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业设计系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类专项经费管理细则(试行)
工业设计系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类专项经费管理细则
(试行)
一、总 则
1、为加强专业教学改革管理,将教改成果落到实处,保证专业建设和教改项目顺利实施,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根据《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以及学院教务等部门委托院系管理的项目经费使用意见,制定本细则。2.本细则适合所有纳入由本系管理的专业建设和教改项目,以及学院主管部门委托院系管理的项目经费。
二、经费管理
1、专业建设和教改专项经费实行项目管理,由教务处统筹管理。项目负责人凭课题卡列支经费使用明细,系主任审批报备。
2、专业建设和教改项目经费管理原则为:统一规划、专款专用、绩效考评。
3、专业建设和教改项目经费按3:4:3比例切分为三块,分别为统筹经费、实施经费,奖励经费。统筹经费由系管理部门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可调配使用;实施经费由项目负责人调配使用;奖励经费是项目经系、教务处评审通过后,由项目负责人定额使用;在建设期限内没有完成的项目应提出项目延期建设申报计划,延期建设期限为3-6个月。经延期建设没有完成的项目,奖励经费由系主管部门调配使用。
4、各项目负责人完成项目计划书申报,经系主管部门及相关专家审核后,可使用项目经费。
三、经费使用范围
项目经费的使用范围主要包括:
1、资料费:指开展项目研究所需的资料收集、复印、翻拍、翻译等费用,以及必要的图书购置费。
2、国内调研费:指为完成研究工作而必须进行的国内社会调研活动开支的差旅费。
3、小型会议费:指围绕项目研究举行的小型研讨会的经费开支。
4、咨询费:指为开展项目研究而进行的问卷、专家咨询等支出的费用。
5、印刷费项目研究成果的印刷费、打印费和誊写费等。
6、仪器设备费:教改研究过程中购买小型仪器设备及低值易耗品购置等费用。
7、实验材料费:购买研究所用原材料、试剂、药品等费用。
8、成果鉴定费:指为成果鉴定活动而必须支付的费用,包括会务费等。
9、其他费用: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必须开支的费用。
四、监督与审批
1、项目负责人持课题卡,在用款额度内,凭有效票据办理审批报销手续,审批流程按照项目管理部门、教务处、财务处等要求办理。
2、项目管理部门不定期对项目实施进度进行检查,以此作为项目成果评估依据之一。项目经费使用与项目进度明显脱节者,将停止经费审批,若限期整改无效,有权更改项目负责人,甚至停止该项目。
3、教改项目完成后应及时结题,验收程序按具体要求进行。如因特殊原因需延期的,须办理延期手续。逾期未办理结项或延期手续的,项目经费将停止使用。
4、对违反财务管理有关规定者,将停止经费使用。
5、对于弄虚作假、挪用或滥用经费者,将冻结其经费使用,并视情节予以处理。
五、附则
1、本细则遵循教务处《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制订,如有冲突,以教务处办法为准。
2、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3、项目经费负责人因工作岗位更换,系根据具体情况应调整项目经费负责人,并报学院主管部门备案。
工业设计系 2010.11.03
第二篇: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项目建设计划
旅游管理专业 教学改革与项目建设计划
为加强我系各级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的计划管理,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有效进行,经系部各项目负责人认真研究、编制2010项目建设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思想和观念改革为先导,积极探索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新思维和新举措,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突出抓好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精品,争创示范,为创造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设思路
专业建设以市场为导向,课程建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教学以行为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健全管理机制,完善校企合作,教学做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建设目标
1、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建设一支以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青年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为骨干,结构合理、具有一流学术水平的师资队伍。
(1)做好已验收专业带头人的建设工作;
(2)做好申报2010年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准备工作; 系部在提高教师队伍全面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基础上,制定青年骨干教师专门培养计划,鼓励和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提升学位层次、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参加研修学习、开展经常性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3)组织教师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导游证等资格证培训考证。为了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强化专业教师专业能力,将逐步对所有专业教师实行“双证”制度,即所有专业教师在取得本科以上学历的基础上,还必须取得市级以上“专业技术等级证书”。
(4)做好本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实施方案,组织骨干老师到旅行社参加顶岗实习,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打好坚实的基础。
2、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目标
构建“专业+项目+公司”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使专业链深入融入产业链,建立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情景为载体的项目课程,着力建设理实一体化工作室和创业园区,打造一支双师结构合理,业务技能和教学能力过硬的专业教学团队,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模式、课程开发模式和专业教学模式,为岳阳旅游产业的提升和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途径,把学生培养成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够适应旅游行业中相关岗位群的高级应用性技术人才。
(1)组织教师认真做好专业市场调研,并认真讨论撰写市场调研报告,为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依据,为建设课程体系奠定基础;
(2)进一步修订2009级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学院新的范式认真制定2010级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做好旅游管理专业工作计划和学期工作周历,并按照院级精品专业建设标准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4)完成专业课改课程《旅行社运营实务》课程标准、整体设计,并逐步完成各单元设计;
(5)逐步完善主干课程《导游实务》、《导游语文》、《导游基础》、《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等课程的课件、教案、教学设计、习题集等教学资源;
(6)指导学生技能培训,承担校园技能节导游之星大赛,为参加全省冬季技能大赛选拔并培养人才。
3、课程改革建设目标
以“五个一流”,即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和一流的教学管理为目标,组织课程建设团队认真建设《岳阳导游》课程,并力争在2011年申报院级精品课程。
(1)按照院级精品课程建设要求建设好《岳阳导游》课程,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技能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2)根据专业市场调研,组织骨干教师、并邀请相关专家参加研讨,进一步完善《岳阳导游》课程标准;
(3)根据《岳阳导游》课程标准,组织相关老师做好该门课程的整体设计,并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单元设计;
四、具体内容及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专业带头人建设要求继续做好已验收专业带头人余芳老师的建设工作,同时以学科(专业)为依托,有稳定明确的科研方向,以学科(专业)带头人为组织核心,以巩固、发扬、提高学科(专业)优势,在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带头人的带头作用,加快培养年轻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为宗旨,通过以老带新,言传身教,明确梯队带头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以传思想、传技术、传经验为主的方式,对年轻的专业教师实行传、帮、带,促进年轻的专业教师尽快成长,多出成果,早出成果,快出成果,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
2、开发校本教材
坚持“工作过程导向、职业能力主线、项目任务载体”课程建设原则,按照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和技能要求整合课程内容,以“工学模块——职业资格证——职业岗位”直通为目的建设项目课程,将职业资格证考试科目纳入课程内容,将项目课程考核评价与社会、企业认可的证书考试接轨,项目课程内容和考证标准衔接。
开发与优质核心课程配套的,能成为共享资源的优质教材和特色教材,并以此为基础继续加大《岳阳导游》建设力度,在给予鼓励的基础上,提供更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使其力争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程水平。做好精品课程《导游基础》申报工作,努力将其建设成院级精品课程。
3、注重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
重视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制定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列出专项经费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和支持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在职学位提升,全程参与专业建设,通过追踪青年骨干教师的工作情况,激励青年骨干教师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做好老师申报2010年青年骨干教师的准备工作。
4、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对专业教师进行职业培训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对现有教师进行职业培训可以采取以下途径:以“产学研”为导向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社会相关企、事业单位联姻,组织教师积极参与企事业单位的横向课题研究,以此促进教师向“双师型”发展;以“培训”为手段,促“技能”提高;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他们可以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他们在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可以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
第三篇:酒店服务与管理重点专业教学改革模式建设方案
目录
一、建设背景„„„„„„„„„„„„„„„„„„„„„
1二、建设目标„„„„„„„„„„„„„„„„„„„„„
1三、建设思路„„„„„„„„„„„„„„„„„„„„„
1四、建设内容„„„„„„„„„„„„„„„„„„„„„
1五、建设进度„„„„„„„„„„„„„„„„„„„„„
3六、保障机制„„„„„„„„„„„„„„„„„„„„„
3一、建设背景
根据教育部有关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文件精神,遵循中等职业教育和人才市场的规律。以教育部提出的“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作为宗旨,以我校的办学特色为指导思想,用新时期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来指导本专业的教学改革。
二、建设目标
继续深化“企业全程介入2+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现代酒店管理职业岗位的技能和素质要求,构建酒店专业的新课程体系,与企业共同开发5门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由企业投资共同建设酒店经营基地,依托专业优势,发挥酒店基地的教学实训、培训、社会服务作用。建立开放师资管理制度,通过将本专业建成重庆酒店业高技能人才的聚合地和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小高地”的模式,建设高水平酒店教师队伍,由此探索酒店专业产学合作中职教育新模式,引领重庆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
三、建设思路
在专业教学改革中充分体现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变换的适应能力,增强自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 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专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强专业建设,以培养中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系统加强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的改革,全面提高学生对市场的适应性和毕业生质量。
四、建设内容
(一)企业全程参与教学评价
酒店管理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为技能服务,突出酒店岗位技能培养,注重实践教学,与行业需求紧密联系。因此,教学评价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企业是否全程参与非常重要。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评价标准参考企业的用人标准,引入职业技能考评标准,实现实训教学与行业职业技能考证接轨。
(二)企业全程参与课程体系开发
通过与艾美饭店、戴斯酒店等知名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新课程体系。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体现了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以企业课程形式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企业根据自己需求,全程参与构筑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共同开发5门企业课程。即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企业课程,贯穿于第1至第5学期。1~4学期每个学期学生都要到企业学习8~16课时,完成企业课程。第5学期在企业顶岗实习,参加企业兼职教师授课的企业课程,由企业人员授课和评定。
(三)搭建一个内容丰富、多方共享的学习的平台
建立一个可提供电子教案、授课课件、试题库等专业建设资料,具有网上互动、网上答疑等功能的酒店管理学科网站。为学生搭建内容丰富、便利自学的平台,同时与其他院校实现资源共享,使该学习的平台成为专业示范的窗口。
(四)充分发挥重点专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为社会提供技术支持
未来两年内把酒店专业建成重庆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社会进行的各类培训不少于600人次;职业技能鉴定不少于220人次;同时大力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为企业提供高技能专业人才不少于200人,为不少于8家企业提供技
术咨询;积极开展资源共享工作,与5所职中职业学校建立资源共享关系。
五、建设进度1、2012年,分别与重庆著名酒店及相关企业合作成立“酒店管理精品班”、或以餐饮为主的“餐饮精品班”并担任企业技术顾问,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2、2013年,完成双师型师资的培训和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
3、2014年,根据酒店管理专业教学需要,建立仿真中餐厅实茶艺实训室、酒吧实训室、客房实训室等。
4、2015 酒店专业的核心课程,餐饮、客房、茶艺、调酒等实训课自编教
材和优秀教案的出版。
5、2016,建立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网站,共享专业建设资料、电子教案、电子课件、网络课程、教学项目及参考项目,互动开通网上答疑、六、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在学校示范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酒店服务与管理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组,负责对该项目建设的组织和实施,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制度保障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是国家制定的示范校建设管理的基本制度,酒店服务与管理重点专业建设的全过程都必须严格遵守该制度。此外,学校还制定了一系列示范校建设管理办法,包括《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
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实施管理办法》、《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办法》、《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改革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监督条例》等。酒店服务与管理重点专业建设也必须依据以上管理办法和条例执行。
(三)经费保障
按照《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的精神,严格执行专项资 金管理、专项资金预算,对专项资金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确保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任何部门及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项目资金。充分利用学校各项办学资源,挖掘办学潜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才培训和技术服务,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增加办学收入。同时力争行业、企业经费投入,增强资金筹措能力。
第四篇:经济与管理系“十二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经济与管理系
“十二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为了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期间学科专业建设思路,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凝练学科方向、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等方面整体协调发展,我系在总结前一阶段取得成绩基础上,认真分析我系目前学科和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可行性、特色化、循序渐进为原则,为经济与管理系“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提出战略性发展的建议,为下一步专业建设与发展指明方向。
一、我系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专业建设已初具规模
经济与管理系从2004年建系时的一个电子商务专科67人,发展到目前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四个本科专业和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和市场营销(汽车营销方向)三个专科专业,目前全系共有在校学生3640多人。
(二)各专业发展不很平衡
从历年统计数据来看,我系财务管理专业的招生呈上升趋势,从专业设立的108人,到目前在校生1123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招生呈下降趋势,从专业设立的180人,到目前在校生292人;市场营销专业从专业设立的261人,到目前在校生1112人;电子商务管理专业的招生呈上升趋势,从专业设立的67人,到目前在校生1132人,但本学期出现较大幅度的转专业问题,凸显就业形势和求学观念有异动。
(三)专业发展前景尚有一定的空间
从就业市场看,目前学科专业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对经济管理学科实践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我系专业发展前景尚有一定的空间。在未来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中,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步伐,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质量专门人才。
二、“十二五”期间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基本规划
在“十二五”期间,为推动我系专业、学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系以科学、务实、创新的精神,走强化质量、突出特色,以内涵为主的发展道路。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继续完善“一一三四二”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落脚点,实践教学等多种途径探索为依托,注重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构建与用人市场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以专业特色化为原则,加强教学基本建设。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教法改革等,使我系的教学环境上一个新的台阶。
1.教师队伍建设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全面提高师 1
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从招聘的源头上,注重吸收具备企业实践经验的师资;二是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的教育工作,通过传帮带、集体备课、观摩教学、集体评教等活动增强青年教师的敬业意识、教学意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师素质和工作水平。
师资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
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我系专业特色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我系师资建设规划如下:
①继续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
②鼓励教师继续进修;
③聘任一批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专兼职教师;聘请有关专家到校短期任教,进行教
学与科研指导;
④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为人师表、敬业爱生、教书育人的自觉性;转变教育观念,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2.课程建设加强课程建设,及时促进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科学设置。树立课程建
设必须与时俱进的观念,确保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力争用4年左右的时间,使市场营销精品课程、财务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取得新突破,合格课程达100%,优质课程达30%,精品课程达10%。
3.教材建设在教材的使用上,做到精选内容、深度适中,注意实用性、科学性、先
进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对原有教材知识体系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当今技术的发展,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重视自编教材建设,特别是实践教学教材和实践教学讲义的编写,争取用三年的时间形成实训教材系列化、规范化。
4.教学教法改革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指导思想,继续改革以课堂为主、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管理与学生课外管理工作结合起来,重视学生科技活动。在营造一个适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育人环境中,提高教学质量。
(三)注重专业学科方向的增设与调整
我系在认真领会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的基础上,为适应中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培养更多的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十二五”期间前2年我系拟申报本科专业3个:企业管理、会计电算化、金融学,在校生规模拟达到4500人左右;同时初步拟定“十二五”期间后3年申报本科专业3个:物流管理、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招生规模达到7000人左右。
(四)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与实验教学规划
我系本着专业的开发与建设,组织人员对中小企业用工情况进行调研,横跨各类高校(一
本、二本、三本、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发展特色和情况,结合我系实际,在“一一三四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上,从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为切入点,力求实现本专业的高起点、跨越式发展。目前,不少企业主动联系,要求与我系建立长期教学实践合作关系,其中成都山旮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与我系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双方将在营销策划、产品推广、企业管理、人才选拔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实现校企共赢。成都鼎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就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主动来我系参观访问,双方合作事宜正在深度洽谈中。
在“十二五”规划中,配合专业建设,首先,将加强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目前我系
已有专业实验室四个,包括《电子商务实验室》、《企业管理沙盘实战演练实验室》、《企业管
理实验室》和《财会手工操作实验室》,电子商务平台、创业实验园区正在筹建中。其次,加强与现有合作企业的协作关系,拓宽与鼎新实业等企业的合作领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实训时间、条件。再次,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管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
总之,我系将立足自身专业建设实际,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运行机制。根据我院的三本定位,结合学校就业现状和人才市场需求,制定中长期专业建设规划,加大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强专业结构调整的前瞻性,提高专业设置的针对性,扩大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第五篇:北京市建设工程专业与劳务发包承包交易管理规定(试行)
北京市建设工程专业与劳务发包承包交易管理规定(试行)
京建法[2000]606号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本市建筑市场管理,规范建设工程专业、劳务施工活动的发包承包交易行为,维护交易中各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的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建设工程专业、劳务交易形式包括:专业承包、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具备专业施工资质等级企业直接从建设单位取得的既有建筑的改建、扩建、装饰装修等各专业工程为专业承包;具备专业施工资质等级企业从总承包单位取得的专业施工为专业分包;具备劳务施工资质等级企业向总承包单位、专业承包单位提供作业层队伍为劳务分包。
第三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实施专业、劳务发包承包交易的单位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 我市设立建设工程专业劳务发包承包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该中心按一定的规则和程序,为各施工专业与劳务发包承包交易双方提供场地、信息、中介、登记注册、咨询等服务工作。
第五条 凡是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以上的专业承包、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的发包承包交易工作,均须在本交易中心进行招标投标,招标投标办法按本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规定执行。建设单位进行专业施工发包的应办理开工证。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以下的专业承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应在本中心通过公开的方式进行交易。专业承包、专业分包合同签订后,由承包方办理合同备案手续;劳务分包合同签订后,由劳务分包的承包方办理合同备案手续。合同备案应在15日内办理完毕。
第六条 专业承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交易必须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市场原则,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相关经济合同。
第七条 交易中心实行计算机入网制度,无偿向交易各方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第八条 交易中心对进行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发包较多的施工总承包单位积极提供服务。这些单位可参照交易中心的交易规定,制定本单位专业分包、劳务分包的管理办法。
第九条 交易中心将根据需要,经市建委批准在区县设立分支机构,按本规定执行。所涉及有关建筑市场管理、工程质量、工程监理、施工管理和外地进京施工企业管理按现行规定执行。
第十条 交易中心所涉及收费项目按北京市物价局核准的标准执行。
第十一条 本规定由市建委负责解释。第十二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