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长学校教案M
活动主题: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
活动目的:
1、让家长了解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孩子的闪光之处,从而配合教师教育。
2、通过家长会,让家长、老师之间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和体会。
参加人员:三一班家长及班级任课老师。实施过程: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下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
因为孩子,我们又一次坐在了一起。感谢各位家长一如既往地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同心协力,把你们的孩子,我的学生教育好!
我们召开这次家长会,主要目的是想同在座的各位共同探讨如何做好家庭教育,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孩子,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让我们的孩子在学校在家都能受到最好的熏陶。
一、下面我来总结上学期的情况。我们班总体来说学生的学风好,风气正,学习气氛浓郁。对于语文来说,三年级由于有了作文,考满分的几乎不可能。总体成绩是进步了,但相对于个体而言,却还不尽如人意,有些同学本来可以考得更好,所以每个同学都还有进步的空间。为了鼓励孩子,我们对本班的考试成绩突出、优秀班干部、优秀少先队员、进步很大的学生进行了奖励,也为了激励和鞭策其他同学。让大部分学生都能体验到努力带来的快乐。
二、开学以来的情况:
开学以来,孩子们学习兴趣高涨,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作业完成得好,正确率高,令人高兴。但由于学生年龄关系会有学习状态不稳定的特点。希望家长因材施教,鼓励和激励孩子保持这种学习兴趣。
三、本学期学习方面的要求:
在学习方面:知识学习广泛了,我就拿语文课为例来讲,现在除了字、词这些基础知识以外,更多的是一些比较“活”的题目,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这些题目是没有什么最标准的答案,可以是一题多解,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必须扎扎实实的掌握,该读还要读,该抄的还得抄,同时还要拓展孩子的思维,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学习方面的改变还表现在内容增加了。
本学期在语文方面的要求如下:(三下语文教参中所划的内容)
四、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
1、重视家庭教育
家长的善导是家庭教育的黄金,要掌握孩子的心理,抓好萌芽教育,才能使孩子逐渐步入正道。多给孩子自信、鼓励点滴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靠外部驱动,他们更需要得到大人的赏识,在别人面前,我们应该夸奖自己的孩子,孩子犯错误我们要关起门来耐心教育,给孩子面子。尤其在学习上,任何一个孩子都愿意取得好成绩,只是因为方法不当或是努力不够而暂时落后,教师和家长要为他们树立自信、指导方法,花时间帮助他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1)做家长最重要的是:时刻注意自身形象。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而家庭教育的特点是在于感化、示范和熏陶,如父母鲜明的政治立场、强烈的事业心、高尚的追求与情操、助人为乐的精神等等,这些都能对孩子起着榜样作用。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家长教育孩子,可以说是“全天候”的。家长并不只是在教育孩子时才教育孩子的。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的教材。这也正是言教与身教必须兼施、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因。
(2)孩子的学习习惯有差异。
班级里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相当好,上课时专心,作业专注,所以作业速度很快。也有些学生上课的时候默默无闻,你讲什么充耳不闻,做作业的时候却磨蹭、拖拉、罗嗦。正是因为孩子学习习惯上的差异,而造成了学习效率的一种差异。我们允许个体之间有差异,但是差异太大时就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在学习能力、学习效率上有问题。
(3)家庭的重视程度有差异。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掌上明珠。在生活上,没有父母不对自己的孩子是关怀备至。但是,对于孩子的学习以及思想变化的关注,家庭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也许是一些家长还不了解孩子中年级学习的要求,也许是最近工作比较忙。开学来,我还是感受到各个家庭对孩子的重视程度确实有很大差异。比如:我要求孩子养成阅读习惯,需要家长配合帮助孩子习惯的形成,请家长在签字本上签字,当然大部分家长配合的很好。也有一些家长在给孩子潜移默化中透露着“敷衍了事也没关系”这样一个信息呢?诚信教育又怎么会不是一纸空谈呢?其实我在这里讲重视,还不如说是在请各位家长给孩子树立一个做事认真的形象,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影响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有些家长可能会说我们关注的不是孩子的成绩,不是孩子的学习,我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就行了。但是我不是这样认为的。因为我觉得,一些孩子成绩出现问题,不是因为接受能力有问题,而是因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出现了问题,还请家长重视。
(4)认真检查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与孩子交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检查孩子的作业,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建议:重视书写质量;落实按要求预习;听写一定要逐个检查,否则孩子记的生字都是错的,加深了错误知识的印象。现代社会人人过着节奏紧张的生活,很多家长工作繁忙,但这不能成为不过问孩子学习的借口。孩子的成长是我们的希望,我想大家每天抽出5-10分钟还是可以的,如在饭后或者在餐桌上和孩子聊一聊学校的情况,问一问最近的学习的内容,然后帮助他默写一下词语,背诵一下古诗,出上几道数学题,甚至和他们一起读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增进与孩子的亲密关系,还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好处是多方面的。
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爱心、自信心、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首先,迅速开始不拖拉。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完成作业,给她或他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规定一定量的时间完成作业,时间一到,做没做完都必须结束。
每天督促孩子认真阅读课外书。督促孩子积极努力的做每日一题。不提倡孩子做“超前作业”。
5、学生之间如有矛盾,一定要通过老师来解决。
6、要在指定地点接送孩子。
最后,我希望每个家长,多一份责任,少一分放任;多一份鼓励,少一份训斥;多一份关心,少一份随意;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责备;多一份赏识,少一份自弃。既然我们都是为了孩子,那么我希望通过这次家长会,全体家长能和我、和学校携起手来走进孩子的世界,同他们一起成长。
第二篇:家长学校教案
家长学校教案——道德、礼仪、挫折
授课人:刘银平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明确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培养孩子的礼仪和挫折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导入:
很高兴迎来了一个和家长沟通的日子,和大家交流更加坚定了我工作的信心,你们是我工作的支持者,是我力量的源泉,家长们的责任心很重,对待孩子的态度深深的感染了我,使我更加意识到肩上的责任重大。
今天我就现在家长们存在的一些问题讲授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第二,家长在培养孩子健康心理上,特别要注重的几点。第三,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注意的问题。第四,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梅老师就父亲如何参与家庭教育的三点看法。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一个孩子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才能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家长对孩子不能只注意在校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思想品德方面的修养,注意他们在社会上可能受到的不良影响,否则好孩子也有可能变坏,有的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家长成天把孩子禁锢在家里学习,不注意开拓孩子视野,增长社会实践经验等,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品德的发展像涓涓细流,需要日积月累,成长中的孩子道路品质还没定型,需要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这个过程是由浅入深的。低年级的小学生只是初步掌握一些道德上的判断,知道了一些诸如公平、自私之类的概念,并且主要是依据家长、老师、小伙伴们以及各类传媒的种种言论和行为,来形成自己的判断。到了高年级,他们才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标准,对一件事情或一个人做出比较独立的评价。总体来说,小学生的种种道德上的表现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这就决定了道德培养的长期性和及时性,它贯穿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要求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在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中不要怕麻烦,要反复地讲道理、举例子,以及自身经常的影响,才能有助于将道德观念在他们心中扎下根来,仅有言教还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通过父母的身教和结合生活实践中的各种情境施教。孩子们是通过模仿来学习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的,模仿是没有道德判断的,但通过模仿学到的不同行为方式,就是别人评价个体道德品质的依据。孩子们模仿最多的就是父母,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在孩子面前要做到慎言、慎行,家长一句随便说出的话,对于一件小事的处理,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身教胜于言教,这句话用在父母对孩子的品德的教育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就家庭而言,要着重抓好孩子文明礼仪和健康思想观念的教育,这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用适宜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重视文明礼仪教育父母要教育孩子衣着得体,整洁朴素,美观大方。男孩子不蓄长发;女孩子不化妆,不配戴成人的道饰。父母要教给孩子对长辈或初识者称呼“您”;对教师、社会工作人员称号“老师”“师傅”、“阿姨”“叔叔”等;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要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要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得到帮助时说“谢谢”。要使孩子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一方面,家长必须在待人接物过程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让孩子有一本活的学习教材;另一方面,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随时随地练习,逐渐形成自觉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孩子在公共场所的文明举止,既显示出个人的修养,也反映出家庭的教育水平。所以,家长要特别重视并经常利用可能的机会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如电梯门口,看见先生给女士让路,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就是一种文明举止;饭店里,看见服务员举止优雅、热情大方地招待客人,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也是一种文明举止等等。
二、在目前独生子女家庭居多、孩子智力开发早、社会影响复杂的情况下,家长在培养孩子健康心理上,特别要注重以下两点,否则可能会为将来的生存带来很多忧患。因为这样的人,经受的困难和挫折的磨练较少,心理娇弱,经不起风吹雨打,将来生活中一遇挫折,心理上便很难适应,容易产生过度的挫折感,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因此,要舍得让孩子承受挫折,以提高其挫折的承受能力,他们今后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战胜困难。
日常生活中,孩子遇到挫折的情景很多,如能使孩子正确对待和处理,都可以达到提高孩子挫折承受能力的目的。人生的道路部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时常遇到坎坷,遭受挫折。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当今孩子而言,可能会在学习、爱好的选择、自尊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遭受挫折。如:在学习方面,学习成绩达不到理想的目标,没能上理想的学校;在兴趣和爱好的选择方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得不到父母的支持,没有机会显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在自尊方面,自己常常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信任,经常受到轻视和忍受委屈,没有被评上“三好生”,没有被选上班干部;在人际关系方面,结交不到与自己讲知心话的朋友等。孩子遇到挫折并非坏事,但陷入挫折不能自拔,就会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比如孩子丧失自信心,焦虑、自卑等。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使孩子不断增强克服困难、不屈服于逆境的勇气和信心;帮助孩子寻求适宜的自我期望水平,不断调整目标和行为;主动了解孩子,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帮助孩子。
在学习上,作为家长应尽量减少孩子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放下包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分数的奴隶,同时还应帮助受到挫折的孩子正视困难,在逆境中不灰心,不消沉,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重新制定学习策略方法,争取下次考好。
三、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注意的几点:
1、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要有一定的要求,家长应明确提出要求,并落实检查,不要“事事说,事事空”
2、当孩子出现错误时,家长应戒躁,但也不可小而视之,应有一个客观的态度,细心地负责,把准脉,对症下药。
3、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孩子来自各种家庭,他身上自觉地带着父母给他留下地烙印,家长当着孩子,尤其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能想说就说,想做就做,你可以对你的行为负责,但你无权对你孩子的一生负责,尽管他是你生的养的,但他最终属于社会。
四、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梅志罡老师就父亲如何参与家庭教育的三点看法。
①父亲平常要多亲近孩子,尽量坚持每天与孩子共享一段时光。通过这种持续有效的家庭亲子互动,孩子不仅能够从父亲那里感受到关爱,而且能从父亲的气质、情感、智力等方面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为自身的心理与智力发展补充养分。
②父亲要尽力创造一种和谐的家庭互动氛围。如在孩子面前夸奖、赞扬孩子的母亲,或对妻子微笑等。夫妻间在孩子面前的爱慕行为,是确保给孩子爱的一种有效方式。
③父亲要多方面关心孩子的思想与学业。做父亲的应经常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谈话,通过谈话使自己了解孩子,让孩子了解父亲,同时也使孩子通过父亲了解外面的世界,多方面去教育孩子,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五小结:
今天的课是针对目前家长们存在的一些典型的问题展开的,作为老师,我能深刻的体会到家长们的不易与困惑,我力求通过这个家长学校的渠道和你们沟通交流,和你们共同进步,让我们携手帮助孩子健康、出色的成长。
家长学校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感谢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学习。
二、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长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2、家长是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孩子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家长的培养、教育分不开。古今中外众多名人成材的事例无不说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
3、是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这里说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能够满足孩子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可以说是良好的物理环境;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1世纪社会变化更加剧烈、科技发展更加迅猛,因此,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孩子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认识到,年幼的孩子总是在反反复复中感受着劳动的乐趣、独立做事的快乐。从不会做到逐步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逐步像样,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正因如此,家长就应放手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对于孩子独立去作的事,只要他们付出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自信。“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孩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再去做,绝不能动辄就说“我说你不行吧,就会逞能”,更不要见孩子做不好就动手代劳。当他们执意去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事时,家长应予以鼓励并给予帮助。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锻炼机会,养成独立的行为。
2、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去想,去寻求答案。
3、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我国传统家教中十分注意培养孩子“听话”、“顺从”,却从不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小到生活小事,大到孩子的发展方向,一概由父母决定,孩子缺少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抉择能力。然而,自我抉择能力也是独立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4、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同时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时,最关键的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我。我们常见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而是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即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从而前功尽弃。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应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精神。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这一切都不是父母替代的了的,深爱孩子的父母们,让你的孩子从小学着自己走路吧!
四、父母应怎样引导孩子学习。
1、布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果希望孩子喜欢读书,那么,家中应该有书、杂志、报纸。孩子在书香环境中成长,自然会喜欢接近书,喜欢看书。但是,这个环境还必须是简化了的,不能太嘈杂或是一下子提供太多的学习刺激,以免孩子无法专心地学习。
2、用正面的语言和亲自示范的方式来教导他。
如果您希望孩子学习一种好的行为,那么您最好使用正面的语言,明确地告诉他所要做的行为,例如告诉他“我们应该……做”,而不只是批评他、责备他做得不对。然后再亲自示范正确的动作来教导他。如果孩子说会,那么就让他做给你看,再指导他正确的方式。
3、不要打扰他的专心。
孩子专心在做某一件事时,不要去打扰他。第一件事还没完成之前,不要叫他做第二件,也不要让他做太多或做一些超乎他能力的事,否则,孩子在匆忙、心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养成放弃的习惯,怎会有始有终呢?
4、孩子一起游戏。
从游戏中可以训练他的一些基本能力。有时也可以将复杂的学习活动分成几个简单的步骤,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去完成。
5、多鼓励他。
只要孩子有好的行为,有一丁点的进步,哪怕他的表现不如我们的理想,我们也要鼓励、赞赏他,使他保有学习的原动力。
五、总结。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要适时、适量。“权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动的学习行为,而非内心自动自发的自愿行为。研究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动机、态度的形成。真正的爱的教育,是关爱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儿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表现。
第三篇:家长学校教案
家长学校教案——道德、礼仪、挫折
授课人:李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明确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培养孩子的礼仪和挫折教育。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挫折教育的重要性。教学过程:导入:
很高兴迎来了一个和家长沟通的日子,和大家交流更加坚定了我工作的信心,你们是我工作的支持者,是我力量的源泉,家长们的责任心很重,对待孩子的态度深深的感染了我,使我更加意识到肩上的责任重大。
今天我就现在家长们存在的一些问题讲授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第二,家长在培养孩子健康心理上,特别要注重的几点。第三,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注意的问题。第四,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梅老师就父亲如何参与家庭教育的三点看法。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一个孩子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才能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家长对孩子不能只注意在校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思想品德方面的修养,注意他们在社会上可能受到的不良影响,否则好孩子也有可能变坏,有的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家长成天把孩子禁锢在家里学习,不注意开拓孩子视野,增长社会实践经验等,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品德的发展像涓涓细流,需要日积月累,成长中的孩子道路品质还没定型,需要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这个过程是由浅入深的。低年级的小学生只是初步掌握一些道德上的判断,知道了一些诸如公平、自私之类的概念,并且主要是依据家长、老师、小伙伴们以及各类传媒的种种言论和行为,来形成自己的判断。到了高年级,他们才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标准,对一件事情或一个人做出比较独立的评价。总体来说,小学生的种种道德上的表现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这就决定了道德培养的长期性和及时性,它贯穿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要求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在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中不要怕麻烦,要反复地讲道理、举例子,以及自身经常的影响,才能有助于将道德观念在他们心中扎下根来,仅有言教还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通过父母的身教和结合生活实践中的各种情境施教。孩子们是通过模仿来学习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的,模仿是没有道德判断的,但通过模仿学到的不同行为方式,就是别人评价个体道德品质的依据。孩子们模仿最多的就是父母,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在孩子面前要做到慎言、慎行,家长一句随便说出的话,对于一件小事的处理,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身教胜于言教,这句话用在父母对孩子的品德的教育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就家庭而言,要着重抓好孩子文明礼仪和健康思想观念的教育,这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用适宜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1重视文明礼仪教育
父母要教育孩子衣着得体,整洁朴素,美观大方。男孩子不蓄长发;女孩子不化妆,不配戴成人的道饰。
父母要教给孩子对长辈或初识者称呼“您”;对教师、社会工作人员称号“老师”“师傅”、“阿姨”“叔叔”等;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要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要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得到帮助时说“谢谢”。要使孩子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一方面,家长必须在待人接物过程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让孩子有一本活的学习教材;另一方面,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随时随地练习,逐渐形成自觉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孩子在公共场所的文明举止,既显示出个人的修养,也反映出家庭的教育水平。所以,家长要特别重视并经常利用可能的机会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如电梯门口,看见先生给女士让路,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就是一种文明举止;饭店里,看见服务员举止优雅、热情大方地招待客人,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也是一种文明举止等等。
二、在目前独生子女家庭居多、孩子智力开发早、社会影响复杂的情况下,家长在培养孩子健康心理上,特别要注重以下两点,否则可能会为将来的生存带来很多忧患。因为这样的人,经受的困难和挫折的磨练较少,心理娇弱,经不起风吹雨打,将来生活中一遇挫折,心理上便很难适应,容易产生过度的挫折感,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因此,要舍得让孩子承受挫折,以提高其挫折的承受能力,他们今后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战胜困难。
日常生活中,孩子遇到挫折的情景很多,如能使孩子正确对待和处理,都可以达到提高孩子挫折承受能力的目的。人生的道路部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时常遇到坎坷,遭受挫折。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当今孩子而言,可能会在学习、爱好的选择、自尊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遭受挫折。如:在学习方面,学习成绩达不到理想的目标,没能上理想的学校;在兴趣和爱好的选择方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得不到父母的支持,没有机会显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在自尊方面,自己常常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信任,经常受到轻视和忍受委屈,没有被评上“三好生”,没有被选上班干部;在人际关系方面,结交不到与自己讲知心话的朋友等。孩子遇到挫折并非坏事,但陷入挫折不能自拔,就会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比如孩子丧失自信心,焦虑、自卑等。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使孩子不断增强克服困难、不屈服于逆境的勇气和信心;帮助孩子寻求适宜的自我期望水平,不断调整目标和行为;主动了解孩子,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帮助孩子。
在学习上,作为家长应尽量减少孩子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放下包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分数的奴隶,同时还应帮助受到挫折的孩子正视困难,在逆境中不灰心,不消沉,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重新制定学习策略方法,争取下次考好。
三、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注意的几点:
1、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要有一定的要求,家长应明确提出要求,并落实检查,不要“事事说,事事空”
2、当孩子出现错误时,家长应戒躁,但也不可小而视之,应有一个客观的态度,细心地负责,把准脉,对症下药。
3、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孩子来自各种家庭,他身上自觉地带着父母给他留下地烙印,家长当着孩子,尤其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能想说就说,想做就做,你可以对你的行为负责,但你无权对你孩子的一生负责,尽管他是你生的养的,但他最终属于社会。
四、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梅志罡老师就父亲如何参与家庭教育的三点看法。
①父亲平常要多亲近孩子,尽量坚持每天与孩子共享一段时光。通过这种持续有效的家庭亲子互动,孩子不仅能够从父亲那里感受到关爱,而且能从父亲的气质、情感、智力等方面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为自身的心理与智力发展补充养分。
②父亲要尽力创造一种和谐的家庭互动氛围。如在孩子面前夸奖、赞扬孩子的母亲,或对妻子微笑等。夫妻间在孩子面前的爱慕行为,是确保给孩子爱的一种有效方式。
③父亲要多方面关心孩子的思想与学业。做父亲的应经常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谈话,通过谈话使自己了解孩子,让孩子了解父亲,同时也使孩子通过父亲了解外面的世界,多方面去教育孩子,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五小结:
今天的课是针对目前家长们存在的一些典型的问题展开的,作为老师,我能深刻的体会到家长们的不易与困惑,我力求通过这个家长学校的渠道和你们沟通交流,和你们共同进步,让我们携手帮助孩子健康、出色的成长。
家长学校教案—帮助孩子适应一年级新的学习生活
主讲教师:李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介绍学校的学习纪律和常规要求,让家长知晓学校的规章制度,配合班主任及老师教育学生遵守纪律,让学生尽快适应小学一年级的学习、生活。
2、介绍班级对学生的具体要求,争取家长和教师配合好,细化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并能互相督促落实。
3、和家长一起学习本期的内容,为学生学习辅导做好准备。教学内容: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家长们正面临着空前的、史无前例的、严峻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多子女的家庭,父母是一层,子女们是一层,形成一个完整的社会关系。独生子女家庭,就只有父母一层,一个孩子形不成一层社会,是不完整的社会关系。
老祖宗没有给我们这代人留下教育独生子女的经验。以前,都是多子多福的概念。例如:过去的社会,一个家庭有几个孩子,经常为一件事'争抢'。孩子们之间'抢着'吃饭,已司空见惯。从小就养成了一种'竞争'意识。现在的家庭,多数为独生子女,父母事事让着孩子,连喂饭都是家长追着孩子一口一口地喂。独生子女在家庭里,没有与孩子'抢'东西的伙伴,孩子缺少竞争对象。
独生子女摔倒后,就会哭,做家长的恨不得8个人一起去扶他。但这不是因为孩子摔疼而哭的,是孩子看到家长惊慌的样子吓哭的。你不扶他,他就不起来。这样的孩子就会养成'娇气'。这种现象很普遍。如果家里有几个孩子,一个孩子摔倒了,当父母的不一定会顾得过来去扶他,他就不会依赖别人,自己就会站起来。这样,孩子就会养成什么事都要依靠自己的好习惯。
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都是让着孩子的。做家长的不跟孩子一般见识,有的孩子打大人时,大人却不敢打孩子;玩游戏时,孩子只能赢不能输;孩子喜欢什么,家长就送到身边。不喜欢的东西,家长就不让它出现在孩子面前等等。这些使孩子养成了一种'唯我独尊'、什么都要是第一、不能吃亏的思想。独生子女长大后到学校或走上社会就很有可能'吃不开'。因为离开了家庭后,没有人会像父母一样让着他们。他们一旦遇到挫折时,就会感到这个世界变了,受不了,甚至厌学或讨厌社会。这时候,就需要家长们在适当时候'跟孩子一般见识',扮演兄弟姐妹的角色,故意跟孩子抢东西。孩子打父母,父母也要打孩子。让孩子从小认识这个世界不是为他一个人准备的,否则孩子成长不起来。
很多独生子女缺乏责任感。这是由于家长从来没有让孩子对一件事负过责任,责任都让家长承担了。没有对事物负过责任的孩子,他的责任感又如何产生呢?所以这样的孩子一旦走进学校,老师要求他们承担很重的学习任务时,他非常不习惯,千方百计地逃避,上课不安心听讲,作业磨磨蹭蹭甚至不能完成。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责任感的培养和锻炼。
如今的家庭教育是一次性的,一旦出错,很难有改正的机会。过去有些人老大没教育好,接受了教训,老二就可以教育好,现在没有这种机会了。孩子幼儿阶段没教育好,到小学阶段再来补救的话,效果就差远了。因为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它的规律和特点。
做父母的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去,把别人的孩子引进来,让独生子女多跟小伙伴们接触。
家长不能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要把孩子的要求分成两类:一是合理的要求,二是不合理的要求。好孩子不能养成任性,任性的孩子都是父母娇惯的。
家长的刀子嘴、豆腐心是最坏的教育方法,破坏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破坏了孩子的自立能力,造成了孩子的任性、依赖和无能。还说明了家长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显然是心理不够健康的表现。一个心理健康的家长要把孩子看成是独立的人,尽可能地帮助孩子成长。成长主要是孩子的事而不是家长的事。对于孩子,家长是一个指导者、可靠的朋友和坚强的后盾,而不是指挥官、不是奴仆、也不是救星。
我国有句老话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很多穷人家的孩子都考上了大学。这是因为他们从小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他们知道只有奋发图强,才能摆脱困境。而有些家长,给小孩子很多的钱,孩子拿着钱怎么能好好学习呢?这些家长们还说我给孩子这么多钱了,他都不好好学习。这是拿钱买孩子学习,有再多的钱也买不来好孩子。大家应该明白,世界上还有比金钱更能吸引孩子们学习的东西。做父母的应该认识到,'钱'离学习远,离吃喝玩乐近。给孩子很多的钱等于把孩子引向了吃喝玩乐的企图。等孩子长大后就不会挣钱,只会花钱。因为钱都父母给的,没有了可以向父母再要。这种培养孩子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是错误的,更是十分危险的。
最后,我想说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你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试想:如果家长是每天一大早起床,忙着上班工作,你的孩子会有睡懒觉的习惯吗?不会。而如果家长自己天天喜欢睡懒觉,孩子会有早起的习惯吗?不会。我也常常听到学生说自己上学迟到的理由是因为爸妈起来晚了,所以来不及了。又比如说,家长习惯于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的,东西整理的整整齐齐的,孩子会随便乱扔自己的东西吗?不会。如果家长自己就是乱扔东西,家里一团糟的样子,那孩子会自己去整理东西吗?不会。所以,我们在要求孩子要做到之前,先想一想、看一看自己做到了没有。如果家长每天有看新闻、看书、写文章的习惯,那么他的孩子肯定也会有这样的习惯的。这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现在的许多家长都认为,只要把孩子送进学校就可以了,老师什么都会教的。孩子没学好是学校的老师没教好,熟不知家长忘记了孩子的教育自己也有责任,老师教的再好,回家看见父母的行动,就把老师教的一股脑的全丢了。老师的行为准则要求做到:以身作则、循循善诱。其实这也是对家长的要求,而家长的对孩子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要。
(二)介绍学校日常情况以及学生家长应遵守的纪律
1、作息纪律: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旷课,有病有事要请假,和老师联系。原则上学生不请事假,争取全勤。
2、家长委员会的成立(3人),希望大家主动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时间并热心为班级服务的家长报名。
3、上课期间,家长不随意进入教室,有急事应先向老师示意,说明来意,一般情况下在办公室等候。
4、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到校注意言行、仪表、衣着整洁,不抽烟,不说粗话,不大声喧闹,不随手乱扔垃圾,大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让他们不知不觉地模仿。
5、每学期都要开家长会,希望每位家长准时到会,不迟到,给孩子做榜样。学期末将评选好家长,大家应积极争取,起好带头作用,为孩子树立榜样。
6、学生到校要佩带红领巾、校牌,希望家长做好督促。
7、一年级的孩子较小,希望在做清洁时,家长能协助孩子。
8、学校要求不布置书面作业,但据以往经历,家长都要求留作业,我们与家长商量一下。
9、作业要求:
(1)每天抄完作业,家长督促学生按质按量完成作业,并在家校联系本上签字,注意签上作业的数量,写明“已完成”。(2)格式要求。
(3)作业改错:每次做作业前必须先改错,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安全教育
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我们都希望孩子平平安安长大,所以希望家长格外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
1、人身安全:学生严格遵守学校作息时间,上课不要太早,放学家长接送。
2、课间活动安全:教育学生不要和同学打闹,不滑滑梯,不玩危险的游戏,不攀爬栏杆,不带危险的玩具到学校来。
3、饮食安全: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吃不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
最后,感谢各位对家长学校的支持,如果我的讲解和建议能够抛砖引玉,为大家带去一丝灵感,解开一个困惑,那么我将荣幸之至。
家长学校讲座教案—浅谈小学生礼仪教育
课题:浅谈小学生礼仪教育 执教:李贞 授课目标:
1、使家长知晓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
2、了解礼仪教育的内容和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实施礼仪教育 授课内容:
有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些人认为,现代社会讲个人自由,懂不懂礼仪没关系,只要学习好、工作好、有真本事就行了。现代社会的确尊重个人的选择,自由度大了,然而对人的礼仪要求更高,因为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大雅之堂”越来越多,谁也不会愿意成为难登“大雅之堂”的人。有些家长认为,小孩子天真无邪,想怎样就怎样,长大了就懂得礼仪了,这也是误解。一方面,孩子从小不培养好习惯,就必然形成坏习惯;坏习惯形成了,再改就很难。另一方面,在孩子小时候培养礼仪习惯,与孩子天真无邪表现并不矛盾,越是懂礼孩子,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因为他是受人们欢迎的人。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重视学生的礼仪教育。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随着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讲究礼仪,礼尚往来,对于每个人置身于社会,无论从政还是经商,日常工作还是出入重要场所,居家还是外出,都十分重要。可以说礼仪是一张人际交往的“名片”,礼仪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礼仪又是帮助我们获得成功,创造幸福生活的“通行证”。
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礼仪教育实质是培养人的教养,是教人如何尊重人,如何与他人相处。它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教育,健全人格的教育。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不少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主,缺乏一种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别人,有时显得智力有余而教养不足、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而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最需要的恰恰就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因此,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人,首先就要注重培养有教养、知礼仪的人。由此可见,在少年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加强礼仪教育,对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礼仪教育呢?
一、提高认识,点滴做起
首先,教育学生学会尊重。礼仪教育界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教育学生尊重人,关心人,是礼仪教育最基本的内容。
1、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情感,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尊敬师长,礼貌待人。不欺负弱小,不取笑他人,不以自己所长讥笑他人之短,不讽刺挖苦他人,不伤害他人的自尊,不给他人起绰号,不以别人的生理缺陷而贬低人。
2、尊重自己。尊重自己,发展自己,要从尊重自己的身体和名誉做起。
其次,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礼仪”用语,说话语气要和蔼,可运用一些委婉的语气词,如吧、呢、吗;当请求别人做某事时,应使用表求客气的词语,如请、麻烦、劳驾等;当得到别人帮助时,要说谢谢、非常感谢;当妨碍了别人,给别人带来麻烦时,应主动说对不起,请原谅;当别人向你道歉时,应主动说没关系。
再次,培养学生符合规范的礼仪举止。正确运用微笑、鞠躬、握手、鼓掌、右行礼让、立正敬礼等礼貌体态语言;待人大方,双手接物;拜访他人要预约,并选择合适的时间,一般应避开他人休息和吃饭的时间,特殊情况需说明;进入别人房间或办公室应事先敲门,待主人允许方可进入;在别人家作客,不应乱翻、乱动人家的橱桌抽屉和书籍玩具;平时要注意衣着得体,夏天在公共场所不穿拖鞋,不赤脯,不穿小裤衩等。
二、家长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
关于教育孩子,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跟前,一旦你他们熟知的人的榜样给他们看了,同时说他们为什么漂亮或为什么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纵观古今中外,但凡著名的有成就的人物,无一不以他崇高的人格力量而在世上树立起丰碑。
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家长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家长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因此,家长的以身作则至关重要。一个人格高尚的懂得教育孩子的家长,都必须具有一种严格的自律精神,他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应该做得到。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家长要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整合德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1、家校互动,形成合力。教师要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特别要重视与后进生家长联系,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真正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有效地教育学生。
2、抓家长,优化礼仪教育的外部环境。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家长的行为对孩子有重大的影响,首先是抓育人意识。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愿望,大的趋势是望龙,重智轻德,我向家长发出倡议,重智也重德。
其次是抓礼仪教育指导,家庭中如何进行礼仪教育,家庭礼仪教育要“从生活入手,从交往中引导,从习惯中落实”。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从规范行为习惯到道德信念的形成,需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必须经过一个从他律到自律和道德内化过程。我们不仅应该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更重要的是要让这种美德占据孩子的心灵,成为一名合格的现化公民。礼仪表现在生活之中,只要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加强重视,及时纠正,逐步使学生养成文明礼仪的习惯,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成为有气质、有风度、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
第四篇:家长学校教案
强化孩子的自我管理
教材内容:这一讲主要是从孩子对于零花钱和网络游戏两个方面的管理上给家长朋友们提出的合理建议。
教育目的:
1、帮助家长教孩子学会合理支配零用钱,学会合理消费。
2、拒绝网络游戏,学会正确利用网络。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讲授说理法,教材导读法。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孩子学会合理支配零用钱,学会合理消费。
2、正确认识网络,拒绝网络游戏,做一个文明有识的小网民。教学过程:
一、我的零用钱不够用
(一)阅读教育故事,进入学习情境。
教材情景创设:孩子希望像同桌一样得到更多的零用钱,却遭到了妈妈的拒绝,孩子心理不平衡,爸爸通过耐心的谈话,了解孩子零用钱的去处以及孩子渴望得到零用钱的目的,引导孩子合理支配零用钱。这位父亲的做法是非常值得大家效仿的。
(二)现身说法,分析症结。
首先,请个别家长朋友谈在孩子的零用钱方面自己是怎样做的,孩子又是怎样的表现。然后请其他家长针对教育故事中爸爸的做法和生活中这几位家长的做法展开讨论,寻找关于引导孩子正确使用零用钱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家长门共同的困惑,一同走进专家课堂。
(三)专家课堂,指点迷津。
这一环节,我们可以和家长朋友一起来阅读。在专家课堂里,首先帮我们分析了孩子不能合理支配零用钱的原因,然后指出家长朋友们应采取的正确做法:
1、确定给孩子零用钱的时间。
2、合理规划合理的零用钱数额。
3、规划零用钱的适用范围。
4、不随便增加或减少零用钱的数额。
5、教会孩子储蓄。
5、鼓励孩子把零用钱捐助慈善事业。6帮助孩子建立家庭银行卡。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要合理监督孩子的零用钱,监督孩子零用钱的去处,当孩子出现零用钱不够用是,家长一定要问明钱的用途去向,帮助孩子分析哪些是正当的花费,哪些是属于不必要的花费,学会合理消费。和孩子一起算好收支帐对家长朋友还是有所启发的。
(四)谈打算,订计划。
在这一环节,教师和家长一起来围绕孩子的领用前的收支状况设计一个表格,如教材P33的表格,并制定出关于引导孩子合理支配零用钱的计划措施。
(五)作业
认真填写设计表格,做好周总结,月总结,季总结,年总结。
二、网上游戏真过瘾
(一)提出问题,各抒己见。
师:在信息时代,网络游戏以其较强的互动性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了很多孩子沉迷于其中。面对这种情形,家长朋友们是如何做的呢?
家长朋友们各抒己见,讲述自己对于这件事情的认识和做法。教师借机引导家长朋友进入第二环节。
(二)阅读教育故事,评价分析。
和家长朋友一起阅读书中的教育故事,面对沉迷于网络游戏中的孩子,家长的苦恼溢于言表。教育故事中妈妈的软弱和爸爸的粗暴都是不可取的,而教育专家通过和孩子和风细雨的交流,是孩子及时悬崖勒马。那么,在家庭中如何让孩子远离网络游戏,使孩子健康成长呢?进入第三环节。
(三)走进专家课堂,聆听专家教诲。
专家提示,首先要分析孩子迷恋网络游戏的原因,弄清孩子为什么喜欢网络游戏。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孩子放学后几乎 1 找不到伙伴玩耍,网络游戏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孩子的孤独。另外,在孩子的学习压力逐渐增大的时候,网络游戏使孩子压抑的心灵得到了释放,从中寻找到了自信。其次,家长朋友要采取措施,帮助孩子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健康成长。对于沉迷在网络中的孩子,家长朋友们应该怎样做呢?首先,不要强行禁止,要培养孩子网络之外的兴趣,多创设和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同时,要做个有心人,为孩子做出表率。在此问题上,家长朋友们一定切记:引导永远比堵截更积极,更有效。
(四)总结
教师针对家长讨论的情况和教育故事给予的启示以及专家课堂,进行总结,引导家长朋友一分为二地看待网络游戏,让网络成为辅助孩子学习,开拓知识的工具。
(五)作业:
1、教会孩子正确上网,引导孩子客观公正地看待网络游戏。
2、和孩子达成共识,控制上网时间和内容。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让家长们认识到良好的家庭环境气氛,尤其是良好的家庭情感气氛、心理气氛和文化气氛,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为了教育好子女,家长应努力把家庭构建成为孩子的乐园。
教学方式: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小单位,是所有人心灵的港湾,是我们每个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更是小学生成长的乐园,不良的家庭环境会给小学生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甚至终身......二、案例分析:
1、家庭环境对小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影响。
2、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基本生活技能的影响。
3、家庭环境对小学生道德情操的影响。
4、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理想志趣的影响。
小结: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情环境对孩子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每个家长都要充分重视这个问题,努力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气氛。
三、讨论:
怎样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1、家长自由讨论。
2、集体交流,教师相机归纳:
A、家长必须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才能形成良好 的家庭心理、文化气氛,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B、家长要多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跟子女心理相通,形成融洽的情感和心理气氛。
C、家长要注意身教,身教和言教并重,才能引导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D、让孩子适当参与家政管理,既能让孩子体恤父母的辛苦,防止其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又为培养孩子勤俭、踏实、坚毅的品质提供了生活感性经验。E、避免“过度教育”,不要随意干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要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向上的家庭气氛
F、家庭贵有书卷气,建立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四、总结:
鉴于家庭环境影响的深刻性和潜移默化性,家长对子女要精心培养,爱而不宠、尊重信任、严而不苛、民主平等,让家庭充满和睦、向上、愉快的气氛。
小学家长学校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感谢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学习。
二、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长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2.家长是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孩子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家长的培养、教育是分不开的。古今中外众多名人成材的事例无不说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
3.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这里说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能够满足孩子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可以说是良好的物理环境;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1世纪社会变化更加剧烈、科技发展更加迅猛,因此,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孩子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观,要有科学发展的眼光,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认识到,年幼的孩子总是在反反复复中感受着劳动的乐趣、独立做事的快乐。从不会做到逐步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逐步像样,这是必然的 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家长就应放手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对于孩子独立去做的事,只要他们付出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自信。“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孩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再去做,绝不能动辄就说“我说你不行吧,就会逞能”,更不要见孩子做不好就动手代劳。当他们执意去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事时,家长应予以鼓励并给予帮助。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锻炼机会,养成独立的行为。
2.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我国传统家教中十分注意培养孩子“听话”“顺从”,却从不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小到生活琐事,大到孩子的发展方向,一概由父母决定,孩子缺少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抉择能力。然而,自我抉择能力也是独立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3.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同时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时,最关键的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我。我们常见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而是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即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从而前功尽弃。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应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精神。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这一切都不是父母能替代的,深爱孩子的父母们,让你的孩子从小学着自己走路吧!
四、父母应怎样引导孩子学习
1.布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果希望孩子喜欢读书,那么,家中应该有书、杂志、报纸。孩子在书香环境中成长,自然会喜欢接近书,喜欢看书。但是,这个环境还必须是简化了的,不能太嘈杂或是一下子提供太多的学习刺激,以免孩子无法专心地学习。
2.用正面的语言和亲自示范的方式来教导他。如果您希望孩子学习一种好的行为,那么您最好使用正面的语言,明确地告诉他所要做的行为,例如告诉他“我们应该......做”,而不只是批评他、责备他做得不对。然后再亲自示范正确的动作来教导他。如果孩子说会,那么就让他做给你看,再指导他正确的方式。
3.不要打扰他的专心。孩子专心在做某一件事时,不要去打扰他。第一件事还没完成之前,不要叫他做第二件,也不要让他做太多或做一些超乎他能力的事,否则,孩子在匆忙、心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养成放弃的习惯,怎会有始有终呢?
4.孩子一起游戏。从游戏中可以训练他的一些基本能力。有时也可以将复杂的学习活动分成几个简单的步骤,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去完成。
5.多鼓励他。只要孩子有好的行为,有一丁点的进步,哪怕他的表现不如我们所想,我们也要鼓励、赞赏他,使他保有学习的原动力。
五、小结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要适时、适量。“权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动的学习行为,而非内心自动自发的自愿行为。研究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动机、态度的形成。真正的爱的教育,是关爱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儿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表现。小学家长学校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过程:
导入:感谢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学习。
一、家庭教育
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家长学校则肩负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当前家长学校要着重抓好:
1、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过去,家长的养儿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观念,必须代之以为国教子的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传统的德育观念必须改变,如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不为人先,不为人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险)......应该培养孩子的科学与民主、自立与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精神。传统的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际水平的观念必须改变,应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
2、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①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不仅无益,反而害之。②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相结合。既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又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③态度一致,教育统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要一以贯之,而且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统一。④说服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⑤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⑥感情与理智相结合。⑦及时教育与持恒相结合......二、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长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2、家长是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孩子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家长的培养、教育分不开。古今中外众多名人成材的事例无不说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
3、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这里说的环境 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能够满足孩子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可以说是良好的物理环境;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1世纪社会变化更加剧烈、科技发展更加迅猛,因此,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孩子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认识到,年幼的孩子总是在反反复复中感受着劳动的乐趣、独立做事的快乐。从不会做到逐步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逐步像样,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正因如此,家长就应放手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对于孩子独立去作的事,只要他们付出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自信。“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孩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再去做,绝不能动辄就说“我说你不行吧,就会逞能”,更不要见孩子做不好就动手代劳。当他们执意去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事时,家长应予以鼓励并给予帮助。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锻炼机会,养成独立的行为。
2、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去想,去寻求答案。
a)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我国传统家教中十分注意培养孩子“听话”、“顺从”,却从不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小到生活小事,大到孩子的发展方向,一概由父母决定,孩子缺少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抉择能力。然而,自我抉择能力也是独立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b)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同时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时,最关键的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我。我们常见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而是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即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从而前功尽弃。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应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精神。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这一切都不是父母替代的了的,深爱孩子的父母们,让你的孩子从小学着自己走路吧!
四、培养孩子成为机警的人
如今,我们应该重视把孩子培养成为机警的人。这是因为机警不仅仅是人的一种对外界作出的迅速反应,更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很难想象,一个稀里糊涂的“马大哈”怎么能搞出一番事业?!要让孩子成为机警的人,家长和教师的表率作用很重要。如果大人整天恍恍惚惚,做事丢三落四,那么要求孩子“机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培养孩子机警,不妨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如,要求孩子上学时不要遗失书本或文具;上街购物得算清每一笔帐;去公共场所须谨防小偷窃去钱包;晚上就寝前应关好门窗等等。孩子是否机警,与责任心的培养也大有关系。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往往会自觉地时时留神、处处关注,尽量不 出什么纰漏。平时,大人可从帮助其树立责任感着手,也可通过游戏来训练孩子的机警。如,父母让孩子晚上独自在家处理诸如关好门窗、检查水源电源火源、接听电话等事,然后再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加以评述。再如,等孩子一人在家时,让朋友装成陌生人敲门,看孩子如何应付。甚至父母与孩子外出时,可有意与孩子走散,然后在远处关注孩子会作出什么反应。通过让孩子独立处理一些意外事件,也能培养其机警的素质。如,放学回家路上有生人想认识他(她)或给他(她)吃东西;外出游玩时小伙伴突然发病倒地;发现有可疑的人在家门口徘徊......看看孩子能不能找到各种方法巧妙地应付。机警的孩子不仅善于保护自己,还会因此而充满自信。在孩子的 “人生之舟”上,“机警”犹如加添的一面“风帆”......五、怎样使孩子消除自卑感
在现实生活中,确有许多孩子存在着对自己缺乏信心、瞧不起自己、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无法赶上他人的自卑感。孩子的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使自己沮丧、孤僻,以至悲观、失望。那么,怎样使孩子克服自卑感呢?
(一)、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长处,也都有他的短处。作为家长,在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点滴的进步,并不时失机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孩子认为自己有优点,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便会增强取得更大更好成绩的信心和希望了。
(二)、不要贬低孩子。我们有些家长爱用大人或“神童”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达不到要求就以侮辱性的语言讽刺、嘲笑孩子,数落他的短处,故意贬低孩子。经常受到这种斥责的孩子往往自信心受到强烈冲击,时间久了,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接受家长的暗示,承认自己的素质差,慢慢地就失去了信心。因此,要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家长首先要改变对孩子的看法,要用家长的信心去鼓舞孩子的信心。
(三)、不要滥贴“标签”。不管你的孩子表现如何,都不能随便作出“没有出息”之类的负面判断,也不能任意给孩子贴上“窝囊废”之类的灰色标签。因为这非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自我认识,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四)、要满足和引导孩子的表现欲。自我表现欲是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的欲望之一。当孩子的自我表现欲受到压抑时,就会产生自卑感。
但不要单纯抽象地用貌美、聪明、学习成绩好等来展现孩子的自我表现欲,而要尽可能地在具体的不同层次的其他孩子身上让自己的孩子看到自己特有的优势,从而满足自我表现欲。
(五)、要重视孩子每次成功的经验。要教育孩子重视自己每一次的成功经验。成功的经验越多,孩子的自信心也就越强。平时要注意教导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量力而行,不可好高务远,以免挫伤成功的积极性。
(六)、要注意扬长避短。要让孩子知道,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付出的越多,收获的就越多。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在生活当中具有多种才华和非凡能力的人只是少数,人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要采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要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这样,就能充分发挥长项,取得更大的成绩
六、父母应怎样引导孩子学习。
1、布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果希望孩子喜欢读书,那么,家中应该有书、杂志、报纸。孩子在书香环境中成长,自然会喜欢接近书,喜欢看书。但是,这个环境还必须是简化了的,不能太嘈杂或是一下子提供太多的学习刺激,以免孩子无法专心地学习。
2、用正面的语言和亲自示范的方式来教导他。
如果您希望孩子学习一种好的行为,那么您最好使用正面的语言,明确地告诉他所要做的行为,例如告诉他“我们应该......做”,而不只是批评他、责备他做得不对。然后再亲自示范正确的动作来教导他。如果孩子说会,那么就让他做给你看,再指导他正确的方式。
3、不要打扰他的专心。
孩子专心在做某一件事时,不要去打扰他。第一件事还没完成之前,不要叫他做第二件,也不要让他做太多或做一些超乎他能力的事,否则,孩子在匆忙、心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养成放弃的习惯,怎会有始有终呢?
4、孩子一起游戏。
从游戏中可以训练他的一些基本能力。有时也可以将复杂的学习活动分成几个简单的步骤,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去完成。
5、多鼓励他。
只要孩子有好的行为,有一丁点的进步,哪怕他的表现不如我们的理想,我们也要鼓励、赞赏他,使他保有学习的原动力。
五、总结。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要适时、适量。“权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动的学习行为,而非内心自动自发的自愿行为。研究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动机、态度的形成。真正的爱的教育,是关爱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儿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表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教学目的:
1.让家长明白掌握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家长掌握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有一个18岁的硕士研究生由于成绩优秀,被指定为留法预备生。这本是一件好事,但他在语言学院学了半年,就休学了。原因竟是他生活不能自理。一想到“马上就要到国外去,离开了父母生活怎么办?”他就失眠。结果身体越来越差,最后只得休学。
家长同志们,当你们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感想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讨论一下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的问题。
二、明确培养“自理能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1.“自理”是生存的基本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幼年和少年时期过着无忧无虑、心满意足的生活的年轻人,在他们刚刚跨进独立的劳动生活时,往往会感到精神颓丧,对前途失去信心。”有这样一个故事发人深省:一只虎皮鹦鹉被主人养在鸟笼中,每日衣食无忧。后来,主人看见其他的鸟儿在大自然里自由自在地生活,觉得虎皮鹦鹉整天被关在笼子里很可怜,于是就打开笼子将它放回了大自然。主人以为鹦鹉从此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没想到,几天后鹦鹉却死于饥寒交迫。因为它既不会筑巢也不会寻食。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科学技术、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也是人类自身竞争最为激烈的时代。孩子长大后,要在这个时代中生存、发展,获得成功,而不被时代所淘汰,就必须从小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不断学习更新自我的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否则,他们就会像那只虎皮鹦鹉一样难以适应。
2.“自理”是创业的基本前提。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在日本,从1998年起,文部省就和通产省合作在小学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日本小学有个“早起会”,敦促孩子们很早起来,利用早上课前二三个小时搞勤工俭学,给人送报纸、餐饮,这既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又是对将来创业的一种准备和尝试。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借鉴。
3.“自理”是独生子女教育的突破口。如今生活在我们周围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小皇帝”似的生活也越来越让我们担忧。比如:入睡和起床的能力,吃饭和排泄的能力,着衣和穿鞋的能力,洗衣和做饭的能力,保护自己身体的能力,上街过马路、买东西的能力等等,一个人如果不具备这些基础的能力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了。因此,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也是当今独生子女教育的突破口。
4.“自理”是“五自”的基础。依据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江泽民同志为少年儿童提出了“五自”要求。即要求少年儿童一代做到自理、自学、自律、自护、自强。今天的少年儿童能否在新世纪的激烈竞争中学会生存与创造,能否驾驭生活,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和祖国未来的合格建设者,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自理是少年儿童的一个必备素质,做到“五自”,起点应当是“自理”,只有学会了自理,才可能逐步达到“五自”要求。因此,学会“自理”是“五自”的基础。
三、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方法
1.家长同志们先讨论一下,怎样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呢?然后各自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可以适当记录一些好的意见)
2.提出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⑴在家庭劳动中培养。培养孩子们独立自主精神,摆脱依赖心理,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应该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自己做,今天的事今天完成,从而锻炼孩子的独立性。
⑵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在美国,多样的小型活动是寓教于乐的手段。如组织缝纽扣、洗衣服、刷鞋,叠被子等各种比赛;会同家长让孩子“当一天家,理一天财”;还可利用节假日开展活动,如在迎接年时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贺年片、手包饺子等。这些都可以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增添生活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锻炼孩子的能力。
⑶在鼓励中培养。有人说:“孩子为赞赏而生存。”家长多给予孩子一些鼓励和赞扬,孩子就有了自信。有了自信,孩子就能看到希望,奇迹也就创造出来了。如果孩子扫地扫到鞋子上,拖地把脏水泼到衣服上,家长就大声训斥,孩子的兴趣被打消了,今后他还会再做吗?自理能力又怎么能提高呢?
⑷培养自理能力父母要以身作则。孩子的自理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自立问题。如果一个孩子想自立了,那么他就会去努力地自理,就会积极地尝试,去培养和提高自理能力。而自立,这就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父母有很强的奋斗精神、自立精神,那么,孩子就会有这种精神。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
四、总结
21世纪是能力的社会,让我们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做起吧!我们今天所做的每一点、每一滴,都会在孩子未来的生活里发出耀眼的光芒。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如何培养孩子的机智,如何消除孩子的自卑感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家长会,和家长进行沟通,互相了解学生校内校外的表现,以便及时、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指导;讨论教育方法,互相交换意见,为更好地教育孩子打基础。
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
首先欢迎各位家长牺牲休息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有些家长平时与我们保持着联系,而大多数家长已经好久不见了,感觉有好多问题要和您交流。
自开学以来,全班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有一定程度的进步,但对于一些学生的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平时多加强联系与合作,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作为新世纪的一代小学生,他们不仅寄托着父母的期望,还肩负着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因此,对于当代小学生,不仅要学会求知,学会创造,还要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所以,我们有必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良好的行为习惯、高雅的志趣。作为学校和班级,我们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我们的力量毕竟是薄弱的,社会和家庭这两大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教育力量非常巨大。所以,我说,希望我们能密切配合,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下面,我们一起探讨两个问题。
一、培养孩子成为机警的人
如今,我们应该重视把孩子培养成为机警的人。这是因为机警不仅仅是人的一种对外界作出的迅速反应,更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很难想象,一个稀里糊涂的“马大哈”怎么能搞出一番事业?!要让孩子成为机警的人,家长和教师的表率作用很重要。如果大人整天恍恍惚惚,做事丢三落四,那么要求孩子“机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培养孩子机警,不妨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如,要求孩子上学时不要遗失书本或文具;上街购物得算清每一笔帐;去公共场所须谨防小偷窃去钱包;晚上就寝前应关好门窗等等。
孩子是否机警,与责任心的培养也大有关系。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往往会自觉地时时留神、处处关注,尽量不出什么纰漏。平时,大人可从帮助其树立责任感着手,也可通过游戏来训练孩子的机警。如,父母让孩子晚上独自在家处理诸如关好门窗、检查水源电源火源、接听电话等事,然后再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加以评述。再如,等孩子一人在家时,让朋友装成陌生人敲门,看孩子如何应付。甚至父母与孩子外出时,可有意与孩子走散,然后在远处关注孩子会作出什么反应。
通过让孩子独立处理一些意外事件,也能培养其机警的素质。如,放学回家路上有生人想认识他(她)或给他(她)吃东西;外出游玩时小伙伴突然发病倒地;发现有可疑的人在家门口徘徊......看看孩子能不能找到各种方法巧妙地应付。
机警的孩子不仅善于保护自己,还会因此而充满自信。在孩子的“人生之舟”上,“机警”犹如加添的一面“风帆”......二、怎样使孩子消除自卑感
在现实生活中,确有许多孩子存在着对自己缺乏信心、瞧不起自己、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无法赶上他人的自卑感。孩子的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使自己沮丧、孤僻,以至悲观、失望。那么,怎样使孩子克服自卑感呢?
(一)、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长处,也都有他的短处。作为家长,在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点滴的进步,并不时失机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孩子认为自己有优点,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便会增强取得更大更好成绩的信心和希望了。
(二)、不要贬低孩子。我们有些家长爱用大人或“神童”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达不到要求就以侮辱性的语言讽刺、嘲笑孩子,数落他的短处,故意贬低孩子。经常受到这种斥责的孩子往往自信心受到强烈冲击,时间久了,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接受家长的暗示,承认自己的素质差,慢慢地就失去了信心。因此,要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家长首先要改变对孩子的看法,要用家长的信心去鼓舞孩子的信心。
(三)、不要滥贴“标签”。不管你的孩子表现如何,都不能随便作出“没有出息”之类的负面判断,也不能任意给孩子贴上“窝囊废”之类的灰色标签。因为这非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自我认识,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四)、要满足和引导孩子的表现欲。自我表现欲是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的欲望之一。当孩子的自我表现欲受到压抑时,就会产生自卑感。但不要单纯抽象地用貌美、聪明、学习成绩好等来展现孩子的自我表现欲,而要尽可能地在具体的不同层次的其他孩子身上让自己的孩子
看到自己特有的优势,从而满足自我表现欲。
(五)、要重视孩子每次成功的经验。要教育孩子重视自己每一次的成功经验。成功的经验越多,孩子的自信心也就越强。平时要注意教导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量力而行,不可好高骛远,以免挫伤成功的积极性。
(六)、要注意扬长避短。要让孩子知道,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付出的越多,收获的就越多。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在生活当中具有多种才华和非凡能力的人只是少数,人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要采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要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这样,就能充分发挥长项,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会说“真好”
一、为什么要教会孩子说“真好”?
(一)健康的心理深刻地影响着和制约着孩子诸方面素质地发展,渗透到了他们的一切言行和生活中。
1.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会说“真好”的孩子才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产生积极乐观的道德情感,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心,才会不断做得更好。
2.孩子心理健康也是其学习知识,发展智能的心理基础。
积极乐观的情感能让儿童情绪稳定,愉快地、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学习勤奋,进取心强。
3.心理健康也影响身体健康。
现代医学研究充分证明,有很多疾病的起因都与心理因素有关,有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才能不断对环境作出适当的反应,不至于导致心里健康出现问题 而产生疾病。
(二)会说“真好”是孩子交往的需要。
1.是孩子与小朋友交往的需要。
会说“真好”的孩子才善于去发现朋友的长处,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善于帮助对方克服缺点,共同进步,去获得真正的友谊。
2.是孩子与父母、老师交往的需要。
会说“真好”的孩子才会懂得父母、老师给予的爱,从而会去珍惜爱、回报爱。
3.是孩子与社会交往的需要。
会说“真好”的孩子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参与社会活动,认识社会。
二、怎样教会孩子说“真好”?
1.培养孩子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会孩子用敏锐的双眼去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告诉他们什么是“真、善、美”,让他们学会去感受,去体会,去实践,去创造,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天。
2.教会孩子保持自己的“好”,学习别人的“好”。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有自己的长处,帮助孩子认识自己,会对自己说“真好”,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保持自己的“好”,同时,教孩子去善于寻找别人的闪光点,及时用自己的行动向别人学习,是自己能进步得更快,更好!
3.教会孩子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生活。
生活中,肯定有一些看似不好的人、事、物,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看问题,换个角度想,说不定“不好”变“真好”,从而使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三、提醒家长注意的一些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像人际关系不良,和同学不能很好相处,自卑、扭捏、担心、任性、虚荣、孤独、嫉妒等这些心理问题带有相当的普遍性,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已比较严峻,必须尽快走出重知识传授,忽视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误区。作为父母切不可仅仅满足于孩子考个好成绩和听大人的话,一定要注意维护和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幸福快乐地生活。新乐小学家长学校教师备课教案 如何当一个优秀的家长
引导家长改变单纯生物的、物质的责任观,树立和履行以教育为核心的科学的责任观,把家长以抚养为重点的责任心,转为以教育为重点的责任心,认真地做好家教工作。
1、孟母三迁的故事。
2、教师素质与我们的质量。
3、介绍本年级教师特点。
4、教育好子女就犹如种好“自留地”。因为教育好子女,既是家庭未来的幸福,又是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家长学校教案
第一讲爬孩子的成长不容错过
教学目的:1如何帮助家长避免或者改掉溺爱孩子的毛病。
2如何帮助家长将严格要求和尊重孩子结合起来,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教学重点:使家长认识到孩子在不同阶段的成长都是十分重要的,都是不容错过的。
教学难点:我们应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哪些工作。
教学方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引入:关于重视孩子的成长问题,教材从两个方面,通过两个案例进行分析。
一、带领家长学习第一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简单复述教材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
你是否也把孩子“爱的机会”垄断了?你是否尽量地帮助孩子做任何事情,而很少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发挥的空间?
家长分析讨论,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过分的溺爱虽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使孩子遭到毁灭。”父母对孩子的百依百顺,不仅不能换来良好的亲子关系,还往往使孩子不理解、不尊重父母,而这其实犯了教育的大忌。
讨论故事中孩子父母的做法与自己平日的做法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说说这种做法有哪些坏处,今后应该怎么做。[家长具体发言]
2、如何避免或者改掉溺爱孩子的毛病呢?
(1)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给孩子发挥的空间
(2)让孩子独立,相信自己的孩子。
(3)孩子做好了要给予赞许和鼓励,但在表扬孩子时,请遵守一个黄金规则,即:表扬不能太少,但也不能太多。
(4)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3、讨论总结家长应采取的措施、策略:
(1)鼓励和安排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对生活习惯严格要求,使孩子有规律地生活。
(3)让孩子学会等待和忍耐。
(4)在教育孩子时,家中的其他人都应流露支持的态度,要配合默契。
家长应如何要求孩子:
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后让家长检查。
⑵多参加集体活动,不能只一味地想着自己,应该学会关心他人,在集体活动中体验友谊的温暖,学习他人长处的快乐。
⑶每天你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请记下这些成长的足迹。
二、带领家长学习第二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跟家长通读教材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让孩子全面发展、严格要求的方法。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当孩子取得进步时,无论是多么微小的进步,家长都要适时地表扬孩子。对于孩子提出的合理的愿望和要求,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理解孩子。
讨论故事中孩子父母的做法与自己平日的做法有哪些不同?说说他们的做法有哪些可取之处?[家长具体发言]总结出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的必要条件:
⑴家长要有健康的教育心态。
⑵要倾听孩子的声音,积极地与孩子沟通,充分地了解孩子。
⑶合理满足孩子的愿望和要求。
⑷适时地表扬、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⑸严格要求也是必要的。
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要想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家长具体应注意;
①规定每天和孩子共同相处的家庭时间,至少半小时。
②每天坚持给孩子说一句或祝愿或鼓励或赏识的话。
③把时间交给孩子,开阔孩子的视野。
④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不要马上大声责备,用和缓的语气和正面意义的语言与孩子交流。
在此基础上教育孩子应该做到的是:
理解父母为什么对自己要求严格;如果你不能理解父母的某些做法,要及时跟父母沟通;对自己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在家里可以设立一个“好行为箱”等等。
第二讲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教学目的:1如何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毅力和耐心。2通过学习引导家长怎样帮助孩子,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毅力和耐心。
教学方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引入:关于培养孩子的意志力问题,教材从两个方面,通过两个案例进行分析。
一、带领家长学习第一个案例以及第一则教育故事
1、班主任跟家长通读教材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一起欣赏教育故事,然后交流。
成长中的孩子兴趣广泛,也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天赋。例如故事中孩子就爱好书法。但要把孩子的书法天赋发挥出来,家长要花费很多心思。故事中的家长这一点就做得很好。你的孩子是否在某些方面也有天赋?你是否也跟故事中的父母的做法相似呢?[家长畅谈自己的做法]。然后在教师、家长共同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不能坚持、缺乏毅力和耐心是很多孩子都会面对的一个难题。
2、跟家长一起分析孩子缺乏意志力的原因。
(1)与一些家长注重智力投资、智力开发而忽视对孩子意志力、行为习惯的培养有一定关系。
(2)没有自信。没有自信的孩子往往难有毅力,这是因为自信乃毅力的“精神基础”。
(3)兴趣不稳定。孩子对新鲜事物都容易产生兴趣,但因为他们的年龄还小,兴趣容易转移,等几方面的原因。
3、在对待孩子缺乏毅力和耐心的问题上,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给孩子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以下是几种培养孩子意志力的方法。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有意识地让孩子吃点苦,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培养孩子的自立。
◎遇到困难多给予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和谐民主的家庭气氛,对于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毅力也是很重要的。
讨论总结家长应采取的措施、策略 ◆家长需要做出表率。
◆处理好培养孩子智力和培养孩子意志力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关系。
◆故事激励。经常给孩子讲一些生动形象的故事来激励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给孩子找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做。如:天天扫地、写日记等等。
二、带领家长学习第二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跟家长通读教材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很多低年级的小学生看到自己喜欢的零食就走不动,直到家长妥协,而咱们家长没意识到自己正是孩子自控力差、意志力薄弱的帮凶。一起分析孩子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
◎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的年龄直接关系着孩子的自我控制力或者意志力。
◎家长的教育方式。孩子意志力薄弱与家庭的教育方式也有很大的关系。
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讨论出帮助孩子,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的具体措施:
◎父母们在培养孩子意志力的时候,首先要尊重孩子,要把孩子放在主体的地位上去思考问题。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家长要让孩子多参与。
◎意志力的培养要注重第一次的坚持。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提高孩子延迟满足的承受能力。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并重在监督。
关于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目标导向法。
◆独立活动法。
◆克服障碍法。
◆自我控制法。
◆表扬法。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家长要以身作则。并且可以要求孩子: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父母一起制定详细的作息时间表和一段时间的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收拾书包、自己收拾房间等等;在困难面前不害怕,从事一些稍微有点困难的活动如:长跑、山等。
第三讲尊重孩子的选择
教学目的:1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
2家长在孩子兴趣的培养上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教学重点:要学会尊重孩子的选择。
教学难点:引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兴趣。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引入:关于尊重孩子的选择问题,教材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带领家长学习第一个案例、第一则教育故事。
1、班主任跟家长通读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一起欣赏教育故事,然后交流。
案例中的家长不管孩子的实际情况如何,逼着孩子充实各种特长,结果导致孩子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你是否也跟故事中的父母的做法相似呢?[家长之间互相说说] 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一是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意愿来选择是否上兴趣班,而且兴趣班不宜过多,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兴趣班变成负担班,兴趣变成了孩子的烦恼。二是做家长的不应该过早地把孩子束缚在狭小圈子里,进行定向培养,应该为孩子创造条件,让他们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开阔他们的眼界,这才是开发孩子智力,培养创造力的前提。
2、然后跟家长一起分析兴趣是什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
家长在孩子兴趣的培养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孩子,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2)学会鼓励孩子,强化其兴趣。
(3)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总之,兴趣是不断探究他生存的这个“未知”世界的动力源泉,是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发展孩子的兴趣。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我们可以具体地做到这些:
◎父母的榜样作用。言传不如身教,父母热爱学习是对孩子的最大鼓励。在学习气氛浓厚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家长和孩子一同学习。初入学的孩子自制力差,家长可陪读一段时间,多关心孩子的学习,了解孩子的作业情况,并及时帮助改正错误。
◎带孩子去科技馆或博物馆。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
◎从孩子的某一特长出发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和表扬孩子的优点、特长和成功,趁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毅力,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带领家长学习第二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简单复述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故事中的妈妈因为女儿的学习成绩一般,怕耽误孩子的学习,就不同意孩子学跳舞。那么这种担心有没有道理呢?[家长展开讨论] 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要完成对孩子各项知识的启蒙任务,不能单靠课堂教学,还必须有丰富的课外活动做辅助,这些活动能使孩子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剩余精力得到发挥,使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得到满足,而且孩子的广泛兴趣还能反过来激发他们课堂学习的热情,在培养科学作风、提高思维和实践能力上也都起着课堂教学难以起到的作用。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选择他们的兴趣,并且帮助孩子发展他们的兴趣。
那么我们在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方面应该注意什么呢?这就首先要明白孩子的兴趣有那些特点:
◎孩子的兴趣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
◎孩子的兴趣有一定的可塑性。
◎孩子的兴趣具有广泛性。
◎孩子的兴趣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
根据上述特点,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把兴趣的选择权交给孩子。
◎要根据孩子自身的条件,帮助孩子实事求是地正确选择兴趣和爱好。
◎主动积极地接受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
◎让孩子在兴趣中得到快乐。
◎家长观念要正确,不能急于求成,要有长远眼光。要有耐心。
关于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兴趣方面,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耐心教育,促使孩子兴趣生成。◆正确引导,帮孩子选择有价值的兴趣。
◆树立信心,帮助孩子建立兴趣持久性。
◆引导孩子,培养孩子兴趣广泛。
第四讲学会合作学会分享
教学目的:1如何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和分享的习惯。2帮助家长改掉孩子自私的缺点。
教学重点:如何让孩子学会合作,学会分享。
教学难点:如何让孩子改掉自私,学会分享。
教学方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带领家长学习第一个案例以及第一则教育故事
1、班主任简单复述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一起欣赏教育故事,然后交流。案例中的孩子在小组游戏中不喜欢和别人一起玩,孩子的父亲从这小小的行为中敏锐地意识到孩子缺乏必要的合作能力,并设计具体活动,不动声色地教育了孩子。故事中的家长真是高明。你的孩子是否也缺少必要的合作能力?你注意到了没有?你是否也独具匠心地设计一些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提高孩子的合作能力呢?[家长到讲台发言] 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与他人交往,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基本心理需要。交往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具有特殊意义,善于和他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品质。
2、然后跟家长一起分析孩子不愿与人合作、分享的原因。
(1)家庭环境。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没有玩伴,与人交往的机会少,容易造成交往不足,不利于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
(2)孩子的性格。如今的孩子都有“自我中心”的心理,这种心理的根源在于父母的自私和溺爱。
那么,怎样培养一个善于合作和分享的孩子呢?
◎父母要做好表率。
◎要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要让孩子学习分享和回赠。
◎父母要学会分享孩子的东西。
二、带领家长学习第二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简单复述案例内容,引导家长共同交流:我们的孩子也存在这样自私的毛病吗?那么孩子自私的毛病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在平常的教育中有没有责任?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孩子自私的毛病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孩子,家长一定要从自身找原因,并耐心、细致地帮助孩子克服自私的不良品行。
◎家长要注重孩子德育的培养,不要溺爱、迁就、放纵孩子。
◎让孩子学会分享,不要用无私的爱培养出自私的孩子。最简单的办法是,使孩子认识到世界上的许多事都要分担和共享,并使其懂得应该经常关心别人。
◎家长不能让孩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任意自流。不能对孩子采取“随他便”的教养方式。
◎取消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扮演合适的角色。
◎帮助孩子认识自私的危害。
而对于我们家长来说,还有一些具体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父母要以身作则。
◎引导孩子尊重和关心长辈。
◎父母可通过具体事例,启发教育孩子懂得关心帮助别人。
◎引导孩子学会说谢谢,让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
◎和孩子玩“扮演角色”的游戏,使孩子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么样的。
◎帮助孩子在同学和邻里中结交朋友。
第五讲做一个讲诚信的好孩子
教学目的:
1、使家长认识到要培养一个讲诚信的孩子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理解孩子的做法,二是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2、让家长了解怎样理解孩子和如何教孩子学习换位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孩子学习换位思考的方法。
教学方法:谈话交流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引入:关于培养孩子的诚信问题,教材从两个方面,通过两个案例进行分析。
一、带领家长学习第一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简单复述教材77页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
你的孩子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吗?将孩子类似的表现与其他家长交流沟通。
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交不上作业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父母处理的方式不当,会引起孩子的不满。讨论故事中孩子父母的做法与自己平日的做法有哪些不同?说说他们的做法有哪些可取之处?[家长发言]
2、在对待孩子撒谎问题上,我们应有正确的认识:
(1)当孩子进入学龄儿童阶段,父母若发现孩子有说谎的意图,那么父母有必要先了解原因。一般来说,导致孩子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孩子的谎言不外乎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敌意性的谎言
②防卫性的谎言
③补偿性的谎言
(2)我们没必要把孩子说谎看的过于严重,只要我们找到了孩子说谎的真正原因,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孩子说谎的毛病是比较容易改掉的。
①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并合理满足。
②孩子有说谎的行为,父母要耐心教育,循循善诱。
③多聆听并与孩子沟通。
④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⑤对惯于说谎和有意说谎的顽固孩子,除了严厉的批评教育以外,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惩罚,来戒除孩子的恶习。
3、讨论总结家长应采取的措施、策略
⑴对孩子的行为给予积极的暗示。
⑵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要奖罚分明,让孩子有一个明确的是非标准。
并且要求家长应培养孩子正确的认识 ⑴做错事后,想办法弥补过失,比撒谎掩盖更重要。
⑵相信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永恒的
⑶相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做了好事会得到表扬鼓励,做了错事要受到批评惩罚。
二、带领家长学习第二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简单复述教材87页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在教育孩子时,注意引导孩子诚实守信。然后讨论教材88页故事中孩子父母的做法与自己平日的做法有哪些不同?说说他们的做法有哪些可取之处?[家长讨论] 总结出:父母要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良好行为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是无声的命令,是真正的权威。
⑵使孩子认识到守信是优良品德,失信是不道德的行为。
⑶教给孩子获得别人信任的方法,让孩子行有所依。
⑷指导孩子择友时把诚实守信的品格放在首位。
2、讨论总结要想培养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家长应注意;
(1)以身示范,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孩子道德的楷模,诚信的表率。
(2)教育孩子珍惜名誉。
(3)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道德情感。
(4)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对孩子的行为结果及时进行反馈。
3、关于孩子应学习的规范
①学会遵守约定时间。
②答应别人的事情,就要千方百计、不遗余力的去兑现。
③坚持独立完成作业,做到学习、评比、竞赛不弄虚作假,考试不作弊。
第六讲勇于挑战自我
教学目的:如何让孩子接纳自我,如何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接纳自我。
2、家长如何鼓励孩子大胆说话。
教学方法:谈话交流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这一讲,主要解决小学生自我接纳问题和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问题。
一、带领家长学习第一个故事
1、问题引入:
班主任简单介绍教材96页故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自己的孩子是否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将孩子类似的表现与其他家长交流沟通。[家长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每一个孩子都不同,家长应理智的了解孩子对孩子有一个合理的期望。然后,家长们互相讨论故事中孩子父母的做法与自己平日的做法有哪些不同?说说他们的做法有哪些可取之处?
如何教会孩子接纳自我,并努力改善自我,完善自我,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这是家长首先要学会的本领。
⑴家长要鼓励信任孩子,使孩子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⑵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基本途径。
⑶目标要适中,少做比较,树立信心,鼓励孩子勇与克服困难。
⑷加强交流,丰富交往 ⑸及时与老师沟通,共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2、讨论总结家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⑴支持孩子,因为孩子是父母的唯一
⑵诱导孩子多说自信的话
⑶避免在他人面前说孩子的缺点
⑷当孩子面对挫折时,应和孩子一起商讨解决办法。
⑸了解孩子,给孩子合理定位
⑹及时鼓励肯定孩子的行为
⑺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正确认识周围的人和事
二、带领家长学习第二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简单复述教材110页的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自己的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情况。[家长讨论]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说话能力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语言能力,未来的社会生活,需要人与人之间广泛的交流。
2、借鉴专家指导:告诉家长帮助孩子克服心理上的压力后,还要注重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⑴为孩子创设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
⑵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注重语言积累
⑶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机会,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
⑷采取积极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孩子语言能力。例如,速读法、背诵法、复述法、描述法。
3、讨论总结家长应采取的措施、策略
⑴与孩子进行积极的情感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创造机会与孩子交流。
⑵积极关注孩子成长,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⑶在阅读中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⑷通过观察活动,丰富孩子语言表达的内容
⑸多做练习,提高孩子语言表达的技能。
第七讲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教学目的:
1、使家长了解儿童多动症的特征,懂得如何对患了多动症的儿童进行教育、指导、训练。
2、使家长充分认识到为了自己工作挣钱而忽视孩子心理需求对孩子的影响,重视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教学重点:
了解儿童多动症的特征,注意教育方式。
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抽时间跟孩子沟通交流。
教学难点:对多动症患儿进行指导训练,帮孩子走出心理孤独。
教学方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剖析案例。
(一)、班主任带领家长学习案例1.1、跟家长通读教材122页案例《老师说我多动症》看完这个案例请家长谈谈自己的看法。[家长交流]案例中的孩子被老师认为患了多动症,家长在老师的 要求下带孩子去医院做了相关的检查,但结论是孩子没有多动症。
2、家长阅读专家课堂的内容。(126页--129页)。请家长读后相互之间交流自己的收获。根据专家课堂总结:
(1)多动症儿童的主要特征:
◆注意障碍。
◆活动过度。
◆感知觉障碍。
◆情绪和行为障碍。
◆社会适应不良。
◆学习困难。
(2)多动症小学阶段的表现:(127页--128页)
(3)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行为治疗。
◎感觉统合治疗。
3、教育多动症患儿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要求必须切合实际。
◎把过多的精力引导出来。
◎加强集中注意力的培养。
◎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增加新案例:
1、跟家长讲一个教育故事《美金的价值》:
一位爸爸下班回到家很晚了,他很累并有点烦,发现他5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问。
“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哀求。“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美金。” “哦,”小孩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10美金吗?”父亲发怒了:“如果你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上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着,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小孩安静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并关上门。
父亲坐下来还生气。后来,他平静下来了。开始想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者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小孩的房间:“你睡了吗,孩子?”“爸,还没,我还醒着。”小孩回答。
“我刚刚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将今天的气都爆发出来了--这是你要的10美金。”“爸,谢谢你。”小孩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父亲生气地问。
“因为这之前不够,但我现在足够了。”小孩回答,“爸,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 餐。” 讲完后,请家长们反思自己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目前,越来越多的孩子经常一个人留在家里,遭受着孤独、恐慌、敏感、多疑等不良心理的折磨。令人担忧的是,很多家长忽视了孩子心理的需求,结果导致孩子长期处于消极的情绪体验状态。许多家长长期忽视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结果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很容易让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
2、走进专家课堂总结:
(1)孤独心理产生的三个原因:
◎问题家庭给孩子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父母顾了事业难顾家庭,缺少与子女的沟通交流,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
◎缺少玩伴。
(2)帮孩子走出心理孤独的几点做法:
◎加强为人父母的责任感。
◎亲子之间加强沟通,父母要留些时间给孩子。
◎多鼓励孩子参加群体活动。
二、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关注孩子心理需求的重要性,怎样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作为家长,不管你工作多忙,每天都要拿出哪怕半小时的时间留给你和你的孩子,掌握最适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方式,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和爱意,让他在爱的注视下长大。
第八讲塑造孩子美的心灵
教学目的:
1、指导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发现美,培养孩子的内在美。
2、让家长重视和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
教学重点:
如何采取多种手段教育孩子,实现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塑造孩子美的心灵。
教学难点:
使家长理解孩子“爱心和责任心”的表现,积极引导支持,塑造孩子美的心灵。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剖析案例。
(一)、学习案例1.1、与家长一起通读教材145页案例《乡下表妹真老土》,看完这个案例,不知你有何感想?如果你的孩子这样,你会怎么做?[家长自由交流意见]
2、孩子的妈妈是怎样处理这件事情的?案例中的妈妈,最初只是注重女儿的外在打扮,没有教会孩子发现美,感悟生活,因此在女儿的世界里,穿得漂亮就是美。妈妈后来意识到这一点是非常宝贵的,为了让孩子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妈妈以经典的公益广告为切入点,采用情景教育法,教育引导女儿去发现美。
妈妈的教育让芳芳彻底改变了,芳芳要做一个心灵美的孩子。
3、跟家长一起走进专家课堂让家长明白,如何塑造孩子美的心灵:
(1)父母应该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使孩子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内在美,也就是心灵美。
●让孩子知道内在美的重要性。
●让孩子追求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2)在家庭中培养孩子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学习案例2
1、与家长一起通读教材155页案例《妈妈,我也要捐款》,共同交流,如果你是孩子的妈妈,你会怎么做?[家长发言]
2、案例中孩子的妈妈是怎样处理这件事情?一起阅读教材(157页-159页)。
3、跟家长一起走进专家课堂,让家长明白:要珍惜孩子的爱心,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父母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呢?
◆孩子爱心、责任心的培养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应从生活小事入手对孩子从严要求。
◆要求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也就是从小就严格要求孩子不能依赖父母,凡是自己能做的事,都该自己去做。
◆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要让孩子学会爱,学会爱他人,只有会爱的人才有爱心。
◆家长要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4、在家教过程中家长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父母要以身作则。
●多鼓励、引导孩子。
●珍惜孩子爱的表达。
●至少每学期带孩子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爱心。
5、孩子应该怎么做呢?(164页)
◎学会爱自己。
◎学会爱他人。
◎学会爱集体。
一、清点到会人员。
二、明确讨论主题。
三、主题内容。
通过实践证明:成功的教育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协调一致的结果。
1、家长要明确自身的两重身份与责任。首先,家长与子女是具有血缘、伦理和经济关系的,家庭教育是父母(或长者)与子女之间进行的。父母(或长者)既是家庭的家长,又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既负有对子女的抚养责任,更负有教育子女的责任。其次,是让家长懂得抚养与教育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养”是“育”的物质基础,“育”是“养”的目标、导向。
2、家长要走出三个误区。1).家长走出溺爱与苛求的误区。父母对孩子最容易表现出失去原则的爱。一些 父母总觉得对孩子严点,似乎就不是心疼孩子,因而对孩子百依百顺,满足孩子的一切欲望,成为孩子的奴仆和孩子撒娇、任性的保护者。这样做是真正地疼爱孩子吗?不!法国伟大的哲学家卢梭曾尖锐地指出“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2).家长要走出教子观念的误区。不同的家长有着不同的教子观念,当然,有不少观念是正确的,但也有相当部分家长的观念迷误,造成家教误导,分析其原因,存在这样几种不良心理:急切望子成龙心理,盲从心理,新的“读书无用论”心理,怕孩子吃苦心理,怕孩子吃亏心理等等。
3、家长要坚持四个参与。1).家长要参与学习,提高自身素质。2).家长要参与活动。3).家长要参与竞争,树立家长榜样。4).欢迎家长参与听课、评课,使家校教育互为促进。
4、家长要改变五种观念。1).改变把孩子作为父母的私有财产的观念,把家庭教育和祖国四化建设联系起来。2).改变认为父母对孩子主要是“养”的观念,使家庭从“单纯生活型”转变为“教育型”。3).改变让孩子自然成长的观念,有目的地对孩子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4).改变孩子必须绝对服从父母的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关系。5).改变“只有高分数才是好孩子,要成才就必须苦读”的观念。体、美、劳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四、家长交流心得体会。
家长学校教案
第一讲孩子的成长不容错过
教学目的:1如何帮助家长避免或者改掉溺爱孩子的毛病。
2如何帮助家长将严格要求和尊重孩子结合起来,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
教学重点:使家长认识到孩子在不同阶段的成长都是十分重要的,都是不容错过的。
教学难点:我们应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哪些工作。
教学方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引入:关于重视孩子的成长问题,教材从两个方面,通过两个案例进行分析。
一、带领家长学习第一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简单复述教材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
你是否也把孩子“爱的机会”垄断了?你是否尽量地帮助孩子做任何事情,而很少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发挥的空间?
家长分析讨论,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过分的溺爱虽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使孩子遭到毁灭。”父母对孩子的百依百顺,不仅不能换来良好的亲子关系,还往往使孩子不理解、不尊重父母,而这其实犯了教育的大忌。
讨论故事中孩子父母的做法与自己平日的做法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说说这种做法有哪些坏处,今后应该怎么做。[家长具体发言]
2、如何避免或者改掉溺爱孩子的毛病呢?
(1)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给孩子发挥的空间
(2)让孩子独立,相信自己的孩子。
(3)孩子做好了要给予赞许和鼓励,但在表扬孩子时,请遵守一个黄金规则,即:表扬不能太少,但也不能太多。
(4)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3、讨论总结家长应采取的措施、策略:
(1)鼓励和安排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对生活习惯严格要求,使孩子有规律地生活。
(3)让孩子学会等待和忍耐。
(4)在教育孩子时,家中的其他人都应流露支持的态度,要配合默契。
家长应如何要求孩子:
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后让家长检查。
⑵多参加集体活动,不能只一味地想着自己,应该学会关心他人,在集体活动中体验友谊的温暖,学习他人长处的快乐。
⑶每天你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请记下这些成长的足迹。
二、带领家长学习第二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跟家长通读教材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让孩子全面发展、严格要求的方法。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当孩子取得进步时,无论是多么微小的进步,家长都要适时地表扬孩子。对于孩子提出的合理的愿望和要求,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理解孩子。
讨论故事中孩子父母的做法与自己平日的做法有哪些不同?说说他们的做法有哪些可取之处?[家长具体发言]总结出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的必要条件:
⑴家长要有健康的教育心态。
⑵要倾听孩子的声音,积极地与孩子沟通,充分地了解孩子。
⑶合理满足孩子的愿望和要求。
⑷适时地表扬、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⑸严格要求也是必要的。
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要想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家长具体应注意;
①规定每天和孩子共同相处的家庭时间,至少半小时。
②每天坚持给孩子说一句或祝愿或鼓励或赏识的话。
③把时间交给孩子,开阔孩子的视野。
④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不要马上大声责备,用和缓的语气和正面意义的语言与孩子交流。
在此基础上教育孩子应该做到的是:
理解父母为什么对自己要求严格;如果你不能理解父母的某些做法,要及时跟父母沟通;对自己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在家里可以设立一个“好行为箱”等等。
第二讲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教学目的:1如何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毅力和耐心。2通过学习引导家长怎样帮助孩子,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的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毅力和耐心。
教学方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引入:关于培养孩子的意志力问题,教材从两个方面,通过两个案例进行分析。
一、带领家长学习第一个案例以及第一则教育故事
1、班主任跟家长通读教材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一起欣赏教育故事,然后交流。
成长中的孩子兴趣广泛,也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天赋。例如故事中孩子就爱好书法。但要把孩子的书法天赋发挥出来,家长要花费很多心思。故事中的家长这一点就做得很好。你的孩子是否在某些方面也有天赋?你是否也跟故事中的父母的做法相似呢?[家长畅谈自己的做法]。然后在教师、家长共同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不能坚持、缺乏毅力和耐心是很多孩子都会面对的一个难题。
2、跟家长一起分析孩子缺乏意志力的原因。
(1)与一些家长注重智力投资、智力开发而忽视对孩子意志力、行为习惯的培养有一定关系。
(2)没有自信。没有自信的孩子往往难有毅力,这是因为自信乃毅力的“精神基础”。
(3)兴趣不稳定。孩子对新鲜事物都容易产生兴趣,但因为他们的年龄还小,兴趣容易转移,等几方面的原因。
3、在对待孩子缺乏毅力和耐心的问题上,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给孩子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以下是几种培养孩子意志力的方法。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有意识地让孩子吃点苦,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培养孩子的自立。
◎遇到困难多给予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和谐民主的家庭气氛,对于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毅力也是很重要的。
讨论总结家长应采取的措施、策略
◆家长需要做出表率。
◆处理好培养孩子智力和培养孩子意志力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关系。
◆故事激励。经常给孩子讲一些生动形象的故事来激励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给孩子找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做。如:天天扫地、写日记等等。
二、带领家长学习第二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跟家长通读教材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很多低年级的小学生看到自己喜欢的零食就走不动,直到家长妥协,而咱们家长没意识到自己正是孩子自控力差、意志力薄弱的帮凶。一起分析孩子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
◎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的年龄直接关系着孩子的自我控制力或者意志力。
◎家长的教育方式。孩子意志力薄弱与家庭的教育方式也有很大的关系。
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讨论出帮助孩子,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的具体措施:
◎父母们在培养孩子意志力的时候,首先要尊重孩子,要把孩子放在主体的地位上去思考问题。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家长要让孩子多参与。
◎意志力的培养要注重第一次的坚持。◎培养孩子的意志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提高孩子延迟满足的承受能力。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并重在监督。
关于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目标导向法。
◆独立活动法。
◆克服障碍法。
◆自我控制法。
◆表扬法。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家长要以身作则。并且可以要求孩子: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父母一起制定详细的作息时间表和一段时间的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收拾书包、自己收拾房间等等;在困难面前不害怕,从事一些稍微有点困难的活动如:长跑、爬山等。
第三讲尊重孩子的选择
教学目的:1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
2家长在孩子兴趣的培养上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教学重点:要学会尊重孩子的选择。
教学难点:引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兴趣。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引入:关于尊重孩子的选择问题,教材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带领家长学习第一个案例、第一则教育故事。
1、班主任跟家长通读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一起欣赏教育故事,然后交流。
案例中的家长不管孩子的实际情况如何,逼着孩子充实各种特长,结果导致孩子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你是否也跟故事中的父母的做法相似呢?[家长之间互相说说] 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一是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意愿来选择是否上兴趣班,而且兴趣班不宜过多,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兴趣班变成负担班,兴趣变成了孩子的烦恼。二是做家长的不应该过早地把孩子束缚在狭小圈子里,进行定向培养,应该为孩子创造条件,让他们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开阔他们的眼界,这才是开发孩子智力,培养创造力的前提。
2、然后跟家长一起分析兴趣是什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
家长在孩子兴趣的培养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孩子,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2)学会鼓励孩子,强化其兴趣。
(3)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总之,兴趣是不断探究他生存的这个“未知”世界的动力源泉,是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发展孩子的兴趣。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我们可以具体地做到这些:
◎父母的榜样作用。言传不如身教,父母热爱学习是对孩子的最大鼓励。在学习气氛浓厚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家长和孩子一同学习。初入学的孩子自制力差,家长可陪读一段时间,多关心孩子的学习,了解孩子的作业情况,并及时帮助改正错误。
◎带孩子去科技馆或博物馆。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孩子 的学习兴趣。
◎从孩子的某一特长出发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和表扬孩子的优点、特长和成功,趁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毅力,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带领家长学习第二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简单复述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故事中的妈妈因为女儿的学习成绩一般,怕耽误孩子的学习,就不同意孩子学跳舞。那么这种担心有没有道理呢?[家长展开讨论] 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要完成对孩子各项知识的启蒙任务,不能单靠课堂教学,还必须有丰富的课外活动做辅助,这些活动能使孩子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剩余精力得到发挥,使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得到满足,而且孩子的广泛兴趣还能反过来激发他们课堂学习的热情,在培养科学作风、提高思维和实践能力上也都起着课堂教学难以起到的作用。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选择他们的兴趣,并且帮助孩子发展他们的兴趣。
那么我们在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方面应该注意什么呢?这就首先要明白孩子的兴趣有那些特点:
◎孩子的兴趣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
◎孩子的兴趣有一定的可塑性。
◎孩子的兴趣具有广泛性。
◎孩子的兴趣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
根据上述特点,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把兴趣的选择权交给孩子。
◎要根据孩子自身的条件,帮助孩子实事求是地正确选择兴趣和爱好。
◎主动积极地接受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
◎让孩子在兴趣中得到快乐。
◎家长观念要正确,不能急于求成,要有长远眼光。要有耐心。
关于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兴趣方面,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耐心教育,促使孩子兴趣生成。
◆正确引导,帮孩子选择有价值的兴趣。
◆树立信心,帮助孩子建立兴趣持久性。
◆引导孩子,培养孩子兴趣广泛。
第四讲学会合作学会分享
教学目的:1如何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和分享的习惯。2帮助家长改掉孩子自私的缺点。
教学重点:如何让孩子学会合作,学会分享。
教学难点:如何让孩子改掉自私,学会分享。
教学方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带领家长学习第一个案例以及第一则教育故事
1、班主任简单复述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一起欣赏教育故事,然后交流。案例中的孩子在小组游戏中不喜欢和别人一起玩,孩子的父亲从这小小的行为中敏锐地意识到孩子缺乏必要的合作能力,并设计具体活动,不动声色地教育了孩子。故事中的家长真是高明。你的孩子是否也缺少必要的合作能力?你注意到了没有?你是否也独具匠心地设计一些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提高孩子的合 作能力呢?[家长到讲台发言] 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与他人交往,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基本心理需要。交往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具有特殊意义,善于和他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品质。
2、然后跟家长一起分析孩子不愿与人合作、分享的原因。
(1)家庭环境。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没有玩伴,与人交往的机会少,容易造成交往不足,不利于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
(2)孩子的性格。如今的孩子都有“自我中心”的心理,这种心理的根源在于父母的自私和溺爱。
那么,怎样培养一个善于合作和分享的孩子呢?
◎父母要做好表率。
◎要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要让孩子学习分享和回赠。
◎父母要学会分享孩子的东西。
二、带领家长学习第二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简单复述案例内容,引导家长共同交流:我们的孩子也存在这样自私的毛病吗?那么孩子自私的毛病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在平常的教育中有没有责任?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孩子自私的毛病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孩子,家长一定要从自身找原因,并耐心、细致地帮助孩子克服自私的不良品行。
◎家长要注重孩子德育的培养,不要溺爱、迁就、放纵孩子。
◎让孩子学会分享,不要用无私的爱培养出自私的孩子。最简单的办法是,使孩子认识到世界上的许多事都要分担和共享,并使其懂得应该经常关心别人。
◎家长不能让孩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任意自流。不能对孩子采取“随他便”的教养方式。
◎取消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扮演合适的角色。
◎帮助孩子认识自私的危害。
而对于我们家长来说,还有一些具体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父母要以身作则。
◎引导孩子尊重和关心长辈。
◎父母可通过具体事例,启发教育孩子懂得关心帮助别人。
◎引导孩子学会说谢谢,让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
◎和孩子玩“扮演角色”的游戏,使孩子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么样的。
◎帮助孩子在同学和邻里中结交朋友。
第五讲做一个讲诚信的好孩子
教学目的:
1、使家长认识到要培养一个讲诚信的孩子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理解孩子的做法,二是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2、让家长了解怎样理解孩子和如何教孩子学习换位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孩子学习换位思考的方法。
教学方法:谈话交流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引入:关于培养孩子的诚信问题,教材从两个方面,通过两个案例进行分析。
一、带领家长学习第一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简单复述教材77页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
你的孩子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吗?将孩子类似的表现与其他家长交流沟通。
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交不上作业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父母处理的方式不当,会引起孩子的不满。讨论故事中孩子父母的做法与自己平日的做法有哪些不同?说说他们的做法有哪些可取之处?[家长发言]
2、在对待孩子撒谎问题上,我们应有正确的认识:
(1)当孩子进入学龄儿童阶段,父母若发现孩子有说谎的意图,那么父母有必要先了解原因。一般来说,导致孩子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孩子的谎言不外乎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敌意性的谎言
②防卫性的谎言
③补偿性的谎言
(2)我们没必要把孩子说谎看的过于严重,只要我们找到了孩子说谎的真正原因,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孩子说谎的毛病是比较容易改掉的。
①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并合理满足。
②孩子有说谎的行为,父母要耐心教育,循循善诱。
③多聆听并与孩子沟通。
④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⑤对惯于说谎和有意说谎的顽固孩子,除了严厉的批评教育以外,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惩罚,来戒除孩子的恶习。
3、讨论总结家长应采取的措施、策略
⑴对孩子的行为给予积极的暗示。
⑵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要奖罚分明,让孩子有一个明确的是非标准。
并且要求家长应培养孩子正确的认识
⑴做错事后,想办法弥补过失,比撒谎掩盖更重要。
⑵相信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永恒的
⑶相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做了好事会得到表扬鼓励,做了错事要受到批评惩罚。
二、带领家长学习第二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简单复述教材87页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在教育孩子时,注意引导孩子诚实守信。然后讨论教材88页故事中孩子父母的做法与自己平日的做法有哪些不同?说说他们的做法有哪些可取之处?[家长讨论] 总结出:父母要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良好行为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是无声的命令,是真正的权威。
⑵使孩子认识到守信是优良品德,失信是不道德的行为。
⑶教给孩子获得别人信任的方法,让孩子行有所依。
⑷指导孩子择友时把诚实守信的品格放在首位。
2、讨论总结要想培养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家长应注意;
(1)以身示范,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孩子道德的楷模,诚信的表率。(2)教育孩子珍惜名誉。
(3)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道德情感。
(4)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对孩子的行为结果及时进行反馈。
3、关于孩子应学习的规范
①学会遵守约定时间。
②答应别人的事情,就要千方百计、不遗余力的去兑现。
③坚持独立完成作业,做到学习、评比、竞赛不弄虚作假,考试不作弊。
第六讲勇于挑战自我
教学目的:如何让孩子接纳自我,如何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接纳自我。
2、家长如何鼓励孩子大胆说话。
教学方法:谈话交流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这一讲,主要解决小学生自我接纳问题和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问题。
一、带领家长学习第一个故事
1、问题引入:
班主任简单介绍教材96页故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自己的孩子是否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将孩子类似的表现与其他家长交流沟通。[家长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每一个孩子都不同,家长应理智的了解孩子对孩子有一个合理的期望。然后,家长们互相讨论故事中孩子父母的做法与自己平日的做法有哪些不同?说说他们的做法有哪些可取之处?
如何教会孩子接纳自我,并努力改善自我,完善自我,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这是家长首先要学会的本领。
⑴家长要鼓励信任孩子,使孩子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⑵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基本途径。
⑶目标要适中,少做比较,树立信心,鼓励孩子勇与克服困难。
⑷加强交流,丰富交往
⑸及时与老师沟通,共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2、讨论总结家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⑴支持孩子,因为孩子是父母的唯一
⑵诱导孩子多说自信的话
⑶避免在他人面前说孩子的缺点
⑷当孩子面对挫折时,应和孩子一起商讨解决办法。
⑸了解孩子,给孩子合理定位
⑹及时鼓励肯定孩子的行为
⑺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正确认识周围的人和事
二、带领家长学习第二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简单复述教材110页的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自己的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情况。[家长讨论]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说话能力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语言能力,未来的社会生活,需要人与人之间广泛的交流。
2、借鉴专家指导:告诉家长帮助孩子克服心理上的压力后,还要注重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⑴为孩子创设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
⑵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注重语言积累
⑶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机会,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
⑷采取积极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孩子语言能力。例如,速读法、背诵法、复述法、描述法。
3、讨论总结家长应采取的措施、策略
⑴与孩子进行积极的情感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创造机会与孩子交流。
⑵积极关注孩子成长,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⑶在阅读中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⑷通过观察活动,丰富孩子语言表达的内容
⑸多做练习,提高孩子语言表达的技能。
第七讲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教学目的:
1、使家长了解儿童多动症的特征,懂得如何对患了多动症的儿童进行教育、指导、训练。
2、使家长充分认识到为了自己工作挣钱而忽视孩子心理需求对孩子的影响,重视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教学重点:
了解儿童多动症的特征,注意教育方式。
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抽时间跟孩子沟通交流。
教学难点:对多动症患儿进行指导训练,帮孩子走出心理孤独。
教学方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剖析案例。
(一)、班主任带领家长学习案例1.1、跟家长通读教材122页案例《老师说我多动症》看完这个案例请家长谈谈自己的看法。[家长交流]案例中的孩子被老师认为患了多动症,家长在老师的要求下带孩子去医院做了相关的检查,但结论是孩子没有多动症。
2、家长阅读专家课堂的内容。(126页--129页)。请家长读后相互之间交流自己的收获。根据专家课堂总结:
(1)多动症儿童的主要特征:
◆注意障碍。
◆活动过度。
◆感知觉障碍。
◆情绪和行为障碍。
◆社会适应不良。
◆学习困难。
(2)多动症小学阶段的表现:(127页--128页)
(3)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行为治疗。
◎感觉统合治疗。
3、教育多动症患儿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要求必须切合实际。
◎把过多的精力引导出来。
◎加强集中注意力的培养。
◎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增加新案例:
1、跟家长讲一个教育故事《美金的价值》:
一位爸爸下班回到家很晚了,他很累并有点烦,发现他5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问。
“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哀求。“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美金。” “哦,”小孩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10美金吗?”父亲发怒了:“如果你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上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着,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小孩安静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并关上门。
父亲坐下来还生气。后来,他平静下来了。开始想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者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小孩的房间:“你睡了吗,孩子?”“爸,还没,我还醒着。”小孩回答。
“我刚刚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将今天的气都爆发出来了--这是你要的10美金。”“爸,谢谢你。”小孩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父亲生气地问。
“因为这之前不够,但我现在足够了。”小孩回答,“爸,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讲完后,请家长们反思自己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目前,越来越多的孩子经常一个人留在家里,遭受着孤独、恐慌、敏感、多疑等不良心理的折磨。令人担忧的是,很多家长忽视了孩子心理的需求,结果导致孩子长期处于消极的情绪体验状态。许多家长长期忽视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结果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很容易让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
2、走进专家课堂总结:
(1)孤独心理产生的三个原因:
◎问题家庭给孩子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父母顾了事业难顾家庭,缺少与子女的沟通交流,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
◎缺少玩伴。
(2)帮孩子走出心理孤独的几点做法:
◎加强为人父母的责任感。
◎亲子之间加强沟通,父母要留些时间给孩子。
◎多鼓励孩子参加群体活动。
二、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关注孩子心理需求的重要性,怎样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作为家长,不管你工作多忙,每天都要拿出哪怕半小时的时间留给你和你的孩子,掌握最适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方式,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和爱意,让他在爱的注视下长大。
第八讲塑造孩子美的心灵
教学目的:
1、指导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发现美,培养孩子的内在美。
2、让家长重视和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
教学重点:
如何采取多种手段教育孩子,实现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塑造孩子美的心灵。
教学难点:
使家长理解孩子“爱心和责任心”的表现,积极引导支持,塑造孩子美的心灵。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剖析案例。
(一)、学习案例1.1、与家长一起通读教材145页案例《乡下表妹真老土》,看完这个案例,不知你有何感想?如果你的孩子这样,你会怎么做?[家长自由交流意见]
2、孩子的妈妈是怎样处理这件事情的?案例中的妈妈,最初只是注重女儿的外在打扮,没有教会孩子发现美,感悟生活,因此在女儿的世界里,穿得漂亮就是美。妈妈后来意识到这一点是非常宝贵的,为了让孩子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妈妈以经典的公益广告为切入点,采用情景教育法,教育引导女儿去发现美。
妈妈的教育让芳芳彻底改变了,芳芳要做一个心灵美的孩子。
3、跟家长一起走进专家课堂让家长明白,如何塑造孩子美的心灵:
(1)父母应该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使孩子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内在美,也就是心灵美。
●让孩子知道内在美的重要性。
●让孩子追求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2)在家庭中培养孩子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学习案例2
1、与家长一起通读教材155页案例《妈妈,我也要捐款》,共同交流,如果你是孩子的妈妈,你会怎么做?[家长发言]
2、案例中孩子的妈妈是怎样处理这件事情?一起阅读教材(157页-159页)。
3、跟家长一起走进专家课堂,让家长明白:要珍惜孩子的爱心,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父母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呢?
◆孩子爱心、责任心的培养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应从生活小事入手对孩子从严要求。
◆要求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也就是从小就严格要求孩子不能依赖父母,凡是自己能做的事,都该自己去做。
◆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要让孩子学会爱,学会爱他人,只有会爱的人才有爱心。
◆家长要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4、在家教过程中家长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父母要以身作则。
●多鼓励、引导孩子。
●珍惜孩子爱的表达。
●至少每学期带孩子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爱心。
5、孩子应该怎么做呢?(164页)
◎学会爱自己。
◎学会爱他人。
◎学会爱集体。
第五篇:家长学校教案
家长学校教案
一、课 题: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二、授课者:岳占利
三、时 间:2012年9月26日
四、内 容:
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家长?从当前家教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一、要端正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家教观涉及到教子观、人才观、亲子观、德育观、智育观等方面。例如人才观,什么是人才?这关系到家教的培养目标。有的家长认为:只有考试成绩得高分、只有考上大学、只有成名成家才是人才,因而对孩子只重分数,加重孩子学习负担,在家教中操之过急,方法简单粗暴。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厌倦,对人生冷漠,压抑甚至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发发展,到头来成才也渺茫。其实,孩子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年龄,其才能?quot;潜在的“,是”潜人才“。只要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从实际出发,科学培养,都可以使孩子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要重视孩子的全面素质培养,不少家长望子成龙。花很多精力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却不注重孩子的品德、意志、毅力、经受挫折能力等非智力方面的培养。而事实证明,在人才形成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占有重要的位置,只有先成人,才能成才。一个孩子学习上的缺陷不一定影响他的一生,而品格和人格上的缺陷可能贻害一辈子。很难设想一个胸无大志,狭隘自私,缺乏直面困难勇气的人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因此家长要注意孩子品德教育、健全人格发展和身体素质关心孩子全面成和,切切实实打好基础,培养”做人“,也就为”成龙“、”成凤“创造了可能性。
三、改进家教方法。现在有的家长对孩子或者放纵娇溺,百依百顺,或者横加干涉,棍棒相加。望子成龙的热切期望与缺乏科学教育方法形成很大的矛盾,不”懂“孩子,却拼命在”教育“孩子,结果事与愿违。因而家长需要掌握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自己孩子个性特点,靠激发、引导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四、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家长本身的言行无时无刻地对孩子起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家长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情趣修养、行为规范都会直接影响孩子。家长要努力学习家教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从家庭环境、家庭气氛、家庭风尚等方面,给孩?quot;润物无声”的熏陶。
法国作家福拜楼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操在父母的手里。”愿家长们都能胜任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承担起缔造祖国未来的神圣职责。
家长学校教案
一、课 题:把家庭构成孩子的乐园
二、授课者:岳占利
三、时 间:2012年10月10日
四、内 容:
良好的家庭环境气氛,尤其是良好的家庭情感气氛、心理气氛和文化气氛,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为了教育好子女,家长应努力把家庭构建成为孩子的乐园。
一、慈爱 恩爱 敬爱 互爱
家庭情感气氛对孩子成长有着重要影响。某地有一个5岁的女孩子,个子矮小得看上去只有二、三岁,到医院检查,开始诊断为发育激素不足症,但施用激素治疗无效。后来经过调查,发现这个孩子成长在一个恶劣的,没有温暖的家庭环境中,为了增进她的发育,在有关单位干预下,把她寄养在姑妈家中,不用激素,但发育过程比原来快两倍以上。3年后,基本上赶上了正常儿童的发育水平。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情感气氛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有重大影响,每个家长都要充分重视这个问题努力培育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情感气氛。
二、童心与童趣
家长必须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才能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气氛,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1、家长要保持童心,才能有童思和童趣,跟子女心理相通,形成融洽的情感和心理气氛。2、家长要具备耐心、自制的心理品质。
3、家长要具备角色心理常识,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身份,扮演不同的角色。4、家长要自觉减轻心理压力。
三、家庭贵有书卷气
家庭文化与家庭道德教育密切相关,家庭文化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家庭道德教育的质量。好的家庭文化气氛,是一种无声的思想工作。它通过一定的情景培养人的优良道德情感。“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怎样辅导你的孩子学习
明天学校要召开自开学以来的第一次家长会。其主要目的有四,一是让家长了解本学期学校的各方面计划;二是向家长介绍自开学以来孩子在学校的各方面表现;三是以第一次阶段性检测为例,分析本学期学生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四是对家长进行家长学校的授课。本次授课的内容为《怎样辅导你的孩子学习》。
教学目的:
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感谢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学习。即使最关心、了解孩子的父母,有时候也不知道怎样正确处理孩子们在学校碰到的问题:如不能正确回答数学难题,小伙伴之间出现了矛盾等,今天,我们共同探讨如何在家庭教育中辅导孩子的学习。
二、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长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2、家长是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孩子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家长的培养、教育分不开。古今中外众多名人成材的事例无不说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是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这里说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能够满足孩子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可以说是良好的物理环境;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1世纪社会变化更加剧烈、科技发展更加迅猛,因此,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孩子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认识到,年幼的孩子总是在反反复复中感受着劳动的乐趣、独立做事的快乐。从不会做到逐步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逐步像样,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正因如此,家长就应放手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对于孩子独立去作的事,只要他们付出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自信。“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孩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再去做,绝不能动辄就说“我说你不行吧,就会逞能”,更不要见孩子做不好就动手代劳。当他们执意去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事时,家长应予以鼓励并给予帮助。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锻炼机会,养成独立的行为。
2、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去想,去寻求答案。
3、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我国传统家教中十分注意培养孩子“听话”、“顺从”,却从不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小到生活小事,大到孩子的发展方向,一概由父母决定,孩子缺少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抉择能力。然而,自我抉择能力也是独立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4、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同时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时,最关键的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我。我们常见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而是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即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从而前功尽弃。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应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精神。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这一切都不是父母替代的了的,深爱孩子的父母们,让你的孩子从小学着自己走路吧!
四、父母应怎样引导孩子学习。
1、布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果希望孩子喜欢读书,那么,家中应该有书、杂志、报纸。孩子在书香环境中成长,自然会喜欢接近书,喜欢看书。但是,这个环境还必须是简化了的,不能太嘈杂或是一下子提供太多的学习刺激,以免孩子无法专心地学习。
2、用正面的语言和亲自示范的方式来教导他。
如果您希望孩子学习一种好的行为,那么您最好使用正面的语言,明确地告诉他所要做的行为,例如告诉他“我们应该„„做”,而不只是批评他、责备他做得不对。然后再亲自示范正确的动作来教导他。如果孩子说会,那么就让他做给你看,再指导他正确的方式。
3、不要打扰他的专心。
孩子专心在做某一件事时,不要去打扰他。第一件事还没完成之前,不要叫他做第二件,也不要让他做太多或做一些超乎他能力的事,否则,孩子在匆忙、心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养成放弃的习惯,怎会有始有终呢?
4、孩子一起游戏。
从游戏中可以训练他的一些基本能力。有时也可以将复杂的学习活动分成几个简单的步骤,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去完成。
5、多鼓励他。
只要孩子有好的行为,有一丁点的进步,哪怕他的表现不如我们的理想,我们也要鼓励、赞赏他,使他保有学习的原动力。
五、总结。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要适时、适量。“权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动的学习行为,而非内心自动自发的自愿行为。研究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动机、态度的形成。真正的爱的教育,是关爱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儿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表现。
家长学校上课教案
一、引题(10分钟)
现在家长们都很关心一个问题:下学期到底是去读学前班还是读大班,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认识学前班和大班的不同之处。
二、孩子该不该上学前班(30分钟)
顾名思义,学前班是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教育的一种形式。据有关部门统计,1998至1999年,北京市由小学主办的学前班已达1092个,共有34000余名幼儿上过学前班。
应该说,学前班的学前教育为幼儿升入小学一年级起到了衔接作用。然而,探究学前班的起源,人们会发现:学前班并不能取代幼儿园的作用。
据北京市教委学前班教育处有关人士介绍,80年代初,由于幼儿数量多,很多幼儿园没有足够的条件接收幼儿入托,所以,兴办学前班就成了解决“入托难”的权宜之计。然而,进入90年代后,北京市的托幼园所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幼儿出生率逐年递减,现有的园所已解决了全市3至6岁儿童的入园问题。所以北京市教委关于《学前班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本市城镇地区原则上不得举办学前班,农村地区根据本地实际,在幼儿园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举办学前班。
国家教委根据我国目前幼儿教育的发展情况已对举办学前班作了明确决定:学前班是农村幼儿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要大力发展农村学前一年教育,凡3—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85%的大中城市一律不得举办学前班。
既然学前班是儿童入学前的衔接过渡,为何还要逐步取消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同生动、活泼的幼儿园教育相比,学前班存在着诸多弊端。而且,这一点已经得到有关专家的注意和认同。
从办学条件来看,学前班均儿童容量过大(北京市教委规定学前班班均生额不超过40人),可提供给儿童的玩具、图书缺乏。据朝阳区教科所学前教育研究室对该区54所幼儿园的调查表明:“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已成为了幼儿园的主要问题。幼儿园开设“幼儿识字班”已相当普遍,特别是大班的孩子竟一本正经地做起作业来,甚至还将作业带回家做。还有的一些学前班没有适合学龄前儿童使用的桌椅,造成许多孩子视力大幅度衰退,小小年纪便戴上了眼镜,此外,目前学前班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经过幼教培训,因此教育活动普遍存在“小学化”倾向,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不能完全符合幼儿心理及生理特点,对于孩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训极为不利。
据笔者曾对200名幼儿家长调查表明,有64%的家长们认为:“孩子应先上幼儿园,再上个学前班,方能入学。”将上学前班看成是上小学前必不可少的过程,错误地认识幼儿园与学前班的关系。还有部分家长对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幼儿教育的一般规律不明确,埋怨:“孩子在幼儿园一天到晚总在玩,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而因为孩子在学前班会认识多少个拼音字母,会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沾沾自喜。因此,许多家长仅注重孩子知识的积累,而不注意幼儿兴趣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其实,幼儿园与学前班并没有谁先谁后,由低到高的关系。它们同属我国对幼儿实施教育的机构,但学前班是幼儿园数量不能满足幼儿教育需要的一种补充;幼儿园接纳3—6周岁的幼儿进行系统的学前教育,学前班招收没有条件接受系统的幼儿园教育的5—6周岁的幼儿,对他们进行学前补偿教育。
幼儿园的任务之一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为此,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动静交替,保证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可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增强体质;幼儿园接受唱、跳、画等美育活动,也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幼儿园在集体中饮食起居,可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理能力。我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游戏。这是由幼儿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身心特点所决定的。“玩”是孩子的天性,任何人都不能扼杀孩子的天性。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原则是: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中学”。看起来,孩子从早到晚是在玩,其实是将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融汇贯穿在游戏中,以“玩”的形式,使幼儿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从而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同时得到动手、动口、动脑等各种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如在玩卖东西、送信件等角色游戏中,孩子在快快乐乐的游戏中,他们的平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等都能得到训练。又如许多家长发现孩子上幼儿园后,会经常使用许多新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所需,这就是孩子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全面进步。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根本原因还是在应试教育,还在于什么样的是“人才”这一观念上。当然,基于当前我国小学生源减少,教师超编,教室闲置的现状,许多小学还是希望能够继续开办学前班的,虽然一些教师的年龄偏大,但他们有经验,责任心强,孩子们可以得到全面的教学保障。那么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在正式成为小学生后,学习能力是否高于未上学前班的同龄呢?据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对26所小学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表明:从学前班来的孩子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由于这阶段的课程他们已经学习过一遍,所以暂时相对会比幼儿园来的孩子学习上感觉轻松一些。但从幼儿园来的孩子在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学前班的孩子,在班上成绩大多优于学前班来的孩子。据笔者对某企业幼儿园出去的孩子做过跟踪调查对比,发现从本园大班毕业的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大多明显优于中途弃园上学前班的孩子。这其中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前班的课程与一年级的课程颇有相似之处,孩子们对此已不感兴趣。
那么家长们对此如何看呢?笔者采访了几位过来人,有的说上学前班很有用。孩子对校园生活节奏很适应,另外孩子因在学前班学习过一年,学习基础好,学习不吃力。但也有学生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上学前班,因学前班与一年级的教材很相似,孩子对重复的东西不感兴趣,结果学习虽不吃力,但上课不专心,有的甚至由此养成上课走神的不良习惯。
师范大学钱伟春教授认为,学前班之所以长期得以保留是与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态有着密切联系的。实际上,很多家长在思想上陷入了一种误区,他们把早期教育生硬地理解为提早教育。而学前班“读、写、算”的特殊功效正好迎合了家长们的这种心理。殊不知,对于发育不够完善的幼儿来说,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对孩子的骨骼、肌肉的发展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对今后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国外留学回国的学前教育专家宁春森认为,3至6岁的幼儿需从玩中感知事物并获得知识经验,学习方式应以游戏为主,而小学那种“符号教学”很难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的能力和习惯,当然也就谈不上培养学习兴趣了。即使西方发达国家,学前班也只是一种补偿教育的形式,作为幼儿园的辅助教学而存在。
是让孩子上幼儿园,还是上学前班?盼子成才的家长可要三思!
三、家长自由讨论:是让孩子上幼儿园,还是上学前班
家长学校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感谢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学习。
一、家庭教育
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家长学校则肩负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当前家长学校要着重抓好:
1、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过去,家长的养儿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观念,必须代之以为国教子的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
传统的德育观念必须改变,如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不为人先,不为人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险)„„应该培养孩子的科学与民主、自立与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精神。传统的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际水平的观念必须改变,应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
2、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①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不仅无益,反而害之。②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相结合。既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又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③态度一致,教育统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要一以贯之,而且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统一。④说服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⑤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⑥感情与理智相结合。⑦及时教育与持恒相结合„„
二、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长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2、家长是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孩子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家长的培养、教育分不开。古今中外众多名人成材的事例无不说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
3、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这里说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能够满足孩子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可以说是良好的物理环境;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1世纪社会变化更加剧烈、科技发展更加迅猛,因此,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孩子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认识到,年幼的孩子总是在反反复复中感受着劳动的乐趣、独立做事的快乐。从不会做到逐步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逐步像样,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正因如此,家长就应放手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对于孩子独立去作的事,只要他们付出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自信。“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孩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再去做,绝不能动辄就说“我说你不行吧,就会逞能”,更不要见孩子做不好就动手代劳。当他们执意去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事时,家长应予以鼓励并给予帮助。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锻炼机会,养成独立的行为。
2、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去想,去寻求答案。
a)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我国传统家教中十分注意培养孩子“听话”、“顺从”,却从不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小到生活小事,大到孩子的发展方向,一概由父母决定,孩子缺少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抉择能力。然而,自我抉择能力也是独立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b)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同时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时,最关键的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我。我们常见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而是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即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从而前功尽弃。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应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精神。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这一切都不是父母替代的了的,深爱孩子的父母们,让你的孩子从小学着自己走路吧!
四、培养孩子成为机警的人
如今,我们应该重视把孩子培养成为机警的人。这是因为机警不仅仅是人的一种对外界作出的迅速反应,更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很难想象,一个稀里糊涂的“马大哈”怎么能搞出一番事业?!要让孩子成为机警的人,家长和教师的表率作用很重要。如果大人整天恍恍惚惚,做事丢三落四,那么要求孩子“机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培养孩子机警,不妨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如,要求孩子上学时不要遗失书本或文具;上街购物得算清每一笔帐;去公共场所须谨防小偷窃去钱包;晚上就寝前应关好门窗等等。孩子是否机警,与责任心的培养也大有关系。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往往会自觉地时时留神、处处关注,尽量不出什么纰漏。平时,大人可从帮助其树立责任感着手,也可通过游戏来训练孩子的机警。如,父母让孩子晚上独自在家处理诸如关好门窗、检查水源电源火源、接听电话等事,然后再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加以评述。再如,等孩子一人在家时,让朋友装成陌生人敲门,看孩子如何应付。甚至父母与孩子外出时,可有意与孩子走散,然后在远处关注孩子会作出什么反应。
通过让孩子独立处理一些意外事件,也能培养其机警的素质。如,放学回家路上有生人想认识他(她)或给他(她)吃东西;外出游玩时小伙伴突然发病倒地;发现有可疑的人在家门口徘徊„„看看孩子能不能找到各种方法巧妙地应付。
机警的孩子不仅善于保护自己,还会因此而充满自信。在孩子的“人生之舟”上,“机警”犹如加添的一面“风帆”„„
五、怎样使孩子消除自卑感
在现实生活中,确有许多孩子存在着对自己缺乏信心、瞧不起自己、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无法赶上他人的自卑感。孩子的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使自己沮丧、孤僻,以至悲观、失望。那么,怎样使孩子克服自卑感呢?
(一)、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长处,也都有他的短处。作为家长,在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点滴的进步,并不时失机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孩子认为自己有优点,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便会增强取得更大更好成绩的信心和希望了。
(二)、不要贬低孩子。我们有些家长爱用大人或“神童”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达不到要求就以侮辱性的语言讽刺、嘲笑孩子,数落他的短处,故意贬低孩子。经常受到这种斥责的孩子往往自信心受到强烈冲击,时间久了,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接受家长的暗示,承认自己的素质差,慢慢地就失去了信心。因此,要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家长首先要改变对孩子的看法,要用家长的信心去鼓舞孩子的信心。
(三)、不要滥贴“标签”。不管你的孩子表现如何,都不能随便作出“没有出息”之类的负面判断,也不能任意给孩子贴上“窝囊废”之类的灰色标签。因为这非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自我认识,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四)、要满足和引导孩子的表现欲。自我表现欲是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的欲望之一。当孩子的自我表现欲受到压抑时,就会产生自卑感。但不要单纯抽象地用貌美、聪明、学习成绩好等来展现孩子的自我表现欲,而要尽可能地在具体的不同层次的其他孩子身上让自己的孩子看到自己特有的优势,从而满足自我表现欲。
(五)、要重视孩子每次成功的经验。要教育孩子重视自己每一次的成功经验。成功的经验越多,孩子的自信心也就越强。平时要注意教导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量力而行,不可好高务远,以免挫伤成功的积极性。
(六)、要注意扬长避短。要让孩子知道,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付出的越多,收获的就越多。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在生活当中具有多种才华和非凡能力的人只是少数,人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要采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要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这样,就能充分发挥长项,取得更大的成绩
六、父母应怎样引导孩子学习。
1、布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果希望孩子喜欢读书,那么,家中应该有书、杂志、报纸。孩子在书香环境中成长,自然会喜欢接近书,喜欢看书。但是,这个环境还必须是简化了的,不能太嘈杂或是一下子提供太多的学习刺激,以免孩子无法专心地学习。
2、用正面的语言和亲自示范的方式来教导他。
如果您希望孩子学习一种好的行为,那么您最好使用正面的语言,明确地告诉他所要做的行为,例如告诉他“我们应该„„做”,而不只是批评他、责备他做得不对。然后再亲自示范正确的动作来教导他。如果孩子说会,那么就让他做给你看,再指导他正确的方式。
3、不要打扰他的专心。
孩子专心在做某一件事时,不要去打扰他。第一件事还没完成之前,不要叫他做第二件,也不要让他做太多或做一些超乎他能力的事,否则,孩子在匆忙、心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养成放弃的习惯,怎会有始有终呢?
4、孩子一起游戏。
从游戏中可以训练他的一些基本能力。有时也可以将复杂的学习活动分成几个简单的步骤,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去完成。
5、多鼓励他。
只要孩子有好的行为,有一丁点的进步,哪怕他的表现不如我们的理想,我们也要鼓励、赞赏他,使他保有学习的原动力。
五、总结。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要适时、适量。“权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动的学习行为,而非内心自动自发的自愿行为。研究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动机、态度的形成。真正的爱的教育,是关爱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儿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表现。
家长学校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家长会,和家长进行沟通,互相了解学生校内校外的表现,以便及时、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指导;讨论教育方法,互相交换意见,为更好地教育孩子打基础。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
首先欢迎各位家长牺牲休息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有些家长平时与我们保持着联系,而大多数家长已经好久不见了,感觉有好多问题要和您交流。
自开学以来,全班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有一定程度的进步,但对于一些学生的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平时多加强联系与合作,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作为新世纪的一代小学生,他们不仅寄托着父母的期望,还肩负着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因此,对于当代小学生,不仅要学会求知,学会创造,还要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所以,我们有必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良好的行为习惯、高雅的志趣。作为学校和班级,我们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我们的力量毕竟是薄弱的,社会和家庭这两大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教育力量非常巨大。所以,我说,希望我们能密切配合,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下面,我们
一
起
探
讨
两
个
问题。
一、培养孩子成为机警的人 如今,我们应该重视把孩子培养成为机警的人。这是因为机警不仅仅是人的一种对外界作出的迅速反应,更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很难想象,一个稀里糊涂的“马大哈”怎么能搞出一番事业?!要让孩子成为机警的人,家长和教师的表率作用很重要。如果大人整天恍恍惚惚,做事丢三落四,那么要求孩子“机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培养孩子机警,不妨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如,要求孩子上学时不要遗失书本或文具;上街购物得算清每一笔帐;去公共场所须谨防小偷窃去钱包;晚上就寝前应关好门窗等等。
孩子是否机警,与责任心的培养也大有关系。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往往会自觉地时时留神、处处关注,尽量不出什么纰漏。平时,大人可从帮助其树立责任感着手,也可通过游戏来训练孩子的机警。如,父母让孩子晚上独自在家处理诸如关好门窗、检查水源电源火源、接听电话等事,然后再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加以评述。再如,等孩子一人在家时,让朋友装成陌生人敲门,看孩子如何应付。甚至父母与孩子外出时,可有意与孩子走散,然后在远处关注孩子会作出什么反应。通过让孩子独立处理一些意外事件,也能培养其机警的素质。如,放学回家路上有生人想认识他(她)或给他(她)吃东西;外出游玩时小伙伴突然发病倒地;发现有可疑的人在家门口徘徊„„看看孩子能不能找到各种方法巧妙地应付。
机警的孩子不仅善于保护自己,还会因此而充满自信。在孩子的“人生之舟”上,“机警”犹如加添的一面“风帆”„„
二、怎样使孩子消除自卑感 在现实生活中,确有许多孩子存在着对自己缺乏信心、瞧不起自己、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无法赶上他人的自卑感。孩子的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使自己沮丧、孤僻,以至悲观、失望。那么,怎样使孩子克服自卑感呢?
(一)、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长处,也都有他的短处。作为家长,在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点滴的进步,并不时失机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孩子认为自己有优点,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便会增强取得更大更好成绩的信心和希望了。
(二)、不要贬低孩子。我们有些家长爱用大人或“神童”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达不到要求就以侮辱性的语言讽刺、嘲笑孩子,数落他的短处,故意贬低孩子。经常受到这种斥责的孩子往往自信心受到强烈冲击,时间久了,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接受家长的暗示,承认自己的素质差,慢慢地就失去了信心。因此,要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家长首先要改变对孩子的看法,要用家长的信心去鼓舞孩子的信心。
(三)、不要滥贴“标签”。不管你的孩子表现如何,都不能随便作出“没有出息”之类的负面判断,也不能任意给孩子贴上“窝囊废”之类的灰色标签。因为这非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自我认识,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四)、要满足和引导孩子的表现欲。自我表现欲是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的欲望之一。当孩子的自我表现欲受到压抑时,就会产生自卑感。但不要单纯抽象地用貌美、聪明、学习成绩好等来展现孩子的自我表现欲,而要尽可能地在具体的不同层次的其他孩子身上让自己的孩子
看到自己特有的优势,从而满足自我表现欲。
(五)、要重视孩子每次成功的经验。要教育孩子重视自己每一次的成功经验。成功的经验越多,孩子的自信心也就越强。平时要注意教导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量力而行,不可好高务远,以免挫伤成功的积极性。
(六)、要注意扬长避短。要让孩子知道,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付出的越多,收获的就越多。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在生活当中具有多种才华和非凡能力的人只是少数,人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要采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要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这样,就能充分发挥长项,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