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十年前惊世一跪三十年后一座丰碑教案
三十年前惊世一跪三十年后一座丰碑
教材分析:
俗话说“男儿膝下有黄金”,这句话不是说男的就不能下跪,而是说一个男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尊严。“膝下”在这里是一个指代词,指下跪,但是引申义为“屈服”。古人对于下跪这个礼节是非常在意的,尤其是有骨气的男儿,是不能轻易给人行此大礼的。这句话的本意是男儿下跪就和黄金一样珍贵,所以不会随便向人下跪。这节课就让学生感受一下德国总统的下跪行为带给世界的震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新闻的特点和倒金字塔式的新闻结构。过程与方法:
学习消息客观真实反映事件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审视历史、反思历史,接受和借鉴历史经验,提高自身的能力。学情分析:
学生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意识,教师在教学时注意引导,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如何面向未来反思战争建设美好明天”的讨论培养反战情感提高反思能力是学习重点。消息文体特点和写作方法是学习重点与难点。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个人为自己的同胞、为自己的民族所犯下的罪行而下跪谢罪的时候,这个人需要的不只是勇气,更需要人性的升华,我们称它为“勃兰特精神”。勃兰特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谢罪,被誉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这一跪,淡化了饱受纳粹蹂躏的波兰人民沉积在心底里的愤怒,他们被勃兰特的举动感动得热泪盈眶。下面,就让我们随着记者来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吧!(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萧瑟(sè)拾级(shè)凝重(nínɡ)...(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拾级:逐步登阶。
无言以对:指完全没有充分的理由和语言来反驳。凝重:庄重,认真严肃。2.作者简介
谭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划分结构,把握段意。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导语部分,德国总理格哈德·施罗德来到波兰首都华沙市内的二战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献花。第二部分(2~4),主体部分,回忆勃兰特下跪的过程和下跪的意义,施罗德为勃兰特纪念碑揭幕。
第三部分(5),结束语,呼应文题,引发读者思考。(二)文本探究
2.这则消息中的景物描写“萧瑟的冬日”“古老的城区”“同样的路线”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这是自然环境描写。有两方面的作用:
(1)“萧瑟的冬日”“古老的城区”“同样的路线”,渲染了庄严肃穆的氛围。(2)突出了施罗德此时的诚意。
3.你如何看待勃兰特出访时的下跪行为? 【交流点拨】勃兰特出访波兰时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双膝跪地谢罪,表明德国当今的领导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行为表示忏悔;也表达了他们能勇敢地承担起历史的责任,以及与世界各国人民永远和平相处的决心。
(三)语言探究
4.这则特写是如何做到取材精当,客观真实的?
【交流点拨】这则特写,叙述的事件前后达30多年,注重体现新闻客观性的原则。作者在叙述中主要通过勃兰特自己的话语,叙述了其下跪行为的原因和下跪行为的影响,取材精当,语言精练,真实地反映了勃兰特的内心世界。
四、走进主旨
这则新闻特写通过对施罗德为勃兰特纪念碑揭幕的叙述,叙述了德国总理勃兰特下跪于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的客观事实,揭示出一个政治领袖对于战争责任和历史罪过的认识,肯定其过人的政治勇气、历史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同时启示人们世界的潮流是走向和平,战争是逆历史而动的潮流,是不得人心的。
五、拓展延伸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上云乐》诗中写西方的老胡文康感激陛下的恩德,不远万里来到长安朝拜,其中有“跪双膝,立两肘。散花指天举素手。拜龙颜,献圣寿”的诗句,你觉得这几句应如何理解?(用自己的话说)
【交流】示例:朝拜陛下时,都双膝跪地,前臂举起,素手指天如散花状,给陛下祝寿。
六、教师小结,布置作业。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正确认识历史,弄清历史责任,学会反思,培养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效果很好。
第二篇:12、《三十年前惊人一跪,三十年后一座丰碑》教学设计
12、《三十年前惊人一跪,三十年后一座丰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记并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2、理解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好处。
3、抓住核心事件,进行细致描绘,重点突出的艺术特色。
4、铭记不忘历史勇担责任才能走向世界人民需要的和平这一主题。教学重点:目标2.3 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犹太人大屠杀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种族清洗,是二战中最多人熟悉的暴行之一。德国在这种族清洗活动中屠杀了近600万犹太人。犹太人大屠杀在英语和德语的名称为“Holocaust”,此字是来自希腊语,意思是用火牺牲。犹太人则称其为“Shoah”,来自希伯来语,带“浩劫”的意思。
“犹太人大屠杀”是指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针对犹太民族的清洗行为,也是二战中最被人所熟知的暴行之一。1941年6月22日,德国偷袭苏联的战争开始以后,盖世太保跟随德军进入苏联境内,对住在乡村地区的犹太人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盖世太保最初的杀人方法是用手枪射杀,然后将尸体埋葬在万人坑里面。但是柏林想出了更“人道”的杀人方法以降低秘密警察的压力--用毒气杀人。
2、用日本人篡改历史教科书新闻导入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本文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谭蕾写的一篇新闻特写
2、学习生字
3、理解生词
4、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由德国总理施罗德鲜花引起对三十年前事情的回忆。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 写出了三十年前“惊世一跪”的经过及意义。2自然段:详写勃兰特在犹太死难者纪念碑前的一跪。3自然段:写勃兰特下跪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交代了勃兰特“惊世一跪”对后世的影响及历史意义。4自然段:写施罗德为勃兰特纪念碑揭幕。
四、教师小结:
文章通过讲述三十年前勃兰特向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跪的事,告诉我们:只有勇敢地承担起历史责任,才能走向未来。希望后人能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世界人民需要和平。
五、细读赏析
1、说说文章标题所指的是什么事情?
明确:“惊世一跪”是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四位总理勃兰特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谢罪。“一座丰碑”既是指勃兰特纪念碑又是指他留给人们的伟大形象。
2、新闻第一段作者是如何将两个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的?
明确: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悲凉肃穆的气氛,烘托了人物沉重的心情。借助又是、还是、同样等词语将两个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巧妙引起了下文的回忆。
3、作者如何细致描写勃兰特这一跪的?他这一跪有何历史意义?
明确: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传神的写出了勃兰特代表德国为德军二战中所犯下的罪行进行忏悔,也表现出他能勇敢承担起历史责任与世界各国人民永远和平共处的决心。
4、勃兰特事后对记者所说的话说明了什么?
明确:表现了勃兰特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和内心的真诚,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5、结尾段有何作用?这座丰碑意义何在?
① 明确:照应开头,升华了文章主题。凝重而圣神的不仅是勃兰特纪念碑上的侧影,更是勃兰特这一行为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② 这座丰碑的意义在于,它告诉全体人民,世界的潮流是走向和平,战争是逆历史而动的潮流,是不得人心的。
六、合作探究
1、勃兰特能够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而日本政府却在教科书中歪曲历史,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行为?
告诉我们:只有勇敢地承担起历史责任,才能走向未来。希望后人能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世界人民需要和平。
日本政府顽固坚持错误的逆潮流的行为,全世界人民,尤其是亚洲各国人民应该时刻提高警惕。
七、教师小结:
日本国内对于侵华战争的态度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说,战后初期,日本人的认错态度还是比较好的,但是,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以及随之而来的民族自尊心的膨胀,日本人开始故意遗忘甚至篡改历史。而且这其中还参杂了另外一种因素,那就是日本其实对中国并不服气„„武士道传承至今,虽已完全变成了无形的精神传承,但其中的只有丢脸意识而无罪恶意识,过分注重名誉而不分善恶等,却都已深深植入了日本人精神世界的价值观中。也因此,日本人在做了坏事被曝光时,他们虽会感到羞耻,但却绝不是感于道德责任的羞耻„„
八、板书设计
三十年前惊世一跪,三十年后一座丰碑 施罗德——献花(引起下文回忆)
勃兰特——下跪(表现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篇:惊世一跪与一座丰碑
篇一:惊世一跪与一座丰碑
德国的新一代领导人沿着维利·勃兰特的足迹又踏上了这块土地:12月6日中午,德国统一后的第二位联邦总理施罗德在对波兰进行短暂访问期间,来到他的前辈曾经真诚下跪的纪念碑前,郑重地献上了一个花圈.随后,施罗德为安放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附近的维利·勃兰特纪念碑揭了幕.施罗德说,勃兰特以一种特殊的姿态表明,只有承担起历史责任,才能走向未来.阳光下,纪念碑浮雕上这位领导人下跪的侧影显得凝重而神圣.德国人何以有如此的胸怀,敢于承担历史的责任?篇二:惊世一跪与一座丰碑 篇三:惊世一跪与一座丰碑
(1)本文标题“30年前惊世一跪,30年后一座丰碑”中,为什么说德国总理勃兰特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是“惊世”的一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30年后是“一座丰碑”的意义何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怎样看待日本文部省在教科书中,把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别国的“侵略”篡改为“进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表明德国当今的领导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行为的忏悔;也表达了他们能勇敢地承担起历史的责任,与世界各国人民永远和平相处的决心。(2)这座丰碑的意义在于,它告诉全体人民,世界的潮流是走向和平,战争是逆历史而动的潮流,是不得人心的。(3)表明日本政府顽固坚持错误的逆潮流的行为,全世界人民,尤其是亚洲各国人民应该时刻提高警惕。现代文阅读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莫言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终于下了决心似地,叫着我的乳名,说:“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我们种了104棵白菜,卖了101棵,只剩下这3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的,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透过朦胧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棵最大的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橛子上摘了下来。母亲又把那棵第二大的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母亲让我帮她把白菜送去。终于挨到了集上。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走到我们的篓子前,看起来是想站住,但风使她动摇不定。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去看看吧,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问母亲:“这是谁?是你的儿子吗?”“是老小,”母亲回答了老太太的问话,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老太太将她胳膊上挎着的柳条箢篼放在地上,腾出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母亲劝说着她。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娘,”我哭着说,“我„„”“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选自《意林》2012年第12期,有删改)【小题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点明时间,告诉人们故事发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接着通过对母亲神态、动作、语言等的刻画,表明那是一个贫穷、饥饿、苦难的年代。b文章中多次描写母亲的眼睛,这些细节描写既表现出母亲面对艰贫生活的痛苦与无奈,也突现了母亲坚忍、正直的个性。c.文章详写老太太买白菜的全过程,就是想以其挑剔、小气的个性与母亲宽厚的品质进行对比,目的是为了突出母亲的高大的形象。d.那颗最小的白菜在被卖的过程中被层层撕剥,最后“受了严重的冻伤”;在家里属老小的“我”在卖菜的过程中似乎也遭受了“严重的冻伤”,经历了人生初期惨痛的教训。【小题2】本文标题“我为白菜狂的日子”恰当地提示了文章的内容,请说说“我”为白菜而“疯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小题3】“‘娘’,我哭着说:‘我„„’”请紧扣上下文,帮“我”把未说的话补写出来。(30~50字)(4分)【小题4】“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母亲的眼泪中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为什么“我”至今想起母亲的流泪心中依然沉痛的?(4分)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九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救赎》,完成小题。(16分)救 赎
①那是1988年5月,我刚过18岁,离高中毕业还剩一个月。那天我开着车,右手前方有一个骑车的女孩。马路上有四条车道,我在最左,她在最右。我记得我打开了收音机。嘿,这是什么歌?把音量调大。接下来,骑车的女孩好像晃了两下,把自行车缓缓驶入机动车道,大概离我30英尺远。我的车轮离她还有一定的距离。
②突然,自行车猛地拐进左车道,我躲避不及撞了上去。她深褐色的头发非常清楚地出现在我的挡风玻璃上。一切都太晚了。我双臂抱头,下意识地护着眼睛,猛踩刹车,用力到极致。但汽车还是以4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撞上了她。她的头撞到了挡风玻璃,自行车冲上了车顶。③骑车的女孩叫席琳·兹尔克,那年她16岁,并将永远16岁。我认识她:我们在同一所中学,她上高一。我见过她穿着蓝色健身短裤打曲棍球,在餐厅外的水泥长凳上坐在朋友中间„„此时,席琳仰面躺在暖和的柏油碎石路上———一只手臂蜷曲,一只脚压在膝盖下,双眉中间有一小块紫色马蹄形血迹。不知过了多久,我父亲赶到了。见到他的表情,那是一种彻底的悲凉,我终于意识到这一切真的发生了———我撞死了一个女孩。
④那天晚上回到家里,我居然睡着了。在警察局,5位算得上目击者的车主一致认为我没有责任,我没有受到任何指控。第二天报纸这样报道:“不知什么原因,她的自行车摇摆进机动车道,她立即被汽车撞上。司机不可能躲避这次意外,根本没有可能。”下楼吃早饭时,父母给我看了那篇报道。我记得我想到了两件事:第一、我安然无恙,不会有牢狱之灾;第二、完了,我上报纸了,从此无处藏身。
⑤18岁前的那一周,我正憧憬着大学生活,谈恋爱,和朋友冒险,然后开始工作。想想有可能失去这一切,我开始抽搐,害怕和恐惧一起袭来。但不久后,一种更深的焦虑与内疚包围了我:我想到了席琳和她的父母。
⑥提到席琳的葬礼,我的记忆混乱了。站在教堂门口,我深吸了一口气,心脏像小鸟一样好像要跳出来:不要开门,离开这里!我可能是她父母、朋友最不想见到的人。不过,更成熟的做法是现在推门进去,像个男人一样,尽管从法律上讲我还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父亲站在我身边,面无表情:一切取决于我。⑦我打开门,鞠躬致意———那是至今为止我做过的最难的事情,但我脸上的泪水让我释然,泪水泄露了我的害怕和不知所措。
⑧她的父亲很壮,朝我走来,脚步轻得令人惊讶。他一边拉我的手,一边试图想要说什么。他的眼里闪着光,好像在说:我会比你想象的更友善。过了很久,他说:“你是达林。”我紧张得几乎窒息。后来每当我想起这一幕,我都会脸红:我的出现把事情搞复杂了,她父母悲痛之余,还要考虑如何对待我,这也许是我做过的最糟糕的事情。对我,这可能是一个勇敢之举,但对他们可是极坏的。可除了来参加葬礼,我不知道什么是正确、恭敬的事。
⑨席琳的母亲也走了过来。我记得她试图向我微笑,但脸上没有一块肌肉听她的话。接着,她的喉咙里发出一种声响:啜泣、叹息还是愤恨?她快速地抱了我,然后快速退回。“达林,我知道这不是你的错。他们都告诉我,这不是你的错。但我想让你记住一点,无论你今后做什么,都必须要比现在加倍做得更好,因为你现在是为两个人活着。”她的脸上写满了痛苦,“你能向我保证吗?你要保证。”
⑩站在30岁的门槛前时,我意识到我已“消化”了席琳母亲的请求。每当我含糊其辞、想要逃避,每当我想要混日子、放弃或品行不端时,我都会想起席琳母亲要求我做的承诺———我要努力为两个人活得精彩、活得成功。
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2.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分析其中两点即可)(6分)3.结合语境,品析下列画线词语或画线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任选一题品味)(3分)①站在30岁的门槛前时,我意识到我已“消化”了席琳母亲的请求。②我记得她试图向我微笑,但脸上没有一块肌肉听她的话。
4.联系选文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标题“救赎”的理解。(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18分)
②作为战略打击力量,核潜艇可以装备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或飞航式导弹。按武器装备可以分为鱼雷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
③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是美国的“鹦鹉螺”号,是在1954年1月24日开始首次试航。首次试航即显示了核潜艇的优越性,人们听不到常规潜艇那种轰隆隆的噪声,艇上操作人员甚至觉察不出与在水面上航行有何差别,它84小时潜航了1300千米,这个航程超过了以前任何一艘常规潜艇的最大航程10倍左右。1955年7~8月,“鹦鹉螺”号和几艘常规潜艇一起参加反潜舰队演习,反潜舰队由航空母舰和驱逐舰组成。在演习中,常规潜艇常常被发现,而核潜艇则很难被发现,即使被发现,核潜艇的高速度也可以使之摆脱追击。由于核潜艇的续航力大,用不着浮出水面,因而能避免空中袭击。
④早期的核潜艇均以鱼雷作为武器。以后由于导弹的发展,出现了携带导弹的核潜艇。核潜艇安上导弹之后,便出现了两种类型:一类是近程导弹和鱼雷为主要武器的攻击型核潜艇;另一类是以中远程弹道导弹为主要武器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又称战略核潜艇)。攻击型核潜艇主要用于攻击敌水面舰艇和潜艇,同时还可担负护航及各种侦察任务。弹道导弹核潜艇则是战略核力量的一次重要的转移。在各种侦察手段十分先进的今天,陆基洲际导弹发射井很容易被敌方发现,弹道导弹核潜艇则以高度的隐蔽性和机动性,成为一个难以捉摸的水下导弹发射场。
⑤战备导弹潜艇是用艇载核导弹对敌方陆上重要目标进行战备核袭击的潜艇。它大多是核动力的,主要武器是潜对地导弹,并装备有自卫用鱼雷。战备导弹潜艇与陆基战备导弹,战略轰炸机共同构成目前核军事在国核威慑与核打击力量的三大支柱,并且是其中隐蔽性最强、打击突然性最大的一种。
⑥潜对地战备导弹分弹道式和巡航式两类。美国从1947年开始研制“天狮星-i”型巡航潜地导弹,1951年在潜艇上发射成功,1955年正式装备潜艇部队,第一批战略导弹潜艇由此诞生。苏联于1955年9月首次用潜艇在水面发射一枚由陆基战术导弹改装的弹道导弹,1958年首先在常规动力的z-v型弹道战备导弹,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弹潜艇。1960年7月,美国“乔治·华盛顿”号核潜艇首次水下发射“北极星”a1潜地弹道导弹,这是世界上第一艘战备导弹核潜艇。
2.阅读第③节,请说说核潜艇具有那些特点。(3分)3.第④节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4.文章第⑤节“它大多是核动力的,主要武器是潜对地导弹,并装备有自卫用鱼雷”一句中“主要”一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4分)
5.核潜艇的威力是很大的,但一旦发生事故,导致核泄漏,将造成很大的污染,你对各国竞相备战核潜艇有何看法?(4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13分)森林是大自然的“调度师” 蒋高明
20l1年为国际森林年,其主题是‘森林为民’’。联合国之所以设立国际森林年,旨在唤醒全人类可持续经营、保护和开发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一员,森林的重要性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越来越凸显出来。
在陆地上,许多森林分布在陡峭的山坡上,这些地方的土壤如果失去森林植被的保护,将会因重力作用加上水、风的侵蚀不断流失。土壤是由风化作用加上生物的过程,在漫长的地质演化中,由岩石变来的。其形成速度非常慢,有人估计形成1厘米的土壤约需要2000年的时间,而损失起来却非常容易,可能就是一两场暴雨或大风。黄土高原上游由于森林遭到破坏,每年都有大量土壤物质进入黄河,使得黄河永远也“洗不清”;1998年长江上游因大量森林被砍伐,发生罕见的大水,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我国北方山体多为秃山,岩石裸露,这也是因砍伐森林造成的。
除了直接保护土壤不被水流、风力、重力带走之外,森林还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这一功能是通过森林的生理过程实现的,水多的时候能吸水(森林中各成员都含水,枯枝落叶和土壤都能够吸水),水少的时候能吐水(植物蒸腾作用释放水分)。森林还对下游水库的蓄水能力有很好的调节作用。2010年,长江流域出现罕见洪水,森林覆盖率高的水库,稳稳当当地度过了难关。而有些水库,水一冲下来就垮了。除了坝体质量本身这个原因外,上游缺少森林保护也不容忽视。
水土流失会导致江河湖水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辽河干流下游部分河床已高于地面1~2米,成为地上悬河。中国约8万多座水库年均淤积16.24亿立方米,造成水库调蓄雨洪能力下降。目前,水土流失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环境公害之一:在流失大量泥沙过程中,大量矿物营养物质也被带走,每年中国因水土流失损失的氮、磷、钾元素,相当于全国化肥厂生产的化肥产量。
水土流失最严重的表现形式就是泥石流,高强度的水流连泥带石,冲击力非常大,杀伤力很强。大家对20lo年,甘肃舟曲县的泥石流灾难可能还有深刻的印象,近2万人受灾,1700多人丧生,4万余间民被摧毁。其实;舟曲本是“陇上小江南,这里原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水资源,土地和气候资源也不错。舟曲县境内森林覆盖率曾达45%,高于甘肃省平均水平(7.5%),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遗憾的是,舟曲县境内的森林,经过30多年的采伐,所剩无几。没有了森林植被的保护,那些处于陡坡山的土壤和大小石块,很容易在暴雨来临之时,借助重力作用危害山下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舟曲泥石流的残酷现实再次说明,森林就是人类的生命。当森林家园被毁掉时,人类自身的家园也难以得到保障. 森林是巨大的碳库。植被中森林中固定的碳无疑是最多的,全球森林储藏着大约4330亿吨的碳。以当前全球碳排放的平均速度计算,这个数字大于未来45年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和生产水泥所造成的碳排放量的总和。森林在光合生长过程中,为人类制造了大量氧气。人类大量采挖煤炭、天然气,大量砍伐森林,这些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消耗了不少氧气,与此同时,因森林面积减少,制造的氧气数量也随之下降,这样就会打乱自然界的碳氧平衡,出现人类无法适应的环境。
森林还是生物多样性的家园。森林无疑是陆地上生物物种分布最丰富的地方,如亚马逊热带森林约分布着地球上20%的物种,还有另外20%生长于亚洲森林和除扎伊尔盆地以外的非洲森林中。森森以它环境的相对稳定,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为动物生存提供大量的食物,成为了保育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功臣。
1.本文以“森林是大自然的‘调度师’”为标题,你认为有哪些好处?(2分)2.从全文来看,森林是从哪几方面来“调度”大自然的?(4分)3.水土流失会导致哪些后果?文中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笔墨写水土流失?(3分)4.本文在说明过程中列举了不少事例,试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作用。(2分)‘ 语句: 作用:
5.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除了介绍森林的作用外,还有什么目的?(2分)
篇四:惊世一跪与一座丰碑
1.本文标题“30年前惊世一跪,30年后一座丰碑”中,为什么说德国总理勃兰特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是“惊世”的一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30年后是“一座丰碑”的意义何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看待日本文部省在教科书中,把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别国的“侵略篡改为“进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表明德国当今的领导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行为的忏悔;也表达了他们能勇敢地承担起历史的责任,与世界各国人民永远和平相处的决心。2.这座丰碑的意义在于,它告诉全体人民,世界的潮流是走向和平,战争是逆历史而动的潮流,是不得人心的。3.表明日本政府顽固坚持错误的逆潮流的行为,全世界人民,尤其是亚洲各国人民应该时刻提高警惕。(1)本文标题“30年前惊世一跪,30年后一座丰碑”中,为什么说德国总理勃兰特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是“惊世”的一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30年后是“一座丰碑”的意义何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怎样看待日本文部省在教科书中,把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别国的“侵略”篡改为“进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人教课标八年级贵州专版 2009-2010学年 第21~26期 总第177~182期 人教课标贵州专版 题型:048 文/王宗仁
②有一次,我住在拉萨西郊兵站,巧遇一位刚从珠峰归来的游客,他游悬湖的余兴未落,便滔滔不绝地给我讲起了悬湖的奥秘。随着他揭开悬湖的幕帘,我的眼前涌来珠峰冰川平静的涟漪,原先那想象之水,竟然变得真真切切响在了耳畔。
④惊而不险,高而不寒,奇而又妙。这就是悬湖。
⑤悬湖的惊人之处是一个“悬”字,为何能悬空终不坠呢?我向这位朋友提出了疑问,他告诉我——
⑥“这是大自然奇巧精妙的杰作!冰碛石,全在于冰碛石的奇功。”(摘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1.文章第①段中的画线语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语句(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标题为“悬湖之美”,悬湖的美表现在何处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数人对“悬湖”是陌生的,那什么是悬湖呢?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简要介绍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人教课标八年级版 2009-2010学年 第21~26期 总第177~182期 人教课标版 题型:048 文/王宗仁
②有一次,我住在拉萨西郊兵站,巧遇一位刚从珠峰归来的游客,他游悬湖的余兴未落,便滔滔不绝地给我讲起了悬湖的奥秘。随着他揭开悬湖的幕帘,我的眼前涌来珠峰冰川平静的涟漪,原先那想象之水,竟然变得真真切切响在了耳畔。
④惊而不险,高而不寒,奇而又妙。这就是悬湖。
⑤悬湖的惊人之处是一个“悬”字,为何能悬空终不坠呢?我向这位朋友提出了疑问,他告诉我——
⑥“这是大自然奇巧精妙的杰作!冰碛石,全在于冰碛石的奇功。”(摘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1.文章第①段中的画线语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语句(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标题为“悬湖之美”,悬湖的美表现在何处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数人对“悬湖”是陌生的,那什么是悬湖呢?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简要介绍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苏教八年级版 2009-2010学年 第21~26期 总177~182期 苏教八年级版 题型:048 文/王宗仁
②有一次,我住在拉萨西郊兵站,巧遇一位刚从珠峰归来的游客,他游悬湖的余兴未落,便滔滔不绝地给我讲起了悬湖的奥秘。随着他揭开悬湖的幕帘,我的眼前涌来珠峰冰川平静的涟漪,原先那想像之水,竟然变得真真切切响在了耳畔。
④惊而不险,高而不寒,奇而又妙。这就是悬湖。
⑤悬湖的惊人之处是一个“悬”字,为何能悬空终不坠呢?我向这位朋友提出了疑问,他告诉我——
⑥“这是大自然奇巧精妙的杰作!冰碛石,全在于冰碛石的奇功。”(摘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1.文章第①段中的画线语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语句(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标题为“悬湖之美”,悬湖的美表现在何处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 4.多数人对“悬湖”是陌生的,那什么是悬湖呢?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简要介绍一下。
第四篇:步一步教育,环境工程——三十年前谁识我,三十年后我识谁-Tonny
环境工程——三十年前谁识我,三十年后我识谁?
【步一步教育】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日益加剧,环境问题作为世界性的问题,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工程学就是在这种人类同环境污染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这种“新生”学科无疑是非常有生命力的,而且市场对这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很大。我相信它一定会刺激留学市场——那些传统的理工科热门专业面临着就业市场饱和等诸多问题,如果同学们一味地去追求“热门”,无疑会使大部分同学付出惨痛的代价。这时聪明的学生如果选择环境工程这类新兴学科,则会得到较好的结果。
国外的环境工程专业分支很多具体有: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空气污染处理、环境与水利工程、环境微生物、环境管理等。与别的专业不同的是,随着新的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工程专业还会产生新的分支,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比别的专业更灵活,专业设置的针对性会更强,当然这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
国外环境工程的课程设置极为细致,同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医学中的环境卫生学和环境医学,以及环境物理学和环境化学都有交叉。因此,需要较好的化学和数学基础知识,例如:生物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高等数学和工程力学等。掌握基础知识后,同学们还要知道环境工程设施的工作原理和设施运转的工艺流程,如自来水厂如何生产出洁净的饮用水,垃圾处理场如何使垃圾无公害并加以利用等,所以还要学习水环境化学、水利学、水处理工程、大气治理工程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经常进行实验,并有一些设计、施工实习任务,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考取“分析中级操作工证”和“分析高级操作工证”是此专业的基本要求。另外,我建议同学们还可以就自己理想的目标职业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证书,像从事室内环境工作的可以考“室内环境检测中级证书”、“环境工程设计证书”等。
现在全世界共同面临着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等诸多环境问题。环境工程学生肩负着倡导环境保护和改善人居环境的任务。所以,环境工程专业的同学的就业范围可以说是相当广的,例如:环保局和环境监测部门、环保设施运营机构、企业环保监督管理部门、环保工程公司、环保设备生产制造公司和环保技术咨询公司等。作为新兴专业,社会对于环境工程方面人才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而且,由于国外对环境非常重视,而我国在这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环境工程方面的人才毕业后在国外工作还是个不错的选择。
其实,像环境工程这种未来很具发展潜力的专业还有很多,相信随着人才需求量的增大,这类“新兴”专业一定会受到学生的追捧。
步一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第五篇:同学聚会致辞:三十年后再相聚
同学聚会致辞:三十年后再相聚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一晃我们毕业已有三十年了,三十年在人生的长河中是转瞬即逝的,也是一个婴儿到而立之年的漫长过程,三十年能给我亲爱的同学增添满头的白发,能给我敬爱的老师画上满脸的皱纹。慢慢三十年一路走来有太多的苦乐辛酸,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在感受着成长,感受着生活,感受着人生。
三十年前,我们怀着美好的憧憬,带着放飞的梦想、带着青春的热情同窗共读走过了人生最美好、最纯洁、最浪漫的黄金岁月。三十年生活如戏人生如梦,我们从青年步入“不惑”之年,从“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成为历经风雨的中年,从父母的孩子成为孩子的父母,在品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之后,最让我们割舍不掉的是那份同窗友情。
三十年的分别三十年的牵挂,给了我们足够的相约相聚的理由,同学相聚虽然不能改变你我的命运,但可以感受友情的温馨,同学相聚虽然不能带来功名利禄,但可以让我们互通信息,沟通同学之间的友谊,回顾人生天真烂漫的岁月,畅谈人生的艰辛和美好。当然一次短暂的相聚虽能了却我们一时的惦念,但了却不了我们一生的思念,我相信无论岁月如何改变,不变的是我们彼此之间永远纯真的同学情谊。
悠悠岁月情、漫漫人生路分别后这三十年,尽管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有了不同的选择,尽管我们在人生旅途中有着不同的际遇,可是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在感情的过滤中在岁月的积淀里,我们又一次深切意识到同学的情谊最真,同学的感情最深。
相聚总是短暂而欢欣的,在充满激情的聚会之后大家互道珍重又要各奔东西了,之后也许是长长的别离,但愿友谊的芬芳会给我们平淡的生活增添一缕和煦的阳光。往事如烟、温馨如昨、再次举杯,何日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