛,都是当代中国很有名的音乐家;教历史的老师,他大学原来是学法律的,但是当时没有这个专业,他就只好到中学 教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大学生;教国文的老师,是丁玲的同班同学。跟随这些老师学习,我们受到很多熏陶。
从此可见,有名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就像杨克虎所说,他们确实是一个学校的名片。
记 者:名师影响人的一生,我很赞同您的观点。你到西电后,哪些人对您产生过影响?您觉得名师仅仅是一个学校的名片么?
肖国镇:在西电的教授当中,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一个是陈太一教授,另外一个就是毕德显教授。60年代的时候,我们来到这个学校,就知道他们要建立信息论这个学科。这个学科是40年代末期在美国提出来的,这个理论当时对通信这个学科影响很大。
谈到名师,我觉得名师不仅仅是学校的名片,更进一步说,他们简直就是一个学校的活广告。
举一个例子,我有一个学生叫龚光,1999年到了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滑铁卢大学是全世界有名的大学,它的计算机在全球连续5年排名第一。龚光在 那里一直工作至今,并成为终身教授。由于龚光的工作非常突出,2008年我去滑铁卢大学访问的时候,看见学校的招生小刊物,封面有两名女教授,其中一个就 是龚光。滑铁卢大学觉得这两个女学者,表现得比较突出,就把他们作为了招生广告的封面人物。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个好的老师或者一个好的学生,确实对学校的影响很大,他们无意识中就成了这个大学的招牌,代表着这个大学的水平。在滑铁卢大学,一些华人教授见到我后就说:“你有这么好的学生,我们都感到很羡慕”。
记 者:肖老师桃李满天下,龚光师出名门,自然非同凡响。
肖国镇:提到了龚光,我想起他的博士后指导老师,也是我的一个朋友,南加州大学的哥伦布教授。哥伦布教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就是他把龚光推荐到了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借此,也谈一点关于美国高校和美国社会对于学术的话题。
两年前,我去南加州大学访问的时候,哥伦布每天都到酒店来接我和我爱人。我和我爱人去迪斯尼乐园,他就开着车带我们去,从早上一直玩到晚上10点。我爱人的腿不方便,他就找了一个小推车,坚持要推着我爱人。我很感动,也实在不好意思,因为他的年龄比我还大。
在南加州大学,我发现这个学校和我们国内的大学很不一样,他们很尊崇学术上的杰出人才,在他们的教师餐厅里面,悬挂的都是他们学校有名的教授,照片还很大。另外,美国社会对于搞学术的人,态度也和我们国内完全不一样,他们没有什么官本位思想。
就拿哥伦布来说,他到现在都还没有退休。作为院士,他一直在从事自己的学术工作,基本没有社会兼职,也没有外界的干扰,他每天都能够静下心来,专注于他的学术领域。
我们国家有点太官本位了,这个人一旦成了院士之后,社会上就把它定位为副省级待遇,弄得这个人呢,就没有时间做研究了,整天跑到外面去作报告。我的一个孩子告诉我,他们单位的年轻教师,都不大愿意听某些院士的报告。整天不做研究,不能够讲科学的实质,尽讲一些很玄的话,大家怎么能够爱听呢?
就像段振华说的,那些院士,有几个人能够让人佩服,做出了让世界每个人都公认的东西?他们没有这种成果。现在我们国家,做院士等于当官。
我觉得在美国这种环境之下,没有官本位思想,这对于做学术很重要。我们国家缺少这种真正的学术氛围。连大学校长还定个什么级,每个人都有级别,我听了这个之后,恕我直言,我很反感这个东西。
对于一所有名的大学,好学生是非常重要的。给优秀的学生创造很好的学习条件,也应该是我们的义务。
记 者:良好的氛围对于学术研究确实很重要,那大学的特色是怎么形成的呢?
肖国镇:谈到大学的特色,以英国和美国的大学为例,他们都是经过长期积淀,通过一代一代人,一代一代的名师传承下来的。
大学有这个特点,由名师传下来的学生,最后还是成了名师。我的一个老师是英国剑桥的博士,他告诉我们说,他在剑桥读书的时候,校园内有很多大照 片,通过这些照片,大家都知道牛顿之后是哈代、里特伍德,他们是牛顿的学生;哈代、里特伍德后面,又有一些学生,这些学生都是非常有名的。我做研究生的时 候,都非常崇拜他们。
美国也是一样的,比如我们信息论的创始人、老祖宗——香农(Shonnon)。香农的学生梅茜(Massey),也就是跟我一起写过一篇有点影响的文章的那个教授,他也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
可见,英国和美国大学的特色,都是一代一代人传下来的。在这样的传统感染下,学生都会崇拜有名的人,想跟他学习,即便没有机会跟他直接学习,也会默默地向他学习。学术发展的特点就是这样。
记 者:肖老师,那你觉得名师该如何产生呢?
肖国镇:名师怎么产生呢?段振华讲得非常好,我很同意。名师、大家的产生,必须有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以及一个自由的学术环境。完全靠学校去培养,不大可能,毕竟这不是学校一家能够完成的事情。
我觉得名师不是哪一个大学能够培养出来的。回忆过去历史上的名师、名科学家,他们哪一个是大学培养起来的?他们是良好的社会环境造就的。当这个社会是开放的,学术环境是自由的,大师必然就会出现。
中国的大学,受到体制的限制太多,发展的余地太小了。像美国、英国的大学,它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天下,权力很大。在美国,他们的教育委员会,相当于我们的教育部,只是能客客气气到学校去访问,了解情况,他们没有权利对学校作任何指示。
记 者:恐怕发达国家的高校,不但外围环境好,内部也有一些促进人才成长的好措施吧?
肖国镇:确实如此。美国、英国的大学,他们的一些政策,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也很有利。3年前,我到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去访问,在那里工作了几个月,我发现他们实行的Honorstudent,也就是荣誉生制度,对于吸引优秀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就十分有利。
美国的大学,千方百计地把最优秀的学生挖过来,把他们当作荣誉生,进了学校以后非但不交学费,还可以享受到优越的住宿环境,而且每个月还发放生 活费,大概每个月是3200美元。这些孩子在大学读书,经济充足,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不像我们的学生,还得考虑找个好工作,多赚点钱。
在宾夕法尼亚生活的日子,我时常观察这些荣誉生,发现他们大都能够全心学习。记得周末的时候,我和我爱人出去玩,经过走廊的时候,那些孩子们就 或坐在那里、或躺在走廊里读书,不去玩,很用功。当然,这些走廊都很大,环境也很好。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每个月3200美元,比博士生待遇还高呢。
对于一所有名的大学,好学生是非常重要的。给优秀的学生创造很好的学习条件,也应该是我们的义务。我想,如果教育部不反对的话,荣誉生这个制度值得提倡,他能够鼓励优秀学生沿着学术的道路走下去。
记 者:我们国内能够推行荣誉生这样的制度吗?
肖国镇:从普遍范围来说,我不能够保证这个制度可以推行。但是,我们一个具体的学校,完全可以做这种事。荣誉生制度,对于保护优秀的学生,不要让他们想着对不起父母,将来长大之后尽早赚钱,是很有好处的。
我有一个学生,上学时家里借了四万块钱,如今快研究生毕业了,本来在学术上培养培养,将来很有发展前途,但是没办法,家里不富裕,孩子很内疚,为了报答父母,只好去工作,不能再继续读博士了。像这类学生,如果真的很优秀,学校应该仿照类似于美国大学的荣誉生制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把这样的好 苗子都留下来,将来就一定能够从中产生人才。
这个“道”讲的就是这个思想,不但要教学生怎么做人,还要告诉他们怎么去做研究,做学问,“道”就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它和知识不一样,比知识更重要。
记 者:肖老师如此惜才,令人非常感动,您能否谈谈对当前教学工作的看法?
肖国镇:在这个系列访谈中,很多教授都谈到了教学。确实,我们现在的教学,存在很大的缺陷和不足,和我们读书的时候,接触到的那些最好的老师,可以说有天壤之别。我们的一些教师现在上课有点太形式化,把现有的教科书翻翻,直接做成PPT,照本宣读,我特别鄙视这种教学方式。人家都说PPT是“骗 骗他”,如果完全这样教,是很失败的。
我在美国几所大学去工作、访问,发现他们的老师都不习惯用PPT,而是习惯在黑板上板书。讲一个问题的时候,你在黑板上板书,从字里行间透出的 分析问题的思想、解决问题的思路、推导验证的过程,那对学生是有教育意义,有启发意义的。如果花里胡哨地弄一堆PPT,没有了过程,也就什么都没了。
特别是对于教基础课的老师,要想把一个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讲透、讲明白,是很不容易的。拿数学老师来说,数学中有些基本定理,是经过了一二百年的锤炼、发展形成的,要教好它,你必须了解这些概念的发展脉络,必须融入你对这些定理的感情。
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泛函分析》老师讲了一个叫做有界连续算子的定理。这个定理讲,一个有序的有界连续算子,它一定有一个不动点。这是很有科学原理的,被广泛应用到工程上。他讲这个定理的时候,举了一个例子,给我一生印象都很深。
他说,你有一缸水,这个缸就是界,你只要把这个缸摇一下,你看看缸里面,是不是一定有漩涡,他说这就是不动点。用摇一缸水这种生活中的例子,来 讲述一个高深的数学定理,一下子就让人觉得很好理解了。他的证明也很简单,假如每个点都动的话,水必定涌出了缸,这就跟有界性发生了矛盾。
如果每个重要的原理都是这样子讲的话,学生的收益就很大。韩愈的《师说》讲,传道、授业、解惑,这个“道”讲的就是这个思想,不但要教学生怎么做人,还要告诉他们怎么去做研究、做学问,“道”就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它和知识不一样,比知识更重要。
我的老师告诉我们,他说做研究的时候,一定要找这个专业里面最有名的几篇论文,好好看看。为什么要看这个呢?看一篇论文就是在和高手下棋,看论 文之前,要学会先看论文的摘要,然后合起来想想自己对这个问题怎么考虑,如果自己写这篇文章该怎么写?有了这个过程,对文章的印象就会深刻得多。好文章,必定有出彩的地方在里面。
记 者:教授基础理论课很难出成果,不像做科研,有课题经费可以拿,对此您认为该怎么办?
肖国镇:学校对这种教师,应该有另外的评价机制。谈到评价机制,我再说说学校科研、人事管理上的一些细节。
举个简单例子,老师们经常要填写大量的表格,实际上,学校的管理工作完全可以改进一下。我在美国工作的时候,他们也需要填表,但大部分画钩就行 了,而且没有个人信息需要填写。每个月你做了的工作,画个钩就行;没有做的,你就画个叉叉,每次花不了几分钟。可是我们的表格,很繁琐。其实像人事处,应 该很早就有这个档案,不必让每个人老重复什么出生年月日、个人籍贯之类的信息,感到太无聊了。
记 者:既然谈到了管理,你觉得学校的管理还存在什么问题?
肖国镇:管理比过去好多了,我们现在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都很高。不像我们过去,确实存在外行管理的现象。我们应该有信心,也完全有能力,做好管理工作。只不过需要改进一些工作方法,做好服务。
将来各个学科,应该有些人去想,怎么样开创新的理论。我们学校要出大的学问家,应该是在理论上有所创造。
记 者:学校应该给老师创造什么样的环境?您自己是怎么做的?您是怎么要求学生的?
肖国镇: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就提倡讨论班。在讨论班上,大家都可以自由地交流学术。回想当年,我们都是20多岁的年轻教师,像王新梅、王育 民,以及从捷克斯洛伐克毕业的王厚生,我们都在一个讨论班。我们一起讨论控制论、信息论的问题。信息论的文章,我们都没有读过,大家就一起来学,一起来 议。讨论班都是业余的、自发的,白天没有时间,到了晚上才有时间。
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这个环境,就是一个学术自由的环境,要让他们自由地发展,我的学生论文的题目,都是他们自己选定 的。在每周的讨论班上,学生可以自由地讨论问题,通过作报告,他们相互启发。学习期间,不要因为学习任务压得很重,就做了书呆子,这样下去没有创造性。不 同领域的学生要互相交流,这样自己的耳目、眼界、视野就会宽阔起来。
记 者:有人说,当前学校学术氛围不浓厚,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肖国镇:表面看,学校的学术氛围确实不浓厚。不过这不能够怪学校、或者怪学校领导,它是社会环境造成的。我晚上经常去操场散步,走的时候,就听 见学生一边走一边讨论,话题都是怎么找工作、将来怎么挣钱!压力太大,学生们不得不考虑这些现实的问题。因此,我提倡荣誉生制度,让最好的学生,包括家庭 贫困的,也包括家庭富有的,都争取去做荣誉生,让他们在大学里,感到很自信,生活得很愉快。
记 者:具体地说,应该从哪些地方改进?
肖国镇:我具体想的,我觉得有些太胆大妄为了。我想,将来各个学科,应该有些人去想,怎么样开创新的理论。我们学校要出大的学问家,应该是在理 论上有所创造。像那些学术大家,我们所敬佩的人,都是学科的创始人。比如香农开创了信息论,维纳开创了控制论。我们应该认真思考,我们的学科,面临了什么 问题,有什么障碍,为什么没有发展?这些事情,需要有人去想,另辟蹊径,但是长远来看,这是条很漫长的路,中国还缺少这样的人。
记 者:您觉得当前学校师资队伍力量怎么样?
肖国镇:我觉得有些学科还是不错的,比如通信、电子等等,他们在国内都是处于前列,其他方面发展也很快。如果说真有什么不足,那也是社会制度造成的,官本位这个东西,不太好。
当前,学校有好多双肩挑的干部,这对于他们的学术研究,不太好。想想当年我在大学读书的时候,有一个副校长,是很有名的大学问家。1957年,学校给他放了半年假,说这个副校长你不要当了,认真去做你的学问。他不做副校长之后,半年内写了两本书,其中一本《整数论》,三个月之内就完成了。
反过来想想,为什么有些学术上很有前途的年轻教师愿意做官?显然是做了官以后有好处呀。其实,我总觉得他们挺可惜的,学术行政两边跑,自然不能够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学术上。
我想,一些双肩挑的年轻人在学术上是很有前途,可惜管理工作对他们的学术发展影响不小。我希望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大家共同创造环境,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做研究,不至于在学术上受到影响。
良好的学术环境对于学校的发展很重要。只有当我们大家都热爱学校的环境了,学生愿意在这里学习,老师愿意在这里教学,并长期保持下去,我们才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绩,获得快速的发展。
记 者:您在西电半个世纪了,您如何认识西电的特色,我们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肖国镇:说到西电的特色,我也不能讲得很具体。笼统讲,需要更多地创造学术空气,年轻人,包括学生在内,大家要一起努力。我有一次到新校区去给 新生作报告,看到学生渴求知识的那种情景很令人感动,我在大教室里讲,可是走廊、过道都站满了人。如果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学术气氛,我相信他们中会有一些 人,会一生致力于此,从事科研研究工作的。
记 者:肖老师,您指导了冯登国这样的百优博士论文获奖者,您在指导中有什么体会?
肖国镇:我们三个老师,王新梅、王育民,还有我,我们都主张自由的学术环境。学生读研究生以后,我们不给学生任何限制,你有兴趣的什么都可以做。所以,他们思想上没有压力,我始终认为自由的学术环境很重要。
另外,我让他们参加讨论班,我们每个星期都组织讨论班,选择一些重要的论文进行解读。阅读分析重要的论文,等于和名家去下棋。我对他们说,看一 篇论文之前,要先把它的摘要好好看看,看看它解决了什么问题。然后把论文放下,自己想想,这个问题我该怎么解决,实在想不出来了,才去看论文。这样去读 书,心得就不一样。
记 者:能够给我们说说当年您年轻时的情况么?
肖国镇:我年轻的时候,挺有活力的。刚到这个学校时,因为年轻教师比较多,学校还把我当成了老教师,所以工作排得很饱满,一个学期我曾经教过四 门课。课程虽然多,但我都可以安排得开,很从容。另外,年轻人精力充沛,我还喜欢看电影、看小说,当时晚上都是上班的,我只好偷偷跑出去看电影。
我虽然喜欢玩,但是基础还是很好的。记得1960年我到学校之后,陈太一发现我的数学很好,就让我参加信息论的讨论班。就这样,我慢慢对信息论有了兴趣,几十年来,我一直做信息论、做编码,直到后来做了密码。
记 者:您觉得当前的学校定位如何?还有哪些不足?
肖国镇:我觉得定位是挺好的,经过努力,也是可以达到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学术氛围不是很浓厚。具体体现在:老师之间,平常很少有学术的交 流,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拿申请课题来说,和其他老师合作,分的钱就少呀;此外,学生整天也在讨论怎么赚钱、怎么找工作?好在我们的学生还比较幸运,工作 还比较好找。
我始终认为,良好的学术环境对于学校的发展很重要。只有当我们大家都热爱学校的环境了,学生愿意在这里学习,老师愿意在这里教学,并长期保持下去,我们才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绩,获得快速的发展。
记 者:学校要发展,具体需要从哪些方面来努力呢?
肖国镇:学校领导要再大胆一点,大胆一些。从改革的角度,要敢做一些标新立异的事情。我们学校的教师队伍里面,也应该有这样敢于标新立异的年轻人,敢于提出让别人惊奇的看法和观点。
因为标新立异的看法很重要。为什么大家对邓小平总是很怀念,因为他总是提出一些让人振聋发聩的声音。作为学校领导,你的感召力就在这里;如果你没有这种感召力,就只能平平淡淡了。
以前,我们学校有一个叫王赤军的院长,这个人非常有思想,他讲话很有感召力。他说,我们学校要办成亚洲电子城,要发展到秦岭脚下。你现在看看,虽然上个世纪80年代建了电子城,现在又有了高新区,但和他的这种想法还是差远了。
王赤军之所以有这种想法,和他在北京与社会名流的交流有关。有一次,他碰到了钱学森,就向钱学森请教,我们这种工科学校能不能办理科?钱学森非 常兴奋,说你们不只是能不能办的问题,是非办不可的问题!如果一所工科院校没有理科,这个学校迟早要垮台的。结果他就在我们学校办了理科,也就是现在的5 系,当时成了学校水平最高的系。
我想,学校领导应该敢于有这种大胆的想法,要知道我们传的最多、讲的最多的名牌大学校长的故事,就是他们一鸣惊人的思想。
其实书就是这样,刚开始的时候,你会觉得它很厚,但当你读读之后,领会了其中的东西,你会觉得他讲的就是那么点道理,变薄了;但是后来你又发现了问题,它慢慢又变厚了。
记 者:您对中国密码界的贡献很大。您觉得学校密码学科在全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肖国镇:我对密码界,谈不上贡献,只是做了一点事情罢了。应该说,我们的密码学在国内还是处于非常领先的位置。以中国密码学学会为例,我以前是副理事长,当然现在已经退下来了。不过,现在选的理事,一大半都还是我们的学生,毕竟我们曾经努力过。
一个学科,前一代人付出的努力和重视,对后面的人很有好处。密码学发展到现在,已经全面推开了。当前,我们存在的问题是:有些人为了多做些课 题、多申请些基金,理论工作做得少了一些,我不太赞成;我一直主张,要在密码学的基础领域,多做一些研究工作。不过,我相信我们年轻的一代,他们还会更有 前途,他们还是很努力的。
记 者:对于年轻人,您觉得他们该如何读书做学问?
肖国镇:对于年轻人,我想告诉他们:读一本书的时候,不要怕读不懂;你应该想一想,人家既然能够写出来,你如果连读都读不懂,就太傻瓜了。这个叫学术自尊心,要告诉自己,你写得出来的,我就一定能够读懂。
其实书就是这样,刚开始的时候,你会觉得它很厚,但当你读读之后,领会了其中的东西,你会觉得他讲的就是那么点道理,变薄了;但是后来你又发现了问题,它慢慢又变厚了。读书的过程,它就是这种辩证的过程,由厚到薄、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最终真正薄了。
记 者:作为长者,作为一名老教授,您对年轻教师有什么希望?
肖国镇:对于年轻教师,我就希望他们除了教好书之外,一定要努力地去做学问。希望他们将来能有一些人,因为学术做得好,受到社会的尊敬。
记 者:我们的大学文化建设这个论坛,已经开设多期了,您是怎么看待这个论坛的?
肖国镇:这太好了,应该发动更多的专家教授,向报纸投稿、接受采访。
第二篇: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上新庄中心小学
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良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特别适合社会对人要求的终身教育。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课堂上如何帮学生解惑,不同的教者有着不同的方法。把知识以不同的方式教给学生,虽然过程不同,但结果一样。不管教师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但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交给学生学习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学生学习作用之大。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效果就尤佳。下面谈谈我校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具体做法:
一、注重课堂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的主要途径,听课,则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听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学习质量,而听课质量,又取决于会不会听课,或者说是否善于听课。相当一部分同学,虽然在教室里听好多年课,但不善于听课,其表现,或者是注意力不能集中与稳定,极易分心走神;或是根据兴趣对老师的讲述有选择性地听讲,四十分钟的课,听得断断续续,支离破碎;或是不善于观察和思考,只是被动地听,思维十分平静,激不起思维的浪花。怎样做才是会使学生听课和听好课呢?
第一,学生要有听课的积极态度,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力兴趣,把课堂课视为在老师引导下步入知识宝库寻宝,相信每节课都能学到有用的知识。1
这种心理状态,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情绪稳定,注意集中,思想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第二,课前预习,标出疑点。
预习:预先学习。教师在每节课下课时布置预习目标,要求能看懂的就放过,看不懂的就用笔标出来,上课时看“老师”怎么讲。这样,听课就有了针对性。多预习能培养自学能力,长此坚持,有一天就能达到老师不讲自己也能看懂学会。例如:贾生琴老师的数学教学中他是这样设计的。
(一)明确预习目标
1、在数学教学中针对概念性的数学知识。要求学生首先通读学习内容,从整体上了解了新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摆一摆甚至剪一剪。为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做准备。这样,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掌握。
如预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学生就画、圈了以下内容:长方体有6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有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也叫立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有12条棱,长度都相等;有8个顶点。让学困生概念性的知识。学习好的同学得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预习《三角行分类》时学生各自准备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直观记忆深刻;预习《三角形边的关系》里预习时完成“摆一摆”实验并把结果填入表格,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预习《四边形分类》时,学生可以独自预习完成 将一个四边形剪一刀这一内容,课堂上学生呈现的剪法各式各样,有些或许老师也想不到。
2、语文教学中显示出预习与课堂教学自然衔接的特色。例:卢桂芳老师的语文课堂形成了“课前预习,课堂展示”的教学模式,课前的预习为课堂的展示交流服务。课前预习主要以“三读”(一读勾画字词,二读了解课文内容,三读思想感情)式在制作预习卡的过程中达到自主学习的母目的。课堂中的展示主要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反馈并矫正” 这样的课堂结构进行辅导性学习。学生在民主、自主、轻松、和谐、安全的氛围中取得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在课堂上查预习效果。学生预习了,教师必须在课堂上检查预习效果。查预习的过程,也是学生展示预习能力,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预习内容和要求,把自己理解和掌握的新知识展示给自己的学习伙伴,共同分享预习成果,真正达到“兵教兵”;探讨预习中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寻求学习伙伴的帮助或教师的帮助。学生交流展示的中间,如果他们没有求救老师,做教师的最好站在边上微笑,把课堂让给学生,不要处处时时想着“显摆”自己。当学生明白“我的课堂我做主”,他们的表现才会让老师吃惊。
(三)因材施教、分层布置。老师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布置相关的巩固练习题也要以学生的预习为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自己出题,让学习伙伴做题。教师宏观把握。例如在教学假分数化成整数和带分数时,学生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做题中也没有什么困惑。而教材中没有把整数或带分数化假分数这一知识点。于是,老师乘机出了一题把整数或带分数假分数的题,并说:“现在是考验你们智商的时候。”允许他们合作、交流。让他们发现假分数化成整数和带分数之间的互化,拓展知识。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个“无定法”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的无定法的学习,来完善教师的“有法”教学。
今天的教育注重素质培养。考试也是考你该不该知道,不是老师讲没讲过,所以,老师们常记的两句话是:①能力比分数重要;②过程比结果重要。
第三、展示交流,手脑并用
学习的注意力是能长时间地看、想某一道题而不被外界环境所干扰的能力。凡是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课堂效果都很好。他的眼睛瞧着老师和书本,他的耳朵听着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和交流,他的思路紧紧跟着老师的引导。老师的每一句话他都不防过,并且听了还要在心里想想为什么这样,记在心里。
为了帮助集中注意力,要坐端正,提起精神来,不要爬在桌子上,胳臂一垫,正好为想睡觉的念头准备了枕头。古人强调坐如钟,立如松,走路一阵风,很有道理。为了加深印象,上课时,眼要看、耳要听、手要写、脑要想、嘴要说。当你全方位调动这个器官进入活动时,那个想开小差的思想自然就无法钻进来干扰你!甚至个别不守纪律同学的说话你也听不见。
第四、鼓励学生要勤思多问。听课的同时,要多动脑筋,学会思考,与教师进行思想对话,使自己的思路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在理解上下功夫,要注意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系统”线索,注意老师和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在思想上始终保持向老师提问的倾向,听课时,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听不懂或不十分明白的地方,课后要多想多问,问自己,问同学,向老师和教科书、参考书请教,一定要找到满意的答案,绝不为以后的学习留下“隐患”。
二、重视学习方法培养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这些因素包括: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环境以及教师的行为等。教师的任务是去发现、激发和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参加到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中去。良好 的学习习惯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有的学生都想成为一个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人,但限于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他们并不能很好地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今后发展的重要意义。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维发展的特点及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规律。
1、常规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认真审题习惯。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不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而且能使学生从小就具有做事细心、踏实的品性。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有很多,如,课堂上教师先示范读题方法,学生边指边读,强调多读,弄懂题目具体有几个已知条件和问题,遇到不懂的及时作上记号。养成用符号标记习惯,同时指导分析对比的方法。
要有会听、看、想、说的习惯。只有一个善于表达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才能更有机会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因此,“四会”中,会说是突破口,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说就得去想,两者相互促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抓住每一个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多想、多说。要会想,就要认真听,细心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学生说的时候,引导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就是要求学生知其然。如教师要训练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出图意,从书中的一幅图说出多种说法,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预习和复习的习惯。预习可以提高学生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途径。复习是学习之母,搞好复习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一年级儿童,我们的预习要求是读指定课本内容,然后用图画来表示一些简单数量关系。复习则以读当天教的内容为主,教给学生用尝试的记忆方法,把当天课堂学习知识告诉家长,适当背一些要记的知识。
2、善于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创新的火花才能在思考中迸发闪烁。教师在设定让学生思考的对象及目标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应有“度”的把握,使学生在积极思考之后,能获得一定的收获。
科学思维习惯。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准确性、有序性。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严密的科学。课堂教学中,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的矛盾。对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实物创设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他们量一量、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拼一拼,养成爱操作,勤实践的习惯。同时把准确有序的思维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引导学生对严谨的数学语言进行分析,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并让学生举例子,保证对问题理解得准确,促进思维发展。
提出问题的习惯。“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提出问题是主动学习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新课程的教学尤其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把提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为学生创设提问题的氛围和学会提问题的方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爱”的气氛,用自己的言语、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然后努力创设“问题情景”,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积极提问。并号召全班学生向经常提问题的学生学习,看谁提的问题最多最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既是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培养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遇事积极主动的很好途径。
3、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进入21世纪,合作与竞争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两大主题,由此可见,合作学习的习惯正是小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
在其基本理念中也已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生的合作学习指课堂合作讨论,交流解题思路,课外合作收集生活中数学、身边数学的信息,研讨处理信息方法,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合作意识与交往能力,团队精神,小组合作交流满足学生情感交流的需要,引起思维碰撞,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态度,推动其兴致勃勃的去学习,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自主解决问题。课堂上按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身高等情况适合做好搭配成组。有利于学生用平等心理,乐于发言、敢于发言、勇于发言,同时促进相互启发及帮带形成。
3、自信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自信作为一种个性化的学习习惯,在个人的一生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透过自信的学习习惯培养过程使学生敢于对自己提出高要求,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励自己不断努力,获得最终成功。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学生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经常使用“我认为”、“我的想法是”、“再让我来试一试”、“我还有更好的方法”等提出意见的方式,从而唤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不怕挫折的精神。同时在学习中要善于联想、想象,敢于假设,任何创造都离不开这种思维习惯,从小掌握这种方法终身受益。
总之,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第三篇:彭州市致和镇小学学校发展顶层设计(肖成云)
彭州市致和镇小学学校发展顶层设计
彭州市致和镇中心小学校 李太明
[摘要]:要实现学校科学发展,走上特色发展之路,必须要对学校发展之路进行顶层设计。无论学校卓越还是平庸,不进行顶层设计,我们的教育行为就缺乏目标,迷失方向,是零散的,难以实现学校又快又好的发展。仰望星空,展望未来,紧紧围绕设计理念和核心价值观,以服务育人、教学改革、德育实践为切入点,全面推进和落实顶层设计,实现学校教育高效、优质、均衡发展。
[关键词]:学校发展
顶层设计
核心价值
实施学校顶层设计必须紧紧围绕教育局提出的创办“四有”学校,聚焦课堂,实施快乐教育,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等系列目标加以设计。学校顶层设计即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全面规划。规划是一篇美文,值得我们放在床头和案前品读;规划是一部学术成果,值得我们反思和细嚼慢咽;规划是一个宏大愿景,值得我们去期待和守护;规划是一部历史篇章,横贯过去、现在、和未来。规划是吹响的号角,激越的鼓点,让我们开始新的征途;规划是行动的纲领,期待着我们践行和实践;规划是未完成的事业,给我们留下创生的细节和空间;规划是凝聚的共识,让我们敬重并无怨无悔的遵从、体现。
一、核心价值的顶层设计,发展着学生,成就着老师,塑造
学校品牌。
顶层设计首先应该解决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文化设计,上下齐心协力,统整学校的教育理想,寻求学校的“魂”,对自然生成的影响学校发展的理念加以厘清、涤荡、提升,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魂”,这种正统“内隐概念”形成蓬勃向上的教育文化,其“精、气、神”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和不竭源泉。
学校核心价值观的设计出发点和归宿是到底培养什么养的人。内涵为:学校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成分,是全校成员共同的追求和实践原则,引领各项工作,在构建中要不断探索,交流借鉴,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核心价值观,从实际出发来拟定目标,把握设计的基础,学校的优势、问题,尊重学校发展的历史沿革,在理想与现实的拿捏中达成“身心健康,习惯良好,学习快乐”的培养目标。
由于种种原因,致和小学近二十年的发展是曲折的、艰辛的,更多体现在时间的流逝,时代变迁的自然演变。尽管发展缓慢的理由可以找一大堆,但没有能很好地构建起上下认同的核心价值理念,形成更加积极的文化,是影响我校又快又好发展的主要原因。开展顶层设计,要深入探究,以精神文化引领学校,用价值观凝聚师生,促进学校发展,塑造学校品牌。
(一)致和小学文化之根,核心价值观为:尊崇历史地沿,植养仁和性情,兼顾理想现实,求索和谐教育。
在我国悠久的文明历史中,“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一种高尚的民族精神。个人修身养性,要讲究“心平气和”之功;与人交 往,要恪守“和而不同”、“中庸致和”之则;治理国家,要明晰“政通人和”之理,以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统一。千百年来,“和”,渗透于历史上各家各派的思想之中,成为人们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原则。
致和,取自唐代诗人严维《奉和黄甫大夫祈雨应时雨降》中“致和知必感,岁旱末书灾”。致和,本意为人事极其和顺之意(和:hé,(1)平稳、和缓;(2)协调,关系好,均衡;(3)和解;(4)不分胜负)。
(二)学校致力于打造“和顺、和谐、和雅”三和文化。
1、和顺:温和柔顺。
详解:A、顺应,不违背。B、和睦顺从;和睦融洽。C、和善温顺。D、指和善温顺的性情。E、调和顺适。
2、和谐:配合的适当和匀称。
详解:A、和睦协调。B、指使和睦协调。C、谓配合的匀称、适当、协调。D、和解,和好相处。
3、和雅:和谐统一,高尚雅致。
详解:A、和而不同,雅各其雅。B、融合统一,高尚雅致。“三和文化”的现实意义解读:在国家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学校创建和谐平安校园之际,“和顺、和谐、和雅”,正是学校的文化价值追求之所在。具体是指:干群之间的和谐互敬、教师之间的和谐互学、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助、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雅而有致”则是学校文化要达到的目标,一方面指“行为儒雅、语言文雅、情趣高雅”的师生形象的树立,另一方面指优雅静美的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以及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构建起“三和校园”,育人于无形,师生顿悟其中。
致和小学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经历了“梳理—阐释—讨论—交流—征求—完善”的过程,学校始终将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育教学、德育改革实践活动中,根植于教师学生的思想行动中,贯穿于学校各项管理中,有力推动了学校顶层设计的纵深发展。
二、学校达成核心价值的的途径
(一)服务渗透,实践“三和”。
服务渗透是指学校所有行政干部及教职员工,在学校全方位服务 中渗透的文化细节,体现的服务者的人格、精神。行政干部模范言行中贯彻的管理理念:仁和性情,示范引领;一线教师在求索和谐教育中表达出的德育意识、质量意识;其他服务人员践行的服务中心、和顺至上。总之,全校教职工应紧紧围绕核心价值观,树立为学生成人成才甘于奉献的精神,在繁杂和辛劳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找到幸福感、成功感,让“和顺、和谐、和雅”之花成为致和小学最动人的风景。
(二)走向和谐的教学管理(聚焦课堂,和谐教学)。
1、建立和谐教学管理的背景:
我们认为,学校管理既要以刚性彰显效率,但更要依“人本关爱、个性张扬、和谐平等”等柔性因素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的平台。因此,我们认为:学 校的教学管理,不能仅仅为教师施加压力、布置任务,而应当着眼于教师、学生的发展,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服务,形成合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教学管理的理念:和谐、快乐
3、教学管理的目标:建立和谐的、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最终形成快乐课堂模式。
4、教学管理的具体措施:
(1)和谐的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及互动关系
要坚持人本化的管理理念,不断改革和优化内部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有鉴于此,我们在执行上级关于“教师教学六认真”的基础上,依据“教”与“学”两者的主要过程环节和相辅相成的关系,明确提出了“学生学习六认真”。为了保证教与学这两个“六认真”落在实处,收到实效,我们提出了常规督导评估反馈的另一渠道,即“领导管理六认真”。把三者结合起来,我们称之为教学管理“三个六认真”。现列表如下:
学习(学生)
教学(教师)
管理(领导)
认真预习
认真备课
认真检查
认真听讲
认真上课
认真听课
认真作业
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
认真调研
认真复习
认真辅导
认真指导
认真应考
认真考查
认真评估
认真参加课外活动
认真学习
认真反思
教学质量实际上是一所学校永恒的话题,但传统的做法往往是教学管理者、一线教师、学生层层加压的简单“金字塔”形管理。一提到抓质量,管理者往往简单地将压力转移到一线教师身上,一线教师又往学生身上施加倍增的压力。因为教和学是矛盾的两个主要方面,而管则是调控、指导教和学的中介,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也不是只指手划脚的一环。因此,我们倡导的和谐教学管理关系图示意如下:
领导管理
学生学习六认真
教师教学六认真
教师教学
学生学习
领导管理六认真
(传统教学管理)
(和谐教学管理)
(2)分层管理保证教学常规管理过程的良性循环
领导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在这三个层面上,教师的“教学六认真”大致对应学生的“学习六认真”,一方面教师直接对学生施教,学生直接受教,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又通过“管理”这一中介对学生的学施加影响。而学生学习的结果乃至过程同样要反馈给教师。这里也有两个渠道,一是直接由学生反馈给教师,另一条途径是由学反馈到管,由管作出分析处理,再正确及时地反馈到教。作为“管”,一方面是既管教又管学,另一方面又在教与学两者之间增加了一个新的反馈调节的环节和渠道,能保证教与学的良好实施,更能保证教学常规管理过程的良性循环。作为领导、教师、学生三者,在分别负责“管”、“教”、“学”的主要任务外,同时还兼顾其余。譬如领导不仅管教管学,而且直接参与教和学的具体工作,亲自尝梨子。这种既分工又合作的关系易收到教学管理工作的和谐效应。
(3)加大管理力度,向科学管理要质量
和谐的、人性化的管理绝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不要制度的约束,一定的教学常规管理是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必要措施,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教学管理中我们做到管理到人,服务到人,管而有效。有制度、有措施、有落实、有回应,精心组织,热情服务,保证教学各环节畅通、有序、有责、科学、高效。改终结管理为过程管理,细化教师考核条例,并纳入量化考核中,与各类先进的评选挂钩。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有反馈,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附“和谐”课堂评价表)
(4)工作保障方面
A、学校将安排专项经费确保教研、教改及教师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B、学校全力支持教研、教改及教师培训工作。在资料、设备等方面尽量满足,给予后勤保障。
C、学校努力为教师搭建各种展示的舞台,每学年开展“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的评选活动,通过各种荣誉称号的评比活动,推出一批优秀教育、教学工作者。
通过以上举措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服务水平,逐步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体魄健康、人际和谐”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从而全面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三)立足交往 构建和谐德育
一个名为“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的图表走红微博,引发众网友热议。对比之下,中国小学生守则被指“内容空洞,可操作性差”。曾有专家指出,宁愿片面的深刻,不愿全面的肤浅,应抓住核心而求全面。以交往德育为主线源于在校外有50%的学生没有交往对象,30%的学生无固定交往对象,15%的学生与大人交往,交往对象贫乏。要培养学生在交往中找到快乐,培养自信和仁和性情。“仁”,二人为人,人与人的交往从两人开始,而“两”人交往是常态,在交往中实现师师、生生、师生以及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大德育,就是要使小学生的各项素质协调、均衡、有序发展,在“求同”中“存异”,在“存异”中“求同”,这是推进小学教育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1、何谓和谐德育
和谐校园呼唤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呼唤和谐德育。从小学教育的实际意义看,小学和谐德育旨在促进小学生的身体与心灵、智力与品德、知识与能力、生活与审美的普遍的、和谐的发展。和谐德育除遵循德育的基本原则,如“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言教与身教结合”、“一致性”外,还应遵循能突出“和谐”特点的以人为本原则,持续发展原则和求同存异原则。
3、以交往德育为主线,构建和谐德育
交往德育是在至少两个主体之间,借助于言语或非言语符号系统, 在对话和理解的基础上,以建构完满意义世界为目标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致和小学位于彭州市南大门工业开发区。学校现有教学班级36个,学生1737人。全部生源中有四分之一属于外来务工子弟。这些务工子弟来自全国各地,语言、习惯、体质、德育、智育等个方面都表现出差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尤显重要。据此学校将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以交往德育为抓手,努力构建和谐德育。
(1)广泛发宣传达成共识
通过教师会、家长会、学生会、学校网站(教师QQ群)、广播站、宣传标语等途径,加大和谐德育、交往德育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和宣传。让师生与家长共同学生认识,理解,支持交往德育,和谐德育,形成家与校、师与生、父母与孩子三位一体的德育一致性,达成对和谐、交往德育共识。
(2)学习引领,更新观念
以彭未名的《交往德育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10-6-1出版,ISBN: 9787544042833)为论支撑,组织全体教职工强化学习,更新德育观念。塑造德育教学的交往时空,营建交往德育的良性氛围,建设交往德育的和谐环境。同时把赏识教育、尊重学生、魏书生的“善批评”、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爱每一位学生等好方法好途径应用于各种教育教学过程及活动中,并注重完整的、全面地关照学生、发展学生、提升学生。教育中强调对于孩子的生存方式的引导、对于个体生命的完整性关注、对于个体主体性的关注及个体独特性的关注。(3)师生交往育德
A、以德育德,教师的示范引领,本质上也是师生的心灵对话,教师的言语、行为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正真所谓“什么样的老师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
B、规划12个“德育月活动”,即“一元复始立志月”、“新春佳节亲情月”、“学习雷峰服务月”、“崇尚科学科技月”、“热爱劳动勤俭月”、“团结互助协作月”、“红心向党乡情月”、“求知尚武铁军月”、“热爱祖国读书月”、“遵纪守法公民月”、“诚实守信廉洁月”、“艰苦奋斗自立月”。12个月的活动活动,组织与实施都是具体的师生,活动过程中师生的交流与互动无时不有,处处体现。这些活动既突出主题,又注意此呼彼应,结合学校“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等传统活动,涵盖学生德育的方方面面,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内在的、精神上的源动力。
(4)家校交往育德
当代著名的教育实践家魏书生也曾感叹:“家庭和社会对学生人格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学校更为持久,更为深远。”足见家庭教育的主要性,“5+2=0”的说法就是有力的例证。传统的家校“指导”与“配合”的关系被人们所摈弃,代之以家长、学校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平等关系。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
为此,我们将通过家校联系制度(每月班主任老师至少与家长一致二次交流)、印发交《往德育家长指导手册》、在学校网站上搭建家 校互动栏目,为家长与老师交流交往提供信息化平台。这样一来,建好学生成长的第一阵地——学校,开好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当好孩子们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和谐一致,学生在家庭受到的教育就不会缺失方向,他们的品德发展就会是健康的、积极的。
此外,为丰富、完善学校顶层设计,逐步实现和谐教育的愿景,要开发利用校园文化这一隐形,强化师生的核心价值。要借助于乡村少年宫这一平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狠抓学校体育、美术教育,走艺体特色化之路,实现和谐教育目标。
走在学校顶层设计的路上,我们凝心聚力,将朝着教育更有活力、管理更加高效、特色更加鲜明、质量更加优异、学生富有个性、教师倍感幸福的目标不断前进。
第四篇:[国研专稿]以破解资源环境难题为重要突破口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质性进展(下)
[国研专稿]以破解资源环境难题为重要突破口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质性进展(下)
(二)资源环境领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推动结构调整的适宜切入点
“谁”来调结构,结构调整中政府、企业和市场各自应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何种作用,是长期以来争议较大、同时理论性和现实性都很强的问题。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完善过程之中,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基础,也应当是结构调整的基础。宏观上呈现的各种结构和比例关系,主要是由社会上大量的企业和个人在市场机制引导下的活动形成的。通过完善市场机制,使之在结构调整中更好地发挥基础性作用,应是我们坚持不懈努力的方向。
另一方面,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又需要政府在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我国市场经济尚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其完善过程中需要政府发挥作用;二是即使在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中,也有“市场失灵”问题,需要政府的作用加以弥补;三是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结构快速转换时期,不少特定问题解决超出了市场机制的能力范围;四是现阶段各级政府在资源配置中握有较大权力,国企大多处在基础性行业,本身就是市场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在看到政府发挥作用必要性的同时,也应看到政府不当干预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因此,政府推动结构调整的切入点或“抓手”选择至关重要。现阶段资源环境领域需要解决大多数问题,属于理论上所说的“外部性问题”,政府以包括直接干预等多种手段介入理由充分,既是当前我们推动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也与国际上通行做法有相同之处。与其他领域相比,政府将资源环境领域作为推动结构调整的抓手必要性、合理性明显,“出错”的可能性较低。
(三)结构调整中破解资源环境难题的共识程度较高
当前我国结构调整中的突出问题,除资源环境问题外,还有内需外需、储蓄消费和产业结构失衡,以及地区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对这些问题的起因、表现和影响的认识并不一致。在如何认识外需作用、如何认识重化工业发展、我国是否存在严重消费不足等的问题上尚有很大争议,在有的问题上还存在着对主要数据真实性的质疑。相比而言,在资源环境问题上,不能说不存在争议,但社会共识程度明显高于其他问题。社会各界日益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问题,绿色发展理念和节能环保社会意识已经初步形成。
社会共识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共识程度高有利于相互协调,减少摩擦,统一行动;有利于少争论或不争论,把主要精力放到工作推动上,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
(四)破解资源环境难题的有利条件增多
当前以解决资源环境问题为抓手推动结构调整,有利条件明显多于以往。从基本面看,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总体上已经到了可以争取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相平衡、相协调的发展阶段。一方面,资源环境压力依然很大,另一方面,解决资源环境领域的突出问题,已成为社会公众的内在要求,例如,青山绿水、优美环境、节约型环保型的生活方式等,正在成为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内容。同样重要的是,新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技术进步、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能够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提供体制机制、物质技术和财力上的必要支持。国内社会各界对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高度共识,全球范围应对气
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新潮流,都是以往少有或不具备的重要条件。
总体上看,以破解资源环境难题为重要突破口,必要性、紧迫性突出,有利条件较多,有可能在新形势下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出现新局面。
三、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几个重要关系
(一)挑战与机遇的关系
以资源节约增效、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抓手推动结构调整,要求因扭曲而偏低的资源价格回到合理水平,要求部分由社会承担的环境损害成本内部化为企业成本,要求在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环境保护上有更多投入,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成本,某些以往由于资源环境价格扭曲和体制漏洞而“占便宜”过多的企业可能出现经营困难,甚至被淘汰。
同时应认识到,这些挑战中包含的机遇更多。资源环境成本的完全化和较大程度的市场化,将会形成一种倒逼机制,迫使所有企业按照新的尺度调整投入产出结构,实现绿色转型。历史经验表明,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都是在遇到某种重大挑战或危机时被“逼”出来的。在日子好过时主动转型的不多。这次危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形成倒逼机制的难得契机。其次,绿色发展不仅是做减法,同时也是做加法,将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其中既有技术、组织和制度的创新,也有可观的经济发展和就业、税收增长空间。更重要的是,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创新的全球竞争中,中国可以利用自身在技术准备、市场潜力、产业配套的有利条件赢得先机。而能否做到这一点,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参与这场竞争的主动性和及时性。
总之,我们对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都应该有一个大的转变:不能仅看成是被动地应付外部压力,而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或者说,不是别人“要我做”,而是“我要做”;不是仅增加生产经营成本,更重要的是带动降低成本、新增盈利的创新;不是我们自身愿意或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大势所趋之下,不积极、不主动将会拉大与领先者的差距,甚至被淘汰出局。认识问题、态度问题解决了,挑战就会转为机遇。
(二)资源价格改革与放宽准入、鼓励竞争的关系
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要求理顺价格关系,但仅有价格改革并不必然保障市场的有效性。如果市场进入受到人为限制,竞争不足,即使放开价格,也难以形成正确的价格信号,还可能出现另一种形式的价格扭曲,如某些行政性垄断问题突出的行业,放开价格就可能导致垄断性涨价。因此,价格改革应当与必要的放宽准入改革相配合。能源和其他重要资源领域传统上大多有行业集中度较高的特点,但随着技术进步、全球化、竞争机制和政策的改进,可竞争的范围和程度都有所增加。例如,在对外开放条件下,石油、煤炭、铁矿石等基础能源和资源产品事实上都处在全球市场体系之中,即使以某种方式对国内外市场隔开,也无法避免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使能源资源产品的可交易性大大提高。在传统的自然垄断行业,也可以通过特许经营权的竞争而使在位者不敢懈怠。而近年来碳交易市场的兴起,则是信息技术、交易技术和政府管制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前我国能源资源领域的部分行业和环节仍存在的比较突出的行政性垄断问题,不仅是民营资本,就是行业外的国有资本也难以进入。在人们通常认为进入过多、过散的煤炭行业,也有大量非市场的利益关系介入其中,与真正规范性的竞争性市场结构相去深远。在这些行业通过整顿提高集中度的过程中,也有一个保持市场必要竞争性的问题。
(三)结构调整中鼓励先进、淘汰落后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关系
结构调整意味着优胜劣汰,要求“鼓励先进,淘汰落后”。但在界定先进和落后时,一种相当普遍的尺度是规模大小和技术高低,经常还将高消耗、高污染与小企业挂钩。于是结构调整的基本手段就成了“压小上大”。这种做法在实践中很容易与发展中小企业的政策导向相冲突。
事实上,如果以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竞争力高低作为判断“先进”和“落后”的尺度,规模大小、技术高低与企业竞争力并无必然联系。并不少见的情况是,规模较小、技术偏低,但适应市场需求的企业可以有很强的竞争力;相反,规模大、技术档次高的企业也可能陷入经营困境。过度消耗和污染既可能出现在小企业,也可能出现的中型和大型企业。正确的政策不应以规模大小和技术水平高低为尺度,而应以消耗、污染、安全、质量等标准为尺度。对各种企业应一视同仁,谁有问题就解决谁的问题。治理手段应当是鼓励达标者或“标内”者,限制或淘汰未达标者或“标外”者。在大小企业的关系上,应倡导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达标”的前提下以大带小,大小结合,共同发展。
(四)价格改革与社会承受力的关系
由于以往的资源环境价格扭曲主要表现为价格被人为压低,理顺价格关系在不少情况下会出现某种形式的涨价。社会的承受能力,特别是低收入阶层居民的承受能力,价格调整后对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就成为价格改革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推进价格改革,一方面要与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相适应,避免或减少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新价格机制设计时,对促进节能减排、缓解收入分配矛盾应更具针对性。如阶梯式价格,在保持消费者生活必需部分较低价格的基础上,提价主要针对超额消费部分,使之兼顾发挥价格积极作用和减缓对普通居民冲击的双重功能,比较适用于水、电、燃气等日常消费品。此外,给低收入阶层以直接补贴,也是缓解价格改革冲击的选择之一,其好处是“花钱买机制”。
(五)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资源环境领域的政府与市场关系较其他领域更为复杂。除了通常所说的二者之间关系的一般特征外,还有一些新的特征。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随着碳排放交易而发展起来的“配额-交易”(cap-trade)机制。其中,政府控制碳排放的总量,并以某种方式分配到不同的地区和企业,而地区和企业在完成配额过程中,可通过交易而使减排的社会成本最低化。这种政府控制总量、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路,在治理资源环境其他方面问题时也可借鉴。例如,在消耗、污染不达标且产能过剩的行业,政府可以给出一个与原产能相等的“达标”产能配额,既可以由原企业增加节能减排投资改造原有设备,或新投资建设达标工厂而实现,也可以由原企业将产能配额指标卖给其他企业,由收购者通过改建或新建而实现。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实现产能控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同时,可以保护原投资者的合理权益,优化配置企业资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刘世锦
初稿讨论执笔:石耀东杨建龙周宏春
张永伟马名杰宣晓伟
吴振宇魏际刚许 伟
参加讨论:冯 飞张承惠张永生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刘世锦 统稿执笔)
第五篇:[国研专稿]以破解资源环境难题为重要突破口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质性进展(上)
[国研专稿]以破解资源环境难题为重要突破口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质性进展(上)
内容摘要: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在资源环境问题上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特别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既带来了节能减排压力,也将推动技术创新和新增长点的形成。以破解资源环境难题为重要突破口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紧迫性突出,有利条件较多。与此同时,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挑战和机遇、资源价格改革与放宽准入、淘汰落后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价格改革与社会承受力、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等重要关系。
关键词: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资源环境
一、应对危机背景下我国在资源环境问题上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共识增加、行动加快,我国面临重大而长期的挑战
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近年来国际社会的重要议题和博弈焦点。随着气候变化负面影响进一步显现,国际社会的认识逐步深化,态度发生重要转变。气候问题由一个科学问题逐步演变为全球性的经济和政治问题。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并须采取减排行动,正在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开始加快。
温室气体减排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进入工业化阶段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冲击更大。我国正处在能耗增长“爬坡”的工业化中后期,经济规模持续增大,能源利用效率总体偏低,虽然人均历史累计排放仍在低位,但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居世界前列。据有关方面研究,今后一个时期,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新增量中我国还将占较大比重。我们将会面对国际社会日益加大的减排压力和期待。
将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挂钩是我国面对的又一新挑战。欧美等发达国家提出的碳关税,很可能成为下一阶段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的筹码,并演变为新的贸易壁垒。欧盟已决定将该地区的航空运营业务纳入其减排体系,并推动全球海运业制定减排目标。未来的国际贸易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我国在国际上正面临一场由气候变化引发的新的长期斗争。一方面,我们应力争建立基于人均历史累计排放的公平合理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争取应有的发展权利和空间。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减排并非只为简单回应国际压力,更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减排也并非仅仅增加了经济成本,更是我国加快创新、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难得机遇。我国政府已经宣布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这是一个需要通过艰苦努力方能达到的目标。
(二)以气候变化为契机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将推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竞争
应对气候变化,实质上是要求比以往较少的碳排放实现同样的经济增长,核心是提高碳排放的生产率。由此将催生出大量新的技术、工艺和生产方法,新的市场、管理机制和商业模式,新的制度安排。种种迹象表明,这将是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创新,将引领人类社
会进入以绿色发展为特征的时代,其规模、深度和影响力,很可能与人类社会曾经历过的蒸汽机、电力、信息等重大技术革命处于同一水平。
近来国际上将气候危机与金融危机相提并论绝非偶然。发达国家大打气候变化这张牌,一个重要动机是通过形成某种国际国内的减排约束,为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技术创新创造市场需求,由此形成新的技术突破和经济增长点,为危机后的实体经济恢复和持续增长提供动力。国际上关于气候问题的争论和博弈还将持续,某种国际减排协议的达成和实施还会有诸多不确定性,但由此引发的技术创新进程已经实际发生,并呈逐步加快态势。
技术创新同时也是一个竞争过程,将改变已有的资源配置和竞争格局,改变国家间的技术、经济力量乃至综合实力对比。发达国家在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上占有一定优势,如果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行动,尤其是在某些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将会占据新的战略制高点,拉大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在这场竞争中,不参与、少参与、晚参与都可能成为失败者。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发展,我国的经济和技术实力显著增强。与历史上其他技术革命发生时相比,我国在这一轮技术革命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对较小。在新能源和节能减排领域我们已经拥有一定技术储备,在少数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较为接近。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吸收新技术的潜在巨大市场规模,为新技术产业化配套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如果我们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轮技术创新机遇,积极面对和参与竞争,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抓紧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就很有可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并在某些领域与其并驾齐驱,或赢得领先地位。
(三)危机后的新一轮工业化浪潮将对全球资源供需形势产生重大影响
危机在使发达国家受创的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冲击,不少发展中国家经济衰退程度超过发达国家。但是危机不大可能使全球化进程停顿或逆转,也不大可能使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的工业化进程停顿或逆转。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回暖,可以预期,这些发展中国家将会重回工业化进程轨道,另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将会加入这一进程。
进入发展中国家新一轮工业化进程的有印度等具备一定发展基础的国家,也有非洲、南美洲、中亚等地区传统上比较落后的国家。这些国家所覆盖的人口规模将超过中国,资源需求将集中释放且持续增加,加上中国尚未度过资源需求增长的高峰期,两种力量叠加,将会使本已紧张的全球资源供给面临空前压力。
另一个值得重视的因素是能源和其他重要资源日益明显的金融属性。由于能源和其他重要资源大多不可再生、储量有限,开发周期较长,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不大,很容易成为国际上金融资本的投机标的。尽管危机后金融监管将有所加强,但国际游资的大量存在,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等因素,将使围绕能源和其他重要资源的金融投机活动难以避免。真实需求的上升加金融投机,将使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全球资源价格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且波动幅度加大。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际资源环境将更趋严峻和复杂。
(四)经济回稳并转入常规增长后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必将再度突出
近期我国节能减排成效明显,既得益于相关政策措施,也与经济增速下降直接相关。通过实施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我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回稳,并逐步转入常规增长轨道。危机前
对能源资源的高需求将再次显现。
我国目前仍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推进阶段。在这一阶段,以工业为主、重工业占较大比重的产业结构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有关研究表明,从2000年到2007年的8年间,我国煤炭消费量几乎是前50年消费量的一半,水泥和钢铁消费量超过或等于前50年的总和,铜的消费量是前50年的2倍多。可以预期,这种对能源和其他重要资源高需求的格局仍将持续。人为改变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压低工业比重,既不合理,空间也不大。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主要着力点要放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改进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生产布局结构等上,以此平衡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加大之间的关系。
(五)我国经济中长期将面对增长速度下降和要素成本上升的双重挑战
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国家连续4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尚无先例。我国已经连续30年保持9%以上的高增长,这种势头不可能长期持续。根据我们的初步研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在3~5年后下一个台阶,由目前的10%左右降到7%左右,转入一个次高速或中速增长阶段。
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在中速增长条件下将难以为继,这种状况在这次危机冲击下已有所显现。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一季度我国增长率在6%左右,伴随的状况是企业利润急剧减少,财政收入大幅下滑,失业问题突出。仅是两个季度,我们就感受到很大压力。发达国家3%以下的经济增长属常态,企业依靠技术进步在低增长的市场需求下仍能获利。而我国企业盈利主要凭借低成本的要素投入和市场容量的快速扩张;一旦增长速度显著下降,企业经营就会陷入困境。
进入次高速或中速增长时期后,资源需求增速会相应降低,但总量仍将保持巨大规模。另一方面,由于资源价格上升,加上劳动力等其他要素的成本上升,我国经济将长期面对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增长速度降低和要素成本上升,将从供求两方面同时挤压企业的盈利空间。如果说现有经济发展方式在高速增长期尚能维持,一旦转入中低增长期,其实质性转变势在必行。否则,中国经济将很可能面临长期困难。企业盈利模式和整个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慢变量”,必须及早着手,持续推进,才有可能在未来增长速度降低时不会出现大的冲击,并成功转入虽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但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可持续性增强的新发展阶段。
二、把破解资源环境难题作为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突破口
(一)资源环境的价格扭曲和体制机制不顺是我国结构失衡的根本原因
我国结构失衡有多方面原因,其中资源环境价格扭曲和体制机制不顺起着基础性作用。相当长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的资源和环境价格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包括土地、水、能源和其他资源的价格低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造成的外部损害没有内部化为生产成本等。这种扭曲在造成企业层面浪费、低效、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的同时,鼓励高耗能、高耗水、高耗资源、高污染行业的发展,扭曲产业结构,使已进入重化工业加快增长阶段的我国工业不得不承受更大的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其次,由于资源环境价格低估,从而使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低估,竞争力部分虚增,成为我国外贸进出口失衡的重要因素。再次,重工业比例过高、出口比例过高,必然导致投资比重过高,进而扭曲投资消费的比例关系。从资源环境问题入手推动结构调整,具有“釜底抽薪”之效,不仅可以直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对其他方面的结构调整,对结构调整全局,都将产生关键性、实质性的影响。
(未完待续)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刘世锦 统稿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