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音乐欣赏“摇篮曲
幼儿园说课稿:音乐欣赏摇篮曲
导读: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音乐教学的意义中所提到的: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的意义决不应局限于音乐本身,它同时也要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体力,陶冶幼儿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使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欣赏“摇篮曲”,这首歌曲有三段,这是一首东北民歌,曲调优美,节奏缓慢,歌曲有三段歌词其中渗透着妈妈对宝宝的无限疼爱和殷切希望。教材所含的知识点是:摇篮曲的节奏特点及情绪色彩。由于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能完全较为正确的来辨认音乐作品的情绪及节奏特点。因此只有掌握了摇篮曲具有的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才能更进一步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为教学地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准备。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音乐教学的意义中所提到的: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的意义决不应局限于音乐本身,它同时也要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体力,陶冶幼儿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使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2、发展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及表现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
3、引导幼儿了解摇篮曲的性质特点,知道这是一首东北民歌,启发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制订的依据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是通过各种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等而塑造出来的。而音乐又是一门时间艺术,是在时间中流动的,稍不注意就会流失过去,作为歌曲的欣赏幼儿可以借助于歌词来理解歌曲内容。大班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比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会神地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才能使幼儿与歌曲产生共鸣。
教学中的难点是: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难点制定的依据是: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幼儿的认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过理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体验及联想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对幼儿来说及具挑战性,就象一个跳一跳就够得到的果实,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帮助,幼儿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法、启发联想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
第一种欣赏法,这是音乐欣赏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赏法中又分为完整欣赏和分段欣赏两个层次。整首欣赏,其目的就是保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给幼儿一种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摇篮曲的性质。因此教学中的第一遍欣赏是完整欣赏,给幼儿初步的音乐印象;然后再分段欣赏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再完整欣赏,这是幼儿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在运用欣赏法时为幼儿创设安静温馨、有利于倾听的教学环境,借助于动感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声情并茂的的演唱。在听觉和视觉上给幼儿积极的刺激,使幼儿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绪有充分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美好情感。
第二种启发联想法,音乐是表现人们的思想,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它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听众产生联想与想象。这首摇篮曲表现出的优美、温柔的情绪,妈妈对宝宝无限的疼爱与期望都会引发起幼儿的联想。比如在完整欣赏后启发幼儿:“你想想妈妈在唱着摇篮曲哄宝宝睡觉的时候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在分段欣赏时教师启发幼儿联想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从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产生爱妈妈的情感。在引导幼儿开展联想时我注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如语言和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第三种情绪感染法,因为音乐是一种表情的艺术,很容易使幼儿受到情绪的感染,它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在活动中除了欣赏录音外,我特别注重让幼儿欣赏我的演唱,因为通过声情并茂,面带微笑的演唱,和幼儿面对面能将歌曲柔美的情感和妈妈对宝宝的爱传递给每个幼儿,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在孩子安静欣赏录音时,我会用温柔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幼儿,用轻柔的动作适时给予提示,与幼儿之间进行无声的情感交流。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三、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是引导幼儿养成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音乐是时间艺术,要想获得良好的音乐欣赏效果,注意力集中是先决条件,只有认真地去倾听才能正确地感知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和表达的思想内容。为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指导帮助:
1、根据新纲要中“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活动中特别注意了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比如在导入部分,用动感的多媒体课件“美丽的夜空”为背景,运用大型软积木搭出颜色鲜艳的房子、花朵、3edu,引导幼儿在环境中集中注意力进入美好情境。让其心情放松,没有任何压力的去欣赏。
2、在重复倾听的时候,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妈妈在摇篮曲中唱了些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听。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的方法。首先,我采用了视听欣赏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视听欣赏的形式能调动起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作品的美好境界之中。其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欣赏过程也在不断地暗示幼儿,应从哪里入手,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一首音乐作品。另外,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的方法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动作使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随音乐作模仿动作,能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印象。这样,幼儿初步学习了欣赏的方法还会激发幼儿再次欣赏音乐作品的兴趣,促进了其情感的发展,陶冶了性情。为幼儿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另外,由于幼儿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都有所差异,每个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通过音乐产生的联想也都不会一样。在学法指导中我注意了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动中获得自主权。说说自己的感受、听听别人的想法,这样既有利于自我的发展又有利于幼儿间的相互学习;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经验又富于音乐作品更丰富更丰满的思想内涵。这也符合了纲要中“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音乐情景表演“小白船”导入课题。在这里用了多媒体课件和软积木两种教具。教师制作出动感的夜空美景课件作为背景,再用大型软积木摆成各种可爱的房子、花朵、弯月亮的造型,让孩子们乐在其中进行表演唱,引导幼儿进入夜晚的美好情景。教师同时运用描述性语言引起幼儿的注意:“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你听--。”然后请幼儿边演唱边表演,这样可以稳定幼儿的情绪,以便进入摇篮曲的欣赏过程。第二部分全面展开欣赏,包含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完整欣赏,运用引导语:“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优美的歌声,仔细听--。”接着大屏幕上出现了窗子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放录音伴奏
教师进行演唱引导幼儿进行第一边完整欣赏(教师演唱),通过欣赏教师的演唱,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和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接下来运用提问:“这首摇篮曲有几段?妈妈都唱了些什么?”进行第二遍完整欣赏,运用了课件演示。第二个环节分段欣赏,这一环节要完成重难点的突破。根据歌词将歌曲分为三段每一段都分别欣赏两遍。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运用了启发联想法,在提问上下功夫,力求问得巧、问得妙。设计了两种提问,第一种是再现性提问,如:“歌曲中唱了些什么?”“小宝宝做了一个什么梦?”一种是启发联想式提问,如:“你想想妈妈会怎样哄宝宝睡觉?”“宝宝为什么会在梦中露出微笑?”用这样的提问激发幼儿的想象,帮助幼儿理解三段歌词反应的三层意思。除了用语言表述外,每一段都引导幼儿进行动作表演。比如第一段妈妈是抱着小宝宝轻轻的摇;第二段为了表达妈妈对宝宝的殷切希望会轻轻的拍拍宝宝,抚摩宝宝;第三段看到宝宝睡梦中都露出了笑容,妈妈会情不自禁的亲亲小宝宝。层层深入引导幼儿体会歌曲中那浓浓的母爱。充分发挥了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德育的影响功能,自然的将重难点一一突破。第三个环节是情境表演,孩子们每人抱一个宝宝通过扮演妈妈或爸爸,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第三部分结束,让幼儿在摇篮曲宁静温馨的意境中,教师引导幼儿:“看宝宝睡的多香啊,让我们一起轻轻的把宝宝放到床上去吧。”教师和幼儿轻轻的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欣赏几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摇篮曲,组织美术活动为妈妈亲手制作“爱心卡”表达对妈妈的爱。体现了各课教学的整和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各位领导!
第二篇:小班音乐欣赏《摇篮曲》
小班音乐欣赏《摇篮曲》
小班音乐欣赏《摇篮曲》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欣赏,体验安静、缓慢、温柔的情感。
2.能运用体态语言表现对曲子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个娃娃;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与娃娃做游戏
幼儿和布娃娃玩捉迷藏的游戏,布娃娃玩累了,请幼儿想出好办法,哄娃娃睡觉。
二、欣赏乐曲,理解摇篮曲的特点
1.请幼儿说说听摇篮曲的感受。
2.小结:摇篮曲是安静优美的曲子,专门哄宝宝睡觉的。
三、听音乐用肢体语言表演
1.再次聆听音乐,请个别幼儿表演。
2.娃娃听了哪些话睡着了呢?
3.全体幼儿手拿布娃娃,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演,哄娃娃睡觉。
四、再次感受摇篮曲的优美
娃娃都睡着了,我们把他们轻轻地放到小床上吧!妈妈们也累了,我们也听听摇篮曲休息一下吧!
哇!睡了一觉真舒服啊,我们一起带着宝宝到外面去玩吧!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幼儿很感兴趣,能根据老师的引导感受和体验摇篮曲安静优美的意境,活动环节比较清晰,幼儿参与率高。但是摇篮曲的歌词其实也很重要,在活动中却忽略了歌词的理解,希望下次改进。
第三篇:【精品教案】小班音乐欣赏《摇篮曲》
小班音乐欣赏活动:摇篮曲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欣赏,体验安静、缓慢、温柔的情感。
2、能运用体态语言表现对曲子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小摇篮
幼儿人手一个娃娃
摇篮曲音乐和动画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与娃娃做游戏
1、这是谁?
2、你喜欢小娃娃吗?今天小娃娃和我们一起做游戏,玩个捉迷藏的游戏。(放音乐)一段结束后问娃娃躲在哪儿了。
3、娃娃玩的真开心,她有点累了,怎么办呢?原来她睡觉的时间到了,她想睡觉了,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娃娃安静地睡觉呢?(幼儿自由讲述模仿)
4、小朋友想出那么多好办法让娃娃安静的睡觉,我也想出一个办法,我给娃娃听首曲子,哄她睡觉,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吧!
二、欣赏乐曲,理解摇篮曲的特点
1、听了这首乐曲,娃娃睡了吗?(娃娃真的安静的睡着了)。
2、为什么她听了这首曲子会睡觉呢?你听了这首曲子感觉怎么样?(优美,好听)你首曲子很热闹还是很安静?
这种很优美,很安静地音乐叫摇篮曲,摇篮曲是专门哄宝宝睡觉的曲子,你们小的时候,妈妈一定也唱着摇篮曲哄你们睡觉的。
4、想不想也来当妈妈哄宝宝睡觉?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学妈妈哄娃娃睡觉吧!(欣赏第二遍)
5、刚才你的娃娃听了摇篮曲中的哪些话就睡着了呢?(幼儿自由发言)
6、我们再来听一遍,这一次我们边听边看妈妈是怎样唱着摇篮曲哄宝宝睡觉的,也可以跟着学一学,唱一唱。
三、听音乐用肢体语言表演
师:还有许多的娃娃没睡觉,我们一起哄娃娃睡觉,好吗?
结束活动:
让我们轻轻抱着娃娃送她回家吧!
第四篇:大班音乐欣赏《水族馆》
大班音乐欣赏《水族馆》
设计意图:
音乐欣赏能够激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如何选择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的兴趣事关重要,所选乐曲既要贴近幼儿生活,为幼儿所理解,又要让幼儿感受到旋律的美。法国圣桑的名曲《水族馆》旋律优美,结构简单。本活动用多种音乐符号化方式(语言描述、图夹文、身体动作等)进行音帮助幼儿感受乐曲舒缓与欢快的结构,通过启发能让幼儿在舒缓、跳跃的旋律中感受音乐的性质,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关键经验:感受和表现舒缓与跳跃音乐性质。活动目标:
1、,感受舒缓与轻快、活泼的不同音乐性质。
2、尝试用多种方式(语言描述、图夹文、身体动作等)进行音乐表现。
3、通过游戏,体会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
2、白色图画纸一张、记号笔一把。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受舒缓与轻快、活泼的不同音乐性质。
难点:用图夹文形式自制图谱,感受乐曲不同音乐性质。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
师:小朋友你们好!今天将欣赏一首非常好听的音乐,请小朋友安静、用心地听,老师很想听听你们听了这首音乐有什么感觉?
1、安静欣赏音乐一遍,启发幼儿说说对音乐的感受。(1)同伴之间交流对音乐的感受。
师:请小朋友跟旁边的伙伴说说你听了这首音乐有什么感觉?(给予幼儿自由表达审美感受的平台,通过让幼儿第一遍完整欣赏相互交流,表达对音乐的初步感受。)(2)请个别幼儿说说对音乐的感受。师:请告诉老师你听了这首音乐有什么感觉? 幼:听了这首音乐感觉很舒服 幼:听了这首音乐我感觉有点困 幼:听了这首音乐觉得很浪漫 幼:听了这首音乐想转圈圈……
幼:听了这首音乐我觉得好像很可怕,似乎里面有魔鬼。通过提问,支持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同时也激发其他幼儿的审美想象。
二、通过欣赏,感受和表现两种不同的音乐性质。
师:小朋友你们对音乐的感觉真好!那这首音乐的旋律有没有变化?在哪里发生了变化?我们再来听听看。
1、完整欣赏音乐一遍,让幼儿能初步感受音乐的变化。师:这首音乐的旋律有没有变化?有什么变化? 幼:强弱 幼:快慢
2、通过听觉和视觉的体验使幼儿很快就领悟音乐性质的变化。(1)幼儿为乐曲匹配相应图谱。
师:老师想请幼儿的用有趣的线条来表现这首音乐的变化。再一次来感受音乐的变化。
(2)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所匹配的图谱内容。师:借助图谱,请小朋友说说你说画音乐的感受。
幼儿:第一段音乐画的是头晕,第二段画的音符一样在唱歌。幼儿:第一段音乐画的很恐怖齿轮,第二段画的音符一样在唱歌。幼儿:第一段音乐感觉很恐怖、第二段感觉出现了彩虹、然后出现快乐的音符、然后画了个喷泉,喷出了个怪物……(3)教师随着音乐旋律配上简单的图谱,使幼儿进一步理解和感受音乐的旋律变化。
师:在老师的心理也想用有趣的线条来表现这首音乐的变化。
3、通过图谱分乐句欣赏,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和肢体动作表现两种不同性质的音乐。
师:小朋友当听到舒缓音乐的时候,你会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幼儿自由的表现)
师:随着音乐的变化,音乐突然变得轻快活泼起来,那小朋友会用什么动作来表现。(鼓励幼儿想用什么动作表现,就用什么动作表现。要求幼儿认真听音乐,随着音乐的变化动作也要发生变化。)
4、播放课件,让幼儿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有趣的水族馆。(1)播放课件,请幼儿欣赏水族馆里的水草和鱼。
师:你们看见了什么? 幼:小鱼 幼:水草
师:感觉怎么样? 幼:很漂亮。
师:在音乐很舒缓的时候看到小鱼是什么游的? 幼:慢慢地游 幼:很舒服地游。
师:音乐变得轻快活泼时小鱼变得怎么样? 幼:游的很快。幼:很着急的样子。师:它们想干嘛去? 幼:想玩游戏……
(2)通过视频、音乐与图像结合幼儿用肢体感受作品水底世界里优美的意境。
师:我们现在就变成水族馆里的水草和鱼随着这美妙的音乐自由自在地表现。记住要随着音乐的变化来表现动作。
5、结束活动: 今天,小朋友们欣赏了美妙的音乐还当了画家还有舞蹈家。小朋友们都很棒哦!下次我们再一起学本领吧。
第五篇:大班音乐欣赏《赛马》
大班音乐欣赏《赛马》
执教者:
吴中幼儿园
夏维红
设计意图
大班下学期主题活动“全世界儿童是一家”让幼儿知道中国有许多少数民族,了解他们的特征,讲到蒙古人擅长骑马,蒙古族独特的音乐风格以及蒙古舞蹈。让幼儿通过音乐来感受其特点,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品分析
《赛马》的旋律简单,主题是蒙古族民歌《红旗歌》。黄怀海先生从这首民歌中得到创作灵感,凭借自己娴熟的二胡演奏技巧,把一首仅有四句十六小节的民歌,升华为一首风靡全国,响彻海内外的传世之作。
乐曲开始时描写了奔腾激越纵横驰骋的骏马,来刻画蒙古族人民节日赛马的热烈场面,接着完整地引用民歌的全曲旋律,通过对民歌锦上添花地变奏,创造性地运用大段落的拨弦技巧,使乐曲别开生面,独树一帜,随后自然地引出了华彩乐段,这是模仿马头琴演奏手法的一段“独白”式的音乐。它把草原的辽阔美丽和牧民们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酣畅淋漓,同时把二胡的演奏技巧提到了新的高难度水平。乐曲的最后,以第一段旋律的变化再现结束全曲。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受蒙古音乐的特点,了解其热烈、悠扬的音乐性质。
2、能创造性的表现赛马的情景、动作。
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活动准备
1、赛马课间、赛马录音、分段录音、录音机;
2、幼儿已熟悉蒙古舞蹈,了解骑马动作;
3、幼儿有跑步比赛的经验。活动过程
一、进教室,录音播放《小骑兵之歌》音乐
[预设]师:草原上的风景真美,我们骑着马去欣赏一下吧!(幼儿做骑马动作进活动室)
二、导入主题
1、初步熟悉赛马音乐,展示赛马场景
[预设]师:你们看,蒙古族人民正在欢庆他们的节日,现在正在做什么?谁能告诉我们赛马场上是怎样的?
(赛马比赛
跳舞 很热闹)
[调整]师:真得十分热闹,有骑马、有跳舞,我们一起找个空地方坐下来看一看。
(幼儿看赛马比赛课件)
2、尝试表现赛马场景
[预设]师:谁能表演一下赛马场上的情景?(请两三组幼儿分批表演骑马跳舞,让幼儿通过动作的模仿来感受音乐独特的性质)
[调整]师:你们表演的非常好,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赛马的音乐。
三、欣赏音乐《赛马》
1、完整欣赏一遍
[预设]师:你在音乐里听见些什么?(骑马、跳舞)(幼儿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来听一听乐曲的开始阶段。
2、分段欣赏
(1)放录音,欣赏乐曲的开始阶段,提问:
[预设]师:听了有什么感觉,他们在干什么?
幼儿1:这段音乐很快,感觉很激动,很开心。师:是的,节奏很快,气氛热烈。
幼儿2:骑马比赛刚刚开始。师:马蹄声渐渐变快,骑手们在努力的加快速度。
[调整]师:正是这种热烈的气氛配以紧凑的节奏,把赛马飞奔急驰的情景描绘的栩栩如生。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一段,体会它热烈的气氛。
(放课件第一段,幼儿欣赏,加深其对音乐的理解。)
[预设]师:我们一起来进行骑马比赛。(幼儿听音乐学骑快马)
[调整]师:你们骑的马真快啊!听,这是乐曲中间部分,这段音乐是怎样的?
(2)放录音,欣赏乐曲的中间部分,提问:
[预设]师:它和第一部分旋律进行比较,感觉上有什么变化? 幼儿1:音乐变慢了,没有前面那么快了。
幼儿2:这段音乐听了很舒服,很抒情。
[调整]师:这段音乐变的悠扬了。(幼儿学习词:悠扬)
[预设]师:表现了骑手们怎样的心情?(很开心)
[调整]师:正是这样悠扬的音乐表现了骑手心里是多么的高兴。让我们再来聆听一下中间部分音乐。(放课件第二部分)
[预设]师:我们一起来做做高兴的事,跳个蒙古舞吧。(先请个别幼儿表演动作,然后集体表演)(3)欣赏乐曲的最后部分。
[预设]师:现在比赛到了关键的时刻,你认为这时赛场气氛是怎样的?请你听听乐曲是怎样表现这一阶段的。
(放录音,幼儿认真倾听)
幼儿1:马跑得越来越快,马的脚步声越来越响。师:是啊,快到终点了。幼儿2:他们比赛得了第一名,非常开心。师:你跑步比赛的时候,是不是到最后跑得非常快!(幼儿说:是)
幼儿3:好像有马叫的声音,马也很开心。师:你的小耳朵真灵,听得可真仔细。
[调整]师:气氛更激烈,进入冲刺阶段人人都想争第一。节奏更紧凑,速度更快。你们说的非常棒!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我要看看你们脸上的表情,动作像不像冲刺。
(幼儿再一次学骑快马,鼓励幼儿全身心的投入表演。)
3、请你带着这种欢快热烈的情绪再欣赏一遍《赛马》。
四、延生活动,扩展知识
[预设]师:你知道这首乐曲是使用了什么乐器演奏的吗?(二胡)[调整]师出示二胡:对,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传统乐器,它是通过琴弓与两根琴弦磨擦产生振动传到鼓面上发出的声音。二胡可以演奏各种不一样得的音乐。(共同欣赏:二泉映月、战马奔腾、良宵。)
(2005年2月获吴中区第二届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学设计评比三等奖)